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熱愛生命教案精品多篇

熱愛生命教案精品多篇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有關傑克·倫敦的文學常識。

2把握小說富有傳奇色彩的情節結構。

能力目標

1體會小說細膩的心理描寫和逼真的細節描寫。

2領會小說的象徵意義。

德育目標

體會人物在絕境中頑強求生的精神狀態,引導學生感知人熱愛生命本能、珍惜生命。

教學重點

誦讀,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體會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小說的象徵意義。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藉助音樂,創設教學情境。

用音樂開啓學生心扉,可放貝多芬《命運交響曲》,讓學生體悟音樂旋律中迸發出的堅韌的毅力和頑強的生命力。

2導入新課

生命作爲人類藝術的永恆主題之一,中外文學史中,許多大師爲探索它的真諦歷盡艱辛爲實現生命的價值李清照唱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的凜然浩歌。爲描摹生命的姿容泰戈爾勾勒了一幅“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曠世佳境。美國作家傑克·倫敦《熱愛生命》更是作者爲我們唱出的一曲珍愛生命的美妙樂章。

3介紹作者

傑克·倫敦美國小說家,生於加利福尼亞一個破產農民家庭。童年時他就飽嘗生活的艱辛。他當過牧童、報童、童工工人、水手。這期間,他開始閱讀大量的小說和讀物。16歲失業,他參加失業大軍組成的抗議隊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獄,幾個月後出獄。出獄後,他拼命幹活,同時刻苦學習,廣泛涉獵達爾文、斯賓塞、馬克思等人的著作。後來受淘金熱影響,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卻因病空手而歸,但帶回了北方故事的素材。從此,他埋頭寫作,成爲職業作家

傑克·倫敦從1900年起連續發表了許多短篇小說,描寫貧民和工人生活《深淵中的人們》、自傳體小說《馬丁·伊登》等許多中長篇小說和散文集,深刻地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和罪惡,有力地控訴資產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公開號召用階級鬥爭推翻資本主義制度。

傑克·倫敦在十幾年創作生涯中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150多篇中短篇小說和大量文學報告集、散文集和論文。其中比較優秀的還有《荒野的呼喚》、《白牙》、《天大亮》、《月谷》、《墨西哥人》和受到列寧讚賞的《熱愛生命》

但是到了晚年,他逐漸脫離社會鬥爭,爲了迎合出版商的需要和滿足個人的物質享受也寫了不少粗製濫造的作品,1916年傑克·倫敦和他的代表作中的主人公馬丁·伊登一樣,在極度空虛和悲觀失望中自殺身亡。

4背景介紹

短篇小說《熱愛生命》是描寫一個淘金者與飢餓、寒冷、恐慌和死亡作鬥爭的故事,表現出人戰勝自然、生戰勝死亡的積極思想。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把握小說情節

學生複述小說情節,教師引導

《熱愛生命》講述的是一個美國西部的淘金者在返途中被朋友拋棄,他獨自跋涉在廣袤的荒原上。他已經有兩天沒有吃東西,並且迷了路,已經筋疲力盡,不是靠兩腳走路,而是用手腳在路上爬了,他吃的是雪水,睡在露天。在荒野的六天六夜中,他僅吃了一二條水塘中的小魚和四隻剛出殼的小松雞。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在他奄奄一息時,有一條病狼卻時刻尾隨着他,舔食着他留下的血跡,覬覦着他的肉體。最後淘金者用智力和毅力咬開了病狼的喉嚨,憑着意志吮吸了病狼的血,並堅持着爬到了大河邊。最後,他在大河邊被幾個科學考察人員救起,他在與大自然的拼搏中活了下來。

2學生自由誦讀思考

小說的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臨着哪些生死考驗?他爲什麼能超越極限戰勝病狼而頑強地生存下來?

學生概括,教師點撥

主人公所面臨的生死考驗有飢餓、惡劣的天氣、個人體力的極度虛弱傷病以及野獸的威脅等。他之所以能戰勝這些並頑強地生存下來,是因爲他堅韌頑強、不懼艱難險阻。他雖然身體衰弱無比,並且時常處於昏迷之中,卻有着驚人的意志力。在這場人與自然、人與自我的生死搏鬥中,人的偉大與堅強也最鮮明地體現了出來。作品所要弘揚的正是這樣一種硬漢精神。

3學生重點研讀小說最爲精彩的場面:也是高潮部分人與狼最後的格鬥。體會主人公堅毅勇敢拼搏的生命意志。

學生合作探討,教師明確:

小說的象徵意味也非常濃厚,這是西方許多文學作品的藝術特點。小說中艱難爬行的主人公和一直尾隨其後的飢餓不堪的狼所面臨的選擇是簡單而清晰的要麼戰勝對方生存下去,要麼被對方戰勝,淪爲犧牲品。主人公以他堅毅勇敢的性格和頑強不屈的生命意志,在同狼的最後搏鬥中取勝,成爲真正的“強者”。小說啓示人們:生命是神奇而寶貴的只有敬畏生命,熱愛生命,才能讓生命光芒四射。

文中主人公沒有名字,僅以“這個人”指代,顯然隱含着作者以他作爲整個人類象徵的用意,而文中的“狼”可以看作險惡的自然環境與自然力量的一種隱喻。

4學生聯繫《荒島餘生》中魯濱孫荒島求生的經歷,深入領會小說的深刻意蘊

三、研讀,體驗延伸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

這篇小說在藝術上有什麼特點?

故事情節的傳奇性與具體細節的高度統一,可以說是這篇小說的最大特色。一方面,這篇小說的整個故事情節都帶有傳奇色彩。作者將主人公安置到一個困苦險惡到極點的生存環境中,讓其經受着一般人難以想象的考驗;另一方面,這又是一篇極爲逼真的小說,我們在緊張曲折的故事情節中很難找到人爲編造的痕跡,作者準確地摹擬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與意識活動。非常逼真地展示了一個疲憊、衰弱的人在荒原上的艱難求生過程,其“真實性”可謂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2請學生繪聲繪色地講出在其他書刊或電影電視中看到過的類似的人或動物求生的故事,如沙漠、地震、海難等。

3以生命爲引線給學生介紹一些珍惜生命與疫病、災難頑強抗爭的知名作家的事蹟,並引導學生閱讀其作品。

講美國作家海倫凱勒的事蹟推薦選讀其長篇小說

《我的生活故事》和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2)講當代作家史鐵生的遭遇,選讀其感悟生命的文章《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等

四、課堂小結

生命是寶貴的,只要心中生命意念還在,只要不輕易放棄,再困窘的環境也能重生。這就是課文告訴我們的一個簡單而實用的道理。讓我們熱愛生命,讓我們的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五、佈置作業

閱讀汪國真的《熱愛生命》,選取不同角度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

熱愛生命

汪國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

既然鍾情於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板書設計

熱愛生命

傑克·倫敦

“這個人”:堅韌頑強、不畏艱險

飢餓、惡劣的天氣

體力極度虛弱

傷病、野獸威脅

教後小記:

《熱愛生命》是美國小說家傑克·倫敦1906年創作的著名短篇小說。這部小說以雄健粗獷的筆觸,記述了一個悲壯的故事,生動地展示出人性的偉大和堅強。小說把人物置於近乎殘忍的惡劣環境之中,讓主人公在與寒冷、飢餓、傷病和野獸的抗爭中,在生與死的抉擇中,充分展現出人性深處閃光的東西,生動逼真地描寫出了生命的堅韌與頑強,奏響了生命的讚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故事情節的傳奇性與具體細節的逼真性的高度統一,是這篇小說的最大特色。教讀課文,要引導學生了解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體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寄予着的作者獨特的人生理想和美學追求。在寫法上,引導學生了解小說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在閱瀆中,培養學生敬畏生命、熱愛生命的意識追求。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生命之可愛,培養學生熱愛生命之情;

2、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意識;

3、讓學生體味小說中的心理和行動描寫。

教學重點

1、通過心理、行動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3、作品中對主人公覓食過程的心理和行動描寫。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主人公力量的來源。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熱愛生命》全文;2、作者的有關資料;3、外國小說賞析方法的資料。

學生準備:1、查找作者的有關資料;2、查找對《熱愛生命》的賞析材料;3、通讀全文,試作批註。

教學設想

1、本文篇幅較長,擬採用批註式閱讀;

2、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課前讓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對資料進行小組合作討論,進行歸類整理;課上對文本進行閱讀,合作探究,分組對抗,辯論對內容的理解,語言的賞析;課後進一步自主合作探究生命之意義。

3、課前的資料蒐集,合作整理擬用2~3天,課堂學習1~2節課,課後拓展1~2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生命究竟是什麼?人,可能無法說清。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可能也無法說清。

生命有時是極其脆弱的。瞬間,它可能就會化爲烏有。可是生命有時又無比強大,讓你不能不爲之驚歎。美國小說家傑克·倫敦的小說《熱愛生命》就給我們展示了一曲生命的讚歌。

二、自主合作,整體把握

1、讓學生談談本文的主要內容。

參考答案:本文寫一位淘金者在與同樣病弱的野狼的較量、跟蹤中,最終咬死了狼,他吮吸了狼血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潛能,歌頌生命的無比強大。

2、瀏覽課文,作批註。

教師講:批註是閱讀理解的一大關鍵手段。在勾畫圈點中品讀美文,篩選捕捉重要信息,概括分析文章內容,創造性地理解文章。批註能幫助我們梳理結構、概括主旨、體會寫法、品味和錘鍊語言(煉字)、思考並汲取文章的思想內涵等。要做到精心圈劃,運用不同的筆色符號和旁批、總批等形式,批與注結合,大膽設疑推理,發表自己的見解。不亂畫、不粗心、勤動手。

此法是指在文章正文空白處,即書頭、地腳、段尾等空白處,批註的閱讀心得、評語、訂誤和校文等。該法的優點在於:

(1)批註所感。如對作者的思想觀點、文學讚歎、異議、質疑、評價等感受,順手利用文章的空白處,加以眉批,方便可取。

(2)批註一閃念。採用眉批,能及時將閱讀中所產生的一閃即逝的思想火花記錄下來。

(3)利於理解、記憶。眉批留下的墨跡,有利於讀後研究,加深理解、記憶,還有助於發揮獨到見解。總之,眉批後,每隔一段時間,要注意翻看、整理,以利引申、發揮,否則,時過境遷,與時俱逝,前功盡棄。

這節課我們先學習給課文作批註。

1、教師範例:

他重新振作起來,繼續前進,心裏又產生了一種新的恐懼。這不是害怕他會束手無策地死於斷糧的恐懼,而是害怕飢餓還沒有耗盡他的最後一點求生力,而他已經給兇殘地摧毀了。這地方的狼很多。狼嚎的聲音在荒原上飄來飄去,在空中交織成一片危險的羅網,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嚇得他不由舉起雙手把它向後推去,彷彿它是給風颳緊了的帳篷。

對狼嚎聲音的描寫,形象地寫出了“他”在孤獨無助的狀態下,荒野給“他”造成的心理壓力。

2、學生快速閱讀,對“荒原覓食”部分作閱讀批註,然後彙報自己的獨特體驗。

三、合作學習,自述所得

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合作交流,談談自己自讀之所得,聽聽別人的收穫,互相取長補短,擴展知識面。

(交流以個人所得爲起點。有回答不出問題的學生,但沒有無可交流的學生。無論是學優生還是學困生,都可在交流中體驗成功。交流以範圍分爲小組交流與全班交流,以內容分爲全面交流和專題交流。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均兼顧個人交流、彙總交流、專題交流幾種形式。)

四、質疑解疑,把握內容

1、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師生共同解疑。

2、教師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可適當補充一些問題。

參考問題:

(1)小說的主人公沒有名字,加上一個名字是否更好?(作者沒有寫出“他”的名字,因爲“他”是一切熱愛生命的人的代表,它不是一個單一的人,而是一類人,只要熱愛生命就可以是“他”。加上一個名字,反而使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減弱了。)

(2)文中一再提到他已不再感到痛苦了,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不求一致,意合就可。)

(3)文中的他已傷殘、衰弱到了極點,最後是什麼支撐着他往前走的?

參考答案:是對生命的熱愛。雖然傷殘滿身,體質極度虛弱,但他的心沒死,他對生的渴望之火沒有熄滅,所以,他能向着那一點生命的目標不停地、不由自主的前進。

(4)文中寫比爾的下場有什麼作用?

參考答案:比爾無視同伴對自己的呼喊,作爲一個尚有能力的人,向生命的希望奔去,可生命卻與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比爾比“他”走得快卻先倒下了。這正是──背棄良知的懦弱人性的悲劇。

(5)“他”是在同飢餓和死亡抗爭,還是同別的什麼抗爭?

參考答案:“他”與其說是同飢餓和死亡抗爭,還不如說是在與恐懼抗爭。作者用精湛的文學筆法,形象地描繪了這種抗爭。讓我們從字裏行間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潛能,這種能量是無法詆譭的,它會讓你活下去。不管你面對的是什麼,哪怕是要吞噬你的荒野,是吃掉你的野獸,或是飢餓、疲憊,生命都會幫助你戰勝它。

(6)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一個什麼真理?

參考答案:敬畏我們的生命,相信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生命緊緊相依,和我們的生命結成最緊密的“聯盟”,我們就會感受到生命的剽悍與強大。

五、探究討論,欣賞語言

這是一篇逼真的小說,緊張的故事情節中沒有一點作者人爲的痕跡,沒有多餘的議論,它只是清晰地展示了一個人在荒原中歷盡艱難的求生過程,不動聲色地描繪出了生命的偉岸和強大。

本文語言有什麼特色?你認爲哪些地方寫得好?試對它進行賞析,說說它好在什麼地方。

教師先作賞析示例,然後由學生自由發言,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肯定會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和認識。

示例:

1、“這些殘骨在一個鐘頭前還是一頭小馴鹿,一面尖叫,一面飛奔,非常活躍。”這是一個殘缺的生命的一種對活力、健康的本能的虛構。小馴鹿的死,似乎也預示着他在不久也會有相同的下場,這是一種同病相憐的悲哀。作者在這裏沒有用華麗的辭藻,沒有用深奧的語言,但樸實的語言中卻有很深的言外之意。

2、“於是,慢慢地,就在狼無力地掙扎着,他的手無力地掐着的時候,他的另一隻手已經慢慢摸過來,一手把狼抓住。”“無力”的狼、“無力”的手,形象地寫出了人與狼的當時的境況,而“慢慢地”“一下”卻又寫出了人的計謀已久,也預示了人的最終獲勝。

六、拓展延伸,發散創新

1、你對比爾的獨自離去有什麼看法?

2、你認爲“他”沒拿比爾的金子,沒吮吸比爾的骨頭是不是傻呢?

注意:

(1)設計這些具有多向思維、無限定性的開放式問題,可爲學生馳騁思維、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提供廣闊的空間。

(2)創新的見解常常出現在思維過程的後半段,過早對有着多種答案的問題的回答給予終結性評價,勢必扼殺其他學生創新與發散的思維火花,這些問題的評價一定要採用延時性評價。

(3)探究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教師不能一味追求教學的完整性,要確立動態、全程學習的觀念,使教學結束於問號而非句號。課堂上對問題的探究不求數量而求質量,重視探究的深度與廣度,重視探究的過程性和持續性。

蒙田《熱愛生命》精品教案 篇三

《熱愛生命》是美國小說家傑克·倫敦1906年創作的著名短篇小說。這部小說以雄健粗獷的筆觸,記述了一個悲壯的故事,生動地展示出人性的偉大和堅強。小說把人物置於近乎殘忍的惡劣環境之中,讓主人公在與寒冷、飢餓、傷病和野獸的抗爭中,在生與死的抉擇中,充分展現出人性深處閃光的東西,生動逼真地描寫出了生命的堅韌與頑強,奏響了生命的讚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故事情節的傳奇性與具體細節的逼真性的高度統一,是這篇小說的最大特色。教讀課文,要引導學生了解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體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寄予着的作者獨特的人生理想和美學追求。在寫法上,引導學生了解小說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在閱瀆中,培養學生敬畏生命、熱愛生命的意識追求。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踉蹌、窒息、輾轉、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詞語。

2、瞭解傑克·倫敦的人生及創作經歷。

3、把握小說富有傳奇色彩的情節結構。

(二)能力目標。

1、體會小說細膩的心理描寫和逼真的細節描寫。

2、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徵意味。

(三)德育目標。

體會小說主人公堅韌頑強、不畏艱險的性格特徵,培養學生敬畏生命、熱愛生命的理念。

二、教學重點。

誦讀,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體會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三、教學難點。

體會小說的象徵意義。

四、教學方法。

1、誦讀法 傑克·倫敦“善於刻畫毅力堅強的人們”(高爾基語),描寫細緻是課文的突出特點。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把握小說的情節結構,體會主人公的心路歷程。

2、研討探究法 在主人公身上寄寓着作者的人格理想和美學追求,引導學生研討探究,理解小說的象徵意味,激發積極有爲的人生理想。

3、引申比較法 引導學生將課文與七年級下冊中的《偉大的悲劇》(茨威格)、《荒島餘生》(笛福)進行聯繫引申,在對照中更爲深刻地體會主人公的拼搏精神。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誦讀,感知情節結構,梳理主人公的心路歷程。研讀探究,理解作品的象徵意味。

(一)導語設計。(多媒體演播美國西部風情及淘金圖片)

同學們,說起美國小說家傑克·倫敦,我們自然會想到他富於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和拼搏中蘊蓄生命的北方小說。北極地帶嚴寒自然情境中毅力堅強的人們,傳遞着的是撼人心魄的力量。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小說《熱愛生命》,去了解一個美國西部淘金者絕境求生的艱難歷程。(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投影)

高二語文下冊《熱愛生命》教案 篇四

(1) 作者簡介。

食指,原名郭路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1948 年 11 月 21 日生於山東朝城, 1953 年隨父母遷居北京,其母良好的古典文學修養對少年郭路生影響很大,三年級寫出了他至今還能背誦的一首類似歌謠的詩: “鳥兒飛上了樹梢,三八節就要來到。在這愉快的節日裏,問一聲老師阿姨您好。” 1961 年考入北京第 56 中學,曾代表學校參加數學競賽,籃球打得很好,偏好文科,開始了最初的寫作練習。

1964 年 16 歲國中升高會考試失利,初次嚐到了人生的磨難。 1965 年寫下了《海洋三部曲》之一的《波浪與海洋》,抒發了人生第一次受挫的沉鬱與不甘失敗的胸懷。同年考上北京第 56 中高中部。 1966 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學校停課。同年 10 月他參加紅衛兵全國大串聯,南至廣州,西至新疆。儘管置身“文革”年代,但他沒有加入中學生的各種派別的鬥爭,而是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讀書和寫作上。 20 歲已寫出了他的代表作《相信未來》、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等。 1968 年插隊山西杏花村,其詩作傳遍了許多有知青插隊的地方。 1971 年入伍,寫作了不少反映部隊生活的作品。 1973 年退伍回到北京,一直在養病與寫作。

自 1978 年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思想解放運動的深入,煥發了郭路生作爲一個詩人的創造力,開始了詩歌創作的又一個高峯期,並使用了“食指”這一筆名,即不論別人在背後指指點點什麼,都不能損傷詩人執著的追求。 《熱愛生命》寫於 1979 年,正是詩人這一時期詩歌創作的自我寫照。 《熱愛生命》被看作是他的名作《相信未來》的姐妹篇。

食指的詩歌現收入謝冕主編的《百年中國文學經典》、 《中國百年文學經典文庫》,以及林莽、劉福春選編的《詩探索金庫食指卷》。

(2) 基本解讀。

詩歌反覆吟誦的內容就是“熱愛生命”。

詩歌的結構分爲七節,前三節表達一種對生命的執著愛戀;後面四節進一步表達了熱愛生命的具體表現,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

在寫作上,詩人首先應用了一系列的意象,如“悽風苦雨”中的“葛藤”,刻着字跡的“碑文”,表達“痛苦”的“砝碼”, “彎彎曲曲”的“荒草野徑”,展示自己不畏艱難的決心;然後推出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 “流浪兒般”、 “乞丐似的”,與“赤着雙腳”、 “光着脊背”突出了心靈漂泊的境況;儘管旅程艱難,荊棘攔路,血跡斑斑,儘管飢餓寒冷,烈日灼熱,心中依然信念不變:相信未來,熱愛生命。正是這一信念使詩人“百倍地珍惜每一絲溫情”,培養了“向命運挑戰的個性”。

(3) 精華鑑賞。

詩歌在語言上最突出的特點是寓深刻的思想於質樸無華的詞句當中,除此之外,詩歌的語言特色還表現在獨白的方式、大量的比喻、 “四行一段”的體式,在形式上與五六十年代的抒情詩比較相似。

《熱愛生命》教案設計 篇五

《熱愛生命》

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有了困難和問題怎麼辦?是躲避退讓還是勇往直前呢,讀了本文後,相信同學們能夠從本文的主人公身上找到答案。

關於本文作者

傑克·倫敦是美國20世紀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生寫了大量的著作,來揭露美國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腐敗的現象,對於勞動人民的苦維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關於《熱愛生命》

《熱愛生命》是一部短篇小說,主要描寫了一個淘金者與飢餓、寒冷和死亡作鬥爭的故事,表現出人戰勝自然,生必然戰勝死的積極思想。

默讀全文,瞭解大概故事情節,劃出生字詞。

一、學習本文,要掌握如下字詞。

1、爲下列加紅字注音。

吮吸( )窒息( )骸骨( )吹毛求疵( )奄奄一息( )

2、理解下列詞語。

巉巖:高而險的山岩

半身不隧:偏癱

踉踉蹌蹌:形容走路不穩

奄奄一息:形容氣息微弱

吹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找差錯

3、爲下列多音字注音組詞。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嚼┥ 露┥ 籠┥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二、課文內容分析。

1、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述一下本文的主要內容。

作者用細膩逼真的語言敘述了一個身處絕境、瀕臨死亡的人,在頑強的求生意識和鋼鐵般的意志作用下,經過艱苦搏鬥,終於戰勝了飢餓、傷病、寒冷以及野獸的威脅而起死回生的故事。

2、本文的內容較多,如何劃分本文的結構層次?

本文可以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它們之間的聯繫已經非常微弱")敘述"這個人"在逃脫之後,憑着自己的毅力艱難前行。

第二部分(從"有一天,他醒過來"到"而神志清醒的時候也愈來愈少,愈來愈短")主要寫了主人公與狼漫長的對峙。

第三部分(餘下部分)主人公與狼展開了殊死搏鬥並取得了勝利,終於戰勝了可怕的命運。

3、本文的主人公在自己求生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考驗?

飢餓、惡劣的天氣、個人的體力虛弱、傷病及野獸等。

4、本文的主人公爲什麼能夠戰勝困難,取得命運的勝利呢?

主人公有着頑強的求生意識和鋼鐵般的意志,正是這種"硬漢"精神,才使主人公化危爲安。

5、本文作者爲什麼沒有賦予主人公具體的名字,而是用"這個人"來指代?

作者這麼寫,是有自己的用意的。在這兒,"這個人"不僅僅是指一個人,而是象徵着整個人類,作者希望整個人類能夠擁有頑強的毅力。文中的"狼"則可以看作險惡的自然環境的隱喻。

三、思考問題。

1、本文有寫作上有什麼主要特點?

本文在寫作上運用了大量細膩的心理描寫和逼真的細節描寫。請同學們在文章中找出來,仔細體會一下,並且和其它同學交流。

2、當同學們遇到類似困難的時候,會怎麼做呢?談一點自己的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