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岳陽樓記》教案(多篇)

《岳陽樓記》教案(多篇)

《岳陽樓記》教案 篇一

【學習目標】:

1、激發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文的興趣,提高在比較中鑑賞詩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的能力,進入詩文意境。

3、體會詩與散文兩種體裁的異同點。

【教學重點】:

1、激發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文的興趣,引導學生初步把握賞析詩文的方法。

2、體會詩與散文兩種體裁的異同點。

【教學難點】:

1、激發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文的興趣,引導學生初步把握賞析詩文的方法。

2、體會詩與散文兩種體裁的異同點。

【教學方法】:

通過對比分析,提高學生學習和鑑賞古詩文的能力。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內容及教學步驟】:

一、複習並導入新課:

1、檢查背誦《詩兩首》。

2、《岳陽樓記》作者簡介:

袁中道,明代文學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人。萬曆進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少即能文,長愈豪邁。與其兄宗道、宏道並有文名,時稱三袁,同爲公安派。其績稍遜於宏道。反對復古擬古,認爲文學是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天下無百年不變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寫性靈。晚年針對多俚語纖巧的流弊,提出以性靈爲中心兼重格調的主張。

二、感知課文:

1、請學生根據課文註解,理解課文內容。

提示:第一段寫洞庭湖水奇的原因;第二段寫作者由洞庭湖上風景變幻而引發自己的的聯想和感慨。

2、根據課文回答問題:

(1)、洞庭湖水勢浩大的原因是什麼?(即“所以奇也”的原因)

提示:袁中道的文章用知識爲我們客觀準確地回答了此問題,他在文中談到如此盛大的水勢,是由以下幾種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九水”,九條江的'水彙集了,纔有湖的規模。

第二,是長江的水奔騰而來。

第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擋長江的水勢,水面擴大了,才“澄鮮宇宙,搖盪乾坤八百里。”

第四,岳陽樓正好在“江湖交會之間”,因而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變態”。

第五,樓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觀景,“得水最多”,“千里一壑,粘天沃日爲奇”。

第六,在岳陽樓上看水比較少一點,但有“君山妖蒨”彌補了缺陷。

第七,如果沒有君山,“莽莽洪流”一覽無餘,比較單調;有了君山,就富於變化了。

結論是:岳陽樓的景觀之美,就在於“得水而壯,得山而妍也。”

(2)、找出文中表明作者因景變而發生感情變化的句子,對於這情感的變化,你有什麼看法?

明確:予始四望慘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提示:作者居然因爲風景變幻而哭將起來,可見不但感情容易激動,而且對感情相當放任。這種敢哭敢笑,在封建道學自矜自持、喜怒不形於色蔚爲風氣的時代,明清小品作家敢於表述自由的性靈,正是其可愛可貴之處。

(3)、作者在文中還聯繫了哪些歷史人物?有何用意?

明確:作者在文中還聯繫了宋朝藤子京、范仲淹,聯繫了修建岳陽樓的藤子京因在官場上受到打擊而在賓客間大哭的典故,以及范仲淹在其流傳千古的《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提示:用這樣的聯繫來對照自己當時的人生經歷,表現自己的人生感慨。袁中道認爲藤子京不應該哭,因爲他已經在中央朝廷爲著名的諫議,用不了多久,就該有政績可報了,如此境遇,“有何可哭?”而像自己這個樣子,四十多歲了,頭髮都白了,還沒有爲保衛國家作出什麼貢獻;遭逢兄長病故,加上飄零異鄉,又是面對“寒雁一影”這樣的遭遇,“是則真可哭也,真可哭也!”他這不僅是爲自然現象而哭,更是爲個人政治遭遇而哭!他這種敢哭敢笑的個性追求,即他文學創作中一追求的“獨抒性靈”。

三、對比閱讀,拓展延伸:

(師生共同討論探究)

1、孟浩然、袁中道表達的思想境界與杜甫、范仲淹有什麼不同?

提示:杜甫、范仲淹總是把自己個人的命運、親朋離散、老病異鄉和遠在視線之外的戰亂(戎馬關山)、國家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從而表達出了宏大的思想境界。而孟浩然、袁中道的詩文只限於自己個人的政治命運,思想境界很狹小。

2、從袁文中看,袁中道實地遊歷了岳陽樓,而據考證,范仲淹當年並未到岳陽,只是參照家鄉太湖和有關詩文資料,調動想象,寫成了這篇散文(參見汪曾褀《蒲橋集·湘行二記》,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那麼--

(1)、是否由於上述原因,袁中道描寫的洞庭湖和岳陽樓的景觀比范仲淹筆下的更爲細緻具體?

明確:相比之下,袁的文章是更爲具體,不過詩意性不強,客觀性很強,如文章中明確點出在枯水季節,洞庭湖並不怎麼宏偉,不過像一匹綢緞而已,這表現出了散文的寫實性、知識性趣味;而範的文章想象很豐富,已經儘可能強化了詩意,詩化的抒情風格很明顯。

(2)、範文的借景抒情、借景言志是否勝過了袁文,爲什麼?

提示:是的,範文大大勝過了袁文。在範文中,因爲豐富的想象,意境也十分開闊(它立足於國家命運,而非個人沉浮),再加上其文中人格具有理想化的色彩,所以範文極大地表現了散文感情化、抒情化的特點,自然他文章借景抒情、借景言志就勝過了袁文。

3、對比所學內容(本課《詩兩首》、杜甫《登岳陽樓記》與本課《遊岳陽樓記》、範文《岳陽樓記》),歸納概括詩歌與散文的異同。

提示:

(1)、詩言志,“志”是獨特的情感世界、個人的感情,甚至兒女私情,哪怕像周邦彥、柳永那樣的離經叛道的感情,都是可以充分抒發的。而文以載道,文章的社會功能,比詩歌嚴肅得多,也沉重得多。“道”則不是個人的,而是主流的,是道德化的,甚至是政治化、規範化的意識形態,它滲透着作者對情感理想的追求。所以在散文中,人格往往帶有理想化的色彩。

(2)、歌與散文的“意”,也就是內容,沒有什麼區別,不過就是形式不同而已。如果內容是米,散文就是把米煮成飯,詩歌就是把米釀成酒。飯沒有改變米的形狀,而酒把米的形狀和質地都改變了。詩歌是想象的,變異的,而散文則比較寫實。

【課堂小結】:

通過古代詩文的對比學習,我們感受到了古代詩歌與散文的不同文化魅力,相信這樣的魅力將吸引我們同學不斷探究祖國燦爛的文化瑰寶。同時,老師也希望同學們能汲取前人文化精髓,巧妙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像古人那樣,“我手寫我心”,不斷地創作出令人賞心悅目的佳作。

【作業佈置】:

1、完成課後“閱讀練習·探究”。

2、完成《伴你學語文》P50--P51第一、二、三、四題(作業本)

《岳陽樓記》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學習本文由敘事而寫景,由寫景而議論,進而點明主旨的寫法;

3、理解、評價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主張和道德觀念;

4、體會作者寬廣的胸襟和偉大的政治抱負。

【教學重點】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體會作者寬廣的胸襟和偉大的政治抱負。

【教學難點】

理解、評價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主張和道德觀念。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坐落在江蘇吳縣的範氏山莊,正殿中范仲淹塑像上方的匾上寫有四個大字:濟世良相。范仲淹入則爲相,出則爲將,曾帶兵守邊,是一位將相全才。然而他的戰功、政績並不爲一般人所熟悉,而他留給後人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千百年來一直爲人們所傳誦,激勵後人不要計較個人得失,努力爲人民爲國家作出貢獻,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二、作者及滕子京簡介

范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著有《范文正公集》,文正是他死後封給他的諡號。

在朝廷做官時,多次上書議論國政,要求改革時弊,任副宰相時曾針對當時的政治時弊,提出了十條改革意見,主張建立嚴密的任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吏治,推選法制,減輕徭役等,並先後頒佈了具體的方案。但不久,推行受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對而失敗,不幸被貶到鄧州做太守。《岳陽樓記》就是他在鄧州任上應好友滕子京的邀請而寫。

滕子京與范仲淹是同榜的進士,兩人的友誼也從此開始。滕子京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由於範的推薦,滕在涇州做知守,再在慶州做知守,在慶州任上被人誣告擅自動用官錢16萬貫,終於被貶嶽州,心裏很有些憤慨。范仲淹擔心他惹出禍來,便借“作文”之機,寫出自己的理想,以規勸好友。

三、誦讀

1、自由誦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分組按要求誦讀:

誦讀敘述寫作緣由的段落(第1段,標誌性句子是:屬予作文以記之。)

誦讀描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第2段,“銜遠山……氣象萬千”;標誌性句子:“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此”指代什麼?)

誦讀描寫陰雨天氣時洞庭湖景象的句子(“若夫淫雨霏霏……虎嘯猿啼”)

誦讀描寫天晴時洞庭湖景象的句子(“至若春和景明……此樂何極”)

誦讀描寫由陰雨天引發的情緒句子(“登斯樓也……”)

誦讀抒寫天晴時喜悅心情的句子(“登斯樓也……”)

誦讀議論抒懷段(標誌性詞語:“嗟夫”)

3、齊讀全文。

《岳陽樓記》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鞏固重點詞、句翻譯

2、理清文章思路、瞭解寫作意圖

3、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後天下人之樂而樂”的政治理想

能力目標

1、誦讀指導

2、會考知識遷移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2、結合實際領會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曠達的思想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第二十七課《岳陽樓記》請大家觀看幻燈片現在大家所看大到的圖片即是岳陽樓的岳陽樓使建於唐代,現在我國湖南境內,它和滕王閣、黃鶴樓並稱我國南方三大名樓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而名傳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現在大家欣賞到的是岳陽樓的兩幅遠景圖

二、複習

(一)下面我們一起回憶一下上節課的教學內容安排:

1、瞭解了本文的文常知識以及寫作背景

2、疏通全文文意

3、概括段義

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

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並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引出下文抒情

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暗一 明,一悲一喜,形成鮮明對比

抒發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

(二)知識檢驗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 ,字希文,蘇州吳縣人, 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 的痛苦感受較深

慶曆三年,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私蔭”爲官,選用幹練的人員、嚴格執行政令導項,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於慶曆五年貶放鄧州

翻譯下列句子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看到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饞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矣

登上這座樓,就有離開國都思念家鄉之意,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和悲傷的心情到了極點

3、或異二者之爲?

或許不同於上述兩種人的心情?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爲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再樂

三、講授新課

(一)接下來我們來學習新課

師:請大家看圖片,根據上節課所學的內容請判斷這是表現哪段內容的圖片?(第二自然段)

師:第一自然段交待了滕子京的政績和寫作緣由從表達方式上屬於敘事

師:這一段的內容安排作者沒有停留在寫景上,而用“然則”從岳陽樓的地理形勢,轉入寫什麼? (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師:作者的寫作思路由第一自然段的敘事轉入寫景再轉入抒情表明由寫景轉爲抒情的句子是(覽物之情的無異乎)

(二)再請同學看這幅畫面這又是表現哪段內容的圖片?(第三自然段)

師:齊讀3自然段思考:

1、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麼樣的氣氛?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

(悲的氣氛;以己悲)

2、第3段寫悲景抒悲情,找出體現“悲”景意味的詞句 ;體現悲情意味的句子

3、朗讀時語調應表現爲?(語調較低沉)

(三) 再請同學看這幅畫面這又是表現哪段內容的圖片?(第四自然段)

師:齊讀4自然段思考:

1、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麼樣的氣氛?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

(喜的氣氛;以物喜)

2、第4段寫喜景抒喜情,找出體現“喜”景意味的詞句 ;體現喜情意味的句子

3、朗讀時語調應表現爲?(語調較高、輕快)

4、以上兩個自然段從內容和表達方式上是相同的,都是寫景議論相結合

(四) 師:齊讀5自然段思考:

1、古仁人之心與遷客騷人們有什麼不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的“斯人”指什麼人?(指古仁人這裏暗指滕子京,從而表示對友人的勸勉之意)

3、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裏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來源於民本思 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展成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 樂”的觀點,並以此作爲對待任途進退的原則,表現他曠達的胸襟和偉 大的抱負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鑑和 教育的意義

4、師:結合當今時代,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給你怎樣的啓示

抒情轉入議論

四、小結

本文題爲《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並以此規箴友人文章先由敘事入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 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後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合起來,句 式上駢散交錯,節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鏗鏘,使人產生審美的感受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篇四

設計思想:

古人行文很講究文氣,或曰氣脈,特別是駢偶句式爲主的散文,尤其如此。與此相適應,誦讀課文時要整體整地讀,一氣呵成地讀,分段分句、支離破碎地讀容易破壞文氣,所以進行誦讀訓練時一定要把好這一關。

課時安排:

本文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有關岳陽樓的情況:可從岳陽樓上鐫刻的詩詞歌賦談起,也可從岳陽樓的修建歷史談起;可放錄像或多媒體資料,也可由學生介紹。

二、結合課下注釋、工具書正音正字。

三、初讀課文兩遍,熟悉文章的基本內容。

四、齊讀或個讀文章,教師進行誦讀指導。

五、教師介紹作者情況和相關的背景知識。

六、熟讀成誦,也可組織背誦比賽。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情況。

二、師生通過討論、串講等方式瞭解主要內容。

三、從表達方式、對比反襯、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文章的主旨,學習本文情景相生的寫法。

四、討論:聯繫現實生活和個人的成長談談怎樣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怎樣樹立“憂國憂民”的意識。

五、整理文言字詞,積累文化常識。

《岳陽樓記》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講解難字詞來疏通文意

2.體會寫景的形象性,理解作者寫景抒情的意圖

3.培養學生初步文學欣賞的能力(品味本文精妙的語言)

教材分析:

難點:理解作者寫景抒情的意圖

教具:多媒體電教平臺(電腦、錄像機、電視機)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導入新課(2)

1.抽查中下生翻譯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教師指出:課文3、4自然段主要寫了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本節課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看看遷客騷人覽了什麼物,由此產生了什麼(之)情?(板書1)

二、分析第三段和第四段

(一)創設情境,帶領學生領略洞庭湖氣象萬千之大觀(4)

看錄像,要求結合文字與錄像,體味岳陽樓一陰一晴的'生動景象及遷客騷人一悲一喜之情。

(二)疏通文意,多種形式檢查翻譯情況

1.第三段(8)

1)通過講解難詞難句來疏通文意

難字詞(要求掌握其含義)

薄暮冥冥(迫近) 去國懷鄉(離開)(國都)

虎嘯猿啼(長聲吼叫)(悲啼)

難句翻譯登斯樓也。感極而悲者矣(教師引導抓住關鍵詞登。也,則有。師生集體試譯

教師明確

2)提問檢查翻譯情況(上一節已佈置了課外作業)

A.一中下生翻譯若夫。山嶽潛形

B.中等生翻譯商旅。虎嘯猿啼

2.第四段(5)

1)學生結合課外作業中碰到的問題(主要是難字、詞、句)自由提問,相互解決,教師作好調控,並注意抽查個別問題。例如:

難字詞 春和景明(日光) 而或(有時) 一碧萬頃(一片) 皓月千里 心曠神怡 長煙一空(全)

難句 登斯樓也。其喜洋洋者也(注意與上一段的難句比較, 從中掌握翻譯的方法)

(三)分組朗讀三四兩段,結合剛纔看到的錄像,體會作者寫景的形象性。(男生讀第三段,女生讀第四段)(3)

三、小組討論下列問題(6)

1.這兩段文字描繪了洞庭湖哪兩幅畫面?請劃出有關語句。

2.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的寫作目的是什麼?(要求:聯繫上下文來理解,教師作好指導,從中體會作者寫景抒情的意圖)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掌握一些文言詞、句的意思。

2. 結合全文內容提煉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 樂而樂”的思想,並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

3. 自主判斷本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並通過小組合作分析它們之間的聯繫。

4.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品味本文對仗工整、音律協和的語言。

5. 通過“妙點”賞析,品味本文寫景之“妙”和材料處理的精當。

教材分析:

重點難點:

1. 分析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並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2. 品味語言的音律協和之美。

3. 通過“妙點”賞析,理解本文寫景之“妙”和材料處理的精當。

本文是范仲淹的傳世名篇。它是一篇文言形式的散文,先敘事後寫景,由景入情,

因情而生髮議論,環環相扣,層層蓄勢,表達了作者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襟,這是本文立意的深邃和人生境界的高遠之處,理當成爲重點。文章句式長短錯落有致,大量使用駢句,語言凝練,形象而富有音樂美;寫景方法精妙奇絕。這是本文語言和寫法別具一格之處,也列爲重點。

本文被安排在蘇教版語文9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五篇。從編排的角度和疏通意思的要

求看,這樣安排既是對已學過的寫景散文(如《與朱元思書》《小石潭記》《三峽》)的小結,又是對即將要學習的《醉翁亭記》的引領,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同時它又具有獨特的個性魅力,這是它膾炙人口的原因之一,因而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能突出本文的個性特點。

教學設想:

努力構架立體式的課堂。從對文本的解讀上,着眼於全篇,按音讀、譯讀、理讀、

析讀、有感情地朗讀、誦讀的順序展開,從不同的層面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爲深入分析文章的“妙點”作鋪墊,並在讀、析、寫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的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從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着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收穫,又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的原則,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從課堂教學流程的設計上,採用冰糖葫蘆式,力求做到板塊之間的連接自然。這樣,力求做到既夯實基礎,又突出重點、訓練能力;既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又引導學生領略文章的美,並在學生自主活動、生與生合作、師生互動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使課堂內容飽滿,節奏和諧,充滿生命的靈動。因爲,一方面,9年級學生已掌握了一定文言知識和學習文言文的技巧,而且也有一定的朗讀能力;另一方面,新課標寫道:“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兩歲喪父,家貧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爲自己應盡的責任。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致於遭讒言被貶官後,不僅自己心憂天下,還在他的傳世名篇中勸勉好友藤子京也這樣。他是?這篇文章是?

二、小組合作交流(5分鐘)

在課前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小組交流導學案中的內容(見下面【】中),要求:

1.由組長負責,先校對、補充,再交流各自疑惑並整理出本組的疑難,寫在黑板上。

2.點評本組小短文的亮點和需要改進之處,推薦本組的優秀短文準備集體展示。

【(一)音讀。讀課文,用智慧的眼光發現自己易讀錯、易寫錯的字音、字形,小組交流時補充。

字音:略

字形:〖百廢具興(俱) 橫無際涯(崖) 朝暉夕陰(輝) 憂讒畏譏(饞飢) 靜影沉璧(壁) 寵辱偕忘(龐)〗

(二)譯讀。再讀文章,結合註釋,翻譯句子,獨立完成下面問題,交流時訂正。

1. 用紅色筆在文中畫出自己翻譯時有困難的詞句。

2. 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並解釋。

(百廢具興:“具”同“俱”,全,都。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叮囑。)

3.解釋下列加點字。

(1)一詞多義:

極:南極瀟湘 此樂何極 感極而悲

觀:予觀夫巴陵勝狀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賦: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歲賦其二 更若役,復若賦

一:洞庭一湖 一碧萬頃 長煙一空

國:去國懷鄉 死國可乎 國恆亡

以:不以物喜 屬予作文以記之

(2)詞性活用:北通巫峽 南極瀟湘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3)同義詞:文中與“春和景明”中“景”的意思相同的詞語是 ,它的意思是

(4)虛詞:然則北通巫峽 若夫霪雨霏霏 則有心曠神怡

4.找出自認爲該重點翻譯的6條句子,寫在下面並翻譯。

(①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②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⑤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⑥微斯人,吾誰與歸?)

(三)理讀。三讀文章,按要求整理,積累詞彙,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

1.四字短語:

①寫滕子京政績的: (政通人和 百廢具興)

②寫天氣的: (朝暉夕陰 霪雨霏霏 連月不開 陰風怒號 春和景明 日星隱耀 長煙一空 )

③寫洞庭湖地理位置的:(北通巫峽 南極瀟湘)

④寫湖水的:(浩浩湯湯 濁浪排空 波瀾不驚 浮光躍金 靜影沉璧 橫無際涯 一碧萬頃)

⑤寫動物的: (虎嘯猿啼 沙鷗翔集 錦鱗游泳)

⑥寫植物的: (岸芷汀蘭 郁郁青青)

⑦寫心情的: (感極而悲 心曠神怡 寵辱偕忘 此樂何極)

2.句子:

①對偶句(不少於3句):

銜遠山,吞長江。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日星隱耀,山嶽潛形。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②比喻句: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3.質疑的詞句意思:

(四)析讀。 仔細閱讀第三、四兩段,仿照例句,從備選項中選擇自己最欣賞的一景寫幾句話。

示例:我看那洞庭勝景在多姿之水。水波浩淼無際,湖光山色織入。水湍急洶涌,有萬馬奔騰之勢;碧綠澄清有嫺靜典雅之態;乍起漣漪之時,漾着金光,閃閃爍爍,似逗人嬉戲。

備選:水上之鳥/水中之魚/水中之月/岸邊植物/素淡月色/湖上藍天/……

我看那洞庭勝景在:】

三、精講點撥。 (5分鐘)

1.集體交流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中未能解決的詞句意思。

2.各小組派代表朗讀本組優秀短文,老師評分。

四、組內研讀 (6分鐘)

1.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式整齊的句子或段落,按DCBA的順序在組內朗讀,在讀中初步感受本文語言節奏和諧的音律美。

2.發揮集體的智慧,通過自評和他評,揣摩如何控制朗讀時的語氣、語速、語調才能達到有感情朗讀的效果。

(§3:語氣凝重、語速緩慢、語調低沉, §4:語氣輕鬆、語速輕快、語調激昂)

3.再次按DCBA的順序在組內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感受語言的音律美。

五、小組品讀。(6分鐘左右)

展示交流:前四個獲得展示機會的小組展示自己的朗讀,老師點評並判分。

六、課堂小結。(3分鐘)

各人小結本課的收穫和有待改進之處,寫在導學案上,然後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七、鞏固練習:組長負責抽查自學中錯誤率高的內容。(5分鐘)

八、佈置作業

1.複習導學案,組長負責抽查10個詞語解釋和5條句子翻譯。(其它組負責檢查的人在下節語文課前向老師彙報被檢查組的完成情況)

2.完成第二課時的導學案。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昨天,我們感受了《岳陽樓記》的文采之美。不過,華美的詞藻下還有哪些妙處鑄就了它的非凡風骨、朗朗英氣呢?帶着這樣的疑惑,我們一起探幽覓勝。

二、組長負責組織小組合作交流,準備展示。

(一)由組長負責,按A—D,B—C的組合檢查導學案中§1—3的背誦情況並糾錯。(5分鐘)

(二)按DCBA的順序依次交流導學案中的內容(見下面【】中),做好訂正、補充工作;然後由B同學準備上黑板展示。(7分鐘)

【1.仔細閱讀全文,先仿照示例依次概括§2—5的內容,再結合全文分析各段落在結構上的作用,然後提煉出文章的中心。

示例:§1:運用記敘的表達方式,敘述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的原因。

〖§2:運用描寫的表達方式,概括描寫了洞庭湖的全景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3:運用描寫和抒情的表達方式,描寫了“陰冷”的畫面。

§4:運用描寫和抒情的表達方式,描寫了“晴明”的畫面。

§5:主要運用議論的表達方式,表達了作者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襟。(即中心)〗

各段在結構上的作用:§1:引出下文;§2:引出第三、四段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3—4:抒發遷客騷人或“悲”或“喜”之情,形成對比,爲下文的議論作鋪墊;§5:總結全文。

2.第三、四段寫景,歷來爲人稱道,有14個“妙點”值得同學們品味。你能列出其中的8個“妙點”嗎?有誰能說出11個嗎?

(①段落之間形成對比,突出文章中心;

②運用對偶、比喻的修辭手法,增強了語言形象生動的效果;

③先描寫景,再抒情,借景抒情而又融情於景;

④多用四字短語,讀起來朗朗上口,增強了語言氣勢;

⑤駢散結合,錯落有致;

⑥抓住特點寫景,用詞準確:如,用“霏霏”寫雨的繁密,用 “怒號”寫陰冷之風的呼嘯之聲、猛烈之勢,寫日星用“隱”,寫山嶽用“潛”;

⑦語言精練,如“排空”的“排”就形象地寫出了混濁的波浪藉助怒吼的風勢直向天宇衝去的奔騰之勢,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⑧動靜結合,“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沙鷗翔集,錦鱗游泳”是動;“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岸芷汀蘭,郁郁青青”是靜;動靜結合,美不勝收。

⑨用聲音渲染氣氛,如“虎嘯猿啼”陡增淒涼之感,“漁歌互答”亮出愉悅之情。

⑩人的活動與景物特點和諧交融:陰雨連綿,湖面模糊一片,只有細雨低泣,冷風長吟,此時商旅不行;晴明之際,月朗星稀,漁夫對歌,樂此不疲;只有景或只有人的活動,都顯單調,惟有二者有機結合方顯和諧統一,耐人尋味。

(11)選材獨具慧眼,畫面內外互相補充,立體而豐滿。霏霏細雨,連綿一月,湖面除了陰風、濁浪難見它物,而作者偏偏邀來日星、山嶽、商旅、虎猿和桅杆、船槳這些畫面之外的景物和人組成了由上而下、由近而遠的立體畫面,怎能不令人於反覆玩味之中品嚐其妙? (12)第四段色彩雅而不豔,潤而不媚,明而不炫。蘭的天,綠的水,白的沙鷗,青的小草,皎潔的月亮,金色的波光,組合在一起,令人心曠神怡,嘖嘖稱讚。

(13)從不同的感覺器官角度寫景。如,第四段從視覺、聽覺、嗅覺等角度寫景,不同反響。(14)既寫白天之景,也寫暮色(夜色)之景,使畫面之景處於運動之中,富有動態之美。)

3.文中說“前人之述備矣”,聯繫自己的閱讀積累,你能寫出至少2句“前人”描寫洞庭湖風光的詩句嗎?作者又如何另闢蹊徑的? (從選材和詳略安排上加以分析)

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

——《望洞庭》 劉禹錫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陽樓》杜甫

從來湖上勝人間;

作者另闢蹊徑之選材:不側重於寫洞庭湖的勝景,轉而從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入手,自然引出多會於此的遷客騷人以及他們或悲或喜之情。接着把遷客騷人的悲喜觀和古仁人的進行對比突出中心。可謂慧眼獨具,別出心裁。

作者另闢蹊徑之詳略安排:對於洞庭湖“前人之述備矣”的“大觀”,作者只是概括描寫。接着詳寫了洞庭湖陰冷、晴明的畫面和遷客騷人或悲或喜之情,爲下文議論蓄勢,再通過探尋古仁人的榮辱觀,將之與遷客騷人進行對比,自然突出文章中心。

4.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在當今價值多元化的社會還有存在的必要嗎?結合實際說說你的看法。】

三、小組展示(8分鐘)

由老師分工:簡單的題目一組一條,難一些的題目兩組甚至三組一條;其它組可以進行對已形成的答案進行補充、訂正。

四、教師精講。集體交流,老師點評判分。(8分鐘)

五、課堂小結:(3分鐘)

各人小結本課的收穫和有待改進之處,寫在導學案上,然後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五、鞏固練習:(5分鐘)

1.背誦第4—5段。

2.組長負責抽默文中的5條名言佳句。

六、佈置作業。

1.組長負責檢查導學案的訂正、補充情況,抽查導學案中的部分錯題。

2.依據下一課的文後探究練習進行預習。

板書設計:

岳陽樓記

范仲淹(宋)

立意高遠

語言音律和諧

寫景別具一格

岳陽樓記優秀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疏通文句,並嘗試背誦課文。

2、識記文言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3、能找出過渡性的詞句,體會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

2、體會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多媒體出示詞句練習。

a、解釋詞義:

(1)乃重修岳陽樓。

(2)屬予作文以記之。

(3)予觀夫巴陵勝狀。

(4)此則後陽樓之大觀也。

(5)前人之述備矣。

(6)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7)若夫霪雨霏霏。

(8)薄暮冥冥。

(9)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

(10)至若春和景明。

(11)而或長煙一空。

(12)寵辱偕忘。

(13)或異二者之爲。

(14)是進亦憂,退亦憂。

b、翻譯: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微斯人,吾誰與歸?

(4)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二、精心導

1、以賞析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導入課文。

2、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三、解難答疑

1、學生集體朗讀課文。

2、請學生說說預習感受。

3、學生質疑,小組討論後,教師點撥明確。

4、學生自由朗讀剛纔自己有疑難的語句,進一步疏通句意。

四、研讀分析

本文做到了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高度融合,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請同學們找出對應的語段或語句。

2、第一節的“謫守”與第二節的哪個詞對應?他們被“謫”後的心情會怎樣?

[明確]“謫守”與“遷客”對應。

3、第二節中有一個過渡句,自然地引出下文對“遷客”之“情”的描寫,請找出來,讀一讀。

[明確]過渡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4、“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有“異”,那麼究竟有什麼不同呢?爲什麼會有不同呢?

[明確]“物”“異”而“情”“異”:陰冷險惡——悲;春光明媚——喜。

5、“古仁人”的“覽物之情”又怎樣呢?他們是怎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呢?那麼,他們以什麼爲“喜”,又以什麼爲“憂”呢?

[明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爲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們以“天下”爲“憂”,以“天下”爲“樂”。

6、作者把“遷客騷人”與“古仁人”作比,其用意是什麼?

[明確]既是自勉,更是勸慰友人。

7、另外,本文能做到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高度融合,還得益於幾個關鍵性詞語的恰當地配合使用,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明確]“觀夫——然則——若夫——則有……者矣——至若——則有……者矣——嗟夫——然則——噫”這些標誌性詞語的運用,使文章敘事、寫景、抒情、議論一氣呵成,渾然一體。

教師小結:全文先以敘事帶出寫景,然後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最後由情抒議,點明全文主旨。做到了情、景、議的高度融合。

板書:略

五、嘗試背誦全文

1、教師指導背誦:

a、全文結構:敘事——寫景——即景生情——議論抒懷

b、抓住關鍵詞句:

謫守——觀夫——然則——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則有……者矣——至若——則有……者矣——嗟夫——然則——噫

2、學生嘗試背誦

六、教師小結

同學們,《岳陽樓記》這文章,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去賞析,去探究,比如還有文中的對偶句,凝練優美的四字句等等,千古流傳,膾炙人口,常讀常新。閱讀這樣的文章,會曠達我們的心胸,照亮我們的靈魂。

七、佈置作業:

1、熟練地背誦全文。

2、仿照課文3、4兩段,寫一段100字左右的即景抒情的文章(可以嘗試用文言文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