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兒歌教學反思(合集49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49篇《兒歌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兒歌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兒歌教學反思(合集49篇)

篇一:兒歌教學反思

“入學準備”準備的是什麼?教師必須對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有清晰的概念。在教參的“學習準備期分析”中明確寫道:“入學準備”的學習要求是“注重興趣激發和習慣培養。”

其具體內容是(1)學習適量漢字。識字依然在語言環境(詞、句和配圖)中進行,並注意了生字的復現。

(2)滲透一些學習漢字的方法。識字方法主要是聯繫生活識字、形象化識字、最簡單的筆畫識字,以及初步滲透根據象形、會意識字,使學生一入學就感受到識字的樂趣。

(3)培養語文學習習慣。教材通過學習內容和活動提示中的補充材料,教育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聽、說、讀、寫、問、想等習慣。從內容來看,學習習慣的訓練是始終貫穿於教學活動中的。

今天當我再次閱讀這段文字時,又有了更深的體會。其實入學的學生們並非一張白紙,有不少學生已經認識很多字了,對他們來說學字不是難事,那麼在教學中教師要教什麼呢?是“炒冷飯”嗎?當然不是!因此,也可以這麼說“準備”單元中的學習內容實際上是爲了習慣訓練而設的,既然如此,課堂教學的重心就應該是在每個教學環節中都要落實學習習慣的訓練。

通過這次的大組交流課讓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並且使我對“入學準備”單元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認識。我將總結經驗和教訓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改進。

篇二:兒歌教學反思

今天我上的這節課是一年級的一節羣文閱讀研究課《有意思的兒歌》。讓一年級的孩子來開展課堂上的羣文閱讀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挑戰,因爲他們識字少,沒有閱讀基礎,連教材裏的課文都讀得不夠流暢……但我心裏就有一個強烈的願望,想讓孩子們從一年級開始感受閱讀的樂趣,學會閱讀,進而愛上閱讀,因爲羣文閱讀課題研究在我校開展一年多以來,我越來越感覺到閱讀,特別是有主題的羣文閱讀對孩子將來的發展乃至未來的人生都有着重要的意義。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做兒童閱讀事業的推廣人,在孩子們的心裏撒下閱讀的種子,讓這粒種子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今年我接一年級的新班,忙過了黑色的九月,坐下來靜靜地思考:一年級的孩子該怎樣來開展羣文閱讀教學?我想,首先是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吧!而兒歌無疑是孩子們最早接觸、最多接觸,也是他們最感興趣的兒童文學形式,他們也是從兒歌開始接觸祖國的傳統文化。所以我想到了讓一年級的孩子通過讀兒歌,說兒歌,表演兒歌,創編兒歌等環節,讓他們感受讀兒歌的樂趣,在讀中訓練孩子的思維,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同時體驗創造的快樂,從而引導孩子們喜歡上課外閱讀,養成主動閱讀的好習慣。

兒歌如此之多,如何選一個議題將幾首兒歌放在一起在一節課裏完成呢?思考了很久,想到過寫動物的兒歌,寫春天的兒歌,寫秋天

的兒歌……但都沒有一個議題很集中,在大量的閱讀了很多兒歌后,突然發現其實兒歌的種類很多,每一種都很有意思,也有自己的特點,何不選擇其中幾種典型的、孩子們又感興趣的兒歌讓孩子們來閱讀呢?於是我選擇了《有意思的兒歌》這個主題。

圍繞主題,我定下了學習的.目標:

1、通過朗讀、誦唱兒歌,讓孩子感受兒歌明快的節奏、真摯的情感及蘊涵其中的文化,激起對兒歌的興趣和對生活的熱愛。

2、通過學習,瞭解兒歌的基本類型,開發他們的智力,發展他們的思維和想象能力。

3、在誦讀兒歌的過程中訓練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幫助孩子積累語言,並逐步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4、通過學編兒歌,讓孩子們初步感受創作兒歌的樂趣。

根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我設計了五個環節:一、交流導入,二、誦讀兒歌,讀出節奏,三、自由誦讀,感受兒歌的不同類型,四、學編兒歌,感受樂趣,五、總結點題,推薦課外閱讀書籍。總的來說,本節課的教學環節很清楚,孩子們也很喜歡這樣的閱讀教學活動,思維很活躍,在讀、唱、演、玩中激發了閱讀興趣,提高了聽、說、讀、寫的能力,基本達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不過也有許多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如導學部分的教學還不夠。教學《小白兔》這首兒歌時,讓孩子們學會用拍手打節奏的方法讀兒歌后讓他們想其他辦法來讀兒歌時,孩子說到“表演讀”時就應該讓孩子們馬上來表演着讀這首兒歌,也爲後面的表演自己創編的兒歌打下基礎,後面的表演會更豐富多彩。

在引導學生說《比尾巴》這首兒歌有意思在哪裏時,沒有讓學生說得夠,就急於引導孩子去發現問答歌一問一答結構上的特點。

此外,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創設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孩子們走進他們感興趣的情景中才能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激活思維,而我在創設“回家用這首謎語歌去考考你的爸爸媽媽”這個情景時做得還不夠。

老師還應在教學活動中更多的關注生成的問題,還要更充分的營造學習的氣氛等。當然,也留給我們一些思考:我們的教學設計如何兼顧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和學習能力較弱的孩子?這些都有待我們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去探索、去總結。

最後,用教科書教閱讀,有不小的改革空間,但畢竟是有限的,而推進兒童閱讀發展的空間是無限的。如果課堂教學、兒童閱讀這兩手長抓不懈,語文的教學前程似錦,學生的發展前程似錦,祖國的未來前程似錦。

搞好我們的羣文閱讀教學,語文的教學前程似錦,學生的發展前程似錦,祖國的未來前程似錦。

篇三:兒歌教學反思

兒歌《別說我小》在進行教學之前,我對教材進行了分析和解讀,雖然它是一次語言教學活動,但是我覺得單單以語言的角度去開展這次活動,我覺得比較有侷限性,與中班孩子的主要思維特徵具體形象思維不符合,爲了把幼兒的被動學習,變成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主動學習,我對教學過程進行了調整,在幼兒學習兒歌的基礎上,整合了讓幼兒認識到自己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我增加了第三環節,出示勞動工作,幼兒學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在看看、說說、做做中理解熟悉兒歌內容,從而掌握勞動技巧。如:爸爸你別說我小,我會擦桌把地掃。

讓幼兒邊學兒歌邊演示,這樣孩子很快掌握了掃地的勞動技巧。《指南》中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中班孩子能初步適應了生活自理的環境,也能掌握一些自理能力,但是意識上還沒有打到獨立,因此,作爲孩子的啓蒙者,我們需要通過多項整合,來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語言活動恰好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讓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動中,獲得勞動的技巧,從而形成服務自己,幫助他人,從而爲以後的獨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篇四:兒歌教學反思

《親一親》是一首遊戲化的兒歌。理解圖夾文,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地從生活中尋找關係密切的一對物品,進行創編,發準象聲詞。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對活動內容很感興趣。我採用示範模仿、視聽結合、探究交流等方法進行教學活動,在學習句型XX親XX,XXXXX,我出示了相應的教具,利用已有經驗“碰一碰”遊戲,讓孩子更好的掌握象聲詞。

活動開始,我讓小朋友把小手藏起來玩《小手在哪裏》的遊戲,這樣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幼兒親自感受了象聲詞:啪啪,啪啪啪、砰砰,砰砰砰等,並學習說一說。 接下來我根據兒歌內容出示了相應課件,讓孩子感知了解了兒歌的內容。藉助課件圖片,很好地幫助孩子學習和記憶了兒歌的順序。在孩子感知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孩子用語言並結合動作表現了兒歌的內容。在活動小腳親地板時,孩子們情緒很激動,咚咚咚地親個沒完,活動秩序稍顯混亂,於是我引導孩子繼續觀察圖片,當時有些幼兒注意力馬上集中過來,個別幼兒看到小朋友都認真聽講了,也自覺地專注下面的活動。

爲了使幼兒更好的進行創編活動,我藉助多種玩具鞏固幼兒對句型的學習,幫助幼兒玩一玩,編一編,讓幼兒通過對玩具的探究、創編兒歌,使每個幼兒都得到了練習。都有練習、講述的機會,孩子們玩得愉快、學得開心。

活動最後,我讓小朋友回憶,自己是怎樣親爸爸**的,會發出什麼聲音(啵啵、啵啵啵),孩子的激情一下子達到了高潮,因此我在兒歌《親一親》最後加上了一句“寶寶親媽媽(爸爸)”,有助於幫助幼兒對兒歌的記憶和理解。加上最後的創編,我認爲說課稿一年後,我們將收穫友誼、理想。

年輕的我們不服輸,偶爾的失誤與挫敗不會讓我們灰心喪氣,我們會愈挫愈勇; 年輕的我們不再幼稚,成長的途中我們曾經叛逆,但從現在開始,我們將變得成熟穩重;年輕的我們將會昂首笑對每一天,今天不會虛度,明天的朝陽會更加燦爛。

篇五:《兒歌兩首》教學反思

在設計《兒歌兩首》教學過程中,我非常重視學生的參與程度。生字學習採用小組自學形式,然後選擇重點進行交流,很大程度地節約時間。本課生字並沒有過難的地方,所以在記憶字形上可以放手採用小組學習,這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了交流的機會。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讓小組中的人來幫一幫,記一記。增加了他們合作的意識和機會。在初次反饋時並不要求強行記住每一個字,而是隻讓學生能在詞語中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爲後面的閱讀課文掃除障礙。幾個較重點的字“抖、扭”通過動作來理解。這種生字教學較大程度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把生字學習的活動權交回給了學生的手上。

讀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常用形式,以讀代講,可以幫助學生在讀中感悟。教學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反覆的朗讀中自讀自悟,瞭解螢火蟲的特點和十二生肖的順序,從而達到背誦的目的,以至能自己照着樣子編寫幾句兒歌。

本節課教學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遺憾。在學生質疑中,質量不是很高。編寫兒歌交流時,由於時間關係花的時間太少。

篇六:幼兒園兒歌教學反思

在幼兒園小班兒歌教學中,兒歌憑藉其篇幅短小精巧,結構單純,並且語言活潑,節奏明快,讀起來琅琅上口,易爲孩子所理解又富有趣味性等特點,深受孩子的'歡迎,樂於接受。《貪吃蟲》這首兒歌就體現了朗朗上口又富有趣味性的特點,迎合了孩子的口味,切入孩子的心靈,使孩子樂意與兒歌進行互動,快樂學習。

活動從以下四個環節:充分激發孩子喜歡兒歌、大膽表述。第一環節,我以玩具毛毛蟲展示,吸引幼兒的興趣,讓他們認識毛毛蟲,並鼓勵孩子與毛毛蟲打招呼,他們非常開心,拉近了與毛毛蟲的距離。第二環節通過提問、猜測、想象,並及時展示毛毛蟲所吃的東西,增強了孩子的好奇心和理解兒歌的趣味性。我通過層次性的問題幫助孩子理清思路。在輕鬆的氛圍中有效地理解兒歌內容。接下來第三個環節:學習兒歌是重點,通過教具,孩子一目瞭然地瞭解兒歌,這樣能幫助孩子更快更好地學習兒歌。其中將水果順序交換位置,設計考考小朋友情節,讓孩子嘗試自己將兒歌讀出來,爲下面的創編活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第四個環節:嘗試小組合作創編,提供人手一樣食物讓孩子共同操作,給孩子自主選擇、操作的很好機會,孩子的興趣也就更濃厚了。操作過後的朗誦學習過程中,請個別坐得神氣的孩子說喜歡哪一條貪吃蟲,再來和老師一起朗誦、將這條貪吃蟲吃的東西讀出來,都是給以孩子充分展現的機會。總的說來,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整個活動設計,循序漸進,能很好地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也充分發揮了孩子的主動性,環節流暢緊湊,引導到位,也能關注孩子的學習需要,孩子學習積極性高,參與性強,整個活動孩子就學得輕鬆、學得快樂。

因此,在幼兒園進行兒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綜合運用活動性、直觀性、引導性、探索性的教學方法,讓孩子通過多種形式興趣盎然地學習,達到其獨有的學習效果。孩子反覆吟誦兒歌,能幫助矯正發音,正確把握一些物體的名稱和概念,初步的認識事物,並能培養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還可以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和情感薰陶。兒歌的形象有趣也能幫助孩子認識自然界,認識社會生活,還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我們在活動中要積極地讓兒歌和孩子互動,讓孩子一起在歡歌戲笑中乘着快樂的翅膀在兒歌的藍天展翅飛翔,真正做到“教學潤無聲”。

篇七:小班兒歌教學反思

《幼兒園也是我的家》是小班教材上的第一首兒歌,在上課之前我很緊張,因爲這是我第一次上小班的語言課,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樣態度和方式來跟小班的孩子進行互動並進行正常的課堂教學,

這首兒歌節奏明快,語言朗朗上口,又蘊含了豐富的情感,我覺得對孩子們來說有很強的感染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首先是從孩子們這幾天上學的情況入手來談一談在幼兒園的開心的事情,再請孩子們說一說幼兒園好玩的地方,這個時候有的孩子開始很積極的發言了。

在說到兒歌“親親爸爸,親親媽媽”的地方,我特意讓孩子們自己來做一做親親的動作,孩子們都很主動的、自然的做出來,這時我突然覺得孩子其實非常可愛,跟他們交流其實並不困難,只是需要一個機會讓孩子們自由發揮。

“在幼兒園裏我們能做什麼呢?”我問了一個問題,孩子們一下子就活躍了,搶着說:“玩玩具,滑滑梯,做遊戲……”這時我才覺得有點亂了,因爲小班的孩子不懂的要舉手回答問題,只是一味的說自己想說的,這個就是我的失誤了,在上課之前我沒有跟孩子們說上課回答問題要舉手,看來這個問題在一日常規中要進行重點教育。

在學念兒歌的時候我先指着圖譜念兒歌,接着我讓幼兒跟着圖譜念兩遍兒歌,我再加上快樂的.動作和表情念兩遍兒歌,孩子們一看還有動作呢,可高興了,跟着我一起做動作朗誦兒歌。不一會孩子們就學會了這首兒歌。

通過這個活動,我覺的不管是什麼樣的教學內容,不管採用什麼教學形式,關鍵是讓孩子對你的教學感興趣。有了興趣,孩子纔會有需要。不要怕麻煩,不要怕重複,對孩子來說,重複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小年齡的孩子。他們往往是在重複的過程中把老師所教的東西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篇八:《動物兒歌》教學反思

《動物兒歌》位於本冊第二個識字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介紹了6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教材還配有生動有趣的彩圖,展現了動物活動美好快樂的畫面。兒歌中的小動物一半是昆蟲,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中也有六個是蟲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聲的形聲字,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形聲字的特點,有效識記生字。告訴孩子們帶有蟲字旁的字和昆蟲有關,我讓孩子課下收集帶有蟲字旁的字,我們在釘釘直播的時候進行交流,通過收集這些字,孩子們的識字興趣也提高了不少,這些字好多是形聲字,孩子們可以利用形聲字的這個特點,鼓勵孩子大膽去猜一猜形聲字的讀音,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興趣。

這課裏面,我們要寫的字,有三個帶有走之底,在作業當中也發現個別孩子走之底寫的還不規範,我們利用釘釘直播,再次強調走之底怎麼寫,我還指導孩子們整理了我們學過的帶有走之底的字:這、過、造、運迷,通過集中識字,有利用孩子培養孩子們歸納整理的能力。

這首兒歌的特點是有節奏,有韻律,本課兒歌每一句都是以“誰在哪裏幹什麼

篇九:《動物兒歌》教學反思

《動物兒歌》位於本冊第二個識字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介紹了6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教材還配有生動有趣的彩圖,展現了動物活動美好快樂的畫面。兒歌中的小動物一半是昆蟲,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中也有六個是蟲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聲的形聲字,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形聲字的特點,有效識記生字。兒歌的特點是有節奏,有韻律,本課兒歌每一句都是以“誰在哪裏幹什麼”的結構組成的,因此應引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受兒歌的節奏和韻律,培養學生的語感。

針對一年級國小生,教學重點是識字和朗讀。在實際操作中,我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三點:

一、集中識字與隨文識字有機結合。

本課的識字任務是12個,根據文本特點將其分爲蟲字旁的形聲字和其他生字兩部分進行分類教學。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結合生動有趣的圖片認識動物,發現蟲字旁的形聲字的造字特點,並以此爲出發點習得了識字方法;再結合多種形式朗讀兒歌,落實其他的識字教學任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了歸類識字的意識。隨文識字時,漢字在文本中時而跳脫,時而融進有趣的語句,深深吸引着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識字課的效率。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低年級教學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設計符合年齡特點的識字遊戲與朗讀活動。因此,在上課伊始,我利用蝌蚪、蚯蚓的謎語導入,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字謎的謎底是即將學習的動物名稱,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對生字預習的一個拓展,一方面預習了即將學習的生字,另一方面激發學生興趣,將遊戲導入一年級語文課堂中,它不但能使學生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且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在豐富多彩的遊戲中讓學生感受語文並喜歡上語文,從而達到“玩與學”相結合的目的,激發孩子興趣和表達慾望;在學習生字過程中,以多種朗讀活動爲載體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在指導寫字環節中,採用通俗易懂的編歌訣方法讓學生輕鬆掌握寫字要領,進而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

篇十:《動物兒歌》教學反思

動物兒歌這篇課文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介紹了6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展現了動物活動美好快樂的畫面。

基於教學目標3:通過朗讀,表演,瞭解小動物的部分習性。產生觀察小動物,瞭解小動物的興趣。

談一談反思。首先這節課配上了生動形象的彩圖,利用圖文對照,學生很容易找到對應的動物,也很快理解”展翅飛,運食糧,遊得歡‘’等動物習性,學生加深了理解。其中較難理解的是‘’蝴蝶花間捉迷藏‘’,通過提問學生什麼是捉迷藏,聯繫到了課文中蝴蝶花間捉迷藏。還有一句是造宮殿,把蚯蚓當做建築師。用來加深學生對動物習性的掌握。還添加一個連線的小遊戲,把哪個小動物和對應的習性連起來,再次讓學生理解動物的習性,最後通過仿寫詩的遊戲,出示兩幅‘’別的小動物活動的圖片,一幅是“青蛙荷葉把歌唱”一幅是“小猴樹上摘桃子”。

引導學生模仿兒歌“誰在那裏幹什麼”來編兒歌。這個過程中老師和學生充分交流,不斷通過評價和提示,讓孩子能說出這樣的句式,讓學生編寫的兒歌更加準確概括。因爲時間緊,建議讓更多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

篇十一:《動物兒歌》教學反思

在快樂活動中識字。

1.集中識字與隨文識字有機結合。

本課的識字任務是12個,根據文本特點將其分爲蟲字旁的形聲字和其他生字兩部分進行分類教學。先讓學生結合生動有趣的圖片認識動物,發現蟲字旁的形聲字的造字特點,並以此爲出發點習得了識字方法;再結合多種形式朗讀兒歌,落實其他的識字教學任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了歸類識字的意識。隨文識字時,漢字在文本中時而跳脫,時而融進有趣的語句,深深吸引着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識字課的效率。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低年級教學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設計符合年齡特點的識字遊戲與朗讀活動。因此,在上課伊始,利用多媒體圖片,創設情境,運用“誰在哪兒幹什麼”的句式,激發表達慾望;在隨文識字過程中,以多種遊戲活動爲載體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在指導寫字環節中,採用通俗易懂的編歌訣方法讓學生輕鬆掌握寫字要領。進而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

篇十二:幼兒園兒歌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孩子,尤其是小班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識都特別強,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的自理能力較弱,每次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時,他們總會說:“我不會,我不想學。”或者索性一動也不動。今天我教孩子穿衣服,突然想起去年和同組老師編的一首兒歌:“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扭吱扭上房子。”在邊用動作做的過程中邊配上兒歌,發現原本對學穿衣服不感興趣的孩子變的樂意動起手來。而且邊穿還邊念着兒歌,動作還和兒歌的句子一致。再如,在洗手時孩子都特喜歡玩水,每次洗手總不能及時出來,當我看到了兒歌的功能時,我將洗手步驟編成好聽的兒歌,“衣袖擼起來,小手淋溼了,小小肥皂擦一擦,手心手背搓一搓,清清水裏洗一洗,丁丁當當彈鋼琴,再用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真乾淨”。孩子們一邊洗手,一邊說兒歌,當兒歌慢慢唸完時,手也洗完了,而且洗手的方法也很正確,語言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從兩個例子中,讓我看到了兒歌與孩子的快樂互動。首先兒歌是以低幼兒童爲主要接受對象的具有民歌風味的簡短詩歌。兒歌的內容往往十分淺顯,思想單純,易爲幼兒所理解,它的篇幅短小精巧,結構單純,並且語言活潑,節奏明快。兒歌讀起來琅琅上口,又特別的有趣。孩子們都很喜歡,也樂於接受。本來一日生活枯糙無味,但如在一日生活中加上兒歌作爲調味劑使生活活動更有趣,就如穿衣服活動中通過兒歌中具體形象的話語(抓領子――抓住領子、蓋房子――把衣服甩過頭頂,小老鼠出洞子――小手鑽過衣袖等),迎合了孩子們的口味,切入孩子的心靈。使孩子樂意與兒歌進行互動,快樂學習。其次兒歌能使班級常規更輕鬆。就如孩子入園兩個月了,可還是有些孩子要家長抱着送進教室,我就從兒歌《我會自己走》中幫助孩子:小鳥自己飛,小馬自己跑,我是好寶寶,不要大人抱。自己插牌子,自己進教室,我也會自己走。早上再來園時,我們就一起念這首兒歌,許多小朋友都自豪地說“老師,我今天自己走的”。我們不需要再強調什麼了,孩子已經很主動的從兒歌中感受到我們的意圖了。就這樣利用兒歌,會覺得我們的常規工作做的更加的輕鬆有趣,我們老師也覺得非常的快樂。

的確,在幼兒園進行兒歌教學,能讓幼兒通過聆聽、唱誦兒歌的形式興趣盎然地學習,快樂的生活、遊戲,同時,通過綜合運用活動性、直觀性、講授性的教學方法達到其獨有的學習效果。孩子反覆吟誦兒歌,能幫助幼兒矯正發音,正確把握一些物體的名稱和概念,初步的認識事物,並能培養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還可以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和情感薰陶。兒歌形象有趣的幫助孩子認識自然界,認識社會生活,還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我們在遊戲中把兒歌和孩子互動,和孩子一起在歡歌戲笑中乘着快樂的翅膀在文學的藍天展翅飛翔。

[幼兒園兒歌教學反思]

篇十三:兒歌影子教學反思

《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現象爲題材的兒童詩。影子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是人類形影不離的朋友,課文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孩子們介紹了“影子”和“人”總是“形影不離”這一重要特點。

課前,我利用投影儀讓孩子們玩做手影的遊戲。活潑的小狗、展翅的雄鷹、鳥媽媽餵食小鳥……孩子們用靈巧的雙手擺弄出一個個俏皮可愛的影子。(通過遊戲激發孩子們對影子的親切感,爲學習課文奠定感情基礎。

在備課中,我已經預料到這會成爲本課教學的難點。原本設計了一個在戶外“踩影子”的遊戲,把課文內容化抽象爲直觀,讓孩子們邊玩邊觀察、思考,邊玩邊理解課文內容。可那幾日,天不作美,太陽公公天天躲着我們。怎麼辦?把我所知道的知識直接灌輸給他們?顯然,這樣做有悖於新課程提出的“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在孩子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被充分調動的關鍵時刻,他們需要一大片天空來放飛思維的風箏,我如何給他們創造一個探究的空間呢?靈機一動,我在課堂中央拉開一張桌子,拉上所有窗簾,打開一盞日光燈,讓一個孩子站了上去,我讓站在上面的孩子轉身,其他的孩子則仔細觀察影子位子的變化。通過這個活動,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把剛纔的問題解釋清楚了。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作爲教師,應該尋找一切有利的條件、設施,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創造自由探究的氛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創造。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自我發現、自我實踐中學知識,培養創新思維。

篇十四:兒歌影子教學反思

《影子》是一首兒歌,易讀成誦,描寫的是學生生活中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但卻又是最易讓學生忽視的,因爲學生的觀察是無意識的,我們應該將學生無意識的觀察與教師有意識的引導結合起來,真正達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走出教室,融入自然,關注學生生活,才能引起學生的極大學習興趣。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從生活體驗入手,問“你們見過影子嗎?”“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影子?”讓學生從生活經驗中初步感知:“有了光線,纔有影子”的知識,然後通過做“找影子”遊戲,讓學生知道了“影子與光源”的關係,其次明白“影子”隨“光源”移動發生的變化,讓學生探究“你還會在哪裏看到自己的影子?” 讓學生再現過去生活,體驗感受影子的存在。即讓學生在活動中游戲玩耍,在活動中體驗學習,在活動中感悟道理,一切結論都是學生自主探究與發現的結果,學生的思維靈感達到了顛峯。

篇十五:幼兒園兒歌教學反思

《大一歲了》這首兒歌有很濃的新年氛圍,新年到了,給布娃娃送份禮物,表示問候,兒歌中通過我與布娃娃的對話,間接地告訴幼兒大一歲了,小朋友應該更加懂事,不要再叫爸爸媽媽抱了。小朋友對於新年充滿着好奇與喜愛,大家都盼望着過年,於是針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棵新年樹,上面掛滿了各種禮物,不僅吸引幼兒的眼球,還爲後面仿編做好了鋪墊。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以談話形式導入,引出布娃娃,並以布娃娃作爲兒歌的導出。請幼兒欣賞兒歌的時候,我和布娃娃進行了生動的兒歌表演,幫助幼兒能更快的記住兒歌的內容,通過提問複述和有表情的表演,幼兒很快地掌握了兒歌內容,並能有感情的朗誦兒歌。本次活動中有兩個地方進行了仿編,仿編環節達到了活動的高潮。首先第一個仿編環節,幼兒藉助新年樹上的禮物,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幼兒積極舉手,都想從新年樹上取下禮物送給布娃娃,在幼兒仿編兒歌的時候,多數幼兒能完整的進行表達,而個別幼兒在表達時缺少量詞,比如:我送布娃娃手套。這時需要提醒幼兒把話說清楚,加上量詞:我送布娃娃一雙手套。其次在第二個仿編環節,我通過盒子裏摸出幼兒的照片來進行人物替換的仿編,多數幼兒能順利的進行人物仿編,但由於仿編環節時間用的較多,而在最後拓展話題時,只有個別幼兒表達了自己大一歲後能做什麼,時間上的安排沒有很好的把握好。

篇十六:幼兒園兒歌教學反思

小班孩子特別喜歡朗朗上口的兒歌,藉助生動形象的圖片,他們能很快理解兒歌內容,在一定的情境中,他們願意朗誦兒歌內容,一些孩子能很快學會朗誦兒歌。兒歌《媽媽》內容簡單易懂,分爲三段,句式整齊,具有一定的情節性,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便於孩子理解。

兒歌《媽媽》這一活動我提供了3幅圖片,讓幼兒在欣賞圖片的時候感受兒歌的意境。我讓幼兒欣賞一遍兒歌后問他們:“小朋友,在兒歌中講到了哪些媽媽?”幼兒基本上能夠說出來。教師再次朗誦兒歌后提問:“他們是怎樣關心、愛護自己的寶寶的?”大部分幼兒能夠根據自己聽到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最後結合圖片,小朋友們也基本能夠朗誦兒歌內容,但覺得小朋友們還是不能很好地體會媽媽關心、愛護寶寶的意境,感覺他們只是在學背兒歌。

爲了瞭解幼兒是否能理解兒歌的內容、體會其中的意境,我請小朋友們想一想,還有哪些媽媽也關心、愛護自己的寶寶?是怎樣關心的?小朋友們的思維不夠活躍,都只是侷限在自己的媽媽是如何關心、愛護自己的,並沒有聯想到動物媽媽,說一說其他動物媽媽是怎樣愛護他們的寶寶的。

篇十七:幼兒園兒歌教學反思

在這次五指山市送教下鄉活動中,我開展了小班兒歌活動《小魚》,這首兒歌,結構簡單,朗朗上口,比較能激發小班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進行本次活動前,我充分地考慮到:

一、異地借班上課,對幼兒的實際水平還不是很瞭解,教師語言的調動性要適宜,做好隨機調控;

二、內容是關於小動物的,小班幼兒最喜歡模擬、扮演各種小動物,如何更好地激發幼兒學習兒歌和表現兒歌是重點;

三、手偶表演富有挑戰性,幼兒又是首次嘗試,能深入其中體驗到樂趣最爲關鍵。

通過教學實踐,我獲得以下幾點體會:

1、手偶教具的靈活變化

小班幼兒喜歡動態的、真實的教具,最好是可以直接觸摸的。在本次活動中,我選擇了杖偶作爲引入的教具——三條會擺動的小魚,幼兒很快地就被三條小魚深深地吸引了。在杖偶表演和老師的示範兒歌環節中,我利用小魚的身份、以遊戲化語言和誇張的表情,肢體語言的演示,並注意到音量的大小和語速的快慢,時時吸引着幼兒,加深幼兒對兒歌的印象。

腕偶小魚的出現再次讓幼兒體驗到參與遊戲表演的慾望,同時也加強了幼兒手指擺動的動作練習,充分貼切兒歌中“搖搖尾巴點點頭”的寓意,激發了幼兒表演興趣。

2、課堂語言,隨機應變

課堂教學的效果如何?在教學活動設計中很重要,真正起到畫龍點睛的是教師的課堂語言,這也是教學活動最出彩的地方。由於是是異地授課,在和五指山市機關幼兒園的小朋友活動中,語言上我做了反覆的推敲。例如,在幫助幼兒理解學習兒歌的環節中,我原本是這樣設計的:師:一條小魚在哪裏遊?(幼兒:在水裏遊。)師:我們一起說:一條小魚水裏遊。在海口試教時幼兒會主動地跟讀,但在當時大部分幼兒並沒有主動迴應,我隨機把小魚取下,游到小朋友周圍,進一步啓發幼兒:師:小魚想請小朋友用好聽的聲音一起來說:一條小魚水裏遊。老師進一步的動作及語言的提示讓幼兒思維開始活躍,幼兒開始有了迴應。

3、根據實際,適時調整教育方案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該根據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時,因內容靈活的運用。就像我在教這首兒歌時,一心想完成預先所涉及的教育教學流程,可是其中個別幼兒並不感興趣。我不斷地變換提問和調動幼兒情緒,但效果不是很明顯。在我們以往的教學觀念中,總是以孩子學到了多少內容來定義他的學習到底好還是壞。

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幼兒園的學習,我們並不是要讓孩子學到多少,而是要積極的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幼兒能在各項活動中獲得滿足和享受到樂趣,進而使這種滿足和樂趣成爲孩子終身發展的需要。所以有時候,我們教師也無須特別鍾情於我們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而是應該隨時隨地的觀察幼兒的興趣,以幼兒興趣的需要隨時調整我們的教育內容及方案。

4、動手多於動口,應善於利用,充分尋找結合點

在目標的實施過程中,我也發現給予幼兒表現肢體模仿多於語言表述,將重點放在幼兒肢體的表現上,忽略了對幼兒語言的要求,沒有給幼兒更多的說的機會。活動中,我採取了以動爲主的方法,以情境性的活動環境和遊戲形式結合,在活動中創設了許多讓幼兒“動”起來的機會,以延長了幼兒的注意力持續時間,讓幼兒對模仿小魚搖搖尾巴點點頭的動作產生了濃厚興趣,力求讓幼兒“動”起來。

但是,有些幼兒都“乖乖”地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甚至還沒有真正進入積極的“動”的狀態,可見,我雖然採用了一些能夠讓幼兒“動”的形式,但並沒有賦予這些形式以真實的意義,也就談不上積極與環境互動、主動建構。最後在兒歌跟音樂的結合中。我爲了更好地配合音樂韻律節奏,讓幼兒真正能感受欣賞兒歌的韻味,能真正去體會兒歌的優美。但對幼兒能力有所忽視,速度上幼兒有些跟不上。因此我應該適時的調整,爲幼兒創設更多地語言表達的機會。同時有效地利用手偶遊戲將其融合在兒歌節奏朗誦中,讓兒歌和手偶表演成爲一個結合點,給幼兒一個新的刺激,從而使幼兒真正能夠動起來,能夠在愉快地說說、看看、玩玩、演演的“活動”中體驗、探索、思考、發展。

篇十八:兒歌小鴨子教學反思

兒歌以其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易讀易背、富有情趣被學生所喜聞樂見。兒歌中蘊含着豐富的教育因素,利用這種因素教育學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自從事低年級教學以來,我指導學生學兒歌、說兒歌、表演兒歌、用兒歌指導行動,使他們的素質有了很大提高。

一、培養學生愛自己。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他們行爲的可塑性強,穩定性差,極易受到外界的干擾,而利用兒歌,能夠讓學生全面正確地認識自我。

比如,雖然老師經常提醒,但還是免不了會有一些學生在預備鈴響後纔回到座位匆匆忙忙地翻書、拿作業本,這不僅影響自己的學習,還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有的學生下課忘了大小便,上課時因此而擾亂了老師正常的教學秩序。針對這些情況,我組織學生學習《課間活動歌》:課間活動不打鬧,先把下節課用品準備好。

大小便,莫忘了,正當遊戲自覺搞。上下樓梯靠右走,互相幫助不欺小。課間休息調節好,學習起來效率高。”通過唱兒歌,讓每個學生都清楚地知道,該怎樣從事課間活動。這樣一兩週下來,學生都養成了良好的課間活動習慣。此外,針對學生作業馬虎的現象,我組織學生學習了《認真作業歌》,針對有些學生不衛生,我們學習了《清潔衛生歌》……我還利用晨會、班會時間讓學生對照兒歌作自我評價,引導他們進行自我教育。學生在用兒歌指導行動的過程中,漸漸地學會了自己管理自己,也更懂得去愛自己了。

二、培養學生愛集體。

學習兒歌,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每學一首兒歌,我都要求學生來比一比,看誰背得最熟,表演得最好,執行得最棒,並以得星的.多少來給學生作評定。學生對得星的多少十分在意,總是互相比較,爲自己比別人多得星而驕傲,爲自己比別人少得星而着急。每學一首兒歌,我們還要評出“學兒歌小天使”、學兒歌先進小組”。通過評比,學生競爭意識增強了,集體榮譽感也增加了,以後做任何事,在想到自己的同時也想到了集體,併產生了爲集體作貢獻的激情。

三、培養學生愛合作。

要想完成教學任務,沒有合作與支持是不行的。學生與學生之間要合作,教師與學生之間也要合作。

學兒歌是個激情、明理、導行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建立在交流與合作基礎之上的。課間,我經常發現學生聚在一起,背誦兒歌,討論怎樣來表演兒歌。有時候,還邊做遊戲邊唱兒歌。同學們在相互學習交流中,融洽了感情,學會了合作。

有些學生在教新兒歌之前便來問我兒歌的意思,兒歌該怎樣表演,並且把他們的想法說給我聽,還把兒歌表演給我看,讓我給他們提意見。在他們學兒歌取得好成績時,也會來到我面前,聽一聽我對他們的讚揚。這樣,學生信任老師了,喜歡老師了,自然就會聽老師的教導,很好地配合老師的工作。遇到一些犯了錯誤的學生,我也不採用強制的手段,而是讓他去想想兒歌是怎樣要求的,這時學生便心領神會,知道怎樣去做了。

一學期的兒歌教育實踐,使我的班級工作生機勃勃。學生的語言文明了,課間打鬧現象少了,以前最愛打架的一名男生自從學了兒歌之後再也不打架了。

篇十九:兒歌小鴨子教學反思

一、從兒歌教學的角度來反思本節課:

1、一開始播放小動物走路的歌曲,讓幼兒有一個前期經驗,如果播放關於小鴨的歌曲會更清晰;

2、本節課能按照兒歌的學習步驟來進行教學,例如:集體、小組、個人學習;

3、整堂課動靜交替,很好。

4、本節課屬於整合活動,但領域整合的有點牽強,要根據目標、重難點來進行整合;

二、從整合教學的角度來反思本節課:

1、整合分爲領域內的整合和跨領域的整合,本節課屬於跨領域的整合;

2、從目標上來看,本節課既有語言、兒歌講述,又包含了音樂元素、社會情感、科學成份,像一個大拼盤。應先確定這節課大概能整合哪些領域。

3、整合的種類有目標、內容、準備、方法、手段的整合。

整合是爲了動靜結合,在這節活動中學說語言、激發幼兒興趣,不只講表面的知識,還應講行動的知識(即經驗);

4、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要經歷一個過程,不是一節課就能完成和實現的,同時還要綜合各領域;

5、在整合的同時要有一個偏重的領域,(即定位本節課的重點領域)。

篇二十:《動物兒歌》教學反思

首先這節課配上了生動形象的彩圖,利用圖文對照,學生很容易找到對應的動物,也很快理解”展翅飛,運食糧,遊得歡‘’等動物習性,學生加深了理解。其中較難理解的是‘’蝴蝶花間捉迷藏‘’,通過提問學生什麼是捉迷藏,聯繫到了課文中蝴蝶花間捉迷藏。還有一句是造宮殿,把蚯蚓當做建築師。用來加深學生對動物習性的掌握。還添加一個連線的小遊戲,把哪個小動物和對應的習性連起來,再次讓學生理解動物的習性,最後通過仿寫詩的遊戲,出示兩幅‘’別的小動物活動的圖片,一幅是“青蛙荷葉把歌唱”一幅是“小猴樹上摘桃子”。

引導學生模仿兒歌“誰在那裏幹什麼”來編兒歌。這個過程中老師和學生充分交流,不斷通過評價和提示,讓孩子能說出這樣的句式,讓學生編寫的兒歌更加準確概括。因爲時間緊,建議讓更多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

篇二十一:兒歌變畫教學反思

教學目的:1.通過學習,激發學生的藝術情感,初步瞭解文學與美術形式的聯繫。 ?2.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激發創作熱情。.教學重點: ?學習兒歌配畫的藝術形式。

教學難點:掌握方法和步驟。

教師準備:兒歌、範畫、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 ?課前蒐集的兒歌、鉛筆、橡皮、圖畫紙。

教學過程:1.組織教學:檢查學生準備情況。 ?2.導入新課。 ?同學們小時候經常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兒歌聲中進入甜蜜的夢鄉,同學們一定有好多好多的兒歌吧!現在我們一起來讀一首大家都熟悉的兒歌《小老鼠上燈臺》,師生拍手齊讀。(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很愉快的進入到學習當中)。 ?師:如果我們把這首兒歌配上畫,那就更完美無缺了。同學們也有好多兒歌,你們想不想把自己的兒歌也配上畫呢? ?生:想。 ?師:那就請同學們跟着老師一起走進兒歌配畫的世界,去領略兒歌配畫的奧妙和神奇吧!(出示課題板書課題)。 ?3.講授新課:

(1)、教師示範兒歌《風和樹》的配畫:(一名學生朗誦兒歌風和樹)

老師在黑板上畫出樹公公、一個風娃娃。 ?師:大家看我在黑板上畫的範畫,有沒有這幾個形象?(有) ?雖然有,但是否美觀?我們如何讓它更美呢? ?讓學生閉上眼睛,齊讀這首兒歌,並想象一下,畫面應該添加什麼內容使畫面內容更豐富,視覺衝擊力更強。(指名學生說) ?師生合作共同完成兒歌《風和樹》的配畫作品。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畫的也很好,想象力很豐富。老師也想了一個背景供咱同學們參考。(在黑板上畫出背景) ?師:現在看起來畫面就豐富多了,塗上顏色就構成了一幅完美的圖畫。(出示完成圖) ?我們書上也有幾幅兒歌配畫作品,畫的也很棒,咱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4.作品評析(欣賞課件):

(出示教誨兒歌《數星星》) ?學生齊讀《數星星》兒歌。 ?①師:《數星星》小作者用誇張的手法刻畫了一個小朋友爬上梯子往天上掛星星,好像在爲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祈福......

出示兒歌《懶漢歌》的兩幅範畫。

學生小組討論:同樣是一首兒歌,作品的表現卻完全不同,作者分別用了什麼樣的表現方法?(研究和分析兒歌配畫的兩種方法:全面表現和誇張或含蓄。)

學生分組發言。

師:分析的很好,這位同學的觀察能力很強,希望大家都要像這位同學一樣養成認真分析的好習慣。所以我們在爲兒歌配畫時,一定要先觀察、分析,想好以後再畫。畫時的表現手法是不同的。一種是全面描繪,如《懶漢歌》;一種是誇張或含蓄的表現,如《小耗子上燈臺》。 ?④學生分組討論並欣賞《日頭落》和《三個和尚挑水喝》兒歌。 ?5.總結兒歌配畫要點和步驟。 ?6.學生實踐:爲自己蒐集的兒歌配畫。(播放兒歌音樂) ?7.學生作畫,教師巡視輔導。 ?作業要求:(出示) ?①畫自己喜歡的兒歌,先仔細分析兒歌的內容。 ?②能夠反映兒歌的主要內容和情景,構圖飽滿,主次分明。 ?③形式與兒歌內容要統一。 ?④着色要恰當。 ?8.小結: ?①展示好的作品,講評。

讓學生自己介紹自己的作品談感受、評價別的同學的作品、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兒歌配畫作品並介紹喜歡的原因。

②我們的文學與美術有着密切的聯繫,一篇好的文章配上一幅美麗的圖畫將更加完美,使人一目瞭然。希望同學們今後能想出更好的兒歌,並能配出更美的圖畫。 9.拓展:自己創作一首膾炙人口的兒歌並且爲其配畫。

篇二十二:兒歌變畫教學反思

《兒歌變畫》這一課是人教版二年級美術上冊第十一課的內容,本課最突出的`難點就是學生創作的童畫既符合兒歌的意境,又能體現出一定的繪畫水平。學生不能很好的去詮釋兒歌,只爲了完成作業而做,儘管,我在課堂上提醒孩子要有創新意識,老師的和課本中的作品只作參考,但是,很多同學都是依照我的範作畫葫蘆,這點是在以後需要我特別重視的。這課的教學極具開放性,因此在評價作業的時候,在作畫上色材料上不作任何要求,在評價標準上只要求學生在創作時能表現出兒歌的意境,有創意即可,整體的作業效果還是很好的。有個別學生不知道什麼兒歌和歌曲是什麼,課前我給同學們收集了一些兒歌,有些是他們知道的有些是不知道的,我要他們一起朗讀,並想象其中的畫面。兒歌是民間藝術家帶給孩子的一份珍貴的禮物,它既富有童趣,又體現出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同時又是繪畫創作極好的素材。兒童畫是孩子們在愉悅的情緒中,隨意灑脫地創造另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孩子們閱讀兒歌之後,將文學形象轉化爲繪畫特點的語言形式,將文字之美、聲音之美、色彩之美融爲一體,體現出無與倫比的藝術美麗。因此,在課堂上我先讓孩子誦讀了一些以典的兒歌,接着再畫童畫,將童畫兒歌和諧地綜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和熱情。

篇二十三:兒歌《鄉下孩子》教學反思

兒歌《鄉下孩子》教學反思

《鄉下孩子》是一首兒歌,以輕鬆、愉悅的話語向我們介紹了鄉下孩子的生活。對於生活在城市裏的孩子們來說,鄉下孩子的生活自由自在,多姿多彩極富吸引力,所以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學生們都很投入,看得出,他們對這種別具一格的生活方式充滿了興趣。尤其是喂小豬,喂小魚那兩小節,更是產生了共鳴,學得也特別帶勁,對於鄉村孩子勤勞、善良,對待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的本性也體會到位了。本課的難點在“曾在媽媽懷裏歡唱的黃鸝,曾是爸爸背上盛開的野菊”兩節的理解上。突破點是讓孩子們體會被爸爸、媽媽關心關愛的幸福感覺,就能順理成章地理解文意了。兒歌的朗讀要注意節奏,孩子們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進行朗讀可謂聲情並茂,使聽的人也感覺很快樂。

篇二十四:小班兒歌活動教學反思

小班音樂活動《合攏放開》

這是一首活潑富有童趣的歌曲,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幼兒在音樂中感知手的動作變化和與身體接觸,進一步瞭解身體的不同部位,從而產生愉快的情緒,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兒童最感舒適的音域內進行,速度爲中速,,節奏平穩,節奏是音樂要素之一,這首歌曲正是運用了這樣的節奏來表現遊戲時的歡快的情緒,適合小班幼兒演唱,

對立學習音樂小朋友們都喜歡,不過遊戲他們就更喜歡了,學習起來也很容易掌握,那我們大家一起先來做一個幼兒聽有節奏的口令,用手指做合攏、放開的動作。反覆做幾次,交換順序。讓幼兒知道合攏就是兩手合在一起,放開就是把手分開放在兩邊,孩子們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都表現得很積極興奮,想知道老師到底會發出什麼樣的口令。在老師發出口令後,寶寶們馬上做了起來。有的寶寶還會跟着老師說合攏放開。遊戲是小班幼兒的最愛,它在幼兒學習中起着重要的動力作用。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則不會使幼兒感到枯燥無味,同時讓幼兒體驗在集體活動中的樂趣。這一環節中,運用遊戲的方式直接進入教學內容。接着老師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在說說、做做中理解歌曲的內容,着個環節的分段教學法加深了幼兒對歌曲的印象,讓幼兒熟悉了歌詞,爲後面的學唱整首歌曲做好了鋪墊。帶領幼兒邊唱歌曲邊做相應的動作。在表演歌曲中,老師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理解來表現歌曲的歡快情緒,同時也提供給幼兒自我表現的機會。通過表演演唱使聽衆感受音樂的藝術形象,產生聯想和想象,進而達到審美的目的。由於幼兒的年齡較小,常常以自我爲中心。通過運用表情、動作來表現歌曲,並在表演中能有意識的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合作,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經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

音樂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爲學習的主人。”已成爲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學的歌唱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是人們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在這個活動中,我遵循了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唱唱、聽聽、看看、想想、動動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本活動意在打破傳統單一教學模式,通過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遊戲,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篇二十五:小班兒歌活動教學反思

上課時,我就跟孩子們說今天我們要來比一比誰的小手最能幹,這時我一邊敲小鈴鐺一邊說誰的小手最能幹,大家都說我的小手最能幹,這樣一說效果還真不錯都拍起了小手,注意力也集中了,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

有的說我的小手能穿衣服,有的說我會做飛機,有的說我還會跳舞等等,都七嘴八舌的說開了,我加重了語氣,你們知道嗎老師的手也很能幹,“看,我變了什麼”這個問題對孩子來說,是他們生活中經常會回答的問題,所以孩子的熱情很好,都很積極的迴應老師。如何把孩子的思路拉回來到老師這裏時,老師就加重語氣,使得孩子要關注接下來老師要問的問題中了。老師告訴孩子,她的手會變魔術的時候,孩子的興趣給吸引了。學念兒歌這一環節,並不是老師直接告訴小朋友內容,而是老師做動作,請小朋友自己根據理解把兒歌的`內容編出來了。學會兒歌以後,孩子對手影遊戲還是很感興趣,教師馬上滿足孩子這一願望,請小朋友自己學做魔術師,邊玩邊說。教師就在旁邊適當的引導,把孩子說的話整理一下,仿編成完整的兒歌。

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有話願意說。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求比如讓小孩子圍成一個圈子,可以根據故事情節給幼兒提供一個輕鬆和諧的環境,讓他們自由暢想、表演,老師改變以往的身份以魔術師出現在孩子面前。時而用神祕的聲音,時而用重重的聲音吸引着孩子。給孩子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沒有顧慮的邊做邊說,不怕說錯,只要把自己喜歡的說出來就可以了。

國小音樂活動《過生日》教學反思

我班幼兒對過生日充滿了興趣,提起生日和生日蛋糕他們就有說不完的話題,我就利用孩子這一特點,設計了這一活動。活動的目標是通過爲丁越小朋友過生日,讓幼兒瞭解生日的意義,並通過該活動學習分享.我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以一份神祕的禮物引入活動,引起幼兒的好奇,再變出一個精美的生日蛋糕,將幼兒的興趣完全調動起來,活動中,我用丁越小朋友的口吻和幼兒交流,以丁越小朋友的身份向幼兒提出問題和要求,對於發言積極、表現較好的幼兒,我會給予積極的肯定與讚賞,並會讓丁越小朋友親小朋友一下做爲獎勵,鼓勵幼兒繼續努力。當秩序稍亂時,我會用和丁越小朋友說悄悄話的方式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情緒都很高。

本次活動是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的,因此,活動時的秩序方面沒有太大的問題,偶爾幼兒也因爲急於搶答問題而站起來,或在討論問題時聲音較大而略顯嘈雜,此時我會用輕聲和越越耳語的方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以達到安靜的效果,所以,整個活動進行地較爲順利。

過生日是幼兒原本就十分喜歡的,再加上這次是幼兒第一次在幼兒園、也是第一次爲其他小朋友過生日,所以,幼兒們對活動更加感興趣,都很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在互送禮物並祝生日快樂時,大部分幼兒都能夠主動大膽的與他人進行交流。個別較內向的幼兒在教師與其他同伴的鼓勵下也能勇敢的走過去。通過此活動,幼兒懂得了生日的意義,認識到自己長大了,並學會了關心同伴,與同伴分享食物和遊戲的快樂。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整個活動體現了教師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的教育方式,當幼兒的語言表達遇到困難時,對幼兒進行積極的引導和鼓勵,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學習與人分享。

篇二十六:手指兒歌活動教學反思

手指兒歌活動教學反思

修改理由:

我們班利用下午遊戲時間,經常與孩子一起開展手指遊戲,所以今天的手指兒歌內容對大家來說挑戰度不是很大,所以,我增加了創編環節。

孩子們在此環節中的活躍度遠比前面要高得多,感覺這纔是孩子們真正的課堂——開放、積極、注意力集中,還夾帶着一絲競爭的氛圍,整個課堂就“活”起來了,所以增加的環節相當有效。

反思:

在創編環節,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將創編合適的物體馬上用簡筆畫的形式呈現出來,爲什麼採用這樣的手段?這樣的方法又有什麼功效呢?

首先,它是對教師基本功的有力考驗。因爲這些幼兒的答案都是課前無法預設的.,幼兒無論回答什麼,教師都要毫不猶豫的畫出來,同時講究速度和質量,千萬不能因爲教師的“慢速”而導致全班幼兒的消極等待。所以,這需要老師在平時中加強練習,積累經驗,不斷提高,形成紮實的基本功,才能在課堂上運用自如。

其次,它是課堂顯成效的重要手段。幼兒發揮創造力,說出一個物體,教師就馬上呈現該物體的圖像,對還處於具體形象思維的小班孩子來說,即是對他創造力的一種肯定,也是避免重複創編的有力手段。使活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篇二十七:中班語言兒歌教學反思

當我在備課中看到《朋友,你好!》這首兒歌時,就在顧慮,這首兒歌對於剛上小班纔不過幾個星期的孩子們來說,是不是有點長了,而且讀起來既不押韻,也不朗朗上口,本來課堂常規就還沒有形成,到底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安靜下來接受這首兒歌呢?我琢磨着,只有抓住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習變得積極主動,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於是我用了一個故事導入,“有兩個小寶寶,今天特別開心,一起去上幼兒園啦……”這樣把兒歌的意思編進去,既幫助孩子理解兒歌,聽起來又不會很枯燥,就會引起孩子們的興趣,課堂自然就會安靜下來了。

接着,我又呈現了兒歌的圖片,這樣就幫助分散了難度。我一直認爲幼兒園老師上課,要憑藉有效的教具,因爲孩子畢竟還小,有時候你講的再多,都不如一個教具直觀呈現帶來的效果好。對照着圖片,我朗誦了兒歌,然後提出問題讓小朋友來討論,再把小朋友的答案,用兒歌裏的語言一起說一遍,孩子們學的特別快。

最後我還請小朋友們根據每一句兒歌的意思來創編動作,大家一起學,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動作可能有點單一,但孩子們興趣點很高,而且我們的動作只是爲了幫助大家鞏固對兒歌的記憶。

在故事圖片和動作律動的輔助提示下,孩子們已經掌握了這首兒歌,還說要向小寶寶學習,每天早晨來幼兒園也要說“早上好”,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孩子真的是很聰明的,只要老師願意去動腦筋,抓住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那樣就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二十八:中班語言兒歌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語言活動課,使幼兒對習慣的養成和傾聽、動口、動手能力都得到鍛鍊,這節語言活動課,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較高,對一些接受新知能力較強的孩子,活動內容顯得單一了些,和前面參與的積極性相比差了一些,其他的.都很好。

如果讓我重上這節課,我會在原先預設的活動基礎上,提高一些其他的要求,使幼兒的注意力都在活動中,以後我會在幼兒傾聽、動口、動手能力方面加強培養,使他們能夠全面的發展。

篇二十九:《動物兒歌》教學設計和反思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蜻、蜓、迷”等生字,會寫“間、迷、造”等生字。利用形聲字的規律識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這些小動物的特點和生活習性,培養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兒歌。

難點:理解字詞的意思。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小動物的圖片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引入新課

一年有四個季節,春、夏、秋、冬。春天過去了就是夏天。夏天就要到了,讓我們去看看(出示多媒體課件)在這美麗的季節裏,有哪些動物朋友呀?請你們仔細觀察,小動物在做什麼呢?在生活中你們見過這些小動物嗎?在什麼地方見過它們?

預設:學生1:蜻蜓在空中飛呢。

學生2:蝴蝶在跳舞。

學生3:蝌蚪在水裏游泳。

學生4:……

學生:我在家裏見過蜘蛛。我在河裏見過蝌蚪。……

【設計意圖: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聲音、圖畫、顏色都會引起他們的注意,令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順應兒童的心理。】

二、讀兒歌,識生字

1.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有一首兒歌就寫了這些小動物有趣的活動,你們願不願意自己先讀讀?

如果你在讀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比如,有的字你不認識了,怎麼辦呢?

預設:學生1:可以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學生2:可以問老師,問同學。

2.這些都是很好的學習方法。現在請大家讀讀兒歌,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學生自由讀書。

(1)哪些同學讀完了,快快打個勝利的手勢。這些字你們認識嗎?教師出示“迷藏蝴蝶花間捉迷藏。(個別讀,其他同學跟着讀。)

在出示“造蚯蚓土裏造宮殿”“食糧螞蟻地上運食糧。”(個別讀,其他同學跟着讀。)

“網結網蜘蛛房前結網忙。”(個別讀,其他同學跟着讀。)

蜘蛛結的網叫蜘蛛網,咱們班有小畫家嗎?誰能到黑板上簡單地爲我們畫張蜘蛛網?一名學生上臺畫。

教師在圖畫上寫“網”,你們發現了什麼?

學生:網字外面的框就像是蜘蛛的網,裏面的小叉子就像是小蜘蛛。

教師:你還知道什麼網?

學生紛紛說:球網鐵絲網電網漁網上網

(運用組詞的方式,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加深學生對“網”的認識。)

(2)我們大家一起合作來讀讀兒歌,一組讀一行,怎麼樣。聽的同學們要注意,他們的字音讀準了嗎?

學生一組讀一行。(評價:字音讀得真準確。)

這麼多同學還想再讀讀,這次一人讀一句。

學生一人讀一句。

3.還有這麼多的同學都想讀,這次我們這樣試一試。先讀讀兒歌,然後在兒歌中找一找這些小動物的名字,用橫線畫出來。等你同桌的小夥伴也畫完了,把你認識的小動物的名字讀給小夥伴聽,不認識的你可以問問他。

學生讀書並畫出小動物的名字。不認識的同學之間互相學習。

(1)檢查:你都畫出了哪個詞?

預設:學生:我畫出了蜻蜓蝴蝶蜘蛛蚯蚓螞蟻蝌蚪

(2)誰和他畫的一樣呀?聰明的孩子讓我們一起呼喚這些小動物,把它們請出來吧!學生齊讀。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初步認識兒歌中表示小動物名稱的詞。】

4.小動物們從兒歌中跑出來了,你們還記得它們的名字嗎?(出示課件)

(1)注意看屏幕,誰能帶着大家讀讀這些詞?(圖畫、拼音、詞語全部出示)

一名同學讀詞語,其他同學跟着讀。

男生、女生比賽讀。

(運用比賽的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小動物們回家了,還能讀出他們的名字嗎?(去掉圖畫)願意讀的一起讀。

學生自由朗讀。

(3)拼音不見了,還認識嗎?

分小組讀詞語。同學之間互相幫助。

5.排列順序讀:在這些詞中你還有哪個詞不認識?請你的好朋友來幫助你。還有誰不認識?快問問你的同桌。誰全認識了?全認識的同學請起立,我們大聲讀一讀。

【設計意圖:在以上環節裏,採用多種方式,不斷復現所學詞語,從看圖讀拼音識字,到讀拼音識字,再到去掉拼音識字,生字的識記體現坡度,在反覆與生字的見面過程中,學生認識了生字。】

6.同學們的字音讀得真準,老師送給你們一份禮物。你們收到什麼禮物了?(小動物的照片和名字)我們讓照片、名字手拉手,成爲好朋友吧。大家一起來玩找朋友的遊戲。教師示範:“嘿嘿,我的朋友在哪裏?你的朋友在這裏。我們的名字叫:蝴蝶”……

12名學生分別上臺做找朋友的遊戲,其他同學一邊拍手一邊讀詞語。

三、感悟方法,培養能力

1.(根據黑板上展示的小動物名字)

同學們,快快睜大你的眼睛,注意觀察這些字,你發現了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髮現漢字特點,瞭解形聲字進行認字,是他們掌握一定的識字知識和方法,從而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

學生:都有蟲字旁。

2.你們還發現了什麼?

(1)引導發現形旁:這些字都有蟲字旁,蟲字旁與這些字有關係嗎?

預設:學生1:這些字都是小動物的名字。

學生2:這些字都是蟲子。是昆蟲。

學生3:小動物中有的是昆蟲,有的不是昆蟲。

(評價學生:你真是個會思考的孩子。)

(2)引導發現聲旁:“螞”這個字念什麼?[遮住蟲]讀什麼?

學生:螞蟻的螞,右邊念馬,加上蟲子旁也念馬。

這個“馬”字在“螞蟻”的“螞”中表示什麼?

學生:表示讀音。(評價:你真是會動腦筋的孩子。)

3.小結:像這樣,在一個字當中,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讀音,這樣的字

叫——形聲字。一起說:形聲字。在漢字中有許多形聲字,抓住這個特點可以幫助我們牢牢地記住這些字。

【設計意圖:在學生認識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和蜘蛛等生字後,引導學生尋找規律。在“你發現了什麼”的引導下,學生感悟到藉助形聲規律識字的方法。這樣在完成識字教學的同時,培養了學生識字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四、指導書寫

1.今天我們不僅認識了形聲字,我們還要一起寫寫形聲字呢。(課件出示“迷、造、運”字)

範書:講解要求。在寫這三個字時我們一定要注意把筆順寫正確。

2.迷:這個字念什麼?伸出小手我們寫一寫。我們再看看這個字的兩個部分,你們認識嗎?伸出你的小手,我們來寫寫這個字。學生書空。接着指導“造、運”

3.提醒寫字的要求:寫字時我們一定要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爭取把字寫正確、寫漂亮。這些要求你都做到了,就會得到小紅花。

4.播放古箏輕音樂,學生在音樂中書寫。描紅。仿寫。

5.評價:有很多同學得到了小紅花。相信你們平時多練習,一定會寫得更漂亮。

五、拓展延伸,仿寫兒歌

1.今天我們和這麼多小動物交了朋友,你最喜歡哪種小動物呀?請你讀一讀你最喜歡的這種小動物的活動,可以邊讀邊加上動作演一演。練好之後,讀給同桌聽。

同學自己練習讀書,再讀給同桌聽。

齊讀。指名讀。

(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選擇朗讀的內容,不以老師的指派來代替學生的閱讀。邊讀邊加上動作,一方面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另一方面讓學生的學習得到一定程度的調節。)

2.哪些同學願意爲大家讀一讀呀?

分別請了六位同學朗讀兒歌,其他學生評議。

3.除了今天我們認識的小動物,你還對哪些動物有了解呀?你們能不能學着兒歌中的句子,說說這種動物的活動?比如,什麼在什麼地方做什麼?

預設:學生1:白兔地上蹦蹦跳。

學生2:小貓房前喵喵叫。

學生3:小狗屋裏汪汪叫。

學生4:大象河邊在洗澡。

……

小結:通過大家的努力,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寫成了,今天你們也成了一位小詩人。

【設計意圖:通過說、仿訓練,爲學生提供語言學習的實踐機會,鼓勵他們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從仿到創,發展思維,發展語言。】

六、教師小結,推薦閱讀。

1.課下,可以把自己創作的句子在兒歌后面寫下來,這首兒歌的內容就更豐富了。還可以把寫的兒歌給老師看看,課下我們還可以觀察這些小動物,或者蒐集一些你喜歡的小動物的材料,來豐富我們的知識。

2.推薦網站:動物百科知識網。

七、板書設計

動物兒歌

圓形字盤迷造運

形聲字

篇三十:《動物兒歌》教學設計和反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兒歌。

2、認識“蜻、蜓、迷、藏、造、螞、蟻、食、糧、蜘、蛛、網”12個生字,能正確美觀地書寫“間、迷、造、運、池、歡、網”7個漢字。

3、理解兒歌內容,瞭解幾種常見小動物的生活習性。

4、在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動物世界的觀察和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有節奏地朗讀兒歌。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對動物世界的觀察和探究興趣。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2、認識本課的生字,正確美觀地書寫7個漢字。

3、通過觀察和比較,引導學生髮現本課表示小動物的漢字大多用蟲子旁,提高學生識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互動談話,創設情境

1、師生交流,說說自己在大自然中都見到過哪些小動物,對這些小動物有哪些瞭解。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適時出示蜻蜓、蝴蝶、蚯蚓等小動物的圖片。

2、師過渡:看來同學們對大自然的動物世界瞭解可真不少,今天,就有六種可愛的小動物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中,關於它們還編了一首特別有趣的兒歌呢!

3、師板書課題,指名學生朗讀課題。

二、初讀兒歌,識字學詞

1、師過渡:今天來到我們課堂上的六種小動物究竟是誰呢?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兒歌,在兒歌中找到它們吧!

2、生藉助拼音自主朗讀兒歌,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指名學生交流六種小動物的名稱,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出示詞語卡片: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蜘蛛,指名學生認讀,格局學生的認讀情況強調並正音:“蜻、蜓”兩個字都是後鼻音,“蚓”是前鼻音,“蜘、蛛”都是翹舌音,正音後再次指名學生認讀。

4、指名學生分句朗讀兒歌。

在朗讀中相機出示卡片:花間、捉迷藏、造宮殿、運食糧、池中、遊得歡、結網,指名學生認讀詞語,師生共同正音:“藏、造”是平舌音,“食、池”是翹舌音。

5、正音後學生再次練習朗讀兒歌,把兒歌讀正確流利。

6、指名多生朗讀兒歌,師適當進行範讀指導。

7、觀察課文插圖,在圖中找到六種小動物,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它們在幹什麼。

指名學生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的語言表達要清楚、完整、通順。

三、鞏固識字,發現規律

1、生再次朗讀兒歌。

2、師隨機出示詞語卡片,通過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等方式再次鞏固學生的識字成果,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正確認讀本課生字。

3、獨立出示本課12個生字,引導學生觀察字形,交流識記方法。引導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注意漢字的整體結構,利用熟字加偏旁、形聲字的構字特點來幫助記憶(如:“網”字的字形與網本身的樣子很像,“糧”是食物,所以用米字旁等。)

4、重點觀察表示小動物的漢字,引導學生髮現其構字特點:

(1)師出示六個小動物詞語卡片,指名學生認讀。

(2)引導學生觀察這12個漢字,發現這些字在字形上的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3)指名學生交流彙報,師小結:這12個漢字中都有虫部;

(4)進一步引導學生髮現這12個漢字中除虫部以外的部分讀音與漢字讀音之間有什麼關係(師舉例:“蜻”字去掉“蟲”,剩下的“青”字讀音與“蜻”相同)。

(5)學生比較其餘11個漢字中去掉虫部,剩下的部分讀音與這個漢字的讀音的關係。指名學生交流,師小結:這些漢字中除去虫部,剩下的部分讀音與這個字的讀音相同或相似。像“蜻蜓、蜘蛛”這樣的漢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就叫做形聲字,漢字中的大部分漢字都是形聲字。

(6)適度拓展:鼓勵學生交流還有哪些虫部的漢字也是形聲字。(如:蚱蜢、螳螂等)

四、指導生字書寫

1、出示本節課要求會寫的7個漢字:間、迷、造、運、池、歡、網。

2、引導學生觀察漢字的結構,指名學生交流:“間、網”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在書寫時先外後內;“迷、造、運”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在書寫時要後寫走之兒;“池、歡”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要注意左窄右寬。

3、師範寫並強調:“間”裏面的“日”要寫得偏小略瘦;“迷”字中的“米”最後一筆捺畫變點畫;走之兒的寫法較難,共有三筆:點,橫折折撇,平捺,最後一筆捺畫注意運筆的變化。

4、生自主描紅、仿寫,師巡視指導,強調正確的書寫姿勢。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和大自然中六種常見的小動物交上了朋友,還認識了很多的漢字,發現了漢字中隱藏的小祕密。下節課,我們將繼續認識這六種小動物,進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奧祕。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兒歌。

2、理解兒歌內容,瞭解六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激發學生對動物世界的觀察和探究熱情。

3、鼓勵學生創編兒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激趣導入

1、出示動物詞語卡片,指名學生認讀。相機張貼六種小動物的圖片。

2、指名學生朗讀兒歌。

3、師談話激趣:瞧,這六個小動物又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這節課,我們就來好好認識它們,和它們成爲好朋友吧!

二、理解內容,指導朗讀

1、學習第1句。

(1)指名學生朗讀第1句。

(2)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小蜻蜓、小蝴蝶在什麼地方幹什麼,在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語言表達清楚、完整。

(3)鼓勵學生交流自己蒐集到的有關蜻蜓和蝴蝶的知識,加強對它們的瞭解。

(4)拓展想象,練習表達。

師鼓勵學生結合兒歌中的句子展開想象:說說蜻蜓、蝴蝶長什麼樣,在空中飛翔的姿態怎麼樣?心情如何?好像在說着什麼?

指名學生交流,師給予充分的鼓勵和肯定,並注意規範學生的語言表達。

(5)生齊讀兒歌的第1句。

2、學習第2句。

(1)指名學生朗讀第2句,並說說讀了這句話,你對蚯蚓和螞蟻有了哪些瞭解。

(2)指名學生交流,引導學生結合文中的句子和課文插圖來理解“造宮殿”的意思:蚯蚓生活在黑暗的泥土裏,它們鬆動泥土,挖地道,就好像在地下蓋了一座房子。

(3)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蒐集到的相關資料繼續交流對蚯蚓和螞蟻的瞭解,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把話說通順,說明白。

(4)體會蚯蚓和螞蟻的勤勞。

引導學生觀察蚯蚓和螞蟻的外形,體會其外形之小,再說說它們所做的事情,從而引導學生感受蚯蚓和螞蟻的勤勞和團結,滲透情感教育。

(5)全班齊讀第2句。

3、學習第3句。

(1)指名學生朗讀第3句。

(2)師出示蝌蚪和蜘蛛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用自己的話說說它們的外形特點。

(3)指名學生結合文中句子、課文插圖、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對蝌蚪和蜘蛛有哪些瞭解。

(4)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師適當小結:小蝌蚪在水裏快樂地游來游去,漸漸長成了青蛙,捕捉田裏的害蟲,成爲莊稼的守護神;蜘蛛忙着吐絲結網,吃掉撞進網裏的小蟲子。它們都是大自然的捕蟲高手。

(5)全班齊讀第3句。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1)生再次自由朗讀整首兒歌。

(2)指導學生通過拍掌伴奏讀、同位互讀、配上動作表演讀等方式,讀出兒歌的節奏和韻味。

(3)指名學生讀,全班齊讀。

三、適度拓展,創編兒歌

1、師創設情境:聽說同學們學習了動物兒歌,小動物們準備召開一次動物大會,現在老師也想聽聽同學們是如何介紹自己的,誰介紹得準確、有趣,就爲誰頒發一枚動物獎章。

2、師介紹遊戲:生扮演一種小昆蟲,上臺介紹自己(不能說出這種昆蟲的名字),介紹完畢,讓其他同學猜一猜,猜的同學要說說自己是根據什麼猜出來的。

3、生在臺下自主練習,並與同位相互練說。

4、指名生上臺做小動物的自我介紹,師生共同點評,引導學生可以從小動物的外形、生活特點方面進行介紹。

對於介紹得清楚、準確、有趣的同學,師頒發一枚動物獎章(貼畫)。在學生介紹得過程中,要引導臺下的學生認真傾聽,說說自己是根據什麼信息猜出來的。

5、創編兒歌。

(1)師:大自然的動物有千千萬萬,聽說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蜘蛛被編進了我們的課文中,它們可羨慕啦,也想和小朋友們交朋友。同學們願意認識它們嗎?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模仿課文中的句子,把它編到動物兒歌中來。

(2)師引導學生髮現文中句子的特點:(什麼動物)(在什麼地方)(做什麼)。

(3)生自主創編,並與同位輕聲交流。

(4)指名學生交流自己創編的兒歌,教師適當指導完善。(如:蜜蜂花叢採蜜忙,知了樹上高聲唱,蝸牛路上慢慢爬,等等)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六種小動物的外形和生活特點,擔任了小動物的講解員,和它們成爲了好朋友。其實,大自然中的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特點,只要同學們多觀察、多探索,就一定會在奇妙的動物世界裏發現更多的奧祕。

板書設計

5動物兒歌

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蜘蛛

空中花間土裏地上池中房前

展翅飛捉迷藏造宮殿運食糧遊得歡結網忙

篇三十一:《動物兒歌》語文教學反思

《動物兒歌》語文教學反思

《動物兒歌》是一首關於小動物的兒歌,通過兒歌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了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和蜘蛛6種生活中常見的小動物的生活習性。這是識字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識字單元的重點還是要引導孩子們通過藉助朗讀兒歌,以及兒歌的意境來進行識字和寫字,通過理解兒歌的內容讓孩子們感受到動物世界的神奇和有趣,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以及產生對大自然觀察的慾望。

《動物兒歌》這篇課文共有3句話,句式工整,語言生動有趣,讀起來朗朗上口,孩子們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積極性較高,注意力也比較集中。本節課我是採用圖片的形式導入的,通過看圖說話的形式,我先讓同學們看文中插圖,然後以“我看到了_________ 來湊熱鬧了!”這樣的句式說話導入,這些小動物都是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動物,看到圖片的時候也比較有學習的慾望,舉手的孩子明顯多了,積極性明顯高了。有了感性的認識以後,再讓大家自由朗讀兒歌,找一找文中一共介紹了哪些小動物,用橫線畫出來,然後討論交流並隨文學習生字詞。通過分類識記的方法,我把帶有蟲字旁的生字寶寶全都歸類在了一起,一些細心的`孩子發現這些這些生字寶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蜻蜓、蝴蝶、蜘蛛、蚯蚓、蝌蚪、螞蟻”這些小昆蟲的名字左邊都有個“蟲”字旁,而且它們的讀音都與右半部分有關。通過舉例的方法讓孩子們掌握形聲字這一類字的識記。

整堂課的重點就是在不斷地鼓勵學生大聲朗讀,通過反覆朗讀,來深入瞭解小動物們的生活習性。在朗讀的時候,我採用了我問你答的形式,這樣的朗讀方法非常吸引孩子們,因此孩子們的注意力也非常地集中。除此之外,我也注重了說話練習,我讓孩子們進行了課堂小練筆,模仿課文說一種你喜歡的小動物,孩子們衆說紛紜,學習效果顯著。這堂課是我們聽過教研課以後再進行集體備課和教學的一堂課,明顯感覺自己的課堂效果有了提升,對於我們這樣的教學新手,平常還應多聽課,多學習,把別人優秀的地方借鑑過來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提升自己。

篇三十二:幼兒園小班兒歌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孩子,尤其是小班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識都特別強,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的自理能力較弱,每次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時,他們總會說:“我不會,我不想學。”或者索性一動也不動。今天我教孩子穿衣服,突然想起去年和同組老師編的一首兒歌:“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扭吱扭上房子。”在邊用動作做的過程中邊配上兒歌,發現原本對學穿衣服不感興趣的孩子變的樂意動起手來。而且邊穿還邊念着兒歌,動作還和兒歌的句子一致。再如,在洗手時孩子都特喜歡玩水,每次洗手總不能及時出來,當我看到了兒歌的功能時,我將洗手步驟編成好聽的兒歌,“衣袖擼起來,小手淋溼了,小小肥皂擦一擦,手心手背搓一搓,清清水裏洗一洗,丁丁當當彈鋼琴,再用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真乾淨”。孩子們一邊洗手,一邊說兒歌,當兒歌慢慢唸完時,手也洗完了,而且洗手的方法也很正確,語言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從兩個例子中,讓我看到了兒歌與孩子的快樂互動。首先兒歌是以低幼兒童爲主要接受對象的具有民歌風味的簡短詩歌。兒歌的內容往往十分淺顯,思想單純,易爲幼兒所理解,它的篇幅短小精巧,結構單純,並且語言活潑,節奏明快。兒歌讀起來琅琅上口,又特別的有趣。孩子們都很喜歡,也樂於接受。本來一日生活枯糙無味,但如在一日生活中加上兒歌作爲調味劑使生活活動更有趣,就如穿衣服活動中通過兒歌中具體形象的話語(抓領子——抓住領子、蓋房子——把衣服甩過頭頂,小老鼠出洞子——小手鑽過衣袖等),迎合了孩子們的口味,切入孩子的心靈。使孩子樂意與兒歌進行互動,快樂學習。其次兒歌能使班級常規更輕鬆。就如孩子入園兩個月了,可還是有些孩子要家長抱着送進教室,我就從兒歌《我會自己走》中幫助孩子:小鳥自己飛,小馬自己跑,我是好寶寶,不要大人抱。自己插牌子,自己進教室,我也會自己走。早上再來園時,我們就一起念這首兒歌,許多小朋友都自豪地說“老師,我今天自己走的”。我們不需要再強調什麼了,孩子已經很主動的從兒歌中感受到我們的意圖了。就這樣利用兒歌,會覺得我們的常規工作做的更加的輕鬆有趣,我們老師也覺得非常的快樂。

的確,在幼兒園進行兒歌教學,能讓幼兒通過聆聽、唱誦兒歌的形式興趣盎然地學習,快樂的生活、遊戲,同時,通過綜合運用活動性、直觀性、講授性的教學方法達到其獨有的學習效果。孩子反覆吟誦兒歌,能幫助幼兒矯正發音,正確把握一些物體的名稱和概念,初步的認識事物,並能培養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還可以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和情感薰陶。兒歌形象有趣的幫助孩子認識自然界,認識社會生活,還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我們在遊戲中把兒歌和孩子互動,和孩子一起在歡歌戲笑中乘着快樂的翅膀在文學的藍天展翅飛翔。

看過幼兒園小班兒歌教學反思的人還看了:

1.幼兒園小班語言課教學工作反思

2.幼兒園小班健康教育活動反思

3.幼兒園小班數學教學反思

4.幼兒園小班學生區域活動反思

5.有關幼兒小班教案的反思

篇三十三:小班語言兒歌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孩子,尤其是小班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識都特別強,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的自理能力較弱,每次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時,他們總會說:“我不會,我不想學。”或者索性一動也不動。今天我教孩子穿衣服,突然想起去年和同組老師編的一首兒歌:“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扭吱扭上房子。”在邊用動作做的過程中邊配上兒歌,發現原本對學穿衣服不感興趣的孩子變的樂意動起手來。而且邊穿還邊念着兒歌,動作還和兒歌的句子一致。再如,在洗手時孩子都特喜歡玩水,每次洗手總不能及時出來,當我看到了兒歌的功能時,我將洗手步驟編成好聽的兒歌,“衣袖擼起來,小手淋溼了,小小肥皂擦一擦,手心手背搓一搓,清清水裏洗一洗,丁丁當當彈鋼琴,再用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真乾淨”。孩子們一邊洗手,一邊說兒歌,當兒歌慢慢唸完時,手也洗完了,而且洗手的方法也很正確,語言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從兩個例子中,讓我看到了兒歌與孩子的快樂互動。首先兒歌是以低幼兒童爲主要接受對象的具有民歌風味的簡短詩歌。兒歌的內容往往十分淺顯,思想單純,易爲幼兒所理解,它的篇幅短小精巧,結構單純,並且語言活潑,節奏明快。兒歌讀起來琅琅上口,又特別的有趣。孩子們都很喜歡,也樂於接受。本來一日生活枯糙無味,但如在一日生活中加上兒歌作爲調味劑使生活活動更有趣,就如穿衣服活動中通過兒歌中具體形象的話語(抓領子——抓住領子、蓋房子——把衣服甩過頭頂,小老鼠出洞子——小手鑽過衣袖等),迎合了孩子們的口味,切入孩子的心靈。使孩子樂意與兒歌進行互動,快樂學習。其次兒歌能使班級常規更輕鬆。就如孩子入園兩個月了,可還是有些孩子要家長抱着送進教室,我就從兒歌《我會自己走》中幫助孩子:小鳥自己飛,小馬自己跑,我是好寶寶,不要大人抱。自己插牌子,自己進教室,我也會自己走。早上再來園時,我們就一起念這首兒歌,許多小朋友都自豪地說“老師,我今天自己走的”。我們不需要再強調什麼了,孩子已經很主動的從兒歌中感受到我們的意圖了。就這樣利用兒歌,會覺得我們的常規工作做的更加的輕鬆有趣,我們老師也覺得非常的快樂。

的確,在幼兒園進行兒歌教學,能讓幼兒通過聆聽、唱誦兒歌的形式興趣盎然地學習,快樂的生活、遊戲,同時,通過綜合運用活動性、直觀性、講授性的教學方法達到其獨有的學習效果。孩子反覆吟誦兒歌,能幫助幼兒矯正發音,正確把握一些物體的名稱和概念,初步的認識事物,並能培養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還可以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和情感薰陶。兒歌形象有趣的幫助孩子認識自然界,認識社會生活,還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我們在遊戲中把兒歌和孩子互動,和孩子一起在歡歌戲笑中乘着快樂的翅膀在文學的藍天展翅飛翔。

看過小班語言兒歌教學反思的人還看了:

篇三十四:小班兒歌春風教學反思

在組織語言活動《春風》這個活動中,我利用了課件這個直觀形象,所以孩子們很容易就理解了詩歌的內容,在此基礎上我又請孩子們根據詩歌的內容做相應的動作,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又被激發了起來。當孩子們對詩歌的內容基本上掌握以後,我就請他們加上詩歌的名字完整地朗讀。可是,孩子們朗誦時竟把詩歌的第一句“春風吹”省掉了,念成了:詩歌——春風——芽兒發……於是我糾正他們應該念:詩歌——春風——春風吹,芽兒發…….。誰知道第二次他們又念成了:詩歌——春風吹,芽兒發,把詩歌的名字“春風”漏掉了。就這樣,我反覆糾正了幾次,還是有人會念錯。這時,我的心情變得急躁起來,說話的聲音也大了。我讓孩子們跟着我一起朗誦,只見他們一個個被嚇得不敢出聲了。我意識到一定是自己的語氣和表情嚇着他們了,如果再這樣下去,只會適得其反。於是我極力調整自己的情緒,剋制急躁。過了一會兒,我用平和的'語氣請孩子們和我一邊做動作一邊念兒歌,漸漸的,我的情緒放鬆了,孩子們也敢大膽地朗誦了。

於是,我對此進行了反思。首先,爲什麼孩子們會朗誦錯誤?我認爲是因爲這次是第一課時,孩子們本身對詩歌內容掌握的就不熟,而我卻急於求成的讓他們完整朗誦,恰好題目“春風”和第一句“春風吹”中有重複的詞,因此朗誦時容易少念。我想,以後如果碰到類似情況,那麼在第一課時,只要他們樂於學習兒歌,能跟着念出兒歌內容就可以了。等到第二課時,孩子們對兒歌已經很熟悉了,再讓他們加上名字完整的朗誦,效果一定會更好。

其次,當孩子們不能達到我的要求時,我不應該急躁。我的急躁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影響了孩子們的情緒。小班的孩子本身膽子就比較小,很容易受到驚嚇,他們需要的是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和老師溫柔親切的言語。我想,在今後的工作中,對於一些突發事件,我會努力剋制自己的情緒,耐心、冷靜的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篇三十五:語文《動物兒歌》教學反思

一、自我評價:

1、本課設計氣氛輕鬆、活躍,“趣”和“樂”貫穿整個學習活動的始終。

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探究中發現識字規律,用生動、活潑的識字遊戲讓學生體驗識字的樂趣。通過質疑問難、合作學習、以不同形式讀兒歌,讓學生感悟語言,這樣的教學符合新課程理念,教學效果顯而易見。

2、創設課文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低年級語文教學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設計符合年齡特點的識字遊戲與朗讀活動。因此,在上課伊始,利用多媒體圖片,創設情境,運用“誰在哪兒幹什麼”的句式,激發表達慾望;在隨文識字過程中,以多種遊戲活動爲載體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在指導寫字環節中,採用通俗易懂的編歌訣方法讓學生輕鬆掌握寫字要領。進而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而且,本課的識字量較大,要認識12個字,會寫7個字,根據文本特點將其分爲蟲字旁的形聲字和其他生字兩部分進行分類教學。由此,依據文本特點,藉助生動有趣的語言環境,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採取隨文識字,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漢字特點,使學生在情境中識字,在誦讀中理解,隨文識字時,漢字在文本中時而跳脫,時而融進有趣的語句,深深吸引着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識字的效率。

3、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一節好課的結尾不是畫上句話,而是尋求延伸和開放。續編兒歌的設計趣味無限,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拓寬了孩子的視野,也激起了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4、重視學生的朗讀,採取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熟讀成誦。

並且,在朗讀環節,讓學生邊讀邊演,這樣能夠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和個性,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5、在指導書寫環節,帶走字底的字是書寫難點,本課有三個帶走字底的字,教師重點講解其中一個,另外兩個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自己去觀察、書寫,這樣不但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能節省課堂時間。從動態演示畫面中學習發現筆順特點,藉助筆順口訣習得寫字方法,從而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從喜歡漢字走向自主識字。

二、問題與重建:

1、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都得以較好完成,教學難點基本突破,但是收尾稍顯倉促,時間安排的不太合理,主要還是本人對於課堂的掌控能力有所欠缺,應該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狀況,靈活機動地調整好各個環節的用時。

2、對教材地鑽研不夠深入。教材是教學最根本的依託,課前我對於教材地鑽研還是不夠深入,不夠透徹,沒有準確地找到文本的重點和訓練點。

3、語言訓練不到位。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語言能力是關鍵,因此課堂上的語言訓練是必需的。今後在教學時,要針對文中的訓練點展開紮實有效的訓練,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時間和機會。這樣既能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寬他們的視野。例如:在拼讀課文時,可以引導學生說說文中的小動物們還能在哪裏幹些什麼,不一定非要拘泥於教材之中,應該運用教材靈活地教。

4、沒有達到朗讀效果。本課的課文沒有太多感情的流露,主要體現在趣味性上,但我在引導學生拼讀課文時,稍顯枯燥了。雖然課文只是幾句簡單的兒歌,但其中可以拓展的內容太多太多。例如:“蝴蝶花間捉迷藏”這一句,可以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美麗的蝴蝶在迷人的花叢中輕輕飛舞的場面,將自己置身於畫面之中,邊想象邊試着讀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篇三十六:語文《動物兒歌》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教學設計按照四個板塊來上,板塊清晰。上課開始,大自然情景圖應該找一些漂亮的出示幾張,這樣可以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今天在課堂上,學生對生字的讀音錯誤率極高,超乎我預設,正音時間花費多。在第一板塊用橫線畫出動物時,可以把動物名稱詞卡依次貼在情境圖的空白處。識記“造”應該給學生自己說,教師不要急着讓他們組詞,他們的詞語積累少之又少,其實學生已經發現“造”是形聲字,教師的這個舉動有點多次一舉了。在第三版塊,把小動物貼圖貼到相應的位置後,順道把表示地方的詞卡貼到動物後面,再追問:這些小動物在這些地方幹什麼?指名上臺把幹什麼的詞卡貼到對應的句子裏,貼正確後就是課文內容,最後指名美美地讀一讀,同桌合作讀,男女生配合讀,做動作讀。寫字這一板塊,讓他們寫好一個自己對照標準再寫一個,接着展評後,不滿意的再在學習單上練練,覺得可以了就做下一題看拼音寫生字,馬上加以運用。

篇三十七:兒歌家的教學反思

《家》是《北師大語文》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首兒童詩,主題單純,內容淺顯,語言凝練,韻律和諧,富有兒童情趣,貼近兒童的生活,很受兒童的喜愛。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們應把握兒童詩的特點,並以讀貫穿始終,注重學生個性的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此發展學生語言,啓迪他們的智慧,讓他們的心靈和情感受到美的薰陶。

通過此次學校的教學活動月點菜課的活動,從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實施兩方面來看,《家》一文的教學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成功的, 教學過程中體現了低段閱讀教學中對“隨文識字”的關注,以及針對一年級孩子的習慣養成訓練的研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着力爲學生提供學習的平臺,充分關注學生生命發展,弘揚每個學生的個性,在讀中激趣,在演中理解,在合作中交流,在模擬表演中提高,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知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激發興趣,授之以漁

在課文導入階段,我是這樣設計的:

以圖畫導入,激發興趣(課前在黑板上簡筆畫出詩歌意境)

1.老師帶來了一些朋友,想認識他們嗎? 出示白雲、小鳥、魚兒、種子圖及詞卡,引導識字讀詞。(“鳥”注意別忘了其中的點,“魚兒、種子”注意輕聲。)

2.這些小傢伙很調皮,偷偷跑出來玩卻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幫它們找到家嗎?學生上前貼畫。

3.學生看圖用句式“(什麼)是(誰)的家”說一說。(出示句卡,學生練說時相應出示藍天、樹林、小河、泥土)

隨語境重點識字“樹林”(有很多樹木,所以都有個“木”字旁)

“小河”(小河裏流淌着水,和水有關,所以有“氵”)

4. 師小結:說得真好,其實,把你們說的話寫下來,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詩。(出示課題)

教學剛開始,首先出示白雲、小鳥、魚兒、種子圖讓學生認一認。一方面激發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以圖爲憑藉認識相應的四個詞,爲識字創設具體的語境,有別於枯燥、簡單的生硬識字。爲小夥伴找家,學生會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完成貼圖,並以此爲契機運用句式“( )是( )的家”練習說話。學生在饒有興趣中完成了從識字、認詞到說句,既遵循了認知規律,又讓學生學得主動。

二、體驗閱讀,讀中見悟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贊可夫也認爲,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讓學生自由選讀便是“觸及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教學《家》一課,結合詩歌短小精悍這一特點,我讓學生充分自由地朗讀。在讀中一遍遍與生字詞打交道,掃清了識字障礙,同時,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學生這時的讀必定是從內心體驗出發,結合生活經驗,展開豐富想像,從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在學生自讀自悟時稍作點撥,旨在再現情境,讓學生受到感染,促使其對語言有細膩地感悟。結合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腦海中浮想與詞語相關的清晰具體的形象“藍天萬里,白雲朵朵;樹林裏小鳥在歡唱;清清的河水中,魚兒自由自在地遊;嫩綠的芽破土而出,迎着和風微笑……”

篇三十八:兒歌家的教學反思

《家》這篇小兒歌以詩歌的形式描寫了蒙、維、藏、傣等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表達了各族同胞幸福快樂的生活,揭示了祖國是個大家庭,各族兒童是一家的主題,使學生明白祖國是個大家庭,各族人民是一家,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理解蒙古族、維吾爾族、藏族、傣族的生活習俗各是什麼樣的,從而感受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基於新課標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和本篇教材的特點,本課教學有如下兩個亮點:

一、隨文識字,把識字教學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低年級的學生以識字爲主,爲了體現隨文識字又不失課文整體性的原則,我採用了字詞→句子→詩文的形式來學習,即由字詞帶出句子,其中需要重點記憶和容易讀錯的字詞着重強調讀,如“蒙族”一詞,最後進行詩歌的整體流利朗讀。整節課的識字教學目標定位於:讀準字音,記住字形,理解字義,書寫並運用生字。、

二、以讀感悟,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本節課中,我巧妙地運用優美的音樂、生動的畫面、入境的誦讀創設多種情境,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通過不同形式和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爲第二課時教學時自然落實“理解蒙古族、維吾爾族、藏族、傣族的生活習俗各是什麼樣的,從而感受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做好了鋪墊。

1.讀的方式多。

老師範讀,學生練讀,全班齊讀,小組合作讀……這樣通過不同形式地讀,不同要求地讀,讓學生感受文本,品位語言。

2.創設情境。

開課時播放《愛我中華》,爲學生進入學習營造了美的氛圍;在引導學生了解蒙、維、藏、傣等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時,向學生播放有關的風俗圖片,優美的音樂、生動的動畫、入境的誦讀,學生的多種感官被調動起來,學生感受到了祖國大家庭的溫暖之,自然地落實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但是由於時間安排不合理,本課只講完了兩小節,今後在時間的把我和分配上,還要更合理地安排。

篇三十九:兒歌家的教學反思

課文是一首詩歌,朗朗上口,特別適合一年級孩子認讀。在教學“樹林是小鳥的家 ”時,我先讓學生來讀這一行。接着引導學生看圖:你們瞧,這是一片樹林,在樹林裏我們看到了誰?(小鳥)“小鳥們在幹什麼呢?”學生的回答各種各樣:小鳥們在飛來飛去。小鳥們在捉蟲子。小鳥們在唱歌。我又啓發學生:“小鳥們一邊飛,一邊還在說話呢?它們是在說——”學生很快就接過了話:樹林裏的蟲子真多呀!我們在這裏生活的真開心呀!我們一起來做遊戲吧!師:看來,樹林是小鳥快樂的家,那快樂的家應該怎麼讀呢?因爲學生剛剛接觸課文,還沒有朗讀基礎,所以我採用了範讀,讓學生學有可依。果然在讓學生一起學着鳥兒一邊快樂地飛一飛,一邊讀句子時,比之前已經有了很大地進步。“太陽公公下山了,忙碌的小鳥要飛回家了,有的小鳥伸了伸懶腰;有的小鳥在鳥窩裏休息。多舒服呀!看來,樹林還是小鳥舒適的家啊!你會讀嗎?”這裏教師的引導應該是學生朗讀的進一步深化,學生們入情入境地讀着,就這樣這一行很完整地讀好了。

面對剛剛學習課文的孩子,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重視朗讀,更要重視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情境,讓他們通過生動的畫面和自己的想象親身地去感受白雲、小鳥、魚兒和種子各自在自己的家中生活得自由、快樂的情景。從而引導學生擴散思維,把眼光放到更遠的地方,讓學生學以至用,進行自己的小創作,這樣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能力,更使學生的思維形式得到發展。

課文的第二句“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是全文的重點句。由於低年級學生對祖國瞭解甚少,理解本句詩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因此,教學時我先調動學生大腦中與祖國相關的知識儲備,通過讓學生欣賞一組祖國山水風光的美麗圖片,有遼闊的原野,巍峨的高山,有雄偉的天安門廣場和遍地的鮮花,以此來感受祖國的偉大和美麗,進而體悟祖國就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園。我們在祖國的哺育下健康學習、生活、快樂地成長,讓學生初步感悟“祖國就是小朋友幸福的家。”最後引導學生走入詩的意境,感情朗讀,與文本產生情感的共鳴。

閱讀教學僅僅是起始階段,還需要我和學生的一起努力,以求從中不斷獲得各種能力。

篇四十:小班語言兒歌教學反思

小班孩子缺乏生活經驗,參與活動時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遊戲是幼兒最 ?感興趣的活動,兒歌《見面歌》是一篇關於小動物講禮貌的兒歌。內容淺顯易懂, ?讀起來朗朗上口,不用特殊記憶,有趣的兒歌符合我們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非常適合小班幼兒學習。

在活動中我引導孩子們和一些小動物交上了朋友,並且讓他們大膽的創編小動物見面的情形,學一學小動物的動作等。在活動中也讓幼兒懂得朋友見面時要有禮貌,學會了幾種與好朋友打招呼的方法,如握手、擁抱、禮貌語等等。通過這些簡單易學的方法,使幼兒與同伴之間增進了情感交流,消除了他們在園的陌生感,體驗到了與同伴交往的快樂。

篇四十一:小班語言兒歌教學反思

小班語言《圓圓圓》是一段不錯的兒歌,短小、精練,琅琅上口。它從基本形狀入手,利用兒歌的形式,讓幼兒能夠感知不同的形狀。原教案是第二教時,所以我對活動進行了修改,目標定位的重點放在了學習兒歌和仿編句式上,活動的過程也相應地作了調整。爲了完成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主要採取的策略是兩個方面:

一、緊緊抓住孩子的興趣點。

圓在幼兒的生活是最常見的東西,孩子們也對圓形有着好奇的探索心理,我在本次活動中就嘗試讓幼兒緊緊抓住這些興趣點,從最基本的形式入手,從兒歌裏感知圓的特徵。每個孩子在掌握這首兒歌的同時,也能感知圓的好玩和特徵,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尋找,感知圓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鬧鐘圓圓、皮球圓圓等。

二、引導幼兒積極學習和創編兒歌句式。

在學念兒歌時,通過跟老師念,接念,以及分角色念來避免單調的練習。大多數幼兒都看着圖示學念兒歌。而在後面的創編環節中,我讓幼兒遷移學習經驗,自己創編兒歌。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在自己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與環境、教師及同伴的互動,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尋找活動室裏的圓圓的東西。孩子們興致盎然地把自己找到的圓東西嵌入兒歌,體驗到了創編的樂趣。

篇四十二: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

《操場上》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識字(一)單元的第四課。這課以體育活動爲主題,由一幅圖、六個詞語和一首兒歌組成。在把握識字寫字的教學重點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從兒歌描繪的課間同學們在操場上活動的情景中,激發其熱愛體育的熱情和強身健體的願望。 ? 新課程致力於構建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以“自主、合作、探究”爲原則,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同時在合作探究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所以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我將教學重點確定爲:一、讓孩子通過六個體育活動的名稱,學習以手爲主的“提手旁”生字,和以腳爲主的“足字旁”生字及這兩個偏旁。二、在小組合作中,培養孩子的協作精神,激發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以下我來談談執教本課時的收穫與遺憾。 ? 首先,課前,我播放《課間十分鐘》的音樂,用直觀的視聽效果,爲孩子營造輕鬆愉悅的上課心情,然後結合剛剛結束的運動會,用談話的形式,讓孩子談談對參加運動會時的感受。由於結合了孩子的生活實際,所以孩子滔滔不絕,情緒也一下子調動了起來。接着我適時用圖片揭示課題,再引導孩子依據對圖片的感受,引出了本課要學習的有關體育活動名稱的生字,並鼓勵孩子用“有的…...有的……還有的……”進行句式訓練,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 ? 導入新課後,在生字教學環節,我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讓孩子觀察圖片說出相關的詞語,再自己試着拼讀,隨後 請孩子自己當小老師爲全班帶讀,激發了孩子的積極性。爲了鞏固孩子對生字的掌握,再次創造語言情境,去掉圖片和拼音,讓學生進行同桌互相讀,指名讀,以及開火車讀等,在多種形式的朗讀詞語中,讓孩子熟練認讀詞語,爲識字打下基礎。接着,讓生字單獨出現,鼓勵孩子自己觀察生字的特點,引導孩子通過做相應的動作來發現生字分成兩類:以手爲主的“提手旁”生字,和以腳爲主的“足字旁”生字,於是孩子在自身的實踐下,對於這兩個偏旁的學習也順其自然地融入其中,而且印象深刻。爲了及時檢測孩子的生字認識情況,在識字環節,我不僅採用了組詞,用生字詞說句子,以及出示生字,讓孩子做動作的表演認讀,還讓孩子分小組將偏旁和部件拆分的生字進行重新組合,在小組共同的合作探究組合生字的過程中,孩子對認識生字興趣盎然,而直接的動手實踐,鞏固了孩子對生字的認識,同時培養了孩子的合作探究能力,更讓孩子覺得識字不再是一件枯燥無味的苦差事,反而對識字充滿了期待和興趣。 ? 解決了生字障礙後,我利用視頻朗讀的直觀效果讓孩子初識文本,將平鋪直敘的文本轉化爲立體生動的影音呈現,使得孩子對課文產生興趣,拉近孩子和文本的距離,爲第二課時做好鋪墊。 ? 最後的寫字環節,我利用課件直觀書寫,讓孩子掌握生字的筆畫筆順後,再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引導觀察寫字時需要注意的地方並進行提醒他人。對生字形成初步印象後我再進行範寫,讓孩子跟隨書空後,再進行描紅書寫,最後的展示的過程中,讓孩子互相評說,看哪裏寫得好,哪裏需要怎麼改正,注重培養孩子的評價能力。而在書寫過程中,我注重提醒孩子注意書寫的正確姿勢,培養孩子良好的書寫習慣。 ? 這節課的授課過程中,我充分發揮孩子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讓孩子在快樂的學習中,通過與他人的合作,激發孩子的協作熱情,而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學的重點也一一突破,達到本課時的教學目的。當然,教學是一門永遠有缺憾的藝術。雖然有領導和同仁們的熱心幫助,但是在此次的教學中,我還是從遺憾中有所新的領悟和收穫。首先,解題時,應該讓孩子明白課題主要是一種方位詞的運用,而這方面,我太過蜻蜓點水,沒有明確。其次,對於課堂的調控,活躍有餘,文靜不足,導致個別孩子的聽課效果不明顯。再者,此次的授課,對我自身的教學教態,也敲響了警鐘,提醒我教學時語速要有條不紊,而環節也相應要更清晰明瞭。最後,在教學時,不僅要注意對整體的把握,更要注重點和麪的結合,也是我這節課沒有做到位的地位。 ? 總之,通過這節課,我明白了自己自身的更多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地方。接下來,我也將更加嚴格要求自我,多向前輩學習,多自我反思,充實自我,以求進步。

篇四十三: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

《操場上》這篇課文包括一幅插圖,6個詞語和一首兒歌。詞語爲體育活動的名稱,第一排的活動以“手”爲主,第二排的活動以“足”爲主。這節課要讓學生認識“王、足”以及“打、拔、拍、跳、跑、踢、球、高、步”九個生字。根據教材特點,我把生字分爲兩類處理:一類是帶“提手旁”及“足字旁”的有規律可循的生字;一類是字形較爲複雜的“球、高、步”,我準備運用不同的方法個個“擊破”。 ? 當一幅精美的“操場上”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的彩圖出現在孩子們面前時,他們高興地發出讚歎聲。“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操場上的哪些體育活動呢?”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告訴我,這種情境的創設扣住了孩子們的心。接着,我提出了一個很巧妙的問題:“其中有有些活動和手的關係比較密切,你能找出來嗎?”這樣,“分類”概念的滲透很自然,隨機我又抽出“打、拔、拍”三個字,問:“它們三個字長得有點像,哪像呢?”這些問題爲即將進行的學生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捕墊。隨後讓學生自己開動腦筋想辦法記住這些生字朋友,“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更加活躍,有的說“‘打’字就像一個姓丁的人擡手打東西。”有的說:“‘拍’中的‘白’字就像一個小皮球,小朋友在用手拍。”還有的說:“‘拔’中右邊的‘一’就像拔河用的繩。”創新思維的火花迸發了!我趁熱打鐵,讓記住字形的孩子做出相應的動作。在遊戲中掌握了字形,理解了字義,豈不“一舉兩得”?在做“拍”的動作時,我親切地說:“請你輕輕地拍拍你的同桌,和他(她)打個招呼,問聲好。”小朋友們高興地和同伴打着招呼,好一幅溫馨美好的畫面。 ? 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我把“跳高、跑步、踢足球”三個詞並排貼在了一起,問:“小朋友們看老師在幹什麼?你發現了什麼?”孩子們興奮地告訴我,它們都和腳有關,都帶有“足”。“那我們能和這三個字交個朋友嗎?”這樣期待性的語言,又將孩子推向了學習的主體位置。 ? “球、高、步”沒有規律,字形又比較複雜,但我要讓學生認字並不難,只要肯動腦筋,想辦法和很多字交朋友。 ? “球”字的教學我採用了擴詞的方法,如“你知道哪些球類?我們住在哪個星球?你還知道哪些星球?” ? “高”這個字給了孩子們更大的想象空間,在課堂上又一次地掀起高潮。有的孩子給它編了順口溜:“登高望遠‘高高高’。”有的孩子從字形上分析:“‘高’字的開頭就像一座高樓,兩個‘口’就像窗高爬。”我微笑地聽着,情不自禁地爲這些孩子豎起大拇指。這時教師也由“獨奏”轉爲“伴奏”,在課堂上發出和諧的音符,使教學開放而靈活。 ? “步”字出錯率較高,我用擺一擺的方法,用“上、一豎、少”擺成“步”,讓學生用剛纔的演示來編一個順口溜:“上字加一豎,少字去一點”這樣的識字水到渠成。 ? 這九個字認得輕鬆,而且學生也掌握了一定的認字方法,教學過程中,我不斷地對孩子們的點滴成功給予充分的鼓勵,使孩子們產生成功感,並積澱起參與的信心,讓課堂涌動着生命的活力。

篇四十四:一年級下冊《動物兒歌》教學反思

《動物兒歌》是一首關於小動物的兒歌,通過兒歌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了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和蜘蛛6種生活中常見的小動物的生活習性。這是識字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識字單元的重點還是要引導孩子們通過藉助朗讀兒歌,以及兒歌的意境來進行識字和寫字。現結合教學的第一課時,做以下反思:

一、歸類識字與隨文識字有機結合。

本課的識字任務是12個,根據文本特點將其分爲蟲字旁的形聲字和其他生字兩部分進行分類教學。先讓學生結合生動有趣的圖片認識動物,發現蟲字旁的形聲字的造字特點,並以此爲出發點習得了識字方法;再結合多種形式朗讀兒歌,落實其他的識字教學任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了歸類識字的意識。隨文識字的過程中,漢字在文本中時而跳脫,時而融進有趣的語句,深深吸引着學生的興趣,還不斷的引導學生交流各種識字方法,比如“加一加”“換一換”“熟字加偏旁”“編兒歌”等,提高了課堂識字的效率。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考慮到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教學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設計各種識字遊戲與朗讀活動。因此,在上課伊始,利用多媒體圖片和自制手繪動物圖畫,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隨文識字過程中,以多種遊戲活動爲載體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在指導寫字環節中,採用學生說筆畫老師書寫,直觀的示範讓學生輕鬆掌握寫字要領。進而促進學生語文寫字能力的提升。

教學不足:雖然準備地較爲充分,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不足。

1、時間掌握不充分。在本堂課的教學過程中,由於講解形聲字的環節和開火車認讀生字的環節時間沒有控制好,導致後面寫字環節比較匆忙,時間緊張。

2、不敢放手,過分關注學生,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獨立思考、交流、討論、沒有真正的貫徹、落實好生本教育。

篇四十五:部編《動物兒歌》教學反思

《動物兒歌》位於本冊第二個識字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介紹了6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教材還配有生動有趣的彩圖,展現了動物活動美好快樂的畫面。兒歌中的小動物一半是昆蟲,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中也有六個是蟲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聲的形聲字,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形聲字的特點,有效識記生字。告訴孩子們帶有蟲字旁的字和昆蟲有關,我讓孩子課下收集帶有蟲字旁的字,我們在釘釘直播的時候進行交流,通過收集這些字,孩子們的識字興趣也提高了不少,這些字好多是形聲字,孩子們可以利用形聲字的這個特點,鼓勵孩子大膽去猜一猜形聲字的讀音,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興趣。

這課裏面,我們要寫的字,有三個帶有走之底,在作業當中也發現個別孩子走之底寫的還不規範,我們利用釘釘直播,再次強調走之底怎麼寫,我還指導孩子們整理了我們學過的帶有走之底的字:這、過、造、運迷,通過集中識字,有利用孩子培養孩子們歸納整理的能力。

這首兒歌的特點是有節奏,有韻律,本課兒歌每一句都是以“誰在哪裏幹什麼”的結構組成的,因此應引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受兒歌的節奏和韻律,培養學生的語感。

篇四十六:部編《動物兒歌》教學反思

上週五上了一節天河100直播課,考慮到國小一年級語文學習的重點就是識字寫字,所以我選擇展示一節識字課。信息時代背景下如何開展識字寫字教學一直是我校語文科組思考的重點。在微信掃碼已成爲全民時尚的今天,我藉助平臺做了一份課前預習單、裏面包含了漢字的演變知識、學習視頻以及考試檢測孩子的預習效果。課前學習單不僅讓我瞭解了孩子的掌握情況,也讓我課堂教學中有的放矢。在《動物兒歌》這節課中,我主要通過下面幾個環節達到目標、突破重難點。

首先是創設情境,引入兒歌。考慮到一年級的小朋友,非常天真可愛,所以我創設了故事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引入生字學習。其次是先學交流,整體感知,主要是檢查學生課前學習情況。本節課重點在於研學分享,掌握生字,我用了各種方法幫助孩子掌握生字的音、形、義。同時第一次在課堂上正式滲透形聲字識字的方法,把我做的漢字故事小課題一些措施運用於識字課堂。在書寫這一環節,除了引導孩子認真觀察,我還拍照上牆,展示學生的正確姿勢與規範書寫,給學生做好榜樣。最後是朗讀兒歌,拓展延伸,通過仿說句子初步領會這首兒歌的句式特點。

這節課,我比較滿意的是,孩子們比較積極,和我的互動也比較和諧,大多數孩子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認真思考,積極發言。當然,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比如,學生對生字的掌握不是很牢固,生字讀得不夠多,在學生讀錯時,老師的處理方式有待改善。還有一些我個人的原因,老師的語言比較囉嗦,語速也比較快,這些都是我在以後的課堂中需要改進的。

篇四十七:拼讀兒歌《春天到》教學反思

拼讀兒歌《春天到》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的授課題目是拼讀兒歌《春天到》。要求幼兒能夠做到準確的拼讀兒歌,重點掌握蝴蝶、舞蹈、小鳥、歡笑、春天的拼讀。以春天的事物爲線索,引出這些小動物,激發幼兒的興趣,然後進行這些拼音的拼讀學習。

在整個授課過程中,幼兒很配合,回答問題也很積極,課堂氣氛很好。我的準備不夠充足,使得課上個別環節的銜接不到位,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導入的圖片與故事結束後,黑板只有兒歌的書寫,使幼兒覺得太枯燥,沒有了興趣!這是整個設計的不足之處。

教學目標的設定不夠符合實際,對於學前班的孩子,我的教學目標相對來說簡單了一些,根據我班孩子的學習程度和基礎,我應該在講教學目標設計的更加精準。這部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改正,並且根據自己班級的孩子的實際情況設立好教學目標,這樣教學效果會更加明顯。

教學過程中我疏忽了重難點的講解,只注重了,詞組的拼讀,而將拼音基礎的.聲母與韻母一帶而過,沒有做重點講解。然而拼音最主要的就是聲母與韻母的結合,我卻只注重了整個拼音的拼讀。較好的一點,就是把兒歌中所有涉及到整體認讀音節,分別作了講解,並提出了需要注意如何進行拼讀要求。

在兒歌學習中,拼音中出現的三音節詞,這個我沒有做重點講解,是我沒有像到,我以爲我講過了,就不用再講了,但是這個必須要講出來,作爲複習也好,重點記憶也好,都應該講出來。在今後的課程中,我會注意這一點,涉及到得知識點都講一講。

在這次聽課過程中,受益匪淺。我非常喜歡佟老師的課程設計,與孩子的互動做的很好,在情境中使幼兒一隻集中精力。我也非常羨慕王老師的鎮靜,能與幼兒融合爲一體。而我講課就很緊張,思路不清晰。要提高自己的知識量,積累更多的經驗,多與同事交流,使自己的業務水平提高一個層面。

篇四十八:幼兒園小班兒歌《媽媽》教學反思

我在歌曲教學《媽媽得歌》一課中,在教唱歌曲後,爲激勵學生有主動表現,參與的意識,我設計了“請學生講有關母親的故事”,朗誦描寫母親的歌謠和唱有關母親的歌曲這一環節。

首先,我給同學們唱一首有關母親的歌曲《魯冰花》當我有感情地投入到歌曲中時,我發現孩子們都靜靜的聽的很認真,甚至有的同學還掉下了眼淚,可是隻有一名從頭至尾始終捂耳朵,當我唱完後,同學們紛紛發表意見,有的說:“這首歌聽起來很抒情”,有的說:“我很喜歡這首歌曲”,老師你能教我們唱嗎?

我一直在注意那名捂耳朵的同學,於是我說:“我知道同學們都很愛聽這支歌,我會教給你們的,可是,有一位同學不喜歡聽,你能告訴我爲什麼嗎?”在對那位同學再三的開導下,他終於說了出來“我想媽媽”同學們都哭了,我的眼淚也禁不住流了下來,沒想到短短的幾句歌詞,引起了同學們傷感的情緒,我對她說;“你失去了媽媽一定很傷心,可是你還有老師和同學在關心你,老師會像媽媽一樣愛護你,把老師當成你的媽媽好嗎?”

這時,有同學舉起手說:“只有你好好學習,你的媽媽纔會高興。”有的同學給她唱了一支歌,還有的同學送給她一個小故事……就這樣,在歌聲、故事、詩歌朗誦聲中,結束了本節課,孩子們的臉上又微微的露出了笑臉。

教育心理學認爲:如果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形成友好信賴的關係,那學生就可能更願意和教師相處,接受教師的教誨。在音樂教學中,根據音樂課輕鬆、愉悅的特點,以“大膽說爲切入點,給學生充分表達情感的機會,想說就說、想唱就唱”,對學生各種離奇古怪的想法和問題,教師總是以鼓勵支持的態度,調動全體學生共同討論、合作解決,使得教師與學生、同學與同學之間越來越相互尊重和理解。

因此,課堂上形成了一種友好、寬鬆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學生都樂於暢所欲言了。

篇四十九:幼兒中班兒歌教師教學反思

——《7、我會讀兒歌》教學反思

“入學準備”準備的是什麼?教師必須對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有清晰的概念。在教參的“學習準備期分析”中明確寫道:“入學準備”的學習要求是“注重興趣激發和習慣培養。”

其具體內容是

(1)學習適量漢字。識字依然在語言環境(詞、句和配圖)中進行,並注意了生字的復現。

(2)滲透一些學習漢字的方法。識字方法主要是聯繫生活識字、形象化識字、最簡單的筆畫識字,以及初步滲透根據象形、會意識字,使學生一入學就感受到識字的樂趣。

(3)培養語文學習習慣。教材通過學習內容和活動提示中的補充材料,教育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聽、說、讀、寫、問、想等習慣。從內容來看,學習習慣的訓練是始終貫穿於教學活動中的。

今天當我再次閱讀這段文字時,又有了更深的體會。其實入學的學生們並非一張白紙,有不少學生已經認識很多字了,對他們來說學字不是難事,那麼在教學中教師要教什麼呢?是“炒冷飯”嗎?當然不是!因此,也可以這麼說“準備”單元中的學習內容實際上是爲了習慣訓練而設的,既然如此,課堂教學的重心就應該是在每個教學環節中都要落實學習習慣的訓練。

通過這次的大組交流課讓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並且使我對“入學準備”單元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認識。我將總結經驗和教訓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改進。

標籤:兒歌 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