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精選30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30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精選30篇)

篇一:匆匆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匆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3.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緻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情感目標:瞭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2.積累語言。

難點:通過個性化的閱讀,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朱自清簡介及朱自清作品。

2.蒐集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學生交流課前所蒐集到的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

2.?聽了這些名言警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3.揭題:80多年前有一位年輕的作家也和我們有着一樣的感懷,於是他寫下了散文《匆匆》(板書課題,讀題。)這位作家就是--朱自清.(板書:朱自清)

1.?你瞭解朱自清嗎?(生簡介作者)

過渡:朱自清的散文語言樸素、精煉,文筆清新如如水,自然如風,令人回味無窮。在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文章裏,他是怎樣來抒發他的情懷呢?

設計意圖:師生談話,學生彙報課前收集的有關時間的詩詞、名言、朱自清的生平,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由此也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本文自主閱讀的狀態。

二、整體感知,讀中悟學

1.?整體感知:錄音朗誦《匆匆》。

聽了朗讀你感受到了什麼?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文章,不僅要讀通、讀順,還要讀懂文中的每個自然段。

(1)?老師選擇幾個難度的自然段指名學生朗讀,師生評議,正音。

(2)每個自然段分別說了什麼?

(3)?文中作者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

(媒體映示句子: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3.指導有側重點地讀好問句。

(1)指名讀。要求:讀出自己的疑惑。

(2)假如要強調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該怎麼讀?指名讀、齊讀。

(3小結方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求就有不同的讀法和感受。

設計意圖:緊扣題眼,用不同的語氣朗讀重點語句,通過不同角度的朗讀,引導學生獲取不同的體驗,引發聯想,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同時獲得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

三、?細讀探究,品味感悟

1、課文中,作者以他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具體形象地描述了日子的來去匆匆,請同學們細細讀讀課文的第2、3自然段,找出有關的語句,讀讀品品,並在旁邊做些批註,寫寫自己的感受。

2、學生自讀自悟。

設計意圖: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指導學生自主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在讀讀寫寫中探究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

3、交流,隨機映示語句,相機指導朗讀。

(1)在默默裏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A.指名幾聲讀,談體會。(在交流中瞭解作者運用比喻的寫作方法,形象地寫出了自己八千多個日子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B.請讀的出色的學生介紹爲什麼能讀得好,讓學生們明白怎樣讀進文字中去。

C.小結方法:朗讀時展開豐富的想象,並融入自己的感受,就能把文章讀好。

D.運用上述方法朗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教學時一方面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同時又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學生自己朗讀喜歡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獨特體會,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而師生共同研讀討論重點句段,有利於解決重難點,也體會了課堂的互動。

(2)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圈畫:“水盆”“飯碗”“雙眼”下面加點。)

A.讀了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

B.學生評議:他讀得怎樣?聽了同學的朗讀,你還想到了什麼?

C.讀出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只是瞭解內容,也不僅是一時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老師不斷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讀後的感受,創設不同的情景引導學生說話,落實了讀的訓練的同時指導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3)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

A.教師範讀,你能體會到什麼?是你想到了那些時光飛逝的詞?

B.時間能”跨”能“飛”,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誰也能把日子的這種飛逝的感覺讀出來?和老師比一比。指名讀。

C.男女生賽讀。

D.喜歡這個句子的同學站起來讀。設計意圖:該環節爲學生創設了個性化閱讀的時空,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重視學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視學生朗讀中談體會和朗讀中的師生評價、交流,真正達到有感情朗讀的要求。

四、配樂齊讀,深化情感

1學生配樂讀第2、3自然段,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受。

2、此刻讓我們再來回味文章開頭的問句,你是否有新的體會呢?再讀。

設計意圖:抓住文中的設問句在課堂首、尾的運用,既起到了首尾呼應的作用,又對理解文章的內涵起到了很好的幫助。

五、總結全文

既然日子這樣容易匆匆而逝,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下節課我們再來品味,尋找答案。六、作業

1、課外讀一讀《跟時間賽跑》。

2、協議據有關珍惜實間的句子作爲自己的座右銘。

3、讀一讀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學習積累優美的語言。

設計意圖: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教師要注意拓寬學習資源,使課內外有機的融合,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匆匆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篇二:《雞兔同籠》教學設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第一課時】

思南縣青槓園國小李恆

【教材分析】:本活動的目的是通過學生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的觀察與思考,從中發現一些特殊的規律。通過“雞兔同籠”的活動中,通過列表方法解決雞與兔的數量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現象的觀察和思考,發現一些特殊的規律。

2、從不同角度分析,掌握列表解題的策略與方法。

3、培養學生分析的能力,初步滲透假設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難點】:

從不同角度分析,掌握列表解題的策略與方法。

【教具準備】:網絡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引導學生髮現雞和兔的異同點,學生得出雞和兔都有一個頭,雞有兩條腿,兔有四條腿。

2、通過練習發現問題。

出示多媒體課件:

一隻公雞(???)條腿,兩隻公雞(???)條腿,五隻公雞(???)條腿。

一隻兔子(???)條腿,兩隻兔子(???)條腿,五隻兔子(???)條腿。

雞兔共五隻,腿有(??????)條。

3、得出關係式:雞的數量×2+兔的數量×4=腿的數量。

質疑:如果知道了腿的總數能知道雞兔各幾隻嗎?

4、引出課題:早在1500多年前,我國古代的數學家就在《孫子算經》中提出了這樣有意思的題目,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板書:雞兔同籠)

二、開展活動,探究規律:

1、課件出示題目:籠中雞兔共8只,腿有22條,雞兔各幾隻?

引導:學生根據總結出的關係式,計算找出正確答案。【學生彙報正確答案是雞5只,兔3只。】

--小結:像這樣把所有情況一一列舉出來的方法叫逐一列表法。(板書)

2、請同學們觀察: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生討論出結論:雞增加1只,同時兔減少1只,腿減少2條

;雞減少1只,同時兔增加1只,腿增加2條;腿增加和減少於兔保持一致。

4、遊戲練習:

雞增加2只,同時兔減少2只,腿(????????)。

雞減少5只,同時兔增加5只,腿(????????)。

--生得出:雞兔每對換一次,腿數增加/減少兩條。

三、利用規律,實題操作:

利用總結的規律,做一道數目稍大的題,不用逐一列表,試試看。

課件出示:雞兔同籠,有10個頭,28條腿,雞、兔各有多少隻?

四、練習:

練習熟練運用取中列表法和跳躍列表法。

1、雞兔同籠,有20個頭,56條腿,?雞、兔各有多少隻?

從雞兔同籠問題中取得數學學習的方法,這裏的雞兔不僅僅代表雞和兔,運用所學的方法可以解決生活中類似的問題。

2、停車場裏停了三輪車和小汽車共11輛,總共有40個輪子,問三輪車和小汽車各有幾輛?

這道題與雞兔同籠問題有什麼聯繫?

生找出兩者的異同點,進行練習。

五、課外延伸:

--?“雞兔同籠”是一類中國有名的算術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此書約成書於四、五世紀,作者生平和編寫年代都不清楚。先傳版本的《孫子算經》共三卷。卷下31題,可謂是後世“雞兔同籠”的始祖,後來傳到日本,變成“龜鶴算”。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35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

六、作業練習佈置:【下課】

篇三: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我國古代絲路的線路、交流的內容,及其在古代經濟、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對照古代絲路,瞭解當代亞歐大陸橋在各國交流中的優勢。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讀圖,能夠分析出圖中包含的信息,並能將書本中的信息轉化到圖上;通過對古代絲路和現代亞歐大陸橋的學習,逐步具備對比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絲路的美麗風光,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感受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授課過程

導入

今天上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樣好東西,想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一下。(西遊記視頻展示)。剛纔的鏡頭大家都很熟悉,對,是《西遊記》。會唱的同學一起唱,不會唱的同學一起把拍子打起來!唐僧“西天取經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麼路呢?(絲綢之路)。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主題──絲綢之路,那麼今天的絲綢之路是怎麼樣的呢?我們先來領略一番絲路的風光。在欣賞的同時,想想絲路風光留給你什麼樣的感受?(美,西域風情,荒漠……)

是啊!到處是沙漠,戈壁,但昔日這兒卻延伸着一條繁華的絲綢之路。這麼具有西域風情,沙漠風情的絲綢之路是由誰來開闢的呢?

(一)絲綢之路的開闢

【問題】如此具有西域風情的絲綢之路是由誰開闢的呢?(漢,張騫)

漢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幻燈)。他告別當時的漢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現在就讓駝鈴聲帶領我們重溫這段歷史吧!(錄像)正是有張騫這樣的先行者,纔開通了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這條絲路的線路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同學們請看地圖。

(二)絲綢之路的線路

(幻燈)這是一張絲綢之路的線路圖,請找到絲路的起點。

【問題一】絲綢之路的起點在什麼地方?(長安)

長安,也就是現在的西安,是當時漢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們的首都北京。當時各地絲綢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長安以後,組成商隊,穿過河西走廊,到達敦煌。之後分南北兩路,北路從玉門關出發(春風不度玉門關),經過西域、中亞,到達西亞和歐洲;南路從陽關出發(西出陽關無故人),同樣經過西域、中亞,到達羅馬和阿拉伯國家,再到歐洲;南路的另一路則是到達印度。《西遊記》中唐僧西天取經走的就是南道中的這條道路。

【問題二】設想你從長安出發,沿絲綢之路西行,你會經過今天哪些國家和地區?南道會經過哪些國家和地區?北道又會經過哪些國家和地區?四人小組合作,小組作好記錄。(幻燈片:世界政區圖)

南道: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印度、孟加拉、尼泊爾、克什米爾地區等;

北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

可見路途非常的遙遠。

【問題三】觀察線路圖,你認爲在當時我國境內的絲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區呢?(長安、樓蘭、敦煌等)(幻燈)

我們從這張圖片中發現現在的敦煌非常的淒涼,而當時的敦煌卻是非常的繁華。敦煌是當時東西方貿易的中心和中轉站,是中原通往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道”,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現在,請同學們展開你們想象的翅膀,用集體的智慧來再現一下當時的繁榮景象,來當一回小演員。如果你是當時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幻燈)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選擇好你的貨物。

3.準備和對方商人交換什麼貨物?

學生表演(繁榮背景,如何交易,籌備乾糧,水等)

從同學們的表演中,我們知道在當時的敦煌存在着物資的交流,而且交流的物資非常得廣,有西方的毛皮、珠寶玉石、藥材等,還有中原的絲綢、瓷器、陶器、鐵器等。事實上,在當時的敦煌,不僅存在着物資上的交流,還存在着文化的交流。現在保留下來的敦煌的藝術寶庫莫高窟就可以印證這一點。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個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殿堂。(幻燈:建築,繪畫,雕塑)敦煌莫高窟保存着最完好的佛教藝術,曾經有位著名的敦煌學者指出:“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學者的論說充分說明敦煌所處的地理位置在歷史上的重要性,而這種重要性則是絲綢之路帶給它的。

(三)絲綢之路的交流作用

【問題】敦煌的藝術來自於東西方的交流,來自於東西方的使者們的間接創造。正是由於這些使者們的往來,使得絲綢之路異常的活躍,異常的繁榮。那麼,絲綢之路的開闢在古代有什麼重大意義呢?請同學們自學課文,找出一句話來概括絲綢之路的重大作用,並找出史實來印證這句話。

找到了嗎?一起大聲告訴我,好嗎?(絲綢之路溝通了歐亞兩塊大陸,在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巨大作用。)

同學們能不能結合書本和你已有的知識,舉出實例來印證這句話呢?(可作適當補充)(幻燈)

總結:絲綢之路的開闢豐富了東西方人們的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增強了東西方人民的友誼。所以說,絲綢之路不是一條商道,而是一條友誼之道。

(四)絲綢之路的補充

事實上,“絲綢之路”並不是只有這一條,廣義上的絲綢之路是指當時對中國與西方所有來往通道的統稱。除了張騫開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綠洲絲綢之路”外,你們還知道其他的絲綢之路嗎?(學生回答)

(幻燈)總結:中國的絲綢之路早在公元前就已經分爲海陸兩路了,此外,還有長城以北充滿血腥和暴力的“北方草原絲綢之路”,因爲這條絲綢之路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各個民族、部落紛紛想爭奪控制權,因此充滿了血腥和暴力。四川雲南山道崎嶇的“西南絲綢之路”和風平浪靜的“海上絲綢之路”由於主要以絲綢和香料貿易爲主,又稱“海上香絲之路”。

千餘年過去了,由於航海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喜歡上了更爲方便的海上運輸,於是曾經輝煌的絲綢之路漸漸被人們放棄,敦煌也同樣衰弱了,逐漸被人們所遺忘。但是隨着全球化發展的需要,一條新興的絲綢之路重新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那就是亞歐大陸橋。(幻燈:亞歐大陸橋的簡介,線路圖)

亞歐大陸橋的簡介:新亞歐大陸橋東起江蘇連雲港、山東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蘭鹿特丹、比利時安特衛普等歐洲口岸,是橫跨亞歐兩大洲,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實現海──陸──海統一運輸的洲際鐵路,經過了三十多個國家。新亞歐大陸橋的貫通,代替了昔日緩緩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駱駝隊,被稱爲當代的新絲綢之路。

【問題】那麼,亞歐大陸橋與昔日的絲綢之路相比較有什麼優勢呢?在今天有着什麼重要作用呢?(小組活動)

1.經過的國家更多,到的地方更遠;

2.交通工具:駱駝,馬──洲際鐵路,火車;

3.節省時間,節省運費。(大陸橋橫穿大陸,比繞道海路近得多,一般比傳統的海運路線縮短一半左右。由於大陸橋運距較近,且能使用鐵路集裝箱專用直達到車,中間環節少,運行速度快,從而節省了大量的途中運輸時間。)

4.東西方溝通:間接──直接。(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互補性:一方面,對於日本和西歐等發達國家來說,這一區域是一個人口衆多、資源豐富的巨大市場,是它們輸出資金、技術和管理的理想之地;對中國、中亞和東歐國家來說,通過沿橋開放,可以更好地吸收國際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經濟振興。另一方面,亞太地區經濟的迅速增長,越來越需要開拓歐洲市場,而歐盟爲謀求發展也需要到亞太地區尋求貿易伙伴,選擇投資對象,亞太與歐洲的雙向輻射越來越明顯。)

所以,大陸橋運輸越來越受到國際的廣泛重視。

總結:亞歐大陸橋雖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橋,但卻是起着橋樑的溝通作用。許多專家學者斷言,新亞歐大陸橋的誕生,預示着世界經濟在江河經濟、海岸經濟的基礎上,將逐步進入一個新的經濟時代--陸橋經濟時代。

課後探究:談談你今天的最大收穫?

總結:張騫出使西域後開通的絲綢之路可以講是古代中西方交流的代名詞,促進了東西方各國的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到世界經濟發展的大潮中,相信中國的未來會更加輝煌,更加燦爛。

課後反思

學生對《絲綢之路》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鋪墊,因此本節課主要採取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的方法進行教學。比如在絲綢之路的線路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了解大致的線路,經過哪些區域,而且要求學生通過古今對照,瞭解經過現在的哪些國家和地區。考慮到這個問題可能有些難度,因此採用了一次小組的合作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歷史其實離我們很近。另外,在絲路上的交易活動,應該說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我採用了小組合作表演的形式,對中原和西方之間進行交易的貨物作了辨別。這種教學方式比以前單一的記憶要強很多,三位學生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學生們的陣陣掌聲,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讓每一位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了當時絲綢之路上的繁榮景象。此外,也幫助他們理解絲綢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使學習更加貼近歷史。貼近歷史,感受歷史正是我的期望,在這節課上,我和我的學生們都做到了。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篇四:《景陽岡》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沫河口中心國小???萬國銀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20課--《景陽岡》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武松的倔強豪放、機智勇武的性格。

3.激發與培養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武松打虎一部分內容。

難點: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徵。

教具準備:

小黑板,DVD,電視機。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看過電視劇《水滸傳》嗎?談一談你對《水滸傳》的瞭解。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景陽岡》,去認識打虎英雄--武松吧。

板書課題:景陽岡???(解題)

參照“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

⑴找出具體描寫打虎的部分多讀幾遍。

⑵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它們與打虎有關係嗎?

⑶武松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讀順,把字音讀準確,不懂的字詞可查閱工具書進行解決。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⑴小黑板出示:嚇唬、詭計、踉踉蹌蹌、腰胯等詞語。

⑵指名朗讀。

⑶重點指導個別字詞的音、形、義。

⑷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重點寫了哪些內容?(板書: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三、再讀課文,重點研讀“打虎”片段。

1細讀打虎的內容,說說老虎和武松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你是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用橫線畫下來品析。

3展示交流

打虎:

⑴引導學生抓住老虎傷人的三招以及武松對付老虎的三閃來學習。

老虎:一撲????????一掀????????????一剪

武松:閃在青石旁???閃在大蟲背後???又閃在一邊)

⑵武松的這一系列的“閃”能否換成“躲”,說說理由?。

⑶找出武松打虎的動作描寫(掄?劈?揪?按?踢?提?打?),感受武松的英勇無畏。

⑷讓學生試着表演武松打虎的精彩過程,師生共同點評。

⑸請同學們欣賞一下電視劇《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再次感受武松的機智勇敢和打虎時驚心動魄的場面。

⑹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老虎的兇猛,讀出武松的機智勇武。

⑺學生展示自己的朗讀。

喝酒:

⑴引導學生抓住武松喝酒時的語言與動作描寫來學習。

⑵感受到武松什麼樣的性格特徵。(倔強豪放)

4.教師小結過渡:

剛纔我們重點交流了打虎和喝酒兩個部分,已深切感悟了武松的倔強豪放與英勇無畏。除了這些,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上岡,下岡),它們與表現文章中心有關嗎?

四、總結

同學們,通過《景陽岡》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個怎樣的武松?

倔強豪放,機智勇武

五、探究延伸

學了這一課,武松打虎的英雄氣概給我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但有同學說:“現在要保護老虎,武松打虎的內容不該讀了。”你同意嗎?說說你的看法。

1.學生討論

2.學生暢談,師相機點撥

附:板書設計

20??景陽岡

打???虎

機智勇武

上岡?????????????????????下岡

喝酒

倔強豪放

[《景陽岡》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篇五:《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對諸葛亮籌劃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內容的研讀,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的本領。

3.學會“妒、督、寨、擂、吶、丞”等生字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瑜、幔”等生字。

教學重點

1.瞭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經過。

2.扣住課文語言,感受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有條件的,閱讀《三國演義》第42回至第46回。瞭解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形勢以及周瑜爲什麼妒忌諸葛亮。

教師準備:製作本課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意境、感悟精彩

1.創設意境,渲染氣氛。課前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斷和主題曲。

2.調動積累。你們熟悉《三國演義》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嘗試交流,整體感知。

(1)談話: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欣賞《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精彩故事。(出示課題:草船借箭)老師相信,許多同學都熟悉這個故事,誰來介紹一下故事的主要內容?

(2)學生交流。

(3)對學生的交流進行評價。

二、切入中心,領悟“神妙”

1.劃出課文的中心句。請同學認真閱讀全文,劃出課文的中心句──“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品讀感悟,周瑜臨終感嘆:“既生瑜,何生亮!”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把你認爲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裏,妙在哪裏。

3.學生自主學習。邊讀邊畫邊體會。

4.交流、對話:

以“諸葛亮知天文”爲例,教學過程設想如下:

(1)品讀句子:“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角色換位,對比體會:這場大霧,諸葛亮、魯肅都看到了。他們各自心情會怎樣?心理會怎麼想的?

角色扮讀。

(2)聯繫課文上下文來體會。課文中這些地方能看出諸葛亮事先算準了這場大霧。如,第二自然段的

“諸葛亮說:‘只要三天。’”

“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

“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搬箭。’”

第四自然段的

“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個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

第七自然段的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5.小組自學交流“諸葛亮懂地利”的情節。教學過程設想如下:

(1)默讀課文,圈畫相關的句子或重點詞語。

(2)交流體會。

(課文中的相關句子:

第六自然段的“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第八自然段的“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本句中“逼近”一詞尤其能反映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識破祕密;理由二:距離曹軍水寨遠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積不大。“度”的把握全在智慧。)

三、課外延伸

1.閱讀《三國演義》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重點品讀“諸葛亮識人心”的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

一、欣賞名著,品讀經典

1.談話:上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草船借箭》這個歷史故事,老師知道了同學們特別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有的同學說,諸葛亮通曉天文,有的說他懂得地利,還有的說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爲他“知人心”。的確,課文精彩描述“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內容,這也是這節課我們要探究的重點。如果老師讓你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或最能展現自己才華的學習方式來欣賞、探究課文描述“諸葛亮知人心的內容,你會採用什麼樣的學習方式來探究?

2.學生片刻沉思後彙報,老師梳理、概括出以下幾種學習方式:

(1)讀:有感情地朗讀。

(2)說:選擇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聲有色地說一說。

(3)演:邀請幾個同學或者老師,分角色把這個故事演一演。

(4)評:評說諸葛亮“神機妙算”──知人心。

(5)寫:根據看過的電視劇,展開想象,擴充、編寫“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場景。

3.學生討論確定各自的學習方式,可以個體學習,也可以合作學習。

4.師生互動交流,及時指導,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習方式、學習策略。例

(1)讀:“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課文內容,如果選擇的是“有感情朗讀”這種學習方式,請按照自己對人物情感的理解進行個性化朗讀,以求達到聲情並茂、人物形象活靈活現的效果。

(2)說:採用“說一說”的學習方式學習“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內容,你準備怎樣說?

(交流要點:①主要的情節和內容要講清楚。②可以對故事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創造,特別是第二自然段的對話,要加上一些生動的提示語和有趣的細節等。③語言要自然、流暢。不同人物的語言,要用不同的語氣和語調,表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④說話時態度大方,要注意“聽衆”的反應,能用目光和手勢與他們進行交流。)

(3)演:如果選擇“演一演”的學習方式學習“諸葛帝知人心”這方面的內容,該怎樣演呢?

(交流要點:①要編好“劇本”。把課文內容改爲“劇本”,有些語言要適當改變。②選擇好“演員”,分配好“角色”。③各自熟悉“臺詞”。④準備好簡單的“道具”。⑤注意:一可以演具體片斷:比如,第二自然段的“對話交鋒”;第七自然段的“飲酒取樂”;二可以串演整篇課文內容。)

5.請同學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根據不同的要求,選擇學習夥伴,欣賞名著,品讀“諸葛亮知人心”這方面的課文內容。

6.小組交流,全班彙報,自由欣賞、品讀:引導學生圍繞“神機妙算”──知人心進行彙報,教師參與、互動。

以第七自然段爲例──“諸葛亮笑着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針對這個片段,如果是採用表演探究的學習策略的同學,教學情境可以這樣創設:

師:“《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演演看,諸葛亮他這時怎麼‘笑’?”

(可能是:諸葛亮向北岸望了望,從鼻孔裏輕輕哼了一聲:“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這是對曹操輕蔑的嘲笑。)

(可以是:諸葛亮面對南岸,仰天大笑着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這是對戰勝周瑜後,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

(可以是:諸葛亮看着眼前的船隻,聽着擂鼓、吶喊聲,微微一笑,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這是自豪、自信的笑。)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用朗讀把“笑”的不同內涵讀出來。

二、營造“對話”,塑造人格

1.同學們能不能用恰當的成語或四字詞語來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生上臺板書)

2.用關聯詞說話訓練。

提供幾組關聯詞:

因爲……所以如果……就只有……才 雖然……但是一……就

談話:老師提供幾組關聯詞,同學們儘量多地選用這幾組關聯詞,結合剛纔你們概括出來的表示人物性格特點的詞語,把草船借箭這個歷史故事的前因後果介紹完整。

3.彙編詩歌,體味經典。

師:把故事編成了文字:

草船借箭不尋常,

要論成敗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

孔明先生巧應對。

妙算天文霧漫天,

通曉地利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計成,

箭如雨下滿載歸。

神機妙算諸葛亮,

世世代代美名揚。

喜歡的同學讀一讀,也可以背誦下來。

三、鏈接名著,拓展文本

請同學們自由暢談讀《三國演義》的原著後的體會,如“空城計”;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孫夫人,孔明二氣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臺,孔明三氣周公瑾”。

四、作業超市

1.接龍複述故事。

2.把文本演繹成課本劇。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篇六:《草原》教學設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教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板題示標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1課《草原》(板書課題),請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

師:目標大家都清楚了,你有信心完成嗎?(生:有!)聲音很洪亮,說明你們信心十足。

二、第一次“先學後教”(初讀課文,掃除生字)

1、師:怎麼實現目標呢?首先,請同學們輪讀課文,比誰能讀準字音,聲音響亮,語速適中。XX你先讀。其餘同學認真聽,發現有錯的地方,請舉手幫助糾正。

學生輪流朗讀,有錯即停,教師板書學生讀錯的字於黑板左側。請其他同學更正。

(若學生聲音響亮,則表揚:好,聲音響亮,請坐。若學生聲音小,即停,說:“哪個同學能聲音響亮,請舉手?”若學生讀書速度快,老師則範讀一兩句或說:“哪個同學能比他讀得慢,請舉手?”?)

1、指名讀,生糾錯,師板書易錯字。

蒙古包(měng)??好客(hào?)????襟(jīn)

2、齊讀易錯字鞏固。

三、第二次“先學後教”(二讀課文,讀流利)

師:生字都認識了,老師相信大家能把課文讀得既正確又流利。趕緊開始練習,3分鐘後,我們來比賽。

1、生練讀。

師:時間到,誰敢來讀?要求:讀的時候,吐字清晰,聲音響亮。

2、指名讀。

3、生評議(是否流利上去評)

(指後進生朗讀,讀得不太好的由中等幫忙,如還讀不好的,可由優等生進行範讀)

4、如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確實讀不好的,教師可範讀。

四、第三次“先學後教”(再讀課文,分段)

師:課文大家讀得很棒,現在請給課文分段,並寫出段意。4分鐘後我們來交流。

生自學,師巡視。

同桌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

全文可分爲五段:

第一段:(1)寫作者初見草原的美麗景色。

第二段:(2)寫蒙古族人民迎接遠客的情景。

第三段:(3)寫在蒙古包外主客相見的情景。

第四段:(4)寫在蒙古包內主人的盛情款待。

第五段:(5)寫主客聯歡和話別。

五、第四次“先學後教”(寫字)

師:課文段落分好了,現在我們來比記生字,看誰記得最快。

1、請大家自由記生字,3分鐘後提寫詞語。

2、師提寫,指兩名後進生上臺寫。

3、生對改、訂正。

六、當堂訓練(作業)

課後生字2..2.2寫在作業本上。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並感受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

【教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板題示標

師:同學們,這堂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課《草原》(板題),請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示

標),我請一位同學站起來爲大家朗讀一遍。(指名讀)

二、第一次“先學後教”(讀課文,思考問題)

自學指導(一)

師:爲了讓大家更好地達到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請看老師爲大家準備的自學指導(出示)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

內蒙古大草原的自然景色和民族風情是怎樣的?

(5分鐘後比誰回答得好)

1、生開始自學,師巡視。

師:時間到,找到答案的同學請舉手。

2、指名回答,不完整可補充。

自然景色:“羊羣……流入雲際。”

師:你回答得很好,從這段的描寫中可以看出草原的自然風景怎麼樣?(很美),師板書:風景美。這麼美的景色大家想不想欣賞一下?請看老師爲大家準備的圖片。(出示課件)欣賞完草原的自然風光,相信你們對草原的美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了,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練讀第一自然段,2分鐘後比一比誰讀得好。

3、生自由練讀。

4、師:時間到,誰願意爲大家展示一下?

5、(指名讀,生評價)

師:欣賞過草原的美景後,誰來說說那的民族風情又是怎樣的?

(指名說,不完整可補充)

從同學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那的民族風情也很美,(板書人情美)

三、第二次“先學後教”?(再課文,思考問題)

自學指導(二)

師:美麗的草原不僅景美,風土人情也美,可更美的是我們蒙漢一家的情誼,請看老師爲大家準備的自學指導(二)(出示):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

(3分鐘後比誰回答得好。)

1、生自學,師巡視。

2、師:時間到,誰願意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指名說)

3、師:你們可真棒,說得都不錯。這句話就是--(出示課件,公佈答案)

蒙漢人民的情誼深厚,怎麼忍心馬上分別呢?指導夕陽西下,人們還在這

標),我請一位同學站起來爲大家朗讀一遍。(指名讀)

二、第一次“先學後教”(讀課文,思考問題)

自學指導(一)

師:爲了讓大家更好地達到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請看老師爲大家準備的自學指導(出示)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

內蒙古大草原的自然景色和民族風情是怎樣的?

(5分鐘後比誰回答得好)

1、生開始自學,師巡視。

師:時間到,找到答案的同學請舉手。

2、指名回答,不完整可補充。

自然景色:“羊羣……流入雲際。”

師:你回答得很好,從這段的描寫中可以看出草原的自然風景怎麼樣?(很美),師板書:風景美。這麼美的景色大家想不想欣賞一下?請看老師爲大家準備的圖片。(出示課件)欣賞完草原的自然風光,相信你們對草原的美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了,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練讀第一自然段,2分鐘後比一比誰讀得好。

3、生自由練讀。

4、師:時間到,誰願意爲大家展示一下?

5、(指名讀,生評價)

師:欣賞過草原的美景後,誰來說說那的民族風情又是怎樣的?

(指名說,不完整可補充)

從同學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那的民族風情也很美,(板書人情美)

三、第二次“先學後教”?(再課文,思考問題)

自學指導(二)

師:美麗的草原不僅景美,風土人情也美,可更美的是我們蒙漢一家的情誼,請看老師爲大家準備的自學指導(二)(出示):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

(3分鐘後比誰回答得好。)

1、生自學,師巡視。

2、師:時間到,誰願意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指名說)

3、師:你們可真棒,說得都不錯。這句話就是--(出示課件,公佈答案)

蒙漢人民的情誼深厚,怎麼忍心馬上分別呢?指導夕陽西下,人們還在這

遠的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互相傾訴着惜別之情。

四、第三次“先學後教”(背誦第一自然段)

師:草原美麗的地方太多了,清晰地空氣,明朗的天空,碧綠的小丘,明鏡似的小河……那裏真是景美、人美、情也深啊!讓我們趕快把這美麗的地方印在自己的腦海裏,背誦第一自然段,5分鐘後比誰背的流利。

1、生自由背誦

2、師檢查背誦情況。

五、板書設計

1、??草原

自然風情????????????民族風情

蒙漢一家親

[《草原》教學設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篇七:《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學情分析

1.教師主觀分析:課文在選入教材時已經對故事進行了處理,是文章更加通俗化孩子們基本可以讀通讀懂。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五年級的孩子要真正透過文字來看清人物的性格特點,清清楚楚地明白事情的前因後果並不容易。而如果不幫助孩子通過此關,孩子的閱讀就會僅僅停留在較淺的層面,興趣也會隨之降低,這就無法達到教材的編寫意圖,弘揚民主文化,所本節課要解決的重點就是:抓住重點語句感悟人物形象,從而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3.學生認知障礙點分析:對重點語句的理解,感悟人物形象。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都督、推卻、遲延、探聽、私自、調度、水寨、擂鼓、吶喊、支援、丞相、軍令狀、自有妙用、神機妙算”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形象,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分角色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過程與方法:

1.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

2.讀、演、議結合,深化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2.????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解題質疑。

1、我們國家有着燦爛的歷史文化,我國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們的主人公分別是誰?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學習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草船借箭(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或想法嗎?(學生質疑,對於學生提的有價值的問題請學生書寫在黑板上。如:(1)誰用草船向誰借箭?(2)爲什麼要借箭?(3)怎樣借箭?)

二、自由閱讀,相互討論。

1、學生帶着問題自由閱讀,提出閱讀要求。

(1)做到“四不”:不錯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讀破格句。

(2)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3)讀到有疑問的地方多讀幾遍。

2、四人小組交流剛纔所提的問題,對於無法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小組所提的問題。

三、讀課文,講故事。

學生再讀課文,做到能簡單的講述這個故事。(意在使學生弄懂故事的前因後果。)

四、快速閱讀課文,找出關鍵的詞語。

通過研究學習,你認爲課文中的哪個詞語最有研究價值?(神機妙算)

五、精讀課文,理解神機妙算。

1、要求學生劃出能表現諸葛亮到底神在哪裏?妙在何處?

2、討論交流。

知天文

出示“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小黑板)

(1)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怎樣的心情?(吃驚)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暗自高興,因爲這場大霧是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2)你從哪裏看出這場大霧是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出示“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時候,諸葛亮祕密把魯肅請到船裏。”(學生自由讀,在讀中體會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3)老師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羅嗦,前幾天不是沒有動靜嗎?沒動靜有什麼好寫,完全可以改成這樣: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的把魯肅請到船裏。這樣寫即清楚有簡練。行嗎?好嗎?爲什麼?(組織討論,體會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神機妙算。)

(4)怪不得周瑜長嘆道:“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比不過他。”

懂地理、巧安排

(1)劃出諸葛亮的借箭的路線圖,並上黑板來擺一擺,說說理由。

出示“天還沒有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出示“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頭,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2)討論諸葛亮爲什麼要先船頭朝西,船尾朝東,再船頭朝東,船尾朝西。(讀句子,體會諸葛亮的考慮周密,算準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識人心

識曹操

出示:諸葛亮笑着說:“霧這麼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靠近。”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他在笑誰?這是一種怎樣的笑?(笑自己的神機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這是自信的笑,勝利的笑;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幽默的笑,寬厚的笑。)

識魯肅

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殺機,魯肅又是周瑜的心腹,爲何還要請魯肅幫忙?他不怕魯肅向周瑜告密嗎?請同學們仔細的討論一下。

六、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特徵。

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幹。而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幹,想設計陷害他。課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對白,老師讀提示語,一、二組同學讀周瑜的話,三、四組同學讀諸葛亮的話,體會一下從他們的對話中你還可以看出諸葛亮和周瑜分別是個怎樣的人。(讀後討論)

七、總結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寬宏大度、謙虛禮讓的大將風度。使得氣量狹窄、妒才忌能、才氣輸諸葛亮一籌的周瑜不得不歎服。(出示: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板書設計

11?草船借箭

作業或預習

課前預習

讀《三國演義》第42回至第46回。想一想:

1.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形勢是怎樣的?

2.周瑜爲什麼妒忌諸葛亮?他說過哪些要加害諸葛亮的話?

3.草船借箭是在什麼季節進行的?經過是怎樣的?(季節對於草船借箭成功與否至關重要。)

自我評價

本課教學設計按照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做到了學情分析具體到位,目標的擬定體現了三維原則,教學流程清晰,層層緊扣,突出了重點,能突破難點,板書設計簡潔明瞭突出了任務特點。

組長評議或同行評議(可選多人):

本案以“大語文”觀爲指導,把課堂閱讀與課外閱讀(《三國演義》第42至第46回)結合起來,實行“大閱讀”策略,是很有教學價值的設計。這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草船借箭》的理解,而且從根本上激發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愛好,開拓了閱讀視界,使他們終身獲益。

評議一單位:????????姓名:林黎???日期:2014年6月20日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篇八: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橋教學設計

(一)檢查初讀效果,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全文,瞭解文章主要內容。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填空。

本文寫( )在山洪暴發的黎明,指揮一百多村民通過小橋撤退,最後和兒子( )了。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體會洪水的肆虐和人們的慌亂。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中相關片段(1—6自然段)

2.師生合作朗讀,再次感受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1)出示課文第一部分文字,用不同顏色標出描寫洪水和人們慌亂的句子。

(2)師生合作,老師朗讀環境描寫內容,學生朗讀人們的慌亂。

3.理解關於橋的句子,再次感受洪水的肆虐和人們的慌亂。

(1)出示句子: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思考:文章中還有哪些句子也描寫了人們的這種狀態?

(2)彙報交流,出示相似表達的另外兩個詞句。

(3)討論交流產生如此狀況的原因,朗讀描寫山洪暴發的句子。

(4)重組課文,師生再次合作朗讀。

師: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生:人們你擁我擠地向那木橋擁去。

師: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生:人們瘋了似的地向那木橋擁去。

師: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生: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體會村支書的先人後己。

1.師生合作朗讀第二部分,感受故事的發展過程。

(1)出示7—13自然段,學生自由朗讀。

(2)師生合作朗讀:教師讀描寫羣衆的句子,學生讀描寫老漢的句子。

生:木橋前,沒腿深的水裏,站着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生: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師:人們停住腳,望着老漢。

生: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師:有人喊了一聲:“黨員也是人。”

生:老漢冷冷地說:“可以退黨,到我這兒報名。”

師:竟沒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隊,依次從老漢身邊奔上木橋。

2.理解關於橋的句子,感受村支書先人後己的品質。

(1)出示句子: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隊,依次從老漢身邊奔上木橋。

提出問題,根據課文回答:

問題:“依次”是什麼意思?人們一開始是依次上橋嗎?

問題:老漢如何讓人們從“亂哄哄”變成“依次”的?

(2)師生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

師:老漢是這樣要求一百多人依次過橋的:羣衆──黨員──老漢。

討論:老漢有機會先過橋嗎?不過橋意味着什麼後果?

問題:老漢有機會先過橋,但他不過,而是組織別人先過,這樣的行爲叫什麼?

(3)再次與學生角色對話。

(四)指導朗讀課文第三部分,體會老漢的捨己爲人。

1.學生齊讀課文中相關片段(14—23自然段)。

2.師生合作朗讀。

生: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着人們的腰。

師: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師:小夥子瞪了老漢一眼,站到了後面。

生: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地呻吟。

生: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

師:最後,只剩下了他和小夥子。

師:小夥子推了老漢一把,說:“你先走。”

師: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夥子推上了木橋。

生:突然,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

師:小夥子被洪水吞沒了。

師:老漢似乎要喊什麼,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

生: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3.理解關於橋的句子,感受村支書捨己爲人的品質。

(1)出示句子: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

提出問題,根據課文回答:

問題:橋塌造成什麼結果?

問題:小夥子有機會先過橋嗎?

(2)體會老漢的捨己爲人。

討論:過橋的順序實際上變成怎樣?(村民──黨員──兒子──老漢)老漢把生的希望讓給他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和兒子,這已不僅僅是先人後己,更是——捨己爲人。

(3)師生分角色朗讀,體會父子之間的愛。

“你先走。”

“少廢話,快走。”

……

突然,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

小夥子被洪水吞沒了。

老漢似乎要喊什麼,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指導學習課文第四部分,理解課題的含義。

1.師配樂誦讀:

五天以後,洪水退了。

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着,來這裏祭奠。

她來祭奠兩個人。

她丈夫和她兒子。

2.理解課題“橋”的含義。

(1)討論:課文主要寫的是老漢,課題卻用橋,你怎麼理解?

(2)彙報交流。

3.拓展寫話。

理解題目,昇華情感

1、師:同學們,這是一座普通的橋嗎?這是一座怎樣的橋?

2、師:這是一座生命之橋!是老漢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的永不坍塌的橋!是人們心中的橋!老漢又是一座山,是羣衆的靠山,父愛如山!

佈置作業,延伸情感

師:利用信息技術課,在網上搜索一幅抗震救災的感人畫面,用學到的表達方式寫一個故事。

篇九: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橋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橋教學設計篇一

一、揭示課題,談話導入,激發學趣。

1、板書課題:橋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請大家齊讀課題。

2、談話導入,激發學趣。

在平時的閱讀學習中,同學們也學過不少有關“橋”的文章,這些文章的題目是什麼?都寫了些什麼內容?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

3、過渡:我們今天這篇課文寫的又是什麼內容呢?大家想知道嗎?

二、公開內容,簡述程序,明確任務。

剛纔,同學們快速瀏覽了這篇課文的內容,本節課的學習,我們重點有兩項目標:

1、讀好課文;瞭解並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完成課後第二題:課文中的老漢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三、初讀課文,讀通課文,瞭解大意。

1、明確任務,自主解決。

我們先共同完成本節課的第一目標,讀好課文;瞭解並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先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的時候,給課文標上小節號。讀好後再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怎樣一件事?

讀書指導:

“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只是讀書最基本的要求,對於讀書,我們的先輩早就給我們總結出了比較好的讀書方法,古人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依據我個人的經驗和理解,用現在的話來說,大概是這樣幾句話(出示:眼中有文、腦中有形、心中有情、口中有聲),這幾點大家能做到嗎?

再讓學生練讀。

對照任務、相互交流。

大家是不是能做到老師剛纔提到的要求呢?老師先想檢查一下簡單的,看看課文的生字詞語,你們能不能讀準。

⑴檢查生字詞語的認讀情況。

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當、跌跌撞撞

⑵指名分小節讀課文。

1—3節、4—7節、8—13節、14—16節、17—23節、24—27節

課文的小節比較多,爲了讀書方便,我們按照屏幕上出示的小節來讀。每位同學讀完後,對照我們剛纔提出的四句話的標準,我們一起用“優、良、中”來給他做個簡單的評價好不好?

學生讀課文,師生評價。

⑶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

誰能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怎樣一件事?

提示:什麼時間+什麼地方+誰+在怎樣的情況下+做了什麼+結果怎樣。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黎明時分,在一個小山村裏,一位老村黨支部書記在山洪暴發、村民們慌張逃命的情況下,沉着地指揮村民渡過木橋,自己和兒子被洪水淹沒的事情。)

老師進行方法提示:

四、再讀課文,走進文本,感知人物。

1、談話導入所學的問題。

我們圓滿地完成了第一個任務,現在老師和大家共同完成本節課的第二個任務:

請同學們用心地讀課文,邊讀邊展開想象邊思考:你覺得文中的老漢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讀書思考的時候注意在文中做好批註。大家可用3分鐘的時間自己先獨立思考,再用3分鐘的時間和周圍的同學討論交流。

2、學生讀書思考,老師巡視指導。

3、組織交流。

通過剛纔的讀書思考,你覺得的文中的老漢是個怎樣的人?

學生交流,老師板書:舍已爲人、沉着冷靜、威信極高

現在,讓我們一起再次走進課文,走進這位可敬的老漢,老漢是個舍已爲人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抓住重點句子、詞語引導學生體會老漢的品質,同時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指導。)

〖木橋前,沒腿深的水裏,站着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小夥子瞪了老漢一眼,站到了後面。〗

〖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最後,只剩下了他和小夥子。

小夥子推了老漢一把,說:“你先走。”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

突然,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小夥子被洪水吞沒了。

老漢似乎要喊什麼,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木橋轟地一聲塌了,“老漢似乎要喊什麼”,如果他能喊出來,他會喊什麼呢?(你不愧是我的兒子。好樣的,兒子。誰讓你是我老漢的兒子呢。兒子,我對不起你。)

(在生與死的選擇面前,在黨員和羣衆之間,老漢毫不猶豫地讓黨員站在最後,把生的希望讓給羣衆。在親人和別鄉親之間,老漢毫不猶豫地從隊伍中揪出自己的兒子, 把生的希望讓了鄉親。在自己和兒子之間,老漢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兒子推上木橋,在最後的關頭,他想把最後活着希望留給自己的親兒子。他就是這樣一個一心爲別人着想,唯一沒有想到自己的人。)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下面請同學們帶着對老漢的崇敬之情,有感情地把整篇課文讀一遍。

五、全課小結,指導書寫,佈置作業。

1、全課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老師和大家一起認識了一位沉着冷靜、威望極高、舍已爲人的老漢。下節課請你們老師帶着你們學習課文,從字裏行間感受老漢的沉着冷靜和極高威望。

2、指導書寫:今天這節課就學到這裏,書後有14個要求會寫生字,大家在書寫的時候要注意這些字的間架結構,把字寫得工整、美觀。

3、課後作業:課後,請大家完成這幾項作業:

⑴書寫課後的生字所組成的詞語。

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⑶預習課後練習第三題,想一想,文章在表達上有哪些特點?

篇十: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白楊》教學設計

華罡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作家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後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並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爲邊疆建設者的心願。在作者的描寫和敘述中,沒有直接歌頌這些無私奉獻的建設者,而是將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楊與紮根邊疆的建設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車窗外的白楊──於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親眼中的白楊──不擇環境,不懼災害,茁壯成長;父親心中的白楊──就是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邊疆建設者的化身。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有愛國之情,只要稍加引導就能讓大家對西部充滿熱情。五年級的學生已有預習能力,在課堂上讓同學們積極提出不懂的問題,更深入的瞭解本文。在五年級上冊時同學們學過《落花生》一文對偷物喻人有初步的認知,所以我準備在教《白楊》的借物喻人時由《落花生》引入,讓學生更快的理借物喻人的特點。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方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2、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3、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體會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後一段:

爸爸看見幾棵小白楊迎着風沙成長起來,嘴角浮起微笑,實際上是爲建設邊疆後繼有人而感到欣慰。

教學準備:

白楊、戈壁灘的圖片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1、今天,我們來學習當代作家袁鷹的文章《白楊》。

板書課題:

白楊2、看插圖,認識白楊樹。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藉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讀課文:

⑴聯繫課文中語句,想想大戈壁是什麼樣子的。

⑵把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劃下來,想想這些的意思

3、檢查自學情況:

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標點自然段。

注意:

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字音易錯的:清晰。

字形易錯的:x疆。“疆”字不要丟“土”,與“僵”區別。

三、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大戈壁是什麼樣子的?

荒涼、寸草不生、貧瘠……

2、讀一讀你剛纔所劃的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想想其中的含義:

⑴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說說從字面上體會到白楊的生長環境十分的惡劣,感受到白楊十分的堅強就可以了。

⑵朗讀:

大戈壁這麼荒涼,環境這麼惡劣,白楊卻長得那麼高大挺秀,像衛士一樣守衛着鐵路。讀到這裏,你覺得白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

(讚美、驕傲的語氣。)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爸爸的話。

四、再次朗讀,深入體會

找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新課

爸爸僅僅是在讚揚白楊嗎?他的話中似乎還有更深的含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研究吧。

二、品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輕輕閉上眼睛聽錄音,看看在腦海中浮現了什麼樣的畫面。

板書並理解:高大挺秀

2、爲什麼會感受到白楊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涼,寸草不生,而白楊在那裏是如此的挺拔,在滿眼沒有綠意的戈壁上,白楊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楊,有什麼感受?引讀第一段。

(體會“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當哥哥和妹妹在議論白楊時,什麼問題使爸爸變得嚴肅起來(默讀4~13節)?

三、理解研讀,深悟課文

1、找到爸爸說的話,弄清有幾句,並想想這幾句概括了白楊的什麼特點,請一名學生朗讀並一同歸納,板書:

枝幹挺直

白楊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長

堅強

2、默讀:

把表現白楊生命力強的詞語勾劃出來,理解這三句話怎麼表現白楊生命力頑強的。

3、有感情地朗讀,注意體會重點詞語的感情。

4、體會句羣關係,重點讀第三句。

5、換人稱讀:

用爸爸的話來讚美白楊。把“它”換作“你”。

6、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把16和14節對比着默讀,爸爸要表達什麼呢?他和白楊之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呢?

服從需要、紮根邊疆、無私奉獻。

7、默讀最後一段話,想想爸爸爲什麼開始沉默,後來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實現嗎?爲什麼?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楊一樣適應那裏的艱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楊一樣很頑強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

四、縱覽全文,體會中心

1、我們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楊的品質,那麼現在你體會到了什麼呢?

⑴爸爸不只是介紹白楊,讚美白楊,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願,就是像白楊那樣,服從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作無私的奉獻。

⑵爸爸的心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們一樣爲邊疆出力,一樣建設邊疆。

⑶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楊一樣頑強,不怕困難。

⑷……

2、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重點句子。

五、拓展練習

1、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閱讀鏈接《帳篷》。

3、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寫幾句話,誇誇像課文中的爸爸一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者。

作業設計

一、連線。

老黃牛 ? 堅強,有個性

梅花 ?出污泥而不染

康乃馨 ?默默付出的人

蓮花 ?象徵母愛

二、寫出下列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方法。

1、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了白楊樹嗎?不是的。 ( )

2、難道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 )

3、白楊樹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

4、媽媽對小紅說:趕緊學習去! ( )

三、給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適的標點符號。

1、哥哥還不滿足( )爲什麼它這麼直( )長得這麼大( )

2、( )爸爸( )大孩子搖着他的腿( )你看那樹多高( )

3、現在呢( )孩子們多了一點知識( )在通向新疆的路上( )有許許多多白楊樹( )這兒需要它們( )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 )

四、在下面括號內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

1、( )人類大量砍伐樹木,( )會破壞地球的生態環境。

2、( )天氣有多麼炎熱( ),他( )堅持把戶外的工作做完。

3、( )邊疆的工作環境有多艱苦,爸爸( )要帶孩子來到這裏接受鍛鍊。

4、( )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我們不能浪費時間。

五、按要求改寫句子。

1、擴句

⑴大雁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空氣清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縮句

⑴爸爸微笑着撫摸孩子們的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許許多多的白楊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鐵路沿線上的一棵棵白楊樹高大、筆直、茂盛。

改爲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

改成陳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小練筆。

要求:寫幾句話,讚揚像課文中的爸爸那樣的祖國建設者和保衛者,可以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關聯詞語。

板書設計

戈壁灘上的白楊 渾黃一體 高大挺秀 借物

爸爸心中的白楊 不擇環境 堅強

白楊 爸爸眼中的白楊 直 高

服從需要, 紮根邊疆 喻人

教學反思

在閱讀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首先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行文線索。可讓學生默讀課文,說說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並畫一畫文中直接描寫和談論白楊的句子,知道作者以白楊爲線索,從開始西行列車上看見窗外的白楊,到討論白楊的特點和爸爸借白楊言志,最後畫面又回到窗外的白楊。從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並初步感知白楊的象徵意義。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白楊》教學設計]

篇十一:《打電話》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教材簡解】

《打電話》這篇課文是一段惹人發笑、發人深省的相聲。它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年輕人在公用電話亭打電話。本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卻囉裏囉唆聊了老半天,浪費了別人不少時間。相聲採用誇張的手法,對那些時間觀念不強、廢話連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給予了辛辣絕妙的諷刺。

【教學重點】理解主要內容,學說相聲,瞭解相聲的語言特點。

【教學目標】

1.瞭解文章大意,學說相聲。

2.抓住典型語句,體會相聲語言的藝術特點。

3.認識到說話要簡明扼要、不說廢話的重要意義。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幻燈片出示下列兩組成語,讓學生朗讀。

囉裏囉唆?廢話連篇?拐彎抹角?婆婆媽媽?寡淡無味

簡明扼要?斟字酌句?直截了當?言簡意賅?風趣幽默

師:讀了這兩組成語,你有什麼發現?如果有人和你談話,你喜歡怎樣的表達?爲什麼?

2.師:看來,說話得講究藝術。透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好幾個有趣的人物。楊氏之子的風趣幽默,晏子的能言善辯,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來學習新課文--《打電話》,再次感受語言的獨特魅力。板書課題:打電話。

二、檢查預習,瞭解相聲

1.師:讀過課文了嗎?文章裏出現了幾個不太常見的詞語,你會讀嗎?

嗞嗞?呃?耗子?囉唆?嘚兒啷?甭

師:“嗞嗞”是象聲詞,“呃”是語氣詞,“耗子”是什麼意思?

師:“甭”這個字最有意思,是個會意字。看到它。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嗎?

2.師:老師也讀了這篇課文,覺得它有點怪,跟我們以前的課文不一樣!不知道你發現了沒有?

生:都是人物對話!文章的內容是一段相聲。

3.師:聽過相聲嗎?聽過誰說的相聲?對於相聲這一種有趣的表演藝術,你有哪些瞭解呢?

師:相聲是說唱藝術之一,起源於北京,流行全國各地。相聲是語言的藝術,更是幽默的藝術,運用說、學、逗、唱的技巧,逗觀衆開心,留給人們思考。從形式上看,相聲可分爲三種:一個人說的叫單口相聲,倆人的叫對口相聲,三人以及三人以上的叫羣口相聲。《打電話》就是一段對口相聲。

4.師:這樣的課文,老師以前從沒上過,真有點犯難。請同學們給老師出點主意,我們該怎樣學習這篇課文?

生熟讀課文,練習說相聲。

師:要說好相聲,得熟悉劇本,知道這段相聲講了一件什麼事情?相聲裏有幾個人?各自有什麼特點?說話的時候是什麼語氣?什麼表情?這樣才能表演得到位。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段相聲的大意。

三、瀏覽課文,概括大意

1.師:請同學們瀏覽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究竟寫了什麼內容?

2.師:這段相聲講了一件什麼事?

生:一青年人打電話約他的未婚妻看戲,半分鐘就可以講明白的事,他卻用了兩個多小時。

師板書:半分鐘??2個多小時。

【設計意圖:文章的內容比較簡單,採用瀏覽的方式大大節約了教學時間。教師的板書簡潔卻並不簡單,可以誘發學生的思考。】

四、批註重點,體會幽默

1.師:這青年人究竟怎麼打電話的?他說話有什麼特點?老師從課文中找到了兩處,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幻燈片出示:

(1)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勁猜。呃,猜不着我告訴你。我姓囉,我叫囉唆。

(2)甲:對,是我,我找小王講話,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師:再來看看,老師是怎麼做批註的?對於第一句話,老師認爲他是在兜圈子,直接告訴人家自己是誰不就可以了嗎?何必讓別人去猜第二句,老師在後面寫上了四個字--“畫蛇添足”,誰不知道未婚妻是女的呀!

2.師:請大家細讀課文,把你印象最深、最有意思的話畫下來,學着老師的樣子,在後面做上簡要的批註。

3.師:剛纔老師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許多同學都找到了非常有意思的句子,並寫上了自己的體會。誰來把比的閱讀收穫和大家分享一下?

預設如下,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做相應調整。

①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麼事嗎?學習嗎?不學習呀。開會嗎?不開會。(重複別人的話)

②甲:太好了。我請你聽戲好不好?票都買好了。長安大戲院,樓下十排三號五號,咱倆挨着。票價八毛一張的,我買了兩張,一塊六,我給了他五塊,他找了我三塊四。(囉裏囉唆)

③甲:不着了,我告訴你,歌劇,《劉三姐》,沒看過吧?看看吧,好極了。腔美着呢,其中有一段我可喜歡了,就那段,小王,你現在不是沒事嘛,你拿着電話,你注意,我給你學一學。你們幾位等一會兒。小王,我現在開始學:唱山歌來……(婆婆媽媽)

④甲:沒聽見?還沒吃飯呀?我給你準備吧。我買十二塊餅乾,我吃四塊,給你留八塊。(沒話找話)

⑤甲:長安大劇院,從你家出來,坐六路公共汽車,往前坐三站,車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廢話連篇)

4.師:你覺得這個打電話的年輕人怎樣?你平時這樣打過電話嗎?

生:這個人時間觀念不強、說話囉裏囉唆、廢話連篇。

師:他是在自己家煲電話粥嗎?如果你是急着要打電話的人,你會怎麼想?怎麼說?

五、學說相聲,感受樂趣

1.師:相聲是用來表演的!如果我們像平時朗讀課文那樣讀出來,就沒有什麼味道了。下面,老師找兩位同學,來表演其中一小段。

師:他們倆說得怎麼樣?優點是什麼?還有什麼不足的地方?

2.師:下面,我們來聽聽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表演的相聲選段。大家一邊聽一邊思考:人家爲什麼能表演得那麼有意思?播放原相聲選段。

3.師:剛纔,我們聽了大師的相聲,你們從中學到了什麼?我們應該怎麼說相聲?

師:(待學生髮言後進行概括)說相聲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①吐字清晰,讓觀衆聽明白;

②輕鬆自然,適當添加“嗯”“噢”“啊”等語氣詞;

③適當使用兒化音,使之口語化,京味化;

④語氣要誇張幽默,要有感染力。

4.師:下面,老師給大家示範一下,同學們聽聽老師說得怎麼樣?

幻燈片出示下面兩個句子,教師表演: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麼事(兒)嗎?學習嗎?(噢)不學習呀。開會嗎?……不開會。

甲:嗯,京戲?不--對。嗯,評戲?不--對。越劇?哎!

5.師:明白了怎麼說相聲,相信大家能說得更好了。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片段,同桌之間相互配合,說一段相聲。待會兒,老師將選擇表現優秀的同學表演給大家聽。

6.優秀學生展示,組織學生進行評價。

六、總結特點,拓展延伸

1.師:本節課文,我們認識了一門新的語言藝術--相聲,並學習表演了一段相聲。讓我們想一想:相聲的語言有什麼特點?

生:要通俗,語言要口語化,讓大家聽得懂。

生:要高雅,要有教育意義,能留給人思考。

生:要幽默,聽之讓人發笑,思之回味無窮。

2.師:有名的相聲藝術家很多,經典的相聲劇也不少。課後,請同學們蒐集有趣的相聲說一說,還可以自己嘗試着寫相聲劇本。

[《打電話》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篇十二:《白楊》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教材簡析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在通往新疆大戈壁的列車上,一位父親與他的孩子們的對話,父親望着窗外的白楊,藉助白楊,熱情謳歌了祖國邊疆的建設者們,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服從祖國的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具有無私的奉獻精神。這篇文章首先從孩子們對白楊樹的爭論開始,引出爸爸對白楊樹特點的介紹,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後爸爸藉助白楊表明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同時也希望他的孩子們能夠成爲祖國邊疆的建設者。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讚頌邊疆建設者的;三是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設計理念

整篇文章清新流暢自然,行文之中人物描寫非常傳神,語言描寫及神態的刻畫,符合人物的特點,在心理描寫上則非常含蓄,沒有過多直接的敘述,而是以神傳情,意境深遠,通過神態的變化來體現感情的波瀾。教學中,在把握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同時,體會在作者的描寫和敘述中的特點。並理解託物言志、借物抒情、意寓含蓄、心境悠遠的人物展現方法。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教學難點

1.體會文章的寫法,感悟白楊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2.體會父親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情懷。

教學準備

1.課前要求同學們蒐集有關西部建設的資料;瞭解戈壁的特點;白楊樹的生長特點。

2.教師爲同學們準備一些相關的影視資料、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趣引題

出示矛盾《白楊禮讚》中的一段描寫白楊的話。

師:同學們,前兩天我讀到一篇很美的散文,就趕緊記下來了,這會讀給大家聽聽。

學生看短文,老師朗誦。

師:聽了這段描寫,你有什麼感受?

生談感受。

師:這段話就是出自文學家矛盾的《白楊禮讚》,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篇陶鑄先生的《白楊》。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學習生字生詞

1.檢查預習生字詞情況:

出示詞語:清晰???新疆???陷入

這組詞你覺得該注意什麼?課件(易寫錯的地方變色)

戈壁???茫茫???渾黃一體

讀了這組詞你腦海中浮現出怎樣的情景?

高大挺秀???堅強???生根發芽

看到這幾個詞你又想到什麼?

2.快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哪些內容?

三、細讀品味?瞭解白楊的特點

1瀏覽課文,找出介紹白楊樹特點的句子。

(1)每隔幾分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

(2)“你看那樹多高!”

(3)“你看它多直!”

(4)“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遭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2體會特點。

(1)出示:每隔幾分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

師:自己讀讀這句,白楊樹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生談印象,高大挺秀。

(3)怎麼理解的“高大挺秀”?換成“高大挺拔”行嗎?(出示對比句)

每隔幾分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

每隔幾分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拔的身影。

(4)爲什麼在這用“高大挺秀”,究竟秀美在哪?

(出示第一段)感受白楊樹生長的環境。

理解感悟秀美體現在:自身--高大挺拔,生命力強。

環境中--於茫茫戈壁更襯托它的美

(5)感悟朗讀。

(6)體會爸爸說的話。(出示)

第一句:體會白楊直,高大。

第二句:抓住“哪兒……哪兒”體會白楊樹生命力強。

(1)想象一下可能有哪些地方需要它?學生想象

(2)出示:

陽光明媚的學校需要它,它就在學校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

(?????????)的戈壁灘需要它,它就在戈壁灘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

(?????????????)需要它,它就在(????)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

第三句:從“不管……不管……總”體會白楊堅強不屈。

(1)對比讀,體會出什麼?

“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遭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遇到風沙還是雨雪,遭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2)暴雨傾瀉時,白楊_______________

烈日曝曬時,白楊_______________

天災蟲害侵襲時,白楊_______________

(3)此時你最想對白楊樹說點什麼?生談。把你想說的告訴它吧,指導朗讀。

四、體會神態變化,感悟心聲

(1)爸爸僅僅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嗎?他要表白自己怎樣的心呢?學習第13?至15?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聲。

通過三個“只知道”體會爸爸看見戈壁灘上高大的白楊樹,觸景生情,以白楊自勉,是託物言志,勉勵自己要向白楊樹一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不軟弱,也不動搖。

出示: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

可是他們不知道--

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

可是他們不知道--

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可是他們不知道--

他們不知道,同學們知道嗎?

學生通過理解,體會爸爸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心願。

(結合背景資料,體會當時新疆條件艱苦,邊疆建設者的偉大)

五、再現希望,體會寫法

1.學習本文的最後一自然段

師:細心的同學會發現,爸爸的神態還發生變化了呢?

(出示最後一段)“爸爸摟着孩子,望着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爲他看見火車前進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的身邊,幾棵小樹正在迎風成長起來”

2.師:爸爸又陷入沉思,此時他可能會想什麼呢?

3.師:他的嘴角爲什麼又會浮起一絲微笑呢?

4.理解最後一句含義深刻的句子。

(1)高大的白楊指爸爸自己,身邊的幾棵小樹即指他的孩子們。

(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紮根邊疆,成爲邊疆的建設者。邊疆建設後繼有人,爸爸欣慰的笑了。

(3)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新疆有了巨大變化,現在也是一片繁華景象。(出示圖片,感受新疆的變化)

六、總結課文,昇華中心

師:看來,爸爸不只是介紹白楊,讚美白楊,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願,就是像白楊那樣,服從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做無私的奉獻。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通過寫爸爸介紹白楊樹的特點,表達爸爸要像白楊樹一樣堅強,要和自己的兒女一起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心願,這樣的寫法就叫做借物喻人,託物言志。

拓展延伸推薦閱讀篇目,如,茅盾的《白楊禮讚》,楊朔的《荔枝蜜》,陶鑄的《松樹的風格》等文章,讓學生在課下閱讀,進一步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白楊》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篇十三:人教版國小五年級美術下冊教學設計

《電腦美術》

【教學目標】

1、瞭解畫圖程序編輯菜單下“複製、粘貼、旋轉、翻轉”等圖標功能。

2、運用畫圖程序編輯菜單下“複製、粘貼、旋轉、翻轉”等功能創作設計美麗的花邊。

3、通過簡單的創意和操作,感受電腦美術課的樂趣。

【教學重點】

運用“複製、粘貼、旋轉、翻轉”等功能進行花邊圖案的設計與製作。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複製、粘貼、旋轉、翻轉”等功能創作設計美麗的花邊。

【教學準備】

教師:檢查電腦硬件設備,排除電腦故障,課件。

學生:教材。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組織學生有秩序地進入電腦室,並穩定好學生情緒準備上課。

二、欣賞導入

1、欣賞花邊電腦美術優秀作品

這些圖案有什麼特點?

(相同的紋樣進行有規律的重複排列,有秩序的美感。

2、生活中哪裏經常用到這些圖案。

三、觀察感悟

1、自學教材,瞭解繪製方法步驟圖:

方法一:

(1)用各種工具畫出自己需要的花樣。

(2)用“複製”和“粘貼”工具複製花樣,第二個花樣用“翻轉”工具水平翻轉。

(3)按自己需要的樣式一正一反排列成一條花邊。

思考:單獨紋樣是採用工具箱中的什麼工具製作出來的?

一個單獨紋樣如何變成一條漂亮的花邊圖案,它是採用什麼方法制作出來的?

方法二:

(1)用各種工具畫出自己需要的花樣。

(2)用“複製”和“粘貼”工具複製花樣。

(3)按自己需要的樣式順序排列成一條花邊。

2、教師演示“複製、粘貼、翻轉”操作要點。

3、欣賞學生作品

說說他們是用什麼工具完成的?

4、欣賞中國傳統吉祥圖案

想想看,這些圖案能用什麼工具快速表現出來?

四、探究體驗

作業:運用電腦中的複製和翻轉功能畫出漂亮的花邊。

設計步驟:

(1)畫一個單獨紋樣。

(2)複製、粘貼單獨紋樣。

(3)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排列組合。

五、作品展評

我設計的花邊運用了( )方法。

漂亮的花邊裝飾在( )地方。

六、拓展小結

利用所學知識設計桌布、手帕、窗簾圖案。

七、收拾與整理

指導學生按正確的步驟關閉電腦,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保持教室環境整潔。

篇十四:人教版國小五年級美術下冊教學設計

形的魅力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形狀是構成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狀的概念和形式,並學會應用各種形狀來組成藝術畫面。

2.通過學習活動,學生初步在學習中體會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嘗試自己動手,運用構成原理創造各種畫面。並從中體會到樂趣。

教學重點:

認識形狀的概念和形式

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各種造型組成畫面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1.欣賞各種平面形狀

師問:看了這些形狀,你們能給他們歸類嗎?爲什麼?

生答:略

2.導入課題:《形的魅力》

二.發展階段:

1.《形的魅力》的特點(學生討論找規律)

展示各種形狀。

師問:請找一找它們有什麼規律(學生討論)

生答:略

師小結:形是構成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點、線、形狀、色彩等)

2.形的分類(知識窗內容)

幾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橢圓形、多邊形等)自由形(隨手畫的形狀)

3.形的特點(外形和骨式的變化):

有規則--

無規則—

三.拓展階段:

1.怎樣運用各種形狀組成畫面(小組討論)。

師小結:首先要創造出各種形狀(剪出形狀)

2.製作步驟(教師示範)

四.學生作業:

1.作業要求:設計、製作一幅畫。

2.學生練習,

3.教師巡迴輔導。

五.作品展示:

1.小組單位展示、評述學生自己的作品。

2.學生代表向全班同

3.學展示並評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並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學延伸與拓展:

思考:用各種形狀還可以創造什麼作品或運用裝飾像框等方面。

篇十五:人教版國小五年級美術下冊教學設計

《旅遊節》

教學目標:

1、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學習,爲本小組將要設計的“旅遊節”定一個主題。根據主題,每個小組完成一組能夠反映當地風貌的“旅遊節”宣傳資料。

2、增進對當地風土人情的認識,從而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

3、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充分發揚團隊精神,增進同學間的友誼。

教學重、難點:

本地旅遊資源的表現(圖、文資料)。

製作旅遊宣傳海報或旅遊宣傳小冊子、設計當地旅遊線路圖。

教學準備:調查當地旅遊資源,收集當地地圖以及收集相應的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學習,爲本小組將要設計的“旅遊節”定一個主題。增進對當地風土人情的認識,從而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

2、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充分發揚團隊精神,增進同學間的友誼。

教學過程:

一、 引導階段:

欣賞教師提供的各類資料。各小組根據收集到的資料進行討論,爲本小組將要設計的旅遊節確定一個主題,以反映當地風貌〈桂林山水旅遊節、青海民族文化旅遊節、廈門旅遊節等〉,並交流。

二、發展階段:

(1)教師出示旅遊風景區圖片、旅遊線路圖、宣傳海報、宣傳小冊子等範例。讓學生通過觀察範例,瞭解各種創作手法,啓發學生創作思路。

(2)學生分小組討論本組作業的呈現方式,制定初步創作計劃。

(3)學生說說製作旅遊宣傳海報,或者設計當地旅遊線路圖的方法。

首先讓學生明確旅遊資源就其屬性可分爲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資源兩種。自然旅遊資源有山、水、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種自然風光。人文旅遊資源有各種民俗風情、文化遺蹟、工藝品等。

學生回答:旅遊線路圖可利用旅遊圖片、旅遊地圖繪製(圖、文資料介紹)。

旅遊圖片宣傳海報或旅遊宣傳小冊子可以根據當地特色內容來表現。特色景點、標誌、文字說明等內容來繪製。

(4)學生根據小組分工,進行設計旅遊線路圖。

提醒學生在設計之前,應注意按照既定方案進行創作。小組的風格相互協調。

三、學生製作,教師輔導:

旅遊宣傳海報或旅遊宣傳小冊子。

▲學生分小組,以一個城市的旅遊資源和當地特色來表現。

▲引導學生說說海報上的組成部分〈特色景點、旅遊圖片、簡易圖案、文字標題等〉。

▲學生完成練習,教師加強個別輔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根據主題,每個小組完成一組能夠反映當地風貌的“旅遊節”宣傳資料。增進對當地風土人情的認識,從而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充分發揚團隊精神,增進同學間的友誼。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說說課外你瞭解的各地風景

組內交流

班內交流

二、設計

說說你們小組的設計

全班交流

三、學生製作,教師輔導:

旅遊宣傳海報或旅遊宣傳小冊子。

學生分小組,以一個城市的旅遊資源和當地特色來表現。

引導學生說說海報上的組成部分〈

如:特色景點、旅遊圖片、簡易圖案、文字標題等。

學生完成練習,教師加強個別輔導。

四、作品展示:

師生評析作業:

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內容。相互瞭解不同地區的旅遊資源。

構圖、畫面表現旅遊景點突出、色彩搭配合理。

五、總結

教學後記:

篇十六:人教版國小五年級美術下冊教學設計

《舞臺佈景》

教學目標:

1、欣賞各種舞臺上的佈景,感受舞臺佈景對於劇情的重要性。

2、分工合作,製作一個舞臺佈景,充分發揚團隊精神,體驗合作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如何製作舞臺佈景。

教學準備:剪刀、膠水、雙面膠等製作工具,彩色紙、毛線等材料。不同類型的舞臺美術圖片,舞臺場景設計的草圖、舞臺表演幕後情況的圖片等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欣賞各種舞臺上的佈景,感受舞臺佈景對於劇情的重要性2、分工合作,製作一個舞臺佈景,充分發揚團隊精神,體驗合作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1教師引入:同學們,隨着我們國家走向了富強,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每天我們都可以欣賞到各種豐富多彩的舞臺表演藝術,你們看過什麼舞臺演出?哪一場演出你印象深刻?(學生回答交流)

教師小結:各種各樣的舞臺表演都屬於一門綜合藝術,我們一般把它稱爲舞臺美術。

2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舞臺美術設計》。

二、感受了解。

1爲什麼說舞臺美術是一種綜合的藝術?它綜合了哪些藝術手段與形式呢?可以給我們帶來怎樣的藝術享受?

2交流討論,教師概括、小結舞臺美術的特點與需要設計的內容,並以《報童》的舞臺美術設計做進一步的圖示說明。

三、學習舞臺美術佈景的設計。

(1)通過課件展示佈景設計的有關圖片,如西博會晚會、舞劇《大夢敦煌》等,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展開討論:這些佈景是以什麼作爲舞臺的主要形象的?爲什麼?在整體的設計上還考慮了哪些因素?

(2)小組討論、交流、彙報,教師總結主題形象在整體舞臺美術設計中的意義及其他需要考慮的諸多因素,如燈光、道具、天幕等。

(3)欣賞幾幅舞臺場景的設計草圖,強調草圖的基本設計要點,如要突出演出主題、選擇主題表達的形象、注意舞臺欣賞的視覺效果、說明性地大概畫出舞臺設計的基本效果等。

四、佈置作業,鼓勵設計。

自己選定一個課本劇或童話劇,然後用草圖的方式畫出舞臺美術的整體設計。也可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由一位同學畫出集體討論的大概設計意圖。

五、學生設計,教師巡迴指導。

六、交流設計意圖,展示評價。

請學生上講臺把自己小組的設計草圖通過投影儀放大,然後講解自己的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評價,如創意是否新穎,主題形象如何、設計是否會得到較好的舞臺效果等。

七、課堂小結,教學拓展。

①通過教學課件播放舞臺演出的幕後畫面,如化裝、做道具、搭舞臺等,教師進行課堂小結。

②佈置學生爲下一節課的設計製作準備好相應的工具和材料,並結束學習活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欣賞各種舞臺上的佈景,感受舞臺佈景對於劇情的重要性。

2、分工合作,製作一個舞臺佈景,充分發揚團隊精神,體驗合作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幾件演出的道具,如課本劇《龜兔賽跑》中的頭飾、服裝等,請兩位學生上講臺進行角色裝扮,並簡單地按設計的臺詞與動作表演一個片段。(可以在課前對這兩位同學進行一些簡單的表演輔導)

2、揭示新課的學習要求:設計製作舞臺劇表演的服飾與道具等,然後進行表演。

二、研究角色與道具。

1、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展開研究與討論:從上一節課的舞臺場景設計中評選出幾個優勝的方案,作爲小組的舞臺劇目,並對劇目中的角色進行設計與討論,如服裝、頭飾、道具等的製作方案。

2、進行交流彙報,教師對學生好的方案與創意進行積極的肯定。

3、欣賞童話劇《大樹媽媽》、課本劇《龜梯賽跑》的服裝造型、佈置設計、道具製作等。

三、指導製作。

1、教師出示幾件設計製作的實物,如頭飾、服飾、道具等,請學生觀察、研究是運用了什麼材質,用哪些方法制作出來的。

2、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簡要演示一些立體制作的要點與方法,爲了節省時間,有些局部先做成半成品。上課時,教師將最關鍵的部分以及細小的地方,通過實物展示臺進行放大演示,也可以結合一些過程圖、方法示意圖來說明,幫助學生掌握立體制作與局部美化的基本方法,鼓勵學生大膽實踐與創造。

四、佈置作業,鼓勵創作。

以小組爲單位,爲本組選定劇目的角色設計製作頭飾和道具等,並由組內同學擔任角色,自己設計臺詞與動作,進行化裝與彩排。

五、學生設計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要適當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引導學生共同合理使用,開展積極的分工合作,一起完成學習任務。

六、展示表演,交流評價。

各小組的角色化好裝後上講臺前面的空地進行表演,教師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評價與獎勵,如服裝獎、創意獎、製作獎、道具獎、表演獎等,肯定學生積極的表現,讓學生體會活動的樂趣和成功感。

七、課堂小結,教學拓展。

引導學生在課外進一步完善自己小組的設計,在班隊活動等機會繼續更好地開展藝術表演活動。

篇十七:《列夫托爾斯泰》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列夫托爾斯泰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閱讀課文,熟練掌握課後生字詞,準確找出文中描寫托爾斯泰?肖像的語句。

(2)能力目標

瞭解文章生動細緻的外貌描寫對錶現人物精神面貌的作用。

學習本文欲揚先抑的寫法,體會肖像描寫中比喻誇張的作用。

學習本文通過傳神的肖像描寫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瞭解托爾斯泰豐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體會作者對托爾斯泰的情感態度。

教學重點:

1.?對托爾斯泰進行肖像描寫及其對錶現人物精神面貌的作用。

2.體會肖像描寫中比喻誇張的作用。

教學難點?:

1.?學習本文通過傳神的肖像描寫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

2.?瞭解托爾斯泰的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

3.?瞭解托爾斯泰偉大的文學成就,體會文章豐富而深厚的人文內涵。

疑點:托爾斯泰是否幸福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讓學生網上查閱、蒐集有關托爾斯泰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本課目標:介紹作者及托爾斯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導入:走近托爾斯泰

提起列夫托爾斯泰,大家都知道他的作品,請同學說說他的代表作品。他是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豪,他長相平平,卻有一雙銳利異常,能夠洞察世事的眼睛。現在,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去凝視托爾斯泰的眼睛,並由此進入他那深邃而豐富的內心世界。

二、檢查預習:

1.生字詞:

鬍髭(zī)??長髯(rán) 鬈(quán)發 黝(yǒu)黑 滯(zhì)留??愚鈍(dùn)

禁錮(gù)??軒(xuān)昂 犀(xī)利????侏儒(rú)??酒肆(sì)????尷尬(gāngà)

鋥(zèng)亮 甲冑(zhòu) 粲(càn)然??盎(àng)然

2.走近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奧地利著名作家,小說家,傳記作家。出生於維也納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著作被譯成多種語言廣爲流傳。他爲著名文學和歷史人物所作的評論和傳記,使他享有很高的聲譽。

奧地利著名的傳記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也寫詩歌、戲劇、傳記、散文特寫和翻譯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見的珍藏》《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說多寫人的下意識活動和人在激情驅使下的命運遭際。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畫見長,他比較喜歡某種戲劇性的情節。但他不是企圖以情節的曲折、離奇去吸引讀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連忘返的人和事。七年級時,我們曾學過他的作品《偉大的悲劇》。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分爲兩個部分,應當怎麼分才恰當?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組織材料的?(圈點勾畫。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明確)

明確文章結構:一(1-5):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二(6-9):描寫托爾斯泰非同尋常的眼睛。

2、思考:爲什麼重點刻畫托爾斯泰非同尋常的眼睛?

四、研讀課文

(一)找出文中對托爾斯泰外貌描寫的句子,體會其作用。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作者對托爾斯泰外貌的描寫,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誇張是在描寫人或事物???????????時,故意言過其實,儘量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

學生勾畫出相關語句,研讀體會

(1)找出文中概括托爾斯泰的形貌給人的總體印象的語句。

(2)問題:課文第一部分描寫托爾斯泰的醜陋外表對塑造托爾斯泰這個形象有什麼作用?這與下文讚美這個大文豪有沒有衝突?

五、拓展訓練

學習本文運用比喻和誇張描寫人物肖像的方法,描寫一位自己熟悉的人物的肖像,要能夠

體現人物的特徵,反映人的精神世界。

六、小結

體會文中運用誇張手法對托爾斯泰外貌的描寫。

七、課堂小練

熟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課文練習一、二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聽寫詞語:黝黑、禁錮、尷尬、熾熱、軒昂、粗製濫造、藏污納垢、鶴立雞羣、正襟危坐、廣袤無垠。

二、介紹有關托爾斯泰的生平傳記和作品:

瞭解他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學生蒐集有關資料,在班上交流。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中佔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復活》以及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還有《一個地主的早晨》《哥薩克》《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長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峯。托爾斯泰出身於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貴族,但他一生始終不渝地真誠地尋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莊園進行改革,不過都沒成功。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戰爭與和平》是他前期的創作總結。《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創作的第二個里程碑。《復活》是他長期思想探索的藝術總結,是他對俄國地主資產階級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長篇小說。

☆<戰爭與和平>以戰爭問題爲中心,以庫拉金、保爾庫斯基、羅斯托夫、別竺豪夫四家貴族的生活爲線索,展示了19世紀最初15年的俄國曆史,描繪了各個階級的生活,提出了許多重大問題。小說的中心思想在於表現人民是推動歷史的決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國人民反拿破崙入侵戰爭的正義性質。

☆《安娜卡列尼娜》交織着安娜追求愛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會出路這兩條平行發展的線索,通過這兩條情節線索,小說不僅形象地反映了俄國社會的變動,同時也鮮明地暴露了托爾斯泰世界觀的尖銳矛盾。

☆《復活》托爾斯泰在《復活》中,對地主資產階級社會進行了尖銳無比的批判,表達了他對國家、教會、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的看法。他以強烈的憤怒,揭發專制制度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主人公:瑪絲洛娃、聶赫留朵夫。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托爾斯泰人格的美及他的形象宏偉,品格感人。

三、探究活動:

課文一方面說托爾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可見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說他得不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幸福”,這是否矛盾?你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幸福”的含義?聯繫托爾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變化),與同學討論:托爾斯泰究竟幸福還是不幸?學生討論、交流,鼓勵發表獨特的看法。

四、拓展閱讀:

教師向學生推薦羅曼羅蘭《名人傳》一書,讓學生更多地瞭解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理解偉人艱苦奮鬥的精神。

五、小結

本文是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傳記作品中可以獨立成篇的一節。作者用他力透紙背而又妙趣橫生的文筆爲我們描繪出一幅世界級大文豪托爾斯泰的“肖像畫”,揭示出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學習這篇課文,我們猶如與兩位大師對話交談,悉心品味,自然能體會到文中豐富而深厚的人文內涵。

一?外貌特徵(板書)

鬚髮--臉龐多毛、鬍鬚濃密

面部--失調崎嶇、平庸粗鄙?????普通平常

表情--沒有光彩、平淡無奇?????甚至醜陋

長相--普通平常、難以區別????????抑

外貌--疑惑驚奇、感到失望

目光--犀利穩準、入木三分????????揚

感情--蘊藏豐富、充分表達?????豐富敏銳

二.眼睛特徵

威力--觀察準確、廣闊寬細?????非同尋常

讚美--犀利眼光、揭示人生

[《列夫托爾斯泰》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篇十八:《楊氏之子》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自行進行文意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出示文言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

1、這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幻燈出示文章)仔細讀一讀這篇課文,和平時讀的課文感覺有什麼不同嗎?

文言文和我們平時學習的課文最大的不同是文言文--難理解。

小結:文言文語言很簡練,有時候一句話只有一個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讀文言文的時候要善於想象,把一個字變成好多好多字,把一句話變成好多好多話,這樣你就能讀懂。

2、那你能讀懂題目的意思嗎?誰來說說?(姓楊人家的兒子)

課文中的小孩姓楊是楊氏之子,你姓什麼?在古代你就是--

文言文看似很短,但不像我們平時的課文那麼好讀。怎麼讀好它呢?先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看。

二、藉助停頓符號讀通課文。

1、學生自由讀。

剛纔老師注意聽了一些同學的朗讀,有些同學讀時磕磕絆絆、一頓一頓的。而有些同學讀得流暢通順,說說你有什麼方法嗎?生交流。

2、確實讀文言文我們要注意恰當的停頓,請同學們按照這樣的停頓方法,自己試着再讀一讀。(讓學生在書上做好停頓記號)

幻燈出示: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爲/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3、文中共有五句話,老師請五個同學讀。正音,注意學生的停頓。

第二句:?“詣”是生字,會讀了,你能說說它的意思嗎?(這個“詣”是拜見沒錯,但它不是拜見一般的人,專門指拜見他尊敬的人或他的長輩。)

第三句:“爲”讀四聲,這裏省略了誰爲誰?

第四句、第五句:都有一個“曰”,要讀出說的語氣。

第五句:“應”讀四聲,表示很快接着別人的話。“禽”是生字,在這裏是鳥的意思,有一個成語叫--飛禽走獸,不是家禽的意思。

4、誰願意來讀一讀全文。

三、自解意思,初述大意

1.師:真了不起,剛接觸古文,就能把古文讀得這麼好,這麼流暢。像這樣的古文我們可以通過什麼方法來讀懂它?

預設方法一:先把每個字的意思搞明白,再弄懂每句話的意思;

預設方法二:看註釋;

預設方法三:聯繫上下文理解;

預設方法四:看課文插圖理解;

預設方法五:也可以在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

預設方法六:……

2.師:請你試着用這樣的方法讀一讀課文,看看你讀懂了哪個字,哪個詞或者哪一句話?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在旁邊做個記號,等一會我們來交流。

3.師:你讀懂了嗎?會說每句話的意思了嗎?老師來考考大家:(課件出示)

孔君平詣其( )父

此( )是君家果

( )爲( )設果

師:短短的時間裏這麼難理解的文言文句子居然能自己讀懂它,實在讓人佩服!但是到底懂不懂,下面這個環節就見分曉了。

四、讀懂課文,體會“聰惠”

1、這個姓楊人家的兒子怎麼樣?請同學們讀第一句,你瞭解到了什麼?(姓楊人家的兒子是樑國人,當時只有九歲,非常聰明。)

短短的一句話,讓我們瞭解到了楊氏之子生活的國家,以及年齡、性格特點。“甚聰惠”的“惠”通“慧”,“甚聰惠”的意思是非常聰明。

那麼,從哪兒看出來這個小孩非常聰明呢?

2、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體現“楊氏之子”聰惠的語句。幻燈出示: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那他聰明在哪兒呢?

(1)“兒應聲答曰--”?說明他反應很快,思維敏捷。(不假思索地回答)

(2)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聽出了孔君平的“話中話”,聽出了“弦外之音”。孔君平並沒有說你姓楊,楊梅也有一個楊,只說了一句話“此是君家果”。小孩馬上就聽出來了,言外之意--你姓楊,它叫楊梅,你們本是一家嘛。這說明他很會聽。

(3)孔君平抓住楊梅的“楊”和楊氏的“楊”都是同一個字來開玩笑--“此是君家果”,小孩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個“孔”字來反駁:沒聽說過孔雀是你家的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回答得很巧妙。他的回答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叫做--天衣無縫、無懈可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說明他很會說,善於言辭。像這樣的人,我們說他是--能說會道、伶牙俐齒、對答如流、能言善辯。

師相機板書:會聽、反應快、會說。

分角色讀對話。3、大家看,楊氏之子,第一,會聽,能夠聽出話中話;第二,反應快,思維敏捷;第三,會說,回答得十分巧妙。我還有個問題,“甚聰惠”的“惠”書上說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個意思,但作者爲什麼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這個“惠”跟智慧的“慧”有何區別呢?老師查了《辭海》,發現“惠”主要有這麼幾層意思,第一是仁慈;第二是柔順;第三,跟“慧”相通,意思是聰明。(幻燈片出示)仁慈、柔順什麼意思?就是有教養、有禮貌。剛纔我們討論了這個小孩的聰明。那麼,我們從哪裏可以看出小孩不但聰明.而且很有教養、有禮貌呢?請同學們輕聲地讀、細細地讀課文,每一個字都要注意思考。

生細讀。指名答。

(1)“爲設果,果有楊梅”,從這裏可以看出楊氏之子非常有禮貌,給孔君平準備了水果。當時的情況是--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那他就是小主人了。

那他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種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果有楊梅”,果子中有楊梅,證明不止有楊梅。“設果”,就是擺水果:如果只有一種水果是稱不上擺的。)

從這裏可以看出,這個小孩非常熱情好客,端出好多水果招待客人,懂得待客之道。

再往下看,還從哪裏能看出他是一個非常懂事、有禮貌的孩子?

(2)從“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兩個字裏看出來,夫子是尊稱,說話很得體,很有教養。古人說話真是有禮貌,孔君平用了“君家”來稱呼“楊家”,表示尊重。

(3)“未聞”這個詞看出來他很有禮貌。“未聞”的意思是--沒有聽說。他沒有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句進行回答。

幻燈出示:?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比較一下,如果這個小孩直接這樣回答:那麼孔雀就是你家的鳥了。這樣回答就--(不得體。因爲孔君平畢竟是來拜見他父親的,這樣會讓客人尷尬!?)用了“未聞”這樣--(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不讓對方難堪,又不動聲色地反駁了對方。)

讀書就要逐字逐句地體會,就要細細地品賞。就要咬文嚼字,這樣才能把話中話都讀出來。

4、此時,孔君平不禁會讚歎,用文中的一個詞是--甚聰惠!怪不得人們讚歎說--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5、讀懂了文章,那能背下來嗎?給大家三分鐘時間背下來。(生自由背誦課文)

指名背誦課文,最後全班一起背《楊氏之子》。

板書:

會聽

聰???反應快

楊氏之子????????會說

惠???有教養

有禮貌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篇十九:《刷子李》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衢州市實驗學校???汪玲玲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注意帶拼音的生字詞,感受天津語言的“趣”。

2.讀懂課文,瞭解一位普通的手藝人高超的技藝,感受人物的“奇”。

3.?繼續領悟並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人物形象。

難點:體會作者抓住細節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

作業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聊《俗世奇人》

1.有一本書,書名叫《俗世奇人》;書的作者是大作家馮驥才;書的主要內容如下:

天津衛是天津的古稱,當年,它既是水陸交通要道,也是世人矚目的開放城市。所以,在天津生活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生出各樣空前絕後的人物”。他們有的現身於上流社會,有的混跡在市井民間,都是“俗世”中人;然而他們又不是普通人,他們所做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是“俗世”中的“奇人”。他們中間既有憑着一把釣竿把魚釣絕的大回,也有隻認牙不認人的牙醫華大夫;既有專會溜鬚拍馬的“死鳥”賀道臺,也有摳團鞋泥就能捏出人像的“泥人張”。這些“俗世奇人”,在作家馮驥才獨到的眼裏、幽默的筆下,個個生動有趣,活靈活現。

2.閱讀後說感想。(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二、聊《刷子李》

1.今天咱們就來認識其中的一位奇人,天津人稱他“刷子李”。

2.揭題、解題。(此人姓刷,名子李?)

3.交流課前預習的收穫:會讀生字詞;知道了人物的基本情況;瞭解了人物的主要特點。

4.評價:預習是個好習慣,可以幫助你在課堂上學得更好。

三、聊粉刷技藝

1.刷子李的技藝到底有多高超,光靠預習還不能深刻體會,需要我們在課堂上細細品讀課文。

2.輕聲讀全文,用自己的話概括說說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表現在哪兒呢?

3.全班交流,概括小結:昇天一般美;不留一點白。(板書)

(一)1.果真如此嗎?咱們去看看刷子李刷牆時的情景,在文中哪個自然段?

2.師範讀,你彷彿看到了曹小三臉上露出怎樣的表情?

3.爲什麼會驚訝?自己讀讀這一段,畫出相關的句子。

(1)可刷子李一舉刷子,就像沒有蘸漿。但刷子劃過屋頂,立時勻勻實實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A.讓他驚奇的是什麼?????B.請你讀出驚奇的感覺來!

(2)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如同伴着鼓點,和着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牆面“啪”地清脆一響,極是好聽。

A.這是刷子李刷牆的動作描寫。自己讀一讀,說說刷子李刷牆的動作是怎樣的?(師表演動作,問:你耳邊彷彿聽到什麼?)

B.這樣刷牆給你什麼感覺?用文中的詞句形容你的感覺。

C.練讀--展示讀--師生合作讀。

D.你的腦海裏還只是個粉刷匠在粉刷牆壁嗎,倒像是誰在幹什麼?

E.這難道還不能令曹小三,你,我驚奇嗎?全班齊讀。

(3)啪啪聲裏,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牆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

A.就這樣看似漫不經心地刷,能刷出好的效果來嗎?指多名同學讀。

B.效果好,哪些詞句可以體現,圈出來。交流。

C.全班齊讀:讓我們這如同昇天一般美的牆映在腦海裏。

4.看着師傅刷好的牆如此美麗,想着師傅刷牆的動作那麼富有藝術性,曹小三情不自禁地發出一句感嘆:??????????????????????????????????????!(請你寫一寫。)

(二)好一個技藝高超的刷子李啊!文章寫到這兒,已經寫出了刷子李的技藝高超了,按理應該嘎然而止--收筆了。可大作家馮驥才他說曹小三最關心的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沒有白點,所以還要往下寫小小白點。爲什麼?(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

1.自學三步驟:

第一步:自己默讀6-10自然段,“_______”劃出文中描寫白點的句子。“﹏﹏”劃出有關曹小三的反應的句子。

第二步:同桌交流。

第三步:走進曹小三的心裏,任選一處寫一寫他當時心裏是怎麼想。

當連一個芝麻大小的粉點也沒發現時,心想:?????????????????????????。

當看見刷子李褲子上出現一個黃豆大小的白點時,心想:??????????????。

當明白那白點原是師傅抽菸不小心燒的一個小洞時,心想:?????????????。

2.指名交流。小結:曹小三這一路的心情變化真是曲折啊,讓我們給他繪製成一幅圖。

到底有沒有白點呢,曹小三滿腹疑問?

沒有發現一個粉點,曹小三無比興奮,師傅真牛!

不對,竟然看見一個黃豆大小的白點了,曹小三的情緒跌到低谷,啊?

原來是個小洞,曹小三愣住了,師傅果真名不虛傳,太牛了!!

5.學到這兒,你覺得刷子李的技藝僅用高超形容夠嗎?你會那些詞語或成語來形容?(“爐火純青、登峯造極、出神入化、鬼斧神工、巧奪天工”等?)

(三)寫法總結:大作家不愧是大作家,不只將人物的動作描寫得細緻傳神,還抓住“白點”這一小小細節放大再放大,進行了一波三折的描寫,生動塑造了人物形象,深深吸引了我們。這樣的寫法值得我們學習。??板書:動作描寫細緻傳神;細節描寫一波三折

四、聊規矩奇特

1.刷子李爲什麼能擁有如此絕活,難道是天生的嗎?不。

2.回顧讀讀“刷子李的規矩”,思考爲什麼立下這樣的規矩?

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

一天只刷一間屋子。

每刷完一面牆,必得在凳子上坐一會兒,抽一袋煙,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牆。

3.也正因此,馮驥才這樣評價他;也正因此,天津人這樣稱呼他。

4.你會怎麼評價?來,給刷子李寫一句廣告語。

五、總結拓展

1.學完這篇課文,你記住了誰?記住他什麼?(刷子李、馮驥才)

2.如果還想認識更多的奇人,請讀《俗世奇人》

如果還想從馮驥才那兒學到更到人物描寫的竅門,也請讀《俗世奇人》吧!

[《刷子李》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篇二十: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思想

教材分析

本課的內容體現了世界文明傳承的空間聯繫,重點介紹了我國古代最重要的對外交通線──絲綢之路,生動展現了它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價值。在新的時代裏,古老的絲綢之路又重新煥發青春,繼續爲現代化建設服務。

本課內容的難度和容量並不大,因而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展開聯想,就自己熟悉的問題發表見解,以提高他們理論聯繫實際的分析、運用能力。在教學方法上,堅持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在課堂上創造故事情境、漫畫情境、實驗情境等方法以增強教學效果,從而激發學生想象和思考的積極性。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通過動手繪製絲綢之路的示意圖,瞭解絲綢之路的概貌。瞭解我國古代絲路的線路、交流的內容,及其在古代經濟、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對照古代絲路,瞭解當代亞歐大陸橋在各國交流中的優勢。

過程與方法:通過讀圖,能夠分析出圖中包含的信息,並能將書本中的信息轉化到圖上;通過對古代絲路和現代亞歐大陸橋的學習,逐步具備對比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絲路的美麗風光,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感受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重點與難點

重點:絲綢之路的歷史作用。

難點:引導學生客觀、辨證地看待歷史現象。

教學方法

學生展示法、分析討論法、圖表講解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 。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繪製絲綢之路示意圖;收集絲綢之路、亞歐大陸橋、古樓蘭消失的資料圖片。

教師準備:蒐集相關資料製作成多媒體課件。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二、教學實施

(一)情景激發,定向引導

1.激情導入(約1分鐘)

以多媒體顯示一組絲路風光並配上《西遊記》的主題歌曲,在學生的興奮與好奇中,提問唐僧“西天取經上大路”中的“大路”指的是什麼路呢?從而導出主題-―絲綢之路。

2.揭示目標(約1分鐘)

我們剛纔領略到的是今天的絲路風光,到處是沙漠,戈壁,但昔日這兒卻延伸着一條繁華的絲綢之路。這麼具有西域風情、沙漠風情的絲綢之路是由誰來開闢的呢?

(設計意圖:《西遊記》是學生很感興趣的一部影片,尤其是其豪邁動聽的主題歌曲,能夠迅速地引發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同時,在欣賞今天的絲路風光時,可以引發學生的好奇與聯想,古代的絲綢之路又是怎樣的呢?從而引入主題。)

(二)任務驅動,協作探索。

1、自學教材、探究新知:(約3分鐘)

讓學生閱讀P97的內容與圖,活動:

1) 綢之路是誰開闢的?什麼叫絲綢之路?

2) 想你從長安出發,沿絲綢之路西行,你會經過今天哪些國家和地區?同時,還經過哪些地形區?四人小組合作,小組作好記錄。

3) 作絲綢之路的路線簡圖。

2、交流反饋,體驗成功:(約4分鐘)

反饋學生探索收穫,讓小組選出代表上臺講解,老師和同學們給出評價與激勵,讓學生感受到成功與喜悅。並對學生探索過程中的有代有性的問題集中講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學和實踐,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同時感受到新課程中歷史與地理知識的滲透。)

3、循序漸進,突出重點:(約10分鐘)

1)提問:觀察線路圖,你認爲在當時我國境內的絲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區呢?

2)活動:如果你是當時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選擇好你的貨物。

3.準備和對方商人交換什麼貨物?

學生表演(繁榮背景,如何交易,籌備乾糧,水等)

3)絲綢之路的開闢在古代有什麼重大意義呢?請同學們自學課文,找出一句話來概括絲綢之路的重大作用,並找出史實來印證這句話。

(設計意圖:在熟悉路線的基礎上,讓同學通過表演感受絲綢之路當時的盛況,再步步突出重點:當時交流的物品及絲綢之路的橋樑作用。這樣不僅讓學生有親臨其境之感,而且得出的結論也是水到渠成。)

4.深入學習,突破難點:(約10分鐘)

1)樓蘭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城市,並且曾經很輝煌,爲何後來消失了呢?請根據查找的資料解釋這一現象。

2)事實上,“絲綢之路”並不是只有這一條,廣義上的絲綢之路是指當時對中國與西方所有來往通道的統稱。除了張騫開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綠洲絲綢之路”外,你們還知道其他的絲綢之路嗎?

3)曾經繁榮的“絲綢之路”爲何會衰落下去呢?

學生演示所查資料並討論,老師點評。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讓學生通過展示體驗學習的樂趣,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組內的互助、協調能力以及小組間的競爭精神,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而且通過拓展,可以鍛鍊學生查詢資料和探究歸納的能力,同時通過查詢資料來解釋歷史現象,使學生感受到因歷史的、地理的因素,使絲綢之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而培養學生辨證、客觀地看待歷史現象的能力。)

(三)古今對比,感悟新知(約6分鐘)

1.過渡:千餘年過去了,由於航海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喜歡上了更爲方便的海上運輸,於是曾經輝煌的絲綢之路漸漸被人們放棄,敦煌也同樣衰弱了,逐漸被人們所遺忘。但是隨着全球化發展的需要,一條新興的絲綢之路重新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那就是亞歐大陸橋。

2.展示:亞歐大陸橋資料片。

亞歐大陸橋的簡介:新亞歐大陸橋東起江蘇連雲港、山東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蘭鹿特丹、比利時安特衛普等歐洲口岸,是橫跨亞歐兩大洲,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實現海──陸──海統一運輸的洲際鐵路,經過了三十多個國家。新亞歐大陸橋的貫通,代替了昔日緩緩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駱駝隊,被稱爲當代的新絲綢之路。

3.提問:那麼,亞歐大陸橋與昔日的絲綢之路相比較有什麼優勢呢?在今天有着什麼重要作用呢?(小組活動)

1).經過的國家更多,到的地方更遠;

2).交通工具:駱駝,馬──洲際鐵路,火車;

3).節省時間,節省運費。

4).東西方溝通:間接──直接。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使學生感受到,亞歐大陸橋雖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橋,但卻是起着橋樑的溝通作用。新亞歐大陸橋的誕生,預示着世界經濟在江河經濟、海岸經濟的基礎上,將逐步進入一個新的經濟時代--陸橋經濟時代。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拓展,同時也鍛練了分析對比能力。)

(四)課後延伸,拓展思維(約3分鐘)

討論:古老的絲綢之路在今天的價值。

學生從發展旅遊業角度討論──絲路旅遊方興未艾。

(設計意圖:將知識向課外延伸,培養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同時,也可通過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回顧總結,概括要點(約2分鐘)

(六)課後作業,挑戰自我(約5分鐘)

上海某中學要組織高二學生去西部領略絲路風光,請替他們設計一條旅遊線路和沿途景點介紹,看誰的方案最佳。

(七)板書設計,知識結構。

(八)課後反思,精益求精

1.五年級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2.人教版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3.五年級語文下冊《白楊》教學設計

4.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5.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楊氏之子教學設計

6.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猴王出世》教學設計

7.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找次品教學設計

8.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

9.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10.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楊氏之子教學設計

篇二十一:楊氏之子 教學設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麟絳中心校

一、讀題,解題,簡介文言文。

1.導入揭題,解題。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完整的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

師:明白題目的意思嗎?(“楊”是姓,“氏”放在姓後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楊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楊人家的兒子。)

2.你貴姓?也可以稱爲--氏之子或之女。學着課題的樣子說說自己或同桌吧。

3.介紹《世說新語》

今天我們認識的楊氏之子的故事被劉義慶記錄在《世說新語》裏。

師:瞭解這本書嗎?(自由讀讀:這本書主要記載漢末到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楊氏之子》是第二篇裏的一個小故事。)(板書:劉義慶《世說新語》)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初讀感受。

師:這是我們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自由讀一讀,看看跟我們現在的文章有什麼一樣?出示課文(難讀,難懂,精煉等)

師:很多人都覺得文言文很難讀,很難懂。其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是學文言文的訣竅。

2、請大家再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誰來挑戰一下?指名讀。相機評價。重點指導朗讀:“孔指以示兒曰”?“爲設果”?“兒應聲答曰”(兩個多音字:爲、應)?“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

4、讀文言文不但要讀正確、讀流利,還要讀出它的節奏來,這樣纔有古文的韻味。出示方法,師範讀,練讀。

5、再指名讀。??齊讀。(評:你們都讀得有滋有味的,都讀出了文言文的韻味。)

三、研讀全文,理解意思

1、學習文言文光會讀,還不行,還要弄懂字裏行間的意思才行。

你們覺得可用哪些好方法來讀懂文言文呢?

(看註釋、查工具書、多讀)

那這篇課文到底講了楊氏子的什麼事呢?請同學們試着用上這些方法讀讀課文。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請做上記號,待會兒一起來交流

2、理解意思。

(一)理解?“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1、句意:“樑國有一個姓楊的孩子才九歲,非常聰明。”出示“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師:你讀懂了楊氏子的年齡只有九歲,比大家還要小,對不?(板書:聰惠)。“聰”的意思是--聰明,“惠”的意思是--智慧。(板書:智慧)

生:“惠”是通假字,通“慧”。你從哪兒看出來的?(看註釋)(課件)師講述通假字的原因。

2、師:你說的“非常”是文中哪個字的意思?(甚)。我們班這位女同學非常可愛,可以說是--甚可愛;她朗讀的聲音非常動聽--。這位男同學長得非常非常非常帥--甚帥。

3、指名讀。

師評:一個“甚”字將楊氏子的聰慧表現得淋漓盡致。

師評:你不僅讀出了楊氏子的聰明,還讀出了內心對他的的喜愛。(板書:楊氏子)

(二)研讀:?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1、師:故事中除了楊氏子,還有一個人物是誰?(板書:孔君平)知道孔君平是誰嗎?

(師插入孔君平的資料齊讀,豐富課堂內容)是當時的庭尉,相當於現在的法庭庭長。孔君平來幹什麼呀?(生: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他的父親不在家,就把兒子叫出來。)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2、哪個字的意思是“就”??“乃”(就,於是)。那“詣”字的意思是?(拜見)其:他。

3、師:你來讀讀,你讀明白了什麼?(可追問:兩家關係怎麼樣)(孔君平經常來楊家玩,彼此比較熟悉)從哪兒看出來?爲什麼?

師評:你不僅讀懂了字面的意思,還讀出了句子的內涵。

小結:讓一個九歲的孩子出來接待客人,足見這個孩子也真了不起啊。齊讀。

(三)研讀:“爲設果,果有楊梅。”

1、父親的老朋友來了,恰巧父親又不在家,那楊氏子是怎麼接待客人的呢?出示課件齊讀。

(生:楊氏子爲孔君平擺出水果,水果中有楊梅。)

師:這裏並沒有寫是楊氏子爲孔君平設果,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因爲上一句講了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所以應該是楊氏子爲孔君平設果。

師:這是待客之道。你真會讀書!文言文的語言表達十分精練,表達的時候跟我們現代文可不一樣,像這一句就省略了主語,叫承前省略。理解的時候我們就要聯繫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補充。這種方法我們現在也經常在用,叫(板書:聯繫上下文)

2、師:從這句話中,你還可以讀出什麼?(生:楊氏子熱情招待客人,)哪裏看出來?

師:嗯,客人來了,趕緊端出水果。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種嗎?哪裏看出來?

評:說得太好了。楊氏子真是熱情好客的孩子,端出了好多的水果。

讀一讀。

評:從你的神情中,我分明看到了一個熱情好客的楊氏子。

(四)品讀: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過渡:一個熱情好客的楊氏子不由讓孔君平心生喜愛之情。現在又見“果有楊梅”,於是--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生--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齊讀。他們之間在說些什麼呢?誰來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生:孔君平指着楊梅給楊家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氏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有聽說過孔雀是您家的鳥。”

師評:說得真好。能具體說說哪些字的意思嗎?

理解:“曰”?“此”。“應聲”“未聞”?“夫子”

誰還會說。

(五)體會巧妙

A、理解孔君平的話

1、你聽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嗎?(可追問:爲什麼單單指着楊梅說,不說其它水果呢)

生:孔君平拿楊梅和楊家的姓開玩笑,說楊梅是楊家的孩子。評:你真會聽話。

生:孔君平是要誘導楊氏子?(楊梅和楊氏子是一家人)。

(板書:楊梅??????楊家果)

2、師:你真聰明,一下就聽明白了。可是這麼巧妙的弦外之音楊氏子聽出來了嗎?(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楊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駁)

師: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板書:孔雀--孔家禽

3、再自由讀讀。想想楊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麼呢?可以藉助板書來說說。(如果說楊梅是我楊家的果,那麼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鳥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那麼楊梅又怎麼會是我家的果呢?)

評:楊氏子不但會聽,還會挺會說。

B、理解楊氏子的回答

1、如果孔君平這樣跟你開玩笑,你會如何回答?(生答)老師擔心你這樣回答可能會氣走客人哦。

師:比比和楊氏之子的回答有什麼不同呢?

課件出示:未聞孔雀是君家禽。

孔雀是夫子家禽。

2、比較這兩句話,你發現了什麼?(同桌練讀)

(理解:未聞,夫子)

(1)未聞:沒有聽說過。顯得委婉。上一句就顯得生硬了。指名讀,讀出委婉的語氣來。

(2)夫子:怎樣的人可以稱得上‘夫子’?

師:如果來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張君平、李君平,還能稱夫子麼?(不一定)如果來的是阿姨呢?(不能,因爲阿姨是女的。夫子一般指男的。)你們老師可以稱爲--夫子嗎?

師:如果來的是一個小男孩呢?(不行,因爲夫子指的是大人。)

師:是的,夫子一般指年齡比較大的男士。

師:如果來的是一個沒有文化、目不識丁的老農,我們可以稱他爲夫子麼?(不行)

師:一般有文化、有涵養的成年男子,可以稱爲夫子。比如孔子我們就稱爲──(生齊: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比如你們的校長,可以稱爲--阮夫子。稱孔君平爲?“夫子”顯得有禮貌。我們分男女同學來對對看。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3、理解:應聲答曰

這麼巧妙的回答,楊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長時間吧?(理解:應聲答曰:不假思索,幾乎想都沒想。)那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思維敏捷、機智,說話有禮貌,)

評:你真會讀書,很有學習文言文的天賦。

朗讀。評價。你的朗讀讓我彷彿看到了一個機智的楊氏子。

小結:楊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禮,怪不得文章一開頭就說了!齊讀:(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4、如果來訪的客人姓黃,你覺得他會怎樣回答?

生:未聞黃瓜是夫子家菜。……未聞黃帝是夫子家人。……(黃色,黃鶯,黃魚,黃岩,黃山等)

如果來訪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黃,而是其它的姓,你會說一句嗎?

預設評:你真是伶牙俐齒;誰願意跟黃鼠狼結親啊?真是臭大了;黃帝,我可高攀不起啊。……

積累:你們個個都真會說話啊。像這樣形容人善於言辭的成語還有哪些呢?

(出口成章?能說會道?伶牙俐齒?巧舌如簧?油嘴滑舌?脣槍舌劍?三寸不爛之舌?花言巧語)

四、書面練筆

孔君平聽了楊氏子的回答後,他會想什麼?神情、動作又是怎樣的?還會說些什麼呢?請同學們聯繫課文內容展開想象,寫下來。可以用現代文,也可以嘗試着用文言文。

參考答案:孔君平聽了楊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楊梅和姓楊的字一樣,來考考這個孩子是不是真的非常聰明,沒想到,他居然拿孔雀和我的姓來反問,回答得又是那樣婉轉,真是了不得!於是他笑着說:“耳聞楊氏之子甚聰慧,今日一談,果然名不虛傳哪!真是可喜可賀!”(孔君平一愣,繼而笑曰:“汝多智乎!”“妙哉,此乃可造之才。“

小結:同學們都走進了孔君平的內心世界,說出了他心中想說的話。(評價:動作、心理、神態)

五、熟讀成誦

過渡:古人用了短短的5句話就告訴了我們一個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了小孩子的聰慧、禮貌,老師覺得,像這們的文章,我們應該把它給背誦下來。

1、練習背2、指名背。3、男女生比賽背誦。

六、閱讀鏈接、體會語言

回顧方法:雖然我們是第一次學習文言文,但大家都有着學習文言文的天賦,學得很棒。在理解文言文的時候,我們可以採用哪些方法呢?除了字面的意思,我們還讀懂了文字背後的內涵。下面的這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比楊氏子更小的孩子的聰明機智。大家自由讀讀看。

[楊氏之子 教學設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篇二十二:平行四邊形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設計:李坤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探索規律。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以及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師:這是一幅街區圖(左圖),下面是學校的大門內外,這是街道,這是住宅區。看,小精靈提出了什麼問題?(教師介紹場景圖,要學生觀察圖像並回答問題。小精靈提出:“你發現了哪些圖形?”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充分發表意見。

2.重點出示校園門前的花壇圖形(右圖)。

問:你知道左邊花壇是什麼形狀的嗎?那右邊花壇呢?這兩個花壇有什麼不同?

3.出示方格紙上畫的平行四邊形,提問:這是右邊花壇,它的形狀有什麼特點?指出它的底和高。

問題:圖中的三位同學在討論什麼?你能幫助它們解決這個問題嗎?

引入課題:我們已經學會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二、合作探究,推導公式

1.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

(1)在方格紙上數一數,紙上每個小格是?1m2,不滿一格的都按照半格計算,然後把表格填寫完整。(課件出示方格圖)

(2)指名學生回答你是怎樣數的呢?指導完成表格?

(3)觀察比較兩個圖形的關係,提問: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明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分別相等,它們的面積也相等。

2.學生動手通過操作,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

(1)自由剪、拼,進一步感知。

①每個平行四邊形只准剪一下,試一試被剪下的兩部分能拼成已學過的什麼圖形?學生自己剪、拼。②互相討論。提問: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通過操作討論得出:只有沿着平行四邊形的高剪開,才能拼成一個我們會計算的圖形--長方形。這種剪法最簡便。

(2)揭示轉化規律

任何一個平行四邊形都可以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在轉化的過程中,怎樣按照一定的規律來做呢?(教師邊演示邊講述)

① 沿着平行四邊形的高剪下左邊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右手的梯形,右手抽拉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邊慢慢向右移動,直到兩斜邊重合爲止。這樣就得到一個長方形。

③學生根據剛纔的演示模仿操作,體會平移的過程。

3.歸納總結公式

(1)比較變化前的兩個圖形,提問:你發現了什麼?互相討論,彙報討論結果。根據討論結果完成填空。(引導學生明確:你發現了什麼?互相討論,彙報討論結果。)

①平行四邊形轉化爲長方形後,面積沒有改變。即長方形面積等於平行四邊形面積。

②這個長方形的長、寬分別與平行四邊形的底、高相等。

(2)根據這些關係,你認爲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怎樣推導出來?強化理解推導過程。

4.教學字母公式

(1)介紹每個字母所表示的意義及讀法。板書S=a×h

(2)說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裏,字母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也可以省略不寫。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S=ah或“S=ah”。

三、鞏固練習,強化應用

1、課件出示教材81頁的例1,指導學生自學,獨立完成。

問題:你要提醒同學們應該注意什麼?引導得出:一是注意書寫公式要正確,二是注意面積的單位。

四、層層遞進,拓展深化。

1、課件出示教材82頁第2題,指導學生完成。??2、指導完成83頁第5題。

五、課外作業:完成練習十五的1、3、4題。

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S=ah或S=ah)

篇二十三:行程問題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請在本網站下載我的課件《行程問題》

先板書:張老師每分鐘步行60米,陳老師每分鐘步行90米。

導入:同學們,這是我陳老師這是我的搭檔張老師,我們向同學們招手問好。我倆都喜歡步行,步行可以鍛鍊身體,還可以用步行的方法測量長度。下面,請同學們觀察兩位老師在屏幕上步行測量,這是一個模擬計時用的表,只要兩位老師一走,它就一分鐘一分鐘的計時。你們想讓哪位老師先走?走幾分鐘?~老師~分鐘測量的路程是多少米?

下面請同學們利用模擬分鐘計時器計時。指揮陳老師和張老師在屏幕上步行,完成一個任務。這個任務就是:測量出屏幕上陳老師家到張老師家距離,你能完成嗎?

老師猜同學們可能有不同的測量方法,下面請你先告訴大家每分鐘最少能測量多少米?問:怎樣來測量?

演示,並板書算式,應用了我們以前學過的哪個數量關係式?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張老師測量這段距離用了15分鐘,由陳老師測量這段距離用的時間會比15分鐘少還是多?(生……)看陳老師演示一下好嗎?板書算式。我走得真快,每分鐘能測量90米呢,是不是每分鐘最多能測量90米呢?(指兩位老師在兩地相對而立的畫面),

那麼每分鐘最多能測量多少米?怎樣來測量?

生……(誰想補充?誰能說得更清楚?)以下幾個問題我們再明確一下:

1、 兩位老師誰先出發?(板書:兩位老師從各自家中同時出發。)

2、 張老師向什麼方向走?陳老師向什麼方向走?(師邊打手勢,邊和同學一起說3個詞“向對方走去”、“相向而行”、“相對而行”)

3、 走到什麼時候兩位老師停下來?

完成板書:

陳老師每分鐘走90米,張老師每分鐘走60米。兩人分別從自己的家中同時出發,向對方走去。????相遇

7、演示後提問:走了幾分鐘後相遇?板書:6分鐘。爲什麼僅用6分鐘?(定格演示)

8、板書:兩家相距多少米?怎樣根據剛纔的測量方法列出綜合算式呢?(生在練習本上列式,師巡視)

師板書兩個算式,問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師:這兩個算式都用到速度×時間=路程這個數量關係式,怎樣用的?你能發現嗎?

(滲透)指名說2人。板書:速度和

練習1:先自己看屏幕弄清題意後師演示。指名彙報師板書答案並問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練習2:再做一個練習,同學們注意觀察

課件:剛纔你看到了什麼?

課件:(同)時出發(向相反的方向)走去(師邊打手勢,邊和同學一起說2個詞“向相反的方向走去”、“相背而行”)

(課件:大括號)你能解決這個數學問題嗎?

彙報說思路,課件用隱形按紐配合

練習3(有不同方法嗎?)(可視情況重複演示)

開放題1:哪隻小貓說得有道理?()裏填上什麼語句最恰當?同桌說一說,指名說。

(師:大家的發言真精彩,想象合理,表達清晰)

開放題2:誰和誰在向日葵下相遇了?小烏龜和小蝸牛在相遇之前他倆是怎樣而行?(師打手勢)(課件)問:接下來,他倆繼續保持各自原來的方向將怎樣而行?

下面我們就以小烏龜和小蝸牛在向日葵下相背而行爲開頭,仔細觀察,合理想象在括號裏填上恰當的語句。

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他的想象合理嗎?剛纔幾位同學的想象中小烏龜和小蝸牛是同時出發的,你能在這一點上有創新嗎?這位同學的想象真有特色,如果有時間:誰願意來評價一下剛纔發言同學的想象?)

板書設計

陳老師每分鐘走90米,張老師每分鐘走60米。兩人分別從自己的家中同時出發,向對方走去。6分鐘後相遇?,兩家相距多少米?

(60+90)×6=900(米)??????????速度×時間=路程

速度和???????????????????????????60×15=900

90×10=900

60×6+90×6=900(米)

答:兩家相距900米。

篇二十四:桂林山水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寧陽縣現代學校 薛思軍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2、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嘗試通過“研究朗讀”加深理解課文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瞭解灕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

2、想象“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是怎樣的景象。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複合片)

[教學步驟]

一、激情導入

師:萬里長城雄偉壯觀,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蹟,是人類文明的見證。然而千萬年來,神奇的大自然也在締造着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奇蹟。我國廣西的桂林山水就是大自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今天,我們就去一睹它迷人的風采。(板書課題)

二、觀察圖畫

師:(投影出示桂林山水畫面)看,這就是桂林山水的部分景色,青山綠水,非常美麗。誰能爲大家介紹一下這美麗的景色?(學生介紹時,教師引導側重於觀察有順序有重點,敘述的語言要生動。)

過渡語:如此秀美的風光,該用怎樣的語言來描寫它呢?

三、初讀課文

1、看畫面,聽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2、簡單介紹“啊”的音變:在普通話中,“啊”在句子末尾時,讀音會受它前一個字的讀音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如在本課中“啊”就這樣讀:真靜啊(nga);真綠啊、真奇啊(呀);真秀啊(哇)真險啊(哪)。

(注:學生了解“啊”字讀音這一特點即可,爲什麼這樣變化不必講。本課出現的讓學生讀準,讀對。)

3、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字音。

4、檢查朗讀情況。

過渡語:“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就與作者一起盪舟灕江來觀賞這天下第一的山水美景吧!

四、圖文結合,研究朗讀。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畫面)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結合畫面,想一想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

2、討論: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把特點說具體,並與大海、西湖的水比較,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

靜--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彷彿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3、指導朗讀。

採用研讀法,即該怎樣讀,爲什麼這樣讀,讓學生真正做到由感而發。描寫灕江水特點的句子,讀時語氣要緩,要輕。“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讀得稍重些即可,不要過分強調重音,以免使得整體不和諧。“靜”字讀得稍慢,“清”略顯示輕快,“綠”讀得更加明快。讀這一段,整體感覺輕緩,富有起伏。

指名讀--師生評價(可問:這裏爲什麼這樣讀?怎樣讀更能體現灕江水的這一特點呢?你認爲他哪裏讀得好,請說說理由。你能試一試嗎?評價中穿插自由讀、指名讀、範讀等形式的朗讀)--自由讀想象體會灕江水之美。

4、總結學法:結合圖畫讀課文--找特點--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

讓學生先通過觀察、比較領落桂林水的獨特,然後再從語言文字的具體描寫中進一步體會,最後通過研究讀使學生感悟、表現桂林水的特點。此時,學生隨着有聲有色的朗讀,身心會進入那風景如畫的自然景色之中,進一步領悟大自然的美韻。

(二)運用第二中學到的學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三)檢查自學。

1、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奇--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峯羅列,形態萬千

秀--色彩明麗

險--危峯兀立,怪石嶙峋

結合畫面,理解“拔地而起、奇峯羅列、危峯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理解“奇”這一特點時,可補充以下內容,幫助學生想象體會灕江兩岸的奇峯,有的像揹着娃娃的婦女,有的像擺開架勢啄斗的公雞。碧蓮峯的山體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蓮花,書僮山很像一個古代捧書而立的書僮,螺螄山周圍有一道道盤旋的螺紋,活像一隻尾巴朝天的大田螺。還有一處山景叫“羅漢曬肚”,像一個敞胸露肚的羅漢坐在江邊休息。也可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說接下來山峯像什麼。

2、指導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

把學到的學法緊接着運用,使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到學法的運用之中。這樣便於學生掌握學法,起到了學以致用的作用,長期堅持一定能夠達到“教是爲了不教”這一目的。

過渡語:灕江的水靜、清、綠,美得獨特;桂林的山奇、秀、險,與衆不同。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山,又是怎樣的一幅美麗景象呢?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想象山繞水,水映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麗畫面。

2、說說你想象到的畫面。(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舟行碧波上,人在面中游”的感覺。)

3、有感情地朗讀。

設計意圖:

邊讀邊想象,既能夠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夠使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對語言文字的具體描述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促進學生能夠直觀地、創造性地理解語言文字。

五、感情朗讀全文,邊讀邊想象,再次體會“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義,並試着背誦課文。

附板書設計:??????????????2、桂 林 山 水

甲 天 下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水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篇二十五:《白楊》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人教課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第3課《白楊》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教學難點】

1.體會文章的寫法,感悟白楊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同相似之處。

2.體會父親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情懷。

【教學準備】

1.課前要求同學們蒐集有關邊疆建設者的資料:如屯墾戍邊的生產建設兵團戰士、支邊人員以及參加邊疆建設的其他人員等等。

2.教師爲同學們準備一些相關的影視資料、圖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白楊”是一種樹的名字,又叫大葉樹,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白楊樹的相關知識。

2.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小結:白楊樹在我國北方平原地區、沙漠地區種植非常廣泛,因爲它樹木筆直,生命力強,而且還可以防風固沙。因此,人們都很喜歡它。

3.教師板書:白楊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此時你一定在想,白楊爲什麼能在沙漠裏生長呢?它會有什麼特點呢?現在,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並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生字新詞,然後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自學,可以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檢查學生自學結果:

(1)對詞語方面的講解。

渾黃一體:都是渾濁的黃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環境惡劣,沒山沒水沒人煙,只有漫天黃沙,連天和地的界限也無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筆直,挺拔秀麗超出一般。文中用來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楊樹,在那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仍能夠長的如此高大,令人讚歎。

(2)生字字形注意事項:

如,“疆”字不要丟“土”,與“僵”在字形字義上進行區別;“陷”字右下的筆順是撇、豎、橫、橫折、橫、橫。

(3)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文章主要寫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楊,展開議論的事。

(4)把握作者的行文線索:在西行的列車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見窗外的白楊討論白楊的特點,爸爸表明心跡。

三、細讀品味,瞭解白楊的生活環境

學習課文1至3自然段,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白楊樹的生長環境。

(1)白楊樹生長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裏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幾乎沒有生命的存在。明確白楊的生命力極強

(2)那裏的天地都是渾黃的,經常飛沙走石,狂風四起。

明確白楊樹的生活環境及其惡劣,教師引導學生想象飛沙走石的情景

(3)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這是爸爸介紹白楊的話,要重點理解,明確白楊的特點:不擇環境??堅強??不軟弱??從來都那麼直

(4)品讀爸爸的話。讀出對白楊的讚歎之情。

(5)把爸爸的話背誦下來。

2.此時的你最想對白楊樹說點什麼?

(1)唱一唱有關楊樹的歌曲。

(2)介紹一下寫白楊樹的一首小詩。

(3)也可提出問題,爲什麼要選擇這樣的環境生存呢?

(4)也可對白楊樹的喜愛之情等。

四、提出疑問,置留作業

剛纔的同學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白楊爲什麼要選擇這樣的環境生活呢?爸爸介紹了白楊,真的是單純的在介紹白楊樹嗎?課下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下節課我們共同交流。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複習有關詞語: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

2.指名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一段話。

二、剖析實質,表達心聲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麼他要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心呢?

學習第10?至12?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聲。

1.指名讀讀這一自然段,說說“表白”是什麼意思,解釋說明;也說明爸爸說樹即說人。

思考:爲什麼說爸爸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心呢?你是怎麼理解的?和同學們討論一下,抓住表白一詞進行理解。

爸爸看見戈壁灘上高大的白楊樹,觸景生情,以白楊自勉,是託物言志,勉勵自己要向白楊樹一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不軟弱,也不動搖。

2.白楊樹是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綠色戰士,那麼,爸爸的生活環境又會怎樣呢?

(1)討論彙報,抓住爸爸和白楊特點的相似之處。

(2)大家交流課前準備的有關建設兵團或支邊人員的有關影視資料。

(學生感受同時產生聯想,感受爸爸和白楊樹一樣,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建設邊疆,無私地奉獻着自己一切的場景。)

教師抓住事物間的相通之處,引導學生體會借物喻人的寫法

3.西部需要開發,祖國需要建設,那麼需要許許多多像爸爸這樣的邊疆的建設者,正是他們才使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時的你,面對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說些什麼呢?把你的心裏話說給你的同學聽好嗎?

三、再現希望,體會寫法

1.學習本文的最後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爲他看見火車前進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的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這句話的含義嗎?

預設:

(1)高大的白楊指爸爸自己,身邊的幾棵小樹即指他的孩子們。

(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紮根邊疆,成爲邊疆的建設者。

(3)這是爸爸的願望,更能體現爸爸的高尚情操。

………

2.帶着對父親的敬意讀一讀這段話好嗎?

3.體會寫法:白楊樹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質特點,他們不怕環境的惡劣,默默地爲大地和人類奉獻着自己的一切,作者藉助白楊的這個特點,明寫白楊,暗寫自己和與自己一樣的邊疆戍衛者。這種寫作手法就是託物言志,借物喻人。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帶着對白楊樹的讚歎,對邊疆戍衛者的敬意,對西部未來的憧憬,讓我們再一次回到課文之中,去感受這種真真切切的奉獻精神吧。指名感情朗讀課文。邊讀邊再一次感受這篇文章的寫作手法好嗎?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第十九課,請同學們用最響亮的聲音齊讀!

生:白楊!

師:預習了課文,你知道文章主要講什麼嗎

生:主要講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

師:說得真準確。(在黑板上貼上字條“介紹白楊”)這個邊疆指的就是老師的家鄉(單擊計算機鍵,大屏顯示“新疆”)齊讀。

生:新疆!

師:寫“疆”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生:左邊弓字旁裏有個提土,別忘了。

師:是啊!失去了土地,疆域就不完整了。(文字退出屏幕)

[這既讓學生自己觀察、記憶,找出這個生字在字形上應該注意什麼,又把字的音形義結爲一體,適時地滲透了思想教育。]

師:同學們,在我們新疆處處都可以見到白楊樹,它沒有柳樹的婀娜多姿,更不像榕樹那樣濃廕庇日,只是筆直筆直地向上長。一排排,一行行倔強地挺立着。作者爲什麼要寫白楊呢難道只是爲了介紹它嗎讓我們一起讀書,解決這個問題。

[教學目標的展示,自然而適時,在上課之始,教師對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做到心中有數。]

師:請自由朗讀全文,並且畫出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那個自然段。

(學生邊自讀邊勾畫思考)

二、瞭解白楊特點,學習析詞悟情

師:請你讀出畫好的段落,大家邊聽邊想自己哪兒不明白。

生:我不明白爲什麼爸爸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師:提得很好,老師幫你記下來。(板書:嚴肅)

生:我不明白爸爸介紹的白楊樹到底有什麼特點

生: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說樹,幹嗎用了“堅強”、“不軟弱”、“不動搖”這些寫人的詞呢

[學生質疑,在一邊讀一邊思考中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養成了認真讀書的習慣。學生的提問,不僅抓住了寫爸爸神態的詞語,也將寫樹與寫人的詞語聯繫了起來。說明學生已從爸爸的三句話中初步學會從含義着眼,抓重點詞,尋找內在聯繫。]

師:經過思考,同學們提出了非常有水平的問題,讓我們先看一組畫面,它能幫助你瞭解白楊的特點。(擊鍵)

(學生觀看畫面,聆聽解說詞。)

師:根據爸爸說的話和看到的內容,四人一小組討論白楊到底有什麼特點。

生:我們小組討論後認爲白楊的特點是直、適應性強和生命力強。

師:總結得不錯,請問這三個特點是怎麼得來的

生:爸爸一共說了三句話,我們是一句一句地讀,抓關鍵的詞歸納出來的。

師:這個辦法真好,不如請你們小組同學給大家演示一下,讓大家學一學。

生甲:爸爸說的第一句話是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通過“從來”、“直”,我認爲白楊樹很直。

生乙:爸爸說的第二句話是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從“哪兒……哪兒……”我看出白楊適應性強。

生丙: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通過“不管……不管……總是……”和“那麼……那麼……”我看出白楊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進行詞句訓練,而且照應了自己的質疑。老師緊抓寫白楊樹的關聯詞語,既進行了深入的語言訓練,又學習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師相機擊鍵,大屏幕顯示學生朗讀這段話,在學生重點討論的三句話上有黃色線條作標識。)

師:適應性強、生命力強能用一個詞概括嗎

生:堅強!

(板書:直?堅強)

師:概括得很精練。可作者比你們還巧妙,他用了一個詞把白楊的特點全說上了,快速讀前三個自然段,找到這個詞並說說爲什麼。

生:是高大挺秀。因爲“挺”可以說明直的特點,而“高大”和“秀”說明它長得好,堅強。

師:請同學們再讀第1自然段,能不能想得更深入些。

(生自讀描寫環境惡劣的第1自然段)

生:高大是說白楊長得粗壯、結實;“秀”是說白楊長得秀美。讀第1自然段,我知道白楊是長在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戈壁灘,在這麼荒涼的環境中它卻長得高大、秀美,給戈壁帶來綠意和生機,所以說它很堅強。“高大挺秀”這個詞用得好。

(板書:高大挺秀)

師:你理解得這麼好,就請你把前三個自然段給大家朗讀一遍吧!

(生充滿讚美之清朗讀第1至3自然段)

師:剛纔第一位發言的同學,你說得也很精彩,想讀嗎

生:想!(朗讀)

師:你們聽出了什麼

生甲:她很喜愛白楊。

生乙:她讀出了讚美的語氣。

師:作者寫白楊是爲了什麼(手指字條)怎麼改

生:是爲了讚美白楊!

(揭去紙片,露出“讚美”一詞)

師:我有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讀書時抓重點詞品味,就能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板書:詞-體會感情)“高大挺秀”就是這樣的詞。這高大挺秀的白楊守護着鐵路,它像誰一樣

生:衛士!

(板書:衛士)

師:看來,白楊的特點你們真的瞭解了。獨立完成填空題。

(生拿出練習紙,完成練習;師行間巡視,糾正寫字姿勢。)

生彙報,師擊鍵,大屏顯示:白楊樹是戈壁灘上的(衛士)。(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西北邊疆處處都有它(高大挺秀)的身影。

[學習寫白楊樹的特點這一段,回顧前三個自然段,突出了白楊樹的生長環境,並使段與段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在此,老師設計了填空練習,使學生全體參與,把語言文字訓練進一步落到了實處。]

三、理解表白的心,學習析句、段悟情

師:既然在讚美白楊,我不明白爸爸爲什麼神情嚴肅,就像同學提到的還用了那麼多寫人的詞。誰能讀讀書上的句子,消除我的困疑呢

生: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師:讀得挺流利,可我沒聽明白,誰再讀

(生一字一頓認真地讀,特別強調“表白”、“心”。)

師:懂了,爸爸是邊疆建設者,他讚美白楊實際上是述說建設者的志向和心願。幾位小老師,我“說對”了嗎

(板書:建設者)

(生欣然點頭)

師:這兒又要修改了(手指字條)怎麼改呢

生:是讚美建設者!

(揭去紙片,露出“建設者”一詞。)

師:我又有心得。讀書時,聯繫上下文抓重點句理解,能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板書:句-?)請同學們跟我再讀這重點句。(擊鍵,大屏幕顯示,生仿讀。)

師:自己讀,超過老師!

(生齊讀)

師:原來爸爸借介紹白楊表白自己的心。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讚美建設者。這是借物喻人呀!那我們要好好讀讀爸爸介紹白楊的第14自然段。(板書:物-人)

(指名讀)

師:遺憾的是你只讀出了字面的意思,它還有深刻的內含呢!

仔細琢磨我說的話,把爸爸說的第一句話再讀一遍!

生: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

師:對了,這纔是深情地表白呢!向他學習,深入思考,仔細揣摩,練讀這一段話。

(生自由練讀,齊讀)

師:讀得這麼有感情,這麼熟練,讓我們試着背一遍!

(齊背)

[抓重點句“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從而體會思想感情。在理解、熟讀的基礎上,要求背誦這一段話。背誦,是深入體會思想感情與積累語言的好方法。]

師:爸爸要表白怎樣的心願孩子們現在還不知道。看課文,(引讀)他們只知道--。他們只知道--。他們只知道--。孩子們不知道什麼請同桌討論,用問句提出來。

(生同桌展開討論;師巡視,掌握情況。)

師:請停一下。我發現有些同學有困難,不知道怎麼問,哪對同桌願意作示範,把你們討論的成果跟大家彙報一下

生甲: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

生乙: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是怎麼工作的

師:就像他們這樣,繼續討論後兩句。

(生繼續討論)

生甲: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

生乙:他們不知道爸爸爲什麼這麼做

生丙: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生丁:他們不知道這麼遠,爲什麼爸爸、媽媽還要來

[彙報閱讀收穫,老師的點撥恰當、適時,這兒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好。學生在閱讀中思考與表達,這正是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過程。]

師:下面請同學們讀這段話,老師把大家提出來的問題再複述一遍。

(生逐句讀,師逐句問。)

師:就帶着這三個問題,看畫面思考。

(擊鍵,大屏幕顯示當年建設大軍墾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榮的景象。)

生:爸爸、媽媽當年克服各種困難,跟大自然作鬥爭,憑着堅強的意志,開發、建設新疆。

生:看了剛纔的畫面,讀了老師推薦的資料,我知道當年像爸爸、媽媽一樣的建設者爲了抵抗乾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氣裏挖渠,手都凍到了鋤頭把上。有的時候,爲了不讓水白白流失,他們就跳進水溝裏,用自己的身體堵住洞穴。

師:能利用課外資料理解課文,這位同學很善於動腦筋,提出表揚。

生:爸爸、媽媽等一批邊疆建設者克服了我們根本想不到的困難,全力建設邊疆。

師:既然這麼艱苦,爸爸爲什麼還接孩子們來呢

生:他想讓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樣,長大後建設邊疆,紮根邊疆。

(板書:紮根邊疆)

生:爸爸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他熱愛新疆,響應黨的號召。

生:爸爸就像白楊一樣,在惡劣的環境中紮根,奉獻一切,把新疆建設得那麼美麗。

師:這些建設者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這是什麼精神

生:這是默默地無私奉獻精神。

(板書:奉獻)

師:他們耕耘,奉獻了一生,換取了今日邊疆的繁榮,捍衛了各族人民的尊嚴,他們跟白楊一樣,都是--

生:(齊答)衛士!

[看畫面,利用課外閱讀資料,進一步理解建設者與白楊之間的共同處: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根、成長;不管遇到什麼困難,總是堅強不屈。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深化了對中心的認識。]

師:學到這兒,我又有心得:讀書時,抓重點段反覆思考閱讀,就能體會感情,從而領悟中心。(板書:段-領悟中心)

師:這第16自然段我們得背下來。這個自然段裏的幾句話有什麼規律嗎

生:每句都用“他們只知道”開頭。

生:每句話都跟新疆有關,而且都有“新疆”這個詞。

師:第14自然段我們用熟讀背誦的方法,這個自然段就用找規律背誦的方法。一分鐘時間,看誰先背會。

(指名背誦)

師:真了不起,不到一分鐘就基本背下來了。誰還能背這樣吧!願意背的同學站起來背,不會背的跟老師一起邊聽邊記。

(生多數站起背誦)

四、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把顧全文

師:默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想想哪兒不明白。

生:爸爸爲什麼又陷入沉思他在想什麼

生:爸爸的嘴角爲什麼浮起微笑

師:爸爸又陷入沉思是因爲他已經沉思過,他第一次沉思在想什麼呢(板書:沉思?微笑)請同學們默讀全文、思考。

生甲:爸爸第一次沉思是在回憶自己是怎樣工作的。

生乙:爸爸第一次沉思,他在想他們這些邊疆建設者建設邊疆的事蹟。而他第二次沉思是在想自己的兒女能不能像他一樣紮根邊疆。

生丙:他在想兒女們能不能不怕艱苦,爲邊疆奉獻自己。

生丁:爸爸微笑是因爲他看到大白楊身邊的小白楊在風沙中成長,他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生戌:他想我的兒女肯定能像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他覺得祖國建設後繼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絲微笑。

師:同學們,你們是祖國西南邊疆建設者的後代,繼承父輩的事業是大家光榮的使命。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讓我感受到你們的真心、信心、決心!

[以兩次“沉思”、“嚴肅”、“微笑”的理解,反顧了全文,體現了整體-部分-整體的閱讀教學訓練的原則。]

(生齊讀課文)

五、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用抓重點詞、句、段反覆閱讀思考的辦法,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從而領悟了中心。知道作者寫白楊是爲了--

生:讚美建設者!

師:下節課,我們將要練習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中心。

[《白楊》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篇二十六:《將相和》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教學內容:人教課標版國小五年級語文下冊《將相和》。

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掌握“隆重、典禮、絲毫、抵禦、侮辱、

拒絕、和氏壁、完璧歸趙”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3、理解課文內容,從藺相如爲了國家利益,對敵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和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精神以及廉頗知錯就改的好品質中到啓示和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瞭解“將”和“相”從“和”到“不和”的發展過程和內在的原因。

(二)難點

理解三個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結果以及這三個故事之間的相互因果聯繫。

教學過程設計:

一、揭題質疑

1.出示課題。理解:“和”,就是和好。

2.質疑激趣。看到課題,你們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感知

1.帶着問題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三、理清層次

1、課文中有幾個小故事?找出每個故事相應的自然段。

2、給每個小故事加一個小標題。

3、三個故事之間有什麼聯繫?

4、第一自然段是寫什麼?齊讀。簡單介紹歷史背景。

《將相和》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離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了。當時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國家並存,秦國最強大,要統一中國,不斷向其他六國進攻。趙國的東面是比較富強的齊國,西面是最大的秦國。趙國處在兩大強國之間,因此在軍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直接關係到國家的興亡。今天我們要學的“將相和”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

四、深入研讀

1.你覺得廉頗和藺相如由和轉向不和的原因是什麼?課文中哪裏開始寫到了不和。

“我廉頗功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去!”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從廉頗的話中能讀懂些什麼?(廉頗內心的不滿……)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這樣下去,廉頗和藺相如遲早有一天會鬧僵,到那時,趙國可能將國將不國了。你現在的任務是勸服正在氣頭上的,什麼也聽不進去的廉頗。爲了勸好,老師建議大家讀讀全文,看看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張嘴,沒什麼能耐?

3.出示學習提示:

(1)一邊讀一邊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藺相如並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2)先劃出重點句子或重點詞揣摩人物特點,並感情朗讀,然後採用擺事實或講道理的方法,來說服廉頗。

(3)從藺相如的語言、動作來體會藺相如的特點;也可以從趙王和秦王的表現跟藺相如作對比,從而體會藺相如的特點

4、自學課文。

5、交流自學情況。

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張嘴,他有什麼能耐?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幾個重點句子的理解。

(1)“藺相如看到這種情形,直到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大王,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說着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讀這段話,從中你發現了藺相如得什麼特點?從哪裏看出來的?

“……我指給您看”這是有謀;

“我的腦袋和璧就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這是有勇。

②體會藺相如在說這些話時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藺相如說的話。

(2)“藺相如一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藺相如也叫人記下來,所在澠池上,秦王爲趙王擊缶。”

①讀讀這段話,想象當時的情境。

②從這裏可以看出藺相如得什麼特點?(捨身救主不畏權勢)

五、知識拓展

用一段誠懇的話勸勸氣頭上的廉頗。

課堂小結: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相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盾的發生、發展、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繫。在教學上,我把三個故事結合起來,在整體感知課文後,設計這樣的教學過程:藺相如爲什麼和廉頗不和?廉頗是怎樣對大家說的?藺相如真的象廉頗說的那樣嗎?

練習與作業:

1、寫生字詞。

2、按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複述“完璧歸趙”和“澠池相會”這兩個故事。

板書設計:

18.將相和

隆重、典禮、絲毫、抵禦、侮辱、

拒絕、和氏壁、完璧歸趙

教學反思: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相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盾的發生、發展、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繫。在教學上,我把三個故事結合起來,在整體感知課文後,設計這樣的教學過程:藺相如爲什麼和廉頗不和?廉頗是怎樣對大家說的?藺相如真的象廉頗說的那樣嗎?再讓學生仔細研讀前面兩個小故事,找出相關的語句反駁廉頗的話。然後採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勸勸廉頗。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有利於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充分的時間保正下去自讀自悟。體會藺相如的性格特徵和弄清三個故事的內在聯繫這兩個教學目標也完成了。但是沒有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有效的利用40分鐘,提高課堂效率,是我今後的努力目標。

[《將相和》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篇二十七: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白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具體可操作可測量)

1、認識本課6個生字,理解本課詞語。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方法。

3、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重點 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 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祖國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輝煌的絲綢古道,還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生長在茫茫戈壁灘上的白楊。板書課題《白楊》。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

1、一讀: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準,把生字新詞標出,不理解的詞用“?”劃出,聯繫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決不了的可提出來請教老師或同學。

2、二讀: 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現的三個問句並用波浪線標出。

⑴ 學生找出三個問句後全班交流。

⑵ 課件出示三個問句:① 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② 爲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③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3、三讀:默讀課文,把找出的三個問句當成思考題,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嗎?請邊讀書邊思考邊在文中做適當的批註,把解決不了的問題做個記號。

三、初步感知,交流體會

1、對這三個問題的理解,能從課文的字面上大體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導學生初步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四、指導寫字,示範書寫

1、教師示範“疆”字,提醒學生注意相應筆畫。“陷”的右下部不好寫,注意與“滔、焰”區別。

《白楊》?????第2課時教學設計

授課教師:???授課班級:

教學目標(具體可操作可測量)

1、認識本課6個生字,理解本課詞語。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方法。

3、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方法,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 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接着來學習《白楊》這篇課文。請同學們想想“沉思”是什麼意思?快速瀏覽課文,請找一找“沉思”這個詞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

二、抓“沉思”一詞學習課文

1、學習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內容:

⑴ 默讀1~4小節: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麼而陷入沉思。

⑵ 課件展示,帶學生入境。

⑶ 學習文章的5~11小節,分角色朗讀,以讀代講。

2、學習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內容:

⑴ 鼓勵學生針對這段話大膽質疑。

⑵ 歸納學生的質疑難點並讓學生自讀自悟自解疑難。

⑶ 學生交流討論。

⑷ 理解爸爸的心:

請學生爲文中“爸爸的心”選擇正確的解釋條後用“心”字來擴詞, 學生用上“心情、心思、心願”這三個詞來領悟“爸爸的心”。

老師小結:

三、想象拓展,佈置課後小練筆

大膽想象四十年後,當年的爸爸如今的爺爺的第三次沉思並寫下來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白楊》教學設計]

篇二十八:找次品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數學廣角”

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體會解決這類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2.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的活動過程,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教學難點:觀察歸納“找次品”這類問題的最優策略。

教學準備

學生4人一組;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學習新內容之前我想考考大家的眼裏,要不要挑戰一下?(幻燈片出示內容)1、師:請找出不同類的一項

2、師:爲什麼我們找不到不同類的項?對因爲這個物品的形狀是一樣的,但從外表是看不出不同的。可是它們的確有不同,那他們會有哪些方面出現不同呢?對就是是質量上的除了問題。其中一個一瓶鈣片不合格,少了三片,我們稱它爲次品。誰有辦法能從這五瓶鈣片中找出次品?

(用手掂一掂、用稱稱)

3、師:用手一定能掂出來次品嗎?(不一定)爲什麼不能?(相差太少的就掂不出來了)那最好的辦法是什麼?(用天平秤)

4、師:好今天老師就跟大家一起學習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

板書:找次品

二、初步感知、尋找方法。

師:現在我就以次品鈣片入手,誰能用你自己的方法用天平稱吃出次品?

【學情預設:學生根據自己的實踐情況,會出現兩種方案:①是把零件一個一個的稱,需要稱2次;②是在天平的兩邊各放2個零件,也需要稱2次。在這裏不急着評價哪種方法最好,只是讓學生初步感知方法的多樣性,爲下個環節的探究做好鋪墊。】

物品個數 怎麼分 稱完第一次確定幾個正品 稱幾次一定找到次品

5 3(2、2、1) 3? 2

5 5(1、1、1、1、1) 2 2

二、初步感知、尋找方法。

1、師:用二種方法都能只需一次第一次就能找到次品,這種機率大不大?(不大)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我們應該做好最壞的打算。

2、師:在這裏老師用提醒你了(幻燈片提示:當我們選用一種方法來分析和研究問題時,應注意那可能出現的結果考慮全面,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也就是說,我們想要保證找到次品(板書:保證)就一定要找出至少需要的次數。(板書:至少。)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感知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藉助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中的偶然性和多樣性,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三、自主探究、方法多樣。

1、師:我想問問同學們那些物品的個數能一次找出次品?(2個)3個呢?

我現在就準備了三個盒子,其中一個是次品盒,質量比較輕誰能幫我找出這個次品盒?

3(1、1、1)一次,3(1、2)行嗎?

2、師:我們在稱重的時候要保證天平兩邊數量相等,才能找到次品盒。(天平左右兩盤物體數量相等)

3、師:現在我每個盒子裏都有九個球,有一個是次品球,質量比較輕,請問如何找次品球?分組討論把那麼的方法寫在答題卡上。

物品個數 怎麼分 稱第一次確定幾個正品 稱幾次一定找到次品

9 9(1、1、1、1、1、1、1、1、1) 2 4

9 4(2、2、2、2、1) 4 3

9 3(4、4、1) 5 3

9 3(3、3、3) 6 2

4、師:請觀察這幾種方法,你認爲那一種方法最好?

5、師:觀察表格、比較並展開討論:想想爲什麼方法4的次數是最少的?你覺得它會和什麼有關係呢?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提出:⑴因爲方法4第一次就排除6個正品,它排除的個數最多。⑵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

6、師小結:通過兩個例題,我們明白在找物品的次品時,把檢測的物品平均分成3份是最好的。

7、師:那誰能告訴我,剛纔咱們是從幾個球裏面找出來的次品球?(27個)。

我現在有27個球,用咱們剛纔總結出來的方法,該如何找出次品球?

27(9、9、9)9(3、3、3)3(1、1、1)

8、81個球能至少秤幾次能保證找出次品球?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嘗試“找次品”的各種方法,通過觀察、比較,並從中優化出平均分三份的方法是最好的。】

四、拓展提高,優化方案。

1、師:那麼8個呢?物品個數和前幾個數字有什麼區別?(不能平均分成3份。)

2、師:請把你設計的方案寫在表格中。

(獨立完成,口頭彙報設計方案。)

生反饋設計方案。

【學情預設:學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兩種方案:①把8個物品平均分成2份,每份4個,最少需要稱3次才一定能找到次品;②把物品分成3份(3、3、2),這種方案只要稱兩次就一定能找到次品。也有個別的學困生會出現把物品分成8份的。教師不要急於提示學生更正,要給學生留下發現問題的機會。】

3、師:剛纔我們知道了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是最好的。而這裏是8個球,不能平均分成3份。你認爲應該怎麼辦最好?

物品個數 怎麼分 稱第一次確定幾個正品 稱幾次一定找到次品

8 8(4、4、0) 4 3

8 8(3、3、2) 6 2

4、師小結:所以我們在找物品中的次品時,只要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如果不能平均分成3份,就儘量平均分成3份。也就是最多的份數與最少的份數的個數只差1個。就能用最快的方法一定把次品找出來。

【設計意圖:給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通過對比,自悟出找次品的最優方案,使求知成爲學生自覺的追求,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強烈的需求,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培養了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鞏固發展:

用學到的方法解決從6、7、8、12個物體中至少幾次能保證找出次品。(實物演示)

六、質疑問難,歸納總結:

1、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什麼?(找次品。)最好的方法是什麼?(把物品平均分成三份,如不能平均分的就儘量平均分。)

2、如果是讓你找出比較重的次品,從哪裏找?

七、最後來時送你們一首兒歌:

(幻燈片課件出示:)

一個次品在其中,

知道次品重或輕。

3的倍數分3份,

不能均分相差一。

放入天平稱一稱,

次品立即現原形。

板書:

找次品

保證???至少???天平左右兩盤數量相等

篇二十九:威尼斯的小艇 教學設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2、通過了解小艇的特點與船伕的駕駛技術,感受威尼斯的獨特風情。

3、領會作者抓住特點和把人的活動同事物、風情結合起來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了解小艇的特點。

2、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把人物的活動同景物、風景結合起來描寫的。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我們平時出門,一般坐什麼方便快捷?

2、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城市,人們出門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是小艇。

3、書寫“艇”。??你們知道這是哪個城市麼?(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說說自己對威尼斯的瞭解。

2、?老師也査了一些資料,與大家分享。(出示課件)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我們剛纔交流的內容,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只用了一句話做了簡單清晰的介紹,是哪一句?

2、請同學們繼續把課文讀完,邊讀邊思考,圍繞着小艇,作者寫了威尼斯的哪些畫面?

3、先來檢查一下大家生字新詞學得怎麼樣?(課件出示兩組詞語。)

4、請你用這兩組詞語當中的一個或幾個,聯繫課文內容說說,圍繞小艇馬克.吐溫回憶了威尼斯的哪些畫面?

四、再讀課文,探究情趣。

1、課文中有一段描寫馬克.吐溫坐進小艇的感受,快速瀏覽,找出這段文字。

2、誰能很有味道的讀讀這段話?理解“情趣”。

3、再來看看這兩組詞,在馬克.吐溫的眼裏“情調”和“趣味”具體指威尼斯的什麼呢?

4、如果你此刻坐在船艙裏,你的心情怎樣?

5、探究船伕駕駛技術好的畫面。

哪個地方的描寫讓你感受到船伕的技術好?

五、小練筆。

如果此刻你正跟隨着馬克吐溫先生坐在小艇上,你會發看見什麼呢,發揮想象,把你看到的畫面寫寫。

六、板書設計

26?威尼斯的小艇

情趣

小船似新月

船伕技術好

乘客談笑歡

沉沉入睡

[威尼斯的小艇 教學設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篇三十:《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一、教材分析:

《橋》這篇課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

這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語言簡練生動,極富有韻味。在表達上有三個特點:(1)構思別緻新穎,設置懸念,前後照應。(2)本文多用簡短的的句、段,來渲染氣氛(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表現力。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對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體會人物內心想法及品質已有多次接觸,因此在本文教學時讓學生抓住老漢的言行來體會他的品質應該不是難點。但要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推想老漢的內心想法卻是難點,因爲學生對洪水中逃生並不熟悉。通過環境描寫側面烘托人物的品質的表達方法學生接觸不多,本課不作刻意強調。

三、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味語言文字,重點感知老支書的感人形象,體會他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用生命維持求生的秩序、堅持求生的順序,將人民羣衆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的共產黨員的偉大情懷,讓學生從內心受到感動。

3、理解文章題目所蘊含的深刻含義:第一層,唯一求生之路──“窄窄的木橋”;第二層,老漢用自己及親人的生命搭設了鄉親得以逃生的橋──“生命橋”;第三層,老漢用他自身的光輝形象矗立起聯繫黨和人民羣衆的無堅不摧的橋──“黨羣橋”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句子,結合飛速上漲的洪水,感受情況的危急,領悟老漢的每一次舉動的內涵與精神。

難點:理解題目蘊含的含義。

五、教具準備:蒐集各地遭受洪水的文字、圖片的幻燈片和音像資料;製作重點句子教學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談話:上節課我們初讀了《橋》這篇課文,今天我們接着學習,板書課題:16、橋(課件展示木橋)

(1)齊讀課題:

請看這座木橋,如果這是一座普通的橋,你會怎麼讀課題?讀

如果這是一座有特殊意義的橋,你會怎麼讀?讀

如果這是一座震撼你心靈的橋,你會怎麼讀?讀!)

(2)?這個動人的故事你們還記得嗎?說說講了一件什麼事??板書:洪水--老漢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這是一場怎樣可怕的洪水呢?讓我們回到課文中,自由地大聲地讀讀課文,邊讀邊想哪些句子是描寫洪水的,把它畫下來。

2、談話交流:

(1)“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像潑。像倒。”四個字,幾句話?及其簡短的字句,給你怎樣的感覺?讀出這突從天降的大雨、急雨。板書:寫法“語言簡練”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勢不可當”是什麼意思?還從哪裏讀出了洪水的來勢兇猛?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這是人在跳舞嗎?(魔鬼、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啊!)擬人

(4)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獰笑是一種怎樣地笑聲?是什麼在逼近?(死亡)擬人

(5)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着人們的腰。擬人

(6)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誰來讀讀?多麼可怕的洪水呀??板書:比喻?擬人

4、讓我們來再次感受一下洪水的兇猛吧!(出示洪水視頻)如果你置身其中,心裏什麼感受?然後,齊讀所有的洪水句子。

師:洪水迅猛地向上漲,災情在不段地加重,此時的人們需要的是什麼?(逃生,橋)

5、?東面、西面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

師:這時,橋就是人們的希望,這是“希望橋”“逃生橋”,而此時的人羣又是怎樣的?

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牀…….人們又瘋了似的折回來。

(2)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師:這還是希望橋嗎?不!這時一座“危橋”就在這危機的時刻,人們最需要的是有一個領導的人--老漢就站在木橋前!

、品味語言文字,感受老漢光輝的形象與不朽的精神

初步感受老漢想形象--他像一座山

師:你知道老漢叫什麼名字嗎?你知道他是什麼樣子嗎?

找到“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抓住“清瘦”對比“他像一座山”,找出“盯”,體會老漢的鎮定和沉着。板書:沉着鎮定

a.輕輕地讀,用心體會,一個“盯”字,你讀懂了老漢的心了嗎?他不說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在想什麼?(有序)

b.理解“他像一座山”。“山”給人怎樣的感覺?(偉岸、高大、穩重)老漢沒有偉岸的身材,他的什麼給人山一般的感覺?(板書:鎮定)讀出一個鎮定的老漢!

人們依賴老漢,他是人們心中的靠山啊!所以說──(再讀)?你還從哪裏感受到人們對老漢求生的期盼?“人們停住腳,望着老漢。”一個“望”字,你從人們的眼神裏讀出了什麼?人們像往常一樣把求生的目光投向了他們擁戴的老漢。

2.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第7~23自然段,用波浪線線劃出描寫老漢的句子,感受老漢是個怎樣的人?在旁邊做上簡單的批註。

2.小組彙報。

3、全班交流:(課件出示句子)

(1)“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連用三個感嘆號,你體會到了什麼?(情況危急,必須有序:“排成一隊”,“黨員排在後邊!”)他像一座山那樣的鎮定與果斷。

(2)忘我的老漢。

a.透過老漢的鎮定,你讀懂老漢這個人了嗎?“一百多號人依次從老漢身邊奔上木橋。”此情此景,你讀出什麼了?人們紛紛逃向了生的彼岸,只有老漢堅守在橋邊指揮。這是一個怎樣的老漢?(相機板書:忘我)這是一個置個人生死於不顧,一心想着他人的老漢啊!(讀句子)

b.過渡:我們繼續用心靈感受這位老黨員。讀下面的句子,你感受到老漢是個怎樣的人?

(3)無私的老漢。

“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a.哪些字詞刺痛了你的眼睛?爲什麼?(揪、吼道、豹子)

b.透過這些詞語,你讀懂老漢的心情了嗎?讀出老漢此時的焦急、惱火。

c.他爲什麼這樣惱火?他急什麼?火什麼?(此時,洪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着人們的腰了,情勢十萬火急,誰先走就多一分生的希望啊!在老漢心中,羣衆的生命高於一切!)誰能走進老漢心裏,讀出他焦急、惱火背後的一顆愛民之心??這個小夥子是誰?你是從哪兒得知的?(最後)是呀,課文有很多地方都像這樣設置了懸念,知道最後才讓我們恍然大悟!板書:(設置懸念)他像一座山那樣守護者人民羣衆的生命,哪怕這個人是自己唯一的兒子,不容侵犯!(板書:不徇私情???捨己爲人)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

a.這句你讀懂什麼了?容不得多想,老漢一瞬間閃過腦海最強烈的念頭是──

b.這一“推”、一“吼”,你讀懂了這又是怎樣的一個老漢?(先親人後自己)此時你又感受到這是個怎樣的老漢呢?父愛如山!請寫上!

3、洪水淹沒了村莊,吞噬了那個求生慾望很強的兒子,也吞沒了人們擁戴的老支書。

四.迴歸整體,再讀感悟。

(1)此時此刻,在你的心中老漢給你留下了一個怎樣的形象?

老漢--在災難面前他沉着鎮定,他捨己爲人,他無私無畏,他就是那一座山,一座巍然屹立的高山,一座百姓心中靠山!更是一座橋,一座永不坍塌的生命之橋!讓我們用心底的真摯的感受齊讀7--23自然段

(2)師讀最後4個自然段,師:這是一種悲,這是一種痛!這座用血肉凝注的生命橋書寫着“爲人民服務”的故事,他震撼着千千萬萬顆心!也震撼了我們的心,請讀課題!放歌曲!

五.小練筆。?寫下自己讀書的收穫

板書:

沉着鎮定

橋????????????不徇私情

洪水--老漢

捨己爲人

……

表達特點:

語言簡練

比喻擬人

設置懸念

[《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