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我的母親老舍教案新版多篇

我的母親老舍教案新版多篇

教學難點: 篇一

體會作者所一直強調的母親對其的“生命教育”,從而提升對濃濃親情的珍視。

老舍《我的母親》優質課教案 篇二

我的母親全文老舍

《我的母親》是小說家老舍的作品。《我的母親》是一篇質樸無華、情真意切的回憶母親的散文。 文章中體現啦母親對子女的舐犢之情,子女對母親的感激、懷念和讚頌之情。下面是我的母親全文老舍,請參考!

在文中,老舍細細地描述啦母親的性格,她勤勞、熱心、疼愛兒女。母親給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這篇文章的風格是純樸而清新的。語言隨情而發,自然樸素,字字句句都是濃得化不開的情深之語;結構任性而爲,平實流暢。結尾處,一聲沉痛的嘆息,明白如話,卻是意悲而遠,感人至深。

我的母親

母親的孃家是北平德勝門外,土城兒外邊,通大鐘寺的大路上的一個小村裏。村裏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馬。大家都種點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與我同輩的兄弟們,也有當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當巡察的。他們雖然是農家,卻養不起牛馬,人手不夠的時候,婦女便也須下地作活。

對於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點。外公外婆是什麼樣子,我就不知道啦,因爲他們早已去世。至於更遠的族系與家史,就更不曉得啦;窮人只能顧眼前的衣食,沒有功夫談論什麼過去的光榮;“家譜”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沒有聽說過。

母親生在農家,所以勤儉誠實,身體也好。這一點事實卻極重要,因爲假若我沒有這樣的一位母親,我以爲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個折扣啦。

母親出嫁大概是很早,因爲我的大姐現在已是六十多歲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還長我一歲啊。我有三個哥哥,四個姐姐,但能長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與我。我是“老”兒子。生我的時候,母親已有四十一歲,大姐二姐已都出啦閣。

由大姐與二姐所嫁入的家庭來推斷,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裏,大概還馬馬虎虎的過得去。那時候定婚講究門當戶對,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開過一間酒館,他們都是相當體面的人。

可是,我,我給家庭帶來啦不幸:我生下來,母親暈過去半夜,才睜眼看見她的老兒子——感謝大姐,把我揣在懷中,致未凍死。

一歲半,我把父親“克”死。

兄不到十歲,三姐十二三歲,我才一歲半,全仗母親獨力撫養啦。父親的寡姐跟我們一塊兒住,她吸鴉,她喜摸紙牌,她的脾氣極壞。爲我們的衣食,母親要給人家洗衣服,縫補或裁縫衣裳。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兩大綠瓦盆。她作事永遠絲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戶們送來的黑如鐵的布襪,她也給洗得雪白。晚間,她與三姐抱着一盞油燈,還要縫補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終年沒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還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舊的,櫃門的銅活久已殘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沒有塵土,殘破的銅活發着光。院中,父親遺留下的幾盆石榴與夾竹桃,永遠會得到應有的澆灌與愛護,年年夏天開許多花。

哥哥似乎沒有同我玩耍過。有時候,他去讀書;有時候,他去學徒;有時候,他也去賣花生或櫻桃之類的小東西。母親含着淚把他送走,不到兩天,又含着淚接他回來。我不明白這都是什麼事,而只覺得與他很生疏。與母親相依爲命的是我與三姐。因此,她們作事,我老在後面跟着。她們澆花,我也張羅着取水;她們掃地,我就撮土……從這裏,我學得啦愛花,愛清潔,守秩序。這些習慣至今還被我保存着。

有客人來,無論手中怎麼窘,母親也要設法弄一點東西去款待。舅父與表哥們往往是自己掏錢買酒肉食,這使她臉上羞得飛紅,可是殷勤的給他們溫酒作面,又給她一些喜悅。遇上親友家中有喜喪事,母親必把大褂洗得乾乾淨淨,親自去賀吊——份禮也許只是兩吊小錢。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習性,還未全改,儘管生活是這麼清苦,因爲自幼兒看慣啦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姑母常鬧脾氣。她單在雞蛋裏找骨頭。她是我家中的閻王。直到我入啦中學,她才死去,我可是沒有看見母親反抗過。“沒受過婆婆的氣,還不受大姑子的嗎?命當如此!”母親在非解釋一下不足以平服別人的時候,才這樣說。是的,命當如此。母親活到老,窮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當如此。她最會吃虧。給親友鄰居幫忙,她總跑在前面:她會給嬰兒洗三——窮朋友們可以因此少花一筆“請姥姥”錢——她會刮痧,她會給孩子們剃頭,她會給少婦們絞臉……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應。但是吵嘴打架,永遠沒有她。她寧吃虧,不逗氣。當姑母死去的時候,母親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啦出來,一直哭到墳地。不知道哪裏來的一位侄子,聲稱有承繼權,母親便一聲不響,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爛板凳,而且把姑母養的一隻肥母雞也送給他。

可是,母親並不軟弱。父親死在庚子鬧“拳”的那一年。聯軍入城,挨家搜索財物雞鴨,我們被搜兩次。母親拉着哥哥與三姐坐在牆根,等着“鬼子”進門,街門是開着的。“鬼子”進門,一刺刀先把老黃狗刺死,而後入室搜索。他們走後,母親把破衣箱搬起,才發現啦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壓死啦。皇上跑啦,丈夫死啦,鬼子來啦,滿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親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饑荒中,保護着兒女。北平有多少變亂啊,有時候兵變啦,街市整條的燒起,火團落在我們院中。有時候內戰啦,城門緊閉,鋪店關門,晝夜響着槍炮。這驚恐,這緊張,再加上一家飲食的籌劃,兒女安全的顧慮,豈是一個軟弱的老寡婦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這種時候,母親的心橫起來,她不慌不哭,要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她的淚會往心中落!這點軟而硬的個性,也傳給啦我。我對一切人與事,都取和平的態度,把吃虧看作當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與基本的法則,什麼事都可將就,而不能超過自己劃好的界限。我怕見生人,怕辦雜事,怕出頭露面;但是到啦非我去不可的時候,我便不得不去,正象我的母親。從私塾到國小,到中學,我經歷過起碼有廿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當我在國小畢啦業的時候,親友一致的願意我去學手藝,好幫助母親。我曉得我應當去找飯吃,以減輕母親的勤勞困苦。可是,我也願意升學。我偷偷的考入啦師範學校——制服,飯食,書籍,宿處,都由學校供給。只有這樣,我纔敢對母親提升學的話。入學,要交十元的保證金。這是一筆鉅款!母親作啦半個月的難,把這鉅款籌到,而後含淚把我送出門去。她不辭勞苦,只要兒子有出息。當我由師範畢業,而被派爲國小校校長,母親與我都一夜不曾閤眼。我只說啦句:“以後,您可以歇一歇啦!”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淚。我入學之後,三姐結啦婚。母親對兒女是都一樣疼愛的,但是假若她也有點偏愛的話,她應當偏愛三姐,因爲自父親死後,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親和三姐共同撐持的。三姐是母親的右手。但是母親知道這右手必須割去,她不能爲自己的便利而耽誤啦女兒的青春。當花轎來到我們的破門外的時候,母親的手就和冰一樣的涼,臉上沒有血色--那是陰曆四月,天氣很暖。大家都怕她暈過去。可是,她掙扎着,咬着嘴脣,手扶着門框,看花轎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啦。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學校,家中只剩母親自己。她還須自曉至晚的操作,可是終日沒人和她說一句話。新年到啦,正趕上政府倡用陽曆,不許過舊年。除夕,我請啦兩小時的假。由擁擠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爐冷竈的家中。母親笑啦。及至聽說我還須回校,她楞住啦。半天,她才嘆出一口氣來。到我該走的時候,她遞給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麼熱鬧,我卻什麼也沒看見,淚遮迷啦我的眼。今天,淚又遮住啦我的眼,又想起當日孤獨的過那悽慘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會再候盼着我啦,她已入啦土!

兒女的生命是不依順着父母所設下的軌道一直前進的,所以老人總免不啦傷心。我廿三歲,母親要我結啦婚,我不要。我請來三姐給我說情,老母含淚點啦頭。我愛母親,但是我給啦她最大的打擊。時代使我成爲逆子。廿七歲,我上啦英國。爲啦自己,我給六十多歲的老母以第二次打擊。在她七十大壽的那一天,我還遠在異域。那天,據姐姐們後來告訴我,老太太只喝啦兩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說出來。

七七抗戰後,我由濟南逃出來。北平又象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佔據啦,可是母親日夜惦念的幼子卻跑西南來。母親怎樣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總不敢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啦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啦根。有母親的人,心裏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帶來不好的消息,告訴我已是失啦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關於老母的起居情況。我疑慮,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親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寫去祝壽的信,算計着會在壽日之前到達。信中囑咐千萬把壽日的詳情寫來,使我不再疑慮。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勞軍的大會上回來,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讀。就寢前,我拆開信,母親已去世一年啦!

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我之所以能成爲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唉!還說什麼呢?心痛!心痛!

老舍《我的母親》節選 篇三

沒讀老舍的這篇散文之前,我就已經知道在當時那個年代,女人都是很艱苦的。讀了《我的母親》之後,我發現,不單單是艱苦。

故事的開頭,作者首先介紹的就是母親的家境。有些時候種田人手不夠,婦女必須也下地幹活。在老舍還沒有出生之前,他們家的家境也還馬馬虎虎:大姐與二姐都嫁了不錯的人家。但是,生下老舍之後……

那一天,母親暈過去半夜,才睜開眼看了他一眼;父親則在老舍一歲半的時候,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其實老舍父親的死我認爲與老舍沒有多大的關係,但在文中,老舍卻說他把父親“克”死了。我不清楚他是在什麼心情下寫這句話的,也許是淡淡的憂傷吧。

之後描寫的便是一位偉大的女性的形象。在父親的死後的日子裏,母親非常窮苦,但她還要養着自己的兒女,她整天爲人們洗衣服,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從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這句話,便可以體會到母親的辛苦。天天爲人們洗服裝,她這是爲了什麼?爲了兒女的生活,甘願受苦,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精神啊!

母親從小到大對作者的無盡關懷,指明瞭作者老舍的人生道路,讓其成爲了一個素質人格品德都健全的人。

老舍的母親從不會埋怨什麼,即使在過年那麼喜慶的日子裏隻身一人度過。在七七戰後,老舍每逢接到家信都不急於拆在一時,因爲他怕,怕有那不詳的消息,怕他失去那一份依賴,怕他是失了根的花草。當老舍給家中寄去給母親祝壽的信,給他的回信卻是母親已經去世一年了。

老舍在結尾重複了兩個字:心痛。是啊,誰不會爲此潸然淚下?一位偉大的母親,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誰人能不心痛?!

母愛如水,母親是源,無論你奔騰到哪裏,身上流淌的,依然是不盡的源頭之水;心裏念着的,永遠有對母親的感激,母親一直無微不至地關心着我們,沐浴在母愛中的我們真正瞭解自己的母親嗎?母愛是如此的深沉而不張揚,平凡得讓人熟視無睹,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對這些,母親當然毫無怨言,可對我們來說,不能體驗到母愛應該是多大的不幸呀!我們丟失了比金子還珍貴的東西!

從文中的字裏行間,我都能注意到母親對老舍濃濃的愛,同時也在點點滴滴中發現老舍對母親的愛,更多的是歉意。

剛開始,我還在想老舍寫這篇散文的用意,但看到這一句話,我就明白了。老舍寫了這篇文章,就是爲了告訴我們一個簡樸的道理:失了慈母的人像插在瓶裏的花,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已沒了根。這是老舍他自己的感受。

他用最最樸實的字句來訴說他的母親,用最真摯的話語來打動每個人的心。回想起以前對母親種種的不尊敬,真是太不應該了。母親,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米爾說的沒錯,母愛是世界最偉大的力量。

沒有了這股力量,就沒有了依賴,沒有了任何時候都可以靠的肩膀,再堅強的人也會脆弱!

[老舍母親讀後感3篇]

教學內容與步驟: 篇四

導入,母親是我們出生以後最先接觸到的親人,母親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第一任老師。我們曾經學習過朱自清先生寫的《背影》,今天讓我們大家再來學習一片描寫母親,母愛,以及母子親情的文章。老舍先生的《我的母親》。

老舍母親讀後感 篇五

我的母親老舍課堂實錄

一、整體感知,初識母親不易的生活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我的母親》(出示題目)。誰的母親?

生齊答:胡適的母親。

師:假如你是胡適,你怎麼向別人介紹母親所處的這個大家庭的情況,試着來說一說。

生1:家庭中有大哥二哥大嫂二嫂。

師:你從家庭成員的角度進行了介紹。同學們對他的介紹有什麼補充嗎?

生2:母親23歲做了寡婦,又是當家的後母,二哥在上海經營,大哥從小就是敗家子,大嫂是最無能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個能幹但氣量很小的人。五叔是個不務正業的浪人。

師:家中有一大堆兒女,大女兒大兒子都比母親大好幾歲,這樣人家的後母可不容易做啊!母親的生活確實不容易。我們不由得感嘆:

(幻燈片出示)“母親的命真    啊!”

生(全班自然接着說):母親的命真苦啊!(師板書“苦”)

二、細細品讀,理解母親多面的性格

師:母親的命這麼苦,她會跟人去訴苦嗎?會還是不會?請用跳讀法到文中去找找理由,並用筆劃出關鍵詞句。

學生動筆劃。)

生3:她不會訴苦,她會迴避。第10自然段說“她悄悄走出門去,或到左鄰立大嫂家去坐一會,或走後門到後鄰度嫂家去閒談。她從不和兩個嫂子吵一句嘴。”

生4:我也認爲不會。因爲母親從來不說一句傷人感情的話。

師:那她到隔壁閒談。會談點什麼呢?

生4:(生猶豫了一下)說說家常事,她肯定不會數落兒子媳婦。

生5:她會去訴苦。因爲“大哥從小就是敗子,吸菸,賭博,錢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見了香爐就拿出去賣,撈着錫茶壺就拿出去押。”家裏全靠母親一個人撐着。這麼苦會出去訴苦。

生6:她會訴苦。11自然段第四行,“她不罵一個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來照管她。”會向丈夫訴苦。

師:她的丈夫還活着嗎?

生6:已經死了。

師:是向已經過世的丈夫訴苦,更準確地說是哭訴。她哭的對象是誰?

生6:哭她自己,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丈夫來照管她。

師:哭她自己算不算向別人訴苦?

生6(不好意思地笑):呵,不算,她是怨自己,她連丈夫也不怨。如果訴苦應該是告訴別人家裏的哥嫂待她如何如何不好。這不能算訴苦。

師:你有很強的辨析能力。

生7:我認爲不會訴苦。因爲過年時那麼多人來要債,母親也從不罵大哥一句,臉上也從不露出一點怒色。所以我不同意生6的看法。

師:兩種不同的意見,看來更傾向於不會訴苦,能不能從文中找出表現母親性格的詞來進一步證明。

生8:她是那麼的溫和,那麼的仁慈。

(師板書“慈”、“和”。)

師:很有眼力。剛纔有同學是從“哭”中看出她是不會訴苦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文中寫到的母親的三次哭。(課件出示描寫三次哭的語句)

1.有時候她對我說父親的種種好處,她說:“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我一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跌他的股。”她說到傷心處,往往掉下淚來。

2.我母親只忍耐着,忍到實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這一天的天明時,她就不起牀,輕輕地哭一場。她不罵一個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來照管她。她剛哭時,聲音很低,漸漸哭出聲來。我醒了起來勸她,她不肯住。

3.這句話傳到了我母親耳朵裏,她氣得大哭,請了幾位本家來,把五叔喊來,她當面質問他她給了某人什麼好處。直到五叔當衆認錯賠罪,她才罷休。

師:請三位同學分別讀一讀,其餘同學聽同學朗讀的時候思考這三次哭有什麼不同?

(三位學生讀)

師:這三次哭有什麼不同?

生9:第一次是哭我不爭氣,第二次是哭她的丈夫,自己苦命,第三次是哭五叔。

師:你是從對象上說出了哭的不同之處。

生10:我認爲她第三次哭是因爲五叔不尊重她,第二次哭是爲了調解和嫂子的`矛盾。

師:也就是說,她是有目的地哭。你能把三次哭的目的更準確地都說一說嗎?

生10:第一次哭是爲了勸我好好讀書,並對丈夫的去世感到傷心、懷念。

師:說得簡潔一些就是對丈夫的懷念,對兒子的——

生(齊答):期盼。

師:繼續說

生10:第三次是爲了證明自己的清白。

師:有一個詞用得特別好——清白。誰還有補充嗎?

生11:第一次哭是因爲還沒有嚐到生活的甜蜜,她丈夫就去世了。這麼小小年紀就守寡,這是一個女人最大的不幸。自己的兒子又不是很爭氣,對他期待,要他好好學習。

師:所以我們看到她對自己的兒子不只是慈愛,還有——

生11:懲罰。

師:怎樣懲罰?

生12: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關了房門,先責罰我,然後行罰,或罰跪,或擰我的肉,無論怎樣重罰,都不許我哭出聲音來,她教訓兒子不是藉此出氣叫別人聽的。

師:能說一下,你最受不了的是哪一點嗎?

生12:擰我的肉。

師:確實,如果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也有些受不了,但是爲了對丈夫有個交代,爲了對兒子的期望,她對兒子是那麼地——

生(齊答):嚴厲。(師板書“嚴”)

師:她教導我時經常要說一句話,想想這句話應該用什麼語氣語調來讀。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第1次哭時說的話。)

師:再揣摩一下,她說這話時,應該是怎樣的語調。

生13:比較傷心。

師: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生再一次有感情地讀。)

師:只哭過一次嗎?

生(齊答):不只一次。

師:從哪一個詞可以看出來?

生14:往往。

師:也就是常常。這個哭只是無聲地掉淚,這跟前面其實是一致的,也就是哭也不想讓別人聽到。這再一次證明,她有苦也不想讓別人知道。你說她會去向別人訴苦嗎?

生(齊答):不會。

師:有苦不能說,這纔是真正的苦啊!母親在對待哥嫂的時候,用得最多的一種方式是什麼?

生15:忍。

(師板書“忍”。)

師:忍到什麼地步?

生15:悄悄地走出去。

師:你還能找出幾個表明她忍的詞來嗎?

生15:11自然段。我母親只忍耐着,忍到實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

師:這是直接寫,還有其他地方可以感知到嗎?

生8:第10段,“大哥的女兒比我只小一歲,她的飲食衣料總是和我的一樣。我和她有小爭執,總是我吃虧,母親總是責備我,要我事事讓她。”

師:哪幾個詞?

生8: “總是”、“讓”、。不僅自己忍,讓孩子也忍。

師:總是讓着她,這是怎樣的一種忍讓啊!還有嗎?

生16:第8自然段。“我母親從不罵他一句,並且因爲是新年,她臉上也從不露出一點怒色。這樣的過年,我過了六七次。”

師:哪個詞最能表現忍?

生16:從不

師:所以我們在讀第二次哭時要讀出她的忍,該怎麼讀?請你讀一讀第一句。

(生16讀第二次哭中的第一句)

師:讀時,要突出哪個詞?

生16:實在

師:讓我們一起來齊讀一遍。

(生齊讀)

師:她的哭跟前面是不一樣的。先是輕輕地哭,再是漸漸哭出聲來,到最後不肯住。目的是解決問題,問題解決了嗎?

生17:解決了。因爲嫂子會端水來勸她。

師:勸她還是認錯?

生17:勸她。因爲她們之間從來不提誰對誰錯。

師:這是怎樣的一種忍耐啊!第三處哭,又是怎樣的哭?

生18:大哭。

師:表現了母親怎樣的一種性格?

生18:剛性。

(師板書“剛”。)

師:怎麼來讀出剛性?

生18:抓住“當面”、“當衆”、“直到……才”讀出剛性。

師: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第三次哭)

師:這是怎樣的一種剛氣啊!這種剛氣也是鎮住大嫂二嫂、解決種種問題的重要因素。

師:(邊說邊板書“親孃”、“後母後婆”、“寡婦”等)在我面前,作爲親孃,滿懷對亡夫的思念和敬愛,滿懷對“我”的慈愛和期望,她偷偷地哭;在哥嫂面前,作爲後母,爲了家庭的和睦,她輕輕地哭;然而在外人面前,作爲寡婦,爲了捍衛家庭的尊嚴和自己的名聲,她大聲地哭了。我們從她的淚和哭中,明白了她爲什麼對孩子那麼慈愛而又那麼嚴厲,對家人那麼忍讓,同時我們也讀出了他的剛氣。這正是仁慈而又剛毅的中國傳統婦女的典範。

三、深入探究,領會母親深遠的影響

那麼又是什麼支撐着母親在這麼艱難的環境中毫無怨言地走下去呢,作爲一個寡婦,他最大的精神支柱是什麼?

生(齊):兒子胡適。

(師板書“胡適”)

師:胡適到底有沒有如母親所願成才呢?我們來讀一讀最後一段。你能從字裏行間看出胡適成才了嗎?

(課件出示末段。生讀末段)

生19:“極大”說明他受母親的影響極大,他像他母親一樣仁慈、溫和。成才了。

生20:“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人管束過我”說明已經從母親那裏學到了如何待人,14歲就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的事情,成才了。

師:兩位同學從性格和待人處世方面認爲胡適成才了。還有其它看法嗎?

生21:不對。“混”說明日子過得並不好,可能並沒有成才。

師:果真如此嗎?

(課件出示胡適身份介紹)

胡適(1891—1962),原名胡洪,字適之。19考取官費赴美留學,一生共獲取36個博士頭銜。197月回國。曾任北京大學教授、校長,政府駐美國大使等職務。對新文化運動、新文學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代表作有《文學改良芻議》,新詩集《嘗試集》。

師:最震撼你的是什麼?

生22:36個博士頭銜

生23:北京大學教授、校長

師:有人說大陸有魯迅,臺灣有胡適。胡適深得的賞識。胡適在臺灣去世時,親手寫下輓聯:(出示)“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還有人爲胡適寫下了這樣的的墓誌銘,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出示,生齊讀)這個爲學術和文化進步,爲思想和言論自由,爲民族的尊榮,爲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裏安息了……形骸終會化滅,陵谷也會變易,但現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

師:這是多麼高的評價和讚揚啊!

師:作爲一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一個受了七年西方新思想教育的大學者,又會怎樣評價一個傳統母親對自己的影響呢?(出示)請從文中找一找。

(學生動筆找)

生24:“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對母親充滿感激。

生25:“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就是我的慈母。”充滿了對母親的感謝和敬仰。

師:兩位同學從字裏行間讀出了對母親的感激和敬仰。讓我們再回頭思考一下剛纔同學所提出的“混”字,該怎麼來理解?

生18:這麼有出息肯定不是真正的“混”,我覺得這與文中的“一絲一毫”、“一點點”一樣,表明了作者的一種謙遜態度,這也應該是母親對他的影響之一吧。可見母親對他的影響之大。

師:我讚賞你的理解。看來大家已經讀懂了胡適。但老師這裏還有一個問題。

(出示)有人認爲1-4段寫“我”的童年生活的缺憾,正是爲了體現母親給“我”做人的訓練的珍貴,更突出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也有人認爲1-4段隱含着胡適對母親的些許不滿。

同學們怎麼認爲?請到字裏行間找依據。(學生圈畫課文語句)

生26:我認爲有不滿。因爲胡適說“在我小時我不曾享過兒童生活的樂趣。”

生27:我認爲不應該是不滿,而是有些遺憾。在小時候,玩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如果沒有母親的嚴厲,就可能沒有後來我的成就。

生28:幼年時的遺憾更體現了母親對我的用心良苦。母親不准我亂跑亂跳中的“不準”就是一個體現。

師:同學們已經學着從字裏行間解讀作者隱含其間的情感。我們來看看第四段,能從字裏行間讀出點什麼來嗎?(課件出示第四段語)

但這九年的生活,除了讀書看書之外,究竟給了我一點兒做人的訓練。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就是我的慈母。

生29:“究竟”,它是畢竟、到底的意思。隱含着那麼一點遺憾。

師:可見,胡適認爲自己的童年是有缺憾的,其實,一個接受過西方新思想教育的大學者回首童年——失去了學習音樂的唯一機會,失掉了學做畫家的機會,連和小朋友一起跑跳都不行,這一些缺憾和母親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關係。本文選自《胡適自傳》,自傳是真實地記錄自己的成長經歷。作者這樣剪輯材料,既保證了真實,又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在此我們可再一次感受到,母親在“我”的心目中,沒有對錯,有的只是敬仰和感激之情。讓我們懷着這種感情,再來讀一讀最後一句。(生齊讀此句)

師:(配樂深情訴說)胡適有出息了,回國的第二年在北京買了房子,於是想接母親到北京同住,母親沒有答應,其實,此時母親已有病在身,爲了不影響兒子的工作學習,瞞着兒子,於當年(19)去逝,時年45歲,臨死未能見上一面,造成了終身的遺憾(師極悲傷)。在回家奔喪途中胡適寫下了《先母行述》。(課件出示,生齊讀)“生未能養,病未能侍,畢世勤勞未能絲毫分任,生死永訣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慘痛,何以如此!”(部分學生哽咽)

師:在母親去逝後的一個深夜,年屆40的胡適,整理自傳,回憶起自己母親,懷着感激和思念之情寫下了《我的母親》。

四、撰寫墓誌銘,評價母親偉大的人格

胡適對自己的母親充滿了感激、敬仰之情,那麼你們對胡適的母親又有怎樣的評價呢?請大家爲胡適的母親寫一段墓誌銘,可以用老師提供的句式,也可以自由發揮。

(課件出示)這個         的人,現在在這裏安息了……

(學生聽音樂寫。寫完後交流)

生30:這個爲了兒子能夠忍辱負重而又剛氣的母親現在在這裏安息了。但她對兒子的嚴,對家人的忍,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裏。她還爲國家培養了這麼優秀的胡適。這是她最大的功勞。

生31:這個堅強不息、永不低頭的人在這裏安息了,她爲家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爲孩子耗盡了自己的心血,爲我們培養了一個爲學術和文化進步作出貢獻的偉人。

生H1:這個忙碌了一輩子,受了一輩子苦的人現在在這裏安息了,但她那種剛毅、仁慈、溫和的性格卻永存。

生32:這個默默度過一生的人現在在這裏安息了,不帶一點怨恨,不帶絲毫後悔,她的一生是苦的,但她也是堅強的,她把一切的苦都藏在了心裏,把希望給了兒子,爲我們培育了爲民族奮鬥的偉人。

師:如果母親在天有靈,聽到我們同學寫的這些墓誌銘,一定會非常欣慰的。當我們細細品讀《我的母親》,深入探究胡適對母親敬愛、感激的情感時,我們是否也應該想一想,如何更好地理解我們自己的平凡但也一樣偉大的母親。

五、課外延伸,閱讀母親多樣的情懷

推薦同學們課外閱讀幾本描寫母親的優秀作品。

(課件出示)

推薦篇目——

老舍:《我的母親》

鄒韜奮:《我的母親》

朱德:《回憶我的母親》

趙麗宏:《母親和書》

部分,講讀課文 篇六

1、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章中表明時間順序的句子。

提問學生,找出表示時間順序的句子。兩到三位同學補充完整。

提示學生髮現本文的記敘順序——時間順序。

2、讀完全文,同學們又沒有被這樣一位母親的行爲所感動呢?思考一下穩中寫了怎樣的一位母親,結合文中的例子,小組討論總結出母親的優秀品質。

A勤勞、吃苦——3自然段

B熱情好客——10自然段

C貧而樂施——隨份子等

D善良隱忍——對姑母的態度

E樂於助人——11自然段

F堅強——13自然段

3、文中寫到這樣一位堅強的母親,在面對自己的子女的時候,卻曾經留下了四滴眼淚。爲了自己的二女兒留下的四滴眼淚。下面同學們迅速閱讀課文,找出文中母親爲兒女所留下的“四滴眼淚”。

爲哥哥留下的眼淚——3自然段

我升學時留下的眼淚——13自然段

我畢業時留下的眼淚——13自然段

我23歲時未被母親的願望時留下的眼淚——14自然段

思考這些眼淚表現了母親對子女的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出——“五四的母愛”的主題。

4、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同學們能不能從文中找出這些影響的所在呢?下面同學們一邊在閱讀一遍課文,以便找出這些句子。

A、9自然段——愛花、愛清潔、守秩序。

B、10自然段——好客的習慣

C、12自然段——軟而硬的風格

D、12自然段——做人做事講原則,做人的道理

E 、17自然段——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

5、重點分析13自然段

母親對子女的愛總是無私的、偉大的。課文中最能體現母愛“無私”和“偉大”的就是第13自然段。現在同學們迅速度以下課文13自然段,看一下這一段講了幾件事情。同學們可以根據你的判斷,講這一段分成幾個小的層次。

幾分鐘後,提問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答案。

A、母親籌款送我上學——“母親做了半個月的難”

B、母親送二姐出嫁——細節描寫

C、母親送兒子返校——母親的心理變化——“笑了”“愣住了”“嘆出一口氣來”“給我一把花生”“走吧,小子。”

6、總結:回顧課堂內容——總結出關於這篇課文的一、二、三、四、五、六。

一、一條線索(時間線索)

二、兩大部分(介紹作者,講讀課文)

三、三件小事(課文重點13自然段體現母愛的三件小事)

四、四“滴”眼淚(母親在文中有四處流淚)

五、五處影響(母親對我的“五”處影響)

六、六大品質(母親最主要的六種品質)

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預習課後題

2、準備課堂習作聯繫,用樸實的語言,描述一下自己的父母,或者用日記或書信的方式,寫一篇小文描述一下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老舍《我的母親》教案 篇七

一、教材依據

《我的母親》是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第三冊第一單元精讀篇目。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記敘文的語言。老舍是著名的語言大師,他的《我的母親》是語言運用方面的典範。教學本文爲學生學習記敘文的語言提供一個範例。

二、設計思想:《我的母親》極鮮明地體現了這樣一個特點:以“致力於全面提高職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宗旨,遵循“注重基礎、強化能力、突出重點、學以致用”的原則,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極強,且具有時代精神和生活氣息。該篇文章語言樸素,情感濃烈,向我們呈現了一位普通勞動婦女勤勞困苦的一生,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因此,本文不僅是學生繼續瞭解敘事性散文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對處於生理、心理不穩定的職高學生的情感的洗禮。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課文自然樸素又充滿感情的語言。感受母親形象,能夠把父母的那種深沉的愛在作文中運用自然樸素的語言表現出來。

過程與方法目標:1、在學習方式上,針對本課特點與學生實際情況,七八個同學一組,每組選出一位小先生,負責本組活動。通過閱讀、質疑、合作討論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合作能力。2、在教學方式上,我主要採用導讀啓示--賞析探究--評價歸納--訓練遷移四步立體的教學方法,通過重點賞析、朗讀品味、寫作體驗等感受母子親情。3、通過多媒體,創設優良的教學環境,催生學生情感,縮短師生、生生距離,爲平等對話創造條件。4、通過比較閱讀,昇華文章主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體驗母愛的偉大無私,熱愛母親2、感受作者的博大志遠,學習作者的感恩親情,反省自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教學重點:由於作者生活的時代與學生生活的現在相隔較遠,學生個人的閱歷的不同,他們對母親的詮釋也就因人而異,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說出自己的閱讀體驗,品味作品樸素自然的語言應爲教學的重點,

五、教學難點:職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薄弱,爲師生課堂的交流和溝通帶來了難度。調動學生的情感,能夠運用恰當的語言,去領略那血濃於水的親情則是本課教學難點。

六、教學準備:上課前,準備好二首歌曲,一是閻維文的《母親》,二是毛阿敏的《燭光裏的媽媽》,一首鋼琴曲《給母親的信》。一首詩孟郊的《遊子吟》。課件由導讀啓示--賞析探究--評價歸納--訓練遷移四個環節,按照走近母親--認識母親--昇華母親--歌頌母親--體恤母親五個步驟層層展開。

七、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由課前的傾聽母親和課堂上的走近母親--認識母親--昇華母親--歌頌母親--體恤母親五個步驟構成。本文在學生了解作者、把握文章寫作線索、整體感知形象的基礎上進行的重點閱讀及語言品味。

(一)音樂欣賞:傾聽母親

母愛是學生熟悉而又陌生的話題,說它熟悉是因爲每位學生都正在享受着無私的母愛,說它陌生是因爲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目前特有的家庭地位,使很多學生很少對母愛進行認真的咀嚼與反思。因此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欣賞震撼心靈的音樂閻維文的《母親》,激發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興趣,潛移默化地昇華母親形象。

(二)導讀啓示:走近母親

帶着課前欣賞音樂的那份感動,教師順勢激情導入:母親!一個飽含多少深情的稱謂;母愛,一種世界上最偉大的情感。它如陽光普照般溫暖;如春風化雨般細密,如海納百川般博大,如蠟炬成灰般無私。我們曾經瞭解過朱德的母親,那是一位勤勞善良且富有遠見的女性,今天我們學習的老舍的母親也是這樣的一位女性。讓我們一起走近老舍的母親。由此展示教學目標。使學生一目瞭然本文的重難點,引導學生讀書,關鍵在於發現和提出問題,尤其是要發現和提出那些有思考價值的探究性的問題。變被動學習爲主動研討。

(三)賞析探究:認識母親

本步驟要針對某一問題,激發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讓每一位學生都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的真知灼見,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我設計瞭如下環節。

1、整體感知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品味是在閱讀的基礎上,經過用心體會產生情感共鳴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爲更好地達到學習目標,完成知識的自然過渡,在認識母親之前,先展示上節課板書設計,讓學生根據板書設計及課文內容以“母親是……。的人”爲格式造句,整體感知母親形象;這一問題的設計有利於瞭解學生閱讀課文後的情感體驗,也是認識老舍母親的關鍵所在,爲重點閱讀、語言賞析打下基礎。

2重點閱讀

母親是偉大的,她的偉大體現在文章字裏行間,尤其是課文的第13段,是最令人感動的,也是最精彩的。教師引導學生賞析13段,並提出以下問題供學生思考:

文章寫了哪些事?你認爲哪件事最感人?爲什麼?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我採取分組討論…本站 …,小組選代表回答的方法,在學生闡述理由的過程中,我可用師生對話的方法,聯繫生活實際啓發學生品味所展示的感人細節。並板書“母愛無邊”

3、品味語言

在引導學生重點閱讀的過程中,因勢利導出本文語言的第一大特色:善於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講完此問,我再配樂鋼琴《給母親的信》朗讀此段,帶學生再來品味簡樸的語言下蘊含的偉大母愛。朗讀完畢,我由第13段的語言特色拓展開來,再次激疑追問:本文語言在其它方面還有哪些特色!

“白描”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我在引導學生品味這一語言特色時,可先出示孟郊的《遊子吟》,讓學生把詩的前四句與第13段的感人細節比較,引出白描,後指出:作者善於運用白描的手法刻畫人物形象。什麼是白描?我主要聯繫美術中的白描畫法,讓學生理解文章中的“白描”手法,並以孟郊的《遊子吟》的前四句講析,後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運用白描的語句,教師引導學生辨識糾正,並重點賞析以下語句對錶現人物的作用。

1、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

2、她做事永遠絲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戶們送來的黑如鐵的布襪,她也給洗得雪白。

3、桌椅都是舊的,櫃門的銅活久已殘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沒有塵土,殘破的銅活發着光。

以上語言品味是站在作者對母親描寫的角度上來分析人物形象的,對第三點語言特色:以無華的語言表達濃厚的感情,我變換角度。站在作者的角度上,這樣設疑:母愛是偉大的,作者的語言卻是質樸無華的,作者對母親的那種感激、懷念之情是靠哪些語言得以表現的?學生通過閱讀大多都會將目光集中在這樣的句子上。並板書“兒女有報”。

1、每逢接到家信,我總不敢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2、街上是那麼熱鬧,我卻什麼也沒看見,淚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淚又遮迷了我的眼,又想起當日孤獨的過那悽慘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會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這些語言看似大白話,但蘊含着濃烈的感情,讀來很容易讓人產生共鳴,因此在品味的基礎上誦讀這些語言,有助於學生體驗作者對母親所飽含的濃濃深情。

(四)、評價歸納:昇華母親

本步驟要讓學生比較評價,歸納概括出規律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收斂,學生便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思維過程。在此由老師簡單概述本節課講述的內容,並由學生從寫作方法和表達主題兩方面自由發言,談本文的學習收穫。老師適當評價。

(五)、訓練遷移:歌頌母親

本步驟要設計能夠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思維訓練題,使學生的“思考”遷移成爲一種“創新能力”。

緊承上一環節的評價,教師有感情闡述:是啊,母愛猶如一縷陽光,使我們的心靈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母愛,猶如一泓清泉,讓我們的心靈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也依然純潔明淨。同學們,儘管跨出一步便是天涯,但作爲遊子的你,永遠走不出母愛的風箏線,因爲線的那頭永遠握在母親的手中,老舍的母親讓我們熱淚盈眶,我們的母親呢?請讓毛阿敏《燭光裏的媽媽》伴着你,以母親或母愛爲話題運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說一段讚美母親的話。

學生考慮五分鐘,小組選代表口頭作文,並採取自評和他評的方式。我們知道,單調的文本閱讀,容易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因此設計這一環節,既有利於瞭解學生情感體驗的變化,又有利於捕捉課堂的着力點和生長點,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發,使師生對母親的情感在交流中自然昇華。

(六)、師生寄語:體恤母親

學生自由發言,對母親說一句話。

寄語:同學們,孝敬我們的母親吧,不僅僅是今天。正如歌中唱到:不管你走多遠,不論你在幹啥,不管你功勞多高,不論你成就多大,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忘咱的媽。進行德育教育的灌輸。

(七)、訓練延伸: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次教學,由學生選做相關題目。

A:根據文章的寫作方法,請以“母親”或“母愛”爲話題寫一篇文章。

(必做)

B:比較閱讀老舍與胡適《我的母親》在主題、寫作思路、寫作特點方面的異同(選做)

(八)、板書設計

爲了突出板書清潔、清楚、明瞭的特點,力求圖文並茂,並對學生有所啓迪和思考,我採用母子兩心相吸相牽的形狀,這不僅體現了母親撫育一顆生命的不易,更蘊含着母親在兒女生命發展中的影響。從面激發學生熱愛自己的母親、善待自己的母親。

我的母親

八、教學反思:

備課時,我深刻領會新課改精神,幾易其稿,力爭以最佳效果向衆評委及聽課老師彙報。從實施情況來看,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

閘犑紫齲我貫徹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改精神。課前預習,讓學生自己動手解決生字詞、文學常識。這些小任務促使學生主動認真地自學課文。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時,必然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在上課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自己從課文中尋找答案,我只作點撥和歸納。在拓展延伸階段,我讓學生相互講發生在自己與媽媽之間的生活細節。這既讓學生之間相互啓發,加深瞭解,又鍛鍊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從實際情況來看,效果是良好的。

閘犉浯危我落實了“四基”。我沒有放字棄字詞、文學常識這些基本知識,而是把它們放到了課前預習裏面。這樣做既促進了學生自學,又使課堂內容更集中緊湊。在上課過程中,我始終抓住“培養學生運用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情感及形象”這一教學目標展開。不論是開始的導入,還是後面的母親性格分析,兒子對母親的愛,都讓學生找到相關的細節,並加以誦讀品味,進一步感受細節的表達效果。可以說基本技能的訓練,落到了實處。學生的能力,得到切實的培養和提高。

閘犜俅危我實現了新課改提出的三維目標。知識技能目標、情感目標、德育目標都得到較好的落實。學生通過這一堂課,切切實實懂得了運用細節描寫的重要性,並在課堂上得到鍛鍊。在情感方面,我通過讓學生聽歌曲《燭光裏的媽媽》、閻維文《母親》尋找母親的感人細節、誦讀表現母子情深及失母之痛的段落、欣賞感人故事等手段,不斷調動、積累學生的情感。後來,在訓練延伸階段,學生講述與母親的故事時,全班同學在下面抹眼淚,其他同學及老師也眼圈紅紅。學生講自己與媽媽之間的生活細節時,也聲音哽咽。我在點評時,也深受感動,幾乎說不出話。可以說,這一節課讓師生都受得一次情感的洗禮。經過這一次情感的洗禮,大家更加熱愛父母,熱愛生活。

閘犠詈螅我充分落實了教材編者的設計意圖。此篇課文是“體驗情感”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編者在課後的“思考探究”中強調了“細節描寫是刻畫人物、表現人物的一個重要手法”,要求教者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關注文中細節。我在教學過程中,正是圍繞“情感與細節”作文章,層層推進課堂。以歸納母親性格品行爲綱,串起所有細節,做到了整體把握與局部分析的較好結合。

老舍《我的母親》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文章主要內容和基本情感的總體把握,引導學生掌握整體感知的閱讀方法。

2.體會賞析文中描述母親做人做事的細節描寫,進而把握母親的形象。

3.訓練學生運用細節描寫表達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真情實感的能力。

4.體會來自平凡世界的人際溫暖,學會感恩。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鑑賞作者筆下所塑造出的偉大的母親形象,領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情,從而培養健康的情感。

2、引導學生品味文中樸素的語言,賞析文中的細節描寫。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所一直強調的母親對其的“生命教育”,從而提升對濃濃親情的珍視。

教學方法:

閱讀法、誦讀法、活動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一位作家這樣說道:“人的嘴脣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是歷史,賦予母愛亙古的深沉;是深情,賦予兒女對母親深深的依戀。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兒女還沒來得及報答母親,母親卻永遠地離去了。 抗日戰爭爆發後,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後方從事抗戰文藝創作和組織工作。1九42年,老舍的母親在北京去世了,最初家人沒敢把母親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訴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獨痛苦。差不多一年後老舍纔得到這個不幸的消息,於是,他用飽含血淚的筆寫了《我的母親》。

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我的母親》,感受老舍筆下那位普通而又偉大的母親形象。

二、課文內容分析:

那麼老舍身爲一位偉大的作家,他的母親又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

快速閱讀課文,給每個自然段加上順序號,並從文中篩選信息、概括要點,用以下句式來回答:

1.第 自然段,寫了母親 (事),可以看出母親是一個 的人。

參照

(1)第八段。“兄不到十歲,三姐十二、三歲,我才一歲半,全仗母親獨力撫養了?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

第八段。“白天,她洗衣服,洗一兩大綠瓦盆。她做事永遠絲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戶們送來的黑如鐵的布襪,她也給洗得雪白。”

第八段。“晚間,她與三姐抱着一盞油燈,還要縫補衣服,一直到半夜?父親遺留下的幾盆石榴與夾竹桃,永遠會得到應有的澆灌與愛護,年年夏天開許多花。”

——勤勞誠實認真

(2)第十段。“有客人來,無論手中怎麼窘,母親也要設法弄一點東西去款待?遇上親友家中有喜喪事,母親必把大褂洗得乾乾淨淨,親自去賀吊——份禮也許只是兩吊小錢。”

——熱情好客

(3)第十一段。

①“姑母時常鬧脾氣?母親活到老,窮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當如此。”

②“她最會吃虧?不知道哪裏來的一位侄子,聲稱有承繼權,母親便一聲不響,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爛板凳,而且把姑母養的一隻肥母雞也送給他。”

——善良隱忍、寬厚忍讓

(4)第十二段。 “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來了,滿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親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饑荒中,保護着兒女?她的淚會往心中落!”

——堅韌剛強

(5)第十二段。

①“入學,要交十元的保證金。這是一筆鉅款!母親作了半個月的難,把這鉅款籌到,而後含淚把我送出門去。她不辭勞苦,只要兒子有出息。”

②“當我由師範畢業,而被派爲國小校校長,母親與我都一夜不曾閤眼。我只說了句:‘以後,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淚。”

③“三姐是母親的右手?可是,她掙扎着,咬着嘴脣,手扶着門框,看花轎徐徐的走去。”

——母親對兒女的深情

【參照】:

作者筆下是一個非常感人的母親形象:她勤勞誠實而且做事認真仔細,她熱情好客而且樂於助人,不怕吃虧,她處事有度,軟中有硬,她善良堅強,對子女的感情內斂而深厚??

2、就是這樣的一位母親,對我有什麼樣的影響呢?母親對我進行的是什麼樣的“生命的教育”?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

(1)第九節,“從這裏,我學得了愛花,愛清潔,守秩序。”(良好的生活習慣)

(2)第十節,“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習性,還未全改,儘管生活是這麼清苦,因爲自幼兒看慣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好客的習性)

(3)第十二節,“她的淚會往心中落!這點軟而硬的性格,也傳給了我。我對一切人與事,都取和平的態度,把吃虧看作當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與基本的法則,什麼事都可將就,而不能超過自己劃好的界限。”(軟而硬的性格)

(4)第十七節,“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我之能成爲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

【參照】:

同學們有沒有想過,爲什麼作者稱作是“生命的教育”?

老師對學生的教育是交給學生知識,講道理,而母親不識字,講不出什麼大道理,她給“我”的教育不是語言上的,而是行動上的。不是通過言傳而是通過身教,她在生活中默默地,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在習慣、性格、爲人處世等方面給予“我”深遠的影響。

3、文章爲我們刻畫了一個對兒女深情的母親,請同學們細細品味文章的語言,找出文中最讓你感動的語句或段落,說說自己的感受。

(1)。文章將母親的愛女之情凝聚在一個細節中:“她掙扎着,咬着嘴脣,手扶着門框,看花轎徐徐的走去”。一系列的動作隱含着母親送女兒出嫁時依依不捨的內心活動。這一特寫鏡頭的背後,我們看到了支撐母親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顆熾熱的愛女之心。(這幅畫面如此生動感人離不開作者成功的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

的典型情境,加以生動細緻的描寫。主要是細微的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 )

(2).寫除夕之夜母親送“我”返校。

除夕,“我”請了兩個小時的假回到“清爐冷竈的家中”,母親“笑了”。只一個“笑”字,就將母親見到兒子的那種喜出望外的心態和抑制不住的激動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當聽說“我”還要回校時,她先是“愣住了”,然後是半天才“嘆出一口氣來”。這一“愣”一“嘆”裏包含了豐富的心理活動,反覆咀嚼,令人感動。臨走時,母親遞給“我”一些花生,說了聲“去吧,小子!”母親的這句話聽起來極普通,仔細品味,卻別有深情,雖依依不捨卻不曾挽留,這裏有母親的理解,母親對兒子深沉、內斂而含蓄的愛,令人潸然淚下。

4.文中寫母親對兒女的深情處處可見,我們也不能忽視另一面,即兒女對母親的感情,請從課文中找出作者對母親蘊含着怎樣的情感,談談你的感受?

第十二段結尾處,“今天淚又遮迷了我的眼??可是慈母不會再候盼我了,她已入了土。”

第14段中寫“我”兩次違背母親的意願,她都深深理解,默許了,表示出作者對母親的愧疾和感激,

第15~十七段幾乎都是對遠方母親的惦念之情。

結尾“唉,還說什麼呢,心痛,心痛!”讓人一下子感愛到作者痛失老母親後撕心裂肺的痛苦。

5、文章爲我們展現了母子間的深厚情感,感人至深,關鍵在於成功的運用了細節描寫,細節體現人物的性格,母親對子女的影響也正是通過一個個的生活細節體現的。讓我們也來學一學老舍,請同學們選取一個生活細節寫一段自己與父母間感人的故事。

總結

有一種愛是不能被懷疑的,那就是母親對兒女的愛,母愛這個永恆的話題,我們道也道不盡,寫也寫不完,就讓我們把這份感激之情化爲實際行動,用愛,用行動去回報我們的父母。

老舍《我的母親》教案 篇九

一、深情導入,創設情境,爲品讀課文做好鋪墊。

師:一位作家這樣說道:“人的嘴脣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是歷史,賦予母愛亙古的深沉;是深情,賦予兒女對母親深深的依戀。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兒女還沒來得及報答母親,母親卻永遠地離去了,這怎麼能不讓人傷心?不讓人懷念呢?1942年,老舍的母親在北京去世了,差不多一年後老舍纔得到這個不幸的消息,於是,他用飽含血淚的筆寫了《我的母親》來回憶自己的母親,來抒發自己對母親的念!

這節課就讓我們再次走進《我的母親》,感受老舍筆下那位普通而又偉大的母親形象。

二、回顧全文,走進文本。

上節課我們一起概括了母親的形象,請大家回顧一下,母親是一個怎樣的形象?教師板書。

三、品讀語言文字,感悟母親形象,體會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摯愛深情。

出示中心話題:

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形象的相關語句,從中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將自己的感受及時記在書上。

1、全班交流。

2、感悟母親勤儉誠實、做事認真。

“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

在體味這句時,先讓孩子們說說爲什麼母親的手會這樣?從文中找出相關句子。談一談從中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幾個關鍵詞:從不敷衍清清爽爽殘破的銅活發着光應有的澆灌與愛護

從這些關鍵詞中既要讓孩子們體會到母親不分白晝,終年勞累的辛苦。又要讓孩子們感悟作者的情感,體會到作者對母親的崇敬與歉疚之情。另外,初步瞭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3、感悟母親處事有度,軟中有硬、善良堅強的性格。

“可是,母親並不軟弱”。

抓住這句話,讓學生從本段中找出作者這樣描寫母親的理由——面對動盪的社會,一個人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由此作者由衷的寫道:“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追問學生: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你覺得母親給了作者哪些生命的教育?由此,你有沒有聯想到自己的親人?將你想到的說給大家聽。

關鍵詞:心橫起來不慌不哭生命的教育

4、感悟母親對子女深深的愛。

兒子升學,母親作了半個月的難,才湊出保證金,含淚送兒子走;兒子僅一句“以後,您可以歇一歇了”母親就欣慰地落淚;而過七十大壽,思念兒子卻不說出來,但食不甘,寢不安。

重點體會“除夕,我請了兩個小時的假……淚遮住了我的眼。”

讓孩子們靜心默讀本段,體會母親的情感變化。“笑——愣——嘆——遞”,寥寥數筆,就爲我們勾勒出了一個深愛自己孩子卻不給孩子任何負累的善良母親形象。

三、昇華情感,感悟生活,提升學生對身邊親人的熱愛之情。

通過品讀課文,母親的形象已經躍然紙上,此時讓孩子們再次體會作者的情感。隨着描寫的深入,作者的情感也在逐步昇華。

“每逢接到家信,我總不敢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幸的消息。”

“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讓孩子們說說從這兩句中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感受老舍對母親的摯愛深情。

再次深情朗讀文章最後一段,體會蘊含在語言文字中那份濃濃的深情。

四、讚頌母親,向課外擴展。

師:我們和老舍一起追憶了“我的母親”,不覺間,讓人涌起一種酸楚。關於母親,總是有抒不完的情,寫不盡的愛。現在就請大家將你搜集的關於母親的詩歌、作品等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播放輕柔深情的背景音樂,讓孩子們盡情表達自己的情感。

五、作業:

讀着《我的母親》,我們會很自然地想起我們自母親與親人。你的親人與作者筆下的母親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請將自己的一段感人的親情故事寫下來,與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