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醫健康教育知識講座講稿(精品多篇)

中醫健康教育知識講座講稿(精品多篇)

中醫健康知識講座 篇一

中醫健康知識講座

健康來自於日常生活的四個方面,即健康的四大基石:第一,平和的心態;第二,均衡的營養;第三,適量的運動;第四,充足的睡眠。第四條通常宣傳的是戒菸限酒,我把它改成了充足的睡眠。爲什麼呢?中醫認爲睡眠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是否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老百姓中流傳一句話:“天天失眠,少活十年”。

健康四大基石,好多人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真正懂得爲什麼要這樣做?第一個問題:健康四大基石是有順序的。爲什麼談這一點?因爲現在講健康的很多,報紙上天天登,老百姓卻亂了套,因爲報紙上說什麼的都有,老百姓都不知道那個說法是真的,應該信哪個了。告訴大家一個方法:“大家在看文章之前,如果發現健康四大基石的第一條不是寫的心態,而是其他方面的,順序不對了,您就不必再閱讀了,這肯定是外行寫的文章,因爲,中醫談養生,心態永遠佔第一位。有什麼心態,就有什麼行爲;有什麼行爲,就有什麼結果;平和的心態和身體健康爲什麼有這麼深的關係呢?

從生理上看,人活着依靠五個臟器:肝、心、脾、肺、腎。舉個例子,醫院爲死亡者開證明單,如果肝出現問題,寫肝衰竭。心出現問題,寫心衰竭。這五個臟器維持一個人的生命,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肝”。俗話說:“氣大傷身”,就是指怒傷肝,一定要記住:肝受累,全身遭殃。舉個病例:病人因心梗死亡,血管堵塞,心臟停止跳動。說明血太髒,血出現問題,血又是從肝臟出來的,如果出現了心梗,說明肝沒有了解毒、過濾的功效,流出的血太髒,堵住了,從而導致心梗發作。好多心梗病人,在死亡之前幾乎都生過一場氣,一口氣沒上來,就發作了。人一生氣,就把肝給毀了。歸根到底,人都是爲了“利”而氣。古人有一副對聯,說的非常好,上聯: “你有良田千畝,每天不過吃二兩鏌”;下聯是:“你有廣廈萬間,每天不過睡八尺牀”。現代生活這麼富裕,黨、國家、街道、居委會對我們這麼好,你活一天,黨就給你一天錢,你爲什麼不好好活呢?生什麼氣呀,記住了,是您的,永遠是您的,不是您的,永遠都不是您的,爭不來。希望大家聽完課後,今後不要再生氣了。生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能得到一個有病的身體。送大家兩句話:“一天笑三笑,遠離病和藥;一天笑三笑,醫生要上吊”。

下面重點談營養問題,剛纔講過,中國字是有先後順序的,比如,均衡的營養,這是標準的寫法,均衡在前,營養在後,做到了均衡,纔有營養。大家在看報紙的時候,如果看到標題寫着:“均衡的營養”,大家可以仔細看這篇,如果是:“平衡的營養,或者是營養平衡”等等的說法,就不用看了,這是外行寫的。只有做到均衡,才能談到營養。

再問一個問題:“人到底應不應該得病?”好多人回答:“應該得病?”原因是: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得病的。其實,人是不應該得病的,爲什麼?人就和一臺機器一樣,保養的好,運轉就會正常,保養的不好,就會得病。人不應該得病,得病肯定是有原因的。什麼原因?世界衛生組織告誡我們,人類得病的原因:

1、不良的生活方式;

2、營養不均衡;包括:過剩、缺乏。過剩指的是脂肪過剩,缺乏指的是礦物質和維生素缺乏。這就是原因,不會吃飯,纔會得病。

提到吃飯,我問一下,吃飯的目的是什麼?有人說是爲了活着,有人說是人的慾望等。從養生講,我告訴大家:第一,維持生命;第二,預防疾病;第三,治療疾病。請問,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是不是吃出來的?既然大家能把病吃出來,爲什麼不能把病吃回去呢?一點也不難,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中醫五千年養生精華,給後人留了一個治病五步曲:第一步,食,即食療。病人來了以後,先開飲食單子,幾個月以後再來複診。如果食療不見效,第二步:砭,即刮痧、拔罐、按摩和推拿。如果還不見效,第三步:鍼灸。第四步:即藥酒,酒爲百藥之長。如果用了這四種方法,病情沒有起色,第五步:用藥。現在醫生看病,一上來就開藥,是藥三分毒,你天天泡在藥裏,月月泡在藥裏,年年泡在藥裏,想健康,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西醫的發明人,蘇伯克拉底先生,在發明西醫的時候,曾告誡過一句話:“一定要把飯當藥吃,千萬不要把藥當飯吃。”咱們老祖宗也有一句話:“食療勝藥療”。可現在全背離了。

再問一個問題:咱們每天吃三頓飯,給哪個器官吃呢?人活着是靠五個器官提供能量,哪些能量是靠吃東西來提供的?大家都在給腦袋吃,給嘴吃,喜歡吃什麼就天天吃。五個器官和人一樣,也各有各自的喜好,肝喜歡吃綠色,心吃紅色的,脾吃黃色的,肺吃白色的,腎吃黑色的。什麼叫均?品種多才叫均呀。中醫相當偉大,通過望、聞、問、切,就能把病情說得非常準確。其實,就是通過看這五種顏色來判斷的。舉個例子,肝不好的,愛吃肉的,愛喝酒的,愛生氣的,他的臉色發青發綠;心臟不好,臉色發紅;脾胃不合,臉色發黃;哮喘的人臉色發白;腎衰竭的人,臉色發黑。通過觀察你的臉的顏色就知道你有什麼病了,這就是中醫的紅黃綠白黑。可當今,把紅黃綠白黑宣傳得走了樣,綠,成了綠茶了;紅,成了紅葡萄酒了;黃,成了胡蘿蔔;白,成了燕麥片;黑,成了黑木耳了。

《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中都說:“人吃五穀才豐登”可現在,老百姓都吃精米精面,還把老祖宗的話給改了——說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得病的?中醫養生學裏有一句話:食不離豆。尤其是女同志,終身不要離開豆類,從臟器講,有利於五臟;從營養學講,豆類中有一種物質叫“大豆異黃酮”,這種物質可以刺激卵巢分泌。中國的養生學幾千年的歷史了,世界各國的營養師都來中國學習營養學,他們回國後,教導國民常喝中國的五色豆漿和八寶粥。而我們多數中國人只在臘八節時才喝八寶粥。希望大家從今天開始,多吃五穀雜糧,這樣才能健康。

下面說說口味方面的問題;酸養肝,苦養心,甜養脾,辣養肺,鹹養腎。也就是說,應該什麼口味都吃一點,不能偏愛哪個就一輩子不改。比如:酸養肝,大家都知道醋是軟化血管的,爲什麼?因爲它養肝,養血,所以軟化血管。如何體現均衡?酸養肝,過酸傷肝。中國是世界上的肝病大國,而中國的山西省又是肝病第一大省,因爲那裏人特別愛吃醋。十年前,衛生部有一個通告:威脅中國人死亡的三大疾病分別是腦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癌症裏排在第一的是肝癌。最後一位是肺癌。2007年初,衛生部通告,威脅中國人死亡的三大疾病分別是;第一位癌症,第二位是腦血管病,第三位是心血管病。癌症裏又劃分出來;第一位是肺癌,十年間肺癌從最後一位,上升到第一位了。這並不奇怪,目前,十家飯館九家辣。辣養肺,但過辣傷肺。去年衛生部有一個統計報告,南方人肺癌和鼻咽癌的發病率,和十年前相比上升了167%,後面註明了長期住在北方的南方人。爲什麼?大家知道,四川人,湖南人酷愛吃辣椒,因爲南方潮氣重,辣椒防潮,可以解辣,但如果在北方,乾旱地區吃辣椒,就容易傷肺,請大家一定記住: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是一方水土養所有人。

肝吃脂肪,脂肪過多容易得脂肪肝,重者將導致肝硬化,進而死亡,演員傅彪的死就是一個例子。心吃維生素,得病的原因是維生素缺乏,脾吃碳水化合物(主食),肺吸氧,腎吃蛋白質,礦物質和水。下面說說蛋白質的問題,現代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好多人爲了保養身體,開始吃保健品,這非常好,但是如果不懂,瞎吃,卻能吃出病來。蛋白質分爲兩種;一種是植物蛋白,一種是動物蛋白。中國人的飲食攝入以植物蛋白爲主,缺少動物蛋白。所以應該補充的是動物蛋白,但好多中國人現在卻在吃國外的大豆蛋白粉,試想一下,哪個國家研製的產品不是根據本國人民的膳食結構特點呢?記住:我們是中國人,體質和外國人不同,外國的保健品不一定適合中國人服用。

什麼是精、氣、神

俗話說: 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 爲什麼說精、氣、神是人的三寶呢?

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精具有多種功能:1.促進生長髮育:精是構成形體各組織器官的主要物質基礎,並是促進胎兒生長髮育的物質;2.滋養作用:水谷之精輸布到五臟六腑及其他組織器官起着滋養作用,以維持人體的生理活動。3.生殖作用:生殖之精是生命的原始物質,具有生殖以繁衍後代的作用。

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人的生命活動,需要從“天地之氣”中攝取營養成分,以充養五臟之氣,從而維持機體的生理活動。人的五臟、六腑、形體、官竅、血和津液等,皆有形而靜之物,必須在氣的推動下才能活動。當氣的運動失衡時,就會引發疾病。因此中醫治療的目的就在於恢復氣機升、降、出、入的平衡。

神,是人的精神、意識、知覺、運動等一切生命活動的集中表現和主宰者。神的物質基礎是精。神在生命之初就生成了,當胚胎形成之際,生命之神也就產生。神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依賴於後天的滋養,所以只有水谷精氣充足,五臟和調,神的生機才能旺盛。人的神與形體是不能分離的,因此人的身體狀況必定會反映在神。當身患疾病時,神受到侵害,就會出現種種異常狀況,如目無光彩、語言失常、昏不知人等。所以臨牀觀察病人的神,可以判斷病情的輕重安危。

精、氣、神三者,中醫稱爲三寶,認爲它們是可分不可離的。精可化氣,氣可化精,精氣生神,精氣養神,而神則統馭精與氣。 鑑於三者間的互相關聯,任何一個的失調都會影響其它二者,只有當三者和諧穩定時,人才能保持健康。

中醫的整體觀

中醫理論認爲,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一旦發生疾病,局部病變可以影響全身,全身的病變也可以在某些細微的局部反映出來。沒有哪一個病是“完全”獨立的,哪怕只是臉上長了幾個“痘痘”,也是全身寒熱虛實在小局部的表現。用了清熱的方子後,病人會驚奇的發現眼睛不紅了,牙齦不腫了,小包不見了,胃口正常了,大便也通了……症狀發生在局部,但治療的是全身,這正是中醫整體觀的體現。

除了人體本身,人與自然界的統一也是中醫整體觀的重要內容。這就叫做“天人合一”。《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順應自然界四時氣候的變化,調攝精神活動衣食起居,以適合生長化收藏的規律,從而達到養生防病的目的。”

中醫的發病觀

外界病能否進入人體,並導致疾病的發生,關鍵在於人體正氣的強弱,以及正氣與邪氣力量的對比。

來寒即怕冷,是正邪交戰的第一個信號,當人體受到風寒邪氣攻擊時,馬上就會警惕起來,出現惡寒症狀。發熱,也是正邪較量的表現。當邪氣與正氣展開激烈戰事之時,人體就會出現發熱。

當人體遇到外邪侵襲時,通常會採取出汗、嘔吐和瀉三種方法將邪氣驅逐出體外。如果邪氣在體表,人體會通過發汗,讓邪氣從表而走;如果邪氣在上,如吃了不乾淨的食物,胃會馬上作出噁心嘔吐的反應,把這些有害物質吐出去;如果這些不乾淨的食物繼續向下到達了腸,人體就會通過腹瀉的方式把這些髒東西排出去。

13中醫健康教育知識講座講稿 篇二

中醫健康教育知識講座講稿三

常見病的中醫藥治療

(四)

主講人:李支龍

脅 痛

脅痛可見於西醫學中的許多疾病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膿腫、急性膽囊炎、慢性膽囊炎、膽石症、肋間神經痛等。臨牀以胸部兩側由腋部以下至第十二肋骨之間的部位發生的疼痛爲主要表現。中醫認爲本病的發生是由於肝氣鬱結、瘀血阻絡、溼熱蘊結 所致的脈絡不通,亦或是肝陰不足所致的脈絡失養,導致“不通則痛”。

一、常見中醫證型及主要症狀表現

二、單方驗方

1、金錢草湯

金錢草100克,水煎代茶飲,每日一劑。可清熱化溼,利膽排石,治療因急、慢性膽囊炎引起的脅痛。

2、威靈仙湯

威靈仙60克,水煎,早晚分服,每日一劑。可通絡止痛,治療因膽石症引起的脅痛。尤其對於肝膽管泥砂樣結石療效顯著。

三、簡易治療技術

1、刮痧法

刮痧部位:脅部(期門〕、前臂(支溝〕、下肢外側〔陽陵泉、足 三裏〕、足部(太沖〕。每個部位1-2分鐘。

2、穴位按摩法

治療慢性膽囊炎引起的脅痛,在耳全息穴膽區找壓痛點,按揉三分鐘。按揉肝俞、膽俞各2分鐘,摩揉右上腹2分鐘,按揉三陰交、膽囊穴各1分鐘。治療膽石症引起的脅痛,在腳全息穴肝、膽區找壓痛點,按揉3-5分鐘。按揉膽俞、中脘、陽陵泉穴各2分鐘。在耳全息穴胰、膽區找壓痛點,用王不留行籽貼壓。

四、中成藥治療

五、飲食及生活起居注意事項

1、避免油膩和暴飲暴食。

2、瞭解病情,消除疑慮,樹立信心。

3、動靜結合,避免勞累。

脅 痛

相當於西醫學的反應性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 炎、骨關節炎、痛風等疾病。臨牀上以肌肉、筋骨、關節發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熱、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變形爲主要表現。中醫學認爲痹證是由於人體正氣不足,衛外不固’感受風、寒、溼、熱等外邪,致使經絡痹阻,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痹證的發生,與體質的盛衰以及氣候條件、生活環境有關。痹證初起,不難獲愈,晚期病程纏綿。

2、外敷法

食鹽 500克,小茴120克,研末,共炒熱,用布包熨痛處。

3、TDP神燈

局部烤 20~30分鐘,注意不要燙傷。若有紅腫熱痛者,慎用。

4、按摩

①局部滾法 5分鐘。

②局部按揉法 5分鐘。

③局部彈撥或拿法 3分鐘(背部用彈撥法,膝部用拿法)。

④局部用叩打法或散法 2分鐘(背部用叩打法,膝部用散 法)。

四、中成藥治療

五、飲食及生活起居注意事項

1、飲食注意少食性寒食物,如海鮮等。補充鈣含量高的食物,如奶、蛋製品。

2、注意保暖。

3、適度活動,可進行廣播體操、八段錦、五禽戲等鍛鍊。

2013-07-06

中醫健康教育知識講座講稿 篇三

中醫健康教育知識講座講稿

認識中醫—拔罐療法

拔罐療法(俗稱火罐)是以罐爲工具,利用燃燒、擠壓等方法排除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罐吸附於體表特定拔火罐部位(患處、穴位),產生廣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現象,而達到防病治病,強壯身體爲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拔火罐與鍼灸一樣,也是一種物理療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療法中最優秀的療法之一。是一種古老的民間醫術,兒童同樣適用。還稱“拔罐子”。有火罐、氣罐等。

拔罐法又名“火罐氣”,古稱“角法”。古代醫家在治療瘡瘍膿腫時用它來吸血排膿,後來又擴大應用於肺癆、風溼等內科疾病。建國以後,由於不斷改進方法,使拔罐療法有了新的發展,進一步擴大了治療範圍,成爲鍼灸治療中的一種重要療法。

一、拔罐療法的適應範圍

拔罐法具有通經活絡,吸拔經絡中的風寒溼氣外出,還具有引出排膿等作用,適用於各種急慢性軟組織損傷、風溼痛、感冒、咳嗽、腰背痛、月經痛、胃痛、瘍初期未潰時,以及局部皮膚麻木或機能減退的等病症。

二、拔罐療法常見的吸拔方法

①閃火法:用止血鉗夾住95%酒精棉球,在罐內閃火排去空氣,迅速將罐罩在應拔部位。

②投火法:用小紙條點燃後,投入罐內並迅即將罐罩在應拔部位。 ③架火法:用一直徑2~3cm不易燃燒及傳熱的塊狀物上置酒精棉球,點燃後將火罐扣上。

三、拔罐療法的注意事項

①根據所拔部位的面積大小選擇合適的火罐。

②拔罐時應選肌肉豐厚的部位,而在肌肉淺薄、骨骼突出、皮肉鬆弛、毛髮較多的部位不易吸拔,罐易脫落。

③體位要適當,拔罐過程中不要移動體位,以免火罐脫落。 ④皮膚過敏、潰瘍、水腫及大血管處不宜拔罐。孕婦腹部、腰骶部須慎用。

⑤拔罐時注意棉球沾乙醇不可過多,亦勿在罐口停留,以免罐口燒燙灼傷皮膚。

⑥拔罐一般可出現局部紅暈或紫紺色,一般不須處理,會自行消退。若留罐時間過長,皮膚會出現水泡,小者當敷以消毒紗布,防止擦破;大的須用消毒針將水放出幷包敷,防止感染。

⑦起罐手法要輕緩,以一手抵住罐邊皮膚,按壓一下,使氣漏入,罐即脫下,不可硬拉或旋動。

⑧應用針罐時,應防止肌肉收縮,發生彎針,並避免撞壓針入深處,損傷臟器及血管。故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針罐。

⑨使用多罐時,火罐的排列順序不宜太近,以免皮膚被牽拉產生疼痛。⑩應用刺絡拔罐時,出血量須適當,一般5~7ml。

中醫健康知識講座 篇四

老年中醫藥健康知識講座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爲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鍼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中醫治療的積極面在於希望可以協助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而消極面則是希望當必須使用藥物來減緩疾病的惡化時,還能兼顧生命與生活的品質。此外,中醫學的最終目標並不僅止於治病,更進一步是幫助人類達到如同在《黃帝內經》中所提出的四種典範人物,即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的境界。

一﹑病例分析

1、高血壓

高血壓是一種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升高爲主要臨牀表現的綜合徵。隨着病情的發展,可影響心、腦、腎等重要臟器,也是引起其他心血疾病最常見,最主要的因素。我國的患病率低於國外,約爲3%~10%,近來來有逐步上升的趨勢。迄今爲止,現代西醫學關於其發病機制有多種學說意見尚未趨於一致。鑑於傳統降壓藥對血液、生化、脂類代謝及心理行爲尚存在程度不等的副作用,探索中醫藥治療高血壓是一項很有價值的工作。 【治療驗方】 (1)降壓方

組成:生石決30克,羅布麻葉30克,豨薟草30克,白芍10克,

益母草10克,漢防己10克,桑寄生15克,丹蔘15克。

加減:頭痛項強加葛根、藁本;面紅目赤、便祕加黃芩、大黃;腰痛楚、夜尿多加川斷、益智仁、黃精;心悸、脈結代加炙甘草、桂枝、大棗、阿膠;胸悶、心前區前痛加全瓜蔞、鬱金、失笑散、延胡;血脂高加山楂、澤瀉、茵陳、制首烏、決明子。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2)活血潛降湯

組成川牛膝20克,鉤藤30克,丹蔘20克,益母草10克,桑寄生15克,地龍10克,川貝母6克,生地10克,山藥10克,澤瀉20克,甘杞子10克,制附子3克,茶葉適量。

加減:失眠加夜交藤、炒棗仁;心悸氣短加五味子、明黨蔘;

神疲乏力加焦自術、黃芪;腰痠肢冷者川牛膝改懷牛膝,附子增至10克,加杜仲;舌麻肢麻加全蠍、白殭蠶;半身不遂加川芎、黃芪;動脈硬化加首烏、草決明;血脂及膽固醇高加山楂;納差加山楂或萊菔子。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2、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於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謝紊亂爲主的全身性疾病。本病的典型臨牀表現爲多飲、多尿、多食,此外可伴見皮膚瘙癢,易生癰癤等。實驗室檢查以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降低及胰島素釋放試驗異常爲特徵。長期發展可影響臟器的功能而引起多種併發症,統計資料表明,我國每年新增糖尿病患者達100萬~200萬人,其發病率已超過人羣的2%~4%,其中以老年人發病率較高。

糖尿病屬中醫“消渴”病的範疇。中醫認爲引起本病的原因

主要有素體陰虛,飲食不節,或情志失調,勞欲過度等,以致肺燥胃熱,腎陰虧損發爲消渴。臨牀根據症狀辨證分爲燥火傷肺、胃燥津傷、肝腎陰虛、陰陽兩虛等證型。 【治療驗方】

(1)陰虛燥熱:

治法:養陰清熱。

方藥:消渴方加味。方中重用花粉以生津止渴;配以黃連清心降火;生地,藕汁,人乳汁,百合養陰潤燥增液;薑汁佐以和胃防苦寒傷胃。

如口乾甚者加麥冬,葛根各10g;津傷便祕者加決明子30g;燥熱便結加大黃3~6g。 (2)氣陰兩虛:

治法:益氣養陰。

方藥:生脈飲加味。方中人蔘補益元氣,生津止渴;麥冬養陰生津;五味子斂津生液。

若乏力、自汗、氣短較重者加生黃芪30g;多食善飢者加玉竹10~15g;口渴甚者加花粉30g。

(3)陰陽兩虛:

治法:溫陽育陰。

方藥:金匱腎氣丸。方中以附子、肉桂溫補腎陽,引火歸元;六味地黃滋養腎陰,陰中求陽,協調陰陽。

若夜尿多或尿如脂膏者加益智仁、繭絲子、生白果各10~15g;少尿或浮腫者加生黃芪30g、白朮10g、防己10~20g;五更瀉者加補骨脂10~15g、吳萸10g、肉豆蔻10g;陽痿早泄加仙靈脾10~15g、仙茅10~15g。

高血壓中醫健康知識講座講稿 篇五

高血壓中醫健康知識講稿

隨着人民醫療衛生保健知識的不斷提高,大家對自己的健康越來越關心。有不少人也十分關心自己的血壓是否正常,是不是患有高血壓?在介紹高血壓的定義之前,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血壓?所謂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是一種以動脈壓增高爲特徵的疾病,用血壓計在肱動脈上測得的數值來表示,以mmHg(毫米汞柱)或kPa(千帕斯卡)爲單位,這就是血壓。平時說的血壓包含收縮壓和舒張壓。收縮壓是指心臟在收縮時,血液對血管壁的側壓力;舒張壓是指心臟在舒張時,血管壁上的側壓力。醫生記錄血壓時,如爲120/80mmHg,則120mmHg爲收縮壓,80mmHg爲舒張壓。按國際單位表示“kPa”(千帕斯卡),換算的方法:1mmHg(毫米汞柱)=0.133kPa(千帕斯卡),那麼120/80mmHg相當於16/10.6kPa。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使用的血壓標準是:凡正常成人收縮壓應小於或等於140mmHg(18.6kPa),舒張壓小於或等於90mmHg(12kPa)。如果成人收縮壓大於或等於160mmHg(21.3kPa),舒張壓大於或等於95mmHg(12.6kPa)爲高血壓;血壓值在上述兩者之間,亦即收縮壓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間,舒張壓在91-94mmHg(12.1-12.5kPa)之間,。爲臨界高血壓。診斷高血壓時,必須多次測量血壓,至少有連續兩次舒張期血壓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確診爲高血壓。僅一次血壓升高者尚不能確診,但需隨訪觀察。

近幾年,對於高血壓的治療,人們對中醫食療比較認可,因爲中醫一直強調辯證治療,它是根據病人的體質找到血壓高的原因再進行治療。如高血壓病屬肝陽上亢的,可服天麻鉤藤顆粒;屬痰溼內阻的,可服半夏白朮天麻湯;屬瘀血內停的,可服血府逐瘀湯;屬肝腎陰虛的,可服杞菊地黃丸;屬腎陽虛衰的,可服濟生腎氣丸。

我國中藥專家在研究中發現:黃芪具有雙向調節血壓的作用,臨牀用量小時爲升血壓,大劑量時爲降血壓,因此可以巧用黃芪治療高血壓。黃芪,又稱戴糝、芰草、百木、黃耆。據《本草綱木》記載:黃芪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補氣固表利水、養血生肌託毒之功。然而,現代藥理學家在研究中又發現,黃芪治療高血壓,療效顯著且無毒副作用。黃芪最爲適宜治療氣血兩虛型高血壓患者,此類病人脈見虛弱,氣短乏力,眩暈兼項強,腰膝痠軟,手足心熱,目澀耳鳴,舒張壓高而不降,症狀多多。臨牀應用時,常與補氣滋陰湯頭配合使用,取黃芪30克、女貞子25克、桑寄生25克、牛膝10克、澤瀉5克、勾藤20克、牡蠣30克,還可根據兼證隨證加減。此方對口服各種西藥後收縮壓控制在正常值內,但舒張壓始終在100毫米汞柱以下不降的患者,效果尤爲顯著。因此,治療高血壓時,黃芪用量必須在30克以上,氣虛兼血瘀證患者還可適當加量。凡氣陰兩虛高血壓,黃芪與滋陰補腎藥爲伍,黃芪用量應稍大於滋陰藥。高血壓兼冠心病患者,黃芪與活血化瘀藥爲伍,則黃芪用量必倍於活血化瘀藥。高血壓兼頸痛者,黃芪應與葛根爲伍,用量比爲2:1。高血壓伴腎炎浮腫的病人,可用黃芪與防己配伍。高血壓兼糖尿病者,應選黃芪與山藥爲伍,如此配伍用藥能標本兼治,提高療效。 中醫學說認爲黃芪的炮製方法不同作用有異,生黃芪走表、生肌。炙黃芪補內臟,但高熱屬實熱者應忌用。黃苓:味苦寒,無論是煎劑、浸劑,均有較明顯的降壓作用,常與菊花、鉤藤等配伍治療神經性高血壓和動脈硬化高血壓病,可使血壓降低,頭痛、胸悶、煩躁等症狀明顯改善和消失。

除了黃芪以外,還可以用山楂、銀花藤、五靈脂、何首烏、川芎、當歸、黃壽丹、生槐花、淫羊霍、羅布麻、地龍吳、茱萸、葛根、鉤藤、等治療高血壓。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功能消食化積,活血降壓,有人曾用山楂糖漿(每毫升相當於原生藥0.65克)日服3次,每次20毫升,1個月爲1療程,共治療高血壓患者50例,服藥1個療程後,顯效35例,好轉12例。銀花藤疏通毛細血管通絡;五靈脂活血化瘀止痛、防止腦梗、降血脂。何首烏補腎、調節血脂、生黑髮;當歸和川芎能活血化瘀、止痛、降血脂。黃壽丹葉中含有非溶血皁甙和丹蔘配合,能清除人體血管壁上的沉澱物,軟化血管,稀釋血液,降低血粘,活血化瘀,降低膽固醇,調節血脂。山楂和防已配合能降低血壓;生槐花:味苦性微寒,近年臨牀用於高血壓病,可降血壓及改善毛細血管脆性。淫羊霍:味辛甘,性溫,其主要功效爲補腎壯陽,祛風溼,降血壓,單用或複方製劑,能使血壓降低,症狀改善。羅布麻:味淡澀性涼,有平肝降壓,清熱利水作用,用於肝陽上亢或肝熱型的高血壓症引起的頭痛、眩暈及煩躁失眠等,可單用,亦可配伍夏枯草、鉤藤、野菊花同服。地龍:味鹹性寒,用於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有較明顯的降壓效果。吳茱萸:味辛苦、性熱,功能疏肝下氣,散寒止痛,近年來有人用其研末醋調敷足的涌泉穴用於降血壓效果較明顯。

葛根:味甘辛性涼。廣州市中醫中藥研究所藥理教研室曾在在中國臨牀復, 2006年11期期刊上發佈論文說明:葛根素能增強胰島素抵抗-高血壓大鼠的抗氧化能力,減輕自由基損傷,降血壓,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強胰島素敏感性。 但是單用降壓,效果不夠明顯,現在用葛根降壓片(葛根、鉤藤等)治療高血壓病,降壓效果明顯,對高血壓引起的頭痛、頭暈、肢麻、耳鳴等症狀有良效。

鉤藤:味甘性微寒,具清熱平肝、息風止痛等作用。中藥行內有一句行話,叫做“藥無貴賤分,效者是靈丹。“鉤藤”可謂恰如其分地應驗了這句話。它是價格相當便宜的而又極其普通的一味藥,而現代用它來治療高血壓病,則效如靈丹。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曾在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年05期期刊上發表“研究天麻鉤藤飲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SHR)心肌纖維化的影響及可能的作用機制。”的課題的研究結果:天麻鉤藤飲可顯著降低SHR收縮壓、mLV及wLV、心肌膠原含量及心肌組織中IGF-1表達水平(P<0.01)。也就是說天麻鉤藤飲可降低血壓,抑制左室肥厚及心肌纖維化,其機制可能與減少心肌組織IGF-1表達有關。有臨牀報道用鉤藤與複方降壓片作對照,服用30天,結果在消除症狀、降低血壓、降壓療效出現的時間等方面均良好。因此,作爲中醫治療高血壓藥方劑中的常用藥,多與夏枯草、菊花等配伍應用。 決明子:味甘性寒,清肝明目,潤腸通便,有降血壓和降膽固醇功效,對於防治血管硬化與高血壓病有一定療效。

有以上中藥製成的複方製劑 “平肝益腎滌痰飲”也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它包含有天麻12g,鉤藤9g,澤瀉15g,川牛膝20g,白朮15g,海藻12g,決明子30g,桑寄生15g,廣地龍6g,夏枯草12g,制半夏9g等。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東華醫院高血壓門診就在2003年6月到2005年10月就診的肥胖伴高血壓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齡35~65歲,高血壓病程14~75個月,肥胖病程12~56個月。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 生組織建議的高血壓判定標準和2000年國際肥胖特別工作組提出亞洲成年人肥胖診斷標準的人進行臨牀實驗,實驗結果表明:平肝益腎滌痰飲可有效改善肥胖高血壓患者血壓和肥胖相關指標,對血糖、血脂也有調整作用,並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食療對於高血壓的治療也是極爲重要的。輕度高血壓的病人可以通過食療來控制血壓在60-90/90-140mmhg以內。平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飲食宜清淡,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據報道,一天吃一次水果和蔬菜可使中風危險性下降6%,一天吃5—6份水果和蔬菜可使中風危險性下降30%。柑橘、果汁、甘藍菜、蘿蔔、芹菜、黃瓜、捲心菜以及其他綠葉蔬菜對心血管均有保護作用,可經常食用。

二控制鹽的攝入。食鹽過多,會加重病情。一般高血壓患者每天攝鹽量最好控制在4—6克以下。需要注意的是,在低鹽飲食的同時,要增加鉀的攝入,鉀可以保護心肌細胞。所以可多食含鉀的食物如莧菜、菠菜、油菜、西紅柿、苦瓜、山藥等。但高血壓併發腎衰的患者,不宜食含鉀多的食物,以防體內鉀過多而導致心律失常。

三控制膽固醇、脂肪酸的攝入。少食油膩食物,尤其是動物脂肪,限制食用各種動物內臟(心、肝、腎)、肥肉、奶油、蛋黃、魚子、河鰻、鱔魚、蟹黃等含膽固醇、脂肪酸較高的食物。可以適量食用花生油、玉米油等植物油。爲了避免加重腎臟的負擔,蛋白質攝入量也不要太多,一般每天每公斤體重進食優質蛋白質1克左右爲宜。

四戒菸限酒。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刺激心臟,使心率加快,促使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尼古丁還能促使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上,增加冠心病和中風的發生機會。少量飲酒可增加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應以低度少量爲宜,過量飲用高度酒,會加速動脈硬化,且對降壓藥物產生抵抗作用。

五選擇合理的調養膳食。下面有利於降脂降壓的調養膳食可合理食用。①降壓茶:取野菊花、草決明各12—15克,開水浸泡代茶飲,用於降血壓和血脂;也可用羅布麻葉3—6克,開水沖泡代茶飲用。②涼拌三絲:將150克白蘿蔔、150克海帶、150克芹菜洗淨後切成大小均勻的細絲,然後在沸水中汆後迅速撈出,三絲混勻,加入適量食鹽與作料即可食用。海帶、芹菜、蘿蔔均有降血壓作用,海帶還能降血脂,白蘿蔔助消化,抗衰老。③黑木耳燉瘦肉:將黑木耳10克浸泡後洗淨,瘦豬肉50克切成片,薑片3塊、大棗5枚一起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在文火上煲湯,濃縮水量至原來的三分之一左右,再加少許食鹽與作料即可食用。長期食用對血脂、血壓有輔助降低作用,對心腦血管有良好的保健作用。④涼拌芹菜:芹菜500克,洗淨,在沸水中燙煮2—3分鐘,取出,其水代茶,芹菜切成寸許長,加入香乾絲、榨菜絲、鹽、糖、味精、麻油拌勻食用。

近年來,由於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腦卒中,心臟意外等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已佔全球死亡原因的30%,其中32%的卒中病例和49%的心肌梗死病例都是由於高血壓導致的。高血壓雖然可怕,但是隻要我們注重預防,注意平時的飲食和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我們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高血壓,生活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