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捕蛇者說》練習測試(新版多篇)

《捕蛇者說》練習測試(新版多篇)

《捕蛇者說》練習測試 篇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曾鞏,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字子厚,河東解(現在山西運城解州鎮)人,世稱柳河東。唐德宗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學宏詞科,先後任集賢殿正字、藍田縣尉和監察御史裏行(即見習御史)。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任禮部員外郎。但這場改革僅歷時7個月就失敗了,王叔文被殺;柳宗元被貶爲邵州刺史,走到半路,又被加貶爲永州司馬。這段史實在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中有記載,原文如下:

805年,這個昏君(指唐德宗)死了,唐順宗繼位。唐順宗得了中風病,不能說話,親信人王伾、王叔文替他出主意,朝臣中柳宗元、劉禹錫、韓泰等名士,幫助王叔文議論政事。唐順宗繼位,下令蠲免民間對官府的各種舊欠;停止地方官進奉和鹽鐵使的月進錢;減江淮海鹽價,每鬥自370錢降爲250錢,減北方池鹽價爲每鬥300錢;取消宮市;召回陸贄和著名諫臣陽城等;宣佈京兆尹李實的貪污罪,貶爲通州長史。這些,在當時都是善政。……宦官俱文珍等和反王伾、王叔文的朝官結合起來,擁立唐順宗的長子李純(唐憲宗)爲皇帝,唐順宗退位稱太上皇。唐憲宗貶王伾、王叔文。王伾病死,王叔文被殺。柳宗元等八人都算是王叔文黨,貶到遠州做司馬。

柳宗元的貶地永州,在當時是相當荒僻落後的地區。司馬是刺史的助手,有職無權。柳宗元在這裏住了將近10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當刺史。在刺史任上,他“因其土俗,爲設教禁”,取得顯著政績。但因長期內心抑鬱,健康狀況惡化,終於病死在柳州,年僅47歲。

柳宗元和韓愈同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象生動,語言簡練,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他還寫了不少政論和哲學論文;在詩歌創作上,善於用簡樸疏淡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內容。他的詩文稿由劉禹錫編爲《柳河東集》。

蔣氏在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這裏說的“六十歲”,指的是唐玄宗天寶中期(746—750)到唐憲宗元和初期(805—810)這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裏,戰亂頻仍,先後發生過安史之亂、對吐蕃的戰爭、朱泚叛亂等等,全國戶口銳減,朝廷隨意增設稅收官,多立名目,舊稅加新稅,無有限制,使人民的負擔日益加重。儘管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頒佈了兩稅法(分夏、秋兩次交稅,即課文中說的“歲賦其二”),並明文規定“敢在兩稅外加斂一文錢,以枉法論”,但這不過是欺騙百姓的手段,事實正如陸贄所說:“大曆中供軍、進奉之類,既收入兩稅,今於兩稅之外,復又並存”;又說加稅時“詔敕皆謂權宜,悉令事畢停罷。息兵已久,加稅如初”。人民在重賦逼迫下逃往他鄉,但悍吏仍不放過,“有流亡則攤出(由存留戶共同負擔),已重者愈重”。從這些情況來看,柳宗元“賦斂之毒有甚是蛇”的論斷是完全正確的。

(譯文)永州的郊野有一種奇異的蛇,黑色的皮膚,上有白色的斑紋,它碰過的草木全得枯死;(若)咬了人,沒有(能夠)抵擋他的。但把它捉了來,風乾以後製成藥餌,卻可以治好大風、攣踠、瘻、癘等(惡疾);還可以消除爛肉,殺死人體內的寄生蟲。起初,太醫用皇帝的命令徵集這種蛇,每年徵收兩次,招募能捕捉它的人,(准許)他們用蛇抵應繳的租稅。永州的老百姓都爭着去幹這件差事。

有個姓蔣的人家,專享這種好處有三代了。我向他打聽,他卻說:“我爺爺死在捕蛇上,我爹死在捕蛇上,我繼承這件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多次差一點死掉。”說這話的時候,臉上好像很悲傷。

我同情他,並說:“你怨恨這件事嗎?我打算告訴管政事的人,更換你的差事,恢復你的賦稅,怎麼樣呢?”

姓蔣的(一聽)更覺得悲苦,眼淚汪汪地說:“你要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可(您不知道,)我這件差事的不幸,還不像恢復我繳稅的不幸那麼厲害啊。要是我過去不幹這件差事,那早就困苦不堪了。從我家三代定居在這個村子,算起來,到現在有六十年了,(這些年)鄉鄰們的生活一天天日益窘迫。把地裏的生長的東西和家裏的收入的都拿出去,(大家)哭着喊着,四處逃亡,又飢又渴,勞累地跌倒在地,(一路上)頂着狂風暴雨,冒着嚴寒酷暑,吸着有毒的瘴氣,死者的屍體堆到一起。從前跟我爺爺住一塊兒的,如今十家中剩下不到一家;跟我爹住一塊兒的,十家中剩下不到兩三家,跟我一塊兒住了十二年的,如今剩下的也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死光就是逃荒去了。可我卻靠着捕蛇獨自活了下來。兇暴的官吏一到我們村子來,叫嚷喧鬧的驚擾鄉間氣勢,即使是雞狗都不得安寧啊。我提心吊膽地爬起身,看看那瓦罐子,我的蛇還在裏面,這才安心地睡下。我小心地餵養它,到規定的'時間把它交上去。回來後就很有味地吃我地裏出產的東西,來過完我剩下的日子。大概我一年裏冒生命危險的只有兩次,其餘的日子卻能高高興興地過,哪裏像我的鄰居們天天都在冒死亡危險呢?!如今即使是死在捕蛇這件事上,比起我那些鄰居的死已經晚多了,又怎麼敢怨恨這件差事呢?”

聽了這些話,我更加悲痛。孔子說:“苛酷的統治比老虎還要兇啊。”我曾經懷疑過這句話。現在從蔣氏的遭遇來看,還是真實可信的。唉,有誰知道賦斂的毒害比這種毒蛇之毒還要厲害呢!所以我爲此事寫了這篇“說”,來期待着那些朝廷派來考察民情的官員能看到它。

詞句註釋

永州①之野產異蛇,黑質①而白章;觸草木,盡死;①以齧人,無御②之①者。然得②而臘③之②以爲鉺,可③以已大風、攣踠、瘻、癘,去死肌,殺三蟲。①其始,太醫④以王命聚④之,歲賦②其二,募有能捕⑤之②者,當③其租入。永⑥之人爭奔走焉。

①⑥“之”:的。“異”:奇特。“質”:本體,指蛇身。①“而”:表並列。“章”:彩色花紋。“觸”:接觸。“盡”:全部,都。①“以”:而,如果。“齧”:咬。“御”:抵禦。②“之”:代蛇毒。①“者”:指辦法。“然”:然而。②“而”:如果。“臘”:曬乾。③④⑤“之”:代蛇。②③④“以”:用。“爲”:作,製成。“餌”:藥餌。“已”使動用法,使……離去,這裏意爲治好。“大風”:麻瘋。“攣踠”:手腳不能屈伸的一種病。“瘻”:脖子腫。“癘”:惡瘡。“去”:除去。“死肌”:失去感覺的肌肉,壞死的肌肉。“三蟲”:人體內的寄生蟲。①“其”:指所要述說的事。“太醫”:御醫,皇帝的醫生。“聚”:收聚。“歲”:名詞用作狀語,每年。②“其”:指蛇。“二”:兩次。“募”:徵集,召募。②“者”:指人。“當”:當作。③“其”:指能捕捉到蛇的人。“人”:繳納。“人”:民,避諱唐太宗李世民之“民”。“焉”:代詞,指這篇文章。

字解:

1.質:質地,東西的本體2.齧:咬3.御:抵擋4.死肌:死肉,腐肉5.幾:幾乎6.毒:怨恨

以齧人(連詞,如果)

可以已大風(止,治癒)

以王命聚之(用徵集)

有蔣氏者(…..的人)

幾死者數矣(的情況)

貌若甚威者(好像)

若毒之乎(你)(痛恨)

復若賦(你的)

汪然出涕(眼淚)

君將哀而生之乎(你將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生,使……活下去)

向吾不爲斯投,則久已病矣(這裏是假使的意思這裏是困苦不堪)

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盡生產的東西耗盡收入的東西)

觸風雨,犯寒暑(頂着冒着)

非死則徙爾(相當於“不是……就是……”“爾”同“耳”,罷了,表示陳述語氣)

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是介賓短語中的一種,乎,介詞,同“於”,放在動詞謂語後面作補語,可譯爲:到處叫喊哈喝,跑來闖去)這句是互文

譁然而駭者(然,助詞,表示“……的樣子”者,代詞,可譯爲“的情景”或“的氣勢”)

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豈若,哪裏像是,這,指冒死的危險)

又安敢毒耶(怎麼,哪裏反問句,譯爲“又怎麼敢怨恨這差事呢”)

苛政猛於虎也(譯爲“苛酷的統治比老虎還要兇啊”介賓短語用法之一,譯爲現代漢語時,一般要把介賓短語提到動詞謂語之前作狀語)這句話出自〈禮記檀弓〉記載的一個故事。柳宗元引用這句話,意在對當時苛酷的賦斂表示不滿,

吾嘗疑乎是(代“苛政猛於虎”)

然得而腊之以爲餌(把肉晾乾)

歲賦其二(徵收)

永之人爭奔走焉(代指這件事)

而鄉鄰之生日蹙(一天天地窘迫)

則熙熙而樂(快活的樣子)

以俟夫現人風者得焉(俟,等待焉,之於,從這裏)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這毒蛇更厲害的呢!

表達感情

《捕蛇者說》以獨特的寫法(襯托、對比)尖銳、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下賦稅的苛酷,揭示了廣大人民遭受的苦難不幸,表現了作者對勞苦大衆的深切同情,對殘暴統治的強烈憤恨。文章通過對蔣氏三代寧可冒死捕蛇而不願受苛政暴斂之害的描寫,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橫徵暴斂的殘酷,反映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疾苦的同情。本文風格委婉曲折,波瀾橫生,閱讀時要注意行文的曲折和卒章顯志的寫法。

《捕蛇者說》練習測試 篇二

學習目標

1.本文在於揭露統:治階級的橫徵暴斂,表現對人民疾苦的同情。

2.注意語調,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瞭解“乎”和“而”的多種用法。

4.理解並掌握“對比”的寫法。

學習重、難點:

1.理解兩篇文章的主題。

2.學習文中詞語的用法。

3.理解並掌握《捕蛇者說》“對比”的寫法。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作者簡介。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負,有理想。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執掌朝政,採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額外賦稅,查辦貪官污吏等等,史稱“永貞革新”。柳宗元積極參加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爲禮部員外郎(官階相當於副司長)這年他32歲。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敗。王叔文被殺,參與者都被懲處,柳宗元被貶爲永州司馬。十年後,柳宗元又被貶到更荒遠的柳州任刺史。最後死在柳州,死時才46歲。《捕蛇者說》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時寫的。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這種文章往往帶有雜文、雜感的性質,或因事發論,或抒發感觸,行文較爲自由靈活。“說以感動爲先”(李善),文中蘊含着感情,這是“說”的一大特點。《捕蛇者說》中就蘊含着柳宗元當時的悲憤之情。這篇文章在寫法上獨具特色,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研究這點。

二、教師範讀課文。

三、正音。

齧( ) 臘( ) 攣( ) 踠( ) 瘻( ) 癘( )

當( )其租入 嗣( ) 幾( )死者數( )矣 蒞( )

蹙( ) 殫( ) 踣( ) 死者相藉( ) 曩( )隳( )

恂( ) 缶( ) 謹食( )之 熙( ) 以俟( )夫( )

四、朗讀課文。

讀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確、句讀分明。讀畢,酌情講評。

五、默讀,根據註釋理解課文。

六、佈置作業

1.弄懂詞句。

2.思考各段段意。

第二課時

學習重點:

1.第1—3段的實詞詞義、虛詞用法。

2.段意概括。

學習過程:逐段講解課文

第1段

一、全班同學齊讀。

二、詞句。

“永州①之野產異蛇,黑質①而白章;觸草木,盡死;①以齧人,無御②之①者。然得②而臘③之②以爲鉺,可③以已大風、攣踠、瘻、癘,去死肌,殺三蟲。①其始,太醫④以王命聚④之,歲賦②其二,募有能捕⑤之②者,當③其租入。永⑥之人爭奔走焉。”

三、內容。

提問一:第一段的段意如何概括?

講解:第一段的段意可概括爲寫異蛇的劇毒、特殊用途以及永州之民爭相冒死去捕毒蛇以頂替租賦。

提問二:作者寫這些要說明什麼?

講解:作者寫這些是要說明永州之民的這種遭遇乃是皇帝詔令(“王命”)給帶來的。

第2段

一、叫一名同學朗讀。

二、詞句。

“有蔣氏①者,專其利三世矣。問①之,則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爲②之十二年,幾死②者數矣。’言③之,貌若甚戚③者。”①“者”:錶停頓,“專”:獨佔,享有。“其”:指捕蛇以抵租賦。

三、內容。

提問一:第2段的段意如何概括?

講解:這段的段意可概括爲寫蔣氏悲哀地敘說他一家三代都幹這捕蛇以抵租賦之事的悲慘遭遇。

提問二:這段首句“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對蔣氏作介紹,是否還有別的意思?

講解:首句不只對蔣氏作介紹,更在抒發作者內心的悲憤之情,“專其利三世矣”,語中含有強烈的譏諷意味。

第3段

一、全班齊讀。

二、詞句。

“餘悲①之,且曰:‘若毒②之乎?餘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三、內容。

提問:這段寫什麼?

講解:這段寫作者憐憫,同情蔣氏的不幸,並告訴蔣氏打算用“更役復賦”的辦法爲他解除不幸。

四、佈置作業。

1.熟讀第1—3段。

2.整理這三段中重點實詞的意思、虛詞“之、以、於”的用法。

3.思考本文在寫作上有什麼特點。

五、教後感。

第三課時

學習重點:

1.第4、5段的實詞詞義、虛詞用法。

2.襯托、對比寫法。

3.柳宗元深切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學習過程:

第4段

一、叫一名同學朗讀本段。

二、詞句。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則久已病矣。”這幾句寫蔣氏極爲悲哀地回答作者,說如果恢復他的租賦,那麼這給他帶來的不幸要遠比捕蛇給他帶來的不幸大得多。

自吾氏三世居是鄉,……又安敢毒耶?這幾句是蔣氏自述比起鄉鄰們因繳納租賦而受悍吏騷擾蹂躪,天天遭受不幸,他幹捕蛇這差事要有“幸”得多,一年中他只需“犯死”兩次,其餘時間就可“熙熙而樂”。這些話顯然含着譏刺,含着怨憤。

三、內容。

提問:本段主要寫什麼?說明什麼?(要求各用一句話作答)

講解:本段主要寫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賦重壓下“非死則徙”的悲慘遭遇;說明苛賦之害比毒蛇之害更爲厲害,更加可怕。

第5段

一、全班同學齊讀。

二、詞句。

“餘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①以蔣氏①觀①之,猶信。鳴呼!孰知賦斂②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爲③之說,②以俟夫②觀人風者得焉。”

三、內容。

提問:結尾這段寫什麼?

講解:結尾段直接抒情,作者憤慨地譴責其害遠遠超過毒蛇劇毒,比毒蛇之害慘酷得多的重賦苛政,同時言明寫此說的目的。

四、寫作特點

提問:本文爲了表情明意,寫作上有什麼特點?

講解:本文寫作上有兩個突出特點:①襯托。寫毒蛇之害以襯托重賦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賦,蔣氏之祖、父死在這上頭,而蔣氏卻甘願幹此差事,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②對比。以其鄉鄰60年來由於苛賦之迫而“非死則徙”的遭遇與蔣氏“以捕蛇獨存”的狀況作對比,觸目驚心地表明“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

五、實詞總結(文中只作一種解釋者不列)

爲 ①作,製成。“然得而腊之以爲餌”。②做,幹。“今吾嗣爲之十二年”。③爲了。“故爲之說”。

已 ①離去,意爲醫治。“可以已大風”。②已經。“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

賦 ①徵收。“歲賦其二”。②租賦。“孰知賦斂之毒……”

癘 ①惡瘡。“可以已……瘻、癘’。②疫病,疫氣。“呼噓毒癘”。

入 ①繳納。“當其租入”。②收入。“竭其廬之入”。

歲 ①每年。“歲賦其二”。②年。“積於今六十歲矣”。

甚 ①很。“貌若甚戚者”。②厲害。“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③超過。“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若 ①好像。“貌若甚戚者”。②你。“若毒之乎?”

毒 ①怨恨。“若毒之乎?”②有毒的。“呼噓毒癘”。③害。“孰知賦斂之毒……”

生 ①活,存活。“君將哀而生之乎?”②生活。“而鄉鄰之生日蹙”。

食 ①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sì,飼。“謹食之”。

觀 ①看。“今以蔣氏觀之”。②考察。“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六、虛詞總結。

之 ①的。“永州之野多異蛇”。②取消句子獨立性。“悍吏之來吾鄉”。③代詞。“問之,則曰”(代人,他)“君將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爲之十二年”(代事)“以齧人,無御之者”(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話語)

而 ①表並列。“黑質而白章”。②表承接。“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③並且。“君將哀而生之乎?”④但是,卻。“而吾以捕蛇獨存”。⑤連接狀語和謂語。“號呼而轉徙”。

以 ①而,如果。“以齧人,無御之者”。②用,拿。“太醫以王命聚之”。③因爲。“而吾以捕蛇獨存”。④根據。“今以蔣氏觀之”。⑤表目的。“故爲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焉 ①兼詞,於此。“永之人爭奔走焉”。②之。“時而獻焉”。③語氣詞。“今其室十無一焉”。

乎 ①嗎。“君將哀而生之乎?”②呢。“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③(句中)於,在。“叫囂乎東西”。

於 ①在。“吾祖死於是”。②給。“餘將告於蒞事者”。③及於,到。“積於今六十歲矣”。④比。“苛政猛於虎也”。

七、佈置作業。

1.熟讀全文,背誦“蔣氏大戚……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2.《自主檢測》

八、教後感。

《捕蛇者說》練習測試 篇三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運用襯托、對比寫法,突出中心思想:賦斂之毒有甚是蛇。

2.掌握積累本文的文言詞語(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

3.認識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斂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本文是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謫居永州時所作。其時政治腐敗,苛捐雜稅繁多,貪官污吏橫徵暴斂,使人民陷於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悲慘境地。作者通過捕蛇人蔣氏口述悲慘身世,反應民不聊生的境況,刻畫悍吏的兇暴,描繪捕蛇人的心態,最後點出“賦斂之毒有甚是蛇”的主題思想。學習這篇文章,對於我們瞭解中唐時期的社會狀況,認識封建社會殘酷的剝削和人民遭受的苦難,是有幫助的。

“捕蛇者說”這個題目的意思是:說說捕蛇人的事。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議論,也可記事,都是爲了說明一個道理。

全文可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異蛇的性狀和永州人冒死爭捕這種蛇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2—4段):通過蔣氏的自訴悲慘遭遇,寫出賦斂之毒,揭露苛捐重賦給農民帶來的深重災難。這部分是文章的重點,首先概述蔣氏三代人的悲慘遭遇,接着借蔣氏血淚陳述,勾勒出中唐時期農村破產,百姓逃亡,十室九空的慘狀,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苛徵重賦的罪行。這是教材的重點,因此要着重領會。

第三部分(第5段):點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通過蔣氏祖孫三代寧可死於毒蛇之口而求免於苛稅的記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統治者殘酷壓迫剝削勞動人民的罪行,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疾苦的。同情。

本文的主題是通過捕蛇人的訴說來體現的,因此寫蔣氏跟作者的談話是全文的主要部分。文中寫蔣氏的自述,自始至終採用了對比和襯托的手法。蔣氏從各個時期、各個角度將捕蛇的不幸和賦稅帶來的不幸加以對比。這是教材的難點所在,帶領學生閱讀分析,得出對比和襯托之處。

本文的語言也很有特色,偶句、散句交錯運用,間以錯綜、排比等手法,形成一種整齊、錯綜之美。行文高度緊湊,語言精練,筆力遒勁,沉鬱深厚,言真意切,實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珍品。

教學設想:

本文詞語量大,需要理解的實詞比較多,虛詞“之、以、而、乎、焉”等均各有多種用法。講明詞義(實詞、虛詞),這是本文教學中要用相當時間來完成的重要任務。如果字字講解落實,學生學得比較枯燥,教師教得也比較乏味。爲了擺脫這種局面,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起來。

對課文大意的理解,改變以往教師逐字逐句講授的方法,變爲讓學生提問、教師檢查雙邊互動的模式。

《捕蛇者說》以獨特的寫法(襯托、對比)尖銳、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下賦稅的苛酷,揭示了廣大人民遭受的苦難不幸,表現了作者對勞苦大衆的深切同情,對殘暴統治的強烈憤恨。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讀懂字詞句,在此基礎上,總結文章的寫法,並突出這種寫法的目的,教學中始終要注意扣住中心。

因此,本文的教學步驟大致分爲這樣幾步:先讀準課文,包括字音和停頓;再讀懂課文,包括理解實詞和虛詞的意義,理解文章句子的意思;接着讀透課文,包括分析文章的寫法,把握文章的中心;最後讀活課文,在把握文章的中心的基礎上,聯繫本文所敘述的事件,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並引發聯想和思考。

《捕蛇者說》練習測試 篇四

學習目標:

1.掌握本文的重要字詞的含義及用法;瞭解“說”的特點;

2.理解本文襯托、對比的寫法;

3.認識柳宗元同情勞動人民、痛恨苛政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能大概掌握課文情節。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

背景介紹:唐玄宗天寶中期起,戰爭仍頻,安史之亂、對吐蕃的戰爭、朱沎(cǐ)叛亂等禍亂接連發生,全國稅戶比唐玄宗早期減少四分之三,而兵員卻增加三分之一。朝廷隨意增設稅收官,多立名目,舊稅加新稅,無休無止,民不堪命。人民在重賦逼迫下逃往他鄉,但悍吏仍不放過,“有流亡則攤出(由存留戶共同負擔),已重者愈重”。在這種情況下,當時卻有一種職業可以免其賦稅,到底是什麼職業呢?他們又過着怎樣的生活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捕蛇者的世界。

2.解題釋疑: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跟現在的雜文大體近似,其內容大多是一事一議,常具有以小見大的特點,行文較爲自由靈活。“說以感動爲先”(李善),文中蘊含着感情,這是“說”的一大特點。《捕蛇者說》中就蘊含着柳宗元當時的悲憤之情。

3.梳理字詞:

朗讀課文,請學生口譯課文,教師補充註釋,並歸納重要字詞。

可分爲三類歸納:

(1)詞類活用:

如:動詞作名詞:殫其地之出(出產的糧食),竭其廬之入(收入的財物)

名詞作狀語:歲賦其二(每年)

(2)古今異義:病:古義(困苦不堪) 今義(疾病)

(3)一字多義:食:謹食之(餵養)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

(教師舉例,請學生補充歸納)

4.小結設疑:

(1)用精練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2)思考:文章是如何表現蔣氏一家悲慘遭遇的。

第二課時

1.複習鞏固:

將準備的字詞測驗發給學生,進行復習鞏固。

2.問題研討:

形式一:學生針對文章的內容、寫法、感情深入探究,提出問題並在小組內解決。

形式二:教師進行指導性地提問,帶領學生逐步解讀課文,並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間。

問題集錦:

①永州之蛇“異”在何處?永之人爲何爭奔走焉?

②蔣氏三代命運悲慘,令人同情,你認爲他哭訴時想讓作者幫助他嗎?爲什麼?

③文中描繪蔣氏鄉鄰“今其室十無一焉”,你能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嗎?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④蔣氏捕蛇九死一生,卻不以捕蛇爲苦,反而自得其樂,造成這種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⑤作者引用孔子的語言有什麼用意?

⑥作者對“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的現象抱以怎樣的感情和態度呢?

⑦對於作者的期望——“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3.寫法探討:

本文寫作上有兩個突出特點:

①襯托。寫毒蛇之害以襯托重賦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賦,蔣氏之祖、父死在這上頭,而蔣氏卻甘願幹此差事,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

②對比。以其鄉鄰60年來由於苛賦之迫而“非死則徙”的遭遇與蔣氏“以捕蛇獨存”的狀況作對比,觸目驚心地表明“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

包括:生存情況之對比,生活狀況之對比,危險次數之對比,死亡時間之對比等。

4.質疑之聲:

柳宗元作爲封建時代的一名官吏卻寫出如此“大逆不道”之文章,有人認爲他是爲百姓之生活困苦而疾呼,但也有人認爲這不過是他被貶官後的失意所爲,對朝廷之不滿更多的是一種私心,你如何看待?(可結合其經歷及當時社會背景來談)

5.歸納總結:

本文通過對蔣氏三代人寧肯冒死捕蛇而不願受苛政之害的描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統治者殘暴的罪行,表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6.課後思考:

若你就是那位考察民情的官吏,你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請發揮想象力,爲本文續寫一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