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羣文閱讀教學設計(集錦17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7篇《羣文閱讀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羣文閱讀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羣文閱讀教學設計(集錦17篇)

篇1:羣文閱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讀出節奏和情感。

2、品味四首古詩詞意境,把握四首古詩詞主題。

3、識記四首古詩詞名句,背誦默寫四首古詩詞。

閱讀材料:

古詩詞《春望》《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過零丁洋》《別雲間》

一、教學導入

1、創設情境:播放《地道戰》歌曲

明代顧炎武“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愈是危難時期,這種以維護國家利益與安全爲最高使命的愛國情感表達的就愈強烈、愈是令人感動,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前仆後繼。今天我們學習的四首古詩詞就是我國曆史上流唱不衰的愛國主義音符!

2、多媒體展示每個作者的身世和寫作的時代背景。

二、初讀詩歌

1、錄音範讀。

2、結合範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歌,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情感。

3、組內互評。

三、質疑探讀

1、四首古詩詞具體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分組討論。每組選一名代表發言,要找出依據。同學可以自由評價。老師可適時歸納點撥

《春望》通過一個“望”字,表達一個“憂”字。(抒發詩人觸景傷懷、憂國思家的痛苦心情。)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通過一個“思”字,表達一個“願”字。(表達自己還願意爲祖國收復失地國家統一而現身的強烈願望。)

《過零丁洋》通過一個“死”字,表達一個“忠”字!

《別雲間》通過一個“淚”字,表達一個“決”字。(在濃郁的悲情中呈現出至死不屈的抗清鬥志)

四、合作探究:

四首古詩詞之間有什麼聯繫?

1、四首古詩詞都是表達愛國情感的。

2、四首古詩詞表達的愛國情感由淺入深,從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到對時局腐朽的“憂憤”;從日思夜想爲國家統一而重返沙場的強烈“願望”,到不受敵人威逼利誘而從容就義誓死明志。愛國情感逐步昇華,愈來愈激昂。

五、傾訴心聲

學完四首古詩詞,有何感想

不論處於何朝何代,仁人志士的愛國情感是一脈相承的。

時代的不幸,是詩歌的大幸。時代的苦難,國家的衰敗,造就了文學藝術的繁榮昌盛。

因愛國,詩人和詩篇名垂青史。

六、識記名句

你認爲四首古詩詞中最能體現詩人愛國深情的詞語或句子分別是什麼?爲什麼?(言之有理即可)

七、小結

杜甫、陸游、文天祥、夏完淳,他們都是國家的脊樑,人民的驕傲。他們或以手中的一支纖纖弱管表達自己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或藉助夢境傾述自己重返沙場殺敵報國的渴望,或以死明志證明自己對祖國赤膽忠心。讀了這些仁人志士的愛國詩詞,相信同學們的心中也涌動着一股澎湃的愛國激情。那麼,作爲學生,你打算爲祖國做點啥呢?(播放背景音樂《我的中國心》)

八、作業:背誦默寫四首詩。

課外收集整理愛國的詩詞名句、名人故事。

篇2:羣文閱讀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通過描寫兒童生活類文章的羣文閱讀,知道一些閱讀的方法,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學習一些描寫兒童的方法,從自我的角度去理解兒童的情感,從而深刻領悟文章的內容,提高閱讀素質。

學生人性化閱讀分析:

學生閱讀活動中表現出來的閱讀素質,包括閱讀習慣、閱讀方法、閱讀速度、閱讀能力、閱讀品位等內容,比單純的閱讀能力含義更豐富。提高學生的閱讀素質,自然比單純地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更有意義。可是國小生由於其自身的特點,不可能具有較高的閱讀素質。他們在課外閱讀中隨時需要家長、老師的及時指導!平時,教師要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使學生會讀。指導學生有選擇性地進行精讀,讀的時候邊讀邊想,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真正做到讀有所得。

議題的提煉過程:

1.學生們在閱讀方面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他們喜歡各種類型和各種風格的作品。但無論是哪種作品,只要是對兒童現實生存狀況的關心的作品,就能贏得孩子們的喜愛,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孩子們喜歡閱讀那一些寫他們身邊熟悉的生活的,具有親和力的,反映孩子們心靈和情感,能細緻入微地瞭解和表現孩子們的世界的作品。

2.基於以上思考,選擇了這一組表現兒童生活的文章,意在引領學生學習一些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素質。

選文及組文的思考:

《只揀兒童多處行》、《種子》、《釣魚》、《爺爺的蘆笛》、《紅玫瑰》、《小鐵球》這些課文都是反映兒童生活,表現了兒童的特點,表達了兒童的思想,抒發了兒童的情感。學生閱讀此類文章,可學習一些描寫兒童的方法,從自我的角度去理解兒童的情感,從而深刻領悟文章的內容。

教學目標:

1.指導閱讀兒童生活類文章的方法。

2.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自身閱讀素質。

教學重難點:

閱讀方法的學習

教學準備:

1.準備課文《只揀兒童多處行》、《種子》、《釣魚》、《爺爺的蘆笛》、《紅玫瑰》、《小鐵球》;

2.教師製作PPT。

教學過程:

一、回憶引入

回憶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學習過的課文《只揀兒童多處行》、《種子》、《釣魚》、《爺爺的蘆笛》,思考:課文表現了兒童的哪些特點或品質,你有什麼收穫?(寫法上的,文章主題方面的等)

二、會讀

1. 默讀

該怎樣默讀,纔是高效率的默讀。

《新課程標準指出》: 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2. 勾畫、批註

在哪些地方勾畫、批註?

①自己有感悟的地方;②自己認爲寫得好的地方;③……

3.描寫兒童生活的文章,都是寫兒童,你會在哪些地方有感悟?

①表現兒童性格特點的關鍵地方,如:語言、神態……

②在寫得美的地方有感悟,如:好詞佳句、比喻、擬人……

4.想做批註時:要注意些什麼,才更美觀實用?

①合理安排書的空擋位置。

②只寫關鍵詞,儘量寫得小巧而美觀。

③ 用鉛筆更利於修改……

5.試一試:利用剛纔學到的閱讀方法,再一次地閱讀《紅玫瑰》、《小鐵球》兩篇文章。

①要經歷一個真真切切的默讀過程。

②一邊默讀,一邊修正或補充自己的批註

三、讀懂

1.利用剛纔學習到的方法,獨立閱讀《紅玫瑰》、《小鐵球》,完成表格

課文 主要人物 主要特點 《紅玫瑰》 《小鐵球》 共同的寫法:

2.彙報自己的閱讀結果(全班評正表格)

課文 主要人物 主要特點 《紅玫瑰》 小姑娘丹丹 善良、純潔 《小鐵球》 山裏孩子小鐵球 勇敢、知識豐富…… 共同的寫法:抓住了人物的語言、神態等來描寫人物,表現人物特點。

四、賞讀

來!向你的學友讀讀你心生感動的地方,說說自己的看法。

五、總結激勵

多讀有益的課外書,你一定會是一個充滿“語文味兒”的孩子,這樣,有益於你的一生。

板書設計: 課外閱讀

——如何閱讀兒童生活類文章

會讀 讀懂 賞懂

篇3:羣文閱讀教學設計

【教材說明】

本組教材是圍繞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一專題編排的。在《語文》課本上安排了4篇課文:《稱讚》、《藍色的樹葉》、《紙船和風箏》、《從現在開始》。結合本學段孩子的.特點,我選擇了《稱讚》、《藍色的樹葉》、《紙船和風箏》、《真正的朋友》《朋友》《螢火蟲找朋友》六篇文章組成一組羣文進行教學,着意從“真正的朋友”這一話題入手,讓學生初步學習同一話題下的一組文章的閱讀方法,領悟內容,學會在生活中與他人相處的技能,如何牢固自己與朋友之間的友誼。考慮到二年級的孩子識字水平有限,閱讀能力也不高的具體學情,我把課文《稱讚》、《藍色的樹葉》和《紙船和風箏》作爲導入,通過故事內容的回憶,引出“真正的朋友”這一話題,小結三篇課文的主題,讓學生初步明白:真正的朋友應該學會真誠的讚美對方;真正的朋友應該在需要幫助時及時幫助對方;真正的朋友還應該學會寬容、諒解對方。通過這一話題的分析,讓學生帶着這樣的認識,閱讀資料,整理分析,學會在生活中尋找真正的朋友,並學會與朋友相處的方法。

【設計理念】

以“單元整合羣文閱讀”策略爲指導,在教學本組教材時,注意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繫,發揮其整合的優勢。每個教學

環節,都有意識地突出本組專題。因爲是二年級的學生,如果完全按照“羣文閱讀”的模式開展,學生在一節課內根本就不能完成指定的閱讀量,所以,我用學生學過的課文作爲“羣文”的一部分,引出議題,重點讓學生學習在議題的指導下,自主發現的閱讀方式。這樣的處理,既鞏固溫習了課內知識,並讓知識一體化,又調動了學生課外自主閱讀的積極性,發揮這些故事對學生潛移默化的薰陶作用。課堂上給學生搭設“自讀自悟”的展示平臺,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交流課外閱讀感受,探討自主閱讀過程中的困惑。

【教學內容】

1、人教課標版教材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課文:《稱

贊》、《藍色的樹葉》、《紙船和風箏》

2、課外閱讀文章《真正的朋友》《朋友》《螢火蟲找朋友》

【教學重點】

1、對“朋友”有更深的認識和了解,樹立健康、高尚的情

感、態度、價值觀。

2、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分析身邊的朋友,自查自己與人

相處時的行爲,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及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ppt附後)

2、閱讀材料單

【教學步驟】

一、導入談話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能來給你們上課,我非常高興。先來自我介紹一下,我叫李楊,你們可以叫我——李老師。現在,你們已經認識了我,而我也知道你們是二年級班的孩子。那就讓我們從這節課開始成爲朋友,好嗎?

朋友——一個讓人感到溫暖的詞語。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

朋友,困難時,離不開幫助我們的朋友;悲傷時,離不開安慰我們的朋友;高興時,離不開與我同樂的朋友??這節課,就讓我們以“朋友”爲話題,走進課文,體會什麼是“朋友”,該怎樣與朋友相處?

【設計理念:通過談話揭示本節課的主題,營造讀書交流的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主題回顧

1、在我們課本的第五單元,也寫了關於朋友的故事,他們是誰呢?我先來考考大家。(ppt展示)。

對,他們分別是:小刺蝟——小獾、李麗——林園園、松鼠

——小熊,他們出自第五單元的課文《稱讚》、《藍色的樹葉》、《紙船和風箏》。

同學們說得真準確,看來課文學得很認真。那我們現在就來回憶一下這三篇課文的主要內容,用簡短的詞語來概括它們的主題。

2、生根據課文自由回答。

3、根據生的回答情況,引導生概括課文的主題。

《稱讚》──真心讚美;

《藍色的樹葉》──互幫互助;

《紙船和風箏》──寬容諒解

同學們理解得很好,通過這幾篇課文,我們知道了,什麼纔是真正的朋友,學生練習用這樣的句式說話: 《稱讚》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真正的朋友應該會真心地讚美對方;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真正的朋友應該互幫互助; 《紙船和風箏》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真正的朋友應該學會寬容諒解對方。

【設計理念:本環節旨在通過回憶課文內容的方式,幫助學生快速提煉出共同的主題,並引導學生學會總結、概括。】

三、課外閱讀

生活中,我們身邊都不缺少朋友,一個、兩個??甚至更多個,但誰是我們真正的朋友呢?學了這些課文,我想同學們一定已經有了一把衡量好朋友的“尺子”,現在,就讓我們帶着這把“尺子”一起再來找尋真正的朋友。

1、打開資料,閱讀資料裏的故事,要讀通順,理解故事主要內容。

2、邊讀邊按照“閱讀指南”上的方法進行批註或勾畫。(ppt)

3、交流彙報:(練習用下面的句式回答:)

我從《》這個故事中體會到了真正的朋友應該 。

篇4:羣文閱讀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爲主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導學生體會作者仔細觀察、展開豐富想象表達感受的方法;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通過朗讀、練筆等形式積累語言。 設計理念:

以“單元整合羣文閱讀”策略爲指導,以知識樹爲主線,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全面開放,使學生在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上相互滲透,有機整合。

教學重點:

1.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薰陶情感、發展思維。

2.分享同步閱讀的學習內容,交流學習方法等,爲學生有效同步閱讀奠定基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羣文閱讀,養成閱讀習慣。

教學內容:

1.人教課標版教材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一單元:

《山中訪友》《山雨》《草蟲的村落》《索溪峪的“野”》

2.國小語文第十一冊同步閱讀教材:

《傾聽鳥語》《和樹談心》《落葉》《密西西比河風光》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談話

出示插圖,引出主題──感受自然。

同學們,在上週的學習中,老師帶領大家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感受了它無窮的魅力。今天,我們用畫知識樹的方法一起再次走進這個美麗的世界。(出示課件)這是知識樹,也是一棵大自然之樹,相信通過我們精彩的閱讀展示,會讓這棵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二、回顧舊知,引入主題。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我們學過的這組課文插圖。(出示課件:本單元四篇文章插圖)從這四篇課文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學生自由回答)

生:《山中訪友》一文中,山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清風鳥兒都是我們的朋友,走進山中,我們會感到無比的親切、舒服,就像去拜訪一位久違的老朋友,特別親密。

師:是啊,大自然就如我們親密無間的朋友。(板書:親密無間。)

生:讀了《山雨》,我彷彿欣賞到了一場山雨音樂會,“叮咚──叮咚──”餘音嫋嫋,韻味無窮。

師:說得真好!山雨的確是韻味無窮。(板書:韻味無窮) 生:我走進了草蟲的村落,這裏真是一個神奇有趣的世界,它們勇敢、勤勉、熱情,讓作者流連忘返。

師:這真是一個別樣的情趣盎然的世界!(板書:情趣盎然) 生:《索溪峪的“野”》給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裏山野、水野、物野、人野,猶如置身於一個世外桃源。

師:是啊,來到野性十足的索溪峪,連人也變野了。(板書:野性十足)

三、進入羣文閱讀,片斷分享與精彩賞析.

1.《傾聽鳥語》

(1)學生自由讀第一篇《傾聽鳥語》。想一想:爲什麼說“鳥語是世間最美的語言?”

(2)學生默讀並找一找有關的句子。

(3)生分享精彩片段,談自己的感受:

①. 我太嚮往鄉村生活了!你看,鄉下到處是樹,到處是鳥,黃鸝、布穀鳥、雲雀、……聚集在一起舉辦着“音樂會”,真熱鬧!

師: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音樂會的盛況吧!(指導朗讀,表現場面的熱鬧和鳥兒的歡暢。)(板書,悠然動聽)

②. 讀了第三自然段,我心裏真難受:“梧桐樹被砍了,清脆如洗的鳥聲成了記憶裏的一個遙遠的夢,只能偶爾看見幾只鳥兒驚恐地從城市的上空飛過。”從“驚恐”這個詞語中我體會到了什麼?(鳥兒的孤單、無助和害怕。)城市的環境遭到了破壞,鳥兒們失去了美好的家園,真讓人痛心啊!

(4)發揮想象。

師:孩子,你真會讀書!從“驚恐”二字能設身處地體會到鳥兒的心情,感悟到鳥兒的心聲。它們爲什麼驚恐? 生交流,預設:

①.梧桐樹被砍了,鳥兒們無家可歸了。

②.城市裏高樓林立,車水馬龍,鳥兒很害怕。

③.有些人要捕鳥,鳥兒的生命經常會受到威脅。

……

(5)讀一讀 :請同學們讀讀第三自然段,讀出鳥兒們前後不同的境遇和心情來。(開始的歡快熱鬧,後來的害怕悲傷。)

(6)說一說。

如果你是其中一隻鳥兒,你會對人們說些什麼呢?

展開想象,交流──

我多麼懷念在鄉村的日子呀,和夥伴們朝夕相處,無憂無慮…… 人類呀,我們希望能與你們和平共處……

我們只要有一處小小的棲身之地就滿足了……

師小結:是呀,我們多麼希望無論在鄉村或城市,都能看到鳥兒展翅飛翔,都能聽到鳥兒的歡唱,因爲──鳥語是世間最美的語言!

2.《和樹談心》

(1)想一想:我們真的能和樹談心嗎?文中的人物是怎麼和樹談心的?(學生交流)

(2)學生默讀並找一找有關的句子。

(3)說一說:

師:孩子們,現在老師就是一棵樹,願意傾聽你們的心聲,你的快樂、煩惱、都可以向我訴說,現在拿起你的筆,把你的悄悄話寫下來吧!

師總結:只要用心、用情,我們就能和樹談心,與它分享我們的酸甜苦辣,成爲知心的朋友。(板書:傾聽交流)

3.《落葉》

(1)想一想:《落葉》一文給我們描繪了北國和南國不同的葉落情景,你喜歡哪一種?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 生交流)

(2)找出相關語句,並用筆畫一畫。

(3) 說一說,你喜歡哪一種?

①. 我喜歡北國“無邊落木蕭蕭下”的壯觀景象。開始是金蝴蝶般的 幾片,緊接着便是沙沙嘩嘩的金紅的陣雨,然後就如鋪出一片金紅的地氈,一派多麼悲壯的氣氛!

師:說得真好!請男孩子用朗讀來給我們呈現這副金秋落葉圖吧!

②我喜歡萬木爭榮的春天裏,新葉在歌唱,老葉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從樹上飄然而下的情景。沒有悲慼,沒有寞落,化作玉露瓊漿,滋潤着新葉的生長,默默無聞卻又有情深意長!

師:你從字裏行間裏讀出了落葉的精神和品質,真會讀書!那請女孩子用朗讀來讚美無私奉獻的落葉吧!

篇5:羣文閱讀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瞭解說明文的有關知識

2、用說明文的知識解讀說明文

3、能寫作簡單的說明文

學習重點和難點:

用說明文的知識解讀說明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用你所知道的表達方式提問,引出說明文這種文體。

二、講解說明文的相關知識,包括說明文的概念,說明文的分類、說明對象,說

明順序,說明方法和說明文的語言特點等。

三、快速瀏覽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牧鵝散記》《大自然的語言》《長河落日扁》,根據前面所講的有關說明文的知識,解讀這幾篇文章。

1、這幾篇說明文的類別分別是什麼?除《牧鵝散記》是事物說明文外,其餘三篇文章都是闡述事理的說明文。

2、說明對象

《你一定會聽見的》的說明對象是聲音,《牧鵝散記》的說明對象是鵝,《大自然的語言》的說明對象是物候或物候現象,《長河落日扁》的說明對象是落日。

3、說明順序

明確這幾篇文章的說明順序

4、說明方法

從這幾篇文章中分別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並找出例句。

5、說明文語言

這幾篇文章哪些句子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並找出例句,分析其作用。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選作一題)

1、仿照《母鵝散記》寫一篇介紹動物生活習性的小短文。

2、仿照《你一定會聽見的》前三段的寫法,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描繪出你心中的聲音。

教學後記:

由於初次進行羣文閱讀,學生對這種教學方法不太習慣,所以上起來不是想象中的那麼順利,學生學習起來效果也不是很好,今後還需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篇6:羣文閱讀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課文:《北京的春節》、《臘八粥》、古詩《寒食》《迢迢牽牛星》《十五夜望月》、《藏戲》

選文:古詩《元日》(宋)王安石、《元夕》(宋)歐陽修,《社日詩》(唐)王駕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勾畫關鍵詞句、寫批註、交流”等方法閱讀文章,掌握文章主要內容。

2、通過多文本閱讀和分享,提升學生整體感知、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學習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3、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體會各地各具特色的民風民俗,感受其中所蘊含的中華傳統美德。

教學重難點

1、瞭解各地的民風民俗。

2、尊重不一樣的傳統風俗,感受傳統美德。

教學準備

課件、拓展閱讀材料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讀寫結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各個地方有不一樣的風俗習慣。今天這堂課,讓我們一起閱讀幾篇文章,來了解不一樣的民風民俗。

二、回顧舊知,瞭解風俗

1、課文內容回顧

引語:我們自學了第一單元裏的三篇課文和三首古詩,它們給大家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先獨自勾畫、批註,然後和同桌討論後回答。)

(《北京的春節》:喜氣洋洋;《臘八粥》:使人饞涎欲滴;古詩《寒食》:開心;古詩《迢迢牽牛星》:想念;古詩《十五夜望月》:思念家鄉。)

2、瞭解民風民俗

引語:在這些文章和古詩中,都描繪到了我們的一些民風民俗,你能具體說一說有哪些嗎?

(《北京的春節》描繪了春節,其中還寫到了臘八熬粥、泡醋蒜、孩子們買雜拌兒買爆竹、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掃房、除夕、元旦、舉辦廟會、元宵節;《臘八粥》一文,則具體描寫了熬臘八粥的過程;《古詩三首》描繪了人們在寒食節、七夕節和中秋節這一天中所表達的情感或所做的事情。)

三、選文閱讀

引語:“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時空,都有着自己各具特色的風俗習慣。我們來看看這幾首古詩。

1、出示古詩,默讀。要求讀通、讀順。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夕》(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社日詩》(唐)王駕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2、談內容

引語:讀過這些古詩後,你知道詩中所描繪的傳統習俗嗎?

(《元日》:春節放爆竹、貼新符;《元夕》:燈會;《社日詩》:在社日這一天人們把酒言歡,很歡樂。)

3、朗讀

放聲朗讀這三首古詩,熟讀成誦。

四、對比感受

引語:課內和課外的閱讀,讓我們知道了各地不一樣的民風民俗。我相信,其中有很多地方給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對比一下這些文章和古詩,然後在小組內自由暢談自己的感受吧。(學生自己在組內談感受,後全班彙報)

1、《北京的`春節》一文中,老舍先生有詳有略地描繪了在春節這一段時間裏的風俗習慣,着力突出“臘八、除夕、正月七年級和元宵”這四天(祥寫),而其他的地方描繪得很簡略。

2、《臘八粥》一文,作者以八兒的視角,描繪了在臘八節這一天八兒等臘八粥、喝臘八粥的事情。其中在等的過程中親眼目睹了整個熬製臘八粥的詳細經過,寫得細膩而形象,讓人垂涎欲滴,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等粥(祥寫),喝粥(略寫)。

3、而這幾首古詩,每首古詩都描寫了一種節日,不僅如此,詩中還寫到了在節日裏的風俗習慣,濃濃的情感也從古詩中顯露出來,讓人印象很深刻。

4、感受:在文章中安排好主次,對重點內容抓住特點進行祥寫,就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在習作的時候,也應該試着運用這樣的寫法。

五、拓展延伸

引語:其實,很多的風俗習慣,都有一段美麗而動人的傳說故事呢。把大家收集到的有關風俗習慣的傳說故事和組內同學分享分享吧。

1、組內分享傳說故事,鞏固對傳統習俗的瞭解

2、派選代表,全班交流

(過年: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的野獸“年”的威脅。它捕百獸爲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鬥爭了很多年後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這一天,人們都在自家門上掛上紅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裏通宵不睡,敲敲打打。夜裏,“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後來,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點燈籠,燃放鞭炮煙花;夜裏,通宵守夜。就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現在的“過年”。

元宵節: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困爲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獵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下令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要燒死人類。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着生命的危險,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衆人聽說了這個消息後,一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裏掛起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讓天帝以爲人們都被燒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爲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們就此逃過一劫。從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花燈,賞燈會來紀念這個日子。

七夕節是每年農曆的七月七日。少女們比賽穿針引線來紀念織女。傳說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喜鵲們在銀河上架起鵲橋讓牛郎織女相會。這一天,女孩子們喜歡在織女星旁學習織布。也是爲了慶祝牛郎織女重逢。

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在這個節日裏留傳下來的風俗是踏青或登高。在漢朝,有一位叫費長房的會捕怪的巫師。有一天,費長房告訴他的弟子桓景,農曆九月九日人間會發生一場大災難,他會帶他去阻止災難發生。他拿出一捆茱萸和一小瓶菊花酒,告訴他將這些帶給世人。乘上仙鶴,桓景去往人間。他將人們領往高山之巔,每人發了一片茱萸並飲了一口菊花酒。這樣怪物就不敢靠近了。怪物來了,它急忙趕往已人去樓空的村子。看到人們都已經聚集在山峯上後,它衝向他們。但菊花酒的氣味和茱萸的香味使他卻步。於是桓景用劍殺死了他。從那時起,農曆九月九日,人們帶上茱萸和菊花酒,登高或是踏青。......)

六、小練筆

引語: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讓我們對這些傳統習俗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它們代表着人們美好的願望,蘊含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學着今天學到的分主次、分詳略的寫法,把我們心中最想描繪的風俗習慣寫一寫吧。

1、學生自由構思,進行練筆

2、組內分享交流

篇7:羣文閱讀教學設計

感受自然

本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爲主題,教材中取了四篇課文,同步閱讀教材選取了九篇。它們都是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童趣教學,要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導學生體會作者仔細觀察、展開豐富想象表達感受的方法;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通練筆等形式積累語言。

設計理念:

1.在分享同步閱讀教材成果、開拓視野、發展思維的同時,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

2.品味優美語言,體會作者細心觀察,展開豐富的想象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以“單元整合羣文閱讀”策略爲指導,以知識樹爲主線,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時空、教學方法的全面開放,使學生在學習內容,學互滲透,有機整合。 教學重點:

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薰陶情感、發展思維。

分享同步閱讀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等,爲學生有效同步閱讀奠定基礎。 教學內容:

1.人教課標版教材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一單元:

《山中訪友》《山雨》《草蟲的村落》《索溪峪的“野”》 2.國小語文第十一冊同步閱讀教材:

《傾聽鳥語》《和樹談心》《落葉》《密西西比河風光》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導入談話

1.出示插圖,引出主題──感受自然。

師:同學們,我們來欣賞一組圖片,是不是似曾相識?還記得它們嗎?(師出示四幅圖片,生說出課題名稱) 師:這四篇文章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描寫的是──— 生:大自然。

師:對,在上週的學習中,我們走進了神奇美麗的大自然,領略了它的風姿,感受了它無窮的魅力,色彩斑斕的大自然有聲有色、今天,我們用畫知識樹的方法一起再次走進這個美麗的世界。(出示課件)這是知識樹,也是一棵大自然之樹,相信通過我們精彩示,會讓這棵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二、主題回顧

師:從這四篇課文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山中訪友》一文中,山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清風鳥兒都是我們的朋友,走進山中,我們會感到無比的親切、舒服,就一位久違的老朋友,特別親密。

師:是啊,大自然就如我們親密無間的朋友。(板書:親密無間。)

生:讀了《山雨》,我彷彿欣賞到了一場山雨音樂會,“叮咚──叮咚──”餘音嫋嫋,韻味無窮。 師:說得真好!山雨的確是韻味無窮。(板書:韻味無窮)

生:我走進了草蟲的村落,這裏真是一個神奇有趣的世界,它們勇敢、勤勉、熱情,讓作者流連忘返。

師:這真是一個別樣的情趣盎然的世界!(板書:情趣盎然)

生:《索溪峪的“野”》給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裏山野、水野、物野、人野,猶如置身於一個世外桃源。 師:是啊,來到野性十足的索溪峪,連人也變野了。(板書:野性十足)

設計意圖:從簡短的交流中回顧第一單元課文的主題,爲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

三、閱讀概覽

師:(過渡):孩子們真會讀書!從四篇課文中感悟到了大自然的親密、韻味、情趣和野性。在同步閱讀教材中,也選編了九篇以主題的文章,我們重點閱讀了四篇(課件出示四篇文章題目)。前幾天,老師已經讓同學們認真閱讀,並且填寫了《同步閱讀卡》你們的閱讀方法嗎?

引導生總結出:閱讀──思考──勾畫──批註──填寫閱讀卡

師:能把課內的讀書方法延伸到課外,同學們真能幹!接下來結合你們的閱讀卡,說說你最喜歡的一篇文章?它主要寫什麼?(引板書)

2.《和樹談心》:傾心交流──大樹是大地的守護神,只要用心交流,就能和樹談心,感受到心靈的寧靜。

3.《落葉》:有情有意──無論在北疆或南國,無論在深秋或初春,落葉翩然而下,爲新葉的萌發奠基,無怨無悔。

4.《密西西比河風光》:旖旎壯觀──東西兩岸風光綺麗,動物們給優美的景色帶來生氣。 我們如醉如癡。

設計意圖:在同步閱讀材料的資料交流中讓孩子初步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提煉主題。

四、片斷分享與精彩賞析

1.《傾聽鳥語》:悠揚動聽──無論是鄉村還是城市,只要有鳥兒的地方,都能聽見它們婉轉動聽的歌唱,鳥語是世間最美的語言

師小結:同學們讀得認真,說得精彩!大自然真神奇啊,我們置身其中,欣賞了鳥兒的歌唱,大樹的語言,落葉的情意,河水的壯

師:(過渡)這四篇文章,一定有一些優美的地方讓你欣賞,或是有一些疑問讓你困惑,讓我們交流交流吧!在彙報之前,請你先篇文章的什麼地方。(寫景的文章一般文筆優美,因此應結合有感情的朗讀重點體會,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優美的境界)

1.《傾聽鳥語》:

(1)問題:爲什麼說“鳥語是世間最美的語言”?(生結合文中描寫各抒己見) (2)生分享精彩片段,談自己的感受:

預設:

我太嚮往鄉村生活了!你看,鄉下到處是樹,到處是鳥,黃鸝、布穀鳥、雲雀、??聚集在一起舉辦着“音樂會”,真熱鬧!

師: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音樂會的盛況吧!(指導朗讀,表現場面的熱鬧和鳥兒的歡暢。)

②讀了第三自然段,我心裏真難受:“梧桐樹被砍了,清脆如洗的鳥聲成了記憶裏的一個遙遠的夢,只能偶爾看見幾只鳥兒驚恐地上空飛過。”從“驚恐”這個詞語中我體會到了鳥兒的孤單、無助和害怕。城市的環境遭到了破壞,鳥兒們失去了美好的家園,真啊!

(3)對比朗讀:

師:孩子,你真會讀書!從“驚恐”二字能設身處地體會到鳥兒的心情,感悟到鳥兒的心聲。它們爲什麼驚恐? 生交流,預設:

①、梧桐樹被砍了,鳥兒們無家可歸了。

②、城市裏高樓林立,車水馬龍,鳥兒很害怕。

③、有些人要捕鳥,鳥兒的生命經常會受到威脅。??

師:請孩子們讀讀第三自然段,讀出鳥兒們前後不同的境遇和心情來。(開始的歡快熱鬧,後來的害怕悲傷。) (4)情景交流:

如果你是其中一隻鳥兒,你會對人們說些什麼呢? 生展開想象,交流──

我多麼懷念在鄉村的日子呀,和夥伴們朝夕相處,無憂無慮?? 人類呀,我們希望能與你們和平共處??

我們只要有一處小小的棲身之地就滿足了??

師小結:是呀,我們多麼希望無論在鄉村或城市,都能看到鳥兒展翅飛翔,都能聽到鳥兒的歡唱,因爲──鳥語是世間最美的語言

2.《和樹談心》

(1)問題:我們真的能和樹談心嗎?文中的人物是怎麼和樹談心的? 生交流,預設;

①、牧羊人幾十年置身於荒無人煙的地方,堅持不懈地植樹,把樹看做自己的親人,和樹默默地談心,得到了心靈的寧靜。真是太②、一個失去父親的孩子把樹比作自己的爸爸,他背靠着樹幹,就像靠在爸爸的懷裏,和爸爸說着心裏話,向爸爸訴說着自己的思人感動!

③、人們在孩子誕生、青年結婚、親人不幸的時候,用種樹的方式來紀念良辰吉日或寄託哀思,讓樹來傾聽它們的心聲。

(2)情景體驗:

師:孩子們,現在老師就是一棵樹,願意傾聽你們的心聲,你的快樂、煩惱、都可以向我訴說,現在拿起你的筆,把你的悄悄話寫師總結:只要用心、用情,我們就能和樹談心,與它分享我們的酸甜苦辣,成爲知心的朋友。 3.《落葉》

(1)問題:《落葉》一文給我們描繪了北國和南國不同的葉落情景,你喜歡哪一種?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生交流,預設:

我喜歡北國“無邊落木蕭蕭下”的壯觀景象。開始是金蝴蝶般的

幾片,緊接着便是沙沙嘩嘩的金紅的陣雨,然後就如鋪出一片金紅的地氈,一派多麼悲壯的氣氛! 師:說得真好!請男孩子用朗讀來給我們呈現這副金秋落葉圖吧!

②我喜歡萬木爭榮的春天裏,新葉在歌唱,老葉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從樹上飄然而下的情景。沒有悲慼,沒有寞落,化作玉露瓊着新葉的生長,默默無聞卻又有情深意長!

師:你從字裏行間裏讀出了落葉的精神和品質,真會讀書!那請女孩子用朗讀來讚美無私奉獻的落葉吧! (2)拓展延伸:“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落葉也有情啊!看到它,你想到了誰? 生交流:教師、警察叔叔、清潔工阿姨、邊防軍戰士??

4.《密西西比河風光》:

問題:師:全文共四個自然段,你發現沒有,每個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生:都是“總──分”結構的段落,分別描寫了西岸──東岸──動物──河這邊的不同景象。 師:分析得真好!你對哪一部分最感興趣?和我們交流交流吧!

生朗讀,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師小結:密西西比河旖旎的風光和神祕的氣息讓我們嚮往,真希望有機會親身去欣賞欣賞。

5.總結寫法:

師:孩子們學得真不錯。我們再回頭看看這八篇文章,想一想,作者是怎麼把一個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呢?(再瀏引導學生總結出作者的寫作特色:1.細緻入微的觀察;2.豐富奇特的想象;3.生動細膩的描寫;4.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設計意圖:在孩子自主交流和思維的碰撞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五、主題拓展

師:通過剛纔的閱讀和交流,我們進一步感悟了大自然,這是一個絢麗多姿、生機盎然的世界。如果是你,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表的美麗與神奇呢?

生自由交流。(根據交流板書關鍵詞語) 預設:

生:1.我希望有馬良一樣的神筆,描畫出美麗的自然景色。 2.我要寫一首詩來讚美祖國的大好河山。 3.我要用歌聲來讚美美麗的大自然。

4.我要拍攝出一幅幅精美的相片,記錄下一個個精彩瞬間??

師小結:是啊,只要我們善於觀察,用心感受,就能發現大自然的美;在你的眼前,就能展現出一片童話般美好的天地。請看知識

已經是枝繁葉茂,碩果累累了!老師把我們今天精彩的閱讀交流成果匯成了一首小詩,把它送給自己,送給我我們美麗神奇的大自致大自然

你是一首歌在耳邊響起

鳥語動聽,山雨餘韻 躺在你溫暖的懷抱 是如此溫馨與甜蜜

你是一副畫讓我們留意 和樹談心,河水旖旎 駐足欣賞你的美麗 是這樣不忍離去 你是一個朋友讓人回憶 草蟲啁啾,落葉有意 眷戀着你神祕的氣息 品味人生的真諦

設計意圖:讓孩子走出文本,喚醒內心深處的情感,抒發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篇8:羣文閱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第二單元的四篇課文,引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敘事抒情”寫法的運用。

2、通過閱讀“羣文閱讀”的5篇現代詩歌,深入體會“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敘事抒情”寫法在文章中的運用,並讓學生知道這種包含着情感的客觀物象就是“意象”。

3、能把“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敘事抒情”的寫法恰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

教學重點:

通過閱讀“羣文閱讀”的5篇現代詩歌,深入體會“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敘事抒情”寫法在文章中的運用,並讓學生知道這種包含着情感的客觀物象就是“意象”。

教學難點:

能把“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敘事抒情”的寫法恰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一份“羣文閱讀”資料、課件

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美好的情感。

2、回顧第二單元四篇課文的內容。

《古詩詞三首》:《泊船瓜洲》借景抒情;《秋思》敘事抒情;《長相思》借景敘事抒情。

《梅花魂》:借物抒情。

《桂花雨》:借物抒情、敘事抒情。

《小橋流水人家》:借景抒情、敘事抒情。

3、在這些文章中,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某些客觀的事物中,如:景、物、事,藉以表達自己思鄉的情感,這種包含着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就是“意象”。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欣賞幾首思鄉的歌詞,來感受作者是通過哪些“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思鄉情感的。

二、學習“羣文閱讀”材料

(1)自由朗讀歌詞,想一想作者是通過哪些“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請用“——”畫出來。

(2)拓展想象:孩子們在桃園裏怎麼遊玩?姑娘們在桃園裏又會幹些什麼?

2、老師介紹這首歌的創作背景。

1969年寒冬,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不久,瀋陽前進歌舞團的創作員鄔大爲與魏寶貴到中蘇邊境珍寶島前線體驗生活。在採訪戰士時突發靈感,可是當時由於“文革”的文藝專制,無法創作此類抒情歌曲。直至1980年,鐵源和鄔大爲等人到遼寧丹東的一支邊防部隊採風,正趕河口地區桃花盛開,鐵源與邊防戰士一起巡邏在桃林旁,不禁被這滿樹桃花給陶醉了,他們很快就寫出了歌詞,創作了《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這首歌詞。這首歌榮獲了1987年全國“青年最喜愛的歌”評選一等獎。至今此歌已獲解放軍文藝大獎等千餘種獎勵。

3、老師引導學生進行歌詞賞析。

①歌詞美在對環境的描寫,桃樹環抱的村莊,明淨的水面映着盛開的桃花,在如此美麗的地方,又傳來孩子們的歡笑,顯現姑娘們喜悅的臉龐,這一切巧妙地組合成一幅美麗的人文風景畫卷,激發了人們對美好故鄉的眷戀以及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

②歌詞美在對邊防戰士的刻畫,爲了美麗的故鄉,爲了故鄉的明天更加美好,願意駐守在最艱苦的地方,這種“苦了我一人,幸福千萬家”的博大胸懷和高尚情操,令人肅然起敬。

③美在運用映襯的手法,更鮮明有力地突出了主題,一面是如畫的故鄉:盛開的桃花,明淨的水面,孩子們的歡笑????一幅祥和寧靜的生活畫面;而另一面則是風雪交加的邊卡,兩相對照,更映襯出戰士們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質。

4、請你帶着自己的理解再讀一讀這首歌詞。

5、欣賞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6、用同樣的方法賞析其餘四首歌詞。

讓學生對歌詞中的“意象”進行圈點批畫,並進行想象,帶着自己的感受品讀。

三、課堂小練習

1、補充詩中作者用以表達情感的意象,體會詩人思鄉的情感。

悠悠( )礦,切切故鄉情。

( )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 )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 )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

家在夢中何日到,( )

江南幾度( )發,人在天涯鬢已斑。

2、回顧期中測試卷上的閱讀短文《故鄉》

“明月千里寄相思”,這段話中作者除了寫明月外,還通過描述家鄉的( )、( )、( )、( )、( )等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思念。

四、課堂小練筆

假如你參加夏令營半個月不能回家;假如你求學在外半年不能回家;假如你在異國他鄉工作幾年不能回家????請你從中選擇一個畫面,以“想家”爲話題,用上景、物、人或事這些表達情感的意象,運用“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或“敘事抒情”等手法寫一段文字,表達思鄉之情和你對家的理解。

篇9:羣文閱讀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閱讀《我們愛祖國》,認識“我、國、子、朵、坡”五個字。

(2)、學習韻母O,掌握其字形,讀音及寫法,會讀帶四聲的O。

(3)、繼續學習四聲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充分利用書中圖畫、掛圖、卡片、、遊戲等手段服務教學。

(2)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認識生字,記憶字母。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自主的學習活動中領悟、體會。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培養小朋友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學習單韻母“O”,認識字形,會讀、會寫。

教學難點:

掌握O的發音,學會O的四聲及讀出帶調韻母的音。

教學準備:

帶O及四個聲調的字母卡片生字卡片,畫有四線格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導入新課出示拼音卡,認讀a和它的四聲。

二、識字

1、看圖:有哪些動物

師:它們都喜歡什麼?我們學完兒歌就知道了。

2、(出示《我們愛祖國》兒歌),讀熟兒歌。

(1)讓學生利用學前的識字基礎試讀。

(2)把自己認識的字畫出來,指名讀一讀。

(3)會讀的同學領讀。

(4)自己練讀

(5)指名讀

3、在會讀兒歌的基礎上,認識五個字

(1)在兒歌中認字

(2)認詞語

(3)讀生字卡

(4)生字寶寶找家(遊戲)

篇10:羣文閱讀教學設計

展示課型:羣文閱讀課 單元主題:父母的愛 議題:如何通過生活瑣事的對比寫法突出母愛。 一、導入:(2分鐘)

同學們,關於母愛是個永恆的話題,她是一首永遠唱不完的歌,是一部永遠拍不完的電影,她值得我們用一輩子去欣賞、去品味、去敬仰。今天“羣文閱讀課”我們要欣賞三篇文章。第一是樑曉聲的《慈母情深》,第二是林夕的《母親的存摺》,第三是畢淑敏的《孩子,媽媽爲什麼打你》。看這三篇文章怎樣表現母愛的。 二、讀文(18分鐘) (一)讀《慈母情深》 1.簡介樑曉聲。

2.自主默讀文本,用雙色筆標註。你讀出一個()的母親。 (1)通過哪些事例表現母愛的? (2)表現母愛的關鍵句子,簡單批註。 (3)解讀我被母愛感動的關鍵詞(鼻子一酸) 3.閱讀展示

(1)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着我,我的母親……

(2)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4.遷移訓練

……我的母親。……我的母親。……我的母親。 ……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 (二)讀《母親的存摺》《孩子,媽媽爲什麼打你》

讀懂母愛的又何止樑曉聲一人,用同樣的方法再讀林夕的《母親的存摺》和

畢淑敏的《孩子,媽媽爲什麼打你》,你又讀出一個()的母親。 (1)通過哪些事例表現母愛的? (2)表現母愛的關鍵句子,簡單批註。(3)解讀我被母愛感動的關鍵詞 (三)列表格,梳理三篇文章異同。

1、相同點:幾篇文章都通過生活中的平凡事例表達母愛。 2、三篇文章不同之處

三篇文章不同之處

三、總結(0.5分鐘)

山,沒有母親的愛高;海,沒有母親的愛深;天,沒有母親的愛廣闊;地,沒有母親的愛包容;太陽,沒有母親的愛溫暖;雲朵,沒有母親的愛潔白;花朵,沒有母親的愛燦爛。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做一個懂得母愛的人吧! 四、推薦閱讀:(0.5分鐘)

1、散文:《尋夢》、《兒時的事》——季羨林 2、詩集:《繁星》、《春水》 ——冰心 3、散文:《完美的晴天》 ——學生習作 板書設計:

羣文閱讀:平凡、偉大的母愛

《慈母情深》 《母親的存摺》 《孩子,媽媽爲什麼打你》

鼻子一酸 存摺存“情” “打”是愛

篇11:羣文閱讀教學設計

一、導入談話 激發興趣

1.同學們,當我看到你們時我想起了我兒子的成長記錄,每晚睡前一個故事必讀,從可愛的天線寶寶到樂觀的醜小鴨再到讓人捧腹大笑的皇帝的新裝。每一個故事翻來覆去地講,我煩他厭,於是我

就自編,他聽得入迷尤其把他名字加進故事中。我想你們的童話裏一定有不少精彩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再次走進童話感受童話的魅力。

2、出示童話題目

醜小鴨 (板書)

會打鳴的打老虎

陶罐與鐵罐

花羽毛的小松雞

讓我們先跟他們打一下招呼(齊讀課題)

3、師:課前,大家肯定擋不住童話的誘惑,下面就讓我們到文中理解他們,並且感悟童話帶給我們的.道理。

二、走進童話 感悟道理

1、我們先來學習《醜小鴨》

(1)出示學習目標:A:故事中有哪些角色?B:故事的大概內容是什麼?C:故事的結局是喜還是憂?故事對我們有什麼教育?

(2)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文中最令人感動的句子。(生默讀課文,提示:不動筆墨不讀書)

(3)出示(醜小鴨以前的生活環境)體會醜小鴨的可憐。

(4)親愛的同學們醜小鴨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會怎樣?。(難受不自由 束縛)

(5)後來被趕出了家門,流浪在外,醜小鴨是依然很快樂。

(6)學生反饋:(A:故事中有哪些角色?B:故事的大概內容是什麼?C:故事的結局是喜還是憂?D:故事對我們有什麼教育?)根據反饋

板書:

2、讓我們回顧一下《醜小鴨》這篇童話的特點:

擬人化描寫

想象豐富

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敘述,生說師板書)

三、同樣的方法學校其他三篇童話,走出童話 , 總結方法

1、讓我們抓住童話的特點來學習剩下的三篇文章。出示閱讀提示。

(A:故事中有哪些角色?B:故事的大概內容是什麼?C:故事的結局是喜還是憂?D:故事對我們有什麼教育?)

2、簡單彙報:略

3、進行總結,板書: 童話

想象豐富 擬人化

宇宙萬物

結局以喜告終 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四、總結收穫 提出希望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美妙的童話世界,感受了童話的魅力。這些童話一部分來自民間流傳的,一部分是作家創作的,熱愛寫作的我們也會寫出更多更美的童話,我們期待着……

五、掌握童話特點,進行練筆。

六、展示、評議學生作品。

篇12:羣文閱讀教學設計

一、教學指南

(一)教學目標

1.閱讀與鑑賞:

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蹟,分析新聞通訊中的細節描寫,理解人物精神意義。

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文章結構,掌握評論的問題特徵,學習評論角度與方法,針對具體的時間或人物進行評論。

2.表達與交流:

通過小組討論、組間交流、教師引導等環節,能夠依據現實情況合理挑選方案與設計,學會擬寫工匠精神評選標準。

關注身邊或媒體中的普通勞動者,小組合作設計人物通訊的問題,擬寫訪談提綱和調查問卷,學會撰寫勞動人物的先進事蹟文章。

(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分析文本,概括人物特點了解人物通訊寫作的一般特徵。

教學難點:讓學生嘗試寫一寫人物通訊。

(三)課時安排

3課時

(四)學習建議

勞動改造世界,勞動創造文明。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美德;無私奉獻,銳意進取,勇於創造,是新時代青年應該樹立的勞動觀念。通過專題研討等活動,深入體會“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思想,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學會分析通訊的報道角度,理解事實與觀點的關係,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

(五)課前研學

1.預習作業

通讀課文,對照課下註解,參考工具書,疏通課文的字詞。

閱讀並梳理文本情節,瞭解學習傑出世界級農業科學家袁隆平的創新精神和高尚品質。閱讀其他人物通訊《哥德巴赫猜想》。

2.閱讀指導

學習一篇文章,主要從兩方面入手:

(1)寫了什麼?(讀懂)——實用類文章重在信息的篩選、概括、歸納

(2)如何寫的?(學寫)——立意、選材、結構、手法、語言

(3)寫作準備。學習人物通訊的一般寫法

4.知識清單

課文中重點字詞的讀音和書寫,一些詞語的解釋;文體知識;背景;人物介紹等。詳見附錄

(六)知識支架

1.訓練內容: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

2.活動情境:

背景——學生對勞動已有一定的認識

任務——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實踐活動

分工——查找資料資源共享

3.人物通訊的文體特徵、概念、分類

4.袁隆平的生平事蹟、主要貢獻

5.人物通訊的寫作特點

二、過程設計

第1課時精讀文本,把握人物特徵

中國農民說,吃飯靠“兩平”,一靠鄧小平(責任制),二靠袁隆平(雜交稻)。西方世界稱,雜交稻是“東方魔稻”。他的成果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爲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飢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譽爲“第二次綠色革命”。

是誰帶來了這樣的鉅變呢?就是袁隆平。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於袁隆平的人物通訊。

活動一、整體感知

1.標題寫了什麼。標題是文章的眼睛,通過全文總標題,大概猜測:文章會涉及到哪些內容?

稻菽——與農業、糧食有關

喜看——表明態度

副標——點名人物及其身份

【知識鏈接】

七律到韶山

毛澤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爲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2.爲什麼是袁隆平?

(1)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公佈的一份報告稱,世界上36個國家和地區由於內戰或氣候惡劣等原因,面臨嚴重糧食短缺。在發展中國家,有1/5的人無法獲得足夠的糧食,全世界每年有600萬學齡前兒童因飢餓而夭折。在解決糧食緊缺問題的過程中科技進步無疑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國率先培育成功的增產20%的超級水稻必將造福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和尊敬。

(2)勞動是我們永恆的話題,也是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的根本原因。

3.文章寫了袁隆平的哪些典型事例?體現出袁隆平什麼樣的品質?在書上標劃事例,在每則事例旁邊空白處寫出品質。

注意速讀方法:關注文章整體結構、標題、首段(句)、尾段(句)、觀點評論局、反覆出現的關鍵詞。

明確:

第一部分。

2001年春節後第二天,袁隆平領獎前仍在稻田裏工作。體現了他熱愛並獻身於農業科研事業的精神。

1961年袁隆平發現了“天然雜交稻”的第一代,並反覆分析、實踐。體現了他勇於實踐,敢於探索的精神。

第二部分。

196x年袁隆平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體現了他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於創新的精神。

第三部分。

1992年袁隆平發表文章回應貶斥雜交稻的文章。體現了他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精神。

第四部分。

1986年以來,袁隆平提出並實現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爲我國糧食大幅度增產作出了突出貢獻。體現了他矢志爲中國和世界人民作貢獻的精神。

4.請嘗試把文章四個小標題改成相對統一的句式:

(“即xxxx是xxxx”)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

創新是科學家的靈魂和本質——(創新是他的靈魂和本質)

事實是科學家的空氣——(實事求是是他的立場和態度)

飢餓的威脅在退卻——(?)

明確: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實踐是他發現真理的途徑)

創新是科學家的靈魂和本質——(創新是他的靈魂和本質)

事實是科學家的空氣——(實事求是是他的立場和態度)

飢餓的威脅在退卻——(引領綠色革命是他的心願)

活動二、理解探究

1.探討:袁隆平在研究雜交水稻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難?

困難:權威論斷的否定:雜交無優勢。有些人的嘲笑:對遺傳學的無知。有些學者認爲:雜交制種無法應用於生產。

2.“事實是科學家的空氣”主要是圍繞什麼來寫的?這部分在選材上有什麼特點?

這部分主要是圍繞“三不稻”這個情節來寫的。

這部分在選材上的`特點有兩個:一是有個性,突出了袁隆平對於雜交水稻的認知與衆不同;二是選材精,不龐雜。

3.作者爲什麼以“喜看稻菽千重浪”爲題?請結合四個小標題進行簡要分析。

(1)借用詩句,生動形象,富有神韻和文采。

(2)題目重在描述研究的結果,四個小標題重在揭示“喜看”的原因。

(3)題目中的“喜看”含義豐富:既寫出了袁隆平獲得最高科技獎的心情,也寫出了作者及人們看到袁隆平作出巨大貢獻的喜悅和激動。

(4)題目中的“稻菽”點明瞭袁隆平的研究對象。

(5)“千重浪”形象地描繪了水稻研究的廣闊遠景,鼓舞和振奮人心。

活動三、特點分析

本文作爲人物通訊,都具有哪些特點?

1.選取事例典型。圍繞主題,選取可以突出人物個性的事例,使人物生動,個性豐滿,如立面前。

2.能用數字說話。例:“十三年來,雜交水稻累計種植面積十二點五六億畝,增添糧食約一千億公斤,增收近三百億元。根據農業部統計,全國水稻平均畝產三百五十七公斤,而雜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畝增產八十四公斤。”

“中國雜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結出豐碩之果,產量最高的比當地品種增產百分之五十,一般增產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

——這幾組數字有力地說明了雜交水稻的優越性,從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貢獻。(真實性)

3.注重細節刻畫。

(1)“袁隆平眯起雙眼,出神地打量着這片幾百畝大的試驗田,然後跨過水渠,邁步走進田間。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分析劃線文字的表達效果。

一系列的動詞突出了袁隆平工作之認真、細心以及他對科學的嚴謹和一絲不苟。這段文字描寫了一位平凡的“農民”形象,正是這平凡的外貌與偉大的貢獻形成了極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實踐。

(2)突然,他那敏銳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態特異、鶴立雞羣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氣靜神地伸出雙手,欣喜地撫摸着那可愛的稻穗,激動得幾乎要喊出聲來”!

分析劃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動作、神情與心理描寫生動地表現了袁隆平發現高產稻穗的驚喜之情

(3)他頭頂烈日腳踩淤泥彎腰駝背去尋找這種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葯不開裂,性狀奇特的植株上,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馬上把這株洞庭早秈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條標記。袁隆平欣喜異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終於找到了。

分析劃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動作細節充分表現了袁隆平尋找新品種的艱辛和發現新品種的欣喜。

第2課時比較閱讀,認識勞動精神

比較《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團火,溫暖衆人心》《“探界者”鍾揚》三篇人物通訊在寫作上的異同。

按照學生自主意願將其分成三組,分別以三篇通訊爲研究對象,梳理文本,發現問題。自己製作個人問題卡片。然後同組交流,疑難問題彙總製作成小組問題卡片,投影進行班級研討。

活動一:抓住要點

——《心有一團火,溫暖衆人心》

1.這篇通訊寫了什麼內容,怎樣寫的?

明確:先用特寫鏡頭描繪張秉貴工作的場景,然後再通過典型事例介紹張秉貴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態度。接着,作者通過典型事例剖析張秉貴之所以能夠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原因。最後講述張秉貴受到人們的愛戴和尊敬。不但有血有肉地塑造了人物的形象,又生動真實地傳遞了勞動者的勞動精神。

2.張秉貴事蹟感人,人物形象,是怎樣刻畫的人物?

參考:通過語言、細節、動作等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日常生活中的張秉貴。通過人們的悄悄議論側面描寫,還有細節描寫:一個抱小孩的女顧客來買糖,張秉貴一系列的細心行爲,豐富、多角度的描寫,讓我們切身地感受到了溫暖衆人心的“一團火”精神。

——《“探界者”鍾楊》

1.鍾揚身上具有哪些優秀品質?作者是運用什麼手法來刻畫這個人物的?

熱愛科學事業,不追求物質生活品質,卻致力於種子事業和科普工作;具有忘我的犧牲精神,在惡劣的環境中,身體不適也不放鬆工作;理想崇高,有遠見,心懷祖國和人民;有責任,有擔當,關心熱愛學生,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作者在刻畫鍾揚時運用了正側面相結合的手法。

①正面刻畫:a.刻畫人物語言。文章每一部分都有直接引用的鐘揚的話,它們或是鍾揚與別人對話,或是鍾揚的演講內容,或是鍾揚寫的文字。b.刻畫人物行爲、事蹟。如不挑剔住房,赴西藏採集種子,熱心科普事業等。

②側面刻畫:a.通過他人之口講述鍾揚的事蹟;b.運用對比襯托手法,如寫鍾揚不在意生活品質與致力於種子收集的對比,藏族同事對其“大膽”的評價等。

活動二:比較探究

1.袁隆平、張秉貴、鍾揚,他們三個人的工作崗位各不相同,但在他們身上卻體現着許多共同的精神品質。請簡要概括一下他們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質。

參考:①熱愛本職工作,致力於做好本職工作;②有責任,有擔當,有着崇高、遠大的理想;③面對困難、挑戰,不屈不撓,不懈奮鬥;④主動探索,勇於實踐;⑤不計個人得失,無私奉獻。

2.這三篇文章在結構和刻畫人物方面各有哪些異同?

(1)文章結構:

①三篇文章都運用了倒敘手法。

②《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鍾揚》都採用了小標題,層次清楚,結構鮮明。

(2)刻畫人物:

①《喜看稻菽千重浪》以正面描寫人物爲主,《心有一團火,溫暖衆人心》《“探界者”鍾揚》則採用了正側面結合的手法描寫人物。

②《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團火,溫暖衆人心》在描寫人物時,運用了細節描寫;《“探界者”鍾揚》則主要是概述事蹟。

③《喜看稻菽千重浪》多處描繪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探界者”鍾揚》多處用人物語言來表現人物;《心有一團火,溫暖衆人心》既有人物語言描寫、行動描寫,也有人物的心理描寫。

活動三:合作探究,突圍難點

比較閱讀三篇人物通訊,完成表格

人物通訊典型事件(與文本對話)細節描寫(與文本對話)報道的角度(與文對話)人物精神(與人物對話)作者的立場態度(月作者對話)“我”的評論角度(與自己對話)

《喜看稻菽千重浪》

《心有一團火,溫暖衆人心》

《“探界者”鍾揚》

活動四、點評人物,深化內涵

爲了能正確認識勞動精神,我們可以藉助新聞評論地輿論導向力量,來爲本次評選活動造勢。

1.參考學習之家中給定地新聞評論標題,小組討論,交流並總結優秀新聞評論地擬題規則。

學習之家:時下熱門新聞評論欄目及優秀作品標題

人民論壇:①大國擔當背後是大國正確義利觀;②公共文明,“筷”

來行動。

新華網評:①爲衆人抱薪者,必爲人民所銘記;②致敬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光明時評:①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打贏脫貧攻堅戰;②科學合理摘下口罩,爲修復生活注入信心。

示例:

新聞評論題目地一般特徵:①開門見山,觀點,態度鮮明;②內容貼近讀者心理,吸引大衆眼球;③語言簡潔,語勢強烈,多用祈使句。

2.製作思維導圖,掌握新聞評論文體結構。

在日常閱讀中,我們可以採用畫思維導圖地方法去分析文本地結構和思路,細讀《以工匠精神鵰琢時代品質》全文,仿照圖1左側對課文第一段地結構梳理示例,概括相關文句,將思維導圖右側空白處補充完整。

第3課時表達交流,學習人物寫作

活動一:擬寫工匠精神評選標準

2020年元旦,中國國家領導人在新年賀詞中列舉了大量成就,這些成就都來源於無數勞動者的辛勤勞動,而工匠精髓就是這個時代賦予勞動者最崇高,最美好的精神褒揚。

以“關鍵詞”的形式,寫下心中對“工匠精神”內涵的理解。然後對照課文《以工匠精神鵰琢時代品質》,增添或刪改自己的關鍵詞,結合具體文句,闡釋理由。

示例:工匠精神的內涵:發自肺腑、專心如一、廢寢忘食、盡心竭力、臻於至善、超今冠古、出類拔萃、巧奪天工、冰心一片、物我兩忘、腳踏實地、格物致和、正心誠意、技進乎道、超然達觀等。

理由闡釋:工匠精神不僅是傳統手工業者應該具備的勞動品質,更該表着新時代勞動精神的至高境界。

活動二:訪談身邊的工匠精神

全班分成若干小組,尋找身邊的優秀勞動者,擬定訪談目錄,進行人物採訪。根據訪談的內容,爲你訪談的人物撰寫人物通訊。

要求:善於捕捉典型事例和細節,注意在細節中發現人物的閃光點和特色。

【寫作指導】人物通訊寫作

第一,主題要明確。有了明確的主題,取捨材料纔有標準,起筆、過渡、高潮、結尾纔有依據。

第二,材料要精當。按照主題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選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寫進去。

第三,寫人離不開事,寫事爲了寫人。寫人物通訊固然要寫人,就是寫事件通訊、概貌通訊、工作通訊,也不能忘記寫人。當然,寫人離不開寫事。離開事例、細節、情節去寫人,勢必寫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穎。寫作方法要靈活多樣,除敘述外,可以描寫、議論,也可以穿插人物對話、自敘和作者的體會、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稱的報道形式,也可以寫成第一人稱的訪問記、印象記或書信體、日記體等。通訊所報道的新聞事實,可以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去反映,諸如正面、反面、側面、鳥瞰、平視、仰望、遠眺、近看、俯首、細察……角度不同,印象各異。若能精心選取最佳角度去寫,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寫得別具一格,引人入勝。(摘自《人物通訊的寫作方法》)

【延伸學習】

1.在理論與事實發生矛盾時,袁隆平的態度是尊重權威但不崇拜權威,不迷信權威的每一個觀點。對我們尚在全力汲取知識的中學生來說,對權威又該持什麼態度呢?

中學生崇拜權威,並無不可。十幾歲的我們,對人對事還做不到思考成熟,客觀理性,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都還未徹底塑成,正是應該向權威學習的階段。那些書中現有的知識都是經過專家學者千挑萬選而來,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對我們來說就是權威,快速汲取這些知識,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三觀。質疑,是建立在自身的豐厚積累上的,而我們,目前正需要積累。

中學生也應該如袁隆平一樣尊重但不崇拜權威。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勇於質疑應該是我們必備的素質,這跟自身的知識積累多寡沒有關係。伽利略質疑亞里士多德的時候,也還只是個毛頭小子,但比薩斜塔的一次實驗勝過權威上千年的聲音;當人們對蜜蜂靠翅膀發出聲音這一權威論斷深信不疑時,聶利這個12歲的小姑娘卻大膽質疑,最終確定蜜蜂發聲是靠雙翅根部下的兩個小黑點。對待權威,可以尊重,但不可迷信。

2.下面一段文字是網友的評論,你讀後有什麼見解?請談談自己的看法。

78歲的袁隆平院士駕駛奔馳敞篷車開向試驗田?這不可能。近日,在湖南車展現場,袁院士僅多看了兩眼奔馳SLK3000K,網絡上就直接將該車劃到了袁老的名下,最後更是演變成“袁老擁有幾輛豪車”。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老人根本未曾也沒有計劃購進該款價值68.8萬的奔馳,而且,老人“家裏”的六七輛車都很普通,分屬其子女所有,“袁老自己只有一輛”。面對袁隆平“家裏已經有了六七輛車(注:實際上是包括子女在內共有六七輛車,此爲網友誤讀)”的坦言,網友幾乎衆口一詞地表示支持。袁隆平自己也曾坦言:“坐奔馳寶馬車,耀武揚威有什麼意思?”

三、課後訓練

1.作者在文中爲了使袁隆平的形象鮮活地“立”在我們面前,採用細節描寫的手法,細膩地再現了袁隆平在研究水稻過程中的艱辛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說說下列細節描寫具有怎樣的作用。

(1)一位老人眯起雙眼,出神地打量這幾百畝試驗田。他跨過水渠,邁步走進田間,不時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褲腿走下了稻田。(分析加點的詞)

答:幾個動詞突出了“他”工作之認真和細心以及“他”對科學的嚴謹和一絲不苟。這段文字描寫了一位平凡的“農民”形象,正是這平凡的外貌與偉大的貢獻形成了極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實踐。

(2)突然,他那敏銳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態特異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氣靜神地伸出雙手,欣喜地撫摸着那可愛的稻穗,激動得幾乎要喊出聲來!(分析畫線的句子)

答:表現了“他”發現高產稻穗的驚喜之情。

(3)他頭頂烈日,腳踩淤泥,彎腰駝背去尋找這種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6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蕊不開裂、性狀奇特的植株上,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馬上把這株洞庭早秈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條標記。袁隆平欣喜異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終於找到了。(分析畫線的句子)

答:表現了“他”尋找新品種的艱辛和發現新品種的欣喜。

2.尋找身邊的優秀勞動者,爲他(她)撰寫一個人物通訊。

四、資源鏈接

1.文體知識

人物通訊

是報刊、廣播、電視上最爲常見的通訊形式之一,是一種重要的應用文體,也是實用文寫作學科研究的重要文體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動爲新聞,重在表現人物的品質、性格和精神面貌,通過個別顯示一般,通過平凡突出偉大,達到揭示時代特徵、感染並且教育讀者的目的。寫人之所以重要,就因爲人是有思想的。採寫人物通訊就是爲了通過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

人物通訊類型:

①傳記式:特徵是較完整地寫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蹟,篇幅較長,內容豐富。

②特寫式:側重於寫人物的一時一事或某一側面。雖然比一般的特寫涉及的範圍大得多,但屬於集中於一事、一個側面的寫法。真正寫一時一事的人物通訊,也很常見。

③羣像式:特點是報道對象不止一個,而是一個集體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時空範圍內的幾個同類人。

2.人物介紹

事蹟介紹

2004年,世界糧食獎、以色列沃夫獎、泰國金鐮刀獎先後授予了中國著名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如今,袁隆平培育的雜交產品在中國的水稻種植面積,達到一半以上。有人算過一筆帳,每年生產的稻穀可以多養活6000多萬人。袁隆平研究的三系法雜交水稻成爲世界上首例成功的雜交水稻品種,據統計,從1976到1987年十年間,中國的雜交水稻增產稻穀1000億公斤,這對於七八十年代還在爲溫飽努力的中國農民來說,簡直就是救命糧。

感動中國頒獎詞

“心靈富豪”頒獎詞:

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他創造的物質財富,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無價。而他自己,依舊躬耕于田疇,淡泊於名利,真實於自我。他以一介農夫的姿態,行走在心靈的田野,收穫着泥土的芬芳。那裏,有着一個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碼。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水稻研究的重大意義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稻國之一,水稻種植面積爲總播種面積的1/3,水稻產量佔糧食總產量的40%。

從國際上看,全世界約有1/2的人以大米爲主要糧食,有90多個國家種植水稻——世界意義。

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報》發表了這篇人物通訊。

3.推薦閱讀

楊瀾著《一問一世界》(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提問》(浙江文藝出版社2020)

篇13:羣文閱讀教學設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學習目標:品悟辛棄疾的英雄情懷。

學習課時: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通過填表格方式,梳理三首詞

到1203年,64歲的辛棄疾被執掌大權的韓侂冑所起用。這之前,辛棄疾被迫退居江西鄉間已有十多年了。當時蒙古已崛起,金則日益衰敗,並起了內亂。韓侂冑要立一場伐金大功,以鞏固自己的地位,於是起用了辛棄疾作爲號召北伐的旗幟。1204年,辛棄疾被任作鎮江知府。鎮江那時正處於抗戰前線。辛棄疾到任後,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但是韓侂冑把持朝政,只想僥倖求逞,不願認真準備。韓侂冑聽不進辛棄疾的勸告,並把辛棄疾調離了鎮江《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辛棄疾被起用又被降職時,登上北固亭,滿懷悲憤而寫下的。讀詞上下闋,很容易體會出辛棄疾悲憤之情。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寫於1176年,當時辛棄疾南歸十餘年了,在江西擔任刑法獄訟方面的官吏,經常巡迴往復於湖南、江西等地。一天,辛棄疾來到造口,俯瞰不捨晝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詞人的愁緒也似這江水般波瀾起伏,綿延不絕。一個“愁”字,刻畫出辛棄疾當時的心情。

《青玉案元夕》,作者寫於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或二年(1175年)。當時,強敵壓境,國勢日衰;而南宋統治階級卻不思恢復,偏安江左,沉湎於歌舞享樂。洞察形勢的辛棄疾,交織成了這幅元夕求索圖。這首詞,描繪了元宵佳節的一片繁華熱鬧景色;也點出作者所尋“那人”在燈火闌珊處。

前兩首詞風格豪放,作者抒寫了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了壯志難酬的悲憤感情,並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進行無情揭露和批判。而《青玉案元夕》呢?作者到底在抒發怎樣的情感?

(二)探究:“那人”是誰?

生1:作者的意中人。她是一位高貴的女性。她與衆不同、非同一般。她躲開了狂歡極樂的人羣,獨自一人在燈火稀疏的冷僻處,有一點孤獨,又自甘寂寞,不同流俗。

生2:女人在元宵夜晚,不都出門看花燈湊熱鬧嘛。爲什麼躲到“燈火闌珊處”?是情人,很難說通。我認爲是作者自己,是作者英雄無用武之地,而又不肯與苟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寫照。

生3:我認爲是作者的理想和抱負,冷清孤寂,難以難實現的收復失地的凌雲壯志。

生4:也有可能是作者一直尋尋覓覓的知音。知音難覓,知音總是不同凡俗、自甘寂寞,那個不在“蛾兒雪柳”之衆、卻獨立在燈火闌珊處。國難當頭,朝廷只顧偷安,人們也都“笑語盈盈”,有誰在爲風雨飄搖中的國家憂慮?作者在尋覓着志同道合的知音。所幸,作者尋到了。

師:“那人”還可能指什麼?(看見沒有人回答,繼續提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將此句作爲做學問、成大事的第三種境界。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此第二境也。

王國維從《青玉案元夕》詞聯想到了做學問的境界,把這種境界——“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稱之爲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境界,即經過艱苦奮鬥,目標終於達到。

生5:老師,還可以指一種“靈感”。當我們苦苦思考一道數學題時,突然來了靈感,得到了正解。(生笑)

師:很好,無論靈感說,還是王國維境界說,都是對原詞的拓展,賦予原詞以一種哲理。當然,辛棄疾無論是路過造口鬱孤臺、登臨北固亭,還是眼見元宵節的花千樹,難以忘卻的總是自己的理想抱負。這讓我們不僅爲辛棄疾的'愛國情懷而感慨萬千,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三)拓展閱讀

播放《學習強國》視頻:《淺斟低唱亦英雄》

此視頻,選自《中華經典資源庫》,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諸葛憶兵講解。

諸葛教授從辛棄疾的豔情詞入手,對比此類詞南宋與北宋的不同,並闡釋《青玉案元夕》中辛棄疾的別有寄託,即另一類的英雄懷抱。

先是講解內容,指出“那人”不是實寫,而是虛寫,用了比興寄託和虛構象徵的手法,意在闡明“那人”寄託作者的感情,是英雄懷抱的另類表達。諸葛教授深入拓展:比照辛棄疾的另外一首豔詞《祝英臺近晚春》,比照南宋的姜夔,周邦彥等愛國詞人;追溯到屈原《離騷》,屈原曾以“臣妾”自比;引用清人賙濟的評價“北宋人無寄託,南宋人有寄託”。

以《青玉案元夕》爲例,通過對“那人”一句的解讀,得出結論:宋詞豔情詞,到了南宋有變化,到了辛棄疾這樣的英雄這兒也發生變化。

佈置作業:

背過《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和《青玉案元夕》,再品悟辛棄疾的英雄情懷。

篇14:羣文閱讀教學設計

通過一組童謠的比較閱讀,讓學生了解童謠中多樣的生活內容,豐富他們的生活體驗,對童謠產生興趣。

【教學重點】

在一組童謠的比較閱讀中,讓學生了解童謠中多樣的生活內容,並對童謠產生興趣。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1、孩子們,老師可羨慕你們了,花兒一樣的年紀,無憂無慮,看着你們的樣子不由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小時候,我最喜歡倚在奶奶身邊聽奶奶念童謠:“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喵喵喵,貓來了,嘰裏咕嚕滾下臺。”設計意圖:教師充滿趣味的誦讀及歌謠內容的詼諧迅速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習興趣。

2、你喜歡這首童謠嗎?爲什麼?

今天我也給大家帶來幾首像這樣好聽又好玩的童謠,請你們打開書冊,看看都有哪些童謠吧?(《問答歌》《貼鼻子》《十二月菜》) ☆

二、趣讀童謠,感知內容

(一)自由認讀,讀準字音,句子讀流利

1、那就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這幾首童謠,如果有不認識的字看看拼音,多讀幾遍,一定要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流利。

設計意圖:正確流利地認讀是開始感知內容、體會情感的基礎。

(二)指導朗讀,感知內容,體會樂趣1《問答歌》

(1)誰願意讀一讀第一首童謠《問答歌》?請一名學生讀童謠,注意字音正確。

孩子們,你知道童謠裏的小朋友在幹什麼嗎?

原來,兩個小朋友初次見面,他們在一問一答中知道了對方的名字。 (2)你平時是怎樣向別人提出問題的呢?誰來試着讀一讀“你姓啥?”

請2-3名同學試讀,引導學生讀出相交朋友時欣喜、急切、詢問的語氣。男生女生配合讀完整首童謠。

設計意圖:通過調動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引導學生感知童謠的內容,體會問答的語氣及節奏,自然流暢地讀出童謠。2《貼鼻子》

2、誰願意讀一讀第二首童謠《貼鼻子》?請一名學生讀童謠,注意字音的正確。

(1)這首童謠是寫什麼呢?爲什麼要排好隊?爲什麼不能說話?

引導學生逐步感知這首童謠講了“貼鼻子”這個遊戲的規則和過程。請3名學生到臺上做遊戲。

在做遊戲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在具體環境中運用語言。預設: “他們沒有排好隊,你怎麼提醒他?”

“你們讀的太着急了,貼鼻子的同學是蒙着眼睛的,你們怎麼讀呢?”

“在遊戲中,他剛纔不小心撞到了黑板上。把這個遊戲中的意外情況加入到童謠中,會更有意思。”

“哈哈,鼻子貼到了哪裏呀?”

“你們真聰明,立刻改了最後一句。哈哈,鼻子貼到臉外面。”

“根據我們的遊戲過程,這首童謠也有了變化,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新的《貼鼻子》吧!”

設計意圖:讓孩子們通過讀童謠瞭解遊戲規則及方法,是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與感悟,將讀懂的文字與真正的遊戲配合起來,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把握童謠的節奏,同時再次體會童謠帶來的樂趣。後面的即興創編也是讓孩子感受童謠與他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童謠是源自生活的3《十二月菜》

(1)誰願意讀一讀第三首童謠《十二月菜》。 ( 2)這首童謠又告訴了我們什麼?

(3)這些蔬菜在它生長的時間裏長得怎麼樣?你能找到描寫的詞語嗎?(剛發綠、長得好、嫩青青、紅彤彤、甜又香、脆生生、家家有、水靈靈)認真讀讀這些詞,寫了蔬菜的哪些方面?(顏色、長勢、口感、外形、多)

師:這首童謠是怎樣寫了蔬菜生長的時間?(從一月到十二月有規律的寫) (4)這些蔬菜這麼好,你喜歡嗎?你想怎樣讀出來?

老師引導學生用比較簡單地讀童謠和拍手有節奏地讀童謠兩種方式。設計意圖:這是一首關於科學小知識的童謠,首先讓學生讀童謠學知識,再讓他們感受詞句,積累語言,最後拍手誦讀,感知童謠的清脆節奏和朗朗上口的韻律。

三、比較閱讀,尋找異同

(一)感知童謠的趣味性與生活化特點。

(1)我們一起讀了這麼多的童謠,它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呢?預設:

1.童謠讀起來不像平時讀到的課文,有點像唱歌,但是又跟唱歌不一樣,可以打着節奏讀,很好玩兒,充滿樂趣。設計意圖:這樣的談話是爲了讓孩子們感知到童謠就像是沒有樂譜的歌謠,它可以有節奏地唱,可以有節奏地說,因此很好玩。 2.童謠裏寫的都是我們生活中的事。 《問答歌》屬於交往性的童謠,《貼鼻子》屬於遊戲性童謠,《十二月菜》屬於生活常識性的童謠。

3你想把自己的事編進童謠嗎?你想把什麼編進去呢?(喜歡看的書,喜歡玩的遊戲、天氣、動物……)

(設計意圖:此環節意在讓學生明白童謠大都源自生活,很多都是他們親身經歷的事情,感知童謠的豐富內容,更體會到自己生活的豐富多彩。)

(二)體會歌謠具體內容的差別及表達方式的差別。那你有沒有發現這三首童謠不一樣的'地方呢? 1表達方式不一樣。

《問答歌》使用一問一答的方式。

“你願意用童謠的方式交朋友嗎?現在你想問問誰?” “除了問朋友的姓,你還想問什麼?”(問名字,問住址,問喜歡讀什麼書,問喜歡玩什麼……)請大家跟身邊的同學一問一答嘗試編出屬於自己的童謠,看看哪個小組的童謠最有趣。設計意圖:讓學生大膽模仿創編,體會童謠的生活化特點,同時對童謠產生更爲濃厚的興趣。 2具體內容不同。 (1)《貼鼻子》寫了遊戲的開始、過程和結果。

“你有喜歡的遊戲嗎?想想是幾個人玩?規則是什麼?怎麼一步一步地玩?結果是什麼?試着編個歌謠吧!”例如:(2)《十二月菜》是有規律的,從一月按順序寫到了十二月,寫了蔬菜的顏色、味道、長勢。 “你還見過這樣有規律的童謠嗎?” (出示《拍手歌》)

“我知道,現在同學們的生活非常豐富,除了每天上課學習,課下還學習唱歌、跳舞、彈琴、吹笛子等等。你每天的生活也可以這樣來說一說。”(星期一……星期二……)設計意圖:每一次創編都會讓孩子們深刻體會到童謠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會不斷激發他們對童謠濃厚的興趣.☆

四、總結拓展

孩子們,好玩的童謠很多很多,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說着童謠認識新朋友,說着童謠做遊戲,說着童謠增長知識,我們的生活有多豐富,童謠就會有多麼好玩兒。親愛的孩子們,讓我們在課後繼續尋找好玩的童謠,繼續我們幸福的生活吧。

篇15:羣文閱讀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四季是大自然給予我們最爲寶貴的禮物,在不同的季節裏面大自然呈現出不一樣的景緻,也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也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季節,當我們走進秋天,去感受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也就能夠分辨出獨屬於秋天的特點,感受到秋季的美好。

教學內容:

1.指導閱讀人教版國小三年級語文上《秋天的雨》

2.指導閱讀蘇教版國小三年級年級語文上《北大荒的秋天》

3.指導閱讀蘇教版國小四年級上《秋天》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生詞,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2.學習作者的對於秋天的描寫手法,能夠仿寫句子,表情達意

3.認識秋天,總結秋天不同於其他季節的特點,親近大自然,熱愛祖國美好山河

教學重點:

1.學習文中描寫手法並進行實際運用

2.認識秋天的美好,培養對於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熟讀課文識記生字生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型,板書課題。

1、互動導入:(提前板書課題)秋季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一個季節,在老師的眼中呀,秋天的天很高闊,雲很悠遠,小溪小河裏面的水是清清涼涼的,連拂面的風好像都帶着小麥的清甜。不知道同學們眼中的秋天又是什麼樣子呢?(提問一兩個同學,說說大海心目中的秋天)

2、羣讀規則:今天我會和大家一起來嘗試一種新的閱讀方式——羣文閱讀。羣文閱讀是把同一主題的多篇文章集中到一起來進行閱讀和學習。我們今天選取的文章分別是《秋天的雨》、《北大荒的秋天》、《秋天》,咱們今天要閱讀學習的主題就是“秋天”,讓我們拿起課本把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來了解秋天、認識秋天吧!

二、深入探究,比較閱讀,體會感悟。

(一)詳讀《秋天的雨》,感受秋天,暢談感悟。

1、我們先來感受一場秋天的雨。(教師範讀第一、二自然段,學生默讀進行想象。)

2、聽了老師的朗讀,大家心中是否有產生了一幅秋雨綿綿的圖畫?(教師描述,學生補充,引起共鳴)閉上眼睛來想象,如果你身在作者描繪的秋雨裏裏面,作者的文字變成了你的眼睛,黃色的銀杏樹葉,紅色的楓葉,金色的田野,橙色的果實,還有五顏六色的菊花,是不是很美呢?

4、請女同學一起朗讀第三自然段,男同學們細細傾聽閉上眼睛想象。

5、男同學們,告訴我你們有沒有聞到有人的果實的香味?你的腳是不是也被那些香噴噴的果子勾住了呢?

6、聽男同學們讀最後兩個自然段,女同學們用心感受,小喜鵲漂亮嗎?小松鼠可愛嗎?作者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心裏是懷着怎樣的感情呢?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呢?(引導學生找出最後一段,指出它點明主旨的作用,表達了作者對於秋天的喜愛之情)

8、請大家自由閱讀這篇文章,你覺得這篇哪一句寫的最好,爲什麼你覺得它寫的好呢?

(深入學習文章中的擬人句和比喻句,體悟文章的描寫手法)

(二)對比閱讀《北大荒的'秋天》,討論感悟。

1、我們再一起來領略北大荒的秋天。請大家默讀全文。

2、我們再回顧一下《秋天的雨》。請大家比較一下哪篇文章中的秋天更讓你喜歡呢?爲什麼呢?有沒有人喜歡北大荒的秋天呢?說出你的理由。

3、大家能通過作者的文字描述感受到北大荒美麗的秋天,作者也用“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最後一句直白地抒發自己的感情,你感受到他心中對於秋天的喜愛了嗎?你最喜歡作者哪一句的描寫呢?有沒有用到我們前面學習的描寫手法呢?(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會和描寫手法的學習)

4、請大家默讀《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體味作者是怎麼具體描寫“原野熱鬧非凡”的。

5、除了主旨段,大海通過分析從《秋天的雨》和《北大荒的秋天》裏面的點滴文字裏,都體會到了作者對於秋天濃濃的喜愛之情,明明是在寫秋天的景色,卻無時無刻不是在景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融情入景,景色纔會更加動人。(課堂小結,指出融情入景寫法的重要)

(三)朗讀《秋天》,體會詩歌魅力

1、請大家自由閱讀《秋天》這首現代詩,與大家一起分享你喜歡的句子。

2、詩歌這種問題不同於我們我們剛纔所學的文章,對比一下,你覺得詩歌有什麼樣子的特點呢?(學習詩歌體裁的形式,體會詩歌的韻律和寫法)

3、剛纔大家也發現了詩歌每一段中的句子都有重複的字,類似於我們的排比,卻沒有達到三句以上,在原有一句的基礎上強調幾個字,讀起來格式一致,朗朗上口,我們將這種寫作手法叫做反覆。(學習詩歌手法)

三、歸納總結,提煉感悟,拓展應用。

1、《秋天的雨》和《北大荒的秋天》裏,兩位作者用他們的情感和文字,爲我們呈現出引人入勝的秋季風景圖。讓我們雖然閱讀到的是文字,卻彷彿身臨其境,想象出了無限美麗的畫面。

2、《秋天》這首現代小詩,充滿了韻律感和歡快的節奏感,我們在朗讀時好像就已經讓心情飛揚起來,心中充滿着喜悅和喜愛,令我們感受到詩歌的獨特魅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同學們對於怎樣描寫風景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妨拿起你手中的筆,也來寫一寫自己最喜愛的季節。

總結:

羣文閱讀不適用於一般的日常教學,可以作爲語文教學的輔助手段來階段性開展,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能力。一節課下來感覺羣文閱讀這種形式能夠很大程度開拓學生思維,提升閱讀寫作技巧,不過需要保證課前充分預習,先解決生字詞的問題才能夠順利的完成閱讀過程,不然課堂效率一定會深受影響。

主題拓展:

1、佈置課後作業:寫一寫自己最喜愛的季節

2、搜尋其他三個季節的文章進行課下選讀

篇16:羣文閱讀教學設計

一、研究背景

面對當前語文教師文言文閱讀教學效率不高,學生閱讀量不足和閱讀興趣不濃等現象,我校語文科組積極探索和踐行新的教學策略——羣文閱讀。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上,突破單篇教學的侷限,以國中語文統編教材中文言文爲本,研究通過合適的主題或議題,來精心選擇多篇文本,進行1+X多篇閱讀的教學策略。

二、問題發現

文言文在語文課程中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但平時學生接觸到文言素材較少,缺乏探究興趣和思維深度,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也缺少有機組合,因此文言文學習長期處於一個孤立、封閉和靜止的狀態。

傳統的單篇文言文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需求。爲了提高學生文言文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髮展,我校語文科組深入研究,確定基於語文核心素養的國中文言文羣文閱讀教學策略。

三、問題探究

與傳統閱讀教學中普通的單篇課文教學相比,羣文閱讀作爲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對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呢?羣文閱讀與其他多文本閱讀不一樣的是,羣文閱讀一定不是爲了擴大閱讀量而擴大閱讀量,它更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和學習方式的變革,是一種多文本的組合策略。

四、實施策略

基於語文核心素養的國中文言文羣文閱讀教學,主要分爲課前、課中、課後三個階段,結合語文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和羣文閱讀的重難點問題,爲學生設計了一系列關於文言文羣文閱讀教學的活動。

(一)課前選擇合適的議題和羣文閱讀

羣文閱讀是師生圍繞着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然後師生圍繞議題進行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而議題是羣文閱讀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是一組選文中所蘊含的可供師生展開討論的話題,議題的設計必須具有討論性、啓發性和延伸性。選擇切實可行的議題,是國中課內外文言文羣文閱讀的關鍵環節。

因此,我校語文科組老師們在上文言文羣文閱讀課前,會先對課本中的文言文進行多視角、多層次的深入探討和解讀,確定與文本核心相符合的議題。在此基礎上,老師們篩選有利於開展議題,且與教材中所教的文言文有關聯的'羣文,進行結構化、系統化組合,在備課中更關注學生的閱讀興趣、動機、視野,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的高階思維能力,重視羣文的整合效應,通過學生集體建構和達成共識來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二)課中運用多種文言文羣文閱讀策略開展教學活動

文言文的羣文文本因爲時代久遠,資料有限,加上閱讀的艱澀和文化的差異,學生在自主閱讀時會遇到較大的困惑,這直接影響了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興趣和動力。因此,我校語文科組在文言文羣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改變由教師講授爲主的方式,靈活運用比對閱讀、聯結延讀、章體建式、統整重構等策略,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羣文閱讀活動。

1.比對閱讀

比對閱讀是最常見的閱讀方法之一。比對意即比較、對照,既包括從項量關係上宏觀與微觀的比較,也有時間關係上橫向和縱向的比照。“比對閱讀”策略,指閱讀主體在羣文閱讀中將同質型文本通過比較、對照,區分其異同,探究羣文之間異同的成因,從而建構起對文本意蘊更豐富、更深刻的認知,提高作品的鑑賞能力。

如學生上《愚公移山》時,執教老師在活動二設計了羣文閱讀活動,通過《南轅北轍》、《塞翁失馬》、《鷸蚌相爭》、《鄭人買履》四則材料進行比對閱讀,議題爲理解寓言中雙方的“爭辯點(矛盾點)”所傳達的寓意,並利用百度腦圖軟件對錶達形式進行分類。

在文言文學習中,通過比對閱讀,我們會發現,同樣的對象,言語建構的方式不同所傳遞旨意的深遠有別。在比對中,既可積累語言,發展認識,亦可開闊視野,提升思維。

2.聯結延讀

聯結,是認知形成的核心環節。“聯結延讀”策略,指閱讀主體在羣文閱讀中將選文的互爲關聯的文段或前後章段結合起來,聚焦文本矛盾點或意義點,通過組合和延伸閱讀,更立體、更全面、更深刻認知和把握選文內容。

如學生學習《周亞夫軍細柳》時,執教老師聯繫《史記?絳勃侯列傳》,讓學生拓展閱讀,思考在作戰時軍紀嚴明,忠於職守的周將軍,戰後是否體現“真”的一面,從而理解立體化的人物形象。隨後,學生可以在“UMU平臺”上,輸入自己對周亞夫形象評價的關鍵詞,每個學生的觀點都可以通過平臺在全班分享。

篇17:羣文閱讀教學設計

1、讀準音

(1)老師先將“窩、坡、我”三個字的音節寫上,“O”用紅筆。

(2)讓學生反覆讀這三個字,體會哪部分是一樣的。

(3)認讀(如果學生讀不準,師示範讀音)。

(4)學生練習發音(公雞高唱O、O、O,唱出太陽爬山坡)。

(5)練讀四聲

(6)跟老師說一說:ō,我知道了,ó:我不明白,ò,哦,我懂了。

2、認清形

指導學生看書中小男孩想到的雞蛋和小球的形狀正像韻母“O”的字形。

3、指導書寫

(1)找一找,O的家在哪兒?

(2)師範寫(O佔中格,從中格的左上起筆,寫在半圓碰二線、三線,連接成圓,一筆寫成)。

(3)學生模仿,跟老師書空。

(4)學生練習,師巡視,注意個別輔導。

四、創設情境,鞏固o的四聲

1、教師當啞巴,做o的口形不發音,用手比劃o的四聲手勢,請孩子發音。

2、可以做“哪個讀音不見了”的遊戲。即把帶調的字母都列出來,任意捂住其中某個讓孩子猜。

五、指導書寫,端正姿勢

1、孩子觀察o在四線格中的位置。

2、o的寫法與零的.寫法一樣,抽一名孩子上臺在黑板前寫。

3、師生評議,教師再示範寫o,一邊示範,一邊講解要領。

4、孩子練習寫字母.執筆前看看“跟我學”,學習握筆寫字的正確姿勢。

5. 利用展臺展示,比比誰寫得最好。

六、學習兒歌

1、看書中的兒歌,看哪個小朋友最先在兒歌中找出紅色的單韻母o。

2、教師示範讀兒歌。

3、孩子跟着教師讀兒歌.可加以拍手打節奏或配以動作讀,增添孩子學習興趣。

七、總結教學,拓展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單韻母o,讀準了o的四聲,能在四線格中書寫,掌握了正確的拿筆.寫字的姿勢,小朋友還創編了許多精彩的兒歌,收穫可真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