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八年級物理上冊《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一

設計理念

爲了適應新課程標準對物理教學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動手能力,發散思維能力,結合本節內容的特點:“聲音的特性:響度、音調、音色”在以前課本上是選學內容,目標層次是“瞭解”,新課本中定爲比“瞭解”更深層次的“知道”,這就需要對其中的知識與技能進行提煉加工;可是課本上的知識還是以前那些,並未增加多少,該怎樣處理呢?現在的課程目標中又增加了“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個目標,怎樣才能完成達到呢?現成的方案沒有,只有多次認真地學習《課程目標》,吃透其精神,在它的指導下完成目標,爲此對於本節的教學我做了以下安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聲音的特性;

·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音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音體的振幅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響度與振幅有關”的試驗,進一步瞭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從而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熱愛生活。

教材分析

一、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探究中體會和總結出對音調、響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關因素。

·本節中出現的名詞:樂音、音調、頻率、超聲波、次聲波、響度、振幅、音色。

二、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動手中動腦。

·學會自我構建知識體系。

教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討論法。

實驗器材

一、教師演示

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鐵架臺、音叉、乒乓球、細繩。

二、學生分組 鋼鋸條(25根)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本站○(一、創設情景 引入新課

世界上的聲音千差萬別、各種各樣:有悅耳動聽,使人心情愉快的樂音(如:音樂廳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雜刺耳,令人厭煩的噪聲(如剎車時的摩擦聲、打磨工件的聲音、電鑽的聲音)。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樂音的特性。

二、進行新課

1.3 聲音的特性(板書)

樂音:是物體作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但同是樂音,有的調子高,有的調子低,有的聲音大,有的聲音小,這是怎麼回事呢?

既然聲音是由振動着的物體發出的,我們會這樣猜想:聲音的差別必然跟物體的振動情況有關,是不是這樣呢?

[師演示]:

請聽:用吉他彈幾個不同的音。

提問:你感覺有什麼不同?

(生)回答:聲音的高低不一樣。

我們先來研究聲音的高低與振動的關係:

一、音調──聲音的高低。(板書)

讓我們一起來探究:[生分組試驗]

物品:鋼鋸條,記錄表格。

過程:把鋼鋸條緊壓在桌邊上,(1)將鋸條1/5伸出桌外;(2)將鋸條1/3伸出桌外;(3)將鋸條1/2伸出桌外,使其振動發聲。

操作關鍵:(1)按鋸條的手要用力壓緊。(2)使鋸條兩次振動的幅度大致相同。

觀察:鋸條伸出桌外長短不同時:振動快慢情況?發出聲音的特點?

實驗總結:請填表。

鋸條伸出長度

振動快慢

聲音高低

伸出1/5

最快

最高

伸出1/3

較快

較高

伸出1/2

最低

我的結論 振動的越快 發出的聲音越高(音調越高)。

同學們,剛剛的探究活動很成功,讓我們一起爲同學們成功的合作及探究鼓掌加油!

我們得到的結論是:物體振動的越快,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板書)

那麼能不能用一個物理量來表示振動的快慢程度呢?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19-20頁,試着回答下面的問題:

1.頻率的物理意義是什麼?什麼叫頻率?

2.在國際單位制中,頻率的單位是什麼?

3.物體振動的快慢、頻率跟音調的關係是什麼?

4.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範圍是多少?

5.什麼叫超聲波?什麼叫次聲波?

6.生活中你對超聲波,和次聲波瞭解多少?他們有什麼用處?

(以上問題利用投影)

老師先引導學生回答,再講解:

1.頻率:是用來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學中,把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板書)

2.在國際單位制中,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符號:hz (板書)

3.實驗表明:頻率決定聲音的音調:物體振動快──頻率高──音調高;

物體振動慢──頻率低──音調低。(板書)

4.大多數人能聽到的頻率範圍:20赫茲~XX0赫茲(板書)(其中最敏感的頻率是3000赫茲;老年人的聽覺會衰退;20赫茲是聽覺下限~XX0赫茲是聽覺上限)

5.超聲波:高於XX0赫茲的聲。次聲波:低於20赫茲的聲。(這兩種聲,人是聽不到的)(板書)

6.超聲波特點:能量大,沿直線傳播。

超聲波利用:(1)超聲探傷、測厚、測距、醫學診斷成像(b超)。舉例:如何探傷;b超原理。(2)超聲處理──利用強超聲波的高能量。舉例:空氣加溼器;超聲洗牙、洗工件;超聲鑽孔。

次聲波(又叫亞聲波,大致範圍:10-4~20赫茲)產生:火山爆發、地震、極光、海嘯、颱風、雷暴、龍捲風等自然災害;還有,核爆炸、火箭發射、化學爆炸、機器工作時也能產生次聲波,次聲波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

次聲波特點:傳播的距離遠,而且不容易被吸收。

次聲波利用:從20世紀50年代纔開始的用於預測自然災害。

超聲波和次聲波在生活中的現象和應用:有一些動物有完善的發射和接受超聲波或次聲波的器官。

超聲波如:蝙蝠、海豚(要說明它們是如何利用超聲波的)、貓、狗;次聲波如:大象(解釋章首圖,講海嘯中大象救人的故事)

在故事中,讓學生懂得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要保護我們的生存家園。

[師演示] 以上講完後,用示波器來演示音調與頻率的關係,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

一起來看教材上的“想想議議”。

引導學生分析,蝴蝶、蜜蜂、蚊子的飛行特點,頻率的高低,是否能聽到。

聲音有音調的不同,也有強弱、大小的不同。

二、響度──聲音的強弱(大小)(板書)

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究,響度和振動的哪方面有關?先引導學生猜想

[生分組試驗]

物品:鋼鋸條,記錄表格。

過程:把鋼鋸條緊壓在桌邊上,(1)將鋸條1/2伸出桌外輕輕撥動 (2)將鋸條1/2伸出桌外用力撥動 使其振動發聲。

操作關鍵:(1)按鋸條的手要用力壓緊。(2)使鋸條兩次振動的伸出長度相同。

觀察:鋸條兩次撥動時,振動幅度情況?發出聲音的特點?

實驗總結:請填表

撥動方式

振動幅度

發聲特點

輕輕撥

聲音小

用力撥

聲音大

我的結論 振幅大 聲音大(響度大)

好,這次探究也很成功!

我們得到的結論是:振幅大,響度大;振幅小,響度小。(板書)

[師演示] 敲音叉試驗,讓學生注意觀察。

這個小試驗,驗證了我們得到的結論。

另外,聲音的響度,還與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板書)。舉例:聽喇叭廣播,遠近聽聲音大小不同。

以上,我們共同研究了聲音的兩個特性:音調和響度。

[師演示]用吉他來演示,聲調和響度是聲音的兩個不同的特徵。

用力撥粗弦──音調低,響度大。

輕輕撥細弦──音調高,響度小。

可見:響度大的聲音,音調不一定高;音調高的聲音,響度不一定大。

討論:(1)蚊子與黃牛的叫聲。(2)1234567(老師唱出音調)指的是音調還是響度?

[生做小遊戲]前排指定一位同學不許回頭,後面的同學指到誰,誰說一句話。讓前排指定同學判斷是誰的聲音。

[師做]在桌子底下分別敲鼓和音叉,讓學生判斷是什麼發出的聲音。

學生回答後,引出問題:我們是怎樣區分開不同的聲音的?這是由於音色不同。

三、音色(板書)

1.物理上,把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又叫音品。(板書)──這是聲音特徵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爲什麼每一種物體振動發出聲音的音色都不同呢?

2.音色是由發聲體的材料、結構等決定的。(板書)人也有各自的音色,但人的一生中,隨着年齡的不同,音色會發生改變。

[示波器演示]音叉、吉他、笛子同是c調1的波形:聲音即使音調、響度都相同,波形長相也會各有不同,即音色不同。

小結本課:樂音的三個特性:音調──振動頻率;響度──振幅;音色──不同發聲體。(板書)

作業:

1.閱讀“科學世界”,把三類樂器的特點歸類。

2.“動手動腦學物理”。

3.利用身邊物品,製作一件簡單樂器,並說明發聲原理,以及如何調節音調、響度。

《聲音的特性》教案設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點

“聲音的特性”是人教版的物理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本節是在學生學習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基礎上,進一步來認識聲音,瞭解聲音的豐富多彩,是聲現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音調、響度、音色等概念貼近生活,學生對此並不陌生,並且較感興趣,但缺乏較理性的認識,在實踐中往往不易區分它們。爲了引導學生有效有趣地學習,教材突出了以下幾個思路:

(1)突出學生探究活動。本節安排兩個難度不大的探究———音調和響度分別由什麼因素決定,充分給學生自主學習、體驗過程的機會。

(2)注重聯繫實際,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聲音的不同特徵生活中隨處體現,探究器材隨手可得,使學生感覺物理就在身邊,生活即是物理。

(3)注重中華文化、人類文化精神的薰陶。二胡、長笛、簫都是我國特有的樂器,尤其是編鐘更是民族樂器中的瑰寶,使學生在瞭解知識的同時,更感受到了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聲音的三個特徵:

(2)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

(3)知道不同發聲體發出樂音的音色不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瞭解和學習研究物理學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熱愛祖國文化。

(三)教學重點

探究音調、響度分別與什麼因素有關?

(四)教學難點

瞭解音調、響度、音色的含義,能區分它們;理解頻率和它的單位赫茲的含義。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國小階段、音樂課上或多或少了解到聲音有不同特性,也聽說過超聲波、次聲波,見過不同樂器,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認識基礎上,缺乏更深一層的較爲理性的認識。他們有進一步探究聲音特性的慾望,渴望瞭解樂器發出不同聲音的原理,但由於基礎概念的不足和探究方法不熟悉,迫切需要老師的幫助和指點。

三、教法設計和學法指導

主動性、獨立性、體驗性、問題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重要特徵。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特點,本節課在探究音調、響度概念時,採用教師指導下的探究性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應儘量創設合適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並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幫助學生歸納、理解,使剛剛接觸物理的學生既發揮自主性又不失盲目性。對概念理解和辨析採用實驗和多媒體結合的手段。此外,學生可通過討論、閱讀、實驗等手段來主動學習,體驗過程,解決基本問題,並能簡單應用。在此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這兩個超脫於知識載體以外的主要素質。

四、教學用具

多媒體、音叉、鋼皮尺、示波器、鼓、口琴、乒乓球等。

五、教學過程

(一)導 入

(實驗演示觀察,設置情境引入。)

物理問題來源於對生活現象的觀察和體驗,爲了讓學生更真實地感知聲音的豐富性,可設置下列情境引入。

演示:我們周圍充滿着許多有趣的聲音,大家能辨別以下分別是什麼聲音嗎?(多媒體播放幾種動物聲音和火車等聲音。)

(學生一一辨別)

追問:你是根據什麼來辨別這些聲音的?(聲音的高低、音色甚至長短等。)

引入:這說明聲音有各種不同的特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課題。(投影課題)

(二)音 調

(播放一段含有女高音和男低音的音像。)

提問:女高音和男低音歌唱家演唱的聲音各有什麼特點?

在上述基礎上歸納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女高音音調高,男低音音調低。

用口琴吹出不同音調的聲音,讓學生辨析音調高低。既鞏固概念,也爲下面探究音調與什麼有關打下基礎。

(師生實驗探究,啓發深入理解。)

由於剛接觸物理的八年級學生探究基礎較低,不易猜想音調與振動頻率的關係,這裏採用問題啓發式探究。通過設置一系列具體問題,讓學生在解決系列小問題的同時不知不覺完成探究過程,體驗和學習探究方法。

(1)你能使身邊的鋼皮尺發出不同音調嗎?

學生紛紛嘗試。請兩名同學上臺演示。

(2)你們發現鋼皮尺發出的音調與什麼有關?

(學生很可能回答與鋼皮尺伸出桌子的長短有關係,教師這時應充分肯定學生,保持他們探究的積極性,但要進一步啓發和點撥。)

(3)繼續仔細觀察鋼皮尺伸出部分的長度變化時,尺的振動情況有何不同?

學生在教師啓發引導下完成探究,找出初步規律:音調與物體振動快慢有關。

教師應趁熱打鐵,引入本節的難點概念———頻率,講解頻率、頻率單位赫茲的含義,並投影結論:音調由振動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體驗規律:用手觸摸聲帶,一起唱“1”、“2”、“3”、“4”、“5”……感覺聲帶振動頻率的高低和音調高低之間的關係。

(多媒體輔助教學,應用拓展知識。)

啓發:(單手前後甩動,問學生聽到聲音了嗎,大膽想象一下,如何改進有可能聽到手揮動發出的聲音。)看來人耳能聽到的聲音還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還有什麼聲音人耳也聽不見呢?請大家閱讀課本有關內容,弄清人耳能聽見的聲音的頻率範圍,以及一些動物的聽覺範圍。

學生帶着問題有目的地閱讀並且瞭解超聲波和次聲波的含義。

爲了拓展視野,體現主動、合作的學習精神,可以安排一個交流討論:說說你所知道的關於超聲波和次聲波的知識。(可以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的圖片或者音像。)

思考和鞏固:爲什麼我們聽不見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卻能聽到討厭的蚊子聲?

“觀察”聲音:剛纔我們不但用耳朵聽見聲音,還用手觸摸了聲音,你相信我們還能用眼睛來“看”聲音嗎?(演示把音叉發出的聲音信號輸入到示波器,觀察其聲音的波形,再將男女同學聲音信號輸入比較波形,只要能看出音調高的聲音波形比較密即可。)

由於示波器上波形停留時間短,不容易進行比較,可以採用實驗和多媒體結合的手段,把波形圖描繪下來,製成靜態圖片進行比較。這部分教學活動通過自學、交流、演示等各種方式開展,不但讓大家拓展了聲音的知識,開闊了眼界 (尤其是示波器對學生來講很新奇),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他們覺得物理很有趣,很有用,也很神奇。

(三)響 度

引入概念;由多媒體演示並介紹響度含義。

探究概念:響度與什麼因素有關?(通過教師指導下的系列問題進行啓發式探究。)

(1)如何讓音叉發出的聲音更響?(用力敲打音叉)

(2)用肉眼直接觀察容易看出音叉很響與不太響時振動情況有何不同嗎?

(3)給你一個乒乓球,能設法顯示音叉的振動情況嗎?乒乓球彈開幅度大說明什麼?(教會學生觀察微量變化的方法)

(4)做上述實驗,使音叉發出不同響度聲音,有什麼發現?

投影結論:響度由振幅決定,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5)你還有其他方法來驗證你的結論嗎?

這是一個具有一定開放性的問題,最好允許學生多討論一會,讓學生在探究過程的自主性、多樣性方面可以有更多的發揮餘地。

有時間的話可以觀察不同響度的聲音的波形。

(四)音 色

主要從兩個環節來展示:

(1)音色含義:新課程理念不追求音色概念的嚴密性、深刻性,只要求學生知道有音色這個特徵,能根據音色辨別聲音。這樣要求更符合國中生重感性的認知規律。可用多媒體播放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辨認同一個旋律分別是哪種樂器演奏的,指出分辨聲音主要根據音色,並投影:能反映不同物體發出聲音不同的特徵叫音色。這種注重體驗和感受的學習既增長了音樂知識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用示波器觀察不同樂器發出聲音的音色

觀察同樣音調和響度、不同音色的聲音,它們的大體波形相同,只有一些細微的附加振動有所不同。

從知識層次看,本節要求基本結束,學生對音調、響度、音色這聲音三大特性有了常識性瞭解。爲拓展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本節課還安排了科學世界“樂音和樂器”,讓學生了解我國民族樂器和其他樂器。

多媒體展示“樂音和樂器”片斷。

六、教學小結和反饋延伸

(1)通過多媒體展示本節課要點。(有時間可讓學生小結)

(2)播放編鐘樂曲,討論爲什麼編鐘能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

總結:不同音調、響度、音色的聲音組合起來,構成了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讓我們在這動人的樂曲聲中結束本課。

(多媒體播放優美音樂)

七、板書設計

由多媒體打出。

八、課外拓展

用錄音機錄下一段自己的聲音和同學一起聽。你覺得放出來的聲音和自己的聲音一樣嗎?別的同學認爲一樣嗎?想想看,這是爲什麼。

鞏固知識和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課外鑽研、查閱資料的習慣。

《聲音的特性》教案設計 篇三

【學習目標】

1、瞭解聲音的特性:音調、響度和音色 。

2、知道聲音的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有關,音調跟發聲體的頻率有關。

3、不同發聲體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

【重點】聲音的特性:音調、響度、音色。

【難點】聲音的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音調跟發聲體的頻率有關。

【新課教學】

活動一:音調(10分鐘)

利用2分鐘閱讀教材32頁內容,思考下列問題:

1、什麼是音調?

2、完成書中的演示實驗,探究音調是由什麼因素決定的?

羣學交流書中32頁演示實驗2分鐘。回答下列問題:

1、什麼是頻率?頻率的單位是什麼?頻率的大小如何計算?

2、人能聽到的聲音頻率範圍是多少?

3、什麼是超聲波?什麼是次聲波?

4、聲和聲音有區別嗎?

5、根據小資料的內容回答,哪些動物能發出超聲波?哪些動物能發出次聲波?哪些動物能聽到超聲波?哪些能聽到次聲波?

活動二:響度(10分鐘)

閱讀教材34--35頁響度部分,思考下列問題(獨立思考2分鐘,小組交流2分鐘)

1、什麼是響度?

2、完成書中的演示實驗,探究響度與什麼因素有關?

3、什麼是振幅?

4、響度還與什麼因素有關?

活動三:音色(10分)

閱讀教材35頁內容,思考下面的問題(獨立思考2分鐘)

1、什麼是音色?

2、音色與什麼因素有關?

結論:

一、音調:聲音的高低。決定因素:物體振動的頻率。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二、響度:聲音的強弱。決定因素: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遠近。 振幅越大,響度越大;距離發聲體越近,響度越大;

三、音色:聲音的本來特色。決定因素:與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

聲音的特性教學反思 篇四

《聲音的特性》這節是第一章聲現象重點和難點最集中的一節,而且在這一節裏開始學習到探究實驗,並滲透控制變量法的科學研究方法,所以在這一節花了大量的時間去學習。但是雖然花了兩節課的時間,效果卻沒有想象中的好。下面對這節課進行反思。

成功在教學案的使用方面,充分發揮教學案的作用。教學案都提早一天發給學生預習。然後收上講學稿進行批改,從中發現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情況。

其次是注重培養科學的探究方法。課堂上,先對學生進行引導,向他們介紹探究的思路。然後在實驗過程中花了大量的時間,並且同桌合作,在實驗中體會實驗的魅力

我在上課時主要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創設物理情景,通過學生直接感受,讓他們體驗聲音的三個不同特性,二是通過學生實驗探究,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相互啓發,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三是通過問題及合理的生活情境,加深學生對聲音的特性的理解和對聲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鼓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方法與創新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獲得知識、應用知識的快樂。

在上課時主要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夠強,這主要是在於教師平時要求不高,缺乏對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視和訓練。

2、學生對日常生活現象觀察和思考不夠,缺乏物理聯繫生活的意識,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加強訓練

3、課堂效率不高。對於學生通過自學已經掌握的知識重複講,練習量不夠

4、教師語言不太簡潔,不具引導性。

5、作爲老師,還是沒有真正的轉變角色,例如,在實驗中,我發現學生不能很好的設計出實驗步驟,自己就着急把實驗做給學生看

針對上述問題,我覺得可以在如下方面進行改善。

1、合理安排時間,提前熟讀教材、研究教案,精選習題。

2、收集教學資源,精心設計實驗,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

3、充分相信學生,對於學生存在困難的地方,老師還是應該作爲引導者和組織者,相信學生在自己的指導和組織之下可以很好的掌握知識。不把學生不懂的全收到自己手中,學生沒有通過自己的體驗是很難掌握知識的。

猜你感興趣:

八年級上冊物理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聲音的特性。

2.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

3.不同發聲體發出樂音的音色不同。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瞭解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2.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培養學生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的品質。

2.培養學生聯繫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的意識。

●教學重點

音調、響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關因素。

●教學難點

探究決定音調、響度的因素。

●教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

●教學用具

鋼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繫有細繩)、鐵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錄音磁帶、錄音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的情境,引入新課

[師]生活中我們接觸到的聲音各種各樣,千差萬別。其中有許多聲音讓我們感到悅耳、動聽。例如:音叉發出的聲音、人歌唱的聲音、各種樂器的演奏聲等,它們都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物理學中把這類聲音叫做樂音。請同學們注意聽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獨唱曲、女高音獨唱曲),比較這兩支歌曲的演唱風格有什麼不同?

[生甲]前者的演唱聲音低沉,後者的演唱聲音尖細。

[生乙]前者的演唱是通俗唱法,後者的演唱是民族唱法。

[生丙]前者的演唱聲音小,後者的演唱聲音大。

[生丁] 前者的演唱音調低,後者的演唱音調高。

[師]有的聲音聽起來音調高,有的聲音聽起來音調低,聲音爲什麼會有音調高低的不同呢?讓我們一起來做下面的探究活動。

二、進行新課

[探究]音調和頻率的關係。

[師]每組的實驗臺上備有鋼尺,請同學們想辦法使鋼尺發聲。

[生]把鋼尺緊壓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

[師]使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短一些,注意觀察鋼尺振動發聲時振動得快慢及聲音的特點。

[生]鋼尺振動得較快,聲音尖而細。

[師]使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較長一些,再次撥動,注意要使鋼尺兩次振動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較兩種情況下鋼尺振動得快慢和發出的音調。

[生]當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較短時,鋼尺振動得較快,音調高;當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較長時,鋼尺振動得慢,音調低。

[師]同學們剛纔的探究活動很成功,爲同學們成功的合作及探索鼓掌。請同學們閱讀教材20頁內容,回答下面的問題:

[投影]

1.頻率的物理意義是什麼?什麼叫頻率?

2.在國際單位制中,頻率的單位是什麼?

3.物體振動得快慢、頻率跟音調的關係是什麼?

4.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範圍是什麼?

5.什麼叫超聲波?什麼叫次聲波?

6.生活中你對超聲波、次聲波瞭解多少?能說出它們的一些用處嗎?

[生]閱讀教材內容,並討論上述問題。

[師]指導學生帶着問題去閱讀。

[生答]

1.頻率是用來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學中把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frequency).

2.在國際單位制中,頻率的單位是赫茲(Hertz),簡稱赫,符號爲Hz.

3.實驗表明,頻率決定聲音的音調。物體振動得快,頻率高,發出的音調就高;物體振動得慢,頻率低,發出的音調就低。

4.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範圍從20 Hz到20000 Hz.其中20 Hz是人類聽覺的下限,20000 Hz是人類聽覺的上限。

5.頻率高於20000 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supersonic wave).

頻率低於20 Hz的聲音叫做次聲波(infrasonic wave).

6.超聲波有兩個特點:一個是能量大,一個是沿直線傳播。

超聲波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超聲波加溼器、治療咽喉炎及氣管炎的藥液霧化器利用超聲波的高能量將液體破碎成許多小霧滴。

(2)超聲波清洗污垢。

(3)聲納利用超聲波基本上沿直線傳播探測水中的暗礁、敵人的潛艇,測量海水的深度。

(4)超聲波探傷儀利用超聲波沿直線傳播探測金屬、陶瓷、混凝土製品內部是否有氣泡和裂紋。

(5)醫院利用B超(B型超聲波)分析體內的病變。

(6)許多自然災害如地震、火山爆發、龍捲風等在發生前都會發出次聲波,科學家們用次聲波來預測颱風、研究大氣結構等,在軍事上可以利用次聲來偵察大氣中的核爆炸、跟蹤導彈等等。

[師] 有趣的是很多動物都有完善的發射和接收超聲波的器官。例如蝙蝠,飛行中不斷髮出超聲波的脈衝,依靠昆蟲身體的反射波來發現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聲納”系統,使它能在混濁的水中準確地確定遠處小魚的位置。

[生]老師,現代的無線電定位器——雷達,就是仿照蝙蝠的超聲波定位系統製造的。

[師]的確是這樣,這門新學科叫仿生學。另外,有些動物對高頻聲波反應靈敏(如貓、狗、海豚),而有些動物對低頻聲波有很好的反應(如大象可以用人類聽不到的“聲音”進行交流,實際上大象的語言對人類來說就是一種次聲波).請同學們課後通過查閱資料、訪問網站等多種途徑,瞭解超聲波和次聲波的應用,並利用活動課進行交流。

[演示]觀察聲波的波形

[師]簡單介紹示波器的作用:

在這裏,我們要用示波器顯示聲波的波形。

[生]示波器爲什麼可以顯示聲波的波形呢?

[師]示波器的構造複雜,工作原理要在高中物理的電場部分涉及到,目前同學們的知識還不足以理解它。另外,我們也沒有必要弄懂它,只要我們會正確使用就行了。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完成這個實驗。

1.通過示波器觀察兩個頻率不同的音叉發出聲音的波形,比較不同頻率的聲音的波形有什麼差別。

2.通過示波器觀察不同的男女同學發出聲音的波形,比較男女學生聲音的波形有什麼不同?

實驗結論:

1.兩個頻率不同的音叉發出聲音的波形相似,但頻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

2.男、女學生聲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學的音調比男同學高,波形就密一些。

[生]老師,輕敲和重敲同一個音叉(即頻率相同的音叉),音叉發聲的波形有什麼不同?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讓我們做做看。

實驗結論:

輕敲音叉時,波形的幅度小;重敲音叉時,波形的幅度大。但兩種情況下,波形的疏密程度相同。

[想想議議]

[師]振動會發出聲音,爲什麼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卻能聽到討厭的蚊子聲?請同學們分組討論。

[生]分組討論。

[師生共同活動,總結上述問題]

蝴蝶的翅膀一秒鐘振動不超過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鐘振動500~600次,由於蝴蝶的翅膀振動的頻率低於人耳能夠聽到的頻率範圍,當然人耳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動頻率在人耳的聽頻範圍內,人耳就能聽到蚊子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

[師]聲音有音調的不同,也有強弱的不同。物理學中把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響度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聲音的大小。怎樣才能使物體振動發出的聲音更響?

[生]大膽地猜想。應該使物體振動的幅度大一些。

[師]同學們能設計一些切實可行的實驗來證實你們的猜想嗎?

[生甲]輕敲鼓面,鼓皮振動的幅度小,聲音弱,響度小;重敲鼓面,鼓皮振動的幅度大,聲音強,響度大。

[生乙]撥動小提琴的琴絃,琴絃振動的幅度小,琴聲弱,響度小;琴絃振動的幅度大,琴聲強,響度大。

[師]同學們剛纔的猜想和論證都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值得表揚。下面讓我們利用準備的儀器進行探究活動,證實同學們上面的猜想。

[探究]響度跟什麼因素有關?

1.用細線把乒乓球吊起來,使乒乓球靜止在豎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個叉股接觸。輕敲音叉,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

2.重敲音叉,使音叉發出響度更大的聲音,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

3.比較音叉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時,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有什麼不同。

4.通過上面的探究活動,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生]分組實驗,探究響度跟什麼因素有關。

實驗結果:

1.音叉發出聲音的響度小,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小,音叉振動的幅度小;音叉發出聲音的響度大,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大,音叉振動的幅度大。

2.通過上面的探究活動可知,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幅度有關,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大。

[師]物體振動的幅度叫振幅。物體的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就越大。

[生]振幅是確定響度的惟一因素嗎?

[師]實際中,響度還跟聽者與發聲體的距離有關。距發聲體越遠,聽到的聲音越小,響度越小。(可以向學生簡單介紹原因:因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越到遠處越分散。)

[演示]音調和響度的關係

用口琴先用力吹“1”,再輕輕吹“5”。請同學們比較它們音調的高低,響度的大小。

[生甲]“1”的響度大。

[生乙]“5”的響度小。

[生丙]“1”的音調低。

[生丁]“5”的音調高。

[師]通過上面的實驗,我們可以發現:音調和響度是聲音的兩個不同的特徵。

響度大的聲音,音調不一定高;

音調高的聲音,響度也不一定大。

在同一首歌曲中,音調低的“1”可以唱得比音調高的“5”更響。

[練習]請同學們討論並回答,蚊子的叫聲與黃牛的叫聲相比,哪個音調高?哪個響度大?

參考解答:

蚊子的叫聲音調高;

黃牛的叫聲響度大。

[師]頻率的高低決定聲音的音調。但是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即便音調相同,我們還是能夠分辨它們。這表明在聲音的特徵中還有一個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 quality).

[想想做做]

[師]請兩位同學藏在講桌後面,分別用不同的樂器(口琴和笛子)演奏C調的“1”,讓同學們猜他們用的各是什麼樂器?

[生甲]第一位同學用的是口琴。

[生乙]第二位同學用的是笛子。

[師]兩位同學猜得都對。爲什麼這兩位同學猜得如此準呢?

[生]因爲它們的音色不同。

[師]播放錄音(分別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同學們能不能分辨出由不同樂器演奏的同一首樂曲。

[生]據它們的音色不同來分辨。

[演示]觀察波形。

將話筒接在示波器的輸入端,用不同的樂器對着話筒發出相同音調的聲音(都發C調的“1”),比較各波形有何異同?

實驗結果:

不同樂器演奏C調的“1”時,波形各不相同,音調相同,頻率相同;但振幅不同,響度不同。

[想想做做]

[師]在上節的活動課上,我已經讓同學們用錄音機聽自己的錄音,然後把自己的錄音與自己的原聲作了比較。在這裏,我們要讓別的同學聽你講話,再聽你的錄音,然後加以比較,兩次聽到的聲音一樣嗎?

[學生實際操作]

實驗結果:聽別人直接講話和聽別人的錄音沒有多大差別。

分析原因:這是因爲錄音機錄下的是說話人通過空氣傳來的聲音,直接聽到說話人的聲音也是通過空氣傳來的,所以別人認爲像說話人的聲音。

三、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以下內容:

1.樂音的三個特徵:音調、響度和音色。

2.音調是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

3.響度是由發聲體的振幅決定的。

4.不同的發聲體具有不同的音色。

四、佈置作業

1.活動課上,每個同學儘可能帶一種家裏有的樂器,觀察是怎樣發出聲音的,又是怎樣改變音調和響度的。

2.製作音調可變的哨子,並用它演奏一首音樂課上學過的簡單的曲子。

3.把動手動腦學物理的3題寫在作業本上。

4.自制樂器,在活動課上交流。

八年級上冊物理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 瞭解聲音的特性

● 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音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音體的振幅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2.過程與方法

●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響度與振幅有關的試驗,進一步瞭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 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從而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 讓學生在探究中體會和總結出對音調、響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關因素。

● 本節中出現的名詞:樂音、音調、頻率、超聲波、次聲波、響度、振幅、音色。

【教學難點】

● 引導學生在動手中動腦。

● 學會自我構建知識體系。

【教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討論法。

【教學用具】

鋼鋸條(25根),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鐵架臺、音叉、乒乓球、細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引課

世界上的聲音千差萬別、各種各樣:有悅耳動聽,使人心情愉快的樂音(如:音樂廳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雜刺耳,令人厭煩的噪聲(如剎車時的摩擦聲、打磨工件的聲音、電鑽的聲音)。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樂音的特性。

新課教學

1.3聲音的特性(板書)

樂音:是物體作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但同是樂音,有的調子高,有的調子低,有的聲音大,有的聲音小,這是怎麼回事呢?

既然聲音是由振動着的物體發出的,我們會這樣猜想:聲音的差別必然跟物體的振動情況有關,是不是這樣呢?

[師演示]:請聽:用吉他彈幾個不同的音。

提問:你感覺有什麼不同?

(生)回答:聲音的高低不一樣。

我們先來研究聲音的高低與振動的關係:

一、音調──聲音的高低。(板書)

讓我們一起來探究:[生分組試驗]

物品:鋼鋸條,記錄表格。

過程:把鋼鋸條緊壓在桌邊上,(1)將鋸條1/5伸出桌外;(2)將鋸條1/3伸出桌外;(3)將鋸條1/2伸出桌外,使其振動發聲。

操作關鍵:(1)按鋸條的手要用力壓緊。(2)使鋸條兩次振動的幅度大致相同。

觀察:鋸條伸出桌外長短不同時:振動快慢情況?發出聲音的特點?

實驗總結:請填表。

鋸條伸出長度振動快慢聲音高低

伸出1/5最快最高

伸出1/3較快較高

伸出1/2慢最低

我的結論 振動的越快 發出的聲音越高(音調越高)。

同學們,剛剛的探究活動很成功,讓我們一起爲同學們成功的合作及探究鼓掌加油!

我們得到的結論是:物體振動的越快,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七

詳細介紹:

教學內容課型:新授課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重、難點解析重點難點教學準備教學步驟!!轉動齒輪,用塑料硬片接觸齒輪的齒,使塑料硬片振動發聲。讓學生注意觀察,硬片接觸不同齒數的齒輪時,發出的聲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個高?哪個低?板書設計第三節聲音的特性多媒體教學建議能力提高設計物理小知識共振在開玩笑

《聲音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