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落日的幻覺教案(推薦11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1篇《落日的幻覺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落日的幻覺教案》相關的範文。

落日的幻覺教案(推薦11篇)

篇1:落日的幻覺教案

一、導入 :

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畫,你觀察到了什麼?再看第二幅,你看到黑點了麼?其實,第一幅圖中,輪子並沒有轉動,第二幅圖片中一個黑點也沒有。這都是我們的幻覺。即便是我們每天看到的太陽也不一定是真實的。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第二十課《落日的幻覺》去探索落日的奧祕。(板書課題)

師:一個成功的人,都是一個善於提前做好準備的人,對於科學奧祕的探索更得如此,同學們你們準備好了嗎?好,咱們進入第一個環節:自學探究

二、默讀課文 自學探究

讀課文思考:

1、注音

2、解詞

3、用一句話概括本文主要內容――――文章介紹了落日的幻覺這類自然現象及其產生的原因 (板書:幻覺、原因) (先概括後提問第二題)

三、重點研討

快速從文中勾畫出描寫落日幻覺以及解釋幻覺產生的原因的句子。

師:文章第幾段描寫了落日的幻覺景象?(第二段)同學們想不想看到落日的奇異畫面?(想)那麼,我找一位同學讀一下第二段,大家閉上眼睛想象落日的每一幅畫面。放音樂!

看到落日的畫面了嗎?美不美?

現在請判斷圖片中出現的是落日中的哪一種幻覺,並用科學道理來解釋落日中的幾種幻覺形成的具體原因。小組討論,然後派代表回答!看哪個小組判斷得快。

師:我們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作者是怎樣將抽象的科學道理說明白的呢?

四、小組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的過渡段並分析它的作用。

2、本文的說明順序是什麼?介紹幻覺產生的原因和描寫幻覺的順序一致嗎?爲什這樣安排?

3、本文爲了更好的闡明事理作者恰當地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舉例說明。

師:這是一篇事理說明文,科學道理很抽象,作者又是怎樣吸引讀者去閱讀呢?答案是準確生動的語言。現在我們就賞析一下本文的語言。

五、賞析語言

1、如果把“可是觀賞者不會想到吧,這些奇異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覺”一句中的“大”去掉,可以嗎?爲什麼?

2、除了準確周密外,本文還有一個特點是:生動優美,這主要體現在第( )段。請你摘抄你最喜歡的一句進行賞析。

六、拓展練習

發揮想象力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景象。

七、夕陽下的收穫

提示:

1、學到了哪些知識?

2、有何啓示?(養成觀察的習慣,就會增長知識,受益無窮)

八、教師總結:

地球就猶如一位神奇的魔法師,它無時無刻不向我們展示着一幅幅精美絕倫的自然畫面。讓我們用心靈去觀察,用知識去探求,盡情地享受生活中“發現”的樂趣!因爲你們是朝陽不是落日。

篇2:落日的幻覺教案

教學目標

A、知識與技能:

理解文章的內容,瞭解相關的光學知識,讓學生能夠說出落日的幻覺的科學依據。

B、過程與方法:

整體感知課文,能夠篩選相關的信息,培養默讀的能力。

C、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明白自然界的奧祕是無窮無盡的,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探究身邊自然現象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體內容,提煉信息語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2、瞭解掌握說明方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王維有詩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語言質樸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這樣嗎?(展示圖片)――落日是扁的!落日怎麼會是扁的?難道古人觀察錯了?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落日的幻覺》,走進美麗夢幻的夕陽。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讓學生朗讀課後“讀一讀,寫一寫”字詞。

2、課文題目是“落日的幻覺”,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說說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學生自讀課文,教師明確。

三、重點研讀,合作探究:

1、作者在第二段描寫了日落時的哪些景象?

明確要點: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話概括,告訴我們日落的景象同樣壯觀、美麗、神祕而迷人。爲什麼這麼說呢?作者從三個方面進行描寫。一是太陽好像變大了,而且顏色深黃、殷紅。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線時也像變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時會看見燦爛的晚霞,無雲時則會出現另一種美景:背後的天空中現出神祕的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面還鑲有明顯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時,西方天空會出現迷人的紫光。

2、第4――7段是怎樣闡述各種日落現象背後的科學道理的?

明確要點:

第4段:落日顏色深黃、殷紅,是因爲日落時大氣層增厚,而波光較短的黃色和紅色光則具有較強的穿透力。這是光線散射原理。

第5段:暗弧和亮弧的產生,既有光線散射原理,同時也是由於地球表面和大氣層都是彎曲的,高層和低層密度不同,從而造成了光線的暗和亮;而美麗的紫光,則是人眼的疊合效應造成的。

第6段:日落時肉眼看見的太陽是扁的,這是光線折射原理。

第7段:說明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很多。這一段沒有說明原理,而是用儀器觀察以及實際生活中的照相證明,所謂變大其實也是一種幻覺,而不是太陽真的變大了。

師生共同完成課後表格填寫。

日落時的幻覺產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祕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氣層的彎曲,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光線折射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未說明原因(其實沒有變大)

3、在介紹幻覺現象時,按照“體積變大,顏色殷紅,形狀變扁,背後有暗弧亮弧,有時有紫光出現,”這樣的順序介紹的,但是,原理介紹中卻不是這樣的順序介紹的,這樣行文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要點:文章說明部分的順序,既照顧了第二段的描寫順序,同時也遵循“由主到次的順序,由複雜到簡單”的規律來介紹,所以是從顏色以及與顏色有關的暗弧、亮弧,說到太陽的外形以及大小。

4、再讀課文4--7段,思考在這一部分中用了哪些說明的方法。

明確要點:

1)、1871年,英國科學家瑞利證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長波光要強得多,所以,陽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氣層中微小塵埃和空氣分子散射,要比長波光--紅色光強10倍以上。

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準確生動形象說明地球大氣會使光線散射。

2)、最令人迷惑的幻覺,是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兩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個巨大的玉盤遠掛天邊。

打比方、作比較生動形象地說明由於幻覺,人們看到黃昏的太陽遠大於中午的太陽,把黃昏的太陽比作巨大的玉盤,形象說明黃昏太陽的巨大形狀。

5、朗讀課文第1――3段,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第1段從人們觀注日出而不太重視欣賞日落寫起,引用兩句古詩文推測人們的心理,引用古詩文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要點: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引出下一段對日落景象的描寫。

2)、第2段主要運用什麼表達方式,寫日落時的種種景觀。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明確要點:描寫、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3)、第3段在全文結構上屬於 在內容上起着 的作用。點明這種奇異的景象其實是人的一種幻覺,引出下文對這種幻覺產生原因的說明。

明確要點:過渡段、承上啓下

6、本文是說明文,文章給我們以怎樣的啓示?

四、課堂拓展延伸:

既然日落的幻覺如此美輪美奐,那麼日出的幻覺又怎樣呢?請大家結合記憶,動手寫寫。

提示:寫描寫文字時,可以按日出(落)前→日出(落)時→日出(落)後的順序寫出特點。注意交待清楚自己的觀察點,既要抓住太陽的靜態特點,也要注意日出(落)時形狀、顏色、光線等方面的變化,同時還可以進行適當的聯想和想象。

教學反思

《落日的幻覺》是一篇說明文,文中先描寫日落時的各種景象,再逐一作出科學解釋,使人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得到要善於觀察大自然並對大自然保持好奇心的啓發。在講授過程中,我總結了一些經驗和不足之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說明文的語言一般都較平實,所以學生在閱讀起來會感到枯燥乏味。這也是老師認爲說明文不好講的原因。我在備課之初就設想到這個問題,於是,如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爲我首先考慮的問題。讓學生能投入的學習必先讓他們想學,能對文章產生興趣。既然文字本身並不能吸引學生那麼只能從別的方面入手。所以在導入部分,我是抓住“幻覺”一詞作爲切入點,用一些在視覺上容易產生幻覺的圖片給學生看,讓他們首先感受一下“幻覺”是怎麼樣的。進而說出這種有趣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就如我們每天所見落日。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被調動起來。接着,我就以“夢”爲線索,設置了“尋夢”、“解夢”、“延夢”三個環節,爲這枯燥的說明文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二、明確說明文共性,尋找這篇說明文的個性

想學好一篇說明文,就必須有方法。閱讀說明文應從何入手,先要給學生明確: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文的語言。這五點是學習說明文必須掌握的,貫穿了一篇說明文的始終。這些說明文的共性問題,在上一個單元中就已經講得足夠詳細了,而這篇文章在這方面的教學則是作爲回顧複習、查缺補漏來處理。

在整個教學中,我反而用比較多的時間來讓學生感受、尋找這篇文章與一般說明文的不同之處,也就是說這篇說明文的個性――運用生動、形象的描寫性語言,展現落日的美。在處理這段描寫時,我首先發問:“說明文語言一般較平實,修飾性的成分比較少,但說明文中可不可以有描寫語言呢?”“說明文中添加描寫成分作用是什麼?”在一問一答中能使學生明白描寫能是說明文語言更生動形象,具有可讀性。

篇3:落日的幻覺教案

《落日的幻覺》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融文學性、知識性、科學性和哲理性於一體的科普文。文章的開始部分透過日出的比較手法,描繪了日落的壯麗與神祕,之後筆鋒一轉,從多個角度介紹了奇異景象都是由幻覺造成的,從而闡明瞭大千世界有很多奧妙,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樣的一個道理。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綺麗”“絢麗”殷紅“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等詞句。

2.理解文章的資料,能夠藉助文本說出人們所看到的美奐美崙的落日實際上是幻覺的科學依據。

3,以課文爲導引,能夠用掌握的科學知識解釋周圍的事物。

4,能夠用明辨的雙眸、思考的大腦觀察生活,分析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的資料,能夠藉助文本說出人們所看到的美奐美崙的落日實際上是幻覺的科學依據。

突破方法: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求知慾,透過同學間的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共同探討疑難問題,並培養了學生自主、團結合作、勇於探索的精神。

【教學難點】

以課文爲導引,能夠用掌握的科學知識解釋周圍的事物。

突破方法:由課文落日幻覺的原理,引申到曾學過的詩文,辯證地看問題,再引申到身邊的事物,水到渠成地解決問題。學生利用所學,自然地逐步深入地探索未知,收穫成功。

【教學方法】

1.閱讀教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透過閱讀教材獲得文中的信息,從而理解課文的資料。

2.質疑釋疑法:師生透過共同質疑釋疑,探討和解決問題。

3.問題談論法:多角度,多思路,尋求多個答案,培養髮散思維。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伴着一幅幅夕陽美景圖,教師深情朗誦:在夕陽的餘暉裏,悽婉的楚地音樂響起,霸王仰起頭顱,拔劍自刎,殷紅的血染盡最後一絲惆悵;在落日的寂寥中,傾國傾城的王昭君粉淚盈盈一步三回地走向陌生的蠻夷之地,淒厲的風撕扯着離別的心;在如血的殘陽中,劍客荊軻膽氣如虹仰天長吟“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自古以來,夕陽,總是爲悲壯的故事塗抹着悲情的色彩,讓人嘆惋,讓人感傷。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到,如此美麗的夕陽,竟然是我們眼睛一廂情願的幻覺。下面,讓我們走進美麗的夕陽,走進關於幻覺的詮釋。(附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資料。

學生認真默讀,標出自認爲難以認讀的字詞,並總結初讀的收穫或提出疑問。

交流反饋,鼓勵學生有自己的見解。

(1).字詞積累。

1)讀準下面加點字的讀音。

吟詠(yín)綺麗(qǐ)殷紅(yān)墜落(zhuì)鑲(xiāng)絢麗(xuàn)衰減(shuāi)塵埃(āi)

2)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①幻覺: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沒有外在刺激而出現的虛假的感覺。

②吟詠:有節奏地誦讀詩文。

③殷紅:帶黑的紅色。

④變化多端:事物在形態上或本質上產生多種多樣新的狀況。多端,多種多樣。

⑤日薄西山:太陽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將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薄,迫近,靠近。(見第160頁註釋②)

⑥氣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斷氣的樣貌,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見第160頁註釋②)

⑦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雖然夕陽無限完美,可惜的是已接近黃昏。(見第160頁註釋③)

⑧絢麗:顏色美麗。

⑨衰減:減弱,減退。(見第162頁註釋①)

2.簡要反饋自讀之後的感受,教師鼓勵學生不斷髮現問題,完成下面的表格。

日落時的幻覺

產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

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祕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氣層的彎曲,光線散射,

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

光線折射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

儀器證明沒變大

三、閱讀課文,探究問題

1.多媒體展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句及圖片。你覺得這個詩句有沒有問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那麼這句詩要不要改?

學生討論、交流、反饋。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

教師點評:就應是長河落日“扁”,是光線的折射原理造成的'。不需要改正。詩畢竟是詩,何況王維當年也不必須能認識到。但是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要有探索精神,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2.《兩小兒辯日》有關太陽的幻覺有好幾種,其中也有“太陽變大”的問題;這篇課文也講到了“落日變大”的問題,可惜都沒有作出科學解釋。再不能把遺憾留給明天了,你能不能結合自己課內外所學的知識作一次科學的大膽的解答?

學生交流後回答:光的折射現象、光滲現象、背景襯托、眼球特點問題、光的直斜射問題等。

3.生活中你還發現了哪些“幻覺”?此刻能用所學進行解釋嗎?

如:站在姚明的身邊,1.80米的人都成了小朋友了。

4.教師小結: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明白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有經歷過,就不明白其中的快樂。探索之路就是這樣一種艱辛又快樂的生活。同學們,勇於思考,敢於探索吧,讓我們在思考中體驗科學的快樂,在探索中享受真理的幸福!

四、精讀課文,評析語言

1.本文是一篇地道的事理說明文,又是一篇科普說明文,所以語言上既要準確嚴密,又要通俗易懂,生動形象。請同學們結合課文語言談一談。

(1)通俗性。作比較說明方法的運用。如:①第四段:“陽光中的短光波……要比長光波——紅色光強10倍以上。”②“一般來講,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③第七段:“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兩倍到三倍半。”

(2)準確性。①第四段:“紅色光強10倍以上”中的“以上”,能不能去掉?(不能去掉。去掉後太過絕對,與事實不符。)②“一般來講,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中的“一般來講”,能不能去掉?(“一般來講”,不排除特殊狀況,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3)生動性。如第一段從生活現象入手,運用了比較、引用、反問等修辭手法,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語言生動形象。

2.教師講解:鑑別一個詞語用得好不好,方法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替換法。

(1)①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無不讚嘆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②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都讚歎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①句用雙重否定句,強調了人們的讚歎之情。)

(2)①可惜這種美麗的紫光並不多見;②但是這種美麗的紫光並不多見。(用“可惜”更表現了人們對這種美景的依戀。)

小結:讓句子生動起來的方法:①多用修辭;②巧用富有感染力的詞;③多用描述性語句。

五、聯繫生活,小試身手

請同學們推薦一名朗讀潛力較強的同學來朗讀第二段,大家說說這段的語言描述如何?談談感受。

既然日落的幻覺如此美奐美崙,那麼日出的幻覺又怎樣呢?請大家結合記憶,動手寫寫。

例:

我們在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約半個鐘頭,纔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輝映着朝霞,似剛從高爐裏傾瀉出來的鋼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不張開眼睛直視。過了一會兒,紅日冉冉上升,光照雲海,五彩繽紛,燦若錦繡。那時恰好有一股強勁的山風吹來,雲煙四散,峯壑松石,在彩色的雲海中時隱時現,瞬息萬變,猶如織錦上面的裝飾圖案,每幅都換一個樣式,這樣的景色霞光,我們就是在彩色圖片和彩色電影中也很難看得到。

——黃秋

六、作業設計

《兩小兒辯日》裏除了告訴我們一個太陽的大小問題,還有一個涼暖的問題,其實這也是幻覺。請寫一段話來說明它。

篇4:落日的幻覺教案

《落日的幻覺》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品讀描述落日的相關語句,體會語言的優美

2、默讀課文相關段落,能根據需要篩選相關信息,概括說明資料的要點,把握說明的中心。

3、研讀重點語段,透過語句排序的方法,使學生明確說明文語言邏輯的嚴密性。

4、認識審美世界和科學世界的不同。

教學重點:把握說明的中心,體會說明文語言的嚴謹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關於落日描述語句的品讀

1、導入:

觀察帶給的一幅有關落日的圖片,請學生略作思考,說一句話。

用抒情的方法講一下自己看了這幅畫後的感受

用描述的方法講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畫面

用說明的方法講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畫面

引出關於《落日的幻覺》中描述落日語段的學習

2、品讀課文第二段

(1)指名學生朗讀

(2)正音,全班齊讀

(3)請學生講講這樣的描述落日,美在何處?

(4)根據理解,再次有感情的朗讀第二段

由“幻覺”一詞過渡到課文資料的學習

第二板塊:關於說明文主體語段的閱讀

1、概括4~7各段說明的主體,提煉各段的中心句

快速默讀課文第4~7段。思考:

示例:第7段作者從利用科學儀器觀測這一角度,說明了太陽並沒有真正變大的原因。

第4段作者從這一角度,說明了太陽的原因。

第5段作者從這些角度,說明了太陽的原因。

第6段作者從這一角度,說明了太陽的原因。

2、根據4~7段中心的提煉,概括全文說明的中心

用以下句式概括:《落日的幻覺》一文,作者分別從、、、四個方面,說明了這一事理。

3、研讀課文第5段,打亂順序排序,體會說明文語言和結構的嚴謹性

排序(5241637)爲什麼這麼排序?你採用的是什麼方法

可否互換順序?爲什麼?能不能根據全文來找出務必這樣排序的理由

第三板塊:關於審美世界和科學世界

學習本文,你能夠得到什麼啓示?引導學生認識審美世界和科學世界的不同

舉例說明(笑、月亮)

課後推薦閱讀書目:

審美世界:古清生《黃河落日》、莫懷戚《家園落日》

科學世界:李海滄《長河落日扁》

篇5:落日的幻覺教案

《落日的幻覺》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明確文章說明資料和順序。

2、掌握語言品析的一般方法。

3、培養學生的閱讀潛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語言品析的一般方法。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精心導入:

請大家朗誦下面詩句,感受落日美景。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二、整體感知:

應對美輪美奐的落日,古人用詩歌,描繪出落日的奇觀。你明白本文作者是怎樣描述落日嗎

請大家自由放聲朗讀課文1-2段,劃出描述落日景象的語句,並思考:作者是從哪五個方面來描繪落日景象的

教學預設:

l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思考。

l指名學生先朗讀劃出句子,在探討作者從哪五個方面描述落日之現象。

現象一:太陽好像變大了

現象二:顏色深黃、殷紅

現象三: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

現象四:神祕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現象五: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

應對如此壯觀、綺麗、神祕而迷人的美景,我們再次用朗朗的書聲去感受它如何請大家放聲齊讀這些語句。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美景,竟然大都是幻覺,夕陽本身竟然沒有任何變化,同學們,你能解開這科學之謎嗎(有些同學真是科學的愛好者,憑着課前預習,就能解開落日落日景象的奧祕,實在是聰明。)

如果你是央視“走近科學”的解說員,你將如何向觀衆解釋各種落日的現象背後所蘊含的科學道理呢

請大家自讀課文4-7段,以央視“走近科學”的解說員的身份,解密落日現象的科學道理。

提示:

1、先找出落日景象的原因,再摘取關鍵句,結合自己的語言解說,不可全盤照抄課文。

2、不妨先將要點寫在紙上,與同桌或前後桌共同探討。看誰解說得更成功更精彩。

教學預設:

l學生自讀課文,探尋落日景象的原因。

l學生共同探討,相互合作探究。

l學生解說落日景象的科學道理。教師提示、引導,儘可能解說得精彩。

l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很多。這一段沒有說明原理,對此現象你能給出自己的解釋嗎

這是由於眼睛的錯覺造成的。同樣一個物體,在龐然大物的襯托之下會顯得較小,而在微小的背景下會顯得較大。太陽也是如此,早晚時分,我們看太陽時其參照物是地面上的建築、樹木等等,而中午看太陽時,其參照物是諾大的天空,故而出現早晚看到的太陽較大,中午看到的太陽顯得較小。

因爲這是一篇事理說明文,這種從落日的現象入手,由表及裏的解釋了現象產生的原因,這種說明順序就叫從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這是說明文的一種說明順序,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經常會用到的。

三、品味語言:

這也是一篇科普作品,科學地闡述自然生活中的現象,同時也注意到了語言的具體生動、準確嚴密,在閱讀時不僅僅要關注說明的順序,更要着重關注說明的語言。

請大家默讀課文,找出體現說明文語言具體生動或準確嚴密的語句,並法體味這些句子的表達效果。(提示:找到後在文中劃出,或寫在紙上交給老師。)

教學預設:

l刪除法:刪除這個詞語或句子,將刪除後的句子與原句加以比較體味表達效果的變化。

1.一般來講,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該句能否刪去一般來講,爲什麼)

不能刪去,一般是指通常狀況,“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但不包括特殊狀況(如暴雨後,空氣十分清新,煙塵就少),這樣說明則更準確更貼合實際,如果刪去的話,就變爲“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顯然這樣太絕對太肯定,不貼合實際,所以不能刪去。

2.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兩倍到三倍半,就像一個巨大的玉盤遠掛天邊。(該句能否刪去就像一個巨大的玉盤遠掛天邊,爲什麼)

不能刪去,因爲此句運用比喻說明,形象生動的寫出了落日的形狀,如果刪去,則不能寫出落日的具體形狀,語言也顯得平淡無味,所以不可刪去。

根據教學狀況,指導學生運用替換法,品味語言表達效果。(適合各類文章)

l替換法:用同義詞或近義詞替換某個詞,將構成的新句子與原句子進行比較對照,體會適當與否分析原因,從而理解詞語的妙用。

1.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無不讚嘆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句中的無不改爲都,能夠嗎,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不能,無不是雙重否定,強調每個觀賞日出的人都會讚歎,而都是表示一般的肯定,缺少這種強調的意味,所以不可替換。

2.可惜這種美麗的紫光並不多見。(句中的可惜改爲但,能夠嗎,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不可,可惜不僅僅有轉折的意味,而且帶有感情色彩,讓人深感遺憾這種紫光不多見,而但字則無此感情色彩,僅僅表示轉折,所以可惜要比但字好,不可替換。

篇6:落日的幻覺教案

落日的幻覺教案

《落日的幻覺》教案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1)基礎目標:理解掌握重點詞語的音形義(2)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課文的能力,重點培養學生迅速篩選提煉信息的能力 。 2、過程和方法目標:分析重點語段,提煉信息語句;課堂延伸,學科整合,訓練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探究分析的科學精神,以及準確清楚表述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觀察自然,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體內容,提煉信息語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難點: 課堂延伸,學科整合,訓練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探究分析的科學精神,以及準確清楚表述的能力。 教學課時: 1課時 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旭日東昇、夕陽西下,是我們常見的自然現象,同學們平時是否留意?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落日。……落日如此壯觀,色彩絢麗、變化多端,然而這些奇異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覺。讓我們走進課文,一起探究其中的奧祕。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整體感知課文1、朗讀課文,理解掌握重點詞語的音形義,積累詞彙。 (1)給加點字注音並解釋詞快速注音、解釋並識記 幻(huàn)覺: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沒有外在的刺激而出現的虛假的感覺。 吟詠(yínyǒng):有節奏地誦讀詩文。 綺(qǐ)麗: 顏色美麗,多用來形容風景。 絢(xuàn)麗:燦爛美麗。 殷(yān)紅: 黑紅色。 殷(yīn)勤 墜落 ( zhuì ) 墮落(duò ) 薄(bò)荷薄(bǎo)餅 日薄(bó ) 西山,氣息奄奄(yǎnyǎn) :語出晉李密《陳情表》。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陽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將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薄,迫近、靠近。氣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斷氣的樣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 變化多端:變化多種多樣。端,方面、項目。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語出唐李商隱《登樂遊原》。意思是雖然夕陽無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黃昏時刻。 2、整體感知課文,用一句話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篇文章介紹日落時一些自然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一篇事理說明文。) 3、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本文的結構 第一部分 (1~3):對比人們對待日出與落日的感情態度,描寫日落時的種種景觀,引起下文。(1段對比人們對待日出與落日的感情態度,推測人們對待落日的心理;2段描寫日落時的種種景觀,3段明確指出日落時的種種景觀是幻覺現象,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4~7):闡述各種日落現象背後的科學道理(全文的重點)。 4、整體感知課文,根據4-7段提煉有關幻覺及成因的重點信息語句。獨立完成課後表格。 日落時的幻覺 產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 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祕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氣層的彎曲,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 光線折射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 未說明原因,各種儀器觀察證明其實並沒有真的變大 三、重點研讀,合作探究: 1、第1段對比人們對待日出與落日的感情態度,引用兩句古詩文推測人們的心理,引用古詩文的作用是什麼? 答;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動性 ,引出下一段對日落景象的描寫。 2、作者在第二段描寫了日落時的哪些景象? 作者從三個方面進行描寫:一是太陽好像變大了,而且顏色深黃、殷紅。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線時也像變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時會看見燦爛的'晚霞,無雲時則會出現另一種美景.:背後的天空中現出神祕的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面還鑲有明顯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時,西方天空會出現迷人的紫光。 3、課文4---7段在解釋落日的各種幻覺現象時主要遵循什麼順序的? 從現象到本質(原因) ―――――邏輯順序 4、課文主要採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舉例子加以說明。 明確: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作詮釋。 如: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運用了舉例子、作比較 的說明方法(好處是 增強文章的可信度,鮮明有效地說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長波光強)。 如:第6段“太陽變扁的幻覺,不只出現在日落,太陽跳出地平線的時候也是如此。這是由於光通過空氣時,速度每秒減慢87千米…… 所以…… 觀賞者眼睛裏的太陽自然就是扁的.”

篇7:落日的幻覺的教案

運用刪除法和替換法品味語言,第一,我們要注意答題的完整性,即先要表態,接着要結合文章內容中具體語言環境,從正面和反面講清理由,最後下結論。第二,要注意理由合理充分,即要從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給足理由。

四、拓展延伸:

學習了《落日的幻覺》,明白了作者從現象到本質的順序,介紹了落日的景象及其產生的理由,理解了作者成功的運用準確嚴密、具體生動的語言進行說明,把美輪美奐的落日描繪的惟妙惟肖,那麼日出的幻覺又怎麼樣呢?請同學們先觀賞一個日出的短片,結合自己對日出的回憶,描寫一段有關日出的景象。

寫作指導:

描寫文字時,可以按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後的順序寫出特點。注意交待清楚自己的觀察點,既要抓住太陽的靜態特點,也要注意日出時形狀、顏色、光線等方面的變化,同時還可以進行適當的聯想和想象。

教學預設:

此題設計有一定難度,在觀日出短片前,教師不妨做些指導,利用範文示例,做些講解。如:

我們在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約半個鐘頭,纔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輝映着朝霞,賽似剛從高爐裏傾瀉出來的鋼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張開眼睛直視。過了一會兒,紅日冉冉上升,光照雲海,五彩繽紛,燦若錦繡。那時恰好有一股勁的山風吹來,雲煙四散,峯壑松石,在彩色的雲海中時隱時現,瞬息萬變,猶如織錦上面的裝飾圖案,每幅都換一個樣式。這樣的景色霞光,我們就是在彩色圖片和彩色電影中也很難看得到的。 ——《黃山秋行》

等着,等着,天色由黎明的魚肚白色,逐漸成淡藍色。大家全神貫注的凝視對面的山峯,中央山脈的頂峯亮了,接着一片霞光四射,只一眨眼,如輪的旭日躍升而出。先是一角、半圓、全圓,剎時萬道金光投向大地,山林亮了,幽谷亮了,溪水也亮了,四野青翠欲滴,陽光普照大地,又是嶄新的一天! ——《阿里山今昔》

開始寫作時要及時幫助無法打開思路的學生,指導他們迅速理清思路,進行寫作。

教師在巡視中,發現尋找優秀文章,作爲講解的範文。

此短文作爲隨筆作業,要求學生好好修改。

篇8:落日的幻覺的教案

因爲是公開課,學生尚未開始學習說明文,這是他們在八年級剛接觸的第一篇說明文。這讓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感到一種壓力,最終我抓住整體感知中培養學生篩選信息能力和培養學生語言品味能力。

在處理教材時,我覺得從尋找落日景象的語句入手,引出落日五種現象,然後以一個央視《走近科學》解說員的身份,解讀落日現象所蘊涵的科學道理。從而讓學生明白什麼是從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教材處理到此處我覺得還是得心應手的。然而在語言品味時,我原本是運用刪除法和替換法讓學生品味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的,但在運用替換法品味表達效果時,

我找不到很好的例子,因爲時間緊了,我也就選擇了兩個適用各類文體的例子,總感覺不太好,有點畫蛇添足之感。後來同事評課也指出這一點,至於用哪些詞語或句子作例子,同事一時也說不出,也就不了了之了。

課後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是成功的,首先在教學思路清晰,邏輯很嚴密,課堂很流暢;其次,能在愉悅氛圍中順利的完成教學目標。

這是我能夠預料得到的,但在我認爲是本節課出彩的地方,學生的表現並不出彩。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學生對於央視《走近科學》的解說詞怎樣說,很陌生,雖然利用課間十分鐘,讓學生看《解密日全食》視頻,感受解說詞的說法,但讓學生來講時,大多數學生還是讀書爲主,反饋出學生篩選信息能力不錯,但語言表達能力欠弱。

2、我自己準備匆促,教學預設時,在解說詞這一方面準備也不充分,缺少隨機引導。

3、學生的膽子較小,面對老師,不敢發言。

另外,課堂的密度還有待於提高,本節課最後的寫作指導時間明顯不足。

篇9:《落日的幻覺》教案

《落日的幻覺》教案

教學目標:

1、說清落日的幻覺的成因。

2、體會說明順序、說明方法

3、品味文章語言。

4、培養學生形成注重觀察事物,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視覺小遊戲:

展示下面兩組有關視覺差異的圖片。學生思考:圖一中紅色線與藍色線哪一個更長?(實際一樣長)圖二中位於中心的綠色球和紫色球哪一個更大?(實際一樣大)

結論: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爲種種原因對事物產生錯覺或幻覺,從而影響到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因此,我們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說落日就是。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黃天祥的科普說明文《落日的幻覺》。

二、初讀感知。

1、積累你認爲重要的字詞。

2、這篇文章向我們介紹了什麼?

(文章講了落日的幻覺產生的原因。)

3、字詞積累。

蘊含 吟詠 綺麗

絢麗 殷紅 墜落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三、學習新課。

1、明確說明文的學習內容。

明確說明對象、理清說明順序、明白說明方法、品味說明語言。

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事理,顧名思義,事物的原理,就是講述事物原理的說明文,通俗一點講,就是講述事物現象所產生的原因。本文說明的對象是落日的幻覺。

2、賞幻覺。

仔細閱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爲我們描繪了哪些落日的景象?

3、析幻覺

仔細研讀4567自然段,找出日落的幻覺產生的原因,填在下列表格中。

說明文的說明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像這篇文章,先寫落日的幻覺,再闡釋落日幻覺產生的原因。說明順序就是由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

4、品語言。

請大家速讀課文,可以找出體現說明文語言具體生動或準確嚴密的語句,也可以找出使用了說明方法的句子,並體味這些句子或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

刪除法:刪除這個詞語或句子,將刪除後的句子與原句加以比較體味表達效果的變化。

1.一般來講,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該句能否刪去一般來講,爲什麼?)

不能刪去,一般是指通常情況,“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但不包括特殊情況(如暴雨後,空氣非常清新,煙塵就少),這樣說明則更準確更符合實際,如果刪去的話,就變爲“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顯然這樣太絕對太肯定,不符合實際,所以不能刪去。

2. 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兩倍到三倍半,就像一個巨大的.玉盤遠掛天邊 。(該句能否刪去就像一個巨大的玉盤遠掛天邊, 爲什麼?)

不能刪去,因爲此句運用比喻說明,形象生動的寫出了落日的形狀,如果刪去,則不能寫出落日的具體形狀,語言也顯得平淡無味,所以不可刪去。

根據教學情況,指導學生運用替換法,品味語言表達效果。(適合各類文章)

替換法:用同義詞或近義詞替換某個詞,將形成的新句子與原句子進行比較對照,體會適當與否分析原因,從而理解詞語的妙用。

1. 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無不讚嘆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句中的“無不”改爲“都”,可以嗎,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不能,無不是雙重否定,強調每個觀賞日出的人都會讚歎,而都是表示一般的肯定,缺少這種強調的意味,所以不可替換。

2.可惜這種美麗的紫光並不多見。(句中的“可惜”改爲“但”,可以嗎,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不可,可惜不僅有轉折的意味,而且帶有感情色彩,讓人深感遺憾這種紫光不多見,而但字則無此感情色彩,僅僅表示轉折,所以可惜要比但字好,不可替換。

5、悟幻覺。

由落日的幻覺,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本文介紹了落日的各種奇異幻覺,以及各種幻覺產生的原因。從而闡明瞭大千世界有很多奧妙,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要學會通過現象看本質這樣一個道理。

1.學會透過現象看事物的本質;

2.眼見不一定爲實,我們要學會了解事情的真相;

3.我們要仔細觀察生活,尊重科學事實;

四、拓展延伸。

課文在分析了落日的現象及原理後就結束了,看起來結構似乎並不完整,請大家根據剛纔的感悟,嘗試着給課文加上一個結尾。

五、課外作業。

課文沒有交待“落日變大”的原因,請你根據你所瞭解的課外知識,利用所學的課文

知識補寫其原因。

六、課堂小結。

學習了本文,我們認識到眼見不一定爲實。所以我們要以科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不要被幻覺所迷惑。同時,我們也應該想到,如果生活沒有了幻覺,我們的人生將是多麼暗淡無光。所以,我們既要不被虛幻得表象所迷惑,又要充分享受虛幻帶給我們的美麗景象。在美麗中快樂,永遠做一個幸福的人。

篇10:落日的幻覺優秀教案

1、教學目標:

理解、積累詞語

2、過程和方法目標:

欣賞重點語段,課堂延伸,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啓迪學生能夠用明辨的雙眸、思考的大腦,觀察生活,分析問題。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體內容,提煉信息語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難點:

課堂延伸,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兩張幻覺圖片導入

二 欣賞落日談談感受

三 基礎知識

1、小組代表競讀課文。

2、小組代表上黑板給詞語注音,詞語有: 吟詠 綺麗 絢麗 殷紅

3、小組代表聽寫詞語比賽。聽寫了:幻覺、吟詠、變化多端、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夕陽無限好

4、搶答:“夕陽無限好”出自哪首詩歌,請把全詩背誦出來。

四 我讀 我畫 我賞(1-3)

1、請一位同學朗誦第二自然段,另外三位同學上黑板一邊聽一邊畫出落日圖。之後點評。

2、討論這個自然段用的主要的表達方式及作用。

3、第二自然段的“躺”和“縮身”兩個詞語有何表達效果。

4、第二自然段的分號有何作用。

5、改第一段的雙重否定句爲陳述句,體會其表達效果。

6、改最後一段的反問句爲陳述句,體會其表達效果。

7、用書中的原話回答“落日”給我們什麼樣的感覺。

8、第三自然段的作用是什麼?

五 重點研讀合作探究

1、引導大家閱讀4到7自然段,討論了形成落日幻覺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同學們找到相關的句子並且概括出關鍵信息。完成課後表格.

2、討論這幾段的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六 課堂拓展延伸

1、結合《兩小兒辯日》的故事進行對比閱讀。

2、觀察日出或日落,寫一段描寫文字。

篇11:落日的幻覺優秀教案

《落日的幻覺》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品讀描寫落日的相關語句,體會語言的優美

2、默讀課文相關段落,能根據需要篩選相關信息,概括說明內容的要點,把握說明的中心。

3、研讀重點語段,通過語句排序的方法,使學生明確說明文語言邏輯的嚴密性。

4、認識審美世界和科學世界的不同。

教學重點:把握說明的中心,體會說明文語言的嚴謹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關於落日描寫語句的品讀

1、導入:

觀察提供的一幅有關落日的圖片,請學生略作思考,說一句話。

用抒情的方法講一下自己看了這幅畫後的感受

用描寫的方法講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畫面

用說明的方法講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畫面

引出關於《落日的幻覺》中描寫落日語段的學習

2、品讀課文第二段

(1)指名學生朗讀

(2)正音,全班齊讀

(3)請學生講講這樣的描寫落日,美在何處?

(4)根據理解,再次有感情的朗讀第二段

由“幻覺”一詞過渡到課文內容的學習

第二板塊:關於說明文主體語段的閱讀

1、概括4~7各段說明的主體,提煉各段的中心句

快速默讀課文第4~7段。思考:

示例:第7段作者從利用科學儀器觀測這一角度,說明了太陽並沒有真正變大的原因。

第4段作者從 這一角度,說明了太陽 的原因。

第5段作者從 這些角度,說明了太陽 的原因。

第6段作者從 這一角度,說明了太陽 的原因。

2、根據4~7段中心的提煉,概括全文說明的中心

用以下句式概括:《落日的幻覺》一文,作者分別從 、、、四個方面,說明了 這一事理。

3、研讀課文第5段,打亂順序排序,體會說明文語言和結構的嚴謹性

排序(5241637) 爲什麼這麼排序?你採用的是什麼方法?

可否互換順序?爲什麼?能不能根據全文來找出必須這樣排序的理由

第三板塊:關於審美世界和科學世界

學習本文,你可以得到什麼啓示?引導學生認識審美世界和科學世界的不同

舉例說明(笑、月亮)

課後推薦閱讀書目:

審美世界:古清生《黃河落日》、莫懷戚《家園落日》

科學世界:李海滄《長河落日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