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尋隱者不遇》教案精品多篇

《尋隱者不遇》教案精品多篇

《尋隱者不遇》教案 篇一

課文

賈島〔唐代〕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譯文:

蒼松下詢問年少的學童,他說他的師傅已經去山中採藥了。

只知道就在這座大山裏,可山中雲霧繚繞不知道他的行蹤。

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尋、隱、者、遇、藥”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掌握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釋題質疑。

1、直接揭題。通過以前的學習,我們已經認識了唐代四位大詩人: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之渙。今天,我們隨着第五首古詩的學習,再認識一位唐代大詩人,他的名字叫賈島。

2、釋題。

尋:尋找、尋訪。

隱者:隱居山林的人。

不遇:沒有遇到。

題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尋訪一位隱居山林中的人卻沒有遇到。

3、質疑。

怎麼找的?爲什麼沒有找到?

二、初讀課文。

1、自讀古詩。

2、指名讀,教師隨機出示生字卡片,指導生字讀音。

三、藉助畫面,理解詩意。

1、仔細看圖。想一想: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些什麼?

(我知道了作者在向隱者的弟子詢問隱者的去向;童子在擺手說不知道在哪裏;隱者在山高林密的深山中。)

2、結合圖談一談詩句中詞語的意思。童子:小徒弟。師:老師。此山:這羣山。

3、師重點指導。

言:說。

雲深:山高林密,山頂之雲霧繚繞。

只:就

4、根據詩句想象詩中省略的詢問。

(1)你師父幹什麼去了?

(2)在哪兒採藥?

(3)你能找到他嗎?

5、體會人物情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第一句:松下問童子——滿懷希望。

第二句:言師採藥去——情緒一下子低落變成失望。

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線希望。

第四句:雲深不知處——悵然若失,又生出無可奈何之感。

在反覆朗讀中感悟語氣,體會語感,讀出語氣。

6、扮演詩人“我”和“童子”,表演一下對話。

四、想象詩意,熟讀成誦。

1、正確地、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讀出節奏。指讀、同桌互讀。

2、邊想象詩意邊練習背誦。

五、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教學反思

古詩《尋隱者不遇》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提出:這位隱者是誰?是神仙嗎?針對這一疑難,同學的回答各式各樣:詩人、僧人、道士、採藥人、醫生都爲自己的看法爭得面紅耳赤,這時我說:老師想給你們提個建議?我們能不能再仔細地讀讀詩,邊讀邊想,從詩中的一些詞語裏,把這位隱者畫出來好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興趣大增,討論十分熱烈。有的說:我從採藥這個詞裏想象隱者是懂醫術的人,他採了藥爲人治病,是一位救人的良醫。有的說:雲深不知處說明隱者的採藥是在雲霧繚繞的高山上,他不辭辛勞、不怕艱險,隱居在深山,採藥行醫,是個大好人。有的'還說:松下問童子的鬆也有意思,是不是也象徵隱士的品格像松樹一樣堅強,精神像松樹一樣長青。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的老人。正是有了及時的點撥,課堂上學生纔會意趣橫生,煥發出了生命的活力。

我覺得,在課堂學習中,我們組織他們去自主學習、合作探討,集體力量再強大,學生仍舊會遇到懵懂不開的困難。這時的老師不能見死不救,一味強調讓他們自己再想想,應該組織他們整理思維,引導他們的思維走向正確,適當地及時參與,或提醒,或總結,整合學生混雜的語言、思路,做一位及時的引導者,積極的參與者。

在如今的課程改革浪潮裏,師生的話語是豐富多彩的,我們老師所追求的不僅是一種對話交流的方式,更重要的是這種平等、合諧的氛圍,能夠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能夠形成師生互動的學習環境,能夠使我們的課堂走向精彩。

尋隱者不遇 篇二

教學目標:

1、理解本詩的詩意。

2、通過想像,拓展空間,感受詩的簡煉。

3、結合詩人的經歷,感悟詩所表達的意境。

4、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本詩的詩意。

通過想像,拓展空間,感受詩的簡煉。

教學難點

結合詩人的經歷,感悟詩所表達的意境。

教學準備:

師:課件

生:默寫本

教學過程

一、導入 5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首古詩,(師板書詩題),生讀題目。

2、在自已本子上寫下來,想想題目什麼意思,提醒注意寫字姿勢。

3、解題:知道什麼是隱者嗎?(板書隱者)隱者是哪一些人?(隱居山林的,有一定才能,但不原出去做官的人),你知道哪些比較有名的隱者。

這些隱者,在隱居時一般不說姓名,只有雅號,如諸葛亮,人稱臥龍先生,陶淵明,人稱五柳先生。有些出家爲僧爲道的,只有法號。

4、尋:尋找, 不遇:沒遇到。

5、完整地請學生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同意他的解釋嗎?

6、是誰在尋找隱者呢?(板書詩人)

知道賈島這個人嗎?你瞭解的賈島是個怎麼樣的人?誰來介紹一下。(師相機補充,出示課件。)

苦吟可能學生會說到,現只要結合課件隨機梳理一下。

其實,賈島早年也算是一個隱者,知道原因嗎?

做過和尚,法號無本。後來還俗了,因爲遇上了誰?韓愈,當朝的大官,韓愈看中他的才華,勸他去搏取功名,結果他在京城考了三十年,一無所成,所以只能苦吟。

二、檢查預習,初解詩義。 10

導語:苦吟詩人的這首小詩大家都拜讀了嗎?那先考考大家的預習情況,來,拿出本子,和老師一起來默寫。實在不行,看老師黑板。

1、師板書,反饋默寫情況。

對照黑板,檢查一下,有沒有寫錯的字?全對的舉手。有沒有覺得寫得不太美觀的字?給你時間,再調整一下。格式安排是否合理,一句一行。改一改。

2、指名學生讀古詩。

3、解疑,有不理解的地方嗎?提出來。學生相互幫助,理解詩意。

童子何人?與隱者什麼關係?(待童,徒弟,是兒子嗎?)

言師,言,說,誰在說?(童子)說誰?(師父),童子在說師父什麼?

此:這,此山,這座山。

深:雲霧瀰漫,濃得遮人視線。

不知處:不知道去向。

4、同桌練說,再指名說說詩意。

5、練習朗讀

三、體會詩的凝鍊,精妙。5

來,理解了詩意,我們來談談讀後感,覺得這首詩寫得怎麼樣?(自由討論,好的覺得好在哪裏?

1、看出來了沒有?這裏面還省去了幾個具體的提問。

2、你能根據回答猜猜看,這裏邊詩人是怎麼問的?(發言,初步瞭解)

3、(出示練習題目)那你能把這一段詩人與童子的對話補充完整嗎?自已說說。

詩人問:

童子回答:

詩人問:

童子回答

詩人問:

童子回答:

4、同桌對練,指名錶演。

5、讀詩。

四、體會詩人的情感起伏。10

1、你看,根據童子的回答,往前推,我們可以想像出詩人的問題,那往後推呢?想想看,當詩人聽到童子的不同回答後,心情如何呢?

(出示試題,圖畫)

詩人來到松下,只見( )

詩人問:

童子回答:

聽到童子的回答後,詩人( )

於是詩人又問:

童子回答

聽到童子的回答後,詩人( )

於是詩人再問:

童子回答:

此時,看着( ),詩人( )

2、同桌練說,指名分角色練說。

3、總結:表揚好的同學,你看,這一段練習中有語言描寫,有景物描寫,還有心理活動的描寫,如果我們把剛纔同學們說的組合一下,那就是一篇挺不錯的作文啊。這麼具體的一件事,詩人描述的時候用了多少字?(20)這看似平淡的20個字背後,詩人留給我們的是多麼豐富的想象空間啊,來,帶着你的想像,再來讀這首詩。

4、讀詩,讀出情感的起伏。

五、體會詩人煉字的精妙。10

1、這首詩現在就學完了,接下來我再帶大家學另外一首。

2、出示《尋隱者有遇》,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花間問童子,

言師挖菜去。

只在南山中,

馬上就回來。

3、感受並比較一下,你覺得這首詩和賈島的詩比起來如何?

4、請自由討論,感受賈詩遣詞的妙處。

花間VS鬆間VS松下

花易凋零,鬆四季長青,花矮,鬆高,用鬆更顯高潔, 堅韌,有力 鬆間,顯窄,體會不出鬆的高大。松柏忌出山,出山先爲薪。

採藥VS挖菜

挖菜,俗不可耐, 採藥,飄逸,神祕,符合隱者的身份。

尋藥幹什麼? 濟蒼生,可做官,爲已治病,何能爬山?求仙,求不老,尋長生不老,得道成仙之藥。

在他們眼裏,再險惡的老林也是桃花源,再陡峭的山峯也只是難得的風景

此山VS南山

南山太具體,童子不會知道的如此確切。

雲深VS雲淺

真隱者隱得深,不會這麼快回來。爲何要到雲深處?因爲仙藥在雲深處嘛。

感受,從上面的這些字詞中,你能感受到,這是一位怎麼樣的隱者?(逸,超脫,與世無爭,清高,若即若離,時隱時現。)

相機完成板書(松下 山中 雲深處 藥 仙 )

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5、遇到了沒有?

賈賈島此番去,雖然沒有見到隱者,但是有收穫嗎?(感受到了隱者的境界 逸,超脫,與世無爭。)與隱者比起來,詩人彷彿是來自另一個世界,一個世俗的世界。(板書,俗,逸)

6、回到題目,詩人到底在尋什麼?

尋找一個理想中的自己,但是苦尋不到。追求一種超脫的人生境界,但是無法擺脫俗世的干擾與誘惑。

結合詩人的人生遭遇,俗世有什麼?有誘惑,哪些誘惑?做官,做了官以後呢?

感受賈島的內心世界,矛盾,痛苦,遺憾,無奈,嚮往隱者超脫的境界,又受世俗羈絆,爲無法再做一個純粹的隱者而遺憾。(結合“推敲”的故事,以及後半生屢試不弟的挫折,進一步理解苦吟,一旦入了紅塵,那就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了。)難怪會“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啊”!

六、師結語。

1、系統總結,完成板書

我們再來完整地看一下,又能體會到更多的意味。

隱者在松下尋隱者,而隱者在山中採仙藥。只有誰最無慾無求,童子嘛,(不隨師父採藥,求仙得道,也不招待遠來的客人,博得對方的常識,是真隱者,何需尋隱者,是真灑脫,何需採仙藥?)童子在哪裏?松下嘛!就站在賈島的對面嘛。這就叫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啊!

你看,賈島要追求的這種真正超脫的,無求的人生境界,看似很遠,實則很近,看似很近,實則又很遠,永遠不可“遇”。賈島將這種不遇的感慨凝聚在這淡淡的文字中,在今天,在課堂上,與我們相遇了。

2、這首詩,初看平淡實則深遠,其實對於一首詩也好,其它體裁的文學作品也一樣,有時你以爲理解了,不過如此,其實,你只是來到了“松下”,再往裏邊走走,有新的感悟了,以爲真懂了,也許只是到了“山中”,真正的意味,可能還在“雲深處”呢!那就讓我們把自己的感受,送到這松下,送到這山中,送到這雲深處,來,閉上眼睛,做一回真隱者,吟誦這首詩,不求一致,吟出自己的感覺。(配樂)

六、佈置作業

把詩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板書設計

俗 逸 仙

賈島 尋 隱者 採 藥

松下 山中 雲深處

尋隱者不遇 篇三

佚名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註釋]

1.尋:尋訪。

2.隱者:古代隱居在山林中的人。

3.童子:這是指隱者的弟子。

4.處:地方。

[簡析]

詩人專程走訪一位隱士,未遇,就記下了在走訪過程中的對話場面。

首句“松下問童子”,點明會晤地點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這就把“不遇”的情節作了交代。松樹是“歲寒三友”之一。古人寫松樹大多與表現孤傲高潔的品質有關,此句也是爲了突出隱士的高潔。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首先回答的是“言師採藥去”,採藥是隱者經常性的活動,用“採藥”一詞十分切合隱者的身份,介紹師父外出的目的。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來的,說師傅就在這座山中採藥,對師傅的大致去向給予明確的回答,是熱情的指引。第四句來個轉折,“雲深不知處”,說雖在山中,但云霧瀰漫,不知他在何處,作了婉轉的辭謝,請來訪者不要作徒勞的尋覓。

本詩以問答的形式,記敘“尋隱者不遇”這件事,表現了隱者的思想和性格。隱者雖未出現,但通過側面描寫,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現出來了。

[作者簡介]

賈島(799-843),字閬仙,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唐代詩人。

尋隱者不遇 篇四

教材分析:

《尋隱者不遇》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詩人賈島的作品。詩歌記敘了詩人前往山中尋訪隱者而沒有遇到這件事。課文主要寫了詩人與童子的問答,體現了隱者高潔的性格以及詩人對他的仰慕。本詩的特點是寓問於答,平白如話,意境幽遠。

學情分析:

本次教學,對象是農村的孩子,對他們來說,見識不夠廣泛,表達慾望不強。特別是剛剛從完小來的那一大部分學生,習慣了灌輸式的教學。新課標倡導,要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多元化思考、獨特性表達、創造性運用”。因此,教學中,我鼓勵學生敢於談自己的感受,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來讀課文,用自己的心靈來想問題,用自己的嘴巴來做評價。

設計理念:

《尋隱者不遇》是唐代詩人賈島的作品。記敘了詩人前往山中尋訪隱者而沒有遇到,非常失望的這件事,教學時我主要分三個板塊:一是初讀,讀順,讀出詩的味道。二是細讀古詩,理解詩意。先幫助學生採用多媒體理解“雲深”的意思。再創設情境,想象賈島和童子會說些什麼,並表演,其實就是讓學生說詩意。三是抓住意象,感受隱者的形象。爲了使學生能感受都隱者的正直、高大、心懷百姓的形象,我將詩中的景物與隱者聯繫起來,從而使學生很容易體會隱者的心懷了。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 能理解古詩,理解“不遇”、“言”、“雲深”等詞語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能通過反覆朗讀體會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的情與境,從而瞭解詩中事,領略詩中景,感悟詩中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古詩的教學,理解詩中隱者的形象,感悟隱者的情懷,感悟古詩選詞煉句的精妙和豐富的內涵,從而受到美得薰陶。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2、朗讀品位、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教學難點:理解隱者的形象,感悟隱者高大、正直、心懷百姓的情懷。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質疑解題

1、自經典誦讀以來,我們背過許多的古詩,你能背幾首大家聽聽麼?(學生自由背)

[設計意圖]:背誦古詩,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爲學生理解古詩起到定向發動的作用。

2、揭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

板書課題:尋隱者不遇

讓我們一起來美美的讀讀課題吧。(齊讀課題)

3、你知道這首古詩的作者是誰麼?你瞭解他多少呢?(教師相機補充)

4、解題

(1)你能用““尋”、“隱”、“遇”組詞麼?你知道它們在題目中的意思麼?

(2)誰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3)再次讀題,說說你想弄清楚哪些問題啊?

[設計意圖]:從題目入手,讓學生質疑,不光讓學生理解了題意,而且也爲這首詩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初讀,讀得有點詩味。

1、過渡:下面我們就來讀讀詩句,看看你們剛剛提出的問題能不能從中找到答案。

2、這首詩每位同學要到三遍,每一遍都要達到一定的要求。

第一遍:要一字不錯,字正腔圓。

第二遍:要讀的有板有眼。

第三遍:要讀出詩的味道,那你就很了不起了。

(學生練讀古詩)

[設計意圖]:三遍朗讀,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了不盡相同的訓練要求,大家可以擇其達到的要求來做。

3、指名學生讀,速記點評,注意鼓勵學生。

4、字音大家都讀的很準了,再讀古詩,看看古詩寫了些什麼呢?你覺得這首詩該怎麼停頓呢?

(提醒第二句停頓“言||師|採藥去”)

[設計意圖]:古詩的停頓並不是句句停頓的格式都一樣的,有些故事要根據意思來停頓。這首詩的第二句就有一些特別,讓學生根據句意來停頓,無形中幫助學生理解詩意。

5、指導朗讀古詩,讀出節奏。

[設計意圖]:語文是“語”和“文”的結合,語文教學讀是根本,要實實在在地把課文讀通。

三、細讀古詩,理解詩意。

1、讀了這首古詩,你有不懂得字詞麼?提出交流。

多媒體出示:一座山,山上雲霧繚繞。相機理解“雲深”。

2、角色扮演,在對話中理解詩意。

(1)賈島到山中去尋訪聖賢之士,沒有找到,卻遇到了童子,你瞧!

(多媒體出示:賈島與童子在山中相遇的插圖)

(同桌中一位扮演賈島,一位扮演童子,根據自己的想象來表演問答)

[設計意圖]:多媒體插圖的展示,創設了情境。同桌的表演使學生很快的進入到情境中,爲理解詩意做好了鋪墊。

(3)指名學生上臺表演。

(4)他們精彩的表演讓我彷彿身臨其境,這樣情景詩人是怎麼寫的呢?

(5)多媒體出示古詩,教師範讀。

同學們,讀讀吧。爭取能讀出詩中的情景。

學生練讀,然後指名學生試讀。

[設計意圖]:老師入情入境的範讀,感染着課堂的每一個人,將學生帶進了詩的意境之中了。

3、賈島在和童子的對話中,他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滿懷希望——失望——一線希望——徹底失望)

帶着這樣的情感變化,我們再讀讀古詩吧!(指名讀——齊讀)

[設計意圖]:“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沒有情感的語言文字,是一種詞藻的堆砌;沒有真情的語言文字,會顯得非常的蒼白無力。忽略了情感的因素,你上得再生動,語言文字抓得再紮實,也是不到位的。從一定的意義上說,語文教學就是一種情感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做“真我”,露“真情”。當然,在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感受課文的情感因素時,不可忽略了教師的示範和影響,教師應成爲“課文的晴雨表”,用自己的神態、語言、情緒等去感染學生,帶動學生,使他們和課文同悲、同喜、同激動、同平靜……只有這樣自外到內的學習,才談得上提高語文素養,纔是真正意義的語文學習。

四、抓住意象,感受隱者的形象。

1、過渡:詩人尋訪隱者,結果沒遇到,詩人很失望。那位隱者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竟然令詩人如此仰慕?再讀古詩,看看能不能從古詩中找到答案。

2、俗話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雖然在詩中沒有寫隱者,但詩中所寫的景物卻與隱者有密切的聯繫。找出詩中所寫的物,看看它們有什麼特點。再把它們和隱者聯繫在一起,你會有新的發現。(學生再讀古詩)

3、隱者隱居起來是不是並不關心這個社會,不關心百信的疾苦了呢?他是不是把一切都放下,安心過悠閒清靜的生活呢?你們在找找看隱者幹什麼去了,你從中讀懂了什麼?

4、學生交流,教師稍作點撥。

(採藥,治病救人,心繫百姓,不辭勞苦,菩薩心腸)

5、多媒體出示,總結回顧。

這就是詩中的隱者啊,他像松樹一樣(     ),像白雲一樣(     )。他去深山採藥,救死扶傷,他心裏裝的是(       )他就像雲端的神仙、像那救世的菩薩!

[設計意圖]:對詩中景物特點的分析,有助於學生理解隱者的內心。

五、拓展延伸。

那些隱居起來的世外高人啊,才華橫溢,胸懷寬廣,悠閒灑脫。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高人呢?

六、作業。

將《尋隱者不遇》這首詩寫成一篇300字的小故事。

板書設計:

尋隱者不遇

賈 島          隱 者

滿懷希望       正    直

失    望       高    大

一線希望       純    潔

徹底失望       心繫百姓

教學反思:

這首詩主要寫了賈島去山中尋找隱者,結果沒有找到的一件事。讓學生感受隱者的形象是古詩的難點。教學時爲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讓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找出詩中所寫的景物,並說說這些景物各有什麼特點。學生能比較容易的說出“山”的“高大”、“雲”的“純潔”,“鬆”的“正直”、“四季常青”。接着學生思考:這些景物與隱者有什麼聯繫呢?對於這個問題學生說不出來,於是我引導學生:隱者上山幹什麼去了?他做這些是爲了什麼?隱者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竟然令詩人如此的仰慕?指導學生把隱者與前面的雲、山、鬆各自特點相結合,學生自然就能感受到隱者的正直、高大、純潔、心繫百姓的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