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父母課堂》授課教案

寓教於樂,讓孩子輕鬆學習《父母課堂》授課教案

《父母課堂》授課教案

授課教師:授課年級:

教學內容:

寓教於樂,讓孩子輕鬆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論闡述與實例分析,使家長了解什麼是寓教於樂,認識到寓教於樂與孩子健康成長,提高學習成績的密切關係。

2、通過指出我校現在絕大多數的家庭都只是嚴格要求學生去學習與大學聯考有關的科目,造成學生過大的心理壓力,無法放下負擔輕鬆學習的現狀。

3、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建議,使家長了解如何寓教於樂,創造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並能自覺執行,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激發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教學過程:

一.引入主題:

熊文濤,2007年從長沙南雅中學走出來的“美國大學聯考狀元”。熊文濤在美國SAT(即學術能力評估測試)考試中取得了最高分——數理化三科滿分2400分的成績。爲此他先後收到威廉姆斯學院、普林斯頓大學、斯坦福大學等美國頂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最終他選擇了威廉姆斯學院,並獲得將近160萬人民幣的獎學金。熊文濤的父母只是普通的職工,但他們都特別注重孩子的教育,喜歡在寓教於樂中讓孩子學習,讓孩子在“樂”中學。

熊文濤的父母順應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樂。他的父母回憶說,熊文濤並沒有參加過什麼音樂、繪畫等學習班,也沒有專門爲了提高學習成績去請家教、上培訓班之類;相反,我們在他的所有的課餘時間,盡情陪他玩,讓他的學習、生活充滿歡樂。並且從孩子性格入手因人施教,從而引導孩子培養良好的性格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鼓勵孩子,讓孩子擁有最好的自信心,從而也讓孩子在學習上能夠對任何科目的學習充滿信心,不會產生畏懼感。

結論:正是由於父母的寓教於樂,成就了熊文濤的成功。

二、什麼是寓教於樂

在我國綿延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前人曾留下豐富的教育心理學遺產,其中一部分便涉及到“樂學”思想。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認爲,作爲教學過程的一方——學生的學習活動,本身就應該是快樂之事。在《論語》裏,就有記載:“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他認爲,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情緒體驗,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活動,增強學習效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三、目前我校學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有人對國小高年級學生的憂慮情況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他們在學習方面最大的憂慮是“學習負擔過重,精神上得不到滿足而感到空虛、孤獨”和“考試”兩項,佔被試人數的64%之多。在某些被老師認爲是好學生的內心深處,也隱匿着對過分緊張的學習氣氛的不滿和厭倦。某國小高年級一優等生在週記中寫道:“我實在是厭了,我生來就是一架讀書機器??”。厭學的結果,反過來又會影響學生智能潛力的發掘,甚至抑制智能的正常發揮。這是極爲可怕的事實。

四、家長如何做到寓教於樂,創造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

(一)建立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很重要:

家庭成員之間應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關心。子女從父母那裏獲取最溫柔、最純潔無私的母愛和既嚴格又起着榜樣示範作用的父愛,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感受到父母教育的力量,從而產生穩定感和安全感,有助於形成獨立、樂觀、自信的個性;子女對父母關愛的體驗促使他們心身健康成長,孩子純潔的心靈中也會逐漸滋生愛的幼苗,從小愛父母、愛家庭,在學校中愛夥伴、愛集體,將來愛人民、愛祖國,成爲有愛心、有責任感的青年。父母應努力創造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氛圍,使孩子對自己的家庭有自豪感、愉快感、安全感,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

(二)滿足孩子的需要

我們知道人有各種需要,客觀事物滿足學生的需要,是決定其情緒積極性的關鍵:滿足需要,產生正情緒;需要得不到滿足,則產生負情緒。因此,在生活中,唯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滿足孩子的有關需要,才能使孩子產生快樂情緒,達成“樂學”。

1、滿足孩子的求知需要

教育心理學家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 “要以知識本身吸引孩子學習。”這都表明,在生活中對孩子發生影響的最重要的東西,莫過於知識內容本身。

2、滿足孩子的成功需要

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告誡教師:“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時時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所以教師要儘可能爲孩子創設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

a、多表揚、鼓勵

古語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 充分肯定學習過程中取得的點滴進步和成績,化批評、指責爲鼓勵、表揚。這對自信心不足,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習困難生來說尤爲重要。

b、創設競爭機制

心理學研究表明:“想超過別人的願望,想幹得比自己的對手更好的衝動,這在小時候幾乎成爲每個人的癖性。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在競爭中的工作都比沒有競爭時的工作要做得多些。”這就是“好勝心”。

3、滿足孩子的創新需要

心理學家指出,雖然兒童的創造性活動在質量、數量上都無法與科學家相比,但在本質上是相似的。古語說:“初生牛犢不怕虎”。

4、滿足孩子的活動需要

要參加各種活動是人的天性,活潑好動的青少年更有這方面的強烈需要。活動中鍛鍊孩子的實踐能力,讓孩子的思維也變得更加活躍,從而有助於學習。爲使孩子快樂學習,父母要儘量滿足孩子的需要,但決不意味着“遷就”孩子所有需要。對不合理的需要要加以引導。這纔是寓教於樂的精髓所在。

(三)讓孩子在玩中受到美德的薰陶

英國的學者菲爾丁說過:“典範比教育更快、更能強烈地銘刻在人們的心裏。”孩子們都有模仿的天性,父母應該遵從這一天性,給孩子選擇合適的模仿對象,讓他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熊文濤的父母經常給他讀一些人物的傳記,然後選擇其中一些有趣的故事一家人表演,讓文濤在表演中加強認識。另外家長的人格、品德、學識、情感,都對孩子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應完善自身人格,對子女的教育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父母應做到樂觀進取、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熱愛生活、情趣高尚(如看書、旅遊、幫助他人),營造言傳身教的示範作用。

(四) 讓孩子在玩中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美國總統里根小時候踢足球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他的父親爲了使小里根明白要對自己的過失負責的道理,不惜讓他打了半年的工,將賠給鄰居的玻璃錢如數還給父親。在中國的家長看來,里根父親的做法似乎對孩子太殘酷了。但是後來里根回憶說,正是父親這種做法使他懂得了什麼叫做責任。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時會表現出沒有責任感,這是正常的,因爲他許多時候的確不太清楚這樣會對他有什麼不好的影響。所以,父母有責任讓孩子懂得具備責任心是一個人的優秀品質。

(五)在玩中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一個孩子能否具有很好的專注力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學習來說,具有良好專注力的學生的成績絕對是很好的,因爲他專注學習,就能很好地把所學的知識消化,內化爲自己的東西。這就是一個轉化的過程。熊文濤的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專注力不夠時,通過和孩子去釣魚,以和孩子比賽的方式,來提高和鍛鍊孩子的專注力,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他還覺得很快樂,很有成就感。

(六)、從性格入手,因人施教

很多父母在面對自己的孩子的問題時往往有無從下手之感,特別是對於正在上學的孩子。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徵和性格特徵。如果父母能夠了解孩子的每一個年齡階段的不同特徵,知道孩子在某個階段會有什麼現象出現,就可以預期他有哪種行爲和反應,在面對問題時就能對症下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高年級的孩子都還是處在青春叛逆期,如果對孩子現在熱愛做的事情強制制止,那麼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應該找到適合的機會跟孩子進行促膝長談,爭取在道理上說服他,讓他心悅誠服。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七)鼓勵是讓孩子飛翔的翅膀

清代教育家顏元曾經說過:“數字十過,不如獎子一長。”鼓勵是家庭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像養育植物需要每天給它澆水一樣,孩子也需要鼓勵才能獲得自信、勇氣和力量。

面對幾代人寵愛的獨生子女,培養良好心理素質也是家長應努力做到的。教育部門一再重申,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是有其深層原因的。現實中青少年屢見不鮮的自殺案件不能不爲我們敲響警鐘。家長要教育孩子接受批評,正確面對挫折,於失敗面前百折不撓。要幫孩子分析挫折,與他一起笑對挫折,戰勝挫折,還可有意識地創設適當的挫折情境,讓孩子提前在逆境中鍛鍊挫折容忍力,使他們在逆境中經受意志品質的磨鍊。可以讓孩子隔幾天過點“苦日子”,吃幾餐粗糧鹹菜,對孩子買玩具、制新衣等要求不能有求必應,要求他們進行某些難度較大的實驗,在比賽中有意識安排與強手交鋒,利用寒暑假送他們到艱苦的環境中磨鍊??

五、家長暢談學習感受,交流寓教於樂,讓孩子快樂輕鬆學習的經驗

六、解答家長提出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