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春分節氣吃什麼傳統食物新版多篇

春分節氣吃什麼傳統食物新版多篇

春分下雨有什麼說法 篇一

說法一: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

這句話的意思是春分時節陰天下雨的話,持續的時間會比較長,幾乎一整個春季都會陰雨連綿,反之則容易春旱。

說法二: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後有好天

這句話是說春分節氣下雨,後期的雨水比較充足。其實這樣對於農作物的。生長是非常有利的,老話常說“春雨貴如油”,就凸顯了春雨的珍貴性,由此可見,農民朋友普遍都是希望在春分節氣下雨的,這樣利於春耕和春播。

說法三:春分無雨劃耕田,春分有雨是豐年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在春分節氣的時候沒有降雨,那農民就沒辦法耕田了,因爲水田中沒有水,耕作起來困難。而且就算耕種好了,沒有水也不能播種,播種了也不會發芽。反之,如果在春分節氣的時候下雨了,那表示這一年是風調雨順的,農田中有水了,大地也溼潤了,農民春耕和春種都方便,也利於農作物的生根、發芽和生長。

二十四節氣習俗 篇二

處暑,是暑氣結束的時節,“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顧名思義,處暑表明暑天將近結束。《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這時的三伏天氣已過或接近尾聲,所以稱“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習俗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祭祖、迎秋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七年級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

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爲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2、吃蓋澆飯

在歷史上,處暑是個社日。社日,要有祭品,這就形成了一個民族食俗:蓋澆飯。米飯放上代表五行的紅黃藍白綠五種顏色的菜,於是在米飯上蓋上胡蘿蔔、雞蛋、柿子椒、木耳、藕,上面蓋上勾芡的雞肉做的菜。

3、吃鴨子

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着這一傳統,一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裏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同時,處暑之後也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例如新鮮蔬菜和水果。因爲維生素能促進體內疲勞時所存積的代謝物儘快排除。蔬菜和水果味鹼性食物,其代謝產物能中和肌肉疲勞時產生的酸性物質,使人消除疲勞。

其實大自然早已幫我們安排好,秋天本身就是水果出品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的蘋果、梨、西紅柿、桔子、甘蔗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還要多吃含鉀的食品,如干果、豆類、海產品等,他能維持細胞水分,增強其活性,有助於機體恢復生機。

4、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爲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站長統計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裏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着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着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5、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xx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

因爲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羣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6、潑水降溫

在日本,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日本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

處暑養生:早睡早起多果蔬

“處暑,‘秋老虎’猖狂,天氣炎熱。”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溼度低。處暑也是“熱燥”的開始,比夏天的乾燥還要明顯,因此市民常會感到既熱又幹燥,容易出現皮膚乾燥,喉嚨乾燥,乾咳無痰,發熱等症狀。對於“熱燥天”養生,建議市民多吃新鮮果蔬,尤其是梨子和蓮藕,還可將絲瓜皮、荷葉等用於熬湯。

處暑過後,氣候逐漸變得乾燥,而燥氣傷肺,如果經常食用辛辣油炸類食站長統計品,則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對付“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可在白開水中加鹽或蜂蜜,儘量少吃油炸、燒烤以及熱性食物,可多吃水果、百合和一些滋陰養肺、潤燥生津的粥湯。

處暑時節,人們的起居作息也要作相應調整,儘量早睡早起,以養精蓄銳。睡覺時還要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以防脾胃受涼。白天只要室內溫度不高,不宜開空調,可開窗使空氣流動。室內可養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文竹等綠色植物。

此外,處暑後太陽的紫外線輻射指數較大,市民不要忽視防曬。在閩南地區,三伏天后的秋後熱更可怕。過去,老百姓家家戶戶要喝綠豆湯。如今,市民更注重養身之道,不宜暴飲暴食,三餐合理飲食最關鍵。

二十四節氣習俗 篇三

一、登高習俗

如果說白露時節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那麼到了寒露,則露水增多,且氣溫更低。此時我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北京人登高習俗更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節,更會吸引衆多的遊人。

二、農事習俗

寒露時天氣對秋收十分有利,農諺有:黃煙花生也該收,起捕成魚採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寒露蜜桃屬北方晚熟桃品種,成熟期在寒露前後,故名“寒露蜜桃”。

三、飲食習俗

寒露時節,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薑、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有條件可以煮一點百棗蓮子銀杏粥經常喝,經常吃些山藥和馬蹄也是不錯的養生辦法。

寒露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乾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荸薺、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藥粥,因爲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蔘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

自古秋爲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乾、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狀。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爲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

寒露的注意事項

1、足部保暖

常言"寒露腳不露",寒氣是從足部升起的,所以這個時候大家要做好足部的保暖工作,人們可以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這樣做能夠使足部的血管擴張,還可以有效的改善自身的血液循環,這樣能夠起到非常好的緩解疲勞的效果,還能夠有效地增強自身的抵抗力。

2、適時添衣

在寒露的時候,人們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時添加衣物。這個時候氣溫會逐漸降低,人體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會有明顯的降低,此時大家要及時加衣,能夠達到一個很好的預防感冒的效果。多穿衣服是簡單同時也是一種高效的保暖方式。

3、多喝熱水

人們要常喝熱水,特別是在寒露的時候,此時天氣非常乾燥,大家可以通過爲身體喝熱水補充需要的水分。也可以適當的喝一些淡鹽水,這樣能去起到非常好的清理腸道的效果,喝水還可以排除自身體內的毒素,能夠有效的改善秋燥的問題。

4、規律睡眠

寒露節氣已經逐步步入冬天,早晚溫差比較大,白晝時間也會縮短,大家一定要注意,養成一個規律作息的好習慣,千萬不要長期熬夜,寒露節氣長期熬夜可能會增加自身出現內分泌失調問題的機率,還可能導致自身出現陽氣不足的問題。會嚴重影響到自身生理機能的正常運轉,後果非常嚴重。

5、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於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後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溼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溼,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入秋之後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6、調理飲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爲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採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7、適時進補

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

寒露節氣需要注意什麼

一、忌無病亂補

我們有些人會認爲吃一些補身體的東西就對身體一定有好處,但其實這句話是片面的。我們在沒有病的情況下,還是不要亂補爲好,既浪費錢,又對身體沒有好處,甚至對身體還會造成損害。所以切忌無病亂補。

二、忌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保健養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別,但起碼用膳應對象分爲偏寒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細。偏熱者,則手足心熱,lZl幹,口苦,口臭,大便於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脈數。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容易導致“火上加油”。

三、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爲“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蔘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噁心、嘔吐和腹瀉。

四、忌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昧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現代營養學觀點認爲,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

五、忌以藥代食

雖然藥物作用快,但是,藥補是不如食補的。是藥三分毒,藥物雖然能夠快速對人的身體有好處,但是它還是隱藏着一些輕微的毒素,雖然對人體的影響不是很大,但長期如此,其影響便會加劇。而很多食物都是由治療作用的,比如芹菜可以治療高血壓,所以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注重食補纔對。

六、忌重“進”輕“出”

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餐餐大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律甚至便祕。故養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崔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七、忌恆“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爲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臺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一分必要的,不能恆補不變,一補到底。

八、忌越貴越補

“物以稀爲貴”,那些高貴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並無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另外,凡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症,故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麼,補什麼”,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羣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爲滋補原則。

二十四節氣習俗 篇四

二十四節氣之白露習俗簡介

9月7日,今天是白露節氣,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秋季第3個節氣。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氣增長的重要節氣,由於天氣逐漸轉涼,白晝有陽光尚熱,但太陽一落山氣溫便很快下降,晝夜溫差拉大。時至白露,夏季風逐漸爲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爲攻。白露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寒生露凝。

“秋老虎”是啥意思?

每年的8月和9月,“三伏”出伏以後,還有短期回熱後的35℃以上的天氣,“秋老虎”就是指立秋後的短期回熱天氣。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擡,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雲,日照強烈,氣溫回升。天氣特徵是早晚清涼、午後高溫暴曬。

隨着近幾天北方地區連續降雨,今年的“秋老虎”基本撤離,天氣預報顯示,北京地區未來一個月的最高氣溫不會超過30℃。

農事活動

“白露”代表着由熱轉涼,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成熟。白露時節,正是中國各地大忙時節。東北地區,開始收穫穀子、高梁和大豆,一些地方開始採摘新棉;同時,要給棉花、玉米、高粱、穀子、大豆等選種留種,及時騰茬、整地、送肥,搶種小麥。華北地區,此時也是秋收大忙季節,各種大秋作物已經成熟,開始進行收穫;秋收的同時,還得抓緊送糞、翻耕、平整土地等,及早做好種麥的準備工作。西北地區開始播種冬小麥。西南地區到了白露時節,到處呈現忙碌的景象,因爲“白露白茫茫,穀子滿田黃水稻和穀子得抓緊時間收割。晚秋作物如玉米、甘薯等得加強田間管理,促使其早熟,避免低溫霜凍造成危害。華中地區,抓緊時間收割遲、中水稻,夏玉米也開始收穫了,棉花也分批採摘,晚玉米得加強水的管理。除此之外,得抓緊時間平整土地,爲種麥做好準備。

白露節氣後,冷空氣日趨活躍,常出現低溫天氣,影響晚稻抽穗揚花。黃淮、江淮及華南等地要抓住氣溫較高的有利時機淺水勤灌。白露期間,華南日照較處暑驟減,且降雨多具有強度小、雨日多、常連綿的。特點,所以農諺有“白露天氣晴,穀米白如銀”的說法。對此,要採取相應的農技措施,減輕或避免秋雨危害,同時注意防治稻瘟病、菌核病等病害。

白露節氣習俗

收清露

秋露中國民間在白露節氣有“收清露”的習俗,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上記載:“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飢。”“百草頭上秋露,未唏時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飢,肌肉悅澤。”“百花上露,令人好顏色”。因此,收清露成爲白露最特別的一種“儀式”。

飲白露茶

白露茶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時節採摘的茶葉,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它的另一個生長佳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它多了一些過火的味道,給人的感覺剛剛好。輕輕呷一口,脣齒之間滿是甘醇的味道,深受老茶客喜歡。

吃番薯

紅薯富含蛋白質、澱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含糖量達到15%~20%。有抗癌、保護心臟、預防肺氣腫、糖尿病、減肥等功效,中醫視紅薯爲良藥,有“長壽食品”之譽。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說:“甘薯補虛,健脾開胃,強腎陰”。民間認爲白露吃番薯可使飯後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爲習。

啜米酒

白露米酒湖南資興的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

江蘇和浙江也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直到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城裏酒店裏還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後來逐漸消失。

祭禹王

祭禹王生活在江蘇太湖畔的老百姓會在白露時節祭禹王。禹王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漁民稱他爲“水路菩薩”。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裏將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的規模爲最大,歷時一週。

吃龍眼

福建福州有個傳統習俗叫“白露必吃龍眼”。民間的意思是,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因爲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大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

十樣白

在浙江溫州等地也有過白露節的習俗。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於此日採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後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這“十樣白”是10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秋社

秋社和春社都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社日”。秋社一般在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舉行,大約在立秋後四十餘日,一般在白露、秋分前後,是一種歡慶豐收、祭祀神靈的喜慶活動。宋時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唐韓偓《不見》詩云:“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東京夢華錄·立秋》也有所記載:“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齎送貴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