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科技與管理研究精品多篇

科技與管理研究精品多篇

科技管理研究 篇一

[關鍵詞]企業科技人才;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2.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

2095-3283(2012)03-000-02

隨着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科技人才已成爲企業重要的戰略資源,在企業競爭中越來越具有決定性意義。因此,企業科技人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一、科技人才管理的對象及其特徵

1.管理對象的界定

企業科技人才管理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科技人才管理的對象是企業科技人才及其科技勞動。1987年出版的《人才學辭典》曾對“科技人才”做出界定:“科技人才是科學人才和技術人才的略語。是在社會科學技術勞動中,以自己較高的創造力、科學的探索精神,爲科學技術發展和人類進步做出較大貢獻的人。”科技人才的概念應包含四個要點:一是具有專門的知識和技能;二是從事科學或技術工作;三是具有較高的創造力;四是對社會做出較大的貢獻。根據以上定義,筆者將企業科技人才界定爲:企業中具有專門的知識和技能,從事科技工作,具有優秀的科技素質、較強的研究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以及科技組織管理能力,對企業做出一定貢獻的科技人員。

2.管理對象的特徵

一方面,科技人才作爲企業創新的主體,在專業特長、心理需求、個性特徵、工作方式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特徵包括:一是具有相應的專業特長;二是具有較高的個人素質;三是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高度重視成就;四是在心理需求方面,需要自主的工作環境;五是工作方式多采用團隊形式;六是勞動過程難以監控,勞動成果難以衡量;七是具有較強的流動意願;八是性格特徵較多內向。企業科技人才的特點決定了其管理更應趨於寬鬆和人性化,強調科技人才的自主管理,同時在激勵機制、考覈機制和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充分考慮科技人才的特點,以更好地激勵他們,從而爲企業提高創新能力作出貢獻。

另一方面,企業科技人才的勞動較之一般企業成員的勞動又具有特殊性,主要體現在:一是科技勞動的創造性;二是科技知識的繼承性;三是科技勞動成果的知識性;四是科技工作時間的連續性;五是科技人才勞動的個體性。

二、科技人才管理工作中應遵循的基本理念

1.以人爲本、尊重人才的理念

以人爲中心的人本管理是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也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和基礎。“人本管理”強調理解人、尊重人、充分發揮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的學者將人本管理概括爲“3P”管理。在具體的企業科技人才管理工作中,應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尊重科技人才的主體地位,通過參與式管理和監督等方式增加科技人才對企業的關注,增加其主人翁的責任感和成就感,從而激發更大的工作熱情,更好地發揮其主動性和創造性。二是企業願景與個人願景的和諧統一,以科技人才的發展與企業戰略目標相一致的方式來指導和激勵科技人才,將自身發展與企業發展緊密相連。

2.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的理念

薪酬分配和職業發展是企業科技人才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體現,也是科技人才心理平衡的最重要體現。所以,企業在對科技人才進行管理上,應着重體現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的原則。在薪酬分配方面,科技人才的薪酬要與其崗位職務相結合,以其績效爲依據,通過科學的績效考覈制度,公正客觀地評價科技人才的績效,確定他們的薪資水平,在重視效率的同時應兼顧公平。在職業發展方面,應建立公平的競爭機制並制定科學合理的晉升和調動管理制度,讓科技人才相信在企業中能夠得到公平發展的機會;同時還應爲科技人才的發展提供平臺,充分發揮科技人才的創造價值,努力實現發展成果的共享。

3.系統管理、效能最優的理念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爲科技人才創造了成長空間和發展機會,而科技人才的成長又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源動力和堅實保障。現代企業的科學技術活動,基本上都是由一個科研羣體來共同完成的,因此,在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把一定範圍內的科技人才隊伍作爲一個系統,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進行管理,使其實現整體功能最佳。二是堅持在企業科學管理的基礎上,針對科技人才的個體差異,因才施策、科學配置、知人善任、才盡其用,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才能,增大集體效能,產生最大效益。

4.激勵與約束有機結合的理念

激勵與約束是協調企業各相關利益關係的手段,能夠將科技人才的個人發展目標與企業的戰略目標有效結合起來,充分調動企業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好地實現企業與個人的共同發展。一方面要有針對性地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從物質和精神層面來吸引、激勵科技人才自願留在企業,爲企業發展貢獻力量;另一方面要有針對性地建立約束機制,避免和防止科技人才流失。激勵與約束是事物矛盾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要相輔相成、有機結合,才能真正規避風險、留住人才並用好人才。

三、企業科技人才管理機制建設

企業科技人才的管理,包含對人才的選拔、培養、管理和使用、激勵和約束等一系列環節,因此要不斷加強企業科技人才管理機制建設,才能更好地實現科技人才與企業共同發展的目標。

1.培養培訓機制

企業人才培養培訓是一項基礎工作和長期的系統工程,決定着企業能否擁有可持續發展的人才戰略資源。有效的科技人才培養培訓機制應從宏觀上着眼於企業的核心需求,以企業的發展戰略爲導向,建立起企業科技人才的選拔和儲備、教育和培訓、跟蹤和考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同時還應結合科技人才自我發展的需要,實現科技人才發展與企業發展戰略的匹配。具體方案的設計,要結合企業實際,明確培養責任,按照工作崗位、專業情況,逐人確定培養方向,實施定向培養培訓。對於核心崗位,要建立相應的“傳、幫、帶”制度,以保證企業科技人才隊伍的延續性和穩定性。在科技人才後備隊伍建設上,還要注重崗位鍛鍊,堅持備用結合,統籌考量,加強跟蹤考覈,實施動態管理。

2.考覈評價機制

科技人才及其科技勞動具有不同於一般勞動的特殊性,因此在考覈評價機制的建設和實施中,必須正確處理好企業與科技人才、企業績效指標內部計量與外部計量、績效考覈成績與科技人才薪酬激勵以及績效考覈定量評價與定性分析之間的關係。現代企業制度下的考評工作是一個包含組織情境、情感和認知等因素的系統工程,應包括對科技人才個性特徵、知識結構、工作能力、行爲方式和心理素質等多維度的考覈評價,更加註重技術型、定量化方法在考評機制中的應用以及與前後工作的銜接,促使考評機制更加科學和完善並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3.激勵約束機制

國內學者調查顯示,企業科技人才激勵因素的排序分別爲個體成長、薪酬福利、業務成就、工作自主和人際關係等。科技人才在個人成長方面有着強烈的渴望,可以通過建立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暢通的晉級機制、榮譽激勵和賦予權利等方式,不斷增強科技人才對企業的忠誠度、歸屬感和個人榮譽感。在科技人才的薪資分配上,可以通過靈活的市場化操作方式兌現獎勵,使科技人才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同時,企業應結合自身特點建立有效的約束機制,通過制定必要的保密制度,明確企業關鍵崗位核心祕密的範圍和內容,具體工作內容和核心機密的保密期限,在合理的期限內要求科技人才具有保密義務,並通過簽訂保密協議和競業禁止協定等硬性約束形式確定下來,保障企業和科技人才個體的健康發展。

4.競爭合作機制

競爭機制的實質是優勝劣汰,可以幫助科技人才正確認識自己,主動尋找能夠發揮自己才能的最佳位置,發揮其最大潛力,因此競爭機制也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方式。另一方面,團隊合作與個體競爭同時存在。美國《財富》雜誌統計資料顯示:在世界500強企業中,80%以上的企業都在倡導團隊合作的工作方式。因此,企業可以從影響團隊創造性的遠景目標、參與的安全感、任務導向以及支持和互動頻率等方面入手,不斷探索建立企業科技人才的團隊合作機制,推動企業科技人才競爭與合作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科技管理研究 篇二

關鍵詞:科研管理;科技創新;策略;企業

1概述

科研管理是指運用調查研究、計劃規劃、決策實施、修正監督等方法或手段,有效管理分配一定的資源,以較優方式達到預期總體目標,提高企業的科研效率和競爭力[1]。企業開展的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開發、應用和技術攻關均屬於科研項目,是科研管理的主要內容[2-3]。科技創新是企業爲獲得潛在贏利能力,重新組織生產要素、建立更加高效的生產系統、推出新的生產方法或工藝,研製開發、應用推廣、迭代更新等一系列技術活動的集合,是科研管理的目標[4,5]。以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爲導向的科研管理,就是爲科研人員創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優化科研管理流程,以較低的成本實現新的技術突破,將科技創新成果及時應用於生產並推向市場,產生經濟效益[4-6]。科技創新已經成爲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加強科研管理,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企業科技競爭力,是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7-10]。本文基於中國石油蘭州潤滑油研究開發中心在科研管理和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方面的具體工作實踐,探討了潤滑油企業研發中心對科研管理的新要求,提出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改進措施,闡述了創新科研管理能有效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2潤滑油科技創新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核心技術難以突破。潤滑油添加劑單劑及其復配技術是決定潤滑油品質的核心關鍵技術。國際上潤滑油添加劑行業已形成四大複合劑公司和四小特色添加劑公司爲主的市場格局,各有特長,均以雄厚的研發實力和領先的技術水平爲核心競爭力,佔有全球潤滑油添加劑90%以上的市場份額。目前,國產潤滑油添加劑行業面臨原材料質量不穩定、部分核心單劑技術缺失、添加劑協同作用機理研究滯後、複合劑開發和評定費用越來越高、核心關鍵技術難以突破等問題。

2.2跨行業間技術融合度不高。API(美國石油協會)與潤滑油廠商、添加劑公司和OEM(原始設備製造商)建立了密切合作,可以及時瞭解行業發展趨勢並提出潤滑油行業的應對方案。發動機潤滑油的性能要求、不同產品的限值、測試方法開發運行與監測均由OEM、潤滑油廠商、添加劑公司和第三方測試機構共同制定。而我國跨行業間的技術融合纔開始起步,2016年由中國內燃機學會聯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在石化標委會、添加劑、潤滑油和發動機行業的參與下成立了“發動機潤滑油中國標準開發”創新聯盟,第一次實現了潤滑油跨行業間的技術融合。中國石油蘭州潤滑油研究開發中心作爲創新聯盟的創始單位,將與行業相關單位一起承擔自主規格臺架和產品標準的開發工作。

2.3科研成果推廣應用難。潤滑油產品科技含量高、技術密集、品質直接影響高端裝備可靠性、穩定性及運行壽命。同時,大部分高端裝備均爲進口,原裝潤滑油產品均經過嚴格認證和評估。一方面,OEM爲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一般不允許設備使用單位輕易更換潤滑油;另一方面,不同配方的潤滑油產品化學成分也有所區別,接觸後可能發生化學反應,造成不良後果。因此,即使所開發的潤滑油產品符合相關標準和需求,也難以有應用推廣的機會。這導致很多科研項目成果難以在成功開發後投入到實際生產併產生效益。

3創新科研管理體系措施

2016年以來,蘭州研發中心圍繞把政策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的自主權落到實處,從機制上保障科研人員專心研究;從轉變科研管理觀念、優化科研管理流程,加強教育培訓、加大創新合作力度,健全科技人才評價機制、完善科技獎勵制度和建立科研成果市場化轉化機制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改革嘗試。

3.1轉變科研管理觀念優化科研管理流程。潤滑油科技創新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科技創新,人才、技術以及知識儲備纔是核心創造力和競爭力。科研管理首先要在管理理念上樹立“管理即服務”的意識,用“主動服務”代替原來的“被動管理”。同時,充分發揮中石油協同辦公系統的優勢,進一步優化科研管理流程,逐步將與科研相關的審批事項實現網絡化和信息化,在服務中完成管理職能;報銷、採購、填表等繁瑣事項都有專人負責,以減輕科研人員的工作量,辦事效率大幅度提高。

3.2加強業務培訓加大創新合作力度。科研人員作爲科技創新的主體,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關鍵,創新首先要改變科研人員的思想意識,強化業務訓練,提高創新能力。中心每年組織近200人次參加專利申請、論文寫作、項目申報、標準化等專業知識培訓。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組織邀請國內外權威專家上門授課並選派優秀科研人員參加國內外技術論壇,進行交流、學習、培訓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打造一支業務能力強、綜合水平高,職業素質過硬的領軍人才和科技創新團隊。

3.3健全人才評價機制完善科技獎勵制度。按照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和潤滑油公司雙序列改革要求,科研人員不再“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進行評價,建立中心級首席科學家和領域經理制,強化基層單位和科研人員的主體責任,具體科研業務由首席科學家和領域經理負責,科研管理部門主要負責格式和形式內容審覈。選擇部分創新能力突出、創新績效顯著、科研誠信狀況良好的單位開展“扁平化”改革試點,賦予科研人員更多的自主權。項目管理從重數量向重質量、重結果、重轉化轉變。加大對承擔國家、集團等核心技術攻關科研人員的薪酬獎勵,設立主任獎勵基金,分別對重大科研突破和重點創效成果進行單項獎勵,有效地推動了創新創效工作的發展。

3.4建立科研成果市場化轉化機制。爲充分發揮科研優勢,儘快將最新科研成果推向市場,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孵化出滿足現在和未來市場或客戶特殊需求的新特優產品,研發中心制定了新特優產品孵化及推廣應用管理辦法。新特優產品主要包括獨有技術和產品、熱點前沿領域的產品、與客戶共同研發提升競爭力產品、具有差別化競爭力產品、新開拓的市場需求產品等。在項目評審後,對具備推廣條件的及時安排工業試生產和銷售並將產品純利潤按照一定比例對項目研究人員進行獎勵。

4科研管理創新取得的成效

蘭州潤滑油研究開發中心憑藉卓越的自主研發實力,不斷實現零的突破,在中國製造邁向國際征途的各個高尖端領域總能看到其身影。

4.1典型技術突破與科技創新案例。D1215W-40長壽命柴油機油充分利用自主研發生產的烷基水楊酸鹽產品特性,在國內率先實現了柴油機油產品的12萬公里超長換油週期;以獨創含硫、磷化合物極壓抗磨添加劑爲核心的高鐵“復興號”齒輪箱潤滑油,打破了國外產品的壟斷並獲得美國專利授權;FD3000N風電齒輪油顯著提升齒輪傳動效率並有效防止微點蝕的產生,在多家風電場成功應用;自主研發的崑崙RV00#機器人擺線針輪潤滑脂,通過了8000小時整機測試,成功應用於國內著名的機器人龍頭企業;Petro50X變壓器油獨家應用於“昌-古”±1100kV特高壓,“張-北”、“雲-貴”±500kV、巴西“美麗山”、巴基斯坦“默-拉”直流輸電工程。

4.2科技創新創效成果。2016年以來,蘭州潤滑油研究開發中心緊緊圍繞“提質、上量、降本”六字方針,獲得省部級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省部級基礎研究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發表EI/SCI文章8篇。2019年,中心在配方優化、單一來源添加劑拓展、新特產品轉產與銷售、檢測站創效等方面累計實現降本增效2.05億元。

5結束語

科技管理研究案例 篇三

一、新的形勢

近十幾年以來,現代化電視採、編、播技術領域掀起了一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數字化革命,數字技術給電視行業帶來的不僅僅是新的技術與新的設備,隨着計算機技術在電視行業裏的滲進,專業電視製作設備的更新換代週期也將越來越短,電視節目製作的手段、模式甚至是工作流程都將發生根本性的轉變。作爲電視技術的最終使用者與受益者,電視技術人員在面對各大公司強大的宣傳攻勢和各種各具特點、各有所長的新技術、新設備時,必須掌握主動地位,不斷地捕捉最新的電視製作技術的發展動態,廣泛地比較各種電視設備的性能優劣、價格高低,深入的瞭解新技術的原理與應用情況,爲將來的發展掌握第一手資料。這種新的形勢就爲開展專業電視技術的科技情報工作提出了不同於以往的更多要求。

二、科技情報工作的步署與實施

開展電視技術科技情報工作是一種提高業務能力、把握專業領域最新技術,開拓視野的有效途徑,其主要目的是隨時跟蹤新技術、新設備的發展動態,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技術依據。整個科技情報工作共分三個方面:收集、管理和情報的分析、研究與提供。

1.收集

範圍以現代電視技術爲中心、相關視聽技術爲周邊,以數字爲主模擬爲輔的現代電視採編製作的技術文獻、視聽產品等。主要類型包括:技術說明、產品說明、產品操作手冊、技術標準、產品宣傳品、相關科技工具書、技術期刊、技術會議文獻、技術論文以及光盤錄像資料等。主要內容包括音頻、視頻、計算機技術三個部分。

方法根據技術工作情況,收集方法可採用以下幾種方式:

隨機資料這部分資料是隨着買進的設備一起附送的,既各種已引進設備的說明書、操作手冊及附本等。

訂購主要是通過每年的郵局期刊預訂或匯款郵購工作,收集電視技術專業期刊、會議論文文獻及各種標準等。

索要通過與廠家聯繫,直接索要某一產品的詳細資料。

現場收集主要是通過參加各種產品展示會、技術交流會,較爲集中地收集某一技術領域最新、具有發展性、趨勢性的技術資料及介紹。

2.管理

由於收集工作是在專業範圍內開展,規模不大,其管理、檢索方法可沿用簡單的圖書管理系統,大概分五個部分:

驗收蓋章每份收集來的資料都必須驗收蓋章,作爲單位財產的標誌。

登錄每份資料都必須在入藏前登錄,包括時間、來源、類型、價格、出版單位等。統計按入藏時間爲序,統計所得的報表結果即是技術資料財產清單,可以作爲轉手、交接的憑據。

分類(編目、排架)根據電視工作的實際情況,可將所有資料分爲音頻、視頻和計算機三大領域,每一領域又可分爲不同的種類:1、設備說明書及副本2、技術性期刊3、圖書4、工具書5、系統圖6、技術論文7、行業標準8、產品宣傳材料9、音像資料等。

建立查詢系統根據分類,及時地爲每一份資料都製作一份獨一無二的檢索卡。合理科學組織、管理檢索卡,建立簡易方便的查詢方式。

保管科技情報工作應由專人負責管理,其它人員也應嚴格遵守借閱制度。科技情報人員應負責技術資料的整理、分類、清點工作。

3.情報的分析、研究與提供

這項工作主要有三個部分:定期總結、專題服務與資料提供。

定期總結報告以一年或半年爲一終結週期,以簡單報表的形式概括整個電視技術的發展的最新動態,並預計其發展趨勢。

專題服務根據領導的決策需要或工作中的諮詢需要,針對某個特定的專題或領域進行一定時期、一定範圍內的歸納、分析與終結。

爲技術人員提供完善的資料查詢系統。

三、我臺科技情報工作工作的開展

科技管理研究 篇四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科技檔案;創新

引言

科技檔案不僅匯聚了大量的科技成果,還可以促成新的科研項目,對於技術創新具有啓發作用。如今傳統的科技檔案管理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我國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新的時代必然會要求各單位、各機構做出相應的變革。科技檔案管理作爲企業發展的基礎,順應時代潮流,創新研究信息化時代科技檔案管理模式刻不容緩。

1科技檔案管理的現狀

目前來說,人們對於科技檔案管理的認識不夠深刻,工作人員的專業水準也不夠高,工作模式依然停留在傳統層面上,先進的技術與設備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具體工作中,還有很多機構的檔案管理內容比較單一,比如類似於音頻、視頻或者是草圖等資料沒有被歸檔,導致科技檔案的完整性、統一性受到影響。同時,歸檔流程不夠完善,容易使機密文件外泄,科技檔案的安全性無法得到保障。另外,科技檔案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完善。科技檔案是科技成果結晶的集大成,往往涉及到一些機密文件,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的保障,就無法保障日常工作的保密性,這樣也給工作人員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些都是導致科技檔案管理工作不能滿足現代社會需求的客觀原因。

2信息時代科技檔案面對的挑戰

2.1科技檔案的應用方式

通常來說,科技檔案的應用方式包括下面幾種方法:其一,科技檔案可以讓科學活動更富有計劃性,通過對原有檔案資料的研究,能夠及時找到之前活動中出現的不足,加以彌補,提高活動的爭取率。其二,科技方案可以有效提高項目的盈利水平,利用對項目各環節科技檔案的分析研究,增強科技檔案的應用效率。其三,可以應用到法律方面,具有良好的培訓作用,由於資料具有真實性,可以直觀的將研究情況進行展示,增強培訓的感染力。

2.2硬件設施不足

基層各個科技管理部門在科技檔案管理的硬件上大力投入,受到管理思維的約束,加上領導不夠重視,只是配置了比如電腦傳真機等較爲基礎的硬件設施,無法構成系統性。科技檔案信息系統較爲複雜,發展的級別與層次完全不同,總體規範性不足,無法真正的開放,在服務與共享方面存在一定的距離。缺乏完善的系統實現機讀檔案,爲建立完善的信息檢索體系,造成檔案管理不規範,限制了科技檔案管理信息化的發展進程。

3科技檔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義

信息化時代科技檔案管理的創新研究,對於科技檔案的實用性與時代性轉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一方面,信息技術已經全面普及,各個單位以及機構都因此受惠,信息技術同樣給科技檔案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多便捷,不僅節省了人員成本,還節省了時間成本。工作人員利用智能化辦公還可以避免一些人工無法控制的錯誤。

另一方面,科技檔案管理工作匯聚了寶貴的科研資料。傳統的存儲方式會產生磨損,使資料的使用壽命大打折扣,另外人們對於資料的搜素、借鑑也極爲不方便,這樣就使科技檔案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利用智能化辦公,不僅可以延長資料的使用壽命,還可以給需要借鑑資料的人們提供便利。

4信息化時代科技檔案管理的策略研究

4.1提高科技檔案管理人員綜合素質

科技檔案能否被有效的利用,關係着能否爲科學技術可持續發展提供準確的、有價值的信息資源,所以科技檔案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是提升科技檔案管理質量的基礎,只有組建一支具有專業水平的團隊,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員工對科技檔案管理的重要性的認識,才能爲信息化時代科技檔案管理打下紮實的基礎。

4.2提升科技檔案現代化管理

科技檔案發揮的作用會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減弱,所以若不能及時掌握並利用科技檔案,就難以發揮它的價值。在具體工作中應將紙質文件與電子文件有機結合起來,並能運用網絡信息以及智能化辦公,充分利用新媒體信息傳播迅速的屬性,讓科技檔案更加便捷、快速到達利用者,以便於人們及時獲取信息。現代化管理是提升科技檔案管理的價值與質量的必要手段,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智能化檔案管理流程,提供現代化管理設備設施,完善檔案管理工作的軟件環境,爲實現科技檔案現代化管理創造有利的平臺。

4.3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科技檔案的管理工作應該具有專業性、系統性,這樣才能對科研成果的發展歷程以及理論知識做出完整、詳細的記錄,以便於人們查閱、借鑑。所以制定出嚴格的管理制度及科技檔案歸檔流程是提高其價值與質量的必要手段。基於此,要對科技檔案進行有計劃的管理與分類,並且把科研成果、理論依據、實踐過程、實驗報告等有效統一起來,以達到建檔工作的目的。同時,制定完善的歸檔流程,避免檔案外泄、破壞,保證科技檔案的安全性以及保密性。

4.4拓展科技檔案的宣傳途徑

截至2018年,我國互聯網普及率已經達到55.8%,2016年下半年,中國手機新聞客戶端用戶規模爲5.9億人,增長率爲4.4%。可見,網絡已成爲最大的宣傳渠道。在信息化時代,傳播速度與傳播範圍決定了信息的利用價值以及利用率。科技檔案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擴大傳播渠道與途徑,增加科技檔案的覆蓋率與傳播率,爲需求者瞭解科技檔案提供全新的平臺,使需求者可以隨時隨地獲取科技檔案的信息,這樣一來,不僅保證了科技檔案的時效性,也讓需求者可以獲取更豐富多樣的資料,從而實現科技檔案的價值最大化。

科技管理研究 篇五

關鍵詞:現行模式;中小科技企業管理;整合運作

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市場國際化的趨勢進一步加強,面對日益嚴峻的市場競爭,各個企業都在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和有效的管理模式,讓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在這種新形勢下,探究企業的運行方式對企業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現行模式下中小科技企業管理模式的特點

1.合作互助

受傳統經營模式的影響,企業在面臨當前激烈的競爭時,更多地企業是爲了保存生命力,更加關注對成本的節約,忽視了企業的管理模式,在在對整個企業進行管理中,並不具備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統以及相應的管理理念,僅僅有一套較低層次的管理。對於企業的員工,也沒有進行相關的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培訓,沒有構建出全面管理的整體框架,不具備現代化的管理模式,也不能對企業的各種資源進行優化。在當代的市場上,雖然與其他企業都存在競爭的關係,但是在運行中仍然要整合自己的管理模式,與其他企業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通過與其他企業達成一致的發展目標,積極開展企業之間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市場上的不正當競爭,使得企業發展的環境更加健康,向着更高層次的現代化運營模式轉變。各個企業通過事項各種資源共享,建立起一種合作互助的夥伴關係,從而能在市場發展中實現優勢互補。對於各個企業而言,這種同盟的關係有助於形成節約型和互助型的市場經濟,大大降低了成本。

2.剛柔並濟

企業原有的組織結構,是科層製爲主導的,能夠較好適應對大規模社會生產的需求,但是在當前市場畫的新形勢下,是難以適應的。實施扁平化管理模式,具有較好的靈活性,管理起來更爲便捷。不僅如此,企業的管理還必須與企業文化相同步更新,隨着企業不斷擴張,企業文化也在得以不斷進步,現代化的企業採用了剛柔並濟的管理方式。比如,針對不同崗位的員工,結合他們的職位功能,給予不同的薪酬待遇。企業在對薪酬管理中制定出多樣的考評方案,設置多種量化指標來對員工進行績效評覈,依據績效的標準所獲取的數據來判斷員工的實際工作表現,再依據結果來決定分配員工的薪酬。通過這種剛柔並濟的措施降低企業的管理投入,從而有效化解企業內部矛盾,促進企業的長足發展。

3.個性鮮明

企業要想獲得持續的發展,就要採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當前模式下的企業,必須要結合當前的國情,以及企業發展狀況,將與外界的競爭轉移到自身的管理上,對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創造出具有特色的管理方式,並且管理方式必須符合國內的目標。從這個角度出發就是要求企業在充分正視自己的特點和發展情況時,選擇適合自己的管理方式,同時還要兼顧企業內外的資源和環境條件,綜合各個環節,實現管理的合理,從而提升管理效率。

二、整合運行的建議

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洪流中,中小型科技企業被捲入其中,爲了適應新形勢的的發展,應對企業面臨的各種挑戰,企業應該積極採取措施對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對於中小行的科技企業而言,有多種經營方式可供選擇,每種經營方式又蘊含着不同的理念,從中可以看出管理部門的所要採用的方法。當前模式下,企業要想提升給整體的管理水平,在這種變化莫測市場環境中進行有效的運營,就要將企業的長遠的發展計劃與現有的實際聯繫起來,對管理的方式進行變革,不但總結已有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模式,更要增添現代化的管理思維模式,選擇符合中國現狀,符合自身發展的方式,成爲建立市場化管理運營的有效推動力。此外,企業的發展與管理必須充分考慮員工的成長需求。

1.創建民主的企業文化

一個企業的文化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員工的發展,員工在企業中國耳濡目染,必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企業要想獲得良好的發展,必須使企業上下形成一致的價值觀,用企業的文化來規範員工的行事,從而改善組織內部的關係。企業要注重創建和諧的每部文化,並且富有自身的特色,堅持以人爲本的精髓和理念,充分尊重員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加強各成員間的合作意識,從而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創建出和諧的氛圍。對於小型企業來講,更要注重相同價值觀的培養,讓員工擁有共同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構建全面民主的制度,增強他們的歸屬感,讓員工主動地將自己融入到企業中。

2.信息化管理

從目前看來,中小企業在管理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存在的較爲落後的觀念以及陳舊管理方式已經嚴重阻礙了部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當今時代是信息化的時代,企業的管理模式也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實現管理的信息化。企業應該充分抓住這個契機,採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和通訊手段,專注於企業運行模式的改革。一方面,企業要通過相應的方式強化管理層運用信息技術的意識,爲創建科學的管理方式奠定基礎;同時,企業還要靈活地採用多種信息管理的方法創建出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信息管理的制度。

三、結束語

由此可見,當前形勢下,企業能否進行有效的整合運行,直接影響着企業的競爭力的提升,從而決定着企業的發展。在市場國際化的大背景中,企業必須總結自身發展,找出不足和亮點,加以改進,並結合其他現金的管理理念,從中挖掘適合自身特點的模式,從而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順應新形勢的需求,爲自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取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劉江永。現行模式下中小科技企業管理整合運作分析[J].科學中國人,2015(5):84-85.

[2]王衛星,林凱。輕資產運營下科技型中小企業盈利模式的實證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7):185-191.

科技管理研究 篇六

【關鍵詞】 應急管理 科技支撐體系 建設 研究

近年來,隨着突發事件發生日益複雜化和頻繁化,世界各主要國家不斷加強對應急管理高端科技支撐體系研究,並將研究成果應用於應急管理實踐,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美國多年來一直深化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研究,加強了突發事件預警與防範系統、應急管理信息系統、應急管理輔助決策系統建設,還在應急法制建設、應急資源保障、應急教育和培訓等很多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保障了全球領先的應急管理能力;德國、日本等主要發達國家也加強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研究,建立了較完善地緊急事態專業處置機構,應急管理信息系統、應急平臺體系,不斷提升應急管理能力。

在國內,湖北省危機與災害應急管理研究中心、武漢大學防災減災研究中心、華中科技大學公共安全預警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一直自立於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研究,在應急管理科技支撐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湖北省危機與災害應急管理研究中心應急管理專家宋英華博士的《應急管理技術創新體系構建研究》、《湖北省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研究》等相關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研究成果,豐富並深化了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領域的研究。雖然近年來國內已越來越重視高端技術在應急管理中的應用,但是,總體上講,我國政府應急管理的技術含量不高,缺乏先進高端應急管理技術體系支撐,應急管理整體能力不強,應急管理效率不高,目前國內外的應急技術與管理的研究已遠遠滯後於應急管理實際發展的需要,應急管理已對高端科技支撐體系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爲此,本文從應急管理過程論的角度來研究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建設,以期進一步構建與完善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提高應急管理整體能力。

一、基於應急管理過程論的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概述

1、應急管理過程論概述

應急管理過程論是關於在應急管理過程中爲了應對突發事件而實施的應急預防、應急預警、應急決策與處置、事後恢復全過程行爲的應急管理理論,應急管理過程包括應四大活動,囊括了應急管理的全過程。

應急預防是防止、控制和消除事故、自然災害等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對人類生命、財產的長期危害所採取的行動,目的是減少事故、災害等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應急預警是在事故、自然災害等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發生之前採取的行動,目的是提高應對事故、自然災害等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行動的能力及其應急響應的效果;應急決策與處置是事故、自然災害等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即將發生或發生期間採取的行動,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降低財產損失和環境破壞,並有利於災後恢復工作;事後恢復是使生產、生活恢復到正常狀態或進一步改善的行動,事後恢復的目的是儘快創造人們生產、生活的物品,減輕災害的損失。

2、基於應急管理過程論的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內涵

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指的是爲了給政府應急管理體系提供堅實可靠的科技支撐,全面增強政府應急管理能力,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而運用先進的應急管理技術手段,構建緊急事態預警與防範科技體系、信息監控科技體系、決策指揮科技體系、緊急事態專業處置科技體系和事後恢復支撐體系等五大體系組成的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

基於應急管理過程論的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是運用應急管理過程論的基本思想方法,將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按照應急管理流程劃分爲應急預防科技體系、應急預警科技體系、應急決策與處置科技體系、事後恢復科技體系四大應急管理科技支撐子系統,通過四大科技支撐子系統的相互作用及有機運行,增強應急管理整體能力,提升應急管理效率,有效地預防各種突發事件發生或減少各種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

3、基於應急管理過程論的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要素構成

通過上述基於應急管理過程論的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內涵分析,本文認爲基於應急管理過程論的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是由應急預防科技體系、應急預警科技體系、應急決策與處置科技體系、事後恢復科技體系四大應急管理科技支撐子系統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見圖2所示)。

在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中,應急預防科技體系、應急預警科技體系、應急決策與處置科技體系、事後恢復科技體系依次貫穿應急管理流程始終。其中,應急預防科技體系是有效支撐並增強應急管理預防能力,提升應急管理預防效率的科技基礎,併爲應急預警科技體系的正常運行提供預防科技支撐;應急預警科技體系是實現應急管理預警能力高效實施的科技支撐,併爲應急決策與處置科技體系的正常運行提供預警科技支撐;應急決策與處置科技體系實現應急管理科學決策、高效處置、迅速救援等一系列應急決策與處置活動的科技支撐,併爲事後恢復科技體系的正常運行提供決策與處置的科技支撐;事後恢復科技體系是實現科學高效實施事後恢復一系列活動的科技保障。通過應急預防科技體系、應急預警科技體系、應急決策與處置科技體系、事後恢復科技體系的有效地運行,實現了高端先進科技技術支撐應急管理體系,增加應急管理能力,提升應急管理效率,將有效地預防各種突發事件發生或減少各種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

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對高端科技支撐體系的需求分析

1、突發事件日益複雜性和國際化增加了對高端科技支撐體系的需求

近幾年來,隨着經濟社會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促使突發事件發生的誘導因素有了國際化關聯性,造成了突發事件發生的日益複雜,並連帶有國際化因素,對整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和應急管理能力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從而要求不斷地加強高端科技支撐體系建設來支撐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不斷增強應急管理能力,以有效應對日益複雜性、國際化的突發事件之需要。

2、應急管理高效化增強了對高端科技支撐體系的需求

目前,面對複雜性和國際化的突發事件,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和應急管理能力建設,不是重在加強應急管理中的“管理”職能建設,而是側重在加強應急管理中的“應急”職能建設,就是說要不斷提升應急管理高效化,以便減少社會損失,維護社會穩定,這就要不斷運用高端科技,建設高端科技支撐體系來增強應急管理高效化,實現對複雜化突發事件的高效應對。

3、應急管理科學性強化了對高端科技支撐體系的需求

目前,除了要求應急管理高效化外,還要求要實現應急管理科學化,就是說應急管理活動中的每個活動過程要求儘可能的實現科學化,儘量避免經驗主義造成的應急管理資源的浪費,這就需要建設高端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支撐應急管理活動,在應急管理活動不斷運用高端應急管理先進技術,努力實現應急管理科學化,實現應急管理資源的優化配置。

三、當前我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現狀

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加強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一案三制”的保障下,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基本形成,應急預防科技體系、應急預警科技體系、應急決策與處置科技體系、事後恢復科技體系基本建成,有效地支撐應急管理體系,提升應急管理能力,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預防各種突發事件發生或減少各種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

雖然,我們在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建設中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問題。應急預防科技體系技術落後,沒有完善的安全監測與控制體系,風險分析和風險評價技術系統不科學;應急預警科技體系不完善,高科技含量的綜合性公用信息平臺尚未建立,應急預警的信息報告與體系不科學,應急監測預警機制不完善;高端決策與處置技術支撐的應急決策與處置科技體系缺失,造成應急決策與處置能力系統低效化;事後恢復科技體系的科技含量不高,缺乏高端恢復技術支持和先進的善後處設備支撐,事後恢復能力不強。

四、基於應急管理過程論的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構建與完善

針對當前我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要應用應急管理過程論,構建由科學高效的應急預防科技體系、應急預警科技體系、應急決策與處置科技體系、事後恢復科技體系組成的四位一體的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如圖3所示)支撐應急管理體系,不斷提高應急管理整體能力。

1、建立與完善高效、綜合的預防科技支撐體系

要依託科研院所,建立應急技術與管理綜合研究基地和各類突發事件專業研究中心,加強預測分析模型、方法與預防技術的研究,並將技術研究成果運用於預防活動中,增強預防活動科技支撐程度;要建設應急管理培訓基地,加強應急管理專業人才隊伍培訓;要建設以應急信息平臺,應急物資管理信息系統,公衆與專用、保密與非保密相結合的應急通信保障網絡體系,應急管理的數字化智能方法爲主要內容的信息預防監控科技支撐體系;要運用風管理管理理論,建設科學的風險分析和風險評價技術支撐系統。

2、建立與完善先進高效的應急預警科技體系

要建立自然災害預警綜合系統、重大事故災難災害隱患源監測預警體系、和金融風險等社會安全事件信息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和重點工程的反恐體系等重點緊急事態領域的預警系統工程建設,增加監測點密度和監測覆蓋面,改進和提高監測預警與防範技術和手段的科技含量和水平,完成網絡化的風險隱患自動識別與排查,構建綜合預警系統,提高各類緊急事態預警防範和綜合分析能力。要完善突發事件預警的信息報告與體系。建立健全情報信息彙總和研判機制,實現各級政府部門之間的預警信息共享,提高對預警的反應能力;建設完善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公衆媒體的信息傳播渠道,重點完善偏遠高風險地區廣播、電視、報警器、宣傳車、手機短信等緊急事態預警與防範信息手段建設。要建立立體化的突發事件監測的組織體系,建立健全科學高效的監測預警機制。

3、建立與完善先進高效的應急決策與處置科技體系

要培養決策指揮專業人才,提升政府和各專業職能部門的決策指揮能力;要構建突發事件應急指揮平臺,實現職守應急、信息集成、事態跟蹤、指揮協調、專家研判和視頻會商等功能;要以軍、警、消防、醫療、民間救難組織等爲主體,整合現有專業救助力量,研究建立複合型、多功能的專業應急救助隊伍以及隊伍組織運作體制、應急處置協同機制等,完善專業應急救助隊伍裝備體系,健全隊伍人員的培訓機制與模式,提升應急處置能力,以加快形成統一高效的應急救助隊伍;要建立易管理、易擴展、可控性強、安全性強的應急管理專家隊伍信息數據庫;要加強應急管理的綜合應急技術集成、系統平臺研究與建設、應急能力評價體系建設。

4、建立與完善先進高效的事後恢復科技體系

要運用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全球定位系統、RS遙感遙測系統等技術對災後損失開展圖像化繪製工作,爲決策層提供第一手真實災後損失的圖像;要運用風險管理理論,建立科學高效的災後評估技術系統,加強對災後損失的評估,爲災後重建提供依據;要在科學的處理方法的指導下,運用先進的機械設備,開展災後救援、處理、恢復等各項工作;要通過電視、廣播、電臺、報紙、網絡等渠道,加強與大衆社會權威媒體良好合作關係,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參與災後重建工作;要運用先進的公共醫學衛生技術,對個人開展心理援助,彌補災害對人性造成的心理創傷。

五、結語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突發事件“突發期”,突發事件發生日益頻繁化和複雜化,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爲此,加強基於應急管理過程論的應急管理科技支撐體系建設來支撐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運用先進高端應急管理技術開展應急管理工作,進一步增強應急管理能力,提升應急管理效率,有效預防各種突發事件發生或減少各種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已經成爲各級政府的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 宋英華: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導論[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

[2] 莊越:安全事故應急管理[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

[3] 宋英華:應急管理技術創新體系構建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4).

科技管理與研究範文 篇七

[關鍵詞]高科技企業 人性化 管理

一、人性與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將人性學理論應用於管理,按照人性基本屬性進行管理的管理哲學。因此,必須對人性有所瞭解。人的自然屬性有三個定律: 人的生理層面的自然屬性是“人類總是要求擁有快樂而不是痛苦”;人的心理層面的自然屬性是“人類總是要求得到尊重而不是貶抑”;人的心靈層面的自然屬性是“人類總是希望有長久的目標而不是虛度一生”。人的社會屬性也有三個定律:對行爲後果的考慮;對自己長遠目標的考慮;對人生價值的考慮。企業只有瞭解了人性中這些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才能對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和職工的行爲、動機進行有效的引導和管理,才能根據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提出更高的更能發揮全員潛能的管理目標。

那麼,人性是什麼呢?千百年來,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思想家們都進行了孜孜不倦的探討。真正從思想史的角度提出人性問題的卻是孔子,孔子首先提到人性的問題,“性相近,習相遠”。性相近就像說人的天性非常的接近,習相遠是說學習才能把善惡分開,使人相遠。這樣看來,孔子認爲人本性是區別不大的,主要取決於後天環境的影響。孟子提出“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說孟子認爲人本性是爲善的。西方國家受基督教人有“原罪”思想的影響,主流的觀點大多認爲人性天生是“惡”的。其實,人是一個生命複合體,並非簡單的“善”或“惡”,也並非簡單的“經濟人”或“社會人”,而是一個共性與個性、理性與非理性結合的“複雜人”。

現代管理學中所指的“人性化”管理思想來自西方行爲科學理論。“人性化”管理的思想是現代科學管理的系統原理、人本原理、動態原理和效益原理四大基本原理思想的綜合體現。“人性化”管理要求管理者用整體、全局的理念協調組織中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以提高管理效能的動態管理。

那麼,什麼是人性化管理呢?我認爲,所謂人性化管理就是基於人本性充分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以人爲本,充分認識人的本質,挖掘人的潛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和配置人力資源,在實現組織目標的同時,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性化管理應建立在以下原則基礎之上:①人性化管理旨在追求人本性與企業管理的和諧統一,員工的發展爲企業發展提供了動力,而企業的發展是員工能夠進一步發展的保證,員工與企業相互促進,共同成長;②人性化管理的最終目標是最大限度調動人的積極性,挖掘人的最大潛能,全面發揮人在企業中的核心作用並最終實現企業的管理目標;③人性化管理的前提是對人性的充分尊重,以各種方式激發員工人性中“積極的”因素,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因素;④人性化管理要正視個體之間人性的不同,人與人之間是有很大差異的,要針對不同的人施用不同的方法;⑤人性化管理的着眼點在於引導員工從“被動”服從到“主動”遵守,從“自發”工作到“自覺”奉獻,從“打工者”心態到“合夥人”信念;⑥知人善任是人性化管理的出發點,每個人都有相應的天賦和其最感興趣的事情,管理者要發現每個人的天賦和興趣,然後把他放在最合適的崗位上。

二、高科技企業員工的特點

1.有個人信仰,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

員工通常受過高等教育,長期的學習和社會經歷使他們形成一種特有的處事原則和價值觀念,體現在工作中就是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他們熱衷於具有挑戰性、創造性的任務,並盡力追求完美的結果,渴望通過這一過程充分展現個人才智,實現自我價值並得到認可。他們崇尚獨立自由,並以有自己的思想而自豪,藐視權威,輕視權力,不喜歡附和與屈從,無法忍受諸如“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這種管理方式和理念。

2.工作有較強的自主性

在面對各種問題時,他們通常有個人的見解,喜歡獨立思維,希望能夠有一個能夠充分展示自身才能、可以進行自由暢想的工作環境。他們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善於發現自身的不足,追求不斷進步。他們是企業裏最富活力的羣體,不願意受制於物、約束於人甚至無法忍受上司的指揮。他們強調工作中的自我引導,希望在不斷變化的工作環境中發揮個人的才幹和創造性,表現出對工作場所、工作時間的靈活性以及寬鬆的組織氣氛的渴望。

3.工作方式的隨機性和工作績效的難以衡量性

他們在易變和不確定環境中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其工作過程往往沒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驟,而呈現出很大的隨意性和主觀支配性,工作場所也與傳統的固定生產車間、辦公室環境迥然不同,靈感和創意可能發生在任意的時間和場合。他們的工作成果常常以某種思想、創意、技術發明、管理創新的形式出現,因而經常無法採用一般的經濟效益指標加以衡量。

4.員工隊伍呈現“知識型”和“年輕化”兩大主要特徵

高科技企業內企業員工一般都受過高等教育, 絕大多數擁有本科以上學歷。高科技企業技術更新換代週期短、時間快, 所以員工隊伍年齡偏小,並且要求掌握最新技術,因而他們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和個人素質。他們一般都接受過較好的教育和專業培訓,能夠不斷地學習和吸收專業領域中比較先進的思想和技能。他們具有開闊的視野和良好的個人生活、學習習慣,是一個企業中核心技術的擁有者和推進者。

三、高科技企業人性化管理策略

1.管理思想人性化

思想是行動的嚮導,企業最高管理者的思想是企業管理的嚮導,所以企業最高管理者首先要樹立人性化管理的思想。首先,要確立員工第一的管理思想,牢固樹立“以員工爲核心”的管理理念。現代高科技企業要有一流的創新產品和服務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有一定的地位,而優良的產品只有依靠優秀的員工。員工滿意了,員工才能激發出內心強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心全意爲企業服務,一流的員工才能創造出一流的產品。第二,培養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樹立主人翁意識。大型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掌握着國家經濟的核心命脈。企業管理者是國有企業的掌門人,肩負着重要的使命和任務。同樣每一個員工作爲國企的一份子都有義務有責任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因爲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責任和光榮的使命。因而,每一個人都不能抱有“打工者”的心態,而要樹立強烈的主人翁意識,站好自己的崗位。第三,管理者要把員工當朋友對待。如果管理者高高在上,員工就會敬而遠之,員工的真實想法、思想狀況和情緒就不會與管理者溝通;如果管理者把員工當作知心朋友,就很容易知道員工私底下在想什麼、做什麼。管理者與員工交朋友有很多方法,最重要的是管理者禮賢下士,心胸豁達,把自己等同於普通的一員。在一些著名公司的機關食堂裏,就經常看見老總們手持餐具,同普通員工一樣排隊打菜,一樣自找餐桌。能親近員工,能體察民情,能養成有益的工作習慣。更重要的是,通過長期的率先垂範,讓員工真切感到管理者對下屬人格的尊重和愛護,他們會從心底涌起對管理者、對這個集體的擁護和熱愛,從而煥發最大的工作熱忱,這也是管理者實行人性化管理所要達到的目的。

2.人才招聘、使用人性化

人事環境對人的工作情緒、工作效率、創造力有着很大的影響。“士爲知己者死”,當員工的人格、個人尊嚴和人身權利得到充分尊重並能經常感受到來自企業大家庭的理解、關懷、幫助的時候,他們就會對企業產生真切的認同感、安全感、歸屬感,並從內心爆發出強烈的“報效企業”的感情衝動,進而產生持久的工作熱情和創造性;相反,當員工經常受到冷落、排擠時,就會對企業產生失望、牴觸、憎惡情緒,並嚴重影響其工作效率和工作業績。有鑑於此,許多成功企業都十分重視企業“人本”理念的倡導和內部良好人際關係的營造,並將其視爲企業和組織內部成員所共同遵守的最高行爲準則。比如,IMB公司始終貫穿的基本觀念是:尊重個人,爭取優勢,提供優質服務;惠普公司的理念核心是:尊重個人的價值和尊嚴等等。這些理念宣揚的共同點就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其目的就是使員工在潛移默化中規範自己的行爲,相互以此約束,由此營造出融洽的文化氛圍和人事環境。在人事管理中,要堅持知人善任、人盡其才的原則,爲此,一方面要把合適的人才放到合適的崗位上去,另一方面要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對人不求全責備。

3.管理制度人性化

“人性化”管理強調人的因素,但絕非不要規章制度,相反,它對規章制度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傳統管理是“大棒+胡蘿蔔”,規章制度是對員工“管、卡、壓”的手段。而“人性化”管理是把規章制度作爲企業管理行爲和員工自律行爲的規範。它同時明確管理者和普通員工的工作範圍和職責、權益和義務,宣示什麼行爲是企業提倡的,什麼行爲是企業反對的,讓員工既感受到制度管理給予的壓力,更體會到制度管理帶來的好處,這樣就可變我被管理爲我要管理。企業訂立規章制度時要充分考慮到各崗位的特點和要求,員工素質狀況和個性化特徵等各個方面,同時要更多瞭解、徵求員工的意見和建議,羣策羣力,集思廣益,把人性化和制度化有機統一。

4.管理方法、手段人性化

人性化管理要求合理分配企業的管理權力,在管理中,權力過分集中或過分分散都不利於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也不利於管理工作順利進行,所以要充分授權。放權本質上是對每一位員工、每一個崗位價值的肯定。員工在相應的崗位上享受相應的權利,這是對員工以及其崗位的信任和尊重,而員工的自尊、價值和自我滿足感在這裏得到體現,因而其工作的熱情和幹勁自然就得到了鼓勵。

管理人員應該時刻表現出對員工工作的支持態度。員工工作出現問題或出現差錯後,管理人員在指出的同時也要提出解決辦法並告訴員工,並幫助其解決。不論是批評員工還是表揚員工都要注意方式和場合,只有充分尊重和支持員工,員工纔會產生工作主動性、積極性。

加大情感投資,搭建溝通平臺與員工進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溝通最能體現“人性化”管理的特徵。員工是酒店最寶貴的財富與資源,管理者就應該像“家長”一樣關心、愛護、照顧這個家的每一個成員。交流溝通既可以採取民主生活會的形式,也可以像朋友一樣地促膝談心,還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團隊活動來完成。良好的交流與溝通可以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提升員工的主人翁責任感,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而形成強大的團隊力量。

四、結論

創新是企業發展永不枯竭的動力,而對於一個高科技企業來說,創新就是企業的生命,沒有創新,企業失去了發展的源泉。創新來源於哪裏?毋庸置疑,創新只能來源於企業的人才。“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人才不是從天而降的,企業選好人才很重要,但更爲重要的是培育讓人才茁壯成長的肥沃土壤,而這沃土就是企業要全面建立一套選人、用人和管人的人性化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崔相寶,程樊啓:知識型員工管理創新的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1)

[2][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資源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3]彭劍鋒,饒徵:基於能力的人力資源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科技管理與研究範文 篇八

第一條爲加強對山西省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專項資金(以下簡稱科技研發資金)的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國家有關財務規章制度和財政部、科技部關於《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科技研發資金爲省財政安排的專項資金,由省財政廳、省科技廳共同管理,省科技廳負責具體組織實施。

第三條科技研發資金的支持對象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優先支持具有較強自主研究開發能力的科研機構(包括轉制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企業。其中用於軟科學研究計劃的科技研發資金支持對象還包括政府管理部門及社會團體。

第四條科技研發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堅持集中資金、突出重點、合理安排、講求效益的原則,並充分發揮中介機構和專家在管理與決策過程中的評議和諮詢作用。

第五條科技計劃管理部門要按照財政項目支出預算管理的有關要求建立項目庫,加強對科技研發資金的管理。

第二章支持方向

第六條科技研發資金是山西省財政爲支持科技創新與發展,加強科技與經濟的結合,促進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而設立的專項資金。主要支持方向是:

(一)科技攻關計劃。緊密結合山西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通過支持重大共性、關鍵性、公益性技術的研究、開發及應用,形成和取得自主知識產權,爲產業結構調整、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及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二)基礎研究計劃。包括自然科學基金計劃和青年科技研究基金計劃,以解決經濟、社會、國家安全以及科學自身發展中的重大的基礎性技術理論爲主導,突出國家發展目標與科學發展目標的有機結合,促進科學的原始性創新和集成性創新,培養和造就優秀的科技人才。

(三)科學技術產業化環境建設計劃。圍繞科技產業化環境建設,通過支持科技產業化基地技術創新能力建設、科技產業化示範項目研究與開發及相關培訓等,推進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發展。包括星火計劃、火炬計劃、科技成果推廣(含新產品)計劃、科技成果轉化計劃。

星火計劃。主要支持農業科技產業化示範項目的開發和應用,支持鄉鎮企業的技術創新,以及農村區域和城鎮科技發展的技術推廣、服務平臺建設和相關科技培訓。

火炬計劃。主要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項目的開發和應用,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培育和發展,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化技術服務平臺建設。

科技成果推廣(含新產品)計劃。主要支持重大共性和社會公益性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建設科技成果推廣轉化服務體系;支持技術含量高、創新性強、對行業技術進步與發展有較大帶動作用的新產品的研究開發。

科技成果轉化計劃。主要用於支持技術上具有先進性、成熟性,經濟上具有一定效益,對產業發展有示範、帶動作用的科研成果轉化項目,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撐體系建設。

(四)軟科學研究計劃。支持科技發展與改革中戰略性、政策性問題研究,科技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重大問題研究,省內重大工程前期技術經濟環境問題研究,全省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的前瞻性問題研究,爲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提供服務。

(五)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計劃。圍繞解決山西省經濟、社會以及科學自身發展中的問題,密切跟蹤國際科技發展趨勢,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吸引海外專家,開展國內外科技人員交流和國際科技合作研究與開發,建立聯合研發中心或基地,推進山西與國際的科技交流。

(六)其他。支持除上述科技計劃之外,經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確定予以支持的科技研究與開發方面的其他計劃或項目。

第三章管理職責

第七條科技研發資金管理各方的職責與權限:

(一)省財政廳

1.負責覈批年度科技研發資金總預算及各科技計劃年度經費預算;

2.負責覈批計劃管理費預算;

3.會同省科技廳審定並下達項目年度經費預算;

4.參與配合科技管理部門做好重大科技研發項目的評估和評審。

5.監督檢查經費的管理和使用情況。

(二)省科技廳

1.負責提出年度科技研發資金總預算建議和各科技計劃年度經費預算建議;

2.負責組織項目預算的申報和評審(評估);

3.負責編制計劃管理費預算;

4.負責審覈安排項目年度經費預算並會同省財政廳下達預算;

5.會同省財政廳監督檢查經費的管理和使用情況。

(三)項目組織單位

1.負責對項目申報單位編報的項目任務書及預算進行初審;

2.組織項目承擔單位按項目實施進度執行預算,監督落實項目約定支付的匹配經費及其他配套條件;

3.按照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的要求彙總報送項目預算執行情況;

4.受省財政廳、省科技廳委託,對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四)項目承擔單位

1.負責編報項目任務書及預算;

2.落實項目約定支付的匹配經費及其它配套條件;

3.負責項目經費的財務管理和會計覈算;

4.接受上級有關部門和科技研發資金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並按要求提供項目預算執行情況和有關財務資料。

第四章開支範圍

第八條科技研發資金的開支範圍包括項目費和計劃管理費。

第九條項目費是指科技研究與開發過程中發生的所有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一般包括:人員費、設備費、能源材料費、試驗外協費、差旅費、會議費、管理費和其他相關費用。

人員費,指直接參加項目研究開發人員的工資性費用。項目組成員所在單位人員工資由財政支付的不得在資助項目經費中重複列支。

設備費,指項目研究開發過程中所必需的專用儀器、設備、樣品、樣機購置費及設備試製費。

能源材料費,指項目研究開發過程中所支付的原材料、燃料動力、低值易耗品的購置等費用。

試驗外協費,指項目研究開發過程中所發生的租賃費用、帶料外加工費用及委託外單位或合作單位進行的試驗、加工、測試等費用。

差旅費,指在項目研究開發過程中,爲項目研究開發而進行國內外調研考察、現場試驗等工作所發生的交通、住宿等費用。

會議費,指項目研究開發過程中組織召開的與項目研究有關的專題技術、學術會議的費用。

管理費,指項目承擔單位爲組織管理項目而支出的各項費用。包括現有儀器設備和房屋使用費或折舊、直接管理人員費用和其他相關管理支出。管理費佔項目經費總預算的比例一般爲5%。

其他相關費,指除上述費用之外與項目研究開發有關的其他費用。

鑑於科技成果轉化計劃的科技研發資金在資金性質、用途、操作方式上的特殊性,對於科技成果轉化計劃項目,可以採取入股和債權投資等資助方式支持企業,探索科技風險投資的有效方式。

計劃管理費,是指科技研發資金計劃管理部門負責

管理和使用的,爲組織科技計劃和開展相關的全程管理工作所發生的費用。計劃管理費由省科技廳負責具體管理和使用。

科技計劃管理費的支出是在計劃管理過程中開展規劃與指南、項目調研、信息收集、項目評審、評估、招標、合作交流、監督檢查、驗收及績效考評等工作發生的費用。一般包括:

專家諮詢費,指計劃管理過程中支付給有關評審專家的諮詢費用。

國際科技合作交流費,指計劃管理過程中管理人員出國及國外專家來晉考察、相互交流等支付的費用。

信息管理費,指計劃管理過程中書籍購買、資料印刷、文獻檢索、網絡維護、信息交流、業務培訓等支出的費用,以及各項管理信息建設所發生的費用。

評審評估費,指計劃管理過程中委託中介機構開展審計、評審、評估、招標、重大專項檢查所發生的費用。

設備購置費,指計劃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用於計劃管理工作必需的辦公設備等購置費用。

能源材料費,指計劃管理過程中支付的原材料、燃料動力、低值易耗品等的費用。

差旅費,指計劃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員外出支付的住宿費和交通費。

會議費,指計劃管理中直接組織的工作會、專題會和各類項目評審或評估會、招標會、驗收會等以及參加的與計劃管理工作有關的會議所支付的費用。

勞務補助費,指計劃管理工作中支付的加班費、勞務費等。

其他相關費,指除上述各項費用之外發生的與計劃管理有關的其他費用。

第十條計劃管理費年度結餘,納入下一年度預算計劃,繼續按規定用途使用。

第五章項目預算的申報、審批和執行

第十一條各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時,項目申報單位應當按要求編報項目預算,並提供相關資料。項目預算要求同時編制經費來源預算和經費支出預算,不得編制赤字預算。經費來源預算包括用於同一項目的各種不同渠道的經費,經費支出預算包括與項目研究有關的所有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

第十三條省科技廳組織有關專家或擇優遴選有關科技評估機構,對申報的科技研發資金項目進行評審或評估。需採用招投標方式確定項目承擔單位及其預算的,按國家科研計劃課題招投標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省科技廳根據評審或評估意見,綜合平衡後,確定年度科技研發資金項目計劃,經省財政廳審覈後,由省財政廳會同省科技廳下達預算。經批准的項目經費預算一般不作調整,確有必要調整時,應按項目預算審批程序重新向省科技廳、省財政廳報批。

第十五條科技研發資金根據項目類型、課題規模及管理工作的需要,對項目按照成本補償式和定額補助式兩種方式給予不同額度的資助。

第十六條科技研發資金項目經費的撥付按財政預算資金撥付的有關要求辦理。

第十八條科技研發資金形成的資產(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知識產權等),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管理。

第十九條未完成項目的年度結餘經費,結轉下一年度繼續使用;已完成並通過驗收的項目的結餘經費,用於補助單位科研事業發展支出。

第六章監督與檢查

第二十一條項目承擔單位要按照國家有關財務制度的規定和項目任務書的要求,加強對項目經費的監督和管理,並對項目經費實行單獨覈算。

第二十三條項目完成後,應當按照要求進行項目驗收或鑑定(評審)。在項目驗收或鑑定(評審)時,項目承擔單位除提供有關驗收或鑑定(評審)報告外,還需提供項目經費使用情況的總結報告和項目完工決算表。項目驗收委員會成員中應包括財務管理人員。

科技管理研究 篇九

關鍵詞:期刊社 內部管理 研究

本文就如何利用良好的計劃、健全的組織、適當的人員配置、正確的指揮方法、嚴密合理的控制程序及有效的內部協調[1],科學地開展高校科技期刊社的策劃、編輯出版、人力資源、信息化建設、日常事務、經營活動等內部管理工作,提出了管理內容、目標與任務、管理方式,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 科技期刊社內部管理的內容體系

1.1 期刊策劃管理

期刊的策劃是期刊層面的宏觀管理,主要涉及到期刊的定位與辦刊思路,遠、近期的發展規劃,期刊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品牌培育與國際化等期刊發展的重大問題。

期刊的定位管理。期刊的定位包括期刊的地位定位,作者定位,受衆與讀者定位,重點報道的研究方向定位,個性特色定位,價值定位,期刊的學術性和創新程度定位,開放程度定位,市場定位,錄排與裝幀定位等[2]。

核心競爭力培育與品牌管理。主要包括重視期刊的稿件質量,研究如何爭取高水平的作者隊伍,以確保連續刊出高水平的稿件,增加期刊的影響因子;加強期刊的特色化建設,以特色化建設提高學報的質量和影響力;重視期刊的外部特徵建設,不斷提高封面設計、編輯、校對、印刷質量;努力提高爲作者、讀者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提升在作者、讀者和業界的影響力;完善內容的豐富性及品牌的影響力延伸[2]。

期刊的國際化。工作內容應包括努力將我國優秀的科技成果傳播出去,實現知識生產與知識傳播“本土化”與“國際化”的有機結合;積極爭取sci、ei、ca、medline等國際著名檢索機構的收錄;與國外大型出版機構的交流與合作的方式方法[3]。

1.2 編輯出版管理

編輯工作內容管理應包括:組稿、徵稿;初審和選擇審稿專家、送審、退稿或返修、編輯加工;每期的組版與責任編輯等。編輯工作流程管理是期刊社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建設從收稿到出版、發行等一整套的工作程序,它是有效規範稿件處理過程的步驟和行動指南,可以有效遏制處理過程的缺損,減少處理過程的混亂,制止人情、關係稿件的違規流入。編輯質量管理是指對編輯質量的監控工作,包括所制定的編輯工作規範,全過程質量監控的工作程序,考覈的方式方法,講評及獎懲措施。

1.3 編輯部隊伍建設與人員管理

主要包括各級各類人員配置與職責範圍確定;人員的繼續教育與培訓機制;科學、可操作性強的競爭機制;完備的績效考覈和激勵機制等[4]。

1.4 信息管理

網站管理。主要包括網頁設計;系統維護、內容更新;特殊參數的設置;文章的pdf格式上傳;網刊發行;過刊瀏覽與查詢;開放式存取等。

日常信息管理。主要包括期刊社編輯工作流程管理,期刊各類信息管理和工作統計等。

1.5 經費管理

經費的籌措管理。高校科技期刊社的資金來源除了學校下撥的經費,還有審稿費、版面費、廣告費、發行費、經營活動等的收入,對辦刊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所以,應當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積極爭取多方資金。

經費的運用管理。科學合理地運用、調度經費,保持適當的結構和週轉速度,合理控制費用發生的數額和比率,確保年度收支平衡。

1.6 日常事務管理

期刊社內部的日常事務性工作主要包括信息傳達,內部事務的協調與銜接,內部考覈與考評,郵寄、分發與處理,資料的歸檔,各種費用的收取及財務處理,會議組織與安排等其他臨時性工作。

1.7 經營活動管理

科技期刊的發行。發行渠道主要有自辦發行、全國郵政發行、發行單位發行、其他網絡(超市、地鐵等)[5]。

科技期刊的廣告。期刊社應積極尋求獨特廣告商機,擴展學報的特色性外延,有力補充學報的信息量。重視包括廣告經理人和製作人在內的廣告人才隊伍建設,條件允許,廣告人才可以在內部培養;條件有限的話,可以採取外聘廣告人才或採取廣告業務外包的形式,只要加強內部的監控即可。

科技期刊的經營性活動。這些活動主要有:開設讀者論壇和讀者俱樂部活動;舉辦相關的學術會議;與國際國內收錄、檢索機構的版權合作;與科研機構合作創辦特色欄目;利用錄排人員的專業優勢開展錄排服務

1.8 期刊社內部組織結構設計

工作部門的選擇。期刊社的內部結構除了編輯出版部門以外,還應該根據總體目標要求、實力和人員情況,設置廣告、發行部門,質量控制部門等。

組織結構設計。現行的有直線式結構、職能制結構、直線職能結構、事業部結構、委員會結構、控股型結構等多種現代組織結構,期刊社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結構,不斷進行結構優化工作,開展可行性分析和相關的實證研究工作。

2 科技期刊社內部管理的目標與實現

2.1 期刊策劃管理

期刊的定位,要結合期刊實際,要考慮期刊的辦刊條件、覆蓋學科領域在科學技術體系中的地位、同一領域中的其他科技期刊目前的狀況、本刊的優勢條件是什麼等諸多因素。在充分考慮上述因素的基礎上,使得自己的定位完全符合實際,準確無誤。期刊應根據自己的發展階段,制定科學可行的目標和規劃,也要分近期目標和中長期規劃。期刊作爲媒體, 其核心競爭力由核心競爭機制、核心讀者、核心內容和核心團隊四部分組成。期刊社應認真研究各部分的功能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做好培育工作。通過核心競爭力培育,使得期刊具備超常性、獨特性、領先性和延展性,形成期刊品牌。

2.2 編輯出版管理

從編輯出版的第一個環節到最末一個環節都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和規範去做,從整體上提高質量。要設計一整套編輯工作程序,建立健全編輯工作制度,確保期刊學術質量的高水平、辦刊的嚴肅性、稿件處理的時效性、稿件處理過程中的正直與誠實,使期刊在讀者、作者、業界有較高的威信和公信力。

2.3 編輯部隊伍建設與人員管理

期刊社應根據自己的辦刊宗旨、期刊定位、目標要求和中長期發展方向來研究和制定自己的人力資源發展戰略。嚴把入口關,堅持德才兼備、因事擇人、不拘一格、揚長避短的用人原則,引進高素質編輯出版人才,改善編輯出版人才隊伍結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在職培養工作,不斷改善編輯的知識結構,提高他們的技能;力求使編輯人員處於最佳配置狀態,做到人盡其才,合理使用,使每個人都出發揮出最大效能[6]。

期刊社應建立一整套的包括崗位設置與人員選拔、崗位績效考覈與評價、崗位激勵與懲處等制度,加強對社內人員的戰略性、全局性和計劃性管理。真正實現能者上、平者讓和庸者下,確保招聘、錄用、培訓、考覈、晉升、獎罰的公平、公開和公正性。

期刊社文化對期刊社內聚力、內心力和持久力等作用,對編輯人員的工作行爲和價值觀能產生巨大的作用。通過建立期刊社的社域文化,使之成爲聯結和維繫期刊社內部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重要紐帶[7]。

2.4 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