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案精品【精品多篇】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案精品【精品多篇】

九年級《望海潮》優秀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掌握詞的基本知識。

2.瞭解柳永及他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3.鑑賞這首詞並運用聯想、想像的方法領略詞的意境美。

4.學習本詞中點染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

鑑賞這首詞並運用聯想、想像的方法領略詞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學習本詞中點染的表現手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俗話說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那麼,杭州城到底有怎樣的迷人景色能令我們的古人發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詞人柳永一起來學習一下他的《望海潮》,來領略一下這人間天堂的美麗景色。(板書)

二.詞的基本知識:

詞,產生於晚唐,興盛於宋,指一種可以合樂歌唱的新詩體。因詞是詩的變體,故又稱詩餘;因詞合樂可歌,故又稱樂府、曲子詞;因此往往句子長短不齊,故又稱長短句。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響:柳永(約987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員外郎,後人稱他爲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於書香仕宦之家,但個人世路坎坷,多次應進士試,不第。生活落拓,長期出入歌樓舞館,與歌妓們相處密切,靠爲她們填詞作曲維持生活。正由於這樣的生活境遇,使他成爲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專業詞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長作歌詞,又擅長譜寫樂曲。他創制了許多詞調,而且這些詞調得到廣泛的傳播,是當時知名度很高的音樂家。許多歌妓因善於演唱他所作的詞,或者得到他的嘉許使得身價大大提高。

柳永作詞雅俗兼擅,以俗爲主,他繼承和發展了民間詞的傳統,開創了文人俚詞一路。他的詞作具有很深廣的羣衆基礎,形成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局面。

四.整體感知。

1.請同學聽錄音,注意詞中生字的讀音,並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首詞描繪了一種怎樣的都市生活場景?並試着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的,抒發了他怎樣的感受?

2.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這首詞。

(1)先看詞的題目,詞的題目是不同於詩的題目的,詩的題目一般概括的是詩的內容,詞的題目則是詞的格律。首詞都按照一個固定格律寫成,這個格律叫詞牌。詞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數、每句的字數、押韻、平仄等等,寫作時須嚴格遵守,不得隨意違背;也因此,我們平時不叫寫詞,叫填詞;詞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闕或片。望海潮這個詞牌名就是柳永開創的,取自錢塘江潮天下奇觀之意。

(2)詩詞賞析:

五.寫作特點。

一句一景,寫景富有層次感,運用了點染的表現手法。

點染:本是國畫用語,指繪畫時有的地方點,有的地方染,從而描繪出一幅和諧統一的借到古典詩詞中來點即抽象評點,染即具體描寫,二者緊密相連,表現作者的情志。如《天淨沙秋思》中前四句爲染,最後一句爲點。結合例子來分析本詞中點染手法的運用:

(1)上片中東南是點,點染了杭州城的繁華熱鬧,宏偉氣派。接着從城市規模、自然景觀、市井面貌三個方面分別進行詳細描繪,是染。通過具體描述直觀且鮮明地展現了大都市的風彩。

(2)下片中重湖是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從山色之美、湖荷之勝、人文風貌之佳三個方面進行點染。

六.小結。

這首詞着力描寫了錢塘江的繁華,展現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諧安定的社會風貌,藉以歌頌此地的長官治理有方,政績卓著。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案 篇二

教學流程:

第一教學板塊——瞭解作者,知曉背景。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朝》詞贈之雲……此詞流播,金主亮聞之,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此詞的創作年代也可據此定爲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之前。這也是《樂章集》中所能考訂的作年最早的一首詞。

北宋初期,歷經五代戰亂,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萬人家,堪與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鋪陳其繁華。

《望海潮》是柳永創制的新詞牌,錢塘江潮是天下奇觀,調名當取其意。

第二教學板塊――解詞釋句,整體感知。

1.齊讀課文,結合註解瞭解詞的大意。

2.強調以下詞語的音、形、義:

⑴形勝:地理形勢重要。

⑵參差:形容樓閣高低不齊。

⑶天塹:天然的壕溝,此處形容錢塘江的壯闊。塹,qiàn。

⑷重湖疊巘清嘉:巘,yǎn,山峯。清嘉,秀麗。

⑸高牙:原指軍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爲飾而得名。詞中代指_孫何。

⑹異日圖將好景:畫下來。將,助詞,無實義。

3.本詞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錢塘”的繁華?

提示:歷史沿革、城市規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觀、生活圖景等方面。

第三教學板塊――品味語言,鑑賞形象。

1.若把“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句中的“卷”改爲“推”好不好,爲什麼?

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濤卷霜雪”表現了錢塘江潮來時波滾浪翻,排山倒海的氣勢,用“推”則顯得比較平板,力度與氣勢均沒有“卷”強,對浪花飛濺的情態描寫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表現了怎樣的生活情景?

提示:這幾句極富生活情趣,晴天麗日,處處音樂悠揚;菱舟泛夜,傳來陣陣歌聲;老叟怡然垂釣,幼童嘻嘻採蓮,好一派歌舞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第四教學板塊――學習表現手法,分析表達效果。

背誦《望海潮》,討論: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詞有點,有染”,說的是詞的一種表現手法“點染”,它既有抽象的評點,又有具體的描述,二者緊密相連,表現鮮明的情志。本詞就運用了“點染”的手法,請加以說明。

提示:上闕先點“錢塘自古繁華”,然後展開描寫,“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運用動靜結合、比喻、誇張等手法,極力鋪排,從不同的角度表現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全詞。

2.充分發揮你的想象,把下面的句子改寫成一段繪景文字,不少於100字。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九年級《望海潮》優秀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瞭解作者,掌握詩詞的誦讀技巧。

2、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美的意境。(教學重點 )

3、學習詩詞中鋪陳的表現手法

(二)過程與方法

反覆吟詠,感受詞的音律美;運用聯想和想象,感悟詞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生感受詞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豐的盛景,培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學習方法

1、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反覆誦讀,感悟體會。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同學們,俗話說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江南勝景自古令人魂牽夢繞,富有天堂美譽的杭州更有天賜美景,錢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濤卷霜雪,西湖美景則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美的景緻,美的畫面,美的筆調,美的神韻,美的音律,美不勝收。今天我們就通過柳永的《望海潮》,來領略一下這人間天堂的美麗景色。(板書)

(二)知識積累

1、詞的基本常識(見補充資料)

2、作者簡介 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爲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其詞 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專業詞人,對宋詞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有《樂章集》,詞作《雨霖鈴》《八聲甘州》《望海潮》等頗有名。

3、背景介紹

宋真宗鹹平末年,柳永從家鄉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錢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與此時任兩浙轉運使的孫何是布衣之交,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這首詞,並使其在青樓被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所以這是一首投贈詞,目的是得到地方長官的召見和賞識。

(三)整體感知 反覆誦讀

1、請學生聽朗讀錄音

2、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感知大意(交流以什麼樣的語調帶着什麼樣的情感來讀)

3 、再讀課文

朗讀指導

①感情飽滿,適度誇張。

②上片首句在“繁華”處讀升調且頓,爲下文蓄勢;寫錢塘江潮壯觀的詞句、如“怒濤”、“霜雪”、“天塹”這類色彩濃烈的而有氣勢的詞語,音調急促,彷彿大潮劈面奔涌而來,有雷霆萬鈞、不可阻擋之勢。

③寫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優美,詞曲變長,節奏要平和舒緩,讀出心曠神怡之感。結尾祝願之辭要讀的懇切。

4、概括詞上下片的內容

(四)合作探究賞析(品味語言、鑑賞形象、感受意境)

1、鼓勵學生合作交流,並有重點的鑑賞自己喜歡的語句(從概括詞意、分析意象、描述意境、推敲詞語、修辭表現手法等方面引導鑑賞),每人也可重點選取一句鑑賞,之後交流。

上片重點賞析“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下片重點賞析“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引導賞析(1)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着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社會條件着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那裏人衆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爲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 是主旨句,在結構上總起全文。

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自古繁華”進行鋪敘。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裏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一“繞”字盡顯古樹成行,長堤迤邐之態,“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狀狂濤洶涌,波浪滔天之勢。寫出浪濤的力度與氣勢,對浪花飛濺的情態寫的更形象逼真, 大有滔天濁浪排空來,排山倒海山可摧的氣勢。城外,煙雲綠樹環繞着江堤平沙,江水涌起的波濤如霜如雪,錢塘天險無邊無涯。錢塘八月觀潮,歷來稱爲盛舉。寫杭州錢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是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貿易情況——“市列珠璣”,只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品的豐富、商業的繁榮;二是衣着情況——“戶盈羅綺”,家家披羅着錦。“競豪奢”,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

詩人筆下的錢塘真是繁華的不得了。

(2)下片:寫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景象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遊樂的背景。 “重湖”,寫湖本身,西湖有裏湖和外湖;“疊巘”,寫湖岸,山峯重疊。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裏荷花。紅花綠葉,蓮子清香,是很能體現西湖特點的景物。我們可以聯想到南宋楊萬里的詩:“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三秋”,從時間着眼,點出桂子 飄香的季節。“十里”,從空間着眼,渲染荷花的面積之廣。這一句牽動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這些意象撲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把不同季節的美景寫得高度凝練,把西湖以至整個杭州的最美的景緻概括出來,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傳說金主完顏亮讀到這首詞後,對“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於1161年大舉進攻南宋。謝處厚有感於此,寫了一首詩:“莫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豈知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作者把完顏亮大動干戈的責任歸到柳永身上。雖是傳說柳永犯了個美麗的錯誤,但也說明柳永把杭州美景寫到了極致。

無論任何季節任何時間,西湖都是美的,景美人更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兩句爲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謂笛聲歌聲晝夜不停,在晴空中飄揚,在月夜下盪漾。“羌管弄晴”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是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所以這三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遊樂。“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寫杭州官員的遊樂,分兩方面,一是“乘醉聽蕭鼓”宴酣之樂,二是“吟賞煙”山水之樂。“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是對官員的美好祝願。“好景”,表層意思是指錢塘的美好景觀,實際代指其政績成就。

(五)問題探究:

1、這首詞描繪了一種怎樣的都市生活景象?(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圖景)

2、試說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地理位置 、歷史傳統、自然景觀、市井面貌、百姓生活)

3、這首詞包含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杭州風物的驚歎、讚美、豔羨。對兩浙轉運使孫何的奉承)

4、這首詞的寫景有什麼特色? (善於鋪敘,是此詞的特色之一。這首詞選取最典型、最具表現力的景物,從最有特色的角度,鋪敘,一句一景,寫景富有層次感,對杭州的繁華景象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繪。特別是對錢塘潮和西湖的描寫,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體形象。極力鋪排,從不同的角度表現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六)拓展延伸:

請學生回憶描寫杭州、西湖的詩句。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白居易《憶江南》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七)再讀課文:

人說美景如畫,然而這般美景恐怕用盡天下丹青也描繪不盡,讓我們再一次走進《 望海潮》,走進杭州,去體驗那湖光山色,去遊覽那充滿魅力的人間天堂。

(八)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望海潮》

2、用散文化的語句描述《望海潮》中你所喜歡的詞句內容。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案 篇四

教學流程如下:

一、導入

二、1、教師範讀,請學生注意讀音、斷句

2、學生齊讀

3、請學生根據出示的誦讀提示和註釋自由讀課文

4、提問詞義,學生個讀

【感受:1、很規範很傳統的詩歌教學第一環節】

三、分析上闋:

1、前三句:

①請學生描繪,然後問:有什麼感受?

②比較:“長憶孤山”與課文“東南形勝……”

生答師點撥

過渡:引導學生找出三個關鍵詞——形勝,都會,繁華

【感受:2、此處比較甚好,於無疑處生疑,比出了原文的意蘊】

2、品讀“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師:改爲“綠柳小橋……”如何?

生分析:原句更大氣,“煙”顯得朦朧

突然,一個學生說:老師,我覺得可以改成“風柳畫橋,珠簾翠幕”,如何?“珠簾”正好和下文的“競豪奢”照應

教師引導:原文中“風簾”更有動感

學生反駁:我的改句中前面已經有“風”,前後句是動靜結合

教師請其他同學談看法,另一學生說:我覺得不能用“珠簾”,因爲後面有“參差十萬人家”,平常老百姓家不一定都用得起“珠簾”的

教師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個問題我們留到課下探討吧

【感受:3、此處和本課另一處是課堂自發生成的,是優秀的學生說出的個性見解這兩處給所有聽課老師和評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爲授課老師沒有把握住精彩的生成而遺憾平心而論,如果我們處在這種大賽的舞臺上,處在那種緊張的情景下,我們能把握住這精彩的生成嗎?我的答案是:至少我不能完全把握住我在聽課時,又震驚又激動——震驚的是很可能我也把握不了這樣的場面,自己的教學機智有待提高;激動的是我能教到這樣優秀的學生該有多好啊!在平常的課堂上,師生之間一定會有很多精彩的對話,從而實現教學相長

說說生成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分別在不同的地方表達了他對生成的看法:“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做出相應的變動”“一個好的教師,並不見得能明察秋毫地預見到他的課將如何發展,但是他能夠根據課堂本身所提示的學生的思維的邏輯和規律性來選擇那必要的途徑而走下去”教師講公開課,要把課備到特別透的地步,以隨時生成“不可預約的精彩”我省名師代昆鵬講《定**》,充分的備課使他足以應對優秀學生任何的提問和課堂生成(詳見拙作《準備有多好,生成就有多美》,見2011年1月26日《教育時報課改導刊》)我們應該向代老師學習

再來談此處的突發事件課堂上,最後一個學生回答:“我覺得不能用‘珠簾’,因爲後面有‘參差十萬人家’,平常老百姓家不一定都用得起‘珠簾’的”當時我聽到此處,豁然開朗,忍不住拍案叫絕說得多好,這就是學生的力量啊!是啊,此時教師或許可以抓住這個契機說:“你替老師做了回答改成‘風柳畫橋,珠簾翠幕’,可見這位同學注意到了原詞中的動靜結合,故也改成了動靜結合的句子但是,它的下一句緊接着是‘參差十萬人家’,所以此處強調的是人家多所顯示的繁華,而非豪奢的繁華而‘競豪奢’所總結的則是與其緊挨的上文‘市列珠璣,戶盈羅綺’你的改動或許是作者最初想到的,但作者爲了每一層所強調的重點,或許忍痛改成了現在的句子總之,你的句子同樣精彩”

呵呵,這都是事後諸葛亮的不當之言還是那句話,若我處在當時的情境下,我亦不能把握好,我們不能苛責餘老師】

3、品讀“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①學生描繪這幾句的畫面

②這幾句中哪個字更好?

學生賞析:“卷”……

教師引導:捲起千堆雪……

教師說:請大家對這幾句連讀三遍,一遍比一遍大

【感受:4、析畫面,煉字,這些環節進行得有聲有色】

4、品讀“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問:爲何選“珠璣”“羅綺”?

生答師點撥

【感受:5、分析意象也很典範】

5、學生齊讀上闋

四、下闋:

1、學生個讀

2、品讀“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句

問:哪個詞表現了老百姓的快樂生活情態?

A生答師點撥

B教師引導:你想到了什麼?生答,教師也談自己的感受

C齊讀

【感受:6、抓點抓得太好了!“嬉嬉”二字品得相當到位】

3、品讀“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①哪些詞表現了官員的快樂?

生答:乘醉,吟賞

教師引導:請與歐陽修“而不知太守遊之樂也”的與民同樂比較

學生比較

另一學生突然說:“老師,我覺得本文與民同樂有點假,因爲作者寫本詞是爲了奉承官員作者寫得這麼美是爲了展示自己的才華,很可能背後(的景)不是這樣”

教師:你思考得更深刻咱們班學生的思維真活躍啊由於時間關係,咱們在這裏不做更多的探討了,同學們下課去研究一下

【感受:7、這裏又出現了一次沒有把握好的生成詳細的解析見感受3若是我,也會把握不住後來,王婭老師評課時提出了一些解讀而我當時聽到學生的這個看法時,心中很爲學生的部分看法叫好——難道這首詞沒有奉承之意嗎?當然有學生的感覺多敏銳啊,教師可以肯定學生的部分看法】

4、請學生描繪“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麗畫面

生寫作、展示

【感受:8、此處的寫作與上面的比較、換字、直接品味等教學方法又有所不同,方法多樣,教學節奏鮮明】

五、總結:

1、教師總結時把自己的板書形成畫軸

2、教師展示自己的詞作

【感受:9、教師板書成畫軸,很別緻,匠心獨運

10、教師敢於寫詞,有實力,有功力,可惜沒有時間念】

教學目標 篇五

1、因聲求氣,掌握誦讀方法。

2、推敲語言,體會煉字技巧。

3、描述意境,學習點染藝術。

語文《望海潮》教案 篇六

學習目標:

1、體會詞的音律美,感受詞的意境美。

2、探究學習這首詞的藝術手法。

學習方法:

以學生爲主,誦讀、討論、分析、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

瞭解宋代杭州的繁華富饒,增強民族自豪感,瞭解作者的寫作目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同學們去過杭州嗎?(我也沒有去過。)我這裏準備了兩幅杭州風景的圖片,大家欣賞一下。(展示課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麼樣的?我這裏沒有圖片了,我給大家準備了一幅“文字圖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展示課件,板書課題、作者)

2、明確探究學習的目標。(展示課件)

3、介紹作者、背景,複習關於詞的知識,(展示課件)。

二、誦讀課文,感知內容,體會意境。

1、初讀課本,掃除字音障礙,詞義、詞的活用,分小組進行,小組成員互相覈查。

2、再讀課文,體會詞的音韻美。(本詞押“a”韻)。(指導學生齊讀)

3、欣賞“文字圖畫”。(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能說出大體意思就要熱情鼓勵)

(1)哪些詞語最能概括體現出杭州的特徵?

形勝、繁華(板書)

(2)作者具體寫了哪些景物或場面表現這些特徵?

(同學找出具體景物和場面,並作簡要分析)景物場面

(3)這些景物給你什麼印象?一個詞(字)概括(美景------美(板書)(有類似的詞語就可以)

(4)生活場面呢?

民------樂官------愉(板書)

(5)一個詞概括“人間天堂”(板書)

(6)探討最後一句,幫助加深理解全詞感情,照應投贈之作,“好景”值得誇耀----祝願早日回到京城。

驚歎、讚美、羨慕的感情。(板書)

(7)帶着感情再次誦讀課文

小結文字圖畫:這些景物和場面,就是詩詞當中的意象,本詞藉助意象所給人的美的情趣,所體現出來的歡樂愉快的情調,就是本詞的意境。

嗅覺們再來吟誦一遍這首詞,雖不一定“搖頭晃腦”,內心一定要傾情投入,把詞所體現的情調讀出來,感受詞的意境美。(先自由讀,再找一個同學範讀)。

4、同學們讀的已經相當不錯了,換一種考查方式,前後四位同學一組,在詞中找出一句你們最欣賞的句子,藉助想象和聯想,用語言文字描繪出來,一人執筆,合作完成。

(1)、找同學讀

(2)、小組之間交流

(3)、貼到後黑板“合作探究展示臺”上。

5、學習探究藝術特色。

四、作者爲什麼把這首詞寫得這麼美?同學分析探討,在課文中找到依據並分析。

(1)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2)先概括後具體,一句一景,從不同角度來寫,寫景有層次感。

(3)運用了比喻、誇張、鋪排、點燃、動靜結合等手法。

(4)用詞特別準確。

作用:突出表現了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6、情感態度價值觀:宋代已如此富有(投贈之詞,多少有點誇大),應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7、小結課文。

五、佈置作業:

1、找出二個用詞準確的例句並分析。

《望海潮》原文和譯文

原文:

江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譯文:

東南形勢重要,湖山優美的地方,三吳的都會,錢塘自古以來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樑,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房屋高高低低,約有十萬人家。高聳入雲的大樹環繞着沙堤,怒濤捲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綿延無邊。市場上陳列着珠玉珍寶,家庭裏充滿着綾羅綢緞,爭講奢華。

裏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歡快地奏樂,夜晚划船採菱唱歌,釣魚的老翁、採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着長官,乘醉聽吹簫擊鼓,觀賞、吟唱煙霞風光。他日畫上美好景緻,回京升官時向人們誇耀

《望海潮》教學反思

《望海潮》對於我來說,是新課文,是人教版必修四中宋詞單元的作品,是柳永歌頌城市繁華富庶的代表作。這首詞意象多,情感充沛,共一百零七字,屬於長調慢詞,難於理解的詞句較多,對於學生來講,鑑賞有一定難度。

在講這節課之前,我做了精心的準備,蒐集了大量的資料,參考了很多老師的教學設計,但感覺這些資料教學內容千篇一律,問題設置極爲平常,不能調動學生興趣,探究的問題既沒有廣度也沒有深度,就開始自己設計起來。

首先是導入,我從柳永入手,精要地講他名字的由來、作者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本詞的社會影響及本詞誕生的背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再加上我製作的精美課件和當堂現場朗誦,更是讓這種學習氣氛更加濃郁。

在講課期間,我還讓學生不斷讀課文,走進文本,小組合作探究。先從大局入手,宏觀把握全篇文章,用原文詞語概括杭州的富庶繁華,再結合我們的印象中的杭州,對之有一個總的把握,再分析概括上下片的內容,做到了整體上的心中有數。

在探究環節,我設置了三個問題,一個是內容上,作者從哪些方面寫杭州的美麗繁華富庶,選取了哪些意象,表達了什麼情感;一個是語言上,分小組起立討論鑑賞其中的一句或幾句,散文化並說出手法、效果;一個是在寫景上,還是分小組起立探討鑑賞其寫景的方法。通過這三個探究題的設置,充分讓學生享受課堂,把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有充分的思考和大膽的表達。小組合作了,不再迷茫了,大家回答的時候也有的說了,學生更加自信了,思維能力也越來越強了。

在探究環節,我也引進了小組競爭機制。課前,把學生分好小組,每個小組都給自己組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如“北冥魚”、“懷瑾”等。我在課前就把這些小組的名字在黑板上寫好,到探究的時候,學生開始回答問題,回答對一個加2分,起初是幾個人舉手,到後來就變成搶答了,場面極爲火爆,也讓講臺上的我和在場的老師感到震撼。原來,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這樣調動。

整個探究環節用時近30分鐘,主要是學生的盡情表達和老師的適時點撥引導,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受到了意象不到的成果。

在這節課的後8分鐘,我做了一個知識遷移拓展,在給我自己班學生講課的時候,我佈置了一個作業,每個學習小組完成一篇仿作,題目爲《望海潮秦皇島》,高一2班侯雨奇同學的作品寫得最好,我就把它拿到這節課請大家賞析,一個16歲少年的作品,能寫出這麼有內容的詩詞實屬不易。全體19班學生對此進行了小組合作賞析,從內容、手法到語言、結構,學生們賞析得很好,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縱觀這節課,我覺得自己上得比較成功有如下亮點:

1、學生有效活動較多,小組合作得很有效率感,討論熱烈,回答問題積極踊躍。

2、學生讀書,教師要求明確具體,極富氣勢。

3、教學流程順暢,教師語言簡潔,教師的語言極富鼓勵性。

4、教學設計充分體現課標精神,問題設置讓學生有話說,還有一定的約束性,能充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