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八年級語文《落日幻覺》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八年級語文《落日幻覺》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落日的幻覺》教案 篇一

答案:

1、qyānzhuìxiāngxuànshuāiāiyín

2、太陽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將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斷氣的樣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意思是雖然夕陽無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黃昏時刻。顏色美麗。減弱,減退。

3、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別人把你說成小溪;如果你是春色,何必爲一瓣花朵的凋零嘆息;如果你是種子,何必爲還沒有結出果實着急;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靜靜地微笑,沉默不語。

4.A

5.示例:①太陽靜靜地躺住西方地平線上,變得如此之大,顏色是那樣深黃、殷紅;它緩緩墜落,接近地平線時竟縮身變扁。②全天無雲,不要忘記回頭,你會發現背後的天空中現出神祕的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面還鍛有明顯的亮弧。而一住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時,西方天空還會出現迷人的紫光,隨着太陽的墜落凜光下移,接近地平線時才消失。

6.(1)原文用雙重否定句式,表達肯定的意思。起強調的作用,強調人們對日出的喜愛。

(2)用“可惜”,比用“但”要有感情,更能表現出對美景的依戀,使文章富有情趣。

片段閱讀

7.描寫 生動、形象,使文章文學性更強

8.過渡句 承上啓下

9.作比較。 鮮明有效地說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長波光強。

10.“由於……亮弧”(第四段開頭部分)。

《落日的幻覺》教學反思2

《落日的幻覺》是我首次接觸的、八年級上冊的新教材。

在備課的時候,我曾考慮到三點:一要努力引導學生區別記敘文與說明文寫作目的之不同,即課文所描寫的文字只是爲了呈現“落日幻覺”這一現象,而不是爲了表達個人欣賞美感,解說其原因纔是說明重點。二要引導學生藉助填寫課後習題一的表格,來理解課文的說明重點在哪裏、說明順序是什麼。第三,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引導學生縮寫課文,將描寫現象的部分略去,只保留事理部分,尊重說明文體,尊重課文願意。

今天上午,在教學本文的過程中,我發現八年級(3)班的同學對課文理解的速度和深度還不如八年級(4)班。原因是(4)班同學見識廣於(3)班同學。也就是說,要學好說明文,必須先具備該文涉及領域的基礎知識,否則,語文老師就多了一層的麻煩,即在講解過程中,應該適當補充相關的知識作爲背景支撐,協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

《落日的幻覺》涉及物理的光學知知,倘若學生物理沒學好,將影響到該文學習,誇張地說,可能“不知其所云”,當然更談不上理清課文的說明條理,也談不上全面深入讀懂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了。這一點,就像《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涉及生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物理、化學,八年級學生物理剛入門,化學還沒學,難怪讓學生如若誤闖迷宮的感覺。

對我來說,因自然科學關注不多,理科知識顯得十分欠缺,所以不能百分百滿足孩子們的學習需要,不能不說是一份遺憾。不過,說明文教學的關鍵不在於教會其中的知識,而是在於引導學生理解說明文這種文體的各種知識點:像說明對象、說明順序,以及說明方法、說明語言的具體運用。於是,我只能對孩子們坦言:你若希望完全弄懂的話,請上“百度”去查吧。

《落日的幻覺》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A、知識與技能:

理解文章的內容,瞭解相關的光學知識,讓學生能夠說出落日的幻覺的科學依據。

B、過程與方法:

整體感知課文,能夠篩選相關的信息,培養默讀的能力。

C、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明白自然界的奧祕是無窮無盡的,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探究身邊自然現象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體內容,提煉信息語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2、瞭解掌握說明方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王維有詩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語言質樸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這樣嗎?(展示圖片)——落日是扁的!落日怎麼會是扁的?難道古人觀察錯了?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落日的幻覺》,走進美麗夢幻的夕陽。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讓學生朗讀課後“讀一讀,寫一寫”字詞。

2、課文題目是“落日的幻覺”,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說說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

學生自讀課文,教師明確。

三、重點研讀,合作探究:

1、作者在第二段描寫了日落時的哪些景象?

明確要點: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話概括,告訴我們日落的景象同樣壯觀、美麗、神祕而迷人。爲什麼這麼說呢?作者從三個方面進行描寫。一是太陽好像變大了,而且顏色深黃、殷紅。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線時也像變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時會看見燦爛的晚霞,無雲時則會出現另一種美景:背後的天空中現出神祕的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面還鑲有明顯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時,西方天空會出現迷人的紫光。

2、第4——7段是怎樣闡述各種日落現象背後的科學道理的?

明確要點:第4段:落日顏色深黃、殷紅,是因爲日落時大氣層增厚,而波光較短的黃色和紅色光則具有較強的穿透力。這是光線散射原理。

第5段:暗弧和亮弧的產生,既有光線散射原理,同時也是由於地球表面和大氣層都是彎曲的,高層和低層密度不同,從而造成了光線的暗和亮;而美麗的紫光,則是人眼的疊合效應造成的。

第6段:日落時肉眼看見的太陽是扁的,這是光線折射原理。

第7段:說明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很多。這一段沒有說明原理,而是用儀器觀察以及實際生活中的照相證明,所謂變大其實也是一種幻覺,而不是太陽真的變大了。

師生共同完成課後表格填寫。

日落時的幻覺產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祕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氣層的彎曲,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光線折射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未說明原因(其實沒有變大)

3、在介紹幻覺現象時,按照“體積變大,顏色殷紅,形狀變扁,背後有暗弧亮弧,有時有紫光出現,”這樣的順序介紹的,但是,原理介紹中卻不是這樣的順序介紹的,這樣行文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要點:文章說明部分的順序,既照顧了第二段的描寫順序,同時也遵循“由主到次的順序,由複雜到簡單”的規律來介紹,所以是從顏色以及與顏色有關的暗弧、亮弧,說到太陽的外形以及大小。

4、再讀課文4--7段,思考在這一部分中用了哪些說明的方法。

明確要點:

1)、1871年,英國科學家瑞利證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長波光要強得多,所以,陽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氣層中微小塵埃和空氣分子散射,要比長波光--紅色光強10倍以上。

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準確生動形象說明地球大氣會使光線散射。

2)、最令人迷惑的幻覺,是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兩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個巨大的玉盤遠掛天邊。

打比方、作比較生動形象地說明由於幻覺,人們看到黃昏的太陽遠大於中午的太陽,把黃昏的太陽比作巨大的玉盤,形象說明黃昏太陽的巨大形狀。

5、朗讀課文第1——3段,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第1段從人們觀注日出而不太重視欣賞日落寫起,引用兩句古詩文推測人們的心理,引用古詩文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要點: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引出下一段對日落景象的描寫。

2)、第2段主要運用什麼表達方式,寫日落時的種種景觀。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明確要點:描寫、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3)、第3段在全文結構上屬於在內容上起着的作用。點明這種奇異的景象其實是人的一種幻覺,引出下文對這種幻覺產生原因的說明。

明確要點:過渡段、承上啓下

6、本文是說明文,文章給我們以怎樣的啓示?

四、課堂拓展延伸:

2、既然日落的幻覺如此美輪美奐,那麼日出的幻覺又怎樣呢?請大家結合記憶,動手寫寫。

提示:寫描寫文字時,可以按日出(落)前→日出(落)時→日出(落)後的順序寫出特點。注意交待清楚自己的觀察點,既要抓住太陽的靜態特點,也要注意日出(落)時形狀、顏色、光線等方面的變化,同時還可以進行適當的聯想和想象。

示例:

海上日出

爲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時天還沒有大亮,周圍非常清靜,船上只有機器的響聲。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顏色很淺。轉眼間天邊出現了一道紅霞,慢慢地在擴大它的範圍,加強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陽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不轉眼地望着那裏。

果然,過了一會兒,在那個地方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真紅,卻沒有亮光。太陽好像負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後,終於衝破了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常可愛。一剎那間,這個深紅的圓東西,忽然發出了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它旁邊的雲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時太陽走進了雲堆中,它的光線卻從雲層裏射下來,直射到水面上。這時候要分辨出哪裏是水,哪裏是天,倒也不容易,因爲我就只看見一片燦爛的亮光。

有時天邊有黑雲,而且雲片很厚,太陽出來,人眼還看不見。然而太陽在黑雲裏放射的光芒,透過黑雲的重圍,替黑雲鑲了一道發光的金邊。後來太陽才慢慢地衝出重圍,出現在天空,甚至把黑雲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這時候發亮的不僅是太陽、雲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麼?(巴金)

日出

我卻看到了一次最雄偉、最瑰麗的日出景象……突然間從墨藍色雲霞裏矗起一道細細的拋物線,這線紅得透亮,閃着金光,如同沸騰的溶液一下拋濺上去,然後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衝。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光明的白晝由夜空中迸射出來的一剎那。然後在幾條藍色雲霞的隙縫裏閃出幾個更紅更亮的小片。開始我很驚奇,不知這是什麼?再一看,幾個小片衝破雲霞,密接起來,溶合起來,飛躍而出,原來是太陽出來了。它晶亮耀眼,火一般鮮紅,火一般強烈,不知不覺,所有暗立刻都被它照明瞭。一眨眼工夫,我看見飛機的翅膀紅了,機艙座裏每一個酣睡者的面孔紅了。

落日的幻覺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品讀描述落日的相關語句,體會語言的優美

2、默讀課文相關段落,能根據需要篩選相關信息,概括說明資料的要點,把握說明的中心。

3、研讀重點語段,透過語句排序的方法,使學生明確說明文語言邏輯的嚴密性。

4、認識審美世界和科學世界的不同。

教學重點:把握說明的中心,體會說明文語言的嚴謹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關於落日描述語句的品讀

1、導入:

觀察帶給的一幅有關落日的圖片,請學生略作思考,說一句話。

用抒情的方法講一下自己看了這幅畫後的感受

用描述的方法講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畫面

用說明的方法講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畫面

引出關於《落日的幻覺》中描述落日語段的`學習

2、品讀課文第二段

(1)指名學生朗讀

(2)正音,全班齊讀

(3)請學生講講這樣的描述落日,美在何處?

(4)根據理解,再次有感情的朗讀第二段

由“幻覺”一詞過渡到課文資料的學習

第二板塊:關於說明文主體語段的閱讀

1、概括4~7各段說明的主體,提煉各段的中心句

快速默讀課文第4~7段。思考:

示例:第7段作者從利用科學儀器觀測這一角度,說明了太陽並沒有真正變大的原因。

第4段作者從這一角度,說明了太陽的原因。

第5段作者從這些角度,說明了太陽的原因。

第6段作者從這一角度,說明了太陽的原因。

2、根據4~7段中心的提煉,概括全文說明的中心

用以下句式概括:《落日的幻覺》一文,作者分別從、、、四個方面,說明了這一事理。

3、研讀課文第5段,打亂順序排序,體會說明文語言和結構的嚴謹性排序(5241637)爲什麼這麼排序?你採用的是什麼方法?可否互換順序?爲什麼?能不能根據全文來找出務必這樣排序的理由

第三板塊:關於審美世界和科學世界

學習本文,你能夠得到什麼啓示?引導學生認識審美世界和科學世界的不同

舉例說明(笑、月亮)

課後推薦閱讀書目:

審美世界:古清生《黃河落日》、莫懷戚《家園落日》

科學世界:李海滄《長河落日扁》

落日的幻覺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融文學性、知識性、科學性和哲理性於一體的科普文。文章的開始部分透過日出的比較手法,描繪了日落的壯麗與神祕,之後筆鋒一轉,從多個角度介紹了奇異景象都是由幻覺造成的,從而闡明瞭大千世界有很多奧妙,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樣的一個道理。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綺麗”“絢麗”殷紅“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等詞句。

2.理解文章的資料,能夠藉助文本說出人們所看到的美奐美崙的落日實際上是幻覺的科學依據。

3,以課文爲導引,能夠用掌握的科學知識解釋周圍的事物。

4,能夠用明辨的雙眸、思考的大腦觀察生活,分析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的資料,能夠藉助文本說出人們所看到的美奐美崙的落日實際上是幻覺的科學依據。

突破方法: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求知慾,透過同學間的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共同探討疑難問題,並培養了學生自主、團結合作、勇於探索的精神。

【教學難點】

以課文爲導引,能夠用掌握的科學知識解釋周圍的事物。

突破方法:由課文落日幻覺的原理,引申到曾學過的詩文,辯證地看問題,再引申到身邊的事物,水到渠成地解決問題。學生利用所學,自然地逐步深入地探索未知,收穫成功。

【教學方法】

1.閱讀教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透過閱讀教材獲得文中的信息,從而理解課文的資料。

2.質疑釋疑法:師生透過共同質疑釋疑,探討和解決問題。

3.問題談論法:多角度,多思路,尋求多個答案,培養髮散思維。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伴着一幅幅夕陽美景圖,教師深情朗誦:在夕陽的餘暉裏,悽婉的楚地音樂響起,霸王仰起頭顱,拔劍自刎,殷紅的血染盡最後一絲惆悵;在落日的寂寥中,傾國傾城的王昭君粉淚盈盈一步三回地走向陌生的蠻夷之地,淒厲的風撕扯着離別的心;在如血的殘陽中,劍客荊軻膽氣如虹仰天長吟“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自古以來,夕陽,總是爲悲壯的故事塗抹着悲情的色彩,讓人嘆惋,讓人感傷。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到,如此美麗的夕陽,竟然是我們眼睛一廂情願的幻覺。下面,讓我們走進美麗的夕陽,走進關於幻覺的詮釋。(附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資料。

學生認真默讀,標出自認爲難以認讀的字詞,並總結初讀的收穫或提出疑問。

交流反饋,鼓勵學生有自己的見解。

(1).字詞積累。

1)讀準下面加點字的讀音。

吟詠(yín)綺麗(qǐ)殷紅(yān)墜落(zhuì)鑲(xiāng)絢麗(xuàn)衰減(shuāi)塵埃(āi)

2)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①幻覺: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沒有外在刺激而出現的虛假的感覺。

②吟詠:有節奏地誦讀詩文。

③殷紅:帶黑的紅色。

④變化多端:事物在形態上或本質上產生多種多樣新的狀況。多端,多種多樣。

⑤日薄西山:太陽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將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薄,迫近,靠近。(見第160頁註釋②)

⑥氣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斷氣的樣貌,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見第160頁註釋②)

⑦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雖然夕陽無限完美,可惜的是已接近黃昏。(見第160頁註釋③)

⑧絢麗:顏色美麗。

⑨衰減:減弱,減退。(見第162頁註釋①)

2.簡要反饋自讀之後的感受,教師鼓勵學生不斷髮現問題,完成下面的表格。

日落時的幻覺

產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

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祕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氣層的彎曲,光線散射,

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

光線折射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

儀器證明沒變大

三、閱讀課文,探究問題

1.多媒體展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句及圖片。你覺得這個詩句有沒有問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那麼這句詩要不要改?

學生討論、交流、反饋。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

教師點評:就應是長河落日“扁”,是光線的折射原理造成的。不需要改正。詩畢竟是詩,何況王維當年也不必須能認識到。但是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要有探索精神,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2.《兩小兒辯日》有關太陽的幻覺有好幾種,其中也有“太陽變大”的問題;這篇課文也講到了“落日變大”的問題,可惜都沒有作出科學解釋。再不能把遺憾留給明天了,你能不能結合自己課內外所學的知識作一次科學的大膽的解答?

學生交流後回答:光的折射現象、光滲現象、背景襯托、眼球特點問題、光的直斜射問題等。

3.生活中你還發現了哪些“幻覺”?此刻能用所學進行解釋嗎?

如:站在姚明的身邊,1.80米的人都成了小朋友了。

4.教師小結: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明白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有經歷過,就不明白其中的快樂。探索之路就是這樣一種艱辛又快樂的生活。同學們,勇於思考,敢於探索吧,讓我們在思考中體驗科學的快樂,在探索中享受真理的幸福!

四、精讀課文,評析語言

1.本文是一篇地道的事理說明文,又是一篇科普說明文,所以語言上既要準確嚴密,又要通俗易懂,生動形象。請同學們結合課文語言談一談。

(1)通俗性。作比較說明方法的運用。如:

①第四段:“陽光中的短光波……要比長光波――紅色光強10倍以上。”

②“一般來講,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

③第七段:“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兩倍到三倍半。”

(2)準確性。

①第四段:“紅色光強10倍以上”中的“以上”,能不能去掉?(不能去掉。去掉後太過絕對,與事實不符。)

②“一般來講,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中的“一般來講”,能不能去掉?(“一般來講”,不排除特殊狀況,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3)生動性。如第一段從生活現象入手,運用了比較、引用、反問等修辭手法,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語言生動形象。

2.教師講解:鑑別一個詞語用得好不好,方法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替換法。

①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無不讚嘆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②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都讚歎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①句用雙重否定句,強調了人們的讚歎之情。)

(2)①可惜這種美麗的紫光並不多見;

②但是這種美麗的紫光並不多見。(用“可惜”更表現了人們對這種美景的依戀。)

小結:讓句子生動起來的方法:

①多用修辭;

②巧用富有感染力的詞;

③多用描述性語句。

五、聯繫生活,小試身手

請同學們推薦一名朗讀潛力較強的同學來朗讀第二段,大家說說這段的語言描述如何?談談感受。

既然日落的幻覺如此美奐美崙,那麼日出的幻覺又怎樣呢?請大家結合記憶,動手寫寫。

例:

我們在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約半個鐘頭,纔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輝映着朝霞,似剛從高爐裏傾瀉出來的鋼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不張開眼睛直視。過了一會兒,紅日冉冉上升,光照雲海,五彩繽紛,燦若錦繡。那時恰好有一股強勁的山風吹來,雲煙四散,峯壑松石,在彩色的雲海中時隱時現,瞬息萬變,猶如織錦上面的裝飾圖案,每幅都換一個樣式,這樣的景色霞光,我們就是在彩色圖片和彩色電影中也很難看得到。

六、作業設計

《兩小兒辯日》裏除了告訴我們一個太陽的大小問題,還有一個涼暖的問題,其實這也是幻覺。請寫一段話來說明它。

《落日的幻覺》的教學設計 篇五

一、導入。

我們先來做一個視覺小遊戲:請好好數數圖中有多少個小黑點?圖2中紅線與藍線哪根更長?圖3,位於中間的綠色球和紫色球哪個更大?

剛纔的小遊戲中,我們眼睛看到的與實際不一樣,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爲種種原因對事物產生錯覺或幻覺,從而影響到我們對事物的正確認識。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落日”。今天,我們就隨黃天祥先生一起去探索落日的奧祕。

二、賞落日、繪落日。

下面我們來欣賞一組落日圖,注意仔細看,認真想,看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看到的景象。(樹稍上的落日、湖邊落日、大漠的落日、海上落日)欣賞了四個畫面,誰能用一個形容詞來描繪一下?(提示:可從顏色、形狀、看後的感受方面去說)

三、檢查預習。

課前佈置了預習,下面我要看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如何。(出示課件)這是一篇科普說明文,根據說明的對象、說明的目的,可將說明文分爲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本文屬於事理說明文。(課件)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麼?(落日的幻覺)誰能用一句簡單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四、自主學習,弄清落日讓人產生了哪些幻覺以及產生幻覺的原因。

我們知道了說明對象和課文的主要內容,接下來請同學們自學課文。注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並思考:

1、課文描繪了落日的哪些景象?

2、造成這些幻覺的原因是什麼?在文中找、劃、作標註。3你發現文章安排上有什麼特點?讀完思考,完成導學案中表格練習。

從表格中我們發現,課文先寫了落日讓人產生的幻覺,再寫產生幻覺的原因,前面是現象,後面是本質,也就是由現象到本質,根據說明文寫作順序,本文是按邏輯順序來說明的。

3、本文借落日的幻覺,想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本文介紹了落日各種奇異幻覺,以及各種幻覺產生的原因。從而闡明瞭大千世界有很多奧妙,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樣一個道理。

五、合作探究。

本文的說明方法靈活多樣,第一段中,作者爲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動性,運用引用的說明方法,引用了李密的《陳情表》中的“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和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下面我們小組來合作探究4-7自然段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老師組間巡視指導。交流學習成果。

六、揣摩語言。

作者在寫落日產生幻覺的原因,運用了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準確、生動地說明了成因,很有說服力,他在語言的運用上也很有講究,下面我們來看幾組句子。

這樣替換行嗎?

1、課文原句:就連我們的古人不也留下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嗎?

改句:我們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

第一句是反問句,強調古人也有這種情感,語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觀的說明,沒有強調意味。

2、課文原句: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無不讚嘆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改句: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都讚歎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雙重否定句,強調每個觀賞日出的人都會讚歎;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

缺少這種強調的意味。

紅色的字去掉行嗎?一般來講,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得多,因此,落日顏色又不同於旭日。

“一般來講”表“通常情況”,不排除特殊情況下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少於清晨,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不能刪除。

通過以上句子的探究,我們明白了,說明文語言的最大特點就是:準確、嚴密。

七、拓展延伸。

1、通過以上文章主體部分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美麗的落日景象背後竟隱藏了這麼多科學道理,同學們還知道哪些可以用科學道理來解釋的美麗的自然現象呢?(彩虹、海市蜃樓)

2、眼見果真爲實嗎?(課件)

假如你是“走進科學”欄目的解說員,你能解釋下列所看到的現象嗎?

3、學生談收穫。

八、作業。

1、本文是說明文,以說明爲主,同時也運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試着找出文中描寫的段落,讀讀,課下觀察日出的情景,寫一段描寫的文字。

2、對於太陽落山時爲什麼好像變大了,課文中沒有解釋,請同學們下去後查找資料弄明白。

《落日的幻覺》的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重點、難點:

品析文章語言的生動性。

課標陳述: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明確文章的說明內容、順序、方法等。

2、能力目標:掌握語言品析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標:激發探索精神,培養科學意識。

教學方法:

問題驅動、互動交流、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看一幅圖:請好好數數,圖中共有多少個轉動的大飛輪?——1個、2個、3個、4個,你看到了幾個?有沒有同學上臺數數,告訴大家,幾個?——貼近點,再近點,幾個?——同學們,沒有,一個也沒有。

同學們:分明沒有,卻看到了有;分明不是,卻看到了是,用一個心理學專業屬於術語就叫——(一起告訴我)就叫幻覺。奇妙啊!好,

2、同學們,今天這堂課和“幻覺”有關。我們一起來學習由黃天祥先生所寫的《落日的幻覺》。一起告訴我,它是什麼文體?(科普說明文)

二、,感知求疑

1、落日的幻覺集中在哪個小節?具體有哪些?產生這些幻覺的原因分別是什麼?

日落時的幻覺產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祕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氣層的彎曲,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光線折射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未說明原因(其實沒有變大)

2、從表格來看,文章的說明順序是什麼?由有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

三、探究內化

課文講的是科學知識,講得通俗易懂,這是顯而易見的,我們重點研究“生動形象”,課文生動形象嗎?請大家朗讀全文,將所有你認爲生動形象的地方畫起來。拿起筆,開始朗讀。

1、前後桌交流。【提醒】已經畫到內容的同學請舉手——如沒有,再讀;如有,就說前後桌交流一下,你畫到了哪些?爲什麼說它生動?

2、指答。【明確】1段:運用了什麼修辭?從生活現象入手,運用了對比、引用、反問,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語言生動形象。

2自然段:以說明爲主嗎?我們一起劃幾個有感染力的詞?運用大量的描寫性語言,出現了擬人的修辭,還出現了一些有感染力的詞。如“無不、壯觀、綺麗、神祕、迷人、可惜、美麗”。

【提醒】1、2自然段集中生動地方最多,所以一定要加強朗讀。同桌一個讀,一個劃出有感染力的詞,然後交換,最後比比誰少畫了誰多劃了。接着提問,你比同桌多劃了個什麼?它生動在哪裏?——如“綺麗”生動地描寫出日落日出的美麗;如“神祕”對讀者充滿了吸引力,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以及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如“無不”、“可惜”語言充滿感情,極具感染力

3、提問:大家看:“可惜”這個詞語用得好不好?鑑別一個詞語用得好不好,方法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替換法。

例子1:

①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無不讚嘆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②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都讚歎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用雙重否定句,強調了人們的讚歎。)

例子2:

①可惜這種美麗的紫光並不多見;

②但是這種美麗的紫光並不多見。(用“可惜”更表現了人們對美景的依戀)

四、拓展延伸

《兩小兒辯日》有關太陽的幻覺有好幾種,其中也有“太陽變大”的問題;這篇課文也講到了“落日變大”的問題,可惜都沒有作出解釋。再不能把遺憾留給明天了,你能不能結合自己課內外所學的知識作一次科學的大膽的解答?

【明確】

光的折射現象、光滲現象、背景襯托、眼球特點問題、光的直斜射問題等。

《落日的幻覺》的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綺麗、殷紅、氣息奄奄”等詞語。

2、閱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提煉信息語句。

3、掌握有關說明文的學習方法

過程與方法:

1、瞭解掌握說明文學習方法

2、課文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能正確對待文學欣賞與科學理論,讓學生明白自然界的奧祕是無窮無盡的,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探究身邊自然現象的能力。

重點難點:

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提煉信息語句

2、掌握說明文學習方法

3、品味課文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4、課堂延伸,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一、導入

讓學生觀察“筷子變折”的現象,提問“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筷子變折是一種光學現象形成的,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這種有趣的現象也很多。

老師很喜歡唐代詩人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兩句話“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語言質樸,意境博大深遠,但落日真的是圓的麼?(出示幻燈片)落日怎麼會是扁的?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夢幻的夕陽,走進《落日的幻覺》。

二、自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出示幻燈片)

綺(qǐ)麗:顏色美麗,多用來形容風景。

殷(yān)紅:帶黑的紅色。

日薄(bó)西山,氣息奄奄(yǎn):出自晉李 密《陳情表》,意思是太陽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將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薄:迫近,靠近。氣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斷氣的樣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出自唐李商隱《登樂遊原》,意思是雖然夕陽無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黃昏時刻。

三、細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提問:學習一篇說明文,應注意什麼?

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結構,說明方法,說明文語言(板書)

提問:那麼這篇課文屬於事理說明文還是事物說明文?它的說明對象是什麼?

2、這篇文章怎麼安排結構?

開頭引用詩句(問:引用的作用?)描述落日景象過渡段闡釋原因

明確:結構清晰,爲我們將來寫作說明文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3、文章的重點放在對落日產生幻覺的原因的闡釋上,我們就來閱讀這個自然段。

(出示幻燈片)

日落時的幻覺 產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 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祕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 光線的折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 未說明原因(其實沒變大)

以表格的形式提問文章內容,

鍛鍊口語表達:作者說明了落日產生( )的幻覺,是由於( )形成的

四、說明文的語言

加入八年級學習小組 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一般比較平實,但可以適當採用描寫成分。例如第二段,可以使文章生動形象。

(出示幻燈片)

日落前太陽變大,顏色深黃殷紅

日落時接近地平線時,縮身變扁

日落後周圍伴有燦爛的晚霞,背後空中出現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鑲有明顯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時,西方會出現紫光

五、寫作意圖(出示幻燈片)

原來這麼美麗的夕陽和斑斕的蝴蝶的翅膀也都是我們眼睛的一廂情願的幻覺而已。生活中這種現象會很多。當你面對這些現象時,是不是應該多問自己幾個爲什麼?是不是應該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去探尋其中的科學道理呢?希望大家養成質疑的習慣,多思考,多探究,找出事物本身的真理。

六、拓展訓練

1、課堂練筆描寫一段日出時的美景(出示幻燈片)

2、詩詞積累描寫日出的優美詩句

《落日的幻覺》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迅速篩選信息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欣賞重點語段,課堂延伸,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觀察自然,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體內容,提煉信息語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難點:

課堂延伸,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落日很美,甚至可以用”色彩絢麗,變化多端”來形容,其實這是我們對落日的幻覺。

唐代詩人王維有詩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語言質樸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這樣嗎?(多媒體展示) ——落日是扁的!

落日怎麼會是扁的?難道古人觀察錯了?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落日的幻覺》,走進美麗夢幻的夕陽。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學生靜聽,積累字詞。然後請大家談談聽到哪些內容。

2、學生小聲自讀課文,學生獨立完成課後表格填寫。

日落時的幻覺

產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

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祕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氣層的彎曲,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

光線折射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

未說明原因(其實沒有變大)

3,本文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說明的?

明確:邏輯順序

三、重點研讀,合作探究:

(閱讀課文第2——5段內容,思考問題。)

1、第2段主要運用 描寫 的表達方式,這樣寫的好處是生動、形象,使文章文學性、可讀性更強。

2、作者在第二段描寫了日落時的哪些景象?

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話概括,告訴我們日落的景象同樣壯觀、美麗、神祕而迷人。爲什麼這麼說呢?作者從三個方面進行描寫。一是太陽好像變大了,而且顏色深黃、殷紅。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線時也像變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時會看見燦爛的晚霞,無雲時則會出現另一種美景:背後的天空中現出神祕的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面還鑲有明顯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時,西方天空會出現迷人的紫光。

這些描寫,像日落時太陽變大、顏色深紅但沒有熱度、有時會出現晚霞等,我們不少人都有體會,而有些現象則不太容易觀察到,可適當引導學生要勤於觀察。

3、第3段在全文結構上屬於 過渡句 ,在內容上起着 承上啓下 的作用。

4、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舉例子、作比較 增強文章的可信度,鮮明有效地說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長波光強。

5、第5段中的“這種奇妙的大氣光學現象”指的是什麼?

“由於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 (第5段開頭部分)

6、這四段內容在解釋落日的各種幻覺現象時主要遵循什麼順序的?

由現象到原理的邏輯順序。

7、本文的結構安排有怎樣的特點?

文章先從日常生活寫起,並引用古詩文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動性。然後在說明前使用描寫的表達方式,用一段文字來描寫日落時的種種景觀,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在此基礎上,逐段說明這些景觀背後的科學道理。文章說明部分的順序,既照顧了第二段的描寫順序,同時也考慮到科學原理的複雜與簡單,所以是從顏色以及與顏色有關的暗弧、亮弧,說到太陽的外形以及大小。

8、比較:體會每組兩個語句的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1、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無不讚嘆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都讚歎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雙重否定句,強調每個觀賞日出的人都會讚歎;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缺少這種強調的意味。

2、就連我們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嗎?

我們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

第一句是反問句,強調古人也有這種情感,語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觀的說明,沒有強調意味。

四、課堂拓展延伸:

文章最後一段作者沒有說明原因,同學們能不能通過網絡,或其他途徑說明其產生的原因?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一篇文學性、知識性均很強的說明文。我們在瞭解了有關落日的幻覺的科學原理同時,也充分領略了優美文學語言的無窮魅力。此外,我們還了解了一些說明文的常識,課後要好好消化。

作業:寫一篇描繪日出的小短文

板書設計:

幻覺:深黃、殷紅 暗弧、亮弧 紫光 變扁 變大

落日

原理: 散射 大氣層密度不同 眼睛疊合 折射

《落日的幻覺》教案 篇九

(一)基礎知識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綺麗( )殷紅( )墜落( )鑲( )絢麗( )

衰減( )塵埃( )吟詠( )

2、解釋下列詞語

(1)、日薄西山

(2)、氣息奄奄

(3)、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4)、綺麗

(5)、衰減

3、讀下面這首題爲“如果”的詩,仔細揣摩內容和句式,補寫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別人把你說成小溪;如果你是春色, ;如果你是種子, ;如果你就是你, 。

4、下列句子沒有用到說明方法的一項是( )

A、這些奇異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覺,夕陽本身沒有任何變化。

B、一般地講,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在此,落日顏色又不同於旭日。

C、這是由於光通過空氣時,速度每秒減慢87千米,因而光線折射也隨之發生變化。

D、(落日時的太陽)就像一個巨大的玉盤遠掛天邊。

5、本文的語言形象生動,富於美感,文學性強,恰到好處地運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請從文中摘錄兩個這樣的句子。

6、比較:體會每組兩個語句的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1)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無不讚嘆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都讚歎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惜這種美麗的紫光並不多見。

但這種美麗的紫光並不多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片段閱讀

其實,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樣壯觀、綺麗,而且神祕、迷人。如果有機會觀日落,它會使你神往:太陽靜靜地躺在西方地平線上,變得如此之大,顏色是那樣深黃、殷紅;它緩緩墜落,接近地平線時竟縮身變扁。若天空有云,你會看見燦爛的晚霞;全天無雲,不要忘記回頭,你會發現背後的天空中現出神祕的藍色暗弧,暗弧外面還鍛有明顯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時,西方天空還會出現迷人的紫光,隨着太陽的墜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線時才消失,可惜這種美麗的紫光並不多見。

日落確實很美,色彩絢麗,變化多端。可是觀賞者不會想到吧,這些奇異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覺,夕陽本身沒有任何變化。

天文學家早就發現,地球大氣會使光線散射。1871年,英國科學家端利證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長波光要強得多,所以,陽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氣層中微小塵埃和空氣分子散射要比長波光——紅色光強10倍以上(這首先可以解釋爲什麼天空總是蔚藍色的)。由於日落日出的時候,陽光所穿透的大氣層增厚,而黃、紅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時太陽看起來深黃、殷紅。一般地講,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顏色又不同於旭日。

由於地球表面和大氣層都是彎曲的,接近地平線的太陽的光線穿過大氣層時,其距離遠大於高層,所以進入底層的光線迅速衰減,再加上太陽沉入地平線後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現出天空中藍灰色的暗弧;而高層大氣密度小,光散射弱,就產生了暗弧上的亮弧。這種奇妙的大氣光學現象隨着太陽的下落而升向天頂,隨着黑暗的降臨而消失。至於美麗的紫光,是因爲人眼的疊合效應,使通過大氣塵埃的紅色光與高層大氣中較純空氣的藍色散射光疊合而產生的。

8、第一段主要運用 的表達方式,這樣寫的好處是 。

9、第二段在結構上屬於 ,在內容上起着 的作用。

10、第三段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四段中畫線的“這種奇妙的大氣光學現象”指的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日的幻覺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明確文章說明資料和順序。

2、掌握語言品析的一般方法。

3、培養學生的閱讀潛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語言品析的一般方法。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精心導入:

請大家朗誦下面詩句,感受落日美景。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二、整體感知:

應對美輪美奐的落日,古人用詩歌,描繪出落日的奇觀。你明白本文作者是怎樣描述落日嗎

請大家自由放聲朗讀課文1-2段,劃出描述落日景象的語句,並思考:作者是從哪五個方面來描繪落日景象的

教學預設:

l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思考。

l指名學生先朗讀劃出句子,在探討作者從哪五個方面描述落日之現象。

現象一:太陽好像變大了

現象二:顏色深黃、殷紅

現象三: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

現象四:神祕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現象五: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

應對如此壯觀、綺麗、神祕而迷人的美景,我們再次用朗朗的書聲去感受它如何請大家放聲齊讀這些語句。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美景,竟然大都是幻覺,夕陽本身竟然沒有任何變化,同學們,你能解開這科學之謎嗎(有些同學真是科學的愛好者,憑着課前預習,就能解開落日落日景象的奧祕,實在是聰明。)

如果你是央視“走近科學”的。解說員,你將如何向觀衆解釋各種落日的現象背後所蘊含的科學道理呢

請大家自讀課文4-7段,以央視“走近科學”的解說員的身份,解密落日現象的科學道理。

提示:

1、先找出落日景象的原因,再摘取關鍵句,結合自己的語言解說,不可全盤照抄課文。

2、不妨先將要點寫在紙上,與同桌或前後桌共同探討。看誰解說得更成功更精彩。

教學預設:

l學生自讀課文,探尋落日景象的原因。

l學生共同探討,相互合作探究。

l學生解說落日景象的科學道理。教師提示、引導,儘可能解說得精彩。

l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很多。這一段沒有說明原理,對此現象你能給出自己的解釋嗎

這是由於眼睛的錯覺造成的。同樣一個物體,在龐然大物的襯托之下會顯得較小,而在微小的背景下會顯得較大。太陽也是如此,早晚時分,我們看太陽時其參照物是地面上的建築、樹木等等,而中午看太陽時,其參照物是諾大的天空,故而出現早晚看到的太陽較大,中午看到的太陽顯得較小。

因爲這是一篇事理說明文,這種從落日的現象入手,由表及裏的解釋了現象產生的原因,這種說明順序就叫從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這是說明文的一種說明順序,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經常會用到的。

三、品味語言:

這也是一篇科普作品,科學地闡述自然生活中的現象,同時也注意到了語言的具體生動、準確嚴密,在閱讀時不僅僅要關注說明的順序,更要着重關注說明的語言。

請大家默讀課文,找出體現說明文語言具體生動或準確嚴密的語句,並法體味這些句子的表達效果。(提示:找到後在文中劃出,或寫在紙上交給老師。)

教學預設:

l刪除法:刪除這個詞語或句子,將刪除後的句子與原句加以比較體味表達效果的變化。

1.一般來講,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該句能否刪去一般來講,爲什麼)

不能刪去,一般是指通常狀況,“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但不包括特殊狀況(如暴雨後,空氣十分清新,煙塵就少),這樣說明則更準確更貼合實際,如果刪去的話,就變爲“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顯然這樣太絕對太肯定,不貼合實際,所以不能刪去。

2.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兩倍到三倍半,就像一個巨大的玉盤遠掛天邊。(該句能否刪去就像一個巨大的玉盤遠掛天邊,爲什麼)

不能刪去,因爲此句運用比喻說明,形象生動的寫出了落日的形狀,如果刪去,則不能寫出落日的具體形狀,語言也顯得平淡無味,所以不可刪去。

根據教學狀況,指導學生運用替換法,品味語言表達效果。(適合各類文章)

l替換法:用同義詞或近義詞替換某個詞,將構成的新句子與原句子進行比較對照,體會適當與否分析原因,從而理解詞語的妙用。

1.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無不讚嘆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句中的無不改爲都,能夠嗎,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不能,無不是雙重否定,強調每個觀賞日出的人都會讚歎,而都是表示一般的肯定,缺少這種強調的意味,所以不可替換。

2.可惜這種美麗的紫光並不多見。(句中的可惜改爲但,能夠嗎,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不可,可惜不僅僅有轉折的意味,而且帶有感情色彩,讓人深感遺憾這種紫光不多見,而但字則無此感情色彩,僅僅表示轉折,所以可惜要比但字好,不可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