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鄧稼先》的教案精品多篇

《鄧稼先》的教案精品多篇

鄧稼先教學設計 篇一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爲了保護國防科技的安全,我們的許多國防科技專家們都心甘情願地做了無名英雄,他們長年與親人分離,在遠離人煙的荒漠中與機械爲伍,與數據共眠,默默無聞,爲國奉獻,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壯烈樂章。他們是我們人民的英雄,國家的驕傲,就讓我們展開課本,去諦聽他們感人的事蹟吧!

二、人物介紹

1.作者介紹:楊振寧,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曾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

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與鄧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結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後,雖一個在中國,一個在美國,但對祖國的感情這一共同點把他們緊緊聯在一起。本文即是鄧稼先逝世後,楊振寧追憶他的一篇回憶性散文。

2.鄧稼先介紹(略)

三、教讀課文

放朗讀錄音,突出有感情朗讀,創設情境。

掃除文字障礙(略)

老師範讀第一部分,同學自由朗讀其餘部分,進一步熟悉內容,體會感情。

分組討論,課文每一部分分別側重寫哪些內容,又如何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提示:第一部分,從中國自甲午戰爭、八國聯軍時代開始的百年屈辱歷史,引出爲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科學家——鄧稼先。第二部分,寫出鄧稼先的生平,特別是研製兩彈、爲國盡忠、至死不渝的感人事蹟。第三部分,用比較法,把中國的國防科技領導人鄧稼先和美國國防科技領導人進行比較,更鮮明地突出了鄧稼先忠厚朴實、真誠坦白的品格。第四部分,寫作者與鄧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訪華的經歷,表達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對鄧稼先的無比欽佩之情。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艱苦與艱險,展現鄧稼先爲了國家利益,不計個人生命的獻身精神。第六部分,以書信的形式,用評論性的語言對鄧稼先一生的功績高度讚揚,表達友人對鄧稼先的讚頌與悼念。這六個部分各有側重,但都是圍繞着“記錄鄧稼先的生平事蹟,歌頌他默默無聞,獻身國防科研,爲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一中心而組織起來的有機整體。這正體現了作者構思精巧、謀篇佈局別具匠心的特點。

引導學生思考:(1)第一部分似乎與鄧稼先關係不大,可否去掉?(2)各部分之間是否圍繞中心隨意安排順序,可否任意調換?

提示:(1)第一部分從百年屈辱入手寫作,似乎與鄧稼先關係不大。其實,這一段的用意是在創設一種廣闊的社會背景。試想,中國百年的屈辱,一次次戰爭的失敗,列強的人侵掠奪,都是因爲政府的軟弱無能,國力的貧弱和科技落後,被動挨打。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政府強大了,國力增強了,科技是否領先則成了改變落後捱打局面的關鍵。而鄧稼先正是領導中國知識分子追趕世界科技勢頭,提高國家科技水平,保證中國堅強站立起來的人。他的功績是要在廣闊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背景中去衡量,才更能顯出其偉大之處來的。所以第一部分是爲歌頌鄧稼先所進行的必要準備,絕不能去掉。(2)各部分看似互不相干,各自獨立,實則內有聯繫,邏輯嚴密,不可調換。第一部分,是爲讚揚鄧稼先創設環境,作必要鋪墊,放在開頭,不能移動。第二部分從鄧稼先出生到逝世,總體介紹其生平和成就,是下文的綱目,下文是對第二部分的具體展開。第三、四、五部分,分別認爲人品格、工作風格和獻身精神等方面具體展現鄧稼先的偉大精神,是對第二部分的展開。同時這三部分由淺入深,由低層次到高層次有逐漸深入的意味,也不可調換。第六部分是全文的高潮,水到渠成地引出對鄧稼先的高度讚揚和緬懷,文章中心得到全面體現。這樣整篇文章安排嚴密合理,獨特而周全,可見作者深厚的功底和深送的邏輯思維能力。

通過以上類似的質疑,逐漸把課文分析引向更深更細,讓學生的理解也更準確,記憶更牢固。如學生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可分組討論,發揮羣體思維力量,也可利用一些問題引導到主要問題之上。這些都要求教師有靈活應變的能力和駕馭課堂的能力。

四、佈置作業

1.課下收集有關資料,準備交流。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寫鄧稼先的,讀後你感到鄧稼先是怎樣的一個人。然後自己再組織語言,說說你所認識的鄧稼先。

二、閱讀分析

選擇幾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可小聲地跟讀體會。反覆體會,準確把握讀法。

分組分析,找出各段中的描寫方法,細讀體味。

文中用熱情洋溢、帶有感情的敘述,形象生動的描寫和他含激情的評論,再現鄧稼先感人的事蹟。最後一部分看似摘記,記錄了自己一些信件、電報上的語言,其實是對鄧稼先其人一生偉大精神的概括和讚揚,此節是帶有抒情筆調的議論,是把感情蘊含於議論之中,是更深沉的感情表達。是文章中心的集中體現。

第三部分爲什麼將鄧稼先和奧本海默對比來寫呢?

提示: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中兩國原子彈研究的領導人。他們的共同成就表明他們同樣都是學術非凡的人。但是兩個國家,兩種社會背景,又造就了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徵。但是站在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基礎上考慮,我們更欽佩鄧稼先,更接受他爲國忘我、爲科研忘我的偉大精神。作者也正是要通過在國家大背景下的對比,來進一步突出鄧稼先的高尚品格。

第四部分似乎對鄧稼先的偉大作用不大,作者爲什麼要安排此環節?

這一環節,以寒春事件,時時透出鄧稼先對自己的工作認真小心,高度保密,即便是摯友世交,也決不犯規,這正是他爲人忠正的反映。此部分的題目中用到兩個問號,是文章結尾處不知自己落淚是爲民族感情,還是爲鄧稼先,以此正是告訴讀者,自己爲民族而自豪,爲鄧稼先而驕傲。

小組討論找出文中用到的修辭方法,歸納語言特色。

引用:第五部分中的《弔古戰場文》及五四歌曲。

歌詞和詩文都是整齊規章的語句,讀來朗朗上口。

對比:第三部分最後一段。

本文語言多處用到修辭方法,增強文章的表現力。此外,運用長句和短句的配合,讀來朗朗上口,整齊緊湊,有音樂的跳躍感,蘊含着深厚的感情。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傳記,運用瞭如此富於變化的語言,不同於一般傳記客觀平淡的語

言,作者是有目的的,作者借語言的變化,表達深厚的感情,告訴讀者,這不是一般的傳記,是功臣的讚歌。

三、總結擴展

總結略。

擴展:以中國青年一代的名義給聯合國祕書長或美國總統寫一封信,表明中國對戰爭的立場,表達對和平的呼籲。

四、佈置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第一、二、三題。

《鄧稼先》教案 篇二

【教學創意】

此課的教學創意是:發現閱讀。

發現閱讀,就是在閱讀過程中,發現課文中自己認爲很精妙貼切的美點,然後用自己的話按照一定的表達句式把它表達出來的一種閱讀方法。它要求學生在較爲充分的預習和閱讀課文的基礎上,用審美的眼光閱讀審視課文,從中提取精美的詞、句、段、修辭等內容,然後用“我發現……用得好(精美、貼切、美妙等),它好在(精美、美妙在於,寫出了)……”的句式品評出這些內容的精妙之處,以達到深刻領會課文的閱讀目的。

?對學生進行發現閱讀訓練,既突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以教師的指導、點撥爲輔,雙邊活動熱烈。同時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探索態度,體驗發現的樂趣,培養創新精神。它要求教師全面佔有材料,精心備課,指導、點撥要有步驟,有層次,力爭達到少而精。“發現閱讀”教學方式一般適用於課文內容較爲淺顯、文質優美、情感豐富的一類課文的教學。

【平臺展示】

下面請看根據此創意而設計的《鄧稼先》的主要教學過程。

1.教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先把你認爲比較精美的詞語用小圓圈標示出來,然後按照“我發現……詞語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準備精彩發言。

同學們閱讀課文,然後發言討論,教師補充完善,歸納出下列詞語的妙處:

任人宰割:我發現“任人宰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寫出了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時代中國遭受列強的侵略、壓迫而不圖反抗的現狀,讀來讓人悲痛、傷心,更爲當時中國的處境擔憂。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發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當凝練的語言,對鄧稼先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爲中國的核武器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光輝一生作了概括性總結,讓我們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

2.教師:請同學們運用跳讀的方式再次快速閱讀課文,先用波浪線把你認爲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標示出來,然後按照“我發現……句子或段落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的句式組織語言,準備再次閃亮登場發言。歸納學生髮言:

①我發現“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爲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句話在本部分的末尾,顯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鄧稼先這位科學家放在中國一個世紀的歷史背景上,運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鄧稼先的特寫鏡頭推到讀者面前,形象地表明瞭對“中國人站起來了”這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就是鄧稼先,指明瞭核心人物,突出了寫作的中心,開啓下文。

②我發現“事後我追想自己爲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盪,是爲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爲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一句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係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盪,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爲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爲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蘊含豐富。

③我發現“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這兩段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兩句話分兩段陳述,起突出、強調作用,高度讚揚了鄧稼先的崇高品質和精神境界。讀完這兩句,不由得使人在內心深處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④我發現“——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自己走過的路。這是他的性格和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爲稼先慶幸”這一段寫得特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一段話作者直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對鄧稼先進行高度的評價。鄧稼先把獻身祖國的國防事業作爲自己終身的奮鬥目標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從來沒有彷徨、沒有矛盾過,至死不渝,無怨無悔,他執著追求、竭力奮鬥的輝煌的一生將在歷史長河中成爲永恆,永不磨滅。這樣的人不多,“我們應爲稼先慶幸”,他是我們永恆的驕傲。

3.教師:同學們肯定還有許多發現,諸如在修辭手法上、標點符號上、結構安排上、描寫方法上等,請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語言陳述出來。

學生髮現文中的對比、排比等修辭方法和細節描寫等,並爭先發言。教師總結歸納出下列內容:

①本文在語言運用上頗具特色。排比的運用,節奏感鮮明,增強了語言氣勢;對比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長短句的結合,又使文氣活躍,抒情味濃厚,感染力強。

②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採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運用“板塊”並列的結構,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傑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用的是發現閱讀法,它也是一種科學的閱讀方法,是寫讀書筆記的一種模式。閱讀散文、小說等形象性的文學作品會經常用到它,它能讓我們體驗到閱讀發現的樂趣,培養我們的閱讀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望同學們在今後的閱讀中多加實踐。

鄧稼先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

1、瞭解鄧稼先及楊振寧的有關文學常識。

2、識記:宰割 元勳 鞠躬盡瘁 奠 選聘 悴 曛 凜 鋌 攝

3、找出文中重點句、段特別是抒情議論部分並體會其作用。

4、理解鄧稼先的人格魅力和爲祖國“兩彈”事業貢獻自己畢生精力的精神,爲實現強國之夢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學習重點】

1、在反覆閱讀的基礎上把握全文的重點及各段的重點。

2、體會文章的深刻含義,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朗讀詩歌:

天府楊柳塞上煙,問君此去幾時還?

實驗場上驚雷動,江河源頭捷報傳。

不知鄧老今何在?忠魂長眠長江畔。

這首詩歌的標題是《懷念鄧稼先院長》,是鄧稼先的朋友們懷着無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獻給他的一支輓歌。他的朋友們爲何如此深沉地懷念、崇敬他呢?是因爲被他的精神與人格魅力所吸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鄧稼先》這篇文章。

二、瞭解鄧稼先及楊振寧的有關知識

三、速讀全文,瞭解各部分主要內容

正音:宰割 元勳 鞠躬盡瘁 奠 選聘 悴 曛 凜 鋌 攝

記住六個部分各自的小標題

四、討論研究

1、閱讀第一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⑴ 《鄧稼先》的開頭與前面我們已經學過的傳記性文章的開頭有何不同?

⑵ 這些內容與鄧稼先有關嗎?從文中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⑶ 文章這樣開頭有什麼好處?

⑷ “貢獻巨大”卻“鮮爲人知”說明了什麼?

2、閱讀第二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⑴ 用“兩彈元勳”作這一部分的小標題好不好?爲什麼?

⑵ 這一部分的寫作順序是怎樣的?這樣寫的用意何在?

⑶ ①段寫鄧稼先得到博士學位後立即回國,表明了什麼?

⑷ ⑤段屬於什麼表達方式?作用是什麼?用了什麼句式?有什麼作用?

⑸ 鄧稼先在重病期間仍然堅持工作,他做了什麼事?表現了什麼精神?

⑹ “兩彈元勳”稱號“他是當之無愧的”,爲什麼?

3、閱讀第三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⑴ 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各有什麼性格特點?

⑵ 爲什麼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着寫?

⑶ ⑥段主要強調了什麼?想說明什麼問題?

⑷ ⑦⑧段舉例的目的是什麼?

⑸ 末段補充說明作者對兩人的看法,是否多餘?爲什麼?

4、閱讀第四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⑴ 第四部分的小標題有什麼特點?其含義是什麼?

⑵ 這一部分寫到“寒春是不是參加了中國原子彈工作”是何用意?體現了什麼?

⑶ 這一部分不是直接寫鄧稼先的光輝事蹟的,可不可以刪去?爲什麼?

5、閱讀第五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⑴ 引用《弔古戰場文》的作用是什麼?

⑵ 鄧稼先的工作環境是怎樣的呢?

⑶ “不知稼先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這句話的作用是什麼?

⑷ “我不能走”這句話表現了鄧稼先的什麼精神?

⑸ 引用五四時期的歌曲有什麼作用?

⑹ 最後爲什麼補充說明“我”父親喜歡那首歌?

6、閱讀第六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⑴ 怎樣理解標題“永恆的驕傲”的含義?

⑵ 這一部分中四個破折號的作用是什麼?

⑶ 這一部分採用了什麼修辭方法,作用是什麼?

⑷ 怎樣理解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⑸ 這部分是全文的最後一部分,請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五、小結

1、找出文中直接讚美鄧稼先的語句,畫出其中關鍵的詞語。

2、全文六個部分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學習本文後,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麼?(結合文中的句子,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或閱讀過的材料談一談)

鄧稼先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設想:

課文是一篇閱讀課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也是一篇典範的人物傳記。教師應通過閱讀指導,讓學生充分了解傳記文學的淵源和特點。

文章的作者是文章主人公的好友,是—位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知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作者站在友人的立場上,通過特殊的視角,將鄧稼先的生平、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描寫、評價,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和對民族的偉大貢獻;高度頌揚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獻身國防科學的崇高情懷。教師應將愛國主義情感和獻身科學事業的精神作爲德育的重心,弘揚“文以載道”的創作宗旨。

文章在廣闊的歷史背景和重大的歷史事件中刻畫。人物,既增強了作品的人文底蘊,又突出了人物的人格魅力,深得以史繪人、以人勾史的人物傳記之奧妙,是傳記文學優秀藝術特色的傳承。教師不妨與被魯迅先生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相聯繫,以實現知識的遷移與拓展。

教學過程 :

一、複習導入

人物傳記是記錄,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過一些特殊事件來刻畫人物的特殊貢獻與精神品質和高尚情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位偉大科學家的作品。

(學生課堂自讀)

二、教師設問導讀

1.從教材第註解我們能體會些什麼?

提示:—切偉大的、爲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是能甘守寂寞之人,是信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

故事—:錢學森召見鄧稼先,說“中國要放一個大爆竹,要你來做這個大爆竹。”當晚,稼先回去後與夫人通宵未眠。他只說,要去幹一件工作:“從今以後我的生命就交給了這個工作。家中的事和兩個孩子我是不能管了。”確實的,在稼先爲國防大事獻身時,他的女兒照樣的下鄉和回城沒工作。

故事二:有一天,許德珩(鄧稼先的岳父)問嚴濟慈:“是誰爲中國製造出原子彈?”嚴哈哈大笑,說:“你去問你的女婿吧!”

2.作者將“百年屈辱”與“站起來了”比照在一起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提示:深厚的愛國主義熱情與對鄧稼先的無比崇敬。

3。作者將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來寫,作出了高度評價——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這些評價下面還隱含着作者怎樣的情感?

(此題設計旨在探究話外之意、文外之情,是延展性思維訓練。)

4.第四部分結束一句的討論、探究。

“事後我追想自己爲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盪,是爲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爲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

故事三:楊振寧在美國聽美國人說,中國人的原子彈是由美國科學家參與做成的。他問鄧稼先“有沒有美國人?”稼先當時不便回答,待周總理說“把實情告訴他”之後,稼先寫了“沒有任何外國人蔘加”的信。信從北京直接送到上海市委歡送楊振寧的宴會上。楊振寧當場打開一看,立即淚流滿面。

結合故事二:除了句中所寫的自豪與驕傲,是否有敬佩、悲哀、傷痛等情感呢?

5.閱讀、分析教材中兩處引文,討論其用意。

6.總括鄧稼先生平,結束教學

《鄧稼先》教學設計 篇五

知識與能力:

1、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讚美鄧稼先的語句,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3、體會課文語言平實、感情真摯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深切體會鄧稼先的人品風貌,並學習他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的崇高情懷。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教學難點:

1、理解兩個古詩文小段。

2、體會課文語言平實、感情真摯的特點。

課前準備:

1、閱讀課文,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預習生字、生詞。

2、佈置學生廣泛蒐集鄧稼先的故事。

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瞭解課文背景整體感知課文。

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一、導入新課

二十世紀,中華民族經歷着偉大而深刻的變遷。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貢獻是一般人無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卻不爲人所知。這些鮮爲人知的傑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偉大的。“兩彈元勳”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一)、背景說明。

1、關於“兩彈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xx週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爲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爲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2、關於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他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後,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後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

3、關於楊振寧

1922年9月22日出生於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因與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涌現出來的一代傑出物理學家中在理論和實驗兩方面都有影響的物理學家之一。

(二)、解釋下列詞語,並給加點字注音。

鄧稼jià先

元勳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盡瘁cuì

選聘pìn

無垠yíng

殷紅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頌讚美,使人感動的流淚。形容事蹟英勇悲壯,非常感人。

歌:歌頌,讚歎;泣:流淚。

元勳:立大功的人。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直到死了爲止。形容辛勤地貢獻自己的一切。鞠躬:彎着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

瘁:辛勞。已:止。

當之無愧: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沒有愧色。當:承當,承受;無愧:不慚愧。

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瞭解;曉:知道。

截然不同:斷然不一樣,形容毫無共同之處。截然:分明地,顯然地。

馬革裹屍:用馬皮包裹屍體。指英勇作戰,死於沙場。

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層:重迭,重複;窮:窮盡。

二、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結構,說出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小組合作討論,全班討論交流。

3、教師評議學生髮言,歸納討論意見: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設有小標題。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過列舉1898年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瓜分情況,讓讀者管窺百年中國的屈辱歷史。然而~個世紀後,中國人站起來了,就在這新中國剛剛誕生的早晨,新中國帶着從黑夜走出的迷們,披着朝陽的霞光,迎來了從海外歸來的一位對祖**親有拳拳之心的兒子——鄧稼先。

第二部分,簡述鄧稼先的生平。寫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特別是對中國核武器設計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第三部分,寫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比較,以凸現鄧稼先的人品。

奧本海默是一位出類拔草、鋒芒畢露,在美國家喻戶曉的原子彈工程領導人。鄧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羣、忠厚朴實,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說,鄧稼先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最有奉獻精神的兒子。

第四部分,通過寫鄧稼先的誠懇周到及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所創造出來的成就,激起了作者複雜的情感,作者爲民族而自豪,爲稼先而驕傲。

第五部分,高度讚揚了鄧稼先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堅定、執著與勇敢。

通過回顧學生時代課本中的《弔古戰場文》,描繪了沙漠戈壁的荒涼與悽惋,同時也指出了從事這項偉大工作需具備超凡的直覺判斷、嚴謹的邏輯思維、果敢的膽識、堅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過程當中遇到的困難又令常人難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險。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給鄧稼先的讚歌和輓歌,同時也是一首唱給祖國的頌歌和戀歌。

本文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熱情讚美鄧稼先爲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勳,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作業

思考課後第一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體會課文語言平實、感情真摯的特點。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明確本節課教學要點

二、整體感知

1、從文中找出直接讚美鄧稼先的語句,圈出其中的關鍵語句。

(瀏覽課文,找語句,圈出詞語。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找出的語句。)

第一部分最後一小節;第二部分最後兩小節;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節;第四部分最後一小節;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時代的歌;第六部分。

三、研讀欣賞

1、以第三部分爲範例,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

a、以上語句或語段,大多運用議論、抒情表達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達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現在,我們通過第三部分的探究來認識這一點。]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兩小節中的關鍵詞語,說明這些詞語各自概括了這一部分的那些內容,說一說這樣表達思想感情有什麼好處。

b、四人合作小組討論2—3分鐘,然後組織全班討論交流。

c、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當中評議、肯定:

中國“傳統文化”孕育的——概括並讚美鄧稼先“忠厚平實、真誠坦白、樸實”。

“奉獻精神”,“理想黨員”——概括並讚美鄧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沒有私心”。品格使人們絕對相信他:說服兩派繼續工作,製成氫彈;說服工宣隊、軍宣隊隊員。

2、默讀第一部分。說說爲什麼要概述中國一百多年的屈辱歷史?

文章開頭列舉中國一百年前的歷史對於表現人物的作用:通過鮮明的對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創造的偉大成就,從而把鄧稼先的貢獻放在一個廣闊的社會背景之中——中國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爲我們有了強大的國力,而由鄧稼先領導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無疑是這之中最閃亮的一筆,突出了鄧稼先的貢獻之大。

3、默讀第三部分。說說爲什麼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着寫,並說說鄧稼先性格特點。

作者將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奧本海默與鄧稼先作對比的目的:他們是從兩個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長起來的科學家,作者的意圖顯然不是要褒貶某人,而是通過對比,使鄧稼先的氣質和品格呼之欲出。

4、默讀第四部分。說說你對“事後我連想自己爲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盪…我始終想不清楚”這句話的理解。

樸實的語言中蘊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後我追想自己爲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盪,是爲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爲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係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盪,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爲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爲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蘊含豐富。

四、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問並參與解答問題。

朗讀《弔古戰場文》的原文和譯文。譯文如下:廣大呀,廣大呀!空曠的沙漠無邊無際,遼闊的荒漠不見人煙。河水象飄帶一樣彎曲流動。羣山像犬牙一樣交錯在一起。幽暗啊悲慘淒涼,明風悲號,天日昏黃。飛返折斷,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凍的早晨,各種飛身無處可棲,在天上亂竄,許多怪獸爭鬥激烈,失羣狂奔。亭長告訴我說:“這猶是古戰場啊!常常有失敗的一方全軍都夜沒在這裏,時常能聽到鬼哭的聲音,每逢天陰的時候,就會聽得更加清楚。”

五、拓展延伸

1、學生自主選擇其他部分,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在徵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着重研究兩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2、全班討論:你認爲鄧稼先的那些品質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3、敘述你收集的鄧稼先的故事,加上簡要評論,表達你對他的情感。

六、總結課文:

(一)深刻體會作者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

本文既不同於一般的記敘文,也不同於一般的人物評傳,而是以民族文化爲背景,以民族情結,私人友愛爲基調,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敘寫了一個淳樸謙遜的科學工作者的奮鬥歷程。同時文中還插入了幼兒讀本、詩歌電報書信等內容,抒發了對鄧稼先的讚頌之情。本文作爲一篇回憶性散文,可以說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題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華文化,就能孕育像鄧稼先這樣的'優秀兒女,也正是因爲有了鄧稼先一類的傑出人物,我們的民族才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二)寫作特色

1、樸實無華、平白流暢的語言風格,結合長短變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蘊含了深厚的情感,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2、作者採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多角度多側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六個部分各有各的重點,同時又連成一個整體。

六、佈置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

鄧稼先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維度

知 識 與 能 力:1. 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讚美鄧稼先的語句,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3. 體會課文語言平實、感情真摯的特點。

過 程 與 方 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深切體會鄧稼先的人品風貌,並學習他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的崇高情懷。

教學重點:1. 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教學難點 :1. 理解兩個古詩文小段。

2  體會課文語言平實、感情真摯的特點。

課前準備:1.閱讀課文,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預習生字、生詞。

2.佈置學生廣泛蒐集鄧稼先的故事。

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瞭解課文背景  整體感知課文

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一:導入  新課

二十世紀,中華民族經歷着偉大而深刻的變遷。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貢獻是一般人無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卻不爲人所知。這些鮮爲人知的傑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偉大的。“兩彈元勳”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一)、背景說明。

1.關於“兩彈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週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爲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爲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2.關於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 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他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後,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後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

3.關於楊振寧

1922年9月22日出生於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因與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涌現出來的一代傑出物理學家中在理論和實驗兩方面都有影響的物理學家之一。

(二)、解釋下列詞語,並給加點字注音。

鄧稼jià先     元勳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盡瘁cuì      選聘pìn

無垠yíng     殷紅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頌讚美,使人感動的流淚。形容事蹟英勇悲壯,非常感人。

歌:歌頌,讚歎;泣:流淚。

元勳:立大功的人。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直到死了爲止。形容辛勤地貢獻自

己的一切。鞠躬:彎着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

瘁:辛勞。已:止。

當之無愧: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沒有愧色。當:承當,承受;無愧:不慚愧。

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瞭解;曉:知道。

截然不同:斷然不一樣,形容毫無共同之處。截然:分明地,顯然地。

馬革裹屍:用馬皮包裹屍體。指英勇作戰,死於沙場。

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層:重迭,重複;窮:窮盡。

二:整體感知

1.    速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結構, 說出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 小組合作討論,全班討論交流。

3. 教師評議學生髮言,歸納討論意見: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設有小標題。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過列舉 1898年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瓜分情況,讓讀者管窺百年中國的屈辱歷史。然而~個世紀後,中國人站起來了,就在這新中國剛剛誕生的早晨,新中國帶着從黑夜走出的迷們,披着朝陽的霞光,迎來了從海外歸來的一位對祖**親有拳拳之心的兒子——鄧稼先。

第二部分,簡述鄧稼先的生平。寫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特別是對中國核武器設計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第三部分,寫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比較,以凸現鄧稼先的人品。

奧本海默是一位出類拔草、鋒芒畢露,在美國家喻戶曉的原子彈工程領導人。鄧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羣、忠厚朴實,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說,鄧稼先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最有奉獻精神的兒子。

第四部分,通過寫鄧稼先的誠懇周到及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所創造出來的成就,激起了作者複雜的情感,作者爲民族而自豪,爲稼先而驕傲。

第五部分,高度讚揚了鄧稼先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堅定、執著與勇敢。

通過回顧學生時代課本中的《弔古戰場文》,描繪了沙漠戈壁的荒涼與悽惋,同時也指出了從事這項偉大工作需具備超凡的直覺判斷、嚴謹的邏輯思維、果敢的膽識、堅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又令常人難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險。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給鄧稼先的讚歌和輓歌,同時也是一首唱給祖國的頌歌和戀歌。

本文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熱情讚美鄧稼先爲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勳,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作業

思考課後第一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體會課文語言平實、感情真摯的特點。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明確本節課教學要點

二:整體感知

1.從文中找出直接讚美鄧稼先的語句,圈出其中的關鍵語句。

(瀏覽課文,找語句,圈出詞語。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找出的語句。)

第一部分最後一小節; 第二部分最後兩小節; 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節; 第四部分最後一小節; 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時代的歌;第六部分。

三:研讀欣賞

1.以第三部分爲範例,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

a.以上語句或語段,大多運用議論、抒情表達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達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現在,我們通過第三部分的探究來認識這一點。]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兩小節中的關鍵詞語,說明這些詞語各自概括了這一部分的那些內容,說一說這樣表達思想感情有什麼好處。

b  .四人合作小組討論2—3分鐘,然後組織全班討論交流。

c.  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評議、肯定:

中國“傳統文化”孕育的——概括並讚美鄧稼先“忠厚平實、真誠坦白、樸實”。

“奉獻精神”,“理想黨員”——概括並讚美鄧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沒有私心”。 品格使人們絕對相信他:說服兩派繼續工作,製成氫彈;說服工宣隊、軍宣隊隊員。

2.默讀第一部分。說說爲什麼要概述中國一百多年的屈辱歷史?

文章開頭列舉中國一百年前的歷史對於表現人物的作用:通過鮮明的對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創造的偉大成就,從而把鄧稼先的貢獻放在一個廣闊的社會背景之中——中國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爲我們有了強大的國力,而由鄧稼先領導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無疑是這之中最閃亮的一筆,突出了鄧稼先的貢獻之大。

3.默讀第三部分。說說爲什麼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着寫,並說說鄧稼先

性格特點。

作者將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奧本海默與鄧稼先作對比的目的:他們是從兩個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長起來的科學家,作者的意圖顯然不是要褒貶某人,而是通過對比,使鄧稼先的氣質和品格呼之欲出。

4.默讀第四部分。說說你對“事後我連想自己爲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盪…••我始終想不清楚”這句話的理解。

樸實的語言中蘊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後我追想自己爲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盪,是爲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爲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係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盪,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爲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爲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蘊含豐富。

四: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問並參與解答問題。

朗讀《弔古戰場文》的原文和譯文。譯文如下: 廣大呀,廣大呀!空曠的沙漠無邊無際,遼闊的荒漠不見人煙。河水象飄帶一樣彎曲流動。羣山像犬牙一樣交錯在一起。幽暗啊悲慘淒涼,明風悲號,天日昏黃。飛返折斷,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凍的早晨,各種飛身無處可棲,在天上亂竄,許多怪獸爭鬥激烈,失羣狂奔。亭長告訴我說:“這猶是古戰場啊!常常有失敗的一方全軍都夜沒在這裏,時常能聽到鬼哭的聲音,每逢天陰的時候,就會聽得更加清楚。”

五:拓展延伸

1.學生自主選擇其他部分,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在徵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着重研究兩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2. 全班討論:你認爲鄧稼先的那些品質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3. 敘述你收集的鄧稼先的故事,加上簡要評論,表達你對他的情感。

六:總結課文:

(一)、深刻體會作者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

本文既不同於一般的記敘文,也不同於一般的人物評傳,而是以民族文化爲背景,以民族情結,私人友愛爲基調,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敘寫了一個淳樸謙遜的科學工作者的奮鬥歷程。同時文中還插入了幼兒讀本、詩歌電報書信等內容,抒發了對鄧稼先的讚頌之情。本文作爲一篇回憶性散文,可以說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題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華文化,就能孕育像鄧稼先這樣的優秀兒女,也正是因爲有了鄧稼先一類的傑出人物,我們的民族才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二)寫作特色

1、樸實無華、平白流暢的語言風格,結合長短變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蘊含了深厚的情感,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2、作者採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多角度多側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六個部分各有各的重點,同時又連成一個整體。

六:佈置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

鄧稼先教學設計 篇七

《鄧稼先》教案

【教學目標 】

德育點:瞭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蹟,深切體會鄧稼先的人品風貌,並學習他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的崇高情懷。

知識點:積累“可歌可泣”、“當之無愧”等詞語;學習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能力點: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思想內容;品析文章美點妙處。

【教學重點】。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 】

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設計】

1、整體把握六部分大意,其中把重點放在第五部分。

2、閱讀之間發現課文中自己認爲很精妙貼切的美點,然後用自己的話按照一定的表達句式把它表達出來,這樣可以更深刻領會文章。

3、預習課文。

① 解決生字詞:可歌可泣 當之無愧 任人宰割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② 翻譯“弔古戰場文”。

――廣大呀,廣大呀!空曠的沙漠無邊無際,遼闊的荒漠不見人煙。河水象飄帶一樣彎曲流動。羣山像犬牙一樣交錯在一起。幽暗啊悲慘淒涼,明風悲號,天日昏黃。飛返折斷,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凍的早晨,各種飛身無處可棲,在天上亂竄,許多怪獸爭鬥激烈,失羣狂奔。亭長告訴我說:“這猶是古戰場啊!”常常有失敗的一方全軍都夜沒在這裏。時常能聽到鬼哭的聲音,每逢天陰的時候,就會聽得更加清楚。”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教師簡介作者及鄧稼先,以引起學生對這兩位科學家的重視。

二、整體感知

1、快速閱讀課文,迅速捕捉文章信息。

2、說說六部分各述的大意。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過列舉1898年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瓜分情況,讓讀者管窺百年中國的屈辱歷史。然而一個世紀後,中國人站起來了,就在這新中國剛剛誕生的早晨,新中國帶着從黑暗走出的迷濛,披着朝陽的霞光,迎來了從海外歸來的一位對祖**親有拳拳之心的兒子——鄧稼先。

第二部分,簡述鄧稼先的生平。寫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特別是對中國核武器設計研究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第三部分,比較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凸現鄧稼先的人品。奧本海默是—位出類拔萃、鋒芒畢露、在美國家喻戶曉的原子彈工程領導人。鄧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羣、忠厚朴實、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說,鄧稼先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最有奉獻精神的兒子。

第四部分,通過寫鄧稼先的誠懇周到及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所創造出來的成就,激起了作者複雜的情感,作者爲民族而自豪,爲稼先而驕傲。

第五部分,高度讚揚了鄧稼先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堅定、執著與勇敢。通過回顧學生時代課本中的《弔古戰場文》,描繪了沙漠戈壁的荒涼與悽惋,同時也指出了從事這項偉大工作需具備超凡的直覺判斷、嚴謹的邏輯思維、果敢的膽識、堅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過程中遇到令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以及常常伴有的生命危險。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給鄧稼先的讚歌和輓歌,同時也是一首唱給祖國的頌歌和戀歌。

2、解析六部分之間的聯繫。

第一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小引”,等於是個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總結。第二部分簡單介紹了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第三部分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補充、延伸和擴展,它是以同奧本海默對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現了鄧稼先的氣質、品格和奉獻精神。第四部分從另一角度,寫出鄧稼先貢獻之大。這一部分也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擴展。第五部分則是重點寫出了鄧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甘爲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國男兒歌》中的“男兒”一類的人物。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體化。

三、質疑討論

有感情朗讀課文,把握文意,合作完成下列各題。

1、寫鄧稼先以前,爲什麼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爲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2、爲什麼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着寫?

――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着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3、“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怎樣闡釋這兩句話?

――“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係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爲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優秀的部分,並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文革”中能說服兩派羣衆組織,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奉爲自己的行動準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

4、“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試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爲中華民族的崛起,爲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所以作者說,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人生,還會這麼走。這兩句話總寫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

四、重點精讀

第五部分集中寫了鄧稼先之所以成爲“兩彈元勳”,是由於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以及甘爲科學事業獻身的精神,同時這一部分語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詩文引用、有排比的運用、有環境描寫、有人物的生動事例,也有對鄧稼先的心理探求。

第二課時

一、美點析讀

1、快速閱讀課文,用小圓圈標示出你認爲比較精美的詞語來,然後按照“我發現……詞語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然後發言討論,教師補充完善,歸納出下列詞語的妙處:

――我發現“任人宰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寫出了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時代中國遭受列強的侵略、壓迫而不圖反抗的現狀,讀來讓人悲痛、傷心,更爲當時中國的處境擔憂。

――我發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當凝練的語言,對鄧稼先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爲中國的核武器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光輝一生作了概括性總結,讓我們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2、跳讀課文,用波浪線標示出你認爲美妙的句子或段落來,然後按照“我發現……句子或段落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的句式組織語言,閃亮登場發言。

――我發現“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爲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句話在本部分的末尾,顯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鄧稼先這位科學家放在中國一個世紀的歷史背景上,運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鄧稼先的特寫鏡頭推到讀者面前,形象地表明瞭對“中國人站起來了”這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就是鄧稼先,指明瞭核心人物,突出了寫作的中心,開啓下文。

――我發現“事後我追想自己爲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盪,是爲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爲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一句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係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盪,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爲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爲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蘊含豐富。

――我發現“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這兩段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於這兩句話分兩段陳述,起突出、強調作用,高度讚揚了鄧稼先的崇高品質和精神境界。讀完這兩句,不由得使人在內心深處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我發現“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自己走過的路。這是他的性格和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爲稼先慶幸”這一段寫得特美妙。它的美妙在於作者直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對鄧稼先進行高度的評價。鄧稼先把獻身祖國的國防事業作爲自己終身的奮鬥目標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從來沒有彷徨、沒有矛盾過,至死不渝,無怨無悔,他執著追求、竭力奮鬥的輝煌的一生將在歷史長河中成爲永恆,永不磨滅。這樣的人不多,“我們應爲稼先慶幸”,他是我們永恆的驕傲。

3、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語言陳述修辭手法上、標點符號上、結構安排上、描寫方法上的精妙之處。

――本文在語言運用上頗具特色。排比的運用,節奏感鮮明,增強了語言氣勢;對比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長短句的結合,又使文氣活躍,抒情味濃厚,感染力強。

――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採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運用“板塊”並列的結構,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傑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二、精讀探究

1、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有時句式十分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句式的運用完全服從於表現感情的需要。你能舉出幾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嗎?

――有時句式十分整齊,例如“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舉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又如“‘兩彈’元勳”部分,按時間順序介紹鄧稼先的簡歷和貢獻,句式也相對整齊;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較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例如“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紹奧本海默的性格和爲人,長句和短句就交錯使用。句式多變,是爲表達思想感情服務的。句式排列整齊,往往造成一股氣勢,好念,讀者印象深刻。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形成一種交錯美。長句便於表達較複雜嚴密的意思;短句顯得活潑,節奏快。結合起來用,有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

2、爲什麼作者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巨大貢獻沒有作詳細介紹?

――按理說,鄧稼先是“兩彈”元勳,文章應把重點放在敘述鄧稼先對研製“兩彈”的巨大貢獻上。現在這樣寫,原因有三。其一,作者是大科學家,寫的也是大科學家,科學家寫科學家,着眼於科學精神、科學態度以及氣質、品格、價值觀、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體細節的描寫上。其二,作者與鄧稼先有着50年的友誼,寫這篇介紹鄧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對老朋友的不盡的思念;同時,寫鄧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滲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與鄧稼先相同的東西。因此,這篇文章常常從作者自己與鄧稼先的交往這個角度寫,這樣勢必就不會着力介紹事件的具體細節。其三,作者與鄧稼先雖然有50年的友誼,但分隔大洋兩岸二十餘年,對鄧稼先工作的具體情況不可能很瞭解,掌握材料不會很多。加上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鋪開來寫。因此,像現在這樣寫,揚長避短,是很高明的。

三、課堂小結

鄧稼先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他胸中滾燙着一顆愛國之心,將個人的生命無私的奉獻給祖國的國防事業。他是我們的自豪,我們的驕傲!

閱讀散文、小說等形象性的文學作品會經常用到發現閱讀法,它能讓我們體驗到閱讀發現的樂趣,培養我們的閱讀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望同學們在今後的閱讀中多加實踐。

四、佈置作業

學習了本文後,同學們有什麼感受?談一下自己的感受,談一下自己的理想。

提示:祖國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沒有強大的國防實力作基礎,沒有國家的強盛作後盾,那有小家的和平與安寧,那有個人的幸福與溫馨。讓我們胸懷祖國與人民,時刻以祖國的強盛爲念,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舍小家顧大家,樹立崇高的理想,爲祖國的繁榮與富強,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吧!

【板書設計 】

鄧稼先

楊振寧

堅定 執着 勇敢

百年屈辱

捨身忘我 無私奉獻

兩彈元勳

忠厚朴實 無私心

傳統文化 最不要引人注目

最有奉獻精神

【教學後記】

本文主要通過六部分來展示人物的主要事蹟,通過對比的寫作手法凸現人物的偉大人格,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感受這一創作風格,更好的把握人物性格特徵,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熱忱,樹立學生爲中華民族振興而讀書的偉大志向。

鄧稼先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

1. 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讚美鄧稼先的語句,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3. 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默默奉獻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探究文章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課前準備:

1. 閱讀課文,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預習生字、生詞。

2. 佈置學生廣泛蒐集鄧稼先的故事。

第一教時

一。導入

二十世紀,中華民族經歷着偉大而深刻的變遷。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貢獻是一般人無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卻不爲人所知。這些鮮爲人知的傑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偉大的。“兩彈元勳”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檢查生字、生詞預習效果。

二。整體感悟

1. 速讀課文,說出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 小組合作討論,全班討論交流。

3. 教師評議學生髮言,歸納討論意見:

作者熱情讚美鄧稼先爲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勳,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品味研究

1. 從文中找出直接讚美鄧稼先的語句,圈出其中的關鍵語句。

a. 瀏覽課文,找語句,圈出詞語。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找出的語句。

b. 教師集中討論結果:

第一部分最後一小節,第二部分最後兩小節,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節,第四部分最後一小節,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時代的歌,第六部分。

2. 以第三部分爲範例,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

a. 以上語句或語段,大多運用議論、抒情表達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達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現在,我們通過第三部分的探究來認識這一點。]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兩小節中的關鍵詞語,說明這些詞語各自概括了這一部分的那些內容,說一說這樣表達思想感情有什麼好處。

b  .四人合作小組討論2—3分鐘,然後組織全班討論交流。

c.  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評議、肯定:

中國“傳統文化”孕育的——概括並讚美鄧稼先“忠厚平實、真誠坦白、樸實”。

“奉獻精神”,“理想黨員”——概括並讚美鄧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沒有私心”。

品格使人們絕對相信他:說服兩派繼續工作,製成氫彈;說服工宣隊、軍宣隊隊員。

d. 作者在敘述鄧稼先的氣質品格時,爲什麼要提到奧本海默?

全班討論,教師歸納:運用對比手法,既可烘托突出鄧稼先“中國人”的氣質品格,強調他跟奧本海默氣質品質不同;又能肯定他們爲國家功臣,同屬偉大的科學家。

e. 小結:

作者在敘述的基礎上議論抒情,使議論抒情的語句內涵豐富、情感真摯;對比烘托手法的運用,使敘述內容更加具體充實,讓讀者更鮮明地感受鄧稼先中國人的氣質品格。這就使第九、第十兩小節既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又飽含讚美深情,富有感染力。

3. 學生自主選擇其他部分,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

在徵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着重研究兩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四。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問並參與解答問題。

五。鞏固拓展

1. 全班討論:你認爲鄧稼先的那些品質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2. 敘述你收集的鄧稼先的故事,加上簡要評論,表達你對他的情感。

六。評議總結

回顧學習內容,自結學習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