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蝙蝠和雷達的教學設計 篇一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達》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八冊的十一課。這是一篇講述科學常識的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揭示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啓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飛行的問題。這項研究告訴人們,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領,常常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對人類的創造發明有所啓示。

【新課程目標】

1、認識個生字,會寫出12個生字,正確讀寫出14個新詞。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

3、瞭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通過閱讀抓住要點,準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教學準備】

小黑板和圖片設計。

【教學安排】

2課時。本節爲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讓學生提前蒐集蝙蝠和雷達的有關資料和圖片

二、複習檢查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基本上已經知道蝙蝠具有特異的功能,那我們這一課是不是隻講了蝙蝠呢?(不是)。我想請一個同學介紹一下《蝙蝠和雷達》這一課主要講了什麼?

(生答)。

是的,蝙蝠在晚上無論怎麼飛,都不會撞上什麼東西,這到底爲什麼呢?爲了弄清楚這個問題,一百多年來,科學家做了無數次實驗,下面我們進一步讀課文,瞭解這些實驗。

三、品讀4~5自然段感知

1、學生自讀,老師出示小黑板。

實驗次數

實驗的方法

實驗的結果

探路工具

第一次

矇眼沒響

不是眼睛

第二次

矇眼響與耳朵有關

第三次

封嘴響與嘴有關

2、要求分學習小組討論填寫。

3、抽學生說,老師填寫。

4、鞏固這部分內容,抽讀,比賽讀。

5、再次感受三次實驗過程。

6、誰能代替蝙蝠跟科學家說說心理話。

(學生表演蝙蝠自述:

⑴ 準備了蝙蝠的頭飾。

⑵ 兩位學生用雙簧的形式表演。內容簡介是:先介紹自己(蝙蝠)的來歷,及還有別名叫“燕老鼠”的來歷。然後介紹自己被科學家發現了祕密,“我”在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經過多次實驗,科學家得出了一個結論,誰能把課文中相關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7、出示小黑板上的兩個句子進行比較:

a、三次不同的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b、三次不同的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提問:這兩個句子那句好?爲什麼?

8、同桌討論回答,老師指導。

(蝙蝠探路時靠的是嘴和耳朵兩種器官同時起作用。)

過渡句:哪麼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起來探路的呢?請同學們自讀第七自然段。

四、品讀第七自然段感悟

1、默讀,自己在筆記本上畫出蝙蝠飛行示意圖。

2、學生自畫,老師巡迴指導。

3、抽學生上講臺展示自己畫的示意圖。(評比)

4、老師也畫了一幅自己的示意圖與你們比一比。

5、請同學們對照示意圖練習說話訓練。

過渡語:通過我們的進一步學習,更加知道了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啓示用在飛機上,根據這一部分的學習方法自學第8自然段。

五、細細品讀第8自然段

1、找出描寫雷達探路的句子讀一讀。

2、根據前面蝙蝠飛行示意圖,自己能獨立畫出雷達爲飛機導航的示意圖嗎?

3、試一試,畫在筆記本上。

4、畫好後,抽同學在黑板上畫出來。

5、師生共同來肯定評一評。

6、同桌互相交流,根據示意圖說說雷達是怎樣在夜間爲飛機導航的?

導語:同學們:根據以上的兩幅示意圖,我們又可以得出一個什麼樣的結論呢?

7、出示製作的卡片,填空用圖形表示。

a、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 )。

b、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的( )。

c、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 )。

六、擴展練習

過渡句:人類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啓示,你們通過自己閱讀查找,還了解哪些創造發明也是人類從動物身上得到啓示的?

1、學生展示自己查找的資料。

2、師生共同評價,誰的資料好,語言又流暢。

七、總結

本節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掌握或瞭解了什麼知識?希望以後有時間多讀課外書,掌握更多的知識。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理解“啓示、證明”等詞語的意思。正確區分近義詞“敏銳、靈敏”。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說說蝙蝠和雷達之間的科學聯繫。

3.繼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各種途徑查閱有關資料。

4.瞭解飛機靠雷達在夜間飛行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受到的啓示,知道事物之間有着普遍聯繫,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科學家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使飛機能夠安全夜航。

【教學難點】 蝙蝠飛行與飛機夜航之間的內在聯繫。

【課前準備】 組織學生從百科全書、詞典辭海、互聯網絡等各種途徑查閱、收集有關蝙蝠、雷達的信息資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揭示課題。

1.出示“蝙蝠”圖,板書:蝙蝠

請學生介紹自己課前瞭解的有關蝙蝠資料。

2.出示“雷達”圖,板書:雷達。

請學生介紹自己課前瞭解的有關雷達資料。

3.板書,齊讀課題。

師:這兩者毫不相干,課題卻用“和”字連接。這是爲什麼呢?學習課文後,我們就明白了。

二、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自學要求:

(1)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說一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些什麼?

(3)想一想:你有什麼問題?

2.小組交流學習。

3.集體彙報學習成果。

(1)字詞學習

重點指導“辨析組詞”:摹 幕 墓 暮 慕

(2)開火車分節朗讀課文,注意字字音準,句句通順。

(3)說說你知道了些什麼。

(學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師注意適當點評,引出重點;同時進行語言規範表達的訓練。

(4)提出不懂的問題。

(可能有關於試驗方面;關於研究方面;關於仿生學方面;關於語言文字方面等等。師對學生的問題歸類,簡單的問題當場予以解決,有的則留待深入學習課文時解決。)

三、深入學習,突破難點。

1.瞭解三次不同的試驗,理解“證明”一詞並運用說話。

(1)指讀有關句子,理解“證明”一詞意思。(用可靠的事實來表明結論的真實性。)

(2)三次試驗怎樣進行的?證明什麼結論?輕讀課文相關小節,完成表格。

試驗次數試驗方法試驗結果試驗結論

(3)根據三次試驗內容,分別用“證明”一詞說一句話。

2.學習科學家反覆研究的內容,理解蝙蝠用嘴和耳朵探路的原理,並進行說話訓練。

(1)讀讀課文有關內容,邊讀邊思考,動手畫畫蝙蝠探路示意圖。

(2)看着示意圖,練習說話: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經過。

3.學習科學家發明雷達的內容,理解雷達在飛機夜航中的作用,並進行說話訓練。

(1)讀讀課文,用文具擺擺雷達使飛機安全夜航的示意圖。

(2)看着示意圖,練習說話:雷達使飛機安全夜航的過程。

4.理解並說說蝙蝠和雷達之間的科學聯繫。

(1)小組討論,給句式:

雷達的 ( ) 相當於蝙蝠的 ( )。

雷達的 ( ) 相當於蝙蝠的 ( )。

雷達的 ( ) 相當於蝙蝠的 ( )。

(2)默讀課文,思考: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麼科學關係?用“因爲……又因爲……所以”練習說說它們的科學聯繫及其依據。

小結:科學家從蝙蝠探路的試驗和研究得到啓示,發明了雷達,這就是蝙蝠與雷達的聯繫,所以課題要用“和”來連接。

四、課後質疑,總結全文。

學了課文,你們還有什麼問題?

五、課後拓展。

1.初瞭解“仿生學”。

2.語言直播廳: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受到動物的一些特點的啓發而發明的?查閱有關資料,然後向同學介紹。

(例如:魚類和艦船;蒼蠅和宇宙飛船;水母和風暴預測儀等。)

【參考書籍】

《妙趣橫生的仿生學》(《高科技啓蒙文庫》第二輯)

【參考資料】

蝙蝠:哺乳動物,頭部和軀幹像老鼠,有黑褐色細毛,四肢和尾部之間有皮質的膜,夜間在空中飛翔,捕食蚊、蛾等昆蟲。視力很弱,靠本身發出的超聲波來引導飛行。休息時用爪倒掛在屋檐下或樹上,冬季在隱蔽的地方冬眠。

蝙蝠飛行時,每秒鐘發出20-30次超聲信號,甚至可達60次。當這種超聲發出之後,碰到前面的物體,會立即折回來,傳進耳朵裏。於是蝙蝠就知道前面是什麼東西,如果是障礙物,它就迅速避開;如果是食物,它便撲過去。蝙蝠就憑這種回波,來決定要前進還是轉彎。因此,即使在夜間它也能飛行自如。

雷達:利用無線電波進行探測的裝置。用來測定目標的方向、距離、大小等,接受的電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得到探測目標的影象。雷達廣泛應用於軍事、天文、氣象、航海、航空等各方面。

超聲:超過人類能聽見的最高頻率的振動波,每秒鐘振動兩萬次以上,這種聲音沿直線傳播,有方向性。(人能聽到的聲音,每秒鐘振動16-2000次)

熒光屏:示波器和電視機上顯示圖像的部分。

仿生學:模仿生物系統的原理來建造技術系統,或者使人造系統具有或類似於生物系統特徵的科學。

許多研究仿生學的科學工作者選擇了一些生物原型,通過大量的觀察、試驗、分忻和研究,從中探索它們可資模仿或借鑑的原理,用來發展新的科學技術,取得了大量成果。

《蝙蝠和雷達》教案 篇三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常識性的文章,課文用“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啓示”這個設問句開頭,引出一百年前科學家所作的試驗,從而揭示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根據文章的內容及寫作特點,我通過如下“三步”進行教學。 一、填一填                        課文的四、五小節介紹了科學家做的試驗,是文章的重點部分,我在第一課時設計了下邊的表格,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填寫:

試驗次數 試驗方法 試驗結果 試驗結論

通過填表,學生們一下子理解了蝙蝠飛行靠的是嘴和耳朵,而且印象深刻。二、比一比     課文的第六自然段作者運用了比較的方法,揭示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讀書並找出這些語句,再讀一讀,比一比。當堂出示課件演示: 蝙蝠:嘴→發出超聲波→障礙物→耳朵→改變方向 雷達:天線→無線電波→障礙物→熒光屏→安全飛行 通過比較,學生很容易地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突破了難點。  三、拓一拓                     本課第一次讓學生接觸到仿生學的知識,該科學領域是極其寬廣的,因此在教學本文內容後,我讓學生交流所收集的有關仿生學的資料:     例如,人們根據烏賊噴水的原理,發明了噴水船;根據海蜇的遊動,發明了風暴預測儀;根據蝴蝶的外表特徵,發明了迷彩僞裝…… 我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換彼此自己收集的資料,讀一讀,再出示: 例子:

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發明了(雷達),用於(飛機安全飛行)。

仿:科學家從()身上得到啓示,發明了(),用於()。 讓學生根據以上方法在小組內說一說。再彙報。此時,看到同學們一個個餘味未盡,再讓同學們繼續彙報,我又覺得難免枯燥,因此,我靈機一動,乾脆來個小組報告會。這時,我讓學生把他們剛纔的資料,在小組內由書寫工整的同學執筆,其他同學說,合作彙集成一篇小報告的文章,當然我指導他們寫報告文章如何開頭結尾,小組在規定的時間裏競賽,到臺上邊投影作品邊彙報。整個彙報過程可謂是精彩紛呈,各個小組都情緒高漲,展示的不但是內容豐富,而且各組的代表爲了進入優勝組,各自展示了他們的獨特風采。這一環節將學生由課堂引申到課外,從語文課本引申到社會生活中衆多的信息媒體,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更是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發展了學生的獨創性。最後這一環節是我在預設教案中沒有設計的,卻是我最滿意的,收到了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所以說課堂的有效教學不光需要教師的精心備課,更需要老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應機智地進行教學,這樣的課堂教學纔是有效的教學,一切教學只有圍繞着學生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纔是真正體現課堂教學的價值。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

本次教研活我準備了《蝙蝠和雷達》一課的第二課時的教學,現就教學情況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一、成功之處: 1、創設情境,巧設疑問,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之母”,沒有興趣是學不好語文的,我利用電教手段,找準教學的切入點,誘發學生的求知慾。一上課,就播放在晴朗夜空裏,一隻蝙蝠在愉快地飛行,一架飛機穿梭夜空,平穩的飛行,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然後設問:一個是動物,一個是現代交通工具,它們之間有怎樣的聯繫呢?一下子學生的的學習情緒被調動起來,將學生的學習思維置於一定的情景中,學生樂於參與興趣濃厚。 2、多層次、多回合、大面積的語言訓練,積累和運用課文語言。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大面積的練說,如三次試驗的過程,我讓學生在默讀的基礎上,完成表格裏的內容,在小組裏交流,然後對照屏幕進行復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說的機會,都能說充分。既注重了面向全體學生,又注意了說的層次性,幫助學生積累課文語言。 3、利用板書,突破重難點。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的工作原理之間的聯繫是課文的重點,也是課文的難點所在。爲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我採用了簡單示意圖,直觀地顯現蝙蝠夜間飛行的特點,然後指導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畫出雷達的工作示意圖,再借助這兩份示意圖,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似之處,化難爲易。二、不足之處: 1、在學習科學家三次實驗的經過,填寫表格這一學習環節沒有處理好。學生在複述這部分內容時,沒有很好地運用到課文中的語言,只是用自己的話來組織語言,沒有達到複述課文的真正目的。複述完後,如能帶領學生再回到課文中讀一讀,回味課文語言,感悟課文語言,體會作者寫作思路的縝密,我相信效果會更好。 2、對課文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儘管學生進行了大量的說的訓練,但思考和問題過於淺顯,對學生的思維素質沒有很大的促進和影響,生成性的東西較少,讀的訓練還顯得較爲薄弱。曾有人說,語文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的確,一堂課下來,既有令我欣慰的地方,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使我明確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今後,我將再接再厲,不斷地探究語文教育教學的藝術和方法,更上一層樓。

《蝙蝠和雷達》教案 篇四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很有意義的科普知識短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覆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啓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課文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爲了有效進行難點透析,減緩學生掌握本文科學知識的坡度,我運用現代化的電教媒體,使多樣化的信息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創設一個生動具體、新穎活潑的語言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有形可見,有話可說,從而發展和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目的】

1、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瞭解科學家三次試驗的過程及揭示的祕密。

2、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的聯繫。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弄清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啓發。

難點:理解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驗飛機裝上雷達,保證飛機安全飛行,懂得研究生物可以對人類的創造發明有所啓示的道理。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設疑導思

同學們,大自然不愧爲我們人類的老師,它蘊藏着無窮無盡的奧祕,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啓示。我們人類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自然界的生物上受到的啓發。你們知道哪些這樣的發明?(潛水艇受魚的潛水特點發明;飛機根據鳥兒飛行的特點發明;建築師受蜂巢等結構的啓發設計建築等)

二、把握重點,互動探究

1、激qing朗讀第一至第二自然段後,引發疑問:漆黑的夜裏,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誰能回答這個問題?(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啓示)

2、介紹蝙蝠,引發疑問:蝙蝠的形狀是怎樣的?(哺乳動物,頭部、身體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間有皮質的膜。它在夜間飛行的時候,還能捕捉飛蛾、蚊子等。而且無論怎麼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麼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3、見到蝙蝠如此地在夜間飛行,你有什麼疑問嗎?

三、介紹試驗,解釋疑問

1、指名朗讀科學家三次試驗的部分。

2、導入:問題是創造發明的源泉。人們由蝙蝠的夜行產生了疑問,引發思考。爲弄清楚這個問題,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就做了三次試驗,每次試驗的準備,經過結果是什麼,最後的結論是什麼?

3、學生彙報交流

4、引發疑問: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這樣的結論,你又是有什麼思考?

四、質疑問難,引導想象

1、同學們,課文哪一自然段介紹了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2、明白了蝙蝠探路的祕密後,如果你是科學家,你會怎麼想的?

3、假如你是飛機設計師,你會怎樣把蝙蝠夜間飛行的功能運用到飛機上的呢?(飛機也能發出一種波遇障礙返回時,飛機又能接受這種波,使飛行員看到是否有障礙物。)

4、科學家發明的雷達,就完成了這一使命。那雷達是怎樣工作的?

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 )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 )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 )

五、回顧全文,激發情感

1、同學們,科學家就是在大自然的現象中不斷髮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不斷進行着發明創造的你能從動物身上獲得揭示,設計一項小發明嗎?相信你也能成爲一個小科學家。

2、學完課文,你能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嗎?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完成思考與作業

【板書設計】

蝙蝠 嘴 超聲波 耳朵

蝙蝠和雷達

雷達 天線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篇五

【教材分析】

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覆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啓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這是一篇很有意義的科普知識短文,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可以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通過飛機夜行這種現象,提出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的問題,這是全文要說明的主要問題。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啓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學家做了三次試驗,結果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受到啓示,給飛機裝上雷達,保證了飛機安全飛行。這項研究告訴人們,研究生物可以對人類的創造發明有所啓示。

【教學目標】

1、略處理第一、二自然段,重點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讀中感悟蝙蝠飛行的“靈巧”。學習課文第四、五自然段,讀中理清試驗準備工作。讀中比較試驗結果,讀中發現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

2、角色轉移,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探求新知,研究發現!

3、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動起來,在讀中培養學生的自我閱讀能力。

【重點難點】

1、瞭解雷達發明的理論來源。

2、理解蝙蝠夜間飛行時不會碰到障礙物的原因。

【設計思路】

上海著名特級教師程紅兵說得好:“缺少閱讀,對語文教學是釜底抽薪;缺少閱讀,對學生語文能力的養成是致命一擊。”學生語文能力的養成,不是靠我們老師講出來的,而是學生在自身的閱讀實踐中不斷“悟”和“練”出來的。但閱讀活動中的“讀”並不是浮於表面的泛泛而讀,讀中要有思,讀中要有悟,讀中要有問,讀中要有比較,讀中要有發現……總而言之,萬變不離其“讀”,要抓住一個“讀”字。以“讀”爲經,以“練”爲緯,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能閱讀能力

【教學準備】

1、與課文有關的教學軟件。

2、收集關於雷達的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導入激趣,揭示課題(略處理§1、2)。

1、師:

人類的許多發明創造是從動物身上得到啓示的。比如說根據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你還知道哪些發明也是從動物身上得到啓示的,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嗎?

(指名說)。

2、過渡:

那麼,善於在夜間飛行的蝙蝠,給人們什麼啓示呢?

⑴ 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讀,(師點出“夜航”)讀了這一小節,你心中有疑問嗎?(生回答)

⑵ 引讀第二自然段,師順着學生回答:是呀,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人們從蝙蝠身上又得到了哪些啓示呢?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蝙蝠和雷達》:

板書課題,指名讀題,齊讀。

〖設計意圖〗聯繫學生生活中已有的知識經驗,以親切的談話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將學生引入學習。在與學生的對話中,處理§1、2,啓發學生質疑,好奇心和求知慾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強大動力。用知識本身的魅力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學習生活中,爲學生學習課文主動地讀、專注地讀、興致勃勃地讀奠定了基礎。課始動,學生的主動注意動起來了,感覺器官也動起來了。

二、由疑導入,讀中感悟,導讀感知(學習§3)

1、那麼,蝙蝠究竟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呢?

⑴ 課件出示§3第一句話,指名讀,齊讀。

⑵ 蝙蝠在夜間飛行,你覺得它飛得怎麼樣?(靈巧)

⑶ 邊讀邊想第一句話,你是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的?劃一劃。

(無比……從來沒見過……)(即使……也……)(極細)……

⑷ 交流,並說說自己的理由。

⑸ 比讀,賽讀,師導:讀出蝙蝠飛行的靈巧!

2、⑴ 讀到這裏,你心裏產生什麼疑問了嗎?(生說)

⑵ (課件出示第二句話)誰能用疑問的語氣來讀讀這句話,表達一下我們心中共同的疑問?

〖設計意圖〗由疑導入,讓學生帶着問題來讀,讀中有悟。讀不是漫無目的地讀,讀是要讓學生抓住語言文字進行感悟地讀。老師要採用科學的藝術,在讀中點撥和引導,爲學生啓“悟”,以實現學生的自“悟”,引導學生在讀中抓住語言文字進行感悟,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並把這種感悟通過讀表達出來。“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讀中有思,讀中有利,讀中有問,把讀的意義拓展開來,把讀的環節由低到高,鋪排開來,使“讀”步步深入,走得更 “紮實”!

三、角色轉移,讀中有思,讀中發現(學習§4)

1、師過渡:

同學們,既然我們心中都有同樣的疑問,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回小科學家,通過幾次試驗,來研究和發現一下其中的奧祕吧!

2、自由讀§4:

⑴ 找一找,科學家第一次實驗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⑵ 請生上臺板書。

⑶ 用“首先……然後……最後……”有順序地說一說科學家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3、默讀§4第一、第二句話:

⑴ 思考:在這些準備工作中,你注意到了哪些細小的地方?在書上標一標。(“橫七豎八”、“許多繩子”、“許多鈴鐺”、“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⑵ 交流,師導:科學家在這些細小的地方這麼做有何用意?

(實驗更精確,充分說明蝙蝠不靠眼睛探路。)

小結:看來,科學家們做試驗時想得還挺周到、細緻的!

4、試驗結果如何?

⑴ 引讀第三句話。

試驗次數

試驗方式

試驗結果

試驗結論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⑵ 小科學家們,從這個結果中你有何發現?(蝙蝠不是靠眼睛來探路的。)

5、齊讀§4:

〖設計意圖〗角色轉移將學生從旁觀者推向與教材對話的位置,轉爲“事中人”,將活潑好動形象思維爲主的學生轉移角色進入課文,促進學生走進教材,走進生活!“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是對學生讀中的語言訓練。以“讀”爲經,以“練”爲緯,讓學生先了解有哪些準備工作,使其“言之有物”,再讓學生整理成一段話,使其“言之有序”,“讀中發現”。讀是有層次地讀,在讀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爲主,讓其主(本站★)動發現。有人說,兒童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個“需要點燃的火把”。教師的責任就是點燃火把,開啓學生的心門,讓其在自身的閱讀實踐中主動發現。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讀中比較

1、自由讀§5。

2、學生小組自學完成表格:

試驗次數試驗方式試驗結果試驗結論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交流並派代表上臺介紹二、三次試驗經過。

4、出示第一次試驗結果和二、三次試驗結果。

蝙蝠飛了幾個鐘頭,鈴鐺一個也沒響,那麼多繩子,它一根也沒碰着。

蝙蝠就象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掛在繩子上的鈴鐺響個不停。

⑴ 指名讀。

⑵ 自由讀這二句話,比一比,第一次和第二、三次試驗結果有什麼不同。(師導:抓住兩句話中關鍵詞來說)。

⑶ 從中,你可以發現什麼?

5、⑴ 出示第五自然段最後一句話:“三次試驗證明……”

⑵ 指名讀。(請學生板書三次試驗結果。)

⑶ 說說“配合”一詞能否去掉!

〖設計意圖〗自主、探究、合作,我們要做的是以教材爲憑藉,引導學生從已知走向未知,教師既是學習活動的示範者,又是一名普通的學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通過教材這座橋樑,走向更廣闊的研究領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通過對教材的學習,讓學生自己掌握一定的知識、方法,並憑藉教材,小組間合作、交流,探討進行語言實踐活動,使其在活動中發展,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讀中比較。三次試驗中,第一次和最後兩次的結果截然相反。在試驗結果的陳述中,作者有意強調結果的截然不同,利用這一點,引導學生讀中比較,讓學生在讀中研究、發現,從而使讀不再浮於表面,形成真正的、有實效、有收穫的“讀”。

6、師小結全文:說說你在這堂課學習中的收穫!

五、作業設計

1、自學生詞,抄寫生詞。

2、根據自己的能力自選作業:

⑴ 用自己的話複述科學家三次試驗的經過;

⑵ 完成練筆《蝙蝠的自述》,採用第一人稱手法,以我是蝙蝠的口氣介紹自己夜裏飛行的祕密;

⑶ 以網絡和各類書報雜誌中搜集整理仿生學知識,並整理成文,在讀書交流會上和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因個人已有知識經驗不同,對知識掌握程度不一樣,自選作業,正是根據這一特點,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完成作業,這也是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

【板書設計】

試驗次數試驗方式試驗結果試驗結論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設計意圖〗一個好的板書就是一個微型教案。本板書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軌跡、教師教學的思路!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篇六

教材分析:

這是國小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第三單元的學習目的就是通過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啓示。這篇課文就是通過舉例——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而發明了雷達,激發學生熱愛科學,保護動物,向動物學習的意識。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地處鄉鎮,見識少,沒見過蝙蝠和雷達,所以需要課前佈置他們去收集蝙蝠和雷達的資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7個生字,學會12個生字,理解“敏銳、揭開、障礙”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從而發明了雷達的。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合作學習,掌握生字詞和理解課文內容。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保護動物,向動物學習的意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保護動物,向動物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學習生字詞,瞭解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而發明了雷達。

教學準備:

佈置學生課前收集蝙蝠和雷達的資料。教師準備蝙蝠和雷達的視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題:

1、播放蝙蝠和雷達的視頻。

問:蝙蝠是什麼樣的動物?什麼是雷達?

生就自己掌握的資料回答。

問: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麼聯繫?

生自由發言。

現在,我們就學習第11課蝙蝠和雷達。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11、蝙蝠和雷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詞。

1、學生自由朗讀,在文中圈出生字詞。

2、通過查字典等方法自學生字詞,不懂的向同桌請教。

3、教師出示生字詞,指名讀,糾正錯誤讀音。學生齊讀屏幕上的生字詞。學生就不理解的詞語提問,教師請同學解答。學生不懂,教師再引導學生結合句子和上下文理解。

4、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書寫難寫的生字,如:蠅,熒等。

5、指名學生逐段朗讀課文,指導朗讀。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出示問題:科學家爲了弄明白蝙蝠夜間飛行靠什麼辨別方向進行了幾次試驗?每次分別得出什麼結論?最後綜合得出什麼結論?

2、學生朗讀問題,帶着問題朗讀課文,在文中尋找答案。

3、學生和同桌交流對問題的見解。

4、出示表格,集體交流,填表:

次數

過程

每次的結論

最後結論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在集體交流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

四、小結並拓展:

1、這節課通過學習,我們學會了十四個生字詞,明白了蝙蝠夜間飛行靠什麼辨別方向。

2、聯繫生活,說說我們科學家對哪些動物進行研究弄明白了什麼事情。

五、作業:

1、複習生字詞。

2、課後思考:

科學家是怎樣發明出雷達的?

六、板書:

11、蝙蝠和雷達

次數

過程

每次的結論

最後結論

第一次

把眼睛蒙上

沒碰着一個繩子

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第二次

把耳朵塞住

到處亂撞

第三次

把嘴蒙上

到處亂撞

教學反思:

導入時,由於課前要求學生收集了有關蝙蝠和雷達的資料,所以學生對蝙蝠和雷達不再陌生了,交流挺積極。談話導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都特想知道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通過自主合作學習生字,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提高了生字學習的效率,挺好的。出示重點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朗讀課文,這樣學生讀書目的明確,有效率,通過填表,使全體學生對重點內容都有了清晰的瞭解。但引導學生聯繫生活談談科學家對哪些動物進行研究弄明白了什麼事情時,許多學生都說不出來,原因我想應該是學生平時不喜歡讀書,知識面太窄了的緣故。以後,學生們應該多讀課外書。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的:

1、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與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與探究的興趣。

2、藉助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工作原理之間的對應關係進行語言和思維的訓練。

重難點:

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的工作原理之間的聯繫。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引題:同學們,通過預習你都知道了什麼?

(指名說一說課文大意)

2、在預習過程中,我們每個同學都嘗試着當了一次小小科學家,哪位小科學家願意把你的試驗報告單展示給大家,並進行簡單的解說。

展示實驗報告

試驗順序

試驗方式

試驗結果

試驗結論

第一次

蝙蝠眼睛蒙上,讓它在拉有許多繩子繫有鈴鐺的屋子裏飛。

鈴鐺一個也沒響,繩子一根也碰着。

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處亂撞,鋃鐺響個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處亂撞,鋃鐺響個不停。

師述:科學家們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從這句話你讀出了什麼?(反覆   終於)

看來科學家們有所發明創造,並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進行長時間研究、試驗。這節課我們重點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以及雷達與蝙蝠之間的聯繫。

二、合作閱讀,突破重難點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如何配合起來探路的呢?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設計出的雷達是怎樣工作呢?自讀7、8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從中有所收穫和啓發。

2、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研究

3、小組派代表進行展示交流

(1)當解說員, 其他學生質疑、解答

(2)以演促讀,理解蝙蝠探路的辦法。

指三名同學表演,一生當“蝙蝠”,一生當“蝙蝠嘴裏發出的超聲波”,一生當障礙物。

(3)以畫促讀,理解蝙蝠探路與雷達之間的聯繫。

a.請用圖示求表示蝙蝠幅探路和雷達探測。(下列圖示供參考)

嘴     發出超聲波

蝙蝠                                            障礙物

耳朵   反射回來

天線   發出無線電波

雷達                                                障礙物

熒光屏   反射回來

b.填空,看圖說一說雷達和蝙蝠之間的聯繫。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騙幅的( )。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 )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4、小結:

學習《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我們發現原來飛機在夜空中不能安全飛行,科學家是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板書:啓示),然後進行反覆試驗和研究(板書:反覆),終於發明創造了雷達,解決了這個難題。(板書:發明)

三、對比閱讀,加深認識

1、過渡:那麼科學家解決飛機機翼因劇烈抖動而破碎的現象又是受到什麼動物的啓示呢?解決輪船航海的速度問題又是受到哪種動物的啓示的呢?請大家閱讀《人類的老師》。

2、請同學們默讀《人類的老師》,邊讀邊想,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爲什麼是人類的好老師呢,細細地體會,填寫表格。

生活中的難題(需求)

人類的老師

特點

啓發

飛機不能安全夜航

蝙蝠

超聲波

雷達

機翼抖動而破碎,機毀人亡

蜻蜓

翅膀防顫

飛機機翼安全性提高

輪船速度不快

“流線型”形體

船體改進,速度提升

3、彙報交流。

4、出示句子,讀一讀,回顧全文。

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啓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

四、總結拓展

像這種人們通過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來創造發明東西,爲人類造福,這門學科叫仿生學(卡片出示:“仿生學”)你們通過剛纔的閱讀還有課外的查找,還了解哪些創造發明也是人類從大自然中得到啓示的,爲人類服務了?

學生展示課前蒐集的資料

當然,大自然中還有許多生物的祕密還未發現,許多地方值得人類利用它來創造發明,爲子孫後代造福, “你現在最想發明什麼?”

五、作業:

今天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誰來談談感受。

學完這一課,我們班準備辦個“小小科普展”,並且要招聘講解員呢?

想應聘的同學老師要考一考你們,請聽題:有一回,蝙蝠在晚上飛行時發現了夜航的飛機。他非常驚訝,心想:這飛機怎麼也有夜間飛行的本領?經過打聽,他知道了,原來是因爲飛機上裝有雷達。那麼雷達究竟是如何幫助夜航的飛機安全飛行的呢?蝙蝠不明白。爲了搞清楚這個問題,他決定去拜訪雷達。蝙蝠會向雷達問些什麼問題?雷達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板書設計:

嘴     發出超聲波

蝙蝠                                            障礙物

耳朵   反射回來

天線   發出無線電波

雷達                                                障礙物

熒光屏   反射回來

啓示   反覆   發明

課時 篇八

預習探究

●以圖爲媒,引入新課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請說一說你對它們的瞭解。

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蝙蝠和雷達》。(板書課題)

●朗讀課文,讀通讀順

①自由朗讀課文兩遍,難讀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序號,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②兩人一組輪流讀課文,互相認讀生字詞。

③出示寫有生字詞的小黑板,指名開火車從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熒”等字的讀音。

合作交流

①課文主要講什麼?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②指名說,教師根據說的情況,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學是抓住課題聯繫課文歸納的,有的同學是把課文各部分意思連起來歸納的。

●填表助學,自主閱讀

①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關聯詞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說明了什麼;文中提出什麼疑問?請讀出疑問的語氣。

③默讀四、五、六自然段,填寫下表。(表中加黑部分爲需填寫的內容,答案供參考,只要學生抓住要點即可,語言是否簡潔不做重點強調)

試驗順序

試驗方式

試驗結果

試驗結論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讓它在拉有許多繩子繫有鈴鐺的屋子裏飛。

鈴鐺一個也沒響,繩子一根也碰着。

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處亂撞,鋃鐺響個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處亂撞,鋃鐺響個不停。

③交流:先在小組,再在班上交流填與表格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