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鎮委黨校校長備課班上的授課稿(精選多篇)

第一篇:鎮委黨校校長備課班上的授課稿

鎮委黨校校長備課班上的授課稿(精選多篇)

文章標題:鎮委黨校校長備課班上的授課稿

同志們,大家好!今天很高興能夠和參加第十七期鎮委黨校校長備課班的學員們一起學習和探討“三農”問題。下面我先給大家介紹當前我市“三農”工作的發展情況,歡迎大家互動交流。

一、我市“三農”工作發展基本情況

目前,全市有建制鎮35個,行政村1146個;從地域上看,全市7434平

方公里的土地,扣除中心建成區和上述幾個區(市)的建成區面積,剩下的約6300平方公里的廣闊大地都屬於農村地區。全市有農村人口227萬人,佔全市戶籍人口的31%;農林牧漁從業人員74.8萬人。全市耕地面積爲202.4萬畝。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快中心鎮建設爲龍頭,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穩步推進農村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大力開展農村富餘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逐步走出了一條有特色的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新路子。

(一)中心鎮建設加快推進。[本站-找文章,到本站]

從2014年開始,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今日中心鎮,明日衛星城”的發展目標,遵循“統籌兼顧、優化佈局、管理高效、各具特色”的原則,規劃建設16箇中心鎮,按照中心鎮鎮區面積達20平方公里、可容納20萬人左右的標準,通過10年左右時間,把中心鎮建設成爲環境優美、生態優良、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現代化新型城區。通過不斷增強中心鎮產業集聚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逐步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新格局。

爲確保實現戰略目標,市委、市政府先後出臺了《關於加快我市農村中心鎮村建設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快中心鎮建設的決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促進中心鎮建設和發展。一是從規劃建設和經濟發展、戶籍管理、農民培訓、就業、社保、教育、計生以及資金投入等方面爲中心鎮建設提供政策保障,加大扶持力度,明確要求市、區(縣級市)兩級財政每年安排每個中心鎮(南沙區萬頃沙鎮除外)1500萬元統籌建設資金,各有關職能部門專項資金要向中心鎮建設重點傾斜。二是嚴格按照可持續發展和現代化衛星城的要求,高起點編制中心鎮的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用現代化的城市理念推進中心鎮建設,提高建設和發展水平,徹底走出傳統小城鎮建設的舊模式。目前,全市16箇中心鎮已有14個編制完成總體規劃(花東鎮規劃方案正在招標,萬頃沙鎮規劃編制工作處於準備階段);太平鎮、獅嶺鎮、江高鎮、炭步鎮、大崗鎮被選爲試點鎮,率先開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三是合理安排中心鎮基礎設施佈局和建設時序。在全面加快各中心鎮發展的基礎上,選擇幾個區位優勢明顯、建設和管理水平較高、產業和人口集聚功能突出的中心鎮,重點加以扶持,力爭在較短時期內使若干個具有示範效應的中心鎮率先建成廣州的“衛星城”。四是同步規劃、同步推進中心鎮給排水、供電、供氣等公共設施建設,認真解決好中心鎮鎮區城市功能配套問題,進一步改善中心鎮居住和創業環境,不斷強化中心鎮城市服務功能。五是明確提出各中心鎮爭取在2014年之前,實現建有1所省一級學校、2所市一級學校和1所二級甲等醫院的目標。六是堅持把產業集聚和人口集聚作爲加快中心鎮建設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努力吸引一批大的招商引資項目落戶,加快形成中心鎮各具特色的支柱產業,帶動中心鎮人口集聚及其他各項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目前,全市16箇中心鎮的建設工作已經全面展開,中心鎮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中心鎮城市功能不斷完善。截至2014年10月,各中心鎮建成或在建基礎設施建設項目450多個,涉及道路交通、供排水、供氣、垃圾處理、通訊、文化體育設施、環境改善工程以及商業配套設施等各個方面,進一步改善了中心鎮生產、生活環境,增強了中心鎮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爲中心鎮進一步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中心鎮產業集聚功能進一步增強。兩年多來,各中心鎮累計引進投資項目900多個,合同投資額累計超過150億元,實際投資近100億元。2014年,全市16箇中心鎮共實現工農業總產值約1107億元,同比增長23;完成兩稅收入40億元,增長28。中心鎮已經成爲中心城區產業轉移的重點區域和我市經濟新的增長點。三是中心鎮人口集聚作用日益凸顯。2014年,各中心鎮共培訓農村富餘勞動力27500多人,成功轉移就業40800多人,約佔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的70。四是中心鎮建設與管理水平顯著提高,環境綜合整治取得顯著成效。通過加強對中心村和農民建房的規劃指導和管理,引導農民有序建房和農村建設有序發展,改變過去只見新房、不見新村的現象。

(二

)都市型現代農業持續發展。

2014年,全市農業總產值220.44億元,比2014年增長26.1,年均增長4.7。我市農業總產值在全省排名第三,僅次於茂名、湛江,但單位耕地面積產出水平分別是全省、茂名和湛江的1.8倍、1.3倍和2.3倍,以佔全省6%的耕地創造了佔全省10%的農業產值。

我市農業在國民生產總

值結構中,僅佔2.5;但比重低,不代表無足輕重。首先從實際需要來看,比重再低,但農產品是日常生活不可少的東西;其次從經濟理論上分析,農業基礎地位的“基礎性”,不是因爲比重大,而是在整個經濟結構中,它是從根本上制約其他部門發展而成爲它們的前提;再次從廣州農業的成果看,其實際產出遠不止統計的數值。在現行的統計體系中,以下幾方面是不作農業統計的:一是農產品進入工廠加工,統計在工業產值中;二是農產品進入市場流通,統計在服務業產值中;三是生產農產品所消耗的物資和農產品收成後的系列服務創造的價值,分別統計在二、三產業中。如果按農業直接關聯的口徑進行統計,我市都市農業產供銷總收入去年達693億元;從農業對我市二、三產業的支持上看,以農產品爲原料的加工業產值約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4,農產品銷售額約佔全市商業零售總額的20。

同時,我市農業還有不可磨滅的“三大貢獻”:一是爲上千萬人口的城市提供豐富的農產品。不僅解決了廣州本地常住人口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而且廣州還是周邊地區農產品的集散中心。二是爲城市發展提供公共生態環境。農業是製造綠色植物、淨化工業污染、改善生態環境的唯一的產業部門,爲城市發展默默地提供了作爲公共產品的生態環境。三是爲近三分之一的居民提供居住發展的基本條件。“三農”工作直接關係到全市227萬農民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福利政策的實現。

“十五”期間,我市農業逐步實現了從城郊型農業向都市型現代農業的轉變,在區域佈局上形成了近郊、中郊、遠郊等不同圈層的區域結構,在功能開發上形成了兼顧生產、生態、生活等三大功能協調發展的結構,在產品形態上形成了滿足食品、工業原料、精神產品等層次豐富的產品結構。

1.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列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206萬畝基本農田是我市農業生產能力的基礎。我市從1995年開始,對列入標準化改造的146萬畝農田和連片面積300畝以上、共12萬畝的魚塘進行改造,按照溝、渠、田、林、路、橋、涵、閘全面配套的要求,大力推進農田標準化建設,依靠科學做好土地的深度開發。從1995年到2014年,我市各級政府已累計投入13億元,完成了76.7萬畝農田和3萬畝魚塘的標準化改造任務,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進一步鞏固,農業防災減災能力進一步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據統計,標準化整治後的耕地利用率普遍提高3,農民出租耕地收入普遍提高30-50,高的甚至達一倍;標準化改造後的魚塘的產量、產值、利潤增幅均在50以上,如2014年我市投入3530萬元用於2.16萬畝魚塘的標準化整治後,多數魚塘的畝產與產值增幅達100%,畝利潤在5000元以上,有的甚至達到1萬元以上,塘租普遍提高了100%,有效提高了漁業生產能力,增加了農民的地租收入。並且由於交通改善,增強了招商引資的能力,有力地推動了水產業的規模化、企業化經營。如花都區炭步鎮魚塘標準化整治項目開工後,就引進了2家企業落戶經營。

2.都市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我市農業區域按近、中、遠郊三個圈層佈局,即第一圈層主要包括天河、黃埔、芳村、海珠區和白雲區近郊,側重以花卉、林果、草坪等綠色園藝產業爲主,嚴格限制發展畜牧、水產業;第二圈層包括番禺、花都區和增城、從化市靠近廣州市區的部分地區和白雲區的邊遠鎮村,主要是因地制宜地發展優質谷和蔬菜業、林果業、花卉園藝業、畜牧業、海洋和淡水養殖業、種子種苗業和觀光休閒農業等七大主導產業,以及農產品加工和流通業;第三圈層包括番禺、花都區和增城、從化市離廣州市區較遠的地區,致力於建成廣州名特優稀土特產、反季節農業、特色農業、生態農業、生態林業、休閒度假農業的重要基地。目前,基本完成了第一圈層畜牧產業轉移和二、三圈層優勢產業基地佈局,農業區域佈局得到進一步完善,形成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帶。已規劃、建設了10個蔬菜基地、5個水產基地、8個水果基地、5個花卉標準化示範區和5000畝鮮切花生產基地,逐步實現菜、畜、漁、果、花五大支柱產業的基地化,規模經營面積達64.6萬畝,成爲我市農業現代化的示範區。其中,水產業形成了東部萬畝優質淡水魚,南部10萬畝鹹、淡水魚,西北部10萬畝加工原料魚,西部觀賞魚和北部山區特種水產的區域優勢產業帶;花卉業已基本形成北部(從化市)以鮮切花、高山花卉爲主,中部(花都區、白雲區)以優質盆花、盆景爲主,西部(原芳村區)以流通集散市場爲主,東部(增城市、蘿崗區)以球根、宿根鮮切花爲主,南部(番禺區、南沙區)以觀葉植物、綠化苗木爲主的區域優勢產業帶;水果業逐步形成了南部香蕉、早熟荔枝,中部優質荔枝和石硤龍眼,近郊優質小水果、羅崗甜橙,北部落葉水果、加工型水果等有一定競爭能力的區域性水果優勢產業帶。

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優勢產業發展迅猛,蔬菜、水果、花卉佔種植業的比例由2014年的76%提高到2014年的85.5%,畜牧、漁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37.68,蔬菜、花卉、水果、水產、畜牧五大產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82.3;觀光休閒農業等新興都市農業產業蓬勃發展,種子種苗等服務型產業漸成氣候,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達16.3億元,列全省第一,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3.農業產業化經營進一步推進。一是扶持龍頭企業發展。我市堅持“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對有實力、有帶動能力,在農產品流通、加工和科技等方面有成效的龍頭企業,不分所有制和經營形式,經考評合格都列爲龍頭企業,並在資金、用地、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一視同仁地給予支持。經過幾年的培育和扶持,目前全市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50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省級龍頭企業8家。實現銷售產值52億元,帶動農戶21.9萬戶(約佔全市農戶總數的1/3),帶動農民增收1.45億元,農業出口總值的大部分來自農業龍頭企業。二是抓好都市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建設。市級以上都市型現代農業示範區增加到20個,總面積達12萬畝。其中包括2個水稻示範區、6個花卉示範區、5個蔬菜示範區、4個水產示範區、2個水果示範區和1個農業科技綜合示範區。2014年20個市級農業示範區實現農業總產值33億元,以約佔我市5的耕地總面積實現了16的農業總產值。三是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我市從2014年開始累計投入200多萬元專項資金,作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啓動資金、科研推廣及技術培訓經費,較好地保障了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和運作。目前,全市較規範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含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44個,會員(社員)6415人,帶動5.9萬農戶,基本覆蓋了蔬菜、畜禽、嶺南果業、花卉、漁業等多個特色優勢產業。如增城市小樓鎮有悠久的冬瓜種植歷史和較大的種植面積,成立了冬瓜行業協會後,帶動冬瓜全年複種面積達15000畝,全鎮有1500多戶農戶從事冬瓜種植,鮮冬瓜遠銷上海、山東、新疆等地,還出口到俄羅斯。

4.農產品流通加工進一步發展。依託便捷的道路交通運輸體系,我市着力打造一批規模大、輻射面廣、示範性強的中高級批發市場,以廣州花博園、嘉禾生豬、江南蔬菜、黃沙水產四大批發市場爲核心,形成了中心批發市場、產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協調發展的農產品流通體系。目前,全市交易面積5000平方米以上的批發市場有70多個,年交易額超過200億元,其中僅四大中心批發市場交易額就達176.2億元,有力促進了農產品流通,不少農產品已初步形成影響全國的“廣州價格”;由廣州農產品批發市場常年流通到廣州和珠三角洲以及全國各地的農產品品種達100多個。如江南蔬果批發市場成爲廣東果菜流通的重要樞紐和港澳水果進出口重要基地,去年蔬果總成交額100.13億元,連續兩年位居全國蔬菜批發市場十強前列。農產品國際市場開拓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產品銷往138個國家和地區,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農產品出口總值達4.8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我市大力扶持蔬菜、水果、水產品等農產品保鮮加工業的發展,發展名優加工產品。在全市50家農業龍頭企業中,有30家從事或涉及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務,從玉、東昇、農藝等一批龍頭企業都建立了真空預冷、低溫儲藏設備,對產品進行分揀、包裝、冷藏,打響了“東昇”、“從玉”等品牌;市果樹所建設年加工能力5000噸果汁生產線,拉動了加工型水果的發展;從化佳荔、順昌源、華隆等一大批荔枝加工企業的發展壯大,有效解決荔枝銷路問題;龍豐園、順昌源等青梅加工企業,基本解決了從化北部山區5萬多畝青梅的銷路問題。“九五”期末我市水產品年加工能力不足萬噸,“十五”期間取得大發展,羅非魚加工出口實現零的突破,現有廣州鷺業、陸仕和恆發水產3家水產品加工廠,共有13條加工生產線,其生產的羅非魚和叉尾魚片全部出口歐美市場,全市水產品的年加工能力近10萬噸。在龍頭企業帶動下,農產品加工出口不斷髮展,全市農產品加工產值達900多億元。

5.科技興農成效進一步發揮。提高農業效益,必須以科技進步爲動力。“十五”以來,我市農業圍繞都市特色農業生產,着力推進市屬農業科研機構改制,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健全以農業龍頭企業爲主體,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爲依託的新型農業技術開發與推廣體系,實施農業科技推廣項目招投標制度,普及農業科技,推進農業信息網絡向基層延伸,共取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10多項,引進和培育了600多個農業新品種,推廣先進適用新技術100多項。種雞人工受精、鋼架大棚基質育苗技術,荔枝回縮、換種技術,無病苗圃育苗和規範化栽培等技術得到推廣應用;恢復發展了特色傳統品牌蘿崗甜橙;荔枝冷藏保鮮技術能使荔枝保鮮期達40天,能夠大量遠銷歐美和日本;大花蕙蘭新品種選育取得階段性成果,使該品種國產化成爲可能。目前,全市主要農產品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90%,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70%,農業科技貢獻率達52%,均位居全省前列。農業機械化和設施化水平也有較大的提高,勞均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3.2千瓦。

6.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關係到廣大人民羣衆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是新時期農業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應對入世挑戰、提升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從2014年起,我市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制定(修訂)了農業地方標準160多項;建立市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26個,其中國家級3個、省級4個;獲得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定的產地369個,無公害農產品185個;獲得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的農產品分別達到106個和103個,創建省名牌產品(農業類)18個和市名優農產品91個,大大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目前初步建立了較爲完整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農業龍頭企業和重點產業基地基本實現了標準化技術的普及,產地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0%以上。同時,市級、區縣級監測中心、批發市場、農業企業四級農業標準與質量檢驗檢測網絡逐步完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加快推進,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動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較大提高。

(三)農民增收減負成效顯著。

1.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十五”期間,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速度分別爲5.9、6.4、5.1、8.1和6.9,年均增長6.3,2014年達到7080元,在全國大城市中保持前列;如果把5年來近郊約40萬“農轉居”人員的收入計算在內,我市農民收入增速和絕對值更高。從農民收入結構來看,隨着平均每年5萬名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農民工資性收入年均增長10,去年達到4217元,佔農民收入的60;隨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農民從事農業經營收入逐步扭轉了下降的趨勢,去年達到1187元,同比增長10。

2.農民減負成效明顯。一是加大整治力度,全面清理涉農收費項目。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對涉及農民負擔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重新審覈工作,取消不合理的、過時的和無依據的收費項目,降低過高的收費標準;抓好涉農稅收、價格和收費公示制、農村中國小義務教育收費一費制、農村訂閱報刊費用限額制、涉及農民負擔案(事)件責任追究制等“四項制度”建設,深入開展涉農收費專項治理。重點抓好農民建房收費政策的落實工作;對農業生產性費用中不合理收費和搭車收費進行專項整治,農業供水嚴格執行“受益繳費,計量收費”的原則;農村用電堅決糾正亂加價和搭車收費行爲,落實城鄉用電同網同價政策;減少農機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規範收費行爲。全面取消了鎮統籌、村提留、農村教育集資等專門面向農民徵收的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基金、集資,建立和完善了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農村中國小義務教育收費實行了“一費制”,農村訂閱報刊嚴禁行政命令攤派。目前,全市有農村的八個區和兩個縣級市的所有鎮、村、學校、醫院,有關政府部門和單位向農民收取的各項行政事業收費、政府定價的公用事業價格和經營性收費,都按規定製作了公示牌或價目表,公開明示。全市建立涉農收費公示牌1254個,設立投訴舉報電話120多個。大部分鎮村訂閱報刊支出額度控制在規定限額範圍內,沒有出現違反省的規定採取行政命令攤派報刊徵訂任務情況。二是調整農業稅費政策,實現了農業“零稅賦”。我市從2014年5月份起率先開展農村稅費改革,通過取消農業特產稅、屠宰稅,特別是從2014年1月1日起,全市提前免徵農業稅,年減少農民稅費負擔近億元,全市200多萬農民實實在在地從“零稅賦”中受益。農民收入、負擔的“一增、一減”,使我市農民人均“淨收入”比“九五”期末增加2014元以上。爲確保免徵農業稅後,農民負擔不反彈,我市加強了稅費改革財政轉移支付資金落實情況監督,加強了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情況的監督管理。同時,還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去年共安排1.3億元資金用於負擔原來從農民收費中支付的基層組織運轉和教育等鎮村開支,確保了農村基層組織的正常運轉和義務教育經費的正常需要。

3.農民轉移就業力度加大。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是推進農村“三化”,將人口壓力轉化爲人力資源優勢的重要途徑。近年,我市大力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按照勞動就業城鄉統籌、勞動力市場城鄉統一、勞動者就業城鄉平等的“兩統一平等”的要求,制定了《關於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若干意見》,建立健全“三個機制”:一是建立健全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機制。從市、區(縣級市)到鎮村層層建立勞動就業服務機構,將城市就業培訓服務工作延伸到廣大農村地區,建立18歲至45歲農村勞動力資源狀況信息庫,完善勞動力市場硬件建設,形成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就業服務網絡,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二是建立健全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機制。實施“青年農民科學技術知識技能培訓工程”,每年培訓1萬人;市財政每年投入2014萬元資助5萬名農村勞動力參加培訓;對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貧困戶,按每個學生每年2014元的標準,資助一名子女免費到技工中專學校讀書。三是建立健全農村勞動力培訓與轉移就業激勵機制。對參加培訓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和《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證書》的農民,分別給予200元和500元的補貼;對就業服務機構或村委會,每介紹一名農民就業並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分別獎勵50元和100元;對招用一名本市農民就業並簽訂一年以上合同的單位,政府代繳一年的工傷保險金;對參加職業技能鑑定的農民,一律按合法收費標準的60給予優惠;本市農民與城鎮下崗失業人員一樣,實行全免費職業介紹和職業指導。“十五”期間我市共培訓農民近12萬人,80以上的受訓農民實現轉移就業。

(四)農村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1.農村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基礎設施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載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着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動城市公共資源向農村延伸,着力推進三大工程建設:一是農村“五通”工程(通電、通電話、通自來水、通水泥路、通有線電視)。在2014年底已完成全部行政村“五通”任務的基礎上,繼續推進“五通”工程向自然村延伸,到去年底,共投入9000萬元完成了401條100人以上自然村的通水任務;安排了1600萬元補助資金,完成100公里水泥路面村道建。除從化、增城部分邊遠地區外,全市50戶以上自然村實現了通有線電視,新增約16萬農村羣衆吃上乾淨的自來水,又有54條自然村實現通電話。二是“青山綠地”工程。從2014年開始,用三年時間投入12.5億元,實施城市林帶林區建設,新增和改造綠地面積86平方公里,逐步形成環繞廣州的一個綠色生態屏障,改善城鄉生態環境,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目前該項工程已完成總任務量的94。三是城鄉防災減災工程。預算安排投資81.26億元,大力推進列入城鄉防災減災工程建設範圍的18項工程,其中有16項分佈在農村地區,主要包括城市防洪工程達標、江海堤圍工程達標和大中型水庫的除險加固達標工程等。

2.農村社會事業持續進步。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市加快推進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建設,讓城鄉居民共享社會發展成果。一是城鎮居民生活保障制度向農村社區延伸。我市1997年開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截至去年底,全市有2.5萬戶、6.8萬名農民納入農村低保救助對象,發放低保金3464萬元,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二是農村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我市以創建“廣東省教育強市”爲契機,從2014-2014年,市、區(縣級市)兩級財政共投入49.56億元(其中市財政每年安排5億元),重點用於加快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積極推進農村中國小校佈局結構調整,改善辦學條件,促進農村地區教育水平的整體提高。目前已經有13個鎮成爲省教育強鎮,農村畢業生升學率和教師的學歷達標率接近城區水平。三是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成型,已建設有64家鎮級醫院(衛生院),1076條村建立了衛生站,基本做到農民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在鎮醫院或區(縣級市)醫院診治,大病纔到市區大醫院就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逐步覆蓋,2014年全市有169.8萬農民參加合作醫療,參合率達72%,高出省的要求22個百分點,已有5萬多人次農民得到合作醫療基金的補助,平均每人次1300元;從繳費的情況來看,今年的參合率已達到83。

3.農村各項改革不斷深化。一是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落實農民徵地款清兌。全市所有的行政村都實行了會計委派、選聘和代理制。大力推進農村財務管理電算化,規範財務公開程序,健全農村財務民主管理制度,加強集體經濟審計監督。並組織了清欠徵地補償款專項檢查,2014年落實兌付拖欠徵地款案件31宗,涉及金額20.2億元,全面完成農民徵地款清兌任務。二是認真落實農村二輪土地承包工作。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因地制宜,區別對待,分類指導,採取靈活積極的辦法,從整體上推進我市農村二輪土地承包掃尾工作。對於白雲、花都、增城、從化四個傳統農業區(縣級市),將土地承包期延長至30年,做到“面積、地塊、合同和土地經營權證”四到戶。目前,這四個區(縣級市)已有5305個村(組)實行了二輪土地承包,佔總數5309個的99.9。對於天河、黃埔、海珠、荔灣、番禺、蘿崗、南沙等7個城市化進程較快帶農業的區,結合城市化進程中“村改居”,大力推進農村股份制改革,將村所有集體資產連同土地折股量化到人,確保社員對集體資產和集體土地長久收益權。目前,天河、黃埔、海珠、荔灣等已全部開展農村股份制改革,番禺區247個村已有99個村完成了農村土地股權固化工作,計劃在今年底明年初全部完成。三是落實對農民直補政策。在省對30畝以上種糧農戶每畝每造補貼20元的基礎上,結合我市的實際,對每造1畝以上的農戶每畝每造增加10元的直接補貼,2014年共補貼資金1244.3萬元。2014年還直接補貼給農戶購置聯合收割機等先進適用農業機械達400萬元。

4.農村黨的建設不斷加強。一是各級黨委繼續加大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力度,高度重視、深入推進固本強基工程,認真做好“十百千萬”幹部下基層駐農村的各項工作,在全市範圍內選拔一批優秀年輕幹部到農村基層任職,培養鍛鍊一支能夠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的黨員隊伍,選準一條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發展路子,健全一套體現村情特點的規章制度,切實爲農村建設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爲構建和諧農村的堅強堡壘。二是大力開展農村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關於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重要指示精神,緊密結合農村實際,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主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正面教育,解決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解決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主要問題,解決羣衆最關心的重點問題,務求取得實效。着眼於生產發展、生活寬裕和影響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主要問題的解決,努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着眼於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和羣衆最關心的重點問題的解決,集中有限資源積極推動和諧農村建設;着眼於管理民主和農村黨組織與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的解決,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幫助農村黨員提高素質,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實踐中發揮好先鋒模範作用。三是加大對農村基層幹部的培養力度,把農村的年輕、優秀黨員選拔充實到村“兩委”班子,保持基層領導班子充滿朝氣和活力,不斷提高戰鬥力。四是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建立健全農村重大項目建設的監督管理制度和農村審計制度,促進農村黨員幹部的作風進一步改進。

5.農村基層民主不斷完善。成立了市本級、區(縣級市)和街鎮三級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由黨政分管領導任組長,有關部門參加,加強對該項工作的組織領導。各村委會普遍能夠建章立制,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和村委會工作制度等。建立了村民自治監督制度,全面推行財務代理制、委派制度和電算化,以財務公開作爲重點,逐步規範集體財務收支的審批程序。在年終和換屆選舉前,全面進行村財審計。在遇到重大村務或需民主評議時,堅持召開黨員、村民代表或村民會議,把監督機制落實到最基層。許多區、縣級市還將農村財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納入了鎮、村幹部崗位目標責任制考覈,加強監督力度,基本做到鎮級每季度檢查一次,區、縣級市每半年檢查一次。2014年,各區、縣級市、鎮、村共成立村務公開監督小組858個,村民主理財小組1146個;設村務公開欄1157個,監督箱1080個,舉報電話594個。全市1146個村中,按省的有關規定全面公開15項內容的有868個村。村務公開已成爲我市農村的一項基本工作制度,有力地推進了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維護了穩定,促進了發展。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我市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涌現出一批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單位,其中花都區被評爲全國村民自治模範區,白雲區人和鎮等11個鎮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村民自治模範鎮。

二、當前我市“三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業土地矛盾日益突出。

隨着農村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和各項建設的加快,農民賴以生存、農業賴以發展的土地不斷被徵用,農用土地資源不斷減少。全市耕地面積202.4萬畝,人均耕地面積僅爲0.28畝,分別低於全省人均0.41畝和全國人均1.5畝的水平,更遠遠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提出的人均耕地0.8畝的警戒線,農業發展空間日益狹小。而農民得到的土地資本收益卻只佔很少一部分,出現了務農無土地、就業無崗位、貧困無保障的“三無”農民,成爲當前農村新的不穩定因素。

(二)農業的基礎建設還比較薄弱。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量仍然不足,對農田路網、排灌設施等直接用於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投入比重偏小,設施農業發展緩慢,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變。全市旱澇保收耕地面積124.1萬畝,佔總面積的62.4%,其中經過標準化整治的農田僅佔基本農田面積的38.7%,標準化魚塘面積僅佔魚塘總面積的8.3%,農業規模化經營面積僅佔農田面積的33%,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戶的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高;農業受自然災害和疫病影響仍較大,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仍需進一步完善。

(三)農民綜合素質整體較低。

農村勞動力的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其中國中及國中以下的農民佔72,適應不了二、三產業崗位的要求,轉移就業的難度大。農民長期固守鄉土,創業意識不強,不願意甚至害怕外出謀生,寧肯守住幾畝責任田過清貧日子。近郊的農民主要靠出租土地或物業獲取收益,安於現狀,養成了閒散的生活習慣,就業意願低下;遠郊的部分農民雖有轉移就業的願望,但由於拈輕怕重、高不成、低不就等主觀原因,轉移就業的難度很大。

(四)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

1999年以來,我市農民收入平均增速約爲6.38%,低於同期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62的速度,城鄉收入水平進一步拉大。2014年農民人均年純收入6625元,與城鎮居民年均純收入16884元比較,城鄉居民收入之比爲2.55:1,2014年的比例是2.6:1,差距有所擴大;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爲5078元,遠低於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3121元;全市還有人均收入低於1500元的農戶2.7萬戶、11萬人,農村低保對象2.5萬戶,7.1萬人,分別佔農民人數的4.8%和3.1%,主要集中在從化、增城市。同時,當前我市農民通過增加農產品的產量來增加收入變得越來越困難,通過提高農產品的價格來提高收入的潛力也會越來越小,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意願不足,使得城鄉收入差距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改善農民生活的任務還相當艱鉅。

(五)農村人居環境亟待改善。

農村基礎設施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明顯滯後於城市,在醫療、教育、文化、社保等社會事業方面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農村無序建房,環境衛生髒、亂、差等現象還比較普遍;北部山區部分鎮村的面貌仍相當落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還比較惡劣,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嚴重不足。如從化市呂田鎮還有90%的農民住在泥磚房裏,一旦有大的颱風或下大雨,隨時有倒塌的危險。

(六)農村社會還存在着不穩定的因素。

農村土地徵用、土地經營和土地權益等方面管理上存在着不少隱患;農村民主政治建設還不夠完善,黨羣關係還存在着不協調;農村社會治安、公共安全、社會管理仍存在着諸多漏洞,形勢嚴峻;徵地拆遷、土地權益、利益分配、幹部作風等引發的糾紛、上訪時有發生,有的甚至引發羣體性事件,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境內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如蠅逐臭,總想在農村特別是基層民主建設方面無事生非、製造事端,發泄他們對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滿。

三、“十一五”期間我市“三農”工作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一)當前我市“三農”工作面臨許多有利條件和難得機遇。

首先,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爲做好“三農”創造了良好的政策條件和社會環境。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明確要把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爲當前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連續三年出臺了指導“三農”工作的1號文件,就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和新農村建設提出了新的舉措;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任務,並明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20字方針。前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關於統籌城鄉發展加快農村“三化”建設的決定》,明確了我省貫徹“兩個趨向”、打破城鄉分割二元體制、解決“三農”問題的具體措施;近年,市委、市政府圍繞貫徹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等有關精神制訂了一系列扶農促農政策措施。市委八屆五次全會強調要“更加突出城鄉統籌發展”,“加快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並提出了具體要求。從中央到地方對“三農”工作的重視,爲加快我市農業農村發展營造了十分有利的政策環境。

其次,我市具有做好“三農”工作的良好基礎和巨大潛力。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的高速發展,廣州已經充分具備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實力。去年全市gdp達5115億元,連續1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經濟的發展爲“三農”提供了強大支撐,爲“三農”問題的解決創造了必要的前提。特別是近年來我市堅持以中心鎮建設爲龍頭,大力統籌城鄉發展,工業化、城市化加快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加速轉移,社會事業不斷向農村地區延伸推進,爲從根本上解決我市“三農”問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再次,加快“三農”發展已成爲全社會的共識。市委、市政府始終將“三農”作爲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各部門、社會各界更加關心農業、關注農村、關愛農民,逐步將工作向農村延伸,不斷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力度,共同營造了加快“三農”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

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市貫徹科學發展觀,建設現代化城市的一個重要領域。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與城市發展相比,當前我市農業仍然是弱質產業,農村仍然屬於相對落後的社區,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仍然落後於城市居民,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差距拉大的勢頭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遏制。這已成爲我市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建設現代化大都市不可迴避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必須通過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構建和諧廣州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市農村總體穩定,幹羣關係較好,但也存在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需要通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切實加快農村發展,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緩解農村社會矛盾,減少農村不穩定因素。

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載體。城鄉統籌發展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和基本要求,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全面發展的迫切需要。它有着豐富而深刻的內涵,其內容包括整個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各級、各部門要把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爲全面落實科學發展、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任務,加強對“三農”的領導,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主動將工作職能向農村延伸,確保“十一五”期間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三)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爲抓手,全面推進“三農”各項工作

“十一五”時期我市“三農”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思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題,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在加快中心鎮建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加快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和轉移就業,加強農村公共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和改善農村環境,逐步跟上城市發展的步伐。

1、加快中心鎮建設。

堅持把加快中心鎮建設作爲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途徑,走有廣州特色的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新路子。“十一五”期間,繼續落實“今日中心鎮、明日衛星城”的定位高標準規劃和建設中心鎮,按照每個中心鎮約20平方公里、可容納20萬人左右的規模,切實抓好17箇中心鎮的建設。

繼續推進中心鎮規劃編制和基礎設施建設。遵循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佈局的原則,按照中心鎮的歷史文化、產業現狀和區位優勢,在進一步完善中心鎮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抓緊推進中心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合理控制中心鎮的建設和開發規模。繼續落實市對每個重點中心鎮1500萬元的扶持資金,全面推進中心鎮交通、商業網點、電網、供排水、公交、供氣、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中心鎮鎮區配套設施和綜合服務功能,力爭2014年實現中心鎮中心村的“五通”目標,增強中心鎮的產業集聚和人口集聚能力,營造中心鎮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良好環境,增強中心鎮吸納農村人口、帶動農村發展的能力。在促進各中心鎮加快發展的基礎上,選擇區位優勢明顯、建設和管理水平較高、產業和人口集聚功能突出的江高、太平、新塘、獅嶺、沙灣等5箇中心鎮進行重點扶持,力爭在較短時期內率先建成具有示範效應的“衛星城”。

繼續落實扶持政策,完善中心鎮管理體制。依據國家、省、市已明確的扶持政策,制定中心鎮建設的稅費返還、專項資金扶持、土地開發等方面的配套優惠政策,爲中心鎮發展提供寬鬆的政策環境;根據賦予中心鎮縣一級管理權限的要求,做好各項管理權限的移交,建立健全中心鎮城市化管理體制。同時,繼續推進中心鎮教育、衛生、計生、就業服務等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進一步營造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良好環境。

加快中心鎮產業聚集和發展。“十一五”期間,我市將在招商引資、產業轉移、固定資產投資等方面向中心鎮傾斜,引進國內外大企業落戶,鼓勵和支持符合產業政策的鄉鎮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繼續支持中心鎮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加強農田標準化改造和產業基地建設,積極引導加工型農業企業進入現代農業園區發展,並努力協調有關部門給予稅收、貸款貼息、融資擔保等優惠政策支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使中心鎮既有“衛星城”的現代功能,又有現代農業的田園風光。各中心鎮按照總體規劃的要求,依託自身優勢開展招商引資,加強專業特色園區建設,形成專業化產業集羣,優化產業佈局,進一步提高產業聚集的水平。

2、從加強農村環境建設入手,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從整治改造村容村貌入手,以中心鎮和城市主幹道兩邊的中心村爲重點,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明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環境面貌,營造農村良好的人居環境。當前,要重點搞好“兩規”、“三清”、“四有”、“五通”。

一是編制“兩規”,即新村建設規劃和舊村改造規劃。要用3年左右的時間,組織專業技術力量,撥出專門經費,指導各區(縣級市)組織編制農村新村建設規劃和舊村改造規劃;要在嚴格土地管理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完善土地整理政策,開展舊村用地的復墾整理,置換出的建設用地指標集中安排用於新農村建設。

二是開展“三清”,即清衛生死角、清溝渠池塘、清亂搭亂建。要廣泛發動農村羣衆開展經常性的“三清”活動,力爭農村環境衛生面貌在短時間內有較大改善;指導農村制定“村規民約”,實現制度化、日常化管理,引導村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自覺維護村容村貌整潔衛生。

三是實現“四有”,即有排污處理系統、有環衛設施、有村民公園、有綠化林帶。要指導、扶持農村建立集中的垃圾、污水處理系統,開展下水道暗化建設;指導和扶助農村家庭應用水衝式三格化糞等形式的無害化廁所,建設或改造農村公共廁所;加強對農村地區工業“三廢”管理和整治,大力推廣農業環保技術,扶持農民發展沼氣事業;指導和扶持農村結合實際和自身特色,建設村民公園,開展村莊周邊和道路、屋前屋後的綠化建設,營造村道綠化林帶和農田林網,大力提高農村綠化覆蓋率,保護生態環境。

四是繼續推進“五通”向自然村延伸。要加快實現自然村通水泥路,提高農村水、電、電話、有線電視的入戶率;在“五通”的基礎上,要協調落實公共汽車班次和路線等問題,力爭到2014年行政村和有條件的自然村實現通公共汽車;加大農村信息化建設力度,儘快實現行政村通信息網絡。到2014年,全市自然村普遍實現通水泥路,95以上農村家庭用上潔淨水,農村電網通到家家戶戶,電話線路、有線電視網絡通到100人以上的自然村,基本實現行政村和有條件的自然村通公共汽車(客運班車)、信息網絡。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得到處理,自然村基本建有公共廁所,環境美化、綠化,村容村貌整潔優美。

市委、市政府決定,從2014年開始,由市農業局牽頭,選定中心鎮和主幹道沿線20條村作爲新農村建設的試點,總結經驗,逐步推廣;各區(縣級市)要引導、扶持不同層次、有代表性的村,因地制宜開展新農村建設。同時,進一步引導、扶持有條件的中心村開展創建“文明示範村”工作,高起點、高標準開展新農村建設,力爭到2014年建成100條左右市級文明示範村。

3、積極推進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

緊緊圍繞發展都市型現代化農業、促進生態廣州建設的戰略目標,進一步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自主創新能力、服務帶動能力和生態保障能力;搞好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保護,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經營體制創新,優化農業區域佈局和產業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傳統城郊型農業向優質高效安全的效益型農業、設施先進管理科學的科技型農業、資源可循環利用的節約型農業、田園風光優美空氣清新的生態型農業、服務功能多元化的服務型農業轉型升級。

到2014年,全市農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分別達到255億元和146億元,年均分別增長3以上(按現行價計算),農業經濟效益和現代化水平在全省保持前列。

一是繼續推進農田標準化改造。確保完成納入規劃的剩餘81.3萬畝農田標準化改造任務,使我市標準化改造的農田達到158萬畝;並按照方格化和路網、電網、排灌系統齊備的要求,完成15萬畝連片魚塘的標準化改造,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二是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通過在政策、資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用水、用電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高標準規劃擴建20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和完善較大規模的15個蔬菜基地及20個蔬菜專業村、10個水果基地及20個水果專業村、10個花卉基地和10個水產養殖基地,改造或新建50個生態環保的畜牧小區或畜牧場。要繼續大力培育和引進有競爭力、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積極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進一步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聯合創辦信貸擔保機構,解決流動資金困難問題;對符合條件的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興辦的農產品加工、流通等企業,在用地、水、電及稅費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力爭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80家,80以上的農業企業、專業大戶成爲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組織、行業協會的成員,80以上的基本農田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經營,90以上的農業產出集中在農業龍頭企業和現代農業園區、基地。

三是加強農業標準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動植物防疫檢疫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農業標準體系,大力推廣農業標準,市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區擴大到60個,主要農產品生產基本實現標準化生產;主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基本完成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大力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建立健全農業質量安全體系,完善農業產業化園區、基地的防疫檢疫制度,加強農產品進入廣州市場的監管、監控;加強動植物防疫檢疫隊伍建設和完善疫情報告、預警和防治機制等,有效抵禦重大動植物疫病的影響。

四是提高農業科研和科技推廣的水平。發揮農業科研機構、推廣機構、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在農業科研和科技推廣的主體帶動作用,在農作物和畜禽良種繁育、鮮活農產品保鮮和加工、動植物疫病防控、農業裝備和實施名牌戰略等方面提高農業科技進步水平。

五是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加大對江南蔬果批發市場、廣州花卉博覽園、黃沙水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嘉禾畜禽批發市場等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的指導和扶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改進交易手段,發展電子商務,並促進入市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規格化;同時,建設示範性三鳥批發市場。通過這些批發市場同外地農業產業化基地的經濟協作,拓展爲廣州市場服務的農業基地,組織優質無公害農產品供應廣州市場。

4、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一是廣泛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和專業技術培訓,強化“智力扶貧工程”,全面實施“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落實農村勞動力“一人一證”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村低收入家庭子女進技工學校的資助政策,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服務網絡和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強化農村就業服務,繼續實施企業招收本地農民的招工激勵,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能力和自身素質,形成農村人口向城鎮聚集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新機制,逐步減少農業從業人員,提高農民從事二、三產業的收入。到2014年初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服務網絡,農村富餘勞動力得到全面培訓並基本實現轉移就業。農村從事二、三產業的勞動力佔全部勞動力總數比例達到60以上,二、三產業收入佔農村居民純收入的70以上。

二是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改革,擴大農村小額貸款範圍,加快建立適應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性、合作性和互助性的農業保險體系,完善農業貸款財政貼息、擔保制度,鼓勵農民自主創業、增加收入。

三是穩定、完善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逐步提高農民種糧、耕地涵養、生態公益林、良種和農機購置等補貼(補償)標準,加強對新品種新技術示範推廣、沃土工程等公益性推廣項目的專項補貼,強化對農民增收的直接支持。

四是完善村級集體資產折股量化到人、農民按股分紅的股份合作制,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與此同時,要進一步落實減輕農民負擔工作部門責任制,嚴防農民負擔反彈。加強對農村各種收費項目和收費行爲的監管,完善涉農價格和收費公示制度,對違紀違規行爲要嚴肅處理並督促徹底整改;進一步完善村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議事程序、議事範圍、審批程序,嚴防將“一事一議”籌資變爲固定的農民負擔項目;完善農村稅費改革後的配套措施,加強財政轉移支付和各種政策補貼資金的監管,確保足額落實到村到戶;加強農村供水供電及農資價格等的監管;逐步將農村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社會管理納入城市建設管理體系,減輕農民的公共事務負擔。

通過以上措施,確保“十一五”期間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以上,到2014年達到1萬元(按現行價計算),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

5、進一步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

一是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以創建教育強市爲契機,狠抓教育強區、教育強鎮建設,繼續加大對農村教育事業的投入,積極推進農村中國小布局結構調整,整合教育資源,加強師資配備,改善辦學條件;從2014年9月新學年開始,在免收學費的基礎上,對農村地區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免收雜費,完善資助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就學制度;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農村人口的綜合素質。到2014年,農村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國中入學率、國中畢業生升學率分別達到100、98和95以上;高中學校市一級以上優質學位達85以上;青壯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5以上,並逐步達到高中文化程度。

二是加快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着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加快中心鎮的配套醫療機構建設,按照鎮村一體化管理的要求完成所有鎮村衛生機構的標準化建設,按照農民步行半小時到達的距離合理設置村衛生機構,逐步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完善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所需的設施建設,採用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對村衛生機構開展公共衛生服務予以適當補助;逐步增加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投入,進一步提高農村合作醫療的覆蓋率和保障水平,力爭到2014年參合率達到95以上,人均籌資水平達到100元以上。

三是加快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以低保爲核心的農村社會救助制度,落實低保政策,按時、足額發放低保金,做到不錯保、不漏保,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並根據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擴大資金籌集渠道,積極探索農村“五保戶”供養的多種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實物救助,確保農村“五保戶”與當地羣衆生活水平同步提高;進一步落實和完善農村困難羣衆基本醫療救助和重大疾病醫療資助制度,並資助困難羣衆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使農村低保對象、五保戶及其他困難羣衆小病有基本醫療救助、重病大病有合作醫療資助和臨時救助。在解決被徵地人員基本養老、醫療保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建立與我市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其它保障措施相配套的農民社會養老、醫療保險體系。

四是加強農村計劃生育工作。全面推進“無政策外多孩生育鎮、無政策外人口出生村”創建活動,切實加強村級計劃生育工作隊伍、陣地、制度建設,健全計劃生育組織網絡;堅持屬地管理、公平對待的原則,加強對農村外來流動人口的管理;積極探索建立獎勵、優先、優惠、扶持、救助、保障“六位一體”的多層次、多元化的農村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引導廣大農民實行計劃生育;深入開展“婚育進萬家”活動,普及生殖健康知識,增強優生優育意識,穩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生人口性別比,進一步提高人口素質。

五是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文化活動的引導幫扶力度,指導和資助農村組建書畫、戲曲等文藝社團,開展端午、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的特色節慶活動,深入開展電影爲農民服務工作;加強農村地區公益性體育設施建設,引導幫扶開展全民健身、羣衆性體育競賽活動。

6、促進農村社會和諧。

一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大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力度,解決好農村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鞏固和發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成果,做好“十百千萬”幹部下基層駐農村工作,深入開展“固本強基”工程,切實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爲一個堅強有力、團結務實、開拓進取、戰鬥力強的領導核心,成爲構建和諧農村的堅強堡壘;加大對農村基層幹部的培養力度,把農村的年輕、優秀黨員選拔充實到村“兩委”班子,保持基層領導班子充滿朝氣和活力,不斷提高戰鬥力。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建立健全農村重大項目建設的監督管理制度和農村審計制度。

二是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加強對村民委員會的工作指導和監督,強化“兩組”(民主理財小組、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和“兩會”(村民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建設,完善以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爲主要內容的村級民主管理體系,進一步落實村民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農村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等專門委員會建設,確保村民自治機制健康運轉,依法行使自治權力。到2014年,全市50的區(縣級市)創建爲村民自治模範區(縣級市),80的鎮創建爲村民自治模範鎮,90的村創建爲村民自治模範村。

三是加強村幹部的作風建設。通過完善制度、學習黨章教育和民主決策、公開監督等形式,防止村幹部在農村土地資源開發及承發包、財務管理等過程中的“暗箱操作”和以權謀私行爲,堅決查處村幹部貪污腐敗等各種違紀違法案件,引導村幹部樹立實事求是、艱苦奮鬥、公道正派、發揚民主的工作作風。

四是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完善農村會計委派、選聘和代理制,落實“村賬鎮(街)管”制度;積極推行集體貨幣資金銀行基本戶管理,規範農村集體財務收支審批程序和財務公開;全面實行以財務管理電算化爲核心的農經電算化,加強對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會計人員和民主理財小組成員培訓。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機構,加(在好範 文 網搜索更多的文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及其所屬企事業單位財務收支的審計監督。

五是深入推進村務公開。抓好村務公開規範化建設,繼續把財務公開作爲村務公開的重點,並根據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情況,將村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政策的落實情況,及時納入村務公開的內容,積極推進村務事項從辦理結果的公開,向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公開延伸;加強對村務公開監督小組的工作指導,加強督促檢查;建立健全考覈機制,將考覈結果作爲衡量區(縣級市)、鎮(街)和村領導班子及其成員工作實績的重要依據。

六是深入開展“和諧平安社區”活動。進一步加大農村特別是城鄉結合部地區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掃除“黃賭毒”,禁止“六合彩”賭博,取締邪教組織,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和黑惡勢力,遏制重大惡性案件和羣體性事件發生,確保農村和諧穩定。

(四)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領導

爲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領導,市委、市政府提出以下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領導,把新農村建設、解決“三農”問題作爲黨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主要領導總負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班子成員和各有關協調部門配合。市將成立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各有關部門領導任成員,負責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組織協調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負責日常組織工作,主要是開展調查研究,加強工作協調,辦好試點,推廣先進經驗,檢查、督促、指導各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同時,調整市農業局的機構和職能,賦予統籌協調“三農”工作的職責。要求各有關區(縣級市)也要成立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選派得力幹部深入農村指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切實貫徹統籌城鄉發展方略。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和“存量調整、增量重點向農村傾斜”的原則,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範圍,確保2014年各級財政支農資金增量高於上年、預算內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重高於上年、直接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高於上年,並逐步形成新農村建設穩定的資金來源。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工作部門要以城鄉統籌的標準明確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責任,逐步加大本部門工作向農村延伸的力度,增加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提高部門預算用於農村的比例。要採取多種形式深入開展城市部門、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和社會知名人士、志願者結對幫扶農村活動,加快建立“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互動機制,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要積極引導各大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村的信貸資金投放力度,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募捐活動,多方籌集社會資金,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3.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羣衆的積極性。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履行規劃引導、組織發動、管理協調等職能,做到“到位不越位、在位不缺位,引導不強迫、協辦不包辦”,並建立“以獎代補”等多種形式的激勵機制,對態度比較積極、行動比較迅速的村進行物質和精神獎勵。要明確農民羣衆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功能,自主開展資金籌集、投工投勞、組織建設、質量監督、後續管理等具體工作,保證新農村建設健康有序推進。在新農村建設的起步階段,要儘可能從農民羣衆最關心、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讓農民羣衆感受到新農村建設的好處和實惠,引導廣大農民羣衆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去。

《鎮委黨校校長備課班上的授課稿》來源於本站,歡迎閱讀鎮委黨校校長備課班上的授課稿。

第二篇:鎮委黨校校長備課班上的授課稿

文章標題:鎮委黨校校長備課班上的授課稿

同志們,大家好!今天很高興能夠和參加第十七期鎮委黨校校長備課班的學員們一起學習和探討“三農”問題。下面我先給大家介紹當前我市“三農”工作的發展情況,歡迎大家互動交流。一、我市“三農”工作發展基本情況目前,全市有建制鎮35個,行政村1146個;從地域上看,全市7434平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快中心鎮建設爲龍頭,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穩步推進農村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大力開展農村富餘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逐步走出了一條有特色的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新路子。

(一)中心鎮建設加快推進。[文祕114網-找文章,到文祕114網]

我市農業在國民生產總值結構中,僅佔2.5;但比重低,不代表無足輕重。首先從實際需要來看,比重再低,但農產品是日常生活不可少的東西;其次從經濟理論上分析,農業基礎地位的“基礎性”,不是因爲比重大,而是在整個經濟結構中,它是從根本上制約其他部門發展而成爲它們的前提;再次從廣州農業的成果看,其實際產出遠不止統計的數值。在現行的統計體系中,以下幾方面是不作農業統計的:一是農產品進入工廠加工,統計在工業產值中;二是農產品進入市場流通,統計在服務業產值中; 三是生產農產品所消耗的物資和農產品收成後的系列服務創造的價值,分別統計在二、三產業中。如果按農業直接關聯的口徑進行統計,我市都市農業產供銷總收入去年達693億元;從農業對我市二、三產業的支持上看,以農產品爲原料的加工業產值約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4,農產品銷售額約佔全市商業零售總額的20。

同時,我市農業還有不可磨滅的“三大貢獻”:一是爲上千萬人口的城市提供豐富的農產品。不僅解決了廣州本地常住人口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而且廣州還是周邊地區農產品的集散中心。二是爲城市發展提供公共生態環境。農業是製造綠色植物、淨化工業污染、改善生態環境的唯一的產業部門,爲城市發展默默地提供了作爲公共產品的生態環境。三是爲近三分之一的居民提供居住發展的基本條件。“三農”工作直接關係到全市227萬農民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福利政策的實現。

“十五”期間,我市農業逐步實現了從城郊型農業向都市型現代農業的轉變,在區域佈局上形成了近郊、中郊、遠郊等不同圈層的區域結構,在功能開發上形成了兼顧生產、生態、生活等三大功能協調發展的結構,在產品形態上形成了滿足食品、工業原料、精神產品等層次豐富的產品結構。

2.都市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我市農業區域按近、中、遠郊三個圈層佈局,即第一圈層主要包括天河、黃埔、芳村、海珠區和白雲區近郊,側重以花卉、林果、草坪等綠色園藝產業爲主,嚴格限制發展畜牧、水產業;第二圈層包括番禺、花都區和增城、從化市靠近廣州市區的部分地區和白雲區的邊遠鎮村,主要是因地制宜地發展優質谷和蔬菜業、林果業、花卉園藝業、畜牧業、海洋和淡水養殖業、種子種苗業和觀光休閒農業等七大主導產業,以及農產品加工和流通業;第三圈層包括番禺、花都區和增城、從化市離廣州市區較遠的地區,致力於建成廣州名特優稀土特產、反季節農業、特色農業、生態農業、生態林業、休閒度假農業的重要基地。目前,基本完成了第一圈層畜牧產業轉移和二、三圈層優勢產業基地佈局,農業區域佈局得到進一步完善,形成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帶。已規劃、建設了10個蔬菜基地、5個水產基地、8個水果基地、5個花卉標準化示範區和5000畝鮮切花生產基地,逐步實現菜、畜、漁、果、花五大支柱產業的基地化,規模經營面積達64.6萬畝,成爲我市農業現代化的示範區。其中,水產業形成了東部萬畝優質淡水魚,南部10萬畝鹹、淡水魚,西北部10萬畝加工原料魚,西部觀賞魚和北部山區特種水產的區域優勢產業帶;花卉業已基本形成北部(從化市)以鮮切花、高山花卉爲主,中部(花都區、白雲區)以優質盆花、盆景爲主,西部(原芳村區)以流通集散市場爲主,東部(增城市、蘿崗區)以球根、宿根鮮切花爲主,南部(番禺區、南沙區)以觀葉植物、綠化苗木爲主的區域優勢產業帶;水果業逐步形成了南部香蕉、早熟荔枝,中部優質荔枝和石硤龍眼,近郊優質小水果、羅崗甜橙,北部落葉水果、加工型水果等有一定競爭能力的區域性水果優勢產業帶。

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優勢產業發展迅猛,蔬菜、水果、花卉佔種植業的比例由2014年的76%提高到2014年的85.5%,畜牧、漁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37.68,蔬菜、花卉、水果、水產、畜牧五大產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82.3;觀光休閒農業等新興都市農業產業蓬勃發展,種子種苗等服務型產業漸成氣候,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達16.3億元,列全省第一,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與此同時,我市大力扶持蔬菜、水果、水產品等農產品保鮮加工業的發展,發展名優加工產品。在全市50家農業龍頭企業中,有30家從事或涉及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務,從玉、東昇、農藝等一批龍頭企業都建立了真空預冷、低溫儲藏設備,對產品進行分揀、包裝、冷藏,打響了“東昇”、“從玉”等品牌;市果樹所建設年加工能力5000噸果汁生產線,拉動了加工型水果的發展;從化佳荔、順昌源、華隆等一大批荔枝加工企業的發展壯大,有效解決荔枝銷路問題;龍豐園、順昌源等青梅加工企業,基本解決了從化北部山區5萬多畝青梅的銷路問題。“九五”期末我市水產品年加工能力不足萬噸,“十五”期間取得大發展,羅非魚加工出口實現零的突破,現有廣州鷺業、陸仕和恆發水產3家水產品加工廠,共有13條加工生產線,其生產的羅非魚和叉尾魚片全部出口歐美市場,全市水產品的年加工能力近10萬噸。在龍頭企業帶動下,農產品加工出口不斷髮展,全市農產品加工產值達900多億元。

(三)農民增收減負成效顯著。

(四)農村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4.農村黨的建設不斷加強。一是各級黨委繼續加大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力度,高度重視、深入推進固本強基工程,認真做好“十百千萬”幹部下基層駐農村的各項工作,在全市範圍內選拔一批優秀年輕幹部到農村基層任職,培養鍛鍊一支能夠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的黨員隊伍,選準一條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發展路子,健全一套體現村情特點的規章制度,切實爲農村建設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爲構建和諧農村的堅強堡壘。二是大力開展農村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關於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重要指示精神,緊密結合農村實際,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主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正面教育,解決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解決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主要問題,解決羣衆最關心的重點問題,務求取得實效。着眼於生產發展、生活寬裕和影響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主要問題的解決,努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着眼於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和羣衆最關心的重點問題的解決,集中有限資源積極推動和諧農村建設;着眼於管理民主和農村黨組織與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的解決,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幫助農村黨員提高素質,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實踐中發揮好先鋒模範作用。三是加大對農村基層幹部的培養力度,把農村的年輕、優秀黨員選拔充實到村“兩委”班子,保持基層領導班子充滿朝氣和活力,不斷提高戰鬥力。四是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建立健全農村重大項目建設的監督管理制度和農村審計制度,促進農村黨員幹部的作風進一步改進。

5.農村基層民主不斷完善。成立了市本級、區(縣級市)和街鎮三級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由黨政分管領導任組長,有關部門參加,加強對該項工作的組織領導。各村委會普遍能夠建章立制,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和村委會工作制度等。建立了村民自治監督制度,全面推行財務代理制、委派制度和電算化,以財務公開作爲重點,逐步規範集體財務收支的審批程序。在年終和換屆選舉前,全面進行村財審計。在遇到重大村務或需民主評議時,堅持召開黨員、村民代表或村民會議,把監督機制落實到最基層。許多區、縣級市還將農村財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納入了鎮、村幹部崗位目標責任制考覈,加強監督力度,基本做到鎮級每季度檢查一次,區、縣級市每半年檢查一次。2014年,各區、縣級市、鎮、村共成立村務公開監督小組858個,村民主理財小組1146個;設村務公開欄1157個,監督箱1080個,舉報電話594個。全市1146個村中,按省的有關規定全面公開15項內容的有868個村。村務公開已成爲我市農村的一項基本工作制度,有力地推進了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維護了穩定,促進了發展。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我市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涌現出一批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單位,其中花都區被評爲全國村民自治模範區,白雲區人和鎮等11個鎮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村民自治模範鎮。

二、當前我市“三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業土地矛盾日益突出。

隨着農村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和各項建設的加快,農民賴以生存、農業賴以發展的土地不斷被徵用,農用土地資源不斷減少。全市耕地面積202.4萬畝,人均耕地面積僅爲0.28畝,分別低於全省人均0.41畝和全國人均1.5畝的水平,更遠遠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提出的人均耕地0.8畝的警戒線,農業發展空間日益狹小。而農民得到的土地資本收益卻只佔很少一部分,出現了務農無土地、就業無崗位、貧困無保障的“三無”農民,成爲當前農村新的不穩定因素。

(二)農業的基礎建設還比較薄弱。

(三)農民綜合素質整體較低。

農村勞動力的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其中國中及國中以下的農民佔72,適應不了二、三產業崗位的要求,轉移就業的難度大。農民長期固守鄉土,創業意識不強,不願意甚至害怕外出謀生,寧肯守住幾畝責任田過清貧日子。近郊的農民主要靠出租土地或物業獲取收益,安於現狀,養成了閒散的生活習慣,就業意願低下;遠郊的部分農民雖有轉移就業的願望,但由於拈輕怕重、高不成、低不就等主觀原因,轉移就業的難度很大。

(四)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

(五)農村人居環境亟待改善。

農村基礎設施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明顯滯後於城市,在醫療、教育、文化、社保等社會事業方面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農村無序建房,環境衛生髒、亂、差等現象還比較普遍;北部山區部分鎮村的面貌仍相當落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還比較惡劣,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嚴重不足。如從化市呂田鎮還有90%的農民住在泥磚房裏,一旦有大的颱風或下大雨,隨時有倒塌的危險。

(六)農村社會還存在着不穩定的因素。

農村土地徵用、土地經營和土地權益等方面管理上存在着不少隱患;農村民主政治建設還不夠完善,黨羣關係還存在着不協調;農村社會治安、公共安全、社會管理仍存在着諸多漏洞,形勢嚴峻;徵地拆遷、土地權益、利益分配、幹部作風等引發的糾紛、上訪時有發生,有的甚至引發羣體性事件,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境內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如蠅逐臭,總想在農村特別是基層民主建設方面無事生非、製造事端,發泄他們對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滿。

三、“十一五”期間我市“三農”工作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一)當前我市“三農”工作面臨許多有利條件和難得機遇。

其次,我市具有做好“三農”工作的良好基礎和巨大潛力。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的高速發展,廣州已經充分具備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實力。去年全市gdp達5115億元,連續1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經濟的發展爲“三農”提供了強大支撐,爲“三農”問題的解決創造了必要的前提。特別是近年來我市堅持以中心鎮建設爲龍頭,大力統籌城鄉發展,工業化、城市化加快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加速轉移,社會事業不斷向農村地區延伸推進,爲從根本上解決我市“三農”問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再次,加快“三農”發展已成爲全社會的共識。市委、市政府始終將“三農”作爲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各部門、社會各界更加關心農業、關注農村、關愛農民,逐步將工作向農村延伸,不斷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力度,共同營造了加快“三農”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

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市貫徹科學發展觀,建設現代化城市的一個重要領域。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與城市發展相比,當前我市農業仍然是弱質產業,農村仍然屬於相對落後的社區,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仍然落後於城市居民,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差距拉大的勢頭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遏制。這已成爲我市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建設現代化大都市不可迴避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必須通過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構建和諧廣州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市農村總體穩定,幹羣關係較好,但也存在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需要通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切實加快農村發展,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緩解農村社會矛盾,減少農村不穩定因素。

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載體。城鄉統籌發展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和基本要求,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全面發展的迫切需要。它有着豐富而深刻的內涵,其內容包括整個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各級、各部門要把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爲全面落實科學發展、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任務,加強對“三農”的領導,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主動將工作職能向農村延伸,確保“十一五”期間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三)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爲抓手,全面推進“三農”各項工作

“十一五”時期我市“三農”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思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題,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在加快中心鎮建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加快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和轉移就業,加強農村公共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和改善農村環境,逐步跟上城市發展的步伐。

1、加快中心鎮建設。

堅持把加快中心鎮建設作爲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途徑,走有廣州特色的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新路子。“十一五”期間,繼續落實“今日中心鎮、明日衛星城”的定位高標準規劃和建設中心鎮,按照每個中心鎮約20平方公里、可容納20萬人左右的規模,切實抓好17箇中心鎮的建設。

繼續落實扶持政策,完善中心鎮管理體制。依據國家、省、市已明確的扶持政策,制定中心鎮建設的稅費返還、專項資金扶持、土地開發等方面的配套優惠政策,爲中心鎮發展提供寬鬆的政策環境;根據賦予中心鎮縣一級管理權限的要求,做好各項管理權限的移交,建立健全中心鎮城市化管理體制。同時,繼續推進中心鎮教育、衛生、計生、就業服務等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進一步營造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良好環境。

加快中心鎮產業聚集和發展。“十一五”期間,我市將在招商引資、產業轉移、固定資產投資等方面向中心鎮傾斜,引進國內外大企業落戶,鼓勵和支持符合產業政策的鄉鎮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繼續支持中心鎮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加強農田標準化改造和產業基地建設,積極引導加工型農業企業進入現代農業園區發展,並努力協調有關部門給予稅收、貸款貼息、融資擔保等優惠政策支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使中心鎮既有“衛星城”的現代功能,又有現代農業的田園風光。各中心鎮按照總體規劃的要求,依託自身優勢開展招商引資,加強專業特色園區建設,形成專業化產業集羣,優化產業佈局,進一步提高產業聚集的水平。

2、從加強農村環境建設入手,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從整治改造村容村貌入手,以中心鎮和城市主幹道兩邊的中心村爲重點,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明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環境面貌,營造農村良好的人居環境。當前,要重點搞好“兩規”、“三清”、“四有”、“五通”。

一是編制“兩規”,即新村建設規劃和舊村改造規劃。要用3年左右的時間,組織專業技術力量,撥出專門經費,指導各區(縣級市)組織編制農村新村建設規劃和舊村改造規劃;要在嚴格土地管理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完善土地整理政策,開展舊村用地的復墾整理,置換出的建設用地指標集中安排用於新農村建設。

二是開展“三清”,即清衛生死角、清溝渠池塘、清亂搭亂建。要廣泛發動農村羣衆開展經常性的“三清”活動,力爭農村環境衛生面貌在短時間內有較大改善;指導農村制定“村規民約”,實現制度化、日常化管理,引導村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自覺維護村容村貌整潔衛生。

三是實現“四有”,即有排污處理系統、有環衛設施、有村民公園、有綠化林帶。要指導、扶持農村建立集中的垃圾、污水處理系統,開展下水道暗化建設;指導和扶助農村家庭應用水衝式三格化糞等形式的無害化廁所,建設或改造農村公共廁所;加強對農村地區工業“三廢”管理和整治,大力推廣農業環保技術,扶持農民發展沼氣事業;指導和扶持農村結合實際和自身特色,建設村民公園,開展村莊周邊和道路、屋前屋後的綠化建設,營造村道綠化林帶和農田林網,大力提高農村綠化覆蓋率,保護生態環境。

四是繼續推進“五通”向自然村延伸。要加快實現自然村通水泥路,提高農村水、電、電話、有線電視的入戶率;在“五通”的基礎上,要協調落實公共汽車班次和路線等問題,力爭到2014年行政村和有條件的自然村實現通公共汽車;加大農村信息化建設力度,儘快實現行政村通信息網絡。到2014年,全市自然村普遍實現通水泥路,95以上農村家庭用上潔淨水,農村電網通到家家戶戶,電話線路、有線電視網絡通到100人以上的自然村,基本實現行政村和有條件的自然村通公共汽車(客運班車)、信息網絡。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得到處理,自然村基本建有公共廁所,環境美化、綠化,村容村貌整潔優美。

市委、市政府決定,從2014年開始,由市農業局牽頭,選定中心鎮和主幹道沿線20條村作爲新農村建設的試點,總結經驗,逐步推廣;各區(縣級市)要引導、扶持不同層次、有代表性的村,因地制宜開展新農村建設。同時,進一步引導、扶持有條件的中心村開展創建“文明示範村”工作,高起點、高標準開展新農村建設,力爭到2014年建成100條左右市級文明示範村。

3、積極推進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

緊緊圍繞發展都市型現代化農業、促進生態廣州建設的戰略目標,進一步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自主創新能力、服務帶動能力和生態保障能力;搞好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保護,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經營體制創新,優化農業區域佈局和產業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傳統城郊型農業向優質高效安全的效益型農業、設施先進管理科學的科技型農業、資源可循環利用的節約型農業、田園風光優美空氣清新的生態型農業、服務功能多元化的服務型農業轉型升級。

一是繼續推進農田標準化改造。確保完成納入規劃的剩餘81.3萬畝農田標準化改造任務,使我市標準化改造的農田達到158萬畝;並按照方格化和路網、電網、排灌系統齊備的要求,完成15萬畝連片魚塘的標準化改造,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三是加強農業標準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動植物防疫檢疫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農業標準體系,大力推廣農業標準,市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區擴大到60個,主要農產品生產基本實現標準化生產;主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基本完成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大力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建立健全農業質量安全體系,完善農業產業化園區、基地的防疫檢疫制度,加強農產品進入廣州市場的監管、監控;加強動植物防疫檢疫隊伍建設和完善疫情報告、預警和防治機制等,有效抵禦重大動植物疫病的影響。

四是提高農業科研和科技推廣的水平。發揮農業科研機構、推廣機構、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在農業科研和科技推廣的主體帶動作用,在農作物和畜禽良種繁育、鮮活農產品保鮮和加工、動植物疫病防控、農業裝備和實施名牌戰略等方面提高農業科技進步水平。

五是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加大對江南蔬果批發市場、廣州花卉博覽園、黃沙水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嘉禾畜禽批發市場等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的指導和扶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改進交易手段,發展電子商務,並促進入市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規格化;同時,建設示範性三鳥批發市場。通過這些批發市場同外地農業產業化基地的經濟協作,拓展爲廣州市場服務的農業基地,組織優質無公害農產品供應廣州市場。

4、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一是廣泛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和專業技術培訓,強化“智力扶貧工程”,全面實施“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落實農村勞動力“一人一證”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村低收入家庭子女進技工學校的資助政策,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服務網絡和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強化農村就業服務,繼續實施企業招收本地農民的招工激勵,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能力和自身素質,形成農村人口向城鎮聚集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新機制,逐步減少農業從業人員,提高農民從事二、三產業的收入。到2014年初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服務網絡,農村富餘勞動力得到全面培訓並基本實現轉移就業。農村從事二、三產業的勞動力佔全部勞動力總數比例達到60以上,二、三產業收入佔農村居民純收入的70以上。

二是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改革,擴大農村小額貸款範圍,加快建立適應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性、合作性和互助性的農業保險體系,完善農業貸款財政貼息、擔保制度,鼓勵農民自主創業、增加收入。

三是穩定、完善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逐步提高農民種糧、耕地涵養、生態公益林、良種和農機購置等補貼(補償)標準,加強對新品種新技術示範推廣、沃土工程等公益性推廣項目的專項補貼,強化對農民增收的直接支持。

四是完善村級集體資產折股量化到人、農民按股分紅的股份合作制,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與此同時,要進一步落實減輕農民負擔工作部門責任制,嚴防農民負擔反彈。加強對農村各種收費項目和收費行爲的監管,完善涉農價格和收費公示制度,對違紀違規行爲要嚴肅處理並督促徹底整改;進一步完善村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議事程序、議事範圍、審批程序,嚴防將“一事一議”籌資變爲固定的農民負擔項目;完善農村稅費改革後的配套措施,加強財政轉移支付和各種政策補貼資金的監管,確保足額落實到村到戶;加強農村供水供電及農資價格等的監管;逐步將農村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社會管理納入城市建設管理體系,減輕農民的公共事務負擔。

通過以上措施,確保“十一五”期間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以上,到2014年達到1萬元(按現行價計算),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

5、進一步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

一是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以創建教育強市爲契機,狠抓教育強區、教育強鎮建設,繼續加大對農村教育事業的投入,積極推進農村中國小布局結構調整,整合教育資源,加強師資配備,改善辦學條件;從2014年9月新學年開始,在免收學費的基礎上,對農村地區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免收雜費,完善資助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就學制度;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農村人口的綜合素質。到2014年,農村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國中入學率、國中畢業生升學率分別達到100、98和95以上;高中學校市一級以上優質學位達85以上;青壯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5以上,並逐步達到高中文化程度。

二是加快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着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加快中心鎮的配套醫療機構建設,按照鎮村一體化管理的要求完成所有鎮村衛生機構的標準化建設,按照農民步行半小時到達的距離合理設置村衛生機構,逐步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完善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所需的設施建設,採用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對村衛生機構開展公共衛生服務予以適當補助;逐步增加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投入,進一步提高農村合作醫療的覆蓋率和保障水平,力爭到2014年參合率達到95以上,人均籌資水平達到100元以上。

三是加快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以低保爲核心的農村社會救助制度,落實低保政策,按時、足額發放低保金,做到不錯保、不漏保,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並根據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擴大資金籌集渠道,積極探索農村“五保戶”供養的多種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實物救助,確保農村“五保戶”與當地羣衆生活水平同步提高;進一步落實和完善農村困難羣衆基本醫療救助和重大疾病醫療資助制度,並資助困難羣衆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使農村低保對象、五保戶及其他困難羣衆小病有基本醫療救助、重病大病有合作醫療資助和臨時救助。在解決被徵地人員基本養老、醫療保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建立與我市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其它保障措施相配套的農民社會養老、醫療保險體系。

四是加強農村計劃生育工作。全面推進“無政策外多孩生育鎮、無政策外人口出生村”創建活動,切實加強村級計劃生育工作隊伍、陣地、制度建設,健全計劃生育組織網絡;堅持屬地管理、公平對待的原則,加強對農村外來流動人口的管理;積極探索建立獎勵、優先、優惠、扶持、救助、保障“六位一體”的多層次、多元化的農村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引導廣大農民實行計劃生育;深入開展“婚育進萬家”活動,普及生殖健康知識,增強優生優育意識,穩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生人口性別比,進一步提高人口素質。

五是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文化活動的引導幫扶力度,指導和資助農村組建書畫、戲曲等文藝社團,開展端午、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的特色節慶活動,深入開展電影爲農民服務工作;加強農村地區公益性體育設施建設,引導幫扶開展全民健身、羣衆性體育競賽活動。

6、促進農村社會和諧。

一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大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力度,解決好農村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鞏固和發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成果,做好“十百千萬”幹部下基層駐農村工作,深入開展“固本強基”工程,切實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爲一個堅強有力、團結務實、開拓進取、戰鬥力強的領導核心,成爲構建和諧農村的堅強堡壘;加大對農村基層幹部的培養力度,把農村的年輕、優秀黨員選拔充實到村“兩委”班子,保持基層領導班子充滿朝氣和活力,不斷提高戰鬥力。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建立健全農村重大項目建設的監督管理制度和農村審計制度。

二是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加強對村民委員會的工作指導和監督,強化“兩組”(民主理財小組、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和“兩會”(村民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建設,完善以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爲主要內容的村級民主管理體系,進一步落實村民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農村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等專門委員會建設,確保村民自治機制健康運轉,依法行使自治權力。到2014年,全市50的區(縣級市)創建爲村民自治模範區(縣級市),80的鎮創建爲村民自治模範鎮,90的村創建爲村民自治模範村。

三是加強村幹部的作風建設。通過完善制度、學習黨章教育和民主決策、公開監督等形式,防止村幹部在農村土地資源開發及承發包、財務管理等過程中的“暗箱操作”和以權謀私行爲,堅決查處村幹部貪污腐敗等各種違紀違法案件,引導村幹部樹立實事求是、艱苦奮鬥、公道正派、發揚民主的工作作風。

四是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完善農村會計委派、選聘和代理制,落實“村賬鎮(街)管”制度;積極推行集體貨幣資金銀行基本戶管理,規範農村集體財務收支審批程序和財務公開;全面實行以財務管理電算化爲核心的農經電算化,加強對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會計人員和民主理財小組成員培訓。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機構,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及其所屬企事業單位財務收支的審計監督。

五是深入推進村務公開。抓好村務公開規範化建設,繼續把財務公開作爲村務公開的重點,並根據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情況,將村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政策的落實情況,及時納入村務公開的內容,積極推進村務事項從辦理結果的公開,向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公開延伸;加強對村務公開監督小組的工作指導,加強督促檢查;建立健全考覈機制,將考覈結果作爲衡量區(縣級市)、鎮(街)和村領導班子及其成員工作實績的重要依據。

本站範文網【】

六是深入開展“和諧平安社區”活動。進一步加大農村特別是城鄉結合部地區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掃除“黃賭毒”,禁止“六合彩”賭博,取締邪教組織,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和黑惡勢力,遏制重大惡性案件和羣體性事件發生,確保農村和諧穩定。

(四)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領導

爲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領導,市委、市政府提出以下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領導,把新農村建設、解決“三農”問題作爲黨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主要領導總負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班子成員和各有關協調部門配合。市將成立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各有關部門領導任成員,負責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組織協調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負責日常組織工作,主要是開展調查研究,加強工作協調,辦好試點,推廣先進經驗,檢查、督促、指導各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同時,調整市農業局的機構和職能,賦予統籌協調“三農”工作的職責。要求各有關區(縣級市)也要成立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選派得力幹部深入農村指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切實貫徹統籌城鄉發展方略。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和“存量調整、增量重點向農村傾斜”的原則,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範圍,確保2014年各級財政支農資金增量高於上年、預算內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重高於上年、直接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高於上年,並逐步形成新農村建設穩定的資金來源。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工作部門要以城鄉統籌的標準明確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責任,逐步加大本部門工作向農村延伸的力度,增加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提高部門預算用於農村的比例。要採取多種形式深入開展城市部門、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和社會知名人士、志願者結對幫扶農村活動,加快建立“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互動機制,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要積極引導各大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村的信貸資金投放力度,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募捐活動,多方籌集社會資金,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3.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羣衆的積極性。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履行規劃引導、組織發動、管理協調等職能,做到“到位不越位、在位不缺位,引導不強迫、協辦不包辦”,並建立“以獎代補”等多種形式的激勵機制,對態度比較積極、行動比較迅速的村進行物質和精神獎勵。要明確農民羣衆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功能,自主開展資金籌集、投工投勞、組織建設、質量監督、後續管理等具體工作,保證新農村建設健康有序推進。在新農村建設的起步階段,要儘可能從農民羣衆最關心、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讓農民羣衆感受到新農村建設的好處和實惠,引導廣大農民羣衆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去。

《鎮委黨校校長備課班上的授課稿》來源於文祕114網,歡迎閱讀鎮委黨校校長備課班上的授課稿。

本文章共2頁,當前在第2頁 上一頁 [1] [2]

第三篇:校長培訓班上的講課稿

四、如何對待教師?知人必要善用。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史記》中劉邦有段名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一代帝王,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是何等氣魄;一代帝王,敢於啓用強於自己的人才,是何等胸襟。“此三者,皆人傑也”說明劉邦善於識人;“吾能用之”說明劉邦敢於用人。這種思想在今天,也很值得我們借鑑,就是要以人爲本。

任何一所學校,任何一個校長,都重視人才,都需要人才。只要你是人才,學校總會委以重任,只是個時間問題。在學校如何做到“以人爲本”?我不成熟的觀點:能培養人、善於識人、敢於用人。就是要知人善用,用其所長,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用是必然,不是所有工作都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能做的;疑是必須,不是懷疑,不是猜忌,而是要考慮你的能力、素質、水平適合做什麼,教哪一科,而且還要努力使其更好的發展。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着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裏,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 1

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裏一派欣欣向榮景象。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裏,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對於學校來說,成就教師,發展學生,這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教師也如此。如何能夠發揮每名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問題的關鍵是人盡其才。田忌賽馬的故事很有意思。每個學校都會給我們機會,都會給我們要創造一個“場”,一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場,一個允許伯樂說話、適合千里馬馳騁的場,一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場,一個“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場。只要你是人才,只要你敢於嘗試,只要你敢於展示自我,機會肯定會在某一個地方等着你。天生我材必有用。

五、如何推動工作?人文加上制度。

我講的是學校,你可能開始的是面對一個班級,但大同小異,僅供借鑑。杜威說,教育,人是目的。學校中的一切都是爲了人,爲了學生和教師。“人本”的另一含義就是要有人文關懷,教育就是一種關懷的人生,這就是爲什麼我們的管理行爲和教育活動中要始終充滿着“愛”,飽含着“情”。如每年都在全體教師中開展教師(160人)過生日“三個一”活動,即教師過生日當天調休一天、送生日蛋糕一盒、送生日祝福卡一張。例如2014年的生日賀詞是:沾滿粉塵的雙手,每一天都在書寫着毛小的動人故事,寫滿關愛的眼神,每一刻都把毛小精神詮釋。沒有五彩的鮮花,沒有浪漫的詩句,沒有貴重的禮物,沒有興奮的驚喜,只有輕輕的祝福,衷心祝願您生日快樂!元旦期間我們召開全鎮國小老師聯 2

歡活動,表彰先進、舉辦宴會慰問教師、溝通思想,並溫馨寄語:“毛家店國小的教育事業,寄希望於在座的每一位光榮的人民教師!昨天,是你們用心血和汗水構築起毛家店國小教育事業的堅實基礎;今天,靠你們用愛心和智慧支撐了毛家店國小教育事業的燦爛星空;明天,期待你們用理想和信念描繪毛家店國小教育事業的絢麗詩篇”。面對面的情感溝通使教師們感慨萬千,感情得到昇華。“三八”婦女節,我們送給女教師一句名言“我曾經想做一位偉人,沒有成功,後來我又想做偉人的妻子,業已失敗,今天,我終於想通了,我要做偉人的老師。祝您節日快樂!”教師家有婚喪嫁娶等大事小情,我們都要及時趕到,送上組織的一份關懷和溫暖。學校免費爲老師提供午餐。對困難教師,每年都不同程度的給予生活上的關心和照顧。對上班路途較遠的教師,適當補助摩托車油。爲女教師投保婦女安康保險,爲所有在職教師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冬天爲老師買一個棉座椅墊,送上一份溫暖,夏天更換一個涼墊,送上一份清涼。我們還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創設寬鬆的人際氛圍。比如教師演講比賽、“六一”親子聯歡、冬季拔河比賽、教工排球賽、同兄弟學校開展教工籃球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無不盡情歡樂,開懷笑語,讓教師感受到:這就是我們的“家”,生活在我們這個“家”中的成員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這個家好溫馨。在這個家中大家同擔風雨,共享快樂,有壓力而不壓抑,工作辛苦而心理寬鬆。只有學校對廣大教師給予一片至誠的關懷,讓老師們備感大家庭的溫暖,才能激發了廣大教師空前的工作熱情和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我們對學生、管理班級也一樣,都需要給學生人文關懷。

我們要遵守遊戲規則。我們小時候玩跳繩、踢毽子,得講遊戲規則;就是現在打麻將,也得講規則,等等。無規矩不成方圓,無制度不成學校。學校持續發展,需要用制度來管理;教師專業發展,需要用制度來管理;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用制度來管理。每所學校都會有自己的一整套規章制度。在學校,任何人不能凌駕於制度之上。制度是學校文化的根本和前提,孔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在交通管理中,禮讓三分、機動車避讓行人是文化,遵守交通規則、等紅綠燈就是制度。在學校管理中,對老師給予理解、對學生給予關愛是文化,按時上下班、執行課時計劃按課表上課就是制度。制度的執行和堅守也是人治與法制的一道分水嶺。制度關鍵在執行,所以,我提醒各位,不管我們即將就職的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我們必須遵守校規,必須按套路出牌。否則,對你不利(我們要守時:上班時間,上課時間等,守規:手機使用)。同樣,我們管理一個班級也必須要建立起一套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對於國小生來說,將民主的同時更要講制度。

第四篇: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上的講授稿

同志們、同學們:

你們好!首先,我代表縣委對大家有幸參加本次縣委黨校組織的學習培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祝賀!你們這批學員,年紀輕、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有相當一部分是黨政領導幹部,和前幾批學員相比,起點比較高。縣委對你們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從前一段時間的學習反饋情況來看,總體表現是好的,縣委相當滿意。希望你們努力克服工學矛盾,繼

續發揚優良的學風,圓滿完成以後的學習任務,爭取更大的成績。今天,我就新形勢下建設高素質的黨政幹部隊伍作一些初略的探討,藉此與大家共勉。一、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社會進步、形勢發展的必然要求

綜觀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不論是哪種社會制度,也不管是哪個社會時期,高素質的領導幹部(過去稱賢達、治國良臣)都始終站在社會歷史發展的最前沿,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起着相當重要的推動作用。馬克思辨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人民羣衆是推動歷史進步的決定因素。高素質的領導幹部是人民羣衆的特殊組成部分,他們通過國家意志,帶領和組織人民羣衆,對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起着不可規避的特殊作用。歷史的事實反覆證明:誰(過去指統治者、當權者,現在叫執政者)擁有一支高素質的領導幹部隊伍,誰就會受到人民羣衆的擁護,就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就會推動社會進步,這是一個普遍的規律。古往今來,中國外國,相關的實例舉不勝舉。遠的不講,我只舉一個例,大家就會明白。在建黨75週年的座談會上,江澤民總書記意味深長的講了一段話,他說:我們黨歷來十分重視幹部隊伍建設,在不同歷史時期,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適應革命、建設和改革需要的領導骨幹和宏大的幹部隊伍。正因爲有了一支在經受各種考驗中不斷得到鍛鍊提高的幹部隊伍,帶領廣大人民羣衆,堅決貫徹執行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正確路線,我們黨才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始終保持着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江總書記的話,高屋建瓴,對歷史規律作了很好的詮釋。上個世紀是這樣,新世紀更是如此。我們不但要從歷史的規律中清醒地看到建設一支高素質黨政領導幹部的客觀必然性,更要進一步認識到新形勢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

21世紀是世界各國綜合實力競爭更加嚴峻的世紀,也是經濟全球化、信息社會化、知識產業化、教育終身化的世紀。世界競爭激烈,核心是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競爭,從一定意義上說,也是人才的競爭,是領導者的能力和民族素質的競爭。在今天,人才是一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擁有人才就意味着擁有技術、擁有財富、擁有競爭力和戰略優勢。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政黨、一個國家,是否擁有一支高素質的領導幹部,能不能培養出優秀的領導人才和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專門人才、創新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這個政黨、這個國家的興衰存亡。據設在瑞士洛桑的國際管理髮展研究院公佈的《國際競爭力報告》顯示,我國的科技競爭力從1998年的第13位,降到1999年的第25位,再降到2014年的28位。與此相反的是,芬蘭作爲一個資源匱乏、人口只有500多萬的北歐小國,綜合國力的競爭力卻從1995年的年18位躍居本年度的世界第一位,排名在美國之上,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動。這一組數據,並不是說我們落後了,也就是說,我們在進步,但別人的進步更大。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慢了也要捱打。科技的發展雖然同一國的科技實力和科學基礎有很大的關係,但是,我國缺少具備教高科學素質和科技領導能力的黨政領導幹部客觀上影響了科技進步已是不爭的事實,外行領導內行的現象在一定範圍內仍然存在。2014年6月,江澤民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深刻指出:“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能不能鞏固和發展下去,中國能不能在未來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強盛不衰,關鍵就要看我們黨能不能不斷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領導人才。攠當前,我國即將加入wto,將會面對國際規則的挑戰,我們的黨政領導幹部是否都具備了相關的專業知識,能否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應對自如,創造性的開展工作,這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沉重的話題。去年,縣委黨校會同縣人事局對全縣公務員進行了爲期5天的《涉外知識》和《創新能力》的培訓和考試,大家都參與了,相信大家對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有更深刻、更獨到的認識,我就不多說了。總之一句話,時不我待,形勢逼人,我們在座的各位任重而道遠,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二)實踐搣三個代表攠,實現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

“三個代表”是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新時期對所有黨員領導幹部提出的最重大課題。關於“三個代表”的內涵和重要意義,前一階段的“學教”活動和江總書記的“七一”講話已經很清楚,我不多講。這裏,我舉三個例。當前,全

國各地的廣大農村很多都把鄉鎮幹部爲農民領辦、創辦科技示範田(地)作爲調整農村產業結構解決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有的地方做得很好,成了典型,極大地改善了農村落後的面貌,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而有的地方卻收效甚微,甚至在某重程度上影響了幹羣關係。調查得知,有相當一部分幹部信息不靈,缺乏起碼的商品經濟意識,更有連普通農民所具備的農業常識都不

具備的幹部,這樣的幹部,去搞領辦創辦,怎樣能帶好頭,怎樣幫助農民致富?怎樣代表先進的生產力發展方向?某市有一位副市長,有一次接到省裏的開會通知,要求指派搞信息高速公路的領導參會,該市長大筆一揮,批示爲:請市交通局某局長參加,成爲笑話。現在互連網高度發達,網絡傳媒、網絡文化如火如荼,如果由連英特網爲何物都不知道,從來沒有上過網的去主管文化、主管宣傳、主管精神文明建設,我們可以想象,他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此類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通過什麼去體現。以前有個典故,外國人嘲笑中國人不懂經濟,搞不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鄧小平講,誰說中國人不懂經濟,我看朱溶基就懂。事實證明,朱總理的確爲處在改革年代的中國國民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增長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國際金融界享有極高的社會威望。外國專家對一國總理能具備這樣的高素質表示驚歎和敬佩。所以說,我們講學習貫徹“三個代表”並不是喊口號,做樣子,主要是要用實際行動去體現,能不能體現,怎樣體現,效果怎樣,關鍵在於各級黨政領導幹部的自身素質,只有自身素質不斷提高了,緊跟時代步伐了,才能實實在在的滿足“三個代表”的客觀需要。

目前,我國正步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積極地向第三步戰略的宏偉目標邁進的新時期,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已經吹響,整個中華民族都在圓一個幾百年未圓的民族復興之夢。日本有位專家撰書指出:21世紀將是中國的世紀,只要中國一直保持政局的穩定和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毛澤東主席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最終是你們的。同志們,我們肩負了幾代領袖的歷史重任,唯有我們不斷提高,不斷進步,才能最終實現把我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美好望

(三)實現c縣經濟社會展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經常在黨校的培訓班上對學員們講,你們都是40萬c縣人中的優秀分子,你們更是c縣未來的希望;我們鼓勵你們到外地、到上一級去更好的發展,但是,一個不容迴避的事實是,你們中的絕大多數仍將留在c縣,工作在c縣。c縣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任責無旁貸的落在了你們的身上。“爲官一任,富民一方”。今天我老話重提,希望你們安下心來,立下大志,爲改變c縣落後的面貌實實在在的幹一番大事。前面我已經講過,你們年紀輕、素質比較高,大有發展前途。上幾周,我仔細地閱讀了黨校的那本小冊子,那上面全部是你們的論文。論文總體質量很高,有幾篇還很有見地和和特色,非常不錯。但是,仍然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我們的高素質只是相對的,全縣廣大黨員幹部隊伍的現狀與順利推進和實現c縣未來十年發展戰略還有相當差距,還不能很好地滿足我縣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的需要。c縣未來十年發展戰略的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營造改革和發展的環境,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突出綜合配套改革和工農業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兩個重點,推進經濟體制和增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變,瞄準市場,依靠科技,充分發揮獨特的資源優勢,發展縣域特色經濟;提出了發揮大林業綜合開發效益,走國土綜合開發的路子,發展特色綠色產業,開發特色僰文化旅遊,推進建材和礦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建成工業大縣、特色旅遊縣和特色農業縣,實現撤縣建市的奮鬥目標。突出了七個戰略重點,推進我縣經濟社會追趕型、跨越式發展。一抓森林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充分發揮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二抓巖桂開發,建設天然香料生產加工基地;三抓食用菌開發,加快綠色食品加工業發展;四抓綠色飼料開發,加快肉食品加工業發展;五抓礦產資源開發,建成建材、礦產品生產基地;六抓旅遊資源開發,建成川南旅遊環線上的特色旅遊縣;七抓城市建設與管理,建成縣級市。同志們,c縣美好的發展藍圖已經繪就,能否實現,關鍵在於各級幹部,在於領導幹部的自身素質。

二、高素質幹部的基本要求

(一)、總要求:德才兼備

素質是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品質、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素養。素質是一個動態概念,在不同的時代應有不同的要求。江澤民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指出:“貫徹‘三個代表’要求,我們必須全面貫徹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專業化的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的幹部隊伍。”。由此可見,高素質的幹部既要能緊跟時代,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又要德才兼備,具備黨政幹部的基本原則。這既是基本內容,又是前提條件。在德才兼備的問題上,我們要運用馬克思主義辨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念,正確處理好德與才的關係。既不能過於強調“德”而忽略“才”,也不能只唯“才”而論。事實上,這是一個度的把握問題,需要兼而有之。因此,廣大黨員幹部在加強學習和自我提高的過程中,一定要德才並舉,全面發展。

(二)、特徵:

1、政治可靠,作風民主

我黨歷來高度重視黨政幹部的政治素質,把其作爲衡量幹部素質高低的首要標準。在我們黨和國家的領導系統中,地、(市)縣兩級的黨政幹部起着承上啓下、貫通左右的重要作用。這兩級黨政領導班子的作用發揮好了,對於領導系統的健康有效運行,保持區域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大意義。領導班子作用的發揮,取決於領導班子成員的整體素質。而在諸方面素質中,起着關鍵作用的是思想政治素質。“講政治”是對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最基本的要求。正如江澤民同志所強調指出的:“沒有這個政治的靈魂,就會迷失方向,就不可能成爲一個清醒的和合格的黨的領導幹部,不可能成爲一個清醒的和合格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領導者。”

江澤民在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上指出,領導幹部一定要講政治。“我這裏所說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紀律、政治鑑別力、政治敏銳性。”共產黨員是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具有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是共產黨員的基本素質和義務。黨的各級幹部,擔負着重要的領導責任,更應該有敏銳的政治意識,深刻的政治洞察力,自覺地從政治上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早在1983年,鄧小平同志就提醒我們:“在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以後,全黨要研究如何適應新的條件,加強黨的思想工作,防止埋頭經濟工作,忽視思想工作的傾向。”“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對這個問題要清醒,要注意培養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標準,選拔德才兼備的人進班子。”鄧小平同志這些有預見性和針對性的要求,對我們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和警醒作用。當前,我們講政治,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提高領導幹部的政治素質,按照江澤民提出的,作爲黨的幹部首先是領導幹部,不論做什麼工作,都要具備基本的政治業務素質。第一,要有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第二,努力實踐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密切聯繫羣衆,特別是工農羣衆,堅決維護人民羣衆的利益;第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善於開拓前進,具有唯物辯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第四,模範遵紀守法,保持清正廉潔,發揚艱苦奮鬥精神,自覺拒腐防變,堅決反對消極腐敗現象;第五,刻苦學習,勤奮敬業,不斷加強知識積累和經驗積累,具備做好本職工作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來堅持我們一切工作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同以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高度一致。

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指出:“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是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這一論述,把黨的作風建設提到了新的高度,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也給我們正在成長起來的年輕幹部提出了新要求。當前,領導幹部的作風好壞、是否民主已經成爲衡量領導幹部自身素質高低的重要標準。好的幹部作風是民主的作風,包括好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幹部生活作風方面。具體說來,就是以“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爲標準。即: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反對因循守舊、不思進取;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反對照抄照搬、本本主義;堅持密切聯繫羣衆,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反對獨斷專行、軟弱渙散;堅持黨的紀律,反對自由主義;堅持清正廉潔,反對以權謀私;堅持艱苦奮鬥,反對享樂主義;堅持任人唯賢,反對用人上的不正之風。

2、善於學習,敢於創新

孔子曰: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近幾年來,江澤民同志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反覆強調和論述加強全黨學習問題。早在1994年,江澤民同志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就明確指出:搣學習問題,不僅關係到廣大幹部自身的進步,而且關係到國家、民族的興衰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成敗。我們全黨、全民族都必須有這個共識。攠江澤民同志從黨、國家和民族利益的戰略高度告誡全黨重視學習,素質興業。如何進一步提高領導幹部學習的學習效果,把江澤民同志的號召變爲各級領導幹部的自覺行動,關鍵是要解決好怎樣學習的問題。學習的方法種類多種多樣,在這裏。我只就如何善於學習和勇於創新講兩方面的意見。

(1)善於學習要具備三種意識:

一是要具備學精於勤的意識。搣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攠(蘇格蘭歷史學家卡萊爾)。搣求知無捷徑,苦讀有奇功攠(我國著名地質學家陳國達)。這些精闢的名言,說明一個深刻的哲理,即學精於勤,也就是廣識多才在於勤。歷史上凡有作爲的名人,無一不是勤奮好學的典範。馬克思在寫《資本論》的過程中,曾閱讀了90多個經濟學家的著作,研究過1500多種書籍,寫了100多本筆記。恩格斯不僅學習、掌握了哲學、經濟學、軍事學等所有重要學科的知識,而且還掌握了歐洲20多種語言,被馬克思稱之爲搣百科全書攠。周總理曾評價過毛主席:博覽羣書,特別是讀古書使他的知識更廣更博,更增加了他的偉大。學精於勤,在於有擠勁、鑽勁、韌勁。

二是要具備質疑善思的意識。宋代的朱熹說:搣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攠英國作家波爾克也指出:搣讀書而不思考,等於吃飯而不消化。攠強調的就是學習要質疑善思。質疑就是要在學習的時候,聯繫社會和工作實際,善於問個爲什麼。人們掌握知識的多少,是與能否敏銳地發現問題成正比的。毛主席在長沙一師唸書時,讀《天演論》竟寫了一萬多字的評語,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疑和知是相對的,疑是暫時的不知,知是疑的結果。搣水開後壺蓋爲什麼會跳動?攠使瓦特從中認識到蒸汽的力量,發明了蒸汽機;搣蘋果爲什麼會掉在地上?攠這一質疑,使牛頓發現了搣萬有引力定律攠。質疑是獲得真知、引發創造的前提。善思就是要善於釋疑,力求甚解,加以鑑別,決定取捨,掌握真諦。

三是要具備耕種並舉的意識。有人說:搣有了知識不運用,如同農民耕地不播種。攠強調耕種並舉,其實質就是要學以致用。一是要會用所學的理論和知識改造思想,特別是會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增強政治上的堅定性和敏銳性,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政觀。二是要會用所學的理論和知識,指導自身工作的實踐,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創造性和成效性。

(2)勇於創新要具備解放思想,奮勇前進的勇氣

江澤民總書記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如此,作爲黨的領導幹部,如果不會創新,是肯定幹不好工作的,甚至是幹不了工作的。現在有相當一部分領導幹部尤其是鄉鎮幹部經常抱怨基層工作難幹,除開客觀的制約因素以外,一個很大的原因仍然在領導幹部的自身素質。這樣的幹部,說到底就是沒有很好的創新。他們在實際工作中思想保守,工作畏守畏腳,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嚴重影響了各項工作的開展,制約了當地經濟的更快發展。鄧小平常講,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沒有任何現成經驗可以借鑑和學習的,要把這項偉大的事業順利推向前進,必須靠廣大黨員幹部的不斷創新和發展。當前,在某些地方流行“不換思想就換人”的做法,雖然有些極端,我並太贊同,但是至少表明瞭解放思想,勇於創新在領導幹部素質構成中的特殊作用。“西部大開發,觀念要先行”,這對於原本就比較保守和落後的西部地區來說,黨政領導幹部是否具備勇於創新的基本素養和開拓進取的勇氣就格外顯得緊迫和重要。

3、精於調研,實事求是

毛澤東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準確的調查研究是正確決策的基礎。一個縣、一個鄉鎮甚至是一個村要取得較大的發展,當地的領導幹部是否瞭解實際情況,能否準確找準問題,提出發展思路是關鍵。這就要求我們的各級領導幹部要具備常調研、會調研、精於調研的基本素質。在搞好調查研究的同時,還必須實事求。事實求實是我黨的理論精髓,必須堅持和發揚。事實證明,越是實事求是路線堅持得好的地方,經濟就越發展。華西村現任村支書吳仁寶在對外界記者談經驗時說了這麼一句話:千難萬難,實事求是最難。華西村能有今天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在於歷屆領導班子始終堅持實事求是不動搖,吃準了村情,走出了自己的特色。需要說明的是,我們講實事求是,並不與解放思想相矛盾,箇中的道理,相信大家不難理解。中央黨校裏有一塊鮮明的校訓:實事求是,爲什麼把這幾個字擺在黨的最高學府,大家可以從提高領導幹部素質層面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4、一專多能,全面發展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鄒東濤把人文社會科學人才形象地分爲四類:其中的第四類叫“十”字型人才。(前三類分別爲“一”、“1”“t”字型人才,這些人才都不全面)這種人才既有較寬的知識面,又在某一點上有深入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敢於出頭、冒尖,有創新。鄒認爲,中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要取得發展和進步,需要更多的“十”字型人才。當前,世界範圍正在進行一場偉大的空前的科技革命,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知識時代、智力時代、信息時代,進入了以知識爲真正資本和首要財富的知識經濟時代。嶄新的時代對領導幹部的科學文化素質提出了挑戰。領導幹部在制定決策時不僅要善於從多種備擇方案中選擇最佳方案,而且應善於汲取各種方案中的優點另組更佳方案。在實施決策時,還要綜合而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和方法,實行有效的動態控制和協調。領導幹部經常面對方方面面的事,接觸形形色色的人,沒有廣博而深厚的知識是寸步難行的。在社會科學方面,首先應該熟悉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懂得並能運用哲學、法學、經濟學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指導工作。此外,還應學習、瞭解行政管理學、領導科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和軟科學的基本原理。在自然科學和思維科學方面也應該掌握其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當今世界各種學科都處於分化、交叉、整合同時多向發展之中,沒有多學科的知識,也就無法深諳專業知識,即是說,專才首先必須是通才。層次越高的領導人,其知識金字塔的底座必須越寬大。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國民經濟對信息依存度已達到較高水平,作爲跨世紀的中青年領導幹部,很有必要掌握一至兩門外語。國家公務員外語等級考試已經開始實施。上海市已對所有公務員提出學會英語的要求。切實掌握一門外語後,不僅便於直接獲得國外信息,而且通過對比就會加深對本民族語言和文化的領會,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趕超世界水平的自信心。作爲科技革命標誌的信息技術的迅速進展和日趨普及化,迫切要求領導幹部掌握微機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走在改革最前沿的深圳,早在1999年就實行了副處級以上的領導幹部持計算機等級證書上崗。其他省市也在相繼仿效,這是大勢所趨。總之,在世紀之交,越是高層的領導,越需要廣博而精湛的知識。這是一種必然趨勢。

在具備紮實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黨政幹部還必須具有良好的精神狀態。上海市黃浦區委副書記陳長順說:搣領導幹部要有好的精神狀態,是改革開放實踐的經驗總結。精神狀態好,就容易調動人的全部素質和潛力。“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領導幹部的精神狀態,不只是照亮個人,而且能照亮羣衆,振奮精神,奮發圖強,克服困難,去實現既定的目標。在市場競爭中的角逐中需要領導幹部既經常保持一種平衡心理,榮辱不驚,又始終保持艱苦創業、開拓競取的精神狀態。尤其是對於老區、貧困地區及其他經濟不發達地區的領導來說,保持團結奮鬥、發奮圖強的精神狀態特別重要。那種強調客觀、怨天尤人、甘於落後、不思變革,甚至逃避困難,見異思遷的領導者,那種當了‘窮家’仍‘窮吃’、‘破罐子破捧’的領導者,是與黨和國家對跨世紀幹部素質要求格格不入的。攠領導幹部的精神狀況具體體現在每一項工作之中,表現出來的應該是一種高度的責任感。

三、當前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趨勢

(一)、總趨勢

(1)、2014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已經中央批准的《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並在通知中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中央各部委,國家機關各部委黨組(黨委),軍委總政治部,各人民團體黨組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情況,認真貫徹執行。(內容略)

(2)中央組織部長曾慶紅談當前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節選)

(記者)問:爲建設一支符合“三個代表”要求的高素質幹部隊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應抓緊做好哪些工作?

(曾慶紅)答: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把解決幹部能上能下問題,作爲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着力點和突破口,努力在以下幾個重要環節上取得明顯進展:一是要以觀念創新爲基本前提,進一步解放思想。要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等陳舊落後觀念,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把積極探索和大膽創新貫穿於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項工作,凡是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標準,符合“三個代表”的要求,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幹部能上能下的制度和辦法,就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大膽地幹。二是要以擴大民主爲改革方向,進一步擴大羣衆在選人用人上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要堅持和完善民主推薦、民意測驗和民主評議制度。加大幹部任前公示制的推廣力度,爭取三至五年內在地廳級以下領導幹部中普遍實行。積極推行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和黨政機關幹部競爭上崗制度。三是要以解決幹部“能下”爲工作重點,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要抓緊建立健全黨政領導幹部任期制、任職試用期制、辭職制度及部分領導職務聘任制,使幹部“能下”逐步制度化。抓緊研究建立和完善“能下”的各項配套措施,努力營造“能下”的社會環境。四是要以完善考覈爲關鍵環節,進一步健全擇優汰劣機制。要儘快研究制定一套科學的考覈指標體系,擴大考覈範圍,改進考覈辦法,建立健全乾部考覈責任制。五是要以推進交流爲重要措施,進一步增強幹部隊伍的活力。六是要以加強監督爲根本保證,進一步完善制約制度和措施。加強對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監督,儘快建立幹部推薦責任制、幹部考察責任制,研究制定用人失察失誤追究制度。

(3)全國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四大以來,全國各地各部門按照中央關於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積極探索,不斷推進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工作,取得巨大的成績。5年來,全國公開選拔縣處級以上幹部7700餘人。

1994年,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對公開選拔領導幹部,要認真研究和總結,使其不斷完善。1996年1月,中組部轉發了《吉林省公開推薦與考試考覈相結合選拔領導幹部的暫行辦法》,推進了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工作在全國進一步開展。如北京市在1995年公開選拔5名副局級領導幹部的基礎上,1997年又公開選拔副局級領導幹部56名,1998年公開選拔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和高級專業技術人才172名。1998年12月,中央領導同志在全國省區市黨委組織部長會議上提出,要逐步擴大公開選拔的範圍,增加羣衆參與程度。今後,在黨政職能部門出現空缺,或新增職位,或機構和人員調整的時候,就儘可能採用這種辦法選人。

1999年3月,中組部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大公開選拔工作的力度,逐步規範公開選拔的工作程序,着力提大學聯考試的科學化水平,切實提高公開選拔領導幹部的工作成效。這標誌着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工作進入了深化階段。在今年全國組織部長會議上,中央及中組部領導同志強調,要大力推進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工作,“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公開選拔的職位和要求,逐步提高公開選拔領導幹部的人數佔新提拔的同級領導幹部總數的比例。要逐步規範和完善公開選拔領導幹部的程序和方法,加強考試組織、題庫建設等工作。”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在全國各地全面展開。據不完全統計,1995年以來全國31個省(區、市)都開展了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工作,選拔地廳級領導幹部700多人,縣處級領導幹部7000多人,科級幹部數萬人。

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工作,是幹部選拔任用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經過10多年的探索實踐,已取得了顯著成效:

——拓寬了選人用人的視野。公開選拔面向全社會,不拘一格選人才,敞開了進賢之路,使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組織部門的視野,解決了實際上存在的用人視野不夠寬、難以發現優秀人才的困擾。各地在公開選拔時,參與競爭的幹部越來越多。四川省1995年以來,各地先後開展公開選拔工作264批次,報名參選的人數達33600人次。今年山東省公開選拔18名副廳級領導幹部,報名人數達到2400多人。

——選拔了大批優秀人才。公開選拔借鑑了現代科學的考試方法和人才測評技術,對幹部的能力素質進行定量評價、分析,再加上嚴格的考察,提高了選人用人的準確性。同時還做到了好中選優,使大批優秀人才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據一些省市調查,公開選拔上來的領導幹部整體素質比較高,對黨充滿感激之情,工作中表現出很強的開拓進取精神和責任心,能夠較好地履行職責。1997年,四川省委組織部對1995年公開選拔上來的20名副廳級領導幹部素質適應職位的情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這些幹部普遍思想政治素質好,適應能力強,工作實績明顯,組織滿意,羣衆信任,全部合格。

(4)我縣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執行上級文件精神,結合珙縣實際,加大了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一是在擴大民主上實現了新的突破。根據省、市精神,從今年起,除少數特殊崗位外,擬提拔的科局級領導幹部都實行了公示,擴大了羣衆的知情權、監督權。對條件成熟的單位積極試行考察預告制、差額考察制和黨委(黨組)集體討論投票表決制,總結經驗,逐步推開。改進了黨管幹部的方法,堅持和完善民主推薦、民主測評、民主評議制度,採取多種途徑,讓羣衆更多地參與薦賢舉能。二是在幹部公推公選、競爭上崗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公推公選、競爭上崗”是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今年縣鄉機構改革和鄉鎮村換屆選舉中,絕大部分單位的中層幹部和一般幹部都實行了競爭上崗、雙向選擇和待崗制度,羣衆更多地參與了選拔領導幹部,公開選拔的程序更加規範化,選拔方法更加科學化,基本做到了選好人、用準人。三是在幹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在工作中,既抓了優秀年輕幹部能“上”的問題,又注意疏通了幹部“下”的渠道,並妥善安置好“下”的幹部。對那些素質偏低,民主評議不稱職達到一定比例的幹部,進行了果斷的調整,該免職的免職,該降職的降職。同時,進一步加大了領導幹部崗位輪崗力度,擴大了輪崗面,加快了輪崗速度。四是在幹部考察考覈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堅持原則、標準、程序的統一,並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地方和部門的特點以及領導崗位的職責和任期目標,進一步細化、量化了考覈內容和標準,多渠道、多側面、多方式,廣泛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進一步提高了考覈的準確性。在幹部選拔任用上做到了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注意和防止了少數人獨斷專行。四是即將建立領導幹部引咎辭職制度,進一步加大對領導幹部的監管。隨着我縣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和全縣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幹部人事制度改革還會繼續加大。最終的趨勢是變“泊樂相馬”爲“賽場選馬”,努力建立起一套科學完善的公開、公平、公正競爭機制和幹部管理監督機制,切實提高廣大黨政幹部的綜合素質。

四、努力實踐,緊跟時代步伐

(一)加強黨性鍛鍊

黨性鍛鍊的內容很廣,我只強調兩個方面。

(1)、經受住三個考驗。搣三個考驗攠是指執政的考驗即權力的考驗、改革開放的考驗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考驗。能否經受住三個考驗,是涉及到一個領導幹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精神境界的問題,也是直接關係到黨的思想政治建設成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興衰成敗的問題,是講黨性修煉的重要方面。經受住三個考驗,是對每個領導幹部的最基本的思想素質要求。

首先要經受住權力的考驗。有人說,權力是把雙刃劍,這話有道理。爲人民而用,那麼它就是一把劈荊斬棘、開拓前進的利劍;爲私利而用,它就會成爲懸在自己頭上的一把鍘刀。客觀地說,有了一定的權力與地位,既獲得了爲人民服務的條件,但同時也增加了脫離羣衆甚至蛻化變質的危險。所以作爲領導幹部,要正確認識自己手中的權力,樹立正確的權力觀,解決好權力是誰賦予的以及爲誰掌權怎麼用權的問題,要清醒地認識到權力意味着重擔,意味着責任,意味着奉獻,而不是謀求個人私利的工具;要自覺地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去分析判斷人生道路上一切錯綜複雜的問題與是非;要認真解決好入黨爲什麼,當幹部幹什麼,是立志當大官還是立志幹事業等根本性問題。

其次要經受住改革開放的考驗。改革開放既是強國之路,又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和思想革命。作爲領導幹部對此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方向。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努力使自己的主觀認識符合客觀實際,敢於把不符合客觀實際的思想觀念克服掉,大膽學習、借鑑、利用世界各國對我們有益的東西,大膽開拓創新;要正確認識改革所引致的利益碰撞,正確對待名、權、位、利,經常反省自己的思想、言論和行動,做到不斷改造、解剖、完善自己;要堅決抵制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滲透,加強自我修養,做到防微杜漸,警鐘長鳴。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一個領導幹部能否拒腐防變,最主要還是靠自己,換句話說,最難但也是最管用的就是要搣自己管得住自己攠。

其三,能夠經受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考驗。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們黨的一大創造,更是擺在我們幹部面前的一道全新考題。發展市場經濟,使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的解放和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得以極大的解放和轉變,但同時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也乘機侵蝕人們的頭腦,特別是一些領導幹部把商品交換原則引入政治生活,搞權錢交易,成爲金錢的奴隸,這樣的搣前車之鑑攠已爲數不少。要經受住市場經濟的考驗,要求我們的領導幹部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自覺接受人民羣衆的監督,防止商品交換原則引入黨的政治生活;要在自重的基礎上,加強自省、自警、自勵,增強自我約束能力,煉好拒腐防變的搣內功攠;要嚴格遵守黨紀國法,堅決做到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

(2)、正確處理好三個關係

搣三個關係攠是指做官與做人、敬業與創業、勤政與廉政的關係。江澤民同志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要體現時代的要求。攠正確處理好三個關係,同樣是一個領導幹部先進性的體現。

首先,能正確處理好做官與做人的關係。這實際上是一個涉及到正確處理德和才的關係的問題。領導工作是一項特殊職業,是一項藝術性很強的工作。駕馭全局,正確決策,處理協調好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凝聚人心,是對領導工作的最基本要求。要做好領導工作,要求爲官者必須是一個能人,也就是要有搣才攠。但領導工作又是一項政治性很強的工作,只有纔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德。德是對人幫人的要求,做人必須要有人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道德修養,我們常說的心術要正,思想要純,境界要高,就是對做人的要求。領導幹部要做好官,首先必須做好搣人攠,必須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道德修養,這也是一個幹部綜合素質的核心,是領導者的生命,是爲官的首要條件。許多事實告訴我們,爲官有才無德,官做得越大,問題越大,給黨的事業造成的危害愈嚴重。

其次,能正確處理好敬業與創業的關係。敬業是對每個幹部職工的基本要求,作爲領導幹部更必須具備敬業精神。同時領導幹部又都應該是人才,人才與普通勞動者的區別,在於人才具有較高的創造性,這是人才的本質特徵。有無創業精神與創造力,是衡量一個領導幹部優劣的重要標尺。作爲領導幹部,應該珍惜人民羣衆所賦予的權力、給予的機遇,充分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領導幹部要敢於超前思維,超前工作,敢爲人先,不能老是步人後塵,更不可因循守舊,平平庸庸,得過且過,固守搣攤子攠。管理工作也應該樹立起搣名牌攠意識,創造出特色。尤其是當前改革不斷深化的形勢下,領導幹部要深刻領會鄧小平理論的時代精神,勇於變革思維定勢,敢於求搣異攠思維,敢於否定自我,戰勝自我。領導幹部沒有創新精神,沒有紮實的作風,就不可能創造出活力,創造出才幹,創造出經驗,也就不能算是一個好官。

其三,能正確處理好勤政與廉政的關係。爲官者從政要勤,爲政要廉。勤政是廉政的基礎,廉政才能更好地勤政。勤政就是要求領導幹部勤於政事,關心羣衆利益,爲人民辦實事,辦好事;深入羣衆,與人民羣衆打成一片,結成魚水之情,並從人民羣衆中汲取智慧,增長才幹。廉政就是要求領導幹部廉潔奉公,兩袖清風,拒腐防變。廉政的本質是正確對待公與私的問題,是對待人民羣衆的問題,是黨性原則問題。爲官者要廉政,就必須勤政,一個勤政的幹部,必然是一個置人民羣衆利益於首位的幹部。此外,爲官者還必須加強自我修養,提高搣慎獨攠、搣自律攠的能力,自覺接受搣監督攠、搣他律攠;要正確處理好大與小的關係,要大處着想,小處着手,搣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攠。

(二)加強理論修養

江總書記指出:無論對黨還是對黨的幹部來說,理論上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礎。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自己的科學理論,這是我們黨政治上成熟的根本標誌。現在我們黨已經成爲一個有64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領導着一個正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12

億人口的大國,在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中,加強理論建設和理論武裝,就更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

一是要加強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江總書記“三個代表”理論的學習。要努力在掌握理論的科學體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

及其精神實質上下功夫,在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並用以指導實踐上下功夫。

二是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馬克思主義是從實際中來並被實踐所證明了的科學理論,只有聯繫實際,才能真正學懂,也只有聯繫實際才能真正用好。從黨的歷史上看,什麼時候理論和實際結合得好,黨的事業就蓬勃發展;之,黨的事業就遭受挫折。因此,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是個重大的政治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好了,我們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就會更加自覺和全面,就能排除各種錯誤傾向的干擾,避免和減少在工作中出現片面性、絕對化和左右搖擺。

三是要要努力鑽研業務。要堅持不懈地學習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法律知識和其他各方面的知識。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這個問題前面已經提到過,我不多講。

(三)加強實踐鍛鍊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座的年輕幹部,最缺的就是實踐。大家要積極投身投身實踐,努力增長才幹,着意提高提高三個能力。搣三個能力攠是指把握全局的能力、組織協調的能力以及解決自身矛盾的能力。領導幹部是否具備這三個能力,是做好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工作的前提條件,是衡量一個領導幹部素質高低的重要內容,更是領導幹部自我修煉的有效途徑。

首先,要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把握全局就是指領導幹部要時刻胸懷全局,堅持以大局爲重,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並把它與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工作聯繫起來;同時把握住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總的發展態勢,抓住事物的本質,駕馭矛盾,因勢利導,作出正確決策。現代領導有一條重要原則叫做搣領導者要做領導的事攠,搣做領導的事攠就是指搣議大事、懂全局、管本行攠,就是能夠把握大局。一個領導者,能否把握全局,樹立全局觀點,是政治成熟與否的重要標誌。正確地把握住大局,需要有科學的判斷能力,能夠了解事物的發展規律。這就要求領導幹部積極投身實踐,開展調查研究,及時瞭解國內國外、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正在發生的變化,熟悉本局部的各種實際情況,瞭解本局部在全局中的地位、特殊性以及與其它局部的關係,從而找到把握全局把握髮展趨勢的關節點,提高決策的正確性。

其次,要提高組織協調的能力。領導幹部要學會搣彈鋼琴攠,既抓住主旋律,又注重其它因素的彼此平衡、相互協調。抓主旋律就是要抓中心工作,並緊緊扭住不放,使職工羣衆能夠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抓住中心工作是協調各種關係的前提與基礎。抓主旋律,絕不是隻要一個音符,還要注重各種因素的相互協調。爲完成中心工作任務,需要有整體合力,而這種整體合力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及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的關係協調。這就要求領導者必須要有較好的組織協調能力,高超的領導藝術,特別是要擁有科學的公關能力,因爲公關能力在當今社會已成爲衡量一個幹部能力、經驗的一個重要參數。要堅決克服本位主義思想。本位主義實質是一種落後的小農經濟思維定勢的產物,它必然造成各自爲政、閉關自守各行其是、相互牽制的現象,必然帶來內耗不斷、矛盾叢生、各自爲政、人心渙散的後果。本位主義盛行,就不可能形成統一步調和整體合力。

其三,要提高解決自身矛盾的能力。領導幹部能否解決自身存在的矛盾,不只涉及到能力問題,更涉及到工作作風問題,涉及到對黨的事業、對人民羣衆的態度問題。有些領導幹部或者對待工作不負責任,對待同志不講團結,對待職工羣衆利益漠不關心;或者漠視自身存在的問題,高高在上,當官做老爺;或者好高鶩遠,工作不切實際,嗜尚空談,不求實效;或者對待困難與問題動輒請示彙報,好象離了柺杖就走不得路;或者遇到矛盾繞道走,錯誤的不敢反對,正確的不敢堅持,在問題面前態度暖昧;或者思想懶惰,作風飄浮,不願做艱苦細緻的工作;或者抓工作沒有觀點,沒有思路,眼高手低;或者只看領導眼色行事,一味取悅領導等等,結果造成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困難重重,矛盾叢生,問題成堆,積重難返。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增強基層黨組織解決自身矛盾的能力。這既是對各級黨組織的要求,也是對各級領導幹部的迫切要求。要增強解決自身存在的矛盾的能力,要求領導幹部必須端正工作態度,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特別是要提倡腳踏實地,勇挑重擔,敢於負責的精神。

第五篇: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上的講授稿

同志們、同學們:

你們好!首先,我代表縣委對大家有幸參加本次縣委黨校組織的學習培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祝賀!你們這批學員,年紀輕、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有相當一部分是黨政領導幹部,和前幾批學員相比,起點比較高。縣委對你們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從前一段時間的學習反饋情況來看,總體表現是好的,縣委相當滿意。希望你們努力克服工學矛盾,繼續發揚優良的學風,~完成以後的學習任務,爭取更大的成績。今天,我就新形勢下建設高素質的黨政幹部隊伍作一些初略的探討,藉此與大家共勉。

一、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社會進步、形勢發展的必然要求

綜觀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不論是哪種社會制度,也不管是哪個社會時期,高素質的領導幹部(過去稱賢達、治國良臣)都始終站在社會歷史發展的最前沿,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起着相當重要的推動作用。馬克思辨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人民羣衆是推動歷史進步的決定因素。高素質的領導幹部是人民羣衆的特殊組成部分,他們通過國家意志,帶領和組織人民羣衆,對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起着不可規避的特殊作用。歷史的事實反覆證明:誰(過去指統治者、當權者,現在叫執政者)擁有一支高素質的領導幹部隊伍,誰就會受到人民羣衆的擁護,就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就會推動社會進步,這是一個普遍的規律。古往今來,中國外國,相關的實例舉不勝舉。遠的不講,我只舉一個例,大家就會明白。在建黨75週年的座談會上,江澤民總書記意味深長的講了一段話,他說:我們黨歷來十分重視幹部隊伍建設,在不同歷史時期,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適應革命、建設和改革需要的領導骨幹和宏大的幹部隊伍。正因爲有了一支在經受各種考驗中不斷得到鍛鍊提高的幹部隊伍,帶領廣大人民羣衆,堅決貫徹執行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正確路線,我們黨才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始終保持着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江總書記的話,高屋建瓴,對歷史規律作了很好的詮釋。上個世紀是這樣,新世紀更是如此。我們不但要從歷史的規律中清醒地看到建設一支高素質黨政領導幹部的客觀必然性,更要進一步認識到新形勢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

21世紀是世界各國綜合實力競爭更加嚴峻的世紀,也是經濟全球化、信息社會化、知識產業化、教育終身化的世紀。世界競爭激烈,核心是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競爭,從一定意義上說,也是人才的競爭,是領導者的能力和民族素質的競爭。在今天,人才是一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擁有人才就意味着擁有技術、擁有財富、擁有競爭力和戰略優勢。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政黨、一個國家,是否擁有一支高素質的領導幹部,能不能培養出優秀的領導人才和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專門人才、創新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這個政黨、這個國家的興衰存亡。據設在瑞士洛桑的國際管理髮展研究院公佈的《國際競爭力報告》顯示,我國的科技競爭力從1998年的第13位,降到1999年的第25位,再降到2014年的28位。與此相反的是,芬蘭作爲一個資源匱乏、人口只有500多萬的北歐小國,綜合國力的競爭力卻從1995年的年18位躍居本年度的世界第一位,排名在美國之上,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動。這一組數據,並不是說我們落後了,也就是說,我們在進步,但別人的進步更大。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慢了也要捱打。科技的發展雖然同一國的科技實力和科學基礎有很大的關係,但是,我國缺少具備教高科學素質和科技領導能力的黨政領導幹部客觀上影響了科技進步已是不爭的事實,外行領導內行的現象在一定範圍內仍然存在。2014年6月,江澤民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深刻指出:“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能不能鞏固和發展下去,中國能不能在未來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強盛不衰,關鍵就要看我們黨能不能不斷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領導人才。攠當前,我國即將加入wto,將會面對國際規則的挑戰,我們的黨政領導幹部是否都具備了相關的專業知識,能否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應對自如,創造性的開展工作,這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沉重的話題。去年,縣委黨校會同縣人事局對全縣公務員進行了爲期5天的《涉外知識》和《創新能力》的培訓和考試,大家都參與了,相信大家對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有更深刻、更獨到的認識,我就不多說了。總之一句話,時不我待,形勢逼人,我們在座的各位任重而道遠,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二)實踐搣三個代表攠,實現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

“三個代表”是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新時期對所有黨員領導幹部提出的最重大課題。關於“三個代表”的內涵和重要意義,前一階段的“學教”活動和江總書記的“七一”講話已經很清楚,我不多講。這裏,我舉三個例。當前,全國各地的廣大農村很多都把鄉鎮幹部爲農民領辦、創辦科技示範田(地)作爲調整農村產業結構解決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有的地方做得很好,成了典型,極大地改善了農村落後的面貌,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而有的地方卻收效甚微,甚至在某重程度上影響了幹羣關係。調查得知,有相當一部分幹部信息不靈,缺乏起碼的商品經濟意識,更有連普通農民所具備的農業常識都不具備的幹部,這樣的幹部,去搞領辦創辦,怎樣能帶好頭,怎樣幫助農民致富?怎樣代表先進的生產力發展方向?某市有一位副市長,有一次接到省裏的開會通知,要求指派搞信息高速公路的領導參會,該市長大筆一揮,批示爲:請市交通局某局長參加,成爲笑話。現在互連網高度發達,網絡傳媒、網絡文化如火如荼,如果由連英特網爲何物都不知道,從來沒有上過網的去主管文化、主管宣傳、主管精神文明建設,我們可以想象,他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此類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通過什麼去體現。以前有個典故,外國人嘲笑中國人不懂經濟,搞不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鄧小平講,誰說中國人不懂經濟,我看朱溶基就懂。事實證明,朱總理的確爲處在改革年代的中國國民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增長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國際金融界享有極高的社會威望。外國專家對一國總理能具備這樣的

正廉潔,發揚艱苦奮鬥精神,自覺拒腐防變,堅決反對消極~現象;第五,刻苦學習,勤奮敬業,不斷加強知識積累和經驗積累,具備做好本職工作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來堅持我們一切工作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同以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高度一致。

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指出:“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是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這一論述,把黨的作風建設提到了新的高度,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也給我們正在成長起來的年輕幹部提出了新要求。當前,領導幹部的作風好壞、是否民主已經成爲衡量領導幹部自身素質高低的重要標準。好的幹部作風是民主的作風,包括好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幹部生活作風方面。具體說來,就是以“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爲標準。即: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反對因循守舊、不思進取;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反對照抄照搬、本本主義;堅持密切聯繫羣衆,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反對獨斷專行、軟弱渙散;堅持黨的紀律,反對自由主義;堅持清正廉潔,反對以權謀私;堅持艱苦奮鬥,反對享樂主義;堅持任人唯賢,反對用人上的不正之風。

2、善於學習,敢於創新

孔子曰: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近幾年來,江澤民同志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反覆強調和論述加強全黨學習問題。早在1994年,江澤民同志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就明確指出:搣學習問題,不僅關係到廣大幹部自身的進步,而且關係到國家、民族的興衰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成敗。我們全黨、全民族都必須有這個共識。攠江澤民同志從黨、國家和民族利益的戰略高度告誡全黨重視學習,素質興業。如何進一步提高領導幹部學習的學習效果,把江澤民同志的號召變爲各級領導幹部的自覺行動,關鍵是要解決好怎樣學習的問題。學習的方法種類多種多樣,在這裏。我只就如何善於學習和勇於創新講兩方面的意見。

(1)善於學習要具備三種意識:

一是要具備學精於勤的意識。搣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攠(蘇格蘭歷史學家卡萊爾)。搣求知無捷徑,苦讀有奇功攠(我國著名地質學家陳國達)。這些精闢的名言,說明一個深刻的哲理,即學精於勤,也就是廣識多才在於勤。歷史上凡有作爲的名人,無一不是勤奮好學的典範。馬克思在寫《資本論》的過程中,曾閱讀了90多個經濟學家的著作,研究過1500多種書籍,寫了100多本筆記。恩格斯不僅學習、掌握了哲學、經濟學、軍事學等所有重要學科的知識,而且還掌握了歐洲20多種語言,被馬克思稱之爲搣百科全書攠。周總理曾評價過毛主席:博覽羣書,特別是讀古書使他的知識更廣更博,更增加了他的偉大。學精於勤,在於有擠勁、鑽勁、韌勁。

二是要具備質疑善思的意識。宋代的朱熹說:搣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攠英國作家波爾克也指出:搣讀書而不思考,等於吃飯而不消化。攠強調的就是學習要質疑善思。質疑就是要在學習的時候,聯繫社會和工作實際,善於問個爲什麼。人們掌握知識的多少,是與能否敏銳地發現問題成正比的。毛主席在長沙一師唸書時,讀《天演論》竟寫了一萬多字的評語,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疑和知是相對的,疑是暫時的不知,知是疑的結果。搣水開後壺蓋爲什麼會跳動?攠使瓦特從中認識到蒸汽的力量,發明了蒸汽機;搣蘋果爲什麼會掉在地上?攠這一質疑,使牛頓發現了搣萬有引力定律攠。質疑是獲得真知、引發創造的前提。善思就是要善於釋疑,力求甚解,加以鑑別,決定取捨,掌握真諦。

三是要具備耕種並舉的意識。有人說:搣有了知識不運用,如同農民耕地不播種。攠強調耕種並舉,其實質就是要學以致用。一是要會用所學的理論和知識改造思想,特別是會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增強政治上的堅定性和敏銳性,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政觀。二是要會用所學的理論和知識,指導自身工作的實踐,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創造性和成效性。

(2)勇於創新要具備解放思想,奮勇前進的勇氣

江澤民總書記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如此,作爲黨的領導幹部,如果不會創新,是肯定幹不好工作的,甚至是幹不了工作的。現在有相當一部分領導幹部尤其是鄉鎮幹部經常抱怨基層工作難幹,除開客觀的制約因素以外,一個很大的原因仍然在領導幹部的自身素質。這樣的幹部,說到底就是沒有很好的創新。他們在實際工作中思想保守,工作畏守畏腳,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嚴重影響了各項工作的開展,制約了當地經濟的更快發展。鄧小平常講,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沒有任何現成經驗可以借鑑和學習的,要把這項偉大的事業順利推向前進,必須靠廣大黨員幹部的不斷創新和發展。當前,在某些地方流行“不換思想就換人”的做法,雖然有些極端,我並太贊同,但是至少表明瞭解放思想,勇於創新在領導幹部素質構成中的特殊作用。“西部大開發,觀念要先行”,這對於原本就比較保守和落後的西部地區來說,黨政領導幹部是否具備勇於創新的基本素養和開拓進取的勇氣就格外顯得緊迫和重要。

3、精於調研,實事求是

毛澤東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準確的調查研究是正確決策的基礎。一個縣、一個鄉鎮甚至是一個村要取得較大的發展,當地的領導幹部是否瞭解實際情況,能否準確找準問題,提出發展思路是關鍵。這就要求我們的各級領導幹部要具備常調研、會調研、精於調研的基本素質。在搞好調查研究的同時,還必須實事求。事實求實是我黨的理論精髓,必須堅持和發揚。事實證明,越是實事求是路線堅持得好的地方,經濟就越發展。華西村現任村支書吳仁寶在對外界記者談經驗時說了這麼一句話:千難萬難,實事求是最難。華西村能有今天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在於歷屆領導班子始終堅持實事求是不動搖,吃準了村情,走出了自己的特色。需要說明的是,我們講實事求是,並不與解放思想相矛盾,箇中的道理,相信大家不難理解。中央黨校裏有一塊鮮明的校訓:實事求是,爲什麼把這幾個字擺在黨

的最高學府,大家可以從提高領導幹部素質層面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4、一專多能,全面發展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鄒東濤把人文社會科學人才形象地分爲四類:其中的第四類叫“十”字型人才。(前三類分別爲“一”、“1”“t”字型人才,這些人才都不全面)這種人才既有較寬的知識面,又在某一點上有深入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敢於出頭、冒尖,有創新。鄒認爲,中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要取得發展和進步,需要更多的“十”字型人才。當前,世界範圍正在進行一場偉大的空前的科技革命,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知識時代、智力時代、信息時代,進入了以知識爲真正資本和首要財富的知識經濟時代。嶄新的時代對領導幹部的科學文化素質提出了挑戰。領導幹部在制定決策時不僅要善於從多種備擇方案中選擇最佳方案,而且應善於汲取各種方案中的優點另組更佳方案。在實施決策時,還要綜合而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和方法,實行有效的動態控制和協調。領導幹部經常面對方方面面的事,接觸形形色色的人,沒有廣博而深厚的知識是寸步難行的。在社會科學方面,首先應該熟悉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懂得並能運用哲學、法學、經濟學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指導工作。此外,還應學習、瞭解行政管理學、領導科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和軟科學的基本原理。在自然科學和思維科學方面也應該掌握其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當今世界各種學科都處於分化、交叉、整合同時多向發展之中,沒有多學科的知識,也就無法深諳專業知識,即是說,專才首先必須是通才。層次越高的領導人,其知識金字塔的底座必須越寬大。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國民經濟對信息依存度已達到較高水平,作爲跨世紀的中青年領導幹部,很有必要掌握一至兩門外語。國家公務員外語等級考試已經開始實施。上海市已對所有公務員提出學會英語的要求。切實掌握一門外語後,不僅便於直接獲得國外信息,而且通過對比就會加深對本民族語言和文化的領會,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趕超世界水平的自信心。作爲科技革命標誌的信息技術的迅速進展和日趨普及化,迫切要求領導幹部掌握微機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走在改革最前沿的深圳,早在1999年就實行了副處級以上的領導幹部持計算機等級證書上崗。其他省市也在相繼仿效,這是大勢所趨。總之,在世紀之交,越是高層的領導,越需要廣博而精湛的知識。這是一種必然趨勢。

在具備紮實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黨政幹部還必須具有良好的精神狀態。上海市黃浦區委副書記陳長順說:搣領導幹部要有好的精神狀態,是改革開放實踐的經驗總結。精神狀態好,就容易調動人的全部素質和潛力。“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領導幹部的精神狀態,不只是照亮個人,而且能照亮羣衆,振奮精神,奮發圖強,克服困難,去實現既定的目標。在市場競爭中的角逐中需要領導幹部既經常保持一種平衡心理,榮辱不驚,又始終保持艱苦創業、開拓競取的精神狀態。尤其是對於老區、貧困地區及其他經濟不發達地區的領導來說,保持團結奮鬥、發奮圖強的精神狀態特別重要。那種強調客觀、怨天尤人、甘於落後、不思變革,甚至逃避困難,見異思遷的領導者,那種當了‘窮家’仍‘窮吃’、‘破罐子破捧’的領導者,是與黨和國家對跨世紀幹部素質要求格格不入的。攠領導幹部的精神狀況具體體現在每一項工作之中,表現出來的應該是一種高度的責任感。

三、當前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趨勢

(一)、總趨勢

(1)、2014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已經中央批准的《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並在通知中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中央各部委,國家機關各部委黨組(黨委),軍委總政治部,各人民團體黨組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情況,認真貫徹執行。(內容略)

(2)中央組織部長曾慶紅談當前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節選)

(記者)問:爲建設一支符合“三個代表”要求的高素質幹部隊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應抓緊做好哪些工作?

(曾慶紅)答: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把解決幹部能上能下問題,作爲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着力點和突破口,努力在以下幾個重要環節上取得明顯進展:一是要以觀念創新爲基本前提,進一步解放思想。要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等陳舊落後觀念,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把積極探索和大膽創新貫穿於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項工作,凡是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標準,符合“三個代表”的要求,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幹部能上能下的制度和辦法,就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大膽地幹。二是要以擴大民主爲改革方向,進一步擴大羣衆在選人用人上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要堅持和完善民主推薦、~測驗和民主評議制度。加大幹部任前公示制的推廣力度,爭取三至五年內在地廳級以下領導幹部中普遍實行。積極推行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和黨政機關幹部競爭上崗制度。三是要以解決幹部“能下”爲工作重點,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要抓緊建立健全黨政領導幹部任期制、任職試用期制、辭職制度及部分領導職務聘任制,使幹部“能下”逐步制度化。抓緊研究建立和完善“能下”的各項配套措施,努力營造“能下”的社會環境。四是要以完善考覈爲關鍵環節,進一步健全擇優汰劣機制。要儘快研究制定一套科學的考覈指標體系,擴大考覈範圍,改進考覈辦法,建立健全乾部考覈責任制。五是要以推進交流爲重要措施,進一步增強幹部隊伍的活力。六是要以加強監督爲根本保證,進一步完善制約制度和措施。加強對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監督,儘快建立幹部推薦責任制、幹部考察責任制,研究制定用人失察失誤追究制度。

(3)全國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四大以來,全國各地各部門按照中央關於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積極探索,不斷推進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工作,取得巨大的成績。5年來,全國公開選拔縣處級以上幹部7700餘人。

1994年,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對公開選拔領導幹部,要認真研究和總結,使其不斷完善。1996年1月,中組部轉發了《吉林省公開推薦與考試考覈相結合選拔領導幹部的暫行辦法》,推進了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工作在全國進一步開展。如北京市在1995年公開選拔5名副局級領導幹部的基礎上,1997年又公開選拔副局級領導幹部56名,1998年公開選拔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和高級

專業技術人才172名。1998年12月,中央領導同志在全國省區市黨委組織部長會議上提出,要逐步擴大公開選拔的範圍,增加羣衆參與程度。今後,在黨政職能部門出現空缺,或新增職位,或機構和人員調整的時候,就儘可能採用這種辦法選人。

1999年3月,中組部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大公開選拔工作的力度,逐步規範公開選拔的工作程序,着力提大學聯考試的科學化水平,切實提高公開選拔領導幹部的工作成效。這標誌着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工作進入了深化階段。在今年全國組織部長會議上,中央及中組部領導同志強調,要大力推進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工作,“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公開選拔的職位和要求,逐步提高公開選拔領導幹部的人數佔新提拔的同級領導幹部總數的比例。要逐步規範和完善公開選拔領導幹部的程序和方法,加強考試組織、題庫建設等工作。”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在全國各地全面展開。據不完全統計,1995年以來全國31個省(區、市)都開展了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工作,選拔地廳級領導幹部700多人,縣處級領導幹部7000多人,科級幹部數萬人。

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工作,是幹部選拔任用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經過10多年的探索實踐,已取得了顯著成效:

——拓寬了選人用人的視野。公開選拔面向全社會,不拘一格選人才,敞開了進賢之路,使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組織部門的視野,解決了實際上存在的用人視野不夠寬、難以發現優秀人才的困擾。各地在公開選拔時,參與競爭的幹部越來越多。四川省1995年以來,各地先後開展公開選拔工作264批次,報名參選的人數達33600人次。今年山東省公開選拔18名副廳級領導幹部,報名人數達到2400多人。

——選拔了大批優秀人才。公開選拔借鑑了現代科學的考試方法和人才測評技術,對幹部的能力素質進行定量評價、分析,再加上嚴格的考察,提高了選人用人的準確性。同時還做到了好中選優,使大批優秀人才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據一些省市調查,公開選拔上來的領導幹部整體素質比較高,對黨充滿感激之情,工作中表現出很強的開拓進取精神和責任心,能夠較好地履行職責。1997年,四川省委組織部對1995年公開選拔上來的20名副廳級領導幹部素質適應職位的情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這些幹部普遍思想政治素質好,適應能力強,工作實績明顯,組織滿意,羣衆信任,全部合格。

(4)我縣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執行上級文件精神,結合珙縣實際,加大了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一是在擴大民主上實現了新的突破。根據省、市精神,從今年起,除少數特殊崗位外,擬提拔的科局級領導幹部都實行了公示,擴大了羣衆的知情權、監督權。對條件成熟的單位積極試行考察預告制、差額考察制和黨委(黨組)集體討論投票表決制,總結經驗,逐步推開。改進了黨管幹部的方法,堅持和完善民主推薦、民主測評、民主評議制度,採取多種途徑,讓羣衆更多地參與薦賢舉能。二是在幹部公推公選、競爭上崗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公推公選、競爭上崗”是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今年縣鄉機構改革和鄉鎮村換屆選舉中,絕大部分單位的中層幹部和一般幹部都實行了競爭上崗、雙向選擇和待崗制度,羣衆更多地參與了選拔領導幹部,公開選拔的程序更加規範化,選拔方法更加科學化,基本做到了選好人、用準人。三是在幹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在工作中,既抓了優秀年輕幹部能“上”的問題,又注意疏通了幹部“下”的渠道,並妥善安置好“下”的幹部。對那些素質偏低,民主評議不稱職達到一定比例的幹部,進行了果斷的調整,該免職的免職,該降職的降職。同時,進一步加大了領導幹部崗位輪崗力度,擴大了輪崗面,加快了輪崗速度。四是在幹部考察考覈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堅持原則、標準、程序的統一,並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地方和部門的特點以及領導崗位的職責和任期目標,進一步細化、量化了考覈內容和標準,多渠道、多側面、多方式,廣泛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進一步提高了考覈的準確性。在幹部選拔任用上做到了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注意和防止了少數人獨斷專行。四是即將建立領導幹部引咎辭職制度,進一步加大對領導幹部的監管。隨着我縣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和全縣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幹部人事制度改革還會繼續加大。最終的趨勢是變“泊樂相馬”爲“賽場選馬”,努力建立起一套科學完善的公開、公平、公正競爭機制和幹部管理監督機制,切實提高廣大黨政幹部的綜合素質。

四、努力實踐,緊跟時代步伐

(一)加強黨性鍛鍊

黨性鍛鍊的內容很廣,我只強調兩個方面。

(1)、經受住三個考驗。搣三個考驗攠是指執政的考驗即權力的考驗、改革開放的考驗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考驗。能否經受住三個考驗,是涉及到一個領導幹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精神境界的問題,也是直接關係到黨的思想政治建設成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興衰成敗的問題,是講黨性~的重要方面。經受住三個考驗,是對每個領導幹部的最基本的思想素質要求。

首先要經受住權力的考驗。有人說,權力是把雙刃劍,這話有道理。爲人民而用,那麼它就是一把劈荊斬棘、開拓前進的利劍;爲私利而用,它就會成爲懸在自己頭上的一把鍘刀。客觀地說,有了一定的權力與地位,既獲得了爲人民服務的條件,但同時也增加了脫離羣衆甚至蛻化變質的危險。所以作爲領導幹部,要正確認識自己手中的權力,樹立正確的權力觀,解決好權力是誰賦予的以及爲誰掌權怎麼用權的問題,要清醒地認識到權力意味着重擔,意味着責任,意味着奉獻,而不是謀求個人私利的工具;要自覺地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去分析判斷人生道路上一切錯綜複雜的問題與是非;要認真解決好入黨爲什麼,當幹部幹什麼,是立志當大官還是立志幹事業等根本性問題。

其次要經受住改革開放的考驗。改革開放既是強國之路,又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和思想革命。作爲領導幹部對此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方向。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努力使自己的主觀認識符合客觀實際,敢於把不符合客觀實際的思想觀念克服掉,大膽學習、借鑑、利用世界各國對我們有益的東西,大膽開拓創新;要正確認識改革所引致的利益碰撞,正確對待名、權、位、利,經常反省自己的思想

、言論和行動,做到不斷改造、解剖、完善自己;要堅決抵制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滲透,加強自我修養,做到防微杜漸,警鐘長鳴。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一個領導幹部能否拒腐防變,最主要還是靠自己,換句話說,最難但也是最管用的就是要搣自己管得住自己攠。

其三,能夠經受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考驗。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們黨的一大創造,更是擺在我們幹部面前的一道全新考題。發展市場經濟,使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的解放和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得以極大的解放和轉變,但同時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也乘機侵蝕人們的頭腦,特別是一些領導幹部把商品交換原則引入政治生活,搞權錢交易,成爲金錢的奴隸,這樣的搣前車之鑑攠已爲數不少。要經受住市場經濟的考驗,要求我們的領導幹部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自覺接受人民羣衆的監督,防止商品交換原則引入黨的政治生活;要在自重的基礎上,加強自省、自警、自勵,增強自我約束能力,煉好拒腐防變的搣內功攠;要嚴格遵守黨紀國法,堅決做到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

(2)、正確處理好三個關係

搣三個關係攠是指做官與做人、敬業與創業、勤政與廉政的關係。江澤民同志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要體現時代的要求。攠正確處理好三個關係,同樣是一個領導幹部先進性的體現。

首先,能正確處理好做官與做人的關係。這實際上是一個涉及到正確處理德和才的關係的問題。領導工作是一項特殊職業,是一項藝術性很強的工作。駕馭全局,正確決策,處理協調好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凝聚人心,是對領導工作的最基本要求。要做好領導工作,要求爲官者必須是一個能人,也就是要有搣才攠。但領導工作又是一項政治性很強的工作,只有纔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德。德是對人幫人的要求,做人必須要有人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道德修養,我們常說的心術要正,思想要純,境界要高,就是對做人的要求。領導幹部要做好官,首先必須做好搣人攠,必須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道德修養,這也是一個幹部綜合素質的核心,是領導者的生命,是爲官的首要條件。許多事實告訴我們,爲官有才無德,官做得越大,問題越大,給黨的事業造成的危害愈嚴重。

其次,能正確處理好敬業與創業的關係。敬業是對每個幹部職工的基本要求,作爲領導幹部更必須具備敬業精神。同時領導幹部又都應該是人才,人才與普通勞動者的區別,在於人才具有較高的創造性,這是人才的本質特徵。有無創業精神與創造力,是衡量一個領導幹部優劣的重要標尺。作爲領導幹部,應該珍惜人民羣衆所賦予的權力、給予的機遇,充分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領導幹部要敢於超前思維,超前工作,敢爲人先,不能老是步人後塵,更不可因循守舊,平平庸庸,得過且過,固守搣攤子攠。管理工作也應該樹立起搣名牌攠意識,創造出特色。尤其是當前改革不斷深化的形勢下,領導幹部要深刻領會鄧小平理論的時代精神,勇於變革思維定勢,敢於求搣異攠思維,敢於否定自我,戰勝自我。領導幹部沒有創新精神,沒有紮實的作風,就不可能創造出活力,創造出才幹,創造出經驗,也就不能算是一個好官。

其三,能正確處理好勤政與廉政的關係。爲官者從政要勤,爲政要廉。勤政是廉政的基礎,廉政才能更好地勤政。勤政就是要求領導幹部勤於政事,關心羣衆利益,爲人民辦實事,辦好事;深入羣衆,與人民羣衆打成一片,結成魚水之情,並從人民羣衆中汲取智慧,增長才幹。廉政就是要求領導幹部廉潔奉公,兩袖清風,拒腐防變。廉政的本質是正確對待公與私的問題,是對待人民羣衆的問題,是黨性原則問題。爲官者要廉政,就必須勤政,一個勤政的幹部,必然是一個置人民羣衆利益於首位的幹部。此外,爲官者還必須加強自我修養,提高搣慎獨攠、搣自律攠的能力,自覺接受搣監督攠、搣他律攠;要正確處理好大與小的關係,要大處着想,小處着手,搣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攠。

(二)加強理論修養

江總書記指出:無論對黨還是對黨的幹部來說,理論上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礎。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自己的科學理論,這是我們黨政治上成熟的根本標誌。現在我們黨已經成爲一個有64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領導着一個正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12

億人口的大國,在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中,加強理論建設和理論武裝,就更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

一是要加強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江總書記“三個代表”理論的學習。要努力在掌握理論的科學體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

及其精神實質上下功夫,在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並用以指導實踐上下功夫。

二是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馬克思主義是從實際中來並被實踐所證明了的科學理論,只有聯繫實際,才能真正學懂,也只有聯繫實際才能真正用好。從黨的歷史上看,什麼時候理論和實際結合得好,黨的事業就蓬勃發展;之,黨的事業就遭受挫折。因此,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是個重大的政治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好了,我們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就會更加自覺和全面,就能排除各種錯誤傾向的干擾,避免和減少在工作中出現片面性、絕對化和左右搖擺。

三是要要努力鑽研業務。要堅持不懈地學習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法律知識和其他各方面的知識。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這個問題前面已經提到過,我不多講。

(三)加強實踐鍛鍊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座的年輕幹部,最缺的就是實踐。大家要積極投身投身實踐,努力增長才幹,着意提高提高三個能力。搣三個能力攠是指把握全局的能力、組織協調的能力以及解決自身矛盾的能力。領導幹部是否具備這三個能力,是做好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工作的前提條件,是衡量一個領導幹部素質高低的重要內容,更是領導幹部自我~的有效途徑。

首先,要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把握全局就是指領導幹部要時刻胸懷全局,堅持以大局爲重,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並把它與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工作聯繫起來;同時把握住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總的發展態勢,抓住事物的本質,駕馭矛盾,因勢利導,作出正確決策。現代領導有一條重

要原則叫做搣領導者要做領導的事攠,搣做領導的事攠就是指搣議大事、懂全局、管本行攠,就是能夠把握大局。一個領導者,能否把握全局,樹立全局觀點,是政治成熟與否的重要標誌。正確地把握住大局,需要有科學的判斷能力,能夠了解事物的發展規律。這就要求領導幹部積極投身實踐,開展調查研究,及時瞭解國內國外、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正在發生的變化,熟悉本局部的各種實際情況,瞭解本局部在全局中的地位、特殊性以及與其它局部的關係,從而找到把握全局把握髮展趨勢的關節點,提高決策的正確性。

其次,要提高組織協調的能力。領導幹部要學會搣彈鋼琴攠,既抓住主旋律,又注重其它因素的彼此平衡、相互協調。抓主旋律就是要抓中心工作,並緊緊扭住不放,使職工羣衆能夠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抓住中心工作是協調各種關係的前提與基礎。抓主旋律,絕不是隻要一個音符,還要注重各種因素的相互協調。爲完成中心工作任務,需要有整體合力,而這種整體合力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及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的關係協調。這就要求領導者必須要有較好的組織協調能力,高超的領導藝術,特別是要擁有科學的公關能力,因爲公關能力在當今社會已成爲衡量一個幹部能力、經驗的一個重要參數。要堅決克服本位主義思想。本位主義實質是一種落後的小農經濟思維定勢的產物,它必然造成各自爲政、閉關自守各行其是、相互牽制的現象,必然帶來內耗不斷、矛盾叢生、各自爲政、人心渙散的後果。本位主義盛行,就不可能形成統一步調和整體合力。

其三,要提高解決自身矛盾的能力。領導幹部能否解決自身存在的矛盾,不只涉及到能力問題,更涉及到工作作風問題,涉及到對黨的事業、對人民羣衆的態度問題。有些領導幹部或者對待工作不負責任,對待同志不講團結,對待職工羣衆利益漠不關心;或者漠視自身存在的問題,高高在上,當官做老爺;或者好高鶩遠,工作不切實際,嗜尚空談,不求實效;或者對待困難與問題動輒請示彙報,好象離了柺杖就走不得路;或者遇到矛盾繞道走,錯誤的不敢反對,正確的不敢堅持,在問題面前態度暖昧;或者思想懶惰,作風飄浮,不願做艱苦細緻的工作;或者抓工作沒有觀點,沒有思路,眼高手低;或者只看領導眼色行事,一味取悅領導等等,結果造成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困難重重,矛盾叢生,問題成堆,積重難返。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增強基層黨組織解決自身矛盾的能力。這既是對各級黨組織的要求,也是對各級領導幹部的迫切要求。要增強解決自身存在的矛盾的能力,要求領導幹部必須端正工作態度,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特別是要提倡腳踏實地,勇挑重擔,敢於負責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