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講話致辭 > 代表發言

主題教育交流發言:學思想強擔當 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

主題教育交流發言:學思想強擔當 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

主題教育交流發言:學思想強擔當 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

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我對堅持好、運用好其中蘊含的立場、觀點、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今後將緊緊圍繞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立足職能,加壓奮進,把學習成果轉化爲擔當使命的務實行動,轉化爲謀劃工作的具體思路,落實到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工作成效上。

一、持續學深悟透,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圍繞科技創新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爲新時代科技發展指明瞭方向。通過系統學習,深刻體會到,黨的領導是科技事業長足發展的根本保證。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再次強化黨對科技工作的統一領導,促使科技職能向統籌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統籌解決科技領域重大問題,統籌佈局戰略科技力量等方向轉變,集中力量辦大事。深刻體會到,科技創新必須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爲導向。要立足我市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解決影響高質量發展的實際問題,讓科技創新“關鍵變量”成爲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深刻體會到,要堅持以系統思維推動科技創新。總書記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要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爲核心的全面創新,融通各種資源、銜接各個產業、激發各方力量,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下一步,市科技局將緊緊圍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過萬億的部署要求,以新時代高水平科技強市建設爲統領,統籌推進策源能力、技術攻關、載體升級、主體培育等八大行動,推動科技創新綜合實力持續提升、創新型城市建設進位升級,爲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貢獻科技力量。

二、立足使命擔當,着力強化推動地區生產總值過萬億和高質量發展的科技支撐

總書記強調,“以科技創新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必須依靠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

一要突出抓好高能級科創平臺建設。着眼國家和省市重大戰略,抓好重大科創平臺佈局,探索建立戰略科技力量國際領先、國內領先、國內先進“三級”培育體系。重點佈局建設3家國家重點實驗室、3家省實驗室、30家省重點實驗室、100家市重點實驗室,構建強化原始創新能力的“3331”支撐載體。

二要突出抓好高水平關鍵技術攻關。總書記2018年視察我市時強調:“基礎的、核心的東西是討不來買不來的,要靠我們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來實現。”我們將立足高端技術創新和重大產業需求,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攻關。實施“科技強基”計劃,加快原始技術創新突破;實施“科技攀峯”計劃,推進“固基強芯”“新材創制”“先進製造”“問天探海”等100項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實施“科技領跑”計劃,加強未來產業技術攻關佈局。

三要突出抓好高質量創新主體培育。總書記指出,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我們將着力健全科技企業全週期培育體系,利用5年時間實現高新技術企業倍增,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5000家,穩步做大做強科技企業羣體,持續築牢企業創新主體優勢。

四要突出抓好高層次創新要素集聚。我們將全方位多渠道加強科技合作,謀劃建設中日韓聯合創新中心,常態化開展走訪對接,年內牽線100家企業、聯繫100位專家、促成100項技術合作。抓好高層次科技人才引育,每年引育20個左右科技領軍人才(團隊)、500名左右外國專家,更大範圍集聚海內外創新資源,助力我市科技創新。

三、聚焦作風轉變,持續優化高水平科技強市建設的良好創新生態

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前期,局班子成員帶頭深入基層、深入創新一線,掌握第一手資料,發現問題不足。下一步我將按照“深、實、細、準、效”的標準,帶頭深化調查研究,抓好成果轉化運用,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實際舉措,切實推動科技工作創新發展。

一是抓政策,強化創新保障。圍繞貫徹落實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出臺加快推進新時代高水平科技強市建設的意見;圍繞創新主體的迫切需要,制定提高全社會研發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措施。

二是抓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創新重大科研任務組織方式,推行“揭榜掛帥”項目遴選、“賽馬式”資助、“里程碑式”考覈制度,深化科技創新治理改革,優化全過程創新生態。創新科技金融結合模式,成立市科創母基金,吸引創投機構“投早、投小、投科技”,探索科技保險服務,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融資“保駕護航”。

三是抓服務,突出科技惠民。持續開展“科技服務下基層百名博士進企業”活動,發揮好科技特派員產業服務團作用,邀請行業技術專家組成調研組,深入服務單位實地解決創新難題。加大科技對社會民生領域的支持力度,推動更多的創新成果惠及人民羣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