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稿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稿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稿(二)
正視心理健康,培養健全身心
**市小紀中學課題組  主講:劉正中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提到心理健康,大家一定很想說,我們的心理沒有問題,給我們講心理健康幹什麼。其實,這是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誤解,心理健康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世界衛生組織給人的健康下了一個這樣的定義:“健康不僅是沒有身體的殘缺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以及社會適應能力。”
也就是說,健康包括三方面:一是身體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這無疑表明,人不僅要重視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視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頒佈的《關於加強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我們每個人在人生中都會遇到快樂和各種煩惱,但有的人對煩惱的事情能處理得很好,有些人就處理不好,甚至一直悶在心理,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的一時想不開,甚至去做一些傻事。
雲南大學生化學院生物技術專業2000級學生馬加爵連殺四位同學,其事件起因很小,就是因爲四位同學愛拿他來戲耍,開他玩笑,讓他在很多時候下不了臺,所以,他懷恨在心,在2004年2月10日因打牌發生爭執,他隨即兇殘殺死了四位同學,其中還有一位與自己平時關係很不錯的同學。
我們認爲,馬加爵有心理缺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沒有能夠處理好身邊的煩惱。如果他的心理能夠得到及時的疏導,我想,這些悲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可見,只有排除自己的煩惱才能真正獲得心理健康,使自己生活得更加愉快。
心理健康對我們的學習也具有重要的影響。許多同學都有這種感覺,就是一遇到煩心的事情就學不進去。比如,有一位學生王某,從高一到高二,他都在全年級前五名之內,許多老師和同學都認爲他是重點大學的苗子。
但在這個時候,他飄飄然了,他和本班的一位女同學談起了戀愛,後因一位男生對這個女生說了一句不敬的話,使他很惱火,於是整天算計着如何教訓這位男同學。
爲此,他接觸上了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閒散人員,拉幫結派,拜把兄弟,最後終因和這個學生在校園內打羣架,而被學校給予留校查看處分,雖然沒有被開除,但因爲他天天無心學習,終於名落孫山,後來他連續複習了5年,最終他還是沒有考上大學,我們可以看出,他爲此付出了多麼沉重的代價。
心理健康與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有個9歲的孩子,××國小三年級,學習優秀,班長,兼少先隊中隊長。有一天上午,他被全票通過評爲“三好學生”。
當天中午,姐姐××把茶話會上的4塊糖果帶回家,分給××兩塊,留給媽媽兩塊,可××不幹,堅持全要,並大發脾氣,踢姐姐幾腳之後,跑到樓上,反鎖在屋內,並用紅領巾將自己吊死在窗框上。
還有四川大學的一名女大學生,在國小和中學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大學後,發現自己很難再拔尖,無法面對現實,痛苦萬分,留下了遺書,匆匆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這些事例雖然屬於特例,是極個別現象,但心理疾病在目前的社會中卻是極爲普遍的。
二、心理疾病挑戰全球
在經濟發達的國家,心理疾患已成爲社會熟知的疾病。在美國紐約:每年精神病發病率平均爲8.3%,同時每年還以0.6%的速度在遞增。在這個美國,有30%的人曾經接受心理治療。近5000萬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經歷過沉重的心理壓抑。
據統計,每年由於心理壓抑給美國公司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3050億美元。在法國,健康投資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費用已經超過了購買食品的費用。鎮靜藥每年使用1億多盒,平均每人每年兩盒。因此法國人自稱是世界上最“鎮定”的國家。
在我們中國,由於社會的轉型,生活節奏的加快,心理疾病已成爲公衆關注的焦點。1992年在**召開的“首屆全國危機干預自殺研討會”上,中科院一項調查批露:中國每年死於自殺的人數14至16萬,平均每天400人(當然,這個數字不包括自殺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殺意圖的)。
1989年國家教委的一份報告:對全國12.6萬大學生抽樣調查結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達20.23%。
上海的一項調查表明,34%的中學生有心理問題;**市中國小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表明,中國小生心理問題檢出率爲13.2%,但如果把心理問題達到臨界程度的考慮爲需要心理干預,則需要個別心理指導的學生達到32%。
聽到這些數據,可能有些同學會問,什麼樣的心理纔算是健康呢?三、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健康有諸多標準,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在《變態心理學》一書中提出了10條標準:
1.有足夠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的瞭解自己,並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出適度的評價;
3.生活理想切合實際;
4.不脫離周圍現實環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8.能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
9.在符合集體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發揮個性;
10.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前提下,能恰當的滿足個人的基本要求。
我們認爲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應包括:
1.有正常的心理活動,智力正常,與同齡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樂和行爲表現,言談舉止和思想活動符合社會規範。
2.人際關係和諧,尊敬師長,信任同學,能寬容和諒解有缺點和反對過自己的人。喜歡和老師、同學在一起。
3.能正視現實,適應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根據環境和形勢要求改變自己,也能創造環境。
4.有樂觀、積極、進取的精神。對現狀感到滿意,對前景也覺得光明美好。
5.能冷靜、理智地去對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擊。學會用正確方法和態度去對待錯誤,對強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適度的反應,有忍受挫折、從失敗中學習和總結經驗教訓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患得患失。能揚長避短,有切合實際的志向水平;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價值,不把獲得的成績看作高於一切或毫無意義,不自卑,不過分自責,有安全感。
7.有從事各種活動的興趣、信心,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種任務。
8.在有利於社會或集體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個性的獨立性,保持認識、情感、意志行爲的協調和統一。能獨立地作出決定,並對決定負責任,而不受別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四、當前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目前,我們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如何呢?根據已有知識和實踐經驗,我認爲我們學校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適應問題。適應的本意是指人們對來自外界和內部的刺激在持續不斷的影響個體時,所產生的感受能力。如果適應不良,它將會降低人們對刺激的承受心理,使人與周圍環境不能相對平衡。適應不良的問題集中表現在七年級和高一年級,尤其是七年級。
因爲,進入中學後,他們會發現中學的學習生活與國小是完全不同的:
其一,由一個學校到另一個新學校,環境發生了變化,許多地方都相對陌生。其二,中學的學習內容明顯大增,課業負擔重,難度也加大了,而且學習方式肯定與前一階段的不同,所以,剛上國中或高中的學生在這方面也可能不適應。其三,人際關係的變化,新的人際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對於不善交際的人來說,又會感到困難。
因此,適應不僅是指要適應新學校的新環境,它還包括適應完全不同於國小的學習方式、方法、內容,更包括人際關係的適應。新生往往會被這一問題困擾,而感到煩惱,要麼是學習跟不上,要麼是人際關係處理不好。
但是,這樣的問題大多在第一學期後會得以解決。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有嚴重的心理壓力,導致情緒失調,重則會誘發爲心理疾病。
(二)情感問題。情感是和人的社會需要相聯繫的一種較高級而穩定的體驗。對於中學生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親子溝通和異性交往。
青少年正處於生長髮育階段,這個年齡段正是主觀需求慾望比較多、比較強烈的時期,而家庭、學校和社會又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慾望和要求,於是必然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鬱、暴躁等。
他們的這種不滿往往直接指向父母。進入中學後,他們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等各方面都得以發展,自認爲自己已長大成人了,不想讓父母過多地管教,最易產生逆反心理,往往採取與積極向上相對立的行爲方式,帶着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極端方式發泄。
久而久之與父母在感情上出現裂痕,不願與父母溝通等,這必然會給他們帶來苦惱,帶來不愉快的情緒體驗。
在情感上,中學生難以解決的另一個問題是異性交往。13、14到17、18歲的少年正是情竇初開的時期,他們對情愛都充滿美好的嚮往。因此,這個時期,容易出現令老師和家長害怕的“早戀”問題。
其實異性吸引以致於異性間的單獨交往也屬正常,只是交往雙方,無論他們是不是真的在戀愛,都會遭到教師、家長以及周圍人的壓力和反對。而他們自己也面臨着以學業爲重,還是以感情爲重的選擇,於是他們的內心充滿了困惑、矛盾和痛苦,出現問題在所難免。
在這種情況下,有的同學表現出強烈的逆反心理,你不讓我談,我偏要談給你們看看,從而把自己逼上了絕路,荒廢了學業,耽誤了一生。有的同學爲此很煩惱,整天悶悶不樂,鬱鬱寡歡,心理十分壓抑。
其實在中學階段,你們無力承擔組建婚姻與家庭的重任,你們也不可能在中學階段選擇好真正適合與你的伴侶,因爲戀愛、婚姻與家庭都是社會的產物,是建立在社會基礎之上的。
(三)學習問題。這是作爲一個學生在整個學習階段中都存在的問題。有的學生學習刻苦,態度端正,智力發展正常,可學習效率低下,他們要麼是學習技能障礙,要麼是方法欠缺,長期失敗使學習自信心喪失。
高三的學生,承受着巨大的升學壓力,心理問題尤爲嚴重。據調查,高三學生中,相當部分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考試焦慮,甚者會失眠、患神經衰弱症。這對他們考試時正常水平的發揮,乃至今後的成長都是不良的影響。
(四)行爲和人格偏離
1.行爲障礙,或稱不良行爲。中學生中常見的不良行爲有:多動症,攻擊行爲,破壞行爲,懶散,對抗行爲等。這些多見於國中低年級學生羣體。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在商品經濟的浪潮下,追求虛榮,追星族心態和迷戀電腦遊戲的不良行爲快速上揚,有人將網絡稱爲精神毒品,這足以看出網絡對未成年人的危害。
我們都知道網絡是把雙刃劍,它一方面對我們有利,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學習許多有用的東西,但另一方面網絡上面魚龍混雜,由於青少年的辨別能力不強,容易被網上的一些遊戲及不良內容所誘惑,一旦染上網癮,那和毒癮又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國家爲了保護青少年,專門在網吧門口強制性地懸掛着“未成年人不得入內”的標誌,由此足以看出網絡對青少年的精神毒害之嚴重性,所以,如果你真的想進網吧,你就在網吧門口默默地念幾遍這幾個字,然後思考一下爲什麼要懸掛這個標誌,也許你從此就改變了你自己。
2.人格偏離。人格也叫個性,是一個人具有的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徵的綜合。人格偏離主要是個體人格發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問題。中學生中常見的人格偏離有:
(1)自我意識偏差,國中生獨立意識增強,但自我認識和評價不全面、不準確,因而抑鬱、閉鎖。(2)自我中心傾向,他們只考慮自己,較少考慮他人的感受。(3)自卑心理。(4)嫉妒心理,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狹窄、好表現。這些不良心理品質不僅會讓自己生活無樂趣,還會阻礙自己健康成長。
那麼,怎樣才能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樂趣呢?有一爲智者說過這樣四句話:
一是把自己當成別人。比如,有些同學善於欺侮別人,話一定要在別人的話上面,你試着想一下,如果別人這樣對待你,你是什麼感覺。
還有一些同學喜歡抽菸,總認爲自己抽菸的樣子一定很酷,到底是不是很酷呢,這裏我不做評價,你只要看一看哪一個國小生或者幼兒園的小朋友抽菸的摸樣是不是很酷你就知道了。也就是說,只要你把自己當成別人,你自己就會明智許多,許多問題也就想開了。
智者的第二句話是,把別人當成自己。也就是說要設身處地地爲他人着想一下,要同情別人的不幸,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富有善心的人才是心靈的富裕者
智者的第三句話是,把別人當成別人。就是說要充分尊重他人的獨立性,不要侵犯他人的權利,不要侵吞他人的財物。
智者的最後一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也就是說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通過自己的努力勞動創造的幸福纔是最大的幸福。
好,最後,祝願全體同學都能夠成爲心理健康,心靈充實,生活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