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新版多篇】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新版多篇】

最新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運用類推的方法探究並掌握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計算過程中連續進位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小明家離小華家有23米遠,娜娜家到小華家的距離是小明家到小華距離的4倍,娜娜家到小華家的距離是多少米?

學生列式計算(列豎式)

說說計算過程。

二、新授

小華從家跑步到體育場用了4分鐘,大生從家騎自行車到體育場也用肋分鐘。

小華每分鐘跑152米,大生每分鐘行248米。(出示主題圖)

小華家離體育場有多少米?

學生列式

你會計算嗎?動筆算一算

指明說一說計算過程

師:積的百位上應該寫幾?爲什麼?

指2—3名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

試一試

大生家離體育場有多少米?

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板演,組織交流

三、練一練

1、用豎式計算

131×7612×83×4934×541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交流

2、算一算,看看積各是幾位數

⑴261×38×123

⑵621×38×312

你發現了什麼?

3、教科書P73頁的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交流

4、去年放養896尾魚苗,今年放養的魚苗數是去年的2倍,今年放養多少尾?

告訴了我們什麼信息?

提了什麼問題/

怎樣求呢?

學生說出方法並說出計算過程?

四、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

你覺得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與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方法一樣嗎?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是學生知道有餘數除法的含義,讓學生體會有餘數出發的實際背景。

教學重點:

知道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來自生活中。

教學道具:(略)

教學過程:

複習乘法口訣。

一、結合生活情況讓學生體會有餘數除法的實際背景。

1、教學P49的主題圖。

(1)讓學生獨立觀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圖。

思考問題:

這幅畫面是什麼地方?

你發現了畫面中有什麼活動內容?(按順序)

(2)在小組中互相說一說自己觀察到了什麼內容。你想到了什麼?

(3)各組代表彙報。

(4)教師板書學生彙報的數據。

這是某個校園裏的活動情景圖。從圖中發現了教學大樓前面的兩樹之間都插着4面不同顏色的旗子,升旗臺上也飄着一面國旗

運動場上每4人一組小朋友在跳繩。

籃球場上每5人一組準備打籃球比賽。

[4]板報下面擺的花是每3盆擺一組,旁邊還有很多盆花。

(5)根據上面的信息(條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嗎?大家在小組議一議。

2、感知生活中處處有除法。

(6)學生彙報。(略)

(7)師:以上這些活動,你們在那裏見過或自己親身參加過呢?

生:(略)

3、體會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師:除了以上這些數學問題,你們誰還能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並且使用除法計算的?

(可根據全班的總人數,每()人一組坐可以坐幾組)

二、練一練,圈一圈。

大家來圈△,一共有15個△。

1、每份3個,共幾份?

2、每份4個,共幾份?還多幾個?

3、每根5個,共幾份?

4、每份6個,共幾份?還多幾個?

三、彙報自己這節課學會什麼。

四、總結下課。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2、使學生了解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除法的一般方法,並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3、培養學生口算的能力。

教學重點:

口算方法要靈活多樣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口算。

教師出示口算卡,學生口答得數。

2、口答。

450除以9得多少?被除數是8000,除數是8,商是多少?

3、導入新課

媽媽要買8個茶杯,每個茶杯15元,媽媽大約要帶多少錢就夠了?你是怎樣想的?

通過聆聽學生的思考過程,揭示今天的教學內容。

二、探究新知

教師:要把6張彩色手工紙平均分給3人,每人得到多少張?用你手中的小棒跟小組成員們一起分一分,說一說。

學生在小組裏進行分小棒,交流算法的活動,老師巡視瞭解情況。

教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說出想法。問:該怎樣列式計算呢?

學生嘗試自己計算後,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發現,老師巡視瞭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彙報,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就要給予肯定並表揚和鼓勵。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出示分桃圖。

1、平均每筐大約裝多少個?

(1)理解題意。

(2)提問:要分多少個桃?平均分成幾份?求什麼?怎樣理解“大約“兩個字?

(3)列式。

(4)思考“怎樣求出平均每筐大約裝多少個?

(5)集體交流。

(6)質疑:爲什麼要將260看作是240或280,而不把它看作250?(因爲240,280都是4的倍數)

還有其他估算方法嗎?

2、估算。

78÷4 470÷8 178÷6

83÷9 360÷5 410÷7

(1)學生獨立完成。

可簡寫思考過程。

教師巡視,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2)集體訂正,敘述估算過程。

3、估算。

71÷8 181÷2 359÷6

440÷9 138÷7 323÷4

請學生說出估算過程。

4、用你喜歡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估算,直接說出估算結果。

四、思維訓練

找出下面每組數的規律,在()裏填上合適的數。

(1)3 6 12 24 ( )

(2)128 64 32 16 ( )

(3)8 24 12 36 18 54 27 ()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P58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因不夠商1而在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

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材分析:

本節主要內容是學習比較複雜的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中間或者末尾有0的除法。上一節課中的兩個題目是被除數的某一位上是0而商0,本節課是因爲除到被除數的某一位時不夠商1而商0,這部分內容是學習的一個難點。通過6123要讓學生明白算理和算式的簡便寫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嘗試探索

1、創設情景:本月輪到你當家庭主管,負責分配零用錢,零用錢一共612元,平均分配給家裏3個人,每人該分配幾元?

(1)你能完成這項任務嗎?請你試試看。

(2)小組討論,比一比誰完成得好。

(3)彙報,注意表達的條理性和完整性。

2、情況分析

(1)在計算過程中,碰到什麼問題?

(2)說一說你是怎樣解決每個問題的。

二、引導歸納,提煉方法

1、提問:除到被除數的十位時,不夠商1怎麼辦?接下去的豎式該怎樣寫?(這是重要環節,讓學生充分討論,充分發言;教師準確引導,方向明確)

2、提煉:用被除數十位的1除以3,不夠商1,就在商的十位上寫0;3和0相乘得0,在1的下面寫0,1減0得1,再把個位的2寫下來,12除以3商4。(教師在演示的時候,每一步都要起到示範的作用,促進學生養成好的計算習慣)

3、介紹簡便的寫法。

三、獨立嘗試,鞏固提高

1、嘗試寫豎式計算:5224在嘗試解題過程中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強調在計算過程中的每個步驟和注意事項)

2、歸納總結。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

課本第33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加深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建立除法的邏輯推算。熟練掌握整十數、整百數的除法。

2、方法與過程:經歷自主探究整十數、整百數的除法計算的方法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發展計算思維的`靈活性。會用邏輯推理“因爲??所以??”,能進行觀察對比,提高對比能力。感知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索與應用過程中,發展自主探究能力,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並能熟練計算整十數,整百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

整十數被一位數除、整百數被一位數除的計算方法。除法算式的不同讀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故事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來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好不好?請大家仔細聽好。狐狸裝了一筐蘋果,今天它要賣蘋果。狐狸說:我的蘋果可甜了,而且還很便宜呢?2 個蘋果只要12元喲?小熊看見了想買蘋果,它說蘋果價錢太貴了,狐狸就說:那好我再便宜一些吧,20個蘋果只要120元錢,小熊高興地說很便宜了,小猴看見了卻說小熊上當受騙了。

2、啓發提問,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說爲什麼小猴說小熊受騙了?

師:請前後四個同學討論討論,說說爲什麼?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故事中的條件和問題,學習新知識做準備。)

3、師:哪組同學能說說你們小組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2個蘋果只要12元。”

“20個蘋果只要120元。”

4、師:其他小組能否根據他們小組找到的信息,列出算式嗎?

生:(1)12÷2=6(元)

(2)120÷20=

5、師:在計算120÷20,該怎樣計算呢?

6、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整十數、整百數的除法。

(板書:整十數、整百數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討論算法

師:先請你們小組一起討論計算方法,並試着算一算。

(覈對答案)

方法一:因爲12÷2=6,120裏面有12個十,20裏面有2個十,所以,12個十除以2個十的商是6。

師:請和這位同學做法相同的同學舉手。

師:560÷70這道題,誰來說一說“因爲、所以”?

生:略

師:還有同學有其他的做法嗎?

方法二:因爲

20=120,所以120÷20=6。

師:這位同學想到了“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出示題目卡片200÷20、490÷70、300÷50、240÷30)

師:像這組同學這樣計算,你們會嗎?能不能說出思考過程?

200÷20=? 因爲__×20=200 所以200÷20=

490÷70=? 因爲__×70=490 所以490÷70=

300÷50=? 因爲__×50=300 所以300÷50=

240÷30=? 因爲__×30=240 所以240÷30=

師(小結):結合剛纔兩組同學的做法,在計算整十數、整百數的除法時,同學們可以根據

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來計算;也可以用推算的方法,根據12÷2=6,求出120÷20=6;在做題目的時候你可以選擇你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師:老師和這兩位同學的做法都不一樣,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是怎麼做的?

(板書:120÷20=6 被除數、除數同時劃去一個0)

師:有沒有同學能說說老師是怎麼做的?

生:略

師:好,現在老師就來教你們一個方法:被除數、除數同時劃去相同個數的0,劃0的個數根據除數。

師:再看剛纔那4道題,誰來說說該怎麼劃0?

生:略

2、講解讀法

師:哪位同學來讀讀這個算式?120÷20

(板書:3種讀法)

生:120÷20 讀作:120除以20

師:這個算式還有其他讀法嗎?

生:還可以讀作:20除120

或:120被20除

師:這位同學非常好,已經在上課之前就做了預習,老師要表揚他。

(出示題目卡片:630÷7 400÷80)

師:請同桌兩位同學小聲地說一說這兩題可以有哪幾種讀法?

生:略

師:(出示題目卡片)

選擇:算式24÷3,下列讀法錯誤的是( )

A、24除以3 B、24被3除 C、3除24 D、3被24除

師:請同學們手勢準備、出

(檢查手勢答案,是否有同學錯)

師:同學們已經很好地掌握了除法算式的幾種讀法。

3、鞏固練習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課本第33頁,看例題;看完的同學完成練一練的1計算 師:做得快的同學,第一:請你仔細檢查

第二:請你任選2題說說你是怎麼做的?

(覈對答案)

師:全對的同學請舉手(看沒有舉手的同學,問他錯在哪)

師:挑選200÷2、400÷8這兩題,請同學說說他是怎麼做的?

三、應用提高

1、第33頁的練一練的第2題

師:小巧和小丁丁和學會了“整十數、整百數的除法”後,來到超市裏買雞蛋,發現有兩位同學利用假期時間,在超市裏幫忙分雞蛋,將210個雞蛋平均裝入3只塑料桶。那麼沒只塑料桶要裝多少個雞蛋呢?

師:同學們能否列出算式,並試着算算結果。

生:210÷3=70(個)

師:如果要平均裝入30只塑料桶呢?又該怎麼列示呢?

生:210÷30=7(個)

師:請同學們比較這兩個算式210÷3和210÷30的異同,並說說做法

生:略

師:210÷3 我們可以先算21÷3=7,再添一個0

而210÷30 我們可以先各劃去一個0,再用21÷3=7

師:(出示題目卡片)請一組同學來開火車

180÷2= 160÷40=

270÷30= 400÷8=

四、歸納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整十數、整百數的除法”以及“除法算式的不同讀法”,請同學們回去認真複習!

540÷9= 500÷50=

最新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並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

2、正確認識和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

3、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

4、會直觀比較簡單分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

難點:知道平均分才能用分數表示,會直觀比較簡單分數的大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每人準備同樣大小的圓形紙、長方形紙,繩子,水彩筆。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註

一、情景導入

二、研究二分之一

三、導入其它的幾分之一

四、練習

五、比較大小

六、拓展

1、(課件動畫展示)星期天,小紅和小明去郊外野餐,看看他們準備了什麼好吃的?(課件出示4個蘋果、2瓶礦泉水、1個蛋糕)如果你是他倆,你打算怎麼分這些食品呢?(結合學生口答,老師出示:2個蘋果

1瓶礦泉水

半個蛋糕)

這三個結果中哪個結果比較特別?

“半個”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嗎?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像這樣的數,它們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分數。(板書:分數)

1、那麼什麼是分數呢?

(邊說邊課件動畫演示切蛋糕)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這一份就是它的(老師指着左半個蛋糕,在蛋糕上出示分數)。老師指着另一半蛋糕問:那這一份呢?(學生回答後,動畫出示分數)也就是每份是它的。就是分數。

說說是怎麼得來的?(指名說,老師小結,並課件出示文字,再互相說說,並結合口答板書)

2、在我們桌上有一些紙片和繩子,你能找到它們的嗎?

你是怎麼得到的?

歸納:不管怎樣,只要把一樣物體平均分成2份分,每份就是它的。

3、剛纔小朋友們找到了,在這些圖形中,哪些圖形的塗色部分能用來表示。

最後一個圖形的塗色部分你覺得是幾分之一?你怎麼想的?

你覺得還可有哪些分數?(指名學生口答並板書出分數)

今天所學的分數有共同的地方,誰發現了?小組裏討論。(指名說)

1表示什麼?橫線下的數又表示什麼呢?

像、、。.。.。.這些分數都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請大家自學P100。

交流,結合回答板書:。.。.。.分子

。.。.。.分數線

。.。.。.分母

我們認識了分數,那下面的圖形你能用分數表示嗎?(書本P101第1題)

最後一幅變爲

同樣塗色部分,爲什麼分數變了?

1、剛纔我們折出了圓的,你還能折出圓形紙的幾分之一?

和你的同桌折的要不一樣,並把一份塗上顏色,說說你是是折的。

2、同桌比較塗色部分誰大誰小?分數誰大誰小?

(師選二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比)

3、看這張圓形紙(師出示八分之一),你認爲貼在哪裏好?爲什麼?

4、(師選四分之一,不給學生看到)四分之一你認爲放在哪裏好?爲什麼?

拿出圓形紙,驗證。

(課件)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途中吃吃西瓜的故事,思考:四分之一與六分之一到底誰吃的更多?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應用連乘計算的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理解估算的過程,逐步培養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3、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培養學生愛校護校的主人翁情感。

教材分析:

在二年級時學生對連乘的運算順序已有了一定的瞭解,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位於運用連乘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並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本節課的原內容是北師大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的“買礦泉水”,在“試一試”中有一道題“估計你們學校大約有學生多少人”,本節課的實際教學內容正是因此所得到的靈感。備課時我考慮到估計學校約有學生多少人,必須基於學生對學校基本情況有了一定的瞭解,恰逢我校正在開展“我愛我校”的活動,於是我靈機一動,將教學的具體內容換成了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題材,在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學校的瞭解,在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同時增強學生愛校護校的情感。

教學重點:

徵對具體題目進行正確估算,哪種類型的題目要用連乘來計算。

教學關鍵:

找關鍵字句解決連乘問題。估算找類型。(看哪個數最接近哪個整十整百:一類要多估,如:帶錢買東西,買布做衣服等;另一類可少估,如:計算題。)

教學教法:

分析法、情景教學、啓發式教學、講解鼓勵等教學方法。

教學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傾聽等學習方式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目的以“瞭解學校”爲主線,使學生被熟悉的校園景象所吸引,從而主動地投入到發現數學信息和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的數學學習中。)

師:孩子們,你們已經在杭西國小學習生活了兩年多的時間,你們對我們學校都有哪些基本瞭解?誰願意說給大家聽一聽?

生1:我們的學校很大。

生2:學校有兩棟教學樓,舊樓有3層,每層有4間教室,還有一棟“逸夫樓”,裏面有專用多媒體教室和老師辦公室、校長室以及學生教室。

師:同學們對學校的建築瞭解得真清楚,舊樓就是我們的教室所在的教學樓。(小黑板出示:舊教學樓有3層,每層有4間教室,每間教室有4盞燈。)

師:看了這段話,你知道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能提那些數學問題?生1舊教學樓一共有48盞燈,我是用乘法算出來的。……教師將學生回答的相關信息板書)

(繼續出示小黑板:三(2)班教室,老師說道:“歡迎參觀三(2)班教室,我們的教室裏有4組,每組有5套課桌椅,每套課桌椅148元”。)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生1:我們班的課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錢? ……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將問題“我們班的課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錢?”展示出來。)師:估計一下,我們班的課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錢??

(評析“瞭解班級”的教學情境一下就激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板書學生對自己班級所在教學樓進行了解所發現的數學信息,啓發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出發提出問題,引發了學生的數學思考。)

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目的解決“我們班的課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錢?”的問題要用連乘的方法,這是本節課的一個新知識,對此結果進行估算是給孩子們提出的一個更高的要求,此處選擇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一方面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和進行估算的方法,另一方面也給每一個孩子提供交流的機會。)

1、分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怎樣估算“我們班的課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錢?”讓每個孩子都有交流的機會。

2、全班交流,請代表說說自己小組的估算方法。

生1:我們組是這樣估算的,一組有5套課桌椅,4組就有20套課桌椅,我們把每套課桌椅148元看作150元,20×150=3000元。

生2:我們組是這樣估計的,一個組有5套,1套148元(看作150元),1組就是750元,4組就是750×4=3000元。

師:大家的方法都很好,看來同一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估計教室裏的課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錢?,可以先估計一組花多少錢,再估算4組花多少錢;還可以先算出本班4組共有多少套課桌椅?,再估算本班一共要花多少錢?

全班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我們班的課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錢?”,然後請不同方法的同學介紹自己的算法並闡述理由。

師小結:雖然同學們思考問題的過程各不相同,有的同學列的是分步算式,有的同學是一個綜合算式,但這些方法都有一個共同之處。你發現了嗎?

生:都是用連乘的方法。

(評析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給每一個孩子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今天的學習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教師在新的問題出現時,沒有直接灌輸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讓學生在小組中探索交流、合作學習,這是“以人爲本”的表現。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因希望對自己的學校有更深入的瞭解,熱情很高。值得提出的是,教師在學生全班交流後引導學生髮現這些方法的共同之處,增進了學生深層的思考,保證了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三、聯繫實際,拓展延伸

(目的緊密聯繫學校實際,引導學生開展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的數學思維進一步拓展,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感受幸福舒適的學習條件來之不易,感受學校對自己的關懷,對學生進行愛校護校的品德教育。)

1、課桌椅問題。

師:同學們 “學校爲我們準備舒適的課桌椅一個班大約要花3000元錢。”(桌上亂塗亂刻的痕跡。) 那全年級2個班呢?全校呢?那該要花多少錢啊。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同學們,現在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嗎?

生: 這是不愛護學校財產的行爲。我們發現這種行爲要阻止他。……

2、。估計學校大約有學生多少人。

師:現在你們有這麼好的學習條件,多幸福啊。每個星期一,我們全校同學都要聚集在操場舉行升旗儀式。(每個年級2個班,有6個年級。)

師:你能估計我們學校大約有多少名學生嗎?

生1:我們不知道每個班有多少人?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怎麼辦呢?

生2:可以根據我們班的人數來估計。

師:這個建議不錯。下面我們分小組估算我們學校大約有多少名學生。想一想,還有什麼辦法。

學生分小組討論,再組織彙報。

生1:1個班大約有40人,1個年級2個班大約有80人,6個年級大約有480名同學。生2:我們是先算出全校6個年級有12個班,再按每班40人估算全校大約有480名同學。 師:同學們的想法都很好,估計的時候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考慮,但儘可能地準確一點,要不估算結果會和實際數目相差太大。

(評析教師在前兩部分對校本課程資源素材的挖掘和利用起到了激趣和激智的作用,這一環節則在此基礎上有了新的昇華。“課桌椅問題”“燈泡問題”和“估計學校大約有學生多少人”均源於校園生活又與本課的教學目標緊密相扣,“愛護學校財產”“珍惜幸福的學習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等品德教育目標都蘊涵在這一個個數學問題之中。“潤物細無聲”正是校本課程資源利用起到的特殊效果。)(四、說回顧與總結

(目的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過程進行反思與總結,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

1、師:同學們,今天的數學課,你有什麼收穫?

生1:我知道怎樣估計學校有多少同學了。

生2:我會用連乘的方法解決問題了。

生3:我知道了學校爲了讓我們安心學習花了好多錢,我們要愛護學校財產。生4:學校這麼多同學,如果上下樓瞎瘋瞎跑該多危險呀!

生5:要靠右行。

生6:我對我們學校瞭解更多了。……

師:今天我們知道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和計算來解決同一個問題,並且對我們的學校也有了更深的瞭解。

2、課後作業(書上)

我們學校馬上要召開校運會了,校運會上也有許多數學問題,如:買礦泉水問題,請你們運用今天所學知識解決這類問題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八

一、鋪墊孕伏

1.導入:我們學過長度單位米、釐米,也會用米和釐米測量長度,請同學們測量一下教學教科書封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2.學生操作,測量後彙報:

書的封面長20釐米多,不到21釐米。

書的封面寬14釐米多,不到15釐米。

3.繼續測量書的厚度,學生彙報:書的厚度不到1釐米。

4.教師概括:同學們測量得到長20釐米多,不到21釐米;寬14釐米多,不到15釐米;厚不到1釐米,20釐米多,多多少?不到15釐米,差多少?不到1釐米,那是多少?20釐米多,不到15釐米,不是一個準確的長度,是否能用米、釐米那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層次進行鋪墊,爲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教學例1。

(1)啓發學生觀察測量得到的20釐米多,14釐米多,不到1釐米,從尺子上看,你們發現了什麼?互相議論一下。

學生回答:有許多小格;

長是20釐米還多7個小格;

寬是14釐米還多5個小格;

厚是8個小格。

(2)教師講述:這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比1釐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請同學們數一數,1釐米中間(從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從2~3、5~6、9~10等每一釐米長中又發現了什麼?互相交流一下。學生在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認真觀察、交流,從而知道每一釐米長度內都有10個小格,都是10毫米。

(3)教師板書:1釐米10毫米

(4)請同學們想一想,1釐米和10毫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可以互相議論一下。

總結歸納:1釐米=10毫米板書:=

[1釐米=10毫米 是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自己感知的,學生感到高興。這也體現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自己學會知識。]

(5)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①老師表示1毫米的長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學生將1分硬幣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夾住,抽去硬幣,觀察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理解1毫米的長度觀念。

③用手勢表示1毫米、1釐米

藉助形象直觀的手勢表示抽象的概念,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於學生加深理解概念。

(6)測量(分組操作並填書)

做一做(66頁)

通過直觀操作總結手勢測量,使學生的認識逐步加深,在直觀表象抽象的思維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1毫米。教師在新知識的傳授中,通過引導、點撥,充分發揮學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學生都處於積極的思維之中。

2.認識分米。教學例2。

(1)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指出10釐米的長度,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1分米。說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

(2)數一數1分米中有多少個1釐米?(板書)

有了認識毫米的思路,認識分米,啓發學生思維,自己學會認識分米的長度單位。

(3)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勢表示,進一步認識分米。

將米、分米、釐米、毫米4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將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時也區別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

3.利用米尺,分組討論。

1米有多少分米?

1米、1分米、1釐米之間有多少關係?

總結歸納:1米=10分米

1分米=10釐米(板書)

4.測量,做一做(67頁)

分米的認識思路與毫米的認識基本相同,教學過程可以簡化,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兩次認識,掌握4種長度單位,爲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鞏固發展

鞏固發展是在學生學習了新知,並進行了反饋練習,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的綜合鞏固練習,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練習主要在課內進行,通過多種形式,多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因材施教,面向全體,以提高學習質量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備註

1.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並用手勢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間有什麼關係?

3.同桌互相量一量鉛筆的長度。

4.練習十七 第1題。(分組練習)

5.判斷下面敘述是否正確?

蠟筆長6毫米。

課桌高7米。

粉筆長75分米。

四、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五、佈置作業:練習十七 第2題,填在書上。

六、板書設計

毫米分米的認識

例1 例2

1釐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