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一必修二《氓》教案精品多篇

高一必修二《氓》教案精品多篇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問學必有師,講習必有友,下面是編輯幫助大家收集的高一必修二《氓》教案優秀4篇。

《氓》的教案 篇一

一、思考領悟   《詩經》以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成爲“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寫實手法。按現實生活的本來面目,反映生活中帶本質性的社會問題,使詩歌創作成爲一幅幅社會生活的圖畫。《氓》,偏重敘事;《采薇》,偏重抒情。兩首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感情都相當豐富、複雜。那麼,我們要讀懂《氓》(《詩經·衛風》)抒發了什麼情?如“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採用了什麼手法?《采薇》(《詩經·小雅》)抒發了什麼情?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四句詩好在哪裏?    二、鑑賞評價   《氓》,抒發棄婦的怨忿之情;敘事與抒情的結合和比興手法。《氓》它以一個女子自述的口吻,講述了她幼年時的歡樂、戀愛時的盟誓、婚後的變卦,怨憤、留戀、痛苦等婚戀悲劇。尤其是《氓》中的第三、四兩章皆以桑樹起興,從詩人的年輕貌美寫到體衰色減,同時揭示了男子對她從熱愛到厭棄的經過。“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以桑葉之潤澤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以桑葉的枯黃飄落,透過桑葉衰敗的景象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切合人物的身份,形象生動和諧。“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則以“戒鳩無食桑葚以興下句戒女無與士耽也”(朱熹《詩集傳》)。其中兩個感嘆句,語調激切,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勸告所有的女性;“士之耽兮……不可說也”,語氣舒緩,流露出女主人公的無奈和無助,令人同情。女子以反省的口氣回顧了婚後的生活,找尋被遺棄的原因。這是敘事、抒情和比興結合的典範例子。    《采薇》,抒發士卒遠戍的勞苦和哀怨之情;情景相生,重言疊字。詩中的“楊柳”又成爲後代“折柳相贈”與“折柳思遠”的文化元素的濫觴。漢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折柳枝贈別親人,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於“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離別贈柳來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捨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標誌,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折柳贈別”就蘊含着“春常在”的祝願。古人的詩詞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贈別之事。唐代權德輿詩:“新知折柳贈”,宋代姜白石詩:“別路恐無青柳枝”,明代郭登詩:“年年長自送行人,折盡邊城路旁柳。”清代陳維崧詞:“柳條今剩幾?待折贈。”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其實,柳樹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徵意義,古人又賦予柳樹種種感情,於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其中像“楊柳依依”、“雨雪霏霏”等重言疊字的例子比較多,這樣反覆吟詠,構成了迴環往復的音樂網絡,給人纏綿悱惻的美學效果。

《氓》的教案 篇二

【學習目的】

1、學習《氓》作爲敘事詩的特點和對比手法的使用,體會詩歌中細節描寫的作用。

2、背誦課文,熟練掌握詩歌中的重點字詞。

【學習重點】

學習兩首詩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學習方法】朗讀法、點撥討論法

【學習時數】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簡介《詩經》

《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

紀春秋中期的5XX年間的古代社會生活。原本只稱《詩》,是儒家的經典之一。(儒家奉有“四書”“五經”,“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書》《禮》《易《樂》《春秋》)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詩經》按其表現內容可分爲“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15國風,大都是民間的歌謠,它和屈原的《離騷》後人經常把它們並稱爲“騷”,本用來指兩大文學流派,後人多用來指文人如“遷客騷人”。但是再後來的許多文學作品中出現的“風騷”其意卻大相徑庭,如“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身量苗條,體格風騷”“賣弄風騷”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音樂。

“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表現手法來分可分爲賦、比、興三類。

賦,指鋪陳排比,使詩歌顯得整齊勻稱,有氣勢。

比,即比喻,是《詩經》開創的修辭方法。

興,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羣要有領頭的羊,共產黨是我們的領路人。”興也是《詩經》首創的修辭形式。

二、簡介《氓》

《衛風 氓》是一首敘事詩。作者順着“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敘事,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氓》在回憶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前後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比興手法的運用,激發了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三、根據課後的註釋來翻譯課文

四、初步思考下列問題,整體感知文章

1、從內容上看,這是一首什麼詩?從表達方式上看,是一首什麼詞?採用第幾人稱敘事抒情的?

2、在第一節中,詩作的敘事節奏頗似電影蒙太奇手法,選取了三個視覺效果極強的場面來表現。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這三個場景。

3.氓是如何來提親的?女主人公怎樣對待他,是否馬上答應了他?

4、在這些場景中表現了兩人什麼性格?姑娘與心上人約定了婚期,在漫長的等待中,姑娘是什麼樣的表現?

5、結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現出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6、婚後男女主人公表現出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五、寫作訓練

將《氓》改寫成一個故事

高中語文必修二氓教案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重點:分析戀愛階段,男女雙方性格特點及比興手法的運用。

一、導語:

愛情是個千年不衰的話題,前面我們學習《靜女》時,領略了古代社會人們戀愛時輕鬆愉悅的情趣。那麼愛情是不是都是那麼美好的呢?這節課我們將從《氓》中感受另一類型的愛情情節和主人公形象。

二、好!我們來檢查同學們課前預習的情況 (投放生字詞)

三、有哪位同學來複述這首敘述詩的故事情節?這是《詩經》中較有代表性的一首棄婦詩。講女子爲一個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後來兩人結爲夫妻。婚後,儘管妻子多年如一日,甘心貧苦、日夜朝老,但是,最終還是被丈夫拋棄的故事。 那全詩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戀愛-- - -- 婚變—— - 決絕 板書

四、讓我們再次感知課文內容:播放錄音|| 這是首四言古詩,朗讀是要注意二二節拍。 全體朗讀

五、提問教讀:.

①氓初給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蚩蚩”,忠厚老實

氓是如何來提親的?“抱布貿絲”,假借物物交換的買賣來和我談婚事。

女主人公怎樣對待他?深情遠送“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婉言拒絕“匪我愆期,子無良媒”時氓是什麼表現? 生氣

婚事是否談成? 秋以爲期” (問 以字在這裏是什麼用法?) 板書

(展示圖片1)

② 姑娘與心上人約定了婚期,在漫長的等待中,她有何表現?

“乘彼”等六句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熱戀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現。 (問 以字在這裏是什麼用法?) 板書

“復關”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會“泣涕漣漣”一會兒“載笑載言”,足見對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

③結婚前氓做了什麼?結果如何?“爾卜爾蓍,體無咎言”

(展示圖片2)

1.提問:我們來探討第一個問題:戀愛階段,男女雙方各有何舉動?男女主人公反映出什麼樣的性格?(由學生討論)(投放幻燈片)

明確:男青年:忠厚老實、急躁、任性、表裏不一------ 爾卜爾蓍說明他剛開始對婚姻的態度很鄭重其事,認真。

姑娘 :溫柔、情深意重、傳統、善解人意、、癡情 、天真、活潑------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 女主人公最終被氓拋棄,那她認爲被拋棄的原因是什麼呢? 氓變心 觀點: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上、政治上都處於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全寄託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不可避免

2、探論他們的婚姻失敗除了氓的變心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由學生討論)(投放幻燈片)

明確:被棄原因:一,男子負心說。二,年老色衰說。三,財富說。(經濟落後的社會,男子騙情其實爲騙財,看,拿的是布,換的是絲,而且空車子來,連人和嫁妝一起搜刮了。婚後估計揮霍得差不多了,就不客氣了。扁~~~~恩格斯說:“家庭、婚姻反映出經濟關係”,此言不虛。四,社會風俗說。子無良媒“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她在無良媒的情況下自擇終身,在當時已經埋下悲劇,

(展示圖片3) 和(展示圖片4)

提問教讀:

① 女主人公爲什麼突然寫到“桑樹”葉落前和葉落後的變化,這是什麼手法?

看到桑樹想到其榮枯前後,如同自身命運 比興

② 3.(投放幻燈片)三四兩章有哪些對比、比喻?

桑未落,葉沃若---桑落,黃隕 士之耽可說----女之耽不可說 女不爽---士貳其行 (對比)

桑葉鮮嫩而枯黃--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苦

葉沃若----喻女子青春年華 葉黃隕----喻女子年長色衰。 鳩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對男子過分迷戀 比喻)

最後一段中女主人公對男子表現出一種什麼態度?決絕分離的態度

七、這節課我們就先學到這裏,剩下時間整理課堂筆記。嘗試背誦3.4兩個自然段。

詩歌敘述了女子從戀愛到被遺棄的經過,批判男子的負心,揭示當時不合理的婚姻帶給婦女深刻的痛苦。

㈡、賦比興手法在本文中的應用

全文用賦,“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比興:“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以斑鳩貪吃桑葚爲例告誡女子不要爲愛着迷。(孔子“過猶不及”)

以桑葉新鮮潤澤的自然情狀喻女子年輕貌美之情狀,也指兩人戀愛時情意濃密;以桑葉枯黃掉落的自然情狀比喻女子年老珠黃之情狀,也指氓變心感情枯竭。同時由桑樹引發對自己年長色衰,慘遭遺棄的敘述,這是“興”。整體看有以桑葉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六、討論題:

1、他們的婚姻失敗除了氓的變心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

2、女主人公婚變後還有沒有可能獲得幸福

看過“ 高中語文必修二氓教案教學設計”的還看了:

《氓》的教案 篇四

授課人:李玉山

時 間:2005年8月18日

地 點:北師大天津附中高二2班

第一課時

師:上課之前有個同學問我,課本把《氓》放在第一課,到底想讓我們學習哪些知識呢?難道就是讓我們知道在兩千五百多年前曾經發生過這麼一次悲慘的愛情悲劇麼?這個問題還真把我難住了。哪個同學能替我給這個同學做個解答呢?

(沉默片刻,一生怯怯地)

生1:應該是積累一些古代的詞語,還有文學常識;再就是得學會自己讀古詩。

生2:通過讀詩,提高文學鑑賞的水平。

生3:每年大學聯考都要考古詩鑑賞,沒辦法,必須得學。

(生笑)

師:你們說得各有各的道理。爲了考試得分,這是出於“生存”的需要,無可厚非;爲了提高文學鑑賞水平,這是“發展”的需要。對於你們來說,“文學素養”恐怕或多或少地與你們這一生相伴,也是做到“詩意的棲居”必不可少的要素。而進行文學鑑賞包括答大學聯考古詩鑑賞題,是需要有一定的語言知識與文學常識的積累的。我還要表揚這個同學,他喜歡提問題,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我希望每個同學都能在思考的前提下發現問題,做到善於提問,並學會自己解決問題;而且,他好像已經讀過課文了,希望大家向他學習,自覺地進行課前預習。

請大家拿起筆,小聲讀這首詩,讀不準的字看註解,查字典,在這個字的上面注音。

(生讀約3分鐘)

師:請大家齊讀這首詩,讀準節拍和字音。

(生齊讀)

師:節奏比較準確,這是一首四言詩,節拍基本是“二/二”式的,同學們很聰明,沒用我提示就找到節拍了。而且大家都注意到了“於”“說”等通假字的讀音。有幾個字音要注意:是“zǎi笑zǎi言”還是“zài笑zài言”?

生4:zài笑zài言,跟“載歌載舞”一樣。

師:對。課時剛纔有一部分都成了zǎi。多音字是根據用法和意義確定讀音的,平時要養成習慣,多查字典。人們的一些習慣讀音有些是不太準確的。“漸車幃裳”的“裳”在文言中一般讀作cháng。在《秦風·無衣》中我們還要學到。

生5:老師,“漸”書上說讀一聲,是不是注錯了?

師:沒錯,這也是個多音字,“漸”在用作動詞的時候讀一聲學名叫陰平聲,有個詞今天還在用“漸染”。課下查查字典是什麼意思。好,下面大家再齊讀全詩,應該比上次讀得要好。

(生讀)

師:不錯!請大家拿起筆,自讀這首詩,完成這個幾個任務:理解詩句,概括這首詩的主要內容,能用自己的話準確表達。讀的時候先不要看註解,更不要看課外書,能自己讀懂詩句是最好不過了;實在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看註解,但不要把註解當作僵化的東西。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書上做個標記。10分鐘夠了吧。

(生讀)

師:哪個同學概括這首詩的內容?

(沉默)

師:要勇敢些,說不準沒關係,不說你怎麼會發現自己有那些優勢或不足呢?

生1:一個男子和一個女子商量結婚的事,女子先是沒有答應,後來看見男子發怒了才答應。結婚後男子很快就變心了,甚至虐待她,所以女子心裏充滿了怨恨。

師:結果呢?

生1:好像是這個女子跑回了孃家,(看書)“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她的兄弟還譏笑她。

師:基本輪廓勾勒出來了。哪個同學能再具體些?

生6:這個女子挺不幸的,她很勤勞,日夜勞作,可是卻受到虐待。

生7:她挺恨那個男的,罵他三心二意。(有生笑)

師:從哪裏可以看出來呢?

生7:“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生8:我覺得這個女的太傻了,不應該那麼痛快地就嫁給“氓”。起碼兒得考驗他幾年,生米做成熟飯了,後悔也晚了。

(生笑)

師:你已經進入到詩歌深層內容的分析了。結合這些同學的回答,請大家用三四句話概括該詩的內容。你(生2)來!

生2:一個貌似忠厚的男子向一個年青漂亮的女子求婚,女子答應了。結婚之後,儘管女子日夜操勞,但男子感情不專一,並對女子施加暴力,最後女子回到了孃家。

師:很好。根據上面的概括,這首詩如果按照情節的發展可以分成幾個層次呢?

生:(齊答)三層。

師:具體說說。你(生9)來。

生9:婚前,婚後,回家。

師:很簡潔。婚前一般叫(生答:戀愛),哈,戀愛,哪幾節是戀愛?

生9:前兩節。

師:回家呢?

生9:最後一節。

師:好,大家同意他的分法嗎?(生答:同意)

生10:老師,我覺得這首詩應該是一首自敘詩,是女子的自述。

師:對,你很細心。這是一首以第一人稱寫成的詩,所以剛纔有同學看出女子有“恨“。也可以看成是女子的控訴吧。

生11:我有很多地方還不太理解。

師:很多!你說的是詩句不理解還是內容上不理解?

生11:都有,內容上不理解的要多些。

師:這要怪我了,我給大家的時間太少了。

生11:您能不能給我們講得細一些,我們以前的老師可都是一句一句地講啊。

師:你希望我也這麼做,是嗎?

生11:那我們學起來多輕鬆啊!

師:是啊,你輕鬆,我也輕鬆。可是書是要你們自己讀的,那麼多的註解,註解的文字是原文的好幾倍,要充分利用。老師總不能到考場上給你講吧。

(生笑)

師:下面的時間就是該你們自己讀。詩歌的整體內容我們清楚了,請大家在此基礎上對這首詩做深入研究。有兩個要求:①這首詩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點?②還有哪些經過思考後也不明白的地方,包括詩句、內容、手法等方面。

(生讀約12分鐘)

師:有什麼想法可以與我談談,寫在紙上也行。下課。

第二課時

師:我很高興,下課的時候有幾個同學給我遞了紙條。我念一下:“今天晚上在肯得基門口見,我請你吃快餐。”(生大笑)是請我的嗎?不過現在我們要享用的是精神快餐。有沒有哪個同學願意做一次先鋒?

生6:我喜歡前兩節的女子,她很清純、很熱情、很癡情。

師:能具體說說嗎?

生6:這個男子給女子的印象很不錯,很忠厚,可以託付終身,所以在沒有媒人的情況下私自答應了男子的求婚。甚至在男子走後,女子十分思念,經常登上高高的城牆眺望男子家,看見了就特別高興;看不見就哭。她已經墜入情網了。

師:《詩經·王風》有一首詩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見,(生:如三秋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寫絕了熱戀中男女的心理。剛纔有個同學問我,女子爲什麼要“送子涉淇,至於頓丘”,現在應該有答案了吧?

生12:明白了,依依不捨。

師:所以纔有“十八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相戀中的男女有時道過幾十遍“再見”還不忍離開。(生笑)這兩節是敘述、描寫,這種方法就是“賦”的手法。(板書)

生13:可是,從詩的後面看,男子並不忠厚。

師:所以這個女子才發生了這樣的慨嘆:“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有人說,戀愛中的女人是傻瓜(生笑)。當初她被男子的忠厚罩住了雙眼,就像上節課那個同學所說,沒有發現氓的真實面目。

生14:老師,您的解釋不對吧,書上說“無與士耽”是不要同男子迷戀愛情的意思。

師:你說說爲什麼“不要同男子迷戀愛”

生14:不清楚,“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我也不清楚

師:哪個同學可以爲他解惑?

生6:是不是說女子容易墜入情網不能自拔。

師:輕信會給自己帶來痛苦,女子婚後生活的不幸就是證明,結婚僅三年就被趕了回去。這是女子從自身遭遇中得出的教訓,也是給其他姐妹的告誡吧。(生笑)

生14:怎麼“士之耽兮,猶可說也”?是不是說男人都容易變心?

師:這可以理解爲女子因怨恨產生的憤激之詞。下課時有同學問我,這一節爲什麼要寫到桑樹?這個問題很好。有沒有哪個同學能解答?

(沉默)

師:《詩經》的基本表現手法是(生:賦、比、興),第三、四節的桑樹應該屬於――

(有生說比,有生說興)

師:比就是比喻,有的通篇用比,如《碩鼠》;有的局部用比。興,就是聯想,而聯想應該是從眼前景物而想到所要吟詠的景物人事,也叫託物起興;兩者之間若有相似點,同時也能構成比喻,叫做比興。(板書:比、興)

生14:這是比還是興呢?

師:你看呢?

生14:好像是比興吧。

師:具體說說。

生14:(看書)“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很容易讓人想到女子的年輕漂亮,“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很任意讓人想起女人的年老色衰。

師:你的聯想很豐富。

生15:“鳩”有什麼用?

師:你說呢?

生:不知道!

生16:也是比興吧。

師:說下去

生16:鳩貪吃桑葚,女子沉……沉入,不對,是沉湎愛情。

師:桑葚是甜蜜的,所以斑鳩要貪吃;愛情也是甜蜜的,所以人很容易沉湎其中。女主人公在告誡:女人不要沉湎於愛情。剛纔我說,聯想應該是從眼前景物而想到所要吟詠的景物人事。這桑樹是女子眼前的景物嗎?

(沉默)

師:推想一下,這個女子在哪看到的桑樹?(生:路上……車上)對,應該是女子在坐車回家路上,看到路邊的桑樹而引發了聯想;這是興,兩者有相似性,又是比。以此類推,大家應該明白“淇水湯湯,漸車帷裳”這句描寫的作用了吧。

生17:也是比興。

師:具體分析。

生17:由淇水的(看書)水勢很大的樣子,聯想到了(看書)“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師:有比嗎?這是興。淇水在這首詩中出現了三次,它是女子戀愛時的幸福和婚後不幸的見證。

生18:老師,什麼叫反襯?

師:你怎麼想起問這個問題呢?

生18:註釋②說“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反襯男子的變化無常”,我看不明白。

師:看起來你動腦子了。我也不怎麼明白。我是這麼理解的,這應該是一個比喻,是一種特殊的比喻,叫反喻。舉個例子:這種風氣可不像西北風那樣能很快橫掃天下。這幾句詩可以理解爲:男子的慾望可不想淇水和隰水有止境。明白了嗎?

生19: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爲:女子的不幸沒有頭。

師:哦,我很高興,你能有自己的分析。可以,淇水隰水都有到岸到頭的時候,我的苦難卻沒有頭。也是比,是反喻。

哪個同學還有高論?

生9:我認爲這個女子很了不起。她在受盡丈夫百般虐待的時候仍然不忘幹活,是個稱職的妻子;後來被丈夫趕回孃家後,她並沒有苦苦哀求,而是在痛苦和反思後毅然決然地面對這一切。

師:你的表述很嚴謹。

生20:老師,我認爲這個女子是自己主動離開氓的。

師:說說理由。

生20:還沒想好。

師:下課的時候也有同學提出了這種看法。看起來出英雄所見(生:略同)。到底那種說法更好些呢?討論一下,認真讀詩,開動腦筋,找出能說服自己也能讓人信服的理由。同意趕回家的舉手,前後自由結組。

(生討論,有的獨自看書)

師:誰來?(無人應,指生20)你說說。

生20:“及爾偕老,老使我怨”,女子說自己本想與氓白頭偕老,可是氓卻“二三其德”,如果與這樣的人過一輩子是多麼痛苦啊。所以應該是她自己主動離開的。

師:“主動說”這一派誰還有補充?

生21:“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她的兄弟嘲笑她,我想應該不是笑她捱打,而是笑她,當初你連個媒人也沒有就跟着那小子跑了(生笑),現在又自己跑回來了,這叫什麼事兒?

師:還有嗎?請“趕回派”闡述理由。

生9:我記得你曾說過,《詩經》產生的時代是奴隸社會中後期,是男子中心社會。當時女子社會地位低下,女子沒有決定走與不走的權利。而且她含辛茹苦那麼多年,她都能忍過來,她不可能自己離開。

師:你能從社會背景的角度去分析,很好。

生22:他說的不對,男女那麼不平等,爲嘛還有《蒹葭》裏男子對愛人的追慕,甚至是出現了幻想。氓求婚的時候爲嘛還要抱的布。

師:你認爲布是“彩禮”?(生笑)這個說法我倒是頭一次聽說。“抱布貿絲”一般是說氓以此爲藉口與女子搭話商量婚事,以物易物是當時的一種商品流通方式;另一種理解是說氓的身份是個小商人。男女相愛是一個穿越時空的永恆的主題,但就是真情相愛的人到了到婚姻層面時大都難以避免時代價值觀念的影響,比如,今天相愛的人談婚論嫁的時候,仍然有很多人認爲男方要多花錢,房子要男方買等。“趕回派”們還要再補充嗎?

生9:還有一個理由,這個女子她也不能脫離當時的時代,她起早貪黑辛勤勞作就是想拯救自己的婚姻,來感動氓。

師:還有麼?兩派各執一詞,誰是誰非呢?都有道理,而且都是從作品中找出的理由,還能聯繫時代背景,這就是很好的文學鑑賞了。不管是哪種情況,這個女子應該都是很痛苦的。詩歌的結尾她卻說――

生:(齊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師:後面是個感嘆號,這個小小的“!”都包含了那些“感嘆”呢?

生3:痛苦。

生23:怨恨。

生24:冷靜

師:她沒有哀求氓,很冷靜地接受了現實,這裏面有一種生9所說的堅強。女子癡情、勤勞、堅強,是一個很立體的形象。

生9:老師,我突然有一個想法――(又止)

師:說下去。

生:您剛纔說“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是女子到家後的事。能不能這樣想,這首詩就是女子在在回家途中所見所想。兄弟譏笑她應該是這個女子想象到家後可能出現的局面。行不行?

師:你說行不行呢?

生9:我說不好。

師:大家分析一下不管是否同意,都要說出理由。

(學生思考、沉默)

生22:我看可以。女子被趕回家,在車上回想過去曾經的甜蜜和不幸,又設想回家後可能的局面,痛苦是可想而知的。往者不可諫,來又不可追,真的很可憐。

師:馬茂元先生說她是“往事不堪回首,前程亦復可畏”,真可以說是進退維谷了。即便如此,她仍然能“亦已焉哉”,真的很堅強。這樣最後一節中的“淇則有岸,隰則有泮”也就有了比較合理的解釋,既是興,又是比。

生23:老師,是不是《詩經》中的“言”都可以按助詞來理解?

師:有的時候是句中助詞,沒有意義。《無衣》中的“於”《靜女》中的“有”都是沒有實在意義的助詞。但不是說所有的“言”“於”“有”都如此。“言笑晏晏”的“言”就是說的意思,有說有笑很快樂。要結合詩句內容去靈活判斷,不要絕對化。

生24:“乘彼垝垣”的“垝”課下有兩種解釋,考試時怎麼辦?

師:你給我出了個難題。你想怎麼答?

生24:都行吧。

師:都可以。但我個人還是認爲解釋爲通“危”更好,高,這個詞你們應學過:“危樓高百尺,(生:手可摘星辰)。”姑娘爲了看到戀人的影子,拋下女孩家的文靜與嬌羞,登上高高的城牆遠眺,多麼癡情,思念何其重也。

生25:您剛纔說是結婚三年,書上說“三”是多數,古代“三”一般是指多數。

師:謝謝你的批評。理解爲多年,“年老色衰”一說才成立;理解是實指三年可不可以呢?

生25:可以,好像更能突出男子變心之快。

師:也能表現三年的辛苦勞作與精神折磨如何讓一個“其葉沃若”的女子“其黃而隕”。

生26:“桑之未落”的“之”是不是取獨?

師:你用了一不規範的簡稱。關於詩歌中的詞語,大家應該學會自己歸納,記牢,活用。還可以結合《質量檢測》相關練習進行鞏固。要養成良好習慣。

這是大家高中階段學的第一首古詩,其實很多同學已經學會怎麼讀了:要多讀,每次讀的目的與收穫是不一樣的;在理解詩句、整體把握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合理的聯想與想象,將詩歌豐滿化,這樣纔能有自己的收穫。這就像喝茶,需要時間;讀詩,就是“泡茶”的過程。希望大家能通過練習成爲“茶道”高手。

作者郵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