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中語文第二冊《春筍》教案

第1篇:國中語文第二冊《春筍》教案

國中語文第二冊《春筍》教案

蘇教版國中語文第二冊《春筍》教案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教版國中語文第二冊《春筍》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春筍》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二冊第二單元的開篇之作,它描寫春天到來之際,春筍破土而出,向上生長的情景,熱情讚美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和後面四篇課文共同描繪出一幅春景圖,體現出新教材新、實、簡、美的特點,是非常適合一年級學生閱讀的美文。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知識目標:認識17個生字,會寫9個,學會4個偏旁部首;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春筍頑強向上的生命力。能力目標:感情朗讀課文,感受春天之美。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春筍的熱愛,對春天和大自然的讚美。根據以上目標,將全課分爲兩課時,第二課時重難點確定爲: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春筍頑強向上的生命力;感情朗讀課文,感受春天之美。

二、媒體設計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媒體通常以單機操作、單線型課件形式表現教師的教學設計,但是,這種課件有侷限性,往往一位教師用了,其他教師就無法使用,使用不當甚至會造成一種新的滿堂灌——"電灌"。新時期,新課程,新方式,對教學資源的運用提出了新課題。本着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服務教學爲宗旨,在《春筍》的教學中以網絡爲平臺,設計了春筍的課程資源網頁。該網頁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分爲生字學習、圖片欣賞、課文動畫、相關資料、展示舞臺、小小論壇共六部分,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和學生實際情況有選擇的運用。整個媒體設計具有可選性、實效性、多層性、可操作性、可再生性。

三、教法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設計及理論依據

本課的教學設計,按以下五個環節進行。

1、圖象激趣,溫故知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可愛的生字娃娃複習生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輕鬆愉快的氛圍,掃除學生閱讀路上的"攔路虎",形成"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訓練。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全文,通過自讀、默讀、齊讀等方式,進入課文,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3、多邊互動,質疑探索。

下面,我將以三個案例來說明這一環節的設計。

案例1:

"疑問是思維的導火索",爲了便於學生將語言特徵和事物表象結合起來。創設生活情景:早上,爸爸媽媽是怎麼喚醒你的?引導學生藉助自身的生活經驗和語文積澱,理解"喚醒"就是"叫醒"的意思,體會春雷對春筍的關愛,並通過想象春筍聽到呼喚時的心情,感受春筍對春天的憧憬和熱切向往。

案例2: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動畫演示春筍怎樣"衝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裏冒出來",這是多麼生動有趣的情境啊!它促使學生情不自禁的主動觀察春筍破土而出的過程,從而建立詞語與事物表象的聯繫,根據畫面理解衝破、掀翻、冒是什麼意思,從中體會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突破重難點。

案例3:

實物和圖片能夠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春筍的外形特點,促使學生快速準確的理解春筍長得"像嫩生生的娃娃"。認識春筍的外形特徵。

下面這個動畫則營造出一個有利於閱讀主體情緒化的"磁場",它通過模擬春筍在春風、陽光、春雨裏向上生長。促使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討論,在讀中探究,通過感情朗讀理解春筍向上生長的過程,激發學生對春筍的熱愛,從而實現能力和情感目標。維果茨基認爲,學生是通過與教師和同伴的共同活動,通過觀察、模仿、體驗,在互動中學習。在以上三個案例中,教師、學生、教材、媒體多邊互動,形成多維度的良性循環,有力的突破了重難點,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開放資源,拓展學習。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爲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資源。在這一環節中,整合課內外和網絡資源,進行有效的拓展學習。

案例1:課前佈置學生收集圖片、文字資料,在相關資料中登陸《中國竹筍網站》進行搜索查找,並在課堂上討論展示。爲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感官認識,開闊學生視野,播放視頻《筍和竹的故事》,向學生介紹:春筍是竹子的嫩芽,肉質鮮美,有"素食第一品"的美譽。而竹的高風亮節,則得到了人們的謳歌推崇,早在新石器時代,筍和竹就進入了炎黃子孫的衣食住行,所以,我國又以"竹子文化國度"享譽世界,跨學科的整合學習,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促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中滲透整合,初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意識。

案例2:新課標指出,學生的語文能力只有在語言實踐的基礎上才能獲得,運用語言是低年級閱讀教學中重要的遷移訓練。這樣的設計,爲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把課堂教學拓展到生活實際,使學生樂學、趣學、善學,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案例3:新大綱要求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培養良好的語感。視頻《春到人間》展示出春天的美景,並同時出現與之相對應的詞語。你看,這是淙淙的春水,初融的春雪,陣陣春雷帶來了春雨,春芽破土而出,生機勃勃,大地春暖花開,有紅的、白的,真是春色滿園,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真是春色怡人啊!

《學記》中說:"能博喻然後能爲師",學生在積累體驗中,進一步體會到筍美、景美、人美、春更美。建構主義認爲,學習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藉助學習資源,通過教師及學習夥伴間的交流、對話、協商、討論,運用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學生在拓展學習中能夠加深對教材的體驗,形成個性化的知識結構,提高語文素養。

5、網上交流,反饋總結。

大語文教學觀認爲,語文教學要打破課時、教材的束縛,把學習延伸到課外。我要發言以留言板的形式,爲學生提供更多協商交流的空間,學生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及時的反饋評價,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意識。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以情爲點,表現出筍美,春美的主題。春筍

六、教學總結

《春筍》一課的教學設計,以心理學、建構主義理論爲指導,根據新課標精神,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情景資源,創設情景;運用教材,感知課文;整合課程資源,質疑探索;處理信息,拓展學習;網上討論,評價總結,最終達到知識建構的目標,促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致力於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

第2篇:國中語文第二冊《春筍》教案

本站的國中語文第二冊《春筍》教案範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教學設計(a) 教學設想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人新課。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赫爾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等幾篇寓言。,應該說這幾篇寓 高曉聲(1928-1999),江蘇武進人。高曉聲擅長描寫農村生活,善於在普通農民的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揭示具有重大意義的社會問題,探索我國農民坎坷曲折的命運與心路歷程的變化,文筆簡練幽默,格調寓莊於諧,在新時期文苑中獨樹一幟。

三、學生自讀課文。

1.瞭解這篇寓言的情節。

2.標記一些自己認爲對理解寓言有關鍵性意義的字詞句。

四、交代文章背景。

五、討論文章的寓意。 1.採取關鍵詞討論法。

1)首先請同學們談談對這篇文章寓意的理解,哪些詞語是關鍵?(“彼岸”) 2)討論“彼岸”的含義。

參考:①“彼岸”的本意是佛教用語,指超脫生死的境界,後來多用採指代抽象化的、與世俗對立的精神世界。②文章的開始句和結尾句都用了“彼岸”這個詞,但它們的含義卻是迥然有別的。開始處的“彼岸”就是簡單地指實實在在的“河對岸”,對岸有家、有妻兒、有買米燒夜飯的現實生活。 板書設計: 擺 渡 高曉聲

一、關鍵詞語討論法

二、人物形象討論法

三、情節討論法 教學設計(b)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現代寓言。可採取三個步驟進行教學。一是把這篇寓言和七年級第一冊學過的《赫爾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進行比較,瞭解寓言的特點,明白此文的特徵。二是通過討論,理解文中蘊含的豐富的人生哲理。三是通過仿寫,進一步領會寓言的特點,並讓學生學會用文學作品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人新課。

同學們,當你們對某些事物和現象有看法時,除了用簡潔、直接的議論表達出來之外.還會不會運用其它的形式?其實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看法的形式有很多。寓言就是這樣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例如當代著名作家高曉聲.他對文學和人生。作家和社會的很多看法,就是通過寓言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不信!我們不妨看看他的《擺渡》。

高曉聲(1928--1999),江蘇武進人。 當代著名作家。高曉聲最著名的代表作是“陳奐生系列小說”(包括《“漏斗戶”主》《陳奐生上城》《陳奐生轉業》等)。

這篇作品的寫作由來是這樣的:1980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廠高曉聲的《七九小說集》他就“講了一個‘擺渡’的故事”作爲代前言。通過講述一個作家過河並巳擺渡的故事,高曉聲想要告訴讀者們的就是什麼是作家這個職業存在的理由.換句話說,就是作家靠什麼來安身立命。

三、比較閱讀。

1. 請同學默讀本文,然後把本文和第一冊學過的寓言《赫爾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受惑於財富”、“不屈從於權力”的,以“真情實意”作爲人類交往原則的純潔的精神世界。 3)“作家”要把人渡到“彼岸”去,這個“彼岸”到底指什麼呢? 參考:①理想的彼岸:沒有苦難,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爭,沒有貧窮,人人平等,和睦相處,就像許多先哲聖賢幻想和嚮往的“大同”之國。如“烏托邦”,“世外桃源”等。②精神的彼岸:俗世間的人們困於物慾,像另外三個渡人,“有錢的”可以直接用金錢買到一切;“大力士”有力量,可以用暴力得到物質享受;“有權的”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貪贓枉法。只有作家還沒有沉溺於物慾橫流之中,還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作家“不受惑於財富,不屈從於權力”,用“真情實意”感染讀者,引導人們淨化心靈,走向精神昇華的彼岸。彼岸就是人類崇高的精神世界;③智慧的彼岸:人們常說文學是人生社會的百科全書。文學名著包含着人類豐富的人生經驗和多種情感形式,可以供人們借鑑,豐富人們的人生閱歷和知識。而其中包含着的進步的文化哲學思想,更能使人們樹立自己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2,採取人物形象討論法。

1)文章中出現了幾個人物,他們可以歸爲幾類?

文章中出現了五個人物。他們可歸爲三類:一類是有錢的、大力士和有權的:一類是作家;一類是擺渡者。

2)這三組人物形象各自有哪些特徵? 參考:①第一類人是世俗力量的象徵;②作家雖不具世俗力量,但也自有其超世俗的力量,不過,這種力量來自手-具有“真情實意”的作品。⑧擺渡者既掌握着渡河的權利,又是權衡四個人的評判者,他一方面是世俗力量的認同者,又是作家“真情實意”的“哀嘆”的欣賞者,應該說,他是一個普通羣衆的代表。

3)在這三類人中存在着現實和精神兩個世界的碰撞和衝突,在這樣的互動關係中,作家的意義何在? 參考:作家的“創作同擺渡一樣,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作爲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作家肩負着把人的靈魂指引到健康、高尚、文明的彼岸去的責任。 3.採取情節討論法。

1)擺渡人認爲作家的“唱”不如“嘆”好聽.你是怎樣理解這個情節的? 參考:“唱”意味着只求輕鬆歡快,讓人歡娛,並沒有真正反映現實生活和真情實感。“嘆”飽含人世間的悲苦、人生的辛酸。文學應該真實地反映社會人生,應該充滿“真情實意”。 2)作家自動去做擺渡人這個情節,應該怎樣理解? 參考:作家並不是真的改行,而是藉此說明:“創作同擺渡一樣,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並且作爲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作家還肩負着把人的靈魂指引到健康、高尚、文明的彼岸去的責任。

六、佈置作業。

1.你讀文學作品,有沒有過被“擺渡”的體驗?請把它寫成一段話,長短不限,寫在練習本上。與

參考:①從故事的主人公來看:前兩篇寓言要麼是神要麼是動物,而本文卻是直接以人爲主人公;②從藝術手法來看:《赫》用了反襯的手法,《蚊》用了擬人和誇張的手法,本文也運用了誇張的手法;③從主題上來看:都有很深的寓意,但這些寓意都是借簡單卻極爲生動形象的故事體現出來的。 2.寓言的特點。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其篇幅大多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了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題多是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常常運用磚張和擬人手法。

四、討論本文的寓意。 1.《赫爾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在故事的末尾都有一句話,提示故事的適用對象,其實就是部分地告訴了我們故事的寓意。但《擺渡》卻不是這樣,那麼本文的寓意是什麼呢?請同學們仔細琢摩文章,等下我們一起來討論。

提示:討論的時候,要民主,不要過多束縛和限制學生的思維。但可以從以下的角度去啓發學生的思路:①你認爲什麼是自己最寶貴的東西?②“真情實意”是作家最可寶貴的東西嗎?③作家爲什麼要改行去擺渡呢? 2.爲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路,明瞭寓言用形象說話的特點,還可以討論“河”“岸”渡”等意象的象徵意義。 提示:①佛教中,“苦海無邊,佛陀渡人”的故事;②民間傳說中的“忘川”、“奈何橋。”③“牛郎織女”故事中的“銀河”、“鵲橋”等等,都是旁敲側擊、啓發學生思維的好例子。

五、仿寫。 學習了本文後,同學們是否也會運用寓言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呢?請同學們也寫一個短小精悍的故事,在故事中寄託自己一定的看法。 範例:《過關》

一天,有四個人到了一個檢查站,要求通過。

這四個人,一個聲稱是著名歌唱家,一個聲稱是著名作家,一個自我介紹是奧運冠軍,一個自詡爲某政府大員。

守卡的武警要求他們出示身份證和工作證,他們都說沒帶。武警說:“那好,你們每人露一手自己的絕活,說明自己的身份就可過關。”

於是,歌唱家唱了一首歌,作家當即吟詩一首,奧運冠軍表演了幾個優美的體操動作,都順利地過了關。

輪到政府大員的時候,他猶豫了很久,才色厲內荏地對武警說:“除了喝酒,我什麼也不會,” 其他三人聽了,都滿以爲這個所謂的政府大員這下露了馬腳,誰知武警聽後,大手一揮,說:“什麼也不會㈠嗯,正是此人。過關!”

六、佈置作業。

思考課後練習題

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