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加法結合律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加法結合律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加法結合律》的教學設計 篇一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在學生經過較長時間的四則運算學習,對四則運算已有較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結合一些實例,學習加法的運算律。學生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就在加法的計算中和演算中接觸過這方面的知識,有較多的感性認識,這是學習加法交換律的基礎。教材安排這兩個運算律都是從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答引入,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找到實際問題不同解法之間的共同特點,初步感受運算規律。然後讓學生根據對運算律的初步感知舉出更多的例子,進一步分析、比較,發現規律,並先後用符號和字母表示出發現的規律,抽象、概括出運算律。教材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經理運算律的發現過程,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對運算律的認識由感性逐步發展到理性,合理地構建知識。

“想想做做”先安排了一些基本練習,以填空、判斷等形式鞏固對加法運算律的理解;接着通過題組對比和湊整等練習,爲學習簡便計算作適當滲透。

教學目標:

1、教學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並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過程方法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通過對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決,進行比較和分析,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難點:

使學生經理探索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過程,發現並概括出運算律。

教學準備:

配套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有牛頓因爲看見蘋果落地,進行思考,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最後得出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偉大的成果。引導學生得出:要注意觀察、思考生活中一些習以爲常的問題,並從中探索出一些規律。

設計意圖:由科學家從一個平常的現象得出偉大的發現,引導學生應注意觀察身邊的一些平常的、習以爲常的現象,並從中的出一些規律,對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

二、教學加法交換律。

1、隨着氣候漸漸轉涼,從下個月開始,同學們都將投入到冬季鍛鍊中去了。電腦出示第54頁的例題,這是某個班級進行冬鍛的情況,提問:從這張圖片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幾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根據學生的回答,電腦依次出示:①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②參加活動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③跳繩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④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設計意圖:從創設的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自由地提問,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並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也符合新課程“創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

2、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其中的這兩個問題:

在黑板上張貼: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們能馬上口頭列式並口算出結果嗎?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28+17=45,追問:還有其他的方法來解決嗎?在學生回答後,教師完成板書:17+28 =45(人)

爲什麼這兩個算式的結果一樣?

4、你們能用一個符號把它們連接以來嗎?教師繼續板書:28+17=17+28

仔細地觀察一下這兩個算式,你們有什麼發現?在等號的兩邊,什麼地方相同?什麼地方不同?

5、你們能夠自己模仿寫出幾個這樣的算式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算式,並追問:這樣的算式能寫幾個?

6、我們再仔細的觀察這幾個算式,從中你們有什麼發現?你們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你們的發現嗎?

教師巡視,並作相應的輔導,在學生交流後板書出示: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並板書學生回答的一些符號表示的算式。並追問:你這樣表示,每個符號分別表示什麼?

7、同學們都自己用自己的喜歡的方式表示了你們的發現,那你們想不想把這些算式都統一呢?國際上一般用字母來表示這些規律,假如我們用a來表示第一個加數,用b來表示第二個加數,那這些算式能夠怎樣來表示呢?板書:a+b=b+a。

8、教師小結知識點: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則運算中包含了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我們把這些規律叫做運算律。板書:運算律。教師指着板書指出:我們剛纔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學生齊讀一遍。

小結研究方法:剛纔我們在研究加法法交換律的時候,我們是怎樣一步一步開展研究的?引導學生能得出:列式計算——觀察思考——猜測驗證——得出結論。

9、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前面兩小題。

設計意圖: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僅僅是解題指導者。本環節的設計,層層遞進,緊密圍繞並運用好問題情境,師生之間積極互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並學會用字母表示,最後還歸納出了研究方法,都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

三、學習加法結合律。

1、剛纔通過解決第一題,我們得到了加法交換律,現在我們再來研究問題“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看看我們有沒有新的發現?

2、你們會自己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想想你爲什麼這樣列式?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回答,教師有意識地板書:

(28+17)+23=68(人)

28+(17+23)

(28+23)+17

28+(23+17)

(23+17)+28

23+(17+28)

讓回答的同學說說這麼列式是怎麼思考的?

下面,我們就來針對這兩個算式開展研究:(28+17)+23 28+(17+23)

設計意圖:本環節又是“用教材教”的一個很好體現,比較好地注意了關注學生的生成與教師預設之間的`聯繫,並很好地引導到需要的算式。

4、根究研究方法,接下來我們應該進行哪一步?(觀察思考)那你們觀察一下,這兩個算式有什麼關係呢?(參與運算的數相同,運算結果一樣;運算順序不同)你們能用什麼符號連接?教師板書:

(28+17)+23=28+(17+23)

5、電腦出示:下面的Ο裏能填上等號嗎?

(45+25)+13Ο45+(25+13)

(36+18)+22Ο36+(18+22)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6、看着黑板上的板書,你們從中有了什麼新的發現?學生小組交流後大堂再交流,教師張貼: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和第一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

7、這樣的描述太長又難記,你們從第一個運算律中能得到啓發,用簡便的方法來表示你們的發現嗎?自己嘗試寫一下。

板書:(a+b)+c=a+(b+c)

教師揭示: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第二個運算律——加法結合律(板書:加法結合律)。

8、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的後面兩個小題。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運用得到的研究方法開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養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的組織能力。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第4小題引導學生髮現是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第1行。

3、插入“朝三暮四”的故事,讓學生通過故事得出:猴子很愚蠢,因爲總量不變,只是老頭採用了加法交換律。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使學生初步感受應用加法運算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設計意圖:幾個層次的練習,內容豐富,提供了具有價值的學習內容,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有趣的數學學習中,從驗算中明白了其理論依據,從故事中分析出了其中蘊涵的運算律,既體會到了數學的樂趣,又複習鞏固了全課的內容。

五、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設計意圖: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自己的整理總結中再次鞏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板書設計: 運算律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28+17=45(人) 17+28=45(人) (28+17)+23 28+(17+23)

28+17=17+28 =45+23 =28+40

(學生說的算式) =68(人) =68(人)

(28+17)+23=28+(17+23)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a+b=b+a (a+b)+c=a+(b+c)

《加法結合律》的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內容:

教科書23頁例題及做一做,27頁練習三第2題

教學要求:

1、通過操作、演示,使學生知道加法的含義;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來解決。

2、通過學生操作、表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3、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知道加法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實物投影、磁力板 、5個圓片、5根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引導學生從1數到5,再從5數到1。

2、出示數字,讀數。

3、按順序填數:

( ) 3 ( ) 5。

二、探究新知

1.引導觀察,感知加法的含義

(1)過電腦反覆演示,讓學生感知到:1名同學與2名同學走到一起,把1只紅紙鶴與2只藍紙鶴放到一塊兒。

(2)學生之間交流感受與體會。

教師引導學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後全班交流。

(3)教師說明:1名同學與2名同學走到一起,把1只紅紙鶴和2只藍紙鶴放到一塊兒就是合起來的意思。(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

2.學習加法算式

(1)由人或紙鶴的數量抽象出數字1和2。

(2)教師說明:把1和2合起來,在數學上我們用符號“+”來表示,教師板書“+”。

(3)引導學生數一數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數字幾表示?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板書“=”,並在等號後面寫上3。

(4)教師進一步說明:把1和2合起來,用加法計算。(板書:加法)

(5)讀加法算式。

教師範讀,同桌互讀,學生自己讀。

3.發散聯想

(1)教師引導、啓發,使學生說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來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紙鶴圖)問:這幅圖還以用怎樣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師啓發學生說出:

①有2只藍紙鶴,有1只紅紙鶴,合起來是3只紙鶴,2+1=3。

②有2個小朋友,又來了1個小朋友,合起來是3個小朋友,2+1=3。

③有2個男同學,1個女同學,一共有3個同學,2+1=3。

④有1個女同學,2個男同學 ,一共有3個同學,1+2=3。

……

三、鞏固發展,學會學習

1、動手操作,體驗加法含義。

(1)做一做的左圖

①教師示範,邊操作邊說明含義。

②學生操作,表述含義。

(2)做一做的右圖

學生獨立看圖操作,表述含義。

(3)獨立操作,邊擺邊說

①教師說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個圓片擺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學生操作。

③彙報交流

4+1、1+4、3+2、2+3、1+3、3+1......

2、看圖,體驗加法含義。

打開教科書23頁,認真觀察氣球圖,啓發學生說明圖意,並用加法算式表示。

3、看算式擺一擺。

投影出示練習三的第2題,學生邊擺邊口述。進一步加強對加法含義的理解。

4、聯繫生活,豐富聯想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並用加法算式表示。

四、全課小結(略)

《加法結合律》的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教材第97頁“20以內進位加法”例5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初步感受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體驗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掌握“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的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能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學習準備:課前談話交流

二、探索研究:“學新知”

1、課件出示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引出課題)

2、(出示主題圖)看,一(3)班小朋友參加了一次文藝匯演。瞧!他們來了。提問:

①從圖中知道了什麼?

②同一幅圖,爲什麼觀察到的信息不一樣呢?

③問題是什麼?把知道了什麼和問題是什麼連起來說一說。

3、解題。提問:求一共有多少人?

①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該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②學生獨立思考。

③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與小組同學說一說,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④彙報:A、數出前後兩排的。人數,再加起來。---------後排有8人。---------------前排有7人。所以,8+7=15(人),一共有15人。B、按性別數,將男生和女生的人數加起來。

1(男生有9人)(女生有8人)所以,9+6=15(人),一共有15人。

4、提問:這兩種解答方法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爲什麼兩個算式的結果都是15人呢?我們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5、小結: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這幅圖,提取了不同的數學信息,但都是把這兩部分合起來,所以用加法。

三、鞏固練習:“我能行”

1、求一共有多少隻猴子?(課件出示)問:

①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②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③你想怎麼解答?

④還可以怎麼解答?

⑤都是求“一共有多少隻猴子?”,兩種解答方法有什麼不同?

2、教材第97頁“做一做”。求:一共有多少隻天鵝?(課件出示)問:

①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②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③你想怎麼解答?

④還可以怎麼解答?

⑤都是求“一共有多少隻天鵝?”,兩種解答方法有什麼不同?

3、想一想。問:這幾道題目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小結:這幾個題目都是求“一共有多少”,表示把它們都合起來。(都用加法計算)

四、盤點收穫:“我很棒”今天的學習,我學會了?

五、佈置作業。

加法結合律教學設計 篇四

學習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數學第29 頁例2 《加法結合律》。

教材分析:例2 是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總結結合律。並且可以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例2 採用圖畫表示題意,教材在分析學生解決問題的兩種算法中,可以得出加法結合律。

學情分析:例2 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通過觀察比較得出加法結合律。

學習目標:1 、學習加法結合律。

2 、準確地運用兩種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3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學習重難點:1 、掌握加法結換律。

2 、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體會兩種運算定律的作用。

學習時數:一課時

學具準備:小黑板、情境圖。

學習流程:

一、自主預習:

預習例2 、例3.

二、知識鏈接:69 + 27 =( )+( ) 155 +45 =+()

三、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上節課我們學過的李叔叔騎自行車旅行的事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看看李叔叔在旅行途中遇到哪些問題?這三天一共騎了多少米?請看小黑板。(出示小黑板)

四:自學輔導:

1、明確自學內容:

請同學們仔細讀題、理解題意,想辦法解決這道數學問題,小組內交流算法,看哪個小組想出的辦法多。

2、自主學習:

認真思考獨立解決,寫在練習本上。

3、合作交流:

小組長組織組員交流自主學習收穫,總結解決問題的幾種方法。

4、展示輔導:

個小組推薦成員向大家展示本組學習成果,師輔導對新知的認識。()(教師板書算式)比較下面兩組算式,你會有什麼發現?(小黑板出示)155 +(145 +207 )()(155 + 145 )+207

(49 + 172 )+ 28 ()49 +(172 +28 )

五、自主檢測:

1、明確自學內容:425 + 14 + 18675 + 168 +125

2、自主合作檢測:獨立完成,組內交流。

3、彙報檢測結果:小組彙報檢測結果

4、運用規律獨立寫算式25 +49 +75 =()+()+()

六、交流收穫:

1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 、同學們準確地算出了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看來,學習數學真的很有用,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後,我們要更加努力,學好數學,正當小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