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八年級歷史教案上冊2020

國中八年級歷史教案上冊2020

國中八年級歷史教案上冊1

一、教學設計思路分析

(一)學習內容特徵分析:

《辛亥革命》是人教版八年級歷冊第二單元第8課的內容。《辛亥革命》作爲中國近代進步革命人士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索,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承接了繼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之後,新民主主義革命之前的社會變革的爆發力。由經濟技術變革到政治改良,再到政治革命,本節課內容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根據本節教材的安排特點,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提出問題,深入討論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

(二)學情分析

1、生理學習技能分析:國中八年級學生經歷過國小與七年級的學習,在歷史知識上具備一定的認知基礎,但是水平參差不齊,對於調度歷史時期的時代背景,顯得有些困難。不能從歷史時間的大環境下看問題。

2、心理學習能力探討:革命史本身就帶有豐富的激情色彩。對於長期飽受強國凌弱的中國,辛亥革命的歷史運動又顯得極其振奮人心。本節知識既有枯燥乏味的綱領文件,又有行色生動的革命運動背景。將二者結合,恰到好處的牽動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與發散思維。

(三)教學設計重點

在教科書的設計和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合理運用學習理論,幫助學生完成有意義的知識建構學習。由生動的《辛亥革命》電影精彩片段引入課堂教學,以簡便易行及形象的多媒體影音將歷史事件變得生動化。注重概念形成與發展的思維過程,即知識建構的動態過程。

(四)教學設計基本理念與思路

基於建構主義理論,創設豐富的情境,以歷史事件中實例加以多媒體形象的呈現,以強有力的視覺衝擊效果激發學生的眼到、心到、手到效應。通過知識遷移、情景設問促進學生的協作與交流,最終實現意義建構。

二、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辛亥革命課型新授課課時1課時

教材目次人教版八年級歷冊

第二章第8課

教學

目標

【知識和技能】

1、瞭解孫中山救國革命思想路線的轉變過程。

2、學會結合時代背景,深入探討辛亥革命的爆發因素。

3、知道孫中山創辦的政治團體以及武昌起義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1、根據聯繫前後知識點將知識面層層遞進,知道辛亥革命的歷史必

然性。

2、通過歷史再現,激發對辛亥革命的學習熱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近代革命志士的熱血付出,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操。

2、培養學生學會聯繫歷史與現實生活,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中國同盟會的建立及其綱領、武昌起義與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學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探究式學習法、情景創設法

學習方法

結合本教材的特點及所設計的教學方法,用“情景創設法”開展學習活動,以學生自己爲主體,以歷史時代背景爲起點,利用“拋錨式”建構主義教學法教學,聯繫相關歷史影音並進行深入探究,把學習過程和認知過程有機地統一起來,化被動接受轉化爲主動探索,使學生自主完成知識建構,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教具準備

多媒體影音設備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複習舊知】【新課導入】

多媒體呈現單元知識框架圖

多媒體播放《辛亥革命》紀錄片片段

觀看完紀錄片後,針對影視中提到的“孫中山的想法贏得了周圍一些人的贊同”,引出孫中山創建革命黨並展開提問。

【提問】孫中山在檀香山政治體制變更中,更加肯定了必須要武裝暴力奪取清政府的想法,那麼爲了革命那一天的到來,他又做了那些前期準備呢?以及怎麼去建立武裝革命組織的呢?

看圖並回憶舊知,從舊的認知中尋找對新知的理解。

觀看紀錄片,思考“爲什麼孫中山會選擇武裝暴力革命,而不是政治改良道路?”

瞭解革命先驅孫中山的熱血救國的艱辛經歷。

學生在瞭解完視頻內容後,依據問題閱讀課本內容。

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複習與本節內容密切相關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點上建立新的知識體系。

將歷史中的雲霧般的孫中山,以強烈的視覺衝擊的影視表達出來,直擊課題“辛亥革命”,用影音、圖像演繹方式將辛亥革命引入歷史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用生活的鏡頭感受辛亥革命的真實存在。

通過多媒體影音展示內容的再現,教師拋磚引玉,讓學生帶着問題,結合視頻播放內容在課本中找答案,達到學生自主建立知識結構,自主填補知識缺口。

【授受新課】

同學們閱讀課本並填寫回答“興中會”與“同盟會”的創立時間、地點、創建人以及綱領。

【承轉】興中會的“振興中華”綱領發展爲同盟會的“三民主義”,在三民主義的啓發與鼓舞下,滿懷熱血的有識之士,發動了一系列的武裝起義。

【多媒體呈現】武昌起義形勢圖

【提問】

1、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回答武昌起義的時間、地點?

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中武裝革命形勢路線,結合課本知識看看你們能不能說出起義的過程?

【多媒體呈現】

清帝宣佈退位影像視頻資料

【承轉】以清政府的覆滅,清帝的退位引出第三個知識點——中華民國的成立

【多媒體呈現】孫中山戎裝圖

【提問】

1、中華民國成立的時間、地點以及主要人物?

2、中華民國成立後的結局?

【發散思維】

有人說“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敗的一面。”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結合學過的時代背景說說爲什麼?

學生閱讀課本且之間討論交流,並思索回憶課前所講,結合課本知識進行着答案的推測。

學生看圖思考

學生回答

學生觀看影像資料,感嘆清王朝的覆滅。

學生回答

“1912年1月1日、南京、孫中山”

結局:辛亥革命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學生深思並回答成功方面:1、-了清朝統治。2、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3、使民主共和深入民心。

失敗方面:1、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竊取。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完成。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

以多媒體形象的演示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繫,啓發學生將歷史信息進行聯繫比較,找出其中的繼承性,讓學生學會總結歸納、同類比較、綜合分析等方法來總結知識點,有利於學生加強對知識點的記憶,加深對知識的瞭解程度。

讓學生在問題中將新知識慢慢消化,並啓發學生對新知識的記憶、理解。

將重要歷史節點的一幕以多媒體影音呈現給學生,圖文並茂的生動教學,刺激了學生的感、知覺。

引導學生回憶舊知識(歷史時代背景),舊知識有時是不完善的,此處設下伏筆,意在引導學生形成認知衝突,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建構新的知識,併爲新知識的理解提供便捷之路。

【知識延伸】

發散學生思維,增加學生知識面的廣度,對本節知識的教學具有積極作用。以中山裝的紋飾、鈕釦向學生闡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與深入人心的民主思潮。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認識到孫中山的革命思想的形成與轉變,知道了民主革命的艱辛道路,明白了滿懷熱血的有識之士報國救國的壯志。掌握了三民主義的含義,以及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及時小結和反思,加深印象和理解。

【課堂練習】

1、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之後,繼任這一職務的是:

A.黃興B.蔣介石

C.袁世凱D.黎元洪

2.1912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首都是:

A.北京B.武漢C.南京D.廣州

3.對於辛亥革命的作用,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了清政府B.結束了封建帝制

C.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D.改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性質

4.有位老人說他出生於民國三年,那麼他現在的年紀是:

【板書設計】

辛亥革命

一、孫中山創建革命黨

1、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形成:

2、革命黨的發展歷程:興中會——同盟會

二、武昌起義

1、時間:1911年10月10日

2、地點:湖北武昌

3、起義過程:

4、清宣佈退位:

三、中華民國的成立

1、時間:1912年1月1日

2、地點:南京

3、人物:孫中山

4、結果: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教學反思】1、基於建構主義理論

指導學生利用生活影視素材,瞭解辛亥革命發生原因。

2、凸顯歷史學科特點

以歷史史實爲基礎,從生活走進歷史,從歷史走進生活。

3、信息技術與歷史課程有機結合

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使歷史事件直觀化、形象化,便於學生理解。

4、培養學生樹立尊重歷史,熱愛國家、熱愛生活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