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科學與藝術結合所帶來的美感

教學重、難點分析

1、重點:速度的計算

2、難點:速度單位以及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場面描述:我校的100米決賽正在進行,小明勇奪冠軍,同學都羨慕地說,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長跑競賽中,運動健將小馬一舉奪得冠軍,同學們佩服地說:小馬跑得真快!

引導學生從事例中提出問題:怎樣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二)講授新課

1、速度

組織學生討論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從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討論得出:運動員運動的路程相同,比較哪個運動員先到達終點就是哪個運動快。

得出:“通過相等的路程,用的時間短的運動得快。”

提問:小李步行,而媽媽騎自行車,大家同時從家裏出發,怎麼判斷他們運動的快慢?

學生討論得出:誰在前邊誰就運動得快。

“在相等的時間內,走的路程多的運動得快”

提問:怎樣比較小明和小馬誰運動得快呢?

啓發學生回答:可以計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短就是運動快或者計算出相同時間運動的路程長也是運動快的。

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大小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v=s/t

單位:m/s或者是km/h

例題:書本23頁

指導學生學會單位換算

練習:20m/s=54km/h=

例題:書本24頁

指導學生學會熟練掌握公式的變形。

2、勻速直線運動

指導學生觀察圖11.2—2。讓他們提出不同之處。從而引出勻速直線運動的含義:物體沿着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

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是變化的運動。

讓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物體做變速運動的例子(汽車開動時,汽車剎車時,足球在草地滾動時等等)

平均速度:v=s/t這樣算出的速度上該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課堂小結

1、怎樣表示運動的快慢?

2、速度是怎樣計算的?

3、速度的單位怎樣進行換算?

4、什麼是勻速直線運動,那麼變速運動呢?

(四)作業

1、書本26頁第一、四題

2、完成相應的同步測試

(五)教學後記

八年級下冊物理教學設計 篇二

【功率】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功率的公式。

(2)知道功率的單位。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實例的分析,討論、歸納,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

通過對實例的分析,培養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義。

(2)能用公式P=Wt 解答相關的問題。

2、難點:理解功率實際上是表示能量轉化快慢的物理量。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麼?

2、說出功的公式和單位。

3、什麼叫電功率?它的公式、單位是什麼?

二、新課教學

問題:在施工現場,有一堆磚,需要搬到正在修建的樓房上去,我們可以採用幾種方法搬上去呢?

多種方法:人分批搬上去;用滑輪組分批搬上去;用起重機一次吊上去。

這幾種方法,做功哪個多?

有什麼區別?

這幾種方法所做的功是一樣多的,可花的時間不同。我們說他們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就是說,物體做功時有快有慢。爲了描述物體做功的快慢,我們引入了一個新的物理量,叫功率。

1、在物理學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P表示功率。

分析,用比值定義法。

P=Wt

P——功率 W——功 t——時間

2、功率的單位:J/s,即瓦特,簡稱瓦,用符號W表示。

其它功率單位:1kW=103W

注:分清表示物理量中W與表示單位中W的含義。

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參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2、過程與方法

●體驗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建立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什麼是機械運動以及在研究機械運動時要選擇參照物

2、難點: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因爲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物體運動情況是可以不同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讓學生閱讀課本序言,讓他們有個印象:運動同樣具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學好運動的科學,能夠深入瞭解體育,還能深入瞭解自然。

(二)講授新課

1、機械運動

讓學生討論課本圖11.1—1所示的運動以及相類似的運動。讓學生討論日常生活中有關運動的現象。

針對學生的討論,提出如下問題:

①你從座位走到黑板前,這一過程中,你的什麼發生了變化?

②有一輛汽車停在路邊和在路上行使有什麼不同?

③說天上飛的飛機是運動的,你根據什麼?

引導學生從討論和回答中得出:

(1)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改變。(板書)

提出問題:

①圖中的那些物體是否在做機械運動?

②我們周圍的樹木,房屋以及教室裏的桌椅是運動的嗎?

討論得出:整個銀河系、喜馬拉雅山、獵豹都在做機械運動,而樹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轉,同時繞太陽公轉,它們也在做機械運動。可見,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運動。

2、參照物

播放一部分選擇不同參照物所產生不同感覺的教學VCD。使學生回憶類似的場景,然後提問:“爲什麼乘客會產生這樣的錯覺?”組織學生討論,初步明確乘客判斷運動和靜止所選的標準不同以後,會產生不同的判斷。

學生活動:把課本放在桌上,課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動課本使課本沿桌面運動。讓學生討論回答:

①選取課本作標準,尺子和課本是運動還是靜止?

②選擇課本作標準,尺子和課桌是運動還是靜止?

③選擇尺子作標準,課桌和課本是運動還是靜止?

得出參照物的概念:

參照物:描述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要看是以哪個物體做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一起描述圖11.1—3卡車的運動情況:選取地面做參照物,卡車是運動的;

選取收割機做參照物,卡車是靜止的。從而得出:

在討論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時,要看以哪個物體做標準,選擇的標準不同,它的運動情況就可能不同。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描述圖11.1—4的各種情形物體的運動狀況。

(三)課堂小結

1、什麼是機械運動?

2、什麼是參照物?爲什麼要選參照物?

3、什麼是勻速直線運動?

(四)作業與思考

1、課本第22頁的“動手動腦學物理”

2、同步測試相應的練習。

(五)教學後記:

八年級下冊物理教學設計 篇四

【液體的壓強】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液體壓強規律,學會用壓強計測量壓強

2、知道液體壓強的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

3、在探究液體壓強規律的過程中,練習使用類比法 教學設想 重點:初步認識液體壓強規律

難點:知道液體壓強的規律

教法: 教學準備 玻璃管,橡皮膜,液體壓強計,水,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引入:固體對接觸面有壓強,那麼液體有壓強嗎?

例:杯子對桌面有壓強,杯子裏的水對杯底和杯壁是否有壓強?

演示實驗:

圖10-9(a) 玻璃管底部橡皮膜鼓起,

圖10-9(b)手指會受到力的作用

得出: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

思考:液體內部有壓強嗎?

例:學生舉例:(1)人在水裏,感覺胸悶

(2)圖10-9(c)

(3)

液體內部壓強的具體證明

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

認識壓強計的結構

用手指輕壓金屬盒的橡皮膜,U形管兩側的液麪發生什麼變化?

如何來體現壓強計是怎樣顯示壓強大小的?

使用說明,橡皮膜沒有受到壓強時,U型管兩側的液麪相平。橡皮膜受到壓強時U型管兩側的液麪出現高度差,受到的壓強越大時,高度差越大。

設計實驗:

將金屬盒放入水,U型管兩側的液麪有高度差,說明:液體內部有壓強

(1)將金屬盒放入水,使橡皮膜向着中各個方向,觀察到U型管兩側的液麪都 (沒有出現、出現)高度差。

說明: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 壓強。(有、沒有)

(2)增加金屬盒在水中的深度,觀察到U型管兩側的液麪高度差變 。(大、小)

說明:液體內部壓強與深度 ,(有關、無關),且隨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減小)

(3)把金屬盒固定在水中某一深度不變,改變橡皮膜的方向,觀察到U型管兩側的液麪高度差 ,(變、不變)

說明:在液體內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 。(相等、不等)

(4)把金屬盒放在不同液體的相同深度處,觀察到U型管兩側的液麪的高度差 (相同、不同)

說明: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的密度 ,(有關、無關),在不同液體的同一深度處,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 。(越大、越小)

總結: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

(1)液體內部向 方向都有壓強。在液體的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 。(相等、不等)

(2)液體內部壓強大小隻與 、有關,深度越深壓強越 ,在不同液體的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 。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藉助已有知識:理解滑輪的原理 , 知道滑輪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由問題的提出、猜測、經過實驗探究 , 使學生親身經歷物理問題的研究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 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 , 從而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 , 培養抽象思維和論證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實驗數據的收集 , 培養嚴肅認真的操作態度及科學分析實驗數據的能力。

教學重點:定滑輪、動滑輪的作用。

教學器材:定滑輪、繩子、鉤碼、彈簧測力計

分組實驗器具:動滑輪、繩子、鉤碼、彈簧測力計、鐵架臺、刻度板

教學方法:採用實驗探究、討論歸納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槓桿有哪三種?各有什麼特點?舉例說明。

2、剪鐵用的剪刀和鑷子是省力槓桿還是費力槓桿?

教師出示實物並進行演示,並畫出這兩個槓桿的示意圖。要求學生正確畫出它們的力臂,講清道理,說明結論。

剪鐵用剪刀和鑷子兩槓杆示意圖如圖所示。

二、新課引入

教師先舉一個滑輪的實例,再要求學生舉滑輪的例子,根據使用時滑輪的不同情況進行分類(即按定滑輪和動滑輪分類)。

提問它們的特點是什麼,由此給出定義:滑輪是一個周邊有槽、並可以繞軸轉動的輪子。

教師給出滑輪的分類。

滑輪有兩種:定滑輪和動滑輪。使用時滑輪的位置固定不變的叫做定滑輪,使用時滑輪的位置跟被拉動的物體一起運動的叫做動滑輪。

再舉些滑輪實例,可連接錄像。

1、定滑輪

觀察定滑輪。定滑輪工作時,它的軸固定不動。

舉例:如旗杆頂部的裝置爲定滑輪。

(2) 提問:使用定滑輪有什麼特點? 演示實驗:

① 稱量鉤碼的重力;

② 演示如圖所示的實驗,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物體上升,拉力的方向改變,但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特點是 G = F 。使用定滑輪吊起物體時,可以改變力的作用方向,達到操作方便的目的。

提問: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那麼能否省距離?能否省功?

按照下圖進行演示。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 s 與物體上升高度 h 相等,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離。” 由此得出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功。

2、動滑輪

(1) 教師邊講邊演示動滑輪提升重物。

要求學生討論分析,此時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輪與剛纔演示實驗使用的定滑輪有何不同點?

教師在學生討論後小結:動滑輪工作時,軸和重物一起移動。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用定滑輪時拉力方向是向下的,使用動滑輪提升重物時拉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2) 提問:使用動滑輪有什麼好處?動滑輪中繩的拉力和做功情況怎樣? (3) 組織學生實驗,按課本實驗探究,參照下圖進行實驗。

由於研究定滑輪時教師已演示過實驗,學生可以自己設計出實驗步驟。

說明:重物用 2 個鉤碼錶示,有利於分析數據。用彈簧秤測出鉤碼重。讀取彈簧秤的示數時,跨過動滑輪的兩條繩要豎直、平行。

學生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學生實驗完畢後,教師請幾組學生分別將自己的一組數據填到教材中的表格中,分析學生數據。

(4) 總結:

使用動滑輪提升鉤碼,彈簧秤的示數約是鉤碼重的二分之一。

兩根繩子吊着重物和滑輪,這兩根繩子的力之和約等於鉤碼的重力,符合平衡力的原理。

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s是物體上升高度 H 的 2 倍。

使用動滑輪不能省功。

說明:在提升鉤碼的過程中也把動滑輪提升起來了,當鉤碼重遠大於動滑輪重時,動滑輪纔可忽略不計,從而得出使用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的結論。

三、課堂小結:認識定滑輪、動滑輪。

四、實踐活動 建議:“發展空間”中的“我的設計”。

五、板書

第二節 滑輪

一、定滑輪

1、滑輪的位置固定不變。

2、不省力 , 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3、使用定滑輪不省功。

二、動滑輪

1、滑輪的位置跟被拉動的物體一起運動。

2、可以省一半力 , 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3、使用動滑輪工作,不省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