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翻譯及閱讀答案【新版多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翻譯及閱讀答案【新版多篇】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答案 篇一

鄒忌諷齊王納諫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文言詞語:( 4分)

(1)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2)今齊地方千里: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4)時時而間進:

【小題2】翻譯下面句子(2分)

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小題3】從文中找出一個成語,並用這個成語造句。( 2分)

【小題4】“王”下令頒佈了什麼命令?他爲什麼要頒佈這一道命令?( 2分)

【小題5】俗話說:“忠言逆耳利於行”。本文中的鄒忌的忠言並不逆耳,齊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請問那句俗語是不是錯了?你怎樣看待這一問題?( 2分)

答案

【小題1】的確、實在;土地方圓;當面;偶爾。 ( 4分)

【小題2】能夠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並能傳到我的耳朵裏的,受下等獎賞。( 2分)

【小題3】門庭若市;造句略。 ( 2分)

【小題4】頒佈了“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的命令,讓人們敢於說真話,實現剤國治國安民、繁榮富強。( 2分)

【小題5】那句俗語沒有錯。我們可以有新的理解。勸誡別人要看對象,有人適合聽順耳之言,有人則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數情況下,我們一定要講究勸誡方式。既然是給別人提建議或意見,又希望被別人接受,最好選擇一種讓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2分)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誠在這裏是的確、實在的意思。誠還有表示假設的用法,譯爲“如果”“假如”,如《陳涉世家》中的“今誠以吾衆詐自稱公子扶蘇、燕”。注意“地方”是兩個詞,地是土地,方是方圓的意思。面是當面,時時是偶爾的意思。

考點: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解釋。

點評:要確定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不僅要靠平時的積累,還要在積累的基礎上掌握一些推斷詞義的方法。

【小題2】試題分析:注意謗議的翻譯,批評議論,市朝是公共場所,聞是使……聽到的意思。

考點:本題考查對文言語句的翻譯。

點評:理解並翻譯文言句子時,既要注意顧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還注意落實一些重點詞語。特別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現象,如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

【小題3】試題分析:出自這段選文的成語是門庭若市。要造句必須先弄清這個成語的意思。門庭若市:門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場一樣。原形容進諫的人很多。現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

考點:本題考查成語解釋及運用。

點評:在古代漢語中有一些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中,做題時既要知道成語的原意,又要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解釋。

【小題4】試題分析:從原文“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可得到第一問的答案。齊王下達這個命令的目的是讓人們敢於說真話,科學地治理國家,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

考點: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點評:理解文言文的內容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概括出選段的主要內容,再根據題乾的要求用原文的語句進行回答。

【小題5】試題分析:先指出那句俗語有沒有錯,再分析沒有錯的原因。主要從勸誡別人要注意對象、注意方法技巧、說話的語氣的角度去分析。

考點:本題考查分析探究能力。

點評:解答矛盾與否的題目,先定性,說矛盾不矛盾再進行具體的分析。如此題分析時說話上要看對象、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說話的語氣。

鄒忌諷齊王納諫啓示 篇二

鄒忌,先說自己的情況,僅僅因爲妻妾客人的愛、怕、求,自己對於一件“吾與徐工”誰美的,顯而易見的判斷 都不能得到真實的答案,而被矇在鼓裏,蔽矣。

對於齊王,子民和大臣們有不止愛、怕、求,而且事情也不是誰美的簡單問題,很多涉及治國大道,利益多寡等等,那麼大王你和我相比,比我還要收矇蔽。

另外,大王不夠開明所以您聽到的是矇蔽的言辭。如果大王,開誠佈公,廣開言路,就能防止“蔽甚”,就能更好的瞭解您的子民和您的疆土情況。

啓示:我們要能夠直面批評,(文中提到的各種諫)並理智對待分析判斷,加強自身素質鍛鍊,健全情商修養;對於管理者,更要吸取這個故事教訓,多聽取基層言論,做好員工服務,才能建設更團結有力的企業隊伍;對於工程技術人員,要從各種設計方案吸取可取之處,擇其善從之,爲產品優化,創新產品而拓寬思路……

這個啓示,就是你有什麼感想,我不同的時候讀一遍就會有不同的感悟和啓示。有的時候,比較自負,讀這個時候,就會覺得,因爲太過自負,而剛愎自用,沒有聽取旁人言論。有時候,向領導提建議沒有被採納,就會想到,我應該學習鄒忌的說話方式,讓上司更容易接納我的意見。等等吧。答案可以有很多的。

擴展:鄒忌諷齊王納諫寫作特色

鄒忌諷齊王納諫

兩漢:劉向 撰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爲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謗譏 一作:謗議)

寫作特色

1.情節完整,人物生動。

全文雖然只有三百多字,卻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鄒忌的兩次窺鏡,與妻、妾、客的三問三答,以及“暮寢而思”等情節,妙趣橫生,富於生活氣息,親切有味。對人物的刻畫特別講究。如對鄒忌,作者不重形體的刻畫,而是着重用細節和對話,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又如,齊王只有兩個舉動,一是“王曰:‘善。’”二是“乃下令……”,就把一個賢明的君主形象表現得生動傳神。

2.敘事簡潔,剪裁巧妙。

對鄒忌與徐公比美的情節,作者作了繪聲繪色的描繪,對他的進諫,卻只作概括的敘述。對臣民的進諫,也突出重點,記敘“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三個時期的不同情況,使讀者從中體會齊王納諫後的巨大變化,而對齊王最初受蔽之深,齊國積弊之多,以及具體如何改革等,都只從側面暗示,略而不寫,使文章的中心更爲突出。三問三答,也沒有從每個人的形態上去描寫,而是通過不同語言來顯現人物對問題的不同態度。用筆簡潔,辭約意豐。

3.語言繁簡適度。

鄒忌的三問,內容完全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變化,既表現了他的懷疑,又毫無重複之感。三答的意思也相同,但感情色彩卻大不一樣。齊王的回答只有一個“善”字,既表現了他的態度和誠意,又恰如其分地顯示了他的矜持與尊貴。。

4.設喻說理,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設喻說理是本文最顯著的寫作特點。文章先寫鄒忌與徐公比美,接着對妻,妾,客的讚美之詞進行了分析,爲下文的設喻說理做了必要的鋪墊。接着寫鄒忌諷諫齊王,先從自己的私事說起,隨後以私事比國事,讓齊威王從中受到啓發。這種由近到遠,由小到大,由生活瑣事推及國事大事,用設喻來講道理,表明了只要語言含蓄委婉,忠言完全可以順耳,使得對方愉快的接受。

全文運用了類比的寫作手法。【設喻說理】

設喻,又叫諷喻,這是比喻修辭的一種擴大化的用法,是借敘述一個故事,通過暗示、類比,說明某一事理,表述某一主張的富有機智幽默情趣比較婉曲的語言表達方式。它往往是一段話,甚至是一篇文章,用整個故事透露出喻意,不用比喻詞,喻意較含蓄,讓讀者去體會兩件事情在道理上的相似之處,有時有“意在言外”之感。諷喻的使用非常靈活,既可以在行文中插敘,並且點明本意;也可以獨立成章,寓意其中,並不明說,而留給讀者以思考。無論是哪種形式,一般都蘊含着諷諫、譏刺、規勸、批評、誘導的意義。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 篇三

原文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爲不如;窺

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譯文

鄒忌身長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豔美麗。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鏡子,對他妻子說:“我和城北徐公比,誰更美呢?”他的妻子說:“您非常美,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最美的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問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呢?”妾說:“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與他相坐而談,問他:“我和徐公比,誰更美呢?”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麗。”又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着他,自己認爲不如徐公美;照着鏡子裏的自己,更是覺得自己與徐公相差甚遠。傍晚,他躺在牀上休息時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讚美我漂亮,是偏愛我;我的妾讚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讚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於我。”

在這種情況下,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知道自己確實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於我,(所以)他們都認爲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及身邊的近臣,沒有一個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不懼怕大王的,全國範圍內的百姓沒有一個不有事想求助於大王。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矇蔽太嚴重了!”

齊威王說:“你說的很好!”於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們,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人,給予上等獎賞;上書直言規勸我的人,給予中等獎賞;能夠在衆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並傳到我耳朵裏的人,給予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獻諫言,宮門和庭院像集市一樣熱鬧;幾個月以後,還不時地有人偶爾進諫;滿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朝拜齊威王。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戰勝了敵國。

註釋

鄒忌:戰國時的齊國人,曾任相國。

諷:諷諫,用暗示,比喻之類的方法,委婉的規勸。

齊王:即齊威王,威王。

納諫:接受規勸。納,接受,接納

修:長,這裏指身高。

八尺:戰國時一尺約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昳麗:光豔美麗。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名詞作動詞活用,意爲穿戴,在句中作狀語。)

窺鏡:照鏡子。

孰:誰,什麼。

與:和……比。

及:比得上

旦日:明天。這裏指第二天。

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後一天。

若:如。

孰視之,孰:通“熟”,仔細。之:代城北徐公。

弗如遠甚:遠不如。弗:不。

又:更。

寢:躺着。

美我者:讚美/認爲……美

私:動詞,偏愛。

誠知:確實知道。

皆以美於徐公:都認爲(我)比徐公美。“以”的後邊省去了“我”。以:認爲。於:比。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圓。

宮婦:宮裏的姬妾。

左右:身邊的近臣。

四境之內:全國範圍內(的人)。

之: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蔽:形容詞用作動詞,指受矇蔽。

善:好。

乃:於是,就。

面刺:當面指責。面,當面,名詞作狀語。

受上賞:給予,付予。通“授”

謗譏於市朝:在公衆場所議論(君王的過失)。謗:公開指責別人的過錯。譏,諷喻。謗譏,在這裏指“指責,議論”,沒有貶意。市朝,衆人集聚的公共場所。

聞:這裏是“使……聽到”的意思。使動用法。

時時而間(jiàn)進:有時候偶然進諫。間進:偶然有人進諫。間,間或,偶然,有時候。

期(jī)年:滿一年。期,滿。

朝於齊:到齊國來朝見(齊王)。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戰勝了敵國。

而形貌昳(yì)麗:而,表並列關係。

賞析

關於課文

課文通過鄒忌以自身經歷對齊王進行類比從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諷勸齊王納諫除弊的故事,從而說明國君必須廣泛採納各方面的批評建議,興利除弊,纔可以興國的道理。

這個故事明確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在受矇蔽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客觀事物的。作爲領導,更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防止被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要偏聽偏信,要廣泛聽取他人的批評意見,對於奉承話要保持警惕,及時發現和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不犯或少犯錯誤。

應該說明的是,這篇課文所記述的,未必全是事實,很可能是戰國時期流傳的名人逸事。所謂納諫能導致“戰勝於朝廷”的結果,在諸侯割據稱雄、以攻伐爲賢的戰國時代,只能是一種無法實現的幻想。但作者善於觀察日常生活,從中提煉出有意義的主題,而且通俗生動,說服力強,文筆流暢而富有變化,充滿情趣等,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

內容分析

第1段,進諫的緣起。

作者先刻畫了鄒忌的外貌:身材修長,儀表堂堂。“窺鏡”“自視”,逼真地刻畫出他不無自得的神情。正是有了這點自信,才使他敢於和齊國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也與下文見徐公後“弗如遠甚”的自慚心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烘托出他感到受矇蔽的`心情。明明是“弗如遠甚”,可他的妻、妾和客卻異口同聲地認爲他比徐公漂亮,顯然是由於各自特殊的原因,使他們沒有勇氣說出真實的情況。這裏,三個人的回答,由於身份和心理不同,雖然都是讚揚,但語氣上卻有明顯的不同。妻的回答表現了妻對他由衷的喜愛,愛戀之情溢於言表。妾因其地位低下,與主人之間並沒有多少真情可言,但又不能不順從,所以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強,說話比較拘謹,不敢越雷池一步。客人的回答則明顯地流露出奉承的意味。

難能可貴的是,鄒忌在這一片讚揚聲中,並沒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醒的頭腦。先是“不自信”,等見到徐公後,又實事求是地承認自己“弗如遠甚”,甚而至於“暮寢而思之”。

這一段,作者並沒有把人物侷限於家庭瑣事之中,一般性地寫他不因妻、妾和客的讚美而感到自滿,而是將人物形象進一步提高、昇華,由自身想到國家,從中體味出國君不易聽到直言的道理,於是“入朝見威王”。

第2段,進諫的內容。

這一段是課文的中心部分。鄒忌見威王后,並沒有單刀直入地向威王進諫,而是先講自己的切身體會,用類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講出“王之蔽甚矣”。他先敘述了妻、妾、客矇蔽自己的原因,然後從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於治國大事,說明齊王處於最有權勢的地位,因而所受的矇蔽也最深。這裏,沒有對威王的直接批評,而是以事設喻,啓發誘導齊威王看到自己受矇蔽的嚴重性,從而使他懂得廣開言路,虛心納諫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爲依據,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點明瞭進諫的主旨,猶如當頭棒喝,一針見血,使其猛醒,具有強烈的表達效果。他爲什麼敢下這樣的結論呢?一是鄒忌曾任齊相,是國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於公,所以他無所顧忌;二是以小見大,由自己的受矇蔽推想到國君的受矇蔽,這種現身說法的方式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第3段,進諫的結果。

齊王接受了鄒忌的勸告,立即發佈政令,懸賞求諫,廣開言路,開張聖聽,對於關心國事、積極進諫者,分不同情況給予獎賞。齊王納諫之後,齊國果然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門庭若市”說明在此以前,齊國確實有許多積弊,“時時而間進”說明最初的進諫已經取得了預期的效果,齊威王已經根據人們的意見,改革了弊政。“雖欲言,無可進者”,說明威王已完全糾正了缺點和錯誤,齊國政治清明。齊威王納諫去蔽,從而使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侯。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答案 篇四

【甲】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關。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 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節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乙】 楚宣王問羣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①,果誠何如?羣臣莫對。

江乙②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 我長③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爲不信,吾爲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爲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爲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裏,帶甲④萬,而專屬⑤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節選自《戰國策》)

【注】①昭奚恤:楚國的令尹(相)。②江乙:衛國人,當時在楚國做官。③長:爲首領,執掌。④帶甲:精兵。⑤屬:隸屬,歸屬。

7.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語(2分)

(1)今齊地方千里____。

(2)獸見之皆走____。

8.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4分)

(1)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譯文:

(2)猶百獸之畏虎也。

譯文:

9.【甲】【乙】兩文都採用設喻方法說理。【甲】文鄒思用切身經歷設喻,勸諫齊威王____;

【乙】文江乙用寓言設喻,告訴楚宣王看問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個寓言故事是____ 。(2分)

參考答案:

7、(1)方圓 (2)跑(2分)

8、(4分)(1)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進言,也沒有什麼可進諫的了。(2)這就象羣獸害怕老虎一樣啊。

9、(2分)甲: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乙:狐假虎威。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答案 篇五

閱讀下文,回答17—20題。(12分)

【甲】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乙】(魏文侯)使樂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擊①。文侯問於羣臣曰:“我何如主②?”皆曰:“仁君。”任座③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爲仁君?”文侯怒,任座趨④出。次問翟璜,對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對曰:“臣聞君仁則臣直。曏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悅,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親下堂迎之,以爲上客。(選自《資治通鑑》)

注:①擊:魏文侯的兒子。②何如主:怎樣的君主。③任座:人名,魏國大臣。④趨:快走。

17、解釋選文中加點的字詞。(2分)

(1)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2)面刺寡人之過者

(3)不以封君之弟 (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18、把下面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

(1)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2)曏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19、鄒忌善於進諫,齊王虛心納諫。請借用《出師表》中一個四字詞語來概括齊王的行爲。(3分)

20、鄒忌和翟璜都是規勸自己的國君除弊,試對他們兩人的規勸方式進行比較。(3分)

(1)方式相同處:

(2)方式不同處: ;

參考答案:

17、⑴誠:確實,實在 ⑵面刺:當面指責 ⑶以:用、把、拿 ⑷反:同“返”,使……返回(僅答出“返回”或“同‘返’”也可) (2分)

18、⑴由此看來,大王您受矇蔽很深啦。(未譯出“蔽”的被動用法扣1分)⑵剛纔(先前)任座的話很耿直(說的直率),因此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曏者”“直”“是以”爲得分點)(4分)

19、察納雅言(開張聖聽諮諏善道)(2分)

20、(3分)(1)同:語言委婉,講究技巧(意思對即可,1分) (2)異:鄒忌推己及人,用類比的方法規勸國君;翟璜先取悅國君,再從側面對其進行暗示。(意思對即可,各1分,共2分)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答案 篇六

閱讀《鄒忌諷齊王納諫》選段,回答問題。

(1)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2)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粗的詞語。

(1)能謗譏於市朝 謗:_______

(2)聞寡人之耳者 聞:_______

2.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語句。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分別寫出文中表現齊威王納諫後在國內和國外產生巨大成效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齊威王和鄒忌個性鮮明,你更欣賞哪一位,說說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謗:公開指責別人的過錯。(2)聞:使……聽到

2.現在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或: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重點詞“地”、“方”翻譯正確即可。

3.國內: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國外: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4.示例1:我更欣賞鄒忌,因爲鄒忌能用生動委婉的方式勸說,我嗯他身上學到了與他人交往的藝術。

示例2:我更欣賞齊王,他能夠正視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規勸。我看到了他寬廣的胸懷。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答案 篇七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1-5題。

(一)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節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

宋昭公出亡①,至於鄙,喟然嘆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發政舉事②,無不曰:‘吾君聖者!’侍御③數百人,被④服以立,無不曰:‘吾君麗者!’內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由宋君觀之,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⑤者衆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國。(節選自《新序》)

注:①出亡:失國後逃亡。②發政舉事:施政辦事。③侍御:侍從妃子。④被:穿上。⑤諂諛:奉承拍馬。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粗詞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

(2)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鄒忌的進諫爲什麼能讓齊威王稱“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齊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圍同樣有諂諛者,然而齊國能夠“戰勝於朝廷”,宋昭公卻不得不“出亡”,結合語段說說造成這樣不同結局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從上面兩個語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啓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偏愛

(2)當面

2.由此看來,大王您受矇蔽太深了

3.①從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國,以己比君

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強語勢,有力闡明瞭自己的觀點

③語言委婉含蓄,使對方受到啓發

④處處爲國爲君着想,曉以利害(言之成理即可。)

4.齊國有鄒忌這樣善於進諫的大臣,齊威王也善於納諫。而宋昭公卻一直被諂諛者包圍,聽不道諫言

5.示例:給別人提意見要注意方式(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批評和建議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阿諛奉承者矇蔽要及時發現和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