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一

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

教學內容:

課本P23 例4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學習用減法解決“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問題。

2. 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培養

學生的數學生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學生學會用減法解決“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出示主題圖。從圖中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指名彙報。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激發解決問題的興趣。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學例4

1、出示題目,仔細觀察、思考。分組討論。

2、學生探討解答的方法。學生回憶、遷移思考,或是擺學具幫助理解。學生彙報,並說明解題思路。

3、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解答的思路。學生彙報。

(二)、完成第23頁做一做。觀察圖,在小組內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說明解題思路。思考、提問,在小組內交流問題。選擇一個提問進行解答。全班交流並說出解答思路。

(三)、小結:比較一下,今天學習的知識和以前學習的有什麼區別和聯繫?指名回答。教師引導學生梳理所學知識。

[設計意圖]:在操作中掌握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四第3題,選擇二題說說計算方法。

2、完成練習四第1、2題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彙報並說明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解答方法,體驗解答的過程。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又學會了什麼?學生自己總結。

五、隨堂練習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P6~P7的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初步運用乘法解決簡單問題,進一步體會加法與乘法之間的關係,加深理解乘法的意義。

2。能力目標:能根據具體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讓學生在情境中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乘法與加法的聯繫。

2、培養孩子對具體情境提取數學信息、進行推理概括的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真實體驗中感受乘法的簡便性,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重點: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時直接用乘法算式表示。

教學難點:從乘法意義的角度解釋乘法列式的理由。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有幾塊積木的掛圖”或課件動畫顯示。

教學過程:

一、情境誘思

課件顯示一堆擺放整齊有序的積木,教師順勢誘導:“這麼多積木,怎樣數才能數得又快又準呀?”(板書:有幾塊積木?)

二、解決問題

1、學生各自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積木的塊數。

2、小組交流:你是怎樣數的,所列的算式中每個數各代表什麼意思?

3、彙報情況。加法乘法

5+5+5+5+5+5+5=35(人)5×7=35(人)

7+7+7+7+7=35(人)7×5=35(人)

4、你喜歡那種計算方法?爲什麼?(絕大部分學生會喜歡用乘法計算)

因此得出結論:直接用乘法計算會簡便的多,因爲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

5、從上面的兩道乘法算式中,你發現了什麼?

兩個乘數前後調換位置,積不變。

三、鞏固應用

完成“練一練”中的第1、2、、3、4題。

要求:1、獨立讀題、列式計算;

2、學生交流每個乘法算式中各個乘數的意義;

3、彙報,訂正答案。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什麼?

“乘法的意義”、“乘法算式中乘數的可交換性”、“乘法和加法的聯繫”

五、作業:教科書P11“練一練”1、2、3題。

附錄;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教師教學用書》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課本第39-40頁的例題、想想做做第1~3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三個數連加的計算方法,鼓勵算法多樣化。

2.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通過交流、比較,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三個數連加的計算方法,鼓勵算法多樣化。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

談話:老師今天要考你們一年級的知識,有沒有信心?

1.口算。8+5+16+7+39+8+26+5+39+7+37+8+6

2.找出最快最好的辦法,口算出每個三角形上數的總和。

439

557581

問: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的研究怎樣筆算三個數的連加。(板書:連加)

二.新授

1.教學例題。

出示例題:一、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

1)你打算怎樣列式?(指名說)教師板書:85+143+126

2)同桌說一說,你準備怎樣算?(同桌說,再獨立計算)指名說如何計算。

3)再想想還有其他方法嗎?生小組討論。

4)指名說:還可以只列一個豎式:85

143

+126

354

5)你喜歡用什麼方法計算?四人小組說一說。讓學生體會到“只列一個豎式”比較簡便。

2.教學試一試:四、五、六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怎樣列式?(指名說)

178+194+236

178

194

+236

□□□

個位上先加哪兩個數比較方便?十位上呢?同桌討論。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幾十,要向前一位進幾。(學生自己完成計算)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1)獨立計算。提示:想做全對嗎?那要特別認真、細心地計算哦!

53279586

316402117

+125+311+208

做完了想知道對不對怎麼辦?(要驗算)一般用再算一次的方法驗算。

2)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3)指名彙報,集體覈對。

3.想想做做第3題

1)指名說圖意。2)三個班一共植樹多少棵?怎樣列式

3)學生獨立計算。4)彙報覈對。

5.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獲得了什麼?

板書設計:

連加

一、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

85+143+126=354(本)

85

143

+126

354

教學後記: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

3、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重點難點:

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別針、鉛筆、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談話:老師想要知道這本數學書的寬是多少,你們能幫助老師想想可以用什麼辦法?

學生髮揮想象,各抒己見。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組織活動,體驗數學

(一)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1、教師先明確活動的方法。

(1)、作爲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

(2)、學生以四人小組爲單位,每人從四件物品中(圓形、正方形、曲別針、三角形)選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後四人小組交流彙報自己量的結果,並思考:爲什麼都是量數學書的寬,而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彙報。得出:因爲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爲標準測量,所以量的結果不同。

4、讓學生選用同一物品進行測量的學生展示他們測量的結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二)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1、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鉛筆、曲別針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鉛筆盒等物體的長度。

2、交流展示學生測量的結果,啓發學生提出問題。

如:爲什麼數學書的寬是5個曲別針的長,鉛筆盒是5塊橡皮的長,但它們並不一樣長?

爲什麼桌子比鉛筆盒長,但桌子才4根鉛筆長而鉛筆盒卻有5塊橡皮長呢?

引導國小生體會到:因爲選用不同的標準去量,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

讓學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看結果如何,

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設計意圖]:教學從兩個方面來組織幫助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數學書的寬,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由此引起認知衝突,體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三、練習鞏固,實踐應用

1、做一做第1題,學生看圖直觀地判斷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方格那麼長。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學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幾種蔬菜的右端對準哪個方格,可以用尺子對準方格的豎線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高,量凳子的高。

明確量的方法與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標準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來量,而是讓學生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看所量物體的長度有幾個這樣的物品長。

3、做一做第3題,學生直觀看圖,先估計所測物品大約有幾個立方體長,再用上一題的方法在腦子裏測量。

如果學生看圖測量有困難,也可以讓學生用立方體實物進行測量。用實物測量時都要提醒學生注意量的方法:實物的左端應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這樣量出的結果才比較準確。

[設計意圖]: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實際練習,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再次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數學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你想說什麼?

五、隨堂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