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岳陽樓記》讀後感600字多篇

《岳陽樓記》讀後感600字多篇

《岳陽樓記》讀後感1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千古名句,大家一定知道,但大家是否有過更深的思考?

這句話不僅僅表示爲國家,爲人民作貢獻,也表示着勝利。大家都知道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皇帝佬兒,在他統治的前期有“開元之治”,後期卻有“安史之亂”,原因何在?就是因爲在“肥”與“瘦”之間。有一天,一個惟恐天下不亂的佞臣,裝做關心皇上“龍體”的樣子說:“韓休爲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

但這時的李隆基還比較清醒,答曰:“吾貌雖瘦,天下必肥。吾用韓休,爲社稷耳,非爲身也。”那時唐玄宗只想着人民,由此看來“開元之治”與此必有關係。這“開元之治”便是取得的勝利,而後期他聽信李林甫,楊國忠等奸臣,追逐聲色犬馬,將百姓的生死置之度外,置社稷與腦後,於是“安史之亂”替代了“開元之治”,這便意味着失敗。這難道不足以證明憂國憂民便是勝利嗎?

我們是21世紀的生力軍,肩負着富國強民的光榮使命,任重而道遠,所以我們更應該從現在就樹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志向,爲祖國的騰飛好好學習,爲祖國的建設早日添磚加瓦。

《岳陽樓記》讀後感2

假期裏閒來無事,便在書桌旁看書。偶然發現一篇古文《岳陽樓記讀》。讀完後我感慨萬千,便把讀完後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第一感受是美:岳陽樓聳立在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頭、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盛譽。特別是從“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這一段,因爲只要登上岳陽樓,有心懷開闊,精神愉快;榮耀和屈辱一併忘了,端着酒杯對着風,那心情真是快樂極了,這充分體現了岳陽樓美的神奇。

第二我感受到了范仲淹的憂愁:從這一段“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這一段,因爲它的意思是: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是什麼原因呢?不因爲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裏做高官爲百姓擔憂;不在朝廷上做官爲君主擔憂。這樣看來是在朝廷做官也擔憂,不在朝廷做官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這也充分體現了范仲淹的憂愁。

《岳陽樓記》讓我知道了岳陽樓的美,也讓我懂得了“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

《岳陽樓記》讀後感3

讀完《岳陽樓記》,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固然讓人敬佩,然而讓我陷入沉思的是,面對同一美景,遷客騷人們卻有着不同的情懷,爲何?是啊,因爲他們沒有忘記,忘記過去的興衰榮辱!要知道,生活是需要忘記的。2003年,鹽湖城冬奧會冠軍大楊洋選擇了退役,儘管這一年,她幾乎拿遍了所有自己參加短道速滑項目的金牌,然而她依然選擇了離開。她說,她贏得委屈。其實,她是沒有忘記,沒有忘記自己過去的成功,致使她一直生活再勝利的光罩之中。一年後,大楊洋又回到了冰場,沒有金色的光芒照耀,她壓抑的心,又一次快樂了,盡情地在冰上舞躍,才發現生活如此美麗。的確,生活是需要忘記的,忘記過去的成功,正如那句話所說“好漢不提當年勇”。

因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以一顆平和之心面對眼前的一切,生活也纔會因此多姿多彩。當然,我們還需要忘記過去的失敗。過去的失敗在生活中猶如一道陰霾,它擋住了明亮的陽光,它讓啓明星無法閃耀光輝,讓黎明永藏於山的那一邊。忘記失敗,爲陰沉沉的牢籠開一扇窗,陽光會爭先恐後地進來,讓生活的牢籠變得如此敞亮,它們能夠照亮成功的路。生活是需要忘記的,忘記過去的爭鬥,忘記過去的不和,以一顆寬容的心去面對事態萬千,斤斤計較只會讓你的生活越發頹廢,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有人說,生活需要懷舊。可是,我們不能生活在過去中,因爲我們無法回到過去。未來纔是我們真正的目標,生活需要忘記,忘記過去,讓過去成爲一張白紙,一切從零開始。是啊,生活是需要忘記的,忘記過去的一切,平和地面對眼前的一切吧!

《岳陽樓記》讀後感4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出自北宋范仲淹筆下《岳陽樓記》的一句名言,意爲“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范仲淹被貶出京,面對萬頃洞庭,把個人“寵辱偕忘”,這是多少仁人志士慷慨激吊的感慨,是憂國憂民、以天下爲己任的政治抱負的體現,也表現出他高尚的愛國情操。

蘇武牧羊,歷盡千辛萬苦。忍辱負重爲什麼?還不是因爲蘇武胸懷爲國分憂、爲國持節的信念,纔不顧個人悲慘的境地。他那種博大胸懷值得子子孫孫發揚廣大。

社會發展了,歷史背景不同了,但“先天下之憂而優,後天下之樂而樂”,即“爲人類美好理想在先,以苦爲樂”的人生觀,仍是我們民族的主旋律,也仍是我們青年一代的理想。

一代偉人周恩來在國事危殆,外侮日亟的情況下,從小就樹立了“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志向,他以天下爲己任,甘心爲“面壁十年圖破壁”,把自己的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起,爲國爲民奮鬥—生,贏得了人民的敬仰和愛戴。

今天,祖國現代化建設突飛猛進,現代化的美好生活向我們每個人招手,而孔繁森卻毅然拋開繁華都市,奔赴祖國那塊貧瘠的土地,心甘情願地向這塊土地灑去一腔熱血,他是我們新時代的“以天下爲己任”的典範。爲了藏族同胞,他可以取消回家探親,可以把自己的工資送給藏族老大娘,其至可以不顧自己的病痛,爲了那一方水土,爲那裏的同胞,他把有限的生命化爲無限的精神動力。生命不息,戰鬥不止,鞠躬盡瘁,死而無憾。

今天,我們吟誦“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之樂而樂”這句千古名言,就是要以天下爲先,以人民爲先,不爲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不爲一點挫折而垂頭喪氣,我們只有勇敢地肩負起民族振興的擔子,才無愧於歷史,無愧於先烈,無愧於明天!

《岳陽樓記》讀後感5

岳陽樓與黃鶴樓、滕王閣號稱江南三大名樓。它們的出名,都與題詠它們的詩文有關。而岳陽樓則以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最負盛名。

范仲淹因其施行的慶曆新政失敗,由參知政事被貶爲鄧州知州,正當他鬱悶之極時,接到好友藤子京爲岳陽樓作記的請求,於是便借題發揮,抒發了自我博大的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並與朋友共勉。千古名篇便所以而誕生。

提到岳陽樓,就離不開洞庭湖。正因爲有了洞庭湖才造就了這樣一座名樓。范文正公認爲巴陵的完美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於是他說:“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盡這一句,就可與“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樓”的詩句相媲美,活現了洞庭之水的浩淼壯闊,可見作者恢弘的氣度,不凡的才識。不是大手筆是寫不出這“勢極雄豪”的句子來的。

然後,作者經過“遷客騷人”在觀看兩幅迥異的景象時產生的兩種迥異的心境,證明人的感情最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這本來是人之常情。然而,作者又與“古仁人”的不一樣心境來駁論,他們不因外界的好壞和自我的得失而或悲或喜。這應當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越功名利祿、超越榮辱得失,“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他們卻進取入世,在他們心裏裝着國家的興亡和老百姓的苦樂。

《岳陽樓記》的著名,是因爲它思想境界的崇高。范仲淹當時正被貶官“處江湖之遠”,本來能夠採取獨善其身的態度,落得清閒自在,可他沒有像許多像陶淵明那樣歸隱田園,不問世事,任以天下爲己任,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勉勵自我和朋友。

一個人要做到先憂,必須有膽有識有志,固然不容易。而當一個先憂之士建立了功勳之後還能後樂,更加難能可貴。

我喜歡作者用細膩逼真的筆觸刻畫出的一幅幅美景,更陶醉於其用意義深遠的文字所傳達出的終極價值高標。讀《岳陽樓記》實在是一種美的享受!

《岳陽樓記》讀後感6

人是感性的動物,當外在事物受到刺激時,常會由於得失價值的偏失,而怨天尤人。

其實環境的締造是人爲的,而自己對人生的價值卻是主觀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外物美適而喜,不以己身困厄而悲。多少文人騷客因環境而懷憂喪志,把豪情喪失掉。如初唐李賀因受打擊,憂心忡忡,抑鬱而終。反而宋朝蘇軾貶到外地,卻能把心願託付山水,因此能寫出許多美麗雄偉的文章。

孟子云:“士窮不離義,達不離道。”又云:“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於現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纔是文人對失真正的態度。不管處在什麼環境下,皆能處之泰然,不以眼前的富貴有所動搖,也不因處逆境而有所改變。退一步想海闊天空,而人類的生命只是幾朝露水,當露水蒸融時無影無蹤。偶爾我們會回想過去緬懷古人,而範文正能用最大的寬容與氣度,安慰被貶的好友。

歐陽修謂其“能富貴貧賤,譭譽歡戚,不一動其心”他能有偉大的事業,實際上是他不怨天尤人,時時在貢獻自己,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以民生爲主,實得利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意志而成的。

《岳陽樓記》讀後感7

《岳陽樓記》中第一段主要敘說本文寫作的原因和當時的背景,作文 讀《岳陽樓記》有感。第二,三,四段多爲寫景,從中滲透出作家的情感。第五段是最爲打動我的一段,它多爲議論,其中表現作家的思想和遠大的.報負。

第五段中,作家揣思“古仁人”的思想,從他們身上借鑑出一些思想和理論。我從中感悟到,作爲新時代的中學生是否應該學習“古仁人”一樣,志存高遠,在成功與挫折前面保持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良好心態,讀後感《作文 讀《岳陽樓記》有感》。

在今日的中國,我們是否也應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雖然這種“忠君”思想,在今日有些不太適用,有一定的歷史侷限。但是現在人人都是國家的主人,我們應該以主人翁的心態去看待國家,因此我們無論身在何方,身處何種地位,都應心繫天下,關心國事,以國家只是爲己任。

如果,每個人都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境界,中國將永盛不衰,繁榮延綿,雄偉高傲地屹立在世界東方。如果這樣,又何問“微斯人,吾誰與歸?”呢?到時,天下人皆爲一道,共奔繁榮富強。

《岳陽樓記》讀後感8

人是感情的動物,當外在事物受到刺激時候常會因爲得失價值的偏失而怒天尤人。

其實環境的地照是人爲的,而自己對人生的價值卻是主觀的。不以物喜,不以記悲,不以外表美適而喜,不已以身困厄而悲。多少文客騷人因環境而懷尤表志,把豪情喪失掉。如初唐李賀因受打擊,尤心中中,仰憂而終。反觀宋朝蘇軾被伐在外,卻能把心裏託福山水,所以能寫出許多魂力雄偉的文章。

如果李賀不早死,或許有更多的絕妙作品能流傳下來,可能他沒有蘇軾的氣度,不能激起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長。況且這種頹廢的意志,必能使人邢邵骨毀,流於一種不滿的現實,沉鬱的,萎靡不振的跡象,這對社會乃至對個人又有何益?只不過是使人感到嘆惋擺了。

孟子云;“士窮不離義,達不離道。”又云;“古之人得志折加於民,不得志修生與現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嫌善天下。”這纔是文人得失真正的態度。不管處在什麼環境皆能處之泰然,不以眼前的富貴,也不應處境而有所改變。退一步想海天的遼闊,而人類的生命只是幾招露水,當露水蒸融好似無影無蹤。偶爾我們會回想過去,緬懷故人而,正功能用寬容與氣度,安慰被低的好友。

《岳陽樓記》讀後感9

《岳陽樓記》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所作,是古今傳誦的明文。

文章分敘事、寫景、議論三部分。作者在略敘作文原因後,用濃墨重彩描述了在岳陽樓上看到的景物,經過寫環境變化反映人們的心境:當春光明媚,花草芳馨的時候,人們變得喜悅興奮,忘記了憂傷,沉醉在景色之中;當烏雲密佈、細雨連綿的時候,人們變得傷感悲痛。最終,作者借“古仁人”的形象表達了自我的思想感情。

我的感受是:人們只因環境變化而心境變化,絲毫沒有把國家安危放在眼裏。就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一樣,應當時時刻刻惦念着國家,以國家大局爲重,無論是在京城,還是在遙遠的地方,只要有這顆愛國之心,就必須能夠打敗敵人。如果人們對國家都不管不顧,那麼由誰來抵抗侵兵?由誰來出謀獻策?由誰來力挽狂瀾?沒有了民衆,這個國家也就沒有了意義。當國家有了危難之時,有力出力,有計獻計,爲國家擔憂,爲國家殫精竭慮。當國家太平之後,就能夠和舉國上下所有的人們一齊歡欣,一同慶祝。那是,也許更覺得逍遙自在。學習也是一樣的。僅有付出全部精力去學習,纔能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十分有效果。等學完之後,再放下心來玩,難道不比提心吊膽地玩好嗎?

《岳陽樓記》主要告訴我們一個臣子應當心繫國家,從而折射出應當如何學習。我也要學習這種精神,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玩耍次之,才能學得紮實,玩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