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古詩《尋隱者不遇》精品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古詩《尋隱者不遇》精品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尋隱者不遇 篇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古詩,培養對古詩的興趣。

2.聯繫上下文並結合插圖理解詞語和詩句的意思。

3.體會詩中描繪的情景,隱者的高潔品格以及詩人對隱者的仰慕之情,感受詩歌的內蘊美。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描繪的情景,隱者的高潔品格以及詩人對隱者的仰慕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揭示課題

1.講賈島《推敲》的故事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賈島寫的一首古詩,齊讀課題。

3.尋,尋訪。“隱者”是什麼樣的人?(古代隱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學問的賢士。)遇,遇到,碰到。誰能說說課題的意思?。

4你對賈島還有哪些瞭解?

二、初讀古詩

1賈島是以“推敲”兩字出名的苦吟詩人,此詩就是一個例證。首先,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首詩,要求讀懂詩歌的大意。

2點名讀。

3初讀了古詩,你知道詩中涉及了哪些人物?

三、精讀古詩

1(出示插圖)那麼,圖上畫的這兩個人是誰?(詩人和童子)

2詩人是在哪裏碰到這個童子的?從詩中的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松下”指出了事情發生的地點,也是隱者的隱居之地。我們知道鬆、竹、梅合稱“歲寒三友”,古人寫松樹大多與表現孤傲高潔的品質有關,詩中是爲了突出隱士遠離塵俗的高潔。

3這個童子與隱者是什麼關係?從哪可以看出來?

4理解“雲深”,“不知處”,說說詩意。

5請同學們默讀古詩,讀着讀着,你彷彿聽到他們說什麼?請你試着填一填右邊的方框。

6你怎麼知道賈島這樣問?

小結:通過童子的回答,能推測出賈島在問什麼。明明三番問答,賈島採用了以答含問的手法,把詩精簡爲二十字。可見他在謀篇佈局上的“推敲”。

7體會《尋隱者不遇》一詩所描繪的情景,再寫下來。

8這首詩的成功,不僅在於簡煉,還貴在善於抒情。 讓我們再細細品讀這首詩,從中你還能讀出詩人在問答中的情感變化。(點名讀)

“松下問童子”時,心情輕快,滿懷希望;“言師採藥去”,答非所想,一墜而爲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線希望;及至最後一答:“雲深不知處”,就惘然若失,無可奈何了。 板書(滿懷希望——失望——一線希望——再次失望)

9一般訪友,問知其出去了,也就自然掃興而返了。但這首詩中,一問之後並不罷休,又繼之以二問三問,體現了詩人對隱者什麼樣的情感?

10有感情的朗誦古詩。

四、拓展延伸

1賈島的詩有像我們今天學習的這樣很安靜,置身世外尋訪隱者的詩,也有豪情萬丈的詩。

2教師相機出示詩

(劍客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3總結:賈島作詩愛推敲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讓我一起來背一背《尋隱者不遇》。

教後記:

賈島是以“推敲”兩字出名的苦吟詩人。一般認爲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實他的“推敲”不僅着眼於錘字煉句,在謀篇構思方面也是同樣煞費苦心的,此詩就是一個例證,因此,上課時我以賈島作詩愛推薦爲主線,貫穿整堂課。

這首詩的特點是寓問於答。“松下問童子”,必有所問,而這裏把問話省略了,只從童子所答“師採藥去”這四個字而可想見當時松下所問是“師往何處去”。接着又把“採藥在何處”這一問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辭,把問句隱括在內。最後一句“雲深不知處”,又是童子答覆對方採藥究竟在山前、山後、山頂、山腳的問題。我首先請學生默讀古詩,想象當時的情景。爲了降低難度,我出示課件:出示古詩,並請讓學生試着填一填右邊的方框中詩人與童子的對話。

然而,這首詩的成功,不僅在於簡煉,還貴在善於抒情。一般訪友,問知他出,也就自然掃興而返了。但這首詩中,一問之後並不罷休,又繼之以二問三問,而且這三番答問,逐層深入,表達感情有起有伏。“松下問童子”時,心情輕快,滿懷希望;“言師採藥去”,答非所想,一墜而爲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線希望;及至最後一答:“雲深不知處”,就惘然若失,無可奈何了。

但是,我在引導學生揣摩詩人對隱者的仰慕之情時,顯得有些生硬。要是能注意到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其積極去感悟就更好了。

尋隱者不遇 篇二

廣州市農林下路國小 湯華林

《尋隱者不遇》是國小語文第八冊第六單元第一首古詩,我在教學本課時,做了如下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教學前,我使用多媒體制作出以前所學過的一些古詩的畫面,讓學生觀圖吟頌其詩句,誰背得多,誰最棒。精美的圖畫一下子就把學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適時啓發學生“你是怎樣學會這些古詩的?”讓學生回憶,總結學習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學進入下一階段。

二、讀寫結合,擴展思維

讀寫結合是本課重點環節,我做了如下安排:

讀:範讀、初讀、細讀、賞讀、誦讀。

寫:寫字詞意、畫簡筆畫、默寫古詩。

(一)範讀:我出示古詩插圖,配着優揚的輕音樂範讀古詩。

(二)初讀: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自由讀,畫出難點字,要求讀準字音,再由我簡介詩人及所處的時代背景,然後把難點字詞寫一寫。

(三)細讀:學生讀通每行詩句,並藉助字典理解字詞在詩句中的真正含義,配合畫面展開想象,串說句意。

(四)賞讀:學生讀通整首古詩,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串說詩意。

(五)誦讀:在優揚的輕音樂聲中,學生閉上眼睛背誦整首古詩,接着想象其詩景,結合詩意,把自己所想到的情景用簡筆畫板書在黑板上,最後再次伴着輕音樂默寫古詩。

三、劇本表演,感悟詩意

到此環節,學生已完成了本課的學習內容,但是教師要注意提高學生繼續學習,主動發展的能力,在學生吟頌、板畫、默寫的基礎上,又以四人小組的形式,將整首詩編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上臺表演,這樣發揮他們相互合作、協作的精神。在討論、表演的過程中,使學生對詩意有更深一層的瞭解。在各小組彙報表演後注意從學生的評價中引導全班學生進一步理解詩人當時起伏的心情。

通過教學實踐,我深深體會到:單一的知識注入無法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聯想與想象,分析與綜合思維等活動的積極性,根據教學目的要求,設計好教學活動,使學生學得愉快,記得牢固,得到全面發展。

尋隱者不遇 篇三

初讀古詩交流資料

還未開課,悠揚婉轉的笛聲在課堂上空飄蕩,屏幕上,遠山、叢林、碧潭……那麼悠遠、靜美。

孩子們微微閉着眼睛,完全進入了意境,臺下一千多名與會者期待的目光注視着講臺,整個大廳靜靜的、靜靜的……只見執教的張筆春老師優雅地來到孩子們中間,一會兒摸摸這個的頭,一會兒拍拍那個的肩,一會兒又親親這個的臉。孩子們一臉幸福地笑着,老師和孩子之間是那麼融洽、和諧,情誼融融……臺下的聽課老師看到這一幕,無不爲之感動,都讚許地直點頭。

“鈴……”上課鈴聲響了。課,在詩意般的氛圍中開始了——

師:中華民族有着悠遠的歷史,在漫漫的歲月長河中,留下了無盡的寶藏和智慧。我們的土陶藝術,我們的國畫,我們的書法,我們的民樂,我們的文學,構成一座宏偉精深的寶庫!古詩,就是中華文化的一塊絢麗斑斕的瑰寶。你們聽:

[笛聲悠悠,寧靜的畫面上出現《尋隱者不遇》的詩句,漂亮的童體字從四面八方飛入,經過一番碰擠後,排列成整齊的四行,還熠熠生輝。動情的配樂詩朗誦在耳畔響起……]

孩子們驚喜的目光注視着屏幕,嘴巴微微蠕動。

師:能與老師一起輕聲朗讀嗎?

孩子們早就按捺不住了,搖頭晃腦地讀起來。坐在後排的一位孩子甚至站起來了,還邊讀邊比畫。聽課的老師們開心地笑了。

(續)[民樂還是那麼悠揚,畫面還是那麼寧靜、悠遠。]

師:多美的畫面,多美的意境!我們究竟應該以怎樣的心境來學習這一首古詩呢?

咦,怎麼提這樣的問題?臺下的老師們吃驚地看着張老師。孩子們側着腦袋思考着,一秒、兩秒、十秒,孩子們的眼睛一亮,一個個直接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生1:我認爲應該用熱愛的心境來學習!

生2:我認爲應該用欣賞的心境來學習!

生3:我認爲應該用讚美的心境來學習!

生4:我認爲應該用輕鬆的心境來學習!

生5:我認爲應該用深沉的心境來學習!

生6:我認爲應該用平靜的心境來學習!

生7:我認爲應該用激動的心境來學習!

生8:我認爲應該用陶醉的心境來學習!

生9:我認爲應該用愉悅中又有憂愁的心境來學習!

孩子們紛紛爭搶着發言,課堂氣氛活躍極了。

師:好!讓我們帶着各自的心境,走進今天的學習中。張老師特意送給你們一個環節,準備讓你們在這中間感受愉悅的心境是什麼味道。

大約停了十秒鐘,老師故作神祕地:

課前我們一起商量過要做兩件事,沒忘吧?

孩子們驚喜地大聲叫:沒忘!

一個小男孩站起來大聲說:第一件事收集資料,第二件事擴大閱讀。(沒搶到機會的孩子失望地搖了搖頭)

師:現在要你們選擇,展示這兩樣成績,你們願意先展示哪樣?請說明理由。

生1:我願意先展示收集資料,因爲收集資料比較有趣,我就喜歡有趣的事。

生2:我希望先展示擴大閱讀,因爲讀書的過程中,我跟很多名人交上了朋友。

持兩種觀點的孩子們紛紛站起來發言,理由都很充分。就在這時候,張老師微笑着比比手勢。

師:都想先展示,那可得說服另一部分同學才行哦!

(孩子們又激動起來)

生1:收集資料的過程非常辛苦,擴大閱讀卻非常甜蜜,我想:先苦後甜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今天何不跟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呢?

生2:同學們,我有個小祕密要告訴你們(故意停頓了一下,大家都着急地喊:快說嘛,快說嘛!)想知道嗎?請跟我們一起展示收集資料吧。

(終於,孩子們達成一致意見:先展示收集的資料。)

抒情優美的古箏曲那麼輕那麼柔,屏幕上展示的深山、古寺、蒼松、書童,那麼靜那麼美……

師:行,準備好,展示收集的資料。

收集了作者資料的,請到講臺的左邊;

收集了古詩解釋的,請到教室的中間;

收集或準備了其它資料的,請到教室的後邊。

短短几十秒鐘時間,孩子們飛快地找到了小組。課堂臨時組建的合作學習小組成立了。張老師就像一位指揮家,用眼睛快速“掃描”完三個學習小組後:

師:這麼大的三個組,沒組長可不行,每組儘快推選一位組長吧。(很快,小組內通過自薦和推選,每組內都有一位孩子高高舉起了小手。)幾位組長,請跟張老師見見面吧!

師:請組內根據自己的需要選出書寫手及主講人,然後由組長組織大家交流資料,時間:三分鐘。

小組內,一會兒在舉手,一會兒在鼓掌,然後,各小組開始了激烈而又緊張的交流。只聽見這兒在叫:張老師過來一下;那兒又附在老師耳邊悄語……最後,有的小組的孩子一陣嘀咕,就跑回了座位。

師:(巡視教室一圈,見所有孩子都安安靜靜地回到了座位。)準備彙報吧。聽清要求:

1.彙報時,小組成員集體上臺,如果不願意上臺,也可以不去。組長需介紹本組分工情況,推選一位聯絡員協調書寫手與主講人的速度。

2.需書寫的內容及在黑板上的位置,既可以由書寫手自己確定,又可以小組成員商量,還可以請老師當參謀。我個人認爲左邊寫古詩,右邊寫解釋比較好。

3.主講人需講出資料的出處、來源。組內的其它同學可以作補充,其它組的同學,除了認真傾聽外,更要發表自己的意見。

第一個小組的同學上場了,他們展示的是:收集的詩人賈島的相關資料。書寫手在黑板正中最上方,工工整整地寫上了詩的題目及作者的姓名。站在前面彙報的同學一字形排列,首先是組長介紹本組的分工情況,接着,主講人上前一步介紹了賈島的生平、相關詩集、寫《尋隱者不遇》這首詩的情況。書寫手站上了小凳子,一邊聽主講人講解,一邊在黑板上進行記錄。主持人講完後,組長問:請問我們組的同學還有補充嗎?組內的同學作了相應的補充後,組長便宣佈“彙報完畢”。

第二個小組彙報的是關於古詩內容的理解情況。這一個小組幾乎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這一組有四位書寫手,也有四位主講人。當主講人講到哪一行詩的內容時,一位書寫手在黑板的右邊寫古詩,另一位書寫手馬上在黑板右邊相應的位置寫下了古詩的解釋,聯絡員忙得跑上跑下,由於孩子們收集的資料的出處不同,下面的同學也紛紛站起來,發表自己的意見。整個課堂完全成了孩子們的天地。張老師一直參與其中,並起着組織、協調的作用。

“咦!寫古詩、寫解釋,和過去有什麼不同?”

“當然不同!這可是學生自己在學嘛……”

兩位老師小聲的議論着。

第三個小組的孩子走上了講臺。一位個子高挑的女孩子向大家介紹:爲了收集這首古詩的中英文對譯,我們跑遍了成都的大小書城,可是,結果同樣是失望。很多古詩都有英文翻譯,爲什麼這首古詩沒有呢?我們中間好多同學都準備放棄,但是,我們不甘心。於是,我突然想起曾望同學全家不是移民到美國了嗎,他爸爸還是博士生呢,我們何不找他呢?經過一番商量:我們撥通了美國長途,叔叔爽快地答應了我們,曾望還在電話裏激動得大叫,說他想回來上這堂課呢。叔叔通過e—mail把這首詩的翻譯發給了我們,現在,我就請咱們班的英語高手讀給大家聽聽。一位精幹的小男孩站出來,接過一張單,讀了起來,座位上的一位小女孩忍不住了,跑上講臺跟小男孩一起讀,總算流暢了。下面的孩子紛紛要求他們教讀,於是,課堂一片琅琅。小書寫手飛快地在黑板上寫着英語,還忍不住大聲跟着讀,聽課的老師也受到了感染,一部分人情不自禁地跟着讀了起來。

不到十五分鐘,課就好像接近尾聲了。剩下的時間如何安排呢?聽課的老師心中不由得嘀咕起來。張老師一臉地自信走上了講臺:

師:到現在爲止,我們已經弄明白了這首古詩的內容和含義。其實呀,好多同學在上課前就明白了古詩的意思。浪費了你們的時間,對不起了。(張老師面對孩子們,真誠地鞠了一個躬。老師們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弄明白這首古詩,不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終點,而是這節課學習的起點。(這時候,不僅孩子們一臉茫然,聽課的老師一時也回不過神來。稍許停頓後。)那應該做些什麼呢?先看同學們的板書吧。

鑑賞古詩體會意境

師:我請凡是認爲自己讀詩讀得好的孩子讀讀詩。

(幾乎全班孩子都很自信地站起來,大聲朗讀。)

師:請凡是認爲自己讀文章讀得好的孩子讀讀解釋。(一半以上的孩子站起來了,朗讀得很有情感。)

師:喜歡英語的孩子們,請你們大聲讀讀英文部分。

(幾乎全班孩子站起來大聲朗讀。)

師:請同學們評評,哪部分聽起來簡單易懂。

(孩子們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最後,一致認爲,解釋容易懂,英語比較羅嗦。)

師:張老師疑惑了,這個賈島,他爲什麼不明明白白地就寫解釋,而要寫成那些詩句呢?

生1:如果我是賈島,我要表現自己與衆不同,當然,我不會寫人人容易懂的解釋,而要寫成很美的詩句。

生2:我認爲古詩讀起來非常順口,容易記,容易背。

生3:我認爲古詩很神奇,我們習作時,要用很多文字才能表達一個意思,古詩幾句就表達清楚了。

……

[屏幕上閃現着不斷變化的山水畫面,配以舒緩的民樂……]

師:同學們說得多好,古詩語言美,美在簡煉,生動;古詩節奏美,像音樂一樣鮮明、優美;古詩意境美,讓人如身臨其境,心曠神怡,陶醉其中。而這一切,只是短短四行二十個字就表現出來了,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古詩。你們告訴張老師,怎樣才能把古詩的美讀出來?

(同桌小聲商量後,孩子們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生1:帶着讚賞的心情讀。

生2:心中要有激情。

生3:把詩句想象成圖畫畫面。

生4:要有鮮明的節奏感。

生5:要被古詩陶醉。

……

[屏幕顯現出一幅幅山水國畫,配以輕柔的民樂……]

師:好,在音樂與圖景中讀起來。這次讀,不是一般的朗讀,而是玩味,一樣好東西,你愛它,就會反覆地摸,反覆地看。一首古詩——我們中國的優美的古詩,我們也要玩味。同學們可以不拘形式,站着讀,坐着讀,走來走去地讀,一個人讀,幾個人讀,都可以,開始吧!

話音剛落,教室裏便熱鬧起來了,同學們有的搖頭晃腦,有的做着摸鬍鬚的動作,還有的倆人對讀……各有各的姿態,各有各的表現形式。整個會場完全被古色古香的中國民樂、國畫所包圍。聽課者也不知不覺被感染了,沉浸在詩的意境之中。

品味賞玩延伸拓展

師:剛纔有兩位同學對讀。這首古詩寫得很美,又寫得很好,確實寫的是對話。主要人物是誰呢?(孩子們不假思索地齊聲回答)我們來對讀一次,張老師讀詩中的“我”,你們就是──(生齊:“童子”!)

師:這當中有好多問答都省掉了,能展開想象補充出來嗎?(四位孩子進行了補充。有的補充了賈島說的話;有的補充了童子的回答;有的補充了當時的情景……)

師:我建議同桌的兩位孩子演一演,如果認爲自己還行,可以就地站起來演。

孩子們開始表演起來,有幾個孩子還跑到講臺上表演,有的孩子硬把同桌從座位上拽起來演。聽課的老師開心地大笑起來,會場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師:我準備請兩位同桌上來演,看看誰勇敢。

話音剛落,五、六個孩子就往講臺衝,最後,機會被坐在教室中間的兩位同學搶到了。其他同學因爲另一位表演夥伴要麼動作慢,要麼害羞給耽誤了,一臉的沮喪。老師跟最先上來的同學商量,但他們不願意讓出機會,沒能搶先的同學也嚷嚷想表演。這時,張老師機智地對獲得機會的同學說:“有勞你們幫我們全班同學表演了。”轉身對沒能表演的同學說:“就差一點點,把你們的經驗告訴他們,他們會表演得更好。如果你們願意,就跟老師一起做觀衆吧”。進而,面向兩位表演者:請告訴大家,你們是怎樣分工的?

師:(面向全班孩子)請同學們分別給小徒弟及詩人提提建議。

孩子們提議:詩人和童子應該交換一下,因爲詩人個子要高一點,童子個子矮一點;還提議:詩人應該拄着柺杖,摸着鬍子,童子應該天真爛漫一點。(兩位孩子進行了表演。)

師:你們認爲兩位的表演中溶入了你們的建議嗎?用一句話評評演得怎樣?

(孩子們對錶演進行了一番品評,都認爲表演中融進了大家的意見。)

師:從演的當中,你對比古詩,想說些什麼呢?

一位女生情不自禁地站起來說:“好凝練呀!”張老師立刻捕捉到這一課堂上的閃光點——

師:能幹的孩子,能告訴老師您從哪兒來的這個詞語嗎?

生:(語出驚人)我從書上看到的。短短二十個字爲我們勾勒出了鬱郁蒼松,幽幽青山,活潑的書童,博學的詩人。我的感覺只能用凝練來表達。(掌聲,熱烈而持續,這是爲孩子出色的表達喝彩。)

生2:中國的古詩太美了,可惜我現在才發現。

師:孩子們,讓我們把朗讀當作一種爽心的賞玩吧!

[屏幕上國畫與書法快速交替出現,國畫爲詩的意境畫,書法爲各種字體寫的《尋隱者不遇》詩句。詩句從四面八方飛入,每一行詩的字體都不同,並且,每個字都熠熠生輝。輕柔的民樂在耳邊迴旋。]

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們有的大聲朗讀,有的大聲背誦,有的甚至站起來邊比劃邊背誦。整個課堂氣氛再次推向高潮。

師:現在想說點什麼嗎?(孩子們臉上泛着紅光,激動得說不出話來。)這就是愉悅的心境,嚐到味道了吧?還不謝謝張老師送的這份禮物。(孩子們鼓起掌來,聽課的老師也鼓起掌來。)孩子們,隨着擴大閱讀的展示,我們還將體會到自己理想的盼望的心境。

耶!孩子們用手勢比着勝利者的姿勢,激動得大叫起來。

師:能不能給我一個機會,讓我先介紹!

(孩子們齊聲說“好”!)

師:我介紹的還是一首賈島的詩,能讀的,想讀的,跟我來吧!

[屏幕上出現了一扇大門,兩位古時候的小書童站於門兩邊,大門徐徐開啓,“題李凝幽居”出示在這一背景上。哇!孩子們興高采烈,輕輕地跟着老師讀起來。]

師:關於這首詩,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傳說賈島吟唱這首詩時,爲一個詞犯了難:“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他不斷做着“推”、“敲”的動作,正好來了一位大官,賈島沒來得及迴避,被推到大官轎前。

這時,有位同學高高舉起手。沒等老師請他,“呼”地一下從座位上站起來,大聲說:“張老師,我在收集資料的時候讀到過這個故事。”其他孩子一見,急了,又是對他擠眼睛,又是做手勢,這位同學好像沒看見似的。張老師走到這位孩子身邊,讚賞地說:“你真了不起,請你幫老師接着介紹好嗎?”孩子滿意地笑了,一陣掌聲響起,這是送給張老師的。

生:這大官正是唐代很著名的大文學家──(孩子一時語塞,張老師馬上接口:韓愈。)韓愈問明白了,說:“在清幽月光下,僧人輕輕敲着柴門,發出清脆的敲門聲,這不好嗎?”賈島大悟,於是決定用“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這個故事就叫“推敲”。(譁!大家又一次鼓起掌來。)

師:我們的古詩都是經過反覆推敲的,所以才那麼美,我們在習作時,也要認真推敲,寫出思想美,文字美的好作品。

[屏幕顯現靜止的國畫背景,抒情的輕音樂也輕輕響起。]

師:現在,終於該你們展示了。(張老師故意拉長聲調。孩子們忍不住再次歡呼起來。)方式由你們自己決定,可以是背誦,也可以像張老師那樣,通過計算機幫忙,與大家共同分享。

這一來,教室裏簡直像彙集了無數文人墨客,孩子們用稚嫩的童音展示了他們豐富的積累:有背誦唐詩的,有背誦宋詞的,有背誦元曲的;有學着詩人的樣子,一邊背誦比畫,一邊從座位上緩緩走向講臺的,也有先佔據講臺,然後背誦着、比劃着走向座位的;有一人獨自背誦的,也有幾人一起背誦的,還有帶領全組齊誦的。這邊“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剛畢,那邊“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又起;前面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後面是“天姥連天向天橫”。最有趣是,有一個學生揹着手、踱着方步、昂首挺胸來到前臺,目不斜視地吟誦着《江南好》:“江南好,風景……”聽課教師中有人認出了他,悄悄地嘀咕開了:呀!這就是那個全區聞名的調皮大王?孩子的朗誦剛落音,全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我們看到了:有好幾位聽課老師在擦眼淚,孩子的眼睛中也是亮光閃閃……這時候,整個會場融爲一體,全然沒有界線。只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看看錶才發現,整整過了十五分鐘。

師:孩子們,老師知道你們還想展示對嗎?可是,就快下課了,怎麼辦?

孩子們着急得大吼:我們不想下課。有的甚至在哀求了:老師,你不看錶吧,我們不下課好嗎?整個會場靜得出奇,老師們都讚許地點頭。張老師眼圈溼潤了……

師(激動地):孩子們,我們大家一起來,大聲朗誦自己最喜歡的詩詞吧!

孩子們紛紛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大聲誦讀起自己喜愛的詩詞,和着孩子們的稚嫩的童音,會場上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

師:孩子們,如果覺得還不盡興,可以將你的詩詞與同學交換,課後再讀!(耶!孩子們鼓起掌來。)這節課很快就將結束了,學到這裏,孩子們,你有什麼話想說嗎?

生1:我覺得中華文化太燦爛輝煌了,長大後,我想做一名文化使者,將中華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中。

生2:我出生在中國,我是了不起的中國人,我會多讀古詩,研究古詩,寫出很美的古體詩。

生3:這節課,我知道了學習古詩的方法。

生4(那個調皮王):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想學習。

師:一個人得到一份收穫,與大家共同分享,就成了幾十份收穫,我們今天真稱得上是一個大豐收日。

[雄壯的交響樂奏起來,屏幕上世界各國的文化標誌性建築快速閃過……]

師:這節課,我們賞讀了一首古詩《尋隱者不遇》,還讀到了其它很多古詩,中華文化燦爛輝煌,我們的文學寶庫豐富多彩,隨着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還將有更多更美的好詩好文出現。同時,我們還必須瞭解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做了不起的文化使者。張老師相信:未來的大文學家中,將有你們的名字!你們有這個自信嗎?

“有!”“我有!”“我們有!”

課,在孩子們激動的叫喊聲中結束……

剛下課,幾位老師就來到主席臺,找到“全國創新教育研討會”的組織者,深情地含着眼淚說:“太謝謝張老師了。我們是幾位中學教師,如果每個老師都這樣教,我們的孩子不知會有多能幹!”

尋隱者不遇 篇四

教材分析:

《尋隱者不遇》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詩人賈島的作品。詩歌記敘了詩人前往山中尋訪隱者而沒有遇到這件事。課文主要寫了詩人與童子的問答,體現了隱者高潔的性格以及詩人對他的仰慕。本詩的特點是寓問於答,平白如話,意境幽遠。

學情分析:

本次教學,對象是農村的孩子,對他們來說,見識不夠廣泛,表達慾望不強。特別是剛剛從完小來的那一大部分學生,習慣了灌輸式的教學。新課標倡導,要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多元化思考、獨特性表達、創造性運用”。因此,教學中,我鼓勵學生敢於談自己的感受,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來讀課文,用自己的心靈來想問題,用自己的嘴巴來做評價。

設計理念:

《尋隱者不遇》是唐代詩人賈島的作品。記敘了詩人前往山中尋訪隱者而沒有遇到,非常失望的這件事,教學時我主要分三個板塊:一是初讀,讀順,讀出詩的味道。二是細讀古詩,理解詩意。先幫助學生採用多媒體理解“雲深”的意思。再創設情境,想象賈島和童子會說些什麼,並表演,其實就是讓學生說詩意。三是抓住意象,感受隱者的形象。爲了使學生能感受都隱者的正直、高大、心懷百姓的形象,我將詩中的景物與隱者聯繫起來,從而使學生很容易體會隱者的心懷了。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 能理解古詩,理解“不遇”、“言”、“雲深”等詞語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能通過反覆朗讀體會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的情與境,從而瞭解詩中事,領略詩中景,感悟詩中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古詩的教學,理解詩中隱者的形象,感悟隱者的情懷,感悟古詩選詞煉句的精妙和豐富的內涵,從而受到美得薰陶。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2、朗讀品位、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教學難點:理解隱者的形象,感悟隱者高大、正直、心懷百姓的情懷。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質疑解題

1、自經典誦讀以來,我們背過許多的古詩,你能背幾首大家聽聽麼?(學生自由背)

[設計意圖]:背誦古詩,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爲學生理解古詩起到定向發動的作用。

2、揭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

板書課題:尋隱者不遇

讓我們一起來美美的讀讀課題吧。(齊讀課題)

3、你知道這首古詩的作者是誰麼?你瞭解他多少呢?(教師相機補充)

4、解題

(1)你能用““尋”、“隱”、“遇”組詞麼?你知道它們在題目中的意思麼?

(2)誰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3)再次讀題,說說你想弄清楚哪些問題啊?

[設計意圖]:從題目入手,讓學生質疑,不光讓學生理解了題意,而且也爲這首詩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初讀,讀得有點詩味。

1、過渡:下面我們就來讀讀詩句,看看你們剛剛提出的問題能不能從中找到答案。

2、這首詩每位同學要到三遍,每一遍都要達到一定的要求。

第一遍:要一字不錯,字正腔圓。

第二遍:要讀的有板有眼。

第三遍:要讀出詩的味道,那你就很了不起了。

(學生練讀古詩)

[設計意圖]:三遍朗讀,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了不盡相同的訓練要求,大家可以擇其達到的要求來做。

3、指名學生讀,速記點評,注意鼓勵學生。

4、字音大家都讀的很準了,再讀古詩,看看古詩寫了些什麼呢?你覺得這首詩該怎麼停頓呢?

(提醒第二句停頓“言||師|採藥去”)

[設計意圖]:古詩的停頓並不是句句停頓的格式都一樣的,有些故事要根據意思來停頓。這首詩的第二句就有一些特別,讓學生根據句意來停頓,無形中幫助學生理解詩意。

5、指導朗讀古詩,讀出節奏。

[設計意圖]:語文是“語”和“文”的結合,語文教學讀是根本,要實實在在地把課文讀通。

三、細讀古詩,理解詩意。

1、讀了這首古詩,你有不懂得字詞麼?提出交流。

多媒體出示:一座山,山上雲霧繚繞。相機理解“雲深”。

2、角色扮演,在對話中理解詩意。

(1)賈島到山中去尋訪聖賢之士,沒有找到,卻遇到了童子,你瞧!

(多媒體出示:賈島與童子在山中相遇的插圖)

(同桌中一位扮演賈島,一位扮演童子,根據自己的想象來表演問答)

[設計意圖]:多媒體插圖的展示,創設了情境。同桌的表演使學生很快的進入到情境中,爲理解詩意做好了鋪墊。

(3)指名學生上臺表演。

(4)他們精彩的表演讓我彷彿身臨其境,這樣情景詩人是怎麼寫的呢?

(5)多媒體出示古詩,教師範讀。

同學們,讀讀吧。爭取能讀出詩中的情景。

學生練讀,然後指名學生試讀。

[設計意圖]:老師入情入境的範讀,感染着課堂的每一個人,將學生帶進了詩的意境之中了。

3、賈島在和童子的對話中,他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滿懷希望——失望——一線希望——徹底失望)

帶着這樣的情感變化,我們再讀讀古詩吧!(指名讀——齊讀)

[設計意圖]:“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沒有情感的語言文字,是一種詞藻的堆砌;沒有真情的語言文字,會顯得非常的蒼白無力。忽略了情感的因素,你上得再生動,語言文字抓得再紮實,也是不到位的。從一定的意義上說,語文教學就是一種情感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做“真我”,露“真情”。當然,在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感受課文的情感因素時,不可忽略了教師的示範和影響,教師應成爲“課文的晴雨表”,用自己的神態、語言、情緒等去感染學生,帶動學生,使他們和課文同悲、同喜、同激動、同平靜……只有這樣自外到內的學習,才談得上提高語文素養,纔是真正意義的語文學習。

四、抓住意象,感受隱者的形象。

1、過渡:詩人尋訪隱者,結果沒遇到,詩人很失望。那位隱者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竟然令詩人如此仰慕?再讀古詩,看看能不能從古詩中找到答案。

2、俗話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雖然在詩中沒有寫隱者,但詩中所寫的景物卻與隱者有密切的聯繫。找出詩中所寫的物,看看它們有什麼特點。再把它們和隱者聯繫在一起,你會有新的發現。(學生再讀古詩)

3、隱者隱居起來是不是並不關心這個社會,不關心百信的疾苦了呢?他是不是把一切都放下,安心過悠閒清靜的生活呢?你們在找找看隱者幹什麼去了,你從中讀懂了什麼?

4、學生交流,教師稍作點撥。

(採藥,治病救人,心繫百姓,不辭勞苦,菩薩心腸)

5、多媒體出示,總結回顧。

這就是詩中的隱者啊,他像松樹一樣(     ),像白雲一樣(     )。他去深山採藥,救死扶傷,他心裏裝的是(       )他就像雲端的神仙、像那救世的菩薩!

[設計意圖]:對詩中景物特點的分析,有助於學生理解隱者的內心。

五、拓展延伸。

那些隱居起來的世外高人啊,才華橫溢,胸懷寬廣,悠閒灑脫。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高人呢?

六、作業。

將《尋隱者不遇》這首詩寫成一篇300字的小故事。

板書設計:

尋隱者不遇

賈 島          隱 者

滿懷希望       正    直

失    望       高    大

一線希望       純    潔

徹底失望       心繫百姓

教學反思:

這首詩主要寫了賈島去山中尋找隱者,結果沒有找到的一件事。讓學生感受隱者的形象是古詩的難點。教學時爲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讓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找出詩中所寫的景物,並說說這些景物各有什麼特點。學生能比較容易的說出“山”的“高大”、“雲”的“純潔”,“鬆”的“正直”、“四季常青”。接着學生思考:這些景物與隱者有什麼聯繫呢?對於這個問題學生說不出來,於是我引導學生:隱者上山幹什麼去了?他做這些是爲了什麼?隱者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竟然令詩人如此的仰慕?指導學生把隱者與前面的雲、山、鬆各自特點相結合,學生自然就能感受到隱者的正直、高大、純潔、心繫百姓的形象了。

尋隱者不遇 篇五

佚名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註釋]

1.尋:尋訪。

2.隱者:古代隱居在山林中的人。

3.童子:這是指隱者的弟子。

4.處:地方。

[簡析]

詩人專程走訪一位隱士,未遇,就記下了在走訪過程中的對話場面。

首句“松下問童子”,點明會晤地點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這就把“不遇”的情節作了交代。松樹是“歲寒三友”之一。古人寫松樹大多與表現孤傲高潔的品質有關,此句也是爲了突出隱士的高潔。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首先回答的是“言師採藥去”,採藥是隱者經常性的活動,用“採藥”一詞十分切合隱者的身份,介紹師父外出的目的。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來的,說師傅就在這座山中採藥,對師傅的大致去向給予明確的回答,是熱情的指引。第四句來個轉折,“雲深不知處”,說雖在山中,但云霧瀰漫,不知他在何處,作了婉轉的辭謝,請來訪者不要作徒勞的尋覓。

本詩以問答的形式,記敘“尋隱者不遇”這件事,表現了隱者的思想和性格。隱者雖未出現,但通過側面描寫,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現出來了。

[作者簡介]

賈島(799-843),字閬仙,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唐代詩人。

尋隱者不遇 篇六

教學設計示例

5.尋隱者不遇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尋、隱、者、遇、藥”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掌握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

一、釋題質疑。

1.直接揭題。通過以前的學習,我們已經認識了唐代四位大詩人: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之渙。今天,我們隨着第五首古詩的學習,再認識一位唐代大詩人,他的名字叫賈島。

2.釋題。

尋:尋找、尋訪。

隱者:隱居山林的人。

不遇:沒有遇到。

題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尋訪一位隱居山林中的人卻沒有遇到。

3.質疑。

怎麼找的?爲什麼沒有找到?

二、初讀課文。

1.自讀古詩。

2.指名讀,教師隨機出示生字卡片,指導生字讀音。

三、藉助畫面,理解詩意。

1.仔細看圖。想一想: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些什麼?

(我知道了作者在向隱者的弟子詢問隱者的去向;童子在擺手說不知道在哪裏;隱者在山高林密的深山中。)

2.結合圖談一談詩句中詞語的意思。童子:小徒弟。師:老師。此山:這羣山。

3.師重點指導。

言:說。

雲深:山高林密,山頂之雲霧繚繞。

只:就

4.根據詩句想象詩中省略的詢問。

(l)你師父幹什麼去了?

(2)在哪兒採藥?

(3)你能找到他嗎?

5.體會人物情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第一句:松下問童子——滿懷希望。

第二句:言師採藥去——情緒一下子低落變成失望。

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線希望。

第四句:雲深不知處——悵然若失,又生出無可奈何之感。

在反覆朗讀中感悟語氣,體會語感,讀出語氣。

6.扮演詩人“我”和“童子”,表演一下對話。

四、想象詩意,熟讀成誦。

1.正確地、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讀出節奏。指讀、同桌互讀。

2.邊想象詩意邊練習背誦。

五、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4.指導書寫。

“童”上邊的“立”寫得要扁平,與下邊“裏”寫得緊湊。

板書設計

尋隱者不遇 篇七

教學目標:

1、理解本詩的詩意。

2、通過想像,拓展空間,感受詩的簡煉。

3、結合詩人的經歷,感悟詩所表達的意境。

4、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本詩的詩意。

通過想像,拓展空間,感受詩的簡煉。

教學難點

結合詩人的經歷,感悟詩所表達的意境。

教學準備:

師:課件

生:默寫本

教學過程

一、導入 5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首古詩,(師板書詩題),生讀題目。

2、在自已本子上寫下來,想想題目什麼意思,提醒注意寫字姿勢。

3、解題:知道什麼是隱者嗎?(板書隱者)隱者是哪一些人?(隱居山林的,有一定才能,但不原出去做官的人),你知道哪些比較有名的隱者。

這些隱者,在隱居時一般不說姓名,只有雅號,如諸葛亮,人稱臥龍先生,陶淵明,人稱五柳先生。有些出家爲僧爲道的,只有法號。

4、尋:尋找, 不遇:沒遇到。

5、完整地請學生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同意他的解釋嗎?

6、是誰在尋找隱者呢?(板書詩人)

知道賈島這個人嗎?你瞭解的賈島是個怎麼樣的人?誰來介紹一下。(師相機補充,出示課件。)

苦吟可能學生會說到,現只要結合課件隨機梳理一下。

其實,賈島早年也算是一個隱者,知道原因嗎?

做過和尚,法號無本。後來還俗了,因爲遇上了誰?韓愈,當朝的大官,韓愈看中他的才華,勸他去搏取功名,結果他在京城考了三十年,一無所成,所以只能苦吟。

二、檢查預習,初解詩義。 10

導語:苦吟詩人的這首小詩大家都拜讀了嗎?那先考考大家的預習情況,來,拿出本子,和老師一起來默寫。實在不行,看老師黑板。

1、師板書,反饋默寫情況。

對照黑板,檢查一下,有沒有寫錯的字?全對的舉手。有沒有覺得寫得不太美觀的字?給你時間,再調整一下。格式安排是否合理,一句一行。改一改。

2、指名學生讀古詩。

3、解疑,有不理解的地方嗎?提出來。學生相互幫助,理解詩意。

童子何人?與隱者什麼關係?(待童,徒弟,是兒子嗎?)

言師,言,說,誰在說?(童子)說誰?(師父),童子在說師父什麼?

此:這,此山,這座山。

深:雲霧瀰漫,濃得遮人視線。

不知處:不知道去向。

4、同桌練說,再指名說說詩意。

5、練習朗讀

三、體會詩的凝鍊,精妙。5

來,理解了詩意,我們來談談讀後感,覺得這首詩寫得怎麼樣?(自由討論,好的覺得好在哪裏?

1、看出來了沒有?這裏面還省去了幾個具體的提問。

2、你能根據回答猜猜看,這裏邊詩人是怎麼問的?(發言,初步瞭解)

3、(出示練習題目)那你能把這一段詩人與童子的對話補充完整嗎?自已說說。

詩人問:

童子回答:

詩人問:

童子回答

詩人問:

童子回答:

4、同桌對練,指名錶演。

5、讀詩。

四、體會詩人的情感起伏。10

1、你看,根據童子的回答,往前推,我們可以想像出詩人的問題,那往後推呢?想想看,當詩人聽到童子的不同回答後,心情如何呢?

(出示試題,圖畫)

詩人來到松下,只見( )

詩人問:

童子回答:

聽到童子的回答後,詩人( )

於是詩人又問:

童子回答

聽到童子的回答後,詩人( )

於是詩人再問:

童子回答:

此時,看着( ),詩人( )

2、同桌練說,指名分角色練說。

3、總結:表揚好的同學,你看,這一段練習中有語言描寫,有景物描寫,還有心理活動的描寫,如果我們把剛纔同學們說的組合一下,那就是一篇挺不錯的作文啊。這麼具體的一件事,詩人描述的時候用了多少字?(20)這看似平淡的20個字背後,詩人留給我們的是多麼豐富的想象空間啊,來,帶着你的想像,再來讀這首詩。

4、讀詩,讀出情感的起伏。

五、體會詩人煉字的精妙。10

1、這首詩現在就學完了,接下來我再帶大家學另外一首。

2、出示《尋隱者有遇》,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花間問童子,

言師挖菜去。

只在南山中,

馬上就回來。

3、感受並比較一下,你覺得這首詩和賈島的詩比起來如何?

4、請自由討論,感受賈詩遣詞的妙處。

花間VS鬆間VS松下

花易凋零,鬆四季長青,花矮,鬆高,用鬆更顯高潔, 堅韌,有力 鬆間,顯窄,體會不出鬆的高大。松柏忌出山,出山先爲薪。

採藥VS挖菜

挖菜,俗不可耐, 採藥,飄逸,神祕,符合隱者的身份。

尋藥幹什麼? 濟蒼生,可做官,爲已治病,何能爬山?求仙,求不老,尋長生不老,得道成仙之藥。

在他們眼裏,再險惡的老林也是桃花源,再陡峭的山峯也只是難得的風景

此山VS南山

南山太具體,童子不會知道的如此確切。

雲深VS雲淺

真隱者隱得深,不會這麼快回來。爲何要到雲深處?因爲仙藥在雲深處嘛。

感受,從上面的這些字詞中,你能感受到,這是一位怎麼樣的隱者?(逸,超脫,與世無爭,清高,若即若離,時隱時現。)

相機完成板書(松下 山中 雲深處 藥 仙 )

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5、遇到了沒有?

賈賈島此番去,雖然沒有見到隱者,但是有收穫嗎?(感受到了隱者的境界 逸,超脫,與世無爭。)與隱者比起來,詩人彷彿是來自另一個世界,一個世俗的世界。(板書,俗,逸)

6、回到題目,詩人到底在尋什麼?

尋找一個理想中的自己,但是苦尋不到。追求一種超脫的人生境界,但是無法擺脫俗世的干擾與誘惑。

結合詩人的人生遭遇,俗世有什麼?有誘惑,哪些誘惑?做官,做了官以後呢?

感受賈島的內心世界,矛盾,痛苦,遺憾,無奈,嚮往隱者超脫的境界,又受世俗羈絆,爲無法再做一個純粹的隱者而遺憾。(結合“推敲”的故事,以及後半生屢試不弟的挫折,進一步理解苦吟,一旦入了紅塵,那就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了。)難怪會“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啊”!

六、師結語。

1、系統總結,完成板書

我們再來完整地看一下,又能體會到更多的意味。

隱者在松下尋隱者,而隱者在山中採仙藥。只有誰最無慾無求,童子嘛,(不隨師父採藥,求仙得道,也不招待遠來的客人,博得對方的常識,是真隱者,何需尋隱者,是真灑脫,何需採仙藥?)童子在哪裏?松下嘛!就站在賈島的對面嘛。這就叫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啊!

你看,賈島要追求的這種真正超脫的,無求的人生境界,看似很遠,實則很近,看似很近,實則又很遠,永遠不可“遇”。賈島將這種不遇的感慨凝聚在這淡淡的文字中,在今天,在課堂上,與我們相遇了。

2、這首詩,初看平淡實則深遠,其實對於一首詩也好,其它體裁的文學作品也一樣,有時你以爲理解了,不過如此,其實,你只是來到了“松下”,再往裏邊走走,有新的感悟了,以爲真懂了,也許只是到了“山中”,真正的意味,可能還在“雲深處”呢!那就讓我們把自己的感受,送到這松下,送到這山中,送到這雲深處,來,閉上眼睛,做一回真隱者,吟誦這首詩,不求一致,吟出自己的感覺。(配樂)

六、佈置作業

把詩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板書設計

俗 逸 仙

賈島 尋 隱者 採 藥

松下 山中 雲深處

尋隱者不遇 篇八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能背誦詩的語言。

2、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薰陶,培養想象力。

3、培養學生想像能力,把詩的語言轉化成生動形象的畫面。

教學重點: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

教學難點:培養想象力,把詩的語言轉化成生動、形象的畫面。

教學準備:PPT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世上最美的文字莫過於詩詞,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詩的國度,有着源遠流長的詩歌傳統,這片土地上曾產生了浩如煙海的詩詞名篇。它們或抒發詩人的豪情壯志,或描繪山高水長的靈氣,或稱誦大自然的明淨與灑脫……

2、讓我們一起來看幾幅畫面,由這幾幅畫你們想到了哪些詩。(出示學過的古詩插圖)

3 、出示課題《尋隱者不遇》,請學生說說課題的意思。

“尋”,怎麼理解?

什麼樣的人才稱爲“隱者”?以你的理解,那些人可以被稱爲“隱者”?

“不遇”什麼意思?

現在你能自己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了嗎?

二、讀通古詩,讀懂詩意

1、這首詩讀來琅琅上口,老師相信同學們自己就能讀懂。現在請大家讀古詩。指名讀。

(1)讀好了詩,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四句詩哪些話是詩人問的,哪些話是童子說的?請你仔細想想,填上人物?

( 詩人 )松下問童子,

( 童子)言師採藥去。

( 童子)只在此山中,

( 童子)雲深不知處。

男女生組合讀

(2)“松下問童子”,可全詩並沒有明顯出現詩人的問題?你能將詩人的問題補充完整嗎?

詩人會問些什麼呢?

( )松下問童子,你師傅去幹什麼了?

( )言師採藥去。到哪裏去採藥的?

( )只在此山中,在哪座山?

( )雲深不知處。

(3)現在你可以連起來說說詩人的意思了嗎?注意把詩人的這些問話放到詩中。

指名說,自己說說。

2、其實他們的對話是多麼豐富,但詩人把三次問答都濃縮在全詩20個字中。賈島的詩,有很鮮明的特點,老師不講,你們再來讀讀詩,看能不能有所發現。

(語言淺易,用字凝練,意味深長)

3、古人云:“詩言志”,志者,心聲、心情也。是詩人心情、心聲的表現,那麼這首詩有沒有作者的心情在裏面呢?

①古時候交通不便,詩人是帶着怎樣的心情,千里迢迢前來拜訪?遇到童子,詩人心情如何?

②可童子說隱者去山中採藥,此時詩人會怎麼想?

③童子又說隱者就在山中,賈島心情又如何?

④要到山中找到隱者容易嗎?最後賈島怎麼想?

高興——失望——再燃起希望——最後徹底失望的心情變化。

這首詩明明飽含着詩人心情的起起落落,可是詩中不着一字,這就是詩的魅力,更是賈島寫詩的特點:凝練。

4、你現在能通過朗讀來表現詩人內心的心情嗎?

5、含英咀華,品味詩韻

a) 詩人賈島千里迢迢趕到深山尋訪隱者卻沒有遇到,心情多麼惆悵。昨夜老師構思這篇教案時,偶得靈感,將詩中的一些景物稍作替換,也寫下一首小詩叫做《尋隱者有遇》,請大家來欣賞一下。

出示:尋隱者有遇

花間問童子,

言師挖菜去。

只在南山中,

馬上就回來。

b) 指名讀。

c) 大家認爲,兩首詩,哪首好?好在哪?可以就某個詞,某一句詩來說說。

鬆:松樹給你怎樣的感覺?它有怎樣的品質?你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它?

是啊!蒼松樹歷經風雨,堅忍不拔,志向高潔的,象徵着隱者的風骨。

山:你去爬過山嗎?那裏環境怎麼樣?有些什麼?

是啊!深山纔有蒼勁的古鬆,有深深的雲霧,有潺潺的流水,有婉轉的鳥鳴,給人幽靜安寧,身心俱靜的感覺,這纔是適合隱者隱居的地方。

雲:給你一種什麼感覺?你想到了哪些詞語?

是啊!白雲山那樣飄逸、輕盈而又品質高潔,也正象徵了隱者那與世無爭的高潔品質。

d) 巍巍高山,鬱郁青松,悠悠白雲,這一青一白,含蓄地襯托出了隱者的身份,像白雲一樣高潔,像蒼松一樣的風骨。這種寫作手法叫——寫景襯托。

四、吟誦詩句,書寫詩境

1、青山翠鬆,綿延幽深,古琴嫋嫋,讓詩人不禁詩興大發,寫下這首詩,我們也情不自禁學着詩人吟誦起這首詩——(音樂響起)

生個別吟誦,(你已經完全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情感變化;隱者高潔的品性與詩人是相通的,與你也是相通的;詩化到了心中,也就把詩讀得特別好)

齊背

2、沉浸在這樣的情景中,我們也文思泉涌,請大家把《尋隱者不遇》一詩描繪的情景,寫下來。加入詩人問的問題,用上課上積累的一些詞語,寫在抄寫本上詩文的右側。

視情況交流

2、這堂課,我們通過讀,感受了《尋隱者不遇》語言美,通過讀,感受詩的情感美,通過讀,感受了詩的意境美。送給大家學習古詩文的祕訣——多讀。

五、板書設計,簡單凝練

3、尋隱者不遇

隱者高潔,詩人思慕

尋隱者不遇 篇九

教學要求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讀中感知古詩所表達的意思,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背誦古詩的深厚興趣。

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背誦古詩。

課時劃分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3.讀中感知古詩所表達的意思。

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詞卡。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小朋友,咱們今天要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板書課題)

2.指導讀題目,認讀生字“尋”、“隱”、“者”。

3.全班小朋友跟教師讀課題。

4.教師簡單地解釋題目的意思。

5.教師導入:詩人沒有遇到要訪的人,卻遇到了一個小男孩。

二、觀察圖,感知內容

1.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

2.學生反饋,教師引導:松樹下。

3.引導想像:想一想,詩人會部男孩什麼呢?

4.教師導入:男孩是怎麼回答的呢?請同學們把古詩讀一讀。

三、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古詩。

2.全班小朋友聽錄音範讀,然後跟錄音讀。

3.學生齊讀。

4.指名讀,檢查學生自讀的情況。

5.全班齊讀。

6.學習生字。

(1)用生字卡,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2)指名認讀並組詞。

(3)小朋友自由識記,可以和其它小朋友音商量怎麼記住這些生字。

(4)反饋識記生字的辦法。

(5)小組開火車去拼音檢查認讀的情況。

四、讀懂詩意,理解內容

1.指名反饋:童子是怎麼回答的呢?

2.大家一起讀一讀。

3.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童子對詩人說了什麼嗎?

4.角色表演當時的情境,在表演中理解古詩所表達的內容。

五、朗讀古詩

1.自由讀,讀給同桌聽,互相督促。

2.教師指導學生讀。

3.全班齊讀。

六、佈置作業

1.認讀生字詞語。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後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總結全文,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背誦古詩的濃厚興趣。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鞏固複習

1.指名讀古詩,其他評議。

2.集體讀古詩。

3.以小組爲單位比賽讀,看哪個小組讀得最棒。

4.抽查生字的認讀。

5.開火車讀生字詞,鞏固生字。

二、背誦古詩,鼓勵積累

1.學生自由讀古詩。

2.指名計,集體評議。

3.學生跟老師有感情讀。

4.指導學生背誦古詩。

5.學生自由背誦,看看誰背誦得又快又好。

6.鼓勵學生這時候課餘時間多收集、背誦古詩。

三、指導寫字

1.出示本課要學寫的生字。

2.學生再次認讀生字,並組詞。

3.觀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學生說一說第個字書寫的注意點。

5.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6.互相交流、評價。

四、佈置作業

1.背誦古詩。

2.書寫本課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