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 篇一

(一課時,40分鐘)

教與學的目標

1、瞭解歷史題材在詩詞作品中的處理方式;

2、明確即景抒情與借古事比今事兩種抒情方法的各自長處。

教與學的時間預設

一課時(40分鐘)

教與學的過程預設

一、組織教學

同學們,我們平時經常說自己的民族歷史有多麼多麼悠久,今天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是什麼?”

(預設學生的答案:提供經驗教訓;豐富文化積澱;增強民族自豪感;等等)

大家的回答都有各自的合理性。德國大文豪歌德的回答是這樣的:“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一旦我們被某個歷史人物、某個歷史事件深深觸動,我們就會激情澎湃、情難自已。用詩歌的形式把這些激情記錄下來,我們就稱之爲懷古詩詞(板書:懷古詩詞)。它們的最大特點就是把歷史題材作爲題詠的對象。

本堂課我們就來研讀這樣類型的兩首宋詞。

二、文本研習

1、教師範讀:《念奴嬌赤壁懷古》,注意正音(如“了”、“綸”等);《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注意正音(如“佛”、“仲”等)。

2、學生齊讀兩首詞。

3、交流初讀感受

此環節起激發興趣的作用,爲接下去的分組研習作準備。可以從“你更喜歡其中的哪一首?”“你覺得哪一首比較容易讀懂?”這樣的淺易問題入手。確定班內四組同學的大致“傾向”,“暗示”兩首詞的顯著差異。

4、分組自主合作研習

把班裏同學分成兩組:

第一組合作研習《念奴嬌赤壁懷古》,任務是根據教材77頁“文本研習”第1題,主要研習這樣4個小問題(剛好對應4個直列):

(1)《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歌詠的是歷史人物還是歷史事件?(指明作者寫作的地點,詞涉及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各是什麼)

(2)《念奴嬌赤壁懷古》的作者對周瑜有何評價?(說出具體理由)

(3)這首詞的上片對赤壁的雄奇景色作了具體的描繪,這有什麼作用?

(4)請從寫景的角度變化及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兩個方面說明“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寫景技巧。

第二組合作研習《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任務是根據教材77頁“文本研習”第2題,也主要研習4個小問題:

(1)《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涉及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各有哪些?

(2)這首詞中作者用來自比的歷史人物是誰?體現了作者當時怎樣的處境和感情?

(3)這首詞中提到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都與當時的統治者及其領導的政治事件有關,作者爲什麼不直接寫明道清呢?

(4)據說民族英雄岳飛的孫子岳珂這樣評價辛棄疾的這首詞:“微覺用事多耳”,意思是批評這首詞題詠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太多了。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5、交流、共享研習成果

第一組4個問題各推請一名同學爲代表發言,教師適時補充、糾偏。建議這樣總結:

(1)懷古人爲主

(2)周:年少有爲;蘇:老大無爲

(3)以景之雄奇襯托所懷古人所創事業的偉大不凡

(4)由仰視到俯視、遠望,分別從形、聲、色角度描繪。所用修辭手法爲誇張、擬人、比喻。

第一組交流結束後,請第二組同學齊讀《念奴嬌赤壁懷古》。

第二組4個問題也各推請一名同學爲代表發言。教師在補充、糾偏時,注意讓第一組的同學參與。建議這樣總結:

(1)歷史人物有:孫權、劉裕、劉義隆、廉頗;歷史事件:劉義隆北伐失敗。

(2)廉頗。作者北伐理想長期不能實現,雖年老,仍不忘爲之奮鬥!

(3)這是借古事以比今事,一則顯得含蓄(直斥君主的無能會給作者帶來殺身之禍),二則能使作者的憂憤具有歷史的厚重感。

(4)贊成的理由如:這些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都與鎮江(即京口)和北伐有關,是作者的合理聯想。不損害詞的結構安排,同時又使詞的主題得以升化、抒情顯得含蓄。不贊成的理由如:增加閱讀困難,影響這首詞的流佈。

第二組交流結束後,請第一組的同學齊讀《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三、總結和佈置作業

1、總結

根據教材77頁“文本研習”第3題,教師可作這樣的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研習了這樣兩首懷古詩詞,三國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建立的輝惶業績激起了貶謫黃岡的蘇東坡的熱情,他借筆下雄奇的赤壁景象,抒發了自己對古人建功立業的美好人生境界的嚮往;孫權、劉裕那些奮發有爲力圖北伐恢復中原的古代君主,激起辛棄疾對自己時代苟安偷生的君主的無比痛恨,他以戰國老將廉頗自況,抒寫了老當益壯,報效南宋北伐事業的慷慨激情。你們說,歷史是不是像歌德所說的那樣,給我們的最好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你們要是能在課外多讀一些以歷史題材爲歌詠對象的詩歌,體會一定會更深!

2、佈置作業

課後熟讀並背誦這兩首宋詞。

板書設計

千古江山

懷古詩詞:歷史人物、歷史事件

激起的熱情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熟讀並背誦全詞。

2.理解作品中景物描寫的作用及作者借古抒懷的表達方式。

3.理解作者在詞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4.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培養學生面對挫折時具備博大胸懷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和掌握作品中借古抒懷的抒情方式。

2.體會品味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提問法。

3.講授法。

4.合作探究法。

【教學用具】藉助多媒體完成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

同學們,剛纔播放的應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首歌曲,它是《三國演義》的片頭曲,這首歌曲會讓我們想到那個鼓角爭鳴、充滿紛爭的亂世——三國,那是個催生英雄的時代,如今雖世殊時異,但那些人的名字至今流傳。請看下面的詩句: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鞠躬盡瘁的諸葛亮)

天下英雄誰敵手?生子當如孫仲謀。 (馳馬射虎的孫權)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 (文武雙全的曹操)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現處不愧青天。

(忠肝義膽的關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三國時期的英雄,作爲蘇軾,他又最欣賞誰呢?(周瑜)三國英雄如此衆多,爲何他偏偏對周瑜如此推崇?(板書:爲何獨愛周瑜?)

現在,就讓我們放聲朗讀全詞,在其中尋找答案吧。

二、朗讀全詞。

1.教師範背。

2.全班齊讀,並思考:這首詞的基本感情基調是怎樣的呢?(豪放)

好,這就是我們對這首詞的初步感知了,而蘇軾如何體現出這種豪放的呢?我們後文見分曉。(板書:如何體現豪放精神?)

三、分析題目。

“念奴嬌”是本詞的詞牌名,其調高亢,念奴是唐代一個很著名的歌妓,調因此而得名。

“赤壁懷古”是這首詞的題目,告訴我們的主要信息是:蘇東坡在赤壁這個地方遊覽的時候,觸景生情,緬懷古人。(板書:寫景——懷人)

那麼,蘇軾是如何安排這兩塊內容的,我們接着往下看。

四、寫景片段分析。

1.學生齊讀本詞的上闋。

2.提問:上闋描寫赤壁景色的句子是什麼?體現了赤壁的什麼特點?

討論後明確:

1.“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2.雄偉壯觀。(意思接近即可)

3.我們雖不能親眼目睹赤壁的壯觀景象,但從作者字裏行間可以感受它的雄奇,這完全歸功於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試就以上面三句爲例分析。

學生討論後明確:用詞:“穿”、“拍”、“卷”;手法:誇張、擬人、比喻。

“穿”字寫出山石直插雲霄的高峻;“拍”字寫出波濤撞擊岩石發出的聲響;“卷”字則寫出波濤起浪後的洶涌澎湃。

4.試分析此段景描寫的作用。

明確:渲染氣氛,爲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場蓄勢。

研講: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洶涌澎湃,然後鏡頭慢慢前移,我們會依次看到散亂高聳的山石直衝雲霄,洶涌的駭浪猛烈的撞擊着江岸,滔滔江流捲起千萬堆似雪的波浪。如果在這樣的鏡頭中在配上詩朗誦,那就是“大江東去”、“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而這就是我們的赤壁古戰場,我們的“如畫江山”。

五、人物形象分析

同學們,我們的舞臺佈置已然完畢,背景就是這如畫的江山,當追光燈亮起,照在哪裏啊?(豪傑。最終聚焦在周瑜的身上,此時,主人公出場。)

這個周瑜怎麼樣啊,請同學們讀有關周瑜的部分“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1.稱呼:公瑾。稱字表示尊敬。

2.婚姻狀況:小喬初嫁了。思考:爲何不是出嫁?作用何在?

要點:年輕有爲;襯托手法,美女配英雄;周瑜同孫權的親戚關係也是其成功的重要條件。

3.相貌打扮: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總結; 威武英俊、風度翩翩,儒將風采(當時比較時髦的裝扮)。

4.作戰能力: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點撥:以少對多,卻能如此淡定,更顯其英雄本色。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遙想”以下幾句塑造出一位春風得意、威武英俊、意氣風發的青年將領的形象。

六、蘇軾內心活動。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江山依舊,可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業的地方,卻是作者被貶之後遊歷的去處,面對這樣的周瑜,面對如此的功業,他心裏是有個比較的,且看下圖:

周瑜————————蘇軾

年齡: 剛過而立 年近半百

生活: 幸福美滿 屢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華髮

際遇: 功成名就 壯志未酬

我們所認識的蘇軾是何許人也?他很有才華,散文方面很有造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開創宋代豪放詞風,與辛棄疾同爲豪放派的代表,擅長書畫,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可他的仕途卻極爲坎坷,“烏臺詩案”不僅使他官場受挫,更險遭殺頭之禍,於是他是帶着一身的疲憊,滿心的傷痕,來到黃州這個荒涼的小鎮,想到自己年近半百卻不能同周瑜一樣建立功勳,可以說壯志未酬,但他還是渴望建立功業,這正是他仰慕周瑜的地方,也難怪他發出“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這樣的感慨了。

七、合作探究:“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體現是積極還是消極的情感?(解決詞中體現的豪放精神)

明確:蘇軾此時已經47歲了,他被貶到黃州,遊覽赤壁美景,如畫江山,再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名垂青史,已經立下赫赫戰功。而自己雖然不失優秀,可年華老大,功業少成,還可能如周瑜那樣嗎?想到這,蒼涼、消沉之情是難免的,肯定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但是蘇軾畢竟是蘇軾,他並沒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別想得開,蘇軾可能在想,如畫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還有流傳千古功業,即使周瑜這樣的風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盡”了嗎?人生就如夢境一般,何必過於執着呢?不如意事十之八 九,所以他特別灑脫,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開,才能出得來,因此,蘇軾纔會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因爲同他們爲伴,纔是永恆。(憶《赤壁賦》)這就是蘇軾的生存智慧,這就是蘇軾的達觀豁達態度。

總結:此句反應了作者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在貌似自我安慰的言辭中激盪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八、大學聯考延伸。

提問: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教學反思】:

首先我通過豪放詞的代表作引入,在朗誦中體會這首詞的豪放。其次,抓住詞的題目是地點加懷古,懷古詞如何鑑賞在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時已詳細講過,所以就可以直接指出從觀眼前之景,思歷史人事,抒一己之懷這三方面進行把握。

寫景主要集中在上片,在鑑賞時一方面結合大學聯考,講寫景句會出現的題型和解題方法。另一方面,把婉約派代表作《雨霖鈴》中的寫景句挑出來與蘇軾豪放派的句子進行對比,讓學生感受二者的區別。

下片中作者主要塑造了周瑜的英雄形象,用以自傷,流露出羨慕之情。從蘇軾對周瑜的稱呼郎和公瑾也能看出來,另外,從年齡、職務、外貌、際遇四個方面對比用一副對聯總結:情場、官場、戰場,場場得意;黃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此時,作者抒發了自己功業無成的悲慨,似乎與詞作的豪放基調不符,其實不然,我們最重要的是看作者怎樣處理這種這種衝突的,這就要探討“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是積極還是消極的?

這個時候,才把主動權下放給學生讓他們討論,引導的方向是積極。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理解詞中寫、詠史、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2、理解詞人複雜的心情,瞭解作者渴望爲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正確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3、當堂背誦本詞。

教學重點:用文字的視角去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理解詞人複雜的心情。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教學方法:學、講、練、評

教學計劃: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念奴嬌赤壁懷古》

剛纔所播放的歌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它是根據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改編的。在其中,歌曲中提到三國赤壁,我們自然而然就聯想到三國這個充滿紛爭的時代,是個亂世。但亂世容易產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蹟可以讓後來人來品評。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這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同學們,本首詞的題目是什麼?--赤壁懷古,念奴嬌是詞牌名。

一、預習檢測①學生跟據誦讀指導和教師範讀,練習朗讀。(朗讀是詩詞教學的重中之重。朗讀有利於記誦,朗讀有利於理解,朗讀有利於把握意境,朗讀好了甚至可以以讀代講,朗讀時要把握詩詞不同風格、不同基調。本詞是豪放派開山力作意境壯闊氣勢宏大,赤壁奇景部分應讀得鏗鏘有力氣勢奔騰,懷念英雄人物部分應讀得慷慨激昂,最後的感慨抒懷應讀得灑脫曠達。)

②學生預習課文填空

問題創設

問題1:上下兩闕各寫的什麼內容?

明確:

上闋描繪赤壁的景色

下闋寫周瑜的豐功偉績和詞人的感慨。

問題2:“赤壁懷古”,上闋中寫了哪些景觀?有何特點?

通過描寫大江向東奔騰,波濤洶涌,拍打着堤岸捲起層層白浪,山石嶙峋高峻的景色,描繪出一幅雄偉壯麗的圖畫。

問題3:這些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

①這就爲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的出場作了絕好的鋪墊。

②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氣概。

③這也體現了作者作爲豪放派代表的詞風。

問題4:“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此句在詞中的作用?

由景及人承上啓下

三、討論質疑:

問題5:題爲“赤壁懷古”,三國演義、赤壁之戰,裏面的人物千千萬萬、英雄輩出,爲什麼蘇東坡單單懷周瑜呢?

捕捉有關描寫周瑜的語句,分析周瑜形象(學生討論)

明確:

小喬初嫁了---------------年輕有爲風流倜儻

雄姿英發----------------威武英俊氣宇不凡

羽扇綸巾----------------風度翩翩儒雅瀟灑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指揮若定,戰功卓著

問題6:“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怎麼理解?作者從幾個方面將周瑜與自己進行比較?

明確: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的句式應是“神遊故國,應笑我多情”

周瑜————蘇軾

年齡:34歲47歲

生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髮

際遇:功成名就壯志未酬

四、舉例應用:根據上面的分析方法思考:

問題7:“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積極還是消極?

明確:

蘇軾此時已經47歲了,他被貶到黃州,遊覽赤壁美景,如畫江山,肯定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年華老大,功業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名垂青史,已經立下赫赫戰功。而自己還可能如周瑜那樣嗎?想到這,蒼涼、消沉之情是難免的。但是蘇軾畢竟是蘇軾,他並沒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別想得開,蘇軾可能在想,如畫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還有流傳千古功業,即使周瑜這樣的風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盡”了嗎?人生就如夢境一般,何必過於執着呢?不如意事十之八 九,所以他特別灑脫,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開,才能出得來,因此,蘇軾纔會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這就是蘇軾的生存智慧,這就是蘇軾的達觀豁達態度。

五、反思訓練,鞏固練習:翻譯下面字詞。

大江東去:

淘:

風流:

穿空:

拍:

英發:

灰飛煙滅:

多情應笑我:

尊:

六、總結

七、作業:1、背誦本詞

2、這首詞與《赤壁賦》比較一下,看看它們在表達思想感情方面有什麼異同。

六、作業:背誦本詞

李秋靜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設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一)單元教學目標:必修四第二單元編選的是宋詞,在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五個必修模塊中,這是唯一的宋詞單元。本單元選取的是四位著名詞人的作品。四人中蘇軾和辛棄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傑出的女詞人,四人在詞壇上都佔有一席之地。教材編者可謂用心良苦,編選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詞來學習,通過比較,使學生了解完全不同的兩種詞風,進一步體會四位詞人不同的創作風格。

本單元教學課上努力做到學生、教師、編者和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在學生理解詞的內容後,教給鑑賞詞的方法。通過鑑賞,體味詞中表達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傳情達意的,進一步瞭解詞的特點和寫法(情景交融、點染、白描、疊字等),讓學生在學習後對詞的鑑賞建立一個初步的感性的理解。因必修五模塊已沒有古典詩詞的學習內容,所以本單元的學習還應引導學生對鑑賞古典詩詞的一般方法進行總結,爲以後進行詩歌與散文系列模塊的選修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課文特點及在單元中的地位:《念奴嬌·赤壁懷古》既是蘇軾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詞的主要代表作之一。通過對本詞的學習,有利於學生區分兩大風格詞派的作品以及以後進行詩歌鑑賞的訓練。根據以上教材特點和新課標理念,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瞭解蘇軾的有關知識;

2、把握豪放詞的意境及特點。

能力目標:

1、提高學生的朗誦水平;

2、通過比較,認識豪放派與婉約派藝術風格的不同。

情感目標:教育學生正確面對人生道路上的困難與挫折,樹立積極的人生觀,保持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爲:

1、體會詞人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比較豪放派與婉約派藝術風格的不同。

教學難點爲:如何理解“人生如夢”。

二、學情介紹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學生對蘇軾的詩文並不陌生,《題西林壁》《水調歌頭》等都耳熟能詳,尤其是必修二《赤壁賦》抒寫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借主客問答闡發人生感悟,曠達中透出老大無成的不遇之憤,爲學生進一步感受蘇軾的豪放詞風、理解詞人複雜矛盾的內心世界奠定了良好基礎。經過第4課《雨霖鈴》的學習,學生對婉約詞的特點有了一定了解,感受了詞的語言美、意境美,但對於豪放詞還不太熟悉,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採用比較閱讀的方法,理解兩種不同詞風的特點,以提高對詩歌的鑑賞能力。

三、教學方法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以教師爲指導,以學生爲主體,以誦讀—鑑賞—討論爲主線,培養學生的詩詞鑑賞能力。對此,針對教學重點主要採用了對比分析法,針對教學難點主要採用合作探討式教學法,而對於誦讀部分則採用想像法。

四、學習方法

賞析是詩詞學習的能力指點,比較是詩詞學習的遷移提升,而誦讀則是詩詞學習的核心環節,在課堂上安排以下三個步驟的學法引導。

1、運用誦讀法,感受詞的語言和意境。具體爲:泛讀,瞭解背景;朗讀,感受意象;研讀,探究情感;選讀,遷移知識;熟讀,達到背誦。

2、運用對比的思維方法,掌握兩種詞風的不同特點。

3、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理解作者的“人生如夢”。

五、教學過程

導入:古之文人雅士,每當登高望遠,必有所觸動;每臨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湖憂蒼生,歐陽修遊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爲山動,情爲水發,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篇章,由此形成了中國詩詞王國裏的一朵奇葩——懷古詩詞。宋代文人蘇東坡來到歷經滄桑的赤壁古戰場,同樣情難自已,醉書一曲《念奴嬌·赤壁懷古》,讓世人傳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詞,感悟東坡豪放的詞風。

(一)、泛讀,瞭解背景

學生自由朗讀詩詞。(背景音樂: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曲。引領學生感受古典詩詞的意境。)

請學生自由談論對蘇軾的生平情況及對其的認識和看法。然後老師總結,歸納重點,並介紹本首詞的創作背景:蘇軾二十歲中進士,力圖有所作爲。但他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他極力反對,寫詩諷刺。於是有人蒐集蘇軾對新政不滿的詩句,彈劾蘇軾,致其入獄。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獄——“烏臺詩案”。蘇軾被捕入獄,歷時五個月,後被貶爲黃州團練副使。本詞就是作者在此時寫就的。

(二)、朗讀,感受意象

播放名家朗誦,想像滾滾長江的畫面,讓學生初步感受本詩雄奇壯闊、氣勢非凡的意象。

正音,集體朗讀。

並思考:題爲“赤壁懷古”,本詞描繪了赤壁哪些景觀,這些景物有何特點?

提示:大江、故壘、亂石、驚濤、千堆雪。作者抓住了懸崖、陡壁、怒濤、波浪這些可視性極強、變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闊斧,橫畫縱抹,描繪了一幅奇險雄偉的畫面,基調:豪邁、奔放。(板書:繪壯景)

1、指導學生描繪出赤壁之景:繪聲繪色。

2、指導學生概括出景物特點:壯闊宏大。

3、比較一:爲什麼不寫長江平靜之景?明確寫景的作用。

(三)、研讀,探究情感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次有感情的誦讀全詞。然後自由討論如下問題:

1、對活動在這裏的英雄人物,作者具有怎樣的情感?

提示:大江滔滔,猶如歷史長河,英雄人物的業績,被淘洗變淡。這些英雄人物現在又在何方呢?不盡的懷念從中可見。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錦繡河山必然產生、哺育和吸引無數的英雄人物,而三國時期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在諸多的英雄人物中,作者爲何要選擇周瑜作爲詠誦的對象?

①周瑜形象的特點?風流儒雅,少年得志。

②比較二:把周瑜換成孫權或諸葛亮好不好?理解寫周瑜形象的作用,體會用典的貼切。(板書:寫偉人)

提示:雖然三國時期是英雄輩出的年代,但只有周瑜符合作者的審美要求:婚姻美滿、英俊瀟灑、少年得志、功成名就,於是作者選取了周瑜的三個方面“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便把一個叱吒風雲的儒將風采寫得形象生動。在周瑜身上寄託着作者的人生理想,同時也引發自己未能建功立業的感傷。東坡當年47歲,不但無建樹,反而待罪黃州。懷古思今,對比反差強烈,因而感慨萬千。

3、在下闋中作者抒發了怎樣的人生感慨?

①“人生如夢”的感嘆是否消極?與前面的壯闊之景和英雄周瑜是否協調?

提示:對周瑜的追述表現的是一種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種現實,這反映了作者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灑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萬古愁懷隨江而去。感慨和動作中現出一種超脫與曠達。(可結合蘇軾的生平思想及創作背景來分析: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於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區別對待,採用“外儒內道”的形式,把它們統一起來,從而構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着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度。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所以當蘇軾在時空交織的宏大背景上抒發人生感慨時,裏面包含着多少幽憤和悵恨啊!)

②比較三:將本文與陸游的《訴衷情》、辛棄疾的《破陣子》比較,體會這種情感的複雜性。

提示:學生討論,只要抓住主旨言之有理即可,學生未分析的教師課適當補充。

4、有人說“人生如夢”表達了作者消極頹廢的處世態度,其實不然。

本詞表現了蘇軾複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陸贄等經世濟時的人物,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於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區別對待,採用“外儒內道”的形式,把它們統一起來,從而構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着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度。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於建功立業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而萌發的,我們應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人生如夢”反過來也可以激發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板書:抒豪情)

5、蘇軾所遊的是湖北黃州赤壁,而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發生地是在湖北蒲圻(q)。那麼蘇軾知不知道他所見的赤壁並非真正歷史的赤壁?如果他知道,爲何還要這樣感懷?

提示:從上闋的“人道是,三國周郞赤壁”一句可以看出,蘇軾知道這並非歷史上的赤壁,至少他對此有懷疑,但文學與歷史畢竟不同,文學的真實不等於歷史的真實。當他站在波濤洶涌的長江邊,感受到天地的浩大與自身的渺小,再聯想到當時的處境,已經情難自已,故此以景爲依託,詠史抒懷。

(四)、選讀,遷移知識

比較:賞析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思考:

1、詩篇開頭借什麼來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蹟的慨嘆,引起了“思古之幽情”?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參考答案:借一把折戟來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蹟的慨嘆,這樣寫的作用是爲後二句論史抒懷做了鋪墊。

2、詩中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一句用的表現手法是什麼?“東風”一詞的深層寓意是什麼?

參考答案:這一句表現手法是運用典故。“東風”一詞的深層寓意是建功立業的各種條件和因素。

3、後兩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曲折地反映了詩人的抑鬱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爲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另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爲,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根據上述所學及自己的瞭解,學生自由發言,歸納總結懷古詩詞特點:“懷古詩詞”是一種以歷史事件與人物爲感情寄託的詩歌類型。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爲題材,借登高望遠、詠歎史實、懷念古蹟來達到感慨興衰、寄託哀思、託古諷今等目的。一般包括述史和詠懷兩部分,採用對比手法,主要有古人與作者的對比;永恆與短暫的對比;盛與衰的對比;自然與人生的對比;今與昔的對比等。鑑賞懷古詩詞技巧:首先,弄清史實,疏通文意。其次,分析技巧,體察詩心。最後,披文入情,細緻領悟。

(五)、熟讀,達到背誦

總結全詞。這首詞融寫景、懷古、抒情爲一體,從描繪古戰場的雄奇景色入手,贊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抒發作者個人的貶謫失意、功業無成的感慨,豪邁奔放,一瀉千里。在對赤壁景物的描寫上和對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體現了豪壯的情調。用烘托和映襯的手法抒發了自己的感慨。結尾處“人生如夢”的感慨是作者迅速從惆悵失意中排解出來,表達蘇軾特有的曠達灑脫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