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學研究體會和心得多篇

教學研究體會和心得多篇

教學研究體會和心得篇1

園本教研是幼兒園教師學習、成長的重要陣地。近年來,我們南麻五小幼兒園立足本園發展,加強園本培訓。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以科學的發展觀爲指導,高度重視園本教研工作

如果說,教師的素質是決定一切教育工作成敗的關鍵,那麼,我們認爲,面對今天我園幼兒教師隊伍的現狀,園本培訓及開展園本教研應是我園保教工作發展的關鍵所在。所以,我們的辦園理念就是:“自主、協作、探究、創新”。通過園本教研,讓教師成長於學習之中,發展於工作之中。在施教的同時,爲自己不斷積累知識和才能,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價值和品味。從合格教師逐步成長爲優秀教師、專家型教師,從而更好的實現自身的價值。

二、加強園本培訓的組織領導,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首先,園長親自抓幼兒園工作,由她牽頭成立了以園長爲首的園本培訓領導小組和指導小組。輔導員具體負責培訓工作,其他的成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其次,我們把園本工作列入幼兒園每週活動設計中;每學期,我們還定時召開園本培訓園本培訓活動,及時解決培訓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對園本培訓工作進行及時的調度,加強了培訓的針對性、時效性。

三、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和計劃,確保培訓落實到位

爲確保園本培訓落到實處,制定了園本培訓工作的計劃,列出培訓的內容和安排,教師再依據總的計劃制定出本班的園本活動計劃。這樣既指導了教師的學習,又明確了學習的內容,讓老師們知道了學什麼,什麼時間學,統一了步驟,保證了學習的系統性和針對性,督促教師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

四、採用靈活多樣的園本教研形式,激發教師主動參與的熱情,促進教師成長。

一是開展各種比賽活動,讓人人都有參與和施展才能的機會。教師通過學習與實踐,進一步理解了園本教學的重要性。

二是,爲讓教師能很好的從經驗中去反思、積累、昇華,我們要求每人每月必須寫二篇教育敘事,內容可以是孩子的追蹤記錄、可以是對某一個問題的思考、想法與體會,可以是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也可以是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等等,但必須是教師的真情實感。記得上海的特級教師應彩雲說過這樣一句話:“走進孩子的世界,你會變得越來越豐富,我們會從這裏收穫快樂與支持”,這也就是幼兒教育的內涵所在。

另外,我們從幼兒一日活動入手,引導孩子動口、動手、動腦,自己從操作中發現問題,學着解決問題,通過教師預設和幼兒生成的一個個主題,營造出一個與幼兒生活本身密切相關的高度整合的課程模式,逐漸完成由單一知識向跨學科知識、由學習知識向體驗知識的.轉變,真正符合了新大綱提出的讓孩子主動發展的要求。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1、進一步加強各層次教師培訓:

我們將以提高教師思想水平、理論水平、實際操作水平爲目標,實現“培訓——探索——操作(靈活性、創造性)——總結”一體化的路子,並針對每一個教師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使教師儘快掌握園本課程的精華所在。同時,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教師的基本功培訓,爭取教師全部達標。

2、繼續積極有效開展園本教研活動,進一步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記錄,有總結。注重形式多樣,講究方法。

在今後的征程上,我們將繼續不斷到改進,不斷創新,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促進全園教師保教工作的提高。爲使我園成爲全區最優秀最具實力的鄉鎮幼兒園而努力。

教學研究體會和心得篇2

有位教育專家曾說過:“每個大腦發育的孩子都孕育着創造力,如同一粒沉睡在土壤中等待萌芽,盼望破土而出的種子。我們應將這顆珍貴的種子培育土壤並喚醒他們,催發他們。”而如今,在一些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着學生規矩地坐着,面無表情地看着,唯唯諾諾地舉手的局面。老師與學生之間大都是灌輸,而缺少交流。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使其獲得成功的機會,取得成功的喜悅,一直是我教學以來反思的問題。通過這次理論學習和培訓,使我對課堂有效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什麼是有效教學?它包括了有效果(effectivene)和有效率(efficientne)兩個層面。“有效教學”是一個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基礎,讓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學習過程。它的最終衡量的標準就是學生的成長,學生活動的形式多樣、靈動,能讓學生充分的享受學習的過程,教師不再是知識唯一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高級合作伙伴,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也是學生學習效果的研究者。教師的主要責任就是誘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下是本人對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淺見。

一、有效的興趣培養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求知的起點,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興趣越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因此,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的信心。只有激發興趣,纔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使學生產生一種內在學習動力。教師必須堅持從誘發學生的興趣入手,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並使之能長久下去。首先,必須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創設良好的語言情境,把英語知識融入生活實際中,使學生在情緒上引起共鳴,還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年齡特徵和認識規律,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採用各種手段誘發他們的求知慾望,讓他們產生欲罷不能的激情。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要充分地準備,運用恰當有趣的例子,活躍課堂氣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添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地將注意集中到授課內容,以便更好地掌握這些內容。還有上課期間,教師應與每一位學生進行個人的、積極的交流,針對其作業內容、完成質量等說一些鼓勵話。佈置練習後,教師應在教室內來回走動,察看學生的作業情況,一個點頭或微笑,一句讚賞的話,一聲親切、熱情的指導,都會引起學生的興趣。最後切記要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作爲教師,就必須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學生一旦對英語感興趣,就會樂於接受它,變“苦學”爲“樂學”。外語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在課堂上保持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只有生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潑,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教無趣、必不樂學。教師應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二、有效的課前準備

要想搞好教學,認真備好課是基礎和前提。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脈絡清晰、方法靈活、學法指導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是課堂有效性的首要條件,還應瞭解學生的差異性、學習基礎。教師更要認真深入鑽研教材,或活用教材,瞭解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已有知識經驗。確定“三維”教學目標,使之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要優化教學組織形式,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有效地克服教學過程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英語教學的針對性。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恰當地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是促進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之一。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和課程類型,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只有選擇好正確適當的教學方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還要創設學生參與探究的時空,讓學生動起來,主動參與,主動探究,要能發現、重組課堂自然生成的資源,讓生成走向有效。還要善於觀察教學手段與教學目標的關係來調節教學行爲,增強教學目標的現實效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有效的課堂教學

這是有效教學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途徑,也是學生獲取信息,鍛鍊提高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要渠道。教師必須緊緊抓住“善導”、“激趣”、“引思”、“精講”這四項教學要素。例如,老師在上unit3,the international food festival第二課時warming up階段首先通過口頭提問、回答問題來複習學生上一課時已學過的14頁課文要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why are they going to do it?where are they going to do it?when are they going to do it?how are they going to do it?who is going to help them?其次給出這些答案句子讓學生朗讀,旁邊標註相應的特殊疑問詞。最後讓學生根據給出的poster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其中的內容,做什麼?爲什麼?在哪裏?什麼時候?誰?老師有意識通過提問來喚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回憶。同時巧妙運用教材處理,讓學生儘可能多開口,在poster旁邊打上特殊疑問詞。學生只要根據這些詞的提示,學生就會很容易的把上一課時所學課文的內容描述出來。在此基礎上導入新課文,因爲有了知識背景的鋪墊也就順理成章了。

四、有效的課後反思

教學是一門藝術。在新的平臺上的課堂教學,教學任務的完成不在於教案是否講完,而在於學生是否學會了,會學了,喜歡學了。你定的知識目標學生學會了嗎?你定能力目標學生會學了嗎?你定的情感目標學生學得有情趣嗎?要是沒有完成相應的目標,那麼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怎樣去改進和提高呢?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反思和總結。

五、有效的作業佈置

很多外語老師給學生的作業就是抄寫,沒完沒了的抄寫,抄完單詞,抄句型,卻忘了佈置作業也是講究藝術的。我們應該精心選不同題型,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他們不同要求的作業。

六、有效的評價策略

教師要更多地採用即時的、多元的、極富個性和針對性的評價,用讚美的語言激勵學生,用委婉的語言批評學生,用具體的語言啓迪學生打開思路。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

總之,只要我們心中有學生,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一切。讓課堂少一點傳統,多一些創新;少一點形式,多一些紮實;少一點平庸,多一些智慧;少一點呆板,多一份靈活,把課堂真正變成師生共同學習的殿堂。就讓我們在學習和實踐中,創設適合自己、有個人鮮明特色的、有效果的教學方式,相信我們的課堂教學會更加精彩!

教學研究體會和心得篇3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這一課題的提出源於對目前國小作文教學現狀的反思。一方面“作文難教”已是一個不可辯駁的事實。多年來,作文課的程序一般是都是老師佈置作文題目,提出寫作要點,向同學介紹寫作技巧,寫作格局,提供優秀範文,學生開始自己作文,最後教師批改,講評作文。作文的方式大多爲命題作文。從形式看,這樣的作文課的重點過程是“寫作技巧”,目的是“展示優秀習作”。可現實中常常是老師講的口乾舌燥,作文上硃砂點點,可是學生卻“啓而不發”。另一方面,學生也總是覺得“作文難寫”,一寫作文就“頭疼”。教師佈置作文題目,學生就感到無從下手,這樣,教與學都陷入了僵局。其實中高年級的習作“癥結”如果從低年級下手“治療”,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提出“低年級情境寫話教學的研究”這一課題。

1、課題概念的界定

情境教學:情境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各種情況的相對的或結合的境況。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爲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

寫話教學: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中“學段目標與內容”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其中關於“寫作”這個方面的提法又略有不同。第一學段(1—2年級)中的“寫作”又被稱爲“寫話”。

本課題“低年級情境寫話教學的研究”聚焦於課堂,主要通過教師精心設計情境寫話教學,促進低年級學生由口語表達過渡到書面語表達,從而培養學生樂說,樂寫,敢寫,會寫的能力。

2、課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1)理論價值

①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馬克思主義科學實踐觀認爲,人的認識活動不僅僅是接受和再現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主體變革客體的現實的實踐活動。寫話教學必須以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爲指導,激發學生想要表達的慾望,加強語文實踐,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審美情趣,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過程中,發展學生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②現代語文教學論

國小語文學習必須樹立以學生爲本的思想觀。課堂上教授學生需要的,感興趣的,學生纔會樂於參與,主動地參加到活動中並且吸收內化,這樣的教學纔是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低年級的寫話教學只有在情境中進行,才能從根本上培養學生寫話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

(2)實踐意義

課題的研究有助於學生寫作能力的成長。促進低年級學生由口語表達過渡到書面語表達,培養學生寫話的興趣,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

課題的研究有助於教師個人教學方面的增長。教師在課題的實施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反思得失,積累教學案例,從而不斷進步。

3、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及文獻綜述。

在國外情境教學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可以追溯到西方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教育思想裏。柏拉圖的“對話模式”被認爲是情境教學的萌芽。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的著作《大教學論》裏也有情境教學的思想。書中提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情境教學使學生身臨其境,通過給學生展示鮮明具體的形象,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達到抽象的理性頓悟,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成爲學生主動的,自覺的活動。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學中,更是十分重視自然情境的教育作用。他經常帶領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發現,從而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在國內,提到情境教學首先想到的就是李吉林老師。她的情境教學開創了我國情境教學的先河,對於國小語文教學改革有着積極地推動作用。李老師的情境教學通過具體的形象,使學生運用感官感知形象,獲取表象,在教學中積極調動學生的知、理、情、趣、志等認知因素和非認知因素全過程,尤其表現出對於情感因素的重視。

以上國內國外的研究對我做好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參考和借鑑。

二、研究依據和假設

1、研究依據

①兒童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國小階段學生學習的思維活動水平從直觀向抽象發展:低年級時,思維活動的水平基本上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因此,國小生是通過對實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語的直接感知、對學習材料的直接操作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這時學生的模仿性強,有些知識是他們通過對教師和同伴的學習活動的模仿來獲取的。在此階段如果大量的創設情境就會培養學生的形象,直觀思維,爲向抽象思維的發展奠定基礎。

②《國小語文課程標準》中非常重視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的培養。總目標中提出:“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在具體建議中提到“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第一學段可從寫話入手,以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2、研究假設

①、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學生對寫話有興趣,會寫自己想說的話。

②、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學生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③、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和想象能力,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寫話習慣。

④、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教師低年級情境寫話教學的水平。

三、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該課題研究對象爲徐州市少華街國小現在二(2)班50名同學

2、研究方法

①、文獻資料法: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材料進行學習,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制定研究方案,指導課題研究;

②、行動研究法:在教學中有意識的進行本課題的研究。通過活動,反思、總結教師情境寫話教學的組織策略,從而不斷改進教師的指導能力,提高學生寫話的能力。

③、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不斷分析、歸納並整理低年級寫話教學的有益經驗,爲課題研究提供典型的範例。

④、個案研究法:對班級學困生進行跟蹤分析,作出全面、深入的考察,透過現象看本質,得出結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四、研究的主要內容

1、潛心學習有關教育理論,閱讀相關文獻,上網檢索國內外相關研究動態,編輯研究資料,並制定研究計劃。

(本階段研究時間:20xx年8月—20xx年9月)

2、根據現有的學生書面表達能力,開展具體研究操作。(本階段研究時間:20xx年10月—20xx年7月)

(1)從教師、學生兩個主體層面,通過調查問卷、訪談、聽課調研等形式多角度收集資料,分析寫話教學中學生的現有能力狀況,找準突破口。

(2)在行動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動,逐步完善情境寫話教學的參照標準和實施策略。

(3)通過撰寫專題案例分析和科研論文的形式,總結課題實驗過程中的成果,爲今後課題研究成果的鑑定與推廣作好準備。

3、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申請成果鑑定。

(本階段研究時間:20xx年8月—20xx年9月)

六、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20xx年8月—20xx年9月)申報課題,撰寫研究方案,查閱國內外相關資料。

(2)研究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7月)系統研究課題,記錄研究資料。進一步完善課題方案,及時分析,總結,撰寫階段性研究報告。(3)結題階段:(20xx年8月—20xx年9月)深刻反思課題研究過程,整理過程資料,撰寫結題報告,書面申請結題。

五、保證措施

我校科研氛圍濃厚,各級領導都大力支持科研課題的研究,爲我研究課題提供了濃郁的研究氛圍。作爲課題主持人,我將一直擔任作爲研究對象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能及時得到詳實的課題資料。

六、成果形成

?低年級情境寫話教學的研究》課題研究論文《低年級情境寫話教學的研究》課題結題報告《低年級情境寫話教學的研究》課題案例

教學研究體會和心得篇4

收集數據,分析數據,並進行反思和評價,最後撰寫行動研究報告。定向型研究報告是發現一個新觀點或新方法,制定實施方案並實施,實施中根據觀察和反饋調整方案,分階段有計劃的收集數據,分析數據,並進行反思和評價,撰寫研究報告。

作爲農村的一線英語教師,我每天都面臨着很多教學中的問題。如:學生對單詞、語法等知識點不會靈活的使用;記不住單詞;不能按時完成作業;講了多次後,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語法課上,大量的講解、練習幾乎佔據了整堂課,使學生失去興趣;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差;教師不知如何將課改的理念落實到日常的教學中等。要解決這些問題,我需要認真思考和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並根據自己所處的教學情境和所教的不同學生出發,調查和分析問題的原因和本質,逐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

在教學中,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及教學效果進行反思,在反思中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觀念,並和其他教師討論研究,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通過開展行動研究,在合作中構建自主發展的專業學習共同體,學會觀察和發現教學中的問題,並能夠針對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同時,在此基礎上學會設計和實施解決問題的方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教育教學過程及學生、對教育的認識,通過不斷反思與實踐,獲得自身發展,推動教育理論的創新。

在課改中,教師應通過理性思考和實踐探索,重構自己的教育世界;重新認識自己、認識學生、認識教育的價值,使開展教學研究成爲一種職業生活方式,一種職業精神。通過持續不斷的專業發展,形成改革意識,發展教育創新能力,讓教育改革獲得動力。

教學研究體會和心得篇5

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1)師生關係的開放 研究性學習類似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獲取知識,並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這種學習需要全方位的開放。青年學生思想活躍,接受能力強,敢想敢說敢做,教師要予以鼓勵和寬容。教師要放棄權威者的姿態,在學生學習中不斷進行角色轉換,成爲學生創造能力的激發者,培養者和欣賞者和問題的共同探求者,教學在師生平等的,研究討論的氛圍中進行。

2)學習時空的開放 研究性學習應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向學生開放圖書館、閱覽室,讓學生查閱資料、借閱參考書、甚至通過互聯網學習,攝取網上信息,廣泛獲取信息。學生在課外學習中,不受教材束縛和教師傾向的束縛,獨立自主地發展。在課外學習中,學生更能領悟到課內教學所來不及深透的奧祕,去觸摸課內來不及涉取的東西,從中受到激勵、啓發,產生聯想、靈感、增添創新意向,它爲創造性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營養和良好的情緒環境,有利於創造能力的充分發揮。

3)學習形式的開放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研究探討性的學習方式,而且研究課題往往紛繁複雜,學生既要掌握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獨立的個性化的學習方法,找出重點,化解難點,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又要學會與他人合作,共同研究、交流、討論,取長補短,集思廣益,這樣做可以少走彎路,共享創造性勞動成果。教師可以結合所學內容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如演講、辯論、社會調查、評論、設計方案、解決實際問題等,在活動中提高能力,活躍思維。

研究性學習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中激趣,產生創造動機

研究性學習過程給學生提供了積極探索質疑的廣闊空間,學生多處於自然的社會環境中,充分發揮認識過程的主體作用。認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興趣的過程,學生在認識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也是創造力高低的表現。學生從課堂來到大自然中,社會生活中,觀察自然的種種現象,發現認識對象和別的事物的差異,找出其特點及其運動變化的狀態,從中受到啓發,產生的好奇心。有了這種好奇心,才能帶着愉悅的高漲的情緒和創造慾望,克服一切困難,執着去分析、比較、實驗、研究,掌握認識對象的發展規律,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想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展現智慧和才幹。

教學研究體會和心得篇6

3月11日我參加了鄉組織的課題研究培訓,感受頗多。在培訓會上,縣教研室範主任,周主任作了精彩的報告,我鄉王校長也做了報告。現在將心得體會寫出來。

範主任的《以課題研究爲平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使我知道了課題就是一個問題、願景、主題,課題研究是科學研究最常見最基本的方式。課題研究的過程包括課題的選擇與論證、制定研究計劃、查閱文獻資料等。

我們就行課題研究是學校發展的需要,教師成長的需要。課題的原則一共有8個,那就是:方向性原則、科學性原則、過程性原則、合作性原則、推廣性原則。課題研究的一般流程有選題、論證、成立課題組、申請立項、開題、制定課題實施方案、按計劃實施研究、結題鑑定。

課題的來源有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選題一共有四個方面:

1、從日常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

2、從教育教學實際,所急需解決的問題中提出問題。

3、從先進的經驗和方法中提出問題。

4、從有關部門發佈的課題指南中得到問題。選題注意事項一是從實際出發,在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研究。二是不攀高、不求大、不貪多,提倡小課題。課題論證是對已初步確定的課題進行分析、評價和預測,是課題確定的深化。

我認爲搞一個課題研究真不容易,要有一個業務能力強,組織能力強的團隊,踏踏實實幹事的人。現在,我們鄉就缺少這樣一個團隊、一個核心人物,領導者、組織者誰會是這個人呢?我也同樣堅信認識比行動更重要,我們要進行課題研究,一定要首先認識到課題研究的重要性,從思想上改變自己,然後落實到行動上。我們要全身心的投入,不斷思考,不斷嘗試新的挑戰。我們要見了一個規範的團隊,不斷學習,要科學、有一定的策略。

周主任的《把教研做在課堂上》的報告使我知道了教育應該是一種幸福而完整的生活,我們要然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一堂好課,一共有五個基本要求,那就是:有意義、有效率、有生成型、常態性(爲學生爲孩子上課)、有待完善,紮實、充實、豐實、平時、真實,組成了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

我認爲不要教給學生現成答案,一定要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要讓學生愛上課堂。我們要給孩子學習的動力,我們教師自身就是一種教學資源,一定要挖掘好。我們要面帶微笑、滿懷激情的上好每一堂課。我認爲我們課堂現在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重結果輕過程。

我們教學時千萬不要急於求成,一定讓學生去經歷、探究,我們當老師一定要的幫助學生去學習、探究,而不是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我們要尊重學生讓學生學得愉快。環境我們不能改變,別人人我們不能改變,但是我們能改變自己。從想在開始我要接納我不能改變,努力改變我能改變的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

我們鄉校長的《課題研究貴在持之以恆》的報告,使我懂得了我們要不斷思考、不斷反思、不斷進步,立足課堂致力於課堂改革讓自己的課堂越來越精彩。我們要像王校長一樣進行課題研究,尋找合適的切入點,選擇適合的課題進行研究。酸甜苦辣都是營養,成功失敗都是收穫。最後把簡單的事做好,持之以恆進行課題研究。課題研究,我們正在上路……

教學研究體會和心得篇7

國小英語課堂中情景教學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交際能力爲英語教學目標的新的課堂教學方法,變傳統教學中學生的被動聽課爲現在的主動參與,使學生真正進入角色,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最大限度地在“動”與“活”中快快樂樂地獲取英語知識,輕輕鬆鬆地提高學習能力和英語素質。這半年我積極投入課題研究中,通過對國小英語課堂中情景教學的研究,感覺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受益匪淺。正因爲課題研究重在過程,我更是努力經歷真正的研究過程,體味研究中的所獲所得。在研究過程中,我一如既往地認真鑽研教材,提前備好課,不斷嚴格要求自己,試着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上好每一節隨堂課,也嘗試創設並運用各種不同類型的情景教學法。這學期以來。回顧研究之路,感覺既充實又有實效:在研究中發現問題,在問題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新課程理念下的國小英語課堂教育更加註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重視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養成。《英語課程標準》明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通過積極充分應用教學資源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不斷研究、探索,以期克服目前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提高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逐漸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二、情景教學實踐研究的方法

1.用實物或模型創設情境的實踐研究這個時期兒童的形象思維比較靈活,他們喜歡教師生動的講解,關注於貼切生活的物品。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適當的出示生活中的實物或者實物模型,可切實節省講解時間,提高操練效果。

2.利用圖片或簡筆畫創設情境的實踐研究逼真的圖片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還可以增強學生對圖片中物體的感知。而利用簡筆畫教學,往往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簡筆畫生動簡潔,它要求快、簡,動物、人物、植物、事物,只須迅速的簡單幾筆,便被生動的勾勒出來。

3.用動作創設情境的實踐研究。在教學生表示動作的單詞時就不能僅僅靠圖片來讓學生觀察和讀了,必須配以動作讓學生練習、感知,才能更牢固地掌握所學單詞。

4.用音樂歌曲創設情境

歌曲以其節奏、音韻之美博得孩子們的喜愛。在教學生一些表示時間等的單詞時,因爲它們只有文字而沒有圖片,因此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勞的感覺。此時,在學生會讀的基礎之上,教師可以將它們串成歌曲。

5.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的實踐研究

現代化的教學,自然離不開前人的智慧引導和自己不斷的經驗總結,但也需要具備現代化的教學條件。電教多媒體有生動活潑的動感、豐富鮮明的色彩以及立體的音響效果,可讓學生通過看、聽、說來學英語。

6.藉助問題創設情境的實踐研究

設置問題情境,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一種具有一定困難、需要學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體驗“跳一跳,摘果子”。拓展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培養其發散思維能力。

三、情景教學設計的方法

1.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內涵,挖掘情景

通過研讀教材,發現國小英語教材着重於對同學的興趣培養,教材文本自身就蘊含着豐富的情景內容。

2.學習文本,組織學生,創設情景,優化情景。

法國心理學家、外語教學家古恩在研究嬰幼兒習得母語的過程後總結:學生學習外語要像幼兒學習母語的過程一樣,要在自然環境中按思維動作的先後順序模仿操練習得。因此,學習英語要像學習母語那樣,在語言環境中,潛意識的、無意識的,通過聽、說、讀、寫等各種方式獲得。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觀摩情景,表演情景。

運用現代化電子教學手段,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播放視頻,觀看學習,拓展了教學情景,並模擬扮演情境中的一段情景,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協助學生在生活中正確運用語言,使同學更自覺、更有趣地進行英語交際活動。

4.運用肢體語言、積極鼓勵,喚醒情景。

教師的肢體語言,是教態無聲的直接的一種語言魅力。它能對教學情景起到恰到好處的補充、配合、修飾作用,可以使教師通過表情、動作、聲音等讓情景的表示更加豐富些,更容易爲同學所接受,一目瞭然。

5.即興創設活動,引導學生參與,激活情景

根據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多創設以活動爲載體的情景,激活課堂的教學情景,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有利於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6.反覆引導實踐,佈置操練,深化情景。

英語課堂上不僅要動靜結合,而且要講練結合;不僅要模仿情景,而

且更要深化情景。“練”是學生習得後的的一種實踐。在英語課堂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引導學生反覆在情景中實踐,直到熟能生巧。

四、課堂教學中情景設計存在的問題

隨着知識的深化、目標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呈逐年級下降趨勢。學生缺少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學好英語的難度確實很大。現在的英語課堂教學,情景的創設往往不盡人意,大致有以下幾種現象:

(1)教師在設計情景時,僅僅爲了創設情景而創設情景,或者只是簡單地把教師主觀認爲比較好的情景讓學生去感受、會話,無視學生的體會,如此情景設計只會將學生強制性地納入到教師所創設的情景中去學習,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情景設計過於虛假,教師在情景設計時沒有從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去觀察、發現、攝取適當的場景,而是人爲地編制了一些單一重複,令學生產生厭煩情緒的情景;

(3)中下學生參與交際時心中有疑慮,好的學生覺得沒有挑戰性,大家越學越沒勁。

以上是我對“國小英語課堂中情景教學研究”研究的一些膚淺體會,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分享出來願和大家一起探討、共同研究、交流經驗、學習借鑑,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把該課題研究推向一個更嶄新的階段。在課堂中利用情景教學,把學生帶到活動中來學習英語,可以讓學生有目的地使用英語,發展學生的交流能力,可以使全體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英語,讓我們老師們的英語課堂中,能巧用情景教學促進課堂的高效性,緊緊地吸引學生的凝聚力,也讓課堂中的情景繪話能成爲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學習英語成爲一種享受,讓英語教學體現獨特的課堂魅力。

總之,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情景教學的目的就在於要使同學在情景中感知語言,聆聽語言、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真正地愛學、樂學、善學。因此,如何在國小英語課堂中進行情景教學很重要,很有趣味性,我們要充分利用“情景教學”這一重要教學方式,培養、維持和發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我們深入鑽研,精心構思,使情景教學能更好地服務於學生、服務於課堂教學,更大程度上發揮出英語課堂教學的魅力,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