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摩擦力》教案多篇

《摩擦力》教案多篇

摩擦力的教案 篇一

1、知識目標:我國的經濟結構及其各部分的作用;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的。

2、能力目標:通過比較、分析各經濟結構的地位、作用,提高學生比較辨別能力。

3、覺悟目標:通過對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學習,使學生堅定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由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的

教學方法:歸納法、討論法。

憶一憶:上節課我們所學習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內容是什麼?其中,最後一句話表明了什麼?

生答,師歸納: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爲把我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最後一句話表明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奮鬥目標,是把我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議一議:這個總目標可以分解成幾個小目標?可以分爲哪幾個?它們各自是什麼含義?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歸納:這個總目標可分爲富強、民主、文明三個方面。其含義請看投影1:

爲把我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富強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

民主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

文明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

教師:這三個小目標就是我們第四課要學習的全部內容。請閱讀教材目錄,瞭解第四課的主要內容:

放投影2:

第四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一節——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

第二節——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

第三節——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

"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是怎樣的經濟?該如何建設?下面我們就先學習第一節第一個框題。

一、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制度(板書)

同學們在語文課裏學過這樣一篇文章:—位女青年夜校放學後騎車回家,路上車胎爆了,又急又怕的她終於在一對青年夫婦開的修車鋪裏獲得了熱情的幫助,車修好了,焦慮和恐懼的心情也被這對夫婦的熱心化開了。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家修車鋪的存在,有什麼意義?20xx年國家在西部開發中,新開工12個重點工程,總投資3000億元。其中長達1118公里的青藏鐵路開工,是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再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把青藏鐵路這樣的工程交給上面修車的這對年青夫婦來完成,行不行?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分析)

修車鋪的存在,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解決了這對夫婦的就業,也增加了他們的收入,在我國,有許多這樣性質的小修理鋪,它們都具有這些作用。但是,他們的技術和設備不可能去完成像青藏鐵路這樣的工程,這些工程就交給了大企業和大公司。可見,在我國經濟生活中,存在着大小不一、各具特點的多種經濟形式。它們共同構成了現階段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經濟制度。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的大舞臺上,活躍着多種所有制經濟,有的生產資料歸個人或家庭擁有,像修車鋪那樣,有的歸外商所有。但舞臺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經濟。

(一)公有制經濟是主體(板書)

憶一憶: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什麼時候建立的?它的基礎是什麼?

1956年底,經過三大改造,我國建立起了以公有制爲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公有制經濟主要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

放投影3:

國有經濟(全民所有制經濟)

摩擦力的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探究目標:

1、能用實驗的方法探究物體下落的原因。

2、能獨立設計記錄圖表。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能體會到通過多次實驗得出結論的重要性。

2、能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任務。

知識性目標:

1、能夠通過實例體驗常見的各種力。

2、能通過實驗證明地球引力的存在。

3、能用自己的話解釋物體下落的原因。 stse目標:能舉出各種力在生活中應用的更多實例。

二、教學重點:自主、合作探究物體下落的原因。 三、教學難點:認識地球引力這種直接作用物體上的力。 四、教法:談話、討論、合作、引導、評價 五、學法:討論、合作、探究、自學、交流

六、教學準備:乒乓球、燒杯、水、木片、鬆緊帶等物品12份;記錄單12份;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入,尋找常見力。 師:同學們,今天我和你們將繼續走進《奪寶之旅》,一起成爲 生:奪寶奇兵。 師:爲了奪到寶物,我們看看今天我們將要解決哪些有趣的問題呢?出示課件!(課件)師:啊,問題出現了,看樣子我們有麻煩了?好,下面我們就小組討論討論如何利用這些給定的事物尋找各式各樣的力呢?找出一個力,記在寶盒鑰匙上一上。注意組長要組織好,人人都想辦法啊,邊商量邊實驗! 小組開始實驗,記錄。 師:我看有的同學連書包都利用上了,可爲用心良苦啊。哪個小組談談你研究的情況!在說的時候儘量以“我是這樣研究的……這個力叫……”形式說嗎? 生:我是這樣研究的,把……,這個力叫彈力。 生:我是這樣研究的,把……,這個力叫吸力。 師:吸力!這個名字起的不錯。我也給他起個名字叫地球引力,行嘛! 生:我是這樣研究的,把……,這個力叫摩擦力。 生:我是這樣研究的,把……,這個力叫壓力。 …… 師:還真多,同學們細緻又認真。找出了這麼多的力,可以看出力的家庭成員還真不少啊。你們能舉出這些力的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嗎?請小組一起完成寶盒鑰匙的第二項,但這次要求我們自己設計一個表格,把每種力與實例填進去!時間5分鐘。來吧!(課件) 師:談談行嗎? 生談實例。 師:看樣子力與我們的關係怎麼樣呢? 生:非常密切,離不了。 師:哈,那你們想想,這麼多力太亂了,能分一分類嗎?分成兩類,想想你們剛纔先實驗的情景! 生:可以把壓力、摩擦力、壓力……分爲一類,還可以把地球引力,磁力分成一類。 師:很棒!那這是按什麼分的? 生:都是人給的力,另一個是地球或其他人給的。 師:是啊,人給力的時候都是怎樣的?地球或其他的物體給力的時候又是怎樣的呢? 生:人給力的時候都挨着物體,而地球引力卻沒有。 師:very good。

(二)、探究重力。 師:講到這,我突然想起了一個故事,我們聽聽? 師放牛頓與蘋果的故事。 師:牛頓也遇到了問題?你知道他遇到了什麼問題嗎? 生:他是想蘋果爲什麼落下來呢? 師:同意嗎?是啊,爲什麼呢?這樣行嗎,用你手中的小物體再試幾次,但試的時候注意觀察它是如何運動的?並抓住這個幕後兇手!找出原因。記在寶盒鑰匙三。好開始吧! 小組進行實驗,記錄。 師:是誰使他們動起來的? 生:地球。 師:怎麼做的? 生:給了他們一個吸引力。 師:說的有道理,那麼想更準備的認識地球引力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瞭解呢? 生:看課外書,上網,向老師,父母請教。 師:是啊,那咱們書上的科學在線上就有它的資料,我們裏面學學吧,但學後我們要交流感想,對電視中的小問題進行一下討論,交流。開始吧! 生自學科學在線。 生交流讀後感。對地球引力加深了認識。

(三)、評價: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的奪寶之旅即有趣又有成功感,每個小組的寶盒鑰匙一定能開啓寶盒,得到自己喜愛的寶物。好下節我們繼續走進奪寶之旅,尋找科學寶物,因爲你們是非常棒的 生:奪寶奇兵。 師:下課。

人教版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一)能熟練使用打點計時器。

(二)會根據相關實驗器材,設計實驗並完成操作。

(三)會處理紙帶求各點瞬時速度。

(四)會設計表格並用表格處理數據。

(五)會用v-t圖像處理數據,表示運動規律

(六)掌握圖象的一般方法,並能用語音描述運動的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一)初步學習根據實驗要求,設計實驗,探究某種規律的研究方法。

(二)經歷實驗過程,及時發現問題並做好調整。

(三)初步學會根據實驗數據發現規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一)體會實驗的設計思路,體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

(二)培養根據實驗結果作出分析判斷並得出結論。

教學過程

【教師提出問題】探究目的:

探究小車在重物牽引下的運動,研究小車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讓學生猜想】小車的速度隨時間變化有幾種可能:

變化先快後慢;先慢後快;均勻變化等。可結合速度圖象描述猜想。

【讓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提示如何測量出不同時刻的物體運動速度;最後確定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實驗過程中注意事項:

1、開始釋放小車時,應使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

2、先接通電源,計時器工作後,再放開小車,當小車停止運動時及時斷開電源。

3、要防止鉤碼落地和小車跟滑輪相撞,當小車到達滑輪前及時用手按住它。

【學生活動】實驗過程:

1、附有滑輪的長度板平放在實驗桌上,並使滑輪伸出桌面,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長木板上沒有滑輪的一端,連接好電路。

2、用一條細繩栓住小車使細繩跨過滑輪,下邊掛上適量的鉤碼,讓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並把紙帶的一端固定在小車的上面。

3、把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處,接通電源後釋放小車,讓小車拖着紙帶運動,打點計時器就在紙帶上打下一列小點。換上新的紙帶,重複實驗三次。

《摩擦力》教學設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滑動摩擦力的概念、產生條件;

2、能判斷並運用決定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及數學表達式。

【過程與方法目標】

掌握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在實驗中培養觀察操作、歸納和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養成嚴謹、創新、理性、求真、協作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的探究過程。

【難點】

實驗中控制變量法的理解和使用。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實驗導入:前面學習的牛頓第一定律中強調:物體在不受力的時候總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即處於平衡狀態,換句話說,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那爲什麼我們在推桌子的時候桌子並沒有動呢?在桌面用彈簧拉動物塊使其做勻速直線運動,物塊受到拉力爲什麼還會是勻速直線運動呢?引出課題《滑動摩擦力》。

環節二:建立概念

1、學生分組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桌面上的木塊,感受滑動摩擦力的存在,並仔細觀察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並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嘗試描述滑動摩擦力的的定義、方向、大小。教師之後根據學生的認知和觀察進行總結明確概念定義: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時,會受到另一個物體阻礙它滑動的i,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方向總是阻礙物體運動,故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2、回憶舊知,歸納滑動摩擦力產生條件:

(1)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並存在擠壓力;

(2)接觸面粗糙;

(3)有相對運動。

通過幾組演示實驗來驗證以上條件,如不接觸的兩個物體間是否存在摩擦力?接觸但沒有相互擠壓力的情況,學生也可自行嘗試驗證,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滑動摩擦力產生條件得記憶和理解。

(2)教師明確說明摩擦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根據以往對力的探究過程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環節三:深化概念

【滑動摩擦力影響因素的探究】

1、小實驗:

a、將手放在桌面上輕輕滑動,用力!再用力!再用力!感覺滑動摩擦力不斷增大;

b、將手放在紙上重複上述動作。

2、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2)實驗器材:滑塊、砝碼、彈簧測力計、棉布、紙等。

(3)實驗步驟:

a、提出問題: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b、作出假設:

①跟作用在接粗麪的正壓力有關係

②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係

③跟接觸面積大小有關係

④跟運動速度有關係

c、證明假設:利用彈簧測力計測滑動摩擦力

d、分析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成正比

學生四人一組進行實驗,教師首先強調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然後進行實驗,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實驗結束後,小組代表上臺進行數據分享,最後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成正比:

環節五:小結作業

1、教師引領學生回顧本節課學到了什麼,對摩擦力有怎樣的認識。

2、作業:如何改變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1)什麼時候需要增加滑動摩擦力?怎麼辦?

(2)什麼時候需要減小滑動摩擦力?用什麼方法?

方法歸納:

(1)改變動摩擦因素μ

(2)改變正壓力

四、板書設計

《摩擦力》教案 篇五

一、教材的特點

這是一節科學探究課,教材以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爲主線,安排了學生猜想、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探討滑動摩擦力與壓-本站§ 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係的過程。很好地體現了新教材讓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

同時,這節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及生產實際聯繫十分密切,教材的編寫突出了這一點。在通過實驗得出摩擦力的有關知識後,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釋大量生活生產中的摩擦現象,其中還編入磁懸浮列車、氣墊船等與現代科技聯繫很密切的內容。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二、教學目標

按照課程標準,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大小的關係;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係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實事求地是進行實驗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與老教材的課程目標相比,它更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三、教材的重難點

本節教材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對於教材中的知識點,學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探究能力培養和探究過程體驗方面,通過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各種因素的實驗探究,突出“猜想與假設”這個環節,同時認識在探究過程中“變量控制”的意義和方法。

四、教學設計思路

爲了加強這節課的探究性,體現課改精神,這節課我主要安排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實驗。將全班分爲四個大組,分別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其中一個因素。

五、教具

對於每個實驗小組,準備了相同的器材:一個彈簧測力計、一個木塊、一塊木板、一塊玻璃板、一條毛巾、兩個鉤碼。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自己根據實驗的要求選擇實驗器材。

六、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在生活中,八年級學生對摩擦有感性認識,只是還沒有從物理學角度對它有一個科學的認識。爲了貼近學生,一上課我就開門見山地問學生:“同學們知道摩擦嗎?”待學生回答後,我又繼續問:“既然大家都知道摩擦力的存在,那你們能不能舉一些生活中摩擦力存在的例子呢?”然後讓學生思考回答。

2、進行新課

(1)介紹摩擦的分類及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由於教材中不僅研究了滑動摩擦,也提到了滾動摩擦,所以我在學生舉例後,向學生簡單介紹了摩擦的分類:摩擦分爲滑動摩擦、滾動摩擦和靜摩擦,並將他們所舉的例子進行了簡單歸類,同時列舉了幾個他們熟悉的例子。同時告訴學生在國中物理學習中,我們只重點研究滑動摩擦。接下來我向學生介紹了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在解釋這個概念時,主要強調滑動摩擦是在兩個物體表面間產生的,這個力的作用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而對於“相對運動”沒作過多的解釋。

(2)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探究活動的第一步是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後,我很自然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有的學生思維受教材的影響,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對於這部分同學注意對他們進行鼓勵,讓他們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學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不侷限於書本,而會提出其它猜想,作爲老師,這時即使學生提出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很荒誕,也要發掘其合理因素並予以鼓勵。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的猜想後,可以問問他“你爲什麼要這樣想呢?”在各種猜想均列出後,我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生的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複雜,對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四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是否與物體運動的方向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面積大小有關?並將全班分爲四個大組,每組用實驗探究一個猜想。

探究活動的第二步是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怎樣證明學生自己的猜想?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後我有針對性地請了一位同學來說說他們組討論的探究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我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點撥,啓發學生,問他們“大家贊同他的方案嗎?其他同學還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案?”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我們這組的同學是要研究壓力的變化對滑動摩擦力的影響,那我們應如何設計實驗才能知道滑動摩擦力的變化是由這個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過學生的思考、交流和討論、老師的點撥,學生都會制定出正確的探究計劃。

探究活動的第三步是學生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前,提醒同學們注意實驗器材的選擇,提醒學生注意實驗時要水平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至於有同學問到爲什麼在勻速狀態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是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告訴學生我們將在第六章討論這個問題,並對提出這個問題的同學進行表揚。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我巡視各實驗小組,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實驗結束後,在每個大組我抽取了四個實驗小組公佈自己的實驗數據,全班同學共同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論相符,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他們的這種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時鼓勵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在課後繼續探索滑動摩擦力是否與其他因素有關。

在得到實驗結論後,我繼續引導學生們總結實驗中採用的方法:如果一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有關,我們在研究某一個因素對該物理量的影響時,應控制其它與該物理量有關的因素不變,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變量控制法”。接着我再講述:“變量控制法”是科學研究的一個基本方法,它適用於多因素問題的研究。它不僅僅適用於研究物理問題,也適用於其他科學領域問題的研究,在今後的學習和探究中,我們還要經常使用這個方法。

(3)如何增大和減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減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學生們所熟悉的,而且學生們已經通過實驗獲得了滑動摩擦的有關知識,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組織學生自己進行討論,我還鼓勵他們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減小摩擦的事例,讓他們自己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這些有關摩擦的現象,並總結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我只是適當地進行引導和點撥。

在減小摩擦的事例中,我上網下載了有關磁懸浮列車的資料和圖片,並簡單介紹了磁懸浮列車減小摩擦的原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從上面的討論中,學生已經知道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摩擦力也並不總是有害的,接下來我讓同學們繼續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會是什麼樣呢?並讓學生在課後完成“迷你小實驗”,並將討論的內容以“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爲題寫一篇小論文。

3、課堂小結

我先讓學生以“學到了什麼”爲線索進行小結,在學生小結的基礎上,我再做適當的補充。因爲學生大都只能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一個小結,但對學習過程中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卻不能做一個很好的總結,所以我在學生小節後做了適當的補充,讓學生知道探索知識的過程比單純的學習知識更重要。

七、教學反思

第一點,學生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猜想時,要注意鼓勵和引導學生打開思路,大膽地進行其它猜想。

第二點,要轉變教學理念,不能走形式上的科學探究,要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科學探究,以達到教學目的。而這個教學環節對能否真正達到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極爲重要的。特別是學生探究時的組織教學。

第三點,由於這是一堂科學探究課,所以教師在引導和提問時,要注意問題的目的性和語言的技巧性;對於學生的看法和觀點,要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第四點,由於這一節教材的容量較大,本節內容分爲兩節課來完成。第一節課完成科學探究,總結實驗的方法叫“變量控制法”;第二節課再討論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以及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國中物理課《摩擦力》教案設計 篇六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說出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和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通過實驗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過程,提高動手操作和歸納總結能力。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感受物理與生活的聯繫,提高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和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

【難點】摩擦的利用與防止。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請學生將手舉在空中並嘗試前推,再請學生將手壓在桌面上並嘗試前推,引導學生髮現將手壓在桌面上前推時受到了某種阻礙。結合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生思考受到了阻礙說明其中一定有力的作用,那麼這種力叫什麼又有着怎樣的特點,進而引入本節新課。

環節二:新課教學

1、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問答:引導學生思考產生這種力時手和桌面有怎樣的位置關係,並得到手緊貼着桌面移動,手和桌面之間產生了摩擦的結論。

教師講解:學生回答後教師順勢提出“滑動摩擦力”並明確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作滑動摩擦力。

2、摩擦力產生的原因

自主探究:教師在大屏幕上呈現顯微鏡下物塊與桌面接觸面的微觀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顯微鏡下的接觸面與肉眼觀察時有什麼區別。

教師講解:學生回答後教師順勢總結滑動摩擦力產生的原因:正是因爲接觸面凹凸不平,所以當相互接觸的物體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彼此阻礙,產生滑動摩擦力。

3、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小組討論:請學生思考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一:將手壓在桌面上前推時,發現手越用力壓桌子,滑動摩擦力就越大,所以猜測可能與接觸面壓力有關。

猜想與假設二:滑動摩擦力是因爲接觸面凹凸不平產生的,所以可能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設計實驗:帶領學生回顧測量力的大小需要用到彈簧測力計,明確實驗器具,而後請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嘗試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教師提示:教師提示學生設計實驗過程中要注意控制變量,並且因爲是通過二力平衡間接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所以在拉動物塊的過程中要注意保持勻速。

實施實驗:學生按計劃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確實與接觸面的壓力和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也越大。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向學生提問並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哪些情況下利用了摩擦力,哪些情況下需要防止摩擦力的危害。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作業:觀察生活當中還有哪些情況是利用或防止了摩擦力的危害,並想一想是怎樣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

四、板書設計

國中物理課《摩擦力》教案設計 篇七

學習目標:

1、知道滑動摩擦產生的條件,會正確判斷滑動摩擦力的方向。

2、會用公式F=μFN計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響動摩擦因數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能判斷靜摩擦力的有無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最大靜摩擦力。能根據二力平衡條件確定靜摩擦力的大小。

學習重點:

1、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及規律,並會用F摩=μFN解決具體問題。

2、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及規律,正確理解最大靜摩擦力的概念。

學習難點:

1、正壓力FN的確定。

2、靜摩擦力的有無、大小的判定。

主要內容:

一、摩擦力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滑動時,或者在另一個物體上有滑動的趨勢時我們會感到它們之間有相互阻礙的作用,這就是摩擦,這種情況下產生力我們就稱爲摩擦力。固體、液體、氣體的接觸面上都會有摩擦作用。

二、滑動摩擦力

1、產生: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發生相對滑動時,另一個物體阻礙它相對滑動的力稱爲滑動摩擦力。

2、產生條件:相互接觸、相互擠壓、相對運動、表面粗糙。

①兩個物體直接接觸、相互擠壓有彈力產生。

摩擦力與彈力一樣屬接觸作用力,但兩個物體直接接觸並不擠壓就不會出現摩擦力。擠壓的效果是有壓力產生。壓力就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壓力,壓力屬彈力,可依上一節有關彈力的知識判斷有無壓力產生。

②接觸面粗糙。當一個物體沿另一物體表面滑動時,接觸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齧合,形成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即爲摩擦力。凡題中寫明“接觸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統統不考慮摩擦力(“光滑”是一個理想化模型)。

③接觸面上發生相對運動。

特別注意:“相對運動”與“物體運動”不是同一概念,“相對運動”是指受力物體相對於施力物體(以施力物體爲參照物)的位置發生了改變;而“物體的運動”一般指物體相對地面的位置發生了改變。

3、方向:總與接觸面相切,且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這裏的“相對”是指相互接觸發生摩擦的物體,而不是相對別的物體。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跟物體的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但並非一定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4、大小:與壓力成正比F=μFN

①壓力FN與重力G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力,它們在大小上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也可以毫無關係,用力將物塊壓在豎直牆上且讓物塊沿牆面下滑,物塊與牆面間的壓力就與物塊重力無關,不要一提到壓力,就聯想到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認爲物體對支承面的壓力的大小一定等於物體的重力。

②μ是比例常數,稱爲動摩擦因數,沒有單位,只有大小,數值與相互接觸的______、接觸面的______程度有關。在通常情況下,μ<1。

③計算公式表明: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隻由μ和FN共同決定,跟物體的運動情況、接觸面的大小等無關。

5、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點: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上的受力物體上。

問題:

1、相對運動和運動有什麼區別?請舉例說明。

2、壓力FN的值一定等於物體的重力嗎?請舉例說明。

3、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間的接觸面積有關嗎?

4、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體間相對運動的速度有關嗎?

三、靜摩擦力

1、產生:兩個物體滿足產生摩擦力的條件,有相對運動趨勢時,物體間所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靜摩擦力。

2、產生條件:

①兩物體直接接觸、相互擠壓有彈力產生;

②接觸面粗糙;

③兩物體保持相對靜止但有相對運動趨勢。

所謂“相對運動趨勢”,就是說假設沒有靜摩擦力的存在,物體間就會發生相對運動。比如物體靜止在斜面上就是由於有靜摩擦力存在;如果接觸面光滑。沒有靜摩擦力,則由於重力的作用,物體會沿斜面下滑。

跟滑動摩擦力條件的區別是:

3、大小:兩物體間實際發生的靜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靜摩擦力Fmax之間

實際大小可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判斷。

4、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①所謂“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是指假設接觸面光滑時,物體將要發生的相對運動的方向。比如物體靜止在粗糙斜面上,假沒沒有摩擦,物體將沿斜面下滑,即物體靜止時相對(斜面)運動趨勢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下,則物體所受靜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②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可用假設法。其操作程序是:

A.選研究對象----受靜摩擦力作用的物體;

B.選參照物體----與研究對象直接接觸且施加靜摩擦力的物體;

C.假設接觸面光滑,找出研究對象相對參照物體的運動方向即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

D.確定靜摩擦力的方向一一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③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但並非一定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5、靜摩擦力的作用點:在兩物體的接觸面受力物體上。

【例一】下述關於靜摩擦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靜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

B.靜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正壓力成正比;

C.靜摩擦力只能在物體靜止時產生;

D.靜摩擦力的方向與接觸物體相對運動的趨勢相反。

【例二】用水平推力F把重爲G的黑板擦緊壓在豎直的牆面上靜止不動,不計手指與黑板擦之間的摩擦力,當把推力增加到2F時,黑板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原來的幾倍?

摩擦力沒變,一直等於重力。

四、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的比較

滑動摩擦力靜摩擦力符號及單位

產生原因表面粗糙有擠壓作用的物體間發生相對運動時,表面粗糙有擠壓作用的物體間具有相對運動趨勢時摩擦力用f表示

單位:牛頓

簡稱:牛

符號:N

大小f=μN始終與外力沿着接觸面的分量相等

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與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問題:

1、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嗎?

2、靜摩擦力的大小與正壓力成正比嗎?

3、最大靜摩擦力等於滑動摩擦力嗎?

課堂訓練:

1、下列關於摩擦力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兩個相對靜止物體間一定有靜摩擦力作用。B.受靜摩擦力作用的物體一定是靜止的。

C.靜摩擦力對物體總是阻力。D.有摩擦力一定有彈力

2、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物體越重,使它滑動時的摩擦力越大,所以摩擦力與物重成正比。

B.由μ=f/N可知,動摩擦因數與滑動摩擦力成正比,與正壓力成反比。

C.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D.摩擦力總是對物體的運動起阻礙作用。

3、如圖所示,一個重G=200N的物體,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左運動,物體和水平面間的摩擦因數μ=0.1,同時物體還受到大小爲10N、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作用,則水平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大小是10N,方向向左。B.大小是10N,方向向右。

C.大小是20N,方向向左。D.大小是20N,方向向右。

4、粗糙的水平面上疊放着A和B兩個物體,A和B間的接觸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F拉B,而B仍保持靜止,則此時()

A.B和地面間的靜摩擦力等於F,B和A間的靜摩擦力也等於F。

B.B和地面間的靜摩擦力等於F,B和A間的靜摩擦力等於零。

C.B和地面間的靜摩擦力等於零,B和A間的靜摩擦力也等於零。

D.B和地面間的靜摩擦力等於零,B和A間的靜摩擦力等於F。

答案:3.D4.B

閱讀材料:

從經典力學到相對論的發展

在以牛頓運動定律爲基礎的經典力學中,空間間隔(長度)S、時間t和質量m這三個物理量都與物體的運動速度無關。一根尺靜止時這樣長,當它運動時還是這樣長;一隻鐘不論處於靜止狀態還是處於運動狀態,其快慢保持不變;一個物體靜止時的質量與它運動時的質量一樣。這就是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觀。到了十九世紀末,面對高速運動的微觀粒子發生的現象,經典力學遇到了困難。在新事物面前,愛因斯坦打破了傳統的絕對時空觀,於1905年發表了題爲《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提出了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創建了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指出:長度、時間和質量都是隨運動速度變化的。長度、時間和質量隨速度變化的關係可用下列方程來表示:,(通稱“尺縮效應”)、(通稱“鐘慢效應”)、(通稱“質—速關係”)

上列各式裏的v是物體運動的速度,C是真空中的光速,l0和l分別爲在相對靜止和運動系統中沿速度v的方向測得的物體長度;t0和t分別爲在相對靜止和運動系統中測得的時間;m0和m分別爲在相對靜止和運動系統中測得的物體質量。

繼狹義相對論之後,1915年愛因斯坦又建立了廣義相對論,指出空間——時間不可能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空間的結構和性質取決於物體的分佈,使人類對於時間、空間和引力現象的認識大大深化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統稱爲相對論。

《摩擦力》教案 篇八

一、教材的特點

這是一節科學探究課,教材以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爲主線,安排了學生猜想、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探討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係的過程。很好地體現了新教材讓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

同時,這節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及生產實際聯繫十分密切,教材的編寫突出了這一點。在通過實驗得出摩擦力的有關知識後,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釋大量生活生產中的摩擦現象,其中還編入磁懸浮列車、氣墊船等與現代科技聯繫很密切的內容。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二、教學目標

按照課程標準,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大小的關係;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係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實事求地是進行實驗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與老教材的課程目標相比,它更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三、教材的重難點

本節教材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對於教材中的知識點,學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探究能力培養和探究過程體驗方面,通過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各種因素的實驗探究,突出“猜想與假設”這個環節,同時認識在探究過程中“變量控制”的意義和方法。

四、教學設計思路

爲了加強這節課的探究性,體現課改精神,這節課我主要安排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實驗。將全班分爲兩個大組,分別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其中一個因素。

五、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在生活中,八年級學生對摩擦有感性認識,只是還沒有從物理學角度對它有一個科學的認識。爲了貼近學生,一上課我就演示小車從斜面上滑下的實驗,並提出問題:“小車爲什麼會停下來?”待學生回答後,我們本節就要來學習科學探究:摩擦力。

2、進行新課

(1)介紹摩擦的分類及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由於教材中不僅研究了滑動摩擦,也提到了滾動摩擦,所以我在教學中通過演示實驗,向學生簡單介紹了摩擦的分類:摩擦分爲滑動摩擦、滾動摩擦和靜摩擦。同時告訴學生在國中物理學習中,我們只重點研究滑動摩擦。接下來我向學生介紹了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在解釋這個概念時,主要強調滑動摩擦是在兩個物體表面間產生的,這個力的作用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而對於“相對運動”沒作過多的解釋。

(2)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探究活動的第一步是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後,我很自然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有的學生思維受教材的影響,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對於這部分同學注意對他們進行鼓勵,讓他們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學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不侷限於書本,而會提出其它猜想,作爲老師,這時即使學生提出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很荒誕,也要發掘其合理因素並予以鼓勵。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的猜想後,可以問問他“你爲什麼要這樣想呢?”在各種猜想均列出後,我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生的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複雜,對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兩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並將全班分爲兩個大組,每組用實驗探究一個猜想。

探究活動的第二步是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怎樣證明學生自己的猜想?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後我有針對性地請了一位同學來說說他們組討論的探究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我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點撥,啓發學生,問他們“大家贊同他的方案嗎?其他同學還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案?”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我們這組的同學是要研究壓力的變化對滑動摩擦力的影響,那我們應如何設計實驗才能知道滑動摩擦力的變化是由這個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過學生的思考、交流和討論、老師的點撥,學生都會制定出正確的探究計劃。

探究活動的第三步是學生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前,提醒同學們注意實驗器材的選擇,提醒學生注意實驗時要水平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至於有同學問到爲什麼在勻速狀態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是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告訴學生我們將在第六章討論這個問題,並對提出這個問題的同學進行表揚。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我巡視各實驗小組,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實驗結束後,在每個大組我抽取了兩個實驗小組公佈自己的實驗數據,全班同學共同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論相符,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他們的這種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時鼓勵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在課後繼續探索滑動摩擦力是否與其他因素有關。

在得到實驗結論後,我繼續引導學生們總結實驗中採用的方法:如果一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有關,我們在研究某一個因素對該物理量的影響時,應控制其它與該物理量有關的因素不變,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變量控制法”。接着我再講述:“變量控制法”是科學研究的一個基本方法,它適用於多因素問題的研究。它不僅僅適用於研究物理問題,也適用於其他科學領域問題的研究,在今後的學習和探究中,我們還要經常使用這個方法。

(3)如何增大和減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減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學生們所熟悉的,而且學生們已經通過實驗獲得了滑動摩擦的有關知識,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組織學生自己進行討論,我還鼓勵他們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減小摩擦的事例,讓他們自己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這些有關摩擦的現象,並總結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我只是適當地進行引導和點撥。

在減小摩擦的事例中,我上網下載了有關磁懸浮列車的資料和圖片,並簡單介紹了磁懸浮列車減小摩擦的原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從上面的討論中,學生已經知道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摩擦力也並不總是有害的,接下來我讓同學們繼續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會是什麼樣呢?並讓學生在課後完成“迷你小實驗”,並將討論的內容以“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爲題寫一篇小論文。

3、課堂小結

我先讓學生以“學到了什麼”爲線索進行小結,在學生小結的基礎上,我再做適當的補充。因爲學生大都只能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一個小結,但對學習過程中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卻不能做一個很好的總結,所以我在學生小節後做了適當的補充,讓學生知道探索知識的過程比單純的學習知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