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二年級蘇教版上冊語文教案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課收錄了五條關於團結協作的諺語。諺語是在羣衆中流傳的固定語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反映深刻的道理。並時時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二、學生分析:

學生是發展中的個體,他們的生活體驗和學習需求各不相同。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差異。

三、設計思路:

1.創設教學情景,進入諺語王國,認識諺語朋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2.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重視識字方式的多樣和識字形式的趣味性。

3.架設生活與文本的橋樑,結合生活實際,學以致用。

4.多種形式的朗讀,發展語言,還學生真正的“讀者”地位,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經歷感知、思考、置疑、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過程,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和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和生成。二年級上冊語文識字5教學設計

四、學習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認識“移、柴”等十個字,會認會寫“挑、折”等八個字,其中“容、易”比較典型,需要重要強調。

2.過程和方法目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諺語。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合作交流,發現識字規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對諺語有一定的理解,並培養學生積累諺語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今天老師將帶領小朋友們一起走進諺語王國,諺語王國裏有五位諺語朋友正在等着我們大家的光臨呢,現在就請小朋友們跟着老師一起進入諺語王國吧!(單擊課件,出示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識字》

二、初讀諺語,趣味識字

1、要跟我們交朋友的諺語朋友們在哪兒呢?小朋友們彆着急,它們在這兒呢!(單擊課件,出示課文內容)

請給大家提提讀書的要求吧!(學生提要求,老師相機出示讀書要求)

2、學生自由讀文。

3、學習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4、趣味識字:

a.知道小朋友們今天要來到諺語王國生字朋友可高興了,瞧,它們排好隊來迎接我們了,來我們來讀出它們的名字。(指名讀,齊讀這些加拼音的字並說說自己記字的方法。)

出示“搓繩”,做動作來理解。

出示“斤、近”,說說你的發現。

b.玩“快樂列車”的遊戲:(讀不加拼音的字)

生字寶寶坐上了“快樂列車”,和我們一同開往“諺語城”了,大家高興嗎?

c.學生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自由認讀。讀一個生字,在桌子上擺一張生字卡片。

d.“摘蘋果”遊戲讀字讀詞。

三、讀中感悟,鞏固識字

1、看,我們來到了諺語朋友的家了。(課件出示這五則諺語)你會讀嗎?請給大家提提讀書的要求吧!(學生提要求,老師相機出示讀書要求)

2、學生自由練讀。

3、指名讀,集體正音。

4、你喜歡那一句諺語?再多讀讀吧!。(老師出示讀書要求)

(根據學生的回答,來學習這五則諺語並要學生說出爲什麼喜歡它。)

四、整體感知,加強理解

出示五則諺語,問,你想怎麼讀這五則諺語呢?

(鼓勵學生拍手讀,男女合作讀,小組展示讀,齊讀等方式。)

五、遊戲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1、螞蟻運食忙:一羣勤勞的小螞蟻正忙着運食物,來儲存過冬的糧食。它們團結協作,共同努力,終於儲存了許多糧食。這回還帶來了許多生字朋友,大家還認識它們嗎?

2、觀察“容易”在田字格的位置。

3、教師範寫,學生練習並進行自我評價

六、課外延伸:

今天我們讀的這些諺語,告訴我們團結的力量有多大,也讓我們明白了,只有與朋友們友好相處,團結合作,才能把事情辦好。

課後老師希望大家去找到更多的諺語朋友,然後把他們送到寶葫蘆手抄本里去。

(開放型的作業設計,讓學生形成蒐集資料和積累的好習慣。)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識字》教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韻文。

2、認識冬天的氣候特徵,不畏嚴寒生長的植物,在洞中過冬的動物及冬季的體育運動和相應的詞語。

3、能正確,美觀地書寫“蠟,梅,翠”等生字。

4、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用“有的……有的……”說一段話。

教學重、難點:

圖文結合,理解生字詞的意思。有感情地誦讀韻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你們現在都穿什麼衣服啦?你發現周圍有什麼變化嗎?

2、冬天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瞧(出示掛圖)你們覺得冬天怎麼樣?

二、說話學詞語

請小朋友說說黑板上都有哪些景物?(提醒:小朋友觀察的時候要按照一定順序,可以從遠到近,也可以從上到下。)

⑴生讀詞卡,貼詞卡。

⑵交流:冬天到了,天氣怎樣?

哪些植物躲到洞裏過冬了?

哪些植物不怕冷呢?

小朋友們在幹什麼?

你知道這12個詞語中誰和誰是好朋友嗎?組織學生通過“找朋友”遊戲,把詞語分類,分成冬天氣候、植物、動物和運動項目四類。

3.學習生字詞。

⑴想要讀好韻文,必須把生字詞語會讀了,讀準了才行。請小朋友根據拼音讀準詞語。

⑵“小老師”教學字音,必要時,教師幫助正音。“繩”是後鼻音;“滑”是三拼音節;

“刺、翠”的聲母都是平舌音。

⑶採用多種形式反覆練讀,直到所有學生都能讀準每個字音。

⑷小朋友,有不理解的詞兒嗎?師生交流,共同解答。

蟒蛇:我國最大的無毒蛇,冬天要冬眠。

蠟梅:因爲蠟梅在每年的冬末開放,所以人們又稱它“臘梅”。

4.練讀所有詞語。

⑴師先範讀,以“詞串”的形式讀,每個詞串內的詞讀得稍緊湊些。

⑵學生練讀。

三、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

雪蠟翠蛇刺滑冰繩

2.開火車讀一讀,說說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

可用編字謎、編順口溜,換部件,分析結構等方式記憶字形。重點指導:

翠:小卒字頭上插羽毛。

蛇:蟲+它,蟲字變得瘦一點。

滑:三點水+骨(及時書寫骨的筆順)。

繩:絞絲旁+口+電,注意右邊部分要緊湊。

刺:左邊部分與木有關,中間不封口,口訣“刺字中間不封口,封口不成刺”。

3.指導書寫前四個字。

⑴認識新偏旁“羽字旁”,出示“翠”與“羽”,啓發學生觀察比較,掌握兩者的區別。“羽”字的第一筆和第四筆是橫折鉤,作偏旁時則都變成了橫折。

⑵自學筆順(見練習5)

⑶交流:你認爲哪個字最難寫?教師講解並範寫。

⑷學生認真描紅,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姿勢。

四、佈置作業

1、在《習字冊》上書寫生字。

2、誦讀詞串。完成同步導學1—6題。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認讀詞語卡片。

2、說說你記住了哪些字,可以幫它找個朋友嗎?

二、朗讀感悟

1、冬天到了,天氣怎樣?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⑴引導學生表達。

⑵看看雪下得怎麼樣,風吹在身上怎樣?指導讀好詞語。

⑶是啊,北風呼呼地刮起來了,鵝毛大雪下起來了,氣溫一下子下降了,讓人感到特別冷。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出現呢?

對,這是因爲北方來了一股強冷空氣,這種強冷空氣就叫“寒流”。

⑷齊讀三個詞:寒流北風大雪。

2.在冰天雪地裏,你看到了哪些植物?

⑴指名說,你們喜歡他們嗎?那就好好讀讀這三個詞,好好欣賞一下它們吧!

⑵這麼冷的天,這三種植物依然挺立在茫茫雪地裏,多堅強呀!你佩服它們嗎?齊讀。

⑶這三種植物不僅你們喜歡,還有很多人佩服它們,還給它們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歲寒三友”,人們還寫了許多詩歌讚頌他們呢!誰來背背看!

(相機提示:陳毅《青松》、王安石《梅花》等,引領學生熟讀成誦!)

⑷冬天除了“歲寒三友”,你還知道哪些植物也不怕冷?

3、植物們不怕冷,可小動物卻早早地躲進洞裏去了,看(出示圖片)它們是誰呀?它們在幹什麼呀?(指導說話)

⑴誰有本領讀好這三個詞的?指名讀。

⑵螞蟻躲在洞裏多舒服呀!到了冬天,刺蝟、蟒蛇吃得飽飽的,早早地躲在洞裏睡覺了,它們要睡上一個冬天呢!我們可不要去吵醒它們!

這種過冬方式叫“冬眠”,你還知道那些動物冬眠嗎?

4、小動物們怕冷,你們怕不怕?看,小朋友在雪地裏幹什麼呀?

⑴指名說,誰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說。出示:今天早晨,小朋友們在雪地裏鍛鍊,他們有的,有的,有的……

⑵你最喜歡哪種運動?讀好這三個詞。

⑶那你們能用讀來表達對冬天的喜歡嗎?

5、誦讀詞串。

6、試着課文中的一個或幾個詞語說話,完成同步導學第8題。

三、拓展延伸

1、小朋友,你們還知道哪些有關冬天的氣候、植物、動物、體育活動等方面的知識,還知道哪些描寫冬天景物的成語和古詩?小組討論。

2、學生彙報交流。

四、學習生字

1、出示剩餘的4個生字,認讀。

2、檢查,說說“刺、蝟、冰、滑、繩”的筆順。

3、你認爲哪個生字最難寫呢?學生提出難寫的字,師生共同觀察應如何寫好它,師範寫並提示間架結構應如何擺好。

4、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生字。

5、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坐姿。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內容,知道許多動物通人性,懂得要保護動物。

教學重點:瞭解課文內容,知道許多動物通人性,懂得要保護動物。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動物的情感。

教學具: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出示圖片,介紹相關知識(環境,性情,)你們喜歡它嗎?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片有關小海豹的課文。板書課題,說說你有什麼問題想問?

二:新課:

(一)瞭解學生預習課文的情況。

1同學們課下已經預習了課文,下面請你們再輕聲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流利。

2分自然段朗讀。

3同桌正音。

4出示生字。

掙扎散步恢復依依不捨恩人擦洗餵養

5初步瞭解課文,

出示:看見——救起——照料——送回——感謝指名根據下列詞語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二)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問題:爲什麼說小海豹是幸運的?畫出相關的詞句。

2小組交流。

3班內交流。

(1)提問:“幸運”是什麼意思?

(2)爲什麼說小海豹是幸運的?

(第2自然段中“漁網越收越緊,它感到危險了,想衝出去。但是它被漁網裹着,怎麼掙扎也不行。”要讀出小海豹危險的處境。

第3自然段中:麗莎立即跳進大海……、救起遍體鱗傷的小海豹……抱回家

第4自然段中“擦洗……餵養……健康…、、小海豹被麗莎送回大海時,它望着麗莎不時地回頭,依依不捨。”要邊讀邊想象小海豹戀戀不捨的樣子,讀“依依不捨”語速稍慢,語調輕些。預設:體會餵養的意思(),感受到小女孩的愛心。體會依依不捨的意思,感受到小動物和人類之間建立的感情

第5自然段中“見到麗莎,它擡起前肢,啪啪啪地拍打,嘴裏愉快地叫着,好象在感謝救命恩人……”要讀出高興的心情,語速稍快一些。“好象在感謝救命恩人……”稍慢,要留有想象的餘地。)

(3)導語:孩子們你們知道嗎?像這樣幸運的小海豹太少了,老師想請你們看一些圖片,看後把你的想法說一說。出示捕殺海豹的圖片

(4)師生交流談談觀感。

激發學生用自己的情感回答問題,

(5)再說說這隻小海豹爲什麼是幸運的。

4結合你的體會再讀讀這篇課文相信你會有更深的感觸。

預設:與前文進行對比,

三:總結全文,通過同學們給我講述《幸運的小海豹》這個故事是我覺得,我要善待於我們同在藍天下的小動物,保護它們,但是我也知道有很多動物有小海豹的遭遇但是沒有文中的麗莎救它們,我願學習麗莎,你呢?(學生髮散回答。)

作業: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反思:通過本課教學,學生不僅知道許多動物通人性,懂得要保護動物的道理,更能從直觀感受到保護動物的重要性。學生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感情被充分激發出來。

最新蘇教版國小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小節。

2、理解詩歌內容。

3、在讀書、感悟中激發學生關愛他人的願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內容,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假如》這首詩歌,詩中的小朋友夢想用一支神筆實現心中的願望,還記得他想實現哪些願望嗎?(學生彙報,師隨機板書)

小樹 畫太陽、雲朵

我要給 小鳥 畫穀粒

西西 畫一雙好腿

小結:詩中的小朋友的願望是多麼純真和美好啊!那麼她爲什麼要爲小樹、小鳥、西西做這些事情呢?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詩歌,體會一下詩中小朋友的美好心靈。

【設計意圖】藉助教師的設疑激起學生的記憶,讓學生再現詩歌主要內容,爲學生體會小作者的美好心靈奠定基礎。

二、感悟語言,體會情感

1、請大家看大屏幕,邊看邊想,詩歌的哪幾個小節能體現我們剛纔看到的畫面。(播放帶有詩歌1、2小節內容的畫面:沐浴着陽光的小樹鬱鬱蔥蔥,樹上的小鳥食宿無憂、愉快生活的情景)

2、學生看後回答,然後指名讀1、2小節,想:詩中的小朋友爲什麼要給小樹畫太陽和雲朵?爲小鳥畫穀粒呢?

3、自讀1、2小節,思考上面問題,想好後和同桌說一說。

4、交流彙報,體會情感。

(1)“我“爲什麼要給小樹畫太陽和雲朵?

隨着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句子:讓小樹在冬天裏,

再也不怕寒冷的襲擊。

(播放寒風下搖擺的小樹,小樹瑟縮的樣子和沒有雨水的滋潤,小樹幹枯的樣子的情景;一個小朋友揮筆畫一個太陽,幾朵雲之後,小樹鬱鬱蔥蔥,成長的畫面。)

(2)如果你是小樹,沐浴了陽光雨露,你會說些什麼呢?

(學生自由說)

小結:是這位小朋友用馬良的神筆畫了太陽雲朵,給小樹帶來了溫暖和力量,讓小樹快活的成長,現在就把你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吧!

(3)指名讀——評讀——練讀——再讀——齊讀

小結過渡:詩中的小朋友用馬良的神筆爲小樹畫太陽、雲朵,渴望讓小樹快樂成長,那麼他又爲什麼爲小鳥畫穀粒呢?

(4)指名回答。

師引導:當你餓了的時候,媽媽會怎樣做?你當時的心情怎麼樣?請同學們想象一下,飢餓中的小鳥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學生自由說,教師引導)

(5)引讀:有了“我”畫的穀粒,現在的小鳥媽媽再也不用——(學生接讀)出示:鳥媽媽再也不用 到遙遠的地方去覓食,讓小鳥餓得喳喳地哭泣。

師用語言渲染指導朗讀:鳥媽媽不再用辛苦奔波,小鳥寶寶不再苦苦等待,餓得哭泣,小鳥的心情會怎麼樣?那就把這種心情讀出來吧!(再播放小鳥衣食無憂的情景)讀第一小節。

引讀一二小節:詩中的小朋友爲動物、爲植物送去了關愛。假如——(學生接讀)我要給—— 畫一個—— 還有—— 讓小樹在——

假如—— 我要給——

小結: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還要做什麼呢?

(6)學生接讀“我要給不幸的朋友西西,畫一雙好腿”(同時出示西西坐在輪椅上的情景)

對於一個失去雙腿的孩子來說他只能怎樣?(學生自由談)望着窗外的景色不能親近它們,這是多麼不幸啊!他的內心是多麼痛苦啊!指導讀:我要給不幸的朋友西西,畫一雙好腿

a、你們的朗讀讓老師體會到了你們對西西的關心是發自內心的。出示圖片:(有了雙腿的西西快樂奔跑的情景)

b、看“我爲西西畫上了雙腿,他再也不會——(學生接讀)

c、他會嘆息什麼?這時的西西心情是怎樣的?(開心、快樂)那麼怎樣讀好這段話?讀一讀吧

d、西西多麼開心,就連我們也一樣開心,讀出西西的開心。讀“他再也……”

【設計意圖】以讀爲主,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是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要貫穿以讀爲主的思想,感受着清新活潑的文字,通過圖片、影象,想象着美好動人的圖景,語言在不知不覺中積累,情感在潛移默化中生成。

三、背誦積累,提升情感

1、詩中的“我”不但給窗前的小樹畫紅紅的太陽,給樹上的小鳥畫許多好吃的穀粒,還給不幸的西西畫一雙好腿,這三個願望是多麼美好啊。你最喜歡哪個願望就背下來吧!

2、學生自由背

3、指名背誦

【設計意圖】把選擇權交給孩子,既達到了語言積累的目的,又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自主學習。

四、拓展延伸,表達情感

詩中的小朋友只有這三個願望嗎?你從哪裏讀出來的?(體會省略號的用意)

對!在我們的身邊許多需要我們關愛的人與事物,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拿它來實現什麼願望呢?出示課件:圖片(流浪的小狗,無家可歸的孩子,看不到光明的孩子,深受地震災害的人們)

1、請你也象小作者這樣,也來寫一寫,出示:

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我要畫( )

( )

2、學生試寫後交流。

【設計意圖】抓住時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他們進行創新思維,在思維中傾注關愛他人,關愛自然的激情。

五、鞏固字詞,指導書寫

1、出示字卡,指名讀

2、學生觀察,重點提示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

4、書寫展示,師生評議

【設計意圖】把鞏固識字、寫字安排在感知課文內容之後,看似顛倒了順序,實際上體現了學生識字和記字的一般規律。小朋友識字總是先從整體上關注“輪廓”,再具體分析、嘗試記憶,之後通過多次復現來鞏固,這樣纔會有效地記住生字。

六、課堂總結,昇華情感

同學們,生活中真的有這樣的神筆嗎?對!生活中我們雖然沒有馬良那樣的神筆,但是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顆愛心,都有關心他人的美好願望,我相信馬良的神筆會在你的手中,我的手中,他的手中……

【整體設計意圖】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力爭“以讀書爲主”,通過情景的創設,朗讀的體驗,對話的交流,讓學生感受生命的意義,熱愛自然,關愛他人。

【教學評析】這篇教學設計在把握語文基本訓練的同時,讓學生與文中角色進行換位,培養學生思維及口語表達能力。通過拓展延伸環節,讓學生想像,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做什麼?加強了學生語言訓練;通過朗讀使學生和作者產生共鳴,課堂上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加之教師的圖象、語言的引導,學生會把詩歌讀得入情入境,從而受到了教育。

最新蘇教版國小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本課9個生字,會寫課文的8個字,字書寫美觀。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展開想象仿寫句子,培養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願望。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啓發學生愛他人、關愛環境。“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的朗讀要隨感情讀出變化來感悟課文。

第一課時

一、欣賞動畫,導入課題。

1、談話導入課題:馬良到神筆後他用神筆爲老百姓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事,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會做些什麼呢?

2、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詩歌,是有關馬良神筆的。你們想知道課文中的`小女孩用他的神筆幹什麼嗎?

3、板書課題:《假如》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圈出課文中的生字。

2、同桌相互學習生字的讀音、字形、結構。

3、檢查學生學習生字情況。(利用不同形式認讀)

4、鞏固學生識字。(課件出示水果樹,每種水果裏藏有生字。)

三、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齊讀課文。

3、指名學生讀課文。(接龍式讀)

4、教師範讀,讓學生體會課文的感情基調。

四、複習要寫的字,指導書寫

1、複習步驟:記住字音,認識字型,擴詞,用詞說話

2、小組交流。

A、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B、哪個字容易寫錯?哪個字不容易寫好?

3、指導書寫,教師範寫,注意重點的提示

4、評議學生的寫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1、認讀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二、再讀課文,感悟語言。

1、指名學生讀課文。(接龍讀)

2、假如有一支馬良的神筆,詩中的小朋友要實現哪些願望?

3、分組學習

A、課文用三節寫了作者的三個願望,你最喜歡哪個小節?在組內讀一讀。B、在這一小節中,你讀懂了什麼?小組交流。C、你認爲這一小節中哪個句子,哪個詞用得好,爲什麼?

4、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

5、交流自學情況

6 、感悟句子

A、你最喜歡哪個句子?爲什麼?B、擴展說話:我要給——(完成課後練習“讀讀說說”。)(課件出示句子)

7、感情朗讀課文。

想一想:“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幾次?朗讀時應該怎樣讀?(課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A、讀懂了你喜歡的小節,你覺得該用怎樣的語氣把他讀好?B、多種形式朗讀。C、說說你在讀的過程中有什麼體會。

三、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1、選出你最喜歡的一節背下來

2、同桌相互讀讀背背。

四、擴展活動

小組討論:課文中最後一段沒有說爲誰畫什麼,你能仿照課文發揮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寫出你的願望,像課文裏的小詩歌一樣。回家在把你寫的願望畫出來。

板書

太陽

假如 畫 穀粒

一雙好腿

國小蘇教版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五

《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了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習慣的要求,並在教學建議中再一次重申了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的觀點。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爲了使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落到實處,把語文學習必備的好習慣作爲一項重要的內容編入了教材,並形成了一套自成體系的序列。筆者就此結合蘇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習慣篇的教學說說個人想法。

一、習慣的界定和形成

何謂習慣呢?從字面上講,所謂習慣就是在長時期裏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爲、傾向或社會風尚。(見《現代漢語詞典》第1348頁)就個人而言,習慣乃是一個人長期養成的思想行爲模式的固化。

哲學家認爲:人的最基本的活動有兩種,一是外顯的實踐活動,二是內隱的認知活動,這二者辯證統一。因此,習慣應包括可聞、可見的外在行爲,以及指導和支配行爲的相對不變的內在的思維模式。一個人在遇到問題時,自然要調用自己的已有的與問題具有相似性的知識和經驗(即相似塊),然後再通過具體有序的操作來解決。所以,好的習慣實質上是一個人在符合客觀規律的思維模式的指導和支配下,經過反覆歷練而逐漸固定下來的操作技能的自動再現。這其中,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以及定型的操作技能內外緊密聯繫、相輔相成。所以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應當從這兩個方面的建構入手。

先說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的建構問題。列寧說過:規律就是聯繫,就是本質的關係或本質間的關係。如何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的聯繫呢?張光鑑先生認爲:思維規律是每個人根據自己在社會中獲得的直接實踐經驗與間接經驗,在大腦中建構、儲存起來的相似塊,去對所要認識的事物或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推理、判斷和問題求解的。人總是先從事物的形式相似入手,然後纔去認識事物運動的相似、結構的相似、聯繫的相似,才能認識到事物千變萬化中那些相對不變的本質,從而達到對事物規律的認識。《相似論》曾明確指出:一般說來,應從事物的兩個主要關係去認識和掌握它的本質:一個是從靜態到動態相似過程去認識它;一個是從宏觀相似現象與微觀結構相似關係來認識它。(以上請參閱張光鑑等著《相似論》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版第30頁和第21頁)總之,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的建構要從研究存在與思維之間的相似性入手,要符合自然之道。

接下來說說操作技能的建構問題。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已經證明:一個人有意識的行爲通常是由外界信息刺激和神經衝動引發的,是一種通過大腦的高級神經控制和運動神經支配若干肌羣協調收縮而進行的有目的、合乎內外要求、有正常次序的運動,是一種思維模式支配下的生理反應。張光鑑先生在提交給思維科學第111次北京香山會議的報告中指出:人對不熟悉和沒有養成習慣的事物進行再認識的反應時間約爲2~3秒,最快也不少於1秒,但只要經過幾天的連續強化訓練,養成了初步的習慣,反應的時間就能縮短到1000微秒左右,就能使反應速度提高100倍以上。由此可見,人們對事物愈是熟悉、習慣的程度越高,反應速度或解決問題就越快,動作就越準確。這也就是鋼琴家、舞蹈家、運動員爲什麼要對彈奏的樂曲、舞蹈動作、運動項目中的各種動作要進行日復一日的相似練習,以求獲得快速反應的能力的重要原因。關於此,科學家、文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也不會例外,他們都需要從小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閱讀、檢索文獻資料的能力。沒有熟怎能生巧呢?沒有長期艱苦的鍛鍊,沒有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要培養非凡的直覺頓悟能力,要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那隻能是紙上談兵了。因此我們認爲,語文學習習慣的形成同樣是一個由外顯轉化爲內隱的過程。在外顯認知階段,人們爲了認識和解決新的問題,必然要從自己的記憶倉庫中調用大量的相似塊來跟問題的解決方向、目標、環節,進行相似激活、相似選擇、相似匹配、相似創造。在最初階段,由於需要調用的信息量比較大,處理的時間長,必然會導致反應的速度相對較慢。但經過了無數次的相似重複,大腦就會產生易化和募集效應,就會使外顯認知操作轉化爲內隱認知,形成快速反應通道,使反應的過程定型化、自動化、快捷化。章太炎先生說:學患其不習,既習矣患其不博,既博矣患其不精。偶有所得不可以爲智,猶要自視若愚,愚三次,智三次,學始有成。章太炎先生在這裏所說的習和愚三次,智三次都是在強調習慣養成的過程,而學始有成則是說習慣養成後的結果。可以設想:當諸多好的快速反應通道集於一身的時候,此人也就學始有成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了。

二、習慣的特性和養成

明白了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原理之後,隨之而來的便是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問題了。現代教育理論和長期的實踐告訴我們,習慣具有非常鮮明的特徵,我們在教學中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第一,要充分認識習慣培養的長期性,持之以恆。

筆者一直認爲:習慣的養成最爲重要的是堅持不懈。從知識到智慧,由技能到習慣,絕非一日之功。許多人之所以能夠在說話時出口成章,滔滔不絕,並不是他們認真、仔細地考慮瞭如何組織主、謂、賓語的結果;演奏家之所以能夠用樂器奏出優美的旋律,也未必想到了怎樣運用指法的;駕駛員在處理道理上的偶發事件時,頭腦裏不一定想到了該怎樣剎車他們所依靠的都是快速反應的直覺。這種高度自動化的習慣反應是長期實踐、多次相似重複運動的必然。所以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們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反覆抓,抓反覆,一絲不苟,持之以恆。許多語文學習的操作並不是什麼難事,但要養成習慣卻絕非易事。稍有懈怠,便會走樣,甚至是半途而廢。

第二,要充分認識習慣形成的兩重性,揚善棄惡。

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習慣也不例外,既有使人受益終身的好習慣,也有遺誤終身的壞習慣。因此,我們要在積極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隨時注意抵制不良習慣的滋生。好習慣如不能長期堅持,勢必會由壞的習慣來取代。勤勉的習慣不能養成,必然歸於懶散;工細的習慣不能形成,必將變得粗疏。其實,人人都有本能的嗜慾和惰性,而許多有害身心、遺患無窮的事恰恰能夠滿足人一時的嗜慾,迎合人的惰性。所以人們常會明知不對和無益,卻硬是要身不由己地去做,久而久之,不良習慣就自然形成了。相反,許多可以受用終身,影響人的前途和命運的良好習慣,既不能滿足人的一時嗜慾,更不能迎合人的惰性,不可能自然形成,往往需要下決心禁絕或限制某些本能的嗜慾,克服、戰勝天生的惰性,自覺接受一定規矩的約束,愉快地投入某些帶有強制性的訓練,甚至要長期堅持與自己過不去。我們說,人既有個體的本性(個性),又有類的本性(社會性)。一般人都有從衆的心理傾向。一種習慣如果已成爲衆多人的羣體意識,那就會成爲一種風氣、習俗。家有家風,族有族風,班有班風,校有校風,風氣一旦形成,就會反過來影響個人的成長。這就是環境對人的影響。我們不能總是消極地去逃避不良環境,而應當一起努力,從我做起,掃歪風,樹正氣,營造一個有助於養成好習慣的外部環境。

第三,要充分認識習慣培養的微觀性,固本培元。

習慣的培養是具體的、微觀的,是一點一滴的積累。我們必須做個有心人,從大處着眼,從小處着手。我們所說的從大處着眼,就是要從習慣對人格塑造和終身發展的影響考慮。王爾德指出:起初是我們造成習慣,後來是習慣造成我們。所謂從小處着手,就是從不起眼的小事抓起,以小見大。對此,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的主編張慶先生髮表了很好的見解。他說:

語文教學的出路何在?我看還是要眼睛向下,固本培元。起點不妨低些,但訓練一定要紮實,要求一定要嚴格。要把着力點放在加強識字、寫字、朗讀、背誦、作文等訓練上,放在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素質上。要使過去被視爲軟的東西真正地硬起來。

這些看起來似乎是屬於微觀範疇的小事,殊不知宏觀目標恰是通過這些屬於微觀範疇的小事來實現的,不去抓這些小事,素質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話。(請參見張慶著《我的國小語文觀》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版第103頁)

三、教學建議

最後,我們以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爲例,具體說說如何操作的問題。

這一冊教材一共安排了兩項內容:第一是勤;第二是主動識字。前者側重於操作能力的培養,而後者則側重思想意識的強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對於側重操作層面的內容,除了要注意具體方法的指導之外,也要重視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的建構,而對側重思想意識培養的內容,除了要充分重視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的建構之外,同樣要注意操作技能方面的指導和練習。

比如勤一項,我們首先要帶領學生讀懂字典,明確字典的編寫者是如何按照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編寫的。你看,不論是什麼樣的字典,也不管是使用什麼樣的檢字法,它首先是將數以萬計的字(現象)按照一定的規格(或按照偏旁部首、或按照音序、或按筆畫數量、或按照字形特徵)進行分類;其次是從微觀結構上對每一個字進行單元或層次(比如字形、注音、釋義等)的分析;最後是以舉例的方式,在分類分析之後,將其進行綜合優化,以便於使用者遷移運用,解決問題。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讀懂字典的過程是一個領悟編寫者如何按照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編寫的過程。教學的第二步是要解決怎樣查,即形成操作技能的問題。關於這一步的教學,特別需要我們關注以下幾點:第一,要讓學生明確爲什麼要?教學中,我們不妨創設一個與實際的閱讀高度相似的情境,讓學生親身體驗字典這位不開口老師的功能和魅力,讓學生從心裏明白爲什麼要學會的道理。第二,要通過實際的翻檢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瞭解查找、檢索的步驟、方法。正如陸放翁所說的那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許多方法是在實踐中掌握的,光說不練那是假把式。第三,要在日常的學習或生活之中,採取不同的方式,不斷強化字典隨身,只要是遇到了不認識或不理解(包括拿不準的)字,一定要動手翻一翻的意識。堅持這樣做,久而久之,勤的習慣就一定能夠養成。至於其他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大同而小異,我們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有的東西看起來並不起眼,但它卻一輩子有用;有的東西一時有用,但它卻一輩子無用。諸如勤、主動識字之類的習慣大概都屬於前者。

二年級蘇教版上冊語文教案 篇六

設計理念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低年級語文要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合作與探究,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從而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課時目標

1、讓學生在讀、思、議、畫的綜合實踐中把課文二、三兩個自然段讀好、讀懂,並在此基礎上背下來。

2、在聽、說、讀、寫的言語實踐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準備:錄像 圖片 投影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揭示課題

1、冬天快要到了,從遙遠的北方飛來了一羣羣

生齊讀課題

2、錄象演示圖一

看圖有感情地背誦第一自然段

二、品讀課文,讀中感悟

(一) 感悟丹頂鶴的顏色美

1、過渡:丹頂鶴飛過平原,飛過河流,飛過高山,飛呀飛呀,瞧,它們飛到了我們的教室。

2、出示圖二,指導看圖

(1) 同學們想對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說些什麼?向它們打個招呼吧。

(2) 看圖,說說丹頂鶴的外衣是什麼顏色的?

3、自讀課文

指名讀課文

思考:課文中有哪些表示顏色的詞?

4、討論交流、品讀詞句

(1)“潔白”

(2)比較:丹頂鶴的翅膀是黑的

丹頂鶴的翅膀邊兒是黑的。

投影演示

(3)出示句子:“丹頂鶴的頭頂就像嵌着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

指名讀句子。

你還見過哪些東西的顏色是鮮紅鮮紅的?

“丹”表示什麼顏色?

5、指導朗讀感悟丹頂鶴的美麗

6、小組合作、拓展練習

丹頂鶴的外衣多麼美麗呀,讓我們小組合作一起爲圖片上的丹頂鶴空穿上美麗的外衣吧!

(1)小組合作,比一比哪一組完成的最快、最好?

(2)圖片展示,並向大家介紹。

(二) 自主學習,體會丹頂鶴的逗人喜愛

1、過渡,丹頂鶴不僅很美麗,也很逗人喜愛。

2、自由讀課文

小組討論:丹頂鶴什麼地方逗人喜愛?

3、指名交流

(1) 看圖體會丹頂鶴修長的體形

(2) 理解詞語“展翅飛翔”、“引吭高歌”

學生自由模仿

多媒體演示

你想讀給人家聽一聽嗎?

(3)爲什麼丹頂鶴又叫“仙鶴”?

(4)朗讀體會

三、賞讀課文,強化感受

1、角色體驗

下個星期,我們將舉辦一次保護珍稀動物的主題隊會,如果請你當講解員向大家介紹丹頂鶴,你打算怎樣介紹。

指名介紹

2、讀中感悟,強化感受

欣賞課文錄音

配示朗讀全文

3、課外延伸

學了課文,你還想知道什麼?你還想做些什麼?

國小蘇教版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七

《蠶姑娘》課文原文

春天天氣暖洋洋,蠶卵裏鑽出蠶姑娘。

又黑又小的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就睡在蠶牀上,不吃也不動,脫下黑衣裳。醒了,醒了,變成黃姑娘。

又黃又瘦的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又睡在蠶牀上,不吃也不動,脫下黃衣裳。醒了,醒了,變成白姑娘。

又白又嫩的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又睡在蠶牀上,不吃也不動,脫下舊衣裳,換上新衣裳。醒了,醒了,從此一天天發胖。

又白又胖的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又睡在蠶牀上,不吃也不動,脫下舊衣裳,換上新衣裳。醒了,醒了,從此一天天發亮。

睡了四回的蠶姑娘,吃了幾天的桑葉,就爬到蠶山上,吐出絲兒來,要蓋新的房。成了,成了,繭子真漂亮。

繭子裏面的蠶姑娘,一聲也不響。過了好幾天,繭子開了窗。變了,變了,變成蛾姑娘。

《蠶姑娘》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掌握多音字“發”(伯)的讀音。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初步瞭解蠶的生長過程和形態變化,激發學生對昆蟲的研究興趣。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字詞,會仿照例句寫話,能整理排列錯亂的句子。

教學難點:

讓學生了解蠶的整個生長過程及不同的時期不同的變化。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結合學習生字詞“蠶”、“姑娘”,揭示課題

1、出示蠶的掛圖,引出課題生字教認。

問:這是什麼?(板書:蠶)出示“蠶”的字卡,學生看拼音讀“cdn”。注意“蠶”字是平舌音、前鼻音。分析字形:“蠶”字是上下結構,上部是“天”,下部是“蟲”。書空記字。

問:誰知道“蠶”是什麼,有什麼作用?(蠶是一種昆蟲,能夠吐絲,蠶絲能織成美麗的綢緞)對,人們把“蠶”看做像一個美麗能幹的姑娘,親切地稱“蠶”爲“蠶姑娘”。(板書:姑娘,補全課題)

出示“姑娘”詞卡,學生看拼音讀“g0 niong”。提示注意:“娘”是鼻音,不能讀成帕ng。分析字形:“姑娘”兩個宇都是左右結構,左部相同,都是“女字旁”;右部不同:“姑”字右部是“古”,“娘”字右部是“良”。分別書空記字。

2、這節課我們開始學習《蠶姑娘》這篇課文。齊讀課題:蠶姑娘。

二、初讀指導

1、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後默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學習生字詞。

(1)會讀田字格里外的生字以及多音字“發”。特別注意區分、讀準平翹舌音、前後鼻音、三拼音節。

(2)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桑葉蠶卵蠶牀蠶山吐絲繭子蓋新房蛾從此

(3)讀順課文。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字詞

蠶桑葉從此瘦

鑽出換上卵繭

(2)指名讀,引導學生讀準加點字的平舌音、翹舌音、前鼻音及三拼音節。

(3)瞭解詞語掌握情況。

桑葉:(用圖或實物講解)

蠶卵:蠶蛾產下的子。

蠶牀:指養蠶的用具,如竹匾等(指看書上插圖)。

蠶山:(看實物或圖)供蠶吐絲做繭的一束束草稈子或麥秸稈子,上尖下寬,所以叫蠶山。

蛾:(看圖)蠶的成蟲。

從此:從這時起。

(4)抽字詞卡片,讓學生讀。

(5)分自然段讀課文。

三、描紅指導

1、提示注意點。

此:左右結構。左部“止”第一筆是長“豎”而不是短“豎”,第四筆是“提”而不是“橫 ”;右部“匕”先寫“撇”再寫“豎彎鉤”,兩筆相連而不交叉,不能寫成“七”,上部左低右高,下部齊平。

舊:開頭兩“豎”長度相當,上下間隔相等,“日”框內部一“橫”連左“豎”不連右“折”,底部一“橫”既連左“豎”又連右“折”。

姑:左部“女字旁”末筆改“橫”爲“提”,右連第三筆“撇”而不交叉;右部“古”首“橫”宜收緊些,下面“口”形上寬下窄,體形稍大,使下部平穩。

蠶:上部首筆是“橫”而不是“撇”,第四筆“捺”起筆處連“橫”而不連“撇”。“撇、捺”舒展,預留下部空隙寫“蟲”。

換: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左部“提手旁”寫法同前;右部“奐”,自上而下筆畫由收緊到放開,最後兩筆“撇、捺”相配,支持下部平穩。

鑽:左右結構,左右寬度相等。左部“金字旁”開頭兩筆佔位略寬,蓋住下部筆畫;右部首“豎”挺直,“橫”畫宜短,左連“豎”畫,下面“口”形寫法同“姑”而略大,保持下部平穩。

娘:左部“女子旁”寫法同“姑”字;右部“良”首“點”宜高,第二至四筆應橫向收緊,“豎提”長而挺直,其“提”部,形成的角度略大,最後兩筆,“撇”連於“捺”,共同布白於右下空隙部位。

桑:上部三“又”呈品字形分佈,上大下小,一律改“捺”爲“點”;下部“木”的“橫”畫要長,“撇、捺”舒展,全字上收下放,保持平穩。

蓋:上下結構。上部“羊字頭”開頭兩筆一側“點”一撇“點”,三“橫”間隔均勻,中“橫”略短;下部“皿字底”體形寬扁,框裏兩短“豎”,分別同左右兩“豎”畫走勢相應,而彼此對稱,平分成框裏三個空隙,末“橫”特長,左伸右展,保持底部穩定。

裳:上部宜縱向收緊;下部“衣”的“橫”畫宜短,“撇”畫稍長,“豎提”偏左定位,最後的短“撇”連於長“捺”,下部四筆體形寬放,保持全字穩定。

2、學生練習描紅。

四、佈置作業

1、練讀課文,注意第2~5自然段詞句的異同。

2、讀抄詞語(見文後練習3)。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1、默寫詞語。

變成吐絲蠶姑娘吃桑葉

換上從此暖洋洋蓋新房

2、指名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第1-5自然段)

1、第1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麼事?(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蠶姑娘從蠶卵裏鑽出來的時間是在天氣暖洋洋的春天裏)(告訴我們蠶是從蠶卵中孵出來的)(板書:卵一蠶)問:“鑽出”是什麼意思?(在這裏,鑽出就是爬出來的意思)

(3)小結:讀了這一自然段,我們就知道蠶是在春天從蠶卵裏孵出來的。

(4)齊讀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剛從蠶卵裏鑽出來的蠶姑娘是什麼樣子?(又黑又小)

(板書:又黑又小)蠶姑娘出來以後怎麼樣?(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就睡在蠶牀上,不吃也不動,脫下黑衣裳。醒來以後,變成黃姑娘)(板書:吃桑葉、睡、脫、醒)教師提示注意:蠶吃桑葉的幾天當中,它是在動着的;而從睡到醒當中的時間裏,它是不吃也不動的,這叫做蠶眠。(板書:蠶眠)蠶眠共有四次,每次都要脫去一層皮。第一次蠶眠脫去的是黑皮換上了_的皮,所以說“變成了黃姑娘”。

(3)小結:讀了第2自然段。我們知道了蠶在生長中開始階段的情況。

(4)齊讀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和上面第2自然段的語句基本相同,但有幾個詞語換了,誰能說一說?(“又黑又小”換成“又黃又瘦”;“黑”換成“黃”,“黃”換成“白”)這反映了什麼情況?(反映了蠶姑娘在不斷生長)(板書:又黃又瘦)還有什麼詞語換了?(“就”換成“又”)

誰能說說“就”和“又”表示的不同意思?(表示兩個不同動作接連發生用“就”;表示某個動作的重複發生用“又”)對,這裏用“又”表示第二次蠶眠的情況是恰當的。

(3)齊讀第3自然段,注意詞語換用的情況。

4、第4、5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兩個自然段和上面第3自然段相比,誰能說說哪些語句不同?(“又黃又瘦”換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變成白姑娘”換成了“從此一天天發胖”和“從此一天天發亮”;“脫下黃衣裳”換成了“脫下舊衣裳,換上新衣裳”)(板書: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發亮)這反映了蠶姑娘不斷地長大了。

(3)齊讀第4、5自然段,注意詞語換用情況。

三、指導背誦

看提示(寫在小黑板上)背誦第2、3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______睡在蠶牀上,不吃也不動,脫下______衣裳。醒了,醒了,變成______姑娘。(每空依次在上下填兩個字,下同)

2、看提示背誦第4、5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又睡在蠶牀上,不吃也不動,脫下舊衣裳,換上新衣裳。醒了,醒了,從此一天天發

四、課堂作業

朗讀、練習背誦第l-5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檢查複習

指名背誦第1-5自然段。

二、繼續細讀課文(第6、7自然段),

1、第6自然段。

(1)指名讀。

(2)爲什麼要寫明“睡了四回”?(因爲蠶眠有四次,這是蠶的生長特點,所以必須特別寫明)這個自然段裏把繭子比作什麼?

(新房)爲什麼說“繭子真漂亮”?(繭子又白又亮,長圓形,很好看)

(3)這段裏爲什麼不寫“醒了,醒了”,要寫“成了,成了”?

(蠶沒有再睡,就不能說“醒了”;蠶結繭子好比蓋新房,繭子結成,好比新房蓋成,所以要寫“成了”)“成了,成了,繭子真漂亮。”這句要怎樣讀?(要讀出喜悅的語氣來)請你把這句讀一下。(學生讀)

(4)小結:讀了這一自然段,我們知道了蠶吐絲結繭前後的情況。(板書:吐絲結繭)

(5)齊讀第6自然段。

2、第7自然段。

(1)指名讀。

(2)繭子裏面的“蠶姑娘”稱做什麼?自答:繭子裏的“蠶”稱做蠶蛹。(板書:蛹)爲什麼寫它“一聲也不響”,不寫“一動也不動”?(繭子裏的蛹是慢慢在變化,逐漸長出兩對翅膀來,所以不能寫“一動也不動”)

(3)“繭子開了窗”是什麼意思?自答:蠶蛹長出翅膀,成爲蠶蛾(板書:蛾),蠶蛾咬破繭壁飛出來就是開天窗的意思。前面抑苗子I-I,/4:~”斬帛”;士田煙嬙n奪Z右茁闢㈠柞“並下宙”_徂會括而有趣。請看第31頁上面的第一、二兩幅圖。(學生看圖)“變了,變了,變成蛾姑娘。”這句要怎麼讀?(要讀出驚異好奇的語氣來)請你讀一下。(學生讀)

(4)看第三幅圖,想一想:兩個蠶蛾在幹什麼?(蠶蛾在產卵)提示:蠶蛾產卵後死去,第二年春天,蠶卵又能孵出小蠶來,又開始新一輪的生長過程。

(5)齊讀第7自然段。

三、總結課文

1、根據板書內容說說蠶的生長過程。

2、填空練習,概括課文。

從_____裏鑽出來的又_____又_____的蠶姑娘,一共睡了_____次,每次醒來都變了樣,第一次變得又_____又_____;第二次變得又_____又_____;第三次變得又_____又_____;第四次身體一天天_____。它吐_____結_____,最後_____開了窗,飛出了_____姑娘。

3、齊讀完成填空後的這段話。

四、課堂練習

1、讀句子,初步認識句子的併合(課後練習4)。

這裏有兩組句子,每組三句話,要求我們讀一讀。初步懂得怎樣把兩句話併成一句話來說。

(1)各人自讀,體會。

(2)指名讀第一組三句話。

(3)誰能說說怎樣把第一、二兩句併成第三句的?(把一、二兩句連起來,把第一句未了的句號改爲逗號,把第二句開頭的“蠶姑娘”去掉,這就併成了第三句)

第二組三句話的練習方法同此。

2、背誦第6、7自然段。

(1)利用押韻的字引背。(押韻的字寫在小黑板上:娘、上、由主。_白¨向宙_白、

(2)分兩個大組,一組背,另一組聽,再交換一次。評議。

(3)各人自背。

(4)指名背誦。

3、背誦全文。

(1)全班背誦。

(2)指名背誦。

4、書面作業。

(1)擴詞。

蠶( )( )( )( )

換( )( )( )

絲( )( )( )

(2)照樣子,寫詞語。

例:暖洋洋紅通通黑白綠亮

板書設計:

蠶姑娘吃桑葉、睡、脫、醒(蠶眠)

又黑又小—又黃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發亮—吐絲結繭

《蠶姑娘》教學反思

上《蠶姑娘》一課時,我從蠶開始導入新課,讓學生說說自己對蠶的瞭解。有學生說:蠶最後可以變成蠶蛾。我說對的。有學生說:蠶吃的是桑葉。我說說得真好。有學生說:蠶會吐絲結繭。我說:你知道得真多。有學生說:蠶是從蠶卵裏生出來的。我說完全正確。

我看看沒有學生舉手發言了,就對同學們說:誰能把剛纔四位同學說的四句話連起來變成一段話,具體說說你對蠶的瞭解。下面沉默了片刻,一位學生舉手了,我讓他發言。他說:蠶是吃桑葉長大的,它從蠶卵裏生出來,最後變成蠶蛾,它還會吐絲結繭。我表揚了這位同學的大膽發言,然後說:這位同學把剛纔四位同學的意思連起來了,真了不起,但說話的順序有些亂,能否按照蠶的生長過程來有條理地說。此時,有幾位同學躍躍欲試起來。我請了一位,他流利地說:蠶是從蠶卵裏孵化出來的,它靠吃桑葉慢慢生長,長大後,它吐絲結繭,最後變成蠶蛾。

在備課時,我僅僅想通過教師的簡要介紹來讓學生對蠶有個初步的瞭解。但到了課上,我忽然有個念頭,何不讓學生簡單說一說,看看學生到底對蠶有多少了解。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言語表達往往不夠完整充分,也缺乏條理,此時教師的引導就顯得十分重要。教師首先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將自己對蠶的認識片言隻語地表達出來,然後啓發學生將這些片言隻語組織起來,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和語言同時豐富起來。在充分表達的過程中,學生思維和語言缺乏條理性的問題又暴露出來,此時教師靈活地引導點撥,讓學生髮現表述順序上的混亂,並按一定順序重新理順思維並組織語言,最後達到充分而有序地表達的效果。

蘇教版國小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八

一、隨文識字,降低識字難度

由於本課生字比較多,字形比較難記,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如:上課伊始,我就讓學生找麻雀爲稻草人設計的廣告詞,學生十分新奇,並且感興趣,產生想讀,願意嘗試的心裏,而反覆誦讀“稻草人穿衣服囉!”“稻草人穿衣服囉!”這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句式,但所表達的感情卻一句比一句強烈,因此,我指導學生讀出興奮高興的語氣,讓學生自己感受,再由教師進行範讀的方式進一步指導,使學生從讀中感悟到文中所表達的感情,在讀中去識字,並且輕鬆記住了這句話中的兩個二類字“稻、囉”。

二、擴展訓練,積累語言

在第11段的學習中,我引導學生拓展關於顏色的詞語,使學生在感受稻草人衣服的美麗的同時,進行語言積累,學生們爭先恐後的發言,都想把稻草人裝扮得更美麗,真正實現了主動學習。

三、教學不足之處

這篇課文我經過了兩次預設教學,一次是以學文爲主,一次是以學字爲主,但在上課時卻是兩種同時運用,有些感到匆忙,原來預設的間休也因感到時間不夠用而放棄了。在教學中還是有些混亂,學文沒有學透徹,學字也不是太紮實。在隨文識字的過程中一些方法掌握不熟練,還應認真鑽研,隨文識字怎樣才能講出自己的風格,做到文章思路清晰,識字效率提高,這些都有待今後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