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新版多篇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新版多篇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篇一

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多元信息與語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爲國小語文注入了新的活力,活躍了課堂的氣氛,爲教師教學,學生學好用好知識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信息技術的應用,讓教師能更好地展開教學,也能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

一、信息技術的使用,大大優化了課堂教學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語文課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呈現出情景交融、生動活潑的畫面,在色彩、動畫及表現手段上比其他教學手段更加形象、生動,這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有了信息技術的輔助,課堂上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恐龍》一課,如果在導入課文時,播放一段恐龍的動畫視頻,視頻中向我們展現了恐龍家族的生活情景,學生看得津津有味,這段視頻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對課文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術,爲學生創造美的語文課

書中有許多寫景的文章,如《廬山的雲霧》、《拉薩的天空》、《西湖》等展現自然的美文。文中多處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美麗的自然風光。此時,如果單憑講讀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無法領會到“美”之所在。因此,我們藉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把優美的大自然景觀展現在學生們面前,使他們深刻地體會到廬山千變萬化的雲霧;拉薩湛藍、透亮的天空;美麗的西湖,再加上優美的樂曲,聲情並茂的講解,將觀察、閱讀、思維、審美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激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還受到了美的薰陶。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語文教材中涉及內容比較多,知識也比較廣泛,可以說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課文中的許多人物故事、科學知識、自然現象對國小生來說,都是比較陌生的,這就要求我們老師運用信息技術來展開教學。信息技術能爲閱讀教學提供詳實的背景資料,將某一閱讀對象還原到當時具體的自然社會情景中,幫助學生較爲深入而準確地理解閱讀對象。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利用信息技術的文、圖、聲並茂的特點,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課件,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們在教學《問銀河》一課時,課文中出現的“伸着大鼻子的貨輪”、“斜拉橋”、“葛洲壩水力發電站”、“攔河大壩”這些事物都是學生從沒見過的,嚴重阻礙了學生的閱讀。爲了使學生清楚地瞭解這些事物的特點、作用,我就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在課堂上,給他們呈現出一幅幅圖片以及它們的特點、用途,這樣學生先前遇到的困難就能迎刃而解了,閱讀起來也比較順利,而且在閱讀的同時,知識面也得到了拓展。

又如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中,教學完課文以後,我們可以組織學生看了一段課文視頻,在視頻中,配合着音樂,將王二小壯烈犧牲的一幕、敵人的兇殘都刻畫得生動形象,人物的特點也躍然於學生的眼前,每個學生都靜靜地看着,臉上露出心痛、憤怒的表情。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加入了信息技術的運用,不但使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了更深的瞭解,而且他們的情感也得到了昇華。

二、信息技術的使用,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一)爲學生自主預習課文提供幫助

語文涉及方方面面,通向豐富多彩的社會、自然、生活和文化。因此,要想更好地學好語文,必須做好預習作業。例如,在學《“東方之珠”》一課時,我們可以先讓學生查閱相關“東方之珠”的資料,有個客觀的印象,爲深刻理解課文作鋪墊。經過學生的查閱資料,學生會了解到“東方之珠”就是香港,然後從網絡上可以瀏覽香港的各種資料。這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學習人物故事,歷史故事時,經常鼓勵學生上網查找資料,這會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對突破重難點起到關鍵作用

重難點是一節課的主體部分,抓住教材重難點是課堂教學的最基本要求。語文教材中的許多內容,學生無法通過文字來理解,此時,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突破。利用多媒體教學,既能提供直觀形象,展示一些與教學有關的場景,又能設置一些教學懸念,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如《航天飛機》一文,對航天飛機的外形特點的描述: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腦袋,方方的機尾。有的學生想象不出,這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直觀出示一架“航天飛機”,讓學生觀察其外形,便一目瞭然。還有讓學生理解航天飛機的“飛得快”這個特點時,我們可以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從地圖上看“從帕米爾高原到東海之濱”的距離,再比較“普通飛機要飛行4個多小時,而航天飛機只要7分鐘”來說明航天飛機速度快。這樣形象直觀的畫面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突出教學重、難點,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從而,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

三、信息技術的運用,解決學生寫作難的問題

在以往的寫作過程中,學生常常苦於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隨着信息技術廣泛運用於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寫作方式也有了相應的變化。學生之所以會“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主要是因爲缺乏寫作興趣,缺少寫作素材。現在,有信息技術的視頻、圖片輔助,學生的寫作興趣也會大大提高。如《爲動物設計名片》,以烏龜爲例,首先出示烏龜的圖片,引導學生們觀察烏龜的外形特點,並相機板書,再指導學生們按照一定的順序說一說。接下來播放一段“烏龜的生活習性”方面的錄像,讓學生對烏龜有總體印象,然後指導學生根據錄像組織語言,說一說對烏龜的瞭解。有了這樣一段生動形象的錄像,學生寫起烏龜來也得心應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語文知識,又能爲學生的語文學習創設自主、探究的環境。信息技術爲國小語文教學開闢了廣闊的空間,只要我們能夠精心選擇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電教媒體,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語文課堂教學一定能更精彩。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篇二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很大程度的覆蓋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網絡爲核心的信息技術在國小數學的教學中也發揮着很大的作用。影響着教學的改革同時也爲教學提供了豐富了資源和新的技術支持。那麼,信息技術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什麼呢?

1. 利用多媒體信息體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而傳統教學方式又很抽象,使學生對有的知識難以理解,信息技術的學習正好可以彌補這個問題。因爲國小生的注意力持續時間比較短,而且數學課堂的思維活動比較緊張,如果長時間的進行知識的降解,會讓學生產生疲勞的感覺,就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的效率。如果利用多媒體,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能享受輕鬆的氛圍,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

2. 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啓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教學能見其形,聞其聲,入其境,在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的解析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世界,化抽象的課堂爲形象豐富的課堂,多媒體將所學的內容一一的展示出來,加少了學生記筆記的時間,使學生能夠更快更準更深地理解教學內容,大大的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篇三

【摘要】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與研究發現,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知識點應用信息技術極爲關鍵,同時,通過互動營造激勵的學習氛圍,並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實踐平臺,能夠創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

信息;國小;數學;應用

隨着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很多學校已經配備了計算機網絡教室和多媒體教室,這些裝備給學校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生機與活力,爲國小數學的課堂教學也插上了信息技術的翅膀,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1.結合教學知識點應用信息技術

在國小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有很多知識點的教學都可以插入信息技術,而教師恰好可以使用這種方式圍繞知識點的揭示、展開、闡述、歸納以及總結等環節將現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整合到數學知識點的教學中。例如,在教授“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這一部分時,由於正方體、長方體包括了面、棱、頂點三個方面,這時可以讓學生在電腦上進行長方體、正方體的拆解和拼湊遊戲,並將遊戲活動設置爲“面”、“棱”、“頂點”三道認識的關卡,不同的。關卡對應不同的認知操作,在學生進行遊戲時電腦會根據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判斷。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採取分組的方式讓學生在小組之間展開競爭,這種方式不僅學生親自動手嘗試了所學內容的實踐過程,另外更是會加深學生的正方體、長方體的認識和了解。這種利用知識點切入信息技術教學的方式既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教師的教學時間,另外也能夠很好的突出教學的難點、重點,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

2.通過互動營造激勵的學習氛圍

將數學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可以通過對網絡信息環境的利用,教學情境的創設進行課堂智力上的激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對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然後想出解決的辦法,並在這一過程中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通過這種自主與平等、激勵學習環境的營造,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得到激發並主動、積極的參與到發現和探索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去。例如,教師在教授“圓的認識”這一知識點時,可以先通過汽車、火車、自行車以及飛機等輪子的展示,讓學生認識一個基本的現實,然後再將這些輪子換位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等形狀並同時向學生提問“可以不可以將之前的飛機、汽車、火車、自行車的輪子換成其他形狀呢?”在教師這樣的引導和啓發之下,學生的學習和思考動機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激勵並積極投入到問題的思考過程中,在這種狀態下學生對圓的認識自然會有很大、很深刻的進步。

3.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實踐平臺

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由於受到空間、時間、客觀條件的限制等,教材中的有些要求並不能夠順利的實現和完成,這就給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帶來了限制。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則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利用信息技術可以給學生呈現一個虛擬的現實學習環境,讓學生在信息技術設置的真實生活環境中進行學習,從而能夠更好的構建起自己的學習經驗,積累知識。例如,在教授圓的面積計算這一知識點時,如果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讓學生理解其中的推導過程,而使用多媒體讓學生自己將圓進行分解和組合,自己去思考和探討其中的奧祕,不僅能將抽象的過程以簡單、準確的方式呈現出來,而且也能夠爲學生理解現實的知識提供很大的幫助,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知識的印象。

4.生動教學效果的創造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教學的輔助手段一般是以靜態爲主,比如說實物、掛圖、模型以及卡片等的出示等,很難以一種動態的過程將事物的變化呈現在學生面前。而信息技術的藉助可以將傳統的靜態教學展示轉化爲動態的,既能完整的展現教學內容,又能讓學生對知識產生的整個過程有一個全面的瞭解,通過這種動態的教學方式一創造出生動的教學效果。在教授學生解決行程問題時,這種動態的教學方式具有相當的實用性,例如一列長180m的火車,每秒以25m的速度通過一座長1620m的大橋,需要用多少分鐘?這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的動態展示可以很容易讓學生分析出各個數據之間的關係,而且還可以進行重複性的演示使學生在觀察中感知、理解和解決問題並最終轉化爲解決問題的能力。

5.良好學習環境的營造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能夠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輕鬆愉悅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根據已有的教學目標對現有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然後決定採用何種教學形式,教授怎樣具體的教學內容並最終以網頁或者課件的形式傳送給學生。在接到學習任務之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網絡選擇協作式或者個性化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這種方式主要培養的是學生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強調的是學生在面對大量信息時提取、整合和加工以及再應用信息的能力。最後,由師生一起在寬鬆的氛圍中共同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學進行評價、反饋,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結語總而言之,隨着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數學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認識也更加的深入和多元,對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也越來越感興趣。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才能夠打破傳統教學中由於教材和時空所導致的限制,能夠將數學教學由課內拓展延伸到課外,在擴大學生知識面的同時,豐富學生的視野,創新教學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陸佩香。國小數學課堂中應重視數學模型的構建[J]。江蘇教育,20xx(02)。

[2]陳正順。國小“數學模型”的構建與應用[J]。寧夏教育,20xx(10)。

[3]何福炬,孟允獻。談國小“數學建模”[J]。國小教學研究,20xx(02)。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篇四

隨着信息技術對社會各個領域的衝擊和廣泛應用,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應用也成爲可能。是否可以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創設以學習者、知識、評價爲共同體的學習環境框架,使兒童的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均得到相應提升,併爲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一、信息技術環境下漢語拼音教學的改變

國小生進行語文學習,首先接觸到的是拼音,拼音教學過程是否有趣,是否適合時代發展,直接關係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傳統的拼音教學主要通過紮紮實實的讀和寫完成教學目標。由於剛入學的學生僅有六歲多,手上的關節和肌肉羣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大量的寫成了擺在學生面前的最大困難,導致學生對拼音學習的興趣並不是很濃。如何把學生從繁重的“寫”的藩籬中解脫出來,同時還能使拼音學習更加有效,成爲第一個實驗任務。於是我們嘗試着把拼音教學和認識I盤結合起來,讓孩子在學習拼音時記鍵盤,在記鍵盤時學拼音。即在傳統的以“讀和寫”爲基本拼音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添加“打拼音字母”“打音節”的教學環節,“打拼音字母”“打音節”爲新課程強調的“操作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可能,同時由於“打”的介入,使原有單調的拼音認讀方式變得富有靈性,孩子們學習拼音的興趣也得到了增強。

二、信息技術環境下識字教學的轉變

許多心理學實驗和無數教學實踐經驗都告訴人們:有意義的圖形容易識記,無意義的圖形難以識記;特徵顯著的形象容易識記,特徵不明顯的形象難以識記;差別大的對象容易辨認和記憶,相似對象的辨認和記憶不僅難度大,而且是大腦的沉重負擔。方塊漢字,遠比無意義的、相似處很多的拉丁字母容易辨認和識記。作爲表音的拉丁字母,它的形不僅與義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繫,而且與所表的音之間的聯繫,也是一種人爲的、隨意的、外加的和偶然的聯繫,而漢字的形不僅表音,而且與義之間有直接的、更深刻的聯繫。所以,兒童在識記漢字時,其難易自然極爲不同。漢字輸入既是一種技能,也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認知工具,漢字輸入掌握得如何直接影響學生識字和用字能力以及今後運用計算機進行閱讀和寫作的能力。所以剛一接觸識字教學,就可借鑑信息技術下拼音教學的經驗,把“打字”融入教學之中。通過打字不僅提高學生對鍵盤的熟悉程度,而且加大生字在學生面前的“復現率”。在操作過程中,不僅把打字作爲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家庭作業佈置時,也加入“打字”這一作業類型。

三、以博客爲平臺的閱讀教學改革

傳統的閱讀教學是以“講”和“讀”爲基礎的,對於只有四十分鐘的閱讀課來說,各種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基本上都是通過“口語”顯現出來的,即不管是學生提問還是讀書、交流都與“口語”表達有直接關係。如何在攝入信息技術的同時,把學生“書面語”表達也發展起來,同時體現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激勵性原則”“多元化評價理念”等,成爲研究的重點。經多次實驗,最終確定了把“博客”作爲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整合的媒介的實驗思路。即把課堂教學和學生回帖結合起來,針對一篇文章或文章中的某一片段,給學生留夠充足的“回帖交流”時間,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以及書面表達能力。同時,以博客爲平臺的閱讀課教學,還給學生提供了隨機瀏覽全班學生帖子的機會,並因網絡展示不受時間限制。使得“交流”得到延續,即使是放學後,孩子們依然可以打開電腦閱讀或感受其他同學的帖子,並發表自己的見解或進行相互之間的評價。

四、網絡環境下作文教學的改變

與國外使用拼音文字的國家相比,中國漢字在認識和書寫方面有一定難度,加之國小生在上學初期只有六七歲,寫字能力還比較弱,致使教育同仁一致認爲寫作訓練的最好時期是三年級。其實,國外很多兒童教育研究機構認爲,六七歲是孩子表達能力最重要的發展期,此年齡段的孩子有強烈的表達慾望,而 且想象力豐富。如果在該年齡段開始寫作訓練,將會爲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我們課題組對信息技術下的作文教學改革進行了統籌規劃,並提出了“信息技術下的拼音教學”爲“信息技術下的識字教學”打基礎,“信息技術下的識字教學”又爲“信息技術下的作文教學”提供準備的實驗研究思路,使提前寫作成爲可能。同時信息技術下的作文教學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動手嘗試、探求、發展的境界之中,主體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篇五

一、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分析

隨着社會經濟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教學成爲我國中國小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受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等的影響,信息技術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信息技術教學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呈現出一定的地區不平衡性,這帶來的直接後果是人們生活水平以及教育上的差異。在經濟交發達的地區,教育體系較爲完善,信息技術教學也得到了普及;而在一些欠發達地區,信息技術教學仍未被納人中國小教學的課程體系中。

從整體上而言,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的水平是相對較低的,並且具有較大的地域差異。

2 對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中國小教學中,教師更關注學生的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的學習以及其成績的提升,沒有充分地認識到信息技術教學對學生髮展的重要性。在一些信息技術教學得到推廣的中國小中,對其教學的認識也呈現出了一定的片面性,信息技術教學是一個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過程,既要使學生理解基礎的理論知識,還要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提升。一些學校在信息技術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沒有理解其實質,對於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不足,從而使得教學效果無法得到保障。

3 教學設備的配置上存在無法滿足教學需求的問題

就我國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而言,受經濟發展等因素的影響,對於基教學設施的配備上還存在許多的不足,對於硬件的配置以及計算機軟件的更新等無法滿足教學的要求,從而也就限制了信息技術教學水平的提升。

4 專業教師隊伍建設不足

在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師資力量的配備直接影響教學的整體質量。實踐中,仍存在一些教師兼任信息技術老師的現象,這就使的教師的專業素質相對較差,在教學中會產生一些知識講解以及操作上指導不到位等現象。在教師資源的不斷引進中,教師專業素養會對教學活動產生直接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學效果。

二、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學改革與完善措施

爲了更好地滿足新課標的要求,提高中國小生的綜合能力,在教學中,要不優化學科體系建設,使得課程結構更爲合理,並且要注重教學的完善等,使信息技術教學能夠真正地被推廣,實現其教學目標。

1 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爲信息技術教學奠定基礎

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學推廣中,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不斷地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從硬件的配備以及軟件和系統的更新換代等出發爲信息技術教學提供有力的基礎保障。該種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應注重設備的管理和維護,使其能夠更好地滿足教師授課的需求,爲學生的實踐聯繫提供充分的資源和保證,使信息技術教學能夠有序開展實現教學的基本目標。

2 正確認識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推動教學的完善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信息技術教學與語文、數學等成爲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並且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其對學生素質提升以及發展的重要性,並且注重教學觀念的轉變,積極地推進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爲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明確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目標

教學目標對於教學活動有着積極的推動作用,對於教學內容的優化以及教學方式改革等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在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要明確其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以及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將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爲教學的重要目標,在此基礎上推動信息技術教學的完善,保證其各項教育活動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

4 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升其實踐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綜合任務驅動法等教學方式,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使其能夠更爲積極地思考和解決問題,並且在此過程中鍛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資源,保證學生學習的方向性和有效性,推動教學目標的實現。

信息技術教學對於中國小學科體系的完善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學校和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從基礎設施的配置、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以及教學方式的完善等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推廣,並不斷地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水平,以保證其教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餘兆煊。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的改進構想[J]。中國小電教:下,20一0(6)。

[2]張宏,陽曉豔。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案例[J]。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20xx(3)。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篇六

一、設疑導入,激勵探究

課堂導入是指教師在新課開始階段,爲集中國小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引發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動機,引導國小生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而進行的教學行爲。設疑導入就是教師根據信息技術教材恰當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喚起國小生的好奇心,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術課堂中。大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國小生愛上信息技術課,主要是因爲他們愛玩遊戲、上網聊天、看Flash動畫。教師要投其所好,設置疑問,讓他們主動探究,誘發學習動機,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如教學《初識電腦朋友》時,教師說:“今天,老師給在座的每個同學分一套房子,現在請小管家(鼠標)帶大家去看一看自己的這套房子吧!”教室裏安靜極了,孩子們懷着好奇的心情瞪大眼睛盯着老師,老師趁機向學生傳授有關電腦的一些知識。“A盤是我們家的小會客廳,專門會見較少的客人的地方,是容量比較小的軟盤;光盤則是一個大會客廳,能會見很多客人,容量比較大;C盤就相當於我們家的臥室,是存放很重要的東西的地方……”學生聚精會神地看着,都想要進去看看自己的“房子”,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巧用遊戲,激發興趣

愛玩遊戲是國小生的天性,教師要根據國小生愛玩、好動的特點,巧用遊戲創設情境,寓教於樂,讓國小生對信息技術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滿足他們愛玩、好動的心理,讓有意注意持久、穩定。弗洛伊德曾說過:“遊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

把信息技術教學遊戲化、趣味化、生活化,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有些知識是必須反覆練習的,但是如果單純地讓學生操作,學生會覺得很枯燥、乏味。因此,教師運用遊戲讓學生進行練習操作,在練習中尋找快樂的學習體驗,課堂效率會很高。如三年級學生在學習鼠標操作時,爲了讓學生能初步掌握鼠標器的指向、單擊、雙擊、拖動等基本操作方法,教師可以在活動課中讓學生玩“大魚吃小魚”的鼠標遊戲。學生們興高采烈地玩“大魚吃小魚”的遊戲,畫面精彩,特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遊戲,學生提高了駕馭鼠標的能力,培養了積極、樂觀的優良品質,在不斷的挑戰中挖掘自我的能力,爲接下來信息技術課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生在快樂中運用信息技術知識,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營造氛圍,張揚個性

信息技術課教師要根據國小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爲他們營造一個利於學習的和諧氛圍,一切順其自然。教師順學而教,國小生順心而學,喚起學生的求知慾,調動他們的參與興趣,使其感受學習信息技術的價值,演繹精彩課堂。師生同處於教與學的快樂氛圍之中,運用文字、圖像、聲音和動畫等刺激國小生的多種感官,調動國小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

總之,在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活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發揮學生的特長;踐行新課改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改善師生之間的關係,營造濃厚的課堂學習氛圍,使信息技術課教學變得豐富多彩,鼓勵創新,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國小生的信息素養,讓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不斷綻放精彩。

作者:鄭霄盈單位:福建省泉州市見龍亭國小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篇七

論文精簡摘要:近年來,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教育教學中,對新課程改革與教育發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當今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要使信息技術能真整合於教學中,其核心是要做好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的培訓。特別是以中青年教師爲培訓主體,以其中的的積極分子爲中堅力量,有針對有重點有層次地開展核心培訓模式正在分階段地展開。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師培訓;數學教學;學科整合

一、問題的提出

在我國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究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的整合,將複雜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於培訓學生創新意識、信息素養和實踐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有幸到眉山市參與學習了“全國國小數學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專家教授們精彩的講座、優秀教師們生動的課堂,像一陣陣暖暖的春風,不時從我身邊拂過。靜下心來細細梳理幾天的學習心得,發現原來國小數學教學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竟有如此多的奧妙。有什麼心得與大家分享呢?

二、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信息技術促進數學教學改革

黃愛華老師在“認識百分數”教學中講到:“數學是自己思考的產物”。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情景把學生帶入生活中,在生活中找實際應用的百分數:青島啤酒的酒精度34%,紹興啤酒的酒精度15%,酒鬼酒的酒精度5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進行思考,引導學生說出百分數的“好處”“意義”以及分數與百分數的異同,較好地體現了百分數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羅建華老師在應用計算機進行“解決問題”課堂教學中,通過讓學生選擇生活中移動、聯通、電信哪種手機話費支費比較合算,引導學生尋找不同的解決方法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場景展示讓學生覺得從課堂走進了生活,從而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的整合,課堂與生活的融合。

冷繼高老師在“打折問題”教學中,把信息技術融入到數學課程的各個相關部分,通過市場上常見的“促銷打折”“優惠打折”等實例讓學生感受 “打折”的實惠,培養學生合理的消費觀念,讓學生通過科學的計算,瞭解各種促銷手段對消費者心理上作用。教學中提高了應用計算機進行教學的能力和擴充了使用計算機的能力。

朱純瑤老師在“解決問題”教學中,藉助全運會110米跨欄比賽視頻展示和情景圖,讓學生通過觀看劉翔、紀偉比賽視頻實況,選用合適的方法解決簡單的比較快慢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突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探究性,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現實探究的數學活動中去。。

張齊華、盧秀娟、徐文斌幾位老師教學時也是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創設生活中的情景,引發探究、感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並從中獲得價值體驗,同時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發現數學在生活中的奧祕。

三、信息技術運用下的數學教學中要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空間

“教學是自己思考的產物,首先要能夠思考起來,用自己的見解和別人的見解交換,會有很好的效果,但思考數學問題需要更多時間”。這句話是黃愛華老師的課後感言。

我曾經讀過這樣一句話:“認知的最終目的,不只是獲取知識,更是個人的獨立”。其實,我想我們很多老師也都在嘗試着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時間”。可是有時卻事與願違,感到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是什麼原因呢?一堂課只有40分鐘,時間短,知識量大,教學任務要有計劃地完成,如果我們把課堂交給學生,留足給他們獨立思考的時間,是否能真正地提高學習效率呢?能有計劃地完成教學任務嗎?有的老師不能大膽地嘗試課堂的改革,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依舊使用老方法,照本宣科、牽着學生鼻子走,這就會嚴重製約學生的獨立思考。

四、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有落地的措施,藉助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自主學習不是空喊口號就能做到,更需要有落地的措施、勇於實踐的智慧。什麼是“落地的措施”呢?在一次討論中,有老師向黃愛華老師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在您的課堂上,您是如何駕馭好您的課堂而讓學生靜下心來思考的”?當場掌聲雷鳴,說明很多老師都很關心着這樣的一個問題。黃老師是這樣回答的:“我的方法很多,就給你們討論一個比較適用的,課堂上我採用的一個‘一打三’的組織教學方法。什麼叫‘一打三’呢?就是學生四人一小組,分小組討論思考,在小組內抽一個代表發言,如果你回答不了,那我就打其他三個,但是打他們是打笑,別打哭,要打得他們服纔能有效果。我想這就應該是課堂管理體系中的“落地的措施”吧。

(二)、有實踐的智慧,藉助信息發展學生思維。

什麼叫“實踐的智慧”?專家講到:“智慧”要從學生的立場去考慮,藉助信息技術發展學生思維。曾經有許多老師採用開小班的方式輔優補偏,但現在,很多專家認爲這種方式是“假愛”,是“勞民傷人”。因爲你沒找準關鍵,沒改變方法,再把課上一遍學生不懂的未必就懂了。記得有老師在我耳邊說,他教的幾名學生,頭一天相同的一個字教他讀了幾十遍記得了,第二天來全忘記。而我聽過一名優秀教師的示範課,她在教學生字的時候,讓學生自己說出你是怎樣識記這些生字的。結果像打開了魔袋一樣,學生們紛紛暢所欲言自己的好方法。一節課下來,學生們都能牢記所學的生字,對於那些基礎薄弱的學生再進行小組討論的形式或個別指導,使其記住爲止。由此看來,辦小班的方式“輔優補偏”走的其實是一條彎路。“因材施教,獨立自主”應該纔是最好的“輔優補偏”。

我們從最貼近學生的地方出發,從最細微的地方做起,喚醒學生內心潛藏的創造力、思考力和學習力。培養他們學會獨立思考的方法,學會探索、尊重學生的思考使他們成爲一個獨立的人,我覺得這纔是真正育人的內核。

(三)、要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有效教學

宋乃慶教授在講“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探索中”,針對有效教學策略進行了討論。他問道:什麼是教學?什麼是有效教學?經過一場激烈互動之後,宋教授作出這樣的總結:“什麼是教學?——課堂活動中教師愉快的教,學生愉快的學;什麼是有效教學?——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借助信息技術主動學習就是有效教學。”

那麼,我們數學老師怎樣才能使學生學好數學呢?如果你一說上數學課,學生都就討厭,甚至看見你就討厭,這樣的課能使學生學好嗎?反言之,如果全班學生都喜歡上你的課,看見你臉上就洋溢着微笑,這樣的課會失敗嗎?的確,“數學教師最大的失敗就在於把學生都教得討厭數學。”有研究顯示,在心情愉快,精神放鬆的狀態下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的開發。愛因斯坦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教授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

作爲數學老師的我們,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有效教學和教學信息化?專家認爲,主要憑藉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採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如: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恰當地採用愉快教學法、情景教學法、遊戲教學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等。特別強調的是多采用讚賞、激勵的辦法。

五、結束語

利用信息技術,有利於突破數學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途徑,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藉助現代化媒介獲取信息,幫助思考,促進學生。有了信息技術作爲學生學習和探究強有力的工具,學生更樂於投入到現實、探究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我們傳統教學思想與教學模式,促使我們在數學教學路上,也有了更多的新思考……[8]