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新版合集【精品多篇】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新版合集【精品多篇】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內容:

平均分(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瞭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對平均分的認識。

2、培養學生觀察、動手能力,滲透愛護動物的教育。

3、通過生動的畫面,學具的操作,學生逐步瞭解了平均分的方法,加深了對平均分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用平均分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情境圖、24根小棒、15個方木快。

教學過程:

一、準備活動

1、把6個小圓片分成3份,有幾種分法?

(讓學生獨立動手擺一擺,指名板演,展示結果。)

第一種分法:OOOOOO

第二種分法:OOOOOO

第三種分法:OOOOOO

2、上面三種分法中哪一種是平均分?

3、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幾根?(學生動手操作,互相檢查。)

一、講授新課

1、教學例3。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春遊嗎?我們來看看這些春遊的同學遇到了什麼問題?

(2)呈現租船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圖意,明確要解決“租幾條船”的問題。

(3)收集解決問題的信息,教師加以強調說明:“每條船限乘4人”,“24人租幾條船?”。

(4)分小組討論:要租幾條船呢?(可讓學生用小棒分一分。)

(5)交流各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

明確“每4個人一組租一條船,24人可以分成6組,就要租6條船。”

2、課堂練習。課本第15頁“做一做”。

(1)呈現出小動物準備就餐的生動有趣的情境圖。學生互相說一說圖意。

(2)師:有幾個小動物準備就餐呢?一雙筷子是幾根?現在有多少根筷子?夠不夠

分呢?讓學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在小組內分一分。

(3)交流結果,提問:12根筷子分成了幾雙?夠分嗎?

二、鞏固練習

練習三第4題。

先讓學生觀察畫面,明確“把多少個蘿蔔平均分給小兔”和“按每隻小兔幾個蘿蔔來分”。讓學生獨立“圈一圈”。最後交流結果。

練習三第5題:學生觀察畫面,瞭解題意。(學生獨立完成後交流結果。)

練習三第6題: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進一步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同樣多”。)

四、課堂小結:怎樣分是平均分?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鉛筆有多長》教學目標:

1、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掌握米、分米、釐米和毫米之間的關係,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實際意義,積累測量經驗,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2、能根據具體情境恰當選擇長度單位,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體會單位的實際意義,初步發展估測意識,並激發學生對測量學習的好奇心和參與測量活動的主動性。

3、通過尋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強對分米和毫米實際意義的體會,並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

認識1分米、1毫米有多長。理解米、分米、釐米和毫米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感知1分米以及1毫米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師:在上課之前,我們一起來猜個謎語:“身穿花衣裳,身體細又長,想要寫好字,全靠它幫忙。”猜一猜它是什麼?

生:鉛筆。

師:鉛筆是我們學習的夥伴,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鉛筆有多長”。

板書課題《鉛筆有多長》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分米。

(1)估一估。(1分鐘)

出示一支鉛筆。

師: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估一估這枝鉛筆大約有多長?

請2~3名同學起來說一說。

(2)量一量(2分鐘)

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想要知道鉛筆到底多長該怎麼辦?

生:用尺子量一量。

師:請大家將答題卡拿出來,第1題中的鉛筆長度與老師手中的

鉛筆長度是一樣的,量一量並將問題填寫完整。

師:這支鉛筆有多長呢?

生:這支鉛筆的長度是10釐米。

師:10釐米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你們想知道嗎?

師:10釐米也可稱爲1分米。分米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第一個新的長度單位,用字母dm表示。全班齊讀。

師:那我們用用什麼符號將1分米與10釐米聯繫起來呢?

生:1分米=10釐米。用字母表示是1dm=10cm。

全班齊讀兩遍,並板書。

師:所以剛纔這支鉛筆的長度可以說是10釐米。還可以怎麼說?生:這支鉛筆的長度是1分米。

(3)找一找。(3分鐘)請3名同學說一說即可。

師:你能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個刻度到哪個刻度也是1分米嗎?生1:從1刻度到11刻度

生2:從5刻度到15刻度。

……

小結:尺子上只要長度是10釐米的就是1分米。

(4)比一比(2分鐘)

師:接下來我們就要想辦法把這1分米記住了。要請拇指和食指來幫忙了,像這樣在尺子上比劃出1分米。拿掉尺子,注意保持手指之間的距離不變,跟你的同桌比一比。

師:好,再用尺子量一量,將這1分米放進我們的腦海。閉上眼睛,記住這個1分米。

(5)聯繫生活(2分鐘)

請2~3個同學說一說

師:拿着這個1分米,想一想,在我們的教室裏或者家裏有什麼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的?

生:開關板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生:粉筆盒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6)運用1分米。(3分鐘)

師:在我們小朋友的身上也藏着1分米,找一找。

生:拇指與食指伸直後長度大約是1分米。

師:大拇指與食指伸直的這個距離稱作:一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年齡的增長,一拃的長度越來越大。比如老師的一拃就比你們

的一拃大。所以我們應該說是小朋友的一拃長大約是1分米。

師:那現在就用我們的一拃測量下課桌桌面的長度大約是幾分米?

生:課桌的長度大約是5分米。

生交流彙報。

(7)探究分米與米之間的關係(5分鐘)

教師出示一把米尺,這是一把1米長的尺子,這個我們以前已經認識了,我們也都知道1米里面有100個1釐米是吧,那現在咱們來看看這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吧?誰來猜測一下?

師:你是根據什麼來這樣猜測的?

師: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驗證下你們猜得對不對。

師示範:在貼的過程中,我們應注意什麼問題呢?

生:注意要對齊,要一個接着一個。

故意錯誤示範,讓生來訂正。

請兩三名同學上黑板進行活動,並讓其他學生統計已經貼到幾分米了,可以換成幾釐米。

得出結論:1米=10分米。用字母表示是1m=10dm。並板書

2、認識毫米

(1)說一說(2分鐘)

師:老師這裏還有一支鉛筆,請你用尺子量一量這支鉛筆的長度是多少?

生:鉛筆的長度大約6釐米。

師:有不同意見的嗎?

生:這支鉛筆的長度大約是7釐米。

師:怎麼會這樣?那是6釐米準確呢還是7釐米準確呢?

生:兩個都不準確。

師:其實我們測量物體長度的時候經常會遇到測量結果不是整理米數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新的單位來幫忙,它就是毫米。毫米是一個比釐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用字母mm表示。

引導學生觀察0刻度到1刻度之間,會發現有很多的小格。

師:其中的1小格就是1毫米。2格就是?3格呢?

(2)感知1毫米(2分鐘)

師:同學們知道1毫米有多長嗎?讓我們一起在尺子上找一找,用手比劃出來,感覺如何?

生:1毫米太小了。

(3)聯繫生活(2分鐘)

師:是啊,1毫米實在太小了,像老師手上這個光盤的厚度就大約是1毫米。再想一想,我們生活中什麼物體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呢?

生:銀行卡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生: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請大家拿出1角的硬幣,再次感受下1毫米。將1毫米也放進腦海。

(4)釐米與毫米的關係(2分鐘)

師:同學們拿出尺子看一看1釐米裏面有幾個1毫米?

讓生說一說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通過數一數。

全班一起數一數,得出結論,1釐米=10毫米,用字母表示是1cm=10mm。

(4)正確讀出鉛筆的長度。(2分鐘)

師:那學習了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後,你能正確讀出鉛筆的長度了嘛?

生:鉛筆的長度是6釐米4毫米。

小結:有了毫米的幫忙,我們的測量結果就更加精確了。

3、排一排(2分鐘)

今天我們新認識了兩個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加上之前學的米和釐米一共有4個長度單位,誰來幫它們排排隊呢?

從大到小:米、分米、釐米、毫米

從小到大:毫米、釐米、分米、米。

三、鞏固練習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新知識,就要懂得運用到生活中,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敢不敢接受老師的挑戰。

1、單位換算

7米=()分米

3釐米=()毫米

90分米=()米

60釐米=()分米

5dm=()cm

70mm=()cm

2、請你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數學書的長度大約是3()

旗杆的高度大約是8()

一本新華字典厚度約6()

橡皮擦的厚度大約11()

師:數學書的長度大約是3()

生:數學書的長度大約是3分米。

師:爲什麼不填其他的單位呢?

生:3米太大了,3釐米太小了,3毫米更不可能。

師:對了,所以填對單位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填錯了,會被笑話的。

其他題目直接讓孩子說一說該填什麼單位。

3、把不合理的地方改過來。

出示一段話,教材35頁中一段淘氣的日記:

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牀上爬起來,拿起1毫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後,洗了洗臉,用70米長的毛巾把臉擦乾,吃過早飯去上學,學校離我家不遠,大約有900毫米遠,來到學校,我坐在5米高的凳子上,拿出7釐米厚的語文書,準備開始上語文課。

①由老師讀一讀,在錯誤的地方故作驚訝,讓學生髮現問題。②同桌討論一下,哪裏有問題,又該怎麼改呢?

③請同學指出錯誤之處,大家一起判斷改得對嗎?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麼收穫?

師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兩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知道了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並學會了量小物體的長度及單位間的換算。

五、板書設計

分米(dm)毫米(mm)

1分米=10釐米1dm=10cm

1米=10分米1m=10dm

1釐米=10毫米1cm=10mm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解決問題、

表內除法(一)、

圖形與變化、

表內除(二)、

萬以內數的認識、

克和千克的認識、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統計、找規律、總複習等。

這冊教材的計算教學內容是萬以內的加、減法筆算和表內除法。這兩部分內容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因此,表內除法同20以內的加、減法一樣,是國小數學的重要基礎知識,是國小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時經常用到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因此,在這兩部分計算教學中,教材安排了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使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不僅有助於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也有助於培養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出現克和千克的認識,讓學生通過各種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理解使用統一的重量單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圖形和變化等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平移、旋轉現象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的是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五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數學廣角介紹了簡單的組合思想和邏輯推理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認識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會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簡單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口算的分階段要求初步擬訂如下:

單元結束時期末平均錯誤率速度平均錯誤率速度

表內除法6%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鐘做8題4%以內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鐘做10題

三、教材的編寫特點

這冊實驗教材的編寫,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爲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爲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兩冊實驗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本實驗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筆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習計算的同時,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以便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萬以內加、減法筆算是國小數學教學中要求使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往的教學重點放在使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掌握計算法則和方法上,並通過一定的訓練達到計算的熟練。此次教材的編排,突出的變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學筆算,而是將筆算放在解決實際問題的現實背景中,使學習筆算與學習用筆算解決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筆算加法中安排了參觀博物館的乘車問題,筆算減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奧成功後得票多少的比較問題等。這裏的編排順序是:在現實的情境中提出要解決的計算問題,使學習計算的必要性突出出來。接着通過操作、直觀探討計算的算理,展示計算的方法,在學生理解算理、獲得算法後,再看能否用計算解決前面提出的實際問題。這樣就使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例如,萬以內的加法筆算,教材先提供一個二年級學生要乘車去參觀博物館的情境。由小精靈提出哪兩個班合乘一輛車?的問題,使學生處於問題情境中。通過例1、例2、例3分別提出有關乘車的三個問題,都需要用計算來解決。進而引出了不進位加和進位加的三個計算式題,並引出筆算。在筆算方法的教學中,教材通過擺小棒直觀的展示算理並結合直觀圖出示算法。學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決問題了。在例3中,每輛車限乘70人,通過計算結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數是71,超出限乘人數,所以班長得出結論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輛車。使問題得到解決。這樣不僅讓學生經歷了筆算知識的形成過程,也讓學生經歷了應用筆算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學生在這種有目的的學習活動中主動建構知識,獲得用數學的成功體驗,逐步形成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數學應用的意識。

2、提供關於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對於學生來說,良好的空間觀念不僅是他們理解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認識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們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國小數學中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主要的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讓國小生在觀察物體、認識方向、製作模型、圖案設計、實驗操作等各種活動中,獲得關於空間與圖形的知識,更好地從形狀上去認識周圍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徵,描述事物間的關係,形成和發展良好的空間觀念。

根據上述教育理念和《標準》第一學段的具體教學目標,本冊實驗教材對於空間與圖形內容的編排採取這樣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豐富的關於空間與圖形的內容和素材。安排了圖形與變化、克與千克的認識單元的教學內容。單元中設計了豐富多樣的動手實踐活動,如觀察、拼擺、摺紙、測量、作圖、製作等,通過活動讓學生對重量單位克和千克、平移、旋轉現象的概念進行感知、體驗和理解,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所得圖形、以及對所獲圖形間關係進行體驗和理解等,使學生獲得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感性經驗。其次,教材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例如,在認識重量單位之前,安排了關於用統一的重量單位進行測量必要性的探究;在認識克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測量黃豆重量的活動等。讓學生在各種探索性的操作活動中,通過觀察、猜測、操作、討論交流,感知、感受幾何概念的含義及所學圖形的特徵,藉助圖形表象進行推理,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3、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加強估計意識與能力的培養。

作爲當今信息社會中的成員,對客觀世界變化的敏捷反應和對各種信息迅速作出判斷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國小數學中要培養的估計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礎之一。在以往的國小數學教學內容中對於估計能力培養涉及得很少,在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乘、除法估算也只作爲選學內容。加強估算是當前計算教學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標準》中規定了估算的教學內容和估計意識、技能的培養的要求。例如第一學段要求: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本套實驗教材把加強估計意識的培養作爲改革的要點之一。不僅在計算教學中安排相應的估算教學內容,而且將估計作爲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結合其他數學知識的教學進行滲透與培養。

例如,本冊教材在萬以內加、減法筆算教學中,安排了加、減法估算一小節,這是估算正式教學的開始。教材結合實例,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學生了解估算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們可以用它簡潔、迅速地解決某些問題。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思想。其次,教材還注意在有關的教學內容或練習中滲透估計意識培養的內容。例如,在重量單位教學中有一些觀察某種實物大約有多重、測量某一實物時只要求大約的重量等的練習。使學生了解到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有時並不需要準確的計算或精確的結果,而只需要一個粗略的數據就可以達到目的。在教給學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後,教材還安排一些應用估算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練習,以便逐步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

4、注重體現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探索和創新的意識。

新的數學教育理念認爲,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數學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根據這一理念,本冊實驗教材的編排,注意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利用各種學習內容爲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探究活動以及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的同時,逐步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創新的意識。如前所述,在教學重量單位克和千克的認識之前,先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活動,通過實際操作、小組討論、歸納推理等活動,得出要用統一的重量單位進行測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結果,才能彼此進行交流的結論。在學生認識了克、千克之後,並不是直接告訴學生還有比克大的長度單位千克,而是讓學生自己探索測量一袋鹽的重量的方法,使學生在活動中產生應該用比較大的重量單位的想法,從而引出千克。本冊實驗教材安排的兩個數學實踐活動剪一剪和有多重,都是開放式的對周圍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數學內容進行探究的活動。在這些動手實踐的探索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數學知識,還可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探索的慾望,產生對現實世界各種現象進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勵學生主動地探索未知,進而逐步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這些也正是學生形成創新意識、發展數學思維所必需的過程。

四、教學用具:表內除法練習表、萬以內數位表、簡易天平、學習了平移、旋轉的操作學具、口算練習表等

五、課時安排:

(一)、解決問題4課時

(二)、表內除法13課時

1、除法的初步認識

平均分2課時左右

除法nb3課時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7課時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三)、圖形和變換4課時

剪一剪1課時

(四)、表內除法(二)9課時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3課時左右

解決問題4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2課時

(五)、萬以內數的認識8課時

(六)、克與千克2課時

(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1)7課時

(八)、統計3課時

(九)、找規律4課時

(十)、總複習4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