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嘎達梅林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嘎達梅林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嘎達梅林》音樂教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

1、培養學生用圓潤、連貫的聲音唱歌及正確地理解歌曲內容。

2、瞭解蒙古族風土人情、生活習慣等。

3、教育學生熱愛民族英雄,學習英雄爲祖國、爲人民不怕犧牲的精神。 教學重點:準確表達歌曲感情。 教學難點 :長音的保持。 教學手段:討論法、視唱法。

教材分析:對“嘎達梅林”的解釋,最普遍的解釋是:“嘎達”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個職位很低的官名。也有人解釋爲:英雄的名字叫那達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犧牲。“嘎達”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銜。總之,對“ 嘎達梅林”的解釋還要做深入細緻的考證工作。

《嘎達梅林》這首內蒙古民歌 ,唱的是歷史上一個真實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達爾罕企圖出賣旗地,便勾結東北軍軍閥強行開墾土地。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強烈反抗。嘎達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瀋陽去控告。但是,事與願違,不僅控告無效,他反被捕入獄並被判處死刑。嘎達梅林的妻子牧丹聞訊後,帶領羣衆劫獄,救出了嘎達梅林。嘎達梅林率衆起義,形成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抗封建貴族統治的大規模武裝鬥爭。後來,嘎達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遼河畔被敵人包圍,後在戰爭中壯烈犧牲。

原歌歌詞有五百多段,人們經常演唱的四段歌詞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譯配的。個詞運用了形象化的比興手法,抒發了人民對英雄崇敬懷念的感情。

歌曲的旋律採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聲羽調式作基礎,用上下句單樂段結構的曲式寫成。兩個樂句的節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寬廣,情緒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變化重複,旋律低沉。總起來看,歌曲的節奏舒展從容、穩健有力,旋律寬廣豪邁、莊嚴肅穆,既表現了廣大羣衆對英雄崇敬愛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教學過程 :

(-)歡迎大家到蒙古包作客。(大屏幕顯示:蒙古草原風情圖片)

在北方蒙古高原上,長期生活着一個古老民族――蒙古族,他們分成許多部,過着遊牧和狩獵生活。蒙古族又是個善戰的民族,嘎達梅林就是蒙古族歷史英雄人物之一。

1

1、找一個學生講述歷史上一件真實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達爾罕企圖出賣旗地,便勾結東北軍軍閥強行開墾土地。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強烈反抗。嘎達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瀋陽去控告。但是,事與願違,不僅控告無效,他反被捕入獄並被判處死刑。嘎達梅林的妻子牧丹聞訊後,帶領羣衆劫獄,救出了嘎達梅林。嘎達梅林率衆起義,形成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抗封建貴族統治的大規模武裝鬥爭。後來,嘎達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遼河畔被敵人包圍,後在戰爭中壯烈犧牲。

2、放電影《嘎達梅林》片段。

(二)學唱歌曲。(大屏幕顯示:歌名《嘎達梅林》,背景是騎馬善戰)

1、教師範唱,學生感受歌曲情緒。

2、跟琴視唱

1、2段歌詞。(注意長音唱夠拍)

3、視唱3段,注意換氣的地方唱得要準確。

4、視唱4段,分析有幾個樂句及樂句之間的關係。

5、完整演唱歌曲。

6、聽錄音,體會歌曲情緒。

7、再完整演唱一遍歌曲。

(三)分組討論,介紹有關蒙古族風土人情、生活習慣等。(共分5個組,課前每個組已準備好了自己的內容,並製作成課件)

每組派一名代表到電腦前展示課前準備的內容。

一組:內蒙古的風光片。

二組:蒙古族是怎樣待客的?並表演。

三組:蒙古族的服飾及生活習慣。

四組:蒙古族的音樂(歌曲、樂曲、樂器、音樂家等)、舞蹈。(帶動全班學生跳蒙族舞蹈。)

五組:蒙古族的一些重大活動(那達慕會等)(介紹完後,一個學生演奏古箏曲《喜奔那達慕》)

(四)我們充分了解了蒙古族,就讓我們有感情的再演唱一遍歌曲《嘎達梅林》吧!

2

(五)口風琴齊奏《嘎達梅林》。

(六)小結:這節課,我們充分了解了蒙古族的音樂、舞蹈、風土人情等,如果同學們有機會可以到內蒙古看看,和蒙古族人民結成好朋友。

三、課後記:

本節課通過充分展示蒙古族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等,使學生非常感興趣,很好的完成了歌曲的學習。

教學思路:

這使一節唱歌課,我想讓學生們在一節課當中,不但學會這首歌曲,而且還要更廣泛地瞭解蒙古族。

1、首先通過大屏幕展示圖片,一下把學生帶到蒙古草原來; 2. 講解蒙古族的特徵,引出“嘎達梅林”; 3. 電影片段使學生感受歌曲演唱時的情緒; 4. 順其自然,學唱歌曲,解決難點;

5、分組討論、展示,給學生主動參與及表現自己的機會; 6. 通過以上各種活動,學生更能很好的演唱歌曲; 7. 展示器樂教學,所以讓學生用口風琴吹奏這首歌曲。

3 音樂欣賞《嘎達梅林》教學設計

---------------------------

教學內容:

認識馬頭琴、欣賞《嘎達梅林》 教學目標:

1、認識馬頭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渾厚的音色和獨特的草原氣息。

2、瞭解《嘎達梅林》的歷史故事及《嘎達梅林》多種音樂題材的表現形式。

3、初步瞭解蒙古的風土人情。 教學重點:認識馬頭琴及其音色。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對樂曲的感受與鑑賞能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有很多家長來到我們班,希望咱們大家好好表現,咱們一起度過歡樂的“音樂四十分”。我給大家帶來的見面禮是:請大家欣賞一段音樂,並回答問題: 。 樂曲的名稱是?(板書:嘎達梅林)

、多媒體所展示的畫面表現的是我國的哪個少數民族? 、樂曲的主要演奏樂器是什麼?(板書:馬頭琴)

二、新授部分:

(一)蒙古族風土人情。

你能談談你所瞭解的蒙古族嗎?

蒙古族是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自治區,地處高原,地哉遼闊,平均海拔在一千米以上。

全世界蒙古族人約爲1000萬人。中國的蒙古族人口爲581萬人(2000年人口普查),在我國少數民族人口裏排名第六。

蒙古族自稱“蒙古”。其意爲“永恆之火”。別稱:“馬背民族”。 吃:以肉食爲主,多吃肉塊、燉肉、手扒肉、羊背子、烤全羊。

奶食以馬乳爲主。

4 穿:四件套(首飾、長袍,腰帶。靴子。)

住:主要居住在蒙古包。圓形爲主,冬暖夏涼。易於拆建。 語言:使用本民族語言學家規範的蒙古文。

傳統節日:每年七八月間,蒙古筆舉行那達慕“娛樂遊戲”之意。包括摔跤、射箭、賽馬三項競技。

歌舞:傳編的有馬刀舞、盅碗午、鄂而多斯舞。 民歌:分長短調兩種。 樂器:馬頭琴。 宗教信仰:喇嘛教。

(二)認識馬頭琴

1、剛纔樂曲演奏的主要樂器是什麼呢?(馬頭琴)

2、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馬頭琴:(課件展示)

3、它爲什麼被稱爲馬頭琴?

馬頭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拉絃樂器,因爲琴頭上刻有馬頭而得名。

4、誰知道馬頭琴的傳說?

在很久以前,有草原上有一個叫蘇和的放牛娃。一天,他看到路邊有一匹剛生下來的小白馬,非常可憐,就把它抱回家去養着。小白馬一天天長大了,他們就象一對好朋友,一時一刻也不分開。有一年,蘇和帶着他心愛的小白馬去參加草原上的賽馬會,並得了第一名。王爺要蘇和把小白馬賣給他,蘇和不肯,狠心的王爺趕走了蘇和,搶走了小白馬。小白馬想念蘇和,跑了出去,被王爺命人亂箭死。蘇和日夜思念着小白馬,一天晚上,他夢見小白馬回來了,輕輕對他說:“我的小主人,我真想你啊!你拿我身上的東西做一把琴吧!這樣,我們就永遠在一起了。”蘇和含着眼淚拿小白馬的骨頭做了一把琴,琴桿頂上雕刻了馬頭。從此,蘇和天天拉琴,就象小白馬在唱着歌。就這樣,馬頭琴傳遍了整個草原,成爲蒙古族人民最喜愛的一種樂器。

5、簡介馬頭琴:

追溯馬頭琴的歷史,非常久遠。元朝初期,意大利的旅行家馬可、波羅在1275年5月就到了內蒙古多倫縣。仕元十七年他回國時,把馬頭琴帶到了歐洲,對西洋拉絃樂器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馬頭琴一般爲獨奏樂器,有時也用於民樂隊演奏。演奏方法和其它拉絃樂器不同,弓子不

5 是在兩根弦中間演奏,而是在兩弦的外面演奏。

6、請同學們欣賞一段馬頭琴獨琴,體會它帶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馬頭琴的發音柔和渾厚,音色寬闊低沉,富有草原風味。)

(三)欣賞《嘎達梅林》

認識了馬頭琴,我們不得不提到,用馬頭琴演奏的蒙古民歌《嘎達梅林》。

1、《嘎達梅林》是什麼意思?

“嘎達”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個職位很低的官名。還有一種解釋是:英雄的名字叫那達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犧牲。“嘎達”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銜。

2、《嘎達梅林》既然是英雄的名字,那《嘎達梅林》這首有名的蒙古民歌,爲什麼代代相傳?(唱的是歷史上一個真實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達爾罕企圖出賣旗地,便勾結東北軍軍閥強行開墾土地。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強烈反抗。嘎達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瀋陽去控告。但是,事與願違,不僅控告無效,他反被捕入獄並被判處死刑。嘎達梅林的妻子牧丹聞訊後,帶領羣衆劫獄,救出了嘎達梅林。嘎達梅林率衆起義,形成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抗封建貴族統治的大規模武裝鬥爭。後來,嘎達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遼河畔被敵人包圍,後在戰爭中壯烈犧牲。(請同學們電影片斷)

4、人們懷念英雄,就把這一動人的故事編成了民歌,在草原上代代流傳。請同學們猜猜由這故事改編成的民歌最早有多少段歌詞?(500多段)。 現在我們所聽到的四段,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改編的。

5、請同學們認真欣賞民歌《嘎達梅林》,談談你對歌曲的感受?

(歌曲的節奏舒展從容、穩健有力,旋律寬廣豪邁、莊嚴肅穆,既表現了廣大羣衆對英雄崇敬愛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三、拓展延伸:

1、爲了這段不能忘卻的歷史,人們還用各種形式表達着對嘎達梅林的讚美與追憶。剛纔同學們看到的電影《嘎達梅林》。就是我國著名的導演馮小寧根據這動人的故事而創作的。整個電影獲得了極大好評,並獲得了中國“優秀故事片獎”。

2、你還知道《嘎達梅林》的哪些音樂表現形式?

6

3、作曲家辛滬光,以《嘎達梅林》這首民歌爲素材,用音樂中的一個大型形式來全面而深刻的反映這一歷史事件。交響詩《嘎達梅林》就這樣誕生了。

3、簡介交響詩

這首交響詩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草原主題;第二部分鬥主題(包括第一次戰鬥和第二次戰鬥);第三部分民歌主題。我們欣賞音頻:

[草原主題]:樂曲一開始彷彿把人帶入那一望無垠的內蒙古草原,緊接着雙簧管吹出了一段抒情而優美的草原主題。但在快結束時,這個主題失去了原有的抒情,而使人感到其中隱含的辛酸、哀痛和激動。爲什麼?因爲這畢竟是在被封建奴役下的草原。 [鬥爭主題]

①第一次戰鬥:一聲刺耳的音響,預兆王爺要出賣土地——人們被驚醒,憤怒、緊張——嘎達梅林領導人民反抗的戰鬥場面——再現草原主題意味戰爭初勝。

②第二次戰鬥:欣賞前先提問:發揮你的想象並回答,作曲家是怎樣用音樂來告訴你戰鬥失敗了?欣賞完後講解:叛徒的出賣——嘎達部隊被包圍——戰鬥更激烈——一聲沉重而漫長的音響,英雄倒下了——奏出哀樂。

[民歌主題]

最後欣賞民歌主題,請仔細欣賞並回答問題。這首民歌主題一共出現了幾次?每一次在情緒上有什麼變化?這首民歌主題爲何要重奏多遍?

4、當然,老師這裏還有以《嘎達梅林》民歌改編的舞蹈以及蒙古族人民去年2008把馬頭琴喜迎奧運的圖片

四、佈置作業:

有關《嘎達梅林》的題材很多,請同學們課後繼續收集。我們下節課學唱歌曲。

五、課堂總結:

本節課。我們走進了蒙古,認識了馬頭琴,也看到了我們英雄的《嘎達梅林》,英雄可以犧牲,但他的精神永存不朽。讓我們一起頌讀對他的懷念吧:

嘎達梅林是一首詩,一首用音樂凝成的詩,是一首讚歌,一首英雄的讚歌,讓我們記住英雄,歌頌英雄,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唱響這首優美動人的頌歌!

嘎達梅林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思路:

本課是從音樂切入的藝術課,蒙古民族有着動人的歌舞,神奇的樂器,而每一首歌曲、每一段旋律,都常隱藏着一段動人的故事。本課是《來自草原的故事》教學課例之一。

第一課時:馬頭琴的故事:瞭解馬頭琴的構造及特點,聆聽馬頭琴的故事及蒙古樂曲,引導學生在音樂中用繪畫作品表現草原的美麗。

第二課時:嘎達梅林。在展示學生藝術作品的基礎上用對比的方式引出嘎達梅林的故事,學習嗄達梅林這首歌曲,聆聽和欣賞用多種藝術形式表現的嘎達梅林。引導學生用恰當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第三課時:馬背上的馳騁:學習和欣賞蒙古族舞蹈,根據記憶創作繪畫作品《馬背上的民族》。

本課教學爲第二課時:嘎達梅林

教學目標:

(1)學唱蒙古民歌《嘎達梅林》的旋律和歌詞,瞭解《嘎達梅林》的故事情節。

(2)通過欣賞多種藝術形式表現的《嘎達梅林》,激發學生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

(1)講述嘎達梅林的故事,學唱歌曲。

(2)通過音樂、美術、舞蹈、影視等多種藝術的綜合,激發學生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熱愛。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在《吉祥三寶》的音樂背景下展示上節課學生繪畫作品。

1、導言(略)

2、引導學生思考:在這美麗的圖畫和動人的歌聲中你感受到了這樣的氣氛?

1、聽賞《吉祥三寶》

2、展示自己課前的繪畫作品,交流自己的情感。

3、體驗今天草原的美麗和牧民的幸福生活。

以音樂電視的形式引入草原的意境。通過展示學生作品,交流草原歌曲,品味今天草原的幸福生活,爲《嘎達梅林》的引出打下伏筆。

初聽歌曲《嘎達梅林》(騰格爾演唱)

1、同學生一起聽賞《嘎達梅林》提問:①這首樂曲的音樂情緒是怎樣的。

②在音樂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1、聆聽滕格爾演唱的《嘎達梅林》

2、用“LU”來哼唱歌曲旋律感受樂曲情緒。

3、交流對這首樂曲的最初印象。

利用音樂對比的方式引出本課主題。

通過聆聽和哼唱初步感受樂曲情緒。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情緒。

學唱歌曲

1、教師簡介作品並範唱全曲。

2、學生輕聲演唱全曲。

1、聆聽教師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2、學唱全曲

在聆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自然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在連還畫的背景下講述嘎達梅林的動人故事,欣賞由齊峯和用蒙語兩種形式的演唱。

1、引導學生聆聽用多種形式演唱的《嘎達梅林》。

2、引導學生討論“嘎達梅林”是什麼意思?

3、講述嘎達梅林的故事。

4、引導學生觀看連環畫作品《嘎達梅林》。

5、引導學生討論嘎達是一個怎樣的人?

1、談自己對“嘎達梅林”的含義的簡單理解。

2、聆聽《嘎達梅林》的故事及齊峯的演唱。

3、欣賞《嘎達梅林》的連環畫片段。

4、聆聽用蒙語演唱的《嘎達梅林》

5、討論自己心中的嘎達形象。

通過講故事、欣賞連環畫和聆聽多種形式演唱的《嘎達梅林》,引導學生從多個藝術角度去理解和感悟《嘎達梅林》的內涵。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欣賞影片《嘎達梅林》片段

1、引導學生討論,如果要把《嘎達梅林》拍成電影,你會拍哪些場景?

2、觀賞由馮小寧導演的《嘎達梅林》電影片段。

1、學生髮揮自己想象力,談自己的創作意圖。

2、學生觀賞電影《嘎達梅林》片段。

通過觀賞電影《嘎達梅林》片段,使學生在把握故事情節、人物表演的基礎上,從多個角度獲得更爲深切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關注畫面語言及音樂、表演等多種藝術的綜合運用。

師生創作表演舞劇《嘎達梅林》

1、討論觀後感

2、引導學生自己表演和體驗人物情緒。

3、師生共同表演小舞劇《嘎達梅林》

1、學生交流自己對影片的感受。

2、學生模仿部分情節片段。

3、師生同演小舞劇。

引導學生在音樂背景下嘗試扮演人物,表達感情,並融入自己的情感來表演舞劇,激發學生對英雄的敬仰和對草原的熱愛。

在馬頭琴的音樂中結束本課

1、教師簡單小結本課。

2、播放馬頭琴曲。

3、引導學生跳起蒙古族舞蹈。

師生共同跳起蒙古舞,在音樂聲中結束本課。

1、前後呼應,併爲下節課的舞蹈學習做好鋪墊。2、今天我們共同品味昨天的故事,明天我們的故事也會成爲草原上最美的傳說,引導學生暢想明天,更加熱愛草原。

《嘎達梅林》音樂教學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欣賞《嘎達梅林》,感受音樂的悲壯的情緒,激起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熱愛。

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和演唱《嘎達梅林》,初步感受其深沉、渾厚的音色和獨特的草原氣息。

【知識與技能】

感受歌曲《嘎達梅林》的情緒,瞭解交響詩,認識馬頭琴及其音色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欣賞民歌與馬頭琴的《嘎達梅林》。

【難點】對比欣賞《上去高山望平川》與《嘎達梅林》,說出它們在民族、節拍、速度、節奏與情緒之間的不同特點。

三、教學用具

鋼琴、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新課導入

播放背景音樂《嘎達梅林》,講述嘎達梅林的故事。

師:當時的王爺大片草原爲農耕地,到1928年達爾罕旗四分之三的土地被放墾,牧場縮小,牧民被迫背井離鄉,引起當地牧民的不滿。嘎達梅林爲了人民的利益多次到墾務局反對開墾,被免職,甚至還被投入監牢。嘎達梅林被救出後便組織起義,抗墾隊伍在今()通遼北舍伯勒圖附近新開河(今烏力吉木仁河)畔的紅格爾敖包屯渡口,準備渡河南去時,被包圍殲滅,嘎達梅林戰死。

嘎達梅林的起義雖然失敗,但是牧墾草原的計劃被延遲。嘎達梅林的起義是爲了保護蒙古牧民的利益,而放墾對今天最大的危害是對環境的破壞。

(二)初步感知

1、播放民歌《嘎達梅林》的音樂視頻,感受音樂的情緒

老師設置問題:從音樂中你們感受到了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歸納總結:舒緩的節奏和緩慢的速度,我們不禁感受到了一種悲涼的情緒,好似看到了在蒙古大草原上,我們的民族英雄嘎達梅林帶領牧民反抗封建王爺,最後壯烈犧牲的畫面。

2、聽賞配樂詩朗誦

(1)在欣賞的過程當中,請同學們思考兩個問題:

①你聽這段音樂是用一種什麼樣的情緒來烘托嘎達梅林的英雄事蹟的?

②在這段音樂中,有沒有你所熟悉的音樂?

課件播放配樂詩朗誦《永遠的嘎達梅林》,學生聽賞並思考問題。

聽賞完畢,學生回答問題,教師總結:音樂的情緒是緊張、抒情、悠揚、開闊……同學們都很熟悉這段音樂,接下來就請同學們也來朗讀一下《嘎達梅林》,體會一下嘎達梅林的英雄形象。

(2)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三)探究學習

1、欣賞馬頭琴版本的《嘎達梅林》

(1)瞭解馬頭琴

老師設置問題:我們能聯想到這樣一個畫面,裏面有一件樂器在樂曲中至關重要,大家注意到沒有?它是什麼形狀?有什麼樣的音色?

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歸納總結:這就是蒙古草原上獨有的樂器,因在琴桿的頂上雕着一個精緻的馬頭而得名。因此叫馬頭琴,馬頭琴是中國蒙古族民間拉絃樂器。琴身木製,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距今已有九百年曆史。(多媒體展示馬頭琴)

(2)播放馬頭琴版本的《嘎達梅林》,感受馬頭琴的音色

老師設置問題:馬頭琴的音色如何?

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歸納總結:琴聲甘美、渾厚、悠揚、動聽,低迴宛轉,具有遼闊的草原氣息,表現了蒙古牧人的深沉情懷,使得音樂更加悲壯。

(3)瞭解關於馬頭琴美麗的傳說

(4)學唱歌曲《嘎達梅林》

①老師彈奏旋律,學生學唱樂譜

②老師彈奏旋律,學生學唱歌詞

老師評價:嘎達梅林爲了人民的利益,帶領牧民同封建王爺進行了艱苦的鬥爭,最後英勇犧牲。人們爲了紀念這位英雄,傳唱着這首悲壯的民歌,所以我們要懷揣着歌頌的情緒來演唱這位英雄。

③學生有情感的演唱歌曲《嘎達梅林》

2、欣賞交響詩《嘎達梅林》

(1)解釋交響詩的概念

教師:什麼是交響詩呢?課件出示交響詩的概念,教師介紹交響詩。

(2)欣賞交響詩《嘎達梅林》

教師:嘎達梅林是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我們不能忘記他。下面,我們就來完整地聽一遍交響詩《嘎達梅林》。在欣賞之前,老師還有幾個問題:

①在這部作品中採用了內蒙民歌《嘎達梅林》,你聽它是在樂曲的什麼地方出現的?

②聽了這部作品之後,你想說什麼?或者說你有什麼樣的感受?錄音機播放交響詩《嘎達梅林》,大屏幕以文字形式出現故事的段落。

(在聽賞的過程中,教師配以適當的手勢和簡要的提示語言;在樂曲的高潮部分,教師引導學生、指揮學生放聲歌唱。)

教師:這首樂曲真是太感人了,你想說什麼? (學生用1—2句話來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提出的第1、2兩個問題,教師歸納。

(四)擴展延伸,瞭解作曲家辛滬光

師:這麼感人的音樂,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誰嗎?(學生回答:辛滬光)(課件展示辛滬光簡介:辛滬光女作曲家,原籍江西萬載。1951年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從師於江定仙、陳培勳等,畢業後任內蒙歌舞團專職作曲,後調內蒙古藝術學校教。1956年以創作交響詩《嘎達梅林》而一舉成名。其作品有管絃樂《草原組曲》,馬頭琴協奏曲《草原音詩》,絃樂四重奏《草原小牧民》、《剪羊毛》,單簧管獨奏《蒙古情歌》、《歡樂的那達慕》,雙簧管獨奏《黃昏牧歸》,電影音樂《祖國啊,母親》等。)

(五)課堂小節

今天我們通過欣賞和歌唱,重點了解了蒙古英雄嘎達梅林爲了保護草原,率領牧民起義,與當時殘酷的封建王爺、軍閥英勇戰鬥的悲壯事蹟。希望大家能運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去了解更多的優秀音樂作品,喜愛音樂藝術。

《嘎達梅林》音樂教學教案 篇四

一、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雕花的馬鞍》音樂引入,營造學習氣氛

前一節課我跟大家一起領略了蒙古風情,簡略瞭解了蒙古族,今天我們一起學唱蒙古民歌《嘎達梅林》。

二、簡介、欣賞《嘎達梅林》

1、欣賞《嘎達梅林》

2、簡介歌曲《嘎達梅林》

對“嘎達梅林”的最普遍的解釋是:“嘎達”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個職位很低的官名。也有人解釋爲:英雄的名字叫那達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犧牲。“嘎達“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銜。

《嘎達梅林》這首內蒙古民歌,唱的是歷史上一個真實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達爾罕企圖出賣旗地,便勾結了東北軍軍閥強行開墾土地。這一暴行引起了蒙古族人民的強烈反抗,嘎達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瀋陽控告,但是事與願違,不僅控告無效,他反被捕入獄並被判處死刑。嘎達梅林的妻子牡丹聞信後,帶領羣衆劫獄,救出了嘎達梅林。嘎達梅林摔衆起義,形成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抗封建貴族統治的大規模武裝鬥爭。後來,嘎達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遼河畔被敵人包圍,後在戰鬥中壯烈犧牲。

原歌歌詞有五百多段,人們經常演唱的四段歌詞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譯配的。歌詞運用了形象化的比興手法,抒發了人民對英雄崇敬懷念的感情。 歌曲的旋律採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聲羽調式作基礎,用上下句單樂段結構的曲式寫成。兩個樂句的節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寬廣,情緒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變化重複,旋律低沉。總的來看,歌曲的節奏舒展從容、穩健有力,旋律寬廣豪邁、莊嚴肅穆,既表現了廣大羣衆對英雄崇敬愛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三、學唱《嘎達梅林》

1、學習歌譜(長音要長準)

2、學習歌詞(注意氣息的沉穩)

3、合琴練唱

《嘎達梅林》創作初時實際是一曲交響詩,是國際上非常有影響力的一部中國作品,國外的許多著名樂團曾經演奏過這部作品。

本作品以一個英雄的傳奇表現了蒙古族人們反抗封建統治的英勇和頑強的精神,爲後世很多文藝形式所引用。

馮小寧後來把《嘎達梅林》拍成了英雄史詩大片《嘎達梅林》:以真實精神寫人:

影片講述了1929年蒙古族英雄嘎達梅林爲保護草原和百姓,率領各族人民奮起反抗的故事。當時的奉系軍閥同達爾罕王相互勾結,欲出賣旗地,軍閥強行開墾草原,嚴重破壞了草原的生態環境,人民受封建軍閥的剝削與壓榨,生活極爲窮苦。嘎達梅林代表人民到奉天告狀,卻被誣“犯上”,被捕入獄,隨後越獄出逃,率衆起義,但終因寡不敵衆,戰死在遼河。這次起義沉重地打擊了東北軍閥的反動統治,有力地阻止了軍閥對草原的破壞。

影片展現了美麗的草原風情和淳樸豪放的蒙族人民,以宏大的場面、強烈的視聽覺衝擊力和流暢的電影語音構成了一曲壯麗的英雄交響詩。

四、最後再一起欣賞《嘎達梅林》

嘎達梅林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瞭解蒙古族的文化,感受悲壯的情緒,在歌曲學唱中,豐富情感體驗。

2、在聆聽欣賞、感受體驗中學習本課內容。

3、能用連貫、悠長的聲音演唱歌曲《嘎達梅林》,並認識馬頭琴,感受其深沉、渾厚的音色和獨特的草原氣息。

教學重點:連貫、悠長的聲音演唱歌曲,並認識馬頭琴

教學難點:準確表達歌曲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學生隨歌曲步入教室,師生律動

師:聽到這首歌你想到了什麼?生:草原、蒙古包……

師:說得真好,這首歌彷彿把我們帶到了風景如畫的蒙古大草原。可是,你們知道

嗎,就在這裏發生過一場戰爭,有一位民族英雄爲了捍衛自己的家鄉――草原,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你知道他是誰嗎?就讓我們在《嘎達梅林》這首歌中尋找答案吧。

二、聆聽學唱、感受體驗

1、初聽感受

師:請大家欣賞歌曲後,告訴老師這位英雄是誰?歌曲情緒、速度分別怎樣?

生:彙報回答問題(嘎達梅林稍慢的悲壯、優美……)

2、背景簡介

師:?早在清朝末期,蒙古族有個王爺,很霸道,他想搶佔、沒收3/4思維土地,

蒙古族人民只能流浪,在這個時候,有一位英雄——嘎達梅林爲了人民的土地和利益,與封建王爺造反起義,進行鬥爭,後來壯烈犧牲的故事。人民爲了紀念他,創作了這首蒙古族民歌《嘎達梅林》,這首歌至今還在草原上廣爲傳唱。這段歌曲共四段歌詞,今天我們重點學習歌曲前兩段。

3、復聽理解

師:我們再來聆聽一遍,從歌詞歌旋律中進一步感受歌曲悲壯、深情的情緒。

4、在聽昇華

師:下面,我們再來感受一下歌唱家是怎樣演繹這首歌的?大家可以小聲哼唱。

師:第一段速度較慢,用敘述的語氣演唱,似講故事的人在向我們娓娓道來,第二、三段音樂有了變化,速度加快,戰爭--英雄--頌揚,用歌頌、讚揚的的語氣演唱。

5、歌曲學唱

師:現在我們模仿歌唱家的狀態,學唱第一段歌詞。在歌曲演唱中注意聲音的位置,還有四拍的長音要拖足。

學唱第一段:

(1)指導生學唱歌曲(及時對難點地方予以指導)

(2)難點點撥:聲音的連貫性、聲音的位置、音準

學唱後三段:

(1)現在我們按照第一段的要求,將歌曲後三段歌詞,完整演唱一遍。

(2)聲演唱歌曲(及時指導)

6、完整演唱

師,唱的真不錯,讓我們懷着對英雄的崇敬之情,再次有感情地完整演唱這首歌曲。

生:演唱有感情歌曲

7、視唱曲譜,分析旋律

師:同學們唱的非常好,充滿了感情。下面請同學們跟老師輕聲視唱旋律。看看歌曲反覆運用了哪五個音?

(1)民族五聲調式:歌曲反覆運用了哪五個音?(1 2 3 5 6)

〔2〕再唱旋律,體會民族調式特點。

8、感受體驗

師:讓我們隨着音樂,跟着老師的韻律,我們一起體驗一下蒙古族的舞蹈韻律吧。

(師示範,生模仿)

三、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師:大家學得非常認真,蒙古族的舞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表現出來的,希望大家能夠關注民族特色。

認識馬頭琴

(1)導言:這首民歌流傳很廣,也有許多藝術形式都表現了這個題材。在蒙古旅最有代表性的樂器是什麼?你見過嗎?馬頭琴是蒙古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樂器之一,

因琴桿上雕有馬頭而得名。

2、初聽感受

(1)初聽:下面就請大家聽一聽,由馬頭琴演奏的《嘎達梅林》。又會給我們帶來了怎樣不同的感受呢?

提問1:誰能說說馬頭琴演奏的《嘎達梅林》又給大家帶來了怎樣的感受?

提問2:請同學們對比一下,馬頭琴與歌曲這兩種不同藝術形式表現的《嘎達梅林》,分別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

(2)師總結:作曲家通過不同音樂要素的變化,把嘎達梅林的音樂形象更好地表現出來。

四、再唱歌曲,結束本課

師:嘎達梅林的故事感天動地,他的精神不但鼓舞着蒙古人,也鼓舞了中國人及所有熱愛和平的人們。好今天的音樂課就到這裏,讓我們再次隨着音樂離開教室。

《嘎達梅林》音樂教學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馬頭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渾厚的音色和獨特的草原氣息。 過程與方法:欣賞馬頭琴演奏的蒙古族民歌《嘎達梅林》,運用騎馬動作,感受樂曲的情緒,速度由慢到快的變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欣賞馬頭琴五重奏《嘎達梅林》,瞭解嘎達梅林的英雄故事,激發學生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熱愛,對環境的保護意識。

教學重難點:樂曲主題出現的次數,每一次的速度,音區,音色的變化。

教學過程:

1、隨着樂曲走進教室。

2、今天趙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舞蹈,請大家欣賞,老師的這段蒙族舞好看嗎? 不知道有沒有小朋友注意到音樂,有沒有人能哼唱一下?一點點也行。 教師邊哼唱邊舞蹈。出示簡譜,一起唱一唱。 簡單介紹蒙族,蒙族人居住在大草原上,是一個遊牧民族,他們平時喜歡騎馬,射箭,摔跤,有着一個傳統的節日叫那達慕大會。蒙族人非常喜歡馬,人人都會騎馬,被稱爲馬背上的民族,甚至樂器都跟馬有關,蒙族有一樣非常著名的樂器叫馬頭琴,介紹馬頭琴和馬頭琴的傳說。

3、接下來讓我們走進蒙族,來聽一聽用馬頭琴演奏的樂曲《嘎達梅林》,找一找樂曲中出現了幾次剛纔我們唱的這段主題音樂?三次。教師在每次出現主題音樂的時候就用不同動作來表現

4、分段聆聽,說一說每一段的速度,音區,音色。 次數 音區 音色 速度 形象 1 低 深沉渾厚 中速稍慢 沉穩 2 高 明亮 中速 高大英勇 3 中 飽滿 中速稍快 大無畏

第一遍:用腳步表現,第二遍:用手部動作表現,第三遍:肩部動作表現

仔細聆聽第三次主題音樂,運用了什麼伴奏樂器?鼓,古時候用鼓來鼓舞士兵出征打仗,這一樂段表現嘎達梅林與他的起義兵們在沙場征戰。

5、聽完樂曲,有沒有人知道這個嘎達梅林到底是什麼意思?介紹人物和生平事蹟。 6.樂曲表現了嘎達梅林怎樣的英雄形象?沉穩,高大英勇,大無畏 7.在嘎達梅林起義的誓詞中這樣說道:祖先給我們留下這片草原,我們不能給後代留下沙漠。而如今北方的沙塵天氣越來越嚴重,起因就是草原森林的退化,爲我們生活的環境,嘎達梅林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那麼,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8.最後請大家隨着音樂,伴着動作表演。

嘎達梅林教學設計 篇七

設計理念:

《嘎達梅林》選自六年級。這一單元是本套教材系列單元“五十六朵花“的最後一個單元,是“五十六朵花“系列的總結,要求學生對我國少數民族的音樂和風俗人情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因此,本節課以情境教學爲主線,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對教材進行了整合和拓展,將本節課教學內容設計爲創設情境,激情導入——新課教學,感受與鑑賞——拓展延伸、開拓視野——歸納總結,完善認識。這其中還包括風情篇、歌唱篇、欣賞篇,這樣的設計一是儘可能讓學生克服那種不善表現較被動的上課狀態,激發其表現和表演的慾望。二是將課堂教學模式從課內向課外延伸,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獲得個性化體驗,讓學生在歌聲中享受快樂,讓學生了解蒙古族民族風情,有興趣的學習、理解、表現蒙古族音樂,從而達到爲學生終身學習、享受音樂、弘揚民族文化奠定基礎的目標。

教材分析:

內蒙古民歌《嘎達梅林》講述了七十年前蒙古民族英雄嘎達梅林爲保護草原和百姓,率領各族人民奮起反抗,向封建王爺和軍閥鬥爭的事蹟。原歌歌詞有五百多段,人們經常演唱的四段歌詞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譯配的。歌詞運用了形象化的比興手法,抒發了人民對英雄崇敬懷念的感情。歌曲的旋律採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聲羽調式作基礎,用上下句單樂段結構的曲式寫成。兩個樂句的節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寬廣,情緒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變化重複,旋律低沉。總起來看,歌曲的節奏舒展從容、穩健有力,旋律寬廣豪邁、莊嚴肅穆,既表現了廣大羣衆對英雄崇敬愛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瞭解嘎達梅林的歷史故事及《嘎達梅林》多種音樂題材的表現形式,並能夠演唱蒙古族民歌《嘎達梅林》。

二.能力目標:認識馬頭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渾厚的音色和獨特的草原氣息。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初步瞭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及歷史傳說,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少數民族音樂的熱愛。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生理、心理日趨成熟,參與的意識和交往的願望增強,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增多,在學習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經驗。應通過多種形式的藝術實踐活動,鞏固和提高表現音樂的基本技能。在歌唱教學的基礎上擴大音樂欣賞的範圍,更有意識地將音樂的人文內涵融入教學中。這段時間應增進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關注並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教學重點:

深情並茂地演唱蒙古族民歌《嘎達梅林》

教學難點:

歌曲聲音、氣息、一字多音、情緒的把握。

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與鑑賞能力。

爲突破重難點、完成教學目標,課前的準備有: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風情篇)

1、課前播放《內蒙古草原風光》音樂片段

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裏,生活着五十六個能歌善舞的兄弟民族。和漢族一樣,民歌也是各少數民族音樂中最基本的音樂形式,下面,老師給大家演唱3首少數民族歌曲片段,請大家仔細聽,猜一猜它們分別是哪個民族的民歌?

A《北京的金山上》藏族

B《掀起你的蓋頭來》維吾爾族

C《藍藍的天上白雲飄》蒙古族

今天老師將帶大家去一個神祕的地方,那裏有不一樣的藍天,不一樣的草原,不一樣的風土人情,有沒有同學剛纔注意到老師播放的風光短片?大家從風光片中都看到哪些美麗的畫面?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共同走進這美麗、遼闊的大草原,一起踏上我們的音樂之旅。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範唱幾部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民歌,給予學生最直接的感官刺激,同時加上師生互動交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師生交流、共同探討

提到蒙古族,你們能想到什麼呢?大家可以從飲食、服飾、房屋等方面談談你們對這個民族的印象。

師生共同交流

每年七八月間,蒙古族將會舉行那達慕大會。包括摔跤、射箭、賽馬三項競技等活動。正是因爲有這樣的活動,從古至今,草原上有許多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也因此而產生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這節課,我們也來認識一位草原的英雄,他爲了保衛草原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的故事代代流傳,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看音像資料及和老師共同交流,瞭解蒙古族的風俗民情,激發學生興趣,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並拓寬音樂文化知識面,並設置疑問,爲下一環節的新課學習做好鋪墊。)

二新課教學,感受與鑑賞。

(歌唱篇)

1、啓發學生在歌聲中尋找答案

讓我們在歌聲中尋找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吧

播放《嘎達梅林》

提問1:這位民族英雄的名字叫什麼呢?

學生回答:嘎達梅林

提出問題:那麼嘎達梅林爲什麼會成爲草原上的民族英雄呢?

2、播放視頻《講解嘎達梅林的故事》

下面我們有請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董卿阿姨來告訴大家吧。

3、學唱歌曲

讓我們用歌聲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吧!

①引導學生醞釀情緒,初步感受蒙古族音樂的特點

613︱631︱6——‖

啊啊啊

2、教師彈奏旋律,學生朗讀歌詞

3.學唱歌曲旋律

4、引導學生試填歌詞

教師解決難點部分①長音、氣息的把握②一字多音

5、這樣一首歌頌英雄的讚歌應該用什麼樣的情緒去演唱呢?

悲壯、悠揚、讚美、歌頌等等

6.全體學生聲情並茂的演唱《嘎達梅林》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部分歌曲教學是本課的重點,集情感體驗、知識認知、能力培養爲一體。由於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對蒙古風情已有所瞭解,併產生喜愛之情。當學生有了較爲深刻的情感體驗時,再進行認知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以尋找“民族英雄”爲線索層層遞進,逐步滲透,引導學生體會歌曲意境,這一片段同樣採用了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方式,注重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欣賞篇)

1、提出問題:這樣的一首歌頌英雄的讚歌,如果選擇一樣蒙古族的樂器來表現這首歌曲,你會選擇哪樣樂器?

2、教師引導:以猜謎的形式

有匹馬兒歌聲美

只有頭來沒有腿

沒有腿,跑的快

跑遍草原人人愛

歌中唱的是什麼樂器呢?你能猜出來嗎?

學生回答:馬頭琴

3、出示馬頭琴圖片,講解馬頭琴的構造以及音色特點。

4、分別對比欣賞馬頭琴獨奏、齊奏《嘎達梅林》,引導學生模仿演奏。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由馬頭琴演繹的《嘎達梅林》,用心來體會蒙古族這件獨特的樂器帶給我們的震撼!

A.播放馬頭琴獨奏《嘎達梅林》

B.播放馬頭琴齊奏《嘎達梅林》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不同形式演繹的《嘎達梅林》,讓學生深刻體會馬頭琴的音色特點。)

三.拓展延伸、開闊視野

1、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

蒙古族這樣一個馬背上的民族不僅誕生了像嘎達梅林這樣偉大的民族英雄,還有向你們這樣的`少年小英雄,你們知道是誰嗎?

2、佈置作業:利用網絡、媒體、書籍等手段查找關於《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將草原英雄故事進行引申,鼓勵學生通過各種形式自己去了解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少數民族音樂的熱愛。)

3、推薦欣賞

交響詩《嘎達梅林》(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從而提高其審美情趣)

四、歸納總結,完善認識。

今天這節課上我們不但欣賞了來自這片遼闊草原的蒙古族音樂,也認識了從這片草原上誕生的民族英雄以及他的傳說,讓我們記住英雄,歌頌英雄,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最後讓我們再次唱響這首優美動人的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