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端午的鴨蛋》說課稿【精品多篇】

《端午的鴨蛋》說課稿【精品多篇】

《端午的鴨蛋》說課稿 篇一

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端午的鴨蛋》。我將從教學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部分向各位老師說說我對本課的設想。

第一部分 教學分析

(一) 教材分析

《端午的鴨蛋》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國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本單元課文以民間文化爲主題,所涉及的文章生動豐富,趣味盎然。包括沈從文的《雲南的歌會》,蕭乾的《吆喝》,馮驥才的《俗世奇人》等。這組課文意在讓學生關注各地的民俗,瞭解民生和民間文化,並通過這些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去感受日常生活中蘊涵的無窮樂趣。而《端午的鴨蛋》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屬於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鴨蛋,讓我們感受到它背後的文化意味和濃郁民俗風情。這篇文章十分典型地體現了汪曾祺散文“小敘事”的特點。文章信筆寫來,從容閒適;文筆自然生動,語言平實有味。所寫內容雖然簡單,但作者灌注深情於文章,寫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

(二) 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八年級年級的學生,處在青春期的八年級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對社會生活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看法,並且有着表達個人觀點的強烈慾望。由於受到西洋和港臺文化影響,他們關注的是時髦、偶像、網絡遊戲等話題,而對於傳統文化,對周遭的一切人和事卻漠然視之。這種情況下老師對學生進行恰當適時的引導就顯得尤爲必要!汪曾祺在《端午的鴨蛋》一文中用“小敘事”,“小話語”道出了生活中美的真諦,正好能啓發學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去發現情趣,發現詩意。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課文的特點,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確定如下:

(1)瞭解端午文化,感受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習俗。

(2)理解作者對故鄉的熱愛和對兒時生活的懷想。

(3)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

(4)引導學生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

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又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我將目標2(理解作者對故鄉的熱愛和對兒時生活的懷想)確定爲教學重點,又因爲要讓學生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實屬不易,我將目標4(引導學生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 確定爲教學難點。

第二部分 教學策略

(一)教法設計

爲了使學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依據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將引導學生反覆讀,感悟本文平淡自然的語言中所包含的豐富情感。

2、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針對學生特點,我將用飽含深情的語言、音樂、問題等充分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交流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二)學法指導

一位好老師應該教會學生髮現真理。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提出的“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實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對學生做如下學法指導:

1、圈點勾畫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課文語言的韻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討論探究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第三部分 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重點談一談本文的教學過程。本篇課文我擬用兩課時完成,我今天說的是第一個課時的內容,主要完成目標1、目標2、目標4((1)瞭解端午文化,感受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習俗。(2)理解作者對故鄉的熱愛和對兒時生活的懷想。(4)引導學生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對於目標3即本文的語言特色只做初步的感知。爲了達成上述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具體的教學環節:“創設情景 憶端午”、“初步感知 說風俗”、“賞讀文本 品情趣”、“拓展遷移 訴真情”。

(一)、創設情景 憶端午

教師提問:1、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的三大傳統節日是哪些嗎?

2、你能說出在我們當地端午節都有些什麼風俗嗎?

本環節的設計體現了課標中“語文課程要加強綜合性,溝通與生活的聯繫”這一理念。

通過提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輕鬆活潑的課堂氛圍,將學生帶入端午的節日氣氛之中,讓學生了解端午,感受傳統。從而達成目標(1)瞭解端午文化,感受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習俗。

(二)、初步感知 說風俗

1、介紹作家常識,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2、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理清行文思路。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得出:端午的風俗 家鄉的鴨蛋 端午的鴨蛋

3、緊扣風俗提問:剛纔同學們暢談了自己家鄉的端午風俗,你能從文中找出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嗎?作者寫七種風俗時有無詳略之分?(引出放黃煙子和吃十二紅是作者家鄉特有的風俗。)

以上題目設計的目的在於指導學生從結構上、思想上整體把握文章,理清行文思路,領會文章主旨。使學生初步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的深刻感悟。

(三)、賞讀文本 品情趣

1、在高郵,端午節時小孩兒喜歡放黃煙子,寫一筆虎,我們班有位同學也坐不住了,下面我們就請他在黑板上爲大家展示一筆虎。接着進一步提問:你知道當地孩子除了放黃煙子,寫一筆虎還興幹什麼嘛?(引出掛鴨蛋絡子習俗)

2、玩鴨蛋絡子有哪些過程呢?(挑-裝-掛-吃-玩)在這個過程中你對哪一點最感興趣?(學生通過交流探討從具體句子中品味挑鴨蛋玩鴨蛋的情趣,從而體會作者對兒時生活的無限懷念之情)

3、此時用幻燈片展示魯迅、豐子愷憶兒時吃食的二段話,再次體會作家對童年生活的懷念。

4、如果說4、5兩段寫端午的鴨蛋表達的是對兒時生活的懷念,那麼,2、3段寫家鄉的鴨蛋又表達了一種什麼情懷呢?請學生分組朗讀。學生回答後繼續追問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學生從文中找出具體的句子品味情感,小組交流討論完成,讓學生從具體可感的語句品出汪老的愛鄉,思鄉之情,得到真實的情感體驗)

5、這時老師適時的引導:從文章的字裏行間中,我們讀出了汪老的一個心願:讓高郵的鴨蛋走出中國走向全世界。同學們,你能用一句話替汪老宣傳一下高郵的鴨蛋嗎?(通過這一問題,使學生在寫作訓練中得到情感的昇華)(本環節的設計既讓學生得到了聽、說、讀、寫的訓練,又讓學生在語言的品味中感受到作者對故鄉的熱愛和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從而突破了本文的教學重點。完成了目標2)

(四)拓展遷移 訴真情

課件展示:汪老晚年看電視片《夢故鄉》不禁老淚縱橫的一段文字。這時同步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創設情景將學生帶入鄉情的濃烈氛圍中。這時老師適時引導:一說起故鄉,汪曾祺就想到了家鄉的鴨蛋想到了兒時的過往種種……那麼,一說起故鄉,你們就想到了家鄉的什麼物件,這樣東西又勾起了你怎樣的兒時情愫。

學生擴句; 一說起故鄉,我就想到了家鄉的……

(本環節的設置,讓學生在思鄉情緒的感染下,從身邊的平凡事物中發現情趣,發現美,並且用文字描繪出來,表達出來從而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即完成了目標4引導學生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

第四部分 板書設計

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時,理出作者行文思路即(端午的風俗 家鄉的鴨蛋 端午的鴨蛋),然後由高郵的端午風俗引出掛鴨蛋絡子的習俗,品出作者的童趣,對兒時生活的懷念。又由作者對高郵鴨蛋的描繪品出鄉情,品出作者對家鄉的熱愛。而描寫鴨蛋絡子和高郵鴨蛋的內容就像是高郵雙黃蛋的兩個黃共同表達出作者對故鄉的熱愛和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小小的鹹鴨蛋帶給了作者無數的樂趣,又帶給了我們多少生活的感悟。今天,我將這樣一枚高郵雙黃蛋帶給大家,希望你們也能像這個鴨蛋一樣圓圓滿滿,幸福平安!謝謝大家!

《端午的鴨蛋》說課稿 篇二

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國小語文《端午的鴨蛋》。

一、教材分析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性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人文內涵豐富的文章成爲語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單元的課文意在讓學生關注各地的民俗,瞭解民生和民間文化,並通過這些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畫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蘊涵的無窮樂趣。而本文又屬於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鴨蛋,讓我們感受到它背後的文化意味和濃郁民俗風情。

二、學情分析:

處在芳華期的學生,有猛烈的求知慾和洽奇心,對文學作品有肯定的奇特體驗和見解,而且有表達小我私家看法的慾望。傳統文化對今世中學生來說,應該是比力疏遠的話題,他們深受泰西和港臺文化影響,缺乏瞭解瞭解傳統文化的時機,越發不知道怎樣欣賞傳統文化。因此,面臨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猛烈碰撞的實際,他們必要適當適時的引導。

憑據本單位的特點和學生的環境,我對本文做了以下的教學設計:

【知識目的】:瞭解端午習俗,感覺鴨蛋包羅的文化意味和民風風情。

【本領目的】:1、學會蒐集資料,扼要報告見聞,有層次地頒發見解。

2、學習誦讀富有生活情趣的語言。

【情緒目的】:提倡愛惜傳統文化,引發民族自大感。

【教學重點】:通過咀嚼平庸自然而又韻味統統的語言,感覺傳統習俗蘊涵的情趣。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變更自身材驗,感覺一樣尋常生活中的無窮意見意義。

三、教法與學法:

怎樣讓學生學會咀嚼傳統習俗文化呢?照舊那句老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文的一些童年趣事、過節習俗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老師以“情趣”二字爲切入點,通過朗讀賞析咀嚼語言,引導學生漸漸從外貌感知、分析感悟、反思歸納、末了上升到開端意會中國傳統文化的頭腦高度。

與教學過程相照應,我設計瞭如下的教法與學法:教法:導入——閱讀——拓展

學法:歸納複述——搜索整合——誦讀品味——合作感悟——探究反思

四、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首先向學生出示食物圖片,讓他們猜猜這些食品與哪些傳統節日有關。再讓學生談談自己家鄉的一些傳統節日的風味小吃。此環節激發學生興趣,培養歸納複述知識的能力。

2、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瀏覽課文,思考: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意圖:在於培養學生自主搜索文章關鍵信息的能力。

(2)談談你還知道哪些端午習俗?這些習俗的緣由是什麼?

意圖:問題一可以讓學生廣泛涉獵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分享課前查找的資料信息。

問題二讓學生對端午的認識從粗淺瞭解轉向探究根源,可以說是對文史地哲等知識的一個彙總學習,從而使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文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此環節培養學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完整準確,語言生動地講述見聞,完全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3、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體現汪曾祺是語言風格的語句,反覆朗讀品味。

例如:1、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就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鹹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爲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

一般是敲破空頭吃,白嘴吃也可以。如何讓學生學會品味文章的情趣呢?先讓他們反覆朗讀,並抓住關鍵語句賞析。如“所食鴨蛋多矣”“曾經滄海難爲水”這幾處,或在平實的白話中穿插頗具特色古漢語,或大詞小用,給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色彩。此處可以讓學生模仿古人的口氣朗讀。

又如“一般是敲破空頭吃,白嘴吃也可以。”,“確實是好”,“我實在瞧不上。”等幾處都較爲明顯地運用了江浙方言,顯得非常生動親切。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再投影一段《衚衕文化》裏的文字,“北京人易於滿足,他們對生活的物質要求不高,有窩頭,就知足了。大醃蘿蔔,就不錯,小醬蘿蔔,那還有什麼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這是一段京味十足的語言,特別是一個“嘿”字,把北京人恬淡知足,悠然自得的神情描寫得活靈活現。從而讓學生真正領會汪曾祺的文章裏運用方言的妙處。

可見,感悟文章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誦讀。我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既有利於調動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又培養學生朗讀能力。

4、迴歸生活,分享體驗

我們之前讓學生迴歸課本,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情趣,理解傳統習俗滲透的一些民族文化和鄉土情結。現在再跳出課本,進行拓展延伸,說說傳統節日中類似這樣頗具情趣的小事。本環節教師先拋磚引玉,投影一段文字,再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各抒己見,在合作互動的過程中分享體驗,感悟生活,感受到民俗文化就在我們身邊。

5、創設情境,深刻反思

思考:我國的許多傳統節日、傳統習俗在現代經濟大潮的衝擊下,已經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聖誕節、情人節在國人心目中的分量越來越重要。

“江陵端午祭”是韓國農耕社會時期祈求豐年,民衆共同參與的傳統祝祭活動。在進行端午祭時,會舉行假面舞劇、投壺、摔跤、盪鞦韆、長跪比賽、跆拳道比賽、高校足球賽等活動,而這些都是具有韓國地方特色的。韓國方面對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視,1967年將其列入國家重點無形文化財產第13號,並擬於XX年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申報“世界無形遺產”,學習本文後,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此環節讓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熱點,並能聯繫文化背景和所學知識,對生活現象作出自己的評價。使他們對中國傳統習俗、傳統文化有一個理性的認識。認識到重視傳統文化,珍惜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蝕,從而達到道德教育與審美薰陶的雙重教育目的。

以上就是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從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對文本進行賞析品味,最後跳出課本,關注社會,反思生活。

在文本閱讀中,學生的搜索整合信息能力、歸納複述知識能力、誦讀能力、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鑑別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整個教學設計圍繞幾個根本理念: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充實引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提倡自主、互助、探究的學習方法,誇大在語文實踐中掌握語文紀律。

3、注意文本的學習,通過重複朗讀來咀嚼語言。

結語:新課改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景象,我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在語文教學中做了很多大膽的實驗,正如我的這節研討課一樣,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運動中全面進步語文素養,造就學生自動探究、連合互助、勇於創新的精力,讓學天生爲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的藝術多種多樣,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還應做更多的探索,使語文本領成爲學生終生受益的寶貝。

《端午的鴨蛋》說課稿 篇三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而【說課稿】則是爲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它不同於教案,教案只說“怎樣教”,說課稿則重點說清“爲什麼要這樣教”。教師在吃透教材、簡析教材內容、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難點的基礎上,遵循整體構思、融爲一體、綜合論述的原則,分塊寫清,分步闡述教學內容,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下面是關於端午的鴨蛋的優質說課稿範文,歡迎借鑑!

《端午的鴨蛋》優質課說課稿

各位評委,大家上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七課《端午的鴨蛋》下面,我將從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和學法以及教學過程的設計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品味分析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教材分析

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以民間文化爲主題,所選的五篇課文繪聲繪色地介紹了民風民俗和民間藝人軼事學習這個單元,能夠引導學生關注民俗,從學校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提高語文的綜合素質

《端午的鴨蛋》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屬於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鴨蛋,讓我們感受到它背後的文化意味和濃郁民俗風情,學會從生活中發現樂趣,這篇文章從容閒適;文筆自然生動,語言平實有味,可以品味到日常生活的情趣和底蘊

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對寫人記事的散文有一定的閱讀基礎,但是對文章內容的把握和對主題理解的深度還有待教師進一步引導點撥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目標1.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重點)

2.品析精彩語句,學習自然傳神的表現手法(難點)

3.學會感受平淡生活中蘊涵的樂趣,培養熱愛民俗文化的感情

教學方法、學法根據本課目標和文本特點,從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教學法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等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2.朗讀法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用心品味,收到到與文本與作者交流的效果,便於理解作者的情感

學法指導: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和圈點批註的的學習方法充分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知道我國傳統的三大節日嗎?(端午、仲秋、春節)各地端午節的風俗不盡相同今天,我們跟隨著名散文家汪曾祺一起體驗江蘇高郵的端午節(這個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下面的教學做鋪墊)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出示投影,簡介作者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通過投影“讀一讀,寫一寫”讓學生給生字注音,教師訂正字詞的讀音、釋義

2. 指名朗讀其他學生邊聽讀課文,邊勾畫圈點出重要語句,出示思考題:

(1)文章主要寫了哪些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作者爲什麼對家鄉的鹹鴨蛋久久不能忘懷?這裏可以加以追問,引導學生分析出第一段的總分結構,爲進一步理解課文做準備

學生通過初步的閱讀思考,歸納出課文的內容:寫了家鄉端午的習俗;家鄉的鴨蛋,寫端午的鴨蛋表達了作者對家鄉、對生活的留戀熱愛之情

(這個環節主要是通過朗讀、思考,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理清行文思路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目標1、3)

我們在整體感知課文,把握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研讀賞析,這是講讀本文的難點,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深入品味語言

三、品讀賞析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有3點: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這三點在課文中有體現請朗讀課文第二、三段,畫出體現這三個特點的語句,有感情的朗讀、並賞析,仔細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色

①“一般是敲破空頭”“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頭”“白嘴”等詞語,都帶有較爲鮮明的地方特色

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的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爲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所食鴨蛋多矣”帶有文言性質,增強幽默意味;完全不能相比和實在瞧不上從側面突出家鄉鴨蛋的好

③“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大的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於醃鴨蛋,高郵鴨蛋於是出了名”一句一斷,

④“我在北京吃的鹹鴨蛋,蛋黃是淺黃的,這叫什麼鹹鴨蛋呢!”淡淡的幽默包含着對他鄉鴨蛋有不屑,對家鄉鴨蛋的自豪

教師以複習提問的方式指導賞析語句的方法:123賞析語句的方法1.分析句式特點或修辭手法及作用 2.抓住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分析妙處3.概括句子的含義4.分析表達的情感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根據作者語言的三特點進行賞析

通過對語言的品讀賞析,歸納語言特點:1口語色彩濃厚:(好用短句,時時穿插樸素的白話)2古漢語點綴3善於運用語言“造型”4淡淡的幽默

通過賞析,進一步體會作者的語言風格和文章的意蘊

(這個環節主要完成目標2,意在培養學生分析的能力和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和賞析能力,學會閱讀欣賞)

四、拓展延伸 一說起故鄉,汪曾祺就想到了家鄉的鴨蛋,想到了兒時的童真童趣……那麼,讀了文章,你們會想到家鄉的哪種風俗,留給你怎樣的美好回憶? 請模仿本文的情趣和語調,寫一段話,介紹家鄉的民俗(如過年發壓歲錢,中秋吃月餅,丟沙包等)

設置這個問題,可以培養學生從身邊平淡的生活和平凡事物中發現情趣,發現美,增強對生活的感悟五、課堂小結:這篇民俗散文,以小小的鴨蛋爲載體,承載着作者的童心童趣、對故鄉的緬懷和對民俗的追念用閒適自由的筆墨,表達了對家鄉的對生活的熱愛、讚美之情(這個環節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系統、完整的印象)

六、佈置作業:1.完成拓展延伸的寫作訓練,整理成300字以上

2.“韓國端午祭”捷足先登成功申遺這也說明我們傳統文化自我保護意識不夠,清談談你對保護傳統文化財富的認識

(這個作業的設置,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熱點,並能聯繫文化背景和所學知識,對生活現象作出自己的評價)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端午的鴨蛋》說課稿 篇四

鬆泉中學   卜子夏

一、教材分析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性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人文內涵豐富的文章成爲語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單元的課文意在讓學生關注各地的民俗,瞭解民生和民間文化,並通過這些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畫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蘊涵的無窮樂趣。而本文又屬於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鴨蛋,讓我們感受到它背後的文化意味和濃郁民俗風情。

二、學情分析:

處在青春期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獨特體驗和看法,並且有表達個人觀點的慾望。傳統文化對當代中學生來說,應該是比較疏遠的話題,他們深受西洋和港臺文化影響,缺乏認識瞭解傳統文化的機會,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賞傳統文化。因此,面對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強烈碰撞的現實,他們需要恰當適時的引導。

根據本單元的特點和學生的情況,我對本文做了以下的教學設計:

【知識目標】:瞭解端午習俗,感受鴨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風情。

【能力目標】: 1、學會蒐集資料,簡要講述見聞,有條理地發表見解。

2、學習誦讀富有生活情趣的語言。

【情感目標】:提倡珍惜傳統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通過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感受傳統習俗蘊涵的情趣。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調動自身體驗,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無窮趣味。

三、教法與學法:

如何讓學生學會品味傳統習俗文化呢?還是那句老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文的一些童年趣事、過節習俗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以“情趣”二字爲切入點,通過朗讀賞析品味語言,引導學生逐步從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歸納、最後上升到初步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高度。

與教學過程相照應,我設計瞭如下的教法與學法:教法:導入——閱讀——拓展

學法: 歸納複述——搜索整合——誦讀品味——合作感悟——探究反思

四、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首先向學生出示食物圖片,讓他們猜猜這些食品與哪些傳統節日有關。再讓學生談談自己家鄉的一些傳統節日的風味小吃。此環節激發學生興趣,培養歸納複述知識的能力。

2、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瀏覽課文,思考: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意圖:在於培養學生自主搜索文章關鍵信息的能力。

(2)談談你還知道哪些端午習俗?這些習俗的緣由是什麼?

意圖:問題一可以讓學生廣泛涉獵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分享課前查找的資料信息。

問題二讓學生對端午的認識從粗淺瞭解轉向探究根源,可以說是對文史地哲等知識的一個彙總學習,從而使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文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此環節培養學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完整準確,語言生動地講述見聞,完全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3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體現汪曾祺是語言風格的語句,反覆朗讀品味。

例如:1、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就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鹹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爲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

2、一般是敲破空頭吃,白嘴吃也可以。

如何讓學生學會品味文章的情趣呢?先讓他們反覆朗讀,並抓住關鍵語句賞析。如“所食鴨蛋多矣”“曾經滄海難爲水”這幾處,或在平實的白話中穿插頗具特色古漢語,或大詞小用,給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色彩。此處可以讓學生模仿古人的口氣朗讀。

又如“一般是敲破空頭吃,白嘴吃也可以。”,“確實是好”,“我實在瞧不上。”等幾處都較爲明顯地運用了江浙方言,顯得非常生動親切。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再投影一段《衚衕文化》裏的文字,“北京人易於滿足,他們對生活的物質要求不高,有窩頭,就知足了。大醃蘿蔔,就不錯,小醬蘿蔔,那還有什麼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這是一段京味十足的語言,特別是一個“嘿”字,把北京人恬淡知足,悠然自得的神情描寫得活靈活現。從而讓學生真正領會汪曾祺的文章裏運用方言的妙處。

可見,感悟文章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誦讀。我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既有利於調動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又培養學生朗讀能力。

4、迴歸生活,分享體驗

我們之前讓學生迴歸課本,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情趣,理解傳統習俗滲透的一些民族文化和鄉土情結。現在再跳出課本,進行拓展延伸,說說傳統節日中類似這樣頗具情趣的小事。本環節教師先拋磚引玉,投影一段文字,再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各抒己見,在合作互動的過程中分享體驗,感悟生活,感受到民俗文化就在我們身邊。

5、創設情境,深刻反思

思考:我國的許多傳統節日、傳統習俗在現代經濟大潮的衝擊下,已經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聖誕節、情人節在國人心目中的分量越來越重要。

“江陵端午祭”是韓國農耕社會時期祈求豐年,民衆共同參與的傳統祝祭活動。在進行端午祭時,會舉行假面舞劇、投壺、摔跤、盪鞦韆、長跪比賽、跆拳道比賽、高校足球賽等活動,而這些都是具有韓國地方特色的。韓國方面對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視,1967年將其列入國家重點無形文化財產第13號,並擬於2005年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申報“世界無形遺產”,學習本文後,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此環節讓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熱點,並能聯繫文化背景和所學知識,對生活現象作出自己的評價。使他們對中國傳統習俗、傳統文化有一個理性的認識。認識到重視傳統文化,珍惜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蝕,從而達到道德教育與審美薰陶的雙重教育目的。

以上就是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從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對文本進行賞析品味,最後跳出課本,關注社會,反思生活。

在文本閱讀中,學生的搜索整合信息能力、歸納複述知識能力、誦讀能力、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鑑別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整個教學設計圍繞幾個基本理念:

1、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在語文實踐中掌握語文規律。

3、  注重文本的學習,通過反覆朗讀來品味語言。

結語:新課改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氣象,我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在語文教學中做了許多大膽的嘗試,正如我的這節研討課一樣,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的藝術多種多樣,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還應做更多的探索,使語文能力成爲學生終生受益的法寶。

《端午的鴨蛋》說課稿 篇五

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端午的鴨蛋》。我將從教學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部分向各位老師說說我對本課的設想。

第一部分 教學分析

(一) 教材分析

《端午的鴨蛋》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國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本單元課文以民間文化爲主題,所涉及的文章生動豐富,趣味盎然。包括沈從文的《雲南的歌會》,蕭乾的《吆喝》,馮驥才的《俗世奇人》等。這組課文意在讓學生關注各地的民俗,瞭解民生和民間文化,並通過這些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去感受日常生活中蘊涵的無窮樂趣。而《端午的鴨蛋》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屬於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鴨蛋,讓我們感受到它背後的文化意味和濃郁民俗風情。這篇文章十分典型地體現了汪曾祺散文“小敘事”的特點。文章信筆寫來,從容閒適;文筆自然生動,語言平實有味。所寫內容雖然簡單,但作者灌注深情於文章,寫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

(二) 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八年級年級的學生,處在青春期的八年級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對社會生活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看法,並且有着表達個人觀點的強烈慾望。由於受到西洋和港臺文化影響,他們關注的是時髦、偶像、網絡遊戲等話題,而對於傳統文化,對周遭的一切人和事卻漠然視之。這種情況下老師對學生進行恰當適時的引導就顯得尤爲必要!汪曾祺在《端午的鴨蛋》一文中用“小敘事”,“小話語”道出了生活中美的真諦,正好能啓發學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去發現情趣,發現詩意。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課文的特點,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確定如下:

(1)瞭解端午文化,感受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習俗。

(2)理解作者對故鄉的熱愛和對兒時生活的懷想。

(3)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

(4)引導學生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

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又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我將目標2(理解作者對故鄉的熱愛和對兒時生活的懷想)確定爲教學重點,又因爲要讓學生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實屬不易,我將目標4(引導學生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 確定爲教學難點。

第二部分 教學策略

(一)教法設計

爲了使學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依據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將引導學生反覆讀,感悟本文平淡自然的語言中所包含的豐富情感。

2、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針對學生特點,我將用飽含深情的語言、音樂、問題等充分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交流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二)學法指導

一位好老師應該教會學生髮現真理。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提出的“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實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對學生做如下學法指導:

1、圈點勾畫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課文語言的韻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討論探究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第三部分 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重點談一談本文的教學過程。本篇課文我擬用兩課時完成,我今天說的是第一個課時的內容,主要完成目標1、目標2、目標4((1)瞭解端午文化,感受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習俗。(2)理解作者對故鄉的熱愛和對兒時生活的懷想。(4)引導學生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對於目標3即本文的語言特色只做初步的感知。爲了達成上述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具體的教學環節:“創設情景 憶端午”、“初步感知 說風俗”、“賞讀文本 品情趣”、“拓展遷移 訴真情”。

(一)、創設情景 憶端午

教師提問:1、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的三大傳統節日是哪些嗎?

2、你能說出在我們當地端午節都有些什麼風俗嗎?

本環節的設計體現了課標中“語文課程要加強綜合性,溝通與生活的聯繫”這一理念。

通過提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輕鬆活潑的課堂氛圍,將學生帶入端午的節日氣氛之中,讓學生了解端午,感受傳統。從而達成目標(1)瞭解端午文化,感受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習俗。

(二)、初步感知 說風俗

1、介紹作家常識,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2、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理清行文思路。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得出:端午的風俗 家鄉的鴨蛋 端午的鴨蛋

3、緊扣風俗提問:剛纔同學們暢談了自己家鄉的端午風俗,你能從文中找出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嗎?作者寫七種風俗時有無詳略之分?(引出放黃煙子和吃十二紅是作者家鄉特有的風俗。)

以上題目設計的目的在於指導學生從結構上、思想上整體把握文章,理清行文思路,領會文章主旨。使學生初步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的深刻感悟。

(三)、賞讀文本 品情趣

1、在高郵,端午節時小孩兒喜歡放黃煙子,寫一筆虎,我們班有位同學也坐不住了,下面我們就請他在黑板上爲大家展示一筆虎。接着進一步提問:你知道當地孩子除了放黃煙子,寫一筆虎還興幹什麼嘛?(引出掛鴨蛋絡子習俗)

2、玩鴨蛋絡子有哪些過程呢?(挑-裝-掛-吃-玩)在這個過程中你對哪一點最感興趣?(學生通過交流探討從具體句子中品味挑鴨蛋玩鴨蛋的情趣,從而體會作者對兒時生活的無限懷念之情)

3、此時用幻燈片展示魯迅、豐子愷憶兒時吃食的二段話,再次體會作家對童年生活的懷念。

4、如果說4、5兩段寫端午的鴨蛋表達的是對兒時生活的懷念,那麼,2、3段寫家鄉的鴨蛋又表達了一種什麼情懷呢?請學生分組朗讀。學生回答後繼續追問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學生從文中找出具體的句子品味情感,小組交流討論完成,讓學生從具體可感的語句品出汪老的愛鄉,思鄉之情,得到真實的情感體驗)

5、這時老師適時的引導:從文章的字裏行間中,我們讀出了汪老的一個心願:讓高郵的鴨蛋走出中國走向全世界。同學們,你能用一句話替汪老宣傳一下高郵的鴨蛋嗎?(通過這一問題,使學生在寫作訓練中得到情感的昇華)(本環節的設計既讓學生得到了聽、說、讀、寫的訓練,又讓學生在語言的品味中感受到作者對故鄉的熱愛和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從而突破了本文的教學重點。完成了目標2)

(四)拓展遷移 訴真情

課件展示:汪老晚年看電視片《夢故鄉》不禁老淚縱橫的一段文字。這時同步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創設情景將學生帶入鄉情的濃烈氛圍中。這時老師適時引導:一說起故鄉,汪曾祺就想到了家鄉的鴨蛋想到了兒時的過往種種……那麼,一說起故鄉,你們就想到了家鄉的什麼物件,這樣東西又勾起了你怎樣的兒時情愫。

學生擴句; 一說起故鄉,我就想到了家鄉的……

(本環節的設置,讓學生在思鄉情緒的感染下,從身邊的平凡事物中發現情趣,發現美,並且用文字描繪出來,表達出來從而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即完成了目標4引導學生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

第四部分 板書設計

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時,理出作者行文思路即(端午的風俗 家鄉的鴨蛋 端午的鴨蛋),然後由高郵的端午風俗引出掛鴨蛋絡子的習俗,品出作者的童趣,對兒時生活的懷念。又由作者對高郵鴨蛋的描繪品出鄉情,品出作者對家鄉的熱愛。而描寫鴨蛋絡子和高郵鴨蛋的內容就像是高郵雙黃蛋的兩個黃共同表達出作者對故鄉的熱愛和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小小的鹹鴨蛋帶給了作者無數的樂趣,又帶給了我們多少生活的感悟。今天,我將這樣一枚高郵雙黃蛋帶給大家,希望你們也能像這個鴨蛋一樣圓圓滿滿,幸福平安!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