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淺談集合論的發展歷程

1. 十九世紀末德國數學家康托爾提出集合論概念即樸素集合論

淺談集合論的發展歷程

2. 二十世紀初羅素提出羅素悖論引發第三次數學危機指出了集合論的漏洞

3. 1908年策海洛提出公理化集合論形成ZF公理系統避免了悖論的出現

4. 之後集合論不斷髮展壯大在1925~1937間年形成的J.馮·諾伊曼、P.貝爾奈斯、K.哥德爾的公理系統,稱爲NBG公理系統等公理系統不斷的完善了集合論至此集合論已成爲了數學上一個重要的領域

中國式現代化歷程

今年十月份,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這次大會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現代化無疑是這次大會發言上最爲顯著的詞語。短短三個字卻是中國百年來的努力所造就的結果。下面我來就中國式現代化來展開論述。

1840 相信這是很多人都不願提及的年份,就在那一年鴉片戰爭爆發,清政府緊閉的國門在洋兵的堅船利炮下被恥辱的轟開。隨後是不斷地戰爭,不斷地割地賠款,一條條喪權辱國的條約不斷地被簽署。這無疑是我們中國人民最不願回憶的一段歷史。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無數仁人志士想要探索出一條讓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道路。首當其衝的便是來自地主階級的嘗試,以李鴻章曾國藩爲首的地主階級提出了富國強兵的口號,建設了大量的民用企業和軍工廠,例如安慶內軍械所、福州船政局等。這些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當時清政府的軍事實力以及財政收入,但是地主階級內部貪污腐敗,清政府無能賠款,學習西方的技術而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國家現狀,這些都導致了洋務運動外強中乾,最終甲午中日戰爭中隨着北洋水軍的全軍覆沒,洋務運動失敗。之後面臨着戰敗後的賠款割地,士子們進行了公車上書,使資產階級維新派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以梁啓超康有爲爲首的維新派維護光緒帝,光緒帝聽取維新派意見後下詔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這便是戊戌變法。維新派企圖通過學習西方的制度實現君主立憲制繼而通過君主來對國家進行變法,這無疑是一條新的道路,但是維新派們所發動的變法,下達的詔令觸動了官僚地主們的利益,再加之依靠沒有實權的光緒帝,使得變法迅速失敗。但是戊戌變法並非沒有任何成效,它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並且對思想文化的發展和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在這之後便迎來了孫中山所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孫先生在東京建立了中國同盟會並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標誌着中國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革命分子已成爲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並創辦同盟會的機關刊物——《民報》,孫中山在其發刊詞中將資產階級革命綱領進一步闡發爲“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舊三民主義。隨着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壯大最終在1911年10月終於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這無疑是近代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最重大貢獻。但由於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他們最終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革命果實最終被袁世凱所竊取。

1915年新青年的創立爲中國人民提供了新思想的交流陣地,新文化運動也由此發端,喚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國的知識分子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這爲適合中國需要的新思潮,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引進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知識分子圈中快速傳播開來。而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更是將中國的思想運動推向了高潮。

洋務運動是對技術上的學習,戊戌變法和資產階級革命派起義是對制度上的學習,新文化運動則是思想的上的學習。經過這三者的洗禮,最終中國歷史的舞臺迎來了它的主角——中國共產黨。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共一大召開,在嘉興南湖的那艘小船上中國的未來因爲此次會議而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之後由毛澤東周恩來等人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們一改之前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的作風,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與馬克思主義走出了獨屬於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正是因爲着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關心着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所以在之後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與四年的國內戰爭中中國共產黨才能夠始終得到人民的支持獲得最後的勝利。

1949年10月1日,在禮炮的轟鳴中,伴隨着《義勇軍進行曲》那一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正式的標誌着中國擺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牢籠,成爲有着獨立主權的國家。

在這之後土地革命使農民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而三大改造實現了將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爲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是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以毛澤東爲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集體,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走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創造性地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爲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後,新中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明確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重要的物質技術基礎。或許我們經歷了文化大革命,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躍進運動的打擊,但是在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誰也不知道如何去做纔是正確的,我們只有在不斷地摸索中前進,我們會面臨很多挫折與失誤但是這並不影響着我們繼續向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就是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之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中鄧小平先生提出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發展戰略,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也拉開帷幕。在這之後無數領導人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仆後繼開創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新局面,開創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篇章,科學發展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共同併入了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

正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致力於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責任無比重大,使命無上光榮。全黨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謙虛謹慎、艱苦奮鬥,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