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範文(精選15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5篇《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範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範文》相關的範文。

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範文(精選15篇)

篇1: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淺談小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

摘 要:對一個國小生來說,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養成一種良好的思想品德修養,實在是比學會一些具體知識重要得多,從這個角度說,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習慣,實際上就是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作爲我們教師,如果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幹了一件使學生終生受益的事。

關鍵詞:國小生;行爲習慣;培養

在國小中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學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是國小德育教育最基礎的內容。

葉聖陶認爲,“我們在學校裏受教育,目的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

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並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

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

在國小階段,培養良好的習慣又佔據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學校裏受教育,目的是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增強能力。

學生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並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養成習慣增強能力。

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

培養良好行爲習慣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國小教育中,教師需要抓住這個關鍵期,通過一定的手段喚醒學生的潛在意識,逐漸形成良好的習慣。

國小生的行爲習慣主要包括以下四種:衛生習慣;行爲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

如何培養國小生良好行爲習慣呢?我認爲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樹立榜樣,以身作則,重視對孩子的言傳身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教師和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對象。

教師和父母的行爲和思想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和家長的一言一行,甚至生活中的細節,都會在孩子的心裏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財富,而習慣的養成和父母平時的表現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父母本身就要做到勤奮好學,以實際行動來教育和影響孩子。

老師、父母應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處處給孩子做出榜樣。

以榜樣示範教導學生,從而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行爲習慣。

在樹立榜樣的過程中,首先教師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具有極強的向師性。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身體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凡是我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

教師率先垂範,才能達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其次、學生示範。

在班級活動中,教師把優秀學生作爲榜樣在全班宣傳,這樣的榜樣更具有模仿性。

平時多注意發現並讚賞那些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讓他們在班隊會中介紹自己好的學習習慣、衛生習慣等等,作爲其他同學效仿的榜樣,以此達到示範目的。

在評比“班級之星”時,讓學生陳述自己和同學做得好的和不足的地方,發現並看到其他同學的閃光點,同時意識到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使他們有目標、有動力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

最後、名人示範。

名人是學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名人故事的課文,如《梅蘭芳學藝》《這個規矩不能有》《聞雞起舞》等,能讓學生通過課文了解許多名人的故事,學習他們優秀的道德品質,激勵和教育學生,讓他們以名人爲榜樣,明確奮鬥目標,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二、捕捉生活事例適時引導,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行爲習慣

學生好奇心強、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較弱,一些言行往往會出人意料,這就要求教師及時捕捉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對他們的一言一行加以規範。

比如,在課外活動中,發現學生手裏拿着樹葉、樹枝在玩,於是我在上課時,拿着光禿禿的樹枝告訴學生,我聽到樹枝在“嗚嗚”地哭,你們聽到了嗎?那麼,樹枝爲什在哭?學生十分好奇,樹枝還會哭呀?“是的,它哭着告訴我,她離開了媽媽。

他還告訴我,它再也不能爲我們擋風遮雨、乘涼了,它非常的傷心。

同學們,摘葉子,折枝條使它們受到傷害,它們能不難過嗎?那你們摘過樹葉、折過枝條嗎?”一陣沉默後,我讓學生就這一件事件進行討論:“我們應該怎樣去做?”討論中,學生明白了花草也是有生命的,大家要愛護它們,從而規範了學生的行爲。

因此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抓住機遇,適時引導,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循序漸進,養成國小生良好的行爲習慣

我們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和特點出發,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提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提出不同內容的衛生習慣要求。

如低年級一般要求學生服裝整潔,書包乾淨,不留長髮和長指甲,每天刷牙,養成刷牙習慣,不買零食,不喝生水,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

把培養衛生習慣的目的意義講清楚,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簡單到複雜,分清輕重緩急,循序漸進地加以培養。

任何事情都要講究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習慣的培養也如此,正是在不斷重複和練習中逐步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所以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不能貪多求全,而應有計劃地一步一步地實施,一個習慣一個習慣的逐步形成。

在培養良好習慣的過程中,也會出現進程受挫的情況,如有的學生一直原地踏步,進步甚微,有的學生有點進步後又有些回頭的跡象,但教師要看到學生身上一天天、一點點的進步,不斷進行鼓勵,不可稍有不慎,先劈頭蓋臉一頓批評,這樣才能最終養成良德的習慣。

四、家校合作,深化學生行爲習慣養成

讓孩子始終保持良好的行爲習慣,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

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學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現。

家庭作爲兒童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但父母及家庭血緣關係的影響,使家庭教育更具有親和性與權威性,同時也具有先入性、基礎性的特點;家庭教育與兒童的成長同步,使家庭教育帶有持續性與穩定性的特點;另外,家庭教育以言傳身教、情境影響爲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潛移默化的特點,在兒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

對此,我利用電話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希望家長能配合老師的工作,共同將孩子培養成人。

把“做人、做事、學習”的正確習慣的培養融入平常的教學、活動、生活中。

持之以恆,自然成習慣。

我始終堅信: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穫到的是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穫到的是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穫到是一個性格;把一個性格播種下去,收穫到的是一個命運。

五、表揚激勵,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行爲習慣

在教學中要善於挖掘學生的閃光點並給予表揚及鼓勵,這對好習慣的形成和形成良好風氣具有重要作用。

而班級、學校、社會形成了良好的風氣,就會好人好事層出不窮。

實踐證明,表揚激勵道德行爲比抓住缺點以及批評效果要好得多。

但當學生違反了公德,則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恰如其分地批評或懲罰。

它可以起到規勸後燒法生活不發生不道德行爲的作用。

在教育教學中讓我們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讓我們的孩子真正感到“學習的快樂!”

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爲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學生長期努力,需要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

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爲習慣。

篇2: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素質教育中的國小數學教學語言》

摘要:素質教育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爲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爲根本特徵的教育。

數學教學是一種語言,語言就是需要學習者不斷的運用,在運用中不斷接收新信息,數學語言與認知活動的結合是獲得數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新課程標準》對國小數學教學提出的要求。

關鍵詞:素質教育;國小數學教學;教學語言;數學能力

引言

素質教育是指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爲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爲根本特徵的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需要。

它體現了基礎教育的性質、宗旨與任務。

提倡素質教育,有利於遏制目前基礎教育中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有助於把全面發展教育落到實處。

從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和麪向未來的要求看,素質教育勢在必行。

這也是我們基礎教育改革的時代主題和緊迫任務。

經過多年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以及西方教學理論的吸收和借鑑,中國國小數學教學課程改革逐步向前推進。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了要改變教師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構建以“主動、探究、合作”爲主要特徵的學習方式,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的具體目標。

然而,在中國國小數學教學中素質教育還沒有得到普遍落實,國小數學教學水平普遍低下。

因此,本文將從中國國小數學教學的現狀出發探討素質教育與數學語言的結合,以便有利於素質教育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發展和普及。

一、克服舊模式的制約,構建新的教學新思維

1.國小數學教學語言的創新。

科學的教學模式應該注重學生能力的發展和培養。

學生能力的發展和培養離不開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而教學方法隨着時代的不斷髮展、不斷更新。

那麼,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教師就應該不斷拋棄舊的、不適應當今教學和學生需求的教學觀念和數學教學語言,同時不斷歸納、綜合所瞭解的國內外教學理論和教學新動向,以先進的數學教學語言代替落後的語言模式,走可持續發展的國小數學教學之路。

可持續發展就要科學發展,因爲數學教學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職業。

專業要發展、知識要提高,離開科學發展就是一句空話。

由此可見,落實素質教育必須加強觀念和語言的創新。

國小數學教學是一種語言,語言就是需要學習者不斷的運用,在運用中不斷接收新信息。

而當今中國國小數學教學存在低效率、高投入的矛盾,這種矛盾的根源何在?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對教學理論的探討與研究以及對當今各類學校尤其是國小數學教學的課堂觀摩,發現國小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很少能夠以培養學生數學技能爲原則去備課和教學,課堂教學完全以教師的講述佔據了課堂絕大多數、甚至整個課堂教學的時間,學生只好成爲被動的聽課者和只是接受者,因此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得不到充分的發展。

在條件較好的學校,每個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這應該說是教學設施的一個很大改進,但是,多數教師利用多媒體並沒有把多媒體的應用與國小數學教學的目標——培養學生數學技能相結合。

媒體只不過爲學生多提供一些試題,觀看那麼多的試題,學生是無法運用和理解的,因爲學習游泳的人必須下水,不下水永遠都學不會游泳,學習開車的人必須親自掌握方向盤才能學會開車,那麼學習國小數學教學的人必須親自動手去做、去嘗試,親自動手才能夠學會國小數學技能的表達及語用方式。

而在無條件配備多媒體的學校裏,我們發現教師太辛苦,經常會聽到教師的喉嚨都講的嘶啞,一黑板一黑板的寫,寫了擦,擦了寫,這是很多學校存在的現象。

所以這便構成當今國小數學教學效率低的一個主要原因。

2.加強課堂活動與認知活動的結合。

課堂活動與認知活動的結合是獲得數學技能的必經之路,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習者對概念學習的心理準備狀態(learner readiness)和數學語言意識程度(math language awareness)直接影響國小數學教學的效率或質量。

數學教學是一種概念理解、信息傳遞和言語交際的行爲,從數學教學研究的規律性出發,數學語言應當與社會語言、思維、世界觀與文化生態環境相互聯繫,因爲這樣能夠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直接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

使學生從國小就認識到數學學習的真正用途和價值。

從語言與思維的關係看,國小生的語言理解和概念理解能力還不夠成熟,所以,國小數學教學應儘量避免形式分析和抽象語言,應儘量展示直觀的形象,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從未知到已知,突出主體的參與作用,以主體爲中心,培養學生主體思維的能力,情感思維,從實際出發,注重主客體融合。

數學教學與語言意識密切相關,因爲數學是語言的一種形式,是關於認知與人的個體、集體、道德和認識論等相關的一門學問。

篇3: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教師教學風格對國小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影響》

摘要:本文以教師獨特的教學語言表達方式和課堂教學技巧爲依據,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種類型的教學風格對國小生學習習慣形成的不同影響。

並且針對這些影響提出關於教學風格的現實有效的改善措施,即要突破個體教學風格的單一化,注入其多側面發展的新理念;根據教學客體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教學風格;不斷改善個體教學風格的不足,揚長避短。

關鍵詞:教學風格;學習習慣;國小生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2-0323-01

在教學這樣一個雙邊活動中,教師的教學風格對教學效果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習慣。

”而教師各異的教學風格會對不同階段學生習慣的形成產生不同影響。

有科學研究表明:6至12歲即國小階段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

所以,反思現存的課堂教學,探索更加適於形成國小生良好慣的教學風格是有一定的現實指導作用的。

1.國小生學習習慣的現狀

國小生課前學習習慣的現狀。

從實際調查發現有有一少數國小生根本無學習計劃,對於執行學習計劃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大部分學生將學習計劃流於形式。

國小生課堂學習習慣的現狀。

由於國小生年齡較小,自制力較差,聽課時往往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所以,國小生課堂上始終專心聽講的人數比例並不高。

同時,也有大部分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質疑的習慣。

國小生複習及作業習慣的現狀。

在完整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堅持每天覆習的學生比例並不高。

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業,甚至還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業的情況。

2.不同類型的教學風格對國小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影響

在《教育大辭典》中,教學風格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所體現的教師個人特點的教學風度和格調,是教師教學思想、教學藝術的綜合表現[1]”。

然而“學生是教師教學的形象載體[2]”,教學過程中應以學定教,以教促學。

通過長期對國小課堂教學的觀察,以相關研究理論爲基礎,得出了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對國小生學習習慣形成的不同影響。

以教師獨特的教學語言表達方式和獨特的課堂教學技巧爲依據,細以教師課堂教學語言中語調的起伏變化,情感的運用和課堂教學技巧中所採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潛移默化的調控手段爲標準,對教學風格進行了分類總結。

2.1理智思辨型的特點及其影響。

在課堂教學中,一些老教師知識淵博且經驗豐富。

其主要特點是:課堂教學中教學語言語調高昂、層次分明、邏輯嚴謹,比較注重理論知識,能夠深入淺出。

這類教師的教學能用思維的邏輯力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而他的嚴肅穩定,則對於自律性差的國小低年級學生在初步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專心聽講、勤記筆記,有效完成作業等學習習慣方面產生了一定積極影響。

不過以教師爲主體的課堂使得學生學習習慣的形成處在強式狀態下,沒有使習慣內化。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注意充分發揮教學手段的作用,教學組織形式也缺乏靈活多樣性。

2.2情感感染型的特點及其影響。

這類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

教學語言語調起伏明顯、表達優美動聽、富有感染力和鼓動性。

教師善於用情感調控課堂,態度溫和謙恭,對學生的不良習慣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這樣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師,對於改變國小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

從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課下的討論可以看出,此類教師不僅能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從“要我學”轉變爲“我要學”,而且能促使學生養成上課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但是這種類型的教師常會成爲“班媽”,使學生過於依賴當天課上的掌握而忽略課下自己複習鞏固,不易形成及時複習鞏固的良好習慣。

2.3情境渲染型特點及其影響。

課堂教學要求知識之間的“無痕過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礎上創設情境,讓國小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

而這正要求教師在準確瞭解學生的年齡特徵、接受能力等基礎上,更好地組織教學的每個環節,使學生能真正成爲課堂的主體,知識的主人。

所謂因時適宜,因情適宜。

此類教師善於用情境渲染調控課堂,其教學語言語調曲折,表達生動形象。

課堂教學中長於及時鼓勵與情境性真實感染,課堂氣氛活躍,能使國小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慾、持久的注意力和積極的主動參與性。

3.教學風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3.1突破個體教學風格的單一化,注入其多側面發展的新理念。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漸進地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必須有效地改善教師教學風格,革新以往單一而侷限的教學風格,使課堂教學更好地爲國小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提供良好的環境。

以其豐富性去適應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多種矛盾及特點各異的教學對象。

這就要求教師要了解自己教學風格的優缺點,並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識儲備,使個體主導性教學風格更加豐滿。

3.2根據教學客體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教學風格。

每一種教學風格都有其特點、結構、功能和適應範圍。

教師要根據教學客體的不同特點,選擇與其相適應的教學風格,即體現多側面發展。

這裏的教學客體包括:不同年齡特點和不同學情的學生,不同性質的學科,不同目標的教學環節等。

教師要有的放矢,統籌安排,根據教學客體的特點,恰當的選擇和使用教學風格。

3.3不斷改善個體教學風格的不足,揚長避短。

爲了更好地讓不同的教學風格有針對性地應用於教學實踐中,我們必須在發揚本身優勢的同時,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結束語

教師的教學風格是在發展中形成的,同時也是在發展中進步的,其對於國小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影響顯而易見。

所以,通過改善教師的教學風格來更好地把培養國小生學習習慣的目標落實到實際課堂中是有一定價值的。

參考文獻:

[1][捷]J.A.誇美紐斯.大教學論[M].傅任敢,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如密.教學風格綜合分類的理論探討[J].教育研究,1995.

篇4: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淺談國小數學素質教育》

【摘要】數學素質主要指通過後天的學習所獲得的數學觀念、知識、能力的總稱。

它包括良好的數學意識、科學的思維品質、較強的創造能力以及熟練地運用數學語言的能力。

數學素質教育,能很好的培養人的數學素養和專業素質,《新課標》的基本理念規定數學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形成數學能力,發展個性品質和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國小數學教育如何開展有效的素質教育略作探討。

【關鍵詞】數學素質;數學素質教育;數學能力

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數學教育偏離了素質教育的軌道,因而使學生的數學素質停留在低層次上,使數學索質在人的綜合素質中所佔的成分下降。

因此,在確定數學素質教育內容時,要把握整體教育觀,深挖專業素質教育的內涵與外延,使其既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作用,又具實際操作意義。

一、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真正做到以學生爲主體

要想真正在數學教學中實現素質教育,作爲教師必須轉變思想,更新傳統的教育觀念。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這就要求教師與學生平等的交流和對其恰到好處的點撥,在數學教學中從佔據主導地位“灌輸”的局面轉變爲引導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在教師備課時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好活動方案,課上爲學生留取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組織好學生的討論與交流、重視學生的想法、並適時給以必要的啓發和引導。

摒棄傳統課堂教學中是“填鴨式”的教學,解放學生的思維與個性。

二、思想道德素質教育

數學素質教育應把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放在顯要位置,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促進全面發展。

由於數學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結晶,是無數勞動者所創造的精神財富,所以在學生接受科學家特別是我國科學家在數學領域的傑出成就的過程中,吸取其科學獻身精神,增強愛國主義和民族氣節。

要利用數字美、圖形美、符號美、科學美、奇異美以培養學生的心靈美、行爲美、語言美、科學美。

要使學生在學習解題時學會冷靜、沉着、嚴謹的處事品格,形成獨立創新意識。

三、科學文化素質教育

數學素質教育要把文化素質與專業素質教育結合起來,構成數學素質教育的核心。

數學基礎知識,數學思想方法、數學綜合能力是數學素質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質的要素,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內容。

1、加強實踐教育,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

現代數學教育思想認爲: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動手操作能力,是培養學生勞動技能素質的重要途徑。

國小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其中包括大量的數學活動經驗,他們對周圍的事物現象很感興趣,有較強求知慾。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這些心理特徵,以教材爲依據,但又不拘泥於教材,大膽處理教材,使問題情境儘量貼近學生的身邊事情,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於顯示生活的密切聯繫,從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以有的數學知識,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掌握學習的本領。

2、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意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首先要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有位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獨到的見解,獨特的發現和特別的做法,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例如在應用題教學時,教師應儘量提倡學生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

另外,在練習題的設計中,應儘量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

而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純數學型的封閉式習題,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限制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現代國小課堂教學中的習題,則可設計答案不唯一,不確定的題目,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開展自主活動,鍛鍊獨立思考意識和培養創造精神

在數學活動課教學中引導學生明理,說出解題的每一步依據,逐步弄清題中的數量關係,尋求最佳的解答方法,這樣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深刻思考的習慣。

引導學生全面觀察問題,誘發學生的直覺靈感,不僅能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課的教學,既與學科內容緊密聯繫又不是學科教學內容的簡單重複,而是根據實際在學生可接受的基礎上實現知識深度和廣度的拓寬,這就要求我們進行活動課教學時,有針對性設計多種求解的思維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只要抓住機遇,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進行多種解題思路的訓練,就能使學生自始至終懷着強烈的願望去探索各種不同的解法,促進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

四、生理心理素質,包括智力與非智力素質

(1)智力素質是心理素質教育的主體,在數學教育教學中着重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與想象力,其中思維力是數學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

在國小數學教學的準備階段,都應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在培養思維的廣闊性與深刻性、獨創性與批判性、靈活性與敏捷性、邏輯性與形象性等諸方面下功夫。

(2)非智力素質(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數學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實踐證明導致學生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存在差異,因而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培養興趣、激發動機、建立情感、增強意志等四個方面進行非智力素質培養。

重點要設計好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習興趣的主動性,還可從組織競賽、巧解習題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心理平衡,此外還可嘗試一下學生應變力培養與挫折教育問題,以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

篇5: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一.讀文題時提問題。

文題,猶如人的眉眼,是文章最精采、最醒目之處,它那精練的文字有着無比深刻的蘊含。課文的題目是作者對全文思想內容最精煉的概括,有些題目每字每詞都有它的作用。如《飛奪瀘定橋》,就抓住“飛奪”這兩個詞,指導學生提問。學生進行比較分析,選擇最有價值的幾個問題:爲什麼在“奪”的前面加上“飛”這個詞?爲什麼不用“強奪”或“搶奪”而用“飛奪”呢?我認爲這個“飛”一定有它的作用等。這樣仔細推敲之後,再要學生帶着問題去反覆讀課文,學生對“飛奪”真實生動的寫照體會得淋漓盡致,使學生掌握看課題提問的方法。再在其它課文的學習中不斷訓練、鞏固,逐步養成審題提問的習慣,並使這種本領不斷地有所提高。

二.圍繞重點段中的重點詞句提問題。

所謂重點詞句,指的是那些能夠直接反映文章中心內容的詞語、句子,它於課文有牽一髮而動全身之功能。抓住它,對於把握全篇課文十分重要。像《草船借箭》中的“神機妙算”一詞,《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一句,《海底世界》中的“海底真是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均屬此類詞句。《草船借箭》通篇都是圍繞諸葛亮“神機妙算”展開的,理解了一個“諸葛亮是怎樣‘神機妙算’”,也就是把握了理解全篇課文的關鍵。同樣,《詹天佑》的全篇文字都是圍繞“傑出的工程師”展開的。“接受任務、勘測線路、開鑿隧道、人字形線路”等文字是對“傑出”、“愛國”的最好詮釋。從這些重點詞句提問題,也就是把握全篇的線路。

三.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和中心句提問題。

分析國小語文教材的“例子”,無疑這二類文章佔多,一類以事情發展寫的文章,一類按事物的幾個方面或說明的問題寫的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寫,具體說就是按照“起因 經過 結果”這個順序寫的。所以,我們指導學生掌握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文章提問題的學法是:

1.弄懂文章的起因 經過 結果。

2.問一問:爲什麼要這樣做?怎樣做?做了後果如何?3.思一思:重點部分有幾層意思?具體寫了哪些內容?主要內容是什麼?如教學《董存瑞捨身炸暗堡》,學生提出了:董存瑞爲什麼要捨身炸暗堡?他是怎樣捨身的?捨身結果怎樣?在“怎樣捨身”重點部分,學生根據已有的寫人文章的知識對董存瑞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描寫的句子,進行刨根問底的提問。第二類文章我們是指導學生圍繞中心句提問題,學法是:1.找出一段話的中心句。2.根據中心句的意思提問題。如《太陽》第二段,第一句話:太陽雖然離我們這麼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係密切。學生髮問:太陽爲什麼和我們關係密切?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的?

四.回讀課文時提問題。

本着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原則,我們在回讀課文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再提問。如是記事的文章,學生可提:作者着重寫了哪幾方面的事;反映(或說明)了什麼問題等。寫人文章,學生可問:寫的什麼人;寫了這個人物哪些表現;怎麼會有這些表現;說明(或反映)了什麼。將這些問題歸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就一目瞭然了。這樣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教學“一邊讀書,一邊提問題”的實驗,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經歷了:教師示範指導 優秀生帶路 中下游學生逐步上路。提問也經歷了:多而雜 有價值 一一創造性。根據實驗,一般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都能不同程度地做到邊讀邊提問。問題的質量逐步趨向有價值、有深度、有創意。學生逐步學到一套思維提問題的方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習慣,提高了學習能力。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在論及教師的“教”時曾說過:“知識是教不盡的,工具拿在手裏,必須不斷地用心使用,才能練成熟練技能。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因此,教師要朝着促進“反三”這個目標精練地講。由此可知“一邊讀書,一邊提問”是一種重要的能力,是一種創造,也不是一成不變,只要“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教師也就成了“善教者也”。

篇6: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摘 要:

國小生是校園的花朵,祖國的未來。國小數學是國小教學的重要教學內容,並且滲透於國小教學的全過 程,學生的數學素質與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樂趣息息相關,國小生的數學素質教育顯得尤爲重要。國小數學不僅是學 校許多學科中的一門學科,數學還被稱謂爲一種文化,國小數學也不是單調孤立的一門學科,它與國小其他各學科之間 的聯繫愈加的緊密,國小數學的基礎運算與國小生們的生活也是息息相關,所佔地位和影響也是十分地重要。本人從小 學數學老師的角度出發,探索研究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淺談一下關於素質教育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的有 效策略。

關鍵詞:

國小數學;素質教育

如何將素質教育融入數學教學之中,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提高,成爲數學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討的首要問題。爲切實培養國小生的數學素質,根據農村國小學生的特點,我對數學課堂中素質的培養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創造性能力的培養

能力的本質是創造性,創造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創造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國小階段,如何培養國小生的創造能力呢?我認爲最重要的就是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其次,在教學內容上應有趣味性,探索性,再聯繫生活實際中設計出開放性的問題,讓每個同學都能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潛力得到提高,促進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提高,這樣能夠積極的培養國小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自學能力的培養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在數學課堂上,通過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出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並且不斷深入探究,啓發學生思考,自主領悟新的知識。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課堂活躍起來,不斷的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以學爲主,構建新型的師生互動的教學關係,提高課堂效率,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轉變“要我學”爲“我要學”的觀念。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合情合理的知識經驗,只不過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些就包含着數學知識,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有一定生活經驗的素材,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新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師成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激發者,把問題交給學生,培養學生勇於嘗試的態度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更新觀念,提高認識,自覺加強教師自身素質修養

學習、提高的途徑有很多,報紙、雜誌、網絡、研修、培訓、參與課題研究等,汲取先行者的成功經驗,充實、修正自己。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質修養,才能學高爲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居高臨下、遊刃有餘。要以新世紀民族素質對人才的要求爲指導,重新認識國小數學教學,這樣才能自覺地把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自覺實踐素質教育。只有想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才能在數學教學中從各個方面想得更深遠些。首先,我們要更新教育觀念,轉變角色,然後,研究、學習現代教育的教法、學法,恰當地處理好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關係,走出“傳道授業解惑”的誤區,不能把自己僅僅看成是知識的傳授者。我認爲,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角色應是國小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數學教師要甘於俯身傾聽、做學生心靈的朋友;用關心尊重和接納態度,努力理解他們的想法與感受。對學生的一些數學思想和發現給予支持肯定和鼓勵,真正承認學生中蘊藏着巨大的智力因素。做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引路人,在平等的、和諧的、互動的新型師生關係中學習數學。

四、構建國小數學素質教學的目標體系,優化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體系決定着受教育者身心發展和質量規格水平,是實施素質化教學的前提和評價依據。目前很多教師在確定數學教學目標時存在“三重三輕”的問題,重知識的傳授、輕能力的培養,重一個單元一節課的講授;輕數學的知識體系的掌握,重智力因素的培養,輕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以致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應該把豐富的素質內涵及其結構關係作爲出發點,以“大綱”爲依據,採用建立座標系的方法,以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審美素質、心理素質、體能素質爲橫軸;以認知、能力、技能三個領域爲縱軸,結合國小數學的特點進行篩選,從而全面具體地構建國小數學素質教育的目標體系。

五、以數學文化爲思想,進行興趣教學,調動國小生學習的主動性

如何使國小數學數學教學變得有樂趣,讓國小生們興趣地學習數學課程?國小數學教師可以以設定情景的方法進行,教師要提高課堂提問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把數學課堂問題轉換設定爲某種情景,促使國小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主動意識,進而激發國小生們對數學運算的興趣,培養同學們自主地產生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對於國小數學教育工作,老師要善於發現和總結該階段年齡學生的心理髮展情況,不斷地爲學生設計課堂情境,使國小生們在樂趣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更容易的完成國小數學教學。

比如,在學習和複習國小乘法公式的課程中,我們可以引入數字遊戲,以課堂遊戲10分鐘爲例,恰當的把國小數學運算融入到遊戲當中。運用到課堂上數學遊戲很多,我們可以玩這樣一個遊戲:國小數學倍數的遊戲。遊戲的規則是國小生們按照自己所坐的課堂位置順序進行讀數,第一學生讀一,第二個學生讀二,第三個學生讀三,第四個學生不讀四,要讀“過”,以此類推,只要是四的倍數的都要讀“過”,讀錯了的學生和沒有讀“過”的學生要受到大家的懲罰,懲罰大家定,也可以隨便罰。學生們活躍玩着這個遊戲,教師在一旁引導鼓勵,使得學生充分的融入進遊戲,學習並快樂着,通過這個遊戲過程達到對國小數學乘法公式的掌握的目的。教師進行興趣教學,活躍了學教學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們學習國小數學運算的興趣,整個數學教學課程變得有趣起來,提高了國小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進行興趣教學,能夠有效地促進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進展,這也直接提高了國小生學習數學課程的效果和效率。

我們只要引導學生髮現數學的美,就可以進入數學的殿堂,在數學的海洋裏自由的暢揚。數學素質具有社會性、獨特性和發展性,未來的人的數學素質與人的生存息息相關,數學課堂中素質教育的應用及培養至關重要。

篇7: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摘 要:

對一個國小生來說,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養成一種良好的思想品德修養,實在是比學會一些具體知識重要得多,從這個角度說,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習慣,實際上就是提高了學生的素質。作爲我們教師,如果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幹了一件使學生終生受益的事。

關鍵詞:

國小生;行爲習慣;培養

在國小中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學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是國小德育教育最基礎的內容。葉聖陶認爲,“我們在學校裏受教育,目的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並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在國小階段,培養良好的習慣又佔據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學校裏受教育,目的是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增強能力。學生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並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養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培養良好行爲習慣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國小教育中,教師需要抓住這個關鍵期,通過一定的手段喚醒學生的潛在意識,逐漸形成良好的習慣。國小生的行爲習慣主要包括以下四種:衛生習慣;行爲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如何培養國小生良好行爲習慣呢?我認爲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樹立榜樣,以身作則,重視對孩子的言傳身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師和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對象。教師和父母的行爲和思想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和家長的一言一行,甚至生活中的細節,都會在孩子的心裏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財富,而習慣的養成和父母平時的表現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父母本身就要做到勤奮好學,以實際行動來教育和影響孩子。老師、父母應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處處給孩子做出榜樣。以榜樣示範教導學生,從而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在樹立榜樣的過程中,首先教師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具有極強的向師性。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身體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凡是我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教師率先垂範,才能達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其次、學生示範。在班級活動中,教師把優秀學生作爲榜樣在全班宣傳,這樣的榜樣更具有模仿性。平時多注意發現並讚賞那些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讓他們在班隊會中介紹自己好的學習習慣、衛生習慣等等,作爲其他同學效仿的榜樣,以此達到示範目的。在評比“班級之星”時,讓學生陳述自己和同學做得好的和不足的地方,發現並看到其他同學的閃光點,同時意識到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使他們有目標、有動力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最後、名人示範。名人是學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名人故事的課文,如《梅蘭芳學藝》《這個規矩不能有》《聞雞起舞》等,能讓學生通過課文了解許多名人的故事,學習他們優秀的道德品質,激勵和教育學生,讓他們以名人爲榜樣,明確奮鬥目標,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二、捕捉生活事例適時引導,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行爲習慣

學生好奇心強、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較弱,一些言行往往會出人意料,這就要求教師及時捕捉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對他們的一言一行加以規範。比如,在課外活動中,發現學生手裏拿着樹葉、樹枝在玩,於是我在上課時,拿着光禿禿的樹枝告訴學生,我聽到樹枝在“嗚嗚”地哭,你們聽到了嗎?那麼,樹枝爲什在哭?學生十分好奇,樹枝還會哭呀?“是的,它哭着告訴我,她離開了媽媽。他還告訴我,它再也不能爲我們擋風遮雨、乘涼了,它非常的傷心。同學們,摘葉子,折枝條使它們受到傷害,它們能不難過嗎?那你們摘過樹葉、折過枝條嗎?”一陣沉默後,我讓學生就這一件事件進行討論:“我們應該怎樣去做?”討論中,學生明白了花草也是有生命的,大家要愛護它們,從而規範了學生的行爲。因此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抓住機遇,適時引導,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循序漸進,養成國小生良好的行爲習慣

我們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和特點出發,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提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提出不同內容的衛生習慣要求。如低年級一般要求學生服裝整潔,書包乾淨,不留長髮和長指甲,每天刷牙,養成刷牙習慣,不買零食,不喝生水,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把培養衛生習慣的目的意義講清楚,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簡單到複雜,分清輕重緩急,循序漸進地加以培養。任何事情都要講究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習慣的培養也如此,正是在不斷重複和練習中逐步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所以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不能貪多求全,而應有計劃地一步一步地實施,一個習慣一個習慣的逐步形成。在培養良好習慣的過程中,也會出現進程受挫的情況,如有的學生一直原地踏步,進步甚微,有的學生有點進步後又有些回頭的跡象,但教師要看到學生身上一天天、一點點的進步,不斷進行鼓勵,不可稍有不慎,先劈頭蓋臉一頓批評,這樣才能最終養成良德的習慣。

四、家校合作,深化學生行爲習慣養成

讓孩子始終保持良好的行爲習慣,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學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現。家庭作爲兒童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父母及家庭血緣關係的影響,使家庭教育更具有親和性與權威性,同時也具有先入性、基礎性的特點;家庭教育與兒童的成長同步,使家庭教育帶有持續性與穩定性的特點;另外,家庭教育以言傳身教、情境影響爲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潛移默化的特點,在兒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對此,我利用電話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希望家長能配合老師的工作,共同將孩子培養成人。把“做人、做事、學習”的正確習慣的培養融入平常的教學、活動、生活中。持之以恆,自然成習慣。我始終堅信: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穫到的是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穫到的是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穫到是一個性格;把一個性格播種下去,收穫到的是一個命運。

五、表揚激勵,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行爲習慣

在教學中要善於挖掘學生的閃光點並給予表揚及鼓勵,這對好習慣的形成和形成良好風氣具有重要作用。而班級、學校、社會形成了良好的風氣,就會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實踐證明,表揚激勵道德行爲比抓住缺點以及批評效果要好得多。但當學生違反了公德,則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恰如其分地批評或懲罰。它可以起到規勸後燒法生活不發生不道德行爲的作用。在教育教學中讓我們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讓我們的孩子真正感到“學習的快樂!”

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爲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學生長期努力,需要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爲習慣。

篇8: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摘 要】:

國小數學教材中孕育着豐富的唯物主義觀點和辯證法內涵,素質 教育要求國小數學必須立足地通過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在教學中結合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既要讓學生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使自身素質得以完善和提高。

【關鍵詞】:

素質教育;智力因素;教育功能

國小數學教學在素質教育中有着極其重要地位,素質教育要求國小數學必須立足地通過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我認爲,這關鍵就是利用教材來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所以國小數學教學所發揮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下面我就國小數學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國小數學的教育功能

國小數學教材中孕育着豐富的唯物主義觀點和辯證法內涵.有許多有教育意義的理論知識和數學問題,比如實踐第一觀點是,學生通過數學學習應逐漸領悟並逐步樹立的觀點之一。再如對立統一觀點.國小數學中的大與小、多與少、有限與無限、正比例與反比例等都是對立統一觀點的具體體現。大與小、多與少雖然是對立的.但兩者相互依存這就是統一。數學知識同客觀事物一樣是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這就促成了數學知識的運動、變化和 發展.比如除法、分數、比三者的基本特徵既有區別又相聯繫、相互作用。數學就是在這種聯繫和作用中得到了發展,由簡單到複雜,由不完全到相對全面。科技的發展.知識的更新加快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智力成爲 現代化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而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它是由許多判斷組成的確定體系,這些判斷都是由數學術語和邏輯術浯來表述,並藉助於邏輯推理.由一些判斷形成新的判斷。因而數學本身就蘊含了豐富的思維能力和培養因素。

數學的教育功能體現在多種方面.在教學中結合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既要讓學生掌握紮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使自身素質得以完善和提高。

二、素質教育的實施

國小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現在的學生大都缺少這種意識。主要表現爲書本與生活相脫節,在學生潛意識中知識都關在教室裏.教室外面沒有數學,而實際情況剛好相反.客觀世界纔是個大數學大世界,它不僅孕育了數學還是數學的歸宿。我們的孩子還不能把目光延伸到窗外。這與我們的教育有很大關係:多少年來從書本到書本的教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們天天與書本中的”克”、”千克”打交道卻掂不出一盒粉筆或一瓶飲料的大概重量。

原因何在?就是缺少對重量的實際感受.更可怕的是他們壓根就無意去獲取這種感受,因爲在他們的心目中知漢全在教室裏、書本上不在窗外豐富多彩的世界裏。

2、注意力的培養

培養思維能力是國小數學教學和學習的一項基本任務,在國小階段以培養初步的形式邏輯思維能力爲主。包括初步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比較能力、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所有這些都與培養良好思維品質密不可分,發展和培養思維品質是發展和培養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研究學生的思維過程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前提。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一般要經過感知、理解、鞏固、應用四個階段。其中感知和理解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階段.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尤爲重要。3、重視非智力因素 發展

在教學中忽視培養和發展非智力因素無助於學生接收知識、發展智力。 教育心 理學認爲:非智力心理因素的活動與智力因素的活動是統一在學習活動中的。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興趣、情感、意志、性格始終發揮着作用:調動非智力因素能有效的促進知識的學習。

三、利用知識本身引起無意注意

隨着年齡和知識水平的增長,學生對知識逐漸對知識本身產生直接興趣,利用新舊知識矛盾,或知識不確定性等等都會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例如有時上新內容的課時,可以旗幟鮮明地提出,今天我們將學習“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或提出一個與舊知識相關,但全靠舊知識又無法解決的問題,引入新課,這些都有引起學生無意注意的效果。

四、適時揭示有用性,激起學生興趣

隨着學生知識量的增加,理解能力的增強和閱歷的豐富,無意注意的作用逐漸減弱,這樣就必須適時地揭示知識的有用性,如聯繫生活和生產實際,學習書中知識,從而使學生明確學習的有用性,培養了他們學習需要,有了需要就會有學習興趣,有學習動力,只有使學生從注意外在因素向喜愛知識本身轉移,才能是真正意義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興趣,是設法引起學生無意注意的歸宿,是無意注意的昇華。

數學知識本身不像其他學科那樣容易直接引發學生的興趣。創造誘人的學習情

境、寓教於愉悅之中是明智選擇,讓孩子們去掉心理上的包袱。輕鬆愉快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情感常常以教師的情感爲原動力.教師在講解任務內容時都溶化着自己的認識、評價和態度。這種情感色彩時刻在感染着學生。 現代教育學十分強調師生間的情感活動.要調動學生的樂學情緒、參與意識和主動性、積極性.就首先要建立平等、友好、和諧的師生關係和學習氛圍.以調動起少年兒童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變“要我學”爲“我要學”“我會學”。從根本上促進教學效果和學習質量.使學生非智力因素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也使智力因素同時得到發展。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陶冶了情操.既發展了智力又獲得了無盡的樂趣.情感和意志同時得到了培養和加強,身心得以健康發展。

篇9: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淺談國小教育藝術

摘要:每個活潑可愛的孩子都是一個小天使,他們就像一張張白紙,純潔無暇,你給予他們什麼,他們就收穫什麼,因而國小教師的教育與管理對孩子的成長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呢?作爲一名教師,光有滿腔熱情是遠遠不夠的,教育要講究策略,講究藝術。

關鍵詞:教育 學生教育 教育藝術

兒童教育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在教育不斷改進的今天,對教師的教育能力與教學藝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教育與管理孩子,使其快樂健康向上的成長呢?廣大教師不僅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培訓,也組織了各種形式的研討與交流。現結合自己的教育工作總結如下。

1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和閃光點,教師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欣賞,也許你一句鼓勵的話,將會是孩子以後成功的動力。我在教育教學中進行了嘗試,有不錯的效果,那是在教授《同學,老師眼中的我》這一課時,我先叫同學們互相說說自己眼中的好朋友,於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積極的把眼中的朋友是什麼樣的告訴我,讓我更多的瞭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當輪到說一說“老師眼中的我”時,我看到了同學們那期待的眼神,霎那間,一雙雙小手爭先恐後高高舉起,就怕我看不到他一樣,於是我開始一個個說說他們在我心目中的樣子,正當我評得興致盎然的時候,我看到了一雙膽怯的眼睛,她可是個文靜的姑娘,可是她的書寫一直讓我頭疼。我曾多次和她交流溝通,都沒有多少效果,想到這些,多少批評責備話要衝口而出,可轉念一想,我們每個人都喜歡被誇獎,大人不例外,孩子更是如此,不是有人說如果一個人生活在批評中,她就學會了自卑,如果經常生活在讚美中,她就學會了自信。因此,我微笑着對她說:“在我心中,你是個聰明能幹的小姑娘,老師特別喜歡你,作業再做認真點,老師都爲你感到驕傲的!”她聽了,好像明白了似的點了點頭。

就這樣,我驚奇地發現這孩子變了,交來的作業竟然比以前認真了。後來我才知道,那天她回家後就高興的告訴她的媽媽說:“老師今天在班上誇她了,以後要做老師眼中喜歡的好學生”。她的變化讓我意識到,班上像她這樣的學生有很多,如果一味的批評,責備,只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留下陰影,只會讓他們厭學,只會讓他們討厭老師。是她讓我重新認識自己的學生,也重新認識了自己。經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作爲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欣賞別人也是一種美德。

2 發揮榜樣的力量

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也是一面旗幟。國小生善於模仿他人的行爲,根據這一特點,我在班級中評選四好少年,讓孩子們有學習的目標,當然,我也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因此,我們要嚴於律己。教學字詞的時候,在黑板上的書寫我也不敢馬虎大意,書寫字跡潦草,而是一筆一劃,工工整整的板書。學生這個羣體有其個體差異,在教育中要因人施教,引導他們積極向上,健康快樂的學習成長。我經常用身邊的小榜樣鼓勵他們,激勵他們,我知道,身邊的榜樣是真真切切的,帶來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在班上樹立榜樣,尋找榜樣,從而給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道德教育。比如有學生隨手撿起地上的一張廢紙,我會在每週的周隊會上專門提出表揚,給操行加分,並號召大家向他學習。時間長了,不用自己強調,孩子們也會自覺撿起。這樣教室乾淨了,校園變美了,學生也得到了講衛生的思想教育。

3 適時引導

每個孩子的生活環境,教育條件等因素的不同,我們對每個孩子的教育方法也應該有所不同。有的孩子活潑外向,敢說敢做,有的孩子膽小內向,不善言語。對於膽小的孩子,我們主動和他親近,一個微笑,一次溫暖的擁抱,一次不經意的撫摸他的頭,都會給他帶來極大的安慰與喜悅,從而自信心倍增。在教育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一位同學經常遲到,你會怎麼做呢?是批評,責罵,還是罰站,諷刺?這時就需要我們運用教育機制將孩子的不良行爲轉化爲良好的`行爲。作爲一名教師應該給予他適時引導。記得那次,我正津津有味的講着課,突然一聲響亮的“報告”打斷了我的講課,又是那個同學來遲到了,我微笑着說:“你今天又遲到了,你說怎麼辦呢”?他乾脆的回答道,如果再遲到就抄《弟子規》三遍。我說,那麼多你抄得完嗎?他說不能抄完。“那你還說”,我說道。他不好意思的說:“因爲以後不會再遲到了”。我默許了他的說法,還別說,他真的再也沒有遲到過。

4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獲知所必備的一個條件之一。好習慣,可使學生終身受益。學生在學習中若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給學習帶來無形的阻力。有的學生上課時不專心,東張西望,對教的內容是一知半解。有的學生對學習用具今天不帶這,明天不帶那。因此,在工作中,我有意識地注意學生行爲習慣的養成。比如:一入學的時候,我就要求家長配合老師完成教孩子學會自己整理書包,每天檢查第二天要用的學習用品,別人的東西再好看也不準拿,有意識培養孩子的秩序感,培養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意識。許多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都可以變成培養國小生良好行爲習慣的教材。孩子經常不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做,他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老師既不能一味地要求他,也不能一味的遷就他,而是要在他的方式和我們想教給他的東西之間找個平衡點。事實表明好的習慣左右了成敗,習慣改變了人的一生。

總之,對兒童的教育是設計到很多方面的,在新課標指引下,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更新觀念,轉變思想,不斷加強自身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努力提高教育理論水平。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用愛滋潤我們祖國的花朵,讓花朵開得更紅更嬌豔。

參考文獻

[1] 班華.發展性班級教育系統[M].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2] 唐雲增.班集體建設的操作系統[J].班主任,2008(1):3-5.

篇10: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摘要:隨着我國城鎮化的不斷髮展,農村義務教育遇到了諸多問題,特別是農村國小義務教育。城鎮化是通過農村現代化的必然趨勢,在當前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基礎教育發展出現了諸如“升學主義”觀念有所加強、基礎教育“育人價值”受到忽視、“身份”及時導致輟學現象增加、留守農民、工子女教育質量下滑、課程結構欠合理等問題。本文通過分析研究城鎮化對農村國小教育的影響,論述了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國小教育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發展農村國小教育的若干解決措施。

關鍵詞:城鎮化;農村教育;國小教育

在城鎮化的進程中,農村城鎮化,農村教育城鎮化是不可阻擋的趨勢,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優先發展義務教育,使農村化逐漸向城鎮化教育方向發展,目前我國把農村教育作爲優先領域,防止出現農村教育凹陷,着力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水平向城鎮化方向發展,即基本形成了城市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機制,明顯改善了農村義務教學學校辦理條件。整體提高農村義務教學的教師隊伍素質,初步提高了農村教育質量和國民素質,其中師資發展問題是教育發展中的基本問題之一。

1城鎮化進程對農村國小教育存在的問題

1.1農村國小教育設施不能滿足教育需求:農村教育的設施不能滿足國小教學的需求,辦學條件在逐漸改善,但我國目前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的經濟發展仍普遍欠發達,特別是中西部地區,而現在大多數還在用傳統式的教育,無法滿足教學的基本要求。經濟發展制約教育發展,長期以來我國教育投資在國民生產總值和材教方面投資的也較少,對於農村教育的投資更少,目前的農村教育的措施還是陳舊、落後、老化的問題非常突出,部分教學設施嚴重缺乏,造成許多教學活動無法開展,除此之外,國小住宿環境得不到滿足等因素,都直接制約了農村國小教育的發展[1]。

1.2農村國小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現在農村教師的補助以及教師的薪資待遇比較少,這樣就導致了優秀的教師大量流失,農村國小教育缺乏優秀的教師,使農村國小生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以導致農村國小的教師普遍存在以下幾種類型,一是年齡資深的老師,二是很年輕沒有經驗實習的老師,還有經驗少的代課老師,他們的教育大多數還是由一黑板一根粉筆和一張嘴的傳統安授課方式,這樣的授課模式不但給師生的壓力、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更不能適應當代的教學需要,使得教學效果很不明顯。而且一些老師的專業知識和儲備量不足,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的教學需要,這樣導致了生源的減少,對教師的教課需求量下降,這樣的師生結構就出現很多的問題,對有些學科例如體育、音樂、美術等專業的教師數量不足,往往一個教師教好幾個專業,這一嚴重製約着農村國小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學校和教師也應從觀念上改變對於升學率的盲目追求以及對考試科目的過分重視,把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平等對待各個學科的教師和教學。

1.3校園文化的缺失:現在農村國小几乎忽略學校文化建設,導致農村國小生活在單一接受文化課的陰影裏,受到客觀原因的制約和影響而老師對於學生的成績最爲唯一數據,不讓學生看課外書,由學校一味應試,本應該文化氣息濃郁的校園,居然成爲了文化的孤島,幼小的孩子們只能機械枯燥的演練各種習題,整日被束縛在書山題海里,揹着小升中的壓力,而沒有辦法享有應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中,農村經濟欠發達,資金不足,學生幾乎無法開展有關多媒體文化活動,嚴重影響了學生學校生活的豐富程度,也影響學生不能有效、愉快的接受知識。

2解決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國小教育問題的若干措施

2.1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建立鼓勵機制:學校管理過程中建立激勵機制,學校管理過程中良好的激勵機制會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從而提高教育質量,學校可以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鼓勵,物質獎勵可能相對來些不太明顯[2]。在經濟貧困地區的農村國小,一些小的物質獎勵也許難以得到好的激勵效果,但精神激勵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例如鼓勵農村國小教師積極主動的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積極主動接受現金的教育理念,創造條件鼓勵教師參加進修培訓,學術交流等活動,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改革農村教師編的制度現行教師編是根據2001年中國小的標準制度決定的,提高農村教師的需求,建設一支強有力的教師隊伍是農村教育發展的基本保障。

2.2全面推薦校園文化建設:營造一個寬鬆活潑的教學環境,是造就學生德、智、體、美、勞前面發展的條件,建立寬鬆活潑的教育教學環境,創新國小教育是啓發、誘導和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是關鍵,開闊國小生的智力與思維,有利於學生的健康發展,學校是培育人的重要場所,是學生離開家的第一個成長環境。因而學校的辦學理念,校歌、校風、校訓、都是重要隱性的課程,影響着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國小學習文化建設必須遵循學校特特色和師生特點,我們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精神文化的建設,要把精神文明教育提上日程,城鎮化的發展程度不同的區域社會生活方式和社會生產方式,還有很大的差距,但面臨農村城鎮化的迅猛發展的挑戰農村各類型區域都應把精神文明教育提上日程。

3結語

黨和國家歷年來重視教育工作,和城鎮化的教育相比農村教育還是比較落後,我們應該引進比較新穎是授課方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做裏更好地掌握知識,活學活用不死板的去接受知識,農村教育水平相對落後,特別是在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農村教育暴漏出很多問題。爲此。我們以發展農村教育事業爲突破口,採取一系列的發展策略。促進農村教育高度發展,提高農村人口知識文化水平。逐步促進人口成長,進而實現城鄉統籌和可持續發展,服務與城鄉一體化的新型城鎮化的建設,對農村教師應進行適當的培訓,讓學生接受不同的授課形式。

作者:譚富麗單位: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小萬德國小

參考文獻:

[1]劉雲博,白華.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03):109-113.

[2]劉雲博,白華.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6(03):109-113.

[3]劉璐,魏登尖.農村教育城鎮化進程中師資發展問題研究[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5(01):54-57.

篇11: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摘要:近幾年來,隨着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鄉鎮國小教育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因此,在新時期下如何開展鄉鎮國小教育事業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而對鄉鎮國小教育現狀進行透徹的瞭解,才能夠尋求有效的辦法來對鄉鎮國小的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善。本文就是通過對鄉鎮國小的實際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和研究,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鄉鎮國小;教育;現狀;問題;措施

隨着我國的經濟水平的發展,鄉鎮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鄉鎮國小的教育問題成爲鄉村居民關注的重點問題,也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本文就是通過鄉鎮國小的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力求尋找出有效的措施來提高鄉鎮國小的教育水平,培養出綜合素質高的國小生。

1鄉鎮國小的教育現狀

1.1鄉鎮國小教師稀缺,缺乏高學歷人才:由於鄉鎮客觀環境比較差,很多高學歷的師範畢業生並不願意到這麼偏遠的鄉鎮來工作,導致鄉鎮國小教師比較稀缺。同時通過對鄉鎮國小師資力量的調查發現,在鄉鎮國小中,女教師的比例比較大,尤其是四十歲以上的教師成爲鄉鎮國小教師的主體力量,青年教師的比例比較低,這也就表明鄉鎮國小缺少新鮮元素,教師的年齡結構偏大,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教學觀念相比於青年教師而言要稍微老舊一些。還有在鄉鎮國小中,大部分教師的學歷都是高中、中專或者中師,極度缺乏高學歷的專業師範人才。除此之外,由於編制的問題,有一些學校只能聘請一些代課老師,這些代課老師的薪資待遇低、穩定性差,並且這種流動性對於國小生的學習也是十分不利的。

1.2鄉鎮國小資金匱乏,教育設施落後:近些年來,儘管我國越來越重視對鄉鎮國小的投資建設,但是由於地理環境和國小數量衆多等因素,政府給予的資金支持無法能夠讓所有的鄉鎮國小都能夠獲得資金去進行建設。這種資金匱乏導致許多學校的教學環境非常之差,甚至在一些偏遠山區,國小生上課的時候沒有固定的桌椅,更別提廣闊的操場和輔助教學的教學器材了。

1.3鄉鎮國小教師一兼多職,影響教學效果:由於鄉鎮國小的規模比較小,資金投入不足,學校教師資源缺乏。因此,無法做到每個科目都配備一名專業的教師,所以在鄉鎮國小中一名國小教師往往同時身兼多職,除了教授自己的專業課程之外,還要同時教授幾門副科。例如教授語文課程的教師,可能同時還教思想品德課和音樂課等。

2關於鄉鎮國小的問題的幾點思考

2.1學校與鄉鎮政府積極溝通交流,獲得有力支持:對於鄉鎮國小而言,要想發展,創造出好的教學環境,就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對學校進行建設。爲了提高鄉鎮國小的教學質量,學校要積極與本地的鄉鎮政府進行溝通和交流,獲得其支持,在政府每年的財政預算中,撥出一定的資金用於學校建設和教學設施完善方面。其次,學校還要與社會進行有效的溝通,尋求幫助,希望公益機構或者大型企業爲學校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讓鄉鎮國小的學生能夠在更好的教學環境下進行學習。最後學校要將獲得的資金用於校園建設和教學設施完善方面,首先鄉鎮國小要對原本破舊糟糕的校園進行重新規劃和建設,爲國小生創造寬敞明亮的教學樓和能夠讓孩子們盡情玩耍的操場,同時也要配備相關的教學器材,如音樂課所需的音樂器材,鋼琴、手風琴等;如體育課所需要的籃球、足球等。其次,學校還要將多媒體技術引用到教學當中來,在每個班級安裝投影儀併爲每個教師配置電腦,它能夠讓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將所製作的教學課件通過投影儀播放出來。這種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集視覺、聽覺於一體,能夠刺激到學生的神經,爲學生開闊視野,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整體提高鄉鎮國小的教學水平。

2.2引進高學歷人才,構建完善的師資隊伍:鄉鎮國小存在地理位置偏遠、教學環境差等不良因素,也正是這些因素導致鄉鎮國小無法吸引高學歷人才來校教學。因此爲了提高鄉鎮國小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學校必須對教師聘用制度進行改革,首先對於引進的高學歷人才在薪資福利上一定要保證其優厚性,這就需要我國政府加大對其高學歷人才的津貼補助,以此來吸引高學歷人才在鄉鎮國小進行教學,還有對於引進的高學歷人才要給予正式編制,不要遲遲無法轉正,要讓他們能夠安下心來在鄉鎮國小工作。這種新鮮血液的青年教師的引進,不僅能夠激發鄉鎮國小的教學活力,帶來創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想法,還能夠吸引國小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鄉鎮國小的教學質量。其次,對於本校的原有教師,要實施教師考覈和評比制度,對教師的教學實際情況進行考覈,對於教學素質低、教學效果差,無法勝任本職工作的教師進行崗位調整或者辭退,以保證鄉鎮教師的整體素質。最後對於聘用的代課教師,要考量其教學水平是否專業,教學責任感是否強烈,如果代課教師在校代課期間表現優異,那麼學校就要考慮適當給予代課教師轉正的名額,以此來提高他們的工資待遇,避免流動性教學帶來的不良影響,讓他們安心執教。

2.3各司其職,合理配置專業化教師:在鄉鎮國小,一個教師身兼幾職的教學現象非常普遍,但是這種做法非常不利於國小生的成長。“術業有專攻”,專業的教師和非專業的教師,二者在本質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所以鄉鎮國小對於教師配置上,要進行合理的規範,只允許專業的教師教授本專業的課程,不可以同時還教授其他課程。一個教師兼任好幾門課,不僅學生會產生厭倦感,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在教授其他幾門副科時,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備課,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工作壓力大,精力不夠充沛,對教學質量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劉曉亮,韓榮芳,侯鳳石.關於河北省S鄉鎮中學男女生教育現狀及其原因的調查分析———基於教育社會學視角的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2,20:240-241.

[2]王珊槐.關於鄉鎮國小的教育現狀和思考[J].羣文天地,2012,17:236.

[3]孫可敬.流動性與空巢化:我國鄉村國小教育的現狀及變遷———基於豫北AZ村的解讀[J].青年研究,2013,04:17-27+94.

篇12: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摘要】隨着我國高校改革和教育產業化的發展,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和質量成爲反映高校整體辦學水平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也成爲衡量一個專業存在與發展的新標準。高師學校專門培養的面向國中、高中的語文、數學、外語等專業學生紛紛降低擇業標準到國小求職,也佔領了一部分國小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市場。

【關鍵詞】國小教育專業素質教育就業

當專業發展遇到阻礙的時候,不能一味逃避,只能從專業自身尋找突破口,對本專業進行適時地改革與完善。下面就以就業爲前提從專業定位、培養目標、課程結構以及社會宣傳力度幾方面進行新的闡述,力圖使國小教育專業適應就業市場的考驗,獲得長足的可持續發展。

一、適時定義本科學歷國小教育的專業特性,堅持國小教育專業的師範性

教師這一職業的競爭將隨着社會經濟和教育的發展越來越激烈,尤其是國小教師這一職業,必然成爲各類非師範院校學生求職的熱點,這對高師教育是一種挑戰。面對來勢兇猛的“外患”,如何應對?從長遠來看,堅持國小教育專業的師範性是高師院校承辦國小教育專業的特色之一,但要切實辦好這一專業,也要兼顧高等教育本科的層次性以及國小教育專業自身的個性。

(一)國小教育專業必須充分體現其個性特點。國小教育專業雖屬高等教育體系,但它培養的學生卻是面向國小的教師,將來的教育對象是5~6歲到11~12歲的兒童,處於教育的啓蒙階段,因此對國小教師來說,“如何教”比起“教什麼”更重要。只有懂得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的人才更有可能教好他們。再有國小教學不分科的特點,要求國小教師必須具有多學科的知識,以便適應國小多門學科的教學要求。這就要求國小教育專業在教育理念、課程設置、培養方式方法等方面要做全面的調整和科學地設計。

(二)國小教育專業應當體現高等教育本科的層次性。本科學歷國小教育專業最顯而易見的優勢就是學歷層次要比現在普及的國小教師專科學歷高一層。既然是本科學歷,那麼就應當符合我國《高等教育法》中規定的“本科教育應當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學科、專業必需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本專業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具備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鑑於現在國小缺少“專家型”教師,國小教育專業立足本科層次的培養要求,培養出來的國小教師應當具備兩個特性:一是國小學科教育的專家,具有很強的學科教學能力,有望成爲國小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帶頭人;二是有較強的國小教育科研能力,能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分析、解決國小教育遇到的新問題,推動國小教育的改革。而這些都體現了國小教育專業的本科層次性。

二、重新確立本科學歷國小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招生規格

從我國現階段國小用人需求的反饋信息來看,國小需要的不僅是一個高學歷的教師,更需要一個高素質的教師。因此,我們在制定本科學歷國小教育專業培養目標時,既要兼顧大學本科層次的一般素養,還要兼顧大學本科層次的教育專業素養,更要兼顧大學本科層次的學科專業素養。這樣“按需培養”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在此基礎上可將培養目標確立爲:培養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學有專長,具備國小教育專業知識,能勝任國小教育、教學工作,具有現代教育理念並能。

從事教育科研的國小教育工作者。其培養規格爲: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國小教育專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教師職業道德以及求實創新精神;具有紮實、寬厚的文化科學知識;具有紮實系統的學科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可擔任國小語文、數學課程的教學工作,至少兼顧一門其它課程和一種活動課,專長一門課程教學,勝任班主任工作:具有基本的國小教育教學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學研究能力及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國小教育專業開設初期招生對象主要是中等師範學校的應屆畢業生,也招收少量應屆高中畢業生。由於中師生在中師4年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較紮實的從教技能,因此,在大學4年的學習中有較充裕的時間去鑽研教育理論知識,鍛鍊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但隨着中等師範學校的合併與升級,已經沒有了中師生這一固定生源。所以各高師院校的國小教育專業應轉變觀念:一是改革原有的招生規格,擴大招生範圍已成爲國小教育專業發展的當務之急-招生對象主要有三種:(1)應屆高中畢業生,(2)專利師範院校的應屆畢業生(3)招收有實際教學經驗的國小教師到高師學校進行在職培訓。二是招生數量上要堅持“少而精”的原則。面對我國國小教師飽和的現狀,要嚴格控制招生數量,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使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各個是精品,並佔據就業市場的主導地位。

三、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國小教育專業的社會影響?

國小教育專業(本科)作爲高師院校的一個新專業,在社會上並沒有得到廣泛的宣傳與認可。不要說是普通的老百姓,就連一些業內人士都不知道在高師院校中還有專門培養國小教師的專業存在。所以有的學生在參加招聘會時被問到:“你們國小教育專業是學什麼的?”這也是導致該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一個原因。因此必須加大國小教育專業的社會宣傳力度,使社會上的有關部門、有關人士對這個專業的辦學目的、入學條件、培養規格、畢業分配等各方面情況有一定的瞭解,爭取得到得他們的支持和幫助。(1)教育主管部門和辦學單位必須通過各種途徑、各種形式(如電視,報紙等)進行社會宣傳。使與辦學有關的方方面面達成共識,共同辦好這個專業。(2)要與當地高質量的實驗、示範國小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合作辦學。教師教育的目的是形成教師的教育專業理論知識體系和提高教育實踐能力。國小教育本科專業與一流國小建立合作伙伴關係,不但有利於雙方的發展,而且還會使教師教育更見成效。合作雙方在理論研討、課程改革探索、技能培訓方面共享資源、互通信息,並共同進行一些項目研究,如課程的開發、學科教學理論的探索,如此使本專業的部分的理論課程尤其是教育理論課因鮮活的教育實踐素材而變得生動活潑,並獲得強大的發展後勁;同時也藉助當地國小的實力宣傳了本專業的教育優勢,擴大了社會的認可度。

篇13: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摘要:在每個人的學生時代國小教育都非常的重要,其是學前教育的過渡階段。根據相關的研究表明,學生思維、身體和心理等條件最好的發展階段便是在國小時期。因此,學生的一生都會受其的影響,這就需要良好的教育階段從這國小就必須開始。其作爲重要的發展時機存在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之中,教師應當利用好一切的教學資源和手段,儘可能的在這個階段將學生的各種能力都能夠提高。文章將圍繞國小教育在當今時代的作用進行闡述,並對現狀反思後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關鍵詞:當今時代;國小教育;作用;教育反思

一、關於國小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於思想品質的初步形成

國小生的思維發展還不夠完善,很多問題不能夠通過自己的思考進行解決,別人說什麼他們就會信什麼。因此,學生形成思想品質的時期主要是在國小教育的時期。由於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學生在國小階段形成,由此,教師在這個階段會取得非常顯著的思想教育效果。如:在班級的管理過程中,教師需要提前將一些規章制度制定出來,在這個時期的學生非常的聽老師的話,也就會自覺的遵守這些制度。

(二)奠定了知識基礎

九年義務教育是我國一直提倡的教育政策,其中國小階段的教育扮演着基石的角色在整個高年級的教育過程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在國小教育階段處於上風,是學習的最佳時期,其最爲基礎性的階段有利於學生技能的培養和生存的發展。因此,在學生後續的學習過程中都需要藉助於國小時代積累的知識來奠定基礎。如:在國小的英語教學中,學生會學習到大量的英語單詞,並在現代化的國小教學中,教學條件的提升,教學資金雄厚的學校都會聘請有外教,這樣學生從國小就能夠積累豐富的英語單詞和良好的口語能力。自然科學能夠提起國小生對自然探索的興趣,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求知慾望,以便在以後的學習中保持知識的求知慾。

(三)形成自身都有的個性

閃光點隱藏在每一個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學生特質的不同閃光點自然不一樣,教師在國小階段就應當將這些閃光點發現,並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培養和啓發,使得獨有的特性能夠在學生身上形成。在國小階段,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有計劃和意識的進行系統的學習,在此時期,無論是學生的思維方式還是認知能力都會發生重大的改變,他們對事物和知識的認識能夠從具體過渡到抽象,由複雜代替了簡單,不斷的提高了他們在推理、記憶等方面的能力。

二、關於將國小教育作用提高的思考

教師對於國小生而言是極其重要的,教授他們知識,引導他們從小培養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而根據現如今在我國的國小教育現狀,還有待完善的地方,筆者在認真進行思考以後,提出了以下建議。

(一)多元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隨着社會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國小生都是在“蜜罐”裏泡大的孩子,從小就接受了非常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很多新鮮事物都提前享受了,而這樣的背景之下,不僅使得他們對周圍事物更加的挑剔,還加大了國小教師的教學難度,如何在這樣的情境下增加他們的學習熱情,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是每一個教師都值得思考的問題。而這就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將其變得有趣生動,在課堂中針對學生好玩的天性,穿插好玩又有教育寓意的教學遊戲,增加教學設施設備,使用多功能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儘可能的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以便達到學習效果,促進優秀品質的養成。

(二)建設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

思想發育在國小生階段還不夠成熟,這時候將班級文化角科學合理的佈置出來是非常有必要的,應當安置一個專門的書櫃,在上面放入一些適合學生學習、有趣的雜誌和圖書,有專門的板報能夠提供給學生自行發揮,將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營造出來,有利於學生提高學習熱情和動手寫作能力,並養成看書讀報的好習慣。可見,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教育是重中之重,其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基礎知識的掌握,而且還能夠將良好的品德養成,幫助身心健康的良好發展。筆者瞭解到,有的國小教師認爲學生年齡小,很多認知都缺乏,教學知識沒什麼難度,就放鬆了對學生的教學任務,而這是一個誤區,國小生雖然小但也有自己的初步意識,國小教師必須充分、深刻的認識到這一點,根據學生的發展特性,幫助他們提高學習熱情,養成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三)溝通關係的建立

不同階段的學生、不同個性的學生心理髮展的特徵都會不一樣,這就要求教師積極的與學生進行溝通,將良好的溝通關係建立起來,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能夠將師生的關係拉近,在將國小教育的作用充分發揮的同時,還有利於爲教學老師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打下夯實的基礎,保證教學質量。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學生整個學習階段不可或缺的是國小教育時期,其也是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因而,在這個階段的教師,必須對學生學習和心理等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能夠及時瞭解,將他們向正確的思想和心理等方面發展的方向進行引導,以便將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對於新時代的國小生而言,國小教育迎來了新的挑戰,這要求學校具備優秀的教學資源,教師的教學經驗必須豐富,學生多樣化發展的特性,需要都滿足到。教學模式應當靈活多變,班級文化建設工作力度應當加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需要良好溝通,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不但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夠得到促進,教師的教學任務也能夠圓滿完成。

篇14: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摘要:近幾年來,隨着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鄉鎮國小教育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因此,在新時期下如何開展鄉鎮國小教育事業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而對鄉鎮國小教育現狀進行透徹的瞭解,才能夠尋求有效的辦法來對鄉鎮國小的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善。本文就是通過對鄉鎮國小的實際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和研究,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鄉鎮國小;教育;現狀;問題;措施

隨着我國的經濟水平的發展,鄉鎮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鄉鎮國小的教育問題成爲鄉村居民關注的重點問題,也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本文就是通過鄉鎮國小的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力求尋找出有效的措施來提高鄉鎮國小的教育水平,培養出綜合素質高的國小生。

1鄉鎮國小的教育現狀

1.1鄉鎮國小教師稀缺,缺乏高學歷人才:由於鄉鎮客觀環境比較差,很多高學歷的師範畢業生並不願意到這麼偏遠的鄉鎮來工作,導致鄉鎮國小教師比較稀缺。同時通過對鄉鎮國小師資力量的調查發現,在鄉鎮國小中,女教師的比例比較大,尤其是四十歲以上的教師成爲鄉鎮國小教師的主體力量,青年教師的比例比較低,這也就表明鄉鎮國小缺少新鮮元素,教師的年齡結構偏大,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教學觀念相比於青年教師而言要稍微老舊一些。還有在鄉鎮國小中,大部分教師的學歷都是高中、中專或者中師,極度缺乏高學歷的專業師範人才。除此之外,由於編制的問題,有一些學校只能聘請一些代課老師,這些代課老師的薪資待遇低、穩定性差,並且這種流動性對於國小生的學習也是十分不利的。

1.2鄉鎮國小資金匱乏,教育設施落後:近些年來,儘管我國越來越重視對鄉鎮國小的投資建設,但是由於地理環境和國小數量衆多等因素,政府給予的資金支持無法能夠讓所有的鄉鎮國小都能夠獲得資金去進行建設。這種資金匱乏導致許多學校的教學環境非常之差,甚至在一些偏遠山區,國小生上課的時候沒有固定的桌椅,更別提廣闊的操場和輔助教學的教學器材了。

1.3鄉鎮國小教師一兼多職,影響教學效果:由於鄉鎮國小的規模比較小,資金投入不足,學校教師資源缺乏。因此,無法做到每個科目都配備一名專業的教師,所以在鄉鎮國小中一名國小教師往往同時身兼多職,除了教授自己的專業課程之外,還要同時教授幾門副科。例如教授語文課程的教師,可能同時還教思想品德課和音樂課等。

2關於鄉鎮國小的問題的幾點思考

2.1學校與鄉鎮政府積極溝通交流,獲得有力支持:對於鄉鎮國小而言,要想發展,創造出好的教學環境,就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對學校進行建設。爲了提高鄉鎮國小的教學質量,學校要積極與本地的鄉鎮政府進行溝通和交流,獲得其支持,在政府每年的財政預算中,撥出一定的資金用於學校建設和教學設施完善方面。其次,學校還要與社會進行有效的溝通,尋求幫助,希望公益機構或者大型企業爲學校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讓鄉鎮國小的學生能夠在更好的教學環境下進行學習。最後學校要將獲得的資金用於校園建設和教學設施完善方面,首先鄉鎮國小要對原本破舊糟糕的校園進行重新規劃和建設,爲國小生創造寬敞明亮的教學樓和能夠讓孩子們盡情玩耍的操場,同時也要配備相關的教學器材,如音樂課所需的音樂器材,鋼琴、手風琴等;如體育課所需要的籃球、足球等。其次,學校還要將多媒體技術引用到教學當中來,在每個班級安裝投影儀併爲每個教師配置電腦,它能夠讓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將所製作的教學課件通過投影儀播放出來。這種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集視覺、聽覺於一體,能夠刺激到學生的神經,爲學生開闊視野,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整體提高鄉鎮國小的教學水平。

2.2引進高學歷人才,構建完善的師資隊伍:鄉鎮國小存在地理位置偏遠、教學環境差等不良因素,也正是這些因素導致鄉鎮國小無法吸引高學歷人才來校教學。因此爲了提高鄉鎮國小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學校必須對教師聘用制度進行改革,首先對於引進的高學歷人才在薪資福利上一定要保證其優厚性,這就需要我國政府加大對其高學歷人才的津貼補助,以此來吸引高學歷人才在鄉鎮國小進行教學,還有對於引進的高學歷人才要給予正式編制,不要遲遲無法轉正,要讓他們能夠安下心來在鄉鎮國小工作。這種新鮮血液的青年教師的引進,不僅能夠激發鄉鎮國小的教學活力,帶來創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想法,還能夠吸引國小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鄉鎮國小的教學質量。其次,對於本校的原有教師,要實施教師考覈和評比制度,對教師的教學實際情況進行考覈,對於教學素質低、教學效果差,無法勝任本職工作的教師進行崗位調整或者辭退,以保證鄉鎮教師的整體素質。最後對於聘用的代課教師,要考量其教學水平是否專業,教學責任感是否強烈,如果代課教師在校代課期間表現優異,那麼學校就要考慮適當給予代課教師轉正的名額,以此來提高他們的工資待遇,避免流動性教學帶來的不良影響,讓他們安心執教。

2.3各司其職,合理配置專業化教師:在鄉鎮國小,一個教師身兼幾職的教學現象非常普遍,但是這種做法非常不利於國小生的成長。“術業有專攻”,專業的教師和非專業的教師,二者在本質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所以鄉鎮國小對於教師配置上,要進行合理的規範,只允許專業的教師教授本專業的課程,不可以同時還教授其他課程。一個教師兼任好幾門課,不僅學生會產生厭倦感,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在教授其他幾門副科時,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備課,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工作壓力大,精力不夠充沛,對教學質量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篇15:國小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教育是一個民族的希望。國小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國小教育中對創新思維的培養,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與提高。本文探討了國小教育中創新思維的現狀,對目前國小教育中創新思維的培養與提高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闡述了國小教育中如何實現創新思維的培養與提高。

【關鍵詞】國小教育;創新思維;學生

一、前言

創新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對問題的一種解決辦法。國小教育在整個國民教育中位於始端,是整個教育的基礎。加強國小教育中創新思維的培養,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激勵他們的創新想法。但是目前受制於傳統教育模式的缺陷及農村教育的滯後性,當前農村國小教育中對創新思維的培養比較欠缺。

二、當前農村國小教育中創新思維的培養存在的問題

中國農村的傳統教育是以“升學率”爲第一要義,以考試爲生命力,對素質教育理解較少,因此對國小教育中創新思維的培養存在諸多不足,主要體現在:

1.課堂教學環節缺乏創新思維訓練

教師本身不具有創新思維,加之傳統的教育以“填鴨式”方式進行,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許多教師爲了自己教的班級學生獲得高分,在課堂上不是去啓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而是以填鴨的方式機械地傳授知識,不顧學生的承受能力而對學生的學習橫加干涉,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行爲簡單和粗暴地進行否定。

2.學生缺乏自主探索能力和想象力

受制於父母、家庭條件的影響,農村學生基本缺乏自主探索能力,同時受制於見識與知識面的狹小,學生的想象力也相對有限。

3.學生缺乏動手實踐平臺

以考試成績爲主要指標的教學管理模式使得中國小學生過早陷入了“應試教育”的泥潭中,小小年紀的國小學生揹負死記硬背大量客觀性知識的重任。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並不是升學考試的必考科目,因此不少學生基本沒有動手實踐平臺,不少農村學校基本沒有開設手工製作課,國小生更沒有機會參加科技創新活動。

三、國小教育中創新思維的培養與提高措施

1.重視課堂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

課堂是國小教育的第一陣地,也是開展各類教育活動的最重要陣地,因此要重視課堂教學中國小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進一步提高國小課堂教育的`質量。農村學校及教師應充分發揮國小課堂的作用,使國小課堂成爲學生學習和吸收知識的主要場所、成爲創新思維培養的主要場所。老師應認真做好備課工作,豐富教學知識,同時營造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上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互動、認真回答問題,參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另外應訓練學生的不同思維方式,對創新思維的同學及時鼓勵和表揚。同時老師要利用課堂時間回答學生的疑問,讓學生在課堂把問題弄清楚。

2.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學習與想象力

除了發揮課堂教學的第一陣地作用外,學校及老師還應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課外的自主學習。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是課堂教學之外的有力補充,也是培養和訓練創新思維重要途徑。在教學中首先要爲學生的自主探索提供可行性,教師要創造真正意識上的讓學生參與嘗試的機會,創設自主探索的情境,建立自主探索動機的最佳心理。比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對問題的思考能力,鼓勵他們在課外進行自學,同時換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先決條件和重要內容就是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因此老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的聯想和想象,鼓勵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在大膽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同時,要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給他們提供自由想象、獨立思考的情境條件,鼓勵他們大膽幻想。更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力去開展自主探索學習,去編織屬於自己的夢想,去探索自己未知的世界。

3.積極培養學生創新實踐動手能力

創新需要通過實踐來實現,再好的創新如果僅僅停留在“紙上談兵”,並不能體現它的價值與意義。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是對創新思維的有力支撐,也是對創新想法的檢驗。世界上所有的偉大發明家,都是小時候酷愛動手製作的,無論牛頓還是愛因斯坦,都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因此,學校應該開設更多的手工製作課,鼓勵國小生更多地參與手工製作,更多的參與團體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在創新實踐方面,老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指導,鼓勵學生開動腦筋,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同時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更應激勵同學們有計劃地開展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

4.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科技創新競賽

科技競賽是培養國小生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的有效載體,它是一種可行的教育、教學行爲,有着常規教學不可及的特殊的創新教育功能。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學校除了在主要教學環節中滲透創新教育思想,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之外,還應積極鼓勵指導國小生參加多層面、具有學科專業特色的科技創新競賽活動,不斷繁榮科學內涵與培養創新精神相融合的校園文化。在此過程,應發揮學校搭臺、教師指導、學生創新多方位融合的作用,爲學生的創新創造提供更多機會與途徑。比如積極組織國小生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等,可有效展示學生科技創新成果,進一步豐富和提高國小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四、結束語

創新思維是國小生最難能可貴的財富,農村的國小生同樣對未知的世界充滿着好奇。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應發揮能動性,鼓勵國小生更多的參與創新,培養國小生的創新思維。通過重視課堂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加強學生自主探索學習能力的培養,進一步豐富國小生的想象力,同時鼓勵他們更多地參與動手實踐,並積極參加科技創新競賽,把創新轉化爲創造。只要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學生們心中的那朵創新種子,一定可以開出絢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