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農村黨建扶貧工作動員會發言

在2011年度省直機關農村黨建扶貧工作動員會上的發言<?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農村黨建扶貧工作動員會發言

同志們:

省委、省政府選派省直機關幹部深入貧困縣、鄉開展黨建扶貧工作,是一項重大舉措,意義深遠,爲我們學習鍛鍊和服務“三農”、服務基層提供了好機會。我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管理工作多年,有一些經驗教訓、得與失。去年,有幸被選派到**縣開展黨建扶貧工作,使這些年來工作的一些思考、疑惑或經驗也不斷地得到了求證。今天,受省委組織部委託,對農業產業化經營、黨建扶貧工作與大家做一些交流,把一些觀點說出來分享和討論,並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2010年全省農業生產情況

2010年對於農業生產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全省各級農業部門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科學應對特大幹旱等不利影響,狠抓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全面履行農業部門各項職責,實現了大災之年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和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目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主要農產品生產持續發展。糧食總產量1112.3萬噸,油菜籽產量51.62萬噸;蔬菜產量1154.6萬噸,同比增長6.4%;預計肉類總產量185萬噸,禽蛋15萬噸,牛奶5萬噸,水產品14.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9.1%、22.9%、11.4%和80.5%。除糧油因災減產外,“菜籃子”產品等主要農產品實現持續增產,既保障了市場供給,又增加了農民收入。

二是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產業化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保持快速增長,預計規模以上企業完成總產值350億元(不含菸酒),實現利潤20.5億元,上繳稅金13.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45.6%和17.5%。原99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133億元,上繳稅金5億元,實現利潤7.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9%、35%和8.8%。目前,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25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5600家。

三是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糧油作物面積穩中有增,經濟作物面積和比重保持增長。畜牧業繼續較快增長,增加值佔比提高1個百分點,草地畜牧業比重增加。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預計蔬菜、馬鈴薯面積均突破1000萬畝,茶園、果園面積達到300萬畝以上。農業結構和區域佈局明顯優化,經濟效益持續提升。

四是農業產值和農民收入較快增長。預計農業增加值實現613億元,增長4.1%。農民人均純收入3400元左右,實際增長9%左右,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2個百分點,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實現連續四年增長8%以上。

五是農產品質量總體安全可靠。據農業部組織抽檢,我省生鮮乳、豬肉、水產品監測合格率均爲100%,茶葉、蔬菜合格率分別爲90%和92.5%。全省未發生較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農產品質量總體上安全可靠。品牌農業快速發展,“三品一標”產品比重增加,市場佔有率穩步提高。

六是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有效改善。通過農機補貼項目新增購置機具13.11萬臺(套),受益農戶13.48萬戶,年末農機總動力1680萬千瓦。建成農村戶用沼氣12.9萬戶、大中型沼氣工程147處,清潔工程13處。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業服務體系等建設項目進展順利。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百村試點”初見成效,試點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500元。

二、**農業的特點和農業產業化基本情況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困惑,或者說是先天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產業集中度、規模化程度不高。長期以來,由於受自然地理等條件制約,使得我省產業發展在規模化、商品化等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我省國土面積92.5%的爲山地和丘**,73%屬喀斯特地貌,是全國唯一沒有**支撐的省份。耕地破碎,建國以來全省萬畝以上大壩47塊,隨着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加快推進,目前已不足20塊。加之農村居住分散,勞動力資源分佈不均衡等各種因素疊加,導致農產品生產分散,且沒有規模【儘管目前全省蔬菜1200萬畝、馬鈴薯有1000萬畝、水果250萬畝、辣椒220萬畝,但在招商引資的時候這些都僅僅是一串串數據,難以成爲吸引投資人的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馬鈴薯澱粉含量高,售價低,要上一個加工廠,就顯示出量不夠的問題,或者因爲交通運輸不便、成本高。再如茶葉2006年102萬畝,分佈81個縣,而目前310萬畝,僅**、**兩地茶園面積累計發展到150萬畝,佔全省一半以上。茶園面積在5萬畝以上縣(市、區)發展到15個,增長了五倍;萬畝鄉鎮發展到63個,萬畝專業村7個,5000畝至1萬畝專業村23個,這就較好地解決了集中度的問題】。二是產品商品化問題。廣大農村山高溝深,河谷深切,遠離**市和經濟中心區,交通長期滯後,加之沒有適銷對路的產品結構,缺乏宣傳推介,市場信息封閉等,導致很多具有潛力和獨具特色的產品商品率低下。好的東西不多,多的東西不好,有“貢品”“禮品”卻無商品的尷尬局面長期困擾我們。三是缺乏對產業和區域比較優勢研究。**差異性一直沒有很好的研究,規模化、區域化的問題又沒有很好的解決,基本還是自給自足的背景下發展的。我們究竟有什麼資源優勢,缺乏一個產業一個產業地系統研究,在推進產業發展上又缺乏一個整體思路和工作切入點,動輒就是我們生產規模小,缺乏理性分析和客觀判斷。另外,即便確立了比較優勢,又缺乏對產業發展的一份堅持與守望,不能正確處理好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財政增稅幾者之間的關係,對產業發展急功近利。最明顯的一條還是一個縣確立的優勢產業太多、大雜不明確、不突出,要麼8大產業、要麼6大產業……,由此可見,我們最需要的是建立發展產業的觀點。再加廣大農民羣衆物質基礎不雄厚,往往有好的想法也不能得以強力推進。我們常說沒有規模化、標準化原料基地就難以支撐規模化、標準化的農產品加工業,反之,也無法帶動形成規模化、專業化、區域化佈局的原料基地【比如以老乾媽公司爲代表的辣椒製品企業集羣,如果沒有辣椒、油菜等大規模的原料支撐,就不會有現如今**辣椒製品在全國甚至全球領先地位的結果】。

另外,沒有思路很難有成效,不能形成合力、聚集資源來推動產業發展。好的東西有時候也沒有人抓,比如**、大方、**的幹辣椒,**的苡仁米,**苦蕎,這些很大程度上是自我成長的。2006年以前,茶葉也基本上沒有人管,即使有人管也僅僅是試點示範,管怎麼種出來的問題,就種談種,市場在哪裏,發展多大規模更多都是感性的、憑經驗。以市場爲導向的觀點說得多但不牢固。

一方面感覺到**很多東西都很好的,品質是一流的,具有很多優勢。生態優勢:我們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作物生長期長、有利於幹物質積累,比如生產的蔬菜是甜的……深海魚長得慢、滋味好。24個縣土壤富含硒元素等人體需要的有益微量元素。我省山川秀麗,全省森林覆蓋率達40%以上,特別是處於貴廣沿線的**州和**州森林覆蓋率分別高達62.78%和47.56%。良好的森林植被給予了植物病蟲害天敵的良好棲息地,加之冷涼氣候,病蟲害相對較輕,特別是海拔在<?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1300米以上的地方,基本上沒有蟲害。衆多的山間盆地形成了理想的天然隔離區,有利於動物疫情防控。近年來我們發展的農村沼氣(目前全省建成沼氣池近300萬口),加上不斷加大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力度,探索形成了“畜沼糧(茶、菜、果)”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綠肥種植面積接近700萬畝,工業污染少,農藥、化肥施用量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所以說,我省是全國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的最理想地域之一。有位省領導曾經說過,**具體種什麼,養什麼,要看我省農產品在市場上最值錢的是什麼。現在來看,就是沒有受污染的農產品。因爲沿海所有開放地區,近些年工業發展快,面源污染相對較重。有生態就有未來,所以說,山川秀麗,生態綠色,質量安全,是**農業最具競爭力的優勢。**連戰先生到我省考察時讚譽**爲美麗之州、富貴之州。山川秀麗、氣候獨特,無污染或少污染、生態綠色,動植物種類品種多樣性等,也爲我們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區位優勢:從區位分佈和產品流向看,我省農產品主要流向珠三角區域市場,隨着**至**高速公路、快速鐵路建設以及縣縣通高速公路所帶來交通條件和物流條件改善,爲推動我們農業結構調整,發展夏秋反季節蔬菜、辣椒、馬鈴薯、茶葉、畜牧業等優勢特色帶來了重要機遇。另外,我省是西南交通樞紐,南下的重要出海**,在出口東盟,與其他省特別是北方省份比較有着運距短、成本低的優勢。因此,發展適度規模的精品農業是值得做的,正如**、日本等地發展農業的一些經驗表明產品規模不一定是最大的,但它一定是最好最貴的。產業基礎:省委 省政府出臺《關於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見》以來,各地堅持把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爲實施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抓手來抓。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規模迅速增長,在產業結構、組織形式、運行機制、區域發展等方面不斷髮展和創新,已形成新的農業生產主體和經營層次,在帶動農戶、優化生產結構、加快技術推廣、密切產銷關係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我省產業化經營從茶葉、乳業開始,經營領域不斷拓寬,現已基本實現糧食、油料、辣椒、蔬菜、水果、中藥材、肉類、蛋類、奶類、水產品、林特產品等產業全覆蓋。現有省級以上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251家,初步形成了以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爲骨幹,覆蓋全省農業優勢領域的企業羣體。2010年,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建有種植和保護撫育基地達到410萬畝,養殖430萬頭(只、羽),帶動農戶286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5600家,農民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從產業發展情況看,種植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烤煙和油菜兩大傳統產業產業不斷鞏固提升,全省油菜面積718.8萬畝,比2006年增長19.8%。糧食主要水稻、玉米和馬鈴薯面積分別穩定在1000萬畝以上。新興成長的優勢特色產業如茶葉種植面積310萬畝、蔬菜1248萬畝、水果320萬畝,分別比2006年增長210%、68.4%和79%。生態畜牧業快速發展,畜牧業佔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逐年提高。2010年肉、蛋、奶總產量185萬噸、15萬噸、5萬噸,分別比2006年增加21.3萬噸、 10萬噸和1萬噸。全省水產養殖面積52.5萬畝,水產品產量14.5萬噸,比2006年的6.7萬噸增加7.8萬噸。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特別是近十年來的實踐探索,我們初步確定了我省農業在全國具有比較優勢並且具有大規模生產基礎的生態畜牧業、蔬菜(含辣椒)、茶葉、馬鈴薯、精品水果、中藥材等六大優勢產業。

第一,生態畜牧業。近幾年,以草地畜牧業發展爲重點的生態畜牧業大省建設步伐加快,目前,在穩定生豬生產基礎上,以草食性牲畜爲重點的生態畜牧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各種畜禽總量大幅度提高,牛存欄量進入了全國第9名,豬存欄爲全國第11位,肉羊產業快速發展,啓動實施了“千萬只羊工程”。

我省常年飼草鮮綠,四季可供放牧,有利於畜禽生長與繁殖。同時深度切割所形成的立體氣候與光、熱、水等自然因素的組合,促成了我省發展畜禽品種的多樣性。畜禽品種資源豐富,全省有地方優良畜禽品種45個,產品具有耐粗飼、品種優良、肉質鮮美,土香純美俱全等特點。獨特的地理地貌形成的相對獨立自然環境,天然隔離條件好,既能有效降低疫病危害,又有利於動物疫病防控。

牧草資源也較爲豐富,可飼用種子植物5000多種,優良牧草260多種,生長季節長,可利用價值高。全省共有草山草坡545萬公頃,耕地退耕還草面積22萬多公頃,可提供飼草生產面積691萬公頃,相當於全省土地面積的40%。全省每年產草量近1.4億噸,經改良,產量可達1.8億噸以上。年產秸稈1100萬噸,目前利用率僅爲30%。

第二,蔬菜產業。我省夏季反季節蔬菜和特色辣椒在國內優勢明顯。水源及灌溉條件較好,類型多樣且富含有益微量元素的土壤,特殊的氣候和生態條件,不僅有利於實施蔬菜露地生產,且出產優質蔬菜。海拔1000米以上區域較廣,七月平均氣溫17.6-25℃,而且沒有沿海地區高溫、颱風等氣候影響,中、高海拔的蔬菜優勢產區在1000萬畝以上。此外,其它名優特產蔬菜資源豐富,特色突出,品質優良,開發潛力大。有140多種主要栽培蔬菜、700餘種野生蔬菜、300餘種食用菌,可鮮銷和加工,已形成了一批蔬菜產業基地。

我省是全國種植和食用辣椒最早的區域,特殊的光熱水土氣條件加上長期的品種交流,通過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形成了類型多樣、十分的地方品種資源豐富,主要類型就有近50個,如**北**椒,**、**、**北一帶的線椒皺椒,**中一帶的小牛角椒等。辣椒主要特點是:幹物質、維生素C、色素、脂肪類含量高,辣椒素含量中到高,粗纖維含量低到中,鹽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低,形狀、色澤和皮型優。

通過多年建設,以夏季反季節蔬菜、幹辣椒爲主導的蔬菜產業,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第三,茶產業。我省是茶樹的原產地之一。現有各種類型的茶樹品種資源600餘種,是我國保存茶樹品種資源最豐富的省份,是國內唯一兼具低緯度高海拔寡**的原生態茶區。山青水秀,一年四季雲霧繚繞,土壤微酸性,質地疏鬆,富含鋅、硒、鍶等微量元素,有24個縣富硒。自古高山雲霧出好茶,**高原出產中國最好品質的綠茶,爲國內茶界所公認。我省茶葉品質具有香高馥郁、滋味醇厚甘長、湯色嫩綠明亮等獨特的高原茶韻,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等指標名列全國前茅,同時秋茶與春茶品質相當。茶園開園時間早,採摘期長達7個月,春茶採摘期達40—50天。全省88縣中有81個縣產茶,適宜發展茶葉相對集中的優勢區域面積在750萬畝左右。以《中共**省委 **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茶產業發展的意見》(**黨發[2007]6號)爲標誌,我省茶產業發展進入快速成長期。目前,全省茶園310萬畝,居全國第四,綠茶省份第二,有機茶園面積居全國第二位。2010年茶葉產量5萬噸,綜合產值40億元。

第四,馬鈴薯。我省是全國馬鈴薯主產區之一,種植面積超過1000萬畝,位居全國首位。我省發展馬鈴薯產業具有獨特的優勢。我省大部地區適宜於馬鈴薯生長,被農業部列爲全國馬鈴薯主產區,全省88個縣(市、區)均有種植,其中有42個縣(市、區)被農業部規劃爲全國馬鈴薯優勢區。馬鈴薯品質較好,澱粉含量高,高的達20%以上,平均達到16%左右,西北部地區達17%左右,比北方省區高2個百分點左右。我省一年四季均可種植馬鈴薯,秋收薯、加工薯主要分佈於西北部地區,夏收薯、菜用薯遍及全省,具有周年生產優勢,是珠三角地區馬鈴薯的重要供應基地。尤其是4-5月上旬上市的費烏瑞它等早熟菜用型品種,爲**、**等少數幾個南方省區所獨有。且鮮薯可以露地儲藏,能滿足加工業每年7個月的原料供應,加工週期長,而北方省區僅可生產加工1個多月。同時,我省西北部地區爲馬鈴薯的天然留種基地,可以建成南方馬鈴薯產區重要的脫毒種薯基地。與國內**、**、**、寧夏、**等其他主產省區相比,我省與珠三角、港奧臺和東南亞等目標市場地緣相近,區位優勢明顯,運距短、耗損低、成本低。

第五,精品水果。我省果樹資源共43屬127種,從南亞熱帶水果到溫帶水果都能生產,主要以亞熱帶和溫帶果樹爲主。在我省發展適度規模的精品水果具有氣候優勢和果實品質優勢。光、熱、水豐富,雨熱光照同季,使果樹樹冠成形快、比北方果樹產區早1—2年進入投產期。早春氣溫回升快,物候期早,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果實花青素的形成、糖份的積累、酯類物質的轉化,果實轉色快,着色好,成熟期早且品質好。如嘎啦蘋果較**早熟20天左右,可溶性固形物高0.8-1.2個百分點;火龍果,較越南、**、**、**、**產火龍果甜度高、風味獨特、口感好、營養豐富。果實熟期跨度大,供應期長。同品種果實成熟期從低海拔區到高海拔區可持續1個月左右,從****縣到**中**區再到**北**區荸薺楊梅果實成熟期從5月下旬到6月20號左右,銷售時間長,容易形成固定消費羣體。省內市場需求量大,價格高。據調查,我省每年通過批發市場銷售的各種水果80餘萬噸,其中省外產區的果品佔80%左右,進口占9%。省內生產的櫻桃銷售價10元/公斤,枇杷10-16元/公斤,利潤空間大。由於交通條件的逐步改善,使我省水果可北上川**,南下兩廣,進入東南亞、港澳等沿**市,西出雲**,可進入泰國市場等,東進****直達**,具有運距短,運輸成本低,運輸損耗小等優勢;例如:蘋果在我國南方和東南亞市場的需求量很大,而長江以南僅有西南冷涼高地蘋果生態適宜區,且產量僅佔全國產量的2%。我省蘋果生產適宜區地處雲、貴、川、**四省區結合部,所產蘋果可銷往南方各省。

再說火龍果。目前,世界上生產火龍果的國家不多,主要有墨西哥、越南、以色列及**地區。我國大陸引進火龍果主要集中在**、**、**、**等,目前人工種植總面積不到2萬畝,總產量不足5萬噸,其中我省種植面積5000畝。我國年進口火龍果約10萬噸。但進口火龍果因路途遙遠,提前採收,果實成熟度低,口感不佳。我省**生產的火龍果果實的氨基酸、蛋白質、鉀、鈣、鎂、鋅、鐵、磷、硒含量均比省外生產的火龍果高,口感好,很受消費者喜愛。在**、**低熱區種植,定植第13個月可以開花結果,第三年畝產達2000公斤以上,開花結果時間可從4月底持續到11月份。每年可成批採果10~12次,能有效避開了果品過於集中上市的矛盾。

第六,中藥材產業。我省是全國著名的四大中藥材主產區之一,素有“夜郎無閒草,**地多靈藥”、“川廣雲貴,道地藥材”的美譽。全省中藥資源品種4802種,居全國第二位,其中植物藥4419種、動物藥301種、礦物藥82種(居全國首位)。全國重點普查的363個國家重要中藥品種中,我省有326種,佔90%。全省現有道地、名優、大宗、常用並具一定競爭優勢和種植規模的中藥材約30餘種,其中天麻、杜仲、石斛、半夏等道地藥材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豐富的中藥材資源爲**中草藥和民族藥業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目前,全省中藥材種植基地200餘個,種植面積100多萬畝,涉及110餘個品種。

這些優勢特色產業,是獨特自然資源的稟賦,是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推進的結果,也是多年來我們不懈探索、深化認識、持之以恆、狠抓落實的結果。這些產業都是在我省發展具有廣泛適宜的特點,儘管是我省優勢特色產業,但其發展過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問題。比如發展生態畜牧業,關鍵是做好良種繁育,一方面怎樣引進和繁育適宜本地養殖的畜禽品種和地方優良品種,另一方面如何防控疫病,不把養殖小區、養殖場建設在河流、大路邊上,有利於疫病防控。馬鈴薯產業關鍵是要解決好原料運輸問題,另外就是專業化要針對珠三角和東盟市場,大力發展費烏瑞它等菜用型馬鈴薯。夏秋反季節蔬菜的關鍵是冷鏈物流、長距離調運的問題。中藥材生產強調了很多年,省委省政府也開了大會,但中藥材的種植與原料基地建設由於沒有專項資金的引導,看起來大家都管、實際上沒有部門真正來管。**是全國四大中藥材產區,而目前中藥材原料基地的規模和數量與之很不相稱,道地藥材原料的匱乏,導致我省的中藥原料除少數品種外,大部分從省外調入,這已成爲制約**中藥現代化發展的瓶頸。其他產業也存在類似問題。

三、如何項目扶貧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經過這些年的艱苦努力,扶貧開發工作已從解決溫飽問題逐步向實現小康推進;從過去以戶、村爲主體逐步轉向以鄉鎮、縣爲主體區域推進;因此,今後,我們扶貧開發工作要按照這一思路和方式來抓落實。解決貧困地區的農民脫貧致富,工業化、城市化、服務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都是一條路子,但是就目前和今後的外部環境以及農民自身的文化素質、技能等來說,靠外出務工實現增收已越來越困難。我們仔細思索和認真研究,能普遍惠及農民、較好解決農民增收問題的辦法還是主要靠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這個是大多數農戶都能做、惠及面廣的產業。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三化同步”進程中,農業是基礎,是戰略性產業,糧安天下,是工業的原料來源和城鎮農副產品供應的源泉。但是,發展農業需要有愛心、耐心和信心。農業生產受季節性、週期性等自身特點和自然氣候條件影響,面臨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雙重考驗。農業既是一個見效慢,財稅貢獻率低的弱質產業,又是一個惠及面廣的民生產業,因此我們說對農業要充滿愛心和耐心。這些年來,通過實施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了初步成效,奠定了一定基礎,同時也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發展氛圍,大浪淘沙形成了一批優勢產業基地、產業集羣,因此我們要堅定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的信心。

總之,講推進扶貧開發就是區域推進產業化扶貧,怎麼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並從中實現較大增收,需要立足當地優勢和特色,採取農業產業化經營方式,需要項目推動,需要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相關組織的有力帶動。

我結合對產業化經營的一些思考,談幾點建議,與大家交流互勉。

一是發揮比較優勢,加強規劃指導。比較優勢是農產品競爭力和區域佈局的基礎。首要的是要研究比較優勢,系統調研的基礎上,反覆討論,形成共識,有唯一性的、原產地的或有比較優勢的我們就發展,比較優勢明顯的我們就發展多一些,規模做大一點。我們認爲,**農產品的比較優勢很多,主要體現在生態優勢、產品品質、區位優勢、勞動力資源能源資源富集所帶來的低成本競爭優勢等方面,比如,氣候方面,我們沒有風暴、颱風等惡劣氣候,我們針對珠三角區域市場的夏秋冷涼蔬菜,高海拔地區可以實現蔬菜的露地栽培和週年生產。馬鈴薯澱粉比**、**等主產省區的含量高2個百分點(1個百分點帶來大約150元—200元/噸的利潤),可以週年供應;加工週期長,可以從4月生產至11月,而北方產區受氣候影響僅能生產2—3個月;再加上食用型馬鈴薯主流市場珠三角與東盟等地,我們離這些市場近,運距短、成本低(這一點在水果上表現尤其突出,運距短、產品破損率低)。生豬肉質好、含水率較周邊省區地低1至2個百分點。總之,比較優勢應當成爲明確發展方向、確定優勢主導產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重要依據,而且要放置於全國、全省這個範圍來考量、定位、謀劃。我們對比較優勢的認識一旦確定下來就一定要沉下來做,盡到我們的認識水平來做,然後不斷提高認識、調整。比如說茶葉全省確立了40餘個主產縣,最終成就20個縣就可以了,活一批、死一批,這樣產業就做大了。還有,隨着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土地資源稀缺性和價值的提升,必然帶來新一輪的產業轉移,茶葉我們的合格率均在95%以上,而**、江**80%左右,農殘的問題,有人說喝茶就是喝農藥,質量安全是第一位的也是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再如過去**的蘋果,如今**西成爲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蘋果基地,產業轉移成爲必然趨勢。

我們要始終相信,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如:石漠化地區像**板貴、**的很多地方,滿山都是石頭,現在種植花椒、砂仁、金銀花,一畝地產值可達幾千萬把塊。大家認真觀察,在任何地方種植或養殖的東西,總有那麼一兩樣,既適宜當地自然稟賦、氣候、土壤條件,又有市場需要,所以說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也就一定能夠找出具有優勢的產業。再加上馬鈴薯、辣椒、夏秋反季節蔬菜、茶葉、中藥材等種植及畜禽養殖等這些產業都是**的優勢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廣闊的市場。

明確了優勢產業發展方向,就要立足於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合理佈局,科學規劃,不僅要形成一個區域內優勢產業發展規劃,而且縣、鄉、村對一個區域的產業發展,要通過調研,參觀學習並進行宣傳發動等形式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最好是將發展規劃以人大審定通過等形式確立下來,形成法定化、制度化的東西,切勿因人而異、因人廢事。要一屆班子接着一屆班子幹,屆屆班子培育發展當地優勢產業的戰略定位上保持高度一致,並在領導班子、各部門及農民羣衆中形成共識,形成延續性的工作團隊,所不同的只是採取的措施、抓手、工作重心等會隨着產業基礎、市場環境發生變化而變化。要形成抓組織發動、推動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這樣纔有利於實現產業發展具有連續性,引導和促進各種生產要素向優勢產業聚集,形成特色支柱產業,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這樣才能不斷地夯實產業基礎,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扶貧工作隊的工作也是如此,工作上要有連續性。上一屆扶貧工作隊制定有規劃,新一屆工作隊在不斷校正的基礎上,按照年度工作計劃和三年工作規劃要求繼續推進。同時,要突出圍繞發展優勢主導產業,重點在宣傳發動、轉變羣衆觀念、幫助搞好基層組織建設、解決羣衆實際問題、謀劃區域長遠發展上下功夫。要加強對已經啓動建設項目的督促落實,在產業培育上,要一以貫之,持續推動,堅持“長短結合、以短養長”。

二是加強產業統籌,延伸產業鏈條。產業發展是勞動、資金、技術乃至管理等生產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實踐表明,推動產業化經營,不能就種談種、就養談養,不能就一個產品、一個產業孤立地抓,需要從整個產業鏈條、產業配套抓起,需要考慮產品和產品之間、產業和產業之間的聯動發展,需要統籌區域之間的功能配置。促進產業集聚,發揮比較優勢、產業配套集聚功能和規模效益,使優勢資源、優勢企業向優勢產業、優勢區域集聚。要實施產業統籌,不斷增強產業關聯度,做好優勢特色產業生產季節、茬口有效銜接,同時,從產加銷各環節,從產品物流、生產技術、市場信息、加工增值、組織形式等方面統籌考慮、合理佈局、有機結合、協調發展,以提高產業發展整體效益。比如說**北馬鈴薯可以考慮與苦蕎間套作;幼齡茶園可以間套作黃豆花生、蔬菜等矮稈作物,已管促收、以短養長;在優勢農產品產區,重點配置養殖小區或規模養殖企業、沼氣池等,推進豬—沼—菜(稻、果、茶)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再比如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就需要把生態園區、鄉村旅遊、新農村建設等有機結合等。抓集中度、抓大基地,是基本原則。要通過實施產業集中,不斷提高產業集中度,圍繞生態畜牧業、蔬菜、茶葉、馬鈴薯、辣椒、精品水果、中藥材等優勢特色產業,培育發展一批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生產的產業基地,切實解決我們過去“好的東西不多,多的東西不好”的問題,實現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的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抓市場、抓推介、抓流通,是確立方向、吸引社會資源資本關注並進入產業的前提。抓市場主體、抓企業和企業集羣、抓組織化抓合作社,是工作的重要着力點。抓產業互動、抓協調配合,是推動產業成長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另外,抓科技支撐,沒有成熟的工藝是支撐不了一個產業的興起的。講大產業大思路可持續發展,講共識講合力,講“大扶貧”,都離不開這些。

三是突出重點,提高產業集中度、規模化和標準化水平。第一,要始終堅持圍繞優勢產業、龍頭企業和市場需要建基地。建設規模化原料基地,是產業化經營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大規模的原料基地,才能支撐大規模加工企業、集團或加工企業集羣,反之,也只有大的加工企業或企業羣體,才能輻射帶動大規模的原料基地。因此,我們建基地和培育農產品加工企業之間是“雞”和“蛋”的關係,兩者相輔相成,互爲依託。關鍵是要解決產業集中度、規模化、標準化問題,圍繞優勢主導產業,實施整村推進,有一個重要的觀點是以農戶爲主體,實現專業化生產,如今勞動資源相對稀缺,誰能吸納勞動力,專業盯着一個產業上,誰就擁有最後的競爭力。一個村、一個鄉、一個縣地來推進,形成產業支撐,解決我們過去“好的東西不多”的問題,有了產業規模,按照市場的法則就自然有加工、流通企業集聚,資源也自然集聚並實現有效配置。比如說茶葉,這幾年省裏每年50萬畝規模的速度推進,全省引進工商資本、民營資本**茶葉企業178家,投資6.8億元。有了產業基地、有了產品,先找當地效益好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省級的、國家級、省內外的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經營要找準切入點。這個切入點之一就是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怎樣找市場?關鍵是找龍頭企業,與企業聯合建原料基地、簽訂原料購銷合同等。一個產業要有一個企業集羣,引導優勢企業逐步向優勢區域集聚,一個產業沒有一個企業集羣並且向優勢區域集聚,就不會有產業**。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是要抓速度,發展產業機遇來了就要大幹快上(領導重視、資源整合、政策措施力度大),一步落後則步步落後。第二,要推進基地的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強調區域化佈局,一個是一定要生態適宜,具有比較優勢,一個是爲了解決好專業化生產的問題。只有解決了區域化佈局,提高了產業集中度,進而實現農民專業化生產,就能在勞動力、技術、市場、物流等配套上,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發揮規模效益。集中度的一個好處是騙不了人,行政成本低,分散了,爲人可以、胡亂花錢可以。有了區域規劃佈局,在此基礎上還要分清輕重緩急,突出重點,實施整村、整鄉推進,打造一批專業村、專業鄉鎮,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多鄉一業或一縣一業。第三,要推行標準化生產,保障質量安全和產業發展可持續發展。抓標準化和抓產業發展一樣大、一樣重要,現在發展產業關鍵就是質量安全,有了質量安全,產業發展就只是早晚和快慢的問題,沒有質量安全就是有沒有這個產業生存發展的問題。大力發展品種、品質、品牌“三品”農業,着力解決好“多的東西不好”的問題。如茶苗,可以先從省外調入,同步需要建設苗木基地,這樣苗木運距短、失水少、成活率高、質量有保證。同時,要合理安排品種結構。從品種上講,一定要堅持以市場爲導向,選擇適銷對路的品種。我省馬鈴薯的面積、產量都位居全國前列,儘管較好地解決了規模化的問題,但菜用型薯由於品種的原因,備受珠三角和東盟市場青睞的費烏瑞它品種其芽眼淺、個頭小、色澤好,但是我們量少,不能穩定供應;而在加工上由於原料收購、運輸的問題以及環保等因素的影響,加工配套能力差,其產值、效益與其規模是不相稱的。從品質上講,要圍繞生態優勢做足文章,我們地處雲貴高原,工業污染小、化肥、農業施用量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再加**海拔地區作物生物週期長,有利於幹物質積累,這些都使產品品質特色鮮明。據**光明食品集團的介紹,在**市場,只要是來自**的產品,消費者很快就會接受,在**消費者心目中“**”一定程度上就是生態、優質、安全產品的代名詞。要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積極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和原產地保護工作,加強質量安全監管,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從品牌上講,要加強對產業宣傳推介,注重拓寬市場渠道。比如全國農交會、茶博會等,我們採取集羣式參展的形式參加了各類交易會,一些企業在因此拓展了市場,尋求到了經銷商和合作夥伴。

四是培育龍頭企業,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龍頭企業既是生產中心、加工中心,又是信息中心、服務中心、科研中心,是資金積累、人才聚集、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始終站在市場的最前沿,培育龍頭企業是產業化經營的關鍵,龍頭企業內聯基地、外接市場,可以對農民實施全方位的帶動,也是實現加工轉化和延伸產業鏈條的關鍵環節。實踐表明,龍頭企業在產業化中的主導作用已越來越明顯。我們要加快培育一批有競爭優勢、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總數達到251家,實現了龍頭企業在各優勢產業和優勢產區的全覆蓋,有利於促進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向優勢區域、優勢企業的集聚,進一步整合生產要素,提高集約化程度。要根據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佈局狀況,引導和推動龍頭企業合理佈局。引導工商企業、鄉鎮企業進入農業領域,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工商企業、民營企業及外資企業參與產業化經營,做強做大龍頭企業規模。要堅持因地制宜,大中小並舉。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要在開拓市場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方面爲農業產業化經營起示範和導向作用。中小型企業可在側重於農產品原料收購和農產品初加工的基礎上,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逐步形成小而精、小而特的加工羣體,在生產和經營上與大企業形成互補,防止產品結構雷同和低水平競爭。

五是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升農民進入市場組織化程度。多年的實踐證明,合作社已成爲推動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內聯基地、外接市場,是農民與企業、市場間建立和完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利益聯結機制的橋樑紐帶,是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組織化程度的重要載體,它在產前服務、產中指導培訓、產後產品收購以及初加工等方面有着其他主體無法替代的作用。而且合作社辦企業,企業興辦或帶頭領辦合作社已成爲趨勢。因此,我們在指導和幫助農民調整結構和發展生產,不能僅僅就種談種、就養談養,不能把眼光和思路侷限在生產上,要在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市場主體地位方面下功夫,把生產同類農產品的農戶和相關企業、經紀人發動組織起來,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依法建立合作社,同時對已有的合作社要幫助健全章程和建立完善其他內部管理制度,引導規範發展。把農民生產經營的產前、產中、產後等具體服務(比如生產資料供應、技術培訓和指導、產品收購以及市場信息服務等)交給合作社去做,把爭取來的相關涉農項目交給或依託合作社實施,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增強貧困的“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