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

第1篇: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

對於父母教養角色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教養方式對於孩子的社會化以及精神健康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響。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希望有所幫助!

一、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師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幫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應該盡好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當好孩子的首任老師。

首先,要爲孩子創設好成長的環境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了環境對人影響的作用不可忽視,這種影響包含了與教育相促進和相矛盾兩方面,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有時可能是有利的、積極的,有時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爲孩子健康成長提供的基本保證。

創設和諧發展的生活環境。父母之間的和睦溫馨、人與自然的和諧安寧,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人間真愛,自然的博大,純真的魅力,有助於塑造孩子美好的心靈和良好的心境,引導孩子心理健康發展。

創設思考探究的學習環境。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鼓勵孩子探索釋疑,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賞識孩子的探究成果,增強孩子的自信,鞭策孩子持之以恆,磨礪孩子的意志。

創設禮貌誠信的文明環境。父母遵紀守法,明禮誠信,熱情開朗,有助於孩子培養正確的行爲習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形成樂觀的態度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其次,要成爲孩子學習的榜樣

家庭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是寓教育於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極強,父母是孩子首先學習的對象。父母生活的態度、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時刻影響着孩子,孩子的'言行舉止真實地反映父母教養子女的態度,“孩子是父母的鏡子”。這是通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而實現的。

因此,爲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違背道德準則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師長,自己首先必須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責任心,自己應當對家庭負責、對孩子負責;如果希望孩子好學上進,自己就應該提高自身素質,注重知識的學習積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規則,自己就不要闖紅燈跨欄杆。優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開朗豁達的個性、民主平等的作風去影響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樣,從生活中培養孩子好習慣,從啓發中引導孩子學會寬容他人、感謝生活和珍惜幸福。

第二:與孩子保持良好關係的朋友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關鍵在於“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瞭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瞭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爲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瞭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爲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轉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癒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第三:孩子的良好習慣培養者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爲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爲上。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

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爲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

不過,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

第四:孩子學習的引導者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製造“機器”……父母若採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象,背後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後的原因,纔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的

孩子缺乏求知慾,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發奮、發憤等都是疏通和啓發孩子求知慾的通道。而對於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砥礪、計劃是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

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於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助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即盲信盲從甚至癡迷於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驗,但這些經驗聽着容易,做起來難。因爲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並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複雜,抓好了親子關係、習慣培養、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爲傑出的父母,孩子成爲傑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了。

第2篇: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

這就是你要找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範文,邏輯嚴謹,脈絡清晰。

家庭教育中父親的角色!!

父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在一些單親家庭中,母親一個人帶着孩子,她們認爲再婚會給孩 子帶來壓力,就爲了孩子而不再選擇婚姻,或是害怕結婚。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 子在成長過程中如果缺乏父親的影響作用,男孩容易變得女性化,女孩容易依戀年長男性,或懼怕、不信 任男性。還有的離婚母親會不自主地把對丈夫的埋怨、仇恨灌輸給孩子,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裏投下了抹不 去的陰影,在他們長大後就會影響他們的人際關係、擇偶觀念和婚姻生活。

在當今社會,由於激烈的生存競爭,大多數家庭中的父親忙於工作,在職場上全力打拼,照顧家庭和教 育孩子的重任落在了母親一個人的肩上,致使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逐漸被弱化,甚至漸漸淡出, 出現了“親情關係向母性羣體傾斜”的現象。這不僅有礙於良好家庭關係的建立,更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 康發展。因而,近幾年來,在家庭教育研究領域,“父性教育” 越來越受重視。父性教育即對孩子提供充 滿父親角色特性的教育,由父親來實施體現父親人格特徵的家庭教育。專家呼籲,父性教育和母性教育結 合起來的教育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

父親在孩子眼裏代表着無窮的力量與強大的依靠。父親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或多或少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 的不安全感。如果父親淡出對子女成長的關心和指導,不注意學習和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知識,對孩子的成 長是十分不利的,甚至是危害極大的。

在“孩子有了心理問題最先告訴誰”一項調查中,有58%的學生選擇告訴好朋友,有18%的學生選擇告訴母 親,只有4%的學生選擇告訴父親,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相當多的父親和子女心理上有較大距離,父親還沒 有成爲孩子最值得依賴的朋友;在“誰經常參加你的家長會”一項調查中,有64%的學生選擇母親參加, 而選擇父親參加的只佔30%。父親不能參加學生家長會的典型理由是“太忙,有孩子媽媽就行了,不能兩人 都管。”父親不積極主動參加家長會使得他們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對爸爸最不 滿意的地方”一項調查中,有41%的學生選擇“吸菸、喝灑”,有21%的學生選擇“脾氣不好”,有14%的學 生選擇“回家太晚”,僅此幾項已經說明一些父親身上存在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已經對孩子產生了程度不 同的不良影響,正向一些孩子所說:“爸爸能吸菸,憑什麼不讓我吸”。 田梅,母親,32歲,女兒6歲

孩子5歲那年,孩子的爸爸被派到外地去工作,一去就是3年。開始我沒有太在意:爸爸不在對孩子會 有什麼影響。有一次,我家請了個木工師傅做傢俱。一向不同陌生男子說話的女兒卻纏着這位木工師傅說 個沒完,還可憐兮兮地對人家說:“你抱抱我好嗎?”我感到十分納悶。待木工師傅走後,我問女兒爲什 麼跟這位叔叔這樣親近?女兒歪着頭說:“我覺得他長得像爸爸。”女兒是如此需要父愛。從那以後,丈 夫寫信時也給女兒單獨寫上幾句,讓女兒感受到父親對她的關懷。可是我知道,父親的關愛又豈是幾封書 信能替代的?

李琴,母親,32歲,兒子7歲

我兒子最近出現了很多問題:學習不夠用功,成績中等,對父母越來越沒有禮貌,很少主動叫爸爸、媽媽,很少說話。我帶他去看心理醫生。他跟心理醫生說了很多很多。後來心理醫生解釋說,問題主要出 在孩子爸爸的身上。孩子說,在學校常有同學欺負他,他不知該怎麼辦。這種時候我怕孩子出事,往往讓 他忍耐。孩子很想聽爸爸怎麼說,可孩子他爸從來沒有耐心地聽孩子講學校裏的事兒。孩子還說我經常給 他增加作業,強迫他做好多數學題和作文。並說:“如果是爸爸輔導我,學習效果會更好,可是他總說工 作忙,總加班。是不是他很笨,工作效率不高?星期天他也不領我出去玩兒,晚上他總是在電腦前工作。 是不是電腦是他的兒子?工作比兒子更重要嗎?我對爸媽有意見,他們又不愛聽我說話,還讓我叫他們。 我纔不叫呢!”心理醫生對我說:“父親是成人社會的典範,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所以父親不僅僅要給予 孩子物質生活的保障,更要給予孩子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據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與父親共處兩個小時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 孩子的智商高,男孩兒更像小男子漢,女孩兒長大後更懂得與異性交往。

(二)美國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們在學校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在 社會上更容易成功。

(三)上海市科學育兒基地曾對上海市兒童的行爲問題進行調查,發現學前兒童不良行爲(如攻擊性、霸道、退縮等)的發生與父親的養育方式有着非常顯著的關係。拒絕型的父親(包括打罵的積極拒絕型和不理不睬 的消極拒絕型)最容易引起學前兒童不良行爲的發生。

父親帶孩子的好處:

一、父親是孩子最重要的遊戲夥伴,也是兒童積極情感的滿足者。父親會更多地與孩子玩興奮、刺激、變 化多樣的遊戲,而不像母親那樣與孩子做一些傳統、安靜、缺少變化的遊戲。所以,孩子更喜歡與父親玩 。研究表明,有自由選擇遊戲對象時,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孩子把父親作爲第一遊戲夥伴來選擇。

二、

二、父愛有助於兒童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一般來說,父親通常具有獨立、自信、自主、堅毅、勇敢、果 斷、堅強、敢於冒險、勇於克服困難、富有進取心、合作、熱情、外向、開朗、大方、寬厚等個性特徵。 孩子在與父親的不斷交往中,一方面潛移默化地感受着父愛,模仿、學習父親的言談舉止;另一方面,父 親也自覺不自覺地要求孩子具有以上個性特徵,尤其是對男孩要求

三、更爲嚴格。

三、正常的父愛能促進兒童扮演好自己的性別角色。男孩能模仿、學習男子漢的“陽剛之氣”,從而形 成良好的角色心理認同。如果男孩缺乏“父愛”或與父親交往過少,容易導致“女性化”傾向。對女孩來 說,通過對父母性格特徵的識別,會更加強化自己的性別意識,掌握性別角色標準。國外一些研究發現, 在隨單親母親長大的女孩中,成年後往往拒絕做母親或妻子,在取得滿

四、意的兩性關係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難 。

四、父愛更易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觀察和研究證明,母愛與父愛對兒童的智力影響是有差異的。孩子從 母親那裏可以更多地接受語言、日常生活知識、物品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和藝術性等方面的知識。 而父親會給予孩子更豐富、更廣闊的知識。父親通過與孩子共同操作、探索多種形式的活動、遊戲,可以 培養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創新意識,促進孩子求知慾、好奇心的發展。一項追蹤研究發現,凡與父親在 一起交往機會多的兒童,其智力水平更高,尤其男孩更是如此。由此可見,“親情關係向母性羣體傾斜” 是一種不利於兒童健康發展的現象,應引起我們家長的警惕。父親不要輕易放棄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多給孩子一些父愛。當然,對於單親家庭來說,應儘可能地消除“沒有父親”對孩子的不利影響,母親盡 可能地要“母代父職”,與孩子多做一些男性常做的活動。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請家庭中的其他男子,如爺 爺、叔叔、外公或舅舅等盡一份“男子影響”的責任,給孩子一些“父愛”,防止教育可能出現的片面性 。

父親該如何教育孩子:

一、尊重孩子的意願與選擇 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法國免疫學家讓·多塞的父親是一個優秀醫生,他希望兒子長大後能繼 承自己的事業,爲了讓兒子喜愛醫學,他帶着兒子跟着醫學院的學生們觀摩手術,但當讓·多塞看到血淋 淋的手術場面竟然暈倒了。父親十分生氣,打了兒子幾個耳光,這反而使讓·多塞的牴觸情緒更強烈了。 後來,父親讓自己的助手帶着讓·多塞到盧瓦爾河漂流,並利用這個機會,向讓·多塞介紹了很多有趣的 醫學知識,還講了許多當醫生的爲病人解除痛苦時所體驗到的成就感與快樂,這使讓·多塞逐漸對醫學產 生了興趣,並最終做出了學醫的選擇。其實,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家長都愛把自己的意願和選擇強加於子 女,這種做法往往給孩子造成了傷害。

興趣是成功的第一位老師,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孩子的內在興趣。但是我們今天家庭的教育體制、學校的 教育體制,正是扼殺了孩子內心普遍存在的興趣和動機——強迫孩子做什麼,而不管孩子內心的想法,不 是讓孩子順其自然地發展,而是去設計藍圖,把自己的願望強加給孩子。

讓·多塞的故事告訴所有的父親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和選擇,即使想爲孩子選擇前途也必須先從培養 他的興趣入手。

二、成爲孩子的好夥伴

“爸爸牽着女兒的手,折下一根柳枝,輕輕剝掉皮,做成一支小小的柳笛,然後吹一曲悠揚的兒歌? ?”這是我們在春天經常可以看到的一幕,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裏,父親不再是嚴厲的家長,而變成女兒快 樂的玩伴。其實,要想成爲孩子的玩伴並不難,只需擠出少許時間,放下家長的架子,積極參加孩子的活 動:捉迷藏、跳繩、踢毽子、下五子棋??父親經常參加孩子們的活動,聆聽孩子的心聲是對孩子最好的 培養。

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父親必須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髮展條件,除了給孩子買一些適合孩子心理髮展的 圖書讀物,讓孩子在一個豐富舒適的環境裏成長,最主要的是父親要以極大的愛心去關注孩子,多花時間 和心思與孩子一起玩,滿足孩子在情感和求知慾方面的願望。因爲從2歲開始,孩子就需要同齡玩伴,通過 與自己年齡相仿或略大的孩子以及大人玩耍,孩子從中可以學會妥協、同情和合作,還會發展出一些新的 技巧、興趣、責任心。

三、讚美是良好的潤滑劑

“寶貝,你真棒!”“兒子,你真行!”??適時恰當的誇獎會使孩子受到鼓舞,提高自信心,有利 於意志的鍛鍊,使孩子健康成長。菲菲喜歡畫畫,對於他在畫畫中表現出的點滴進步,爸爸總能及時給予 肯定和讚揚。菲菲的爸爸是個聰明的家長,他在讚揚的過程中,沒有說兒子“畫得真好,長大肯定能當畫 家”之類的話,而是通過溫存的微笑、親切的撫摸、友好的合作,使孩子得到鼓舞,畫技漸漸得到長進。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自己“因爲人家一句適當讚美的話而會開心兩個月”。他這句話道出了人類共同的 心理需要——理解、肯定、讚美和鼓勵,這是一束照耀人們心靈的溫煦的春光,成年人如此,孩子更需要 鼓勵,準確的、適時的、恰當的誇讚將使孩子受到鼓舞,激發孩子自尊、自主、自立的意志和奮發努力的 上進心,也可以使孩子明確前進的方向。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傑絲·雷爾指出:“稱 贊對溫暖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開花生長。”

四、善於與孩子溝通

做父親的要了解孩子,這是教育和培養孩子的前提。瞭解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親近孩子,即與孩子多 溝通,與孩子經常聊天。

父親與孩子親近的方法有許多:

A、與孩子一起親近大自然,使孩子在大自然中領悟一些道理,增長一些知識。

B、與孩子一起做遊戲,通過遊戲而心意互通,擁有共享快樂的經驗,才能夠建立父子之間的心靈紐帶 。

C、做孩子的好朋友,學着蹲下來用平等的姿態,與孩子對話,這樣會使父親得到孩子的友誼。

D、偶爾帶給孩子一些禮物,給孩子一點兒驚喜。

E、經常開家庭座談會,不僅能營造出一種和諧,融洽的家庭氛圍,而且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件的討論 中來,這對孩子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及思維能力的發展都有很大的作用。

五、爲孩子找一個好對手

“寶貝,你和川川比一比,看誰跑得快。”同事郭同經常鼓勵兒子與鄰居家的孩子競賽,或學習,或 運動,在一次次的競賽中,漸漸培養了川川好勝上進的品質。上學後,他更不甘居人後,門門功課優異,

爲自己的孩子找一個競爭對手,比如同桌、鄰居家的小孩或成績排在孩子前面的同學,可以鼓勵孩子超過 他們;鼓勵孩子做他們想做的事情,以開發他們的智力,發揮他們的潛能,作爲父親可以給孩子一些信念 讓他們做一些新的嘗試,讓他們意識到做什麼事情最好。

七、養成動手的好習慣

有專家統計,愛勞動與不愛勞動的人,犯罪率爲1:10,失業率1:15,所以愛勞動、愛幹事對孩子是一 生有用的,現在科學界和教育界有一個共識:“只聽見易忘掉,見到的能記住,親手做的才能理解。”所 以動手是最重要的。

因此,父親要培養孩子動手,實驗的能力,特別是要培養孩子,愛幹活,愛勞動,要讓孩子在艱苦環境中 鍛鍊自己。

八、親自參加家長會

參加家長會有助於瞭解孩子的表現,有助於與老師進行交流、有助於掌握教育孩子恰當的教育方法。因此 ,要與母親協商,合理安排時間,儘可能多參加,不要過分強調忙而拒絕參加。

1、會前要做好四項工作:一是認真閱讀家長會通知書,瞭解家長會的內容和要求。二是與孩子進行必要 的交流,瞭解孩子的想法,給孩子陳述的機會。三是與母親進行必要的溝通,統一思想和看法。四是儘快 通知老師可以參加家長會。

2、會中要注意的問題有:一是準時到會。二是集中精力聽好會,中途儘可能不接電話。三是記錄會議 的基本要求。四是如要與班主任單獨談話一定要事前安排。在會議進行的過程中,父親常出現的問題主要 有:開小差、中途退場、在教室內接打電話。

3、會後要做好四項工作:一是及時與母親溝通,形成共識。二是尋找對孩子教育的最佳切入點和角度 。三是與孩子的談話要以鼓勵爲主,提出的問題要有理有據,用事實服人。四是一定給孩子解釋、說明的 機會。四是對孩子提出的要求要切實可行。會後父親要注意的問題有:不打罵、不訓斥、不責備、不諷刺 挖苦孩子。

父親瞭解孩子的途徑是有多種的。作爲父親主要應從以下六個方面去了解。一是從老師那裏瞭解,這是非 常重要方面。二是從同學那裏瞭解。三是從孩子社會交往中瞭解。四是從孩子日常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中 去了解。五是從孩子的生理變化去了解,六是從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去了解。除了上述幾種途徑之外,從 孩子日常語言中觀察他們的變化。據對部分學生的調查,現在孩子回答家長問題有幾種方式值得注意,一 是考得不好,回答“別問了”,“讓我自己呆一會。”二是考得一般,回答“還行”,“差不多”。三是 考得不錯,孩子此時表現出是高興,痛快,話多。至於悶悶不樂有心事的孩子,回答最多的是:“煩着呢 ,千萬別理我。”家長,特別是父親要從孩子的語氣上分析孩子、瞭解孩子的變化,及時調整做法,更有 針對性的教育孩子。

九、擠時間多和孩子在一起

父親們總說不是不想和孩子在一起,只是太忙,抽不出時間。孩子們對父親的忙能夠理解,但在孩子們 心裏,特別喜歡多和父親在一起。

父親們強調自己不能經常和孩子在一起的典型理由與三個:一是工作太忙;二是經常性出差,不可能和 孩子在一起;三是做生意的父親強調只要掙到錢就行了,沒錢談對孩子大教育是一句空話。

到底父親們能不能擠出時候和孩子們在一起呢?大量調查顯示,完全可以做得到,只是父親們想不想去 做

平時忙的父親雙休日也要找出各種理由去忙自己的事,理所當然地將教育孩子的事完全推給了母親。其實 ,每到雙休日,父親只要抽出2個小時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作用就不一般,日積月累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位七年級的男孩說,我總盼着雙休日和爸爸在一起,可他總說忙不帶我玩,而他卻和朋友去釣魚,我對 他已喪失信心了。調查中很多孩子對“父親缺位”已經非常適應了。

常出差的父親每次出差後都有幾天的閒暇時間,利用這寶貴的時間和孩子聊一聊應當說不成問題。在這 方面做得比較好的父親他們的做法是到了出差地就給家裏來個電話,順便問一下孩子的情況。有筆記本電 腦又有條件上網的父親還可以給孩子發個電子郵件,時間許可的話還可以聊聊天。做這樣的努力其實只是 舉手之勞。

做生意的父親壓力大,生意不好的時候很不願理睬孩子,甚至於還要拿孩子出出氣。提醒做生意的父親一 定要調適自己的心理,不要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帶給孩子。生意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和孩子說說話,不要強調 生意忙而冷落了孩子。

平時忙的父親雙休日也要找出各種理由去忙自己的事,理所當然地將教育孩子的事完全推給了母親。其實 ,每到雙休日,父親只要抽出2個小時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作用就不一般,日積月累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位七年級的男孩說,我總盼着雙休日和爸爸在一起,可他總說忙不帶我玩,而他卻和朋友去釣魚,我對 他已喪失信心了。調查中很多孩子對“父親缺位”已經非常適應了。

常出差的父親每次出差後都有幾天的閒暇時間,利用這寶貴的時間和孩子聊一聊應當說不成問題。在這 方面做得比較好的父親他們的做法是到了出差地就給家裏來個電話,順便問一下孩子的情況。有筆記本電 腦又有條件上網的父親還可以給孩子發個電子郵件,時間許可的話還可以聊聊天。做這樣的努力其實只是 舉手之勞。

做生意的父親壓力大,生意不好的時候很不願理睬孩子,甚至於還要拿孩子出出氣。提醒做生意的父親一 定要調適自己的心理,不要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帶給孩子。生意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和孩子說說話,不要強調 生意忙而冷落了孩子。

和孩子們在一起,說什麼、做什麼,都要掌握好分寸,有些話是對孩子成長進步有利的,有些話則不是 。有些是一定要做,有些是要留到將來去做。現在,孩子們特別愛看動畫片,孩子自己看是一種情緒,父 親和孩子一起看,孩子又是一種情緒。在和孩子一起交流時,孩子會講出許多大人並瞭解的東西,而有些 孩子暫時不理解的內容,父親適時進行引導,就要比單獨說教要強多了。父親和孩子外出時,遇到具體事 情父親身臨其境地對孩子進行引導,使孩子在一種特定的情景中理解了道理,有時比父親給孩子講一大堆 道理還管用。一位中學生和父親買菜時,小販多找了兩角錢,父親主動將錢退了回去。僅僅是一件小事, 在父親的影響下,孩子懂得了小便宜也不能佔的道理。

十、主動和母親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

要做到相互配合,作爲父親要主動做好這樣幾件事:

1、在對孩子的培養目標上要儘可能一致。不同的教育目標常常會使孩子無所適從。

2、在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上,要儘可能揚長避短,互相幫助。

3、不要同時教育孩子。一方教育孩子的時候,另一方最好迴避。因爲雙方共同教育孩子,極易產生矛 盾,孩子也容易鑽空子,影響對孩子的教育效果。

4、父親要維護母親的威信,不要當着孩子的面指出母親的問題,使得母親下不了臺。母親在教育孩子 時出現的問題最好在下面指出。

標籤:家庭教育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