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語文教案《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語文教案《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闢、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於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3、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把相關的句子製作成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讀書興趣

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着濃濃的父愛和母愛,父母的愛是慈祥的笑容,是親切的話語,是熱情的鼓勵,是嚴格的要求,請你講一講生活中父母對你的愛。

2、是啊,父母的愛是平凡、樸實、無私的。母愛如太陽,熱烈而溫暖,父愛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許,我們並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這種平凡的愛在我們生命遇到危險時會創造出驚人的奇蹟。今天我們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和作者一起去體驗偉大而無私的父愛。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藉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2、小組合作:學習並互相檢測生字。

3、教師檢測學生生字的掌握情況。

4、指名讀課文,檢測學生是否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三、再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事情是怎樣發生的,經過怎樣,結果如何?

2、彙報交流讀書情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精讀課文,朗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課文,畫出令自己感動的句子讀一讀,並做批註寫出自己的感受。

2、彙報交流讀書體會,隨機指導學生朗讀。

五、佈置作業,預留問題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寫了這對父子了不起,這些句子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爲什麼文中反覆三次出現“不論發生什麼,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不論發生什麼,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回顧課文內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國洛山磯西北部發生的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傷,25000人無家可歸,橋樑坍塌,公路斷裂。繁華的城市瞬間變成一片荒原。是父親的堅定與絕不放棄,在兒子生命遇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時,創造出了驚人的奇蹟。(板書課題)

二、品讀體驗

1、讀文章最後一自然段“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說一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包含了幾層意思?從哪裏可以看出這對父子了不起,找到相關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讀懂了什麼?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的旁邊。

3、彙報交流:重點引導學生從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親和兒子的了不起,並帶着自己的感受練習朗讀。

父親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過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了什麼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指導學生讀出堅定的語氣。)

(2)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着這些好心人,問道:'誰願意幫助我?”(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這位父親“直直”的雙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麼?)

(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作者不厭其詳地把表示時間的詞羅列起來,從中你讀懂了什麼?)

兒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瓦礫堆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爸,是你嗎?”(兒子憑什麼認爲來救他們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指導學生讀出興奮的語氣。)

“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麼,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寫法,讀寫結合

1、引導:這篇課文生動感人。那麼,你認爲哪裏寫得好呢?課文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歌頌偉大的父愛,讚揚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讓學生抓住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具體句子感悟。

2、今天我們從課文中體會到了偉大無私的父愛,可是生活中不是每個人都能經歷這種驚心動魄的事。父母的愛啊就是早起爲我們熱好的牛奶,就是上學路上一聲聲的叮嚀,就是風雨中加在我們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們都感受着父母那種無微不至、體貼入微的深深的愛,濃濃的情。請把這些生活中的小事選一件寫下來,送給你的父母吧!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篇二

一、概述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九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機發生大地震時,一位年輕的父親在廢墟中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救出兒子和兒子同伴的傳奇而感人的故事。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本篇課文的主要特點。作者抓住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刻畫了一位偉大父親的形象,譜寫了一首父愛的頌歌。父親因爲有愛,堅持了38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終於救出了兒子;兒子因爲有愛,在黑暗的廢墟下,同樣不吃不喝38個小時,終於迎來了父親救助的時刻。愛與信念,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這篇課文主要從具體描寫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從而學會愛別人,增強做人的責任感。第二課時以讀爲主,以讀促悟,詳細分析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領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從課文中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品質的表達方法。

2、過程與方法

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理解內容,體會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文章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距離,生離死別的痛苦學生很少有體驗。文章值得推敲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變化較複雜。爲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裏入情入境,情有所動,理有所悟,我選擇了“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2個句子來解讀文本,擇取文章精華,刪繁就簡,引領學生潛心會文,透視人物內心世界,感悟人物堅定信念,提升人物飽滿形象。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藉助精心的設計,精妙的點撥,精彩的迴應,牽引學生靈動於字裏行間。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多媒體教學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巧妙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請同學們回顧一下,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我很欣賞你用的一個詞:(冒着危險,奮不顧身,堅定信念……)但把時間、地點說清楚就更好了;他說清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果再簡練點就好了。能重新說說嗎?

2、這對父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課文中是怎麼說的?誰能快速找到並給大家讀一讀。

你真了不起!爲了獎勵你,請你把了不起這三個字寫在黑板上。

(二)、品讀課文,感悟父愛

1、課文結尾爲什麼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別忙,我們先來一起回顧一下,單元導語提出了一個訓練重點,誰還記得?對,(出示閱讀提示)

2、學生交流,師巡視指導

3、學生彙報

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了不起的父親

你是從哪兒看出這位父親了不起的?

1)“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生: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這真是個了不起的父親!能把你的體會讀出來嗎?

出示課件:“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自由讀,說感受。(2名同學)能把你的體會讀出來嗎?這是多麼偉大的父愛!這是多麼堅定的信念,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麼?(有些父母看到廢墟痛哭後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着)

句子: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還有誰被這句話感動了?舉手。看來這句話是很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的,我們再來讀一讀。

“沒人再來阻擋他”。同學們把這句話讀一讀。你讀懂了什麼?(生:我知道了有人曾經來勸阻過他)你怎麼知道的?(生:從“再”字知道了。課件點紅 “再”字)都有哪些人勸阻過?(生:好心人,消防隊長,警察)他們是怎麼說的呢?我請三個同學分別來讀一讀他們的話(讀完一個就問學生,爲什麼要勸阻這位父親)你們說得都有道理,但是父親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呢?我再請幾個同學來讀一讀(分角色朗讀)面對所有人的勸阻,父親只回答:誰願意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課件點擊)你聽出了什麼?(生:……)人們搖頭嘆息着走開了,都認爲這位父親因爲失去孩子過於悲痛,精神(生:失常了)他是真的失常了嗎?(生:……)而是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生:兒子在等着我)而一切的一切,都源於一個字—愛!(板書)

所以,他挖了8小時……(生:12小時,24小時……)爲了找到兒子,他不顧別人的勸阻,8小時過去了,就在挖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來看看第5段,你想到了什麼?爲什麼別人不挖他要挖。難道別的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嗎?(生:因爲他答應過自己的孩子……)就爲了這個承諾,他挖了8小時,12小時,(生:24小時……)

12小時過去了,又可能發生什麼事情?(生:手指破了,大石頭搬不動……)父親會想什麼呢?(生:……)沒有人幫助他,反而認爲他精神失常了,此時的父親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但是父親有沒有停止?(沒有)爲什麼?(生:……)所以他挖了8小時,12小時,(生:24小時……)

24小時過去了,24小時是多長時間?(一天一夜)又可能發生什麼事情?(生:爆炸,餘震,受重傷……)不但這樣,孩子的生還機會非常渺茫,可是父親有沒有放棄呢?(生:沒有)爲什麼?(生:……)哪怕有一絲絲的希望,父親也要去找,所以他挖了8小時,12小時,(生:24小時……)

36小時過去了,父親已經挖了多久?(一天一夜,再加一整個白天)兒子生還的機會更加渺茫了。此時的父親心情會怎樣?(生:灰心、絕望,生怕找不到兒子…)是啊,都已經36小時了,我想這個時候父親已經忘記了身體的疲憊,心情越發緊張,但他有沒有被壓跨?(生:沒有)是什麼力量在支撐着他?(生:……)哪怕他的承諾被這殘酷的現實所擊破,但是他還是要履行這個承諾, 所以他挖了8小時,12小時,(生:24小時……)

漫長的36小時過去了,此時父親的外貌已經變成什麼樣了?(生:……) 課文爲什麼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生:……)是的,此時年輕的父親好象一夜間蒼老了許多,他已經面目全非,傷痕累累,衣服破爛不堪。是啊,任憑衣服破得讓人不能忍受,任憑自己傷痕累累,任憑自己心力憔悴,但是他沒有停止因爲他曾經對兒子說過(生:……)引導學生觀察作者爲什麼這樣寫:“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而不直接寫“他挖了36小時”。是什麼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兒子在等我”)

父親用行動譜寫了愛的詩篇,我們再來深情地讀一讀吧!(課件)

父親的愛創造了奇蹟!當他挖到38小時的時候,他突然聽見瓦礫堆底下傳出孩子的聲音(生:……)是兒子的聲音!父親大喊(生:……)爸爸,真的是你嗎?(生:……)我想這激動人心的一刻,將深深地烙在這對父子的心中!烙在所有人心中!

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生接)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於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課文讀到這兒,你想說些什麼?(這位父親可真了不起!)(做他的兒子一定很自豪!)(我相信這位了不起的父親也一定有一位了不起的兒子!)

(三)、自讀探究,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你們分析的真有道理,那你覺得兒子哪些方面了不起?

生: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學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着……,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從這兒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

生: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給了他無盡的力量。

師小結: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着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後,這對──(引讀),生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擁抱在一起。

(四)、情感昇華 總結課文

這是一個多麼感人的故事,這是多麼偉大的父愛!父親的愛深深地影響了兒子,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的奇蹟!學習後,你有什麼感受?

我們每天生活在父親的身邊。也許,你從沒有感受到父親的那種無微不至、體貼入微的濃濃的情、深深的愛。也許你會覺得一切都很正常。孩子們,現在,我們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父親做了哪些看起來是微不足道,卻又飽含深情、飽含父愛的事呢?請大家在小組裏交流一下。

父愛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陪伴着我們,滋潤着我們,在困難時給我們鼓勵與希望。這使我想到了一首詩,和老師一起讀讀吧!(課件小詩)

(五)、課外拓展,佈置作業

作業:課後選擇一項做一做,把你的感受寫下來。

①和爸爸的目光對視一分鐘,你看到了什麼?②觀察爸爸的背影,你想到了什麼?

③幫爸爸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你體會到什麼?

七、教學評價設計

在課文的學習中,我與學生隨着這對了不起的父子一起經歷了磨難,經歷了痛苦與喜悅,學會了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服輸,我們陶醉於父子深深的情意中。我們,成長了。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發現也思考着以下幾個問題:

1、如何更好的體現對比閱讀的層次性?

2、因爲災難的不可體驗性,如何更加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

八、幫助和總結

我想:課堂教學是有計劃的,有組織的,是有預設的。然而,課堂教學又是動態的,生成的,是有意外的,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機智,捕捉住節外生枝的亮點,課堂就會隨時呈現出生成的美麗、意外的精彩。

陳紅豔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2、過程與方法: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信念和父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在最艱難的時候,它能激勵人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重點難點:

1、讓學生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2、理解重點語句,明白這對父子爲什麼了不起。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悲痛的父母

1、師:同學們,這場突如其來的地震讓洛杉磯市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在洛杉磯的一所國小裏,(悲傷的音樂響起)(出示句子)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很多孩子根本來不及逃出來。孩子們的父母趕到學校,看到這小山一樣的廢墟,想到自己的孩子被深深的埋在底下,心裏是多麼的悲痛啊!這是一種撕心裂肺的痛啊!

2、找出文中描寫父母悲痛欲絕的句子。(出示兩處句子)讀一讀

師引: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一片廢墟。

生:

(1)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

(2)不斷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趕來„„絕望地離開了

二、了不起的父親

1、師:其它的父母哭喊過後,便絕望地離開了,而只有這位年輕的父親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後,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他要去幹什麼?(他要挖廢墟,尋找自己的孩子。)

請大家想一想,其他的父母爲什麼不留下來挖廢墟?

原因:

(1)三層樓倒塌,鋼筋、水泥形成一個巨大的廢墟堆,很難憑几個人的力量挖掉。

(2)被埋在下面的小孩必死無疑,已經沒有生還的希望了。

(3)那裏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有生命危險。

2、師:可是,這位父親根本沒有想這些。

出示: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自由讀一讀,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把你體會到的用朗讀表現出來。

(1)你來讀一讀這句話,你知道父親挖了多少時間,36小時,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挖,挖到傍晚有沒有停止?(沒)挖了一夜,挖到明天凌晨有沒有停止?挖到明天中午呢?挖到明天傍晚直至深夜纔是三十多個小時?這是( )的三十多個小時,你能把這種漫長讀出來嗎?

(2)經過36小時的挖掘,父親變成一副什麼樣子?

讀說想象畫面:手指摳破了,他沒有停止;衣服劃了長長的口子,他沒有停

止;眼睛腫着、佈滿了血絲,他也沒有停止!範讀再度想象。從外貌上去體會父親的艱辛,感受到父親的偉大。

(3)現在爲什麼沒人阻擋他?曾經有哪些人來阻擋他?我們一起來讀課

文。(出示句子,分角色朗讀)人們以爲他精神失常了。這位父親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只有精神失常的人才有這樣連續挖38個小時,但是我們知道這位父親沒有失常。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着我!生齊讀

3、師:老師把這幾句話改寫成詩歌的形式。(出示詩歌)

挖了8小時

父親滿臉灰塵,疲憊不堪,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着我!

挖了12小時

父親臉色慘白,雙眼佈滿血絲,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着我!

挖了24小時

父親衣服破爛不堪,身上血跡斑斑,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着我!

挖了36小時

父親精疲力竭,搖搖晃晃,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着我!

讀一讀詩歌:師範讀

一組讀第1小節,兩組齊讀第2小節,三組齊讀第3小節,四組齊讀第4小節。(配樂朗讀)

4、這是一個怎樣的父親?

師:這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父親啊!

三、了不起的兒子

1、師:這三十多個小時,對被埋在廢墟下的存活着的孩子們來說,是多麼難熬啊!

(出示一段話)學生讀一讀,並口頭補充完整。

阿曼達和另外13個孩子幸運地活了下來,但是他們周圍漆黑一片,到處是

斷裂的鋼筋,破碎的水泥塊,孩子們痛哭並大喊:“爸爸,媽媽,快來救我呀!”阿曼達痛哭過後,突然想到爸爸常對他說的一句話: 於是,阿曼達心裏充滿了希望,對同學們說:

2、師:請同學們想象兒子苦苦等待父親來救的情形,那裏沒有一滴水,沒有一點食物,在三十多個小時裏,他的身體狀況會怎麼樣?他是怎樣熬過來的?

學生仿寫詩歌,然後指名讀一讀。

等了8小時

兒子( )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 等了12小時

兒子( )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等了24小時

兒子( )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等了36小時

兒子( )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3、兩首詩歌融匯在一起,讀一讀:

8小時過去了

父親滿臉灰塵,疲憊不堪,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着我!

兒子又累又困,飢渴難耐,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父親會來救我的!

12小時過去了

父親臉色慘白,雙眼佈滿血絲,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着我!

兒子嘴脣乾裂,嗓子冒火,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父親會來救我的!

24小時過去了

父親衣服破爛不堪,身上血跡斑斑,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着我!

兒子渾身乏力,難以支撐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父親會來救我的!

36小時過去了

父親精疲力竭,搖搖晃晃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着我!

兒子飢寒交迫,極度虛弱,

但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父親會來救我的!) ) )

4、師:在漫長的38個小時裏,父親心中始終懷着一個堅定的信念:兒子在等着我,所以他不停地挖呀,挖呀;兒子心中也始終懷着一個堅定的信念:父親會來救我的,所以他滿懷信心地等呀,等呀。是什麼讓這對父子彼此心靈相通,都擁有如此堅定的信念?

出示: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讀一讀。你讀懂這句話了嗎?好!我來把前半句改一下,你們說後半句,誰敢試一試?

(1) 阿曼達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很苦惱——

(父親和阿曼達在一起商量如何解決。)

(2) 阿曼達在和同學踢足球,腿骨折了,疼得直流眼淚——

父親帶着阿曼達去醫院,幫助他恢復健康!)

類似的話課文中出現了幾次?爲什麼反覆出現?

師:當父親孤軍奮戰,傷痕累累,疲憊不堪就要倒下的時候,是這句話讓父親充滿了無窮的力量

師生讀: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師:當兒子飢渴難耐難以支撐的時候是這句話給了他希望

師生讀: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5、師:這是父親對兒子的愛的諾言;這是兒子對父親的信任的源泉。是愛和信任讓他們有了堅定的信念。是父愛創造了奇蹟,是父愛感動了上蒼,是父愛救出了這14個幸運的孩子。

6、師:從孩子們被埋在廢墟下到一個安全的出口開闢出來,這中間已經過去了將近四十個小時,足足有兩天一夜哪,阿曼達終於等來了父親,終於可以走出可怕的廢墟了,這時,阿曼達多麼想馬上„„多麼需要„„

7、師:可是,當父親向他伸出雙手說:阿曼達,出來吧。那時,阿曼達卻說(全體學生接下去讀)

出示:“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8、這是一個怎樣的兒子?

師:在這個時候,還會想到讓同學們先安全地離開,自己最後一個離開,這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孩子啊!

9、師:讓我們一同來分享劫後重生、親人團聚那無比幸福的一刻吧

全班齊讀: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四、總結全文

骨肉終於團聚,是信守承諾讓他們團聚,是親情使他們這樣幸福。在生活中,我們也感受着這樣的愛。愛是一首不老歌,愛是一首感人的詩,愛是一個講不完的故事,願我們多能成爲故事中了不起的人物。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篇四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洛杉磯、混亂、昔日、廢墟、****、瓦礫”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運用提問題的方式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感受父子的親情,學會愛別人,增強做人的責任感。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蒐集並閱讀同類的頌揚親情的故事。如學生蒐集有困難,教師可提供《背影》《血淚親情泣天地》《無私母愛創造生命奇蹟》《7歲女孩拯救母親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給學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明確專題:

各自默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說說本組專題的內容及學習要求。

2、介紹資料:

可以先各小組推薦代表彙報用課餘時間蒐集到的有關地震及其危害的資料,也可以教師播放地震的相關影像資料,還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圖片資料,並對圖片進行解說;然後談談自己對地震的認識與感受。

3、教師導入:

是啊,地震是多麼地殘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親人,流離失所。1989年,當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襲美國洛杉機時,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地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地震中地父與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

⑴ 藉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生字和新詞。

⑵ 用“~~~”畫出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⑶ 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小組內互讀課文,交流學習收穫。

3、全班交流:

⑴ 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重點記住“墟、礫、顫”等字形。

⑵ 初步彙報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

⑴ 用比較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⑵ 讀了課文有什麼感受。

⑶ 劃出不懂的詞語、句子,試着提出不懂的問題。

2、全班討論:

⑴ 用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⑵ 談談讀了課文,自己有什麼感受。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複習導入

1、聽寫生字、新詞。

2、複習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讀讀課文,將自己感動的句子多讀幾遍,想一想爲什麼感動;對不懂的詞語、句子根據自己的提問,試着回答一下。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通過讀感動的句子,說感動的原因,討論不懂的詞語、句子,體會父親救助兒子過程中心理變化。估計學生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⑴ “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衝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

這個句子說明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衝”字,這個動作體現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⑵ 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爲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① 從這裏可以看出父親見到廢墟以爲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

② 該怎樣讀呢?指名讀,評議,齊讀。

⑶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後,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① 從這兒可以看出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當父親堅信兒子在等他時,就疾步走到那裏,可見父親救兒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兒子。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着,是因爲他記得兒子說的那句話。

② 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後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⑷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① 課文爲什麼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

② 是什麼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兒子在等我”。這是多麼偉大的父愛!這是多麼堅定的信念。

③ 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麼?有些父母看到廢墟後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

④ 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着。

⑤ 引讀:

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兒子在等我。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着。

⑥ 引讀:

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於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⑸ 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不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着……,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

① 從這兒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

② 兒子深深地信任父親也正是由於那句話──生說。

③ 指導讀:這句樸實的話終於讓父子團圓,此時心中有千言萬語,又激動人心的場面往往通過言語來表現,讀一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麼?驚喜,自信,激動。

⑹ 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生說)。

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着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後,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投影:圖片、音樂。

三、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1、速讀課文,誇誇這對父與子。

2、質疑:

⑴ 課文結尾爲什麼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⑵ “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課文中爲什麼反覆出現類似的話?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3、交流:

學了課文,你有什麼感受?

四、課後拓展,延續“親情”

1、自由組成小組,在課後排演廣播劇,製成錄音帶,然後大家在一起聽一聽,評一評。

2、閱讀同類的頌揚親情的故事。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篇五

【教材簡析】《地震中的父與子》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着生命危險,抱着堅定的信念,在廢墟中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救出兒子和兒子同伴的傳奇而感人的故事。歌頌了父愛的偉大,讚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本篇課文的主要特點。作者抓住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刻畫了一位偉大父親的形象。父親因爲抱着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堅持了38小時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地挖掘,終於救出了兒子;兒子因爲有堅定的信念,在黑暗的廢墟下,同樣不吃不喝38小時,終於迎來了父親救助的時刻。愛與信念,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設計理念】本節課要引導學生潛心鑽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讀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聽、說、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瓦礫、破爛不堪”等詞語。

2.從課文的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感悟父與子的“了不起”。感受堅定的信念與愛的傳遞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3.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語言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堅定的信念與愛的傳遞,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各小組推薦代表彙報用課餘時間蒐集到的有關地震及其危害的資料,談談自己對地震的認識與感受。

2.教師導入:是啊,地震是多麼地殘酷,多麼地驚心動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親人,它給人類帶來多少災難!但是面對這樣的災難,有一對父子卻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的故事。今天就要我們來學習17、《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課前佈置學生收集資料是對學生收集信息和整理資料能力的訓練。在上課時讓學生談自己對地震的認識與感受,既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又爲學好課文打下基礎,更爲口語訓練提供了一個平臺。

二、初讀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自由讀課文,藉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用圈點批註的方法畫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句子,在小組內交流。

(4)遇到不懂的地方,用“?”標出。

2.學生自由讀文,畫出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教師巡視輔導。

3.小組內互讀課文,交流初讀感受和不懂的問題。

【設計意圖】在初讀中認識生字、讀好詞語促進學生的再讀感受,在小組交流中讓學生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問題更是深入再讀課文的動力。

三、檢察反饋,初入情境

1.聽課文錄音,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交流彙報:

(1)大家學會了哪些生字新詞?我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2)出示本課生字,糾正讀音,重點記住“虛、礫、顫”等字形。

(3)通過指名讀,開火車讀等形式,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認識。

3.討論交流: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課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說說你受感動的理由。

(3)練讀感受深刻的句子,體會人物的感情。

以“小組練讀、分角色讀、評讀”等形式,讓學生通過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4.小結:這節課我們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基本讀懂了課文,而且同學們能在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濃厚的父子之情。

【設計意圖】

人們常說“學貴有疑”,而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只有一個字—讀,所以在第一課時,重點仍以“讀”爲主,讀會詞語,讀順句子,讀通課文,讀出讓你感深感動的地方,讀出個人獨特的體會,讓學生充分與文本交流,爲第二課是時打下堅實基礎。

四、課後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2.摘抄課文中感人的句子。

【設計意圖】

課後讓學生講故事,能很好地訓練學生“說話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都在父母的關愛中快樂地成長,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對親情有了越來越深切的體會。親情是黑夜裏明亮的燭光,刺破夜幕;親情是冬日裏溫暖的陽光,驅走嚴寒。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感愛這種濃濃的愛。(板書,齊讀課題)

2.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文中的父與子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板書:了不起)

【設計意圖】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所以這個導語的設計既緊扣單元,又揭示課文中心,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

二、細讀課文,深入體會。

1.學生看地震的短片。

2.學生談各自觀片後的感受。

3.自由朗讀課文,說說從哪裏看出父與子的了不起。。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大地震的情景,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直面觸摸課文,爲學習下文作鋪墊。

三、品讀感悟,體會親情。

(一)了不起的父親

1.高爾基說: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鉅著,讀懂了它,你也就讀懂了整個人生!那麼你從課文哪裏看出父親的了不起呢?

2.學生彙報: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衝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

重點抓住“衝”這個動作,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擔心的心情。

(2)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

a.引導體會父親失去兒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

b.指導有感情朗讀。(指名讀,評讀,齊讀。)

(3)“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a.引導學生從讀中體會父親的堅定信念。

b.分小組練讀,展示讀,評讀。

(4)理解重點句子: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引導學生體會:a.時間之漫長 b.過程之艱難c.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d.當時的情況危險。

①作者不厭其煩地把表示時間的詞語羅列出來,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②課文爲什麼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

引導學生從人物外貌描寫中體會父親堅定的信念,感受偉大的父愛。

③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3.身體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能把這位父親打倒,是什麼力量的支撐着他呢?(板書:不論……總……)

加深理解“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體會它是父親的堅定信念的力量源泉。(板書:愛的諾言)

(二)了不起的兒子

1.過渡:父愛成就了一位了不起的父親,也成就以一位了不起的兒子。課文哪些地方體現了兒子的了不起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

2.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

3.是什麼力量在支撐着阿曼達呢?

4.課文中爲什麼反覆出現“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這樣寫有什麼好處?(板書:信任的源泉)

5.讓我們一起分享它們劫後重生、親人團聚的喜悅。

齊讀: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6.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

同桌交流,談感受。(板書:父愛)

【設計意圖】

這部分是本課的重難點,通過扣住文中的重點詞,關鍵句,反覆讀,細細品味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崇高親情的感染、薰陶。同時讓學讀懂作者用來表感情的語言形式,瞭解課文的語言特色。

四、激情昇華,拓展延伸。

過渡:從這對父子身上,我們感受到了這種平凡、樸實卻又偉大、深沉的父愛,讓我們一起看看一些孩子們對父親愛的宣言。

1.觀看課件,聽朗誦,感悟父愛。

2.讓我們把心中對父親的感激化爲一句簡單的話語,寫下來。

【設計意圖】聽感人的朗誦,與溫馨的畫面相互配合,激起學生感情的波瀾,將文本的主題延伸到我們現實生活中。同時“寫話練習”讓學生在需要表達的時候練習表達,情動而辭發。

五、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1.這篇課文讓我們體會到深深的父愛,讓我們明白了——愛,會使人堅定和勇敢;愛,會使人產生信賴和力量;愛,會創造奇蹟,讓我們把這個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把愛傳遞,讓世界充滿愛。

2.閱讀有關父愛的文章,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

【設計意圖】“父愛”不僅在文本中、課堂中,更應在生活讓它不斷延伸下去,讓“父愛”在學生心中不斷迴盪。

板書: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篇六

學習目標:

我能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我能積累文中關於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好詞佳句。

我能充滿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說出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學習重點:解決課文的生字詞,並積累語言。

知識鏈接:

地震前兆指地震發生前出現的異常現象,巖體在地應力作用下,在應力應變逐漸積累、加強的過程中,會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質發生如地震活動、地表的明顯變化以及地磁、地電、重力等地球物理異常,地下水位、水化學、動物的異常行爲等。概括性稱這些與地震孕育、發生有關聯的異常變化現象爲地震前兆(也稱地震異常)。它包括地震微觀異常和地震宏觀異常兩大類。

預習任務:

1、正確大聲的朗讀課文。

2、自學生字詞,利用工具書理解課文中的生詞。

3、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自主、合作、探究:

1、交流生字詞自學情況,學習鞏固生字詞。

2 、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分角色朗讀父親及兒子的對話,與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

我來闖關:

1、洛(    )磯    瓦(  )    廢(   )

(     )抖     (    )炸   (     )亂

2、解釋詞語:昔日  、廢墟、疾步、絕望、瓦礫、破爛不堪、等詞語。

3、課文講述了( )發生在( )的大地震中,一位父親( )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            )的感人的故事。

學習收穫:

知識延伸:

找一找並蒐集相關地震的知識。

國小高效課堂導學案(語文第九冊)

班級       課 題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課 時   第2課時

主備人         審覈人        組 別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學思路

(糾錯欄)

學習目標:

a、我能領悟作者抓住人物語言、外貌、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b、我能體會到父親與兒子的“了不起”

學習重點:

體會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預習任務:

正確流利的大聲讀課文。

勾畫出文中描寫父親和兒子外貌、語言、動作的句子並大聲朗讀。

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愛的偉大。仔細品讀相關段落。

自主、合作、探究:

1、課文第二十自然段,父親顫抖的說“出來吧,阿曼達!爲什麼顫抖的說,應該高興纔對。

2、文中細緻的描寫了父親和兒子的語言、外貌、動作,勾畫出來,並談談你的感受和體會。

3、你認爲這是一個怎樣的父親,我們來評一評。

4、編排課本劇。

三、達標檢測

1、課文結尾爲什麼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在文中反覆出現,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2、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請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四、學習本課後我的收穫

知識延伸:

收集有關的課文讀讀,如朱自清的《背影》和描寫母愛的課文《秋天的懷念》

誦讀古詩《遊子吟》表達母愛的古詩。

國小五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篇七

一、激趣導入

1、交流。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有關地震的資料,然後教師播放地震的錄像,使學生感受到地震的可怕。

2、揭題。學生根據課題質疑,梳理出主要問題: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與子?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課題質疑,學習提出問題的方法。

二、初讀感知

1、自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並思考剛纔提出的問題: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與子?

2、檢查。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和朗讀課文的情況。

3、概括。引導學生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回答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與子?(教師板書:父子了不起)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習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三、精讀感悟

(一)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1.品詞析句,讀中體會父親的堅毅。

⑴出示重點段(課件),讓學生讀後談體會。⑵出示另一句話,讓學生和這一段話進行比較,在比較這兩段話時,引導學生抓住描寫時間的詞句,“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感受父親挖掘的時間之長,想象父親挖掘時的艱難,體會父親救兒子時內心的焦急與無助。⑶感情朗讀。師生共同評價。在詞句的品讀中,讓學生體會父親忍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肉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這種驚人的毅力源自於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2.創設情景,說中體會父親的執著。

⑴想象勸說情景:“看到父親在廢墟中不停地挖掘,有哪些人來勸阻他,是怎樣勸阻的?”⑵朗讀5~10自然段,深刻體會父親不顧一切,一心只想救兒子的無比堅定的信念,他的愛就體現在這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言行之中。

3.對比閱讀,比較感悟父親的偉大。

⑴對比。①找出文中描寫其他父母的語句。從“匆匆趕來、大聲哭喊、絕望地離開”等詞語中,體會其他父母也是愛孩子的,只是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下,他們的愛顯得理智。②找出描寫此時父親的言行的語句,與其他父母進行對比。在比較討論中,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的不尋常,說明他愛得更堅強,愛得更執著,愛得更深厚!他的愛使兒子和14名同學獲得了又一次生命。父愛創造了偉大的奇蹟,這偉大的愛可歌可泣!⑵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是師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爲了更好實現三者情感的。碰撞、溝通與交流,本環節緊緊抓住“爲什麼說這是個了不起的父親”這一核心問題,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採用了創設情景、對比等方式,在培養學生感受、理解能力的同時,一個直面困難,永不言棄的父親形象逐漸走進了學生的心靈。

(二)感受兒子的了不起。

在體會兒子的了不起時,運用同樣的方法,重點抓住第22自然段中兒子的話進行體會,緊緊抓住一個“讓”字,引導學生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1、出示句子對比:父親在廢墟中挖了12小時,24小時,36小時,阿曼達在廢墟下等了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他克服了什麼困難?

2、引導學生想象:廢墟下的阿曼達還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

【設計意圖】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放手讓學生運用體會父親了不起的方法學習體會兒子了不起,並引導學生圍繞課文空白點進行想象,使學生走進阿曼達的內心,從而體會是父親的承諾,是父親的愛,給兒子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四、總結昇華

1、是什麼把地震中的父與子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體會“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在文中反覆出現的作用。板書“父子情深”)

2、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