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一等獎(合集16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6篇《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一等獎》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一等獎》相關的範文。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一等獎(合集16篇)

篇1: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兒童學習與發展活動指南中班上冊數學教材《數與量》主題中的一個分類計數活動。《綱要》中科學領域目標要求:“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而遊戲又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它既能讓幼兒主動參與,又能在遊戲中獲得知識經驗,根據這一特點,我設計了以遊戲“小魚遊”爲主線來開展的《海底世界》這一數學活動。整個活動我注重由感知入手,從具體到抽象,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將形象有趣的遊戲貫穿活動全過程。把數學融入到遊戲之中,讓幼兒在遊戲中理解數學的實際意義,並提高數能力。

學情分析:

4——5歲幼兒能根據物體的某些明顯特徵進行分類,但分類後說明分類標準又成了中班孩子進行分類活動的難點。《指南》建議:利用生活和遊戲中的實際情境,引導幼兒理解數概念,通過實物操作引導幼兒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係。因此,運用計數法來表示分類標準,根據統計結果進行比較,然後逐步過渡到用語言描述分類標準。

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分類計數的方法,鞏固對5以內數的認識,感知數物對應,嘗試用圓點來表示數量。

2.能力目標:能用分類計數的方法來表現物體的數量。

3.情感目標: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引導幼兒學習分類計數的方法。

活動難點是:能將數物對應,並用圓點表示數量。

活動準備:

海底世界背景圖1幅;海底世界樓房大圖1幅;烏龜圖片1張、螃蟹圖片2張、小蝦圖片3張、章魚圖片4張、小魚圖片5張;海底動物玩具和計數卡每小組1份。

二、說教法

本節活動中我運用到的教法有:遊戲激趣法、情景感染法、操作法。

1、遊戲激趣法:遊戲的過程就是一個感知、體驗的過程。在遊戲的過程中小朋友們體驗了在老師的引導、幫助、鼓勵下獲得成功的快樂。

2、情景感染法:本次活動,我非常重視情景創設,通過創設情景感染幼兒。如:活動中以“小動物們迷路了”情景引入,“送小小動物回家”這一環節幼兒的情緒高漲,興趣非常濃厚。這種方法不僅爲幼兒創設了生動活潑的生活情景,還爲幼兒創設了寬鬆、自由、探索的學習環境。

三、說學法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活動指南》中科學領域的要求,我限度的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來獲得知識經驗的需要,因此我的學法主要有:

1、多感官參與法:爲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整個活動通過讓幼兒看一看、數一數、計一計、說一說等多種感官方式,幫助幼兒獲得直接感知和經驗。

2、快樂遊戲法:遊戲既是教法也是學法,又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方法,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爲幼兒提供一個輕鬆、愉悅的活動氛圍。

此外,我還運用了操作法、講述法和討論法

四、說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我將遵循“教師主導、幼兒主體”的原則,抓住幼兒的興趣是由強漸弱的特點,設計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環節,通過遊戲激趣——展示交流——操作提升——遊戲鞏固——延伸體驗這一流程來組織本次活動,因此,活動過程如下:

第一個環節,遊戲導入。

教師帶領幼兒做手指遊戲《小魚遊》,引出活動的主題《海底世界》。

第二個環節,情景引入,學習分類計數。這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點。

展示背景圖“海底世界”激發幼兒興趣。幼兒欣賞圖畫,教師提問:海底有哪些小動物?此問題的提出對幼兒學習分類做了鋪墊。設置情景,請幼兒分別把背景圖中的小動物送回家,引導幼兒準確使用量詞,通過數數來感知每個代表隊各有幾名隊員,再說出應該用數字幾來表示,如:1只海龜、2只螃蟹等,並找出數字卡片貼至相應的小動物房間,這樣有效培養了幼兒數物對應的能力。

第三個環節,通過比較感知動物數量,嘗試用圓點來表示分類計數。

幼兒通過數數、計數、數物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找出了數量最多的——小魚代表隊當裁判。同時,這個環節又是幼兒自主探索、感知數量的過程,爲此,我啓發幼兒嘗試用圓點來表示數量,讓他們通過比較來感知數的大小、多少。孩子們在輕鬆自然的遊戲氛圍中學習感知了5以內的數量,也培養了幼兒手眼協調點數的良好習慣。

第四個環節,幼兒操作,鞏固練習分類計數,突破難點。教師巡迴指導幼兒操作。

第五個環節,教師點評,結束活動。

本節活動以遊戲貫穿始終,在情景中感知了5以內的數量,掌握了分類計數這一重點,通過操作活動讓孩子們在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突破了活動難點,達到了活動目標。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5篇】

篇2: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

一、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中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直覺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爲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三、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

已認識簡單、常見的圖形

物質準備:

1、教具:大的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個,小箱子一個。

2、學具:每人一套幾何圖形。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遊戲法:“富教育於遊戲之中”是《規程》的原則體現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內容寓在有趣的遊戲中,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二)學法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

五、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第一次操作——紙箱變魔術

3.第二次操作——圖形變變變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置了“圖形變變變”的遊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真正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

4.第三次操作——小鳥的家

引導他們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從而得出結論——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5.活動延伸

一次活動的結束不代表這次內容的終結,幼兒的知識要經過多次反覆的`鞏固和聯繫,要不斷的積累和深入。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

篇3: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掌握7以內數的大小,並能不受圖形擺放位置的影響,正確數數,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2、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數學卡1-7,幼兒人手一份。

2、小貓圖片一張,小兔、小狗頭飾各一。

3、1-7的數字胸飾若干。

4、場地佈置三個圖形圈;三角形、圖形、正方形。

按不同順序擺放的鵝卵石小路,上面寫有7以內的數字。

活動過程:

一、搬家

小貓咪咪搬新家了,新家的電話號碼你們想不想知道?小貓說:“我的電話號碼在我的臉上,誰能數清楚我臉上的圖形有幾個,就知道我家的電話號碼了。”

二、請客:

1、請的第一位客人是小兔,小兔家的電話號碼比小貓家電話號碼上的每個數都要大1,教師幫助,指導幼兒得出號碼:53467。

2、請的第二位客人是小狗,小狗家的號碼比小貓家的號碼上的每個數都要小1。

請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得出:31245,幼兒間相互檢查。

三、遊戲《聽口令佔圈》

小貓要請小朋友到它家做遊戲,那我們一起先來練好本領,好嗎?

按老師的口令,幼兒根據身上的數字分別站到三角形、正方形、圓形三個圖形中間。

如:比3大的數請到三角形圈內。

比4小的數請到正方形圈肉。

比3大1,比5小1的數請到圓形圈內。

……

四、到小貓家做客

請幼兒瞭解到小貓家的三條路:一條爲從1到7逐一增大,一條爲從7到1逐一減少,一條爲1-7隨意組合,請幼兒自由選擇並邊走邊數過去,最後小貓請小朋友到戶外遊戲。

篇4:幼兒園中班數學的說課稿

幼兒園中班數學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中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直覺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爲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設計此活動,讓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積極地投入實踐中去。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引導幼兒區分圖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半圓形等若干)。

2.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並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慾望。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爲: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

4.難點定爲:初步感知幾種圖形的組合和轉換關係。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知識準備:已認識簡單、常見的圖形

物質準備:

1、教具:大的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個,小箱子一個(裏面放圖形或卡紙做的小鳥一隻)

2、學具:每人一套幾何圖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半圓形、圓形等若干)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創設法:活動導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置懸念,因而我設計了用圖形給小鳥造一間漂亮的小房子這一情節,並通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啓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區分異同。

3、觀察法:觀察可豐富幼兒感性經驗,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慾。

4、遊戲法:“富教育於遊戲之中”是《規程》的原則體現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內容寓在有趣的遊戲中,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本次活動中,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遊戲是本次教學活動的一條主線。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鳥造一間漂亮的房子,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來認識幾何圖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因爲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創設圖形遊戲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兒的眼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

2、第一次操作——紙箱變魔術

帶領幼兒摸圖形”,引導幼兒觀察圖形,並通過交流發言,做分類遊戲等多種方式來複習鞏固對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特徵以及常見顏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 圖形變變變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置了“圖形變變變”的遊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真正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讓孩子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拼一拼來鞏固對圖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掌握。

4.第三次操作——小鳥的家

引導他們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從而得出結論——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同時也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這三次操作活動每次的藥企業和難度都不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線條清晰,利於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細觀察和主動探索。

5.活動延伸

一次活動的結束不代表這次內容的終結,幼兒的知識要經過多次反覆的鞏固和聯繫,要不斷的積累和深入。一次活動後,我們的教具和學具也還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間,所以我請孩子們把材料轉移到活動區,在那裏感興趣的孩子們還可以接着探索形狀的奧祕。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認識幾何圖形,能詳細地說出各圖形的區別,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組合和轉換關係,而且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嘗試用已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篇5:中班數學說課稿

說活動意圖:

帶着親近和喜愛大自然的情感開展了此次數學《找到的春天》的活動。數學活動比較抽象,枯燥,幼兒難以理解和運用的。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同時逐步地願意親近數學喜愛數學。用多種途徑學習感知和體驗數學。找到數學知識與幼兒生活經驗的結合點,有效地促進幼兒對數學的探索興趣和認知發展。

說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做做中,嘗試數一數呈封閉狀排列的物體。

2、從不同的現象中把握春天的季節特徵。

3、發展幼兒觀察能力及思維抽象概括能力。

說活動重難點:

嘗試數一數呈封閉狀排列的物體。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操作材料包。

說活動過程:

一、再現情景:(PPT1―PPT3)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都在尋找春天,那請你告訴大家你找到了哪些春天的朋友?

教師根據幼兒說的進行小結歸類:

1、當我們找到小蝌蚪、蝸牛、蚯蚓、鴨子和剛孵出的小鳥,我們知道春天來了。

2、當我們看到花園裏五顏六色的花越開越大,嫩嫩的小草越長越高,樹葉發芽了,我們知道春天來了。

3、當人們脫掉了厚厚的冬衣,換上了輕便的春裝,我們知道春天來了。

二、觀察圖片:(PPT4)

它們都是怎麼排列的?和我們以前數數時看到的東西排列有什麼不同,用什麼方法可以數得準確呢?

小結:我們在數這種圓圈式(呈封閉狀排列)的物體時,一定先要確定一個起點(可以去觀察它們的不同特徵出發),之後記住它的位置後,逐個數到起點前一個物體爲終止點,這樣我們就不會重複數也不會漏數。

三、嘗試操作:

春天到了,天氣暖和了,粉色的花兒越開越大,蝴蝶圍着花朵翩翩起舞,小蝌蚪也在找自己的媽媽呢,鴨司令帶着小鴨們去池塘游泳,現在你們去找一找春天的朋友,你們能幫忙數一數嗎?

幼兒操作要求:

1、數一數分別有幾朵花、幾隻蝌蚪、幾隻鴨子?

2、數好後圈出相對應的數字。

3、和同伴說一說你是用怎麼樣的方法來數的?

四、分享交流:

1、有幾隻蝴蝶未在花朵旁邊?有幾隻蝌蚪在找媽媽?鴨司令帶着幾隻小鴨在游泳?你是怎麼樣數出來的?

小結:原來數這樣圓圈式(呈封閉狀排列)的物體時先要觀察它們的特徵是否一樣,我們可以先找出不同特徵的物體(比如方位、大小、顏色等),可以從它先數,逐個數到起點前一個物體爲終止點。

2、出示沒有任何特徵的圓圈式排列:

這些刺蝟一樣嗎?那這些特徵一樣的物體,我們又該怎麼來數呢?

小結:像這些特徵一樣的物體,我們可以有很多種方法,比如先用手指按住一個物體作爲起點,再往下數,數到手指按住物體的前一個作爲終點;也可以用做標記的方法進行數,這樣就能做到不漏數、不重數了。

說活動延伸:

生活中有許多的東西都是圍起來的,碰到的時候要試着數一數,看小朋友能不能數對。

說活動反思:

春天是一個特別美好的季節,所以幾乎每門課中都有關於春天的內容。數學不僅是人們生活和勞動必不可少的工具,通過學習數學還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活動中孩子對排列順序似乎也明白了很多。作爲老師,除了教給他們知識外,還得關注他們的思想。要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來引導觀察發現實物有規律地交替排序,並能講述出排列的規律。根據中班孩子認知特點及發展水平。在操作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發散性思維能力。

篇6:中班數學說課稿

一、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中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直覺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爲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爲: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認識;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環

知識準備:已認識簡單、常見的圖形

物質準備: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

導者。

3、觀察法:觀察可豐富幼兒感性經驗,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慾。

(二)學法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

五、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第一次操作——撿“石頭”

3.第二次操作——鋪“石頭”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置了“鋪石頭”的遊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真正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

3.第三次操作——拼“石頭”

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發現難點問題——有些坑找不到相同形

狀的“石頭”來填,並及時拋出問題,引導他們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4、音樂活動——踩“石頭”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活動要動靜交替,切合幼兒年齡特點。

5、活動延伸

一次活動的結束不代表這次內容的終結,幼兒的知識要經過多次反覆的鞏固和聯繫,要不斷的積累和深入。

六、效果預測

篇7:中班數學說課稿

一、說教材 :認識數字8是中班數學活動裏的一個內容,這個內容是在學習7以內的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幼兒掌握添上一個和去掉一個等量不變的關係,知道數字8的形成過程,感知數字8的實際意義,理解數字與物體數量之間的關係,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並且中班幼兒已經具備了手口一致的點數能力、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因而制定相應的目標爲:

1、知道7添1是8,並能認讀數字8。

2、理解8的實際意義,知道數字8可以代表任何數量爲8的事物。

二、說教法

本班幼兒大多數孩子都活潑好動、喜歡遊戲,善於思考,對周圍的新事物充滿好奇。在認識了7以內的數字後,對抽象的數概念有了一定的認知、理解,動手能力較以前大有進步。根據《綱要》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現有的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實物,又要拓展幼兒的經驗,拓寬幼兒的視野。我採取愉快式教學法、觀察法、操作法、遊戲法等,以幫媽媽做紅棗饅頭的情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吸引其注意力,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讓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爲主的學習方法,使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怎樣使幼兒將數學知識和生活聯繫起來,用學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幼兒“學”和教師“教”的主要方向,只有把握好活動的重難點我們才能在教學中合理設計教法和學法,使教師有目的地引導“重點”,從而突破幼兒學習的“難點”。本着這樣的觀念,我設計本次活動重點爲:通過觀察發現7個添上一個是8,知道數字8的實際意義。難點是能按數量與數字匹配,鞏固對數的理解。

四、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爲此,我準備了一下材料:卡紙做的大饅頭、小饅頭、大紅棗、小紅棗若干,數字卡片1—8。室內放置有數字的8個呼啦圈、雪花片插塑若干。

五、說設計過程 對數學活動的要求《綱要》明確表明“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活動的重要和有趣……” 但組織數學教學活動是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爲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的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啓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5個主要的教學程序。

首先這個活動是第一個主題中的活動,新年剛剛過去,因此我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創設情境,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剛剛在家度過了一個快樂喜慶的節日,是什麼節日?(春節)讓我們聽着歡快的音樂再來回味那些快樂的時光,好嗎?播放音樂《過新年》,和小朋友一起舞蹈。談話:“過年的時候,媽媽用麪粉做了一些饅頭,我們一起來看看,媽媽做了多少個饅頭呢?”出示用卡紙做的7個大饅頭和7個小饅頭,對應擺放,引導幼兒運用目測數羣和點數的方法複習7以內的數與量之間的匹配關係。

第二環節,學習8的形成。在此基礎上,再出示一個大饅頭引導幼兒觀察數量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應採取何種辦法使大、小饅頭一樣多?說出7個添上1個是8個,8去1是7。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環節,學習8的點數

1、幫媽媽做紅棗饅頭。師:媽媽還準備了好吃的紅棗,準備把紅棗放到饅頭上一起蒸,這樣饅頭就會變得更好吃。媽媽決定給每個饅頭上放上8個紅棗,請你們幫幫她吧。

2、幼兒分組操作,給饅頭貼紅棗。

師:每位小朋友都可以有一個大饅頭和一個小饅頭,請小朋友分別給大饅頭上放8個大紅棗,給小饅頭上放8個小紅棗。

3、交流驗證操作結果。

請幼兒相互點數,看看是不是放了8個紅棗,多了就拿掉,少了就增加。

4、師:現在我們和8成爲了好朋友,我們再來和8做遊戲吧。拍8下腿,扭8下腰,撅8下嘴,晃8下腰。

第四環節,在幼兒掌握了數字8的形成過程後,重點讓幼兒感知數字8的實際意義和認讀數字8。1、出示數字8的卡片,請幼兒認讀,讓幼兒觀察數字8的形狀像什麼?2、請幼兒說一說8除了代表8個饅頭、8個紅棗以外,還可以代表什麼?啓發幼兒找出可以用8表示的事物。

結束部分採用遊戲法:(1)按數取物:(重點是鞏固8以內數的點數)我出示不同的數字,幼兒取出相應的實物;(2)跑圈:(鞏固8的形成)讓8名幼兒圍着兩個放有數字7、8的呼啦圈慢跑,當聽到教師說7添1或8去掉1等口令時,立刻站到相應的圈裏,做錯的幼兒將被淘汰。

活動延伸:

請幼兒尋找生活中的數字8。

篇8:中班數學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

今天我爲大家說的課內容是《比較高矮》一課,教學對象爲:幼兒園中班的小朋友。《比較高矮》在幼兒園中班數學課程中的教學內容。設計這堂課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學中,把幼兒知識和發展其智力兩個要求同時加以體現。

中班幼兒認識高矮在知識方面要求掌握三點:

①掌握高矮的概念並能運用;

②學會一些比較高矮的方法;

③知道高矮的相對關係。對思維的訓練要自始至終貫穿在教學過程中,使其與知識學習相輔相成。

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體會到高和矮也是相對的,進一步建立比較的意識。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比較判斷的能力。

3、引導幼兒學習比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過比較而來的,學習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較高矮,並能按高矮給物體排序。教學設計思路:

1、提供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進行高矮的比較,並不是純粹的知識性的學習,而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性的活動,它包含了豐富的過程性學習目標。在這裏,我提供具體有趣的素材,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思考,使學生獲得對比較高矮活動的體驗。教學時,我充分關注學生活動的過程,而不是獲得一些具體的比較結果。

2、引導學生思考與交流。

這節課的學習我力爭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領悟比較的方法,進行有序而且有條理的思考。在比較的過程中,學生會有不同的方法,教師應注意進一步培養學生傾聽,尊重別人想法的良好習慣,並引導學生進行交流。

3、聯繫生活實際,組織比較活動。

除教材提供的情境外,我有聯繫到生活實際。引導幼兒不受物體大小、形狀的影響,按高矮給物體排序。

爲了達到以上的目標,我又確定了本課的教學主題“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以快樂爲主線進行教學。

初步預示了本課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我採用的教學方式爲:提問法、演示法、遊戲法等教學法等;學生採用了觀察、討論、合作、競賽嘗試、互評。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個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的渴望。我設計了這樣的情景:讓幾位小朋友上講臺上來對比高矮。我把事先準備好瓶子展示給學生看,讓幼兒看着瓶子說說他們有什麼區別。這樣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就高漲起來了。這樣就減少了原來的課堂中教師的多餘的講解、示範,而且真正促進使學生由被動學內化爲主動學。

當學生開始真正關注他人的時候就會逐步想到自己的身體特徵,就會在自己的內心行成迫切心情。自己高嗎?自己會長高嗎?等等一系列問題,這部分是本課教學的重要部分,爲了較好地實現並完成本次課的學習目標,我採用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分層次推進。

第一,以興趣爲主來調動學生,先從身高進行入手,爲了讓學生清楚高與矮關係,利用瓶子展示給學生看瓶子的高矮

第二,然後我利用“猜猜那支筆長”的遊戲,引導幼兒體驗到事物比長短或比高矮時,必須一端對齊的比較方法。隨後又引出,現實生活中無法達到一端對齊後再比較的特殊情況:從而讓學生進一步學習利用數量進行刻畫再比較的方法。

第三、探究性(延伸教學)

我們學習了《比較高矮》,——使幼兒能熟練區分物體的高矮,這一部分可以設計讓幼兒來找找可以比高矮的物體,這樣活動能使幼兒更感興趣,形式也更活躍。第二部分是學習一些比較高矮的方法。我將重點放在教會幼兒學習直接比較上,幼兒興趣極高,對問題的理解也更深刻,這樣課的內容不會過多,又可以讓幼兒有充分的時間來理解,老師也可以進一步指導。如果小朋友們都想長高的話,我們就要合理進行體育鍛煉,加強自身能力,多吃菜。

篇9:中班數學說課稿

一、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中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直覺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爲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三、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

已認識簡單、常見的圖形

物質準備:

1、教具:大的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個,小箱子一個(裏面放圖形或卡紙做的小鳥一隻)

2、學具:每人一套幾何圖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半圓形、圓形等若干)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遊戲法:“富教育於遊戲之中”是《規程》的原則體現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內容寓在有趣的遊戲中,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二)學法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

五、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第一次操作——紙箱變魔術

3.第二次操作——圖形變變變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置了“圖形變變變”的遊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真正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

4.第三次操作——小鳥的家

引導他們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從而得出結論——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5.活動延伸

一次活動的結束不代表這次內容的終結,幼兒的知識要經過多次反覆的鞏固和聯繫,要不斷的積累和深入。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

篇10:中班數學說課稿

說設計意圖: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中班數學活動《有趣的電話號碼》。《綱要》中指出:要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幼兒園的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爲探索的對象。“教育向幼兒的生活迴歸”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趨勢,數學教育也不例外。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要讓幼兒感受到學習的內容是熟悉的,不僅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而且能讓孩子感受到數字就在他們身邊是很有用的。本次活動我就以孩子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數字爲內容,通過綜合化的形式、遊戲化的過程,生活化的內容、經驗化的講述讓幼兒發現、瞭解生活中的數字,感受數字的豐富變化,嘗試進行數字組合,體驗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

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的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現有的實際發展水平,結合教材內容,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有兩個:

1、通過數學遊戲,讓幼兒初步瞭解數字的不同排列可以組成不同的電話號碼。

2、感受數字的奇妙,體驗觀察的樂趣。

說重點與難點:

一個活動當中最能體現活動目標的部分便是活動的重難點部分,如果抓住重難點就能使整個活動的進程有的放矢。

重點:複習9以內的數字,數數。

難點:嘗試運用數字爲小動物設計電話號碼。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對電話號碼並不陌生,通過幼兒的觀察體驗,以遊戲形式貫穿始終,孩子們很自然的感受了數字的豐富變化,同時也培養幼兒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情感。

說活動準備:

爲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遊戲之中,充分的課前準備爲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性。幼兒的學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爲此我準備了豐富的材料。

活動前準備:

1、0——9數字每組兩套(8套),每組操作材料一份。

2、自制的PPT。

我所設計的幼兒操作材料分爲上下兩部分,上半部是供幼兒觀察的幾何圖形圖片;下半部分爲可以放數字卡片。

說教法與學法

《綱要》中指出,要讓孩子們在情景中感知,在探索中學習,使幼兒始終保持一種積極、愉快、主動的狀態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整個教育活動中,圍繞教學目標,教師以親切自然的激勵性語言、自由寬鬆的活動氛圍,引領幼兒投入到遊戲中,教師則是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爲幼兒的學習活動提供積極地幫助,使其獲得有益的經驗。

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觀察法、操作法、遊戲法。幼兒在看一看、說一說、玩一玩中完成教學目標。

1、觀察法:通過幼兒觀察PPT,理解“數字”和“圖形”之間的關係,並引發幼兒的思考。

首先進行幾何圖形的觀察,在觀察中加深對圖形與數字關係的理解;然後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家的電話號碼,在觀察中去感知數字的不同組合和排列的特點。觀察的引導教師注重層次性,環環相扣,層層遞進。

2、操作法:通過幼兒爲小動物編號碼,加深幼兒對“數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的理解。首先是集體引導,然後是個體操作,隨後過渡到小組之間的合作學習。使孩子們在親歷的操作過程中,感受數字的豐富變化,體驗數字不同組合帶來的驚喜。

3、遊戲法:在本次活動中,遊戲是一條主線,通過幼兒“猜數字”“找數字”“編數字”等小遊戲來達到預設的活動目標。數學活動是比較枯燥的,因而在活動中我有意識的抓住幼兒的學習特點,運用有情節的遊戲來引導孩子們自然的解決數學問題,幫助幼兒理解枯燥的數學概念。

說教學過程

在本次活動中,我依據本班幼兒的特點,分三個環節:

第一大環節:探究有趣的數字現象:

教師通過設置情境引出活動。(教師集體引導)師:陸老師明天要搬新家了,但是我一個人要搬很多東西,想請小動物們一起去幫忙。用什麼方法通知這些小動物呢?(幼兒進行發散思維,廣泛地講述。)

第二大環節:查電話號碼

1、教師出示PPT:“陸老師想趕快打電話通知小貓,小貓的電話號碼是一些圖形,請小朋友幫忙猜一猜他的電話號碼是多少?”教師的集體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數數→對應數字的過程,找出小兔子家的電話號碼。

2、觀察、討論小豬、小熊、小貓、小狗家的電話號碼。

教師用神祕的口吻邊說邊出示教具,小豬、小熊、小貓、小狗家家的電話號碼,也是一些圖形,請小朋友們幫忙找到小貓家的號碼好嗎?同時教師分給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提出要求。運用已有的經驗自己去發現,解決,進一步鞏固9以內的數字和數數。

3、最後教師通過打電話的方式共同驗證號碼的準確性。

這一環節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條理清楚,爲下一環節作好鋪墊。

第三大環節:觀察、討論小豬、小熊、小貓、小狗家的電話號碼

教師:這些電話號碼一樣嗎?它們的第一個數字都是幾?(8)小結:原來幾個不一樣的數字寶寶在一起,可以組成不同的電話號碼呢,真有趣,我們常州的電話號碼就是數字8開頭的,而我們每個人的電話號碼都是不一樣的。

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一環節中把活動推向了高潮。《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在這個環節中要特別注意面向全體,尤其是能力較差、膽子較小的幼兒更應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機會。

第四大環節:說一說自己熟悉的電話號碼。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小動物的電話號碼了,要是有事情我們也可以提前聯繫小動物,小動物也想知道你們的號碼,誰願意把家裏的電話號碼告訴它們?你還知道什麼號碼?向幼兒介紹常用服務號碼(110、120、119)

第五大環節:幼兒操作:

以遊戲“數字寶寶”爲結束。使幼兒在愉悅、快樂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篇11:中班數學說課稿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幼兒中班下《比較輕重》。幼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一切東西都會吸引幼兒的心靈,從而煥發起幼兒的好奇心。在《綱要》中指出,數學教育的內容要從幼兒的身邊取材,雖然幼兒對輕重的概念已經有了一個認知,但對於怎麼比較還處於具體抽象的狀態,結合本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具備主動積極的特性,思維能力也在不斷的增強,語言能力也有很大的發展,幼兒在生活中的已有經驗是淺顯的,零碎的,因此通過此活動,能夠幫助幼兒提升經驗,也符合《綱要》中所提出的選擇幼兒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

二、說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輕重,能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2 、正確運用語言表述物體的輕重。

三、說活動重難點:

重點是能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難點是會正確運用語言表述物體的輕重。

四、說活動教法學法:

《綱要》中指出 ,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支持者,引導者,本着教師爲主導。幼兒爲主體,在活動中力求達到合作探索式學習的活動過程,我精選了以下教法。具體是:

1、提問法——————在師幼一問一答的過程中,不僅有利於幼兒的語言表達,還給幼兒提供了想象的空間。

2、師幼互動法—————在這個環節中,充分以幼兒爲主體,發揮孩子們的主體作用。

此外,除了運用到以上的教學方法外,我還穿插運用了自主探索法,示範法等活動加以結合,使幼兒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獲得愉悅的體驗。

學法:

1、多種感官參與法——————《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使用多種感官通道探究問題,深入觀察,有利於幼兒的經驗形成。

2、操作體驗法——————它是幼兒獲得知識的基本方法,在活動中,親自操作,親身體驗。有助於幼兒更好的理解活動內容。

五、說活動準備:

(1)天平

(2)雪花片、積木、乒乓球和玻璃珠等。

(3)幼兒人手一份記錄表

六、說活動過程:

數學教學應當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衛老師以幼兒的實踐體驗爲主線,通過體驗生成,方法引入,推理,來展示幼兒比較輕重的思維過程,使幼兒獲得數學思考的方法。由此設計了:情境中體驗、活動中探索、操作中提升這三個環節來構架起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中體驗:老師和幼兒抱一抱比較輕重,一個生活化人情化的真實情境導入讓全班的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孩子們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小孩比大人輕,大人比小孩重。”孩子馬上從自己的知識儲備中找到了問題的關鍵。至此,至此引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玩比輕重的遊戲。'

二、活動中探索:比較物體的輕重的多種方法。

(1)先出示兩個書包,”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兩個書包,小朋友猜猜,這兩個書包哪個輕?哪個重?“你能猜出它們誰輕誰重嗎?此時認知矛盾的設計,會讓孩子感到困惑,單用眼睛看,經驗估計這樣的判斷方式已經不夠準確了,必須要想出另外一種解決辦法。這時請孩子將書包提一提,孩子會發現有時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準確,從而得出結論:大書包大,但是輕,小書包小,但是重。

(2)再出示大小差不多的蘋果和梨子各一個,”小朋友,老師這裏有一個蘋果和一個梨“你能猜出它們誰輕誰重嗎?這時單用眼睛看估計輕重的判斷方式已經不夠用了,必須要想出另外一種解決辦法。一個孩子左手拿蘋果和右手梨在手上掂一掂時,其他的孩子開始了關注開始了模仿,”人類文明不斷向前推進源動力來自模仿與創新“我想我的孩子們已經成功的邁出了第一步!儘管如此,可是問題還是出現了,一部分孩子的說蘋果比較重,一部分說梨比較重,矛盾再一次出現。”小朋友,你們除了用手掂一掂還能想到其他辦法嗎?“天平——這個測量物體質量的計量工具被順理成章的引入了課堂,當我把蘋果和梨分別放在天平的兩端時,此時的孩子已然體會到,當我們無法用雙手很準確的感受出輕重時,我們可以藉助工具!從而完成預設目標中的通過實踐,讓孩子體驗具體比較輕重的方法。

(3)操作中提升:衛老師爲幼兒提供了四組操作材料,第一組:玻璃球 乒乓球和葫蘆。第二組:玻璃球 乒乓球和葫蘆 。第三組:雪花片 積木 螺絲配對。第四組:雪花片 積木 螺絲配對。請小朋友比一比它們誰重,誰輕?並說出你是用什麼方法判斷的?讓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在整個活動中衛老師極力引導孩子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質疑,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幼兒正處在好奇又好動的年齡,課中衛老師極力鼓勵他們多動手,多表達,多思考,引導幼兒利用生活和遊戲的'實際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輕重特徵,並用相應的詞語描述。

活動反思:

今天我執教的內容是省領域中下《比較輕重》。數學教學應當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幼兒的實踐體驗爲主線,通過體驗生成,方法引入,推理,來展示幼兒比較輕重的思維過程,使幼兒獲得數學思考的方法。由此我設計了:情境中體驗、活動中探索、操作中提升這三個環節來構架起本課的教學過程。

篇12:中班數學說課稿

一、說教材:

數學排序是一個老教材,但如何用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演繹好老教材是我思考的問題。中班幼兒的思維正處於具體形象逐步轉向爲抽象思維的萌芽階段,他們雖對於數字大小,物品粗細、長短等顯性排序有粗淺認知,但對於比較抽象的有規律的間隔排序的感知還不夠。於是,我以“小熊過生日”的情境展開有趣故事,將有規律的排序滲透其中。把抽象、枯燥的數學內容變爲有趣的、幼兒自主探究的遊戲活動;讓幼兒在充分享受,體驗情境所帶來的愉悅中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另外,活動中幼兒操作Pad體現自主性強、方便易檢查易糾錯的優點。同時雙屏技術的交互運用、電子繪本情境感染也讓老教材煥發了無限的生機。

二、說活動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認知:在遊戲情境中瞭解什麼是有規律的間隔排序,感知規律排序的多種多樣。(重點)

2、能力:在實際的操作中探究兩個一組、三個一組等多種有規律的排序。(難點)

3、情感:對數學遊戲感興趣,有良好的操作習慣和小組合作的意識。

三、說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地實現目標,我做了兩方面的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對於簡單的物品排序、數字排序有一定的認識;對PAD有一定的操作經驗。

2、物質準備:PAD人手一臺(分爲教師版本(情境界面和操作界面)和幼兒版本(操作界面)、雙屏顯示(屏幕一:推送教師PAD或者幼兒pad畫面;屏幕二:保留幼兒操作結果,製作規律卡)今天爲了便於說課,我將教師PAD課件、幼兒pad課件和屏幕二課件一起放在了一臺PAD裏面、房屋圖片每組兩個。

四、說教法和學法:

活動中採用的教學方法有:多媒體操作、互動學習、自主探究、

(1)遊戲情境法:將循序漸進的知識很好的融入在四個情境中:準備小熊禮物、鋪設漂亮小路、製作美味蛋糕、分享快樂生日,生動有趣。

(2)PAD演示和操作法:教師pad演示了生動的遊戲情境,另外在分析操作結果時利用塗鴉功能很方便。幼兒PAD操作利於孩子們的反覆驗證、展示、糾錯、總結。

五、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一共設計了四個結合情境的大環節:

第一個環節:準備小熊禮物。

1、以“過生日”爲情境,引出活動內容。

(1)(播放課件):小熊要過生日了,給我們發來了邀請函。去祝賀生日,要準備點什麼呢?引出準備禮物的意識,(教師Ipad顯示)桌子上有“黑巧克力”、“白巧克力”。請幼兒自主觀察、分析並嘗試根據盒子上的數量和顏色放置對應的巧克力。

(2)幼兒操作,教師請幼兒說說操作中的注意事項,自主建構操作要求,並巡視指導。(幼兒軟件模擬操作)。建議操作結束的幼兒互相交流與檢查。

(以上環節既遷移了幼兒10以內的點數以及顏色標記的匹配與分類擺放。是幼兒數學活動中必要一個熱身訓練。)

(二)鋪設漂亮小路。

1、以“看地圖”爲由,引出鋪路任務。

(1)情節繼續(切換到教師版):禮物準備好了,可是沒有去小熊家的路可不行。(教師iPad顯示)引出鋪路的任務。

(2)和幼兒認識材料、探究鋪路方法(教師ipad顯示):請幼兒看看有什麼材料?兩種顏色的石子你可以鋪出什麼樣漂亮的小路?你覺得從什麼地方開始鋪路最合適?(從小旗開始從左到右開始鋪,明確了方向,爲規律的建構做鋪墊。用黑石子和白石子鋪漂亮的小路,隱喻着顏色需要搭配,這讓幼兒初步感受拼搭中顏色搭配的美,並在反覆操作中逐步去感知規律、發現規律)。簡單演示

(3)操作過後,進行第一次展示與交流:小路這麼漂亮,原來是黑、白石子在鋪路中藏着祕密呢。誰發現了祕密?可請發現規律的幼兒交流,也可退位讓作品的主人交流鋪路過程。

(4)教師幫助提升:原來兩顆石子像好朋友一樣手拉手,反覆出現。“白黑”就是一對好朋友,我們可以說他們是一組。一組一組反覆出現就成了一條漂亮的、有規律的小路。(幼兒iPad展示)幼兒iPad顯示間隔線)。在展示時利用播放模式,隨意的塗畫演示幫助幼兒明晰了規律的排列,提煉出了“一組一組”的概念。又不會影響幼兒之後的糾正和再次操作,對於規律的呈現有很大的幫助。

(5)分析過後,利用雙屏的屏幕二現場做出規律卡:(PPT出示)幫助幼兒在頭腦中對於排出的樣式進行很好地歸類和彙總。然後再請其他孩子來介紹不一樣的排法,交流不同之處,鞏固“一組”及“反覆出現”的概念。總結出規律,繼續在屏幕二中做規律卡。

(6)接着,請幼兒自己檢查小路:出錯的幼兒進行糾正操作,成功的幼兒給與他們再次鋪路的機會,要求和剛纔排出的規律不一樣,形成第二條有規律的小路。這也是電子媒體給與孩子個性的操作優勢。

(7)操作過後進行組內交流分享:預設:如有幼兒出現三個石子一組爲規律的鋪設方法,則肯定並小結:(原來“一組好朋友”可以是兩個不同顏色的好朋友手拉手,也可以是三個不同顏色的好朋友手拉手呢),以此爲第三個環節重點研究三個一組的排序做鋪墊,教學的重點在兩次操作和展示中基本突破。利用雙屏屏幕二出示規律卡:(PPT出示)和幼兒一起歸納發現,今天,爲了方便看到預設的操作結果,我提前做好了規律卡。

(8)(切換到教師版)當孩子們鋪出了屬於自己的路之後,出發!請孩子們齊心協力把PAD裏面的小路連接起來,隨音樂沿着路走到小熊家。

(三)製作美味蛋糕。

1、以“做蛋糕”爲事件,引出裝飾任務。

(1)情節繼續:來到小熊家,小熊在做蛋糕呢!奶油已經塗好了,我們要把帶來的巧克力幫小熊裝飾在蛋糕上!小熊給我們準備了祕密卡,引出裝飾蛋糕的任務。(教師iPad打開信封)

(2)和孩子們自由交流“祕密卡”和蛋糕圈的祕密。可請1名幼兒嘗試排出一格。教師重點提煉“三個一組”、“一組一組反覆出現”的語言。着重提出“順着一個方向裝飾肯定更美”的裝飾要求。(教師PAD模擬操作)

(3)接着,幼兒自由選擇祕密卡,開始裝飾蛋糕。祕密卡上有的是一黑兩白三顆巧克力,有的是一白兩黑三顆巧克力,引導幼兒主要探究三個一組的排序。這也是活動的難點。祕密卡的出示幫助幼兒逐步建構排序的方法:要先確定好規律再按同一方向往下排,爲探究更高難度的排序奠定的了基礎。

(4)然後,展示不同幼兒的作品:和孩子們共同分析蛋糕圈是否有規律?重點關注有規律的“一組”是否和祕密卡匹配,同時關注規律延伸的方向是否正確。(幼兒iPad展示)幼兒iPad顯示間隔線)。在展示時依然利用播放模式,幫助幼兒明晰了方向和規律的排列。根據幼兒操作結果,之後依然在屏幕二製作三個一組的規律卡,規律的變化隨之也豐富了。(PPT顯示)看規律卡小結:發現同樣的三顆巧克力可以排出好幾種不一樣的規律來。

(5)接着,給予幼兒自己糾錯,小組互助的檢查糾正時間和空間。教師適時幫助能力弱的幼兒。

(6)延伸探究多個一組的規律:小熊還有一些蛋糕圈需要我們幫忙,試過用兩顆、三顆爲一組來排,你還想用幾顆組成有規律的“一組”?滿足需求,在次操作。(這個環節主要是延伸環節,通過之前的學習,孩子們對於兩個一組、三個一組的排序已經有一定的經驗,這裏給予繼續探究的空間,能力弱的可繼續探究三個一組,能力強的可以向前一步,引導孩子發現,一組巧克力的數量越多,可以排出的規律就越多。對於教師以後再區域中的指導或者第二教時的學習做好調研工作。)

(四)分享快樂生日。孩子們齊心協力專注完成了做個任務,也需要放鬆一下。

1、(切換到教師版)教師變身成爲魔術師!我們把每組小朋友的蛋糕圈都疊起來!哇,變成了一隻大蛋糕。(教師iPad操作)

2、音樂響起,一起唱歌:祝你生日快樂。利用多媒體,以戲劇性的變化和音樂渲染着活動進入尾聲,情節也得到了完美的結局,活動的氣氛達到高潮,孩子們懷着歡樂的心情結束整個活動。

六、說說“多媒體引入”對教學活動的優勢:

1、電子繪本的嘗試:將故事的情境製作成電子繪本故事。直接視覺的畫面比教師口中的描述更爲生動、形象,大大增加了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和注意力。全程零壓力,有的只是向前不斷挑戰的動力。他們在與電子繪本的交互中感知規律、認識規律、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規律,爲難點的突破建構了前提。

2、Pad操作的嘗試:pad的使用是整個活動的亮點,也是孩子們學習的重要手段。如果活動中採用實物教具,那麼需要準備的東西很多,學習過後基本都不能反覆使用。並且不管是紙質教具還是實物教具都不利於孩子們的糾錯、展示等。PAD操作簡便,利於孩子們的反覆操作、展示、驗證、糾正、總結。對於難點的突破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3、雙屏展示的嘗試:在設計活動時考慮到規律經驗的提升和總結是需要保留孩子們的思維成果的。於是,採用了雙屏展示。一個屏幕進行教學情境、操作等的展示。另外一個屏幕則展示和保留總結性的內容(規律卡),幫助幼兒在頭腦中對於排出的樣式進行很好地歸類和彙總,對於難點的突破起到了鞏固性的作用。

篇13:中班數學說課稿

尊敬的評委、親愛的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中班數學活動《我會整理》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分類是根據物品的同和異,把物品集合成類的過程,也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共同特徵的物品歸併在一起,中班數學活動說課稿《我會整理》。對中班幼兒來說分類包含兩個層次。

一個是求同,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擺放在一起,比如西瓜和西瓜、糖果和糖果。

第二個層次是分類,分類就是把有共同特徵的物品放在一起。在本節課中就是在找到一模一樣的禮物的基礎上再把禮物分成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書本三大類。

求同是分類的基礎,因爲求同時的標準是現成的,而分類時要幼兒自己產生標準,他們會把西瓜和糖果都放到食物箱裏。所以設計時先讓幼兒進行求同活動,提高他們掌握標準的能力,循序漸進,再讓幼兒進行分類活動。通過生動的遊戲形式,讓幼兒在動動、玩玩、做做的過程中,積累有關類的經驗,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2、目標定位:

1、讓幼兒能找出相同的物品,並知道擺放在一起。

2、練習將物品分類,並養成分類擺放物品的好習慣。

3、讓幼兒通過遊戲體驗相互合作、和同伴分享的快樂。

重點:讓幼兒能找出相同的物品,並知道擺放在一起。這個重點是新知識的傳授和接受的過程,讓幼兒明白相同的物品應該放在一起。

難點:學會把特徵相同的物品擺放在一起,養成分類擺放物品的好習慣。這個作爲難點的理由是上個環節只是學會分相同的物品,現在要學會分類,把有共同特徵的物品進行分類,並養成良好的習慣。

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爲活動目標更好的服務,所以我準備了食物,ppt,玩具,書本,儲物箱,小動物頭飾。

二、說教法:

遊戲教學法:遊戲是幼兒園教學的靈魂,大家都知道數學是最枯燥無味的學科,那麼怎麼才能讓幼兒喜歡上數學,對數學有興趣呢?只有運用遊戲才能讓幼兒保持興致,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進行有效的教學。所以我在開始的時候運用遊戲來導入課題,先吸引住幼兒,又在結束的部分運用遊戲,讓幼兒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觀察法:運用ppt讓幼兒能直觀的瞭解畫面,並通過畫面上的物品越來越少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並瞭解相同的物品應該擺放在一塊。

操作法:讓幼兒通過禮物自己動手操作,把同類的物品放到一個儲物箱中。

三、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爲主體,爲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操作法:讓幼兒自己送小白兔禮物,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在分類時幼兒自己動手操作,體現了自我判斷能力。

遊戲法:讓幼兒在遊戲中愉快的玩,體現了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幼兒不會感到枯燥無味。

四、說教學過程:

這個活動我共分了三大環節,即感知——認知——分類

講述故事《生日的煩惱》。今天是琪琪的生日,大家都來給琪琪送上生日禮物,琪琪吧禮物統一放在一起,可是琪琪一個不小心把禮物完全都碰灑了,這可怎麼辦呢?請我們的小朋友們幫琪琪想一個辦法。先感知分類。導入課題。

第二個環節是求同,也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放到一起。出示老師帶來的禮物,觀看ppt,讓幼兒觀察都有什麼禮物,禮物擺放的太亂了,引導幼兒一起整理,先把一種物品拿出來,擺放在一起。再拿出一種物品,擺放在一起。讓幼兒認識並知道相同的物品應該放在一起。

第三個環節是分類,也就是把有具有共同特徵的物品放到一起。是第二環節的昇華,加深。我運用的是遊戲的教學方法,讓幼兒把帶來的禮物按照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書本放到有圖標的儲物箱進行分類。能吃的就不僅僅是一種食品,有水果、蛋糕和糖果都是能吃的,這就需要幼兒自己判斷,自己操作。讓幼

兒在遊戲中反覆體驗,反覆感受,已突破難點。

結束部分:

老師和幼兒擡着食物箱到外面草地上分享食物,讓幼兒在遊戲中歡樂愉快的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益智活動區,投放玩具卡《我會分類》請幼兒操作,並把各個類型的東西放在一起。

篇14:中班數學說課稿

一.說教材

數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人是序數這個內容靈活豐富,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因爲敘述教學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數,也有初步的二維空間序數的認知,是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一些零散的無意識的序數感知的整合。但這些知識光靠教師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那怎樣引導幼兒輕鬆學習呢?我嘗試用遊戲的形式,將“認識5以內的序數”作爲教學內容,讓幼兒在輕鬆愉快地活動中自主探索.學習。並能爲以後學習10以內的序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活動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性作用。原教案的活動目標只定了認知目標,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定活動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標。具體如下:

1.正確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並能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數詞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學習按給出的序數詞找到它所表示的位置。

3.發展幼兒思維的邏輯判斷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在計算活動中的興趣。

原活動的重難點:

是學習從不同方位觀察認識5以內物體的排列次序。這樣對幼兒來說有點太深奧。根據現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動的難點:

是用序數詞來表示物體的位置。

三.活動準備

原教案中的活動準備爲活動的開展是準備較充分的。但爲了給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景和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我準備了以下材料:森林小區圖.樓房圖.各種小動物教具若干。

寫有1—5序數的“鑰匙”一套.幼兒每人一套空白卡片.一隻黑色筆.一張照片供遊戲使用。

三幅色彩鮮豔的背景大圖,採用了磁性教具,一方面方便幼兒操作,節約課堂時間,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具的使用率和使用次數。

四.說教學過程

原教案教學過程中三個環節是比較清楚,幼兒在學習中也比較積極.教師也提供教學具讓幼兒操作,並在最後一個環節安排了遊戲讓幼兒鞏固知識,基本上達到了活動目標。但整個過程始終是教師直接引導啓發,幼兒的思維受到了約束,活動中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幼兒爲主沒在活動中體現出來。在教學中教師運用了操作法.引導法.講解法和遊戲法,讓幼兒在學習中能愉快輕鬆,從中學到知識,但教師注重了知識的掌握,沒考慮到讓幼兒學到的知識得到深化.運用。針對原活動中的不足之處,我把新教案的教學過程設計爲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學習用第幾座的形式來表示五座房子的序數,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機,通過幫小動物搬房子,給5座小房子釘門牌號碼,學習序數詞第一至第五,並讓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及時地肯定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在這一環節中還讓孩子們表達了幫助他人以及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心情。

第二個環節通過給5個小動物分5座小房子的遊戲,請幼兒按小動物所在的位置掛相應的數字鑰匙。立即對第一個環節的知識進行了複習和鞏固。這個活動結束時採用了一小段歌表演的形式,既讓幼兒體驗成功又一次強調了助人爲樂的良好行爲習慣。

第三個環節我給孩子們加深了難度,進一步啓發幼兒探索,通過再幫小動物找房子這一活動,讓幼兒學習能夠按指定的序數詞來找到相應的位置。幼兒在說說做做這樣輕鬆愉快的遊戲氣氛中,孩子們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第四個環節是對前面三個環節的鞏固,我又適當提高了難度,讓幼兒學習用第幾層第幾間形式表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通過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幼兒說說自己是第幾層第幾間,使幼兒把體驗結果上升到理性認識。幼兒在這一環節中參與願望和積極性都很高。

這四個環節的安排,我是根據幼兒園教育綱要中的科學指導要點的第一條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索慾望。整個活動依據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選擇最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爲內容,注重整個活動的綜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於遊戲活動中。根據幼兒喜愛遊戲的天性和思維的特性,本節課通過幫小動物找房子的遊戲串成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貫穿整個活動,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爲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啓發幼兒探索,來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通過讓幼兒動口.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給幼兒一個自由空間,讓幼兒自主操作,體驗成果,讓他們在操作中獲得知識經驗,發展各種能力,培養興趣,達到認識5以內序數的目標,並且能進一步學鞏固它。

教學反思:

1.幼兒在本節課中非常積極。

2.幼兒通過這節課深刻的認識到了5以內的序數,由於教具比較新穎,遊戲比較多,幼兒在本節課中玩得非常開心。

3.本節課的設計簡潔明瞭,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在玩中輕鬆學到了知識。

4.在認識5以內的序數的同時,幼兒還能正確的認識到了動物們愛吃的東西。

5.在跳田遊戲中,幼兒還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躍能力。

篇15:中班數學說課稿

活動的目標是:

(1)讓幼兒感知5以內的數量,認識數字1~5。

(2)引導幼兒尋找、發現自己身上蘊含的數量,並用相應的數字表示,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3)引導幼兒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目標內容與教材上有所不同,原因是:這樣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表述更完整、更清晰;還有就是我們身體有關部位數量爲3和4的比較難找,所以我把教材中“尋找、發現自己身體有關部位蘊含的數量”改爲“引導幼兒尋找、發現自己身上蘊含的數量”,這樣既包括身體部位,又包括身上的衣物等,更利於活動的開展。

活動的重點是:

讓幼兒感知5以內的數量,認識數字1~5。

活動的難點是:

數字與數量的對應及用繪畫方式記錄。

教學中我主要採用遊戲法和操作法,把數學知識寓於一個個有一定規則的、有趣的遊戲之中,通過對數字卡等材料的玩耍和操作,快快樂樂的掌握知識、發展能力。

我設計的教學環節其實就是由幾個小遊戲有機串聯而成的,什麼遊戲?如何串聯?是否又有趣又有用?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一開始,我用“眼明嘴快”的遊戲導入:“我給大家帶來幾個數字朋友,看看誰能最先認出它、最先說出它的名字。”然後我用“閃爍法”快速出示數字卡,請幼兒認讀。這個遊戲既能檢驗幼兒對數字的認識程度,又能防止已經認識數字的幼兒失去興趣。作爲對幼兒良好表現的獎勵,我說:“小朋友,我愛你,照張相片送給你!”一邊用手指作成取景框,“咔嚓、咔嚓”給孩子們“照相”,其實,這已經自然過渡到第二個遊戲——和幼兒一起“給數字寶寶照相”。這個遊戲的目的是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記憶字形。分別給數字1~5照完相後,我說:“香蕉老師也想請你們給我照張相,行嗎?不過,我得打扮一下,請稍等!”當我穿上貼滿數字的外衣時,新一個環節開始了。

“啊,香蕉老師變成數字人了!咦,數字寶寶跑我身上幹什麼?找朋友?我身上有數字寶寶的朋友嗎?在哪裏?我們來幫它們找一找。1(2、3、4、5)的朋友在哪裏?”這樣引導幼兒尋找我身上數量與每個數字對應的部位或物品,初步建立數字和數量的對應關係。當幼兒領會了遊戲的要求時,我說:“數字寶寶想到小朋友身上找找朋友,可以嗎?”請每位幼兒拿一張數字卡,在自己身上進一步探索、尋找數量與所拿數字相對應的部位或物品。

下一個環節是讓幼兒嘗試用繪畫方式記錄自己的發現,我是這樣過渡的:和孩子玩“啞謎”——我指自己身上的某一部位或物品,它的數量是幾,就請拿數字幾的幼兒把數字卡交給我,然後到寫着這個數字的“轉盤”周圍等待。當所有幼兒都進行完後,我向幼兒交代要求,請幼兒在“轉盤”周圍的空白紙處,用畫簡圖的方法,記錄自己發現的相應數量的部位或物品,並引導同一組的幼兒畫的時候分工合作,避免重複。我之所以把記錄表設計成“轉盤”,是因爲:這樣有利於幾個幼兒同時記錄,並且可以解決記錄中出現的方向性問題,“轉盤”一轉動,我們可以端正地看到每幅圖;另外可以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同時增強記錄的趣味性。等幼兒記錄完了,我請組與組之間交換檢查,糾正錯誤,讓幼兒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交流,獲得更多的正確信息。

結束部分也充滿了遊戲性。“我們身上藏着很多數,動物身上也藏着很多數,你聽——一隻青蛙(伸出一個手指)一張嘴(指嘴巴),兩隻眼睛(眨兩下眼睛)四條腿(各拍一下四肢),撲通一聲(學蛙跳)跳下水(兩臂滑水)。來,大家一起來學學小青蛙吧!”這個遊戲除了與數字有關外,還能讓幼兒得到適當的活動。活動在有趣的遊戲中結束。

數學知識不是靠傳授從外部灌輸到幼兒身上的。而是通過幼兒自己的探索活動自主建構起來的。數學活動的這一特點決定了數學領域的學習活動必然是幼兒主動的探索活動,是幼兒在興趣的指引下,通過對物質材料的擺弄、操作、思考和交流而獲得知識的過程。教師在活動中,只是起指導幼兒學習的作用,而不是代替幼兒學習,不是簡單地把結論或答案告訴幼兒。所以,我運用了一個個幼兒喜歡的遊戲,首先激發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每個遊戲中蘊含着不同的知識點,幼兒在玩遊戲的過程中,積極操作、主動思考,不知不覺、快快樂樂地獲得了知識,發展了能力。如果活動結束後,幼兒能感到“學習數學原來這麼有趣、這麼快樂!”那便是我最大的成功、最大的快樂!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爲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篇16:中班數學說課稿

一、說教材

1 、教材分析: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發現不少幼兒都能順着數數字,但是讓幼兒嘗試倒着數時就容易發生錯誤了,往往數着數着就會直接順數下去;有的幼兒則在數物匹配方面存在困難,碰到數量多一些,就數不清楚了。因此我設計《數字寶寶》這個活動,引導幼兒按順序排列並感知6以內數量的對應關係,並藉助多媒體制作了課件,調動了幼兒的感官,使幼兒在輕鬆的狀態下積極的學習。

2 、教學目標:

1 、鞏固對6以內的數字的認識,感知數字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排列順序。

2 、正確感知和判斷6以內數量的對應關係。

3 、運用數字進行遊戲活動,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爲此,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 、課件一份。

2 、人手一份操作紙:畫有6個格子、操作盒:放有數字1一6 。

3 、數字貼卡人手一份。

4 、創設真實場景:自制花樹3棵。

二、說教法

在活動中我採用的主要教法有:.

1 、演示法:活動通過課件製作數字寶寶捉迷藏爲導入,將數字的部分隱藏起來,營造神祕感,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興趣。

2 、遊戲法:活動採用和數字寶寶捉迷藏、排隊坐小汽車、逛花園等遊戲的形式,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讓幼兒在輕鬆的狀態下學習。

三、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爲主體,遵循有淺入深的教學原則,活動中幼兒採用的主要學法有:

1 、感官參與法:活動課件採用視聽結合的.方式,讓幼兒在看、聽、說的過程中感知數字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排列順序。

2 、操作法:引導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嘗試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來幫數字寶寶排隊,並通過創設的情境―逛花園,進行數物匹配。

四、說活動過程

我爲整個活動設計了三個主要的教學環節。

1 、數字寶寶捉迷藏。

一一通過和數字玩捉迷藏的遊戲來導入活動,藉由數字隱藏起來的神祕感,瞬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複習對數字1一6的認識。

師:數一數有幾個格子?每個格子裏都藏着一個不同的數字寶寶,請你們邊看邊猜,分別是數字幾?

師:師:你找到了數字幾?它藏着什麼顏色的格子裏?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引導幼兒逐一尋找藏着的數字,並且通過點擊課件來驗證結果)師:藍色的格子裏藏着哪個數字寶寶?你是怎麼發現呢?

2 、數字寶寶排排隊。

一一這一部分主要通過引導幼兒動手操作,幫助幼兒初步感受數字的排列順序,並且得出:“順數”、“倒數”的概念。

師:今天天氣真不錯,我們帶着數字寶寶去逛花園好嗎?

師:出發前,我們要先給它們排排隊,每個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個盒子,裏面有數字寶寶,請你按照順序來幫它們排隊,將數字寶寶貼在操作紙上。師:誰來說說,你是按照什麼順序來爲數字寶寶排隊的,上來把你的排法給大家看,有哪些小朋友和他一樣?有沒有不同的排法?

根據幼兒的排列結果進行分析、總結。

然後藉助課件,請幼兒幫忙檢查老師排列的隊伍。

師:徐老師也爲我的數字寶寶排好了隊,你們來幫我看看,我排的怎麼樣?,)出示數字“從小到大”的數字,一6,其中3 、4空格。

師:呀,怎麼缺了兩個數字寶寶,它們是誰?( 3 、4)你是怎麼知道的?它們是怎麼排隊的?

2)出示數字“從大到小”的數字1一6,其中5 、2空格。

師:這排隊伍缺了誰?( 5 、2)是怎麼排隊的?

引導幼兒開動腦筋回答問題,並通過點擊課件一起來驗證結果。一一這一部分主要通過先填空,再得出排列順序的方式,進一步幫助幼兒鞏固對數字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排序。

接着繼續結合情境,請幼兒將凳子底下的數字卡貼在身上,成爲數字寶寶。,點擊課件出現滾動的數字,請各組幼兒根據顯示的數字順序上小汽車。師:汽車要出發啦,我們來玩個小遊戲吧。你們來喊“停”,然後按照遊戲給出的結果來排隊上車好嗎?這裏循環兩次,幫助幼兒排好隊。

一一這一部分主要通過創設的情境,讓幼兒變身成爲數字寶寶,並且利用課件製作的滾動數字效果,再次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以遊戲的形式分組按順序排隊上車,潛移默化的幫助幼兒進一步加深對數字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排序的印象。

3 、數字寶寶逛花園。

一一最後的這一環節主要是在活動室內創設真實場景,進行數物匹配練習。,播放“郊遊”音樂,汽車開動起來咯!

師:桃花園站到咯,看看開了幾朵花?5朵,哪個數字寶寶和桃花開得一樣多呀?把你的數字卡片貼到桃樹上,讓我們來看看,對不對?

師:汽車繼續往前開,快看,鬱金花園站到咯!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開了幾朵鬱金香?哦,4朵,那就請這個數字寶寶把你的卡片貼到鬱金香上吧。檢查一下,對不對?

師:接着往前開,停!玫瑰園站到咯。快來數一數開了幾朵漂亮的玫瑰花呀?這回,輪到哪個數字寶寶來貼卡片了?請把你的數字卡片貼好,讓我們看一看。

師總結:花園裏可真美啊,讓我們再去逛逛,看看還有哪些漂亮的花吧!注:” , ”爲演示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