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閱讀(精品多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閱讀(精品多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的中心思想 篇一

鄒忌以小見大妙諫威王,威王虛心納諫,下令勸諫有賞,自始門庭若市,後趙魏韓燕紛紛朝拜齊國,齊稱雄一世。

威王的舉措實爲開明聖舉,通過接受別人的意見,彌補自己的不足,揚長避短,逐漸完善自我,以至於羣臣欲見無以言,四國紛紛朝於齊。這些驚人的成就足以告訴我們:“從諫如流,巧善自我。”

三國時期,袁紹與曹操上演了一場精彩戰爭,可是擁有十倍曹軍之多的袁紹卻被曹操擊敗,其原因是田豐、詛授向袁紹獻計獻策,而紹不允諾,認爲他人意見如廢紙,最終慘敗曹軍。別人的意見像細微的沙粒一樣放進你的嘴裏,明白人懂得像蚌一樣將其轉化爲晶瑩剔透的珍珠,而像袁紹這般人便會口吐沙子,破口大罵。

往往意見就像子彈精準的射入了你的心房,直中要害,所以意見就是對個人的清醒明亮的鏡子,引人深省,發現不足並改正。

“滿招損,謙受益。”自負自滿不接受意見只會使己處於不利,反之,虛心地接受他人的意見會提高自己的能力。

劉備行諸葛亮之計而鼎立三國,符堅拒符融之策而失前秦國力,李世民納魏徵之諫而貞觀天下,文種棄范蠡之謀而招殺身禍。

位卑可以令其尊,學少可以奮其盛,而虛心接受意見卻是難能可貴的品質,易失而不易得。這恆古不變的常理爲何不去接受掌握呢?三個臭皮匠各抒己見也能令事物臻於完美,因此我們應該心懷一顆敞亮的心,耳聽他人真誠的意見,巧善自我的不足。“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他人的真誠建議,我們應該予以肯定,通過意見正視自身的不足和毛病,從而完善自我,將他人給予我們的石頭巧妙接取並鋪設自己的人生路,使我們的人生豐富完美,直抵成功。

賞析 篇二

本文着重寫齊相鄒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設喻,勸說齊王必須以廣泛聽取人民的意見作爲施政依據的故事。

全文可以分三部分。

從開始到“欲有求於我也”是第一部分,寫鄒忌從妻、妾、客三人都謬讚自己比城北徐公還美這件事悟出一個深刻的道理。這一段的第一層,寫鄒忌之美。先說明鄒忌是個高大美麗的男子,再通過三問三答,從妻、妾、客三個人異口同聲的回答中印證了鄒忌的美麗,而且比齊國的美男子徐公更美。然後在這一段的第二層,記敘鄒忌和徐公實地比較的情況。鄒忌深信:“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因此在比美中頗有自知之明,他懷疑妻、妾、客同聲肯定他比徐公美是一種阿諛。他要從客觀現實中找到正確的答案。通過“孰視”“窺鏡”,終於發現自己遠遠不如徐公,於是引起他的深思。夜深人靜,獨自思忖,最後悟出妻、妾、門客阿諛自己的原因:凡對自己有偏私,有所畏懼,或者有所企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會說些獻媚討好的假話,不會指出自己的缺點。這一段文字雖然不多,但用了鋪陳和對比的手法,最後點明道理,是一則情節非常生動的故事。

從“於是入朝”到“王曰:‘善’”是第二部分,寫鄒忌“因小見大,自容貌之微,推及於朝廷大事”。(見《鄭堂札記》卷四)

鄒忌從比美的生活經驗中深刻認識到一個統治者聽到真話之不易。在齊國地位最高、權力最大的齊威王,處在許多人對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懼、有所企求的環境中,必然是個耳不聰、目不明的受矇蔽者。於是他把切身體會告訴了齊威王,揭示了這個發人深思的問題,並以此來諷喻齊威王納諫去蔽。爲了使齊王能接受諫言,先述說自己的生活體驗,指出妻、妾、客的三種回答是出於不同的動機,先給齊王一個清晰的印象,然後再以齊王所處的生活環境和自己的經歷作比較,指出齊王受矇蔽的嚴重。這樣現身說法確實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從“乃下令”到結束是第三部分,寫齊威王聽取鄒忌的規勸下令求諫和羣臣在一年中進諫的情況。齊威王欣然接受了鄒忌的勸告,下令獎勵臣民向他進諫。齊威王納諫結果是提高了齊國的威望,贏得了很多諸侯的尊敬。

在這一部分記述中,有幾點值得注意:1.文章沒有寫羣臣受賞的情況,也沒有寫威王對待意見的情況。但是,從越來越沒有人提意見和越來越提不出意見的情況就暗示了齊威王不僅聽取意見,而且虛心接受意見改革了政治。2.齊王下令號召“羣臣吏民”都來提意見,可是踊躍進諫者只寫到羣臣而沒提到吏民。可見地位低下的吏和民,實際上是不可能參與政治發表看法的。文章不提吏民只寫羣臣,真實地反映了這一政治活動的階級侷限性;同時,我們不能只從“雖欲言,無可進者”,就認爲威王的統治十分清明。3.文章只寫“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未及秦楚。燕、趙、韓、魏是戰國時期齊國北方和西方的鄰國,國力和齊國相若,後來都比齊國弱小。秦、楚則是齊國西方和南方的大國,文章沒提秦楚,還是比較符合當時實際形勢的。4.最後一句“此所謂戰勝於朝廷”,點出全文的主旨。說明只要去蔽納諫,修明內政,就能“戰勝於朝廷”。

本文篇幅不長,但完整地記敘了鄒忌與徐公比美和威王納諫強齊兩則故事,而且包含了深刻而明白的寓意,容量是很大的。文章之所以寫到這樣,在技巧上有幾點值得我們注意:1.用設喻的方法講述道理。鄒忌勸說齊王廣開言路,不是像一般人那樣正面講道理,而是用一段具體的家庭瑣事爲譬喻來闡明“納諫”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具體形象地刻畫人物。如寫鄒忌,先是“朝服衣冠,窺鏡”,然後是問妻、問妾、問客;見到徐公,先是“孰視之,自以爲不如”,再是“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最後是“暮寢而思之”;人物的動作心理,無不刻畫入微。有了這一段有聲有色的描寫,才使下文的進諫入情合理。3.語言簡練生動。一篇三百多字的短文,從家事說到國事。寫人物,聲貌畢肖;敘事實,曲折引人;用語言,簡潔生動:如“於是入朝見威王曰:……”幾個字就交代了朝見的過程,省去了進諫的“導語”,開門見山地直陳其事。齊王聽了諫辭以後,只用了一個“善”字就寫出了齊王納諫的決心。威王下令納諫以後,只三十來字就交代清楚了“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三個階段的具體情況,說明了納諫後發生的巨大變化;納諫的效果,只寫鄰國的動態,而略去國內的情況。這些都稱得上簡潔有力。再看語言的生動:鄒忌與妻、妾、客的三問三答,意思基本一樣,句法卻各不相同,文字錯綜,毫不呆板。妻、妾、客的答話並不雷同,反映各自的心理十分切合人物身份。

文章內容未必盡合曆史事實,但所表達的思想有積極意義,並且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答案 篇三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每小題2分。共6分)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爲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小題1:對下面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徐公來,孰視之孰:仔細

B.徐公何能及君也及:趕得上

C.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刺:指責

D.能謗譏於市朝謗:誹謗

小題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雖欲言,無可進者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B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 嗚呼!其真無馬邪

C燕、趙、韓、魏聞之 孔子云:何陋之有。 D欲有求於我也 所欲有甚於生者

小題3:下列各項中,對文意理解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鄒忌從與徐公比美受矇蔽的遭遇中敏銳地感覺到齊王受矇蔽的程度比自己更深。

B.齊王接受了鄒忌的勸諫。下令鼓勵羣臣吏民進諫,數月之後,前來進諫的人讓朝庭門庭若市。

C.鄒忌向他的妻、妾、客詢問他與城北徐公誰更美,三人都認爲他比徐公美,但措辭上有細微的差別,由此體現三人與他有親疏遠近之別。

D.鄒忌將治國安邦的道理寓於日常生活瑣事中,有着高超的進諫藝術;同時,齊王也有勇於納諫的膽識和氣度。二人共同促成了齊國內政修明,不用兵就戰勝敵國的局面。

小題4:把第1卷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2分)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D

小題2:A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小題3:B

小題4:(1)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再次問他的妾。

(2)我的妻子認爲我比徐公美的原因是偏愛我。

小題1:

試題分析:文言詞語解釋一般立意於考查重點實詞詞義、一詞多義現象、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五種文言知識。特別是重點實詞詞義和一詞多義現象是此類題型考察的重點。近幾年也出現了對虛詞的解釋。會考文言文往往從課內出題,所以,題目前面的選文,實際上是良好的提示,學生不僅可以根據上下文語境對詞語的語境義進行篩選,而且,還可以通過熟悉的文章直接回憶起詞語的意義,這樣問題的難度實際上已經降低了。D項中謗:公開批評別人的過錯,不是誹謗的意思。

小題2: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考查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題型。一詞多義詞需要在日常學習中歸類記憶。A項中雖均爲連詞,表假設,相當於即使;B項中其前者是代詞,他的,後者表反問語氣;C項中之前者是代詞,後者是結構助詞。賓語前置標誌;D項中於前者是介詞,介進對象,後者是介詞,表比較。

小題3: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對文言文內容、文言文語言、人物形象綜合考慮的題型,需要對每一個選項進行一一分析,不能急躁,要細緻。選項B齊王接受了鄒忌的勸諫。下令鼓勵羣臣吏民進諫,數月之後,前來進諫的人讓朝庭門庭若市,在文章中的表述是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應將數月之後改爲令初下。

小題4: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考查文言文翻譯的題型。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爲主,意譯爲輔。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再有考生要特別留意。平時多讀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積累語感。(1)句翻譯時要注意賓語前置,(2)句注意私譯爲偏愛。

《鄒忌諷齊王納諫》的中心思想 篇四

《鄒忌諷齊王納諫》闡述的另外一個道理,那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

鄒公高大美貌的身材與徐公比,得出三種相同的答案:“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在周遭的讚美聲中,鄒公沒有陶醉,迷失自我,而是善於反思,認識自我,堅持內心。“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一個人能在別人一再表揚之下,躬身自省,真令人刮目相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鄒忌在問美、比美、思美的過程中,能夠敢於反思,認識自我,在阿諛奉承重重表象面前具備了清醒的頭腦,保持了高度的自知之明,與曾子的三省吾身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齊威王從鄒忌的故事中悟到的結果仍然是“自知之明”。今天,面對這位勇於納諫的齊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讚賞他的風度。一個封建時代的帝王,面對下屬的進諫能夠虛心接納,指陳弊病,廣開言路,不僅言者無罪,反而重賞,這等氣度和胸懷,實在令人感奮不已。

可見,人貴有自知之明,要明己之長短,知己之斤兩。不因過去有些許小成就而沾沾自喜,實事求是地估計比較與同行之間的差距,不至於孤芳自賞,自我陶醉,唯我獨能,盲目地小瞧他人。也不會在奉承話面前驕傲自大,目中無人,迷失本性。

鄒忌諷齊王納諫翻譯 篇五

鄒忌身高八尺多,形體容貌光豔美麗。一天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同城北徐公比,誰漂亮?”他的妻子說:“您漂亮極了,徐公哪裏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漂亮,就又問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誰漂亮?”妾說:“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鄒忌同他坐着閒聊,鄒忌又問他:“我同徐公比,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覺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鏡子看看自己,覺得自己遠遠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爲我漂亮,是偏愛我;妾認爲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認爲我漂亮,是想有求於我。”

於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於我,他們都認爲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妃子、近臣沒有誰不偏愛您,朝中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您,全國範圍內的人沒有誰不有求於您:由此看來,大王您受矇蔽很深啦!”

齊威王說:“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受上等獎賞;書面勸諫我的,受中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並能傳到我的耳朵裏的,受下等獎賞。” 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諫,宮門前庭院內人多得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後,還不時地有人偶然來進諫;滿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所謂在朝廷上戰勝別國。

文言現象 篇六

通假字

1、有:通“又”。

2、孰:通“熟”,仔細。如“孰視之”。

3、受:通“授”,給予、付予。

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名詞作狀語,在早上)

2、朝服衣冠(名詞作動詞,穿,戴)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爲……美)

4、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名詞作狀語,當面)

5、聞寡人之耳者 (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到,)

6、私我也(形容詞作動詞,偏愛)

7、王之蔽甚矣(形容詞用作動詞,受矇蔽)

古今異義

鄒忌諷齊王納諫 (古:(對君主、尊長、朋友等)委婉地規勸,諷諫。今:誹謗,嘲諷)

窺鏡而自視(古:照,看。今:偷看)

今齊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圓。今:地點,處所)

能面刺寡人之過 (古:指責。今:用尖的物體進入或穿過)

謗譏於市朝 (謗,古:公開指責別人的過錯。今:誹謗。譏,古:諫;今:諷刺)

臣之妻私臣 (古:偏愛。今:自私)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國君身邊的近臣。今:方位名詞或表示範圍的副詞“大概”。莫,古:沒有誰;沒有什麼。今:不,不要)

鄒忌修八尺有餘 (古:長,原文指身高。今:改正)

明日徐公來 (古:第二天。今: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朝服衣冠(古:穿戴。今:衣服)

特殊句式

1,判斷句

城北徐公(者),齊國之美麗者也。(用“……者,……也”表示判斷)

2,倒裝句

忌不自信。(賓語“自”前置,正常語序爲“忌不信自”)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介詞結構“與城北徐公”後置,正常語序爲“我與城北徐公孰美”)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語句可調整爲“此所謂於朝廷戰勝”)

欲有求於我。(狀語“於我”後置,正常語序爲“欲於我有求”)

謗譏於市朝。(狀語“於市朝”後置,正常語序爲“於市朝謗譏”)

3,省略句

與坐談省略主語“鄒忌”和介詞“與”的賓語“之”(代客人),(鄒忌)與(之)坐談。與坐談,介賓。之,代詞賓語。

4,被動句

王之蔽甚矣。(蔽,受矇蔽)

一字多義

a 之

齊國之美麗者也(的)

問之(代詞,他)

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獨立性)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獨立性)

孰視之(代詞,指徐公)

暮寢而思之(代指這件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由此觀之(代詞,指這件事)

臣之妻私臣(的)

王之蔽甚矣(不翻譯)

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的)

數月之後(不譯)

燕,趙,韓,魏聞之(代詞,指上面這件事)

b 朝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上朝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見

於是入朝見威王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廷

朝服衣冠《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早晨 (zhāo)

c 孰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代詞,誰)

孰視之,自以爲不如(通“熟”,仔細)

d 於

欲有求於我也;臣之客欲有求於臣(向)

能謗譏於市朝(在)

皆以美於徐公(比)

e 美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認爲……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這裏的意思是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