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慈周寨鎮第一初級中學 劉永紅

【學習目標

1、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理解詞義。

2、感受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

3、培養對古詩詞的審美情趣,學會善於在逆境中調整自己的心態

【重點】

感受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

【難點】

培養對古詩詞的審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我們中國人是喜歡月亮的,特別是十五的圓月,因爲圓月常常和團圓、圓滿聯繫在一起。但並非事事可以圓滿,穿越千年時空,北宋大詞人蘇軾在中秋之夜萬家團圓之時,面對一輪圓月,生髮了別樣的人生感悟。讓我們一起走近蘇軾,走進他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二、作者簡介

哪位同學談談你所瞭解的蘇軾?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文學家,與父蘇洵、弟弟蘇轍同位於“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散文、詩、詞、書、畫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其詞開創了一個新的流派,表現爲題材新、形式新、風格新,具有豪壯、雄渾的風格,使宋代詞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後南宋辛棄疾等人繼承並發展其詞風,形成豪放詞派。有《東坡全集》等。

三、初讀詩詞,理解詞義

1.請聽名家朗讀,並圈畫出自己讀不準的字,注意劃分朗讀節奏。(聽完後解決。)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出詞作的情味。

3.小組合作,瞭解詞作的大意,有疑問的地方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四、精讀詩詞,體悟情感

1.齊讀小序:從小序看這是個怎樣的夜晚?詞前寫這個小序有什麼作用?從小序中你還發現了什麼?(導入背景)

背景鏈接:

這首詞作於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蘇軾在密州時。蘇軾因爲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爲官。他曾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爲官,一求兄弟多多聚會。1074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其弟弟在數百里外的山東濟南)。公元1076年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兄弟分別已有七年。望月思親,心情抑鬱惆悵,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2.中秋之夜詞人有何表現呢?請再讀全詞(包含小序),圈畫出體現詞人行爲的詞語,並用四到六字詞語加以概括。

提示:語言簡潔,力求詩意。

中秋歡飲醉→把酒問青天→欲歸又恐寒→人間弄清影→輾轉卻無眠→祈願共嬋娟。

3.這首詞句句扣住“月”來寫,情感多次起伏變化,在抑揚之間反覆轉換,有很強的感染力。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探討詞人每個行爲階段的不同心境。

具體要求:每組任選一個階段,參考示例,結合具體語句,分析詞人心境。利用折線圖,畫出詞人情感的變化。

學生合作討論,老師引導作結。

高亢激昂—徘徊矛盾—通達熱烈—抑鬱惆悵—豁達通透—樂觀超越。

4.詞人出發點始於中秋夜懷念兄弟,終結點卻達到了一個非常人能及的人生境界(對天下所有離人的美好祝願)。這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曠達超脫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五、拓展延伸

和詞人一樣,我們在人生道路上也會遇到許多的不如意,學了這首詞,你有哪些啓發?

老師小結:如此優秀的作品,用再多的語言也難以訴盡它的美好,讓我們用音樂再次演繹這首千古名詞(播放歌曲《但願人長久》)。在優美的歌聲中結束本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