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黨課講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的構建向度

黨課講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的構建向度

黨課講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的構建向度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建設是中國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提升新時代中國國際話語權,從邏輯向度上來說,是理論邏輯、歷史邏輯與實踐邏輯的有機統一;從價值向度上來說,蘊含着政黨、國家、人民三重維度的價值指向;從原則向度上來說,要遵循融通中外、縱觀古今、上下聯動、知行合一的基本原則;從路徑向度上來說,要突出問題導向、堅持人民立場、強化批判反思、廣泛凝聚共識,探尋提升文化話語體系闡釋力、說服力、引導力、傳播力的建構路徑。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文化自信

“發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作用,要注意加強話語體系建設。”立足新時代,話語體系建構的重點是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話語體系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建設作爲中國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建設工程的重要“子集項”。因此,從邏輯、價值、原則、路徑四重向度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加強這一體系的建構,既有利於增進全社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同、堅定文化自信,也有利於發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作用,進一步提升新時代中國國際話語權。

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構建的邏輯向度

在全球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愈加頻繁的新時代,構建融通中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建設理論內在要求的自覺踐履,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傳統優勢的繼承發揚,是對黨在新時代實現文化使命所面臨挑戰的現實迴應,是理論邏輯、歷史邏輯與實踐邏輯的有機統一。

理論邏輯: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建設理論內在要求的自覺踐履。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的可行性在於有堅實的理論根基和價值支撐,能夠從馬克思主義文化建設理論資源中獲得思想理論力量。馬克思主義關於文化話語構建的思想,一方面,把對文化話語的研究與文化話語權爭奪和人類文化解放結合在一起,對抗市民社會的權力和資本邏輯以此建構無產階級主體的階級意識,通過階級分析深刻揭示了文化話語的內在規定、根本目的及適用範圍。馬克思恩格斯在1850年發表的書評中尖銳地指出由貴人、賢人和智者來進行階級統治的荒謬性,強調:“特權階級現在即使不成爲十足的貴人和賢人的階級,至少也是說話時‘吐字清晰’的階級;而被壓迫的階級當然是‘啞巴’,是‘說話吐字不清晰’的階級。”這裏,“吐字清晰”和“啞巴”的劃分變成純粹自然的歷史的階級差別,就是有無文化話語權的結果。另一方面,通過對文化領導權與政治經濟領導權、新型政黨與無產階級文化理論教育等關係的科學分析,深刻地揭示了文化領導權的發展規律和實現手段。在對無產階級文化領導權理論實踐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列寧強調運用馬克思主義在俄國喚起人民的集體意識,增強“無產階級及其先鋒隊的文化力量”,通過教育和自覺學習從外面灌輸“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等,爲蘇聯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事業初步探索提供了重要思想保障。對人民主體地位的強調和對無產階級話語權的追求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使得馬克思主義關於文化話語構建的思想蘊含着鮮明的人民性和科學性,體現了其價值邏輯與真理邏輯的辯證統一。

歷史邏輯: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傳統優勢的秉承發揚。欲知大道,必先爲史。“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的構建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文化優勢和歷史根基。回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道路,在話語陣地上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力量;在話語內核上始終堅持爲人民服務和爲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話語隊伍上始終堅持文化發展創新依靠人民、爲了人民和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話語策略上始終堅持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堅持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在話語傳播上始終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衆,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等,深刻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文化話語體系建設的認識境界,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構建奠定了堅實基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獨特優勢,在時空推進中對文化話語體系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是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事業不斷取得新勝利的寶貴經驗。

實踐邏輯: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是對黨在新時代實現文化使命所面臨挑戰的現實迴應。“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既是一個深刻的思想理論命題,也是一個生動的時代實踐課題。首先,從文化發展的維度來說,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豐富實踐亟須與之相匹配的文化話語體系。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取得巨大進展和輝煌成就,但其文化建設實踐和經驗是以西式爲主他者話語體系難以解釋甚至是不願承認的,我們亟須一種“表達自我”的話語體系解釋其合理性和正當性。其次,從學術創新的維度來說,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亟須將構建文化話語體系作爲生長點和突破口。當前,在“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整體上處於“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失語尷尬位置,哲學社會科學話語創新滯後於實踐創新的現狀和矛盾亟須將構建文化話語體系作爲生長點和突破口。最後,從國家形象的維度來說,新時代中國加強對外文化傳播能力和提升國際話語權亟須文化話語體系的有力支撐。針對西方有些國家一味鼓譟各種論調、惡意製造各種陷阱和扭曲中國的國家形象的情況,爲消除“崛起中的煩惱”,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是加強對外文化傳播能力和提升國際話語權、重塑國家形象、終結西方話語霸權的必然之舉和現實之需。面對機遇和挑戰,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就須寫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這篇“錦繡文章”。

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構建的價值向度

基於文化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的時代定位是新型文化話語體系,其蘊含着三重維度的價值指向。新時代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構建的任務、目標、現狀表明,供給一個能夠充分體現政黨文化建設思想、支撐國家文化治理現代化以及反映人民羣衆美好期盼的體繫結構勢在必行。

政黨角度: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是實現黨的文化戰略目標和文化使命、鞏固黨的文化領導權的內在規定。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說認爲,政黨是代表特定階級、階層或集團的根本利益的由其部分最積極分子所組成的具有共同政治綱領和理論主張而採取共同行動的政治組織。擁有鮮明的政治綱領和政治目標是政黨區別於其他利益集團或社會組織的根本特性和獨特標識,不同的政黨代表的階級立場和利益是不同的,由此對應的文化話語體系也具有本質差異。作爲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爲自己戰略行動的目標綱領,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這也是黨長期在革命建設改革實踐場域保持領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但是,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具體的,並不是一成不變、一勞永逸的,新時代建構代表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中國特色文化話語體系是黨在治國理政文化實踐中牢牢掌握無產階級文化領導地位的題中應有之義。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有利於提高民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思想認同和行動自覺,推進文化建設事業縱深發展;有利於緊緊跟隨以xxx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實現黨的文化戰略目標和文化使命,維護黨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只有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黨才能在西方話語壟斷下的文化傳播現實圖景中有效解決話語面臨的現實問題,不斷取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新勝利。

國家角度: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是助推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我們乘勢而上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因此,我們黨必須全面增強執政本領和執政能力,協調各方力量助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爲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從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的戰略高度,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文化的力量是最深厚的最廣泛的,我們要推動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文化的力量助推社會主義強國夢。新時代的歷史定位意味着中華民族實現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其中也蘊含着“話語強起來”的時代深意,而文化話語體系的建構是“話語強起來”的重要方面,也是實現社會主義強國夢的必然要求。當前,面臨國內外發展環境的深刻複雜變化,在文化發展方面我們仍然處於挑戰和機遇並存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西強東弱”的話語局面尚未根本扭轉,文化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未解決,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推動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顯得尤爲重要。

人民角度: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是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文化內核、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關鍵所在。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這不僅體現於經濟增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也體現在文化繁榮上。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生態在社會轉型當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與破壞,面臨着巨大的挑戰。正如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所言,經濟文化相對落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必定是一個艱鉅複雜的歷史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進程發展到了新的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由之前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呈現出許多新的時代特徵。這一主要矛盾在文化話語領域具體表現是概念、話語和理論的供給側與需求側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人們由之前關注“有沒有”變爲現在更關注“美不美、好不好”,而文化獲得感直接影響人們“美好生活”的質量和水平。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有效應對外部文化威脅以及內部文化矛盾,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爲高質量發展提供精神支撐和思想引領,是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文化內核的價值指向,也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必然之舉。

“文化上的每一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在社會發展進步過程中,不能僅僅依靠強制手段或經濟手段,還需要依靠“文化話語體系”構建安全屏障,發揮其凝聚、融合和教化功能,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保駕護航。

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構建的原則向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構建既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妄自菲薄;要“融通中外”,也要“縱貫古今”;要“上下聯動”,也要“知行合一”。這就要求我們,始終堅持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論爲指導,並遵循一系列具體原則,實現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有機統一。

融通中外:把握好話語特色與話語擔當的交流原則。新時代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既要不忘初心、不忘本,堅持文化話語體系的民族特色,也要勇於擔當、開新篇,體現文化話語體系的世界擔當,在“融通中外”的交流過程中統籌好其獨特性和普遍性的關係。一方面,堅持文化話語體系的民族特色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應用之義。各民族的文化話語體系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徵,中國特色文化話語體系也不例外。在講述中國文化故事、描繪中國文化譜系、展示中國文化優勢的過程中,要注重經驗總結性、系統全面性、規律揭示性的“三性合一”,着力提煉能夠體現中國立場、文化精華、思想價值的標識性關鍵性概念、範疇和觀點,合理展現中國文化獨特的演進歷程、內在機理及顯著優勢。另一方面,體現文化話語體系的世界擔當是促進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之舉。各民族文化話語體系都是世界文化百花園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中國特色文化話語體系也是世界文化學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爲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中國特色文化話語體系在提供其維護人類共同利益和追求世界共同價值的中國智慧方案的過程中要充分研究世界不同受衆的習慣和特點,在普遍性維度將“陳情”與“說理”、“自講”與“他講”結合起來,打造開放融通、互學互鑑且世界不同民衆聽得懂、聽得進、叫得響、傳得開的人類共同話語,增強中國特色文化話語的真誠感和信賴感。

縱貫古今:把握好話語繼承與話語創新的發展原則。我們要構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不是封閉不變的,而是一個不斷髮展變化的開放系統,關鍵要在“縱貫古今”發展過程中尋求話語繼承和話語創新的有機統一,這也是中國特色文化話語體系自身生命力的重要彰顯。一方面,話語繼承就是要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和信仰基因,凸顯中國特色文化話語體系的歷史性。構建中國特色文化話語體系不能脫離話語傳統從頭再來,任何時代和任何形式的話語創新都離不開對傳統的批判性繼承,民族和國家的話語創新就會失去根基,人民對話語創新也不會真正信服認同。這就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挖掘和盤活傳統經典話語資源,構建話語發展的原創性闡釋體系。另一方面,話語創新就是要緊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步伐,彰顯中國特色文化話語體系的時代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和新實踐帶來各個領域的新變化,要求文化話語體系創新爲話語傳統注入新的時代和實踐精神,構建既與時俱進又一脈相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

上下聯動:把握好話語規範與話語通俗的協同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建構不是一個自我命名、自我參照、自我確認就能實現的單一工程,而是一個需要政治導向、理論引導、大衆廣泛理解和吸收的綜合系統,這就要求我們要在“上下聯動”協同過程中處理好話語規範和話語通俗的統一。一方面,話語規範就是要在構建中國特色文化話語體系中將政治性、學理性和大衆性結合起來,推動政治話語、學術話語、大衆話語的良性互動和同頻共振,實現黨的主張、國家意志和人民意願的高度契合。另一方面,話語通俗就是要在構建中國特色文化話語體系中將宏大政治敘事向日常生活敘事轉變、從理論學術話語向大衆通俗話語轉變,選擇雅俗共賞、符合羣衆需要且具有積極導向的文化話語,選擇貼近生活實踐、“情”“意”互現的敘事形式,實現其有效的思想傳遞、意義表達和話語鏈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的構建在實現“上下聯動”協同過程中既要避免政治話語與學術話語的“自我循環”,也要克服錯誤學術話語解讀的“理論陷阱”,還要防止大衆話語陷入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泥潭,才能形成話語共振的強大合力,增強中國特色文化話語體系的穿透力和影響力。

知行合一:把握好話語意識與話語自覺的實效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不是“書齋裏的語言”,而是對社會現實的能動反映,並反作用於社會現實。正如列寧所言:“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也就是說,要獲得“人的思維客觀的真理性”,就需要主體立足社會現實進行中國特色文化話語體系的構建,進而再指導其社會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構建的主體與客體互相融合,在“知行合一”過程中堅持話語意識與話語自覺的一體,方能發揮其最大實效。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構建要有問題意識。它並不是任何形而上抽象主觀的方法論,而是通過批判否定實事求是反映新時代的客觀要求,通過經驗總結求真務實提出新實踐的時代任務。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構建要有行動自覺。話語主體不僅要有問題意識,更重要的是要轉化爲行動自覺,將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再轉化爲實踐自覺,以此推動時代步伐和指導社會變革。最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構建要有話語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源於實踐歸於實踐又通過實踐檢驗,要在主體的情感共鳴、價值認同、理性昇華過程中堅定話語自信,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構建的路徑向度

“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既是時代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也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重要力量。正如文化發展的特殊規律性一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也有其自身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站在新時代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要堅持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具體統一,切實提升文化話語體系的闡釋力、說服力、引導力和傳播力。

突出問題導向,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的闡釋力。“問題是時代的格言,是表現時代自己內心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對時代問題高度敏感、自覺探索、有效解答,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主張和優良傳統,也是黨攻克難關、奮勇向前的必要條件。從革命、建設到改革,就“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系列“是什麼”“怎麼做”等理論和實踐問題,中國共產黨人都堅持以重大時代問題爲導向,着力推動發展並形成對應的話語體系,提升了其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闡釋力。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實踐中還存在突出問題和明顯短板,也需要勇氣和毅力來有效抵禦和化解外部的文化威脅和內部的文化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的構建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精確研判破解諸如文化產品、文化消費、文化“雙創”、文化國際傳播等供給側與需求側不平衡不充分的階段性現實性矛盾,提煉出一系列言簡意賅、內涵明確且思想深刻的標識性概念、話語和理論,形成能夠反映解讀中國文化建設實踐、推動中國文化發展的原創性闡釋體系。

堅持人民立場,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的說服力。立場代表所處位置和所報態度,“爲誰說話”關係到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的根本理解和認同程度。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要站穩人民立場,要善於把“我們想講的”與“民衆想聽的”融合創新、科學互構,話語貼近羣衆、服務大衆生活,其話語體系才能贏得人心、獲得認同。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期盼有“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文化話語權提升必須直面的現實語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堅定人民立場,一方面要落實在對人民奮鬥歷程和實踐經驗充分凝練上,挖掘羣衆各種精彩故事和典型事例,從中提煉生活議題話題,引起羣衆情感共鳴;另一方面要落實在人民利益關懷和價值訴求言語表達上,聚焦羣衆關心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注重文化話語權益的兌現,提高民衆參與程度。當然,在“講故事”和“講道理”融合過程中,不能靠話語的強勢生硬推銷,而要依靠“互聯網+”贏得傳播優勢,在文化潤物無聲的薰陶中逐步實現對民衆的價值傳輸。

強化批判反思,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的引導力。話語體系是否具有批判力和反思力是衡量話語體系科學性與真理性的重要標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要具有科學性與真理性,就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批判反思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爲指引,“批判舊世界發現新世界”,批判揚棄其他社會思潮,同時反思總結自身經驗教訓,才能引導人民羣衆將“批判的武器”變爲“物質的力量”。爲此,應做到:一要辯證揚棄社會上存在的其他社會思潮,全面剖析歷史虛無主義等不良思潮的主要表現、現實危害、產生原因及糾錯理路,幫助人民羣衆提高辨別力,同時在構建過程中對有些思潮合理成分也要“以我爲主”“爲我所用”,不要“一刀切”“全面否”;二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實踐進行話語反思,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社會主義文藝、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思想道德等文化實踐經驗教訓選擇合宜融通的新概念新觀點新理論去詮釋,提高話語敘事、加工、推廣的能力;三要掌握意識形態輿論場主導權和話語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的構建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始終保證無產階級根本利益和社會主義前進方向。

廣泛凝聚共識,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的傳播力。思想共識是話語認同和話語傳播的基礎,其表達效果直接關係到文化話語體系能否被理解、接受和傳播。中國現有的發展優勢和綜合實力能否轉化爲相應的話語優勢走向世界,這是話語體系建構的最終判斷標準。xxx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理論中的中國”“發展中的中國”“爲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中國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過程同時也是中國話語世界化的過程,我們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持獨立性,但並不排斥與世界上其他類型的文化話語體系的交流和開放,我們渴望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傳播出去,在國際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這就需要理論界、學術界融合中、西、馬各種理論資源來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的原創性話語的研究,貼近世界發展潮流和社會發展願望,創設世界性議題,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爲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總而言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話語體系的構建是一個量變到質變長期積累積澱的過程,決不能搞一哄而起的概念、範疇、理論的“大躍進”,而是要循序漸進、久久爲功,把握好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辯證統一。

參考文獻:

[1]xxx.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307.

[3]列寧專題文集論無產階級政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xxx.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5]xxx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

[6]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文件彙編[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1.

[7]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N].人民日報,2020-11-04(01).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92.

[9]列寧全集:

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2.

[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3.

[1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