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深化基層社會治理典型經驗材料

整合聯動服務下延

深化基層社會治理典型經驗材料

積極構築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縣**鎮位於豫魯皖三省結合部,黃河故道南岸,轄33個行政村,4個街道居委會,6.7萬人,總面積66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鄉村振興示範鄉鎮、河南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河南省重點建設示範鎮、全國文明鎮、全國重點鎮。

近年來,**縣**鎮通過擴大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科學配置管理職能、破解鎮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體制機制障礙,着力構建黨政主導、社會共治、羣衆參與的鄉村治理體系,推進“一中心四平臺”建設和“微治理”模式,提升基層社會治理和服務羣衆水平,實現“合力更增強、辦事更方便、信息更靈活、防範更有效、羣衆更滿意”的工作目標。

一、狠抓執行力,推動社會治理提質增效

(一)着眼務實高效,科學配置管理職能。全面推進體制改革,優化組織結構,設置黨政綜合辦公室、黨建工作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綜合指揮中心、綜合執法辦公室、綜合便民服務中心、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農業農村服務中心、鄉村規劃建設中心、文化衛生健康服務中心、退役軍人服務站、項目中心。建立一體化綜合指揮體系和綜治工作、綜合執法、便民服務工作平臺,完善提升便民服務中心,綜合執法、便民服務中心、綜合指揮體系和合署辦公,利用大數據、“互聯網+”信息化體系,建立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協作配合的工作機制。

(二)實行網格管理,全面提升執行能力。管好三個人、算好三筆賬、辦好三件事。管好三個人:管好村黨支部書記、駐村第一書記和包村幹部。做好每天的理論學習、日常考勤和工作安排,堅持“五天四夜”制。算好三筆賬:算好政治賬,看政治站位高不高;算好政策賬,看政策落實實不實;算好收入賬,看收入真不真。做好三件事:做好以低收入羣體、特困羣體、困難羣體爲重點的增收、穩收攻堅戰;政策兜底爲重點的保障攻堅戰;以駐村爲重點的作風攻堅戰。我們緊盯各項工作目標,擰住“三個三”,嚴格“馬上辦抓落實”機制,要求“三個人”堅持“兩個清醒認識”,練就謀篇佈局能力,下足“繡花”功夫。

(三)樹牢黨建引領,全民共享改革成果一是堅持黨的建設是發展的根本,黨建工作是第一位的工作。大抓基層、大抓支部,“全面工作項目化、支部建在項目上”,發揮支部引領作用,將任務清單化,管理臺賬化,把責任夯實到支部,把考覈從嚴到支部,層層傳導壓力,做到倒逼落實,夯實工作責任。不斷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二是着力加強黨性鍛鍊,不斷提高黨員幹部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把對黨忠誠、爲黨分憂、爲黨盡責、爲民造福作爲根本政治擔當。三是以創建綜治信用家庭爲突破口,逐漸加大對創建綜治信用家庭成果的運用力度,以社會治理模式的創新,撬動社會治理乃至鄉村振興大格局。

二、實踐“一中心四平臺”建設,助推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一中心”即建立市、縣、鄉(鎮)、村四級綜合指揮中心;“四平臺”,即統籌黨建、宣傳、綜治、公安、司法、信訪、城管、環保、應急等部門力量的綜合治理平臺,統籌政務服務、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民政救助等部門力量的便民服務平臺,統籌基層哨(網格上報)和交辦哨(上級交辦)雙循環的雙向交辦平臺,統籌人大、政協、紀委、督查、媒體、羣衆等監督力量的綜合監督平臺。

“一中心四平臺”的建設目的是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拓展各界參與渠道,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的社會化、精準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基層問題上“浮”,促使資源力量下“沉”,形成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在實際運行中,我鎮綜合指揮室作爲基層社會治理一線的“總指揮”,明確了各部門的工作職責、管理邊界,遇到事情能迅速找到責任主體;對於羣衆反映的一些焦點問題,各相關部門實行聯動、形成合力,儘快給出令居民滿意的答覆。聚焦羣衆身邊的煩心事操心事,打通服務羣衆的“最後一公里”。今年,全鎮已累計辦理綜治平安、風險防範、惠民服務等各類事件840件,化解矛盾糾紛150件,吹好“交辦哨”,讓任務部署“沉”下去。在及時發現問題、交辦問題的同時,“一中心四平臺”注重揮好“指揮棒”,讓人員、部門“動”起來。

三、推進“微治理”模式,激發基層治理現代化活力

(一)“微平臺”鏈接大安全。一是深入建設“天眼”平臺,安裝“藍天衛士”4組,360度高空瞭望5組,監控攝像頭134套,健全鎮-村-農戶三級聯網聯控視頻監控網絡,結合“村頭無線大喇叭”廣播,實現“空中有天眼、路面有監控、村內有聯防”的農村安全管理模式。二是以公安信息資源綜合管理共享服務平臺爲依託,逐步整合基層維穩、網格化、調解、衛生、民政等信息資源聯網運行,實現公共監控視頻共享共用,有力提升基層社會安全防控能力。三是將公共區域、重點單位、重要路口、居民小區安裝的視頻監控探頭整合,接入綜治中心視頻監控室,依託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實現了社區綜治員、網格員、巡防員的現場指揮調度,有效提升了基層社會安全治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二)“微調解”化解大矛盾。一是健全基層調解網絡。以大調解“五進”活動爲載體,建立鎮聯席調解辦公室、37個村(街)調解室、126個村民小組調解聯繫點,健全完善鎮、村(街)、村民小組三級調解網絡,實現調解組織全覆蓋。二是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充分發揮基層人員熟悉情況、貼近羣衆的優勢,組織開展千名幹部、黨員進基層“三遍走”活動。每一個對轄區和系統內的矛盾糾紛進行滾動式、梳篦式排查,全面掌握各類苗頭隱患,實現由“事後調解”向“事前防範”轉變。三年來,全鎮“集中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活動共排查矛盾糾紛1412件,集中化解了1397件、對困難家庭的幫扶到位2155件。三是改進調解工作方法。“領導調”,堅持一個案件、一名領導、一套專班,實行定時、定人、定責、定點、定會、定防、定查的工作法,有效落實責任;“隨手調”,利用網格化服務管理系統進行訴非銜接、警情與非警情繁簡分流,保證簡事不出網格、繁事分流處置順暢;“訴非調”,整合部門資源,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進行銜接,實現訴非對接、庭前調解;“組團調”,組織羣衆、發動羣衆,讓村內有威望、知內情、解民意的羣衆代表、德高鄉賢、離退休幹部、律師、法律工作者、等進行組團式調解服務,推進“有事好商量”平臺建設,讓羣衆說話,實現定紛止爭。注重一個‘微’字、呈現一個‘解’字、收穫一個‘和’字。

(三)“微服務”模式聚民心。微信服務潤民心。從利民鎮喬莊村的“喬莊一家親微信服務平臺”到鎮勞保所的“養老保險認證平臺”再到縣政法委“微治理”平臺,無不體現這爲民服務的“無微不至”。通過定期推送黨建信息、政策法規、工作動態,開展網上交流、民意徵集、經驗分享,構建全天候、全時段、全覆蓋新型服務窗口,不斷拓寬密切聯繫服務黨員羣衆新途徑。羣衆需要辦理相關業務時,亦可通過平臺直接與村、鎮工作人員進行交流,傳遞信息資料,辦理日常事務,合理表達訴求,讓“微平臺”多服務,讓羣衆少跑路,打通了爲民服務的最後一公里。

微笑服務暖民心。利民鎮開展了“亮身份,樹形象,做表率”活動,黨員掛牌服務,並開展了星級黨支部評選活動,每季度評選一次,由對口服務部門、村民代表等參與評選。工作好不好,星級來評定。工作人員的微笑多了,語氣更加溫和了,讓羣衆到綜治服務中心辦事時感到便捷與溫馨。

微小服務聚民心。微小服務誠心做,充滿着愛心和暖意,更加能感染人。徵集幫扶線索,黨員在走訪中,幫助羣衆實現“微心願”。一個書包、一份熱乎乎的飯菜……都是羣衆的微小心願,推行“微治理”模式以來,全鎮徵集羣衆微心願148個,被黨員和志願者全部認領幫扶完成羣衆“微心願”,匯聚了全民參與、“我爲人人”的正能量。

(四)“微活動”構建大和諧。一是“三·五基層工作日”活動拉近羣衆距離。每月5日、15日、25日,全體黨員幹部穿村入戶,宣傳黨的政策,問計於民,瞭解民意,進一步密切了幹羣、黨羣關係,爲打造和諧穩定的環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面對面走訪、座談、推進“精準扶貧”、矛盾排查、安全隱患、人居環境等工作順利開展。二是法律服務活動進基層。堅持法制宣傳教育進校園、進市場、進村入戶,三年來,發放法律宣傳資料4.5萬份,開展法制講座58場次,用鮮活的事例,以案說法,教育學生珍愛生命,遠離危險,提升守法安全意識;引導廣大農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組織司法工作者在鎮綜治中心、信訪大廳、法律服務中心開展法律諮詢服務,爲羣衆提供法律幫助,答疑解惑。三是“評先”活動樹民風正氣。開展“雙百”評選活動,以良好的家風、村風,推動良好的社會之風,促進社會治理措施向家庭延伸,從源頭上預防各種矛盾糾紛的發生;開展“身邊好人”“好媳婦”“好婆婆”評選表彰活動,弘揚社會正氣,推進新民風建設,助推社會道德水平進一步提高,形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強大精神力量;開展“鄉賢”“孝子”評選,弘揚孝善文化,構建美麗、平安、幸福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