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教育學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國小教育學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國小教育學畢業論文 篇一

摘要:素描基礎課是大學美術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不僅有益於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能,對於提高學生的綜合審美能力也有巨大的作用。然而就現階段的實際情況而言,我國的大學美術素描基礎課教學過程存在問題,不僅影響了素描基礎課的落實效果,更影響了學生繪畫技能和綜合素質的有效提高。本文就此展開討論,希望能夠爲大學美術教育素描基礎課程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大學美術;美術教育;教改模式;素描基礎課

大學美術教育素描基礎課程教育對學生的發展意義是十分巨大的,一方面它可以豐富學生的美術知識、提高學生的美術技能,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美術創造力、昇華學生的美術鑑賞力。然而現階段的大學美術素描基礎課程教育普遍存在問題,大學美術素描基礎課程教育質量也因此一直未能“盡如人意”。

一、大學美術素描基礎課程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的模式過於呆板

傳統教育教學理念至今仍然束縛着我國教育者的教學思維,很多教育者習慣於遵循傳統教學模式開展教育工作。正因爲此,大學美術素描教育的重點被落在了觀察能力培養、表現物體形象兩方面。雖然此舉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夯實繪畫理論基礎,幫助學生掌握繪畫的重要技法,但是此種教學手段非常的呆板,教學的內容相對陳舊,所涉及的面也非常的狹窄,因而很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被動的練習很難全面挖掘學生潛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課程安排缺乏靈活性

對於美術專業學生而言,在接受大學教育的過程中,學校方面會根據教學大綱爲學生安排各個階段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課時,從整體角度看,這種課程安排有着較爲清晰的目標,有益於教學工作按部就班落實,然而,這種課程安排也侷限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學工作,教育者無法根據學生的需要及時調整課程,加之很多課程內容相對較多,然而學校方面安排的課時可能根本無法保證教學所需時間,這就使得美術素描基礎課程的安排嚴重缺乏靈活性,難以幫助學生領悟素描教育的內涵。

(三)個性教育需求被忽略

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同,對教育的需求也不盡相同,然而傳統教育以模板式教學手段落實教育工作,學生被當作模板雕刻,完全沒有依照自身意願發展的平臺和途徑,很多大學美術素描教育者所教授的知識過深或是過淺,不僅影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也容易扼殺學生的藝術天分。此外,美術教育是一門藝術,與其他課程存在較大的差異,美術教學需要目標,但並不是說完成了某一個目標就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學生的創作需要靈感和激情,而這恰好是現階段大學美術素描基礎課程教育所難以提供給學生的。

二、改革大學美術素描基礎課程,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多元化教學模式

素描基礎課程教育一直在發展,然而很多教育者一直沿用着“寫實畫法”的教學模式,因此,教育者應有意識地打破這種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積極地在自身的教學過程中引入外國藝術學院的相關教育教學模式,並逐步形成自身特有的教學風格。例如,可以將素描基礎課程教育分割成三部分,從明暗素描、結構素描、人體素描三個角度出發,全方位鍛鍊學生的繪畫技能,幫助學生感悟不同的繪畫手法,進而形成自身特有的創作風格。

(二)靈活化課程安排

首先,教育者可以積極參與學校方面的課程安排工作,將教學需求與課程安排相結合,儘可能地妥善安排課時。其次,教育者需要充分考慮自身的教學實際情況,在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知識掌握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調整教學。例如,可以基於學生的領悟能力和學習能力將學生分組,對於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可以重點講授基礎性知識,對於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可以適當將教學內容前置,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

(三)落實個性化教育

個性化教育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指教師教學工作的個性化,另一方面指學生髮展的個性化。教師教學工作的個性化要求教育工作者應該有意識地打造具備自身屬性、自身特色的個性化教育教學模式,如以素描工具爲載體的素描基礎課教育模板、以風景素描爲對象的素描基礎課教育模板。學生髮展的個性化要求教育者在教學的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貫徹落實“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教育理念,不制約學生的發展,而是能夠鼓勵學生在不斷的比較、思考中發揮自身的天賦,逐步形成自身獨特的繪畫創作風格。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美術教育素描基礎課程教育與學生的發展關係密切,教育工作者必須對之予以重視。現階段我國的大學美術教育素描基礎課程教學存在問題,教育者應深入研究自身的教學,積極採取措施優化自己的教學模式,與時俱進地發展自身的教學,優化素描基礎課程教育質量,爲提高美術專業學生的美術技能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楊虹菲.淺析大學美術教育素描基礎課的教改新模式[J].美術教育研究,2016(10):124.

[2]範軍.大學美術在數字媒體時代下的教改思考[J].美與時代(中),2016(8):83-84.

[3]鍾俊韜.對高校美術基礎教學的分析與思考———以素描教學爲例[J].大舞臺,2013,No.306(11):143-144.

[4]李婧.淺談大學美術教育素描基礎課教改的新模式[J].通俗歌曲,2014(8):154.

國小教育學畢業論文 篇二

【摘要】

教師的教學風格已經成爲新課改下備受關注的議題。如何將沉悶、枯燥、凝重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舊貌換新顏,使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充滿生機、充滿信心是廣大國小數學教師的不懈追求,而教師具有獨特的教學風格無疑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良方。

【關鍵詞】

教學風格 國小數學 國小教師

教師的教學風格是教師在教學理論指導下,經過長期教學實踐的探索和追求形成的、並逐步完美的教學活動,並且在教學觀點、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技巧、教學作風、教學效果等方面綜合體現出來的、穩定的、具有獨特個性的教學特點與審美風貌。那麼,探討研究那些因素影響國小數學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和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要注意哪些問題,這有助於教師個性化教學風格的形成,從而成爲名師名家。

一、影響國小數學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因素

(一)內在因素

1、教師受教育的程度和更新知識的理念

記得初爲人師時,我們把“教師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作爲座右銘,認爲教師就是知識的傳授者,只有具備紮實深厚的專業知識,才能居高臨下,駕馭自如,向學生輸出知識的精華。一個知識貧乏的教師,即使用最好的教學手段也教不出好學生。固然,教師自身受教育的程度的確是教師風格形成的前提。一般來說一個教師文化層次越高,他的知識越淵博,在教學過程中能提高教學內容的深度和新知識的含量,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具有一桶水。但常識告訴我們,水也是有區別的,有清水、活水,也有死水、髒水,甚至腐水、臭水,那麼,老師有了一桶水是不是就夠了呢?顯然是不行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具備了紮實深厚的專業知識和不斷更新知識理念對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起到促進作用。

2、教師的樂教敬業精神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以其光輝的一生鑄造了教師的理想人格: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對教學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理論聯繫實際,重視革新創造,時刻堅持“學高爲師,身正是範”。正是他的這些優良品質影響着學生,才塑造出衆多社會棟樑之才。中國有這樣一句老話:“師徒如父子”。這句話說明老師可以像父親一樣的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當老師一臉陽光地走進教室時,學生們的心情就會很舒展、很輕鬆;當老師一臉怒氣地走近他們時,學生們則噤若寒蟬,生怕自己撞到老師怨氣的槍口上;老師在課堂上以熱情的語氣肯定學生,以讚賞的眼光激勵學生,他們的心裏會充滿幸福與喜悅,表現得很興奮,使學生產生求知慾望;老師指責、挖苦、嘲諷學生,則無疑是給他們心靈的天空濛上一片沉重的烏雲。

一個教師只有樂教敬業,才能認真地對待每堂課的教學,纔有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強烈願望,才能力求自身教學技術和教學效果的完美。教師的樂教敬業精神程度對教學風格形成具有決定作用。

3、教師個性特徵產生的影響

文如其人,課也如其人。有的人熱情開朗,激情澎湃;有的人沉着冷靜,思維慎密;有的人機智敏捷,幽默詼諧……,個性特徵的不同教學風格就會有所不同。

瑪蘭德在《教室裏的雕塑藝術》中指出:“教書育人就是一門雕塑藝術,每一位優秀教師都是一位雕塑家。雕塑家依據自己的風格作用於他的工作對象,那麼他的作品必然也會體現出他的風格特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如一位雕塑家,有的教師習慣於一種教學方法;而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斷變換教學手段和方法;這種風采各異的教學風格主要來源於教師的個性特徵。正是由於這個個性特徵在講臺上表演才使教學風格呈現多樣性,使教學成會豔麗多彩的藝術。

4、教師自身教學經驗的積累和創新意識

教學風格形成是教師大膽實踐、勇於探索和創新的結果。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資源,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外部環境,諸多不確定因素決定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作爲一名教師,應該經歷各種常態的接觸,逐漸形成適合自己特長的比較穩定的教學風格。正如優秀教師所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師在積累教學經驗的同時,更要不斷地創新,千學萬學,都應在自己的風格基礎上不斷完善變化,唯如此,才能在教學上自己得心應手,教有成效。在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在不斷進行教學技術創新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一種屬於自己的教學風格。

(二)外在因素

1、社會傳統和時代要求的影響和制約

蘇聯著名教育家凱洛夫提出的“五步教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教師,因而成爲我國教育界倍加推崇的通用模式。組織教學、複習舊課、講解新課、鞏固新課、佈置作業。這五步法已寫入國小數學教法的教科書,也作爲我們評價教師一堂課的標準,由此,就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固定的教學風格。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經濟的全球化及教育的信息化、網絡化的發展趨勢,對21世紀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育思想觀念與教育模式都產生了根本的變革。而站在培養人才講臺上的教師如果不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將無法適應新時代的教育工作,成爲現代教育的落伍者。

近年來,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在教學中創建了許多新型的教學模式。江蘇省特級教師邱學華,他的“嘗試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特別強調“先試後導,先練後講”,提倡學生要能嘗試,多嘗試。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也在這個時期提出了“六步教學法”,即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自結。比較著名的還有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盧仲衡教授,“自學輔導模式”,就是主張“先學後教”。

2、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是影響教學風格的一個重要因素

不同的教學內容要採取不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如國小數學包含:國小數學的概念、計算、問題解決、幾何等不同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風格不能一成不變的,應在自己形成的較穩定的風格基礎上去應和不同教學內容的要求。比如:國小數學概念“1”,誰能見到真正的“1”,我們只能見到一棵樹、一支筆、一個人、一頭牛,而絕不會見到作爲數學概念的“1”,數學概念的這種抽象性就決定了國小數學的學習,就要以相應的感性經驗爲基礎,經歷一個將感性材料在腦海裏來回辨析,從模糊到逐漸清晰的過程。特別是新概念的引入,概念形成,更要關注如何給學生提供豐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清晰的表象。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課堂上學生對教學內容難免會有不同的意見,作爲老師,不能按照預設一味尋求答案標準性,而應注重課堂的生成性。由於學生實際情況的不同,比如:學生的年齡大小,智力的差異,學習基礎的好壞等等也會對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產生極大的影響。

3、學校的教學民主和氛圍

學校教學環境主要是指校內的教學民主和研究氛圍、學校對教與學的評價體系、學生狀況、教學設施等等。在一個寬鬆的、民主的、探索的教學藝術環境裏,教師經常研究切磋不同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取長補短。這對於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學技術的創新都是極其有利的,特別是年輕教師隨時隨地都可以學到新鮮的東西,促進年輕教師快速成長,同時對每個教師的教學風格的形成產生積極的影響。

4、學校對教與學的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教學評價對教師教學風格形成和發展將起到導向作用。目前學校教與學的評價體系存在種種弊端,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爲核心,着重考查學生對教師授課內容的記憶和再現情況,注重答案的標準化和統一化。沒有給學生的獨特闡釋和創新理解留下必要的空間。從而造成嚴重的應試教育現象。

數學的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爲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和評價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因此,教與學的評價體系對教師形成什麼樣的教學風格產生重大的影響。

5、教學設施及學校環境

上世紀八十年代那種“一支粉筆,一本書就可以走上講臺講課”早已過去。隨着教育事業的日新月異,隨着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具有圖,文,聲,像合一的特點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它可以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形象,直觀。多媒體技術如何恰當地與國小數學教學的整合,改變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達到傳統教學模式難以比擬的良好效果,同時也影響到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

二、國小數學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做有激情的智慧型的國小數學教師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藝術最本質的東西是以情感人。一個不喜歡甚至厭惡自己所教學科的教師,即使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也難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激情是一切藝術之母。激情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瘋狂,而是你對國小數學這門學科深沉的愛,在平時的交流中要讓學生感到老師同他們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無視學生或者看不起學生,可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痛苦,摧毀自信,醞釀敵視。當然我們熱愛學生,就要在我們的行爲中清清楚楚地表露出來,熱愛學生包括對他們的需求和興趣愛好的欣賞。創設問題情境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它有利於解決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和國小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對學生有建設性的想法,要尊重理解,並給予賞識性評價,少說“你不行,你不對”多說“你真行,太棒了”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使課堂高潮迭起,充滿生機。

2、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是對自己心理傾向、個性心理特徵和心理過程的認識與評價。正是由於人具有自我意識,才能使人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爲進行自我控制和調節,使自己形成完整的個性。自我意識的內容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因素方面,要全面瞭解自己在觀察力、思維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等方面的優勢和劣勢所在。特別是數學學科的特點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而不同於其他學科。例如對於自然數的認識:1,2,3,…,101,102,103,…,1001,1002,1003,…無限制地繼續下去時,很遠很遠的大數是決不可能由真實事物中直接抽象出來的,而只能依靠人的想象。這種想象的數,實際上是人的思維的產物,把它看成是一種“理想元素”。類似地直線的無限性,有理數的稠密性,實數的連續性等概念,也都是理性思維的結果,不可能直接爲人們所感知。非智力因素包括情緒、意志、興趣、性格等因素。教師要清楚地瞭解自己屬於哪種氣質,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鬱質,因爲不同的氣質體現了不同的個性特徵,因而分別適合於創造不同教學風格。可見,這種知“己”是相當重要的。

3、要有不斷學習的意識

陶行知先生說過:“惟其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如果天天賣舊貨,索然無味,要想教師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難的了。”又說:“好學是傳染的,一人好學,可以染起許多人好學。就地位論,好學的教師最爲重要。想有好學的學生,須有好學的先生。”換句話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同學也互相感化。好學的同學能引別的同學好學。教師一旦停止學習,教師的工作如同機械的運作,在機械枯燥的活動中,教師會喪失人的本質,會覺得生活毫無意義,會沮喪而沒有活力。現在知識更新的速度在不斷地加快,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地在推陳出新,教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作爲一名教師如果沒有堅持終生學習的思想,就不會達到一個新的境界,因此不斷地學習就成爲當今社會對教師的要求,所以作爲一名教師勤於學習、學會學習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4、要有一個良好的心裏定勢

定勢理論認爲,定勢是指一定的心理活動所形成的一種預先的心理準備狀態,它使人們以比較固定的方式去進行認知或作出反應,並影響着問題解決時的趨向性,這種趨向性,有時有助於問題的解決,起到正效應;有時會妨礙問題的解決,帶來負效應。國小數學教師的心理定勢對國小數學教學有較大影響,積極的心理定勢推動教學的進展,消極定勢妨礙教學的深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即反映認識上的心理定勢,又具有強烈的情感色彩。教學風格的形成有賴於一種穩定的積極的心理定勢,心理學研究和實踐證明:自由、寬鬆、安全的氣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發揮。爲此,我們應採取相應的對策,既要強化心理定勢,又要適時地突破定勢的束縛,不斷完善心理結構,從而形成一個獨特的審美情趣、思想傾向、思維方式的教學風格。

總之,具有獨特的穩定的教學風格是每一位老師的追求,不是名師、特級教師纔有的追求。教師的全面成長和教學風格的形成,只有通過每位教師的刻苦努力,不懈的追求,從現在開始,從你的每一節課開始,朝着一個屬於自己的方向發展。

國小教育學畢業論文 篇三

[摘要]

高等教育學是上世紀80年代興起的學科,同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我國高等教育學基於經典學科理論的框架下演變發展而來,但是在建設和研究高等教育學學科方面具有顯著特色。本文將以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常見問題作爲論述的主要內容,在分析我國高等教育學專門學科建設的環境背景,以高等教育學學科的概念理論爲着眼點,論述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基本內容,分析了我國高等教育學科建設的現存問題並提出及對策,以期對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體系的發展與完善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

高等教育學科研究;研究取向;學科建制

隨着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高等教育學從教育領域範疇內獨立出來,關於高等教育學的理論和實踐研究越來越多,這其中以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最爲明顯。本文從高等教育學的性質、發展歷程、基本概念以及現存問題進行研究,對我國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關於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基本價值取向

國外的高等教育研究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高等教育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從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研究開始到現在一直是一個學術熱點課題,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與教育學始終是作爲同一個問題在研究討論,而我國的高等教育從起初就被列爲單獨的研究範疇,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意識較強。

(一)理論研究

有學者認爲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研究重點應該放在學科建設理論體系上,不注重理論體系的研究會導致理論研究與現實問題需要向脫節。因此對於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研究方向應立足於現實需要,理論研究服務於具體實際問題的需要,加強熱點問題的研究,注意現實問題實踐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研究思考。

(二)問題研究

贊同問題研究的學者認爲高等教育學是一項專門的學科,從根本上解決現實問題,解答教育中的矛盾、困難和疑惑,幫助人們增加對高等教育學學科本身的重視,不必過分強調構建一個高等教育學的理論體系,與其建立一個不成熟的體系,不如解決現實中層出不窮的新問題,不斷修改論證研究中的某些理論。

(三)研究問題與構建體系並重

持這種觀點的學者將問題研究和構建體系的觀點進行的綜合與折中,認爲二者並不衝突和矛盾,從根本上來講二者是相互依存、互爲前提的。在研究目標上應該堅持二者兼顧的原則,不斷的研究問題,創新理論。努力構建高等教育學學科體系有利於幫助人們更加深入的認識、瞭解以及把握高等教育的本質規律,爲人們解決實際問題提醒方法論指導。研究理論是途徑,解決問題是目的,是發展高等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一切理論的源泉。

二、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現存問題

許多研究學者將高等教育學的研究作爲重點課題,爲了實現高等教育學的學科建設,高等教育學自誕生之時廣大學者就在高等教育學的學科建制等問題上進行了討論研究,尤其是對研究對象、學科性質等內容進行了論述,促進高等教育學裏理論不斷進步。

(一)學科建制

高等教育學一直是教育界共同關注的問題,高等教育學的學科建制是高等教育學研究學者的攻克對象,我國的高等教育學的學科建制與國外相比,起發展過程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我國的高等教育學學科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將高等教育學從教育學的範疇內剝離出來,最終擴大到國家學科專門目錄,以教育學下的分支專業合法存在,許多師範高校開設相關專業,增設了博士點、碩士點,加大培養高等教育人才的力度。我國高等教育學經歷了起步、發展、高潮、成熟以及理論成果幾個階段,最終被確立爲專門學科,至此,我國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仍不夠完善,在理論成果與實踐應用上仍需要不斷研究和修改。

(二)研究對象

高等教育學從來都具有專門的、獨立的研究對象,這是學科得以存在的基本要素。高等教育學的研究對象上。許多研究學者認爲高等教育學應該是基於高等教育爲研究對象,爲了探索與總結高等教育的深刻意義,促進高等人才素質的提高。將以上觀點進行綜合整理後不難發現,各學者在高等教育學的研究對象上存在異議也存在着相同之處,即高等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其本身,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而在高等教育學的內容與分支上仍具有爭議,有觀點認爲高等教育學科學建設中的理論成果的實際應用較爲重要,也有人認爲高等教育學的發展規律更重要。當今社會的大環境背景下,將高等教育學編織成一個動態的、科學的、多元的系統,其中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等不同因素,國家對高級人才的需求日益強烈,高等教育的發展前景一片大好。

三、加強我國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措施

(一)改進高等教育培養目標

我國高等教育學的學科建設要想取得長足發展就必須加強和改進高等教育學的培養目標。就高等教育學的教育目標而言,在學術界存在豐富的研究成果,例如,我國的高等教育培養目標應綜合考社社會需求,以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科技水平、教育資源等爲基礎,避免因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和條件由於高等教育低下而下降。同時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正面思維,減少社會功利性思想對學生的影響,努力提高學生素質品質,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性、高素質人才,爲高等教育學教課建設提供動力支持。

(二)樹立長期人才培養戰略意識

“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爲此,應樹立人才興國戰略意識,從高校入手實施。有觀點認爲專業和綜合知識相結合是一種良好的人才培養模式,如此一來,受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能夠提高其自身素質,充分發揮其專業水平。高等教育應該將培養專業人才與提高公民素質相結合,通過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人才,實現全社會的多元化培養模式。隨着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和深入,我國人才培養模式將出現專業人才與綜合素質人才共同培養的全方位培養模式。依據我國當前實際情況,筆者給出以下參考:調整我國高校的教學計劃,實施社會教學,增加社會實踐,增強理論基礎的同時,全面提高理論的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實用型人才;在重點大學,尤其是師範院校開展試點,推廣本碩連讀方式,以社會需求爲基礎,實現高等教學與市場需求的有效銜接,爲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四、結語

綜上所述,人才是21世紀最寶貴的資源,人才戰略是發展與競爭的重要內容,而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關乎高校人才培養的長遠問題,對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馮用軍.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探析—跨學科的視角[D].汕頭:汕頭大學,2006.

[2]文雯.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研究綜述[J].高等教育研究,2005(6):54-59.

[3]黃敏.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的理論思考研究[J].考試周刊,2015(53):147.

[4]文雯.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理論研究述評[J].江西教育科研,2005(7):25-28.

[5]劉小強.學科研究方法與高等教育學學科建設[J].江蘇高教,2006(3):12-14.

國小教育學畢業論文 篇四

課題名稱:中學語文單元教學的研究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中學語文單元教學就是把中學語文課本中的閱讀,寫作,語文常識三部分按一定的要求組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教學體,各單元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幾個單元構成一個學期的教學目標,全套中學語文課本又構成一個深入淺出,符合大綱規定的中學語文教學體系。中學語文單元教學應樹立單元整體觀,培養各種技能,建立一定的教學模式,檢測系統,正確布點,靈活運用。

語文單元教學是近幾年來中學語文教學的主要方法並得到了廣大專家和教師的認可,語文單元教學符合當今社會講究效率的發展趨勢,與傳統的單篇教學相比較具有相當大的優勢:

首先 單元教學將相同文體的文章放在一起組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整體有利於加強語文教學的系統性,貫徹了教材編排的意圖,突出了重點,體現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反映知識的系統性。

其次,有助於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習慣,提高自學能力,把單元課文裏的一篇或兩篇作爲精講課文,即所謂的“舉一”然後剩下的課文由學生去自讀,即所謂的“反三”把單元中的幾篇文章進行思想內容,結構特點,語言運用等方面比較出異同點,這樣做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再次,採用單元教學,可以進一步搞活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由於單元組合方式的多元性,教者可以在着眼單元教學整體目的前提下,靈活機動的指導下,確定本單元各部分內容的重點,並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極大限度地發揮單元教學的優勢。

綜上所述,單元教學在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特別是在培養學生自讀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其意義十分深遠。

二、與課題相關的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及其前沿水平:

從目前的情況分析,關於中學語文單元教學的研究呈現出了一種百家爭鳴的局面。1980年8月25日,北京市語文特級教師霍懋徵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我怎樣在一學期教九十五篇課文》一文,其中介紹了他的高效率教學經驗,其經驗歸結爲三條:精講;課堂上多練;合理地組織課文。而他所說的“合理地組織課文”實際就是單元教學法,它對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起着重要作用。此後不久,朱紹禹教授就撰寫文章高度讚揚了霍老師的教學經驗,他從理論上論證了單元教學的可行性。正是從那個時候起,被“遺忘”已久的語文單元教學重新引起了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關注,此後單元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日趨活躍、深入,報刊雜誌連篇累牘地發表研究文章,各種不同類型組合的單元教學方法相繼問世,如錢夢龍的“自讀、教讀、練習、復讀”單元教學法,黎世法的“五步三課型單元教學法”;張沛元的“二單元四步教學法”;萬興厚的“比較歸納教學法”2007年林海鵃提出的新課程背景下的單元教學構想,2008年江鵬峯的淺談語文單元教學的基本原則2009年徐麗君的論語文會考複習的單元重組等等,均爲其中之卓有成效者。

以上這些成就對語文單元教學的研究可以說是很詳盡並且可以說是成就頗高了,也爲語文單元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但前人的研究方向多是從教師的教學方法上入手,對語文單元教學的方法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討論。但是所謂教學就是一個教與學的過程,學生纔是這個過程的主體,教師的教學的效果主要表現在學生的接受程度上,而單元教學實行這麼多年來,只有教師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和研究,學生並沒有感覺到現行單元教學和以前的單篇教學有什麼區別,並沒有認識到單元教學的優勢和意義,我的論文力求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學生的角度入手,就如何使學生了解接受語文單元教學這種方法,從被動轉爲主動,進而在教師重點講解課文之後,能主動的進行自讀課文的學習,進而真正的實現單元教學的意義。

三、擬研究的主要問題及其新穎性:

中學語文單元教學的研究

主要問題:

本文主要解決的是關於“中學語文單元教學”中學生對語文單元教學的認識理解程度及教師對學習環境空間的開放和如何深入有效的在當前的考試製度下實施語文單元教學。

本文分爲兩個大部分,是按照以下程序來行文的:

首先:闡釋語文單元教學的內涵,讓大家對中學語文單元教學有一個理性上的認識,瞭解語文單元教學的重要性。

其次:分析中學語文單元教學的發展歷史及其前沿水平,結合當前的教育制度的現狀,發掘中學語文單元教學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再次:從學生對單元教學的理解以及應用的程度入手,討論應如何使學生理解並自主進行單元學習,教師應如何克服應試教育,真正的實現語文單元教學的優勢,和教師對學習環境空間的開放。

最後:聯繫實際分析當代語文單元教學的發展前景。

新穎性:

以往關於這一命題的研究多數是從理論上從教師的角度入手,來研究中學語文單元教學的原則,方法及發展前景,而本文不僅從理論上和教師的角度分析語文單元教學,還聯繫實際從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方面入手,讓學生了解語文單元教學的特點及優勢進而樂於接受,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語文單元教學得到長足的發展。

四、研究的基礎及主要參考文獻:

(一)研究基礎

1、大學四年的專業知識積累,以及對“教師學”,“教育原理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等專業課的重點研讀爲本課題研究奠定了比較完實的專業知識。

2、研究所需要的資料較充分見兩年來對單元教學的研究,尤其是在語文新課改的帶動下相關的書籍和論文很多,爲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準備還可以通過過刊室,圖書館,收集相關資料。

3、研究時間較充裕。

4、能得到老師的幫助。

五、擬採用的研究方法、步驟和進度:

(一)研究方法

主要採用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等方法比如通過對前人資料的分析與綜合,對新課改後的大綱的分析與歸納等。

(二)步驟

1、收集相關材料,通過圖書館,過刊室,期刊網以及上網等途徑蒐集相關材料。

2、閱讀材料,對已佔有的材料進行分類閱讀,找到側重點。

3、研究資料,把握與課題直接相關的資料仔細研讀思考。

4、撰寫論文,確立基本論點。確定基本思路,完成論文撰寫工作。

(三)進度

1選擇開題:11月6日——12月1日

2開題報告:12月2日——12月15日

3提交提綱:3月3日——3月10日

4完成初稿:3月10日——5月20日

5修改定稿:5月20日——6月12日

六、預期成果形式及提交時間:

(一)預期成果形式:學士學位論文

(二)提交時間20XX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